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四上平均数教学设计[模版]
编辑:心旷神怡 识别码:69-1064123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7-10 23:46:5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四上平均数教学设计[模版]

四上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9-51页例

3、练一练、练习八第1-4题。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 并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例题图,谈话:同学们,你玩过套圈的游戏吗?如果每次限套15个,你能套几个?(请几位学生回答)谁套得准一些呢?

2、出示场景,发现问题。

(课件出示男生、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谈话:看,四年级第一小组的男、女生进行了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这儿的两幅统计图分别表示男生和女生套中的个数。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你能提个数学问题吗?(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最后在屏幕上显示: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学生自主尝试解决:怎样才能说明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呢?

2、展示、质疑:

(1)展示学生的几种错误想法:

预设1:男生套圈成绩最好的是9个,女生套圈成绩最好的是10个,所以女生套得准一些。

预设2:男生最差成绩是6个,女生最差成绩是4个,所以男生套得准一些。

预设3:6+9+7+6=28(个)10+4+7+5+4=4(个)因为男生一共套中28个,女生一个套中30个,所以女生套得准一些。

(2)质疑:

对于这几种想法,你有什么意见?

交流得出:①最好成绩或最差成绩不能完全代表男生、女生套圈的整体水平。②因为男生、女生人数不同,根据总数确定男生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不公平。

提问:那么什么数据才能表示男女生套圈的整体水平呢?(学生进一步讨论、交流)

引出:男生、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能准确表示各自套圈的整体水平。(揭示、板书:男生、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就是男、女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均数”)

3、提问 :怎样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在小组内议一议。可能的方法如下:

(1)(移多补少)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移动条形统计图中方块,使4个男生套中的个数变得同样多。

(2)(计算)把每人套中的个数先求和再求平均数。(注意让学生说明求和之后除以4)

思考:为什么要除以4呢?

4、谈话: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你会求了吗?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注意引导学生说明:为什么这里要除以5而不是除以4?)

5、提问:现在你能回答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了吗?

6、讨论:你为什么要求平均数?平均数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求出的平均数说明了什么?

重点讨论:平均数代不代表那组每个人的数据?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练一练

(1)教师出示3个笔筒,指名数一数每个笔筒里铅笔的枝数。

(2)指名对三个笔筒里的铅笔进行”移多补少“的操作,并汇报操作的结果。

(3)提问:移动后每个笔筒里的铅笔枝数表示什么?还有其他办法求出3个笔筒里铅笔枝数的平均数吗?

(4)一起计算,指名说出算式,共同订正。2.练习八 1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共同订正。3.练习八 3(1)在小组内讨论。

(2)指名回答,要求说出理由。4.练习八 4(1)默读题目。

(2)指名估计第一个问题,并计算、校对。

(3)把第2个问题口答并说说怎样估计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使学生认识到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介于这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可以先依据较集中的数据来估计平均数。

(4)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全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告诉大家好吗?

五、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相关练习。

第二篇:新人教版四上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

《平均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引入。

以幻灯片形式出示教师家的书橱。

现在,我的书架上层有12本书,下层有10本书,我想请同学们帮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

2.感知课题。

(1)学生思考,想象移动的过程。(2)教师操作并提问:现在每层都有11本书了,这个11是它们的什么数?

(3)教师: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相同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新朋友,好吗?(板书:平均数)

(二)探究新知

1.引发质疑,探索新知。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通过这节课学习到哪些知识? 预设:

(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2)怎样计算平均数?(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 2.理解含义,探求方法。

出示例1,为了保护环境,学校四年级1班的一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收集矿泉水瓶,做环保小卫士。

仔细观察统计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1)小红比小兰多收集多少个瓶子?

(2)小明再给小亮几瓶,他俩的瓶子就一样多?(3)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你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你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瓶子数量一样多呢? 学生汇报交流。小结1:求平均数实际就是把多的补给少的,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

小结2:求平均数也可以采用计算的方法,用他们一共收集的矿泉水瓶个数总和除以人数,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

(14+12+11+15)÷4=13(个)。

【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解决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掌握“移多补少”以及“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数学方法。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移多补少和计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看这个平均数13,它是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

引导学生体会13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小结:平均收集13个矿泉水瓶,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了这组收集矿泉水瓶数的情况。

教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或什么事情中遇到或用到过平均数吗?举例说一说。预设:

(1)本周平均最高气温6摄氏度。(2)三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3)四年级2班五位同学平均每人捐10本图书。(4)李莉同学平均每天上学路上花费15分钟。

【设计意图】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实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

(三)知识应用 1.判断。(1)某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

()

(2)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会超过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厘米。

()

(3)小明所在的1班学生平均身高1.4米,小强所在的2班平均身高1.5米。小明一定比小强矮。

()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感受平均数的特点: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比数据中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

2.选择。

小明家平均每月用水()吨。

A.(16+24+36+27)÷365 B.(16+24+36+27)÷12 C.(16+24+36+27)÷4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平均用水量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根据所求问题找准与总数相对应的份数。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再看看开始想解决的问题:(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2)怎样计算平均数?(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现在能解决了吗?

第三篇:平均数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⒈ 经历平均数产生的过程,理解平均数的概念,了解平均数的特点和作用,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

⒉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说理能力。⒊ 渗透统计初步思想。【教材分析】

平均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求平均数的方法并不难,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应是本课的重点。因此,应该让学生首先产生对平均数的需求,经历平均数的产生过程,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同时求平均数的方法也就在学生理解意义的过程中发现并学会。另外,平均数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产生的,那么当学生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之后,就应该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孩子身边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因此我没有按照原有教材编排,而是通过创设情境、产生需求——解决问题、理解平均数——联系实际、拓展应用这样一个教学结构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安排此课,给孩子们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球吗?都喜欢玩些什么球?

生;…………

师:“呦,孩子们喜欢的球类运动可真多,我和你们一样也是个球迷!不过,今天由于场地的限制,我们想组织一次拍球比赛,有兴趣吗?”

师将全班分作两个组,请每组商量一下,先为本组起一个名字。“如果一个人一个人地来拍球,时间肯定不够,咱们想个办法,应该怎样进行比赛呢?”(从孩子喜欢的游戏入手,激发学习兴趣;让孩子自己想出比赛的办法,把自主权留给了孩子。)

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

1、感受平均数产生的需要

(1)正式比赛后,教师宣布比赛结果。

(2)安慰输的那一队并且加入该队,排球,计数。重新宣布比赛结果。

(3)学生之间肯定发生争执。

师:“哎呀,看来人数不相等,就没法用比较总数的办法来比较哪组的拍球水平高,那么,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如何比较两队的水平呢?”

(4)请生说一说。

(5)引出平均数,板书课题。

(6)看课题提问:

你想知道些关于平均数的什么知识?

2、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

(1)师:“我们怎样求出平均数呢?你能想办法试一试吗?也可以看课本42也自学。”

(2)请生说一说,怎样求我们拍球数量的平均数。

(可以是移多补少,也可以是算式解决)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以其中一个平均数为例,问:这个数代表什么?你是怎么理解这个数的?

4、沟通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

师;“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见过平均数吗?”

(通过举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平均数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一)想一想:下面哪个列式才对? 下面是一只母鸡六个月产蛋的统计表。根据题目中给的数据,算出这只母鸡平均每月产多少蛋。

(20+23+26+28+30+29)÷6(20+23+26+28+30+29)÷5(20+23+26+28+30)÷6

请生判断,集体订正。

(二)用四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每个杯子分别标有水面的高度,这四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独立完成,请生反馈。

(三)、看某城市202_年四个季度雨天统计表

完成作业: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平均每个季度有多少雨天? *平均每个月有多少雨天?

第一个问题让生独立解决再集体订正;第二个问题学生中肯定有不同意见,可以让大家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大家在争论中明白道理。

(四)小明会遇到危险吗?

一条小河的平均深度为110厘米,小明身高130厘米。小明下河去玩会有危险吗?

先分组讨论,再集体讨论。

四、总结评价,布置作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遗憾? 五.过关练习

一个小组有7个同学,他们的体重分别是:39千克、36千克、38千克、37千克、35千克、40千克、34千克。这个小组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第四篇:平均数教学设计

平均数

(一)教学设计

濮阳市华龙区石化路第二小学 孙 静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例1,练习十一第1-3题。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使学生理解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和学生自主探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正确全面地看待问题,同时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的情感。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突破方法: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法与学法

教法:动手实践与引导探索相结合。学法:动手实践与引导探索相结合。教学准备

实物; 多媒体课件;以小组为单位,课前调查本组成员的身高和体重情况填在统计表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谈话导入:

师:你们喜欢玩什么游戏呢? 生:〃〃〃〃〃〃〃玩卡片。

师:同学们喜欢玩卡片,老师手中有20张卡片,要分给4个小组的同学们(每组分得的数不一样)你们对老师这种分法有意见吗?

2、学生提出质疑。

生:老师分的不公平,有的小组卡片分的多,有的分的少。师:那怎样分的公平呢? 生:每组分的卡片一样多。

师:每组分的卡片同样多,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分。师:每份同样多的这个数就是平均数。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平均数”这个新朋友,好吗?(板书:平均数)

二、探索新知

1、移多补少的方法

师指明学生演示并说明给的过程。

生:因为第一组分的比较多,所以把多的移出来要补给少的,使每个组的卡片数量一样多。

师:现在每个小组分的卡片同样多。我们通过把多的移出来,补给少的,使每个组的卡片数量一样多,这种方法我们叫“移多补少”(板书),师:现在每组平均分了多少个卡片?(4个)师:咱们再来看看卡片的总数变了没有? 生:没有。

师小结:像这样,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几个不相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变得同样多,同样多的那个数就是原来这几个数的平均数。这里的平均数是几?(4)

今天,咱们就来继续探讨有关平均数的知识。板书并揭示课题

2、探索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师:刚才我们可以用移多补少方法求出每组平均分的卡片数,那么还有其它办法求出他们的平均数吗?

生:我们可以把卡片都收过来再平均分。学生动手演示 师:谁能用算式来表示?

指明学生汇报展示:16÷4=4(个)

师:这里的16表示卡片的(总数量),为什么要除以4,4表示(平均分的总份数),得出的4是它们的平均数。(板书)师:你想对平均数说些什么呢? 生1:平均数,你很公平。

生2:当有不公平的时候,平均数你就来了。

3、打开书P42例1,初步应用(出示例1课件)

(1)例1用了几种方法求平均数?请说出分别是什么方法?(2)平均数“13”跟原来每位同学收集矿泉水瓶的数量相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指明学生汇报成果根据学生的回答移的过程,课件演示。

这个平均数“13”跟原来每位同学收集矿泉水瓶的数量相比较,有的比它多,有的比它少,有的和它一样多。

小结:平均数在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之间。有些数可能比平均数大,有些数可能比平均数小,还有些数和平均数一样。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4、生活中的平均数

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平均数(考试统计分数需要平均数,歌手比赛打分时用到平均数,……)

师: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平均数,平均数的作用还是挺大的。

三、拓展应用

组织学生根据课前调查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算一算,你们小组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大约各是多少?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着重要求说清求平均数的方法和过程。

四、巩固练习

1、出示课件

一本书,小明第一天读了12页,第二天读了20页,他平均每天读多少页?

2、口算比赛 哪一组的成绩好?

第一小组口算成绩统计表

第二小组口算成绩统计表

3、做教材练习十一第2题。

4、小丽从家到学校步行需要9分钟,她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5、出示课件

想一想,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小明身高14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学游泳,会不会有危险?为什么?(1)把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交流。(2)指名说说 师:平均水深可能比120厘米深,可能比120厘米浅,也可能正好是120厘米,它的实际水深我们并不知道,我们在对待实际问题时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对待。

五、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外延伸

教材练习十一第3题,课下测量你们小组内同学的跳远成绩,再算一算小组的平均成绩,跟其它组的成绩比较,看哪个小组的成绩好。

七、板书设计

平均数

(一)移多补少

16÷4=4(个)

(14+12+11+15)÷4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52÷4 =13(个)

第五篇:平均数 教学设计

平均数

教学内容:体会平均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平均数、求平均数以及讨论平均数意义的过程。2.初步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3.通过创设情境和学生自主探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4.能正确、全面看待问题,同时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积极地数学学习情感。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简单统计图表的知识,认识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2.学生已经学习了平均分,会把物品和数字平均分。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平均数”。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出示课件

师:你们喜欢运动吗?你最喜欢哪种运动?四(1)班的孩子也很爱运动,他们将进行踢毽子比赛,请你们来当裁判。

请一个同学宣读比赛方法:分组男女团体赛,半分钟,按技术高低判定输赢。来看看他们的成绩,左边是女生成绩,右边是男生成绩。女生派出4人,男生派出4人。好巧,女生每人都踢了6个,男生每人踢了7个,男生赢,还是女生赢?怎么看的?

比总数,再引导看一般水平,女生每人6个,女生的一般水平就是6个。男生每人7个,男生的一般水平就是7,男生的一般水平比女生高。女生敢不敢再赛一场,让我们快来看看第二轮成绩。各位裁判,这一场,谁赢了?你怎么想的? 女生:6+9+7+6=28 男生:10+4+7+5=26 在黑板上列式。

这一场女生胜利了。这一组一个请病假的男同学来上学了,正好赶上了这场比赛,他也要参加,你们同意吗?说说你们的看法。

四(1)班的女生商量了一下,同意了,看到成绩后,就得意地笑了。女生为什么会得意地笑了?女生总共28个,男生总共30个呀? 生:因为人数不相等,比总数不公平,比的是一般水平。

师:一般水平,就是原来不相同的几个数,最后变得同样多了。求一般水平的这个数,我们现在就是求平均数。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平均数,从字面来看,就是把原来不平均的,变得平均了。女生6、9、7、6个,平均每人踢几个?怎么变得每人一样多呢?

男生10、4、7、5、4,平均每人踢几个?怎么变得每人一样多呢? 和同桌讨论。汇报。

师小结:平均数常用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和平均水平,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

二、巩固新知 谈谈对平均数的理解 生活中你有听过哪些平均数?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平均数的信息,咱们来看看。例子1:903路公交车,乘客平均等候时间是10分钟。例子2:长沙黄花国际机场202_年日均起降700架次飞机。

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讨论:水塘平均水深110厘米,小明130厘米,下河游泳会不会有危险。北京自然博物馆门票信息,估平均数,求平均数。谈建议。

三、拓展

如果男生再加一人参加比赛,这名队员踢几个就能和女生打平手? 思考并汇报。

四、课堂总结 谈谈收获。

作业:书93页第1、2、3题。板书:

平均数

移多补少

同样多

一般水平

求和平分

四上平均数教学设计[模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