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创新服务方式,,引领时代发展——我国基层政府服务方式创新分析(开题报告)[五篇]
编辑:琴心剑胆 识别码:130-735873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 2023-10-07 12:23:0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创新服务方式,,引领时代发展——我国基层政府服务方式创新分析(开题报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xxx

级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创新服务方式

引领时代发展 ——我国基层政府服务方式的创新分析 An innovative analysis of the service mode of the grass-roots government in China

院:

学科、专业:

研 究 方向:

生:

指 导 教师:

研究生通过开题论证日期:

****年**月**日 开题论证委员会主席签名 :

开题论证委员会委员签名 :

创新服务方式

引领时代发展 ——我国基层政府服务方式的创新分析 一、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一)选题的背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能 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同时还提出“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定位政府角色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机关服务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服务方式的创新与建设是在新形势下成为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所谓新型服务方式是指比传统国家治理中政府为民服务方式更加现代化、更加民主、效率更高的服务方式。在这其中,基层政府的服务方式创新尤为重要。基层政府是与人民群众接触最频繁、最直接的政府服务的形象与窗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政府的传统管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目前的社会管理需求,因此加强政府服务体系的改革,建立现代化的服务体系,是当前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尤其是对于基层政府来说,其日常的运转直接面对社会公众,是贯彻落实当合国务院相关政策的基层单位,其服务方式的创新和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二)选题的目的 1.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对于基层政府来说,真正做好服务是一件为国为民的大事,容不得半点的私心和懈怠。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的地方基层政府在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和方式上十分落后,不仅影响了政府的光辉形象,而且降低了政府的工作效率,本文的研究目的之一便是通过以济南市为例,剖析基层政府服务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2.关于基层政府服务方式的研究有很多,但是以实例为研究的并不多。本文以济南市的地方基层政府作为实际例子,目的是在真正的实践和调查过程中,探寻更加行之有效的基层政府服务方式创新的有效路径,并希望这些路径对于目前的基层政府改善其服务方式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

(三)选题的意义 1.国家治理中强调的是服务,这意味着传统的官民关系将转化为服务的提供者与消

费者之间的关系。政府对权力的行使,不再是为了管理、管制,而是为人民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由于这种关系的转变,创新服务方式成为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这既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也是克服我国政府治理中弊端和不足的选择。一方面,传统政府服务方式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弊端日渐凸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民主政治不合榫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求我国现代化国家治理时必须创新政府服务方式。随着我国各个方面向现代化、发达国家水平推进,对现代化的要求必然体现在各个方面,对于数千年封建体制和近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的负面影响,必须彻底予以根除,这其中也包括对传统的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的改变,从而使我国“两个一百年”的目标早日实现。

2.政府现有的服务方式在国家治理中的时效性较弱、效率较低、积极主动性不足,这些都迫使我国必须创新政府服务方式。新型服务方式的探索只有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克服传统服务方式的不足与弊端,才能提升服务质量,增加人民对于政权的满意度,使政权合法性得到加强,党永葆青春与活力。然而,由于基层政府处于最底部,相对于其他政府而言,在权力地位、财税实力等方面均有短板,所以对于基层政府服务方式的研究往往较为滞后。但是基层政府处在执行国家政策的第一线,同时也是政府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最直接的提供者,对于其新型服务方式的探究至关重。

二、选题的理论依据 通常情况下来说,了解基层政府服务方式的相关理论可以帮组我们加深对目前我国基层政府服务方式的优劣的认知,对于进一步做好基层政府服务方式的创新有积极的帮助作用。

1.公共管理理论分析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公共性的问题日益突出,是人类从一种原始的无序的状态向一种秩序井然的状态进行发展和演化的重要表现。加强公共事务管理以及有效解决公共问题,是维持社会秩序,保证社会利益的基本途径和重要前提。公共管理理论是建立在社会契约论基础上的一种管理理论,它认为社会上的公共机构所获得的权力来自于社会公民的让渡,所以其应该担负起为公民管理公共事务和解决公共问题的责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公共管理理论也出现了新的发展,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一种全新的公共管理理论诞生,该理论指出政府部门应当注重提供公共产品的质量和效率,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做好绩效考核,提高效率。该理论的诞生和发

展对政府服务方式的改变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公共服务理论分析 在公共管理论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美国的相关专家提出了争锋相对的看法,他们认为公共机构的行政人员并不是真正的具有权力的决策者,而是相对独立的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服务人员,进而公共服务理论诞生。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政府的最主要的责任是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同时要保证公共服务主体的多样化,另外该理论还指出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时候不能仅仅重视效率,更重要的是注重人的作用。公共服务理论对于世界各国的政府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于我国来说,公共服务理论重视公民权力以及公共利益和多元化主体的思想直接影响了我国提倡的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并为之提供了非常有力的理论基础。

3.治理理论分析 治理理论是关于政府服务方式发展和变革的一种新理论,是在对公关管理理论和公共服务理论进行分析和反思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治理理论提出,政府在履行其职能的具体过程中,应当特别重视加强和市场以及社会之间的协商与合作,然后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实现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因此治理理论非常反对政府机构对一个社会表现出强权化的管理和控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治理理论提倡的是一种合作化的多元化的政府服务方式,和传统的政府服务方式是相对立的。在传统的政府服务模式下,社会上的一切事务由政府包办,这就使得政府的权力很大,居于社会的核心,不利于激发社会的活力和公民的创造力,也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进步。然而治理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强调人人成为社会主体,广泛参与,上下联动,对于基层政府的服务方式的改革和进步,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帮助作用。

三、国内外研究概况 1.国外研究概况 关于政府服务及其相关概念的理论在西方则早已有之。往前追溯到 17 世纪之时就已产生,“服务行政”这一概念可视为西方对政府服务等理论探究的起源。20 世纪 70年代的石油危机以后,西方国家经济长期衰退,财政负债累累,传统的官僚体制效率越来越低、弊端百出,被奉为圭臬的凯恩斯主义所主张的政府的积极性介入在西方社会危机四伏,对于政府管理凸显的弊端批评之声甚嚣尘上。社会各界纷纷要求政府行政改革,4

关于政府服务的各种理论、研究在此时大量涌现,他们从不同的领域就政府服务质量的提高,效率的提升、政府与市场和社会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在将国外对服务政府理念的相关理论研究总结分类以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 公共服务中政府角色的重新定位

其中较为经典的是《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共部门》,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在此书中认为政府构造依循十条原则:1,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2,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3,竞争型政府:把竞争机制注入到提供服务中去;4,有使命感的政府: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5,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6,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7,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浪费;8,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9,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写作;10,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 登哈特夫妇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批评该主张具有很大的不彻底性,在他们看来政府的职能既不是此前的“划桨”也不是新公共管理理论所主张的“掌舵”,而应该是“服务”,因为国家的真正拥有者是公民,而政府只有在公民授权以后才可行使其职能。盖伊·彼得斯在《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一书中认为,未来政府必是服务行政,以顾客导向为中心是其执政理念。

在《政府是我们的》一书中,桑德尔·金和思迪沃斯强调了公共机构对民众的回应与服务,格罗夫·斯塔林的《公共部门管理》,卡米拉·史蒂瓦主编的《民主、官僚和行政研究》也都对此做出了阐释和说明。由此看来。随着理论基础的发展,政府角色的重新定位已经明确的朝着政府服务改变。1.2 改革政府体制的模式研究

盖伊·彼得斯在《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总结了政府传统治理模式的六个特点:政治中立的公务员制度、层级制、稳定性、制度化的公务员制度、内部管制、平等性。在分析了传统模式特点的优劣之后将政府改革模式归纳为四种:市场式国家、参与式国家、弹性化政府和解制型政府。所谓市场式国家即要求政府管理公共行政;参与式国家强调政府在管理过程中赋予基层更大的自主权并允许民众参与某些管理过程;弹性化政府主张在某些情况下设立临时的政府机构、雇佣临时工可以使政府的灵活性增强并相对的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解制型政府认为解除政府管制,释放各方面的活力可提高政府的积极性并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1.3 政府改革步骤和改革策略的研究

戴维·奥斯本和彼德·普拉斯特里克在对传统的官僚体制的弊端进行分析和思考之后,于 2002 年合著了《摒弃官僚制:政府再找的五项战略》,提出了政府改革的“5C”战略。即核心战略(Core Strategy)、结果战略(consequences

strategy)、顾客战略(customer strategy)、控制战略(control

strategy)、文化战略(culture strategy)。核心战略主要是确定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的目标,是组织专注于“掌舵”职能;结果战略是确定公共体制的激励机制,通过多重管理改变传统官僚体制因循守旧的状态;顾客战略是赋予顾客选择公共服务提供者的权力,使得公共组织负有对民选官员和顾客的双重责任;控制战略是通过等级制将重大的决策权下放,决定了决策权力的位置;文化战略是使用打破习惯、触摸心灵、赢得人心三种途径再造公共组织文化。

拉塞尔·林登在上个世纪末提出“无缝隙政府”的概念,其认为“无缝隙政府”应是一个满足消费者需求,信息时代要求的新的政府。换句话说,在现在社会,运用网络等新型服务方式、强调政府服务满足公民的需求。其在《无缝隙政府》中对政府改革所需的策略、不走详细论述,强调无缝隙政府是以顾客为导向、以结果为导向的政府。这些理论和研究对政府再造的各个方面都有探讨,为政府改革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国内研究概况 我国关于政府服务、国家治理等概念的研究较之西方国家起步较晚。2000 年张康之教授发表了《限制政府规模的理念》一文提出了“服务型政府”这一概念,在十数年的时间里,相关的理论研究发展非常迅速,在此过程中,逐渐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并再次回射到了学术界,对其研究的程度也由表层的概念界定深入到了政府服务建设的路径、价值、对策等层面。综合来看,我国对于政府服务、国家治理的研究在不同领域、不同视角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1 关于服务型政府概念的界定

服务型政府概念目前在学术界没有定论,但是关于服务型政府的理论研究一直没有停步,仅就定义而言,由于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给出了自己的界定,所以关于服务型政府的概念有多种定义。如在《限制政府规模的理念》一文中,张康之教授认为,所谓服务型政府就是为社会服务、为公众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政府应当将服务作为基本宗旨和价值理念。

刘熙瑞在《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中则突出了公民职能,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公民意志占据基础地位。服务型政府的指导理念应是公民本位与社会本位,在遵循民主的秩序与法律程序为前提下将民主意志结合起来

为民众提供服务。

谢庆奎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途径:政府创新》一文中认为就服务型政府的目的和常态而言,所谓服务型政府应该是民主、法治、透明、有限、诚信和绩效政府。

在《全面理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涵义》一文中,迟福林从政府职能角度认为服务型政府就是满足社会和民众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和利益的基础上形成的制度安排。

吴玉宗在《服务型政府:概念、内涵和特点》中提出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下,遵从民意的要求,用公正、公开的方式为社会和民众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在《“规制—服务型”地方政府:定位、内涵与建设》中,朱光磊和孙涛认为服务型政府要加强和完善规制,对政府统治和行政创新不可完全抛弃,规制是达到服务的一种手段。1.2 政府服务建设模式的选择

李传军在《服务型政府的观念前提》一文中认为政府建设的基础是要对政府行政理念的重塑,政府必须由全能行政、强制行政、暗箱行政向有限行政、引导行政、透明行政转变,同时政府的绩效评估标准应从看重数量转变为看重质量,要以民众的满意度为重要的标准。

刘晓晖发表的《中国特色服务型政府的模式与建构探讨》一文认为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弱化政府的主体角色,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是将政府从经济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的必要路径,大部制是我国政府服务、国家治理建设的重要探索。陈振明则指出政府服务建设不能忽视“工具”的重要性,包括各种社会化工具,企业管理理念与技术以及各种市场化工具。

蒋云根认为制度的变革是服务型政府建设不可或缺的,对于政府的财政、公共服务供给、审计等制度的建设及对于竞争机制的运用是政府服务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陈玉梅在《浅析服务型政府变革模式—关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探讨》中认为政府服务模式应从多个方面转变,由以前的单一型、自供型、过程供给等转变为综合性、组织性、制度供给。

吴敬琏在《建立一个公开透明可问责的服务型政府》中认为,政府服务建设就是要校正政府和人民之间的主仆关系,将政府建设成一个公开、透明、可问责的公共机构。

唐铁汉在所著《努力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一文中指出,建设政府公共服务必须“完

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形成完整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体系;努力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总量与质量,使公共服务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公共服务模式;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制度;以完善基础性公共服务为重点,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1.3 政府服务建设的路径选择的研究

谢庆奎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途径:政府创新》中认为,政府服务的建构必须依托创新,不仅仅是理论研究的创新,更是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创新,包括对政治改革、行政改革、执政方式转变等。刘亚亮和张学泽在《公民本位:构建服务型政府的价值思考》中提出,我国政府服务建构必须坚持以民为本、以职能为中心、以参与为纽带、以效益为核心、以素质为重点等五个方面全面提升公共机构各方面能力。

3.简单述评 针对国内外对于服务型政府发展的状况,我国学术界对于服务型政府概念的模糊不清,为了提供更加现代化,更加民主,高效率的政府服务显得尤为重要。而要做的第一步就要真正定论服务型政府的概念,其次就是重新定位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角色,而在这其中,基层政府的服务方式创新尤为重要。

四、

研究内容 1.从公共管理理论、公共服务理论、治理理论等角度分析基层政府服务方式发展,为基层政府服务方式的创新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

2.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以济南市为例探析基层政府服务方式的创新,如加强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建立政务服务大厅、推行网格化政府服务等。

3.深入分析和探究基层政府服务方式的创新存在的问题,如相关资金比较紧缺 、信息化程度不够高、基层政府日常运行困难重重、基层服务人员压力较大、内外监督机制不完善等。

4.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提出了促进基层政府服务方式的创新的相关措施,如提高基层政府合法收入减少铺张浪费,大力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完善基层人员的激励机制提高工作积极性,形成廉洁高效的良好文化氛围、做好考核加强内外监督等。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本文通过中国知网和百度进行搜索和查找有关基层政府服务的文献资料,在查阅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分析与归类了国内外对基层政府服务的研究现状,学习借鉴国内对基层政府服务深入研究名家研究成果,学习基层政府服务程开发与应用的基础理论,找到新的生长点和支撑理论,为进一步研究的理论基础埋下了伏笔。

2.调查法 调查法是以达到预想为目的,拟定计划,以书面答题或口头问答的方式来收集研究对象对某一方面做出反应的具体情况,并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得出有关这一方面结论的研究方法。本研究用到的调查方法主要有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本研究主要应用的是访谈法,对济南市基层政府的工作人员进行大量的访谈,了解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聆听他们对于创新基层政府服务方式的意见和建议。

3.案例研究法 为保证本次研究的实效性,本文以济南市的若干基层政府作为实例进行研究,总结其基层政府服务方式的创新经验,找出其基层政府服务方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这样使得本文的研究更加严谨,也更加言之有物,同时也增强了本文研究结论的说服性和应用性。

六、预期结果 1.理论方面:通过本研究,拟形成关于基层政府服务方式创新发展的相关对策与措施,为我国基层政府的服务方式改革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有效的依据。

2.实践层面:通过本研究,揭示当前我国部分基层政府的服务方式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基层政府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3.最终成果:通过研究,撰写和提交较高水平的学位论文。

七、工作条件 获取参考资料主要通过校图书馆与研究相关的国内相关期刊杂志,及其电子图书馆关于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电子数据资料,以及相关的社会学著作。调查阶段,需要借助部分同学帮助完成艰巨的调查任务。分析资料时主要用到学院计算机和相关统计软件。撰写调查报告主要应用个人计算机。

八、论文工作进展安排(学位论文基本框架)

创新服务方式

引领时代发展

—— 我国基层政府服务方式的创新分析

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基层政府服务方式发展的相关理论分析21.1 公共管理理论分析2.2 公共服务理论分析2.3 治理理论分析

第三章

基层政府服务方式的创新--以济南市为例3.1 加强电子政务平台建设3.2 建立政务服务大厅3.3 推 行网格化政府服务

第四章

基层政府服务方式的创新存在的问题4.1 相关资金比较紧缺

4.1.1 财政权利比较小 4.1.2 财政使用不当 2 4.2 信息化程度不够高

4.2.1 存在一定程度数字鸿沟 4.2.2 民众网络政治关注偏差 3 4.3 基层政府日常运行困难重重

4.3.1 机构设置重叠 4.3.2 权责划分不清 4 4.4 基层服务人员压力较大

4.4.1 上级政府的压力 4.4.2 民众需求的压力4.5 的内外监督机制不完善

4.5.1 内部监督形式化 4.5.2 外部监督不健全 第五章

促进基层政府服务方式的创新的相关措施5.1 提高基层政府合法收入减少铺张浪费

5.1.1 全方位提高基层政府合法收入 5.1.2 大规模减少基层政府铺张浪费 5.2 精简基层政府服务机构明确职权 5.2.1 高效精简基层政府服务机构 5.2.2 明确政府各部门职责权限 3 5.3 大力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

5.3.1 努力构建新时代电子政府 5.3.2 提供高效的信息政务服务 4 5.4 完善基层人员的激励机制提高工作积极性

5.4.1 明确基层人员职责与权利 5.4.2 完善基层人员的激励机制 5 5.5 形成廉洁高效的良好文化氛围

5.5.1 加强基层政府的廉政教育 5.5.2 做好廉洁高效的宣传活动

115.6 做好考核加强内外监督

错误!未定义书签。

5.6.1 提高内部监督的威慑力 5.6.2 增强外部监督的实效性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九、经费概算 本次调查的经费初步预算为 1000 元,具体的预算包括以下项目:

十、可能出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1.调查对象的选取以及在访谈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拒绝和不配合等问题,致使本文的前期调查研究受到严重的阻碍。

3.解决的办法:一方面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解决遇到的问题;其次是寻求导师的帮助,尽力解决好遇到的困难,让研究顺利的进行下去。

十一、主要参考文献 [1]于秀琴,张文政,仝震.基层政府服务力评估模式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2,03:44-47.[2]孙柏瑛.基层政府社会管理中的适应性变革[J].中国行政管理,2012,05:34-38.[3]马得勇,王正绪.民主、公正还是绩效?——中国地方政府合法性及其来源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03:122-138.[4] 陈 奇 星.完 善 基 层 政 府 公 共 服 务 外 包 的 思 考 : 基 于 上 海 市 的 研 究 [J].中 国 行 政 管理,2012,11:77-79.花费项目 金额(元)

参考资料

车费、打印、复印

620 调查人员的劳务费

230 上机查询资料

[5]雷尚清,刘蕾.为民服务代理:演化逻辑及其困境[J].中国行政管理,2012,12:59-63.[6]马文多.基层政府服务社区能力提升策略[J].重庆社会科学,2018,01:101-107.[7]陆庆海.大数据时代下提升基层政府服务能力探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4:454+457.[8]李慧凤,郁建兴.基层政府治理改革与发展逻辑[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01:174-179.[9]杨宝.政社合作与国家能力建设——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考察[J].公共管理学报,2014,1102:51-59+141.[10]杨玲,沈平.当前基层政府建设面临的困境及破解路径[J].理论学习,2014,06:29-31.[11]陈浩天.民生服务:基层善治与乡村资源整合的政治逻辑[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03:26-30.[12]费梅苹.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中的基层政社关系研究[J].社会科学,2014,06:74-83.[13]刘玮,李燕凌,柏花.公共危机情境下基层政府公信力的缺失及优化[J].甘肃社会科学,2014,03:151-154.[14]刘邦凡,詹国辉.电子政务 2.0 在基层公共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05:8-13.[15]唐琦玉.新媒体时代基层政府公共服务创新初探[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05:5-11.[16]李轮.服务型政府理念下的基层政府形象重塑[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01:233-235.[17]张昆玲,闫翅鲲,宋杉岐,史中朝.从农村群体性事件看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402:58-62.[18]张昆玲,史中朝,闫翅鲲.“服务型政府”视角下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归因与对策[J].前沿,2011,13:139-141.[19]容志.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问题与对策:基于上海的研究[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1,1206:43-51.[20]贾旭东.中国城市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不完全外包及其动因——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发现[J].管理学报,2011,812:1762-1771.[21]黄锦荣,叶林.公共服务“逆向合同承包”的制度选择逻辑——以广州市环卫服务改革为例[J].公共行政评论,2011,405:100-120+180.[22]敬乂嘉.社会服务中的公共非营利合作关系研究——一个基于地方改革实践的分析[J].公共行政评论,2011,405:5-25+177.[23]唐惠贤,冯彦东.基于 SERVQUAL 的基层政府服务满意度研究——以宁波市为例[J].经济论坛,2010,04:58-60.[24]唐琦玉.完善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体系[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05:5-8.[25]黄花.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501:1-7+66.[26]姜重宇,吴卫东.基层政府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建立与实证分析——基于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模型[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9,3106:1153-1156.[27]胡佳,黄云振.民族地区基层政府管理的创新实践与优化路径——以百色市“农事村办”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703:126-131+2.[28]吴光芸,高丹,和瑞云.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5,3710:55-60.[29]郭明.国家政权与基层社会实现对接的一种解释路径——以 N 镇行政服务中心为考察对象[J].求实,2015,12:87-93.[30]袁方成,罗家为.十八大以来城乡基层治理的新方向、新格局与新路径[J].社会主义研究,2016,01:8-17.13

[31]安正乾,任梓铭.试论民众有序政治参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必要性[J].新西部(理论版),2016,06:67-68.[32]周庆智.论中国基层政府治理现代化[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903:5-15.[33]张楠.完善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路径探析[J].新经济,2016,14:86.[34]赵云登.基层政府服务企业的新途径与思考[J].劳动保障世界,2016,20:30.[35]陆道平.基层政府城乡一体化服务的运行模式、动力机制与制度建构[J].江苏社会科学,2016,05:69-76.[36]孙同欣,张昀晨.促进基层政府服务能力提升的参与式预算调查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6,44:32-47.[37]郭明,孔雯.简政放权与还权赋能:经济发达镇创新公共服务供给体系问题探讨——以顺德区“简政强镇”改革实践为例[J].理论导刊,2017,01:13-17+28.[38] 扎雪晶.“访惠聚”活动背景下新疆社会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6,2404:15-17+21.[39]罗利,李虹呈.推进乡镇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路径探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7,08:1-3.[40]袁方成,王泽.政社合作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提升路径——以温州市五马街道“大网格”实验为参照[J].江汉论坛,2017,10:54-59.[41]张利涛.青海基层社会治理主体特殊性研究[J].攀登,2017,3605:65-72.[42]陈家建.项目制与基层政府动员——对社会管理项目化运作的社会学考察[J].中国社会科学,2013,02:64-79+205.[43]陈浩天.乡村“空心化”治理:样态扫描与政府服务[J].理论月刊,2013,07:164-167.[44]苏春生.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18:52-53.[45]王晓征.基层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探析——基于豫东地区的实证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13,05:112-117+170.[46] 朱 光 磊 , 薛 立 强.服 务 型 政 府 建 设 的 六 大 关 键 问 题 [J].南 开 学 报(哲 学 社 会 科 学版),2008,01:47-54.[47]蒋云根.提升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路径思考[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8,03:102-106.[48]王楠英,王忠国.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的体制创新[J].党政干部学刊,2008,07:32-33.[49]刘艺,刘晓舟.基层政府服务职能构建[J].前沿,2008,06:75-77.[50]王红梅.试论如何加强民族地区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6:91-93.

第二篇:创新服务方式

创新服务方式,打造行政审批新环境 记者:刘树林方一杨方宇董雷点击:37 日期:11-08-10

在开展政风建设年活动中,我市相关部门和单位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方法,通过采取精简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优化审批流程等措施,全力打造服务优、门槛低、审批简、效率高的行政审批环境,来看报道:

为解决江南江北两处纸介征询意见,领导签发等难题,市发改委从今年5月开始,率先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开通网上审批,实现了从项目受理、传递、审批、互动、办结全部网上进行,力促项目审批工作提质提速提效。

哈尔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办主任迟文天:网上审批呢,就是减少了纸介审批,全部在网上微机上进行,这样就减少了一些环节,使得审批速度照原来减少了2到3天,这样为项目单位顺利开工提供了方便的审批条件。

哈尔滨学院基建处的杨志辉怎么也没有想到,在7月8号受理的审批手续,5天内就拿到批件了。哈尔滨学院基建处杨志辉:在周六周日这两天,不停地跟我们沟通、咨询、核实有关情况。7月12日手续就批下来了(套用话筒标)非常快,用工作日来说就是两个工作日,时间的话也就是3天半的时间,这在以前都是不可想象的。

为提高办事效率,市税务局全面推行“综合服务”窗口,实行“一人多岗”、“一窗多责”,象税务登记、发票发售等业务以往需要在多个窗口反复排队,现在在一个窗口就可以全部解决。

黑龙江省锦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会计唐慧“速度好,服务好。”

据了解,在政风建设年活动中,我市85个部门和单位精简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优化审批流程,有的部门行政许可项目审批时限最高减少了70天,各部门平均减少审批时限5.25天;有14个部门和单位取消不必要的审批前置要件;市、区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开展代办业务622项。

第三篇:创新服务方式 夯实基层阵地(范文)

创新为民服务方式

夯实基层阵地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且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要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针对乌拉特中旗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现状,如何创新的去贯彻落实好“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推动基层党建的全面加强。笔者认为,应该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和改革创新精神全面促进基层党建工作。在此,联系我旗基层党建工作实际,提出如下粗浅意见。

一、致力于为民服务,实现以民建带党建。旗委创新机制和载体,构建以苏木镇设立“便民服务中心”为主体、行政嘎查村设立“便服务站”为支撑的便民服务模式。形成上联旗直职能部门、中联苏木镇、下联嘎查村的“三级联动”便民事项代理服务体系。按照咨询、受理、代理、回复四个基本程序为群众服务。一是建立苏木镇便民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办理管辖范围内的事项和代理需要上级部门审批或终结办理的事项:登记、上报和整理、归档代理信息资料;对各嘎查村便民服务代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工作指导和检查考核等。二是建立嘎查村便民服务站。将便民服务向嘎查村延伸,以嘎查村委会为依托,建立嘎查村“便民服务站”。由嘎查村委会主任兼任站长,成员由村(牧)民推选产生,实行义务服务。主要受理和代理群众需要到苏木镇、旗县办理的各种事项。工作人员即为代理人,由政治素质强、群众威信高的嘎村两委干部兼任,为本嘎查村群众提供无偿代理服务。嘎查村便民服务站设立便民电话.开通便民服务咨询热线.并保证通讯畅通,工作时间有人值班,使群众办事不出村。便民服务网络的建立,从根本上解决了政府部门门难进、人难找、事难办等问题,从根本上实现了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目前,便民服务中心入驻财政、经管、民政、土地、农林、水利等多个部门,全权受理和代办所辖区域118项民生事项。村级便民服务站逐级履行代办职责,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做到小事不出嘎查村、大事不出苏木镇。

二、致力于党员队伍建设,锻造为民服务队伍。一是要选优配强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使他们真正成为发展农村牧区经济的“引领者”、实践为民服务的“先行者”。要结合换届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苏木镇的重要领导岗位。二是要以“强宗旨、转作风、增能力、优机制、求实效”为重点,连续几年在全旗党员干部中分别集中开展了作风建设年活动和宗旨教育年活动,有效强化了党员干部的党员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极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党员承诺制,进一步深化了“党员示范岗”、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主题活动。同时,加大农村党员的实用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党员致富本领。对头脑活、懂技术、会管理、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党员,要重点在扶贫资金、信用贷款、技术服务和项目发展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三是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部教育培训。选派优秀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建立健全首问负责、限时办结、信息反馈等为民服务工作机制。大力推行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创业、措施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作风在一线转变的“一线工作法”。

三、致力于搭建为民服务平台,不断拓宽服务渠道。要 依托新型经济合作组织搭建富民平台,把党员干部推到专业协会的产业链上,采取支部+协会(合作社)+农户”、党员+基地+贫困户”等形式,以党组织为龙头、以党员为核心、以能人为依托、以项目为支撑、以协会为纽带、以富民为目标.组建能人牵头型、产业合作型、专业协会型、部门领办型、企业带动型、政策扶持型经济合作组织。并借助党员现代远程教育搭建惠民平台,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丰富的教学资源优势,开发一批群众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干就灵的乡土教材。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把“土专家”、“田秀才”请进课堂,增加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实用性,提高远教培训的“含金量”。有效确保“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目标落到实处。同时,积极开展城乡党组织结对帮扶搭建互动平台,实施城乡联动、部门联帮、支部联手、党员联带,探索城乡共建、村村帮建、村企互建、产业联建的结对帮扶形式。建立城乡合作的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城乡互动的基层干部交流培养等六大统筹体系,广泛开展助业、助医、助老、助残、助困、助学“六助”活动,形成城乡党建协调并进、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的工作格局。

四、致力于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基层阵地。坚持把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着力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基层阵地,推进全旗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一是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健全党内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完善公推直选方式,全面推行嘎查村党组织“公推直选”,积极探索“党内无候选人直选”,让党员群众选择自己的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带头人;推行“三重两轮票决”,规范村级民主议事决策,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健全和发挥嘎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积极推进阳光党务、村务、财务等工作,完善基层民主管理监督机制,有效激发了广大党员群众共建美好家园的热情,发挥了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二是提升干部群众工作能力。健全完善教育培训、实践锻炼、联系服务、选人用人等机制,提高各级干部深入基层联系沟通、推动发展服务群众、运用政策依法办事、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等能力本领。三是强化基层活动阵地建设,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破除等、靠、要的依赖思想,积极主动筹集资金或动员党员投工投劳,因地制宜地建设“符合乡情和村情、适当超前、布局合理、实效实用”的苏木镇“五个”阵地和嘎查村级“四有”阵地,并坚持“建、用、管并举”的原则,安排专人管理并充分使用好配发的各种党建工作设备,同时建立健全党组织组织生活和学习教育各项制度,坚持做到组织活动的经常化和规范化。

加强农村牧区基层党建,夯实基层阵地,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题中之义,又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继续以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为主线,努力打造责任党建、服务党建、惠民党建、活力党建、科学党建等“五个党建”,切实把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能够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领头型”组织、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创业型”组织、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的“服务型”组织、有效凝聚党员群众的“活力型”组织、广泛集聚优秀人才的“育才型”组织、能够担当新农村新牧区建设重任的“实力型”组织,为全面推进我旗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保证。

第四篇:开题报告 我国寿险营销方式创新

08金融一班

李想 2012年3月23日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

1.设计(论文)题目:浅谈寿险营销方式的创新 2.研究领域:寿险营销领域

在前人关于中国保险公司关于寿险营销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研究,填补了寿险营销创新模式研究空白,对寿险营销以及营销模式的创新研究起到促进作用,具有促进了中国保险行业健康发展等意义。

本文从中国寿险公司面临的新情况,提出现在寿险的营销模式需要创新,并提出了,媒体营销,电话营销、方案营销等几种创新的营销模式,可供寿险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关于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国内外学者目前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几种观点,学者窦元(2008年)认为我国寿险营销已经逐步形成以固定营业点为主题的经营体制,像银行业那样建立固定的营业网点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方便,同时带来信心和可靠,建立人们对保险公司的信任,树立保险业行业信誉,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多设立固定的,有一定档次的经营场所无疑是重要措施,这不仅要求要有方便的,固定的业务网点,还要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学者王鑫(2010年)认为我国寿险营销正在逐步建立以正式员工为主的保险工作团队,建立以正式员工为主的保险营销团队,不仅是稳定保险队伍的需要,也是保险业长期发展的需要。建立以固定员工为主的员工队伍,一是从原有临聘保险工作人员中择优选择,充实到正式员工队伍。原临聘保险员工中有不少杰出人才,他们中许多人不但能力很强,而且已经形成广泛的业务关系,成为寿险营销的中坚力量,发现并留住人才是保险业人事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二是提高从事保险工作的门槛,择优选择新员工,新招用员工不仅要有学历要求,而且要通过专业培训考试。学者牛晓黎(2010年)认为我国寿险营销逐步树立良好的保险形象,首先通过保险行业的正面宣传;其次要按合同及时的赔付,尽一切方便客户;最后结合我国实际,积极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经验。

关于本问题,先前学者主要在传统的“粗放型”以“佣金制”为代表的个人代理营销体制方面做了研究,目前研究的发展趋势转向对传统模式以外积极探寻并尝试新的营销体制,尽快建立适合市场发展需求的节约型、高效化、多元化、的“集约型”的营销渠道,开拓培育更加广阔的展业空间,创造良好的营销生态环境。

(二)设计(论文)研究的内容

1.重点解决的问题:中国保险市场与国际接轨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对接的结果必然使国内市场国际化。寿险营销创新是个人寿险代理人适应寿险市场变化,抓住机遇,增强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本文意在研究寿险营销创新的内容包括营销观念创新;营销市场创新;营销方式创新;营销服务创新;营销培训创新;营销管理创新。

2.拟开展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设计思路或写作大纲): 1.我国寿险营销发展现状

1.1我国寿险营销发展现状 1.2我国现存寿险营销方式的不足 2.我国寿险营销方式的创新

2.1营销观念创新 2.2营销市场创新 2.3营销方式创新 2.4营销服务创新 2.5营销培训创新 2.6营销管理创新 3.总结

3.本设计(论文)预期取得的成果:撰写出符合规定的毕业论文。

(三)设计(论文)工作安排

1.拟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或设计参数):案例分析 2.设计(论文)进度计划

(1)毕业实习(第1周-第3周,共3周):2月27日-3月16日(2)毕业论文开题(第4周,共1周):3月19日-3月23日(3)论文初稿(第5周-第9周,共5周):3月26日-4月27日(4)论文二稿(第10周-第13周,共4周):4月30日-5月25日(5)论文定稿(第14周-第15周,共2周):5月28日-6月8日(6)论文答辩(第16周,共1周):6月11日-6月15日

(四)需要阅读的参考文献

[1]李妍,徐静珍.中国保险营销创新研究[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8,25(2):56-58.[2]刘保民.尝试保险营销创新[J].中国保险报,2011,7(9):2-3.[3]何琳.寿险营销渠道发展与对策研究[D].四川:四川大学,2009年第四期.[4]周石保.我国寿险企业营销策略创新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2010年第八期.[5]徐昆.保险市场营销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13-115.[6]薛梅.寿险营销新思维[M].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87-92.[7]汪忠杰.寿险营销制度的创新与发展[J].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第七期.[8]董伟华.寿险营销与营销制度创新研究[D].四川: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第十期.[9]特瑞斯·普特切特,琼·斯密特.风险管理与保险[M].美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35-137 [10]所罗门·许布纳,小肯尼斯·布莱克,伯纳德·韦布.财产和责任保险[M].美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89-193

第五篇:创新管理模式强化服务方式

创新管理模式强化服务方式

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新成效

--互助县威远镇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汇报材料

(2011年7月11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威远镇是互助县县城所在地,作为全县社会管理创新试点乡镇,我们紧紧围绕“创平安、保稳定、促和谐、谋发展”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不断提高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稳步推进。现将试点工作情况作一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威远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辖23个行政村、154个村社、4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6.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万人,非农业人口2.95万人,流动人口0.25万人。现有中学1所,小学17所,教学点3个,共有学生3258名、教师243人,寺院1个。全镇建立综治工作中心2个,村级综治工作站23个,社区综治工作站4个。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28个,其中镇人民调解委员会1个,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23个,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4个。法律援助中心1个。创建“平安家庭”7840户,“平安村”20个、平安社区4个。

二、主要做法

(一)以搭建社会管理架构为基础,实行网格化管理。将辖区合理划分为四个社会管理服务站,15个管理服务网格,实行网格化管理。按照“一格多员”的网格管理体系,每个管理站设站长1名,配备公安民警1名,司法工作人员1名,社区

工作人员1名,专职内勤2名。在4个管理站配备涉及社会管理工作的教育、民政、卫生、文化、住建、信访、工商、计生、团委、妇联、民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经济和商务、就业等部门人员各1名。在15个管理服务网格配备网格服务助理员1名、网格信息员1名、信访代理员1名,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二)以建立信息网络为载体,努力扩大社会管理面。在社会化管理创新试点工作中,为更好地掌握社会信息,建立了以镇社会管理创新办公室为龙头,社会管理站为骨干,网格信息员为重点,村级信息员为基础的四级社会管理信息网络体系,明确信息员职责、信息处理办法,构建以党支部为核心,采取村干部包社、社干部包片、中心户长包巷道、党员联户等办法,从矛盾纠纷调处、群众困难帮扶等方面入手,不断延伸工作面,掌控信息动态,变事后处臵为事前预防,为及时化解和调处矛盾纠纷、解决群众困难打下基础。

(三)以设立便民服务中心为平台,提供优质服务。选择在群众熟悉、办事进出方便的政府院内投资20万余元设立面积为100平方米的集政务大厅、服务大厅“两厅合一”的便民服务中心,新购臵办公桌椅,配备5台办公电脑,实行大厅开放式办公。按照定岗、定员、定职责的“三定”要求,选派了11名工作能力强、服务态度好、办事效率高、公正清廉的干部进驻便民服务中心窗口,实行统一管理。推行标准化服务模式,实行统一着装、标牌标识、文明用语、纪律要求、工作流程“五统一”,做到一口受理、一次性告知、阳光操作。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办事。便民服务中心整合了信访诉求、劳动保障、民政、新农保、水利、林业、农业、计生、新农合、城市建设等涉及为群众接办件等

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职能岗位集中到便民服务中心办公,推行“统一受理+全程服务+全程代理”的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便民服务功能、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

(四)以解决突出问题为抓手,强化服务理念。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牢固树立“服务就是管理”的理念,全镇15个网格共为群众提供服务事项26件,调解民事纠纷62件,解决实际问题48个。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新增城镇就业人口638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8015人;解决贫困群众危房改造212户,困难群众救灾救济 36人次;慰问城市拆迁安臵户344户;慰问老党员、卸任村干部、贫困党员144户;大寺路安臵区动工建设等,同时,引导群众参与创建和谐建设,开展农村清洁家园以及社区绿化、净化等专项行动,推进群防群治工作。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作为一项创新和系统工程,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是部分单位思想认识不到位,管理合力还没有真正形成,运行机制有待加强和完善,人员紧缺,经费不足等。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探索抓基层打基础的新机制。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行党支部负总责,构建以党支部为核心,坚持把发挥党的基层组织核心领导作用作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基础工作,探索在社区成立党总支部,居民区成立党支部,楼院成立党小组,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延伸社区服务工作链,住宅小区设立社区服务工作站,楼院设立单元楼长等,加强社区建设,创新社区管理,强化社会服务,真正建立基层管理有效机制。在农村,大力加强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发挥村委会、妇代会、共青团、治保调解组织的职能作用,积极引导各种民间组织发挥作用,利用村规民约等村民约束机制,强化村民自我管理。

(二)探索组团联动式服务新方式。设立威远镇便民服务队,由镇党委一名领导带队,组织服务团队,每个月定期到村至少开展一次为期半天的集中服务,主要是变来访为下访,集中协调处理涉及民间纠纷、群众诉求表达、信息服务、现场办理医疗保险、了解社情民意等,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切实解决群众困难,直接面对面为群众服务。实行镇、村、社联动机制,形成镇、村、社互动网络。加强镇便民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在巩固的基础上,创新服务方式,增设协调服务、党政指挥岗位,对不在镇党委、政府职权范围内的或者需要几家联办或者无法办理的服务内容,镇党委每天确定一名领导坐班受理,主要是协调有关单位、现场答复等,想办法为群众解惑释疑,提供服务。村级设立便民服务站,社设立便民服务点,村干部为便民服务代办员,村代办员受理村民申请后,报送镇便民服务中心统一办理,让群众少找一次人,少进一道门,少进一次城。探索建立镇村联动机制,接到群众诉求电话或突发性事件等,镇便民服务中心党政指挥台在第一时间通知要求村级便民服务站处臵,使问题迅速在基层得到解决。加强社会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设臵社会管理QQ群。

(三)探索培育新型农民新办法。建设新农村和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农民是主体,也是内动力,只有提升农民素质,才能调动全民和谐发展。要狠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民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采取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外出取经、典型观摩、现身讲述等途径,不断提高农民技能素质,引导农民学得会、用得上、能致富。

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培育一村一品,并把农民组织起来,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增强农民的自治能力。尊重好、保护好、引导好、调动好农民的民主权利,让农民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中增强参政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大局意识。

(四)探索部门联动新格局。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部门联动是促进服务方式转变的最主要方式。在试点中,部门确定的专职信息服务员明确为部门今后社会管理的信息员、代办员、服务员,从事本单位、本部门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建立社会管理服务长效机制,树立长期服务意识,具体工作中,基层网格反映的信息通过管理站汇总上报至镇社会管理创新办公室,由办公室汇总、整理、分析,归口函告部门信息服务员限期办理,由部门信息服务员直接办理,同时将办理情况函告镇创新办公室,部门信息服务员逾期不办理的,建议由“两办”直接督办,真正在体制、机制上形成部门联动,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五)探索干部管理新模式。面对编制紧缺,人员紧张的实际,想办法,出实招,把发挥现有干部工作潜能、调动工作积极心作为重点,实行干部工作“超负荷运转法”,即进一步精简工作岗位,整合岗位资源,调剂部分干部从事社区管理站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弥补工作人员紧张的问题,使每个干部有任务、有目标、有压力、有奖惩,工作与考核挂钩,与民主推荐干部挂钩,做到每个人有事干、有事做,在具体运行过程中,注意发挥干部工作能动性,最大程度挖掘和发挥干部工作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创新服务方式,,引领时代发展——我国基层政府服务方式创新分析(开题报告)[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