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让我们参战退役老兵生活得更有尊严(5篇)
编辑:梦醉花间 识别码:20-576562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7-14 03:43:32 来源:网络

第一篇:让我们参战退役老兵生活得更有尊严

让我们参战退役老兵生活得更有尊严

东莞市南城区委书记钱超、区办事主任:

我们是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七日对越自卫还击战斗打响后,遵照中央军委指示,于一九七九年二月二十六日战时应急征召参战退伍老兵,有别于其他退伍军人的,我们这批兵明知是去挡子弹的。当时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这批兵是新一代最可爱的人,在动员大会上及入伍时,县委书记对我们说:“你们这批兵是好样的,你们是在对越自卫还击战炮声隆隆、战火纷飞的时候应急征召光荣入伍的,你们为了保卫祖国,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党和国家是不会忘记你们的。”县委书记向我们这批兵保证:“你们这批兵退伍后保证全部给你们安排工作。”在今年两会召开时,温家宝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提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中国经济壮大了,蛋糕怎么切就成了问题,若干年前人们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抢速度,把中国先发展起来。现在已把尊严问题,把如何生活的更加幸福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来了。”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也说到了要提高优抚对象的待遇等问题。

我们作为东莞南城区市民的一部分,我们曾经在那场十年的自卫还击战争中(1979-1989)有不少的战友为国捐躯了,不少战友也因此而受伤或患病。战后,因为身体等各种的原因,我们这些参战人员不得不告别军营,陆续离开了部队回到地方,投身到地方的建设事业中去。

31年过去了,昔日的战火硝烟早已散去,燃烧的山林也早已恢复了生机,昔日烧焦黢黑的南疆,已是绿茵满地,邻邦交好,昔日的战场已是边贸鼎沸。那场规模和惨烈程度仅次于抗美援朝的卫国战争,早已经被大多数国人所遗忘了。岁月的风尘拭去了一代军人曾经的光荣与辉煌,《血染的风采》已沦落为歌厅里的声嘶力竭,“新一代最可贵的人”已被所谓的“社会精英”、“成功人士”所取代,南疆军人“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的崇高理想在灯红酒绿中褪去了色彩,“牺牲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奉献精神沉没在追求物欲的狂潮下。

一个歌星的五分钟,可以受到媒体趋之若鹜的追捧;一个明星的伤病,可以得到媒体的不厌其烦的关注;而南疆军人演绎出的可歌可泣的血色故事,在并不长的30年后,如同南疆早已散去的硝烟,不再有人提及,不再有人想起。难道他们为祖国洒尽的热血不及一首歌?难道他们为人民献出的生命不及一个球?

历史应该铭记,英名应该载入史册。他们在那场捍卫祖国尊严、维护国家主权的战争中所表现出的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精神,与同为中国军人在抗日战争、抗美援朝中英勇无畏的前辈一样,理应被历史所铭记,理应为后人所传扬。记住他们吧——血洒南疆的共和国军人!

正是那场自卫还击保卫边疆的战争,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石,没有那场战争,就没有今天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谁否定对越自卫还击战,谁就是否定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各群体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受益,唯独当年参战的这个群体的利益是受损的,我们这些失业的参战退役军人,当年曾经是“新一代最可爱的人”,现在成了“生活上最可怜的人”,生活在东莞南城这个高消费的城市,我们这些失业的参战退役老兵成了这个社会的最弱势群体。

我们这些参战退役人员,随着社会的变迁及企事业机构的改革,大都50岁左右的时候失业下岗了,而这个年龄大都上有老,下有少,低保靠不上,离子女赡养还早,要想重新再就业谈何容易?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从来没有向国家伸过手,现在我们老了,身体也不行了,已经有一些战友等不到领国家和政府发放的优抚金就离我们而去,留给我们这些受过战争创伤及战争综合症影响的参战退役军人的晚年时间已经不多了,我们只希望政府能够尽快落实国家给我们的优抚政策及待遇。

中央军委、国务院及广东省人民政府一直以来都给予我们这些参战退役军人以关怀和重视,先后出台了《军人抚恤条例》、八部委联合发文的《劳动2006第17号文件》、广东省人民政府《第126号令》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文件,可遗憾的是,作为生活水平已经是全国第二的,财政收入也是全国地级市前列的还是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的东莞市,并没有模范地执行中央及广东省的有关优抚政策和文件,致使我们这些参战退役老兵在失业后,连“低保户”的生活水平也不如,这在东莞市南城区是令人难以相信的但又的确存在的事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13号《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三条:“军人的抚恤优待,实行国家和社会相结合的方针,保障军人的抚恤优待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保障抚恤优待对象的生活不低于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全社会应当关怀、尊重抚恤优待对象,开展各种形式的拥军优属活动。”

为了让我们这些参战退役老兵生活得更有尊严,为维护我们的合法利益,为督促南城区能够尽快落实国家的优抚政策,我们仅以参战退役老兵的身份向南城区的领导问政:你们对《对越自卫还击战》到底抱什么看法?你们对我们这些参战退役老兵抱什么态度?是和我们交朋友还是把我们视为“不稳定因素”?为何一年多时间里,我们参战老兵的诉求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是否在忽悠我们?

缩小贫富差距,拉近贫富悬殊的距离,这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让我们这些参战优抚对象生活得更有尊严一点,保障我们的生活水准不低于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那才是最有效的维稳!公务员每月拿着上万元的工资,是否能体谅到我们这些失业优抚对象的生活艰辛?仅靠那370元的抚恤金在东莞南城怎么生活?连房租都不够支付的!一年才给我们增加几十元的优抚金,就大肆宣传什么“大幅提高了优抚对象的待遇”,而放着“要保障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准不能低于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的文件不执行或者折扣执行,不知这样的“人民公仆”是什么样的心态?为维护我们南城区全体参战老兵的合法利益,谨以我们的观点及看法,提出以下几点诉求:

1、要求给我们战时应急征召参战退役老兵从退伍后算起,按国家公务员一样待遇,补足三十年工资给我们,解决就业问题,在没有解决就业问题之前,每人每月要有不低于当地生活平均水平的生活补助费。

2、要求给我们战时应急征召参战退役老兵按国家公务员一样待遇标准办理社保、医保。

3、要求给我们战时应急征召参战退役老兵退役后同重返前线退役老兵一样的待遇。

4、要求确认我们为战时应急征召参战退役老兵,发放乘坐市内公共汽车免费卡,医疗服务优先卡。

5、要求政府所建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首要地、无条件地为参战老兵着想和给予解决。

东莞市南城区79年2月26日火线入伍全体参战老兵

2010年7月2日

第二篇:活得更有尊严

活得更有尊严(望海楼)

春节喜庆,其乐融融。但,最给人温馨的,是温总理在祝酒词里说的“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2月28日,温总理与网民交谈,他又说:“一个人能有工作,不仅解决生存问题,也能体现一个人的尊严。”他又使用了“尊严”这个词。他的话,拨动了时代脉搏中最柔软也最庄严的那根弦。五千年来,中国无数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追求的就是中华民族的尊严、中国人的尊严。正因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破晓之声,使亿万人民欢声雷动、泪流满面。

60年来的生活显示,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者密不可分。活得更有尊严,就要坚决护卫主权完整。尽管“华人与狗不可入内”之类早已遁去,但国际风云复杂多变,有人忽而频频晃动橄榄枝、忽而挑战我核心利益。我们必须更加富强,才能站得凛然不可侵犯。活得更有尊严,必须实现共同富裕。2月13日新华网报道:中国富裕家庭掌握的财富在迅速膨胀,中国百万美元资产家庭数量已增加到78.8万户。但,坊间亦出现了以“房奴”、“车奴”、“孩奴”自嘲的词汇。显然,只有全民“富起来”,才能站得舒展挺拔。活得更有尊严,就要彰显公民权利。2月8日媒体报道,安徽省阜阳市颖泉区原书记张治安一审被判死缓。此人利用职权索贿受贿359万余元,被勇敢的企业家李国福举报。张竟指令下属诬陷和侦办举报者及其家属,迫使李国福自缢身亡。党的十七大强调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只有以权力监督权力,形成监督链条的强大合力,才能让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国家站得刚强巍峨。

当然,许多问题不是改革产生的,而是改革不到位产生的;不是市场化的结果,而是市场规则受到破坏的结果。对此,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坚持改革不动摇”;如今又提出“让人们活得更有尊严”。根据中央以发扬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决策,会在制衡权力、驾驭资本,根除腐败,消除两极分化上迈出大步。因为,“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只有人民活得更有尊严,才有国家尊严的大提升。

“活得更有尊严”,来自举国合力。既需国家担当,亦需“匹夫有责”。汶川抗震、奥运举办都已凯歌高奏,莫不来自“上下同心者胜”。温哥华冬奥会赛场上,王濛夺冠后跪倒冰地,是谢国家、谢恩师,也是谢自己。人在处世哲学上,“自尊”还是“自贱”,行迹和结局势若霄泥。我在天津采访,一位退下来的副市长,担起慈善事业的担子,面对巨额捐款,他立下严规并以身作则,全体人员一根香烟也不能沾公款。他近年患腿疾不利于行,仍在各处奔忙。但,我也接触过另一高官。此人出身贫寒,当年学习勤奋,工作颇有创意,上世纪80年代我曾报道过他的业绩。然而,90年代后期他在获有绝对权力、而又缺乏监督时,渐行渐远,执法犯法、贪财贪色,终于从人生巅峰跌入谷底。再见时,是在一盘监狱录像中。已判死缓的他,从精神奕奕一变而为秃顶白发、老泪纵横矣!

尊严,是一个国家、也是一个人的脊梁骨。抽去脊梁骨,也就“穷得只剩下钱了”。13亿中国人手挽手在民主、和谐、富强、文明境界上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乃是振兴中华的康庄大道!

第三篇:让人民活得更有尊严

让人民活得更有尊严

广州市第十中学王敏

温家宝总理在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让人民活得更有尊严。”

霍姆林斯基说过:“珍视思想的人,必当珍视自己的尊严。”在当今“一切向钱看”“为人民币服务”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下,不少人认为有钱有势,有房子住三餐温饱就是活得有尊严,但我认为,这样并非活得有尊严。

如果现今社会是笑贫不笑娼,以外表光鲜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的话,即使衣食无忧,我们也并无尊严可言。就如封建社会时,即使多么有钱有势,一样活得没有尊严。我认为,人民的尊严不仅仅体现衣食无忧,而还有体现在思想上不会受人侮辱,身份上不受到人歧视,人的自身价值得到正确的认可。

金钱和名利,不能让感到真正的有尊严。元明之际的著名学者宋濂一向廉洁自律,曾在门联上写道:“宁可忍饿而死,不可苟利而生。”一时传为名言。品格低下的权贵要人请他写字作文,即使送上成对金银,也不写。他的声明远洋海外,日本使者诏请他写文章,酬银子百两,他也不接受。宋濂本轻而易举地可以攒到黄金万两,并讨好权贵,名利双收。但他并没有这么做。他不向品格低下或心怀不轨的人折腰,宁愿饿死,也不愿意为利益而生存。他的自尊同样获得别人的尊重,所以他是活的有尊严的。

里根访问中国。他的夫在西安一个小姑娘的售货点买了几件小礼品,价值人民币五元。里根给了小姑娘一张十元的人民币,就说:“留下这钱吧。”但是他们刚往前走了一会,小姑娘就追了上来,把该找的五元给回了里根。美国总统在自传中写道:“到这时,我倒成了窘迫的人。”这位总统就因为小姑娘的身份是穷苦人家,出于好心地对她产生了歧视,认为小姑娘一定会收下自己的一片好意的。但是,小姑娘因为尊严而拒绝了她的一片好意。如果游客都因为好心的歧视而购买小姑娘的商品,那她会活得有尊严吗?

唐代大诗人李白进京赶考时交了头卷。主考官杨国忠在卷上批道:“这等书生,只能给我磨墨。”监考官高力士说:“磨墨算是抬举了,他只配给我脱靴。”第二年藩国派使节向唐递交国书,但满朝文武无一能辨认。有人向唐玄宗推荐李白。李白请万岁令杨国忠磨墨,令高力士脱靴。杨国忠和高力士就是因为太主观地判断一个人的价值,出言伤人,只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不管他人的尊严,最终自作自受。要让人民活得有尊严,就要用心体会别人的价值,从而尊重他人,那么才会活得有尊严。

让人民活得有尊严,并不只是单纯的GDP快速增长。国家更加富强,人民当然就更有尊严。但人民从日常行为思想上得到根本的尊重,人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才有尊严可言,缺一不可。总而言之,人民活得有尊严,国家才更有尊严,才会更加富强起来。

第四篇:让人民活得更有尊严

让人民活得更有尊严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09-4 0906030421

摘要:人大会议上提出要让人们民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而如何才能让人民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则使我们需要迫切关注的。人民的尊严,需要权力的谦恭,需要官员的收敛,需要对宪法、法律和人权的尊重,更需要社会分配和福利保障的公平和平等。

关键字:尊严;人民;国家;权利;科学发展

正文:2010年3月召开的人大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庄重承诺: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和谐。二字让人耳目一新。“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说法进一步表明了政府“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届政府的承诺中,我们对不同时期的“幸福”几乎耳熟能详。50年代,人们对幸福的憧憬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六七十年代,是“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电风扇和收音机);80年代是“万元户”;90年代是有房有车;新世纪的幸福感呢,则与“尊严”息息相关。

“尊严是建立在物质生活基础之上的,人民有了生活水平、生活条件底蕴以后才有尊严。城市的低收入家庭需要我们的关注,怎么样去把财富平衡好,蛋糕怎么去做好,怎么分好,怎么品尝到味道,需要一系列的措施。”

“如果一个人生活水平很低,身体又生病,没有固定的收入,没有生活来源,怎么能有尊严的生活?不可能这样。所以我觉得温总理的讲话今年提得特别到位,我觉得这也是政府的一个工作目标,也是百姓的愿望。他的工资、医保、社保都要给保证,这里头最关键的是经济,经济是个支柱,经济的好转才有可能。”

遗憾的是,近些年来,人们的幸福指数并没有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而得到质的提升。细心的人们会注意到,各种红头文件中,有关“尊严”的提法 可谓“凤毛麟角”。相反,少数官员胡作非为损害民众利益,肆意践踏公民尊严,令法律蒙羞。野蛮的强制拆迁,拆掉的不仅是安身立命的房子,也是“草民”最后的尊严;教育资源的失衡、受教育权利的不公,农民工子弟学校在城市生存维艰,农村大量留守儿童遭遇亲子困境和成长的烦恼,剥夺的是弱势群体对下一代有尊严地发展的强烈渴望; 社会保障的缺失,看病难、看病贵,让草根阶层生存的尊严受到打击。

活得有尊严,要活得富有。无可否认,现在的中国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城乡差别、贫富悬殊的现象也依然存在。“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是不少地方的真实写照。前段网上流传“富可敌国”的说法,某些人引以自豪,但那只是GDP,而且这些财富只是在少数人的手中,更加看到了两极分化。中国富裕家庭掌握的财富在迅速膨胀,中国百万美元资产家庭数量已增加到78.8万户。同时,从坊间出现了以“房奴”、“车奴”、“孩奴”自嘲的词汇来看,全民还没有“富起来”,必须加倍努力,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使广大人民活得有尊严。

活得有尊严,要活得平等。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这是一种心愿。什么是尊严?按汉语字典上的解释是:“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照这种说法,很多人是没有尊严可言的。记得2003年的时候,北京的某个公厕门口写着“严禁民工上厕所,违者罚款50元”的字样,某村为了禁止民工如厕,还派人守在公厕门口,只要看到民工就不让进;在某火车站的春运窗口前,排队买票的人中有一部分人是蹲着的,原来这里要求“民工必须蹲下排队”;为讨工钱,民工们忍饥挨饿,下跪作揖,无奈之下只能以死抗争,却一个不小心被城里人说成了“跳楼做秀”„„原本人无贵贱之分,但是在现实社会里,这些不平等的存在,对弱势群体来说,尊严是可以随意践踏的。特别是对残疾人,我们要更加关心爱护他们,他们是坚强的,是勇敢的,本就不该受歧视,他们付出的努力是常人无法感同身受的。我们不能嘲笑他们,更不能辱骂他们。为此,中央政府必须加快完善社会各项公共事业的制度设计,各地政府也应结合本地实际作出规划,保障全体公民能够公正、平等地享有基本权利,特别是生存权和发展权,保障人民基本的医疗卫生、教育、劳动并获得报酬的权利。

活得有尊严,要活得自由。几千年来,中国人就是帝王的奴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就是官民的差别,老百姓向来没有自由。当然现在好了,生活质量提高了,言论自由了,身心也得到了解放。但是决不能把“有尊严的生活”,简单理解为脱离了贫困线的、小康的甚至是富足的生活。有尊严的生活,应该是公平正义、平等自由。然而从一些案例来看,群众依然难以得到应有的权利和自由。比如网上热炒的“跨省追捕”,据说一个河南的网民在网上说了一个外省的贪官,结果被外省的网警查到,到河南把他逮捕了。这既说了网络的不自由,也说明了贪官的神通广大。要让人民幸福而有尊严,官员们首先要放弃特权。这并不是说,要让人民的幸福和尊严来代替官员的幸福和尊严,而是希望官员和人民打成一片,官民平等。

如何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一要确保公民的自由和人权,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要是合法公民,都应该体面地、有尊严的生活着;二要确保公民的生存权,让公民享受更加舒适的衣食住行、更小的城乡差别、更多的教育和就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三要确保个人的发展权,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充足的条件。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与“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当务之急是各级地方政府应尽快走出片面追求GDP和“见物不见人”的发展误区,从更多关注群众的物质需求、关注“民生”,转变到更加尊重人的全面发展,满足民众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从注重追求效率转变到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正义。

要活的有尊严不仅需要靠国家的努力还要靠我们自己的努力,我们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要有敢拼敢做的想法,同时要付出努力去实践让努力成为现实。让我们的生活活的跟家精彩更加有尊严。

参考文献:《形势与政策——论人民如何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马赫安

《生存与尊严》

马立

《人民的尊严》

刘超 张永恒

《尊严》

网络资源

第五篇:让人民活得更有尊严

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二〇一一年全国两会述评之三

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2011年的全国两会,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会内会外最响亮的声音、最重大的主题。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就业状况全面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中国书写出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2011,当我们对下一个五年规划布局时,“民生”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明确提出的“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还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的“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处处体现着对民生的高度重视。

走进“十二五”,一幅更加美好的民生图景在人们眼前展现。

改善民生成共识

站上新起点,开启新征程。代表委员们对“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共识格外清醒而坚定。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

发展经济,为了什么?人们在思考,也更加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从来不是单纯的财富积累,而是旨在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

“如果只有GDP的快速增长,而老百姓的收入提高不快、幸福感得不到提高,享受不到发展的成果,那么我们推动经济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提出,民生是第一目标,抓住了“民生”,我们前进的方向就不会出现偏差。

“先有百姓幸福感,才有政府满意度!”全国人大代表、西宁市市长毛小兵说,相比种种经济增长指标,老百姓更看重出门、看病、买菜是不是方便,看重饮食用药是不是安全,冬天有没有暖气。群众利益无小事。“十二五”期间,保障和改善民生,就要真正让改善民生成为科学发展、转变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不能等、不能慢。

走过“十一五”,中国综合国力空前跃升,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但与此同时,各种社会问题也明显增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坦陈,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如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物价上涨压力加大,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过高等,基本上集中在民生领域。可以说,中国所处的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

正视问题方能找到应对之策。不少代表委员表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中国必须直面矛盾和问题,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下大力气弥补民生短板。——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保障和改善民生,其意义绝不仅仅限于人民生计本身,同样会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当前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重庆市有这样一笔“促就业”账:通过政策扶持,创办发展6万户微型企业,新增约30万个就业岗位,为地方创造6亿元税收„„惠民生和促发展,完全可以实现“共赢”。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谈到,保障和改善民生,可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扩大消费需求,有助于促使经济发展由投资拉动转为内需拉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存在不少有利条件。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家积累了雄厚的财力,这为“十二五”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社保、医疗、教育等多项改革的扎实推进,为进一步改善民生创造了有利的制度保障。

更重要的是,党和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把民生追求更加深刻地融入发展进程,一个个民生“路线图”、“时间表”昭示人们,改善民生成为更加自觉主动的国家行为。这让代表委员们感到鼓舞,也给亿万百姓带来希望。

真抓实干惠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怎么干?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要让百姓的“钱袋子”更鼓。

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首先要促民富。“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年均增长7%,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要超过7%,迈出了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的历史性一步,并强调“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这符合新时期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乃众望所归。”他表示,实现“民富”的目标,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切好“蛋糕”。一方面,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为提高居民收入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通过深化收入分配改革,规范分配秩序,健全收入分配体系,实现共同富裕。

就在两会召开之际,部分省份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国务院原则通过个税改革方案,这些有助于“民富”的政策措施受到代表委员们的充分肯定,“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需要这样实实在在的惠民之举!”

要为百姓创造更多“饭碗”。

就业是民生之本。“十二五”,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央财政拟投入42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确定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这给人们在依然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吃了一颗“定心丸”。

“促就业,渠道还要更多些。”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顾海良认为,帮扶大学生就业,应多采取措施,引导和鼓励他们到基层去、到中西部地区去。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教授蔡建国认为,“小企业、大就业”,从扩大就业的角度看,今后应多扶持中小企业,让其吸纳更多的劳动力。要编织一张更加坚实细密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未来几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将面临城镇化加速、老龄化加剧等冲击。“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应当成为‘十二五’时期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表示。他说,经过“十一五”的探索实践,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今后还要继续扩大覆盖面、不断提高待遇水平,“只有建立健全覆盖城乡所有居民的社保体系,才能为百姓解除后顾之忧,让百姓拥有更多的安全感,对未来有良好的预期。”

要为更多人圆“安居梦”。

安居才能乐业,安居才能安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切实稳定房地产市场价格,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今后“5年将总共建设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朱中一评价说,“两会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高房价问题没有回避,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抓住了当前住房问题的核心,体现了政府把调控进行到底的决心,也赢得了民心。”据了解,此次两会,政协收到的4772件提案中,涉及医疗、教育、住房等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提案超过了2000件,人大收到的462件议案中,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领域立法议案,同样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百姓的殷切期盼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也成为今后一段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

时刻以民生为重

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这美好的目标凝聚着百姓的期望,也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

不少代表委员谈到,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在体制机制上斩关夺隘,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来发挥激励和约束作用——

如果干部考核评价“唯GDP论英雄”,表面上把民生捧得很高,实际上仍可能导致一些地方紧盯速度,只顾铺摊子,“好”让位于“快”,“民生”让位于“增长”。

“十二五”规划草案,围绕民生领域提出的多项约束性指标,成为草案的一大亮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年均增长3.3%,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不低于7%„„以约束性指标的形式为政府解决民生问题戴上了“紧箍咒”,赢得人们一致叫好。全国政协委员刘永好说,让这些民生指标具有约束性,是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到实处的最好形式,对于政府是一种鞭策,对于民众则传递出信心。

在肯定约束性指标的同时,更多的代表委员提出,民生涉及的领域极广,衣食住行、柴米油盐,今后更应该推广采取综合的考核指标,让考核机制真正发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指挥棒作用。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舍得投入——

“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年年增长:2008年,中央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突破1万亿元;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民生和灾后重建投入1.1万亿元以上;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和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民生支出超过1.6万亿元。

改善民生需要真情实意,更需要真金白银。许多代表委员提出,近年来,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有条件在民生方面投入更多的财力。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校长王志刚认为:“财政资金向民生项目倾斜,其意义不仅在于增加了多少投入,还表明党和政府发展思路的一个重大变化:越来越注意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尽最大力量让发展成果为全体人民所共享。”

保障和改善民生,特别要在民生指标和经济发展的其他指标发生矛盾时,坚持“民生优先”——

“民生”成为今年两会最热的话题,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温暖。但与此同时,在百姓看来,保障和改善民生,桩桩件件都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来不得半点虚假热闹,更不是列概念、喊口号就能实现。特别是当一些具体的民生实践与经济发展的其他目标发生冲突时,就更加考验执政者的诚意和智慧。比如一些地方搞城市建设片面地“贪大求洋”,结果是马路宽了、交通堵了;高楼建起来了,没地方买菜了。坚持民生为重,就是要在上任何项目、做任何决策前,首先想想,是否把百姓的利益放在了前头,是否把人民的幸福和尊严放在前头。

“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各级政府一定要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

实的利益问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段阐述声声响亮、字字千钧。

走过5年,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切实改善,体味到党和政府对群众利益的深情牵挂。

下一个5年,一段新的征程已经起步,更光辉灿烂的前景正在向我们招手。

让我们参战退役老兵生活得更有尊严(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