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介入手术室的管理
介入手术室的管理
第一节 布 局
介入治疗是在X线血管造影机的导向下进行的无菌介入治疗,介人手术室的整体布局除了要符合手术室的无菌要求外,还要有适合X线机工作的环境。
一、介入手术室的选址
介入手术室的选址既要方便病人的检查和治疗,又要考虑周围环境的安全,一般可设在建筑物底层的一端或单独设置,并要靠近各临床科室。
二、介入手术室的整体布局
介入手术室应按外科手术室的要求严格划分为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限制区包括机房、无菌物品放置间;半限制区包括控制室、洗手间、导管冲洗间、敷料器械准备间;非限制区包括更衣室、办公室、候诊室、污物处理间。非限制区应设在入口处,与限制区、半限制区有门隔离,没有病人检查治疗时,此门可以锁闭,工作人员及进修生、学生不得随便进入限制区和半限制区,以利于介入手术室的无菌及管理。更衣室设在非限制区,男女分设,更衣后可直接进人限制区和半限制区,卫生间设在更衣室内,远离机房、控制室、计算机室,有利于保持机房的湿度在正常范围内。
三、各主要房间的配置
(一)造影机房的室内布局及主要配备为了减少散射线对人员的影响,造影机房应宽敞,有足够的使用面积,不但有利于操作和病人进出,还可以减低室内X线散射量。机房内仅放置必备的设备,如血管造影诊断床、手术器械台、壁柜(内放无菌器械包)、急救车(放置急救药品、物品)、氧气、吸引器、心电力复监护伏、吊式无影灯、吊式铅屏、高压注射器、温湿度计等。
(二)洗手问专供手术者洗手用,设在两个机房之间,手术者洗手后直接进入机房。洗手间装备有洗手池、冷热水龙头和脚踏开关、泡手桶、电钟及感应吹干机。
(三)无菌物品库房 应设在紧靠机房的限制区内,各种导管、导丝及介入治疗用的诸多器材按有效期顺序放置在柜内,保持清洁、干燥、整齐,使之规范化,并由专人负责保管,便于检查,物帐相符。室内装有紫外线灯管,定期消毒。(四)洗涤冲洗间设于半限制区内。备有各种消毒清洗剂,并配有用于导管冲洗用的专用冲洗架。
(五)计算机机房必须保持低温干燥,除维修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人内。(六)控制室与机房仅一墙之隔,墙中间装有铅玻璃,便于控制室人员与手术者的配合。控制室内装有系统控制台,室内配有温湿度计。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
介入手术所用的导管、导丝、血管鞘及各种物品多为一次性使用,必须重复使用的器械、物品应严格消毒灭菌。
一、导管导丝的清洗
使用后的导管导丝先置于消洗液内浸泡30分钟后,将其毁形装入专用袋内焚烧处理,需重复使用的导管导丝则用清水冲洗干净,置于快速多酶清洗液内浸泡5~1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最后将有腔的导管、血管鞘、穿刺针装入冲洗架上冲洗24小时后,凉干、包装、封口,用环氧乙烷灭菌。
二、高压蒸气灭菌
介入手术所用的金属器械、布类打包后送供应室采用此法灭菌。
三、紫外线消毒法 空气消毒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传统的紫外线照射属静态消毒,制约了人在动态环境下的空气消毒。新研制的多功能层流净化杀菌机,能有效控制医院内动态环境下的细菌超标,与传统的紫外线灯照射相比,它具有高效杀菌、高度净化、功能完善的特点,能杀菌又能除尘净化,并释放负离子清新空气,改善了室内空气质量。
四、环氧乙烷消毒灭菌
环氧乙烷又称氧化乙烯,属烷基化气体消毒剂,是一种穿透力强、灭菌可靠、不损伤物品的高效气体消毒剂,灭菌机制是通过对微生物蛋白质烷基化作用,干扰酶的正常代谢,使微生物死亡。环氧乙烷气体具有良好的扩散和穿透力,可穿透玻璃、聚乙烯薄膜、对塑料制品无害,亦不损坏金属、橡胶、棉布、合成材料等,对于需重复使用的物品,皆可处理后,置于专用袋内密封,采用环氧乙烷气体消毒法进行灭菌。
五、戊二醛化学消毒法
戊二醛为高效消毒剂,依靠醛基作用于微生物氢硫基、羟基和氨基使其烷基化,改变了微生物蛋白合成而死亡。戊二醛常用于物体的浸泡消毒,浸泡时间一般为30分钟,杀死芽胞需浸泡10小时,一般细菌繁殖体浸泡10分钟,肝炎病毒浸泡30分钟,常用于物品的浸泡消毒。第三节 手术室管理工作
一、介入手术室工作程序管理
介入手术室除负责本科室诊疗外,尚需接受其他临床科室的诊断治疗工作,因此,要做好每天的工作安排,使本科室及外科室的病人均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需做介入治疗和血管造影检查的病人由主管医师提前一天将申请单送至介入手术室,由介人手术室按时间先后、病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一天的检查治疗。
二、接诊、参观的管理
介入手术室门口应安排专人管理,负责拖鞋、手术衣、参观衣的发放,接待门诊病人,做好候诊室家属的工作。为保证介入手术室的无菌及环境安静,对进入人员要严格控制,参观者及学生要换鞋更衣后方能进入半限制区和限制区,接送病人用平车。手术室大门、走廊应铺置浸有消毒液的地毯,车轮在地毯上滚过,将轮上尘土擦拭,避免污染半限制区和限制区的地面。男女更衣室应设在非限制区,要求换清洁鞋后进入更衣室,更衣后方能进入半限制区。进入介入手术室的人员应遵守本室规章制度,服从安排,不得在室内谈笑及喧哗,不得将本室衣物及其他物品带出室外。
三、仪器设备及介入器材的规范化管理
介入手术室内的血管造影机、高压注射器及相配套的仪器设备应安排放射科技术员专人负责清洁、维护保养,并负责监察室内温度、湿度。各种抢救设备,如氧气、吸引器、心电监护仪、除颤器、射频治疗仪等由护士负责清洁、维护保养,导管导丝等介入所用的各种器材、耗材由护士负责领取,并按型号、有效期的先后顺序分类存放在固定的柜内,贵重耗材要有进库、出库使用记录,物帐相符,其他一般耗材也要有进库登记。
四、机房清洁消毒制度
1.保持机房内医疗物品清洁整齐,每日治疗前后用固定抹布擦拭桌面、器械台,血管造影机及相关设备用专用布及专用清洁液擦拭,擦净血迹,拖净地面,通风消毒。
2.机房每周扫除一次,每月彻底大扫除,扫除后密闭消毒,作好空气细菌培养,机房拖把、敷料应固定使用。
3.每周室内空气培养一次,细菌数不得超过500CFU/m3。不合格时,必须重新消毒,再作培养,合格后才能使用。
五、接送病人制度
1.接送病人一律用平车,注意安全,防止坠床,危重病人应有医师陪送。2.接病人时,严格五查对(对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检查皮肤准备情况及术前医嘱执行情况,更换清洁的病人衣裤,嘱排尿后携带病历及与治疗有关的物品,随车推人手术室。
3.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必须戴手术帽,送到指定机房,按五查对当面交巡回护士,病历物品当面交清,严格交接手续。
(1)病人进入机房后,卧于诊断床上,要注意防止病人坠床。(2)门诊病人由入口处负责接待安排。
(3)治疗后的病人由医师陪同送回病房,途中注意输液通畅。到病房后详细交待病人术后注意事项,交清病历和输液情况,作好交接并签字。
六、人员配制的规范化
介入手术室的护士可根据各医院介入放射科的规模进行人员配制,一般一台血管造影机要配备2~3名护士,2台要配备4~5名护士。护士除具备内外科临床护理知识外,还要掌握完整的消毒隔离技术,并要学习掌握常规心电图检测,能辨认各种心律失常,心脏介入的护士要会使用多导电生理仪,辨识各种压力曲线。能熟练掌握各种类型介入治疗用器械的名称、用途、规格。护士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对术中的突发情况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能作出应急反应并能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能。
七、安全制度
1.介入手术室电源应定期检查,每天治疗结束后要拔去所有电源插销。2.剧毒药品及麻醉药品应标签明确,专柜存放,并登记,仔细核对无误后才能使用。
3.易燃药品及氧气筒等,应放置在固定的通风阴凉地点。
4.机房内无影灯、悬吊铅屏、诊断床、接送病人平车,应定期检查其性能,各种零件、螺丝、开关等是否松解脱落,是否运转正常。
5.消防设备要固定放置,定期检查是否失效,并要学会使用。
6.每天治疗结束和节假日要检查介入手术室水、电、门、窗是否关紧,非值班人员不能进入。第四节 主要大型设备
自20世纪80年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应用以来,人们逐渐从过去的连续透视,随机点片、快速换片机、胶片电影等繁琐、复杂的成像手段中摆脱出来,而运用现今的数字透视、数字电影、DSA等先进技术,使血管造影室从单一的放射科诊断室逐步走向设备完善、管理严格的介人手术室。
为了保证介入手术的顺利进行,介入手术室内应具备心血管造影机、高压注射器、移动式B超机等设备。
一、心血管造影机
现代心血管造影机是介人手术不可缺的设备,它通常由X线系统及计算机系统组成。
(一)X线系统高质量的图像质量必须有高性能的X线机,才能使患者得到准确、彻底的治疗,因此,高性能的X线机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大功率:进行介人手术时,必须进行反复、多次的连续曝光,这就要求X线机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反复输出足够大的功率,从而获得满意的X线影像。现多采用1200mA以上,150kV的X线机。
2.X线球管的容量大、焦点小:为了得到满意的心血管造影图像,在满足容量的条件下,X线管的焦点越小,半影小、影像清晰度好。
3.高压发生器发出的压力要平稳:为保证每幅图像质量一致,除各照射参数一致外,还要保证具有较高的KV值的恒定。
4.曝光的时间短:心血管造影要求在1秒以内连续多次到几十次曝光,每次曝光时间很短。
5.两套主机:心脏造影时,要求同时做正、侧或双侧斜位投照,且双向摄影要做到同步,两套主机易于分别调照射参数,方可得到满意的心脏影像,缩短检查时间。
X线系统主要包括X线球管、影像增强器、高压发生器、控制台、电视系统、C型臂、导管床。
1.X线球管:主要是产生X线的地方,必须具备大功率(50~150kW),高热容量,小焦点(0.4~1.2mm)的旋转X线球管,才能产生高千伏、短脉冲的X线,能获得每秒50帧以上的优质图像。
2.光栅及滤过板:控制光栅可以限制X线的照射野以减少散射线,而过滤板可有效消除软射线,提高X线质量。二者都可以限制低能量X线的产生,减少灰雾形成,同时降低医患双方的辐射剂量。3.高压发生器:为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现多采用三相交流12个脉冲或中等高压发生器等波纹较平稳X线高压发生器。
4.影像增强器:它接收穿透检查部位X线,并将其放大0.6~1万倍,以便摄影机获得较亮的影像,其视野大小不一,可有6英寸、9英寸、11英寸、14英寸等规格,直径越大,可显示检查的范围越大。通常其视野大小可调,以适应检查部位的大小,获取最佳影像。
5.电视摄像机:它是对图像分辨力影响最大的部分,分辨率矩阵达到l 024×l 024方可将影像增强器上的影像完整的转换成视频信号以输入计算机系统。
6.X线控制台:它能控制X线机的开关,焦点大小的选择及调节各种技术参数。
7.“C”形臂:主要是X线球管的基座,控制它可实现垂直及水平和任意方面的多角度投照,以充分显示病变,有利于手术进行。
8.导管床:分为悬吊床和落地床,它可以在水平面上作多方向运动,有利于病人的搬运及手术的进行。
9.高分辨监视器:其分辨率可达1 024×1 024矩阵,一般操作室及控制室各1~2台,用于对获取图像及处理图像的监视。(二)计算机系统
1.计算机控制台:控制及协调造影各步骤的完成,并能调取各种数字技术的应用,数字图像的调整及后期处理。
2.计算机:它是将电视摄像机获取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经过高速运算,放大调整而获得高质量的数字图像,并完成对数字图像的处理、存储、重放及传输,这是数字图像的优势所在。
3.模/数转换器(D/A):它是将电视摄像机获取的模拟信号转化为二进制数字并通过计算机中央处理器对其进行运算处理、以获得数字信号。可进行无损耗的放大后处理、传输及储存。
4.数,模转换器(A/D):它是将处理后的数字信号再转换成模拟信号,以不同灰阶点阵组成供诊断用的视频影像。5.中央处理器(CPU):它是整个设备的核心,其作用是处理系统中数字的逻辑运算,并发出指令进行各个程序的运算。高性能的DSA系统其设备有处理速度很快的CPU。
6.存储器(硬盘):它用来存储DSA系统的程序和数据,一般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存储器。当主存储器不够或出现故障时,辅存储器进行补充和替换,以完成正常工作。
7.键盘:它是操作人员与机器联系的桥梁。通过它,操作人员可将患者的一般资料输入计算机,并通过它调用各种程序及对图像进行处理。
(三)常用数字技术
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是通过机器设备将未造影的图像和已造影的图像分别数字化,再由计算机匹配相减,转换成只剩血管影像而消除周边组织结构的技术。DSA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们以较少的射线剂量和造影剂量来获得更多的清晰图像,以满足日益发展的临床需要。其常用方法有脉冲方式、连续方式、时间间隔差方式及心电图触发方式,可根据患者病情,病变部位及特殊要求选择适当的方式及序列,以更好的发现病变。
2.数字透视:将普通的透视技术进行数字化后,可将其图像进行定格,重放以至储存。脉冲技术的应用,可将X线剂量成倍减少,通常采用1/2或l/3系数,可使操作者及病人接受的辐射量和检查时间明显减少。
3.数字电影:过去的电影技术是将影像投射在电影胶片上,如想观看则必须先经过暗房处理,才能通过放映机观看,因许多人为因素,图像质量不能得到保障,且不能造影后立即观看效果,保存时间有限。数字技术的应用是将图像储存在硬盘上,不需要许多中间环节,去掉了许多不稳定因素,并可将曝光速度提高到50帧,秒甚至75帧/秒,立即重放,图像质量稳定可靠,可长期保存。
二、高压注射器
高压注射器的应用,可以保证在较短的时间内按一定的压力、流率将所需的造影剂集中注入病人的心血管内,高浓度的充盈受检部位,以摄取对比度较高的影像,造影过程中,能与X线机曝光相匹配,从而提高摄影的准确性和成功率。现代高压器多由微机控制,它具有小型化、控制精度高、运行稳定、操作智能化等优点。
(一)结构和功能高压注射器的主要结构有:
1.多轴运动注射头:它将一定浓度的造影剂抽吸入注射筒(一次性),由微机检测出筒内造影剂的总量,并将其加热至体温,其多轴系统可配合导管头的位置作方向运动,以保证造影的顺利进行。
2.控制台:它是高压注射器的中枢,控制所有的注射参数及程序。
3.移动支架:其方法可有天顶悬吊式、导管床站立式及落地式三种。可根据使用者习惯及房间结构选择其一,通常落地式较方便、实用。
(二)注射参数欲获得满意的造影图像必须根据导管头所在的位置,导管的直径及病变大小,血流运行时间来选择合适的参数。其常用的参数有:
1.延迟时间:根据病变需要,控制造影剂注入体内的时机,分为曝光延时和注射延时两种方式。2.每次注射剂量:即每一次造影时所注入的造影剂量,不可与总量相混。一般以毫升为单位。
3.注射流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注入导管的造影剂量,通常以ml/s表示。每次设定的注射流率为实质注射流率的上限值,即实际注射量不一定达到设定值,但可限制其流率进一步提高,起到保护作用。
4.注射压力:是指造影剂以某种特定的流速到达血管时单位面积所需的压力。每次设定的注射压力为上限值,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通常以PSI(每平方英寸磅)表示。
三、质量保证体系
DSA系统是大型精密仪器,对其保养、使用及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检查结果及治疗的效果。
(一)影响DSA图像质量的因素在使用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可造成对图像的影响。
1.线部分:包括机器的容量,摄影条件的选用,焦点的选择,曝光率的大小等。
2.机械部分:导管床与球管在图像采集过程中的配合情况。3.高压注射器的性能及与造影相配合的情况。
4.图像的采集速度:数字化转换中信号的丢失程度。5.图像采集质量:包括影像增强器及电视摄影机性能,图像存储装置(如磁盘、磁带、录像机)及多幅照相机,激光照相机的性能,或者干式打印机的性能等。
6.后处理的性能:如蒙片重建、像素移位等。
7.检查方式的选择:如采用数字电影或数字减影等。8.病人在造影过程中的配合情况:如嘱病人屏气等。
9.医务人员的操作情况:如导管的选择、导管是否插到靶器官等。
(二)大型仪器设备及器械的管理只有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才能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1.每年定期由检修公司对设备进行测试及保养。2.机房环境应常年保持温度在20~25%,相对湿度为40%~70%之间,在南方梅雨季节应抽湿处理,以保持房间干燥。
3.每月定期由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清洁维护、保养,特别是影像增强器及高压注射器。
4.每天应对机房及设备进行紫外线消毒,以杜绝感染。5.开机时应检查设备是否处于最佳运行状态。6.严格按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三):DSA检查中X线辐射的防护 随着社会进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X线辐射防护越来越重视,因此,在DSA检查中,应将X线辐射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1.定期由环境监测站对机房内外进行X线监测,并对医务人员进行剂量监测。
2.医务人员应严格穿戴好防护衣。3.机房内应安装相应得防护设备。
4.检查时尽量缩短照射时间,缩小照射范围,减少曝光次数。
第二篇:介入手术室感染管理规定
介入手术室感染管理规定
一、布局与流程要求
1、布局合理,洁污分开。介入手术室的整体布局要符合手术室的无菌要求,还要有适合X线机工作的环境。
2、按照手术室要求划分三区: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限制区包括机房、手术室、无菌物品放置间;半限制区包括控制室、洗手间、导管冲洗间、敷料器械准备间;非限制区包括更衣室、办公室、候诊室、污物处理间。
3、设医务人员通道、手术患者通道及污染通道。卫生间要远离机房、控制室、计算机室,有利于保持机房的湿度在正常范围内。
二、环境管理要求
1、日常清洁工作:手术室内物品必须保持整洁无尘,地面清洁无污渍。每次手术前后用清水湿式擦拭各种设施物表、地面,局部被患者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量小于10ml时可用清水擦拭干净,再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量大于10ml时,先将污染物、排泄物吸附掉后再清洁和消毒。辅助用房及走廊每日湿扫2次。
2、不同区域的保洁工作(抹布、拖把)应分开使用,每次用后清洁消毒后悬挂晾干(最好使用不易掉纤维的织物)。
3、接送患者推车每日清洁消毒,车上物品保持清洁,被污染及时更换。
4、配备与手术间大小相匹配的循环风动态空气消毒机,每日2次消毒,并记录。每周对室内物表、门窗、动态消毒机风口彻底清洁,每月清洗动态空气消毒机滤网和空调滤网。
5、肿瘤患者介入手术最好与心脏介入手术分室进行,不能分室的应分时段进行。
三、工作人员感染管理要求
1、凡进入介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换鞋、更衣、戴帽子,进入无菌区戴口罩,要做好自身防护。
2、患者入室应在清洁区换鞋或由推车经患者通道进入手术间。
3、限制其他人员进入,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或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手术室。
4、手术者操作前应严格按照外科洗手法洗手,手术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其他人员做好卫生洗手;不应再手术者背后传递器械和用物,坠落在手术器械台面以下的器械和物品应视为污染。
5、手术结束后,脱下手套、手术衣放到指定位置,洗手后离开。
6、使用后铅衣用95%酒精碰擦,有污染物及血渍时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7、按照规范要求做好终末处理,进行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每天交接登记。
8、有传染病或需隔离的患者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按照其疾病的隔离要求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手术结束后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做好物品、环境的消毒处理。
四、手术器械及一次性物品管理
1、所有器械包、敷料必须由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清洗消毒,严禁采用浸泡消毒方法灭菌。
2、无菌物品包和一次性用品分类放置,确保在灭菌有效期内。
3、医务人员使用无菌物品和器械时,应当检查外包装的完整性、包外化学指示胶带、包内指示卡和灭菌有效日期,如有疑问不得随便使用。
4、所有灭菌手术器械包外信息、植入物(支架、起搏器等)使用后有关条码应贴于病历便于追溯。
5、凡一次性无菌物品必须由医院统一采购,包装符合要求,有灭菌方法、批号、有效期标识,一次性物品应当一次性使用,不得重复使用。
6、一次性物品存放要求:放置在阴凉干燥的货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壁≥5cm,距屋顶≥50cm。
7、导管分类放于专用柜内,专人保管,做好登记,使用后导管作为感染性废物放入黄色垃圾袋内焚烧处理。
五、监测和记录
1、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毛巾、湿化瓶、吸引瓶等应当每天更换、测试含氯浓度并记录。
2、每季度进行手术间空气菌落数,医务人员手表面、物表菌落数、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监测并记录。
3、科室内成立感控小组,每月有质量检查记录,每季度有活动记录和感染管理知识培训记录。
4、有空气循环风动态消毒记录和过滤网清洗更换记录。
第三篇:介入手术室规章制度
一、凡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穿戴手术室的鞋帽、衣服及口罩,离开手术室时,应更
换外出衣及鞋子。参加手术者应认真洗手,严格按照洗手的消毒方法与步骤进行。
二、院外来参观、学习、实习者,须经科主任及手术室护士长同意。见习和参观者,必须穿
戴手术室的鞋(或鞋套)帽、衣服(或参观衣)及口罩,并应接受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指导,不得任意游动及出入。
三、室内必须保持严肃、安静、禁止喧哗,不遵守手术室工作制度者,手术室负责人有权拒
绝其进入手术室。
四、手术通知单必须手术前一天送交手术室,以便准备。急诊手术通知单须经主治医师或值
班医师签字。
五、手术室按时接手术病人,并带好病历,核对病人姓名、年龄、床位、诊断、手术名称及
部位标记,防止差错。病人要穿医院衣服进入手术室。
六、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严格执行手术室各级各类人员职责、无菌操
作、消毒常规、急救抢救制度、查对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处理原则、特种感染处理原则、防止差错事故制度、安全制度、药品、物品器械管理制度、值班制度、保持室内整洁。
七、手术室的药品、器材、敷料,应有专人负责保管放在固定位置。各项急症手术的全套器
材、电气等设备应经常检查,以保证手术的正常进行。手术室常规准备急症专用器械、敷料等。如用完时,可动用其他择期手术器械、敷料等。如无特殊情况,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拖延急诊手术。手术室器械一般不得外借,如外借,须经手术室护士长同意并经科室及医院相关人员批准方可办理暂借手续。
八、无菌手术与有菌手术应分室进行,避免交叉感染。手术前后手术室护士或助手应详细清
点手术器械、敷料等数目,并及时处理干净被血污染的器械和敷料,一切物品用后必须进行清洁和检查工作并归还原处。如无条件时,应先做无菌手术,夜间及节假日应有专人值班及备班,以便随时进行各种紧急手术。
九、手术室应对手术病人做详细登记,按时统计上报。
十、手术室应每周彻底清扫消毒一次,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包括空气、洗过的手、消毒后的物品等)。如有感染,应协同有关科室研究感染的原因,及时纠正。
十一、手术室除特殊紧急情况外,一律不传私人电话。手术室工作人员暂离手术室外出时
须先向科主任或护士长请假,征得同意并安排好工作后方可离开。
十二、手术室内严禁吸烟。疖肿或急性呼吸道感染人员原则上不准进入手术室,特殊情况
可戴双层口罩方可进入。
十三、爱护一切器械仪器,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避免损坏。一旦损坏,应及时报告相关
部门酌情处理。精密仪器要设专人保管,1月以上不用者,要定期保养。
十四、建立常用手术器械卡,准备器械时按卡片进行查对,同时检查器械性能。手术包必
须标明消毒日期或有效日期。
十五、做好安全保卫工作,除值班人员外,一律不得在手术室留宿。
第四篇:介入手术室二级库房管理方案
交流沟通记录
我科在制定介入室二级库管管理的初步流程后,与我院设备科曾旭东科长就我科设置二级库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总结如下:
1、我院现在对所有耗材,包括介入高值耗材都不能实行条形码管理。
2、二级库管可以使用我院综合管理系统的统,也可以手工记账的形式进行管理。
3、所有的耗材,包括高值耗材均不能直接入二级库。
4、相当贵重的高值耗材可以先暂存在二级库,入代销品库,急需时使用,使用后按照我科先前制定的流程办理正式入库,出库等。
5、争取能实现:在一级库领用的物品信息,直接转入到我科二级库,库存量自动增加,以减少手工路入易出错的机率,节约时间。
6、我科对二级库管设计的流程还有许多不足,有些地方还不够规范,与我院的情况不相符,需进行整改,整改内容见“二级库管理系统在介入室高值耗材管理中的流程设计整改版”。
设备科:
放射科: 2013年7月4日 二级库管理系统在介入室高值耗材管理中的
流程设计整改版
一、流程设计
1、耗材申请
1.1一般介入耗材(一级库房有备货、价格约在1000元以下)从一级库领出:通过我院综合管理系统中申领程序申请,只需根据医用耗材名称的拼音首字母,直接选取库存的耗材输入存盘即可,并且通过此界面,介入室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一级库房医用耗材在库房的库存量,如库房有存货,则直接申请领出,如无存货,则由一级库房将信息再提交到采购员处。到货后,一级库房管理员通知介入室来取货。保证所有的贵重耗材全部通过科室申请、采购员采购、一级库管理员核查等环节再入到手术室二级库,杜绝耗材直接进入介入室库房。所有程序都由电脑程序记录储存,方便了信息的查找和统计。
1.2贵重耗材(一级库房不备货、价格昂贵)或急需耗材,可以先使用后入库。其程序是:实行追踪验收制度,由经营企业按照医疗设备科管理备案要求及时备货至心导管室,办公室护士清点后预入介入室材料库(代销品库),验收耗材时要求:耗材的内外包装完好,包装上应.注明厂家、注册证号、生产日期、批号、消毒日期或有效期,进口产品必须有中文标识。符合要求后由导管室办公室护士验收入代销品库,即可暂时存放在导管室二级库房。导管室应与各经营企业协议好所提供耗材的种类、规格、型号和基数,耗材的备货应尽量做到品种及规格型号齐全,数量充足,使用后及时补充消耗量,以保证临床介入诊疗手术的正常运转和急诊介入手术的开展。材料的其他入库内容包括产品名称、数量、生产厂家、规格型号、生产日期、效期等,并设定效期报警和低值报警信息。代销品库库存相应增加。
2、入二级库
2.1领取一般介入耗材确认后,材料出库信息由一级库房转向介入二级库房(包括产品名称、数量、生产厂家、规格型号、生产日期、效期等),并设定效期报警和低值报警信息。入库后二级库房的同类物品数量做相应累加(如信息达不到要求,可以手工录入入库)。
2.2一般介入耗材使用:由专人管理,并建立了使用登记本,心电护士每日使用前登记,使用后提交计费,计费后在医疗收费的同时由计算机系统实时扣除二级库库存(如现在信息达不到,可以手工输入出库)。
2.3贵重耗材使用:由专人管理,建立使用登记本(手术日期、病人姓名、性别、病区、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医生、配合护士及技师,以及所用耗材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及植入的部位),严格按照卫生部要求,使用后将耗材的条形码粘贴于高值耗材黏贴单和介入病人收费清单上,再将清单提交给办公室护士计费(计费后在医疗收费的同时由计算机系统实时扣除二级库库存),办公室护士及时通过计算机管理网络平台收费并打印收费单,经手术医生签名确认后归入病历,月底导管室管理者通过医院的计算机管理网络平台收费系统汇总各经营企业预入导管室二级库的耗材使用情况,并上传到医疗设备科管理系统等待确认、出库。病人手术使用耗材后,由导管室管理者将使用汇总清单打印后经手术医生、科室主任、使用护士、导管室管理者签名后与耗材使用申购单一起交医疗设备科,由医疗设备科专人负责核对,准确无误后,方可通知经营企业开具发票,同时办理入库、出库手续,医疗设备科将发票、入库单、病人使用明细表及申购单交审计科审计,核准后交主管院长签字,财务科长签字后,财务科方能付款。这样做到预入导管室二级库房耗材的数量与医疗设备科出库耗材的数量以及经营企业的发票数量一致,亦与患者使用相符。
3、核对使用及收费情况
由专人负责合理配备每天各类手术必须使用的耗材,并负责发放,每天由办公室护士负责管理和核对,核对材料使用及收费情况,如有疑问及时和心电护士沟通。
4、出库确认使用并收费后,将对应的物品办理出库,并确保所有贵重耗材及时、一对一出库,保证出库后库存显示和实际库存数目一致。每张出库单上显示有患者的姓名、科室、手术日期、手术医生姓名、手术名称等信息,以便于查询、核对及追溯等。
5、核对
5.1每日核对次日打印出前1 d的贵重耗材使用详细情况,核对二级库显示库存和实际库存,并核对费用情况,保证每天使用及收费相一致。
5.2每周大核对由介入室护理组长和办公室护士在每周周五对贵重耗材进行大核对,即实际库存和电脑显示库存进行核对,内容包括贵重物品使用、二级库库存和实际库存等,双方核对后签字,确保贵重耗材安全、数量准确、供应及时。
6、医院监督核查小组不定时对介入室的贵重物品进行监督核查。
二、应用
1、规范介入室贵重物品的管理从申领、入库、出库每个程序和步都能从电脑中显现出来,明确了介入护士、库房管理员和采购之间的责任和义务,并由此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
2、减少错收费、漏收费现象。贵重物品通过二级库管理系统与介入室收费系统链接起来,材料每次收费后减少相对应的二级库存,并可通过调取每日的材料收费情况,核查收费信息,减少错收费、漏收费现象。
3、实现贵重耗材的闭环管理每日由办公室护士核查,每周与护士长大核对,不定时由院内组织的督查小组进行督导核查,并签字,既做到了相互监督,又增强了介入护士责任心。还能及时发现材料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流程优化。
4、避免贵重耗材的短缺及过期通过贵重物品的低值报警和效期报警功能,及时提醒贵重耗材短缺及过期,实现了产品的动态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医疗纠纷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5、专人负责、保证供应二级库物品管理系统由办公室护士负责管理,管理人会对介入室的物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知道耗材消耗的快慢,以备统筹安排、及时补充,保证任何时候、任何物品都处于有效备用状态。根据丰富的临床经验可准确地提前准备好手术可能用到的材料,做到不因为管理原因影响手术,且对材料费用的收取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
6、降低库存和流动资金,贵重耗材管理的更加规范,并有计划地进行物品申请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地降低了库存,增加了资金周转率,减少了物品堆压过期现象,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7、规范此类耗材的收费流程人员各司其职、层层把关,高了收费的准确性,减少医疗纠纷;同时也增加了贵重材料费的透明度,有利于手术医生及患者家属对手术室收费进行监督,避免了“乱收费”现象的发生。
8、完善统计查询等功能便于制定耗材供应计划,并达到可控的目的。通过统计查询模块,科室的管理人员可以及时掌握本科室各种贵重耗材领用、患者使用和库存的情况,并且方便了设备科对各种高值耗材使用量进行汇总统计。绘制各类高值耗材用量比例图和趋势表,为领导掌握手术室各类高值耗材使用情况、总揽全局、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
9、完善信息管理二级库管理模式中,医用耗材从采购到使用的全部信息均由信息系统管理,包括了物流方面、财务方面及临床方面的全面信息,整条信息链完整,能够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耗材管理水平的提高,能够对招回等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响应。
三、不足
1、此管理流程设计还未真正使用,在使用时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所以在使用过程中还要不断的优化流程。
2、贵重耗材使用后,特别是植入性耗材追溯管理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在于医疗使用的安全性,条形码所涉及的信息的唯一性显得更加必要,这种先进的管理系统希望医院能够引进。
3、希望库房管理系统能和收费系统连接。
放射科介入室:吴礼萍 2013年7月6日
第五篇:介入治疗手术室
介入治疗手术室管理
介入手术室布局
一、位置
介入手术室设在影像中心、介入科或放射科内。一些医院心内科也设有介入手术室,专供心内科使用。
二、布局
介入手术室在建筑布局上应成为独立的单元系统,其内应严格区分为三区:即一般 工作区、清洁区、无菌区,或称为非限制区、半限制区、限制区,三区应以门隔开。
(1)一般工作区:包括患者休息室、换鞋更衣室、淋浴室、办公室、值班室、储藏室。
(2)清洁区:包括器械室、敷料室、器械洗涤室、消毒灭菌室、麻醉复苏室。
(3)无菌区:包括介入手术间(DSA 机房)、DSA 遥控操作间、X 线观片间、暗室、洗手间、无菌器械、双料间。
在平面布置时,无菌区(限制区)放在内侧;清洁区(半限制区)在中间;一般工作区(非限制区)放在外侧。
(4)介入手术间:分血管性介入手术间与非血管性介入手术间。有条件者应设隔离手术间。三、一般规则
(1)入室处有专人管理,凡进入介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换鞋、更衣、戴帽子,进入无菌区或施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外出时,更换外出衣和鞋。注意保持室内整洁、安静。
(2)患者人室应在清洁区更换推车。步行者应换鞋,由患者通道进入手术间。
(3)室内各种物品要定量、定位放置,用后物归原处。
(4)介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应以患者为中心,在工作中必须做到动作敏捷、认真、细致、精力集中、团结协作,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术,防止院内感染发生。
(5)对所施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应详细登记,逐月统计上报。
第一节 布 局
介入治疗是在X线血管造影机的导向下进行的无菌介入治疗,介人手术室的整体布局除了要符合手术室的无菌要求外,还要有适合X线机工作的环境。
一、介入手术室的选址
介入手术室的选址既要方便病人的检查和治疗,又要考虑周围环境的安全,一般可设在建筑物底层的一端或单独设置,并要靠近各临床科室。
二、介入手术室的整体布局
介入手术室应按外科手术室的要求严格划分为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限制区包括机房、无菌物品放置间;半限制区包括控制室、洗手间、导管冲洗间、敷料器械准备间;非限制区包括更衣室、办公室、候诊室、污物处理间。非限制区应设在入口处,与限制区、半限制区有门隔离,没有病人检查治疗时,此门可以锁闭,工作人员及进修生、学生不得随便进入限制区和半限制区,以利于介入手术室的无菌及管理。更衣室设在非限制区,男女分设,更衣后可直接进人限制区和半限制区,卫生间设在更衣室内,远离机房、控制室、计算机室,有利于保持机房的湿度在正常范围内。
三、各主要房间的配置
(一)造影机房的室内布局及主要配备为了减少散射线对人员的影响,造影机房应宽敞,有足够的使用面积,不但有利于操作和病人进出,还可以减低室内X线散射量。机房内仅放置必备的设备,如血管造影诊断床、手术器械台、壁柜(内放无菌器械包)、急救车(放置急救药品、物品)、氧气、吸引器、心电力复监护伏、吊式无影灯、吊式铅屏、高压注射器、温湿度计等。
(二)洗手问专供手术者洗手用,设在两个机房之间,手术者洗手后直接进入机房。洗手间装备有洗手池、冷热水龙头和脚踏开关、泡手桶、电钟及感应吹干机。
(三)无菌物品库房 应设在紧靠机房的限制区内,各种导管、导丝及介入治疗用的诸多器材按有效期顺序放置在柜内,保持清洁、干燥、整齐,使之规范化,并由专人负责保管,便于检查,物帐相符。室内装有紫外线灯管,定期消毒。
(四)洗涤冲洗间设于半限制区内。备有各种消毒清洗剂,并配有用于导管冲洗用的专用冲洗架。
(五)计算机机房必须保持低温干燥,除维修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人内。
(六)控制室与机房仅一墙之隔,墙中间装有铅玻璃,便于控制室人员与手术者的配合。控制室内装有系统控制台,室内配有温湿度计。
介入手术室消毒灭菌
一、介入放射操作室清洁消毒概述
介入放射操作室同外科手术室一样,要有严格的无菌消毒制度,定期清扫消毒,保 证无菌操作,预防感染。一般每次穿刺插管结束后要及时清扫。插管多时每天应清洁消 毒一次,插管少时,每次插管前应消毒操作室。血管插管与胸腹腔脓肿穿刺应分开进行,若只有一个操作间时,应先行血管插管诊疗再行脓肿穿刺。
二、介入放射室消毒的方法
(1)紫外线照射法: 紫外线适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能使细菌体蛋白质光解、变性、破坏核酸、降低酶的活性,引起细菌死亡或失去繁殖力。室内空气消毒按每10 ~15 m 2 安装30 W 紫外线灯管1 只,一般照射30 ~40 min,必要时可延长。但紫外线穿透力很差,不能穿过纸片、布片甚至灰尘,因此消毒很不彻底。
(2)过氧乙酸(过醋酸):室内消毒用20 % 溶液,每0.75g/m 2,密闭房间,用电炉加热蒸发1h ;或用2 %溶液8 ml/m 3,经电动喷雾后密闭房间30 min。喷雾后工作人员应撤离房间。
(3)氯己定(洗必泰):为难溶于水的白色粉末,毒性及刺激性小,能杀灭除结核杆菌和芽胞菌以外的细菌和真菌。方法是术前用0.1 % 的溶液喷雾1 ~2 次,每次数分钟。
(4)甲酚皂溶液(来苏儿):本品能杀灭多种细菌,包括绿脓杆菌和结核杆菌,但对芽胞菌作用弱。常用2 %~5 %的溶液擦拭消毒手术间的门窗和地面。
(5)甲醛(福尔马林)消毒法: 消毒作用较强,能杀灭细菌、病毒、真菌和芽胞菌,用36 %~40 %的甲醛,按18 ~20 ml/m 3 加热水10 ml,再加入氧化剂高锰酸钾9 ~10g或漂白粉12 ~16g,使其气化,密闭手术间4 ~6h 后,通风换气。
三、器械消毒方法
器械包及敷料,一般采用高压蒸气消毒法。
导管、导丝、穿刺针、导管鞘、扩张器等不耐高温的器械可用浸泡法乃熏蒸法消毒。
1.浸泡法
(1)10 %甲醛溶液浸泡法: 将导丝、导管等器械在使用前浸入10 % 的甲醛溶液中10 ~15 min 之后取出,用生理盐水冲洗3 遍,再用肝素溶液冲洗后即可使用。
(2)75 %酒精浸泡法: 将导管等物浸泡于75 % 的酒精中,一小时后,取出用生理盐水及肝素溶液冲洗干净。
(3)过氧乙酸(PP A)浸泡法:取20 %或40 %的过氧乙酸原液加水稀释成0.04 %~0.2 %溶液浸泡器械20 ~30 min,亦可用0.2 % ~0.4 % 的溶液浸泡10 min,取出用生理盐水和肝素溶液冲洗干净即可。
(4)1 :1000 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浸泡法: 导管等器械在1 :1000 新洁尔灭溶液中浸泡6 ~8h,即可达到消毒目的,使用前用生理盐水和肝素溶液冲洗干净。
2.熏蒸法
(1)甲醛熏蒸法:在能够密闭的较大溶器内,盛40 %的甲醛50 ~100 m L,其上置一有孔隔板,将导管等消毒物散放在有孔隔板上,熏蒸24h,即可达到消毒目的。消毒时,室温不能低于18 ℃,过低时甲醛不易挥发成气体。
(2)环氧乙烷熏蒸法:将导丝、导管、穿刺针等物品装人纸套内封好后置入环氧乙烷气体消毒锅内4 ~6h 即可保持一个月无菌,或将消毒物装入专用消毒塑料袋内,挤出袋内空气,用胶管接通消毒袋和环氧乙烷药罐,把药罐置于温水中,打开通气阀,气化的环氧乙烷即进入消毒袋,消毒袋充满气体后,关闭通气阀,取下药罐,塞紧胶管口,在20 ℃室温下8h 后取出消毒物,通风1h 即可使用。
四、皮肤消毒
(一)术者手和前臂皮肤的消毒
消毒范围包括双手、前臂和肘关节以上10cm 的皮肤。步骤及要求如下:
(1)修剪指甲。
(2)用肥皂和温水洗净双手和前臂。
(3)机械刷洗:用软硬适度的消毒毛刷,沾10 % ~20 % 肥皂水刷洗,自手指开始逐步向上直至肘上10cm。双手刷完后用流动清水冲洗,如此反复2 ~3 遍。刷洗完毕,双手向上,滴干余水,用无菌小毛巾从手开始向上顺序将肘以下范围的皮肤擦干。
(4)化学药品消毒法:
1)浸泡法:将双手及前臂置于消毒溶液中浸泡,范围应超过肘关节。浸泡时间根据所用消毒溶液而定(表1)。浸泡后手、臂应待自干。表1 手和前臂皮肤消毒时间
药品名称 浓度(%)浸泡时间(min)浸泡前刷洗时间(min)酒精 70(重量计)3 10 新洁尔灭 0.1 ~0.05 5 3 洗必泰 0.02 3 3
图1 备皮及消毒范围
1.股动、静脉穿刺备皮及消毒范围2.颈、锁骨下静脉穿刺备皮及消毒范围
3.腋动脉穿刺备皮及消毒范围
4.肱动脉穿刺备皮及消毒范围
5.经皮肝穿刺备皮及消毒范围
6.经皮脾穿刺备皮及消毒范围
7.经皮颈椎间盘抽吸术备皮及消毒范围
8.经皮肾穿、腰椎间盘抽吸术备皮及消毒范围
2)碘伏快速擦手法:取无菌纱布1 块蘸含0.1 % ~0.2 % 碘伏溶液适量,顺序擦手和前臂2 ~3 次,待2 ~3 min 后自干(碘色消失)。
(5)注意事项:
1)刷时应注意甲沟和皮肤皱折处。
2)最好用温水冲洗,使毛孔扩张。
3)严格遵守刷洗、浸泡和擦手要求。
4)未戴手套前,不得接触已灭菌的物品。
(二)患者穿刺区皮肤消毒
(1)备皮:皮肤的准备简称为备皮,它包括:
1)去除局部毛发和汗毛。
2)用肥皂和清水清洁皮肤,去除污垢。
(2)消毒范围:见图1 -3 -1。
(3)消毒方法: 皮肤用2.5 % 碘酊擦拭之后用75 % 乙醇擦拭脱碘。薄膜部位用0.1 %~0.2 %碘伏溶液擦拭2 遍。
介入手术室安全管理
一、安全管理
1.防止接错患者
接患者时做到十查,即查病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是否备皮、术前用药执行情况、碘过敏试验结果及随带药品。
2.防止用错药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2)特殊药品用药前请术者核对安瓿上药物名称及剂量。
(3)注意保留安源备查。
3.避免因物品准备不妥而延误介入手术时间
术前1 日根据申请单所申请术式内容准备物品,其中应准备常用导管和因血管变异所需要的特殊导管。
4.防止导管、导丝或钳头等物遗留于血管或体内
(1)在使用导管、导丝、鞘管前,应仔细检查,如有折裂现象即弃之,避免损伤血管或断裂在血管内。
(2)金属器械尤其是心肌活检钳、髓核钳、取异物钳打包消毒前应仔细检查其前端细小轴承部分有无松动或脱落迹象。
5.防止管理不善而造成医疗缺陷
(1)各种急救药品(含毒、麻、限剧药)应有明显标志,用后及时补充,定点放置,专人负责保管。
(2)介入手术过程中因特殊情况必须离岗时,应对本岗中的一切治疗及有关工作进行全面交待。
(3)各项精密、贵重仪器在交接过程中,必须填卡登记并签名。
(4)送患者回病房时,应向值班人员详细交待注意事项。
(5)术中取出的血气分析标本即作检查。
6.防止意外和并发症
(1)在接送过程中防止撞伤、摔伤患者。
(2)神经外科血管内介入治疗时,注意手脚束缚带勿过紧。
(3)造影前,协助检查高压注射器设定程序,以避免压力过大损伤血管。
7.防止火灾和爆炸
(1)杜绝室内一切火源,严禁使用明火。
(2)氧气筒开关禁止涂油,远离暖气片和火源。应备有氧气筒推车,避免紧急搬运过程中倒地而发生意外。
(3)下班(离室)前,关闭所有电源。
二、防止发生院内感染
(1)严格限制进入手术间的人员。进入人员戴口罩、帽子,换鞋、更衣。
(2)术中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动和谈话,外出必须换外出鞋。
(3)术中医护人员加强协作配合,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4)医护人员术中应随时注意自己和他人有无违反无菌操作行为,并应及时纠正。
(5)每月对医护人员的双手进行1 次细菌检测。
(6)连台手术时,医护人员应更换手术衣,地面及器械台应用消毒液擦拭,并行空气消毒。
(7)定期检查高压蒸汽灭菌器的灭菌效能。设立无菌物品专柜。
(8)浸泡消毒的容器上应标明消毒液更换时间。
(9)对各类消毒灭菌物品和消毒液,每月做1 次细菌培养。
(10)坚持执行清洁卫生制度,介入手术室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每月做空气培养1次。其他房间如控制室、暗室、洗手间、更衣室、储藏室、杂物间、观察室、清洁间均应定期打扫,保持清洁卫生。
(11)乙肝、丙肝、庚肝病毒携带者术中、术后注意事项:
1)手术间内应有红色的血液/体液隔离标记。
2)敷料、器械应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后放入专用袋中,送往焚烧炉焚烧。
3)术后,污水桶中按比例加入消毒液,达到消毒目的之后倾倒人下水道中。室内设备如器械台、导管床和地面用消毒液擦拭。
4)手术间通风,再次进行空气消毒。
5)工作人员离开前,用消毒液洗手。
四、介入放射学的防护
(一)介入操作者的防护措施
介入放射学的防护措施是:
(1)提高操作熟练程度,缩短操作时间;
(2)采用合乎要求的X 线机和必备的防护设施;
(3)设法增大操作者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防护设施后,操作者各个部位接受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远期防护效果较好。
(二)介入放射学防护用品设计的基本要求
介入放射学的个人防护用品要能满足介入操作工作的性质,灵巧、方便、耐用、对人体无害。防护设施要针对上、下球管两类X 线机的不同进行设计,使介入操作者受到的辐射尽可能低而又不影响正常操作。对它们的设计有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方便、适用性
防护的目的是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前提下保护手术者免受辐射危害。因此,所设计的防护装置和个人防护用品要做到使用灵活方便,不影响手术操作。
2.安全、封闭性
在医生手术区与患者照射区之间用适当的屏障隔开,隔离得越完善,即封闭放射源的性能越好,防护效果越佳。
3.广泛通用性
介入手术类型多样,各单位使用的X 线机型号、结构不同,又有床上球管与床下球管之分。因此,我们在设计防护装置时,考虑到能与单C 形臂、双C 形臂以及普通X线机相匹配,才具有较广泛的应用价值。
4.易消毒处理
介入设备经常会有病人血液的污染,需要定期消毒处理,所以防护用品和设施要有一定耐酸、耐氧化剂的要求,减少污染和疾病的传播。
5.美观耐久性
介入防护装置乃万元以上的固定设备,因此在选材及其结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是否 经久耐用,如机械部分不易出故障,久用不变形,表面不锈蚀等。例如铅吊帘采用优质铅橡胶板和高强度防水面料等,而且要求做工精致,整体美观,能与高级X 线机匹配协调。
6.最优的性能价格比值
对射线防护并非一味追求屏蔽效率越高越好,而是要综合考虑防护效果、适用性能 与经济代价三者之最佳结合,即最优化设计方案。为此,要求设计上要根据实际测量和科学计算,对不同防护部件分别采用0.6、0.7、1.0 和1.4 m m 铅当量的防护厚度,既使屏蔽效率均达到90 %以上,又尽可能减轻重量,降低造价,符合最优化的设计原则。
(三)介入操作的个人防护用品和设施
1.个人常用防护用品
铅围裙、铅围脖、铅帽、铅眼镜和铅手套等是介入操作者常用的个人防护用品。防护手套是一种铅橡胶手套,防护厚度约为0.05 m m 铅当量,操作者戴上后,在其外可再戴消毒乳胶手套。但是目前含铅服装重量大、硬度高,个别品种在设计上有不尽合理之 处,影响了操作的灵活性,个别介入操作人员不愿使用,使操作者接受的剂量增大。
据报道利用纳米技术将更小颗粒的抗辐射物质掺入到纤维中制成的抗辐射服已经问世,有待于今后介入人员的使用和考核。
2.常用的防护设施
常用的防护设施主要有床侧立地防护屏、悬带铅胶帘、悬吊铅玻璃、床下吊帘、床上盖板、活动防护盾和多功能铅屏等。
(四)影响介入放射学辐射剂量的主要因素
1.介入操作的仪器设备
介入操作的仪器设备在不同的医院差别较大,不同的仪器设备防护性能不同。大型 专用设备如多功能血管造影机、数字减影设备等,影像清晰度高,获取图像快、影像易储存和修改、防护条件较好,可缩短操作时间是首选。上球管X 线机对操作者的辐射危害较大,在资金不足时可考虑选用下球管X 线机,配影像增强器和电视系统。介入操作附属部分的机械性能、几何条件、过滤片厚度、监视系统的灵敏度等都与辐射的安全性有一定的关系,在选择设备时应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2.工作场所和防护条件
介入操作的工作场所应按照国家《医用诊断X 线卫生防护标准》的规定执行。介入操作室内面积的大小与X 线机的额定管电流有关,200 m A 以上的X 线机室内面积不得小于36 m 2,室内墙壁要有足够的厚度,防止X 射线的穿透。室内布局要合理,不得堆放与本次诊疗无关的杂物,减少散射线的影响。建筑物内要有有效的通风设备以减少有害气体对人体的损害。
3.医师的素质和工作责任心
X 射线造成的辐射损害具有累积的性质,照射时间越长累积的损害越大。介入医师的理论水平和操作熟练程度决定了荧光照射的时间。有报道指出在某一检测部位有人用30 min 导管未能通过,而由一名熟练医师替换后数秒钟就将导管穿过的事例。因此,介入操作者必须牢记人体各部位的血管解剖,熟练掌握各项技术和技巧,增强工作责任心,术前认真检查病人,复习病历资料,阅读CT 及X 光片,了解血供及解剖部位的特征。对于操作者所用的器械,手术前要全面检查,要核实X 线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控制台和床边监视器亮度调至合适位置,其他器械都准备就绪,做好快、稳、准的手术准备工作,才能将病人放在操作位进行诊治。
4.操作量与疾病类型
由于受照的剂量与曝光的时间成正比,因此,操作人员的年(日)诊治病人的数量和他持续参加这项工作的工龄决定了他们接受辐射剂量不得大于50 mSv,IC R P 规定5 年累积的平均值每年不得大于20 m Sv。目前我国一些地区统计的介入操作者年平均病人约为80 人次左右,大型医院介入专科的频数也低于国外发达国家水平。
患病类型、病人的体型、胖瘦和手术的复杂程度与辐射的剂量有关,肥胖型病人 要更高的照射强度,进入皮肤处的剂量就大些,对床边操作者的辐射量也大。不同的疾 病诊治手段和照射持续的时间不同,所受到的剂量差别较大。有报道射频心导管剥离术病人最大的照射时间达到190 min,病人局部皮肤剂量为8.4 Gy,而一般的栓塞治疗仅需要24 min,局部皮肤剂量仅为1.1 Gy。
5.监测方法
不同的监测得出的结果不同。对操作者的评价应当全面、客观,一个部位的监测值 无法准确反映受照者的全身有效剂量。不同照射野内的辐射剂量互不相等,据统计介入 放射学对工作人员各部位辐射剂量的大小依次为:胸>手>头>腹;左手>右手;操作者>助手。累积测量的结果优于瞬时测量的结果。
6.其他
介入放射学科对防护的重视程度与能否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有关。配备必要的防护 用品和设施,医患两者的辐射剂量都有降低。对于病人的非暴露部位采用屏蔽、设法增大医患之间的间距等都可使操作者的辐射剂量降低。
五、介入放射学中的规范化管理
(一)介入放射学科室的组成
介入放射科室应由放射科室人员和临床专业人员组成,以放射科人员为主,而不是时组织或按需待配组合。介入放射学科室的人员应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群体,他们的专业属介入放射学,不应将他们归类于普通放射科室或其他学科。
(二)介入放射学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介入放射学要求放射科医师必须从以前的单纯放射诊断技术操作转向对病人诊治相 结合的技术操作。放射科医师要从传统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努力学习、充实和提高自己 的临床医疗技能,熟练掌握介入放射学的基本原理、操作技能和防护知识;建立严格的 无菌观念,熟悉常用的药物,懂得手术意外情况及其并发症的处理。介入放射学工作者 上岗前必须经过放射防护的培训和体格检查,建立健康档案和剂量档案,取得《放射性工作人员证》才可从事该项工作。
介入放射学操作者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辐射防护标准的基本要求,使用防护服等防护 用品,设置必要的操作防护设备。介入放射学的硬件条件和人员素质决定了病人接受辐 射剂量的大小,因此,介入放射科医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技术水平,使病人在达到诊治目的前提下接受的辐射剂量尽可能降低。
(三)介入放射操作室的布局和基本条件
介入放射学除了特殊的穿刺针、导丝、导管、扩张器、导管鞘、栓塞材料、高压注射器等常用设备外,X 线机是介入操作最重要的大型设备之一。从目前介入放射学的发展来看,配有电视透视装置的X 线机是开展介入操作的最低要求。C 型臂架、双相摄影和配有数字减影等装置的X 线机,更方便于操作,缩短诊疗时间,可以减少医患两者接受的X 射线剂量,是较为理想的介入透视设备。没有电视监视系统的X 线机,从防护的安全性上考虑应加以限制。
介入放射操作室的布局不同于一般的外科手术室,也有别于医院放射科室。介入操 作室应有严格的无菌消毒制度,配备设备器材要考虑其消毒方便与否,保证无菌性操 作,预防病人感染并发症。介入放射操作室除了有安放导管造影床、电视监视器及高压 注射器等附属设备的空间外,还应有放置手术的器械台、无菌物品柜、心电监护设备的位置和3 ~5 个介入操作者的活动空间。介入科室应配备有专用暗室、更衣室、专用通风口、专用卫生间、敷料器械准备室和观察室。
介入操作室的机房面积,周围环境,墙壁厚度等要符合国家医用诊断X 线机防护设施的要求。
(四)介入放射学诊疗质量保证的主要内容
介入放射学是在计算机应用和生物工程材料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技术。一些无法手 术的疾病如动脉瘤等,介入治疗是最为有效的疗法。介入治疗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但介入放射也是目前除肿瘤放射治疗以外病人接受辐射剂量最大的辐射来源。对于介入 操作者,病人床边剂量是关健性因素。已有介入操作者受到放射损伤的报导。为了保证 介入放射学中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健康,介入放射学的质量保证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科室的定位及要求
介入放射学是硬件技术条件高,对医务人员理论和实践水平要求严格的特殊科室。介入放射学科室的设立应由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级别较低的医院不宜设立介入科 室。不能把按脏器分类的临床学科临时拼凑起来与放射科医师搭配开展该项工作。对介 入科室的设备要提出具体的要求,条件太差、技术不过硬、操作时间长等都使医患两者的辐射危害增大。要具备带电视的大型X 线机或DSA、CT 或N M R 和B 超等,高压注射器、导管、支架等必须符合要求。“土法” 上马的医院难保介入诊疗的质量,必须下马。条件较好者可以独立成立介入科室,一般不应隶属于放射科,它属于临床学科。
2.介入操作规范化和病房建设正规化
介入放射学是具有一定创伤的诊疗技术,这种创伤包括辐射对人体的危害。需要进 行介入治疗的病人要做正当化和最优化分析。介入操作者诊疗过程必须规范化,医务人 员要实行资格制度,达不到技术水准者不得从事这项工作。医院应建立《介入诊疗操作规范》,经常进行考核并作为医疗纠纷评判的依据。
介入病房必须按正规病房进行建设。它的医疗、护理、行政管理直至经济核算都应独立进行,不应将介入病房设在急诊科、康复病房或与别的临床科合办等。
3.介入放射学法规化管理
介入放射学法规化管理应包含诊疗和安全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组织建制、仪器设 备要求、科室规章制度、管理办法、人员职责及定位由医院独立完成。建筑设计的要 求、安全防护考核与评价和影像学设备的质量控制则主要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放射卫生管理机构来协助完成。
4.介入操作者业务培训和安全培训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应属于放射性职业人员,应进行岗前放射防护的培训,取得放射 性工作人员证方可进行放射性操作。操作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与减轻病人的剂量有一定 的关系,所以必须进行业务培训。培训必须有教学计划、有教材,以专题讲座形式、短期办班或专科进修的形式进行。
对于介入操作人员,影像学知识是基本功。姻熟的介入操作技术是必备的条件,丰 富的临床知识是介入技术顺利开展的保证。介入放射学已逐步向临床学科过渡,因此,各层次的医院应尽快培养学科带头人,对介入诊治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医学院校可考虑设立介入放射学专业,培养专家型业务人员。
5.介入放射学科室的安全防护
介入放射学科室必须有专门负责放射安全的安全员,负责全科人员的剂量监督管理 工作。介入操作者要尽可能的缩短曝光时间、优化曝光条件,减少医患两者的辐射剂 量,在不影响诊疗的情况下可考虑给病人采用半屏蔽防护。建立介入放射学病人的指导 守则,每次介入诊疗应记录病人荧光累积时间,并写入病历,操作前应告知病人此项检 查可能带来的危害,诊疗后应询问病人受照射区域的情况。对于常规操作,科室应有参考剂量;复杂类型的操作,病人有安全剂量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