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沈阳市未来城建规划(2-3年)(五篇材料)
编辑:九曲桥畔 识别码:20-360303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09 12:32:46 来源:网络

第一篇:沈阳市未来城建规划(2-3年)

沈阳市将打造五条特色慢行街,包括以北市场为主的东北民俗慢行街、方城为主的清文化慢行街、中山路地区的欧风慢行街、西塔为主的朝鲜风情慢行街以及文化创意为主的铁西工业文化慢行街。

什么叫慢行街,连规划人员都认为这一概念很新。虽然此前沈阳市进行过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但是慢行交通系统更多针对城市主干道的非机动车道和步行道以及休闲绿道等,也就是出行时速不大于15公里的这些交通方式,主要包括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也就是并不涉及主干道的机动车道时速。

但目前分析来看,沈阳市要打造的五条特色慢行街,限制交通时速尚不确定,更多是其在特色上自成规模,适合游人以慢节奏自处自在地逛,以推动其文化产业集聚发展。

昨日,沈阳市公布了未来三年的社会事业重点建设项目规划,涉及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重点民生领域,也就是说,作为普通市民,我们日常生活涉及到的各种公共事业在这个规划中都有所涉及。

【文体休闲】

文体活动“15分钟”生活圈

统筹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健全公共体育设施网络,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城乡居民文化服务和消费需求。

未来三年,规划投资1548665万元,实施7项文体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储备重点项目74个。

基层文体设施覆盖建设工程。建设2372个社区电子阅览室、872个社区书屋,为全市131个文体活动广场、1400处基层文化场所配备文化体育健身器材,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文体活动“15分钟”生活圈。

建设市非遗博物馆、市科技宫

未来三年沈阳市将对公共文化设施进行提升。

建设市青少年宫、市妇女会馆、盛京博物馆(市博物馆、美术馆)、市少儿图书馆、市艺术学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市科技宫等15处市级大型文化活动阵地。实施和平区文化中心、沈河区文化体育中心、皇姑区文博大厦、大东区文化艺术中心、铁西区文化中心、于洪区文化艺术中心、苏家屯区文化艺术中心、沈北新区锡伯族民俗博物馆、辽中县图书馆、新民市潢南文化中心等14处区县(市)级大型文体工程。进一步完善市区两级大型公共文体设施关键节点,形成覆盖城乡的文化基础设施骨干网络。

故宫维修两陵监控系统改造

修缮张氏帅府西院红楼群,改造提升工业博物馆,扩建锡伯族家庙,推进一批民国、工业和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展示项目。

改扩建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整治二战盟军战俘集中营旧址周边环境,打造一批精品红色文化旅游景点。

清前文化遗址保护展示项目:

建设新乐遗址公园、舍利塔盛京碑林公园和石台子山城等4个

清文化保护展示项目:

实施故宫维修、两陵防雷及监控系统改造、清汗王宫遗址广场文物本体保护3个

棋盘山秀湖综合环境整治

休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主要是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建设各种休闲旅游带和配套设施。包括、浑河生态廊道休闲旅游带、辽河旅游带自行车路、白清寨都市休闲公园、浑河西峡谷生态公园、沈北新区旅游集散中心、辽中蒲河国家湿地公园游客服务中心、康平卧龙湖旅游集散中心、棋盘山秀湖综合环境整治、康平卧龙湖生态景观提升。

建设市体育博物馆

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程包括市水上运动学校水上训练基地、沈阳市水上运动学校游泳馆和田径馆项目、市体育博物馆项目等3个市本级体育设施项目;实施铁西区、大东区、皇姑区、康平县区域内11个体育设施建设项目。

【医疗卫生】

所有医院看病“一卡通”

完善城乡居民健康医疗电子档案,建立重大公共卫生、传染病等健康信息监测预警体系,实现跨机构、跨区域、跨卫生业务的健康信息、就诊信息共享和一卡通用,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度。

建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工程。建设沈河区万莲社区、皇姑区三台子功能区、沈北新区道义等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铁西区长滩镇、于洪区大兴乡、辽中县乌伯牛镇等20个乡镇卫生院。

实施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改扩建、市传染病院艾滋病治疗中心等8个公共卫生防疫项目。建设市精神卫生中心二期医养结合项目、市妇婴医院病房楼新建项目及和平区、于洪区、辽中县等9个区级妇幼保健站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

【社会保障】

实施10个公共租赁房项目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扩大覆盖面,形成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及新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享受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制度。未来三年,规划投资465697万元,实施公共租赁房建设工程,储备重点项目10个。

实施雪莲雅居、地铁滨河新城、地铁惠生新城、克俭小区回购、赤山阳光园、望花丽景小区、地铁丽水新城三期、西雅嘉园、西雅美苑和于洪洪汇园等10个公共租赁房项目。

建设13所区级区域养老中心

建设13所功能完备、服务形式多样的区级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和30所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带动养老事业快速发展。到2017年末,全市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达到35张以上。

新建回龙岗公益骨灰祭祀堂

启动回龙岗公益性骨灰祭祀堂新建项目。按照农村地区服务半径5公里、方圆100平方公里的布局规划,建设19处城乡公益性公墓。到2017年末,实现全市所有乡镇农村公益性公墓100%全覆盖。

建市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仓库

迁建市救助站,改造苏家屯区、辽中县、新民市和康平县等涉农区县(市)救助设施。改造市残疾人服务中心,建设市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仓库。到2017年,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建成,社会救助设施水平名列同类城市前列。

市东陵监狱整体搬迁新建

实施市公安局犬留置所新建、市公安局应急物资储备库新建、市公安局档案馆新建、辽中县看守所翻建、辽中县拘留所新建、铁西区翟家派出所改扩建、康平县检察院技侦用房新建、市东陵监狱整体搬迁新建、市中级法院信息化升级改造等18个公检法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部队武警消防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结合消防工作整体布局需求,新建砂山、五爱、东塔等9个消防站。实施预备役红宝山训练基地建设和装备维修中心建设项目。分三期建设武警沈阳市支队现代化农副业生产基地。

【教育】

大东于洪建素质教育基地

未来三年,实施4个基础教育阶段数字校园建设项目。升级改造教育城域网,建设沈阳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多方位应用与支撑服务。建成一批智慧学习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建设大东区素质教育基地、于洪区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和法库县素质教育基地,实现每个区、县(市)至少有一所素质教育基地的布局。

到2017年末,全市公办学前教育学位达到规范学位的45%以上。按照省示范高中建设标准,实施沈河区27中学、大东区50中学、皇姑区21中学、苏家屯区176中学、于洪区于洪新城高中、沈北新区矿务局高中和辽中县第一高中等21所高中标准化建设。

【社会事业】

100所学校单位图书馆体育馆向居民开放

通过补助、购买服务等方式,改造开放100所学校(含中小学、高中、高校及体育学校、艺术学校等)及机关事业单位的图书馆、体育馆和操场,完善安全设施,对周边居民开放。

社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工程。在和平区、沈河区、皇姑区、大东区、铁西区等区选择2-3个街道试点建设区域性社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活动中心建设面积约3000平方米,主要集社区管理服务、教育培训、文化活动、体育健身、日间照料、残疾人康复等功能于一体,逐步解决基层社会事业基础设施条块化、碎片化的问题。

第二篇:城建规划先进个人)

一年来,该同志始终坚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

乡镇规划办的工作与老百姓的利益休戚相关,由于本镇干部较少镇党委安排该同志兼任规划办主任以来,他始终坚持亲自到点工作 坚持“五统一”,把好“四关”,发好“三证”。做到 “四不审批”制度;使全镇无一例违章建筑。

该同志在全镇提出了“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头”的总体目标,并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加强环卫队伍建设,在全镇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规划新局面。坚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城建规划工作思路,经过—年努力,使我镇集镇全部达到“绿、洁、畅、亮、美”的标准。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落实集镇管理各项措施,使集镇面貌发出勃勃生机。组建专门管理队伍,由镇规划办协调税务、公安、工商等单位进行长期管理,使集镇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组建环卫队伍,政府出台政策、规定,实行收取卫生费,支付环卫人员工资,不仅解决了部分管理资金的难题,而且大大改善了集镇环境卫生。使城镇管理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同时,与各村签订了村庄环境整治责任书,由镇规划办不定期的进行抽查,实行奖惩制度,年底奖优罚劣。

深入开展“美化集镇、亮化家园”活动,清理集镇沿街的破旧房屋,逐步改造道路景观,做到集镇建设有规划、有管理、有成效。为全力打造南区边陲商贸集散重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沈阳市城市建设“十一五”规划

沈阳市城市建设“十一五”规划

“十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振兴沈阳老工业基地战略的重要机遇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在认真总结“十五”计划执行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际,制定沈阳市城市建设 “十一五”规划。本规划是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一个重要分规划,也是今后一个时期统揽全市建设领域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规划。

第一部分 “十五”时期建设成就

“十五”期间,全市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战略决策,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良好机遇,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推动全市建设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规模达到433亿元,是“九五”期间投资总额的5倍,成为沈阳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史上发展最快时期,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为沈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生态建设跨越式发展,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十五”期间,沈阳市通过创建环保模范城及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环境年”的支持下,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市新增绿地面积69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比“九五”期末增加7.66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97%,比“九五”期末增加14.58个百分点,绿化覆盖率达到40.65%,比“九五”期末增加16.1个百分点;三环以内水面面积达到21.3平方公里,水面积率达到4.68%,比“九五”期末增加2.25个百分点;拆除4000余根烟囱和1800余座锅炉房,集中供热率达到80%,比“九五”期末增加30.7个百分点,大气优良天数达到317天,比“九五”期末增加244天;全市新建10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达到81%;新建成大辛、老虎冲等2座大型生活垃圾处理场,生活垃圾处理量达到4400吨/日,垃圾卫生填埋处理率达到100%,比“九五”期末增加19.52个百分点。

“十五”期间,沈阳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先后获得了“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并成功申办2006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

二、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大都市圈构架初步形成

“十五”期间,沈阳市交通运输以加快构筑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为目标,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初步形成了现代化的综合交通基本框架。秦皇岛至沈阳客运专线建成并投入运营,2005年铁路货运发送量达到535万吨,货物到达量达到1860万吨,旅客发送人数达到2925万人次;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开辟航线75条,通航城市67座,旅客吞吐量达到450万人次,比“九五”期末增长20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10.2万吨,比“九五”期末增长6.2万吨;公路建设共完成路基改造2188公里,黑色路面2722公里,桥梁工程433座,全长17535延米,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6500公里,比“九五”期末增加1300公里,公路密度达到50公里/百平方公里,比“九五”期末增加10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行政村实现村村通油路;新建和改造道路1462条,其中8车道以上道路32条,面积3060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到9.03平方米,比“九五”期末增加0.21平方米,道路完好率保持在90%以上,环型加放射状道路网骨架基本形成,沈阳道路建设在全国处于一流水平,跻身“全国畅通工程模范管理城市”行列;公共交通线路达到143条(不含小公汽),比“九五”期末增加62条,公交车辆达到5422 标台,比“九五”期末增加了3500标台,每万人拥有公交车数量达到13.57标台,比“九五”期末增加4.2标台,公交线网密度达到3公里/平方公里,比“九五”期末增加0.5公里/平方公里,市民乘坐公交车辆出行比例达到18.8%,比“九五”期末提高7.8个百分点,全市拥有出租汽车17200台,建成区每万人拥有出租车数达到34.8台。

三、公用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市政公用事业全面发展

“十五”期间,沈阳市不断加大公用事业改革力度,公用设施不断完善。建成区用水普及率达到100%,基本解决了“三峰”供水问题;新增排水管道170公里,新建和改造泵站12座,基本消除积水区域;改造地下燃气管网590公里,新增城市燃气用气人口114.73万人,建成区燃气气化率达到92%;220千伏电网已基本建成环城双环电网;新增邮政局(所)37处,中心城区局所服务半径达0.68公里;电信出局线路达到427万对,光缆长度达到9129公里。

四、公共安全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防灾能力稳步提高

“十五”期间,沈阳市城市公共安全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改造和建设了含有6个子台的数字化遥测地震台网,地震速报能力由过去的15分钟提高到10分钟;完成了沈阳浑河城市段南堤建设18.9公里;城市核心区人均人防工程面积由0.24平方米增加到0.46平方米;消防装备和器材达到国内同类城市领先水平。

五、村镇建设取得突出成就,农村环境得以明显改善

“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工作,通过政策引导、实事支持,不断加大县域经济发展力度;通过村屯整治、环境治理,不断改善广大农村人居条件;通过合乡并镇、和谐发展,不断强化小城镇城市化取向。“十五”期间,全市村镇建设完成投资74.03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81.36%。沈阳市建制镇实有住宅建筑面积5363.24万平方米,比“九五”期末增加2.72万平方米,其中楼房726.39万平方米,比“九五”期末增加203.77万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0.68平方米,比“九五”期末增加4.62平方米。村镇道路、供排水、绿化等市政公用设施发展较快,全市村镇自来水用水总人口达到137.89万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52.78%;全市村镇实有道路面积达到11066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到42.7平方米;全市建制镇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131公顷,人均公共绿地达到2.9平方米。全市完成规划修编并依据法律程序审批的小城镇规划56个。按照“抓好示范、分步实施”的原则,有计划、分步骤地抓好重点镇、示范镇建设,全市确定5个全国重点镇和10个全省示范镇。

六、“文化名城”建设成果卓越,城市品味和知名度显著提升

“十五”期间,沈阳市先后整修了“一宫两陵”、“四塔七寺”、张氏帅府等近20处保护性历史建筑的内外环境,其中“一宫两陵”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新建了沈阳市图书馆、少年儿童活动中心、档案馆、残疾人康复中心、辽宁大剧院等公共服务与文化设施。

七、建筑业与房地产持续健康发展,人居质量不断提高

“十五”期间,建筑业完成总产值1208.5亿元,比“九五”增长114.3%,占全市地区总产值的比重由“九五”时期的12%上升到“十五”时期的14.4%。建筑业累计实现增加值233.1亿元,为“九五”时期的197.9%。房地产方面,共投入市场商品住宅2941万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由17.4平方米增加到23.2平方米。

“十五”期间,沈阳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在巩固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强化生态环境建设、打造特色城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综合实力。“十五”期间,沈阳城乡建设发展现状不仅符合现阶段发展实际,所基本形成的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东部生态旅游业,西部现代工业,南部高新技术产业,北部高新农业,中部集金融、商贸、教育、文化中心为一体的城乡建设发展形态,为“十一五”期间乃至今后沈阳城乡建设的发展拉开了空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沈阳城乡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从长远发展看,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城乡差距较大,与城市相比,村镇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二是城乡基础设施有些方面还跟不上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生态功能还相对薄弱,城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还不够强;三是城市风貌特色展现的不够,现代标志性建筑还不够多;四是规划、建设、管理的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化,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二部分 “十一五”时期城乡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振兴老工业基地、构建和谐沈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根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全局,加快改革开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城建先行的推动作用,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城乡建设步伐,着力发展循环经济,构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我市逐步实现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和谐宜居的生态城市、特色鲜明的文化名城和城乡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发展的原则。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体制创新、产品创新的基础上,适当集中财力,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发展速度,建设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同时要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合理确定投资规模,提高投资的效益与质量,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以便民和利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城建成果惠及全体市民,创造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谐共生的环境。

3、坚持与城市文化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努力建设具有现代文化特征的标志性建筑,又要加强对历史文化设施的挖掘、保护和管理,增加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展现沈阳的风貌特色。

4、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实施城市支持农村,以城带乡,不断加大对农村道路、饮水、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5、坚持资源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的原则。建设领域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资源使用方面做到开源与节流并举,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合理开发和储备城市建设用地,不断为城市建设提供可持续土地资源和资金支持。积极开发和使用优质、环保的新型能源,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的比重;要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推广和使用节水器具,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大力推进雨水收集工程,提高中水回用比率,加强对垃圾等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

6、坚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原则。以政府投资为引导,充分利用好政策性信贷资金,以市场化、社会化运作为重点,继续扩展投融资渠道;推进项目管理法人制和代建制,建立新型城建运行机制。

二、建设目标

按照规划先行、优化结构、自主创新、深化改革、突出重点、适度超前、提高质量、推进发展的思路,提出四个方面的建设目标:

一是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建设以交通和通讯及现代物流为重点的区域性基础设施,完善和提高沈阳城市功能,夯实沈阳东北地区中心城市的地位。为我市经济总量力争进入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集团”提供基础设施支撑。

二是和谐宜居的生态城市。通过水系、绿化、环保和环卫等方面的建设以及拓展新区、改造旧区,初步建设具有良好舒适居住环境的模范生态城市。

三是特色鲜明的文化名城。要注重老城区历史建筑的保护和特色街区建设,加快体现时代特征、地域特色和先进文化内涵的文化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品位和档次。

四是城乡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新城(新区)建设和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建设格局。通过试点建设,改善村镇居住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城镇整治的目标。

三、城市空间发展方向

重点调整、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建设一个开放、集约、可生长的轴带大都市区空间形态。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结构布局,促进和带动区域及城乡协调发展,形成城市发展新格局。

1、空间发展形态

构建 “一城、两轴、六带、六楔”的轴带式城市空间发展形态,大力发展外围新城,合理引导城市空间拓展。

——一城:规划新二环路以内及周边部分区域,是城市核心服务功能的集聚区。

——两轴:一是贯穿主城南北的都市轴(即“金廊”),;二是贯穿城市东西的浑河生态轴(即“银带”)。

——六带:沿沈大、沈山、沈哈、沈丹、沈抚、沈阜六条交通轴,以交通走廊为引导,启动建设苏家屯、空港、十里河、张士、大潘、道义、虎石台、新城子、汪家等九个新城。

——六楔:在六条发展轴带之间控制六条生态绿楔。

2、空间功能布局

围绕建设东北地区中心城市,突破行政区划,打破城乡分割,整合空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东西南北中各具特色的空间发展格局。

——大浑南地区。以浑南新区为核心,建设新城区、高新区、物流区,使大浑南地区成为现代化的文体中心、会展中心、航空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研制出口基地及新的经济增长区域。

——西部工业走廊地区。建设以装备制造业及重化工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工业城。最终将其建设成为辽宁重要的工业走廊和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基地。

——沈北地区。建设以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业为主的国家级农产品加工基地及沈阳北部生态新城区。

——东部现代旅游休闲度假区。依托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区,形成以现代风景旅游业为主的休闲度假区,建设东北地区风景旅游度假胜地。

——老城区(现二环路内)。继续坚持优化城市功能、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进一步形成以金融、商贸、文化、教育为核心的功能集聚区。

四、城市建设规模及投资总规模

到2010年底,城镇化水平由“十五”期末的64%提高到70%以上,建成区用地规模由“十五”期末的310平方公里增加到450平方公里。

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规模上,确定1200亿元(按20%递增速度测算,包括电力、通讯投资200亿元,不含铁路、公路、民航主体投资),其中400亿元来源于市本级财政投资,800亿元来源于各开发新区和各县、区、部门、企事业自筹及其他社会化投入。

第三部分 “十一五”期间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

“十一五” 期间沈阳市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包括:

一、道路交通系统建设

1、对外交通系统建设

强化以国铁、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公交走廊构成的沈大、沈山、沈丹、沈抚、沈哈、沈阜等六个方向的交通走廊建设,完善沈阳与辽宁中部城市群1小时交通圈。重点项目包括:

沈大通道(营口、大连方向)建设: 建设哈大客运专线,改造101省道沈营线为高等级公路,胜利大街与苏桃路连接,继续向南与101省道沈营线相连, 打通沈西工业走廊向南通往营口港的陆路通道,与现状国铁长大线、沈大高速公路和202国道黑大线共同组成营口、大连方向的交通走廊。

沈山通道(辽中、盘锦方向)建设: 建设西部工业走廊开发大道,与现状秦沈客运专线、国铁沈山线、京沈高速公路和改造后的102国道京沈线、102省道沈盘线共同组成辽中、盘锦方向的交通走廊。

沈丹通道(本溪、丹东方向)建设:国铁沈丹线提速扩能改造,开通沈丹(沈本)城际列车,改造304国道丹霍线(南)为高等级公路, 与现状沈丹高速公路共同构成本溪、丹东方向的交通走廊。

沈抚通道(抚顺方向)建设:外迁苏抚铁路,国铁沈吉线提速扩能改造,开通沈抚城际铁路,建设沈通高速公路,改造现状沈抚高速公路为城市快速路(更名为沈抚大道),规划建设连接抚顺外环,与沈阳现状南三环的快速道路,形成“一高两快两轨道(1+2+2)”的交通走廊。

沈哈通道(铁岭、康平、法库方向)建设:新建沈康高速公路,改造102国道京哈线和203国道明沈线为高等级公路, 与哈大客运专线、国铁长大线和沈哈高速公路共同构成铁岭、康平、法库方向的交通走廊。

沈阜通道(新民、阜新、彰武、朝阳方向)建设:建设沈彰、沈阜高速公路,改造101国道京沈线和304国道丹霍线(北)为高等级公路, 构成新民、阜新、彰武、朝阳方向的交通走廊。

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与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相连接,建设服务于沈阳经济区大都市圈的立体化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桃仙国际机场新候机楼和第二条跑道,逐步形成2000万人次的旅客吞吐能力。

沈阳铁路枢纽建设:建设哈大客运专线,结合地铁建设,改造沈阳站进出口通道,实现铁路、地铁、公交零换乘。改造沈阳北站北出口,修建沈阳铁路枢纽东半环线,外迁沈阳站货场及20家企业的货运专线,建设连接西部、北部的铁路运输专线,建设集装箱中心站和物流、行包、煤炭等专业货场,实现“外货内客”的铁路环状枢纽新格局。

2、城市道路交通及设施建设

以完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为目标,按照“化环为网、轴向拓展”的交通布局,打开“二环”,突破“三环”,形成“内方格外环放”式路网格局,主干道日平均车辆通行速度由 “十五”期末的33.5公里/小时提高到38公里/小时。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导、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配建公交枢纽站和场站,公交客运量占总出行人数比例由“十五”期末的18%提高到25%。以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为主,路外公共停车设施为辅,加大对静态停车设施建设力度。构建多层次货运交通枢纽,做到物流园区功能定位,规模层次分明,园区间分工协调有序。通过新技术的运用,提高交通运输效率。重点项目包括:

——建成地铁1、2号线(含一号线西延长),开工建设地铁3、4号线;

——改造建设“一横一纵”快速路网系统。“一横”即延伸东西快速路,打通北一路,连结304国道;“一纵”即建设二干线过河通道连至机场路,形成南北向快速路。

——建设两横两纵快速公交线路,“两横”即北一路-市府大路-津桥路和建设大路-南五马路-文化路-万柳塘。“两纵”即望花街-广宜街-西顺城街-五爱街和胜利大街;

——完善二环路与三环路之间及出口路之间道路系统;

——建设北

一、兴华等公铁地道桥;

——打通昆山路与联合路、北二马路与十一纬路、津桥路与善邻路等断头路;

——新建沈阳站、五爱等大型公交主枢纽站和公交停车场;

——在太原街、中街等繁华商业区建设公共停车场;

——建设张士、桃仙等物流园区场站;

——启动建设太原街商业区智能交通试点街区。

二、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建设

巩固和发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森林城市”成果,全面实施生态市建设,推进人与自然和谐。打造亲水城市,构建“一轴、两环、四城、九湖”的生态水系,三环内水面积率由“十五”期末的4.68%增加到10%,新增水面面积26平方公里。以承办世园会为契机,构建“一山、一带、两环、六楔”的绿化体系,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约50平方公里。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新建城区和区县污水处理厂10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3.5万吨/天,建成区内污水处理率提高到85%以上,中水回用率达到30%以上。以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处理、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系统,有效消除危险废物对环境的危害。新增垃圾处理能力1000吨/日。继续实施拆除10吨以下锅炉房(烟囱)工程,采用清洁能源比例由24%提高到50%,大气优良天数由“十五”期末的317天提高到330天以上。治理城市噪声,创建安静、舒适的宜居环境。重点项目包括:

水系方面:

——以浑河沿线开发建设为重点,向东西拓展,东至抚顺界,西至辽中界,将铁西、于洪、东陵、棋盘山管委会所控区段全部纳入开发建设范围,重点实施岸线整治、河滩湿地、湖泊建设和景观公园建设。

——新建长青、浑河下游橡胶坝;

——扩建、新建丁香湖、芙蓉湖等大型湖库;

——建设环城水系精品节点;

——改造和新建胜利、七二

四、辉山明渠等河渠,并修建沿线水系节点;

——建设于洪新城、浑南新区、长白地区、曹仲地区水网(细河城市段、老背河、金家湾、苏抚灌渠等)。

绿化方面:

——建设浑河沿线绿地;

——建设丁香、东湖西、沟连屯公园、方家栏公园等大型公共绿地;

——建设中心城区街头精品绿地。

环境保护方面:

——新(扩)建生态型、人工湿地型城镇污水处理厂,扩建和改造沈水湾、五爱等大型污水处理厂;

——实施大辛、老虎冲垃圾场二期建设工程;

——新建西部1000吨/日垃圾处理场;

——建设34座液化气和压缩天然气加气站(配合公交、出租车油改气工程)。

三、城市能源动力系统建设

以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为目标,合理开发利用煤炭和地热资源,引进天然气、煤层气等高效能源,重点实施气源、热源和电力工程建设,城区气化率达到98%,新增供热面积45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由“十五”期末的80%提高到95%,人均年生活用电量达到420千瓦时。

供气方面:

——开发利用沈阳周边地区煤层气;

——建设一座大流量高压门站;

——沿三环建设高压燃气环线100公里;

——沈阳市卫工储气罐拆迁与储气系统改造工程。

供热方面:

——新建、扩建浑南、沈西、金山等热电厂;

——新建、扩建东基、新立堡、长白等热源厂。

供电方面:

——新增和扩建500千伏变电所2座,新建超高压输电线路785公里;

——新增和扩建220千伏变电所18座,新建和改造高压输电线路476公里。

四、城市供排水系统建设

以城市水源建设为重点,新增供水能力90万吨/日,供水总量达到231万吨/日。建成区内排水管网实施雨、污分流建设和改造,控制区域比例由“十五”期末的23%提高到65%。

供水方面:

——实施东水西调大伙房引水二期工程,建设90万吨/日的东、西两座配水厂;

——建设石佛寺二期水源工程;

——建设和改造“两环、三纵、四横” 的城市供水干管330公里。

排水方面:

——新建和改造五爱、北

三、于洪新城等污、雨水泵站;

——新建和完善沈海地区、崇山北地区、东部八家子地区等排水支系统;

——实施北部系统污、雨分流整体改造,南部系统沿运河分区段进行污、雨水分流改造,西部系统重点实施卫工明渠两侧雨水管道建设;

——沿城市运河及大型公共服务设施、住宅小区进行雨水收集试点工作。

五、城市通信系统建设

重点发展3G、Ipv6技术、高性能移动通信终端、无线宽带接入、无线网、光通信、通信集成电路与核心模块、智能网络设备、路由与交换设备、无线市话设备、固定宽带接入产品、光传输系统、程控交换接入产品,以及高端防火墙、入侵检测、大规模网络化入侵检测技术等信息安全产品和技术。推进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完成电话、有线电视、电脑网络资源整合的“三电合一”工程。

六、城市防灾系统建设

以城市公共安全建设为重点,整合城市应急救援支持系统,建设和完善应急预案,建设城市综合防灾法规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信息平台,实现城市工程设施抗灾设防的常态化管理,增强城市重大工程、地下空间及生命线基础设施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防洪方面:

——续建浑河南北两岸的护岸工程;

——实施北沙河、杨官河、张官河、白塔堡河整治工程。

抗震方面:

——建设地震综合监测预报系统;

——建设地震安全示范工程;

——建设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消防方面:

——建设消防队站25处;

——建设消火栓3500个,消防水鹤200个。

人防方面:

——建设以人防干道(地铁)为骨干,以商业区地下空间为网络,以大型单建式工程为支点,以防空地下室为基础的防护工程体系。

七、特色街区和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以创建沈阳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名城为目标,挖掘历史文脉,完善特色街区风貌,建设一批主题鲜明、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和广场街头雕塑,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档次。

——特色街区:重点建设世园会博览会、城市金廊区、浑河景观带、皇城地区、太原街沈阳站地区、中山路欧陆风情休闲区、北市地区、西塔地区、以及三好信息产品贸易街、北二路汽车贸易街等十大特色街区。

——大型公共服务设施:重点建设沈阳奥体中心、沈阳会展中心、桃仙机场扩建工程、城市规划展示馆、沈阳市博物馆、沈阳音乐厅、浑南歌剧院、沈阳杂技厅、沈阳市少儿图书馆、沈阳应急指挥中心等十大标志性、大型文化公共服务设施。

八、新区(新城)建设

实施工业立市战略,拓展城市空间,加快新区(新城)建设,实现城市新区(新城)生产与生活的均衡发展。

南部地区:

——完善和新建大浑南地区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快速道路、快速轨道的“双高、双快”交通体系工程。

——新建东塔、燕塞湖等8座浑河跨河桥(隧);

——南二环外移至现状南三环路,建设新的绕城高速公路(新建南三环路);

——胜利南大街延长至新建的南三环路;

——苏抚铁路南移工程。

西部地区:

——建设西部工业走廊产业大道;

——大堤路跨越西三环沿浑河继续向西南延伸;

——新建沈西工业走廊跨浑河桥,连接通向营口港陆路通道;

——浑河、细河环境整治;

——地铁一号线继续向西延伸;

——建设铁路西货场和铁路货运专线。

北部地区:

——建设横贯东西的沈北开发大道。

——建设蒲河滨河大道。

——改造蒲河沿线生态环境,建设水系景观。

——建设北部新城客运站,水厂等基础设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镇改造建设示范区。

东部地区:

——建设完善沈棋路旅游观光带和浑河滨水休闲景观带;

——建设和完善世博园景区、棋盘山景区和森林公园景区。

九、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以“五新”为目标,基本完成全市村镇体系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规划的编制,完成郊区和国省公路沿线村镇的“四清”、“四改”和电力、通讯、公益设施的配套建设,四个郊区50%、四个县(市)30%的村镇达到新农村建设标准。重点建设内容包括:

主要道路要有硬覆盖,有符合标准的饮用水,有秸杆气化、沼气等清洁能源,有雨水排放和污水处理系统,村旁、路旁、宅旁、水堂旁有绿化,有安全卫生住房,户户有卫生厕所,乡乡有垃圾集中排放处理场,居民点与养殖业相分离,河、渠、坑、塘污染得到治理,逐步形成自然村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客车,乡乡设客站。各郊区、县(市)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

除了以上九个重点方面之外,房地产与建筑业要以提高居住质量,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为重要任务,建立和完善政府补贴房和廉租房供应体系。充分发挥建筑业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促进作用,把建筑业建设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

建筑业方面:建筑业总产值达到2660亿元,比“十五”增长120.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166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0180.7万平方米,分别比“十五”增长92.1%和111.2%。继续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健全以规范业主行为、加强行业自律、完善信用建设、实施品牌战略为重点的建筑市场监管体系,实现公平、公开、公正和有序的市场环境。

房地产方面:每年住宅竣工面积达900万平方米,2010年,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28平方米,增长4.8平方米。以改善中低收入和弱势群体居住条件为重点,建立和完善政府补贴房及廉租房供应体系。全面改造和消灭棚户区。新建住宅按照节能省地型标准建设,住宅节能率达到65%。新建住宅小区要配建停车场和商业网点,推广采用饮用水和中水“双水”供应系统。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城市建设“十一五”规划,为我市未来五年的城乡建设制定了新的发展目标,关系到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关系到沈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构建和谐沈阳的全局。城建系统各部门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明确职责,明确分工,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分细化工作目标,具体落实工作机制,努力把沈阳城乡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二、科学谋划,发挥规划先导作用

科学制定和实施城乡建设计划,必须以规划为先导。规划部门要本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的修编和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建设规划和乡镇规划,编制核心区的控详规划,制定和完善用地、交通、水系、绿化、排水、垃圾处理、公共建筑等专业规划,加大政府对规划实施和监管力度,充分发挥规划在城乡建设中的先导作用。

三、强化管理,提高城乡建设管理水平

要强化前期工作管理,提高工程规划、设计质量,建立项目库,做好项目前期储备工作。强化建设市场管理,对进入市场的企业必须进行资质、诚信和业绩方面的审查,对进入市场的产品(材料)进行严格审定,保证工程高质量、高水平。强化项目管理,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认真执行项目法人制责任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和竣工验收制。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逐步推行“代建制”。加强项目开工程序审查,全面实施项目投资、质量、进度和现场管理,建立项目后评估机制,保证规划的实现,提高规划、决策和建设水平。建设工程要提高科技含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广节能、环保型新产品和新技术,强化精品意识,建设标志性工程。

四、广开渠道,加大城乡建设投融资力度

“十一五”期间城乡建设大发展,必然要求资金的大投入。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城建各部门要创新思维模式,在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的同时,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效应,充分利用政策性信贷资金(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加大内外招商引资力度,多元化吸纳社会资金(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个人和其它社会团体),形成政府引导、市区联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城乡建设投资新格局。

五、深化改革,推进城建法规制度建设

“十一五”期间要深化建设事业各项改革,特别是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要全面完成。开放市政公用行业投资、建设、运营、作业市场,建立特许经营制度,建立起投资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经营企业化、服务规范化的公用事业体系。市政设施按照管、养分开的原则,建立、健全城建管理规章制度,强化管理职能和执法力度,推行社会化养护,降低维护成本,提高设施完好水平。同时,还要强化城建法规制度建设,制定和出台《城市垃圾处理收费办法》、《沈阳市城市排水管理条例》等一批法规、规章,加强法规、规章制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城乡建设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第四篇: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招聘人员信息

一、招聘职位:地理信息系统1人

职位要求:

1、硕士及以上学位,男性;

2、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强;

3、熟练操作ArcGis软件;能够进行基于Oracle数据库的ArcGis二次开发;能够进行Oracle数据库的日常维护。有土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工作实际工作经验者优先。

二、招聘职位:土地管理1人

职位要求:

1、硕士及以上学位,男性;

2、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强;

3、具有土地规划、调查、信息等工作经验或课题研究经验;

4、能熟练操作ArcGis、Autocad、Photoshop、office等应用软件。

三、招聘职位:农田水利1人

职位要求:

1、硕士及以上学位,男性;

2、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强;

3、具有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程设计工作经验,有独立承担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及预算的工作能力;

4、能熟练操作Autocad、Photoshop、office等应用软件。

四、联系方式

应聘者请将个人简历(附照片)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传送、邮寄本单位收。本单位将根据应聘者情况统一组织考核。

邮寄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彩塔街15号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邮编:110015

Email:guobaidong123@163.com

联系人:郭柏栋

电话:024-23894455转8901

五、单位简介

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是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直属事业单位,始建于1960年。具有国家甲级土地规划、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资质。土地业务范围:土地规划、土地调查、土地开发整理设计、地政研究、土地信息等方面业务。

第五篇:未来规划

今年以来,博兴县吕艺镇坚定信心,创新思路,抢抓机遇,扎实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突出西部,优化中部,开发东部”的战略部署出发,以唱响“中国吕剧艺术之乡”品牌和打造“全市经济强镇”为工作总目标,以“环境立镇、招商活镇、工业强镇、文化兴镇”为主线,全力推动吕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高标准制定六项规划,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承载能力。制定“现代城镇”发展规划,以与县城区规划对接为目标,科学定位小城镇框架和功能分区,完善41个行政村的规划,逐步实现农村城市化、城镇现代化、城乡一体化;重点抓好投资600万元的镇驻地主要街道改造工程和投资2000多万元的政教花苑安居工程建设,打造与县城对接的城市居住群。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抓好农村道路、沼气、改栏改厕、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完成新村、道口等五个村的沼气普及工程,切实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制定生态环保建设规划,继续以治水、治污、绿化、亮化为重点,搞好环保工作,提升城镇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绿化覆盖率,美化镇域内环境,完成申报“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工作。制定农业发展规划,依靠科技,加大投入,推进农业结构向特色化、优质化、产业化推进。在巩固棉花产业这项老典型的基础上,重点抓好“闫绿”牌大蒜的生产和管理,拓宽渠道,更新品种,积极促进“闫绿”牌无公害大蒜转化升级。制定高效畜牧养殖规划,依托辛集生猪养殖基地和道口梅花鹿养殖基地优势,重点抓好梅花鹿、生猪等品种的普及与推广,坚持走小群体、大规模的路子,突出发展养殖大户。制定建设“生态吕艺”规划,切实抓好农水配套工程建设,重点抓好投资421万元、改造面积1.5万亩的博兴县标准粮田(续建)工程。着力发展以速生经济林为主的生态林网建设,确保林木覆盖率达到30%以上。(结合本村发展)

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下大气力建设好村党支部书记队伍,解决好村党支部书记的补贴报酬问题。认真完成农村“七个一批”建设任务,积极推进“农企对接”工程,扎实开展“民主议政日”活动。以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三十”考核为总抓手,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按照“促强帮弱带中间”的工作思路,以“五个好”为目标,加强落后村的帮扶工作。

三是搞好四个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搞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启动镇一中学生公寓楼二期工程,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确保今年5月份投入使用。搞好投资150万元的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同时严厉打击“三违”现象,杜绝计划外生育的发生,加大对私自引流产、非法鉴定胎儿性别行为的打击力度,有效遏制全镇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搞好文化建设,深入开展“文化建设年”活动,科学编制全镇文化发展规划,让吕剧和坉腔进课堂的同时,做好戏曲人才的培养和输送渠道,利用多种形式打造吕剧的活动平台,培育壮大吕剧、掩腔文化人才队伍,积极参与博兴小戏艺术节以及5月中旬在我县举办的全国民间戏剧之乡经验交流会等重大活动,提高“吕剧艺术之乡”的知名度。搞好平安建设,牢固树立“社会稳定是第一投资环境”的理念,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着力解决重特大信访案件,以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努力营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四是加大招商力度,充分挖掘经济增长点。继续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重点培植棉花深加工、蔬菜加工、鹿产品加工、金属制品、纺织、化工等六大支柱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全力引进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杜绝非环保型企业和高能耗企业进工业园区落户,重点抓好总投资8000万元的山东宏景锆业有限公司、投资2300万元的顺达有限公司等科技含量高、投入资金大的项目的开工投产工作,对于新引进的项目,力争今年上半年全部投产运营。(刘菲张国志白海波)

沈阳市未来城建规划(2-3年)(五篇材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