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乡村文明行动探析
编辑:紫陌红尘 识别码:20-1011345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27 00:39:5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乡村文明行动探析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乡村文明行动探析

本文系202_年度山东省委党校系统科研课题

【摘 要】 文章阐释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乡村文明的意义与困境,认为乡村文明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根基,快速发展的城市化,使乡村文明面临消亡的威胁,古老的乡村文明解体的过程,也是新的文明重建的过程。分析当前乡村文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思想认识不到位,环境整治基础差,落后观念制约发展,提出要坚持城乡一体化,深化乡村文明行动,需要加强领导,明晰思路;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提升乡村道德建设水平;提升文化惠民水平;强化舆论引导。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乡村振兴;乡村文明行动

一、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乡村文明的意义

我国是农耕文明发展成熟程度最高的国家,也是世界乡村文明发展时间最长的国家。党的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1、乡村文明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根基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第一,中国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乡村是中华文明的承载体和体现者,中国乡村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自我保护力最强、历史最悠久的乡村。第二,乡村文明是居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各种文化现象的集合,包括方言、风俗习惯、价值观、信仰、衣着喜好等,是特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投影,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生态价值。第三,乡村文明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民间文化生态的“博物馆”。

2、快速发展的城市化,使乡村文明面临消亡的威胁

第一,在城镇化巨大的发展潜力带动下,大批的“农民工”割舍了乡村,融入到城市化的进程中。但对于很多上了年纪的农村人,在大规模的城镇化过程中,离开农村的群居生活,脱离地缘与血缘的维系,割舍乡里乡亲的亲情、乡情和友情,仿佛瞬间没有了依靠。第二,代表着农村的明天与希望的农村新生代,最活跃也是最具有改变能力的,已经脱离乡村,失去了对农村的感情,已经习惯了在城市的打拼,有的已在城市拥有工作、房子、车子等基本的生活资料,融入到当地的城市生活,没有想到过再回去农村。古老的乡村文明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

3、古老的乡村文明解体的过程,也是新的文明重建的过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美丽乡村的建设,不管是国家政策还是农村自身因素,都蕴藏巨大的发展潜力。一是产业转型升级。伴随着土地流转政策和掌握高科技技术人员的返乡创业,农村产业发展进入了转型升级的阶段,高附加值产品带动乡村发展。二是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农村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和形式各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游客,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三是基层党支部和大学生村官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像“新鲜血液”的流通,使整个农村机体充满活力。

二、当前乡村文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的城乡分割体制,造成农村社会文化事业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主要存在以下方面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

受现代思潮和西方文明的影响,大多数年轻人对古老的村落文明持无所谓甚至不屑的态度,认为乡村是落后的表现,农村生活代表着贫困,对新农村的治理,乡村文明的继承没有落实到思想上和行动上,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对农村没有了相互依赖的感情,习惯了城市的生活,乡村文明后继乏力。

2、环境整治基础差

农村环境卫生差、公共服务功能不完备、生活不方便,是农民群众反映较多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环境整治起点低,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交通条件改善、美化硬化村庄环境等方面都存在人力、资金和观念上的困难。

3、落后?^念制约发展

一是部分乡村封建迷信、赌博活动屡禁不止,婚丧嫁娶讲排场、比阔气,“人情往来”名目繁多,生子、当兵、入学、乔迁、祝寿等等,都要操办一番,铺张浪费反而成了一种“面子”。群众承受不起,但是迫于传统习俗、宗族势力和人情世故,只得硬着头皮撑下去。

三、坚持城乡一体化,深化乡村文明行动

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发展乡村文明是一件涉及面广、难度大的任务,需要树立长期的工作思想,硬实的工作作风,及时化解矛盾。

1、加强领导,明晰思路,打牢“乡村文明行动”的坚实基础

一是规范制度,明确任务。政府要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乡村文明行动”工作方案,把“乡村文明行动”开展情况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体系,纳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年度考核,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从制度上保障工作落到实处。二是明确思路,科学部署。组织到先进地区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做法,同时,立足实际,对农村社区进行全面深入调查,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三是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在政府网站、电视台、广电网等新闻媒体、网站开设专栏,形成新闻宣传声势。同时,通过农村广播、召开村委会、群众大会等形式进行广泛发动,全面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以倡导文明风尚为重点,在农村街道两侧、主要道路口等显著位置粉刷以乡村文明为主要内容的永久性标语,营造浓厚的乡村文明行动氛围。

2、做好新农村改造,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建设新型社区。把“两区同建”作为改善村容村貌的重要载体,按照“中心带动城镇,城镇带动社区”的发展规划,膨胀扩充现有社区规模,并加快建设一批新社区。让社区发展上水平、上档次。二是完善城镇基础配套设施。实施以村庄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五化”工程。建设村村通、村内通公路,新建、改建桥梁,强化农村沼气开发,推行清洁能源使用。三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联合教育、财政部门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加快乡村建设,改善教学条件,充实师资力量,提高农村学校教学水平,留住乡村文明的“根”。同时,针对农村青年大多在外打工的实际,切实照顾好留守儿童,比如做好“四点半学校”、少年宫建设等设施,既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又培养了学生们的特长。四是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按照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标准,建设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改变农村垃圾随手扔的顽习,真正做到乡村美化。

3、落实“四德”工程,提升乡村道德建设水平

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四德(爱德、诚德、孝德、仁德)”工程教育实践活动,落实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典型评选宣传活动。开展“平凡好人”、“最美家乡人”评选活动,发现身边的模范,弘扬道德文化。

4、以文化建设为载体,提升文化惠民水平

一是加快推进文化阵地建设。在乡镇驻地建设文化大院,在农村建设农家书屋,缓解农村群众“看书难、买书难”的问题。积极推广公益电影放映任务,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实现城区和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实现全覆盖,有线电视通乡、通村,多渠道拓展老百姓与外界的联系。二是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文体活动。根据农闲的实际,以及农民的传统喜好,举办了民间艺术展演,组织群众参与,自编自演舞龙、舞狮、高跷、秧歌等民俗表演节目,不仅丰富群众节日文化生活,也增加了凝聚力;举办农村文化艺术节,精心创作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文艺节目;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结合农民强身健体的需求,举办全民健身节和全民健身自行车赛,弘扬体育精神,提升人民体质。三是打造农村特色文化。启动了特色民居调查工作,将特色的民居和民间名村列入传统民居和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既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又追溯乡村文明的根源。结合特色乡村建设,打造一批精品镇、精品村,保持历史风貌、体现地域特色、保存文化记忆,形成“一村一特色”的文化创建模式。

5、强化舆论引导

一是抽调新闻媒体骨干力量,采取专题专栏专访等形式,日常报道与突击暗访相结合,对工作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的县乡村进行宣传推广,对工作被动、措施不力的予以曝光,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二是注重运用新媒体推进工作。设立“乡村文明在行动”微信群,对巡查暗访中发现的问题,即时进行曝光,推动相关部门立即组织整改,有力促进了工作开展。三是强化工作考核,将移风易俗工作和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纳入政府重点工作计划,定期进行调度。并作为定量考核指标,纳入年度科学发展考核体系。力促各级干部紧盯目标、深入谋划、真抓实干,从根本上建立改变农村环境面貌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 李中元.乡村文明的传承、保护与转型[J].行政管理改革,202_.7.21-25.[2] 许宏.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乡村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德州市“两区同建”进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应对[J].德州学院学报,202_.10.104-106.【作者简介】

于??华(1976-)女,山东夏津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党的建设.

第二篇:如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解放思想、创新机制、科学统筹 扎实推进相山区城乡一体化建设 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城市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城乡一体化就是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城乡经济社会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山区作为淮北市的主城区,统筹实施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既是实现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根据我区当前的实际,要加快我区城乡一体化进程,应着手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是在思想观念上寻求突破。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要首先解放,对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并首先从原先狭隘的单纯的抓“三农”工作或抓城市化、工业化的框框中跳出来,用宏观、系统、全局的眼光看待统

筹城乡发展,努力形成新的工作思路。二是及时引导群众更新观念。长期城乡分割的结构,导致城乡居民观念上的较大差异。统筹城乡发展,需要广大群众树立城乡一体的观念,自觉摒弃那种城乡有别的认识。但观念的形成与改变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做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努力形成上下共识,合力推进城乡一体化。

第二是在规划编制上寻求突破。统筹城乡发展,要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规划,全面整合城乡资源,合理安排好城乡的空间、生产力、人口布局。目前相山区将按照淮北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抓紧编制城乡一体化规划,进一步明确区域定位,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功能配套,重点是深化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形成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规划体系,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在城市规划中,要用超前的眼光,留足城市发展空间,按照城乡一体理论,编制中心城区、中心镇(街道)、中心村“三位一体”的城市化规划体系。

第三是在体制创新上寻求突破。努力突破城乡二元结构,消除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形成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城乡居民地位平等的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机制。为此,要深化五项改革:一要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被征地农民,在征地时就着手解决养老和医疗保险,农民在失去土地的同时,得到了社会保障,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的政策。对未被征用土地的农民,根据自愿和分类的原则,在若干年内,全面实行农村大病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对生活困难的农民,按照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予以保障。同时,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同步提升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从保障体制上消除城

乡差别。二要深化村级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目前,相山区在全区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工作,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长效机制,努力做到农村集体资金使用公开化,资产管理规范化,资源配置市场化,切实从源头上治理和防范农村基层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三要深入推进撤村建居工作,凡土地全部被征用的村,及时地将其转为城区的社区,对村级集体资产予以股份化,对村民居住点统一集中安置,将城市基础设施及时配套到位,使农村真正融入城市。相山区采取“以宅基地换住房”和“空心村”治理的方式,“凤凰新城土楼社区”、“张集小城镇”两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成功。为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四要改革完善征地拆迁安置政策。山区秉承“以人为本”理念,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落实拆迁补偿安置政策,大力推进“和谐拆迁”、“依法拆迁”。通过建立拆迁管理制度,健全评估和安置保障机制,完善拆迁许可、补偿方案、房屋评估及行政裁决等程序。

五要加强农民素质培训。根据凤凰山开发区的用工需求和农民自身要求,进行定向培训,农民一经专业培训,就能直接在园区的企业中就业。同时,要统筹安排城镇下岗职工与被征地农民的再就业工作,定期组织再就业洽谈会,使被征地农民充分就业。同时建立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9个,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第六是在工作载体上寻求突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当前,统筹城乡发展一定要以大力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着力点。一是不失时机地推进城市化进程。相山区是淮北市的主城区,区位独特,基础雄厚,同时又正处于城市的快速扩张时期,推进城市化,就能有效地带动城乡发展。按照淮北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未来5—10年,相山区的大部分农村都将变为城区,因此,相山区将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加快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以城市基础设施为联接的纽带,尽快实现城乡资源共享,增强城区在生产要素、产业、人口的集聚和辐射能力,提高城市化水平。二是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围绕建设先进食品基地的目标,加快优势产业集聚,大力发展新技术产业。

目前,相山区城乡一体化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继续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机制、科学统筹。进一步完善细化规划方案。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扶持激励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相山区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必将取得巨大的成就。

第三篇: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刘会

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历史过程,路径的选择要立足国情和现阶段发展状况,并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发展措施和任务;必须搞好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统筹兼顾,合理布局,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防止重复建设、分散投入。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就是要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的局面,建立起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体而言就是要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

当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历史阶段,城乡关系、工农关系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村改革发展,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实践证明,只有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才能使农民获得更多平等发展的机会,享受到更多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因此,统筹城乡一体化的路径选择要立足国情和现阶段发展状况,并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发展措施和任务;必须搞好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统筹兼顾,合理布局,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防止重复建设、分散投入。具体而言,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完善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规划一体化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基本前提,在编制规划时要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考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在统一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分区功能定位,构建功能完善、产业互补、布局合理的城乡统一规划体系。一是完善好城市建设规划。二是抓好小城镇建设规划。发展小城镇的关键是繁荣农村经济、培育主导产业。在规划时,应综合考虑各中心小城镇的区位、资源、人口及经济发展水平和潜力等因素,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科学规划城镇布局,以特色产业或龙头企业为依托,建成工业型、农业型、商贸型、旅游型、资源开发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加快培育统筹城乡一体化的产业支撑体系。

第二,抓住重点,统筹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一是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龙头建设。从发展生态农业和精品农业的角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一方面以巩固提高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县为抓手,做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通过积极发展“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大力培育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产业,将企业及品牌做上档次,做大做强,推进龙头生产企业的原料供应生产基地建设,带动农民增加收入。二是加强农产品营销市场体系建设。结合公路的建设,以大市场的视角,利用新合作物流配送中心的销售服务网络,配套建设物流仓储设施,建立区域物流集散中心。同时,大力培养农业产业化经营合作组织和人才。在加强管理规范的同时,积极落实扶持政策,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三是推进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区和观光农业区,促进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步伐。

第三,筑牢基础,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的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城市相比是比较落后的。针对这一现状,应把城市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盘棋”来考虑,强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形成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一要与时俱进,加强城乡道路网络建设,促进城乡各方面的全面接轨。二要加强城乡水利设施建设,鼓励和支持农民广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三要加快城乡电网改造步伐,满足城乡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四要加强城乡教育、医疗、卫生、通讯、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四,强化保障,统筹推进机制创新。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协调城乡发展和建立相关制度方面的作用,建立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管理体系。一要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进一步深化公共财政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支持“三农”投入稳定增长的保障机制,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二要着力推进城乡劳动力就业一体化。要逐步把对城镇失业人员在就业和培训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落实到农村富余劳动力身上,促其到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同时,加快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把农民工及其家属在城镇的计划生育、子女教育、劳动就业、妇幼保健等工作列入相关部门和相关社区的管理范围。三要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其成为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核心。完善城乡一体化督查考核体系,使发展目标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第五,加大科技创新,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农业的出路在科技。应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点突破制约粮食生产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加快关键技术集成配套和推广。特别是尽快培育一批增产潜力大的高产优质品种。要整合种业资源,构建以产业为主导、大企业为主体、大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加快提升我国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进一步提高良种覆盖率,加快良种更新换代。

第四篇:关于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反腐倡廉建设的思考

关于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反腐倡廉建设的思考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利益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反腐倡廉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下把反腐倡廉建设提升到新的水平,必须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更加严谨、务实、创新的科学态度,探索反腐倡廉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办法,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向纵深发展。

一、围绕城乡一体化推进,创新反腐倡廉建设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

1、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既立足当前城乡一体化加速发展的实际,又自觉站位全局,紧紧抓住鄂州“十二五”经济社会建设战略定位、发展目标、战略布局,寻求反腐倡廉建设的阶段性任务与鄂州长期性战略目标有机结合的切入点、结合点,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前瞻性和主动性。

2、树立资源整合的理念。反腐倡廉建设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用系统的思维、统筹的观念、科学的方法,整合各方资源,打造系统的组织网络,增强反腐倡廉合力,推动反腐倡廉建设从单一型向系统型转变。

3、树立开放性的思维。树立国际眼光,加强对外交流,积极学习境外反腐败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做法。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意识,扩宽社会公众参与反腐倡廉的渠道,以各种形式正面回应人民群众对重点问题的关注,从而疏导公众情绪,赢得人民群众对鄂州城乡一体化政策、规划的了解、理解、信赖和支持。

二、围绕风险防控,提升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科学严密性

1、健全完善反腐倡廉教育、监督、改革、纠风、惩处制度建设,尤其是监督机制要更完善。一方面已经颁布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实施方案要真正落实并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还可以借鉴外地“廉洁指数评价体系”的做法,通过勤廉双述、考核、廉情监测网和有关部门信息反馈等途径,全面采集领导干部廉洁信息,规定“廉洁指数”在一定数值以下的或限期整改、或调整工作岗位、或降职使用、或不予提拔重用。也可根据不同部门、行业特点,列出一些“值得注意”和“需要警告”的具体行为表现,并据此加强对重点人员的观察,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予以提醒,防止小毛病发展成大问题。通过细化量化预警指标,使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更具科学性。

2、及时制定出台新的制度、规定,弥补反腐倡廉制度缺失。一方面抓紧研究制定违背城乡一体化发展行为的界定标准和惩处办法,对其行为的情形、性质、调查处理等做出具体规定,为纪检监察机关服务和保障鄂州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必要依据。另一方面针对一些腐败行为常常采用边缘的、间接的、隐蔽的方式进行的实际和特点,及时制定出台新的制度和新的规定,消除工作“空白区”,增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严密性。

3、注重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实效性和执行力。比如,过去防治腐败主要是行政命令式的,制定若干个“不准”,要求领导干部自觉做到,但这些“不准”缺乏必要的刚性约束力,因此,要从规定“不准”向“不能”深化,既要规定“不准”怎样,更要规定违反了怎样处罚,以增强制度的刚性、严肃性和执行力,同时,要注重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实践性,善于把那些好经验、好做法、好措施上升为法规制度,以增强法规制度的实用性,构建具有鄂州特色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三、围绕服务发展,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实效性

1、主动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制定鄂州城乡一体化政策和措施时,要把如何预防腐败考虑进去,做到未雨绸缪,防范在先;在落实城乡一体化推进各项工作任务时,使反腐倡廉任务的提出、政策的制定、工作的部署,与城乡一体化加速推进的要求相适应。

2、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环境。坚持“在参与中监督,在监督中服务”的原则,着力解决鄂州一些部门在思想观念、服务质量、工作效率、依法行政等方面存在的影响城乡一体化发展环境的问题,重点是推动有关部门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下放审批权限,清理收费项目,规范行政行为,坚决纠正和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中梗阻”等影响城乡一体化发展环境的问题。

3、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既旗帜鲜明地保护鄂州广大党员干部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又严肃查处干扰破坏鄂州城乡一体化推进的违纪违法行为。既严格依纪依法办案,又严格区分一般错误和违纪违法的界限,严格区分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出现的失误和违纪违法的界限,严格区分工作方式方法不规范和违纪违法的界限,做到惩处腐败者、挽救失误者、保护改革者、追究诬告者。

四、围绕权力行使,加大重点领域腐败行为的惩戒

1、进一步规范重点领域公共权力运行的基础工作。全面开展重点领域行政权力清理和执法依据梳理工作,清理结果和梳理结果在市政府网站和法制信息网公布,摸清行政权力底数,增强行政执法行为的透明性。

2、进一步明确公共权力运行中反腐重点。就当前而言应该要把保证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鄂州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等重大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作为重点。着重检查新增投资是否符合市委市政府规定的投向,使用和建设项目的确定是否做到了公开透明、科学决策;着重检查建设项目的实施是否严格遵循有关建设程序,是否落实好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着重检查涉农补贴、低保补助等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发放到位等。

3、加大对重点领域腐败行为的惩戒。把落实执法责任、强化过错责任追究作为规范公共权力运行的突破口,可由监察局、法院、政府法制办等部门组成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联席会议,每年对重点领域行政复议改处案件、行政诉讼败诉案件,逐件排查,追究责任。凡发生重大事故或重大责任事件的,负有管理责任的行政机关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就管理制度是否缺失、行政措施是否适当、责任机制是否健全等向上级机关做出说明。完成重大事故或重大事件调查处理工作后,相关责任部门必须在规定时间在政府系统内部通报调查处理情况。对推诿拖拉、敷衍塞责、吃拿卡要等影响行政效能行为,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或者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告诫或者调离现岗位;情节严重的,给予停职或者免职。通过科学规范职能部门的权力,保障鄂州重点领域各项公共权力健康有序运行。

五、围绕平台建设,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科技含量

1、注重电子监察在提高行政效能上的运用。规范审批事项,可把各项法规制度、工作规程设置为计算机程序,在操作中必须按照规定程序运转,一旦出现违反制度要求和正常工作规程的做法,由系统自动给相关人员发出预警信号或自动拒绝。电子监察系统以工作效能、社会公众满意度为主要评判取向,对评估对象阶段性行政审批管理效率实际情况进行评定评价,对各部门、各单位的行政效能自动进行打分和考核。

2、注重信息管理技术在权力内控信息化中的运用。针对一些部门内部权力过分集中、自由裁量过大等问题,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权力进行科学分解和合理配置,对权力运行流程进行改造和优化,减少人情因素、利益因素干扰。比如,在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领域,进一步健全政府采购电子平台、建设工程项目网上自动评标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施全程化、全方位的动态监控,最大限度地减少暗箱操作和腐败行为。

3、注重网上举报投诉的受理。一方面加强对网评、跟帖、博客等网上反腐舆情的跟踪监控,注意从中发现和排查案件线索,及时做出回应。同时,依托市纪委、监察局机关网站,健全和完善“信访举报”、“反腐谏言”、“结果反馈”等栏目,并安排专人受理和处理网络信访件,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和格局。另一方面在加强信息管理的同时要正确引导舆论,及时公布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引导群众客观和正确面对腐败现象,防止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造谣滋事。

第五篇: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人才交流问题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人才交流问题研究

——以选派挂职干部、选聘生为例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还是在人才。但是,从当前实际情况看,农村基层人才匮乏,素质需要提高。最根本的就是基层特别是农村优秀人才的流失。这几年,中央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选派优秀干部去基层挂职锻炼;再比如选聘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深入农村当村官。总的来看,选派优秀挂职干部和选聘生政策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很多优秀挂职干部和大学生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肯定,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 挂职干部 选聘生 对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还是在人才。但是,从当前实际情况看,农村基层人才匮乏,素质需要提高。最根本的就是基层特别是农村优秀人才的流失。这几年,中央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选派优秀干部去基层挂职锻炼;再比如选聘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深入农村当村官。总的来看,选派优秀挂职干部和选聘生政策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很多优秀挂职干部和大学生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肯定,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文试从青年人才下乡对农村各方面建设与发展的积极意义入手,以选派挂职干部和选聘生为例,探讨青年人才下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青年人才下乡对农村建设与发展的意义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虽然有所改善,但是它的生产方式仍然比较落后,农业技术水平不高,农民增产不增收,而要改变农村这些现状,要使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关键靠人才的智力支持。但是我国农村骨干人才匮乏,不但未引入人才,而且劳动力不断向城镇和非农产业大量转移,人才流失严重,这就需要引进一大批有现代知识、现代思想、现代眼光的青年人才。在这种情况下,引入优秀挂职干部和选聘生就能及时地给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他们进村后,不仅能给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而且能发挥桥梁作用,能成为农村与外界的桥梁,遇到农业技术难题,能向外界求助,并把专家、教授和项目引进农村,为新农村的经济建设提供技术支持。还能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培育出更为优质的农产品,引导农民对其加工,从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并能建立网页,运用网络扩大范围地进行农产品销售。

向农村输入人才对新农村的政治也有巨大的积极影响。一方面,表现在增强农村的民主法制意识。我国历史上长期处于封建社会,所以封建意识仍然对人们有很深的影响,封建专制思想严重压抑和束缚了个性发展,且形成了严重的特权思想,再加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影响,需要接触的外界机会少,这就使我国直到今天仍缺乏民主意识,法制观念淡薄。而优秀挂职干部和选聘生整体素质比较高,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以及法律知识了解更为深刻,能帮助民主法制的宣传教育,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农村的民主法制意识,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度,从而促进新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维护农村的稳定与和谐。另一方面,表现在能提高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目前我国

农村干部存在着队伍日益老化、后备来源不足、管理方式落后等诸多问题,因此培养一支真正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成了发展农村的迫切需要。如果仅仅从农村青年中培养选拔,受文化知识的限制,农村青年具备接班人的条件并不多,至少不能作为村干部的培养首选人选。比较而言,选聘生有知识、有文化、头脑灵活、思想解放,培养为村干部后,能增强基层组织建设,能改变管理方式,与村干部交流学习新的知识和信息,使村干部队伍向知识型和职业型转变,这对现有村干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文化结构、优化整体素质等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青年人才下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青年人才下乡给农村带来了新的工作理念与工作作风,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在制度的发展与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挂职干部锻炼中存在的问题

1、“挂职”成“挂空”

一位挂职干部在结束挂职工作时说:“挂职几年,不干不好意思,干点意思意思,干多你啥意思,走了没啥意思。”这一番话,虽语带调侃,但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部分挂职干部在基层工作不适应、难扎根、被“边缘化”的情况。

有的挂职干部存在“做客”思想,认为自己迟早是要走的,思想上自我懈怠,放任自流,工作上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有的挂职干部存在“镀金”思想,认为自己是组织上精心挑选的,只要工作不出问题,到基层混一两年就走,工作没有积极性,没有动力,得过且过,更没想过要扎下根来服务基层;有的挂职干部存在“临时”思想。认为“挂职”是临时性、过渡性差事,不深入基层,不联系群众,对基层工作不积极主动地去适应,其中既包含着对基层群众语言、风俗习惯的不适应的问题,也包含着对基层工作环境和氛围不适应的问题;还有的挂职干部存在“居高”思想。认为自己学历高,而且是从“上边”来的,就高高在上,目空一切,时刻以上级机关代言人自居,办事居高临下,待人颐指气使,坐而论道。

如此等等,致使一些挂职干部唯有“基层工作经历”,而无挂职锻炼的效果,枉费了组织的初衷。

2、挂职锻炼工作中存在有一些不正之风

一些被选派干部,在走上“锻炼”之路后,由于处于干部管理的真空地带,上不怕天,下不怕地,于是“眼界大开,思想放松,置组织的重托于不顾,玩三陪女,花贿赂钱,办荒唐事,签糊涂字,不择手段地大把捞钱。锻炼,使这些人打开了思想深处的潘多拉盒子,成了搅和这些人思想,激活这些人灵魂深处欲魔的催化剂”。①“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本是干部培养工作诸环节中的一环。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可能产生镀金思想,认为挂职锻炼是为下一步的提拔重用作铺垫,工作中往往就会挑挑拣拣,善于作最后一道工序,喜欢干一些锦上添花、借花献佛的事情,而不敢碰硬,不愿意解决棘手问题。有了功劳往自己身上拉,有了失误往别人身上推。同时,由于目前实行的挂职锻炼大多有明确的时间规定,或者一年,或者两年,时间相对较短,也可能使得有 ①王景平.给挂职锻炼定个谱[J].法制日报.202_.(09).些人产生临时思想,工作中便有了短期行为。”①

(二)选聘生政策在实施中的困境

1、部分选聘生不对口,对农村现实情况不了解,无法顺利开展工作。

我国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农学以及种植、畜牧、养殖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在选聘生中所占比例却比较少。目前,选聘生中具有农学背景的仅占4%。此外,医学占2%,工学占6%,法学占3%,经济与管理占22%,哲学、历史学占18%。因此,大多数选聘生没有农业、农民需要的实用技术和农村工作的知识背景和经历。②此外,部分乡镇领导和村干部在工作安排中,往往并没有给选聘生安排适合所学专业的工作,造成资源浪费。此外,部分选聘生对农村现实情况不了解,农业法规政策掌握明显不足,无法顺利开展工作。

2、选聘生的出路在哪里,这是很多选聘生来到农村后首要关心的问题

“大学生出于各种目的来到农村做村官,绝大部分实践期满后,都会选择不同的出路。如何建立一定的村官选拔机制,如何保证村官任职满后找到合适的工作,这是保障选聘生制度有序进行下去的重要问题”。③很多大学生来到农村后,会感到非常渺茫,他们不知道自己做了几年村官后,能够给自己日后的工作带来什么优势?这样的想法本身无可厚非,毕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着大学生日后生活的质量。因为农村没有给大学生发展的空间和平台,也造成了很多选聘生期满后大面积离开的现象。当前大学生的出路问题,各个地方出台的政策不同。由于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很多选聘生享受的政策支持各不相同。

三、创新制度、完善政策,让青年人才踏踏实实下乡工作

选派挂职干部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决策。要将政策更好地实施下去,必须分类完善相关的制度与政策。

在青年干部挂职方面。一方面,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派挂职干部,不能为挂职而挂职。另一方面,要在制度上明确挂职干部的责、权、利,保证挂职干部能够分配到实职,有与岗位相匹配的权力、责任,能得到挂职基层组织的支持、配合等等,不让挂职干部边缘化。挂职干部要准确定位,将过去的职务和工作、成绩和光环放在一边,认清自己的位置,主动拜基层干部为师,在学习的同时推动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挂职干部自身的思想认识,端正挂职动机。干部挂职时要克服“镀金”思想和“短期行为”,迅速进入角色,融入集体之中,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

对于挂职锻炼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正之风,首先是要加大思想教育的力度,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同不正当行为做斗争。但最重要的则是要以严谨的制度安排来最大限度地限制这些不正当行为的发生,把这些不正当行为排除在体制之外。一经发现,两级政府要通力合作来查处这些不正当行为,严惩不贷,给那些不法分子以强大的制度威慑。国家应尽早建立一套比较完备的法规体系做依托,对各个环节的管理都基本达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才可以有效地克服挂职锻炼制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难题和出现的种 ①赵效为.挂职锻炼话‘四忌’.[J].求是.202_.(1).②赵化冲.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现状及对策.[J].老区建设.202_.(16).③签学伟.成本收益视角解读大学生村官现象[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2_.(05).种不正之风,才能使这项工作始终得以在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上积极稳妥地推进。

在选聘生方面。针对选聘生中存在的问题,要着重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创新和完善相关政策与机制。

1、构建科学的选聘机制

首先,选聘工作要按照确定的选聘计划和选聘条件,经自愿报名、组织推荐和资格审查,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参加市委组织部统一组织的笔试和面试,根据考试综合成绩择优确定人选。选聘过程中,要及时发布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增强透明度和公信度。其次,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以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报考。高等学校应安排就业辅导员定期给有意向报考农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专门开班上课,讲解我国农村基层情况以及到农村任职的各种优待措施,培养其“服务社区”的信念。还应利用舆论宣传,转变家长的就业观、择业观,让家长认识到农村也有广阔的舞台,到农村工作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途径。再次,“选聘工作还应当贴近农村公共需求,充分听取基层社区的意见,根据农村所需要的具体岗位,对报考毕业生的专业做一些限定,”①确保选聘生下得去。

2、解决大学生的后顾之忧

近年来,国家为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当村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有关选聘生工作生活补贴的规定、交纳社会保险的规定、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的规定等。各省市结合本地区实际,也出台了一些具体的优惠措施,如考研享受加分,设置专门公务员岗位用于招收选聘生;任期届满考核合格者可以被招聘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三年任期结束不想续聘村官的,自主创业享受税收、行政收费减免等。这些政策对吸引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干事创业、解除其后顾之忧具有重要意义,但从目前情况看,还应进一步强化:一是对县乡的行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进行改革,打破其工作人员铁饭碗的局面,实行末位淘汰制,为优秀选聘生腾位置。二是出台一项全国性选聘生考研优惠政策。每年应拿出一部分研究生招考名额定向招考选聘生,并根据村官的工作年限和业绩确定不同的加分标准。对多年在农村工作,且连续多年考核合格、表现优秀的选聘生,可直接保送到国家重点大学读研。设立选聘生创业基金,为选聘生创业提供支持。三是选聘生任期届满选择自主择业的,政府部门应在档案人事代理、就业培训、就业信息发布等方面为其提供优质服务。四是对长期在农村工作的选聘生,政府应出台配套措施,帮助他们解决住房、子女入学等问题。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农村实现小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国以人兴,政以才治”。人的因素在各项工作中仍然是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政治文明建设中,人才交流问题特别是对农村人才的培养情况不可忽视。

①朱建文.选聘大学生“村官”要贴近农村需要[J].中国改革报.202_.(7).参考文献:

[1]王景平.给挂职锻炼定个谱[J].法制日报.200220.(09).[2]赵效为.挂职锻炼话‘四忌’.[J].求是.202_.(1).[3]赵化冲.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现状及对策.[J].老区建设.202_.(16).[4]签学伟.成本收益视角解读大学生村官现象[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622(05).[5]朱建文.选聘大学生‚村官‛要贴近农村需要[J].中国改革报.200914.(7).Young Talents In The Countrysid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select some cadres,hiring born for example Abstract:This paper tries to young talents in various aspects of rura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 to select some cadres and hiring born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untryside talented youth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 Some cadres Hiring born countermeasures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乡村文明行动探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