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独立学院转型卡在哪
独立学院转型卡在哪?
焦海洋 绘
■本报记者 刘博智
转民办高校、撤销、继续作为独立学院存在„„按照教育部规定,独立学院将面临几种出路,无论怎样,转型是其发展绕不过的关键词。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随着“转设”大潮的逼近,将有越来越多的独立学院丢掉母体学校的“红帽子”,“自立门户”。
然而,就在转型的当口,一种严峻的现实不可忽视:独立学院在依附母体发展阶段,其发展模式深受母体学校影响,很多公立大学走研究型道路,独立学院则顺着它轧出的车辙前行。即便是有的独立学院想另辟蹊径,走出一条迥异于母体学校的特色发展道路,也往往因为资金、师资和专业设置的种种障碍而搁置。
独立学院“转设”之后究竟该如何发展,要突破几道关?这成为极为紧迫的话题。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专业关:你有我有全都有?
从今年年初教育部202_年工作要点中提出“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到今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战略部署,再到4月25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举办的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形成了关于建设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驻马店共识”。一时间,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成为热门话题。
不少研究者指出,对近300所独立学院来说,“转设”后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是重要的发展方向,这就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然而,要想走上这条路径,独立学院首先面对的就是“专业关”。
“如果遮上校名,这一堆招生简章基本上没啥区别。”今年高考失利的栾云鹏在北京的独立学院招生咨询会上转了半个小时,手里就收了一大堆宣传材料。这些宣传材料装饰精美,印着恢宏的学校建筑,“东方耶鲁”、“东北亚哈佛”、“中国斯坦福”等宣传字眼跃然纸上。翻开这些宣传材料,只见里面是清一色的热门专业介绍,从工商管理、经济、金融,到汉语言文学、法律,可谓热门专业面面俱到,同时千校一面。独立学院的热门专业就像《好汉歌》里唱的那样,“你有我有全都有”。重庆市教委发展规划处曾做过一个调查,全国300所独立学院中,有75%的开设了英语专业,有71%的开设了计算机专业,62%的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了艺术设计、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热门专业的达到了40%以上,专业布点过于集中,而且有些专业的承载量过大,有些独立学院2/3的学生集中在某一两个专业。
同时,这些专业大部分与母体重合,没有形成特色,基本上都是母体大学专业的“袖珍版”和“压缩版”。在人才培养方案方面,也是跟着母校走,没有形成适合独立学院的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
当然,这个问题并非独立学院目光短浅。在独立学院发展初期,为了保证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教育部规定独立学院只能办母体学校已有的专业。而对独立学院来说,这样也最节省成本。
“本部有的专业我们才能办,没有的话,没法批。”重庆一所独立学院的院长解释说,“独立学院新增专业的申报是极其麻烦的,教育厅控制得非常严。新建一个专业是有标准的,如教授怎么样,仪器设备怎么样。我们的教师绝大部分都来自母体大学,如果有自设专业,必须要到社会上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这就会无形中加大学校的办学成本。”
有研究者指出,在独立学院原始积累阶段,复制母体的专业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但是,这也在客观上形成了专业雷同,缺乏办学特色,造成独立学院与母体学校学生就业的竞争。在这种竞争中,独立学院学生时常要扮演“炮灰”的角色。同时,这也造成了全国独立学院之间的同质化竞争。而在“转设”之后,虽然很多原来的独立学院在形式上切断了与母体学校的脐带,但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学校发展上仍有母体大学留给它的“胎记”。一些独立学院定位不清,或者定位太高。有的独立学院要办“国际一流大学”、“国内一流大学”,在宣传手册上自称“中国的哈佛”、“中国的斯坦福”。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院长甘德安告诉记者,他曾经接触过的很多独立学院都有名校梦,但往往眼高手低,只是跟在母校身后亦步亦趋,并没有办出特色。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则反对当前中国大学“三本朝着二本走,二本朝着一本跑”的现象。
还有一些研究者建议,在评价大学时也应考虑多样性,避免用统一尺度衡量高等教育质量。可是,在独立学院办学评估中,一些评估指标缺乏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盲从于公立大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指标,这个指挥棒也拖慢了一些学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步伐。
甘德安说:“‘转设’并不意味着真正的独立,单纯的分家另过只是生理上的断奶,更重要的是要在心理上跟母体断奶。”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徐军伟说:“在我看来,独立学院及‘转设’后的民办本科院校,方向是办好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为地方培养人才。专业要与地方产业对接,特别是要培养与战略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现代制造业相贴近的专业人才。而且,这些专业应是学科交叉、跨界发展的,应是由学科与市场两个要素共同决定的,以此来适应业界的混业经营、跨界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据了解,当前很多独立学院都开始了“以服务区域城市经济为纲,以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办学改革。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根据广东的市场需求,特别是珠海的产业需求,设置了化学与药学、机电工程、物流管理等专业。学校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如国际贸易与金融系的实训课程占全部专业课程的50%。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困扰着独立学院的办学者。如果走应用技术型大学之路,如何突出自身特点?一些一本大学本科生甚至研究生也被定位为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也是应用型大学,独立学院“转设”后与这些应用型大学区别在哪里?教学计划、培养大纲和课程设置有何不同?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副院长苗玉宁认为,虽然高职高专也在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但除此之外,应用技术型大学的人才培养还有第三个维度——创新型人才。
要培养带有独立学院特色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首先要对目前的课程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苗玉宁说:“由于现行招生制度规定独立学院在高考招生中是第三批录取,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传统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结构体系不一定适合独立学院的学生。”
他开出的药方是,探索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发展环境下的本科生培养模式,打破专业和院系界限,整合全校本科教育资源,按学科专业大类构建公共基础课教学和实践教学大平台。将“刚性知识+柔性组合”的课程模块化课程与“分层+分级”的教学方法相衔接,要用“少课时”培养专项能力的思路,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集成培养,增加实践实验性课程和交叉性课程。在对传统课程结构进行“增、减、删”的前提下,适度加大选修课的比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自愿选择课程,形成符合自己职业志向的综合能力,从而将提升办学收益建立在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资金关:独立学院只能“穷养”?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钱一直是独立学院的生命线。目前,学费收入基本上是我国独立学院唯一的办学经费来源,政府没有对公益性定位的独立学院提供办学经费,政府性经费的缺失也制约了独立学院的后续发展。
“在政府投入方面,我们不仅不如公办学校,也不如职业院校。就浙江而言,浙江高职院校的生均经费要远远超过独立学院。独立学院的生均经费大概一万元出头,高职院校要两万多元。”徐军伟说。
使得独立学院独立造血能力不足更为加剧的是每年上缴母校的高额“管理费”。我国的独立学院一般来说每年都要向母体学校上缴部分学费收入,作为对母体学校硬件与软件资源占用等的费用支出,这部分经费各个独立学院比例不一,一般能占到独立学院学费收入的20%-60%。“转设”之后,每年的管理费变成了一次性的巨额分手费,压得独立学院喘不过气来。
独立学院不仅在政府投入方面处于劣势,在融资方面,和公立大学相比,独立学院也时常遭受不平等的待遇。《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但是,法律上的平等无法掩盖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在办学实践中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如在筹措办学经费上,公办高校可以信用担保向银行贷款,民办高校却必须以非本校的资产做抵押担保。如果独立学院依法拥有自己的法人财产,为什么不能以自己的资产作为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冯向东介绍:“因为学校属于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的资产是不能作抵押的。独立学院必须寻找一个企业以其资产作为抵押担保才能向银行申请贷款, 它既要向银行支付利息,还要向担保者支付担保费用,这无疑加重了独立学院的负担。”
按照目前的贷款方式,不管是独立学院本身还是合作办学的企业作为借款的主体,银行都是按照传统的贷款模式来评估学校或企业,一般会从借款主体的资产负债率来考虑贷款的数额和年限,银行能提供的贷款数额有限、期限短,还款压力大。
厦门的一所独立学院在学校建设初期,资产数量有限,银行能够直接贷款的建设资金仅有3.5亿元,仅占总投资量的40%左右,贷款最长年限10年,短期内还款压力大。“有时,还要通过流动资金贷款或贷新还旧的方式来缓解眼前压力。”该校的校长告诉记者。
正是因为以上原因,一些研究者认为,转型中,独立学院走应用技术型大学的道路,很有可能遭遇“叫好不叫座”的尴尬。
徐军伟说:“独立学院若想转型应用技术型大学,基本上需要换血式的改革,要对之前的偏重科研型、理论型的课程进行改革,添置仪器设备,还要引进双师型教师等,这都需要真金白银。”
苗玉宁也表示:“实际上并不是不愿转,而是没钱转。”投入不足成了最现实的障碍。学校不敢扩大师资队伍,不敢在应用型专业建设方面做投入。如果这些方面不加以改善,独立学院转型应用技术型大学只能处于喊口号的阶段。师资关:流失率快赶上餐饮业?
“现在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状况可用‘三节’来描述:九九重阳节,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院长甘德安说。
一头是老龄的退休教师,一头是招聘的新教师。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年龄结构,已经成为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的一个共同特点。江苏省教育厅曾经对省内26所独立学院做过摸底。有16所生师比超过18:1。其中,有初级、中级职称的以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为主,青年教师中,女教师偏多。专任教师的学历结构中,本科学历占了1/3。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老教师有的体力、精力有限,有的离开母体学校教学一线后,远离学科前沿。
师资结构不合理、稳定性差且没有形成梯队模式——尽管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认识到了这些问题,但解决起来并不容易。
在刚刚过去的独立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中,教育部对独立学院的师资提出了明确要求,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和研究生学位教师占30%以上;专职专任教师占教师总数1/3以上。目前,部分独立学院专业教师要达到这一标准还是很困难的,因此,在评估材料中,有的独立学院的师资建设存在造假的现象。
徐军伟说:“没有好的教师队伍,独立学院对教学质量的控制也显得力不从心。”各独立学院既要减少办学成本又要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往往采取大量招聘兼职教师和在职研究生的做法,但兼职教师不隶属学校管理,形成“只管下课拿钱,不管上课质量”、“上课闻其声,下课不见人”的现象。时至今日,这个困扰独立学院的老问题在“转设”大潮中变得更加棘手。与母体学校“一刀两断”后,许多独立学院的“寒冬”比预计的要来得早。编制是拴住人才的一个重要绳索,但“转设”之后,很多学校脱了“公家制服”之后,摇身一变成了“民办非企业”。一方面,从母体学校聘用的师资队伍将无法正常聘请。另一方面,站在求职大门外的优秀人才也因为学校无法提供编制而纷纷放弃。
一位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根据独立学院现有的平均待遇标准,一名40岁的教授在独立学院的平均年薪大约是10万元,如果服务年限达到15年,加上一次性住房补贴,学校在一名高端人才身上的总花费将超过160万元。但即便是这种情况,独立学院在与高端人才接洽的过程中也频频遭拒,其中的关键便是高端人才退休之后的养老保障体制难以令人满意。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该校此次调整高端师资的保险政策,就是期待能通过解决他们的“养老”之忧,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加入。
“独立学院教师的流失率都快赶上餐饮业了。在所有的教育类型中,除了教育培训以外,就属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流动性最强了。”有独立学院的校长如是说。
“换了一茬又一茬,每年都有人考取国家公务员、研究生、博士生,走掉了。”三峡大学科技学院一位负责人打趣道,“我们这里已经成了公务员培训基地、研究生培训基地和女职工培训基地(丈夫到三峡大学、开发区,爱人就到我们学院)”。
这种频繁的流动并非三峡大学的一校之忧。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院长顾德库也诉苦说:“在独立学院,因为没有编制,教师只要一评上副教授就走。学院曾多次向上级要过编制,但没有结果。”
这种快速交替的人员状况给学校的日常教学和管理带来了严重影响。“很多教师考上了公务员或者研究生,今天才告诉学校,明天就要走,有些课只能开天窗。实在没办法了只能临时招聘,招来的教师没经过培训,教学质量堪忧,每学期开学都是我们人事工作最头疼的时候。”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副校长陈金玉说。
“在这方面,学校真的很弱势,法律对这种人才的无序流动也缺乏约束。”陈金玉说。202_年颁布的《劳动合同法》给劳动者的去留以极大的自由度。在试用期提出辞职,3天之内单位要为其办理离职手续,如果在劳动关系存续期内提前一个月告知学校,可以随时辞职。
“学校是一个特殊行业,教师和普通劳动者不同。除了《劳动合同法》,学校没有一点对教师的其他约束方式。应该为教师辞职争取一个司法解释。”在独立学院峰会上,一所独立学院院长的发言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而在教师们眼中,这个问题又变成了“罗生门”。李莉研究生毕业之后就直接应聘到了重庆的一家独立学院,今年刚满一年,她却向学校递上了辞职信。“很多有志青年毕业后踌躇满志地来到学校,不久就失望地争相跳槽。”
李莉向记者抱怨说:“学校发文,女性教师如果要生育的话,要提前向学校申请,因为每年学校的生产人数是有指标的。如果要怀孕,要算好日期,产假要在寒暑假。” 不过,让她最难以接受的还是身份和待遇问题。冯向东说:“我们现行的教师管理体制,是一个‘身份管理’体制。公办高校的教师属于国家事业单位人员,而民办高校教师并没有被纳入这个体制, 因此两者在医疗、退休、购房补贴等方面的政策差异极大。这种差异,对于一个独立学院教师而言,是一道体制性鸿沟。” “关键不在于教师走不走,而在于教师敢不敢进来。”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副院长许建刚认为,教师流动是正常现象,一些青年教师并不是对眼前的待遇或福利不满意,而是对未来事业发展的预期感到不稳定,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制度留人,而不是待遇留人,要让独立学院的青年教师有归属感、自豪感,然后才能谈感情留人。
同时,独立学院转型应用技术型本科学校,不仅对师资提出了量的要求,还对师资提出了质的要求。双师型教师成了独立学院的重要依靠力量。
徐军伟说:“目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对双师型教师资格的认定存在分歧,真正具备双师资格的教师人数少、引入难,独立学院之间没有建立可行的教师共享平台等。”
同时,独立学院要摆脱母体学校的发展框架,走特色发展的道路,一些新专业、交叉专业如同雨后春笋,这不仅要求教师有双师资格,还要有学科交叉、发掘新业态的能力。比如,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开设的多媒体艺术专业方向,走在学科和产业前沿,在专业目录上都找不到,要上好这门课既不是传媒学科教师的强项,也不是随便哪个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就可以,需要既了解传媒又熟悉网络技术。对教师的类似需求,在独立学院各个专业的教学中比比皆是,需要不断突破。
转型需过三道关
专业方面:
独立学院的专业大部分与母体学校重合,没有形成特色,基本上是母体大学专业的“袖珍版”和“压缩版”。在人才培养上,也是跟着母校走,没有形成适合独立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资金方面:
独立学院每年向母体学校上缴高额管理费,“转设”之后,每年的管理费变成了一次性的巨额分手费,这使得一些独立学院被压得喘不过气。同时,在政府投入、融资能力上,独立学院都处于劣势。
师资方面:
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流动性大,用人机制没有吸引力,独立学院之间没有建立可行的教师共享平台,缺乏双师型人才。
第二篇:房贷的问题卡在哪
房贷的问题卡在哪
各家银行并不会因为央妈喊话就进行实质性的调整,最多是利率上浮温和一些,审批速度加快一些,搭售产品低调一些,仅此而已。
对于购房者而言,房贷在近期成了一个大麻烦。
其实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国个人住房贷款市场就出现了一些苗头性、趋势性的变化。准购房者们普遍感受到“房贷难、房贷贵”的问题,好像突然之间一些银行取消住房贷款业务一样。正常情况下一个星期到半个月就能批下来的住房贷款,现在从申请到放款普遍要三个月以上,而以前常见的8.5折优惠更是灭绝。
一向被商业银行视为“香饽饽”的住房贷款,何以沦落到如此地步?应该说,这些问题是近年来国内房产市场、资金市场不断变化的集中体现,也是商业银行主动调整资源配置的结果。
更大的风险
这首先是银行出于战略考虑的信贷结构调整。传统的个人住房贷款,是银行吸引个人客户的重要产品,多年来一直备受青睐。但近年来,部分银行调整了业务发展战略,对住房贷款的定位有所转变。如平安银行,202_年来对零售贷款业务进行了战略调整,明确控制和压缩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占比,全部将分行住房贷款的审批权上收到总行,大幅调低对住房贷款业务的考核激励力度。与此同时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人经营性贷款等业务的投放力度。202_年,该行个人住房贷款在全部零售贷款中的占比从近40%猛降至27.2%。不只是平安银行,多数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如中信、浦发、民生等,也都将零售贷款的重点转向收益更高的小微企业贷款,住房贷款不再列为发展重点,少数银行则干脆暂停了住房贷款业务。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商业银行实施差异化的发展战略,不足为奇。
另外,银行迫于成本上升提高利率水平。近年来,随着国内利率市场化步伐的持续推进,中资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即存款的成本在不断上升,对银行的利润形成了一定的压力。202_年上市银行的年报显示,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等5个大型商业银行,除中行外,其他4个银行的净息差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工行的净息差从2.49%下降到2.40%,收窄了9个基点。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住房贷款业务的主要提供者,大型银行普遍希望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来缓解存款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五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为4.75%,上浮10%为5.225%;而五年以上贷款基准利率6.55%,如下浮10%则为5.895%,利差仅0.67%。如果考虑业务管理费等因素,已经出现收益“倒挂”的现象。事实上,中小银行的资金成本更高。这就不难解释银行房贷为什么不愿意打折了。
最为关键的是,银行察觉到了更多的风险。尽管不同银行对待个人住房贷款的态度和做法各有不同,但去年下半年以来,无论是大型商业银行还是中小商业银行,对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态度都趋于谨慎。加上去年年底积压的一批贷款,贷款审批和发放的速度也有所下降。而在国内市场上扮演“鲇鱼”角色的外资银行,之前的住房贷款利率普遍较低,现在也不约而同地收紧甚至取消了优惠折扣。如东亚银行,不但对贷款客户条件要求苛刻,首套房贷利率更是要求上浮20%。
应该说,大型银行在个人住房贷款方面的政策是相对稳定的。如市场份额第一的建行,202_年底个人住房贷款余额高达1.8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515亿元,占全部零售贷款四分之三以上。过去,个人住房贷款经营风险极低,资产质量较好,尽管收益率相对不高,商业银行也一直视其为优质资产。但随着去年以来国内房地产市场走向疲软,房价下降从少数城市蔓延至局部地区,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弃房”现象。
尽管不存在“崩盘”,但事实上住房贷款潜在的违约风险在增大。而对多数银行而言,住房贷款的比重仍然很高。因此,适当压缩住房贷款的规模,成为银行防范经营风险的自然之策。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会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楼盘、不同客户的情况,采取差别化的政策,至少不会再像以前一样一窝蜂地争抢住房贷款了。
央妈管用么?
针对这些问题,5月12日,央行副行长刘士余主持召开住房金融服务专题座谈会,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指导意见:合理配置信贷资源,优先满足居民家庭首次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的贷款需求,合理确定首套房贷款利率水平,及时审批和发放符合条件的住房贷款。
应该说,央行这次采取“窗口指导”方式,手段柔软,仅仅通过会议对银行进行道义上的劝告。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个人房贷与消费者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的确积聚了一定风险,个人住房贷款整体不良率呈现上升趋势,因此不宜要求银行一味加大贷款投放。相反,央行在会议上提醒银行要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定,加强对住房贷款风险监测,还要求建行以温州地区为样本了解是否有大规模的“弃房”现象。
央妈一发话,商业银行多少得给点面子。多家商业银行纷纷表态将进一步重点支持首套房贷,并加快贷款审批速度。但对是否扩大住房贷款的新增规模,相关银行要么三缄其口,要么语焉不详。
这其实也反映出银行的真实态度:央妈的面子是要给的,但我的贷款还是我做主。因此,对于房贷政策,各家银行并不会因为央妈喊话就进行实质性的调整,最多是利率上浮温和一些,审批速度加快一些,搭售产品低调一些,仅此而已。对于房贷规模,一般而言在年初就已经安排好了,现在进行大幅度调整可行性也不大。至于那些已经暂停房贷的银行,照样也不会重出江湖。
可以预见的是,“房贷难”还将继续。
对商业银行来说,他们应该看到住房消费的需求与贡献,继续予以支持。对央行来说,应该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提高银行积极性。而对那些攥着首付款的购房者来说,恐怕也要适应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走高的“新常态”。消费者总是希望通过“余额宝”等理财产品来提高投资收益,又要求在贷款方面享受更低的利率。
可殊不知,这是一个悖论。
第三篇:独立学院(整理稿)
独立学院
独立学院,也常称为独立二级学院,是指普通本科高校依据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的规定,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一种相对独立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所谓“新机制、新模式”即民办机制、独立办学(独立校园、独立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财务核算、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新的管理体制(一般是董事会管理)。独立学院与其它普通高等学校一样,属性都是国家承认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由于独立学院属于本科层次,所以由教育部负责审批。但独立学院又不同于以往普通高校按照公办机制、模式建立的二级学院、分校或其它类似的二级办学机构。
一、独立学院主管部门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独立学院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简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独立学院工作,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独立学院办学许可证的管理;
(二)独立学院招生简章和广告备案的审查;
(三)独立学院相关信息的发布;
(四)独立学院的检查;
(五)独立学院的表彰奖励;
(六)独立学院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二、独立学院的特征
独立学院具有如下特征:
一是独立学院一律采用民办机制,所需经费投入及其它相关支出,均由合作方承担或以民办机制共同筹措,学生收费标准也按国家有关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政策制定。
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在改革创新方面,独立学院必须要突出一个“民”字。这是独立学院的重要特征。独立学院应该 是一个民办机制的学校,由普通高校和社会力量合作举办,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公办学校;独立学院不靠政府投入,其投入主要是合作方承担或者以民办机制共同筹措,收费也是按照国家有关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政策制定。独立学院建设和发展的经费投入,不是靠增加国家和地方财政性的教育经费支出来实现。这就保证了独立学院成为在现有体制之外,依靠民办机制新增的高等教育资源。如果偏离了这个重要的大方向,利用财政性教育经费和现有公办高等教育的资源去举办,就失去了独立学院试办的意义。
二是实行新的办学模式。重点是突出一个“独”字。独立学院应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学院的本科毕业证书加盖的是本独立学院的印章),独立进行财务核算,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强调一个“独”字,既有利于防止出现“校中校”,影响教育公平,消除由于办学机制不统一可能引发学生不稳定事件的隐患;也有利于避免校本部对独立学院今后发展可能出现的民事纠纷,特别是债务纠纷中承担无限的连带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化解校本部的风险;还从法律和制度上保持了独立学院的独立地位和相应的权力,防止校本部对其过度干涉,有利于独立学院在办学机制和模式方面进行大胆的、独立的改革和探索。可见,坚持一个“独”字,是实现校本部和独立学院双赢的制度保证。
三是实行新的管理体制。独立学院的管理制度和办法由申请者和合作者共同商定。
四是突出一个“优”字。为什么说独立学院的发展要突出一个“优”字呢?优质资源的组合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现有的公办高校,他们有好的教学传统和教学资源,也有好的管理模式,而且教师师资优良确有余力;另一个就是社会力量,他们有好的资金、资源和办学的热情,更重要的是他们会带来民营的机制与活力;这两个资源的有机组合,是民办教育发展的很好的结合点。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高校的改革实践充分证明,“优”字是独立学院的一个很好的特征,也是独立学院的优势所在,社会认可度较高。
三、组织机构
(一)理事会或者董事会
独立学院设立理事会或者董事会,作为独立学院的决策机构。理事会或者董事会由参与举办独立学院的普通高等学校代表、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代表、独立学院院长、教职工代表等人员组成。理事会或者董事会中,普通高等学校的代表不得少于五分之二。理事会或者董事会由5人以上组成,设理事长或者董事长1人。理事长、理事或者董事长、董事名单报审批机关备案。
独立学院的理事会或者董事会每年至少召开2次会议。经三分之一以上组成人员提议,可以召开理事会或者董事会临时会议。理事会或者董事会会议应由二分之一以上的理事或者董事出席方可举行。
独立学院理事会或者董事会会议作出决议,须经全体理事或者董事的过半数通过。但是讨论下列重大事项,须经理事会或者董事会三分之二以上组成人员同意方可通过:
1.聘任、解聘独立学院院长;
2.修改独立学院章程;
3.制定发展规划;
4.审核预算、决算;
5.决定独立学院的合并、终止;
6.独立学院章程规定的其他重大事项。
(二)独立学院院长
独立学院院长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年龄不超过70岁,由参与举办独立学院的普通高等学校优先推荐,理事会或者董事会聘任,并报审批机关核准。独立学院院长负责独立学院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
(三)法定代表人
独立学院的法定代表人为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第一责任人。独立学院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稳定工作机制,建立学校安全保卫工作队伍。落实各项维护安全稳定措施,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维护校园安全和教学秩序。
四、独立学院如何招生
独立学院完全以独立的个体参与招生,和母体高校无关,因此其招生计划数不在母体高校公布的招生计划数内,其录取分数线也是独立划出的,和母体高校的录取分数线无关。独立学院实施本科层次学历教育,主要开设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招生时,独立学院列入高校招生计划。
独立学院的招生计划,是由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在国家下达的普通本科招生计划总数内统筹安排的。各地对独立学院招生计划安排均给予了政策倾斜。独立学院的招生标准,一般不得低于当地本科最低录取控制线,具体招生录取批次、办法及对户籍管理与毕业生就业等相关政策,是由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和规定制定的。
教育部要求,独立学院的录取工作必须在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的统一安排下进行,严禁省级高招办擅自违规录取考生。对于202_年的独立学院招生,教育部下达了“五个不得”的规定:规定独立学院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不得擅自超计划招生;不得委托任何中介机构组织生源或进行录取工作;不得向学生收取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以外的任何费用;不得违规降低标准录取考生;不得以专科录取、按“专本连读”培养。
五、独立学院的举办形式
目前,全国的独立学院主要有以下几种举办形式:
(1)公立高校与地方政府或国营企业单位合作创办的;
(2)公立高校与民营企业单位合作创办的;
(3)公立高校与民办高校合作创办的;
(4)公立高校与公立大专、中专合作创办的;
(5)公立高校与港澳台同胞或海外侨胞合作创办的。
六、如何举办独立学院
(一)成员资格
1.参与举办独立学院的普通高等学校须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较好的办学条件,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符合条件的普通高等学校一般只可以参与举办1所独立学院。
2.参与举办独立学院的社会组织,应当具有法人资格。注册资金不低于5000万元,总资产不少于3亿元,净资产不少于1.2亿元,资产负债率低于60%。
3.参与举办独立学院的个人,应当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个人总资产不低于3亿元,其中货币资金不少于1.2亿元。
(二)设置标准
独立学院的设置标准参照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的设置标准执行。独立学院应当具备法人条件。
参与举办独立学院的普通高等学校与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应当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合作办学协议应当包括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出资数额和方式、各方权利义务、合作期限、争议解决办法等内容。
普通高等学校主要利用学校名称、知识产权、管理资源、教育教学资源等参与办学。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主要利用资金、实物、土地使用权等参与办学。国家的资助、向学生收取的学费和独立学院的借款、接受的捐赠财产,不属于独立学院举办者的出资。
(三)设立程序
设立独立学院,分筹设和正式设立两个阶段。筹设期1至3年,筹设期内不得招生。筹设期满未申请正式设立的,自然终止筹设。设立独立学院由参与举办独立学院的普通高等学校向拟设立的独立学院所在地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按照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设置程序,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申请筹设独立学院,须提交下列材料:
1.筹设申请书。内容包括:举办者、拟设立独立学院的名称、培养目标、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内部管理体制、经费筹措与管理使用等。
2.合作办学协议。
3.普通高等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专业设置、学科建设情况,在校学生、专任教师及管理人员状况,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情况,博士点设置情况。
4.社会组织或者个人的法人登记证书或者个人身份证明材料。
5.资产来源、资金数额及有效证明文件,并载明产权。其中包括不少于500亩的国有土地使用证或国有土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6.普通高等学校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的意见。
完成筹设申请正式设立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正式设立申请书;
2.筹设批准书;
3.筹设情况报告;
4.独立学院章程,理事会或董事会组成人员名单;
5.独立学院资产的有效证明文件;
6.独立学院院长、教师、财会人员的资格证明文件;
7.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意见。
独立学院的章程应当规定下列主要事项:
1.独立学院的名称、地址;
2.办学宗旨、规模等;
3.独立学院资产的数额、来源、性质以及财务制度;
4.出资人是否要求取得合理回报;
5.理事会或者董事会的产生方法、人员构成、权限、任期、议事规则等;
6.法定代表人的产生和罢免程序;
7.独立学院自行终止的事由;
8.章程修改程序。
七、举办独立学院收益
独立学院的收入主要来自于:
(一)学生学费;
(二)学生住宿费;
(三)学生在校园的消费;
(四)场地租金收入;
(五)各种培训、合作办学收入。
(六)其他收入
独立学院的日常支出主要有:
(一)上缴给母体学校的管理费
(二)人员经费支出,包括教师及教辅人员工资、行政管理人员工资、奖助学金及各种社会保障支出等;
(三)公务费支出,包括办公费用、水电费、物业管理费、邮电费、差旅费、车辆使用费、会议费、接待费等;
(四)业务费支出,如实习费、招生费、毕业就业指导费、资料印刷费、教学实验用材料消耗费、外事经费、教研教改费、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费、体育维 持费、网络使用费、教学用低值易耗品摊销费等;
(五)固定资产日常维护费和大修理费;
(六)其他费用
八、举办独立学院现状与风险
(一)独立学院现状
短短几年来,独立学院发展迅猛,关键是其直面我国高等教育迅速扩张中的两大核心要素―― 质量与投入,在现阶段占了公办和民办两种体制的好处。公办好处如利用母体学校的优势,有助于保证质量、吸引投资、提供师资和管理人员,这在学校开办的初期是非常必要的;民办好处如走的是体制创新的道路,在办学模式、专业设置、教师聘任等方面市场化程度更高,有助于学校的发展更贴近于社会。
比之于许多普通民办学校,独立学院能直接颁发本科学历文凭和有公立学院的后盾; 比之于职业技术学院,独立学院能直接颁发本科学历文凭和办学机制的灵活;比之于高等学校异地分校,独立学院办学机制灵活,与母体学校距离近,因而母体学校更方便参与教学;比之于高等学校网络教育学院,独立学院能集中进行教学,办学是可控的。而大学城本身只是教育教学基地而非办学单位,里面甚至就有多种办学形式,软件学院则是针对着一种特殊行业的人才需求而建立的。因此,独立学院的办学形式产生后,其他几种办学形式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冲击。
独立学院的发展普遍得到了大学、投资方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在普通高校扩招和学校内涵发展的潜力基本挖尽后,学校对发展独立学院普遍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如提供师资、教学条件、教学管理等质量保障方面的支持;许多投资方也看好独立学院发展的巨大潜力,分别投入上亿的资金,有些甚至不要短期回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通过独立学院的形式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金;许多地方政府认识到,独立学院的发展对提高本地高等教育入学率、优化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等的巨大好处,也纷纷在土地使用、校园规划、资金贷款、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以政策支持。因此,目前独立学院发展势头良好,有着强劲的生命力。
截至202_年12月,全国共有318所独立学院。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对缓解高等教育优质资源不足起到了积极作用,全国三百多所独立学院已经承担了百 分之三十以上本科生的培养任务。截止到202_年7月12日,教育部正式认可的独立学院有320多家。
(二)社会力量举办独立学院风险 1.资金回笼缓慢。
举办独立学院初期投资额巨大,公办高校每年从政府那里获得一定的财政拨款,独立学院需要自筹经费,收入主要来自于学生学费,虽然独立学院学费较公办学校收费高,但与巨额投资相比,收入甚微。究其原因是资本赢利性与教育公益事业相矛盾,最终表现为对办学资金的短缺。
2.生源组织存在难度。
独立学院完全以独立的个体参与招生,和母体高校无关。自从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青少年人数呈下降趋势,而高校却是有增无减,至202_年,普通高等学校校数共有2263所,因此每年高考结束除211、985等重点大学外,各大院校都会展开一场激烈的抢生源战。
3.管理上的不自主。独立院校是普通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普通高等学校主要利用学校名称、知识产权、管理资源、教育教学资源等参与办学。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主要利用资金、实物、土地使用权等参与办学。相对于民办职业技术学院而言,独立学院管理更多受制于母体学校的管理,因此合作者主动权相对差一些。
4.五年考察验收期。
独立学院审批后并非一劳永逸,教育部“26号令”对已经设立的三百多所独立学院提出了一个5年的考察验收期。在此期间,独立学院将面临五种选择:或者以独立学院的形式继续办学,或者“回归”申办普通高校,或者转设为民办普通高校,或者并入其他民办院校,或者被终止办学资格。其中,对于那些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独立学院,教育部将推动其逐步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民办普通高校。案例: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停办**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占地面积1004.7亩,校园建筑面积47.6万平方米,总投资8.17亿元。目前在校生1600人。
202_年2月,大昌投资旗下的大昌教育和上海财大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双方约定合作办学30年,由上海财经大学负责教学工作,大昌教育负责办学资金投入和学院基本建设,学院每年将总收入(学费)20%作为管理费上缴财大。作为支持,金华承诺低价出让千亩教育用地,用作新校区的建设。
达成合作的同时,上财也向教育部提交申请。但合作双方已无耐心等到批复——上财浙院202_年夏天就开始招生办学。
由于没有招生资格,他们采取了一种与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合作招生的擦边球办法──在当年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校的招生通告里,上财浙院是以“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与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筹)合作班】”这样一个古怪的名字出现,列出计划招收300名学生。
这样的招生方式持续两年,学校也有模有样地运转起来,但批复仍无踪影。202_年4月,教育部派出评估小组到金华对上财浙院进行评估考察。经过反复争取——上财主要领导甚至亲自出面恳请专家成全,上财浙院终获批文,得到教育部“追认”。
上财浙院获批后不久,上财方面就提出重新分配该校的“股权”的要求。202_年下半年来,上财提出了上财获得学校30%“股权”,金华市政府获25%,大昌占45%;上财以无形资产“控股”学院;上财放弃每年20%的学费分成,但要求学院运行20年之后,所有资产无偿归上财所有;把原全部属于投资方所得的宿舍、食堂的收入也纳入20%的分成基数等等。
这些方案遭到大昌投资的反对。每当双方意见不能统一时,上财就拿出“停止招生”这个尚方宝剑作为要挟——根据相关规定,独立学院的招生计划,必须要得到合作大学的签字认可方能发布。
随着双方裂痕的扩大,在浙江省和金华市政府的斡旋下才勉强达成了200人招生计划。
新校区建设工程的推进和学校招生人数上的不理想,确实让大昌投资感到资金链紧张,甚至一度对其主营业务公司的运转造成压力。
最终,上财与大昌因股权分配问题彻底决裂,大昌撤资。由于上财和大昌集团合作办学的终止,上财浙院这块土地和建筑等设施的拥有者大昌投资方面已打算将校园另作他用,因此202_年上财浙院停招,这事件引起中央、上海和浙江高层领导的关注。
几经周折,终于202_年6月,浙江省教育厅、上财和金华市政府联合发布一份通告称,根据教育部和浙江省委省政府的精神,上述三方就办学问题协商后决定将合作方调整为金华市属国有企业――浙中教育集团,上财浙院继续在金华办学,保持独立学院性质不变,202_年继续招生。
自此,上财浙院将换个合作方,继续开办。而大昌集团于202_年筹建占地550亩的“浙江科贸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独立学院
独立学院
独立学院是指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不同于以往普通高校按照公办机制、模式建立的二级学院、分校或其它类似的二级办学机构。
独立学院如何招生
独立学院完全以独立的个体参与招生,和母体高校无关,因此其招生计划数不在母体高校公布的招生计划数内,其录取分数线也是独立划出,和母体高校录取分数线无关。
问:独立学院有哪些特征? 答:有三大特征:一是一律采用民办机制,所需经费投入及其它相关支出,均由合作方承担或以民办机制共同筹措,学生收费标准也按国家有关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政策制定;二是实行新的办学模式。重点是突出一个“独”字。独立学院应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三是实行新的管理体制。独立学院的管理制度和办法由申请者和合作者共同商定。
问: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如何? 答:教育部要求,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
问:独立学院的收费如何? 答:由于独立学院采用民办机制,因此收费按国家有关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政策。
问: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如何? 答: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独立学院的申请者是普通本科高校,合作者可以是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也可以是其它有合作能力的机构。其中,申请者对独立学院的教学和管理负责,并保证办学质量。
问:独立学院毕业文凭和学位证书如何发? 答:独立学院独立颁发独立学院的本科毕业文凭。高考话题:民办高校的学历证书国家承认吗?http://edu.QQ.com2009年05月21日13:51城市晚报我要评论(0)进入5月,高考(论坛)的脚步临近,众多考生将精力投入了考前最后冲刺复习中,而在志愿填报前期,一些高考热点话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结合我省考生的实际情况,本报《校园专刊》选取四个话题进行详细解答。
话题一是不是所有民办高校的学历证书国家都不承认?
不是所有民办高校的学历证书国家都不承认。
第一种:民办高校招生列入国家招生计划、通过省招办录取或备案。此类招生有规范的录取手续,可通过省市招办公布的查询方式查询录取结果。另外,教育部还规定,对民办高校录取的,由省级招办打印《录取考生信息确认表》并加盖录取专用章,由学校连同录取通知书一并寄给考生。这类学生入学后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cn)可查到新生学籍注册信息,其大学毕业后取得的学历证书国家承认学历。
第二种:民办高校计划外招生,组织学生参加高自考,各门考试及格,可获得国家承认学历的自学考试毕业证书;其自考学历可在教育部指定的学历查询网站上查询。
第三种:民办高校计划外招生,学校自行颁发的毕业证书,属于学习或培训的经历记载,国家不承认学历。
话题二网络教育学习形式和待遇与普通高校有何不同?这样的文凭国家承认吗?毕业证书是什么类型的?
网络教育即现代远程教育,属于成人教育形式,学生主要通过网络学习学校安排的课程,学生毕业后国家承认学历。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区别:一是入学不需要参加全国统考,只参加学校的考试;二是在网上学习学校规定的课程,不需到学校学习;三是在读期间大部分课程由学校命题考试,另有几门课程需要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而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除英语(论坛)需要参加全国四、六级考试外,其他课程由学校命题考试;四是毕业证书不同,著有网络教育标志,不发就业报到证,而普通高等教育学生毕业发就业报到证。
么是计划外招生?自考的学校和统招有什么区别?国家承认文凭吗?
“计划外招生”指没有纳入国家计划的招生,不是正规录取的。招生学校往往通过办自考助学班、组织生源参加自学考试或成人高考(论坛)方式,使部分考生获得国家承认的文凭。自考的学校和统招的相比,办学环境、条件、师资等都不如统招的强,自考毕业时不发就业报到证。
话题四什么是专业调剂?什么是专业服从?所谓“专业调剂(专业服从)”的范围有多大?
专业调剂:是指招生学校在录取时对某些专业录取满额,将剩余考生向有空额的专业调拨。对于考生而言,是否在所报专业已录满额情况下,愿意被调剂到其他专业。专业调剂和专业服从是一个意思。例如,外地某高校在我省同时招收A专业和B专业。某考生填报了A专业,同时又选了专业调剂(或专业服从),那么,这名考生是会被调剂到某高校在我省招生的B专业,还是有可能调剂到某高校不在本地招生的其它专业?专业服从的范围是当年招生学校在某省市投放计划录取未满额的专业,因此这名考生只能被调整到B专业。
第五篇:独立学院大事记
一、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高校独立学院发放毕业证书有变,202_年普通高校独立学院招收的新生,毕业证书不再发放校本部的证书,改发独立学院的证书。学士学位证书还是由校本部发放。
二、按照教育部要求,从202_年开始,独立学院录取的本科新生,毕业时要统一授予独立学院的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不再颁发母体高校的学位证书。
三、国家对“独立学院”的政策待遇:
根据国家财政部、教育部等有关文件精神,普通三本院校享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可以在本地民政部门开具“贫困证明”开学报道后教给所读院校申请“助学贷款”或在生源所在地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学生毕业后在招聘录用、考研、公务员报考及其它方面待遇等均与其它本科完全相同。例如:留学、考研、考公务员、户籍管理,毕业生就业等方面与其它传统本科(一、二本)学生享受同样的政策待遇。不过,在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独立学院如果不“断奶”,将进一步畸化中国的高等教育。熊丙奇说:“在发展初期,很多独立学院没有学位发放资格,只能依靠母体校,造成二、三本的学生毕业时却拿到了一本学位证书的怪象。”熊丙奇直言,这对一本学校的学生不公平,对其他民办高校更是如此,严重挤压了他们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