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移动办税趋势研究
移动办税趋势研究
[摘 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支付宝、微信的流行,网上申报纳税已经成为“互联网+”大趋势下的必然选择,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办税同时有着迫切的内在需求和外在动力。作为税务部门,在积极迎合这种趋势,主动作为的情况下,更应对移动智能终端办税的利弊进行客观评价和清醒认识,在正视其方便、快捷同时,又要直面其在安全性、保密性方面的存在的隐患。本文将结合日常工作实践和国内外相关成果,从多方面对移动办税前景和利弊进行阐述。
1.移动智能终端办税的发展现状
据台湾《联合报》2017年3月1日报道,全球行动通讯系统协会(GSMA)当天公布报告指出,到2017年中,全球手机用户人数将突破50亿大关。在中国截止2015年底个人移动智能终端已经达到12亿多部,其中有70%为智能机。电子邮件、移动支付以及微信等方面的应用软件和移动通信系统,已经在社会管理、生活服务等方面开始了广泛的、深入的应用。
目前我国移动智能终端在社会管理方面的运用,更多的集中于政府部门内部管理和对外消息发布等方面,而税务领域,多体现在征纳互动,消息提醒等,例如国家税务总局的安卓版APP,以及“吉林地税”的微信公共账号,而部分单位也已经在近期开始尝试将申报和缴纳税款功能集成到移动智能终端程序中,如上海税务局与支付宝合作的个人12万元以上收入申报缴税功能以及天津国税APP等。
2.移动智能版税办税较传统办税方式的优势
移动智能终端办税是网络远程办税的延伸,较传统的上门、电话、邮寄等办税方式具有其独到的优势。
2.1对纳税人来说方便快捷的优势。移动智能终端办税尽管在安全性方面存在一定隐患,或是在试运行阶段存在操作不便、体验不好等情况,但基于整个移动互联的硬件、软件环境基础已经夯实,些许的较差体验与通过智能终端操作就能远程完成申报缴税而无需再亲自往返办税地点的便捷相比,是可以被克服的。而移动智能终端办税平台的不断改进和优化,其存在的问题也将会逐步改进,功能也将进一步完善和深化,相较传统办税方式的优势也将更加明显。
2.2对税务机关来说具有天然的成本优势。在智能终端已经基本达到了全行业、全年龄的的熟练使用,同时移动信号可以进行全时间、全地域的覆盖,便捷的4G移动网络建设保证了大量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基础设施的“便车”税务机关可以直接搭乘。而税务机关所需要支出的只是移动办税平台本身的开发这一相对较小的部分。同时在前期推广网络申报、CA身份认证的过程中,税务机关已经较好的培养了纳税人使用远程方式完成申报缴税的良好习惯,这部分纳税人可以无缝过渡到移动智能终端申报缴税上来。
2.3对于征纳双方的时间优势。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相关涉税信息推送,纳税人对税务机关办理相关事项所需资料的了解,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普及推广和疑问解答都可以在智能移动平台来实现,使以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的事项办理起来的效率大大提升。另外,税务机关在通过移动平台收集数据时,由于事先的数据格式已经进行了设定,在与总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时的数据整理成本也会极低。
3.移动智能办税的内在需求和外在推动力。
3.1广泛的受众需求。移动生活方式已经渗透到各个方面,购物、出行、餐饮、娱乐等已经成为了日常的生活方式,众多“手机族”、“低头族”的存在,让税务机关通过智能移动终端方式将税款申报和缴纳工作与纳税人联系在一起建立了潜在的基础,移动智能办税与出行、餐饮、娱乐生活服务一样便捷也成为了广大纳税人的内在需求 3.2政府机关的外在推动力。随着现在经济的飞速发展,纳税人数量的激增,涉及到各种各样涉税事项的办理,“金税三期”软件上线之初,部分大中城市办税服务厅一度出现了拥堵现象,甚至险些酿成群体事件,这样的情况给政府和税务机关敲响了警钟,如何通过远程办税方式进一步分流前往实体办税服务厅的纳税人成为了主要课题,而移动终端办税给政府和税务机关提供了一剂良药。
3.3相关企业的利益的驱动。智能移动办税平台的建立必然有第三方利益人的加入,移动办税平台在纳税人智能终端投入使用后将会带来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巨大的利益驱动起更好的完善移动办税平台功能,同时进一步增强其易用性和安全性。
4.移动智能终端办税尚待改进的问题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移动智能终端办税平台也不例外。正时其便捷性、易用性等优势的同时,我们作为税务机关更不能忽视它的缺陷所在。
4.1移动智能终端办税安全性问题
移动智能终端办税最大的问题就体现在安全性上,也可以说最需要税务机关关注的就是它的安全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1主体认证安全
为什么要推广CA证书,如何证明“你是你”这在技术上和业务实现上都是一个基本问题。如何能确认一个正在执行相关申报缴税操作的终端操作主体就是实际的申报纳税主体,在税收执法问题上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同样,在移动手机终端办税时,如何确认使用智能终端就是纳税者主体,或者说能够代表纳税人的自然人,是同样的问题。
移动智能终端一旦因为遗失等原因被他人掌握时,登录移动办税平台时被他人使用如何区分,产生发生相关法律行为如何确定责任;若移动智能终端实际使用人已经不再负有报税权利,其已经绑定的智能终端如何及时识别此情况或解绑和更换绑定设备;使用移动智能终端的自然人,进行了有悖于法人主体意志的涉税操作如何进行判别和如何确定责任;移动智能终端的错误操作和恶意使用;其他类型的主体安全性问题等等。
4.1.2 涉税数据泄露风险
目前主流手机操作系统主要有两种,一是苹果的IOS系统,一是Android系统。无论是移动支付或者时日常使用,终端相关数据泄露风险时刻伴随着智能终端使用,涉税数据风险也同时伴随着我们推广和使用智能移动办税终端的过程。
Android系统的开源性,IOS系统的封闭性,这都从不同角度提升了涉税数据泄露的风险。选择Android系统,开源系统的特性必然会产生多种伪装APP、木马程序、手机病毒等恶意攻击而导致涉税数据泄露;选择IOS系统,那么“棱镜”事件的给我们的警告犹在耳边,使用别国的技术和终端,数据安全更是无从谈起。
与终端数据泄露风险相比数据库数据泄露风险造成的后果将更严重,在移动智能终端与后台数据库进行数据交换时,如何防范数据链路链路的窃听,破坏等风险,也是保证涉税数据安全的一项重大课题。
4.1.3系统开发外包风险
从历年来政府主导相关软件和平台开发经验来看,如果没有第三方厂商的接入和帮助,只依靠政府本身并不具体相应的技术实力和市场洞察力,而实现商业推广和后续的更新维护升级等也不是政府的长项。这就必然引入第三方厂商而在整个系统平台的开发、终端的测试,后期维护推广过程中存在这众多诸如植入恶意脚本、违规开放后门、后台记录数据等软件本身和涉税数据外泄的风险,即使这些可以通过制度、合同或者是法律进行约束,也只能是尽量降低风险的发生的概率,难以完全避免。
4.2
除了安全方面风险以外,整个智能移动办税平台和终端的开发及后期运行维护成本应该得到重视。从税务系统使用各类涉税软件例如“金税三期”税收管理系统“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系统”等经验来看,前期开发一次性成本较大,但是后期运行维护成本核算下来也是极大的一笔开支,进行成本考量也是为更好推广智能移动办税的重要条件,主要包括软件开发成本、系统维护和升级成本、人力成本3个方面。
(1)前期开发成本,从软件需求的编制到测试版软件的运行,再到正式版软件的试点推广和全面上线,是对政府部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综合考验
(2)系统升级和运行维护成本。和所有的涉税系统一样,移动智能终端办税平台同样需要进行系统不断更新升级和后期的运行维护主一是软件系统功能性升级,主要为了适应纳税人或者税务机关新的需求新增功能模块,二是软件系统的安全性或者修复性更新主要是为解决之前版本存在操作类、页面类或者安全类问题。
(3)人员成本。涉税系统升级和后期运行维护可以外包第三方厂商,但一旦涉及与纳税人的信息共享、政策发布等,此类工作必须由税务人员来进行实施。前期推广辅导到后期对纳税人使用中产生问题的解答,包括所有功能模块后台的管理等等都需要专人进行负责。截止到2016年底,松原市辖区内就有各类纳税人10余万户且还在不断增长中,如果全面推开且我们准备不足的情况下,智能移动办税软件的下载量、数据交互量的增长超出了预期,有没有合理的应急预案,税务机关的人员维护力量跟不上,难以及时、便捷地解决纳税人通过移动平台提出的申请、咨询等交互性运作,纳税人便会对税务机关的评价无形中在下降对整个智能移动办税平台的推广进程将造成严重的打击。
4.3 功能的局限性
软件开发都面临着一样的难题。需要开发功能越多,对应的开发成本也会激增,同时带来安全风险成几何增长,为了在成本、风险与应用之间达成一个平衡点,适当精简,只保留几项必要核心功能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现阶段已经上线各地智能移动办税平台经过笔者认真梳理、试用和查阅相关技术资料,发现其功能模块设置基本上包括政策法规查询、涉税信息推送,简易申报和手机缴税等。而一些其他的功能基本都尚处在摸索过程中。
(1)近期可在智能移动终端实现的相关功能。例如资料报送。信息采集,实名认证等得益于智能终端兼有“拍照”功能和“可移动性”,使得信息采集更便利、事项办理更快捷。
(2)未来客服相关技术难题之后方可实现的功能。如主体认证安全无法妥善解决的话,税收优惠办理、行政处罚处理等事项在智能移动的办理无法实现;针对移动服务平台的网络实施服务团队建立不及时、规模不足等导致纳税人实时咨询功能难以实现等等
5.移动智能终端办税给税务机关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1世纪第二个十年马上进入尾声,科技飞速发展趋势丝毫没有放缓。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基础,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从4G网络,和即将到来的5G、6G,其技术标准、硬件技术、软件应用的前景都无可限量。
鉴于此移动智能终端办税的出现和发展一定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税务机关积极主动迎合时代潮流、提升纳税服务水平、提升广大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的必由之路。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纳税人可以在申报期截止的最后一天的非工作时间,安安心心地泡上一杯咖啡,坐在任何一个手机网络有信号的地方进行远程申报、纳税。纳税人也可以通过手机拍摄文件影印件上传、填表、提交,办理各种各样的涉税审批件。税务机关同样也可以将“税务处罚决定书” “税务检查通知书”等,通过移动平台第一时间发送到纳税人的手机上,实现无缝的信息交互。
我们这一代税务人需要做的,就是充分论证移动办税的优缺点,大胆有为地进行尝试,为建立健全移动办税平台,完善移动平台数据运行规则,丰富移动办税的涉税法规制度,做勇于尝试,乐于奉献和钻研的新时代税务人,让税收事业插上移动互联网的翅膀更高、更快的腾飞 主要参考文献
[1]许晔:简析当前移动终端办税的利弊[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03-01
[2]龙婷:基于安卓平台的移动税务OA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厦门:厦门 大学,2013.[3]鲁璐:基于APPCAN的税务移动办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5硕士论文
[4]王云峰.基于智能终端的移动税务方案探讨[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1
[5]姚行:滨州“掌上国税”综合服务APP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 2013硕士论文
[5] 宋迎法;;杜林;尹红:移动电子政务发展的困境与对策——以“掌上沭阳国税”为例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
2010-12-19 中国会议
第二篇:移动信息化发展趋势与研究[范文]
【摘要】文章介绍了移动信息化产业链从1G到3G的发展状况,通过分析移动信息化产业链发展过程中在移动信息化应用、技术基础、商业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移动信息化产业链集中化、服务化、标准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移动信息化 产业链 现状 发展趋势引言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随着3G技术的普及,移动信息化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移动支付”、“警务通”、“移动政务”等不断创新的移动信息化应用为社会创造了良好的价值。由于具备随时随地可移动性、实时性、交互性和可管理性等优点,移动信息化使企业和政府信息化建设模式变得更加灵活便捷,效率也得到大幅提升,移动业务在国民经济信息化应用中正实现着历史性的突破。
移动信息化,是指在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构成的综合通信平台基础上,通过掌上终端、服务器、个人计算机等多平台的信息交互沟通,实现管理、业务以及服务的移动化、信息化、电子化和网络化,向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适时可得、电子互动的全方位管理与服务。目前政府和企业在电脑上应用的各种信息化软件体系,如办公信息化软件、ERP软件、CRM软件、物流管理软件、进销存软件,以及各行业特定的行业软件(如警务联网系统、统计局统计系统等),都可以被移植到手机终端中使用。实施移动信息化,手机变身为一台移动化的电脑,既能在手机与手机端进行信息化工作联动,也能与原有的电脑端信息化体系保持互联互通。移动信息化产业链发展分析
移动信息化产业链的发展伴随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讲而不断拓展,在1G时代,基于模拟技术,业务受到带宽限制,移动运营商购入设备厂商的网络设备并着手进行基础网络建设,其主要任务是建网与扩容。其所能为用户提供的仅是一些简单的移动信息服务,移动信息化服务及其产业链尚未形成,如图1所示。
在2G时代,数字化技术为移动信息化奠定了基础,但用户的通信消费仍集中于语音通信。虽然语音通信业务量较1G时代有较大增长,在此基础上还出现了新的移动通信业务,即短消息业务,但该时期的产业链结构与1G时期相比变化不大,只是随着短信业务的出现,移动通信产业链的成员中增加了服务提供商(SP),服务提供商面向运营商,负责为短消息业务提供服务。同时,由于2G移动通信网络数据承载能力、设备软硬件水平和其他无线网络接入技术成本的限制,虽然市场已呈现出较强的移动信息化需求,但是移动信息化由于缺乏坚强的技术驱动基础而发展乏力。2G时代移动信息化产业链如图2所示。
在3G时代,移动通信和其他无线技术都有了突破性发展,手机软硬件水平空前提高,大量IT和互联网企业加入市场竞争,大量创新技术型企业蓬勃成长,为移动信息化产业链在3G时代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移动信息化产业获得了爆发性的成长,大量新技术、新业务和新公司涌现,市场竞争激烈,用户的可选服务种类空前增多。
按照对传统产业链的分析方法,移动通信产业链在3G时代结构复杂(如图3),分析难度增加,移动信息化形成的产业链仍然处于不断探索完善中。但是,移动信息化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与技术驱动和市场驱动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政府驱动的影响。在国家信息化的大战略中,政府既是信息化建设的推动力量,又是电子政务行业应用的主要用户。在完成国家信息化和实现行业信息化的过程中,运营商处于产业链移动信息化应用中的主导者地位并成为推动产业链各方整合的重要力量。移动信息化产业链发展趋势分析
3.1 移动信息化产业链发展存在的问题
(1)移动信息化应用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移动信息化应用多表现在数据采集、信息确认、信息通知等信息的传递和发布上,而且大多数是采用短信群发的方式。移动信息化应用尚未与业务系统真正结合,只能被视作传统信息化手段的补充。目前,无论是传统信息化还是移动信息化,其应用都同样受限,基本只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使用,并且使用对象主要是一些政府和大型企业,当前移动信息化面向中小企业核心业务的应用还很少。缺乏和业务相结合的应用,已成为目前移动信息化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瓶颈。
(2)信息化技术基础
信息化技术基础薄弱是阻碍移动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网络的稳定性、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是其中两个主要的技术问题。移动应用的费用不菲,也是移动信息化目前难以推进并大范围展开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移动网络传输速度、移动终端屏幕尺寸、缺乏现成的应用方案、系统开发周期长等诸多因素也都会影响到移动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应用。国内电信运营商建立的众多信息系统大量呈分散存在、独立管理的状态,未能有效地连接形成集成系统,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相关主要是以满足各管理职能部门生产、管理需求为目的而规划建设的,因而缺乏统一的规划,常常由分属不同的职能管理部门维护和管理,在管理方面很难做到同步,从而导致各个系统统计出的数据不一致,为企业的科学决策增加了难度。
(3)商业模式
移动信息化需要创建可行的商业模式,这是移动信息化产业链持续发展的保障。移动信息化可以根据产品、行业、客户细分、系统集成及销售渠道的不同特点、价值链成员所起作用来构建不同的商业模式。运营商应当在形成企业移动数据应用的业界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以激发市场需求。目前,移动信息化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生态环境不完善也导致了产业链上各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移动信息化的商业模式应以运营商为核心,以网络为中心,由运营商接触客户了解应用需求,后向整合应用提供商,并纳入网络,计费等移动信息化功能平台。
3.2 移动信息化产业链发展趋势分析
未来移动信息化产业链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集中化
集中化主要指系统功能与建设模式的发展方向,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从移动信息化需要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角度看,信息化应用提供商不可能绕过电信运营商。伴随几大电信运营商集中化改造工作的逐步深入,系统的支撑能力明显提高,系统投资和管理维护的费用明显下降。目前,电信运营商三大系统中的管理支撑系统与业务支撑系统已基本实现了省集中化,而网络支撑系统的集中化工作相对复杂一些,包含了不同层次和不同范围的集中,运营商在建设信息化服务系统的过程中应根据信息化应用特点,进一步明晰移动信息化策略。
(2)服务化
移动信息化的目的是提供优良的信息化服务,服务化是系统建设的体系构造,因为电信运营企业信息化的目标之一就是实现客户需求的最大化。随着电信运营企业对客户争夺的日趋激烈,IT支撑系统要逐步摆脱过去被动满足指定功能需求的建设理念,更多地从市场角度和客户角度去主动分析客户需求、客户特点,进而建设或完善系统功能。不仅客服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应具备服务化的理念,在业务流程再造(BRP)的基础上,也应建立诚信、方便、快捷的客户服务平台,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同时网络支撑系统也应具备这种理念,实现服务功能的前移。通过移动信息化,完成应用整合,实现不同应用对象的个性化服务。
(3)标准化
移动信息化离不开标准化,标准化主导IT支撑系统的技术架构发展方向。信息化时代,市场、客户、业务对IT支撑系统必然会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系统数量也将逐年增多。因此,电信运营商应完善面向全业务运营的数据结构规范、系统接口规范或信息集成规范,为实现信息共享夯实基础,也为实现系统的模块化与松耦合提供保障。结束语
移动信息化产业链伴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市场以及国家信息化战略发展而发展,移动信息化产业链的发展需要从移动信息化应用、信息化技术基础以及商业模式中寻求策略,通过构建合作共赢、互利互惠的移动信息化产业链,实现移动信息化平台的功能整合,建立 ICT产品架构,形成标准化的移动信息化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智勇.移动信息化的发展模式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 2009(6).[2]张鸿,万芳芳.基于网络融合下的电信产业价值链趋势分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7).★
【作者简介】
李 苑:北京邮电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信息经济与竞争力、电信企业国
际化。
曾剑秋: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信息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在通信发展与竞争力、技术经济理论与方法、企业成长与策略、内外经济循环理论等方面研究成果丰硕,出版图书18部,发表论文116篇。
第三篇:移动互联网模式及趋势
移动互联网模式及趋势
在刚刚结束的互联网大会上,众多互联网精英登台亮相,介绍各自的产品和服务,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可谓百花齐放。传统型的门户网站以及成长型的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网络旅游等商业模式都已经比较成熟,盈利的状况非常好。而同处于成长期的网络教育、网络招聘、信息内容服务等业务的商业模式也渐趋明朗,逐步开始盈利。新生的Web2.0的应用繁多,博客、播客、RSS、SNS等新生应用向人们展示了个性化时代丰富多彩的生活,但是,专家普遍认为,Web2.0尚处在概念炒作阶段,没有形成明确的商业模式,如果在三五年内还找不到合适的商业模式,难免会产生新的网络泡沫。成熟模式“财源滚滚来”
我国互联网经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些成功的商业模式,这些商业模式也在动态变化中。这些有代表性的、经过实践证明成功了的商业模式,近几年叫好又叫座,发展非常迅猛,值得业界好好思索。
门户网站模式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早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按时间来看,门户网站的首创者应该是美国的雅虎。顾名思义,既然叫做门户,首先它应该是上网用户的第一站。早期的门户网站主要就是搜索引擎功能,雅虎最早建立门户网站也只是为一些比较知名的网站分类,并且建立索引,方便用户查找。随着时间的推移,门户的性质也慢慢发生了变化,门户网站向着大而全的方向发展。门户网站的衡量指标在后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门户网站的衡量指标是用户注册数量、点击率(pageview页面浏览数),原因是以往资本市场仅要求网站把规模做大,提高市场占有率。而现在门户网站的衡量指标最流行的是平均在线时间,指用户在网站的停留时间。这就要求网站拥有尽可能多的内容。从目前来看,在线广告一直是门户网站的盈利主体,基本会占到门户网站的50%以上。除此之外,移动增值业务也在门户网站的收入中占相当大的份额。
近几年,我国的几大门户网站持续盈利的势头不减。从收入和利润的绝对值来看,今年第二季度,新浪的营业收入为5370万美元,净利润为1040万美元;搜狐的营业收入为3410万美元,净利润为720万美元。从收入的增长速度来看,新浪第二季度的收入比第一季度增长15%,比去年同期增长16%;而搜狐第二季度的收入比第一季度增长12%,比去年同期增长36%。在广告收入方面,新浪第二季度广告营收为2950万美元,比第一季度增长33%,比去年同期增长35%;搜狐第二季度广告营收为2280万美元,比第一季度增长13%,比去年同期增长35%。电子商务类模式的盈利主要是网上销售、会员收费制,或交易额提成,如:当当网上书店、易趣网、阿里巴巴。目前来看,B2B的营业额收入在整个电子商务收入中占到98%以上的份额,其商业模式也是最成熟的。以我国最大也是目前最成功的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为例,阿里巴巴从纯粹的商业模式出发,与大量的风险资本和商业合作伙伴相关联构成网上贸易市场,阿里巴巴专做信息流,汇聚大量的市场供求信息,在起步阶段,阿里巴巴网站放低会员准入门槛,以免费会员制吸引企业登录平台注册,从而汇聚商流、活跃市场,会员在浏览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信息流并创造无限商机。目前,阿里巴巴正通过添加增值服务继续拓展市场。
网络游戏从2003年起成为我国互联网盈利增长点,以盛大、网易、金山最为突出。前两年,网络游戏主要的盈利模式在于代理非常火爆的网游产品、销售购买游戏时长的点卡以及虚拟武器装备。但是,从去年开始,我国网络游戏的商业模式正悄然发生变化。盛大公司对几款主流游戏采用游戏时长免费策略,通过更多的增值服务进行盈利。今年第二季度,盛大净利润增长10倍,从第一季度的1180万元人民币迅速增长到1.34亿元;净营业收入对比上季度增长18.8%,从上季度的3.41亿元增长到4.06亿元,盛大盈利状况良好。可以说,盛大新的商业模式必将对整个游戏产业产生深远影响。
以Google、百度为代表,搜索引擎通过向公众提供准确广泛的信息查询,聚集用户群体,通过广告和竞价排名的方式盈利。以Google为例,Google是世界最大的搜索引擎,搜索逾80亿网页。其核心产品(70%)是搜索与广告(Crawing、Rankind、Adwords、ImageSearch、Toolbar、Adsense等);其相关产品(20%)是拓展核心产品(News、Froogle、Desktop、Local、Gmail等);其探索产品(10%)是人与人之间的链接(Picasa、Wireless、Earth、orkut)。Google和百度近两年的快速增长使得搜索一时间成为互联网盈利最好的业务。从Google公布的财政数字来看,2002年到2004年Google的营业收入以接近三倍的速度增长,在今年第二季度,Google营业收入为24.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7%,比上一季度增长9%;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oogle第二季度净利润为7.21亿美元,高于上一季度的5.92亿美元。
除去四种非常成熟的商业模式,网络通信、网络招聘、网络教育、网络旅游、信息内容服务等的商业模式的盈利状况也变得越来越好。即时通信利用即时消息发布广告,与短信结合收费,以腾讯为例,其今年上半年总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112.9%,达到13.503亿元人民币;招聘类网站收取企业会员费,如51job、chinahr、zhaopin;旅游与票务在线,如携程、e龙、中演票务、金色世纪等,一般通过折扣盈利,以携程为例,财报显示,携程网今年第二季度净营收为1.9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47%;而网络媒体信息内容收费模式有三种操作方法:第一种,新闻和信息内容打包向其它网站或媒体销售;第二种,用户付费方能浏览网站;第三种用户付费进行数据库查询。新生模式“叫好不叫座”
随着互联网往宽带化、大众化、个性化、移动化的不断发展,新应用层出不穷。带有Web2.0特征的服务已经越来越多地进入网民的视野:RSS、SNS、Tag、Blog、P2P……这些一度只在专业人士的小圈子里出现的概念已经成为众多网络用户的应用。可以说,Web2.0已经成为2006年上半年互联网领域以及本次互联网大会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从互联网行业和商业应用的角度,Web2.0的商业前景被普遍看好,国内外的互联网企业也正在积极研究Web2.0与商业的最佳结合点。比如,韩国著名的社区网站——赛我网(www.teniu.cc)就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成功的商业模式。在国内,博客网站、SNS交友、商务社交等各种模式也在积极探索着。但在目前,仍然没有形成成功的商业模式。在本次互联网大会上,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表示,Web2.0的挑战在于没有商业模式,一年找不到商业模式可以,两年找不到商业模式也可以,三年、五年找不到商业模式就会出问题。因此,Web2.0应用的新商业模式的探索成为其能够生存下去的关键。
但也有一些专家讨论认为,Web2.0的盈利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难。比如博客、视频分享,引入广告环节可以使产业链更加完善。
在2006年互联网大会上,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政策与资源工作委员会公布了《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8月底,中国博客作者规模已达到1750万,其中活跃博客作者(平均每个月更新一次以上)接近770万,注册的博客空间数接近3400万,而博客读者则达到7500万以上,其中活跃博客读者高达5470万人。从活跃博客的注册年份构成来看,2002年以来,博客规模每年都以2~3倍的速度快速增长,目前的规模较2002年增长了30多倍。以此速度,今年年底中国活跃博客的数量有望突破1000万。
博客广告已经成为目前博客发展中的一大热点话题,《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针对博客作者和阅读者意愿、行为进行了博客广告投放可行性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超过40%的作者接受博客广告;约20%的读者认为博客广告不会影响其阅读行为,大约1/3的读者对博客广告持中立态度。就此乐观估计,在博客上投放广告,对大约一半的读者的阅读行为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然而因为缺乏具体衡量指标对博客广告投放的受众人群、效果进行评估,广告主对博客广告尚处于观望态度。对此,博客研究组的专家建议,如有关机构提供博客用户独立域名的解析量,并进行来源分析,可极大地打动持币观望的广告主,令个人博客用户实现商业价值。
视频分享类业务虽然很受互联网用户欢迎,但发展依然存在着收费障碍。九州梦网CEO胡大强认为,目前互联网免费视频内容越来越多,每个用户上网的时间基本是一定的,现在做短视频分享的网站已经达到150家,将来的竞争会更激烈。而且,收费视频还面临着平台运营、版权费等成本控制问题。
收费视频想要和免费的视频竞争,就必须将视频内容进行有效细分,提供更多精品化的内容,为用户带去高品质的享受,而且,还应该提供周边的服务,包括在论坛方面、在相关的资讯方面,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来确保用户的体验和服务。但胡大强同时指出,收费视频的市场量是非常大的。比如ipod模式,当初也是把音像从CD模式转到互联网发行,一下子在整体的数字音像发行上占到一个绝对的市场份额。从本质来说,音乐和影像没有质的区别,只是内容上,用户的参与不同而已。收费视频模式的增长和成长是必然的趋势。
爆米花网副总裁李龙祥认为,视频分享可以将广告插入其中来获取收益。当用户选择一个他想看的视频时,在他看之前,一点这个节目,广告就出来了。大多数用户不会对这点短暂的广告介意,已经接受这种方式,而企业也可以从广告商那里获取不菲的收益。
这些新生模式是否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我们将拭目以待。
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宇宙全球一线牵,格局网通一盘棋;
天人合一孔之见,领先一步联合国。0415
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4G技术的推广,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不约而至。O2O,P2P等一系列新词不禁让人眼花缭乱,颇有“乱花渐入迷人眼”之感。在这些喧嚣背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它的背后到底有何不同?钛媒体作者薄云借智用七张图告诉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
O2O模式呈现新特点
用户运营与变现模式正在发展
移动社交呈现新局面 社交的本质与群体意识
PC端到移动端的简单延续
用户的喜好与极致体验日益重要
从受众到核心粉丝的过程转换
认识客户的心理
烟草在线据梅花网报道
商业模式成功取决于一个组织建立客户价值的核心逻辑。任何一个商业模式都是一个由客户价值、企业资源和盈利方式构成的三维立体模式,其中企业资源与盈利方式主要构成企业经营模式的外部设计,而经营模式建构本质内涵是认识客户心理,找到客户价值所在。
今天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时代,企业经营主要商业模式已不再是B2C、C2B而是O2O,它是以消费者价值驱动的商业模式。020商业模式强调的是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差异化与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简言之移动互联网下商业模式建构要从认识客户心理,为客户提供价值入手。具体地说要从两方面的认识入手:
第一,了解消费者的内心感受需求(体验),了解消费者在购物时,产品的那些特点是影响其购买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并对诸因素进行排序进而设计营销方案。(细分)
第二,研究消费者心理变化与发展趋势,随着消费者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新的消费需求会不断出现,企业应该深入的了解市场行情,前瞻性地发现或洞察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与未来的需求,发现产品的制高点,抢占消费者的心智空间(定位)。
认识客户心理,为客户提供价值是互联网下商业模式构建的关键。互联网时代下商业模式不仅要对消费者需求的理解,进行产品功能的设计,更重要的是商业模式的核心要有精神内涵,即营销要反映或迎合客户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价值观、艺术、美、善和爱等。就像人们拿着一部手机,不仅是看功能、外观、价格、质量,更重视它与自己生活方式的结合。手机的外观、功能、质量不是关键所在,而是它的移动性、艺术性、安全性以及它带来的新的生活方式。然而深入理解用户心理做好移动互联网下营销还要需要了解以下问题。
首先,互联网下消费者变化表现在媒体接触时间的变化。互联网与移动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学习的方式,在消费者的生活时钟里,除了看电视、看报纸、行车、逛街、差旅等等传统行为,收邮件、搜索信息、上论坛、写Blog、收发短信/彩信、在线交易等由互联网与移动互联创造的生活方式,亦已成为消费者的生活环节。
其次,互联网营销引起了消费者心理的改变,“不愿失败”的消费心理有了更充分的信息依据。在传统时代,营销的手段万变不离其宗,是刺激需求的手段,消费者亦在种种商品信息与营销宣传中混沌迷糊地进行着购买决策。在网络时代,行业频道、行业垂直网站、专业评论网站、专业博客、朋友圈(社群)的出现,使消费者有机会从多种渠道获得详尽的专业信息,从而确保其尽可能进行“正确的”购买决策。
再次,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影响下产生了很多新的营销传播模式,如精准广告、电子商务、网络社区、网络视频、盒子、网络电视等等。这表明在互联网营销是一个理解客户需求、满足需求、获得回报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商品买卖。以客户为中心的思维转向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企业竞争优势的唯一可持续来源就是更好地理解客户心理。
移动互联网下商业模式建构-认识客户心理,正好迎合了拥有互联网思维和生活方式的“新族群”的价值需求,而这个族群又具有愿意尝试新东西的习惯,这就给了移动互联网企业营销一个机会窗口。
当然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核心的理念还是“消费者至上”。这与以往提过的“消费者至上”有明显的不同。在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核心的理念“消费者至上”是指企业生存主要依赖巨大的客户特别是粉丝数量,特别是品牌与消费者关系黏度,这就需要消费者和企业共创造价值的模式(互联网营销商业模式)。这一模式超越了过去企业单一创造价值的时代,也超越了单一考虑消费者价值的时代。在价值创造的共赢时代,价值来自于共创,参与价值创造的消费者,被企业视为价值创造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这种共创造价值的“消费者至上”理念是互联网下商业模式的核心思想。
在信息化时代,企业如何时使得消费者与企业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变得更加容易接近是共创价值观的首要因素。同时消费者与企业关联、互动和分享成为常态,原来互不相关的东西人们很难轻易一起得到,现在相关联的东西马上就能链接起来,如运用QQ、微信等使互动可以非常容易就做到,而互动的结果最重要、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分享。如果无法分享,人们就不会热情参与,共同创造价值不是一句空话。在消费者与企业共创价值时代,价值不再仅仅关乎产品或服务,更重要的是消费者体验,产品或服务成为一种用来创造体验的人工制品。如果仅分享是无法达到共同创造价值的最高境界,因此体验就成为这一模式中又一重要的因素。
回忆一下传统媒体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企业营销,有两个特点在渠道管理上一直是存在的,一个是中心化,一个是碎片化。到了移动互联网营销时代,中心化和碎片化的两个特点也会继续存在的。微信在这中间起到的是什么作用呢?这个作用就是中心化,就如同早些年的企业官网一样,因为微信公众号有着认证的天生认同,而且关注后还可以反复浏览的特点,作为了解大而全信息的传播渠道有着天然的优势。但是对于企业碎片化的营销需求来说,在小小的手机屏幕上必然需要一种形式来满足消费者需求,最好形式就是,你企业想传播什么内容,做什么活动,设置一个Web页面,再在传播渠道上放个扫一扫就进入这个页面的二维码,这样企业碎片化的渠道和内容就都有方式可以落地了,借此做营销当然就不在话下了。
第四篇:21世纪德育重心移动趋势初探
21世纪德育重心移动趋势初探
提要:探讨21世纪德育变革问题,既要从现实出发,又要放眼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既要继承我国传统道德中的优秀遗产,又要考虑如何同世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先进性、科学性东西接轨,既要考虑社会经济基础变化对德育的巨大影响,又要遵循德育自身发展规律,才能适应21世纪时代的要求,创造新世纪学校德育的辉煌。
一、由重政治教育转向重道德教育的趋势
学校德育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这些内容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各项教育内容既不能完全割裂开来,又不能相互替代,它们统一于德育目标之中。在具体实施德育过程中,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可能会出现侧重抓某一方面或强调某一方面的情况。这种阶段性的重点教育,其目的是通过调整,使各方面教育协调发展,这是完全正常的。但事实上,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受“左”倾思想影响较严重,在强调政治教育时始终没有掌握好“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引起了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许多重大变动,特别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变化过程所反映出来的总体特点是,过去那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一化、政治化的德育意识已经被打破,人们的价值取向出现多样化,价值选择出现务实化。这表明,目前社会道德从总体上看是向新的境界和高度攀登,社会道德风气变化最深刻的是,人们的道德心理和行为特征由“假”向“真”,由“虚”向“实”,由封闭向开放,由单一向多元,由依赖顺从型向独立自主型,由“等、靠、要”的习惯思想向竞争意识不断增强方面发展,一种逐步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道德体系正在酝酿之中,这是一个很大的历史进步。当然,我们目前还没有走出社会转型期特有的“道德规范不定型”期。由于客观上社会的变化正处于进行之中,主观上人们的主体文化素质又有一定差距,所以目前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重新定位的动荡和多重化选择之间的混乱。在道德选择导向上出现了三种选择倾向,一是选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道德文明:二是选择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明,主要是优良传统美德;三是既要弘扬本民族传统道德中的精华,又要吸收西方现代文明,从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在这三种选择当中,前两者显然具有较大片面性,只“向外看”和“向后看”必然脱离现实。只有第三种选择倾向,才有可能对道德建设做出符合于自己时代要求的探索和创造。
在未来的社会,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科学和技术必将进一步为社会提供物质利益和较高的生活水平,但同时也将伴随着发生诸如水污染、土质下降、森林遭受破坏、动植物种类急剧灭绝、资源枯竭和环境公害等。为此,人类必须以极大的努力去建设一个与21世纪相适应的道德规范。这个规范对人们的总体要求是学会关心,关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类社会这些公共关系,需要建立一种相应的道德规范。虽然不可能一下子在整个人类建立一个明确的、统一的道德规范,但重视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帮助年轻一代树立更高境界的理想、信念与责任感,帮助他们学会关心、学会共处、学会同情等一系列时代所需要的道德,是21世纪初德育发展的大趋势。
21世纪的德育必将在以下两方面进一步加强:一是道德人格教育。道德人格同道德规范相比,是更深层、更基础的道德意识。它是人们的道德主体意识,包括人们的追求高尚道德的内心动力、道德选择的权利感、责任感、独立进行道德选择的能力自信和人格尊严。我国传统道德教育的一个很大弱点就是“重规范、轻人格”,过多强调规范,而不大注意尊重人们的道德人格,不善于把规范同培养健全的道德人格以及正确进行道德选择的能力结合起来,这是一种简单的、浅层次的教育,目前人们正在逐步改变这种教育方式。21世纪的道德教育将出现尊重个人自立、尊重个性和选择的权利,在“重人格”的基础上带动道德规范教育的新局面。二是加强社会公德的规范化。传统德育中的一个很大弱点是“重个人道德、轻公德”,即对个人要求多,对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建设投入不够,把国家、社会的一切均寄托于个人的修养,对社会体制、优化环境、公共规则建设的责任感比较淡漠。如果我们现在仍然把腐败问题归结于某些个人的道德品质问题,而不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的健全上去着手解决这些问题,社会腐败现象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治理,良好的行业之风或职业道德就建立不起来。21世纪的德育必将是务实性的、基础性的,这是时代与社会的自然选择。
二、品德形成的动力启动将由政治动力转向经济动力的趋势
在以政治教育为德育的主要内容甚至政治教育取代德育的全部内容以往的德育中,过分强调和夸大了政治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政治成了德育的代名词,德育的主要任务只是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激发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时,基本上以共产主义这一远大的、崇高的政治目标
作为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启动。由于这一目标既高又远,所以,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成为大多数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以政治目标作为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还是有一定的社会基础的,可以成为少数思想境界较高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然而,当计划经济体制变革为市场经济体制后,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对一向被视为中
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义轻利”观念开始重新审视。一部分人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要“重利轻义”才能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大部分人认为,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假冒伪劣、欺诈活动等,都是“重利轻义”的结果。因此,他们主张应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义轻利”道德思想及其一系列儒家道德文化,并以“亚洲四小龙”经济的腾飞为例说明坚持儒家思想的重要,这种思想很快在一些领域中形成了一种“气候”,于是,儒家文化精神也重新获得了一个再评价、再发展的机遇。特别是进入本世纪末,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以及改革开放以后由于西方文化对我国文化精神的强大冲击,使得一种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为中心的中国文化复兴运动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声势。然而,某种道德文化的价值与生命不取决于人为的呼吁,而在于时代与社会的自然选择。因此,要确定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价值与意义,首先必须根据社会发展在文化选择和再造中最缺少和最需要克服的弱点是什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重利,不重利就不能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就不利于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但是,只重利不重义,也不能保持经济的持久发展。所以,“义利并重”乃是社会发展的自然选择,符合两个文明一起抓和两手都要硬的时代要求。“重义轻利”是儒家道德学说“以德为本”的实现手段,它适合于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以礼法为基本社会关系的封建社会,它是农业文明时代的人生价值观。在面临经济结构形式根本转化的今天,中国传统社会的“重义轻利”道德观念淡化乃至崩溃是必然的。
从社会总体发展来看,对传统的“重义轻利”价值观的变革,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第一,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重利”实践的结果是社会总财富的增加。
第二,从民族性格或社会心理的构成来看,“重利”能促使人的竞争意识。
第三,从人类思想史的发展历程来看,对个人私欲以及个人物质权利的肯定,有助于现代独立人格或人权意识的确立。人们追求利益,也就必然懂得保护自己的利益。对利的追求实质是中国社会比较单纯的自然经济形态向商品经济形态过渡时期必要的心理反映。它在向人们显示,现代人们的道德观已开始摆脱儒家那种理想而缺少实效的“重义轻利”的影响,开始正视现实社会,逐步建立适应现代商品社会的道德原则,这就是人们越来越重视以经济利益为杠杆来启动人们去为现代经济的发展尽心尽力,使他们为现代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我国实行重奖科技人员,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以此引导更多的人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之中。可见,重视以经济利益激发人们形成社会所需要的品行,是现实社会的需求,更是21世纪社会的需求和发展方向。
三、学校德育将从“小德育”转向“大德育”的趋势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学校德育同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一样,由于受封建思想和“左”倾思想的影响,长期处于封闭状态,没有进入与社会同步运行轨道,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更主要是由于世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整个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在现代通讯技术和设备的作用下,使人们听到和看到了整个世界是怎样一个世界,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了与世界发达国家在许多方面的差距。无论历史的事实还是现实的事实都证明,文化道德的文明交流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的光明之路。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从全人类这个大家庭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任何阶级偏见、孤立发展,最终只能拉大自身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差距。
儒家传统道德中的积极因素是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它的人文主义价值有不可忽视的世界性意义,对于人类迎接后现代社会的挑战,更具有超越民族界线的价值和意义。对民族道德的“回归”,反映了现代人对人类共有道德的认同,是对儒家道德优秀成果在世界未来发展中作用的肯定。这一方面说明,儒家道德中确实有许多精华继承。另一方面也说明,对儒家道德的改造和发展使之现代化,需要在国际间彼此的学习中来完成,从而实现新的集成,这是全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中国的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国际,而国际的现代文明发展又是建立在广泛地、不断地吸取各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基础上的。在现代社会里,任何闭门治国,不思吸取世界各国精神文明建设之长的做法,最终只能限制自身的发展。
有人用同属“儒教文化圈”的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迅速赶上和超过西方有些国家的事例来证明儒家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并以此来排斥西方现代道德文明,其实这是错误的。一个国家和地区整体水平的迅速提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其中有决定性因素和非决定性因素。
“亚洲四小龙”以及中国经济起飞,其主要动力并不能归功于儒家道德文化。把儒家道德观念作为经济腾飞的主要原因来解说,反映了中国传统的“道德为本”和“道德决定论”的思维定势,这恰恰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道德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任意夸大儒家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只能强化“人治”国家的实质性作用。
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我国的经济发展逐步进入世界经济发展轨道。我们应该在继承和发展属于全人类共同文明的那部分优秀传统道德的基础上,广泛吸取人类一切优秀的精神文明成果。德育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项活动,要想赢得与资本主义同类活动相比较的优势,更好地服务、服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也应该大胆吸收与借鉴别国的长处为我所用,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消除顾虑,树立大德育观,建立开放的德育体系。这是21世纪对我们这个具有悠久历史并曾在人类精神文明建设有过辉煌成就的中华民族提出的时代要求,我们心须用大德育观来建构一个符合新世纪要求的德育体系。因为人类理性、良知和智慧的提高,新思想的传播,是国际大家庭的责任感和对世界秩序的维护。促使世界各个民族道德之间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相互理解、尊重、共融、共存。由此看来,把德育局限在校园内,已无法完成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德育任务,仅局限在本国传统德育内容也很不够,必须将德育纳入世界精神文明建设的轨道,与此同步运行,才能适应21世纪道德建设的需要,才能使我国学校德育再创新世纪的辉煌。(好范文整理)
第五篇:2014年移动信息化八大趋势预测
2014年移动信息化八大趋势预测
放眼2014年,电子政务云移动信息化将延续2013势头进入发展高峰期,随之衍生的信息技术的革新也将应运而起。
1、移动信息化进入高峰期
移动信息化经过两到三年的培育,由于其对管理和效率的提升效果明显,推进速度比传统信息化快的多,而2013年底4G牌照的颁发更成为移动信息化推进的催化剂,BYOD和BYOM的逐步普及同时增速企业移动信息化的脚步,移动信息化已经成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业务及信息化创新的主要方向,预测在2014年将进入高峰推广期。
2、政府及金融将成为移动化先锋
移动信息化的发展,不论是政府机关还是企业信息化都将面临新一轮洗牌,从目前趋势看,资金充足的政府和金融机构将会成为移动化先锋。
政府部门俨然具备移动信息化天然沃土,国家大力推进的各“金字工程”已基本完成,为移动信息化大潮奠定基础。2012年推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和应用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加快和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将原有业务逐步迁移到电子政务内网或外网。十八大将信息化列为“新四化”之一,也意味着信息化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现在移动信息化走势最突出的职能部门包括政务、警务、税务及工商等领域,在移动信息化局势以及便民社会服务需要的驱动下,GDP贡献近三分之一的政府必然成为移动信息化的先锋。2013年,移动金融可谓是硝烟四起。自8月5日,微信5.0版本推出微信支付以来,移动支付再次受到外界密切关注。为了对抗微信支付,一直打免费牌的支付宝,也转变战略采取PC端引流至手机端的策略,支付功能不断推陈出新。而百度、腾讯及阿里的加入让远程支付的未来走向更扑朔迷离。不光是互联网巨头,运营商也利用先天优势加入争夺战,为了迎接4G时代到来,三大运营商推出多款支持NFC的手机终端以抢占近场支付市场。中国电信在小额信贷方面跃跃欲试。传统金融机构在冲击之下各出己招:招商银行联合三星电子,推升级版“手机钱包”和“手机银行”;中国平安也悄悄加入战局,未来三到五年内平安集团预计将斥资数十亿,投入到移动支付平台的建设中。市场走势已表明,金融机构不得不充当移动信息化的冲锋军。
3、Android及国产智能设备成主流
安卓以其易用性和开放性受用户和开发者青睐。2009-2013年间,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市场一直被几个制造商巨头所控制,而安卓的垄断地位主要得益于三星智能机在世界范围内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在安卓市场份额增势迅猛的情况下,iOS
一直保持在第二名的位置上。据报告显示:2013年安卓力压群雄,市场份额攀升至78.1%。约80%的智能手机运行Android:约60%的平板电脑运行Android,约60% 的新计算设备运行Android。App开发者的大多数新的应用项目都建立在Android平台上。在开发者收入上,Android已经几乎追上了 iOS;在应用下载量上,Android已经与iOS不相上下了。2014,安卓赶超苹果的走向已见端倪。
中国智能手机品牌成长快速,全球出货量逐年攀升。在发布的中国智能机市场份额分布表明,三星作为进口品牌一直受追捧,但国内的联想、华为、小米、中兴及酷派等品牌紧随其后,苹果销量锐减,国内品牌已占国内智能机绝大部分市场,国内智能机渠道分销体质已非常成熟。从2010年开始,国内手机厂商经历了单核到双核,双核到四核,小屏到大屏的三场战役,现在的国产手机无论是硬件、外观还是创新,都与国际品牌相差无几。发达国家智能机市场趋于饱和,新兴国家市场前景大好,经过两年的培育,中国千元智能机在国际市场已占有一定地位,低价位高品质越来越受到国际消费者青睐。在企业级移动信息化领域,由于“棱镜门”事件的影响,国内以政府及国企为主导的移动信息化市场,对通用国外移动设备的采用更加谨慎,基于 Android的国产智能机成为优选对象,预计在2014年国产智能机将成主流的趋势不可逆转。
4、移动安全等移动化管理体系向平台化发展
移动信息化严格意义上来说依然处于初期阶段,但是众多单位经过初步试点取得成功后,传统信息化系统移动化的需求日益增多,这同时意味着一个单位的企业级移动应用数量将不止一两个,而是会随着移动信息化的深入逐步增加,这就给移动应用的管理带来了系列的问题,简单而凌乱的移动应用及安全产品堆叠无法让企事业单位对快速发展的移动信息化进行有效的支撑和把控,进而促使移动信息化向平台化发展。移动信息化的平台化需求,主要集中在信息系统资源调用、移动开发平台和信息安全管理三个方面。移动信息化的安全问题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移动安全本身应该是一个整体,这包括各类安全管理策略的联动和各种移动应用接受统一安全管理;第二个层面是移动安全应该是企事业单位整体信息安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割裂的,例如用户身份和权限等应该是统一的。只有真正做好全方位的数据安全防护措施,移动信息化才能大步前行。
5、行业定制专用设备将成趋势
“营销学之父”科特勒在其《想象未来的市场》一文中称,未来“市场经营者将把注意力从集中于大的群体转移到寻找特殊的、合适的目标。在这些目标所在处,就有财富存在”。随着人们独立性和差异性的增强,网络消费的便利,“量身定制”不仅渗透至服装、电脑、冰箱和汽车等有形产品,也囊或了如金融咨询、信息服务等无形产品。
企业随着电子政务云移动信息化推进增速,移动性和数据更新性较强的众多行业面临将原有业务移动化或创新移动化业务的局势,移动业务创新推动行业定制专用设备需求:比如移动管理、移动医疗和移动教育等;很多新的应用,如酒店移动管理、自助点菜、“车联网”、更智能的生产、交互性更好的触屏购物等,这些行业需要既满足领域标准,又符合自身特性需求的行业定制专用设备。在买
方市场的大环境下,移动设备及方案提供商为了抓住企业客户必须根据其行业特点满足定制化需求,设备定制化模式将在4G时代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趋势。
6、蓝牙Key等新移动认证方式将被应用
目前在移动信息化过程中,身份认证方式目前存在短信、口令、动态令牌、SIM卡和TF卡等方式,其中短信和口令安全性难以让用户满意;动态令牌由于与国内主流的PKI认证体系存在匹配问题,其用户接受度有待观察;TF卡则由于无法支持苹果设备等导致硬件身份设备难以在PC和多个移动设备间进行统一。业界针对移动身份认证设备的创新正在积极进行,其中蓝牙Key和OTP等方式目前最受瞩目,预计将在2014年进入应用阶段。
7、移动信息化、云及物联网进一步融合对于移动信息化、云计算和物联网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移动信息化是“互联网”中的神经系统的支撑,“云计算”是“互联网"中的神经系统的雏形,“物联网”是“互联网”正在出现的末梢神经系统的萌芽。三种技术相结合的信息化应用在物流、勘探以及救援中都有运用:通过传感器进行数据的收集,然后从移动互联网传到后台的系统,或者各种各样的BI系统中进行下一步的处理,然后将处理的数据分发到相关人员的移动终端进行显示。相对其他领域的移动业务亦是如此。编者在开篇已经指出2014年移动信息化进入新高峰,所以随着物联网业务量的增加,移动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对数据存储和计算量的需求将带来对“云计算”能力的要求。三者的进一步融合必将成为明年移动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
8、综合业务能力增强
随着4G网络开通,移动网络传输能力进一步加强,移动信息化在传统信息化延伸的基础上,基于实时视频、语音通话和数据的综合业务处理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为移动信息化注入更多创新要素。
2014年即将显现的上述新发展趋势能够为企业带来机遇与挑战。CIO们不得不在有限的预算和时间内应对这些挑战,同时也必须学会从中挖掘商业价值,以电子政务云促进业务、经济的增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