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北招商引资项目对农村社区发展的影响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苏北招商引资项目对农村社区发展的影响
苏北招商引资项目对农村社区发展的影响
【摘 要】招商引资在国民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苏北欠发达地区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招商引资政策到底对当地的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是否推进了农村社区发展的进程和科学发展观一直也是学界关注的重点。本文以地处苏北地区的盱眙县的招商实践为例,运用社会评价方法,从社会环境、自然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以及社会经济这四个方面的效益并且在对各个子系统分别选取衡量指标的基础上来清楚的认识苏北招商引资项目对农村社区的影响。
【关键词】苏北;招商引资;农村社区发展;社会评价方法;影响
1.前言
招商引资作为一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政策和发展工具,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我国沿海地区开始兴起,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相当的贡献。苏北地区地处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拥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但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要实现跨跃式发展,仅靠国家的支持和自身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招商引资就成为苏北地区经济工作特别是广大乡镇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苏北地区乡镇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大范围配置资源,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十分显著的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招商引资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某些投资项目的建设对当地的文化、自然景观遭破坏等。
社会评价是分析拟建项目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和当地社会条件对项目的适应性和可接受程度,评价项目的社会可行性。其旨在于系统调查和预测拟建项目的建设、运营产生的社会影响与社会效益,分析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环境对项目的适应性和可接受程度,通过分析项目涉及的各种社会因素,评价项目的社会可行性,提出项目与当地社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会协调关系,规避社会风险,促进项目顺利实施,保持社会稳定的方案。
本文社会评价研究体系取源于世界银行社会系统评价方法,主要从社会影响(正面、负面)、互适性以及风险因素考虑,坚持以人为本、社会公平、社会稳定、社会发展、公众参与、评价指标可比及可操作、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八项重要原则。我们着重研究的不是单纯的社会经济效益,更多的是对当地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区组织结构、城市建设及其发展的影响。大规模项目的引入,具有很大的附带效应,而这些附带效应对当地社区的影响更为深远。因此,我们必须通过考虑在项目规划过程中的群众参与以及项目本身对群众的直接影响来评判苏北招商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
2.研究背景
苏北即江苏省北部地区的简称。按照现在江苏省通行的行政区域划分,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五个省辖市,共40个县(市、区)。由于处于长江以北的丘陵地带,相对于东南沿海有一定距离,经济发达程度被越拉越远。了解,2012年,江苏苏南、苏中、苏北地区(GDP)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0.8%、12%和13%,苏北增长最快,增长速度比全省平均高2.9个百分点。在江苏提出未来发展仍然是调结构促转型,缩小苏南苏北差距的方向下,江苏的经济格局将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当前,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总体上仍然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初、中时期,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跨上新的台阶,初步构筑了大开放、大开发所必需的支撑条件;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文明程度和人的精神风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招商引资政策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早起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利用当地相对廉价劳动力吸引外来资金。招商引资是指地方政府(开发区)以说服投资者受让土地或租赁厂房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针对一个地区的投资环境的销售行为。苏北的招商引资正从吸收外资为主到同时吸收内外资,从吸收第二产业投资为主到同时吸收第三和第一产业。
3.评价原则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在进行社会评价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着必要的理论原则。社会评价主要研究的仍然是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我们必须将社会评价方法结合现实苏北实际情况,加以调研。基本上,我们首先应当遵循的原则有:
(1)以人为本的原则
投资项目必须依靠人民,应广泛地争取项目区人民的参与和支持。投资项目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生活与生存条件。因此,在项目设计、建设和运行的全过程中,必须始终贯彻把放在首位的思想。现代投资项目评价中应充分考虑到人民得到全面发展这一目标,并以此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2)追求社会公平的原则
社会公平是现代社会所追求的一个基本目标,社会评价应站在正公平的立场上,客观地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促进项目公平的政策与措施。在改善项目受益地区社会经济条件与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改善项目受损区人民的社会经济条件与生活质量。
(3)促进社会稳定的原则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项目中的移民、性别、贫困、民族等问题必须慎重对待。达不到要求的项目,不能轻率立项与开工。
(4)促进社会发展的原则
社会评价将项目的实施过程看做一个社会发展过程。在项目的社会评价过程中,通过对少数民族、老人、贫困群体、弱势群体、病人、残疾人、妇女、儿童等脆弱群体给予特别的关注,促进项目区社会的发展。
(5)公众广泛参与的原则
公众参与既是社会评价的目标之一,又是实现社会评价其他目标的重要手段。所谓目标,是指公众参与体现了一种民主、民治、公正、公平的精神,是现代社会追求的目标之一。
(6)评价指标可比性与可操作性原则
在项目评价和方案选优时,应注意评价指标的可比性,不同方案的评价指标必须保持同一的标准和尺度并具可操作性。
4.利益相关分析法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本文主要采取利益相关者分析法来进行研究苏北招商引资项目对农村社区发展的影响。利益相关者是指与投资项目有直接或间接利害关系,并对项目的成功与否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有关各方,一般包括项目的受益人、受害人及受影响人、为项目提供资金的机构、有关的项目执行机构(包括计划、设计、咨询、管理机构等)。
对于江苏惠达矿业有限公司,我们认为惠达矿业有限公司的周边居民和本公司的当地员工是受项目直接影响的群体;另一方面,当地政府也直接或间接参与项目的引进和实施,他们对项目的支持也是决定该项目成败的关键。
(1)惠达矿业有限公司所涉及到的周边居民
本文认为,周边居民既是该项目的受益者,也是该项目的受害者,被征地居民若收到补偿得当,则主要为受益者。
调查结果表明,87.5%的居民在惠达矿业有限公司进驻前,没有被征求过意见,亦即对该招商引资项目在建立前并没有了解亦无知情,在了解惠达矿业有限公司进驻的居民中,大部分居民对惠达公司的进驻持支持态度。所以,该项目的社会参与度并不高,至少说,在未知结果情况下,周边居民的该项目是盲目的。
我们了解到,支持惠达公司进驻的居民主要是他们期望生活条件、经济水平得到提高,就业问题得到改善。而在我们的调查中,只有少部分,约占30%的居民在惠达公司进驻过程中原有农用地收到了侵占损失,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惠达矿业有限公司和当地政府部门得到了补偿。
在惠达公司进驻后,约占71%的周边居民知道并了解惠达矿业有限公司,其中,大部分居民对惠达矿业有限公司持有较好的印象。在周边居民中,90%的人认为惠达公司进驻后,当地的交通出行状况比进驻前要好,并且由于惠达公司的进驻,导致其周边形成了一系列的小型商业市场,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地便利。在惠达公司建立以后,大多数居民的家庭基本生活资料例如水电等均没有收到影响,但是也有少量居民的生活也因此收到影响,带来了不便。但是也存在这样的不足,58.3%的周边社区居民感受到惠达导致了社区中某些公共设施、单位机关的搬迁,但是居民自治组织并没有针对惠达公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司带来的此种问题而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是立项讨论,说明周边居民的社会参与意识本身还有待加强。公众广泛参与的原则并没有得到体现。
在惠达矿业有限公司建立后,经调查,该地区并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疾病,并且周围动植物数量也没有明显变化,这初步证明该项目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至少并没有对当地的资源环境产生过分明显的恶性影响。
约占80%的周边居民认为,由于惠达公司的进驻,一定外地人口进入了该社区,并且对当地的风俗习惯和生活习性有了一系列的冲击。
(2)惠达矿业有限公司所涉及当地员工
惠达矿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具有当地居民和公司员工的双重身份,对他们的研究更加具有参考价值。
我们调查的员工对象样本77.42%是基层生产岗位,9.67%是采购运输岗位,也包括了财务等其他岗位,基本上是以基层生产为主,但采购、运输、基层管理、财务等方面均匀涉及。调查对象大都是1-3年的员工,该公司08年入驻,则反映调查对象大都应该是公司伊始加入,并且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员工变动。惠达确实为周边居民提供了相对较好的就业机会。
惠达作为凹土招商引资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险一金方面则在管理层得到较好的贯彻,而有56.23%的员工没有得到完整的三险一金的保障,而这些员工大都是保洁、管道梳通等基层工人。但是较好的是对于危险工作岗位惠达都有额外补贴或是其他形式的津贴。
样本员工中68.75%都接受过技能培训深造,83.71%的员工接受了惠达提供的员工宿舍以及一些公共基础设施、娱乐设施。这说明惠达的入驻对当地居民的文化教育以及公共基础设施都是有着正面的影响。
在贫困问题、妇女问题等弱势群体保护方面,惠达做出了招商引资项目公司的表率。调查人员中,89.66%员工接受过或者目睹别人接受过各类形式的贫困补助。仅有25%的员工确定所在职位中不存在妇女特殊津贴或是针对女性的补助福利。这基本反映了惠达对于招商引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资的扶贫内涵的理解,对于保障贫困员工基本生活做出贡献。并且在三八节等节日,对女性同胞有着一定形式的津贴。惠达在招聘、晋升的过程中更加没有歧视女性的任何倾向,大部分工资分配与性别也没有直接联系,但管理层主要是男性也并不能反应是性别因素在起主导作用。
(3)惠达矿业有限公司所涉及政府
惠达公司作为凹土开发、生产、加工的企业,原料取材基本来自于对当地的矿产资源开发,同时也在努力开发、推广可再生能源作为生产动力来源。
惠达所排放物主要是粉尘以及其他一些非有毒气体,还包括较少量的固体矿物残渣。气体、粉尘是简易净化后排入大气,固体排出物主要是排入设立的污染池。经调查,惠达每季度还会集中处理一次排放物。
招商引资政策中,惠达得到政府相对廉价的厂房租赁,并且还有一定的减免税优惠。
政府相关部门反映,惠达入驻之后周边的经济确实得到了一定的拉动,解决了部分的就业问题。惠达在招聘过程中,亦不曾有过歧视农村户口、性别、非岗位需要的残疾等情况,切实有效的解决了部分就业难的问题。92.86%的受调查群众感受到惠达入驻之后收入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形成的小型商业集聚地也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5.小结
项目社会评价,是建设项目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站在全社会的角度上对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招商引资工作是当前弥补本地区资本存量不足,推动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力工具,如何对招商引资效益进行评价,怎样才能使招商引资给本地区带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何使得其对农村社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等都是当前一个国家或地区招商引资工作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开展项目社会评价总的是适应国家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招商引资对于实现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通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作为区县一级政府而言,盱眙搞好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招商引资成效。项目的引入使得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的增加,比如小学搬至此处。同时吸引了较多的人流量,使得此处形成了一个长期性的商业集聚地,间接性的提高了周边居民的收入。企业入驻之后带来的人口流动也促进了当地与周边的文化、经济交流,带来了不同的习俗。
在对于盱眙凹土招商引资项目的社会评价研究过程中,我们深刻发现招商引资项目带来的众多好处,同时也发现了招商引资项目所还存在的不足:首先,招商引资项目缺乏社会参与性,绝大多数群众对于招商引资企业缺乏知情权以及决策权;再者,缺乏有效的针对性的组织管理,招商引资企业由于存在部分特殊政策优惠,有必要特殊管理;其次,缺乏对招商引资项目对资源环境影响的重视;最后,缺乏对因引入外资企业而受损居民的补偿措施。总体而言,招商引资项目是利大于弊,政府应当积极引导并予以支持。
苏北招商引资具有不可忽视的必要性。苏北已认识到招商引资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招商引资也真的换来了发展。现在我们更需要进入科学招商的时代,必须招商引商那些真正符合社会发展、能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项目,才能真正达到招商引资的目的。
参考文献:
[1]E.N.Sindyashkina;An assessment of the forms of social effect when implementing investment projects[J].Studies on Russian Economic Development,2010.[2]Michael J Carley.Social impact assessment and monitoring:a guide to the literature[J].Eduardo S.Bustelo,1984.[3]John Weiss.Assessing the technical impact of new investment projec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1989.[4]Wang Ming-Mei;Novick Melvin R.Isaacs Gerald L.Ozenn Dan.A Bayesian Data Analysis System for the Evaluation of Social Program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1977.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5]黄渝祥.费用——效益分析[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7.[6]李岚清.中国利用外资基础知识仁[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7]国家计委投资研究所,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社会评价课题组.投资项目社会评价指南[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8]迈克尔·M·塞尼.把人放在首位——投资项目社会分析[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9]曲福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政策选择[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10]姜伟新,张三力.投资项目后评价[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1.[11]李达昌.国际招商学[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12]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2).[13]陈阿江.社会评价:社会学在项目中的应用[J].学海,2002(6):81-85.------------最新【精品】范文
第二篇:对农村影响
金融危机背景下 中国农村改革为何备受关注
时间:2008-10-14 15:26来源: 蓝筹财经文字选择:大中小
在全球金融乱局下中国农村改革被世界期待#e#
提案: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正在愈演愈烈。由于中国金融衍生品不发达,金融机构直接投资美国问题金融资产比例很低等原因,现在看来受到的直接影响不大。但是,对中国整体经济的间接影响和潜在威胁不可忽视。主要是,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开始波及实体经济,已经使得以消费为主导型经济的美国国内消费倾向开始降低,这种降低倾向很快将会传染到欧洲以及亚洲新兴市场。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在内的经济学家们给出的药方是:扩大国内消费,大幅提升内需。扩大消费、增加内需是老生常谈了,就是因为找不到着力点在哪里。而通过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全力拓展农村市场,也许是扩大消费、增加内需最优选择,也许是避免国际金融动荡给中国经济带来滑坡威胁的出路。
在全球金融乱局下中国农村改革被世界期待
在金融风暴在各国股票交易所劲吹的时候,世界媒体却分出一部分精力,饶有兴趣地关注另一个地方:中国农村。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10月9日开始在北京举行,会议据传将就中国农村改革作出新的“重要决定”。世界在焦急期待中国成为全球经济的新发动机,很多人因此随着中国的口号,以未来的眼光重新审视中国的广大农村。7亿多中国农民,他们将为中国创造多么大的内需,为世界带来多少新的机会!西方对中国农村的看法一直支离破碎,但中共以如此巨大的精力关注农村问题,给世界的印象极深。很多西方人都表示难以相信,震动当今世界并彻底改变了中国的伟大改革最早“是几个农民搞起来的”。现在,中国似乎又来到了历史的起点。对于这次全会将作出的决定,英国《金融时报》9日称,它“可能成为中国自30年前告别毛泽东时代以来最重大的改革之一”。
三中全会影响中国进程
据香港《明报》报道,十七届三中全会9日在北京的京西宾馆开幕。中共现有中央委员204名,候补委员167名,此外,127名中纪委委员和上百名并非中央委员和中纪委成员的省部级官员都会列席会议。
这次会议被新加坡《海峡时报》称为中国“今年最重要的政治会议”,并说“所有目光都在密切关注着将在会议上出台的、将影响到7.3亿中国农民的土地改革政策,预计中国的土地政策将发生重大变化,这将赋予农民在如何利用土地上更大的发言权”。
不少媒体关注此次会议的国际大背景,法国《费加罗报》9日在题为《北京团结农民对抗危机》的文章中说,在人们关心的焦点从奥运会转移到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政治好戏开场了,十七届三中全会将定出今后的大方向,“促进农村改革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这次全会的核心”。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9日也刊出题为《中国共产党在全球经济动荡之际召开会议》的文章说,中国执政党共产党周四开始为期4天的会议,讨论农村改革问题,中国政府努力维持经济增长,同时还要防范全球经济危机可能对中国带来,“在周三中国宣布降息后,人们还预计这些中央委员将讨论刺激经济增长的进一步措施。不过,共产党并没有透露额外的细节内容,但分析家们说,他们预计政府还会出台降息、减税以及刺激计划等措施以促进经济增长”。
无论是农村改革,还是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在外电眼中显然都是有分量、有看点的议题,特别是农村改革。9日,英国《金融时报》的文章称:“中国共产党领导层将于今日开会,讨论是否允许农民买卖土地承包经营权,这可能成为中国自30年前告别毛泽东时代以来最重大的改革之一。”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的评论文章认为,“中国政府同意农
民对外出租土地看起来是一个‘革命性的观点’,这对于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来说是令人吃惊的”。
这次的三中全会正值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中国的改革开放30年,美国《世界日报》的社论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历次三中全会,都要做有关改革开放的重要决定,这次要做农村改革的决定,是“改革的再起步”。香港《大公报》称“三中全会影响中国进程”,“由于党代会程序安排原因,历届党代表大会之后的三中全会往往带有特殊意义,一些具有重大转折性的决策,多是在三中全会上做出的”,比如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农村改革,正式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十二届三中全会把改革重点拓展到城市,这也是当时中国改革深化的标志性事件。(人民网)
新加坡媒体关注中国的农村改革
新加坡《联合早报》14刊登了题为《新时期的中国农村改革》的社论,认为中国进行农村改革,将能使整个社会平衡、平稳发展。
社论说,土地改革是中国“三农”改革的新突破口,是缩小城乡及贫富差距、求取社会均衡发展的途径之一。如今,中国共产党从全球化视角将此提到“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高度,以政治的视角将此提到“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意味着中国的发展战略和重心将有明显调整,最终目标是整个社会的平衡、平稳发展。
社论认为,无论从发展现状还是从国际经济形势来看,中国都已经到了必须加快培养内部市场、扩大内部需求的转折点。目前全球正在经历的金融危机,再次说明了这一点。(国际在线)
#p#推进农村改革扩大内需应对全球金融危机#e#
推进农村改革扩大内需应对全球金融危机
9日即将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决定》也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10月8日《第一财经日报》)。
推进新一轮农村全面改革的各项举措已经进入最高决策层决策。业界预期,将会在粮食问题、土地管理制度、农村金融体系、城乡一体化建设等多方面有所突破。我们有理由相信,30年前以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为主的改革,使得我国农村农民一举解决了温饱,实现了初步富裕,30年后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推进的农村新一轮改革,必将促使中国农村全面实现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当前,我国农村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重任。从发展机遇上看,由于我国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在世界发生粮荒时,中国却储备充足,从容应对。但是,耕地过于分散,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价格过低,制约了农业效益的提高和农民积极性的发挥。农村的潜在问题给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另一方面,我国整体经济持续多年保持高增长,国家财力大大提高,年财政收入将近达到6万亿元。给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支持。因此,在当前时期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既迫切、必要又水到渠成。
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发展既有深远意义又有现实意义。不仅关系到中国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且,就当前全球金融动荡形势来说,还担当着中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大任。
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正在愈演愈烈。由于中国金融衍生品不发达,金融机构直接投资美国问题金融资产比例很低等原因,现在看来受到的直接影响不大。但是,对中国整体经济的间接影响和潜在威胁不可忽视。主要是,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开始波及实体经济,已经使得以消费为主导型经济的美国国内消费倾向开始降低,这种降低倾向很快将会传染到欧洲以及亚洲新兴市场。同时,有消息称,在澳大利亚大幅降低利率情况下,全球央行可能联手降息。中美、中欧利差的扩大,必将使得稍加稳定的人民币汇率重拾大幅升值之
趋势。这两方面因素,必将对以出口拉动为主导的中国经济带来致命打击,可能直接导致中国经济出现增速减缓甚至大幅下滑。
出路在哪里呢?包括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在内的经济学家们给出的药方是:扩大国内消费,大幅提升内需。扩大消费、增加内需是老生常谈了,就是因为找不到着力点在哪里。而通过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全力拓展农村市场,也许是扩大消费、增加内需最优选择,也许是避免国际金融动荡给中国经济带来滑坡威胁的出路。
从启动消费、拉动内需上说,农村潜力巨大。2007年,我国农民全年纯收入平均为4140元人民币,仅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的30%。如果农民全年纯收入平均增加2000元人民币,达到6140元,相当于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的44.5%(假设城镇居民收入不动),那么,农村8亿农民将净增加1.6万亿人民币收入,对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拉动国内需求的作用和威力可想而知。
同时,农村又有着可观的投资需求。我国多次出现投资过猛引起的经济过热现象,这种投资主要集中在能源、资源以及重化工业上,而农村一直处于投资不足、投资匮乏的状态。农村巨大的投资潜力也可能成为避免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中国经济下滑的方面之一。农村的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工业企业、学校村镇建设以及各项服务设施等都有巨大的投资潜力。我国财政的巨大实力,也给增加农村投资提供了经济后盾,随着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信贷资金必将扮演更加重要的作用,农村投资前景广阔。林毅夫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也说,中国应对全球金融动荡应该增加内需,而在这方面中国有很大的潜力。“一方面我们城乡差距很大,新农村建设有许多项目可做„„另一方面,中国财政状况也比较好,有这个刺激内需的力量。”
通过深化农村改革,全力启动农村消费市场,通过财政金融切实增加农村投资,中国就能从容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经济下滑。(人民网)
#p#农村改革影响中国未来#e#
农村改革影响中国未来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会议公报指出,要“抓紧在农村体制改革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强化农村发展制度保障”。这表明,发轫于中国农村的改革经历30年之后,中国再次把制度建设和创新作为农村改革的首要目标。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根据媒体报道,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此次会议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中主要有两大关键点:一是农地承包权从30年不变,改为“长久不变”;二是提出了征地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在征地制度改革方面,基本原则是要缩小征地范围,把政府强制性的征地权限于公共利益的范围。而对不涉及公共利益的农用地转用,有望在严格执行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由农民集体与用地者谈判,按公平市场价交易。
分析人士指出,征地制度的改革是一个渐进过程,十七届三中全会只是提出了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关键还在于如何修改《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确定新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制度框架。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牵涉重大利益调整,对中国农村乃至中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和走向均将产生深远影响。
在强调体制创新的同时,会议公报提出要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具体措施包括“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可以预见,通过直接投资、减免税收等方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供应将成为政府努力目标。
一些研究农村问题的专家认为,2000年后,中国确立了农村政策的“六字方针”,即“多予、少取、放活”。在“少取”方面,近年来变化甚大。始于2000年的农村税费改革,2006年已全面完成,取消了农业税、农林特产税、“三提五统”等各种收费,农民负担大为减轻。在“多予”方面,政府加大了对农民的补贴,诸如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目前种粮农民每亩地年均可获得补贴70元以上。同时,农民参加合作医疗每年可获人均80元的补助;2007年,中国还决定在全国农村建立低保制度。
分析人士认为,在“放活”方面,由于长期城乡分治,利益格局难以短时间调整,改革创新的难度最大。但正因此,推进改革的空间也最大,这也正是此次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原因所在。诸如户籍制度、土地制度、金融支持等,都是最为核心的内容。此次会议把农村制度建设放在整个农村改革的首位,说明决策者对“放活”有了更强烈的急迫感。
中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和土地占据重要位置。30年前,安徽农民首创“包产到户”,通过制度创新拉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今天,中国站在社会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重要关口,再次选择农村体制创新作为改革突破口,无疑将对中国未来影响深远。(食品商务网)
#p#农村改革是中国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关键#e#
农村改革是中国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关键
要想脱离海外市场阴影,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拉动“内需”。如果8亿农民收入能实质性提高,那么广阔天地所催生的新市场需求规模绝不容小觑。
海外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最新的报告让悲观情绪更甚,知名研究机构纷纷调降对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增长预期,甚至认为此轮经济波动的谷底要延至2010年。全球经济如此,在悲观的观点看来,当外部金融乃至经济渐次深陷困境,期望中国的A股市场、中国的经济实体独善其身,宛若天方夜谭。
基于理论分析看,这样的担心似乎并非过度。我们无需罗列各种有关经济衰退的数据,事实上,无须衰退现“真身”,只要经济衰退的阴影预期出现,就会在经济体内部形成自我抑制作用:银行惜贷、企业无力投资、商业债务纠纷增多、居民消费疲软„„这些因素最终让经济体自身的恢复能力丧失。
心理情绪不仅会影响金融市场,还会干扰到实体经济领域的运行,最终放大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给市场运行造成更大的伤害。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改变预期甚至比改变真实经济还要重要。就预期而言,笔者认为,中国实现市场心理预期改变优化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海外市场,断言中国经济无法独立于全球经济周期并不足取。
要想脱离海外市场阴影,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拉动“内需”。尽管这一政策方向说起来容易,但实践起来却需要调控部门莫大的政治智慧和勇气。制约中国内需拉动的关键在于农村,农民的整体收入状况几乎是一把双刃利剑。如果8亿农民收入能够实质性提高,那么广阔天地所催生的新市场需求规模绝不容小觑。而实现农民收入大幅提升的关键,就是对于农地流转权力的市场化归位。
土地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市场流转一直不顺畅。农地流转定价过程不透明,村集体名义上拥有决定权,而村干部则拥有实际控制权。其结果就是农地流转定价普遍偏低、农民自身在农地流转中的利益分配缺位。数据显示,土地流转中地方政府获益60%~70%,而村集体获益约20%,直接根植于土地的农民获益不过10%。作为农民所直接拥有的重要生产要素,却无法带来更多的直接利益,反而被地方政府以及后续的土地开发商大赚级差地租的利益,可谓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问题与憾事。
这一状况极有可能获得巨大的历史性转变机遇。即将举行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将就农村经济社会体制作出重大改革部署,其中农地要素资源价格合理体现、提高农民收入等问题
可谓首当其冲。资源价格作为商品市场的根源,实现合理定价后的市场现实意义可谓巨大。几年前当初一些国产电视企业,曾发起所谓“彩电下乡”运动,试图实现“家家有彩电”的商业计划,但最终的结果却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农村社会基础设施不到位,很多地方基本电力供应尚无法完善;二是农村家庭电器升级的消费欲望极其低迷,轻易不愿意购买新产品。随着土地流转定价体制的到位,打破这些瓶颈的历史机遇已经逐步到位。关键就在于农村商业利益补偿的空间非常巨大,这一点从开发商透过四处圈地所获得的天价暴利,就能够看出其中的制度溢价空间。这笔溢价资金如果能够合理使用,势必能够带动整体农村市场需求的爆发。
尽管具体的改革部署尚未明朗,对经济拉动效应的测算也不明确,但我们已经拥有独一无二的改变长期增长预期的重要理由。
笔者判断,一方面海外金融危机是否最终演变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尚存变数;另一方面对于人口数量庞大的中国而言,一旦内需获得实质性启动,极有可能在逆势中成就更加强大的世界市场经济地位。所谓危险与机遇并存,究竟何者为重,就要视乎政策调控部门的科学部署与推动了。(环球外汇网)
#p#农村改革为中国股市提供牛市根基 市场获新机遇#e#
农村改革为中国股市提供牛市根基 市场获新机遇
城乡二元有望淡化 股市发现“兴奋点”
为期四天的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结束,这是又一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的事件。它必将引领中国农村和中国经济走进新时代,而在这一宏观大背景下,中国股市也将走进新时代。
“三农”问题首先是经济问题,因为它要发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这一进程将逐渐改变中国经济主要依靠东部工业发达地区带动的格局,广大的农村将为中国经济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对于中国未来经济和股市走势,有意见认为将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后的日本和2002年以后的美国一样,迎来长的经济增长周期和股市上升周期。如果应验,此次三中全会对中国经济和股市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
不谋而合的是,“商品大王”罗格斯又在大洋彼岸表示,自己继续看好农产品并已经再次投身其中,再次吹响了投资农产品的集结号。不知这是否会是又一个福音信号?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决定》中,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建立和保障农民收入等问题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农村新政将打造更坚实的经济基本面,为未来股市的走强提供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经济背景,同时给作为企业精英的上市公司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
提供牛市根基
“中国希望美欧经过短期的调整好起来,但是,也应该有形势继续恶化、在相当时期内持续走弱的准备,因此应该启动内需,内外并举。”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周其仁称。统计数字显示,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已经高达67%。
今年以来,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出人意料地演变为一场金融风暴,迅速席卷全球主要国家,并且严重影响了实体经济,中国的出口形势也因此恶化。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表示,未来中国经济将由国内需求及国外投资支撑,出口对经济的贡献比重增长或近乎零甚至出现负数。
因此,“对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众多农村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农村消费水平的大幅提升一定会成为长期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东方证券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冯玉明认为。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经济目前的城乡二元发展模式,导致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这一状态将为经济安全及可持续性发展带来隐患。而农村新政将开始着手改善这一状况,中国的经济将会迎来城乡协同发展,“两个轮子”一起转的格局,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
“可以预计,中国股市将像1975年后的日本以及2003年以后的美国一样,拥有长周期的经济增长,为股市的长期走牛提供经济基本面的支持。”上述业内人士认为。
上市公司新机遇
“新内需的启动和扩大的过程,是农村居民收入及支出增加的过程,将使中国的企业尤其是作为企业精英的上市公司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从而为股市微观主体——企业的收入和利润增长提供新的机遇。”一位市场分析人士表示。
平安证券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从过去近20 年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数据看,城乡收入剪刀差在进一步扩大,其消费能力仍停留在生活必需品的刚性消费上。换句话说,农民购买力低是当前的现状。
因此,“三农”政策都绕不开如何提高农民收入的问题。《决定》指出,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就由此导致的投资机会而言,平安证券认为,未来在规模化农业经营发展、农业科技进步、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和农民收入增加的推动下,农业生产资料、科技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医药卫生和工业品消费都将得到很好的发展机会。
国金证券则建议,关注“家电下乡”等类似的消费品行业的投资机会,侧重于中低档日常用品,如全国性的猪肉制品企业、中低档白酒消费等。不过,该公司认为,资本市场应当充分重视本次全会精神对于未来数年农村改革与发展实践活动的意义,而不是注重短期题材性炒作机会。(21世纪网)
第三篇:软环境建设对招商引资的影响
环宇效能建设软件对招商引资的影响
当前,全国各地再掀招商引资热潮,促进经济增长是各地级政府首要的政治任务,招商引资既可以快速带动当地经济增长,又能促进当地社会发展,还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因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难题,因而,招商引资是当前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看到招商引资工作重要性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招商引资工作的多变性和复杂性,招商引资的方式方法已经发生质的改变,过去那种靠基础设施、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优势来招商的思维方式早已不能满足目前招商工作的需要。软环境的优劣也成为投资者决策时考虑的重要因素,投资者对软环境优劣的重视程度,早也超过项目本身。可见,软环境建设在招商引资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
软环境是是指物质条件以外的诸如政策、文化、制度、法律、思想观念等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在现有的环境下,这些因素又集中体现在机制上。软环境就是在经济发展中相对于地理条件、资源状况、基础设施、基础条件等“硬件”而言的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及政府行政能力水平和态度等。
软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投资者的信心度,关系投资是否安全,能否有效运行,决定着经济发展的快慢以及能否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同时,也是制约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软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一个地区对资金尤其是对外资的吸引力,从而直接影响该地区吸纳外资的数量和速度、影响该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通过软环境的评价来反映软环境系统的状况,可以判断软环境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特别是发现阻碍和影响招商引资的不利因素,寻找原因,为各级政府改善软环境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为了在招商引资中提高吸引力,必须牢固树立软环境建设人人有责的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确责任、找准位置、激发热情,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把安全发展和科学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对软环境建设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软环境建设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由南通环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软环境建设考评软件通过融入国内外先进的考评理念和模式,借鉴传统的考评方式方法,对现行软环境考评测评体系
进行科学的丰富和扩充,形成了一套高度智能化软件系统。系统在众多市、县政府效能办成功应用,为提高行政效能,加强长效管理,完善考核评议机制,深入推进市、县投资发展软环境建设,促进城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建设繁荣秀美幸福新城市作出很大贡献。
第四篇:苏北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苏北新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关键词:苏北 新农村 机制 比较 对策
十一五等重要会议中对“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的再三强调,可以看得出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斩落部署,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重大措施,是实施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经之路,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本文以苏北地区农村为抽样个案, 通过对苏北18个县市农村的调查问卷,分析了农村现状,对于新农村的认知以及需求,在此基础上对于新农村的建设提出建议。
调查背景及目的: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和社会变革,不仅是经济领域的改革,而且涉及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意义更深刻,任务更艰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发展的根本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而不是一项短暂的阶段性工作;是一项全新的伟大创举,而没有固定的模式经验;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不是一场单兵作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不等于“新村建设”或“村庄建设”, 不仅要关注农村,更要关注农民和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新领域,是在实践中提出的新课题。也只是应为如此, 深刻了解和把握农村中现存的状况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查地点:江苏省泰兴市滨江村。
调查内容与方式:通过调查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前后变化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受益方面和存在大的问题。调查方式主要是通过图书馆资料的查阅、村里同学、父母、亲戚及亲身的经历。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生活环境有改变与新农村要求有差距。两年前滨江村内和多数的苏中农村一样,污水横流,乱搭乱建,村内没有硬质道路。现在,在滨江镇领导和滨江村村支两委的带领下,经过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滨江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硬化道路,改建池塘,规划房屋,农民们的生存、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要和我们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环境相比,还有一定距离,突出表现在农民家住环境方面。通过亲身感受及查阅资料,就发现在苏中地区有80%以上的住户,庭院乱堆乱放,房屋凌乱不堪。在滨江村仍有小部分农户没有洗衣机、电冰箱等一些标志生活水平提高的家用电器。
(2)农民收入有所增加,总体情况较之城镇居民而言仍显偏低。在滨江镇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滨江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变化,人均年收入达7500多元。大部分的村民认为自己的收入与前两年相比,有所增加。但在农村同样普遍存在一个问题:贫富差距过大。另外由于滨江村靠近市区这无形增加了村民的消费支出。村民收入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收入来源单一。和大部分苏中农村一样农民农产品收入和外出打工收入占村民收入的比例就高达88.2%,这其中农产品收入又占到56.2%。众所周知,农产品绝大多数是初级产品,竞争能
力弱,附加值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这就造成了农民收入的极不稳定。
(3)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硬环境建设亟需加强。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强电力、通信、道路、小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随着乡村企业的兴起和农业特色产业的壮大,水、电等资源供应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4)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环境亟需维护。滨江村附近地区频繁引进化工厂,其中相当大部分都是被国外取缔的重污染企业,为了片面的追求GDP镇政府不息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结果给给当地生态平衡带来巨大的包袱,空气浑浊、河水污染。同时乡镇过多地强调客观理由,认为无资源、无项目,不能积极主动挖掘发展潜力,创造发展优势,致使区域经济发展缓慢。也损害了其他企业的利益,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加强农村环境建设的主要对策: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硬件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乡村企
业的发展暴露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使企业开工缓慢,不能如期投产达效。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其适度超前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推行农村建设新理念。
1、成立领导小组,完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
2、明确部门责任,强化新农村建设监督考核。
3、作好建设规划,严格新农村建设操作程序。
(3)建设服务型政府,在政务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一是加强乡级执政能力建设。重点加强乡镇谋划发展、对外开放、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四种能力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二是增强服务意识。乡镇政府要承担起引导、扶持农户的责任,有效进行市场调研、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主动承担风险;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供需市场信息发布机制,为群众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壮大经济人队伍,活跃农村经济。三是实施阳光工程。扎实推行政务、村务公开,建立重大事项公示、社会听证、社情民意反映等长效机制。四是加强行风建设。有效开展行风评议活动,有效实施群众监督;开展执法、执纪大检查,突出解决部门行业不正之风问题。
(4)对城乡要求一视同仁,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工农和谐化 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在思想认识上要有长期打算,在发展规划上要有长远眼光,在制定目标上要把握关键,在工作展开上要有重点,同时通过全民动员,城乡互动,各部门上下协调,共同促进我县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瑞娟 信息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期刊论文]-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8)。
2、申端锋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研究 2006(2)。
3、贺雪峰 乡村研究的国情意识 2004。
第五篇:苏北基层农村文化建设浅谈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苏北基层农村文化建设浅谈
作者:蒋晓燕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12期
【摘 要】 社会现代化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面进步,其中文化发展是重要内涵。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日益富足,农村文化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民文化消费群体结构、消费观念等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但是我国农村文化长久积淀,其封闭和滞后等特性致使创新动力不足,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发展极不协调,农村文化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国人素质的普遍提高,同时也带来社会治理的系列问题,因此,发展农村基层文化迫在眉睫。
【关键词】 文化;设施;经费;基层
一、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取得的可喜成就。
1、夯实文化发展的经济基础。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日益富足,农村文化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民文化消费群体结构、消费观念等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随着城市化和小城镇建设的推进,以宁通、陈严、周群等社区形成具备各自特色的地方区域特色经济的开发,农村个体私营企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服务行业的逐步兴起,大量企业从城市向农村迁移,给农民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农村经济构成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使多数农村居民的收入主体实现了工薪化,为农民增收注入了持续的动力。
2、努力拓展文化阵地。为进一步繁荣农村文化、加强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近几年,各级党委政府全力抓好文化阵地建设,以文化站和农村基层党校为依托,通过“文化中心户”和各种有效载体,从满足农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需求出发,把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向广大农户辐射。这些“文化中心户”成为知识传播的“大学校”,信息交流的“交换台”,技术推广的“农技校”,民情收集的“前哨所”,文化活动的“新载体”。经济相对强劲的社区,则充分利用村经济收入比较高的优势,各村都设立了录像室、棋牌室、活动室和阅报栏,通过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乡村文化的吸引力和辐射功能,并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阵地。
3、大力实施农民素质工程。为顺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知识,各地基层党委政府积极开展“农民素质工程”,大规模培训农民,使多数农户都有一位主要劳动力通过教育培训,受到知识技能培训,成为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一定专业技能的新型农民。通过培训,农民学到了更多面向市场的就业本领,使自己成为产业工人或未来的农村创业者,并释放出农村生产力的巨大能量;通过培训,大大转变了广大农民的思想观念,广大农民既提高了就业技能,又提高了综合素质。
二、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1、农村文化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当前,文化传播管理组织机构大多采用编制在文广新局,造成了人员工作不能到位、精力不能集中,文化工作附属于乡镇中心工作。特别是在乡镇机构改革后,基层文化工作的组织管理职能相应弱化,难以尽到组织引导、艺术辅导的职责,使农村文化活动停留在自发的、散乱的、无组织状态,难以发展壮大。
2、农村文化设施普及不够,发展失衡。文化设施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公益性文化设施是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和发展社会主流意识的重要阵地。加强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也是政府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而基层文化设施存在着总量不足的问题,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也很多。村一级的文化站、图书室不是没有就是面积不足,文艺设施更是少得可怜。有的挤在一些破旧的校舍厂房,有的还是借用其他房屋,作为临时站舍,且站舍设施大多较落后。农村文化设施大多数为上世纪90年代中期投资建设,总体落后的面貌也没有根本改变。
3、经济发展水平有差距,文化建设不平衡。农村文化建设由于受政治、经济、地理及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发展很不平衡。目前农村文化建设水平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较好的,这些村居一般经济基础好,基层领导较重视,交通方便,大多数农民又有一定文化水平,所占比例约为30%左右。村居设有文化管理员,有关业务人员较齐全,阵地建设较好,经费较充足,能坚持常年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并能积极购买新书,补充藏书;二类是一般的,所占比例约为40%,只有专职文化管理员,业务人员不齐,经费投入少,有阵地但开展活动不经常,只在春节期间才搞一点活动; 三类是较差的,所占比例约为30%,这些村居的经济条件较差,基层领导不重视,人口少而居住分散,农民文化程度较低,这里的文化站名存实亡,没有经费,常年不开展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4、文化经费的投入不足。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依托一定经济的支撑,对基础薄弱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来说更是如此,而经费不足已是多年来困扰农村文化建设的突出问题。
5、文化干部队伍建设滞后。一方面,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人才匮乏。乡镇文化站人员有的调离文化战线,有的调为它用,留下的工作人员又无文化专长。有乡镇文化管理能力和专业特长的人员纷纷跳槽,农村文化队伍专业骨干力量大量流失。随之而来的后果是:农村文化队伍人才匮乏,素质较低,后备力量明显不足,文化工作质量下降,无法满足农村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文化干部队伍知识老化,不能了解群众文化发展的脉博和群众对文化的真实需求,缺乏对群众文化发展趋势的认识。
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必须搞好农村文化建设。因此针对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问题。
1、明确发展总体目标。
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把它纳入农村奔小康的总体目标中。结合新农村建设、欠发达地区奔小康工程,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各级政府首先要树立全面的发展观,科学认识“增长”和“发展”的关系,切不可将“发展是硬道理”片面理解为“经济增长是硬道理”。其次要本着政府主导、因地制宜的原则,把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乡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手段先进的要求,加快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2、促进体制机制创新
长期以来,乡镇文化站作为事业单位由财政投资、政府包办,人、财、物公有化,公有公营的主体决定着农村文化工作越来越与市场脱节。农村基层文化改革必须立足公益性前提,走市场化道路。按照市场规律积极地利用文化资产,制定规划和具体措施,挖掘本地文化市场潜力,发展文化产业。政府要由过去主导、主办文化向管理、协调文化转变,文化中心由过去行政和管理职能向服务文化和经营文化职能转变,扶植具备地方特色的文化经营团体,培育包括越剧、沪剧、地方特色文艺(木偶戏、花鼓戏、江安号子)在内的产业文化,允许其市场化经营,既保持其传统,又形成市场生命力。
3、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针对现有文化设施的短缺、老化问题。一要保障对农村文化事业的基本投入,加强、维护现有文化设施,保障现有设施的使用率,收回被租赁和挪用的文化设施,统筹规划、合理配置、综合利用农村文化设施,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二要建立农村文化设施的运营管理长效机制。尝试多种运营模式。推动现有行政直属运营单位改革,制定地方性政策法规鼓励政府采购和外包服务,调动社会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参与的积极性。
4、完善经费投入体系
一方面对现有文化经济政策贯彻落实好; 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地方财政支出范围,增加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逐步提高投入比重。另一方面,要协调各方面关系,调动社会力量,加大文化建设投入,逐步建立国家、集体、个人、社会相结合的农村文化建设的多渠道投入体系。
5.加强新农村文化队伍建设。
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支队伍建设:一是农村文化管理队伍,积极探索建立新的用人机制和管理办法,解决镇乡、街道文化站人员老化、素质不高、队伍不稳的问题,把文化干部的工资待遇纳入镇乡、街道财政预算,解决文化干部的后顾之忧;二是农村文艺表演队伍,包括文艺下乡队伍的建设培养等;三是文化经营者队伍,通过规范和引导,不断提高他们的经营素质和管理水平;四是文化指导员队伍,通过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培训,来努力提高工作能力。真正做到
农村文化工作层层有人管,环环有人抓。注意发挥民间艺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中的积极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民间文艺团体注册登记和监督检查制度。要通过改革文化队伍的育人、选人、用人机制,不断培育各类文化活动人才并发挥他们的作用。
新农村需要新文化,新文化要顺应新形势,贯彻新要求,服务新需求。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归根到底要落实到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上来,给农民群众以看得见的实惠和希望,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 梁漱溟.中国文化耍义[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95。
[2] 范大平.论中国农村文化生态环境建设[J].求索,2005.2: 95-97。
[3] 郭晓军等著《中国农村文化建设论》,2010年12 月第1 版。
[4]中央文明办协调组编《长岛人歌———长沙市创建文明城市纪实》,学习出版社,2001 年4 月第1 版
[5] 中共省委宣传部《学习与宣传》增刊,《发展文化产业专辑》,2003 年版(江苏省如皋市江安镇综合文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