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莱芜高新区推进区域融合发展情况汇报(202_年3月13日)
编辑:繁花落寂 识别码:20-1004848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22 12:31:03 来源:网络

第一篇:莱芜高新区推进区域融合发展情况汇报(202_年3月13日)

莱芜高新区推进区域融合发展情况汇报

(202_年3月13日)

近年来,高新区把推进区域融合发展作为破解资源瓶颈的重要抓手,主动融入“一圈一带”发展框架,积极对接蓝黄经济区、长江三角洲、京津冀等经济板块,广借外力,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助力高新区跨越发展。

一、借助创新资源优势,在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上实现了新突破。一是以技术难题招标攻关为平台,广泛征集区内企业的技术难题攻关需求,汇编成册,面向济南、青岛、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推介,积极促进区内企业与其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目前,全区有15家企业与济南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如山东省科学院分别与力创科技、呈瑞新能源、金石集团、能源电器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就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器、超声波智能热能表计量仪器、金属粉体材料开发、煤矿语音广播系统等课题联合攻关。有22家企业与济南以外的高校院所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如位于长三角地区的中南大学阮建明院长与山东呈瑞粉末冶金有限公司签订了高压泵体粉末冶金工艺的研发项目技术合作协议;位于京津冀地区的天津市工业微生物研究所徐勇虎所长与莱芜泰禾生化有 限公司签订柠檬酸战略性长期支持合作项目技术合作协议;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姜齐荣与山东能源电器公司签订了矿用隔爆型无功功率自动补偿装置研发协议。同时,高新区把这些合作项目优先列入科技创新专项扶持基金,去年以来区财政先后对高压共轨系统等16个项目,给予扶持资金202_多万元。二是以合作共建创新平台为抓手,依托建设的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园,重点吸引“一圈一带”、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圈内的的高校院所、科研单位在孵化园设立研发中心,目前已入驻研发机构、创新创业型项目32个,如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与莱芜环球公司,共同在孵化园组建V6发动机工程研发中心;山东联创高科公司在孵化园建立研发中心,主要从事油气生产物联网方案设计、数字油田、电力自动化设计等;山东省科学院莱芜技术转化中心落户孵化园,主要开展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开发等服务。三是以引进创新人才为重点,面向重点经济区域和重点城市柔性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80多人。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雷清泉,是著名绝缘技术专家,山东希波电气公司特聘专家;中国科学院薛永祺院士,是红外和遥感技术专家,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是高新区企业能源电器公司的特聘专家;北京金晟阳光科技有限公司袁向东博士,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是太阳能节能环保设备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在高新区创建了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二、借助产业转移优势,在引进项目上实现了新突破。专门 成立了京津、济南、广州、杭州等6个招商小分队,专项研究和对接北京、上海、长三角、珠三角、济南企业的投资动向,努力引进一批好项目。近年来,从上述地区引进项目36个,总投资162亿元。如从广东引进了总投资12亿元的爱地高分子材料项目和投资10亿元的维达纸业项目,从北京引进了投资30亿元的汇源工业园项目和投资40亿元的莱芜世纪城项目,从上海引进了位居世界500强第20位的安盛集团投资的天平保险项目,从湖北宜昌引进了投资4.5亿元的黑旋风工业园项目,以上这些项目均已建成投产。从济南引进项目6个,总投资39.3亿元,如济南客商投资5亿元的盈先新能源科技项目,济南创立化工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的创立科技项目、山东萨克化学工贸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的特种润滑油项目均已开工建设;山东重交路桥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的改性沥青项目、济南市粮食局投资1.5亿元的鲁中食用油储存基地项目已签订合同。

三、借助金融资本优势,在推进银企合作上实现了新突破。济南作为我省的省会,一些股份制金融单位都设有分行,融资空间广阔。我们瞄准这一优势,建立了高新区成长性企业名录库,去年以来先后面向恒生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驻济南分行,举办了3次银企洽谈会,邀请驻济银行负责人前来实地考察7次,区内企业先后获得授信额度4.6亿元,落实贷款3.2亿元。如德胜机械等5家企业从恒生银行济南分行贷款6650万元;海纳公司等3家企业从民生银行济南分行贷款4100万元;呈瑞科技等4 家企业从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等驻济分行贷款5600万元。

几点建议

1、把高新区作为区域融合发展的突破口。高新区往往是一个地区转调发展的示范区和科技创新的主阵地,把高新区作为推进区域融合发展的排头兵和突破口,有利于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建议由省相关部门牵头,整合省内高新区的资源,集中推进一批重点产业、重点项目。

2、把济莱协作区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济莱协作区作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先行区、起步区,将为“一圈一带”建设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模式。建议省委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集中资源,集中发力,加快推进济莱协作区建设。从一般规律看,一个城市或地区在适当时候行政区划的调整与扩大,往往会引发这一城市或地区经济的飞跃发展。鉴于莱芜山多地少、发展空间不足,产业结构单

一、转调发展压力巨大的实际,建议调整扩大莱芜的辖区范围,使莱芜可以在更大范围集聚资源,在更大平台推进转调发展,在提高自身规模质量效益的同时,可有效提升济莱协作区建设的质量水平。

第二篇:关于202_某区域融合发展工作总结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六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地委委员(扩大)会议精神,总结202_某区域融合发展工作情况,明确202_某区域融合发展工作重点,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努力开创区域融合发展工作的新局面。下面,我代表某区域融合发展协调领导委员会做工作报告。

一、202_年区域融合发展工作情况

202_年,区域融合发展、互学共建活动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坚持“谁有长处学习谁、谁有困难帮助谁、谁能发展支持谁”,全面贯彻落实地委融合发展方针,致力于某开发与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兵地融合工作。一是共同推进节水型农业发展,地方借鉴某滴灌、膜下灌技术,在发展葡萄、大枣等节水型特色农产品方面取得了新突破;某坚持内涵挖潜增效,共投入资金1亿余元,农业节水灌溉面积达16.5万亩。二是平衡电力供求,地方积极协调某电力公司增容扩能,改善某红光工业园区电力设施;电力部门以优惠电价支持农牧团场发展,某提供路径支持地方农网改造工程,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三是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协调兵地相关职能部门,就加快某市东北片区开发建设相关问题达成了共识。四是认真做好绿化工作,完成了兵铁地融合共建林70亩弃坑的回填工作,并正式移交某,拟于今年春季实施植树造林活动。同时,将育英路亮化、绿化工作纳入到了某市城市管理体系。五是抓好道路建设工作,协调解决国新路建设过程中涉及的电力、电信线路拆迁、路政接口及沙石料采挖等相关问题,有力支持了某油路通团、通连工程的顺利实施。某认真协调解决哈若公路工程建设中涉及火箭农场民房拆迁、机井、水渠、林带、土地征用等问题,为工程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六是全力做好抗灾救灾工作,某针对某市大泉湾乡灾后重建的需要,无偿划拨153亩土地,用以支援该乡三道城村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充分体现了地方有难、某支持的奉献精神。七是推动医疗卫生和教育工作扎实深入开展,某红星医院与地区维吾尔医院加强相互间的观摩交流、骨干医生培训及疑难病症的联合会诊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双方的医疗服务水平;继续加强兵地学校间的交流与合作,达到了共同提高的效果。八是强化兵地联调工作,进一步健全相关制度,充分发挥兵地联调机制作用,解决了兵地部分基层单位、群众之间的纠纷问题,化解了矛盾,维护了区域稳定。

(二)铁地融合工作。一是配合支持铁路企业深化改革,顺利完成了铁路分局医院、学校的社会职能移交工作,为铁路企业主辅分离走向市场、发展多元经济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二是积极协调铁路运力,全年共争取增加的计划外车皮达1500个,最大限度保证了煤、硫化碱、铜镍粉等重点地产品的外销外运。三是协调乌鲁木齐铁路局支持某至若羌公路建设需穿越兰新铁路线问题,确定在现有基础上增设立交桥,确保了哈若公路项目的顺利实施。四是为进一步促进粤哈两地的合作与交流,向自治区人民政府、广东省人民政府提出了乌鲁木齐至汉口铁路旅客列车延伸至广州的建议,引起了铁道部、广铁集团的重视。五是铁兵地三方共同实施铁路“千里绿色长廊”工程,投入资金达5000余万元,按计划完成了140余公里的绿色通道建设。六是协调铁路分局及分局水电段,架通了某市花园乡红旗村至红旗车站的1.9公里输电线路,结束了花园乡红旗村哈萨克居民区无电的历史。七是从维护城市环境出发,就排污费收缴问题达成共识,并确定了排污费征缴办法。八是争取乌鲁木齐铁路局同意四道沟干渠工程穿越兰新铁路并减免相关费用,降低了四道沟干渠引水工程的投资成本。九是铁地联手共同实施和创建“平安大道”畅通工程,较好地维护了铁路街区的交通秩序。

(三)油地融合工作。一是支持吐哈石油加大对以三塘湖油田为重点区块的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逐步探索出了低产能油田高效开发新路子,并协助中国石油总公司调研组完成了乌鲁木齐至兰州成品油、鄯善至兰州原油管线的实地踏勘及路径选址工作。二是吐哈油田公司加大对巴里坤县萨尔乔克乡、下涝坝乡和大红柳峡乡的定点扶贫工作力度,加快了其脱贫致富步伐。全年投入资金达110万元。四是有效维护某区域内油田及输气管道生产秩序,加大专项整治力度,确保了某油气田及西气东输管道的安全。五是协调配合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能源公司在白石头风景区、星星峡镇、南湖乡等地增加了石油工业产品销售网点。

(四)煤地、矿地融合工作。一是煤地双方联合开展整顿和规范煤炭市场秩序,为保护企业品牌,开拓市场,提高企业效益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协调解决了某煤业集团沙尔湖煤田后备资源配置问题。二是协调解决了某煤业集团煤炭销售货款回收及生产生活用水问题。三是积极协调乌鲁木齐铁路局、某铁路分局共同支持雅满苏矿业公司120万吨球团矿、5万吨铁合金基地铁路专运线及货

场的扩容建设事宜;协调解决扩能改造用地、电力配置等问题,整合资源,推动民采矿山企业发展,支持雅矿深加工项目的实施。四是最大限度解决电信、铁通、金融、林场、植物检疫站等驻地单位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为这些单位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便利。

(五)融合共建城市道路工作。驻地各方本着“利益连接、共驻共建、统筹规划、共同收益”的原则,在共同融资实施天马路扩建、胜利路北延、建设西路新建和八一路、支油路及育英路亮化工程中,探索出了一条融合共建城市道路的新路子,既盘活了土地资产,又方便了驻地单位的出行,实现了双赢。一是协调中央储备粮某直属库、新疆联强集团伊吾马场、某煤业集团物资处、阳光小区、某铁路分局华苑房地产开发公司、新钢雅满苏矿业公司水泥厂等相关单位,共同融资实施了天马路改扩建工程,并协调某铁路分局等单位迅速拆除了横贯该道路的废弃铁路专用线。在驻地各融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融合共建天马路工程已顺利竣工通车,形成了一条连接天山北路与八一大道的城市干道,极大地方便了周边单位和群众的出行。二是经多方协调,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和吐哈油田分公司、某、某市共出资200万元共同实施了八一路、支油路5.2公里的亮化工程,该工程已顺利竣工。三是积极协调某地区劳教所、某火箭农场、某市西河区本着“融合共建、共同收益”的原则,共同投资完成了位于八一路至西河区新西村全长约850米的新民路工程。四是协调某双合碱业、雅满苏矿业公司等驻地单位,配合某建设集团顺利完成了建设路西段工程。五是积极协调某红星医院与某市联手完成了胜利路北延工程。六是驻地各单位紧密合作,大力支持某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初,某市已被国家旅游局正式评定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六)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稳定工作。一是为进一步丰富区域文化活动,成功举办了以歌颂祖国为主题的区域“大融合杯”百人合唱比赛活动,增强了区域各族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协调驻地各方全力支持地区人工影响天气及消防特勤中队建设资金的筹集工作。三是协调驻地各方政法系统积极开展互学互检活动,坚持定期召开区域治安形势分析例会制度,形成了联动、联防、联治的网络体系,有效维护了区域社会稳定。

(七)“结对共建”和区域互派干部挂职工作。积极开展以社区建设为重点的铁地、油地“结对共建”活动,帮助社区解决实际困难,增强了社区服务功能,为驻地企业提供了优质服务。于202_年9月启动了第五批区域融合干部挂职工作,8名地方干部分别到驻地有关单位挂职,8名驻地单位干部分别到地市有关部门挂职。挂职干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了区域间的业务、信息沟通,推进了地方与驻地相关单位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活动的扎实开展。

二、202_年地区融合发展互学共建工作要点

地区融合发展工作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力实施生态立区、工业富区、科技兴区、人才强区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牢固树立区域一盘棋思想,进一步深化融合发展实践,丰富融合发展内容,全面提升区域融合发展层次和水平,共同构建区域和谐社会。

(一)进一步强化全局观念,在更高的层次上推进融合发展

融合发展是地方与驻地各单位共同探索与实践的成果,是推动某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我们一定要坚持不懈地实施融合发展战略,并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要求,更新观念、开拓进取,继续融合区域各方优势和力量,积极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经济合作,在新的层面上推进融合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大融合、大发展。

当前,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加快、广东援疆工作力度加大和以煤电化基地建设为重点的一批优势资源转换项目的快速推进,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应该讲,某已迎来了加速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区域各方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全局观念,树立某的发展就是各方发展的思想,讲政治、讲奉献、讲协作,积极主动地融入某区域经济大发展的潮流之中,聚全地区之力,凝全地区之智,齐心协力配合支持煤电化基地和惠及区域各方、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的人工影响天气等一批关系某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要坚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联手抓好城乡建设,矿产、农牧资源开发和公益性、基础性项目建设,力求在资源开发、产业整合、招商引资,以及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产品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要坚持一贯到底的原则,从大局和长远利益出发,继续加强融合发展宣传教育,引导区域干部职工树立融合发展思想,打牢深化融合发展的思想感情基础,共同维护融合发展的大好形势。

(二)以互学共建为载体,全方位推进融合发展

第一,兵地融合发展方面。按照市场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继续支持某做好某市东北片区的开发建设工作。积极与某协作,充分发挥广东援疆优势,依托沿海窗口,健全和完善特色产品专业营销网络,共同拓宽地区农产品直接销售渠道,联手闯市场、联手做大做强大枣、葡萄、某瓜等特色产业。全力支持某红光工业园区及20万吨聚氯乙烯项目建设,并在资源配置、协调服务和政策优惠上给予重点倾斜;支持某及驻地各方对铜镍资源进行勘探开发,着力在铜镍矿冶炼及深加工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提升铜镍矿业开发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配合某实施“油路通团、通连”工程,认真做好国新路、新建路建设过程中的相关协调服务工作,为某公路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兵地联手实施益寿路亮化、大营房至312国道东出口通道建设工程,进一步改善某投资硬环境。加快地区有线电视节目与某有线电视节目互联互通步伐,尽快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继续做好东天山天然林保护工程,发挥其生态效应,提升旅游开发水平。

第二,铁地融合发展方面。进一步完善铁地运输联席会议制度,做好地产品的外销外运工作;支持配合某铁路分局完成尾亚至思甜铁路曲线改造工程,确保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某段工程的顺利实施;全力配合某铁路分局加大对复兴路周边住宅区的开发与建设;配合做好某站场扩能改造工程建设。继续做好铁路社会职能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工作,保证办学、办医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切实发挥保障作用。发挥地区“千里绿色长廊”工程专家顾问团的作用,继续为工程的病虫害防治、管护工作做好咨询服务。配合做好哈若公路穿越铁路立交桥工程建设工作。积极开展以互学互助为主要内容的“结对共建社区”活动,充分发挥好街道社区在支持铁路安全运输方面的后勤保障作用。

第三,油地融合发展方面。支持吐哈油田分公司加大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配合做好小草湖红台126亿立方米气田及某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工作。认真研究石油、天然气及其下游产品的资源、市场和发展方向,确定具体合作项目,实施重点突破。配合开展油气田及西气东输管道安全防范专项整治工作,坚决打击盗窃原油和破坏油气设备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证区域内油气田及输气管道的安全运行。全力支持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工程施工单位做好某段建设施工工作,尽可能多地组织农民工参与工程建设,在支持和确保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建设的同时,有效增加农牧民非农收入。油地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尽快将石油基地外围支油区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纳入到某城市总体规划建设之中,分步实施,积极为吐哈石油职工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积极协调中国石油某销售分公司、雅满苏矿业公司、中央储备粮某直属库相关单位,与某市共同融资实施新华路改扩建工程。协调中石化某销售分公司按照某城市规划要求,在市区内增建加油、加气站;整合某境内312国道加油站点资源,优化布局,完善服务功能,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全面做好吐哈油田中小学校移交地方后续工作,确保平稳过渡。充分发挥石油文化广场、游泳馆、会展中心的优势,加大吐哈石油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做大做强旅游业,开展共创品牌、共建景区等工作。油地双方共同做好启动石油工业区的调研论证工作,盘活工业资产,形成有利于石油基地工业区快速发展的良好运行机制。发挥社区功能,配合吐哈油田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确保油田职工队伍稳定。

第四,煤地、矿地等融合发展方面。支持某煤业集团,加快煤炭产业结构调整,扩大生产规模,推进矿区整体发展。支持煤业集团公司做好砂礅子、沙尔湖煤田的地质勘探工作,延伸发展产业链,使其在煤炭资源转换方面取得突破。协调某与协力棉纺公司建立互利双赢、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做大做强棉纺产业。继续支持雅满苏矿业公司做好120万吨球团矿、5万吨铁合金原料基地建设及配套铁路专运线、货场的增能扩容工作。整顿规范沿街钢材经营网点,支持雅满苏矿业公司建设某钢材市场。继续协调电力部门进一步解决某区域铁合金、球团矿等生产单位供电不足的问题。支持某市雅满苏镇所辖矿区乡镇道路建设,调动雅矿及民采矿山企业积极性,探讨融合共建矿区道路的新途径,从根本上改善矿区交通条件。全力支持电力部门实施电力城网、农网改造工程,改善城乡电网结构,提高供电质量,加强电费、热费清缴回收工作。继续支持华电某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

第五,地方与通讯网络等单位融合发展方面。继续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资源共享,兼顾各方利益,促进共同发展”的原则,大力支持电信、邮政、移动、联通、铁通、网通、传输等通信事业的发展,积极协调解决其发展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为地区邮电通讯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积极协调、帮助解决金融系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发挥金融驻地企业作用,促进快速发展。大力支持气象、伊吾马场、双合碱业、中央储备粮某直属库、烟草公司、植物检疫站等中央、自治区驻地各单位的发展。

第六,共同做好维护区域稳定工作。进一步完善兵地联合调节机制,健全区域社会治安分析例会制度,继续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互学互检活动,达到区域携手联防联控、共保一方平安的目的。定期通报地区内部社情信息及治安难点、热点问题,并按照点线结合的原则,建立群防群治网络,实行联防联治,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以创建“安全文明铁道线”活动为载体,以严打整治斗争和治安防范工作为重点,兵、铁、军、地联手加强护路民兵队伍基础建设,维护铁路治安秩序,确保千里铁路大动脉的安全畅通,努力开创某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新局面。

同志们,坚定不移地实施融合发展战略,既是区域各族群众的共同愿望,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让我们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凝聚各方力量,发挥各自优势,携手并肩,团结协作,大胆实践,开拓创新,为某区域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快速发展,为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早日实现而共同努力奋斗。

第三篇:莱芜高新区新材料产业发展情况201401

莱芜高新区50余家企业集聚新材料产业链

莱芜市高新技术开发区通过创建“科技领航区”,形成了以朗进科技、力创科技等企业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以爱地高分子、呈瑞粉末冶金为骨干企业的新材料产业链,以泰丰纺织为龙头的新型纺织材料产业链。目前产业链上已集聚了50余家企业,所创产值占到了该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8%。

该区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持高科技企业的科技攻关、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创新平台建设。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目前,共组织申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49项,有20项被列入各级的科技发展计划,共申请扶持资金1200余万元;为10家企业16个项目申报重点产业振兴和中小企业技术改造、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省新能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项目资金1500余万元。

高新区重视强化产学研合作。积极为企业和大学、科研院所之间牵桥搭线,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中国工程院院士雷清泉等10名专家教授分别与10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拓宽了产学研合作新渠道,加快了企业创新步伐。

以总量膨胀、产业升级为主线,全区大力实施“培优扶强”工程,大力推进科技自主创新,新兴产业在高新区工业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使全区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0亿元,同比增长4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8亿元,同比增长65%。装备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三大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70%,比去年提高9个百分点;纺织服装、饮料食品两大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0%,全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目前,全区共培育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7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

莱芜钢城“吃钢咽铁”拉长产业链

莱钢未来的发展规划如何?莱钢产品的流向、用途是什么……”1月19日,春节的气息已渐浓,莱芜市钢城区200多名机关干部却安静地在会议室聆听辅导报告,为今年开展好工作加油充电。

“背靠莱钢这个优势是钢城独有的,也是钢城最大的优势。”钢城区委书记胡文朴说,莱钢作为一家省属企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是非常强的,特别是“十二五”末,莱钢集团销售额将突破千亿元,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其品牌效应更加明显,为钢城发展新上项目、引进外来配套企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如果说过去的钢城一直在主动接受莱钢的辐射带动,那么今天,钢城则用产业眼光“瞄准”莱钢,拉长钢铁产业链条。尤其在招商引资上,围绕莱钢的产前、产中、产后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周密、系统、科学的策划,大大提高了招商实效。

1月10日,钢城经济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孙晓河和开发区招商局的同志先后到青岛、菏泽、青州、江苏等地展开了招商推介活动。其中,青岛天能集团是莱钢销售部的一级客户,这是一家生产风电机轴插筒的大型企业,他们每年都要用莱钢的钢材8—10万吨。该公司在开发区投资热情很高,公司高层先期已经到开发区进行了考察,对项目选址等方面都很满意,他们要投资10个亿新上一个项目,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莱钢的1000多万吨钢就是最大的招商资源。里辛镇以“打造鲁中最大汽车配件特色产业强镇”为目标,把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主攻方向。镇党委书记毕泗柏前几天带领招商小组赶赴湖南、广州、浙江、福建及省内的聊城、青岛等地进行招商推介,开展新一轮招商引资活动,取得了实效。目前已与聊城中通客车、湖北恒康锌品高炉除尘灰综合利用项目、福建客商投资的原辅材料生产线项目等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通过深入策划接受莱钢辐射,大力发展钢铁配套经济,目前,钢城区已建成了国内最大的粉末冶金生产基地,智能车库生产基地、山东省焊管生产基地、钢材营销基地都渐成规模,形成了以钢铁生产和深加工、钢材销售、新材料、物流配送于一体的钢铁主导产业体系。

莱芜做大做强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

近年来,莱芜市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着力培植发展了以新型钢材及钢铁深加工、粉末冶金、新型建材、有机高分子材料及精细化工、电子信息为重点的五条主导产业链。

近年来,莱芜市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着力培植发展了以新型钢材及钢铁深加工、粉末冶金、新型建材、有机高分子材料及精细化工、电子信息为重点的五条主导产业链。目前,五条产业链上已集聚了140余家企业,所创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8%,新材料产品实现产值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已达89%。五大产业链已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推动国内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新型钢材及钢铁深加工产业链

(一)发展现状。钢铁产业是莱芜的支柱产业,是多年来科技部门重点扶持的产业。经过近年来的发展,这一链条已日趋成熟。从产品结构看,已从H型钢、中宽带钢、特钢等高端优势产品,延伸到钢结构、环保设备、智能车库等领域,全市已拥有100-900mm全规格H型钢,宽200-1350mm、厚1.2-200mm的带钢,宽700-900mm、厚0.25-2 mm的薄板,有齿轮钢、轴承钢、锚链钢等特钢,型带特材比例提高到60%以上,H型钢生产加工能力200万吨,钢铁深加工能力达350万吨。从企业结构看,已形成以莱钢、泰钢为龙头,71家加工企业相配套的发展格局。莱芜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规格最全、最具市场竞争力的H型钢生产基地,全国规模最大、服务一流的钢结构加工基地,山东电炉钢精品基地。莱钢集团成为目前全国钢产量前十强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二)发展优势。从产业基础看,莱芜是山东省钢铁生产及深加工基地和汽车零部件基地,境内矿产资源丰富,铁矿石储量达6.5亿吨,居华东地区之首,铁精矿粉品位62-66%,产钢能力占山东省的35%,成为国内重要的钢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产能达到1200万吨。从企业优势看,我市有莱钢、泰钢两大钢铁龙头企业,莱钢钢产量突破1000万吨。泰钢950热轧生产线成为国内第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宽带生产线。目前,钢铁产业所创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了7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钢结构用H型钢所创产值占莱钢总产值的比重近30%,钢铁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得到了较好的优化。从技术优势看,目前国内已建成投产的热轧H型钢专业生产线有6条,形成规模配套生产的企业只有莱钢和马钢,其中莱钢3条,马钢2条。莱钢H型钢获得由国家冶金局颁发的“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称号;Q235,Q345级H75×75—H400×200热轧H型钢被认定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并通过中国船级社认证,获得了进军海洋石油平台用钢领域的市场准入证;202_年、202_年连续两年获山东省“免检产品”称号。202_年9月获“中国名牌”称号。按日标JIS 3192生产的H型钢出口到泰国、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莱钢成为全国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规格最全的H型钢生产加工企业。

(三)下一步发展方向。重点围绕提高钢铁产品的档次,降低能耗、物耗,增加附加值,推广新一代钢铁制造流程和工艺,研究开发达到国际标准的新型、特种钢铁材料。支持钢铁深加工向成套机械、建材等行业延伸,重点开发轴类件、汽车零部件、环保厕所、智能停车设备、压滤机、不锈钢纤维等钢铁深加工产品,拉长钢铁产业链。到“十一五”末,冷轧薄板带、镀锌板带、彩涂板带、硅钢产量分别达到200万吨、260万吨、90万吨和100万吨,钢铁深加工能力达到1000万吨。

二、粉末冶金产业链

(一)发展现状。目前我市从事粉末生产及制品的企业已发展到20余家,制粉、制件生产能力分别达到10万吨、6000吨。202_年产量分别达到 7.7万吨和 5100吨,形成了以莱钢集团粉末冶金有限公司为龙头,24家企业为骨干的发展格局。产品结构从还原铁粉、水雾化纯铁粉、水雾化合金钢粉、无偏析混合粉到正时齿轮、同步器齿毂等系列制品,广泛用于轿车、机械、电动工具、家用电器等领域,其中制粉在全国的市场占有量达到30%以上,居全国第一位。莱钢集团粉末冶金有限公司通过承担两个国家“863”项目,已成为国内唯一同时具有还原粉和雾化粉两条生产线的钢铁粉末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达到6万吨,位居中国第一、亚洲第二、世界第四。

(二)发展优势。一是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莱芜作为全省三大钢铁产业集聚区和八个汽车零部件、粉末冶金材料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将享受到更多的信贷、用地等扶持政策,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二是具有较雄厚的产业基础。我市还原铁粉的原材料-铁鳞每年的产生量约为12万吨,对于20多家粉末生产企业来说,成本低,原材料充足。对于制品企业来说,更具有良好的基础优势。三是有龙头带动和骨干支撑。全市粉末冶金企业达到了20余家,龙头企业莱钢粉末冶金公司目前生产规模居国内第一、亚洲第二、世界第四,影响和带动了全市粉末冶金工业快速发展。四是承担实施了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创新基金项目、新产品计划项目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9项,技术水平走在国内前列,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三)下一步发展方向。以打造“中国粉末冶金城”为目标,重点围绕稳定和提高钢铁粉末的质量,增加品种和提高档次,加大科技攻关力度,争取尽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替代进口的目标。同时,加快中高档粉末冶金制品的研究开发,特别是高档汽车零部件的研究与开发,争取尽快生产出能够替代进口的粉末制品,建设全国最大的粉末冶金及制品生产基地。“十一五”末,形成制粉12万吨、制品1.5万吨的年生产能力。

三、新型建材产业链

(一)发展现状。新型建材产业是国家大力提倡并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近几年,我们紧紧抓住这一新兴产业不放松,在资金扶持、政策争取、人才引进、信息提供等方面全力支持,促其尽快作大作强。目前,全市从事新型建材研发生产的企业达30多家,并初步形成了以莱芜鲁光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为骨干,金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泰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等为补充的企业格局。产品涉及内墙板、外墙板、楼板、粉煤灰砖、煤矸石多孔砖等十几个品种。具有轻质、节能、环保特性,以铁矿尾砂、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为原料的复合三板年生产能力已达200万平方米。

(二)发展优势。一是符合当前国家的产业政策。生产具有轻质、节能、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是国家和省“十一五”期间科技发展的重点。省“十一五”科技规划已经明确将莱芜列为全省新型建材基地,并在“十一五”重点发展项目指南中将莱芜鲁光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作为全省新型建材的研发基地。二是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以莱芜鲁光建材公司生产的新型建筑材料的主要原料是铁矿尾砂、煤矸石、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和石膏、页岩等矿物质。目前莱芜及周边地区这样的资源相当丰富,境内有两大电厂和多处大型煤矿,粉煤灰、煤矸石存量很大。石膏资源方面,我们紧邻的泰安市石膏储量达到300亿立方米,储量和品质位居全国第二位。外墙板主要原材料是铁矿尾砂和页岩,仅目前废弃的存量达到1500万吨,且每年除部分回填外还新增近100万吨,页岩可以说我市遍地都是。三是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莱芜30多家新型建材生产企业已形成了集群发展,产品达到了6个系列40多个品种。龙头企业鲁光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是莱芜国家新材料基地骨干企业,与中国建科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是“山东省新型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纤维装饰复合外墙板、功能型内墙板等专利技术13项,专有技术30多项。目前国内第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年产100万平方米全自动石膏空心切块生产线已建成投产。年产50万平方米SFB外墙板生产线正在建设。四是市场前景广阔。新型复合三板与H型钢共同构成建筑主体结构与围护结构,实现工业化开发生产。今后三十年,我国每年新增城镇住宅面积在5亿平方米左右,另外每年有1亿多平方米的建筑需更新改建,目前国家已禁止生产粘土砖,给新型建材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新型墙体材料规模化生产以后成本要低于粘土砖,并具有多项功能,容易被市场接受,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五是产业带动能力强。目前,产业链主要涉及的产品为以鲁光“三板”为代表的新型板材、泰丰新型建材粉煤灰砖为代表的非粘土砖,作为新型建筑体系的基本围护主体。一旦以新型复合三板与H型钢共同构成建筑主体结构与围护结构的新型建筑体系得以推广,将会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建筑物室内装潢产业、保温隔音材料产业、供水排水产业、室内空调产业等多方面产业的变革,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二)下一步发展重点。重点围绕与钢结构住宅相配套、以固体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低耗能、轻质、保温、抗火墙体材料和相关产业关键技术及装备进行研究开发,尽快实现以“复合三板”(内墙板、外墙板、楼板)为重点的新型建材产业化。同时,围绕发展节能节地型新型建筑体系,积极参与制定钢结构建筑体系行业标准的制定,力争将我市产品结构体系纳入行业标准当中。到“十一五”末,形成年产抗碱纤维5万吨,各类新型板材500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

四、有机高分子材料及精细化工产业链

(一)现状及优势。一是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莱芜的高分子及精细化工产业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初步形成了以莱芜汶河化工为龙头,爱地高分子材料、普阳化工、润达化工、美星化工等30多家企业为补充的发展格局,产品涉及22个系列100多个品种,并已形成了年产7万吨外加剂、5000吨酚醛树脂、3000吨甲乙酮肟、202_吨聚丙烯酰胺干粉和1000吨准反相微胶乳的生产能力。二是部分产品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走在了全国前列。山东爱地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已建成年产量200吨,国内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全自动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生产线,单套设备产量国内第一。莱芜汶河化工有限公司长期与清华大学合作,外加剂系列产品的生产规模已达到了6万吨,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外加剂生产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普阳公司“863”计划项目的实施完成,使聚丙烯酰胺干粉和准反相微胶的技术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生产能力分别达到了202_吨和1000吨。润达化工与韩国合作引进技术消化创新后,形成了年产5000吨高性能酚醛树脂能力,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5%。三是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广阔。我市的精细化工企业,长期注重与大专院校合作,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起点比较高,基础比较好,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广阔。

(二)下一步发展重点。围绕产品结构的调整和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实现高档化、规模化生产,“十一五”末达到10万吨高效外加剂、3万吨高性能酚醛树脂、2万吨聚丙烯酰胺干粉和准反相微胶的生产能力,莱芜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外加剂生产基地,酚醛树脂、聚丙烯酰胺干粉和准反相微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5%以上。积极拓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系列产品,提升产品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到“十一五”末,形成年产1000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生产能力,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生产企业。

五、电子信息产业链

(一)现状。莱芜制造业以冶金、钢铁、机械等传统产业为主,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起步较晚。近几年通过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结合,招商引资及自主开发,电子信息制造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以莱芜三和科技、山东力创科技、方大科技、银河恒星光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30多家企业为骨干,以电力机车空调、中央空调、电参数测量模块、磁性材料、税控加油机、半导体照明等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品体系,电子信息制造业已成为加快莱芜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二)下一步发展重点。以莱芜三和科技有限公司为承担单位,加快电力电子UIPM模块的研究开发,“十一五”末形成年产360万只UIPM模块的生产能力;以山东力创科技有限公司为承担单位,重点研究开发三相多功能电测控SOC芯片,“十一五”末形成年产1500万只SOC芯片的能力;以山东银河恒星光电子有限公司为承担单位、山东大学为协作单位,通过加快对功率型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的研发,争取“十一五”末达到年产LED照明产品10亿只的能力。

第四篇:某区域融合发展工作总结

20xx20xx

一、20xx区域融合发展工作情况

20xx年,区域融合发展、互学共建工作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全面贯彻落实区域融合发展战略方针,克服困难、勇于创新,合力加快某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积极构建和谐某,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兵地融合工作。一是加快推进大营房城区开发建设。成立了以地区行署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某地区、某大营房城区开发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高起点推进大营房城区开发建设。按照某城市总体规划,将原确定的3.5平方公里和312国道以南、北郊路以北、育英路北上沿东河坝至啤酒厂、连益寿路以西至七一路的20平方公里左右的区域确定为大营房城区一期开发控制范围。在大营房城区建设税收政策方面,确定了“自20xx年开始,大营房城区新增税收,前五年以补贴方式全额返还,满五年后新增税收部分按照6:4比例分成”的分配方式,赋予了大营房城区开发建设更加优惠的政策,为大营房城区开发建设创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有效增强了某参与某城市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平衡电力供求。地方积极协调某电力公司实施增容扩能工程,并以优惠电价支持某各农牧团场发展;改善红光工业园区电力设施,为兵地共同实施20万吨聚氯乙稀项目打下了良好基础。三是积极做好抢险救灾工作。去年10月份,某黄山东铜镍矿因输电线路突然出现故障,造成了安全系统尚未健全的2号、3号矿井共有10名矿工被困井下,地委、行署积极协调电力部门连夜抢修线路,想方设法组织开展营救。经过兵地双方共同努力,黄山东铜镍矿被困井下的10名矿工安全脱险。四是抓好道路建设工作。协调解决了312国道至红星一场全长17公里的国新路工程涉及的电力、电信线路拆迁、路政接口及沙石料采挖等相关问题,有力支持了某油路通团(连)工程的顺利实施。某认真配合协调解决了哈若公路工程建设中涉及火箭农场民房拆迁、机井、水渠、林带、土地征用等问题,为工程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条件。五是加强兵地相互学习和交流。某组团对某广东工业园区、新疆双合碱业公司、金双猫化工有限公司等13家地方工业企业进行了考察学习,地区也组织县(市)及有关部门的同志到某观摩其设施农业、节水农业发展情况,促进了兵地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提升。六是进一步强化兵地联调工作。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兵地联调机制作用,解决了兵地部分基层单位、群众之间的纠纷问题,化解了矛盾,维护了区域稳定。七是兵地双方分别选拔40余名干部互派挂职,充分发挥挂职干部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了兵地间的业务、信息沟通,推进了兵地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与合作,有效提高了干部队伍素质。

(二)铁地融合工作。一是全力支持铁路系统体制改革工作。本着“积极稳妥、平稳过渡”的原则,配合乌鲁木齐铁路局做好某铁路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按照自治区的要求及时妥善处理好铁路社会职能移交地方的相关问题,铁路学校、医院、幼儿园等社会职能和644名离退休人员已顺利移交地方管理,确保了铁路系统改革的顺利实施。二是进一步加强铁路运力协调工作。针对某铁路办事处成立后,不再承担运输车皮计划及装车职权的新情况,地区迅速成立以地委、行署领导任组长的区域地产品铁路运输协调领导小组,建立地产品铁路外运协调机制,积极与自治区经贸委、乌鲁木齐铁路局对接,疏通联系渠道,缓解地产品运输难问题,最大限度确保了地方及某硫化碱、纯碱、铜镍粉以及农副产品等重点地产品的铁路外销外运,地区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100.66,促使了工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20xx年,共为区域重点工业企业争取铁路车皮3552个,其中,增加的计划外车皮达1300余个,铁路支持煤业集团完成煤炭铁路外运284万吨。同时,积极与乌鲁木齐铁路局协调沟通,自20xx年6月15日开始,铁路部门每天为地区解决一定数量的n949旅游列车车票,方便了来哈宾客出行。三是积极配合铁道部第六次铁路大提速工作,全力支持兰新铁路线峡口—小泉东、尾亚—思甜两段共50余公里铁路提速改造工程建设,确保了提速工程顺利实施。四是铁地联手共同实施和创建“平安大道”畅通工程。驻地各方按照“以铁路安全畅通为中心,强化执勤巡逻,加强基础管理,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应急能力,强化群防群治和提高防范能力”的要求,着力加强铁路沿线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机制,积极做好兰新铁路线护路联防工作,有效确保了千里铁道线的安全畅通。协调某、某市支持铁路工务段在某辖区内铁路线下立交桥涵两边架设限高杆,并减免了相关费用,有效保护了铁路桥涵等重要设施。

第五篇:推进黔南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黔南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6月16日至18日,总书记在贵州视察,作出了“加快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指示,既是对全省的殷切希望,更为黔南扶贫攻坚、同步小康指明了方向。现就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推进黔南农业产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谈几点认识。

突出优势 调整结构

黔南州是贵州南大门和西南出海通道,交通区位优越,生态气候良好,物种资源多样,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推进农业产业“接二连三”的优势和基础。

近年来,黔南始终坚守“两条底线”,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绿色化,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抓农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185工程”升级版为抓手,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个核心指标全面提升。202_年,全州农业增加值达151.25亿元,粮经比达36∶64,非粮增加值占比达85.5%;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达51.9亿元,占GDP的6.5%;旅游总收入达344.98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265元。

突出特色 创新激活

农业是综合性产业、大健康产业。茶叶、蔬果、烤烟、刺梨和中药材是黔南州特色优势产业。黔南围绕特色调结构,着力推进农业产业“接二连三”,创新激活“第六产业”。

强化品牌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围绕规模化发展,黔南相继出台了茶叶、刺梨、烤烟和农业发展的意见,打造“185工程”升级版,使“亩均185”向“人均185”转变。按照总书记“把都匀毛尖品牌打出去”的重要指示和“黔茶走出去”战略,全州茶叶面积由90万亩发展到129万亩,都匀毛尖品牌价值达20.71亿元,列全国13位(提升11位)。202_年以来,全州刺梨种植年均新增10万亩以上,目前已达30余万亩。围绕品牌、品种、品质,强化科技引领,全州共推广蔬果新品种166个、新技术52项。以大健康及绿色消费为导向,全州“三品一标”产品认证累计达291个。202_年,全州蔬菜、水果产值达127.35亿元和18.8亿元,农民收入中的41.5%来自蔬果产业。

强化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按照“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服一体化”和“2+X”农业园区产业化模式,推动农业园区与现代加工业、物流业和休闲观光农业有机结合;创新“镇园合一”的管理机制,提高基层干部抓建设的积极性。目前,全州有省州级农业园区50个,202_年产值184亿元,同比增长110%。

强化龙头带动,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引进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做大做强优势产业。202_年,全州新增土地流转204万亩,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25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574个,带动农户20万户,有效解决了农民对接市场难的问题。其中,信邦制药、永红食品等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了一批农户发展药材种植、肉牛养殖与加工。

强化以工带农,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围绕农林畜产品加工和新医药大健康产业,强化对外招商。落实优惠政策,资金项目向涉农加工业倾斜,助其发展壮大。202_年以来,全州共引进种养殖及加工项目374个,目前已竣工投产204个。

强化农旅结合,促进三产繁荣。现代农业和旅游业都是综合性产业,黔南立足旅游资源优势和旅游消费热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养生康体等。截至目前,全州121个村寨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实现乡村旅游收入70.67亿元。其中,三都葡萄、荔波瑶山、惠水好花红、福泉江边寨等乡村旅游品牌渐成气候,202_年贵定金海雪山核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627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强化商贸物流,促进农产品销售。依托交通区位优势,着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破解农产品“走出去”的难题。202_年,全州蔬果外销量达320万吨。同时,积极推进龙里省级快递物流园建设,目前已有9家大型快递物流企业入驻,年内建成投入运营的蔬菜批发交易园区将成为省内最大的农产品交易集散中心。此外,依托供销社和移动互联网+,强化为农服务,打造“百亿电商惠农村”新品牌。

突出重点 强化措施

抓规划,强谋略。立足资源优势,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发挥比较优势,强化三产融合,做强做大茶叶、蔬果、烤烟、刺梨、中药材、畜牧业六大特色主导产业,把生态旅游和商贸物流培育为支柱产业。融入“一带一路”,发挥广州帮扶优势,借横琴和南沙自贸区之力,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走出去引进来,实现借船出海、借梯登高。

调结构,强规模。深化结构调整,完善规模化种养、加工和营运产业链,确保农业增效增收。实施水改旱、粮改经,将25°以上的高?Y田和坡耕地全部改种为经果林。力争到202_年,茶叶种植面积发展到200万亩、刺梨种植面积发展到60万亩、无患子种植面积发展到50万亩。同时,大力发展山地生态畜牧业,做强做大加工业,实现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以上。

抓生态,强循环。全面推进“绿色黔南”建设。按照“吃干榨尽”、可持续发展思路,发展多功能大循环农业。统筹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依托种植业大力发展养殖、畜牧、食用药用菌生产加工、生物质能源等产业;减少农药用量,冬闲种植固氮绿肥,实现绿色增收;以农业观光旅游为主体,推进农旅、林旅、茶旅深度融合,带动其他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成就黔南差异发展、绿色崛起。

抓品牌,强市场。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打造“特色、绿色、生态、健康”核心品牌竞争力。发挥品牌效应,把都匀毛尖茶培育为百亿产业,让“贵烟”、“匀酒”、“苗姑娘”、“益肝草”、“信邦药业”、“铁皮石斛”、“绿壳鸡蛋”、“三都香猪”等品牌引领产业,占领市场。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促进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

抓组织,强基层。发挥村支两委的战斗堡垒作用,消除“空壳村”,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高组织化程度,激发农民创造活力,构建股权、股金和打工多元利益连接增收模式;发挥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的引领作用,带动困难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

接下来,黔南州将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实施好“四个一批”、“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把农业及加工业、生态文化旅游业、商贸物流业培育成守住“两条底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小康。(作者系黔南州委副书记、州长 责任编辑/哈文丽)

莱芜高新区推进区域融合发展情况汇报(202_年3月13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