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两位省长在延安重点镇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编辑:清风徐来 识别码:20-937058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06 12:38:39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两位省长在延安重点镇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两位省长在延安重点镇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_年7月12日,根据录音整理)

赵正永省长的讲话

自省委、省政府出台支持延安率先实现城乡统筹意见以来,延安重点镇和示范镇建设的行动很快。今天看的几个地方虽有的不在示范镇或重点镇之列,但都在按省、市的要求来做,这说明大家的认识在逐步提高和统一。听了你们的汇报,我强调三点意见:

第一,一定要明确示范镇的意义。

示范镇就是要走在前面先行先试,就是要在没有政策、没有现成经验和成熟做法的情况下,靠自己的实践来为全省小城镇建设创造示范经验。这就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开阔思路。无论省级还是市级重点镇,基本政策都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就是市级重点镇没有专门下达土地指标,但延安只要把土地增减挂钩这件事情做好了,将来也是可以提供土地指标。今年建设三十个重点镇时,只有一万亩的增减挂钩指标,现在争取国土资源部支持有可能增加。因此,只要做好土地增减挂钩,把该腾出的土地腾出来,那么多余的土地指标就可以继续用。示范镇建设责任重大,也很有意义,因为大家不是在搞一 般的新农村建设,而是要从根本上来提高群众的收入,改变群众的生活、生产方式,让延安这个革命老区在全国率先做到城乡融合和统筹,其意义一定会不同凡响。现在延安也具备这样的条件,在一个人口只有二百多万的地区,完全可以做到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城乡共享。所以,示范镇建设无论是省级的还是市级的,都要大胆试、大胆闯,即使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一点问题,大家都来帮助指导整改。我们计划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建出一批农村幸福家园,不仅解决农民进城,也可以吸收一部分城里人到农村去,尽快使城乡共融、共同发展。

第二,一定要做到四个坚持。

一要坚持创新。规划要创新,要按照城市社区的标准来规划农村乡镇,建设厅审批的时候一定要把握这一条,如果审批下去还是原来的样子,那就要承担责任了。资金来源也要创新,店头二十一个项目一百多亿资金基本落实的做法就很好。我们给一千亩土地指标、一千万的资金只是个引子,这个引子用好了可以放大。比如我们给了一千万、市里给了一千万,有了两千万资金完全可以组建一个公司,以这个公司的资本金就可以贷到比两千万更多的资金。这一千亩土地指标可以说都是钱,如果说一亩地是几十万块钱,那么一千亩土地的价值也自然就出来了。这一千亩土地,有四五百亩用来给农民建房,还有四五百亩土地可以用来搞开发,用开发的资金再来建农民的房子,再 来建基础设施,建设好以后的小区里面,既有我们安置的农民,又有社会上来买房子的,这样城乡就融合了。农民搬出居住地后,原来村庄的土地就可以腾出来,退村还田,土地就可以大大节约集约利用了。每一个镇规划出来以后,可以进行招商引资,特别是可以让有责任心的房地产公司来做这个事情。再比如,在一个老城区里面可以新开辟一个新区,里面既可以有新搬迁的人,也可以安排一部分老区的人进去,这样也就做到融合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建设方式的创新和政策的创新。延长县城边小区的房子就很好,人均三十平方米,一家四个人就是一百二十平方米,但一百二十平方米建两套,每六十平方米一套,一套自己住,另一套出租,这就和天津滨海新区的华明镇一样了。所以说,只要把土地利用好了,是完全可以生财的,可惜我们过去只是拿个土地出让金。

二是坚持自愿。让有条件的农民进城,前提是坚持自愿,所以,我们建设示范镇时总体要求是先建后迁,为什么要给大家土地指标,要求在新区里建呢,因为先建后迁、建好了再迁回来。如果拆掉了再建,不仅会给农民生活上造成不便,而且还要给过渡费。我们在建设的时候,首先要把住房建设好,还要把幼儿园、卫生所、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好,这样农民就会自然进来了。我们一定要宣传农民、动员农民、吸引农民,让农民都知道,今后不会为山上仅有的几户农民再修一条路、架一条线上去。我到杨家园则镇去的时候,好多农民都说愿意到城里来。当然,农民进城前提是自愿,有些年纪大的不愿 意来也没有关系,自己选择在原地生活,我们也不能勉强。包括我们陕南搬迁、白于山区搬迁也一样,不能因为违背农民的意愿而导致他们有怨言。多少年来,我们都是靠牺牲农民的利益来发展城镇和工业的,现在我们要回馈农民,给农民多让利,靠政策和良好的条件、服务去吸引他们。

三是坚持标准。坚持标准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要产业要升级。城镇化和工业化是同步的,城镇化应该和产业化同步,用工业的方式发展农业就是现代农业。能搞工业就搞工业,而且在规划中一定把居住区和工业区分开。二要设施要完善。设施完善就是指水、电、路、气、网、房配套,当然建设也要有个先急后缓,比如互联网,马上搞可能有点难度,可以放在第二步,但水是最必要的,电、垃圾处理也必须要有,以后垃圾都要按照工厂化的方式来处理。三要就业安居。农民的住房、环境一定要改善,尤其是农民搬出窑洞以后,一定要把窑洞处理好,过去一些山体搞得支离破碎,现在是到了整理、整治山河的时候了。延安市区还要下决心整治城区周边环境,尽快把山上的人都迁下来。

四是坚持目标。重点镇建设就是把一个镇按一个小城市的标准来建,设施齐全,标准要高,地上地下,居住和绿化,公共服务等,和城里没有两样,逐步扩大到三至五万人左右的规模,就是国外的一个小城市了。我们就是要按照这个目标和进度来做,到202_年要实现 这个目标。

第三,一定要完善城镇功能。

关天经济区规划了大城市、次核心城市、二级城市、三级城市,那么重点镇就是将来一个小的四级城市,这个小城市搞

一、两万人不行,要搞成三至五万人以上。这次乡镇机构改革我们撤了三百多个乡镇,是因为镇太多公共服务就跟摊大饼一样摊薄了,而且编制多人也分散了,一个乡镇就几个人什么事情也做不成。现在精简了三百多个乡镇,编制还是县里在用,原来一个乡镇可能十来个编制不够用,但现在可以增加到二十至三十多个编制。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增加了文化教育管理办公室和公用事业管理办公室,以后五万人以上、三万人以上和一至二万人左右的镇如何管理,都要有一个办法。今后凡是比较集中的小城镇,第一要有一个市民服务中心,让老百姓有什么事情都能在这里全都办完,此外道路、环卫、文化、休闲也都要考虑,该为群众服务的就要服务好,不该服务的、该减少的就要减少。第二要健全农民的公益性服务,功能上可以创新、试点和改革。总的要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以上三点意见,供你们参考。

娄勤俭常务副省长的讲话

刚才听了延安五个重点示范镇情况汇报,很受鼓舞。待会儿,赵省长还要作重要讲话。这里,我先讲几点意见,供你们参考。

第一,要敢于先行先试。各重点镇和示范镇必须根据自身实际,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先走一步,通过实践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起到示范作用,产生辐射效应,带动周边的乡镇共同发展,进而为全省重点镇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开拓思路,积累经验。

第二,要严格执行规划。大部分镇的规划都已获得批复,要严格执行。有关部门在编制规划时已经做了大量的调研,规划也充分反映了当地的特色,统筹考虑了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区域发展格局,并通过了各级评审,因此,确保按规划执行,才能促进本地区乃至更大区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要发挥特色优势。今天汇报的这五个镇特点各有不同,无论是旅游资源丰富也好,历史文化厚重也好,在集中建设时要注意发挥好自己的特色优势。从城镇建设上看,可以依托的优势也不一样,有大企业的镇要大力发展配套产业和服务业,与大企业实现共同发展。大企业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系统也可以和镇上集中共享使用,避免重复建设。比如黄陵的店头镇就可以依托陕煤,实现资源共享,减轻投资负担。

第四,要抓好项目带动。一是要抓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镇奠定良好的基础,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要抓重点项目,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带动重点产业。一个镇要引导老百姓做什么?重点发展什么产业?要搞清楚,通过举旗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比如产苹果的镇可以把苹果作为一个产业集中起来,引导大家改良品种、扩大产量,再通过合作社等方式畅通销路,就能收到较好的效益。当然,举旗不能盲目,要避免引来污染环境或已淘汰的项目。

第五,要推进城乡统筹。要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的结合,从一开始就把重点镇当作小城市来建设,通过城镇化消除城乡差别,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一要创造宜居条件。正永省长几次说到,要让群众在镇上住和在城里住的感觉一样,感觉到镇上的房屋住着不比城里差。所以,虽然镇上的房屋成本低一点,但质量可以好一点。另外,镇上的生态保护情况可能比城里还好,省长说的田园城市生活,实际上经过努力在镇上完全可以实现。二要做好社会保障。关于养老保险问题,省上已经在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在示范镇建设时,我们也应当统一来考虑。关于合作医疗问题,现在城乡的很多标准已基本一样,还有一些政策正在逐步实现城乡并轨,至少重点镇的政策要向城市靠,当然,农民的经济条件与城市居民有一定差距,研究制订相关政策时应有充分考虑。三要发挥内生动力。在重点镇建设 中,要灵活对待搬迁工作,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同时,要善于利用一些动力机制。一些农民的孩子在外读书,本身就不愿再回农村,他们可能就不愿意搬迁。再比如说五十岁以上的农民长期住在山里,也可能不愿意搬迁,那就可以让他维护山林,给点报酬,也允许适当耕种,这样既发挥了他的作用,又顺应了他自己的意愿,可能也是好事。应该看到,各方面群众的需求和特性不一样,如果善于调动各个阶层自身的动力来推动重点镇建设,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总之,重点示范镇要把握机遇,迎难而上,勇于探索,认真总结建设中的亮点和经验,为延安和全省的城乡统筹起到示范和榜样的作用。

第二篇:王三运省长在专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王三运省长在专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今年全年工作即将进行总结,明年的工作正在进行谋划,“后金融危机”怎么办?明年的形势怎么看?下一步工作怎么干?都是当前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所以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是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所有这些问题都离不开企业,离不开基层,离不开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讲更离不开中小企业,因为我们的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要研究中小企业就离不开中小企业碰到的难点和思考的问题,这对我们真实把握实情、研究工作将提供准确的依据。今天,各位企业的同志做了很好的发言,提了很好的建议,都是有感而发,我们确实受到教育和启发,对于我们研究明年的工作,包括下一步政府应当从哪些方面努力,都有积极的帮助作用,真诚的感谢大家。省直相关部门同志在企业同志、基层同志和市里发言的基础上,都讲了很好的意见,我都赞成,都是积极的、主动的、有考虑的、有措施的。这对于省直部门研究工作,特别是研究明年的工作,有针对性的解决基层的困难和问题会起到重要的帮助作用。

到巢湖来过多次,但了解的情况也是肤浅的,都是跑马观花多,很难掌握全面情况。我总的感觉,巢湖这些年来的发展,思路是清晰的,措施是有力的,势头是良好的,前景是光明的,这要充分肯定。我看了今年巢湖的主要经济指标,总体上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且从我们看的这些企业来讲,在促进经济发展、应对金融危机、减轻企业负担、搞好金融支持和服务等方面都有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我们最近要召开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会议,这实际上就和中小企业密切相关,因为中小企业绝大多数都是非公有制企业,所以这次调研实际上也是听听这方面意见,对下一步我们怎么对面上提要求,怎么再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都是很有收获。

对巢湖研究的不深,但对你们提两点希望,就是要深谋“三个位”,着力“三个抓”。

第一句话,深谋“三个位”:第一,要把优越的区位文章做足。巢湖的区位优越到什么程度,不言自明,不用我多说。巢湖就是合肥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非常优越。怎么把区位的文章做足?我要求的是深谋。

第二,要把特色的错位产业做大。巢湖现在已经拥有一些比较成熟的特色产业,还要研究发展一些更有特色的产业,而且要是错位的,跟周边和全省其他地方形成互补,把错位的产业做大,凸显巢湖的特色优势。如高沟的电线电缆,合肥就不搞电缆。没有这种错位发展,我们就处于一种无序的、恶意的竞争,最后倒霉的是我们自己。

第三,要把滨湖的品位城市做优。巢湖要名副其实,滨江城市你也算,滨湖城市你也算,水湖环抱,这篇文章该怎么去做?要把巢湖打造成比合肥更有吸引力和美誉度的滨江滨湖城市,道路要畅通,周围的景观和滨湖要适应,城市的规划起点要高,功能要完善,建筑从总体到群体到单体要体现滨湖品味、滨江品味、高合肥一等的品味,这才算品味。所有你们温泉的文章,你们很多自己的东西要把它做大,做到合肥找不到的东西,巢湖有;讲城市的美感,巢湖有;讲城市的功能,巢湖全;讲特殊品味,巢湖在某些方面要更强,从而形成特色高地,形成宜居、宜游、宜玩、宜商的高地。

第二句话,着力“三个抓”。第一抓创新,第二抓人才,第三抓项目。这些要紧紧盯住不放、贯彻始终,既是当前的,也是长远的。不抓自主创新就适应不了“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竞争,没有人才谈不上创新,讲创新和人才都要落在项目上,要做到以项目引人才,靠人才抓创新。巢湖已经有很多引进、培养人才的机制,要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放大。现在讲项目,不是低水平重复的项目,要讲质量、数量、体量,在追求质量的前提下再考虑数量和体量,数量越多越好,体量越大越好,质量越高越好。

从省里角度来讲,我们也初步思考了一下,明年工作怎么做?怎么样适应形势的变化发展?怎么把握工作重点?我想可能下一步要考虑“八个必须”。

第一,平稳较快发展必须保证。没有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切都是空谈,这个首要任务不能变。我们安徽和别的地方不一样,比如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他们要调结构,转型升级,说要“耐得住什么,忍得住什么”,那是他们的实际,他们当然可以做到,他们发展速度已经那么快,体量那么大。但安徽忍不住,也不能忍,停滞忍耐不行、盲目跟风不行、模仿照搬不行,我们有自己的实际。一是我们的基数不大所决定的。到今年GDP才能上万亿,人家发达地区已经2万多亿、3万多亿了,我们跟人家差距太远了。我们不能停下来调结构,平稳较快发展必须保证,这是我们基数不大所决定的。二是我们的资源禀赋所决定的。我们的资源禀赋就是煤多,不能不要我们搞煤产业。我们不能一谈低炭经济,就不用煤了,就不发电了,那我们的煤怎么办?各地有各地的实际,不要盲目跟风,也不要把我们该发展的速度停下来去调整,甚至去模仿人家,人家搞什么我们搞什么,说老实话,你没有那个水平,没有那么多人才,人家不到你那里去投资,我们还是要从实际出发。现在企稳回升的势头就是得益于我们盯住了首要任务不放。三是我们的规划定位所决定的。国家给安徽的定位是“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即能源原材料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你能不抓能源原材料吗?从我们的实际出发,基础设施建设能不抓吗?我们不是低水平重复建设,而是基础很差、欠帐很多。这几年国家的政策,以及我们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我们才有了较好的基础设施和发展前景。若干年前我们欠帐很多,一讲到安徽,就是偏僻、贫穷、受灾,在外形象就是这样。现在我们才敢讲到南京一小时不到,到武汉两小时不到。这是我们的战略规划定位所决定的。四是我们的就业压力所决定的。你不快,你没有一定的速度,那么多人要吃饭、要就业,怎么办?大量的农民工都回来,新生的很多就业人口,怎么办?你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怎么行。从安徽实际出发,我们的平稳较快必须保证,正源于刚才所说的几条:基数不大所决定的、资源禀赋所决定的、规划定位所决定的、就业压力所决定的。理由应当说比较充分,而且也是中央的基调,现在中央没有说不要平稳较快,所以我们不能动摇,必须要平稳较快发展。

第二,结构调整必须深入推进。为什么讲要深入推进?因为我们不是现在说要调结构,而是一直在调,特别是从金融危机影响显现后就一直强调要调,是保中有调。我们坚持自主创新,搞自主创新试验区,不就是在调结构吗?所以我们一直在调,也不能不调,不调就是死路一条。但我们要坚持进中快调,在推进当中调,在前进当中调,也就是在发展中调。

第三,发展方式必须迅速转变。发展方式不能含糊,不能是过去那样粗制烂造,高消耗、高排放的做法任何时候都不行,现在必须坚决有力地迅速改变过来,必须依靠科学技术,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发展质量。

第四,节能减排必须加大力度。如果不搞节能减排,一个是国家下达的硬性指标我们完不成,第二是可持续发展没有保证,第三会制约将来的发展,所以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必须完成。节能减排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一蹴而就的事,目前我们已经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去做,但节能减排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大,该建的污水处理厂、有关减排措施等,我们还要继续做好。

第五,新兴产业必须有效培育。我们要做增长点文章、增长极文章,就需要加快培育新兴产业育,要实实在在去做。我们现在这些产业,是历史形成的,是历史的积淀,有改革开放前积淀的、也有改革开放后积淀的,是多少年的积淀。新兴产业的打造,不是今天说搞一个新兴产业,明天就能成功。新兴产业的培育有一个规划、论证、投入、产出的过程,但前提是我们的理念必须是科学的,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打造新兴产业;必须立足于市场,立足于我们自身条件来选择能够做好的,既要雄心壮志,也要务求实效。

第六,改革开放必须坚定不移。一个是改革的深入,一个是开放的扩大,都要坚定不移。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就是一种开放,融入长三角发展就是一种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就是开放。在改革方面,如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等都是改革,都是围绕生产力发展来改革。这两篇大文章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改革开放这里面可以做很多很多的工作。

第七,改善民生必须持续不断。因为我们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老百姓,不能说今年我们搞好十几项,明年搞好二十几项,然后后年不搞或少搞,那不行。我们抓经济、抓发展为什么?为了百姓,所以我们要不遗余力地把改革和发展成果,更多地让老百姓享受。这就决定我们改善民生这项工程必须要持续不断地去做,要不遗余力去做,要扎实有效地去做。我们头脑必须要清楚,不断发展起来的资金怎么去用?就是要往老百姓头上去用。

第八,营造环境必须高度自觉。这里专门强调要高度自觉,而不是一般自觉。如果没有好的宜商、宜居、宜游、宜人环境,就不可能凝聚人才,甚至现有人才都可能流失;没有有效的政府职能转变,各项服务不到位,来一个死一个,来一个倒一个,净搞赔本的,外商来了都不赚钱,搞了一肚子气,打官司都是当地人赢,外地人打不赢,这种环境一定不行。要进一步规范我们的法律环境、诚信环境、服务环境,做到人人都是投资环境,按照这个思路来打造,我们就没有什么搞不好的。

第三篇:《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读后感

《讲话》本身就是一部充满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著作,从实践出发而升腾为系统化的文艺理论,体现出作者一贯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列主义文风。他不作空泛的理论表述,而是针对创作生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深入调研,有的放矢地进行理论剖析,提出科学的结论,所以能令人折服。如政治与文艺的制约关系,作家对待生活源泉的态度,主观愿望与创作效果的差异性,等等,这样才能处置好文化机制各方面的策略性调整,建构了解放区文学秩序的纲领性文献。其实,在《讲话》发表之前的4月已经开始筹划召开这次座谈会,毛泽东分别致信肖军、欧阳山、草明、舒群等征求意见,又邀请丁玲、艾青、罗烽、刘白羽、何其芳多人谈话,当面交换对文艺创作的看法。艾表还将与毛泽东交谈的要点,写成一篇专论在《解放日报》上公开发表,造成一种必须在文艺界开展“一个切实的严肃的整风运动”的强大声势。在此前后,以丁玲、艾青为代表的解放区作家群,在小说、诗歌、散文各个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认为今天看所谓“政治标准”,应该去掉其政治色彩,将之理解为当代的主流价值观念,因为任何时代都需要有其特定的主流文化观念来引领社会的发展。从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看,无论经历了多少朝代变更,多少兴衰战乱,她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诚信忠孝等优秀品质已经作为民族精神世代流传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核心价值理念;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我们当今时代的主流价值标准。一个政党的执政主张必须符合并能引领社会的主流价值标准才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而一部文艺作品应该经得起时间和受众的检验才能成为精品,时间的延续和受众的层面是无法预料的,但只要作品中具有这种核心价值理念,它就不会因时间的久远而使人感觉隔膜或因受众层面的差异而产生疏离感,在任何时间、任何群体中都能引起共鸣,经典的魅力正在于此。

我们今天应该从用更为宽泛的概念去理解文艺的“政治标准”,文艺的“政治”属性不是空洞的传播工具,而应该是作者的核心思想观念的体现,它也应该是民族的、社会的、大众的,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重读《讲话》,感受最深的毛泽东对于“新的时代”与“新的群众”之间辩证关系的阐述,他指出“我们周围的人物,我们宣传的对象,完全不同了”。很显然,强调艺术与时代的结合,最终就是要归结为文艺“必须和新的群众相结合”的大命题。优秀的艺术作品,一定是某个特定时代生活的本质呈现和精神映射,有着历史教科书的审美价值和诗学的纪念碑意义,如泰纳所说的:“一首伟大的诗、一部优美的小说、一个高尚人物的忏悔录,要比许多历史家和他们的历史著作对我们更有教益……一部书越能表达重要的感情,它在文学上的地位就越高;因为一个作家只有表达整个民族和整个时代的生存方式,才能在自己的周围招致整个时代和整个民族的共同感情。”如今,在新的历史进程和时代潮流中,文学不应缺席,作家不应失语。一方面,真实的生活会比想象和虚构更丰富,更精彩;一方面,文学需要色彩缤纷的表现形式适应一个全新时代。这意味着作家的选材与叙事因此而有了更加宽阔的用武之地,有了更加多元化的艺术选择。作家不应局限于书斋与想象,走向远比虚构更为复杂、厚重的社会生活,立足于坚硬的现实,以海纳百川的超越姿态真正抵达文学现场,为写作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有力方式,完成一种体现时代气质的人文担当。,“延讲”精神历久弥新,与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内涵丰富,应予广大;重温《讲话》精神,对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

展观,有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并纷纷表示,将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将达州建成秦巴地区经济文化强市而努力奋斗。

延安文艺座谈会和毛泽东这篇著名的《讲话》,总结了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基本历史经验,明确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是为工农服务的方向,解决了长期以来没有解决好的文艺的革命方向问题,不仅对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是对马列主义文艺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文艺界整风运动,推动了各抗日根据地文艺运动的发展。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文艺创作的宗旨也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新时代的文艺精神应以什么为主旨,我认为讴歌的主旋律是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不管创作的什么形式的文艺作品,都应渗透人民的幸福生活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得到的这一主旋律。要通过文艺作品的宣传,引领人们的精神世界坚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永远跟党走。引领人们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不被一时的逆流所诱惑,社会上的逆流总是存在的,但必竟不是主流,就像高尔基在《海燕》中所说: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

中国共产党是一支久经考验的党,是一支永葆青春活力的政党。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健的肌体,因为党的理论在时时创新,党的监督机制全面而有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定能够带领人们从富裕走向富强。广大的文艺工作者应满怀信心,创作出更多富有时代气息、积极向上的文艺作品,杜绝靡靡之音登台,扭曲人的灵魂,毒害祖国的花朵。

每每提到延安,想起延安整风运动时创作的经久不衰的红色作品,有如饮清泉般甘甜,仿佛在清风习习的林间漫步。当意志消沉时,听听红色歌曲,读读红色作品,身上仿佛有了无穷的力量。当春风得意时,唱唱红色歌曲,看看红色电影,让人心清气爽,戒骄戒躁。延安精神,可谓时代丰碑。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历史地位

延安文艺座谈会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总结了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解决了长期以来没有解决好的革命文艺的方向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文艺理论,有力推动了文艺界整风运动,对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和深远影响。

(一)确立了解放区文艺工作的方针,推动了解放区文艺工作蓬勃发展

延安文艺座谈会和《讲话》,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按照《讲话》精神,他们深入农村、工厂、部队,坚持为人民大众、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开展了大规模群众性文艺活动,创作出一大批适应抗战需要、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优秀文艺作品,比如大型新歌剧《白毛女》,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1943年春节开始的延安新秧歌、秧歌剧运

动,涌现了《兄妹开荒》、《夫妻识字》,平剧《逼上梁山》和《三打祝家庄》等优秀作品。此后,春节成了解放区农民的艺术节。秧歌运动还发展到各解放区,并随着解放战争向全国推广,为坚持抗战和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扩大了党在国统区、沦陷区进步文艺工作者中的影响

1944年1月1日,《新华日报》以摘录和摘要形式刊登《讲话》主要内容。4月,郭沫若在重庆召开座谈会,介绍、学习《讲话》精神,并连续以《一切为人民》、《向人民大众学习》、《走向人民文艺》等为题,发表多篇文章,号召进步作家“努力接近人民大众,了解他们的生活、希望、言语、习惯,一切喜怒哀乐的外形和内心,用以改造自己的生活,使自己回复到人民的主位”。上海、香港等地的进步文艺工作者纷纷表示,《讲话》将会对自己的创作思想产生指导作用。他们还以各种形式发表《讲话》内容,使《讲话》精神得到广泛传播。

(三)奠定了党的文艺理论和方针政策的基础

70年来,《讲话》精神不断丰富发展。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在《讲话》精神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文化艺术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把我国社会主义文艺方向确定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强调,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江泽民同志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02_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四)促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文艺理论和方针政策的了解

1945年12月,《讲话》发行朝鲜文本,这是最早的外文译本。随后,日本、法国、苏联、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东欧其他国家和越南、瑞典、芬兰、印尼、古巴等国相继翻译出版《讲话》。美国、英国出版发行《讲话》英译本,意大利出版发行意大利文《讲话》单行本。随着毛泽东著作以各种文字翻译出版,《讲话》传到世界多个国家。美国梅·所罗门教授编辑的《马克思主义与艺术》一书,以《文学与革命》为题,摘录《讲话》内容并作深入分析,给予高度评价。澳大利亚学者庞尼·麦克杜格参考80余种《讲话》版本,用英文重新翻译这部著作,并写了43页的长篇导言,引起国际学术界高度重视。70年来,《讲话》成为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著作之一,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三、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启示

《讲话》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创造性地阐释了文艺与人民、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时代、内容与形式、继承与创新、歌颂与暴露、普及与提高、世界观与文艺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指明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从而奠定了革命文艺发展的理论基础,确定了党的文艺工作的基本方针,指导和推动了党领导的文艺事业蓬勃发展。这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不断发展进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讲话》阐明了文化艺术为人民群众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想,并以此作为党的文化艺术工作理论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历史证明是正确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文化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是对《讲话》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艺术指明了方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文化艺术工作要自觉坚持“二为”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把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作为繁荣文化的根本目的,在文艺创作中体现人民意愿,维护人民利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文化权益作为开展文化工作、繁荣文化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坚持党的领导是繁荣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根本保证

《讲话》阐明了文学艺术是党领导的革命事业的一部分,党对文艺事业的领导包括思想领导、组织领导、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文艺工作者不但要学习文艺创作,而且应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艺术事业是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艺术工作和文化艺术工作者,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文化艺术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推动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繁荣,使文化艺术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源泉

《讲话》阐明了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革命的文学艺术家,只有深入到群众中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深入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去,才能创作出真正反映群众生活、为群众所需要的文学艺术作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积极投身到讴歌时代和人民群众的文艺创造活动之中,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在人民群众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汲取素材、获得灵感、提炼主题,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文艺作品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散发出永不磨灭的光辉。

(四)文艺创作要自觉关注时代,把握时代特征

《讲话》阐明了文学艺术应该服从和服务于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革命任务。抗日战争时期,为抗战服务,动员人民、凝聚人心,鼓舞人民积极抗战的文艺,就是关注时代、把握时代精神、顺应时代潮流的革命文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日益多样的传播手段、人民群众多样的文化需求,文艺创作只有把握时代特征,融进时代元素,弘扬时代主旋律,才能与时俱进地适应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文艺工作者只有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才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今天,我们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重温《讲话》,就是要准确理解和把握《讲话》的精神实质,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讲话》的基本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文化积极反映人民心声,成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第四篇:省财政厅厅长在全省财政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我省经济处于止滑回升的关键时期、财政工作继续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省长代表省委、省政府作了十分重要的讲话,**省长充分肯定了今年以来全省财政工作取得的成绩,对当前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执行落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判断,对做好下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

财政工作提出了重要意见。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狠抓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在服务全局中注重实效,上半年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和多种自然灾害频发的不利影响,各级财政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止滑提速、加快发展”的经济工作方针,为确保财政稳健运行和推进全省“两个加快”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全省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上半年,我省经济运行先于全国触底,好于年初预期,呈现积极向好的势头。在此基础上,财政收入止滑回升,财政支出大幅增长,财政运行总体平稳。上半年,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95.41亿元,为预算的56.7%,同比增长10.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44.34亿元,为预算的55.4%,增长12.8%;非税收入完成151.07亿元,为预算的60.7%,同比增长3.9%。全省上划中央“两税”完成235.19亿元,为计划的55.5%,增长8.7%;上划中央所得税完成126.76亿元,为计划的57.4%,增长4.9%。全省一般预算支出实现1326.13亿元,为预算的42.5%,增长54.7%。

从收入执行看,主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积极向好的态势初步确立。全省财政收入一季度止滑回升,二季度稳定增长,上半年完成全年预算的56.7%,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二是收入质量进一步改善。上半年全省税收收入增长12.8%,高于非税收收入增幅8.9个百分点,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4.6%,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在一般预算收入增量56.04亿元中,税收收入增加50.54亿元,收入增长贡献率达90.2%。三是市(州)收入实现全面增长。全省年初13个市(州)收入出现负增长;上半年市(州)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425.65亿元,比一季度提高2.14个百分点,21个市(州)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6个重灾市(州)均完成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其中绵阳、广元两市增长达26.9%和56.4%。

从支出执行看,主要表现三大特点:一是支出规模创历史新高。全省一般预算支出超过1300亿元,增幅创近十年同期新高,支出规模居全国前列。二是重点支出保障有力。上半年,全省农林水事务、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科技、环保等重点支出完成595.03亿元,增长35.5%。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116.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3.5%,医疗卫生支出增长76.6%,教育支出增长15.5%,科学技术支出增长4.6%,科技、环保支出增长32.9%,交通运输支出增长185.5%。三是支出结构更加优化。上半年,全省民生保障和产业发展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75%、9.2%,较上年提高1和0.3个百分点;行政成本性支出所占比重为15.8%,下降1.3个百分点。民生、发展支出增长快于运转支出增长,三大板块呈现“两升一降”。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各级共同努力下,“普九”债务化解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截至7月底,全省化解‘普九’债务77.88亿元,占202_年锁定余额的96.2%,140个县(市、区)将202_年锁定“普九”债务化解完毕,104个县(市、区)将系统内外“普九”债务全部化解完毕。

(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全力推进灾后重建。按照中央“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决策部署,狠抓资金统筹平衡,严格资金管理。截至6月底,省财政累计下达中央及省级重建基金1200亿元(含202_年下达资金),分别占中央和省级预算安排的90%和95.4%;已落实202_年中央重建基金658.27亿元,占我省今年包干指标的73.36%。积极开展与世界银行、欧洲投资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合作谈判,加快灾后重建12亿美元外债项目的签约进度。截至目前,全省没有任何地方因为财政资金不落实影响重建项目开工建设。

二是促进经济止滑提速。截止6月底,全省累计下达中央扩大内需专项资金132.57亿元(含202_年48.69亿元),占中央下达预算的99.8%。通过积极汇报争取中央支持,圆满完成18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目前,债券资金已全部分配拨付到位,各地各部门正在抓紧项目实施。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有效引导了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增强了地方的资金配套能力,缓解了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资金压力。认真落实家电下

乡、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截至7月底,全省家电下乡产品实现销售金额46.1亿元,名列全国第一,有力推动了农村消费市场。与此同时,认真落实金融激励、贷款贴息、农业担保、农业保险、出口奖励政策,促进经济提速发展。

三是大力扶持产业升级。在中央重建基金分配中,安排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资金30亿元,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安排灾后重建产业

投资基金30亿元,吸引社会资金参与重建。省级财政安排园区发展资金5亿元,支持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投融资担保体系、技术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产业技术研发、重大项目技改、重大装备制造和中小企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各级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围绕生猪、玉米、马铃薯三大产业,打造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全力保障民生政策落实。

以推进“八项民生工程”、“富民安康工程”实施为抓手,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策机制,确保各项民生政策兑现到位。针对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新增政策的启动,针对促进就业再就业、新农合提标、城乡低保提标等原有政策的完善,各级主动谋划,研究制定政策,准确测算需求,确保政策制定科学、执行有效。上半年,全省累计拨付“八项民生工程”资金399.75亿元,占预算的55%;下达和调度牧民定居行动计划资金9.13亿元,占预算的75%以上。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政策,上半年中央和省级应负担资金已全部到位。与此同时,农民工培训、扶贫解困、百姓安居等民生工程加快实施,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四)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创新。

一是深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扩权强县财政体制改革,新增扩权县32个。研究制定了调整财政管理体制的政策制度,建立了对试点县“分类考核、差异扶持、动态管理”的工作机制,各项对接工作有序进行。认真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积极开展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前期工作,各项改革有序推进。

二是优化管理模式。切实提高预算调控能力。通过加强结余资金管理,清理注销202_年省级部门结余资金近3.9亿元,统筹用于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建设。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能。整合中央和省级支农资金4.56亿元,引导带动市县及社会投入28.55亿元,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积极创新政策执行方式。在全国率先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和新型合作医疗同步结算的“一站式”工作机制,帮助群众及时便捷领取医疗补助;探索建立了全省政法系统装备管理、灾后重建及扩大内需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实时在线管理。

三是强化财政监督。深化部门预算管理。省厅成立了预算编审中心,集中归并了省级部门基本支出预算草案编制和预算调整审核职能,部门预算管理得到加强。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各级财政与监察、审计等部门建立联合监管机制,协同开展财政资金全程监督检查。与此同时,各级通过深入开展财政资金安全检查、“小金库”清理检查等专项工作,进一步强化财政管理基础。

以上情况表明,面对灾后重建任务繁重、宏观经济增长放缓、财政减收增支的巨大压力,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省财政改革发展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在此,我代表厅党组向广大财政干部职工的辛勤工作和艰苦努力表示衷心感谢!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财政运行中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主要表现在:一是财政平衡面临挑战。增值税转型改革、重建税费优惠等政策性减收效应仍在继续释放,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带来的增支压力突出,自然灾害频发对相关地区收支平衡影响严重。二是重建基金预算执行进度偏慢。上半年,全省累计实现重建支出514.6亿元,占已下达预算的49.58%,其中城镇建设、农村建设、生态环境、精神家园等项目进度明显滞后。三是预算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预算执行的规范性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四是区域间财力水平差异较大的问题仍然存在。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二、在推进发展中系统谋划,注意把握当前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给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运行带来了积极成效。为继续巩固经济企稳向好的势头,中央已经明确,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控工作不放松,调控重点将更加突出。从财政工作角度,需要我们从更深层面、更大范围理解好政策、把握好政策、落实好政策。

(一)坚持公共财政基本取向。

近年来,随着财政保障能力的逐步提高,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城乡不平衡、区域不平衡、群体不平衡等方面实施了许多好的政策,始终贯穿着公共财政的基本取向。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积极财政政策同样必须在公共财政职能框架内运行,既要弥补市场失灵,促进经济平稳运行,更要纠正政府缺位,体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央扩大内需专项资金安排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节能减排、生态建设等公共领域的投入,所占比重达86.5%,充分体现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取向。

各级要利用本轮积极财政政策大规模增支的机遇,下决心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一些瓶颈问题,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要加大经济提速提质关键领域的投入,支持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发展,在保增长中更加注重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环保,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要增加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加快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向市场无法发挥作用的领域倾斜,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同时,继续扩大消费需求,壮大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力量。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发挥公共财政调整利益关系的职能,扩大财政补贴规模,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提高社会的整体消费能力。

(二)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功能。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就是通过扩大政府性开支、实施结构性减税,增加全社会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刺激经济复苏。因此,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功能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关键。为此,各级财政部门要重点把握三个方面:

一是用好财政政策工具。要灵活运用政策工具,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在扩大项目融资方面,要认真落实金融激励、贷款贴息、农业担保、农业保险等发展促进政策,充分利用好地方政府债券、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地方金融机构贷款,多方筹集资金支持重大项目发展。在促进企业发展方面,要用好用活技术改造、园区发展、外贸出口等补贴政策,研究支持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措施,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在引导个人消费方面,要认真落实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补贴、降低住房交易税费等惠民政策,促进扩大居民消费。

二是搭好政府融资平台。近年来,各级积极搭建政府投融资平台,通过财政资金放大效应,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投融资平台总数已经达到300余家。投融资平台的良性运作,首先是做实资本金,绝不能让平台成为“空壳”;其次是筑牢财政与平台间的风险防火墙,杜绝政府给平台公司提供担保;三是控制平台自身的运作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实现平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搞好资金运作管理。从本质上讲,中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就是通过扩大赤字和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把以后的支出提前到现在进行安排。因此,在债券资金和通过融资平台筹集资金的安排使用上,要搞好运作管理。具体讲:一是要注意划清政府债务和公司债务的界限;二是政府债务资金要尽可能安排那些以后预算有来源、还款有保证的项目。

(三)努力实现财政稳健运行。

近年来,各级支出需求急剧扩大,支出预期还在增长。解决当前收支矛盾,实现财政稳健运行和可持续发展,要重点抓好三项工作:

一是夯实财源基础。从长远看,确保财政稳健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夯实财源基础,通过培育新的收入增长点,提高税收贡献率,努力做大财政蛋糕。当前,在加快发展过程中,要防止片面追求发展速度、牺牲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不计成本招商引资等问题发生。在这个问题上,财政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把财政政策研究好,把投入产出账测算好,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二是提高收入质量。客观上,财政收入质量取决于经济发展质量。近年来,各级收入大幅增长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密不可分。但从质量看,近年全省一般预算总收入占gdp的比重比全国水平低了近7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比全国水平低近8个百分点;这种状况在省内一些地区表现更为突出。这说明,财政收入整体质量不高的问题客观存在。这个问题的存在有其不少的客观原因,但也存在一定的人为操作。对此,各级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真进行清理,充分利用经济调整缓冲的有利时机,在确保完成年初预算的基础上,挤干人为水分,甩掉包袱、轻装上阵。

三是确保收支平衡。当前,我省财政减收增支矛盾十分突出,平衡面临严峻挑战。为此,各级必须加强增收节支工作,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长,优化调整支出结构,加强结余资金管理,增强预算调控能力;必须围绕经济调整的特殊需要,强化公共保障职能,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薄弱环节加大扶持力度;必须克服畏难情绪,坚定信心,竭尽全力确保平衡,防止一些地方寄希望于摆赤字、靠调度来维系运转的做法。

省厅将继续健全完善财政体制、转移支付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基层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促进财政稳健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厅党组决定在今年底开展对市县实施《**财政五年发展规划》的考核,重点对“三大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随着公共财政建设的迅速推进,财政支出规模在扩大,保障范围在拓展,保障对象在增加,对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是收支规模迅速扩大对财政管理的要求。202_年,全省一般预算支出接近3000亿元。如此庞大的财政支出,分解到市县动辄上数亿元,是几年前的数倍甚至数十倍,而机构人员没有大的变化。管好这些资金靠什么?只能靠管理,靠制度机制,靠技术支持。二是服务对象增加对财政管理的要求。近年来涉及民生领域的政策高密度、高强度出台,财政部门的服务对象由过去主要面向部门和企业,扩展到面向全社会,面向千家万户;由主要涉及经济领域扩展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服务的对象和层级在增加,社会各界也十分关注。第三,资金安全高效对管理提出的要求。需要通过管理流程和制度机制的优化设计,实现资金分配和拨付的过程控制,降低管理运行的成本支出,落实相关责任主体的管理责任。

在最近召开的全国厅(局)长座谈会上,财政部党组作出了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工作部署,为我们深化财政管理改革指明了方向。所谓科学化管理,就是要善于把握财政管理的客观规律,通过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和工作方法,增强财政管理的实效。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要运用信息化、专业化、系统化的管理技术,完善业务流程,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推进绩效评价。科学化与精细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重在制度机制层面,后者重在技术方法层面。希望各级财政部门认真研究,在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方面大胆创新、谋求突破。

三、在抓好落实上狠下功夫,扎实做好下半年各项工作

做好下半年工作,需要全省上下准确把握当前形势,按照“止滑提速、加快发展”的经济工作方针,落实省委“三个坚定不移”的要求,坚持厅党组“三、四、五”工作思路不改变,振奋精神,坚定信心,狠抓落实,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坚持年初预算目标不动摇。

当前,国内经济形势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但外部环境并不乐观;全省经济出现良好态势,但基础并不牢固。但随着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政策效应逐步显现,预计下半年全省经济增速有望高于上半年。据此,我们对全省财政形势持谨慎乐观态度,在宏观经济形势不出现重大变化的情况下,通过各级共同努力,预计能够完成年初确定的收入目标任务,并有望实现一定数额的超收。各级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坚决把增收节支的政策执行好,把收支平衡的要求落实好。

要狠抓收入征管。增收条件较好、受灾程度较轻的地方要力争实现较大超收,年初预算较低的地方要调整收入预算,力争多增收,为确保完成全省收入任务多做贡献。要严格执行税收政策,坚决纠正违反税收政策的行为,堵塞收入流失,确保应收尽收。要完善支出执行管理,落实预算部门和执行单位的主体责任,强化结余资金管理,提高支出的时效性。要坚决贯彻落实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有关规定,努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行政成本。总之,要通过增收节支,努力实现收支平衡。

(二)坚持支持发展力度不减弱。

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决策部署,继续把支持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切实解决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要加快推进灾后重建。认真按照“三年重建任务,力争两年完成”的目标要求,针对重建资金执行进度偏慢的问题,切实加大工作力度。要进一步明确市、县政府的主体责任,按照财政部和省政府关于重建基金使用的管理办法,由各地在分类控制数内作出实事求是的调整。要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加快规划执行的中期评估和优化调整工作。要对重建项目进行梳理排查、倒排工期、分类推进,在继续抓好民生项目的同时,同步推进其他项目实施。

要确保各项政策到位。要全面落实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政策措施,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加快投资预算执行,确保项目需要。要认真实施金融激励、贷款贴息、农业担保、外贸出口等发展促进政策,引导金融和社会资金增加发展投入。要加快拨付园区经济、工业发展、现代农业等各类专项资金,促进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加快发展。

(三)坚持落实民生政策不打折。

继续以推进“八项民生工程”实施为抓手,切实搞好资金平衡保障,统筹推进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和帐篷新生活行动、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等重点工程实施。省厅将加强资金动态监督,确保各级责任落实。在此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第一,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从今年1月1日起对义务教育学校正式工作人员实施绩效工资改革,省政府于6月中旬召开会议进行了专门部署。为确保政策落实,省级财政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下帮扶,对市(州)及扩权试点县(市)按财力分类分档给予补助,补助资金总量达中央补助额的3.4倍。市(州)除落实本级经费外,要加大对下帮扶力度,督促县(市、区)足额落实资金。县级要扎实做好津补贴清理规范,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积极筹措资金,确保政策及时到位。

第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前已经全面启动。国务院明确了近三年需要实施的五项重点改革,提出了202_年推进改革工作的10项任务。目前,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职工参加医疗保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重点人群六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这三项工作已经实质性启动。省上正在研究制定资金筹措的具体方案,希望各级抓紧开展相关准备工作,待政策明确后抓紧组织实施。

第三,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最近,财政部召开专门会议,对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进行安排部署。中央明确,从今年开始,对现行政法机关经费保障体制实施改革,实行“明确责任、分类负担、收支脱钩、全额保障”的体制,建立“分项目、分区域、分部门”的分类保障机制。按照中央要求,各级政法机关所需经费全额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实施改革后,市(州)对县级的政法转移支付继续按现行体制执行;市、县预算安排的经常性政法支出不得低于改革前水平,根据工作需要和财力可能予以增加;不得以中央和省级安排的经费抵顶本级应安排支出。目前,我们正抓紧研究实施意见,力争尽快出台。各级要调整预算安排,多方筹措资金,提前做好准备。

此外,在年初预算之外,目前已经明确和即将出台的增支政策还很多,比如,提高村社干部误工补贴及村办公经费补助,新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工程,维稳救灾等。各级都要做好保障预案,统筹安排资金,全力予以确保。

(四)坚持管理改革方向不改变。

财政部党组作出了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安排部署,要求各级根据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确立不同时期的阶段性目标和工作重点。针对我省实际,厅党组按照“分类实施、重点突破、有序推进”的原则,提出以下具体意见。

第一,需要坚持完善的工作。对我省正在实施、走在前面的管理改革工作,主要是优化完善、继续坚持。一是完善预算编制管理。全面推行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及人大审批制度,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细化预算编制内容;完善收入预算编制,建立收入预测模型,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完善支出预算编制,规范预算编制程序,建立部门责任制度,完善人员支出标准、公用经费定额、项目支出管理“三大体系”,提高预算年初到位率。二是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切实加强收入管理,严格执行税法,建立税收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支出执行责任制度,建立财政与部门预算执行协同工作机制,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三是严格财政监督管理。健全完善监督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加强事前核查把关、事中动态监控与事后重点检查;扩大向人大报送部门预算的范围,细化报送人大审议的预算;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需要积极推进的工作。对已经破题、开始实施的管理改革工作,主要是加大力度、深入推进。一是积极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改革,建立适合国有资本经营特点的预算管理体系,省本级今年试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202_年全省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二是推进建立基本支出预算编审机构,健全机构职能,强化预算编审管理。三是推进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推进扩权强县改革,完善促进扩权县(市)加快发展的政策机制,规范各级财政关系,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四是积极推进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工作,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基层政府的保障能力。五是推进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加快构建绩效考评体系,建立考评结果公开和应用机制。六是加强部门结余资金管理,凸显财政统筹调控职能,强化预算管理约束性。七是推进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构建债务规模控制和风险预警机制,防范政府举债风险。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今年底前必须全部化解“普九”债务。希望尚未彻底化解的县(市、区)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第三,需要创造条件组织实施的工作。对尚未破题、方向明确、工作需要的管理改革工作,主要是创造条件、加快推进。一是建立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构建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基金预算组成的政府预算体系。二是试编社保基金预算,全省从202_年开始试编202_年保险基金预算,条件成熟时逐步过渡到社会保障预算。三是研究制定行政事业资产配置、更新和报废标准,建立分层次配置标准体系,完善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四是积极扩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集中支付范围,力争在3至5年内将具备条件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五是加快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加大监控力度,扩大监控范围,202_年全面建立覆盖全省的预算执行监控体系。六是加快财政信息化建设。要通过建设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保障。各级要按照财政信息化建设“五统一”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加快推进大平台建设工作。目前,在省级和眉山试点的基础上,我们对全省所有市(州)和使用原综合业务的140个县(市、区)的培训工作已经结束。省厅要求,对已经开展培训、具备条件、准备充分的市县,今年内全面启动运行;对暂不具备条件的市县,要加快工作进度,确保202_年初全面启动;对尚未开展培训、不具备条件的县(市、区),也要加快进度,确保202_ 年底前全面启动。七是加强基础管理工作,逐步实现预算单位基础数据的动态管理,逐步引入预算编制属性管理,实现三农、民生、行政成本等支出项目的自动统计。

(五)坚持抓好自身建设不放松。

财政系统的作风建设、职能建设和队伍建设必须常抓不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财政工作也才能得到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要加强作风建设,继续倡导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的作风。要加强职能建设,通过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在履行职能中优化管理,在推进发展中强化职能。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教育广大干部自觉遵守廉洁从政规定,做到警钟长鸣、拒腐防变,坚决制止个别干部利用职权谋取私利、陷入非法利益格局问题发生。

同志们,今年的工作时间已经过半,下半年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各级财政部门要坚持止滑提速、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不动摇,坚持灾后重建、民生优先的工作重点不改变,坚持爬坡上行、超常努力的工作力度不减弱,进一步创新举措、找准关键、狠抓落实,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谢谢大家

第五篇:省长在扩权强县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省长在扩权强县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刚才××同志讲了非常重要的意见,实施扩权强县这是省委、省政府决定的,是为了实现全省更快更好地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提高行政效率、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重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同时,也是全面贯彻的必然。尽管经过半年时间还没有看出明显的成效,但是经过三五年必然可以发生变化。同志们可以想象,经过三

五年七八年后我省能够有个中等城市或者更大的城市崛起。我们要看到今后我们进行这项改革的重大意义。

第一,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在南片座谈会召开会连同月日的会议,大家一共提出了多少具体问题,梳理出来,个就是个,个就是个,都梳理出来,排一排,一项一项地进行研究,个别问题个别解决,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用普遍的办法解决,总之要给同志们一个答复,这个问题我们同意你们的想法,已经梳理了正在研究,这个问题暂时还无法解决,免得大家同一个问题这个会议提出来那个会议还提出来,就像人大建议、政协提案一样,每个问题都有个答复。

第二,在把问题梳理的基础上,个别问题个别解决,集体问题集体商量研究解决。的确是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要形成若干个补充性文件,把上次省政府文件不完善或不明确的地方以及需要新增加的地方,通过若干个文件再一次明确。这件事情由世洪同志牵头。

第三,要把工作做细,对个扩权县(市)要采取一县一策的办法。个扩权县(市)情况不同,有的是经济发达县,有的是经济困难县,所反映的困难、问题和矛盾也不完全一样,经过几个月的运转,现在已经有条件一个县一个县地解决问题,每个县用半天的时间,争取在季度内把这项工作做好。

第四,适时召开一次市长座谈会,对市里提出要求。有些事情还要找市里研究。设区市要一视同仁,一如既往。扩权县(市)发展了壮大了,还是市里的一部分。

第五,要加强督查,督查分两条线,近期进行部门督查,主要看省里文件贯彻落实怎么样,现在还有个部门没有进行培训。有的部门积极性不高,工作力度不大,要研究解决。以后要进行块块督查。逐市调度,一个市一天时间,争取用十多天时间把这项工作搞好。

扩权强县是一项重大改革,要充分认识这项改革的复杂性艰臣性,一定要把这项工作搞好。这一点要统一思想,目前,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磨合期是不可避免的,扩权县(市)一定要在发展上下功夫,努力把蛋糕做大。

我讲一些具体问题。

比较有共性的有十个问题:

第一是我们实行扩权强县的目的要十分明确。当时我们讲过,有三个:一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环境,加速县域经济的发展;二是为加快城市化进程创造条件;三是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试验。核心的问题,扩权是为加快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发展,大家要把握好。具体讲,我觉得有三点:我们首先要把发展的权限要用好,要运用放权、扩权来促进发展,着眼点一定放在这个方面,怎么样利用省给你们放权、扩权来加快发展,有些必要的关系还需要理顺,不要把着眼点放在一些斤斤、微小利益的计较上。我说的比较坦率,一些小的利益政策可以慢慢(调整),一定要把着眼点放到省里给你扩权加快发展上。

这是省里扩权的目的,具体的事物的处理,怎么有利于发展怎么做。有时扩权、放权是为了发展,有时保持统一也是为了发展。

第二点,大家最关心的市、县财力的格局问题。省里没问题,大家提不出什么问题,关键是主要是市、县格局问题。原则原来讲的很明确,市县财力格局不挤不让,也就是说原来给的,不能往回抽,当时讲的很明确,不管是配套的,还是独立扶持的,这一部分不能减少。具体政策由省财政厅核定原来的支持力度,已经核完,全共计多万元。今后的配套,省市两级的配套要求由省里承担,省里扶持的,要求市里一视同仁,扩权县不能不能外在一处。省里督促好范文版权所有

第三,关于权限问题。扩权县在经济发展上享受设区市的权限,文件上讲的是项,是你在经济发展上享受设区市的权限。根据大家提的意见建议,主要有三类:一是中央统一的法规政策明确的,下放金融贷款权?省里没这个权,这是中央统一的法规政策;土地政策,省里也不好说,是放不了的。第二是文件明确规定的设区市下放给扩权县的权利必须严格下放,大家反映的,有些不落实,这个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直有关部门进行督察,一是督察内容,二是督察实现,而且要有相应的措施。该放的一定要放下去。第三类,大家所提的问题,有些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通过市场配置的问题,比如说项目的布局,要求项目向县里倾斜,怎么倾?省里要求企业到你这个县投资搞项目,企业说我不去,你说让省里给你贷款权,省里也没有这个权力,既使省你明确给你贷款,你也办不了,省长也办不了,因为银行现在是企业。属于由市场配置的,还是要靠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选准项目去解决。这些问题,大家要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哪里。

发展权大家要高度

重视一下。分三类:第一是项,该落实的要落实。有些权限放下去,反而有可能破坏一个区域的综合平衡,比如交通体系,不能一个县自搞一套,产业布海岸规划,这类的事情要区别对待,将来这一部分肯定要试验,有些事现在已明确,如交通规划还由市里统一负责。有些事怎么把握,可以试一试,如产业布局.海规划问题等,要征求扩权县的意见,防止另一方面的倾斜。还

有一方面的问题,有些放下去反而不好,一个县不好办,如社会保障统筹金的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逐步完善。我的意思是,大家要看到最重要的发展权去解决问题,其他事情况你可以反映,有些事情我们还看不准,实践上还把握不好。新体制的确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些事情能看的准,有的还看不准,有的要通过实验来逐步完善。

第四,需要增强扩权县的执政能力,适应扩权的需要。分三个方面: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要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培训,省直部门没完成的,要进行培训。第二个方面,各设区市、特别的扩权县要解决好自己有关部门的有关培训,因为现在要求各科级局要有相当于县处级局的办事能力和政策水平,确实有一个提高的问题,第三是要积极创造条件,解决一些中介服务机构的问题。目前各县跑省里解决问题,花点钱还是必要的,因为目前还完善不起来。好范文版权所有

第五个问题,大家比较观注的土地问题。土地的利用问题,必须在中央政策前提之下去把握。感到紧、感到不好办,是正常的,因此这是宏观调控、控制经济过热的闸门。中央政策的目的就是要让你感到紧,这正是宏观调控的目的。这是第一条,必须在中央政策前提下去解决土地问题。第二个土地问题要掌握的原则是扩权县要和设区市并列对待。我注意到国土资源厅已给你们带了括号,扩权县多少。第三个是看谁能在挖掘土地潜力上做文章,谁做的好,谁就能在制约前提下加快发展。积极利用现在政策所允许的条件,就是调整,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的调整,一定要把握住调整这两个字,且必须要解决调整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比方说,你可以事先搞土地整理。吵也没用,你叫得紧,设区市照样也叫得紧,我刚从浙江回来,他那里叫得更利害。

第六个问题,关于采矿探矿的问题。这个问题可能不仅涉及一个扩权县,为了资源的集约和合理的开采,控制采权探矿权是必要的,不然,小煤矿等乱采,确实严重破坏资源。但是省发展改革委要协调国土资源厅要解决在审批采矿权探矿权的问题上,应该征求所在扩权县的意见,我的看法是这样的,包括设区市的意见,省里直接对老百姓直接处理问题,这不是好办法,要听基层的意见,有道理的一定要采纳。

第七,关于资源税的问题。虽然迁安的问题比较突出,其他县可能也有这样的问题。财政部门要注意这样的问题,财力不减不让,这是一个原则问题,但资源税有他特殊的因素,因为它涉及到受损农民的妥善处理问题,所以不能简单地让市县去调整。以此类推,市县不好协调的问题,省里必须出面,届定权利分争。财政厅要继续研究这个问题,必要话提出一个明确的意见,应本着一个什么原则处理这个问题。

第八问题,是扩权县享受的权利的承认问题,是有效性问题,历来就有这个问题,就是扩了没用,得不到承认,等于无效。这个也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我建议搞个文件,讲明这是改革试验,要求各部门支持,搞一个东西,然后开一个有关部门参加的会议,要求大家一定要参照设区市的原则予以认可,要支持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改革,二是怎样支持,就是参照设区市的要权限予以认可。比较突出的问题,责成有关部门去协调,如海关的问题,金融的问题,责成金融办商务厅有关部门去协调。不好办问题怎么办,怎么能办能怎么办。

第九个问题,就是规划批不下来,前边说了,要尽早地把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编修完毕,也未必是好,现在是关键是做好调整。批也批不了,批了也未必是好事,要在调整上做文章,能调规划调规划,不能调规划按项目批地,去做这个文章。

一个原则是把主要问题抓住,加快发展。有的问题要有一个磨合过程,这很正常,需要一步一步地理顺解决。

两位省长在延安重点镇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