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基于产业链的中国汽车金融公司发展策略研究
编辑:寂静之音 识别码:20-262427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3-31 05:32:17 来源:网络

第一篇:基于产业链的中国汽车金融公司发展策略研究

基于产业链的中国汽车金融公司发展策略研究

窦彬 汤国生 魏瑜 发布时间:2012-03-21 摘要: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汽车消费信贷的4种主要方式比较分析,指出汽车金融公司在发展中的不足及在产业链中的重要作用,进而从发挥汽车金融公司对产业链的拉动作用、拓展多种汽车金融公司融资渠道和以汽车金融公司为主导,整合产业链中的厂商、金融、服务等各环节,打造一站式服务的全功能的汽车销售服务商等3个方面提出了基于产业链的中国汽车金融公司发展策略。

关键词:汽车金融公司,汽车产业链,汽车销售服务商

金融危机后,在各类消费政策的刺激下,中国私人汽车消费逐步升温,北京、广州、成都、杭州等城市的私人购车比例已超过50%左右。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将会出现汽车消费高峰。2011年,中国人均GDP已达到5300美元,而平均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仅为60辆左右,除北京等个别大城市外,均低于每千人141辆的世界平均水平。未来汽车消费潜能巨大,必将推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从而对汽车消费贷款的需求将不断扩大。

目前,中国汽车消费信贷开始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有力地激活了汽车消费市场。从发展看,汽车消费信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但由于信用体系的不完善、汽车贷款风险高等问题,致使中国汽车金融市场存在巨大的市场风险,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汽车金融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国内汽车消费信贷的现状

时下,汽车虽不再像过去那样被人们视为奢侈品,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买车还是一笔较大的开销。其实,在想买车的群体中,一些人是暂时不具备一次性付款能力的,另一些人虽然有足够的资金,但却不希望用全款来支付。对于这些不能或者不想全额付款买车的消费者,申请汽车贷款不失为合适的选择。

(1)国内汽车消费信贷的主要方式

①传统的信贷模式——银行汽车信贷模式

银行为购车人提供购车贷款,保险公司为购车人提供车贷保险。这是一种传统的购车信贷模式。

②变通的信贷模式——经销商汽车信贷模式

由于垫资压力大,经销商为促进销售,也往往向购车者提供购车贷款。主要包括3种方式:第一类是汽车制造商与经销商合作推出的汽车金融贷款服务。汽车制造商通过自己的金融公司或财务公司,以分期付款的方式把汽车批给经销商,再由经销商来对客户进行分期付款购车业务。第二类是经销商独立向购车人推出汽车消费信贷。独立推出分期付款业务的经销商需要具备较强的资金运营能力及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第三类是经销商与银行合作推出的消费信贷。购车人只需按照银行与经销商共同规定的分期付款购车程序接受资信调查即可,用户与经销商在贷款银行设立账户直接还贷与结算。

③新型汽车信贷模式——汽车金融信贷模式

汽车金融公司向经销商提供库存贷款或直接向购车人提供购车贷款。目前汽车金融公司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汽车制造商的全资子公司,是该汽车厂商的专属金融机构,如丰田汽车金融公司;另一类是汽车制造商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资成立的汽车金融公司,如奇瑞徽银汽车金融有限公司。

④非专门的汽车信贷新模式——信用卡分期付款购车模式

购车人采用各商业银行信用卡支付购车款,在12-36个月内分期还款,需缴纳手续费和银行利息。这种购车模式,并不是专门针对汽车市场,而是面向所有的大额消费。

下面将最常见的银行、汽车金融公司和信用卡信贷在费用、服务、专业性、便利性、规模效应等方面逐一比较。

(2)汽车消费信贷方式的比较

首先,以市场价格为107700元的丰田威驰1.5手动基本型为例,分析丰田汽车金融公司、银行和信用卡3种贷款途径的费用差异(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在首付款额均为车价40%的前提下,虽然选择丰田汽车金融贷款方式购买这辆威驰轿车首付交纳的费用要明显少于选择银行时要交纳的费用,不过选择信用卡购车费用则更低。月还金额方面,信用卡费用最低,而汽车金融贷款费用最高。

从3种方式的贷款细节情况来看,在担保方面,个人客户向银行贷款一般需要找担保公司作担保,交纳一定的手续费,用房屋或家庭财产作抵押,其他两种方式则不需要担保和抵押,因此也省去了办理担保和抵押的费用;在首付款方面,目前多数银行规定最低首付款为全车售价的40%,汽车金融公司的首付比例较低且不用交手续费、抵押费、律师费等费用,比如丰田汽车金融贷款对于信誉度非常好的客户可以承诺首付款为全车售价的20%,信用卡业务一般也是需要首付的,比例在30%以上,不过一些银行为了推动信用卡贷款,经常推出零首付政策;在贷款年限方面,银行贷款和汽车金融两种方式均有3-5年两种选择,最长不超出5年,信用卡则最长不超过3年;在利率方面,银行车贷利率较汽车金融公司低。例如大众汽车金融公司30%首付5年期的车贷利率比银行高出3个百分点左右,信用卡通常声称没有利率,但有手续费和工本费,需要在办理贷款时一次性交清,3年期费用一般不超过贷款总额的7%(表2)。

由表2可以看出,3种方式都有其优缺点。但是,汽车产品具有高技术性,需要提供更专业的汽车维护服务,且由于汽车金融公司能对汽车制造商带来的巨大的规模效应,因此,应大力发展汽车金融公司这一新兴的汽车金融服务。

(3)中国汽车金融公司在汽车消费信贷中的比例偏低

依据理财周报联合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的“2011中国汽车消费信贷调查”调研报告,购车人群对于贷款购车的接受程度已经相当高,84.6%的被访者可接受贷款购车。但是被访者对于手续简便的商业银行信用卡分期付款产品的接受程度要高于传统的商业银行购车贷款产品和汽车金融公司的车贷产品。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汽车金融公司的终端贷款利率都在8%以上,明显高于商业银行贷款和信用卡贷款,这导致我国汽车金融在新车购买中的份额不到10%,而国外汽车金融份额已经高达50%以上。此外,由于汽车贷款风险大,因此汽车金融公司往往喜好“大业务”,中高级轿车消费群体更容易获得贷款,而一大部分潜在经济型汽车信贷消费需求尚不能得到满足,这也限制了该贷款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汽车金融公司在汽车产业链中的重要作用

图1为从产品研发到消费者的整个汽车的产业链条,在这个链条的各个环节中,随着汽车产品实物在链条中的流动,资金也在不同主体间发生转移和增值,其增值部分主要包括整车装配、售后服务、对产业链条中各个主体的金融服务以及回收链(二手车)这4个部分。其中,整车装配占30%,售后服务占30%,金融服务占30%,回收链占10%,因此汽车金融已将成为汽车产业链中利润率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金融公司在整个流动和转移增值的过程中都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购车者贷款——汽车金融公司对终端销售的直接促进作用

信贷方式的改变实际上将改变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金融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燕凌云认为,汽车贷款实际亡是促进了汽车的消费,如果一个消费者是全款买车,那么在未来10年,他可能只会换两辆车,但是如果贷款买车,他在未来10年可以换5辆车。

目前,国内汽车金融公司针对购车者个人的贷款业务,仅占其总业务比重的3成左右,这主要是由于汽车金融公司没有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信贷产品,一旦有更丰富、更有竞争力的信贷产品,汽车金融公司对终端的消费具有直接的刺激和促进作用。

(2)经销商存货质押贷款——汽车金融公司对经销商的控制和稳定作用

从2004年国内第一家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公司成立到现在,近8年的时间里,虽然汽车金融公司在个人购车市场上并未形成较大的影响力,但在经销商存货质押贷款上却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其业务量占公司总业务量近7成。经销商处在汽车产业链中流通的关键环节中,由于汽车产值大,经销商所需资本量巨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依赖商业银行的短期贷款,造成销售压力大。这就导致汽车销售市场混乱,部分经销商的下线分销甚至没有门市,只要拉到客源,就可以完成销售,这不利于汽车制造商的长期发展和售后服务。汽车金融公司的出现有效地缓解了这一问题,通过遴选优秀的经销商,以汽车产品库存作质押担保再发放贷款,将一批没有经销能力的经销商淘汰出局,对经销商队伍起到了控制和稳定的作用。

(3)汽车金融服务——汽车金融公司促进汽车产业链的价值提升

汽车金融公司的主要盈利方式不应该仅仅是通过汽车消费信贷,还应具备更多样化的经营模式,包括保修服务、汽车保险服务等一站式服务。

从现有的汽车金融公司产权结构来看,汽车金融公司通常是汽车制造商的子公司,如通用金融公司是通用汽车公司的子公司、福特信贷公司是福特汽车公司的子公司,这样,与制造商与银行关系相比较,汽车金融公司与汽车制造商之间的关系更紧密,双方的利益可以达成一致。汽车金融公司通过一站式的服务,促进汽车制造商的产品销售,通过拉动市场需求,可以提升汽车制造商的规模经济,从而促进整个汽车产业链的价值提升。基于产业链汽车金融公司发展策略分析

(1)发挥汽车金融公司对产业链的拉动作用

现阶段,国内汽车金融公司实际上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汽车财务公司模式,如一汽、上汽、东风集团、重汽等都有汽车财务公司;另一种是汽车金融公司模式。

汽车金融公司的专业化程度较高,完善的汽车金融服务应至少具备如下3项功能:其一,整合汽车制造商的销售渠道,提供市场咨询;其二,为汽车经销商提供设备、库存质押融资;其三,为购车者提供汽车消费贷款。可见,汽车金融公司的主要业务实际上集中于对经销商和购车者提供金融及其他服务这一块,其主要作用是着力于汽车产业链的终端,与生产环节中的金融服务存在显著的差异。通过拉动终端需求的引擎,来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汽车财务公司虽然也拓展经销商和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但还有很大一部分业务领域是在汽车制造环节的金融业务。这就与汽车金融服务业务在服务对象、服务范围和服务目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导致汽车财务公司在汽车环节与汽车金融服务环节产生资金使用上的冲突。应逐步剥离汽车制造环节的金融业务,使其能够更专业化地向终端市场(经销商和购车人)提供金融服务,提高对汽车产业链的拉动作用。

(2)拓展多种汽车金融公司融资渠道

国内汽车金融公司的资金主要来自于汽车制造商的资本金(相当于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汽车制造商的资本金是有限的,银行的贷款利息又增加了汽车金融公司的运作成本,这使得汽车金融公司的贷款利率居高不下,因此拓展汽车金融公司的融资渠道对于降低汽车金融公司贷款利率,发展汽车金融信贷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国外汽车金融公司常见融资方式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但这两种融资方式在国内仍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2008年2月,银监会出台了《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在该办法中,允许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和进行同业拆借,拓宽了汽车金融企业的融资渠道。2010年,国家对汽车金融业务给予了更多的支持,通过以低息放贷的方式直接给汽车金融公司予以扶持,扶持的对象主要为自主品牌的汽车金融公司。在这一政策下,汽车金融公司纷纷开展零首付、零手续费活动,一度导致汽车金融公司的消费信贷井喷。

尽管如此,国内汽车金融公司的融资渠道仍然较为狭窄,仍需通过拓展多种渠道,降低信贷成本,促进汽车金融信贷市场的发展。

(3)以汽车金融公司为主导,整合产业链中的厂商、金融、服务等各环节,打造一站式服务的全功能的汽车销售服务商

图2为汽车后服务市场所包含的各个价值链环节,其中汽车的金融服务主要包括汽车信贷、汽车保险及汽车租赁3个环节。但真正意义上的汽车金融公司几乎可以提供除制造环节以外的所有的汽车生产和销售价值链的各环节的金融服务,涵盖集团业务(如车辆的租赁融资等)、经销商代理商业务(如经销商存货融资、营运资金融资、设备融资)、个人业务(如个人购车消费信贷、车辆保险等业务)等金融服务。这些业务需要涉及制造商、经销商(代理商)、保险、租赁和信贷、购买(使用)以及售后服务等环节。如何通过汽车金融公司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信贷、保险、租赁)将各个环节串联起来,形成汽车产业链的价值增值呢?这就需要整合汽车制造商、汽车金融公司和销售服务公司3个方面的功能,以汽车租赁、保险和信贷等金融服务业务为核心,通过核心业务渗透到汽车产业价值链各个环节,打造一个风险共担一站式汽车销售服务商。

但是,国际上还没有集各种功能于一身的全能型销售服务商,销售服务环节发展的滞后是主要因素。国内现有的汽车销售商,大多数规模小、资金实力弱、经营范围窄。即使是制造商直属的4S店,也不经营二手车交易与车辆置换业务,二手车交易尚停留在交易大市场时期。汽车的租赁业务也基本由汽车租赁公司而非销售公司完成,且汽车租赁公司仅提供初级的“租车”服务,与国际上的“租赁销售”完全不同。因此,整合各方功能,以提升产业链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整合过程包括制造商、汽车金融公司和销售服务公司3个主体,各自按下述方式相互作用:销售服务公司是依托制造商的专业性服务公司,其主要功能是租赁销售产品,提供销售维修服务并控制余值风险。产品既包括新车,也包括二手车。厂商通过向销售服务公司批量出售新车,分散新车在流通中的风险,销售服务公司依据对二手车专业知识的了解,控制二手车的流通风险,汽车金融公司主要提供资金并控制信用风险,即使汽车金融公司出现坏账,车辆的回收与变现也完全可以通过销售服务公司快速实现。

随着3个主体的整合,汽车租赁、保险和信贷等金融服务业务也渗透到多个汽车产业价值链环节中,形成了更多的利润增长点。

参考文献 赵建光.谈中外汽车消费信贷的差异 [M].吉林:北华大学出版社.2006 董建华.汽车行业:汽车消费贷款产业链完善路径 [DB/CD].http://hnance.sina.com.cn /stock/hyyJ/20070924/16464009222.9html.2007年9月24日 新华信.新华信发布2011中国汽车消费信贷调查报告 [DB/CD].http://blog.sina.com.cI/s/blog_80348a4a0100xppk.html.2011年11月22日 贷款利率过高汽车金融公司信贷服务遇冷 [DB/CD].http://auto.qq.com/a/20100222/000049.htm.2010年2月22日 宗刚,李红丽.基于产业价值链理论的汽车行业发展研究 [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新华信.新政扶持将助推自主车企加码汽车金融 [DB/CD].http://auto.ifeng.com/ topic/qichejmronS/HeWS/domesticindustry/20100121/192322.shtml.2010年1月21日 牛大勇,李柏洲.汽车金融公司的产业价值链整合 [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汽车工业研究》2012年第03期

第二篇:中国汽车金融现状及策略思考

中国汽车金融现状及策略思考.txt我们用一只眼睛看见现实的灰墙,却用另一只眼睛勇敢飞翔,接近梦想。男人喜欢听话的女人,但男人若是喜欢一个女人,就会不知不觉听她的话。本文由zs594720895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行 业 研 究

中国汽车金融现状及策略思考 “ 赵玉峰

汽车金融的定义与赢利特点

专业性 汽车 金 融 是 主 要 在 汽 车 的 生 产、通、买 与 消 费 环 流 购 节中融通资金的金融活动,包括资金筹集、贷运用、信 抵 押贴现、券发行和交易以及相关保险、资活动,具有 证 投 资金量大、周转期长、金 运 动 相 对 稳 定 和 价 值 增 值 性 等 资 特点。它是汽车制造、通 业、务 维 修 与 金 融 业 相 互 结 流 服 合渗透的必然结果。汽车 金 融 的 业 务 可 以 分 为 三 大 类 : 集 团 业 务(出 租 车 经 公司的租赁融资等)、销商代理商业务(为经销商提供 存货融资、运资金融资、备融资等服务)、人业务 营 设 个 保险等业务)。汽车金融公司是在(为用户提供消费信贷、汽车销售价值链 中 提 供 金 融 服 务 取 得 赢 利。整 个 汽 车 生 产和销售价值链分为 5 个 环 节,分 别 是 制 造 环 节、销 商 经 保险租赁和信贷环节、购买(使用)环 节 以 及(进口商)环节、售后服务环节。除了制造环节外,其他环节都涉及到对金 融服务的需求。尤其是第三个环节(保险租赁和信贷环节)是汽车金融公司的主要业务重心和收入来源。参 与 汽 车 金 融 的 主 体 包 括 : 制 造 商(例 : 截 止 2005 年 抵押担保 其他费用 利率 审批难易 首付款 还款期 还款方式 方便性

汽车金融公司

国有银行

汽车企业控股,因而服务 信贷专业性强 更加专业 手续简单,放贷速度快 审批时间较长

服务多样性 可以为消费者提供 “技术 单一 指导” 保修” 收回旧车” “ “ 等更多服务 “车型置换” 容易 较难,限制较多

20% 1 ̄5 年

30% 1 ̄3 年

可以选择自己灵活的还款 单一 额方式 灵活的利率(比银行高一 固定 些)灵活 很少 房产 手续费很高

中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阶段

中国的汽车消费信贷历史可以归纳为 4 个发展阶段,完成了从诞生、近夭折、发、荡到稳步发展的一个 几 爆 振 生命周期: 起步于 1995 年,1. 萌芽阶段(1995 年  ̄1998 年 9 月)。国内汽车消费 处 于 一 个 相 对 低 迷 的 时 期,为 了 刺 激 汽 车 消费需求的有 效 增 长,一 些 汽 车 生 产 厂 商 联 合 部 分 国 有 商业银行,在一定 范 围 和 规 模 之 内,尝 试 性 地 开 展 了 汽 车

6 月 底,一 汽 集 团 财 务 有 限 公 司 已 累 计 发 放 汽 车 贷 款 27

亿,共促销一汽集团各品牌汽车 3.6 万辆)、银行(截止

2005 年末,四 大 国 有 商 业 银 行 个 人 汽 车 信 贷 余 额 达 1545

亿多元)、保险公司(2004 年底,我国机动车辆保险收入占 财产保险的 70%左右)、经销商、中介机构。汽车金融公司的主要竞争者是银行。相对于银行,汽 车金融公司具有 很 多 的 优 点,所 以 在 国 际 市 场 上 能 够 生 存并且发展壮大。1

2007

市场研究 ”!行 业 研 究

消费信贷业务。但 由 于 缺 少 相 应 经 验 和 有 效 的 风 险 控 制 手段,暴露了严重问题,据说,某重卡公司因此损失几个 亿。以至于中国人民银行曾于 1996 年 9 月下令停办汽车 信贷业务。其主要特点为:

冬天。

“严 重 依 赖 消 费 信 贷 的 中 重 型 商 用 车 市 场 销 售 受 到

巨大打击;

”汽 车 消 费 信 贷 占 整 个 汽 车 消 费 总 量 比 例 下 降,由 2001 年的 15%下降至 2004 年的 8%。“ 银行收紧银根,提高贷款首付的比例。” 截止 2004 年 6 月末,金融机构的汽车消费贷款余

额为 1833 亿元,低于 2003 年底 2000 亿元的贷款余额。“汽 车 生 产 厂 商 是 这 一 时 期 汽 车 信 贷 市 场 发 展 的 主

要推动者。

”购 车 人 主 要 是 公 务 用 车 者,私 人 购 车 很 少,基 本 都

是全额付款。

“受 传 统 消 费 观 念 影 响,汽 车 信 贷 尚 未 为 国 人 所 广

泛接受和认可。

4. 稳步发展阶段(2004 年 8 月以后)。2004 年 8 月 18

日 开 始,中 国 首 家 汽 车 金 融 公 司 —上 海 通 用 汽 车 金 融 —— 有限责任公司在 沪 开 业,这 是 个 具 有 里 程 碑 意 义 的 日 子,标志着中国 汽 车 金 融 业 开 始 向 汽 车 金 融 服 务 公 司 主 导 的 专业化时期转换。随 后 又 有 福 特、田、众 汽 车 金 融 服 丰 大 务公司相继成立。在这个阶段:

2. 爆发阶段(1998 年 10 月  ̄2003 年 6 月)。央行继

之 《汽 车 消 费 贷 款 管 理 办 法 》 后,1999 年 1998 年 9 月 出 台。至 4 月出又台了 《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 此,汽车信贷业务已 成 为 国 有 商 业 银 行 改 善 信 贷 结 构、优 化信贷资产质量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国内私人汽车消 广 成 杭 费逐步升温,北京、州、都、州等城市,私人购车比 例已超过 50%。两种因素共振引发了汽车消费 “井喷” 保。险公司的车 贷 险 业 务 也 迅 速 开 展。截 止 2003 年 底,在 新 增的私用车中有近1/3 都是贷款购车。这一阶段的主要特 点为:

”保 险 公 司 在 整 个 汽 车 消 费 信 贷 市 场 的 作 用 日 趋 淡

化,专业汽车信贷服务企业开始出现。中国汽车消费信贷 开始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 银行与汽车金融公司开始进行了全面竞争。

中国目前汽车消费信贷的 7 个特点

1. 出现 8 大汽车金融公司。从 2004 年开始,国际汽车

公司利用资 金 优 势 与 公 关 优 势,率 先 实 现 了 建 立 汽 车 金 融公司的梦想,将国内企业挡在了门槛以外。目前的 8 大 是: 上汽通用汽车金融公司、大众汽车(中国)金融服务公 司、丰 田 汽 车 金 融(中 国)有 限 公 司、福 特 汽 车 金 融 有 限 责任公司、戴?克服务集团汽车金融公司、东风标志 雪 铁 龙 汽 车 金 融 有 限 公 司、沃 尔 沃 汽 车 金 融 公 司、现 代 汽 车(金融)服务公司。他们共同的特征是: 风险控制比较严 格,业务发展不尽如人意。

” 汽 车 消 费 信 贷 呈 几 何 速 度 增 长,从 1998 年 的 4 亿

元 起 步,1999 年 新 增 25 亿 元,2000 年 新 增 157 亿 元,2001 年 新 增 234 亿 元(信 贷 余 额 为 436 亿 元),2002 年 新

增 716 亿 元(信 贷 余 额 为 945 亿 元),2003 年 新 增 超 过

800 亿元,全年达到了 2000 亿元以上的规模。“汽 车 消 费 信 贷 占 整 个 汽 车 消 费 总 量 的 比 例 大 幅 度

提高,由 1999 年的 1%左右,迅速升至 2001 年的 15%; 保 汽 生 ”银 行、险 公 司、车 经 销 商、产 厂 家 四 方 合 作 的模式,成为推动汽车消费信贷高速发展的主流做法。

“汽 车 消 费 信 贷 主 体 由 国 有 商 业 银 行 扩 展 到 股 份 制

商业银行; 保险 公 司 在 整 个 汽 车 信 贷 市 场 的 作 用 和 影 响 达到巅峰。

2. 当 前 信 贷 购 车 的 比 例 仅 占 5% ̄8%,商 用 车 需 求 仍

然旺盛。根据 的 《南 方 网 —汽 车 频 道 》 一 份 资 料,在 中 —— 国,目前仅有 8% 的用户购车 时 采 用 汽 车 信 贷 的 方 式。根 据另一份市 场 调 研 的 结 果,采 取 分 期 支 付 方 式 的 比 例 只 有 4.6%。首付费用以 2 万  ̄5 万元和 5 万  ̄10 万元占的比 例最大。每 月 支 付 的 贷 款 额 以 5000 元 以 上 为 主,其 次 是

”银 行 不 断 降 低 贷 款 利 率 和 首 付 比 例,延 长 贷 款 年

限,放宽贷款条件和范围,风险控制环节弱化,潜在风险 不断积聚。由于车价不 3. 调整阶段(2003 年 6 月  ̄2004 年 8 月)。断降低,诚信体系不健全,出现了大量坏账。因此,从 2004 年 2 月份开始,全 国 各 大 银 行 的 汽 车 消 费 信 贷 业 务 开 始 急剧萎缩,由商业银行主导的从商业银 行 + 保 险 公 司 + 汽 车生产商和销售商到 汽 车 消 费 者 这 样 一 种 汽 “四 人 转 ” 车 金融服务业模式 即 刻 瓦 解,国 内 汽 车 金 融 服 务 业 进 入 了

1500 元  ̄3000 元。

根据前进策略做的一项研究,中重型商用车用户的分 期付款比例要远远高于乘用车。作为生产资料,人们对于 贷款经营的理念比较能够接受。当然,问题出的最多的也 是商用车贷款业务。

“!市场研究 ■ 2007 ■ 1

行 业 研 究

不同国家的消费者,通过汽车信贷买车的 用户所占总体用户的比重 支付的方式

80% 60% 60%

75%

70%

银 行 贷 款 /普 通 信 贷 用现金一(分期支付)4.0%

8%

印度 美国 日本 澳大利亚 德国 中国

次性支付

95.4% 汽车金融公司的贷款(分期支付)0.5%

资料来源: 南方网 - 汽车频道》 《贷款购车盛行全球 《 资金来源 一次性 付清 自有资金(含大家集资)亲戚朋友处借款 银行贷款 分期 付款 分期付款 期望 实际

我国尚处于导入阶段》

零散用户(中型)

零散用户(重型)

团体用户及单位用户

38% 26% 2% 32%

农村 57% 城市 55%

32% 18% 7% 43%

城乡结合部 45%

68% 2% 2% 28%

团体 54% 单位 38%

中青年、特大城 3. 乘用车信贷的核心用户是: 低收入、市群体。根据 调 查 结 果,乘 用 车 消 费 信 贷 的 核 心 用 户,与 消 费 文化、事业阶段、年龄有 很 大 的 关 系。在 25 ̄29 岁 的 比 例 最高,事业正处于爬坡期、思想开放、收入预期比较高。而 在 80 年代,25 岁以下的群体,汽车信贷购车的比例很低,主要原因是: 比较年轻,还没有进入轿车消费期,如果买 车,基本上也是家庭条件十分好、不需要贷款的少爷。(数 据略)“ 4. 不愿意贷款买车的主要原因: 利息问题、量入为 出” 的生活态度、手续繁琐。除了金钱的因素,生活价值观成为妨碍贷款购车的 主要因素,这恐 怕 也 需 要 汽 车 金 融 公 司 编 造 一 个 美 国 老 太太买车的故事(最 好 是 美 国 老 头)忽 悠 一 下 全 中 国 人 民 了。至少在房子这件事情上,中国人民全都信了。

附图 你在买车时,为什么不办理汽车消费信贷呢?(N=270)(多选)分期付款要有不少利息,不上算 钱够了就买,不够就接着攒,不贷款 一次性付清算起来便宜点 自己的钱购买什么车比较自由 手续多、麻烦,每月都交钱 分期付款要交担保金、利息,不值 分期付款的索赔手续繁琐 贷款要担保人,我不好办

占主流。根据零点 “经销商操作” 5. 国内汽车信贷,由 集团针 对 260 名 贷 款 购 车 用 户 的 访 问 结 果,经 销 商 和 银 行是用户办理分期付款业务的两个最主要的操作机构,由经销商出面操作的消 费 信 贷 占 58%,直 接 通 过 银 行 办 理消费信贷的,占总体的 32%。从 用 户 角 度 看,目 前 生 产 厂家介于到消费信贷业务里面来的比重还很小。

6. 从主导模式看,汽车金融公司信贷模式占优。汽车

金融公司已经能 够 同 银 行平分 秋 色 了,可 以 预 见,在 不 久 的将来,汽车金融公司将成为汽车消费信贷的主流模式。

附图 我国汽车用户在贷款买车时,主要模式所占的比例(%)

汽车金融公司 主导模式 42%

银行直贷 主导模式 32%

76% 67% 65% 60% 55% 53% 35% 26%

银行间贷 主导模式 16% 资料来源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05 年 12 月,在京、穗三 炉、市对 260 名汽车用户拦截访问 中介主导模式 7% “房 产 ” 车 辆 ” 是 国 内 汽 车 信 贷 担 保 的 主 要 方 式。“ 7. “房屋等固定资产抵押” 26.5%)和(“车辆 质 押 ” 23.5%)是(对用户办理分期 付 款 时 最 常 用 的 信 用 担 保 形 式,“ 朋 友 担 保”17.5%)和(“公司担保” 12.5%)也占有很 重 要 的 地 位,(通过购买 “保险公司履 约 保 证 保 险 ” 6.5%)的 用 户 并 不(资料来源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05 年 12 月,在京、穗三 炉、市对 270 名汽车用户拦截访问

2007

市场研究 ”!行 业 研 究

多,经销商担保(4.5%)方面的作用并不突出。保险公司基 本上已经退出了 购 车 信 贷 业 务,而 在 汽 车 的 财 产 及 交 通 事故等保险方面取得了绝对优势。

一些地区的车贷险平均赔 付 率 高 达 136%,个 别 公 司 甚 至 达到 400%。

中国汽车金融的突破机会 中国汽车金融的三大软肋

从国外汽车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看,中国的汽车金融

1. 融资方式少。国外汽车金融公司可以遵循利益最大

化原则,自由在金融 市 场 融 资,可 以 通 过 在 资 本 市 场 的 股 权融资,也可以 在 货 币 市 场 进 行 同 业 拆 借、票 据 市 场 融 资。而在国内,汽车 金 融 公 司 的 门 槛 很 高,至 少 5 亿 元 的 连 注 册 资 金,还 有 80 亿 元 的 资 产、续 3 年 的 持 续 盈 利 等 限制。在融资方面,按照 对国内 《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 汽 车 金 融 公 司 的 规 定,只 有 3 条 途 径 :(1)动 用 本 公 司 的 资本金;(2)吸收 境 内 股 东 3 个 月 以 上 的 存 款 ;(3)向 银 行 借款。向银行借款,就 比 银 行 的 成 本 高 很 多,根 本 没 有 成 本优势; 吸纳股 东 存 款 只 是 暂 时 的 流 动 性 问 题 ; 动 用 股 本,从根本上难以实现规模扩大、借钱生钱的经营效果。

市场,前途是光明的,未来潜力巨大。美国、欧洲与日本的 汽车金融都有不同 的 特 点,美 国 的 多 业 务 发 展 模 式、本 日 的便捷服务、欧 洲 的 价 值 链 满 足 都 是 基 于 市 场 的 特 点 进 行的模式创新,中 国 汽 车 金 融 的 大 发 展,也 需 要 自 主 创 新。在此提出以下的一些不成熟想法,以起到抛砖引玉的 作用:

1. 强化经销商贷款业务。支持优秀经销商增加周转车

辆、库存配件、店建设、人员培训、流动现金。既配合了 4S 汽车厂商,增强了 经 销 网 络 的 竞 争 力,同 时 也 为 经 销 商 更 好地为汽车金融公司服务建立基础。

2. 建立竞争同盟,向非直接竞争者品牌经销商与客户

发放贷款。主要是比较小的、没有建立汽车金融公司的商

发放证券 资 本 市 场 金 融 市 场 票据市场 货 币 市 场 同业拆借市场

股 权 # 融 资

用车或较弱的 乘 用 车 品 牌。利 用 它 们 目 前 资 金 不 足 的 特 点,建立竞争同盟,向他们的经销商与客户发放贷款,既 扩大了业务,又帮助了这些企业。

3. 吸引较小的或者差异化的汽车公司加盟投资。由于

银行长期贷款 汽车金融公司 的 资 金 门 槛 很 高,使 得 很 多 国 内 汽 车 公 司 $ 债 权 $ 融 资

难以跨入,可以建立互补联盟或者竞争联盟。例如通用金 融公司邀请福 田 汽 车 公 司 入 股,实 现 对 通 用 乘 用 车 与 福 田商用车的全系列贷款覆盖,这是互补联盟。如果通用金 融公司邀请奇瑞汽 车 公 司 加 盟,以 实 现 对 抗 大 众、田 等 丰 公司的目的,这是 竞 争 联 盟。联 盟 的 加 入,既 提 高 了 资 本 的数量,又增加了业务的数量,一举多得。

$ 4. 建立类似于北汽投资公司那样的融资母公司,作为

股东之一。可以实现持续的资本输入,通过股东的各种融 2. 赢利渠道窄。国外汽车金融公司的赢利渠道可以延

伸到汽车信贷业务、车租赁业务、险业务、行业务 汽 保 银 和房地产信贷业 务。而 国 内 汽 车 金 融 公 司 只 能 办 理 汽 车 方面的信贷 : 购车贷 款、理 汽 车 经 销 商 采 购 车 辆 贷 款 和 办 营运设备贷款。

资手段解决资金流 的 问 题,实 现 低 成 本 融 资,实 现 与 银 行 的直接竞争。

5. 建立合作机制,突破地域限制。由于不能够建立异

地分支机构,可以 几 家 金 融 公 司 之 间 建 立 联 合 作 业,实 现 互为分支机构的操作。汽车金融在中国还是一个方兴未艾的事业,虽然当前 存在一些困难,但是展望未来,它又是那么的充满希望、充满想象,只要我们能够立足创新,敢于探索,一定能够 抓住中国汽车金融的好机会。“(作者单位: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

3. 风险高。既有外部环境的风险,也有内部经营的风

险,还有贷款人个人的风险。目前,国内信用体系不健全,缺少个人信用评价体 系。坏 账、账 的 比 例 很 高,恶 意 逃 呆 贷情况严重。尤其是 一 些 商 用 车 用 户,一 旦 车 辆、务 或 业 者人出现意外,根本 没 有 继 续 提 供 月 供 的 可 能 性。据 说,”!市场研究 ■ 2007 ■ 1

第三篇:中国汽车金融现状及策略思考

本文由zs594720895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行 业 研 究

中国汽车金融现状及策略思考

赵玉峰

汽车金融的定义与赢利特点

专业性 汽车 金 融 是 主 要 在 汽 车 的 生 产、通、买 与 消 费 环 流 购 节中融通资金的金融活动,包括资金筹集、贷运用、信 抵 押贴现、券发行和交易以及相关保险、资活动,具有 证 投 资金量大、周转期长、金 运 动 相 对 稳 定 和 价 值 增 值 性 等 资 特点。它是汽车制造、通 业、务 维 修 与 金 融 业 相 互 结 流 服 合渗透的必然结果。汽车 金 融 的 业 务 可 以 分 为 三 大 类 : 集 团 业 务(出 租 车 经 公司的租赁融资等)、销商代理商业务(为经销商提供 存货融资、运资金融资、备融资等服务)、人业务 营 设 个 保险等业务)。汽车金融公司是在(为用户提供消费信贷、汽车销售价值链 中 提 供 金 融 服 务 取 得 赢 利。整 个 汽 车 生 产和销售价值链分为 5 个 环 节,分 别 是 制 造 环 节、销 商 经 保险租赁和信贷环节、购买(使用)环 节 以 及(进口商)环节、售后服务环节。除了制造环节外,其他环节都涉及到对金 融服务的需求。尤其是第三个环节(保险租赁和信贷环节)是汽车金融公司的主要业务重心和收入来源。参 与 汽 车 金 融 的 主 体 包 括 : 制 造 商(例 : 截 止 2005 年 抵押担保 其他费用 利率 审批难易 首付款 还款期 还款方式 方便性汽车金融公司

国有银行

汽车企业控股,因而服务 信贷专业性强 更加专业 手续简单,放贷速度快 审批时间较长

服务多样性 可以为消费者提供 “技术 单一 指导” 保修” 收回旧车” “ “ 等更多服务 “车型置换” 容易 较难,限制较多

20% 1 ̄5 年

30% 1 ̄3 年

可以选择自己灵活的还款 单一 额方式 灵活的利率(比银行高一 固定 些)灵活 很少 房产 手续费很高

中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阶段

中国的汽车消费信贷历史可以归纳为 4 个发展阶段,完成了从诞生、近夭折、发、荡到稳步发展的一个 几 爆 振 生命周期: 起步于 1995 年,1. 萌芽阶段(1995 年  ̄1998 年 9 月)。国内汽车消费 处 于 一 个 相 对 低 迷 的 时 期,为 了 刺 激 汽 车 消费需求的有 效 增 长,一 些 汽 车 生 产 厂 商 联 合 部 分 国 有 商业银行,在一定 范 围 和 规 模 之 内,尝 试 性 地 开 展 了 汽 车

6 月 底,一 汽 集 团 财 务 有 限 公 司 已 累 计 发 放 汽 车 贷 款 27亿,共促销一汽集团各品牌汽车 3.6 万辆)、银行(截止

2005 年末,四 大 国 有 商 业 银 行 个 人 汽 车 信 贷 余 额 达 1545亿多元)、保险公司(2004 年底,我国机动车辆保险收入占 财产保险的 70%左右)、经销商、中介机构。汽车金融公司的主要竞争者是银行。相对于银行,汽 车金融公司具有 很 多 的 优 点,所 以 在 国 际 市 场 上 能 够 生 存并且发展壮大。1

2007

市场研究

”!

行 业 研 究

消费信贷业务。但 由 于 缺 少 相 应 经 验 和 有 效 的 风 险 控 制 手段,暴露了严重问题,据说,某重卡公司因此损失几个 亿。以至于中国人民银行曾于 1996 年 9 月下令停办汽车 信贷业务。其主要特点为:

冬天。

“严 重 依 赖 消 费 信 贷 的 中 重 型 商 用 车 市 场 销 售 受 到

巨大打击;

”汽 车 消 费 信 贷 占 整 个 汽 车 消 费 总 量 比 例 下 降,由 2001 年的 15%下降至 2004 年的 8%。“ 银行收紧银根,提高贷款首付的比例。” 截止 2004 年 6 月末,金融机构的汽车消费贷款余

额为 1833 亿元,低于 2003 年底 2000 亿元的贷款余额。“汽 车 生 产 厂 商 是 这 一 时 期 汽 车 信 贷 市 场 发 展 的 主

要推动者。

”购 车 人 主 要 是 公 务 用 车 者,私 人 购 车 很 少,基 本 都是全额付款。

“受 传 统 消 费 观 念 影 响,汽 车 信 贷 尚 未 为 国 人 所 广

泛接受和认可。

4. 稳步发展阶段(2004 年 8 月以后)。2004 年 8 月 18

日 开 始,中 国 首 家 汽 车 金 融 公 司 —上 海 通 用 汽 车 金 融 —— 有限责任公司在 沪 开 业,这 是 个 具 有 里 程 碑 意 义 的 日 子,标志着中国 汽 车 金 融 业 开 始 向 汽 车 金 融 服 务 公 司 主 导 的 专业化时期转换。随 后 又 有 福 特、田、众 汽 车 金 融 服 丰 大 务公司相继成立。在这个阶段:

2. 爆发阶段(1998 年 10 月  ̄2003 年 6 月)。央行继

之 《汽 车 消 费 贷 款 管 理 办 法 》 后,1999 年 1998 年 9 月 出 台。至 4 月出又台了 《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 此,汽车信贷业务已 成 为 国 有 商 业 银 行 改 善 信 贷 结 构、优 化信贷资产质量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国内私人汽车消 广 成 杭 费逐步升温,北京、州、都、州等城市,私人购车比 例已超过 50%。两种因素共振引发了汽车消费 “井喷” 保。险公司的车 贷 险 业 务 也 迅 速 开 展。截 止 2003 年 底,在 新 增的私用车中有近1/3 都是贷款购车。这一阶段的主要特 点为:

”保 险 公 司 在 整 个 汽 车 消 费 信 贷 市 场 的 作 用 日 趋 淡

化,专业汽车信贷服务企业开始出现。中国汽车消费信贷 开始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 银行与汽车金融公司开始进行了全面竞争。

中国目前汽车消费信贷的 7 个特点

1. 出现 8 大汽车金融公司。从 2004 年开始,国际汽车

公司利用资 金 优 势 与 公 关 优 势,率 先 实 现 了 建 立 汽 车 金 融公司的梦想,将国内企业挡在了门槛以外。目前的 8 大 是: 上汽通用汽车金融公司、大众汽车(中国)金融服务公 司、丰 田 汽 车 金 融(中 国)有 限 公 司、福 特 汽 车 金 融 有 限 责任公司、戴?克服务集团汽车金融公司、东风标志 雪 铁 龙 汽 车 金 融 有

限 公 司、沃 尔 沃 汽 车 金 融 公 司、现 代 汽 车(金融)服务公司。他们共同的特征是: 风险控制比较严 格,业务发展不尽如人意。

” 汽 车 消 费 信 贷 呈 几 何 速 度 增 长,从 1998 年 的 4 亿

元 起 步,1999 年 新 增 25 亿 元,2000 年 新 增 157 亿 元,2001 年 新 增 234 亿 元(信 贷 余 额 为 436 亿 元),2002 年 新

增 716 亿 元(信 贷 余 额 为 945 亿 元),2003 年 新 增 超 过800 亿元,全年达到了 2000 亿元以上的规模。“汽 车 消 费 信 贷 占 整 个 汽 车 消 费 总 量 的 比 例 大 幅 度

提高,由 1999 年的 1%左右,迅速升至 2001 年的 15%; 保 汽 生 ”银 行、险 公 司、车 经 销 商、产 厂 家 四 方 合 作 的模式,成为推动汽车消费信贷高速发展的主流做法。

“汽 车 消 费 信 贷 主 体 由 国 有 商 业 银 行 扩 展 到 股 份 制

商业银行; 保险 公 司 在 整 个 汽 车 信 贷 市 场 的 作 用 和 影 响 达到巅峰。2. 当 前 信 贷 购 车 的 比 例 仅 占 5% ̄8%,商 用 车 需 求 仍

然旺盛。根据 的 《南 方 网 —汽 车 频 道 》 一 份 资 料,在 中 —— 国,目前仅有 8% 的用户购车 时 采 用 汽 车 信 贷 的 方 式。根 据另一份市 场 调 研 的 结 果,采 取 分 期 支 付 方 式 的 比 例 只 有 4.6%。首付费用以 2 万  ̄5 万元和 5 万  ̄10 万元占的比 例最大。每 月 支 付 的 贷 款 额 以 5000 元 以 上 为 主,其 次 是

”银 行 不 断 降 低 贷 款 利 率 和 首 付 比 例,延 长 贷 款 年

限,放宽贷款条件和范围,风险控制环节弱化,潜在风险 不断积聚。由于车价不 3. 调整阶段(2003 年 6 月  ̄2004 年 8 月)。断降低,诚信体系不健全,出现了大量坏账。因此,从 2004 年 2 月份开始,全 国 各 大 银 行 的 汽 车 消 费 信 贷 业 务 开 始 急剧萎缩,由商业银行主导的从商业银 行 + 保 险 公 司 + 汽 车生产商和销售商到 汽 车 消 费 者 这 样 一 种 汽 “四 人 转 ” 车 金融服务业模式 即 刻 瓦 解,国 内 汽 车 金 融 服 务 业 进 入 了

1500 元  ̄3000 元。

根据前进策略做的一项研究,中重型商用车用户的分 期付款比例要远远高于乘用车。作为生产资料,人们对于 贷款经营的理念比较能够接受。当然,问题出的最多的也 是商用车贷款业务。

“!市场研究 ■ 2007 ■ 1

行 业 研 究

不同国家的消费者,通过汽车信贷买车的 用户所占总体用户的比重 支付的方式80% 60% 60%

75%

70%

银 行 贷 款 /普 通 信 贷 用现金一(分期支付)4.0%

8%

印度 美国 日本 澳大利亚 德国 中国

次性支付

95.4%

汽车金融公司的贷款(分期支付)0.5%

资料来源: 南方网 - 汽车频道》 《贷款购车盛行全球 《 资金来源 一次性 付清 自

有资金(含大家集资)亲戚朋友处借款 银行贷款 分期 付款 分期付款 期望 实际我国尚处于导入阶段》

零散用户(中型)

零散用户(重型)

团体用户及单位用户

38% 26% 2% 32%

农村 57% 城市 55%

32% 18% 7% 43%

城乡结合部 45%

68% 2% 2% 28%

团体 54% 单位 38%

中青年、特大城 3. 乘用车信贷的核心用户是: 低收入、市群体。根据 调 查 结 果,乘 用 车 消 费 信 贷 的 核 心 用 户,与 消 费 文化、事业阶段、年龄有 很 大 的 关 系。在 25 ̄29 岁 的 比 例 最高,事业正处于爬坡期、思想开放、收入预期比较高。而 在 80 年代,25 岁以下的群体,汽车信贷购车的比例很低,主要原因是: 比较年轻,还没有进入轿车消费期,如果买 车,基本上也是家庭条件十分好、不需要贷款的少爷。(数 据略)“ 4. 不愿意贷款买车的主要原因: 利息问题、量入为 出” 的生活态度、手续繁琐。除了金钱的因素,生活价值观成为妨碍贷款购车的 主要因素,这恐 怕 也 需 要 汽 车 金 融 公 司 编 造 一 个 美 国 老 太太买车的故事(最 好 是 美 国 老 头)忽 悠 一 下 全 中 国 人 民 了。至少在房子这件事情上,中国人民全都信了。

附图 你在买车时,为什么不办理汽车消费信贷呢?(N=270)(多选)分期付款要有不少利息,不上算 钱够了就买,不够就接着攒,不贷款 一次性付清算起来便宜点 自己的钱购买什么车比较自由 手续多、麻烦,每月都交钱 分期付款要交担保金、利息,不值 分期付款的索赔手续繁琐 贷款要担保人,我不好办

占主流。根据零点 “经销商操作” 5. 国内汽车信贷,由 集团针 对 260 名 贷 款 购 车 用 户 的 访 问 结 果,经 销 商 和 银 行是用户办理分期付款业务的两个最主要的操作机构,由经销商出面操作的消 费 信 贷 占 58%,直 接 通 过 银 行 办 理消费信贷的,占总体的 32%。从 用 户 角 度 看,目 前 生 产 厂家介于到消费信贷业务里面来的比重还很小。

6. 从主导模式看,汽车金融公司信贷模式占优。汽车

金融公司已经能 够 同 银 行平分 秋 色 了,可 以 预 见,在 不 久 的将来,汽车金融公司将成为汽车消费信贷的主流模式。

附图 我国汽车用户在贷款买车时,主要模式所占的比例(%)

汽车金融公司 主导模式 42%

银行直贷 主导模式 32%

76% 67% 65% 60% 55% 53% 35% 26%

银行间贷 主导模式 16% 资料来源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05 年 12 月,在京、穗三 炉、市对 260 名汽车用户拦截访问 中介主导模式 7% “房 产 ” 车 辆 ” 是 国 内 汽 车 信 贷 担 保 的 主 要 方 式。“ 7. “房屋等固定资产抵押” 26.5%)和(“车辆 质 押 ” 23.5%)是(对用户办理分期 付 款 时 最 常 用 的 信 用 担 保 形 式,“ 朋 友 担 保”17.5%)和(“公司担保” 12.5%)也占有很 重 要 的 地 位,(通过购买 “保险公司履 约 保 证 保 险 ” 6.5%)的 用 户 并 不(资料来源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05 年 12 月,在京、穗三 炉、市对 270 名汽车用户拦截访问

2007

市场研究

”!

行 业 研 究

多,经销商担保(4.5%)方面的作用并不突出。保险公司基 本上已经退出了 购 车 信 贷 业 务,而 在 汽 车 的 财 产 及 交 通 事故等保险方面取得了绝对优势。一些地区的车贷险平均赔 付 率 高 达 136%,个 别 公 司 甚 至 达到 400%。

中国汽车金融的突破机会 中国汽车金融的三大软肋

从国外汽车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看,中国的汽车金融

1. 融资方式少。国外汽车金融公司可以遵循利益最大

化原则,自由在金融 市 场 融 资,可 以 通 过 在 资 本 市 场 的 股 权融资,也可以 在 货 币 市 场 进 行 同 业 拆 借、票 据 市 场 融 资。而在国内,汽车 金 融 公 司 的 门 槛 很 高,至 少 5 亿 元 的 连 注 册 资 金,还 有 80 亿 元 的 资 产、续 3 年 的 持 续 盈 利 等 限制。在融资方面,按照 对国内 《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 汽 车 金 融 公 司 的 规 定,只 有 3 条 途 径 :(1)动 用 本 公 司 的 资本金;(2)吸收 境 内 股 东 3 个 月 以 上 的 存 款 ;(3)向 银 行 借款。向银行借款,就 比 银 行 的 成 本 高 很 多,根 本 没 有 成 本优势; 吸纳股 东 存 款 只 是 暂 时 的 流 动 性 问 题 ; 动 用 股 本,从根本上难以实现规模扩大、借钱生钱的经营效果。

市场,前途是光明的,未来潜力巨大。美国、欧洲与日本的 汽车金融都有不同 的 特 点,美 国 的 多 业 务 发 展 模 式、本 日 的便捷服务、欧 洲 的 价 值 链 满 足 都 是 基 于 市 场 的 特 点 进 行的模式创新,中 国 汽 车 金 融 的 大 发 展,也 需 要 自 主 创 新。在此提出以下的一些不成熟想法,以起到抛砖引玉的 作用:1. 强化经销商贷款业务。支持优秀经销商增加周转车

辆、库存配件、店建设、人员培训、流动现金。既配合了 4S 汽车厂商,增强了 经 销 网 络 的 竞 争 力,同 时 也 为 经 销 商 更 好地为汽车金融公司服务建立基础。

2. 建立竞争同盟,向非直接竞争者品牌经销商与客户

发放贷款。主要是比较小的、没有建立汽车金融公司的商

发放证券 资 本 市 场 金 融 市 场 票据市场 货 币 市 场 同业拆借市场股 权 # 融 资

用车或较弱的 乘 用 车 品 牌。利 用 它 们 目 前 资 金 不 足 的 特 点,建立竞争同盟,向他们的经销商与客户发放贷款,既 扩大了业务,又帮助了这些企业。3. 吸引较小的或者差异化的汽车公司加盟投资。由于

银行长期贷款 汽车金融公司 的 资 金 门 槛 很 高,使 得 很 多 国 内 汽 车 公 司

$

债 权 $ 融 资

难以跨入,可以建立互补联盟或者竞争联盟。例如通用金 融公司邀请福 田 汽 车 公 司 入 股,实 现 对 通 用 乘 用 车 与 福 田商用车的全系列贷款覆盖,这是互补联盟。如果通用金 融公司邀请奇瑞汽 车 公 司 加 盟,以 实 现 对 抗 大 众、田 等 丰 公司的目的,这是 竞 争 联 盟。联 盟 的 加 入,既 提 高 了 资 本 的数量,又增加了业务的数量,一举多得。

$

4. 建立类似于北汽投资公司那样的融资母公司,作为

股东之一。可以实现持续的资本输入,通过股东的各种融

2. 赢利渠道窄。国外汽车金融公司的赢利渠道可以延

伸到汽车信贷业务、车租赁业务、险业务、行业务 汽 保 银 和房地产信贷业 务。而 国 内 汽 车 金 融 公 司 只 能 办 理 汽 车 方面的信贷 : 购车贷 款、理 汽 车 经 销 商 采 购 车 辆 贷 款 和 办 营运设备贷款。

资手段解决资金流 的 问 题,实 现 低 成 本 融 资,实 现 与 银 行 的直接竞争。

5. 建立合作机制,突破地域限制。由于不能够建立异

地分支机构,可以 几 家 金 融 公 司 之 间 建 立 联 合 作 业,实 现 互为分支机构的操作。汽车金融在中国还是一个方兴未艾的事业,虽然当前 存在一些困难,但是展望未来,它又是那么的充满希望、充满想象,只要我们能够立足创新,敢于探索,一定能够 抓住中国汽车金融的好机会。“(作者单位: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

3. 风险高。既有外部环境的风险,也有内部经营的风

险,还有贷款人个人的风险。目前,国内信用体系不健全,缺少个人信用评价体 系。坏 账、账 的 比 例 很 高,恶 意 逃 呆 贷情况严重。尤其是 一 些 商 用 车 用 户,一 旦 车 辆、务 或 业 者人出现意外,根本 没 有 继 续 提 供 月 供 的 可 能 性。据 说,”!市场研究 ■ 2007 ■ 1

第四篇:基于产业链整合的ICT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基于产业链整合的ICT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前言...........................................................................................................................................1

一、研究背景概述...................................................................................................................1

(一)传统通信市场趋于饱和,中国移动亟需转型.......................................................1

(二)新市场竞争激烈,ICT业务成为中国移动的重要转型方向.................................2

(三)中国移动ICT业务处于起步阶段,面临众多困难................................................2

二、现状与问题分析...............................................................................................................3

(一)中国移动ICT业务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3

1、移动ICT业务发展现状..............................................................................................3

2、移动ICT业务发展问题分析......................................................................................3

(二)中国移动ICT业务SWOT分析................................................................................4

三、以中国移动为核心的ICT业务产业链研究....................................................................6

(一)以中国移动为核心的ICT业务产业链模式............................................................6

(二)以中国移动为核心的ICT业务产业链要素分析....................................................7

四、中国移动ICT业务发展策略与建议................................................................................8

五、移动ICT业务产业链模型在郑州公司的应用..............................................................11

(一)构建合作伙伴产业链.............................................................................................12

1、郑州公司尝试重建合作伙伴价值链。...................................................................12

2、郑州公司与合作伙伴尝试开展新的合作模式。...................................................12

3、引入合作伙伴并建立管理机制。...........................................................................13

(二)沉淀自有技术力量.................................................................................................13

(三)优化支撑流程和管理制度。.................................................................................13

1、优化流程,缩短项目支撑时长。...........................................................................13

2、优化管理制度...........................................................................................................14

(四)进行业务创新,打造本地聚合平台。.................................................................14

(五)效果.........................................................................................................................15

1、项目支撑时间大幅度缩短.......................................................................................15

2、ICT合作伙伴数量有效增加.....................................................................................16

3、ICT新增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16

4、ICT项目总体支撑情况良好.....................................................................................17

六、结束语.............................................................................................................................17

前言

电信行业的持续发展,使运营商面临基本业务饱和、用户黏度降低和内容资源控制能力弱三大挑战。运营商从CT向ICT转型成为必然趋势,但是如何才能成功开展ICT业务呢?本文从产业链整合的角度进行分析:对建立以中国移动为核心的ICT业务产业链进行价值研究,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研究背景概述

(一)传统通信市场趋于饱和,中国移动亟需转型

随着电信行业的持续发展,电信传统业务市场趋于饱和,国内外运营商都将面临三大挑战:

1、基本通信业务趋向饱和;

2、运营商提供的服务趋同;

3、用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内容的需求成为用户新的诉求点,而运营商对内容资源的控制能力却很弱。2011年中国移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语音收入增长率下降明显,使公司面临收入增速放缓的问题(详见图一)。

图 一 中国移动语音业务收入增长率

可以预见,未来的电信市场将是多样化的服务市场,但是语音 业务将出现下降,而IT业务和内容服务的需求将持续增加。中国移动亟需加快转型速度,只有以优质的服务和创新业务持续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和信息化的需求,才能不断拓展信息服务能力,持续创造更大的价值。

(二)新市场竞争激烈,ICT业务成为中国移动的重要转型方向 ICT信息化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是移动用户保有的重要手段,是中国移动的重点转型方向。

一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两化融合”的进程逐步深入,信息化已经成为工业制造、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元素。二是技术发展的要求。技术的演进日益呈现IP化、宽带化、融合化的总体趋势,技术进步推动了用户生活、生产方式的调整。三是客户需求的要求。客户,尤其是政企客户不仅需要简单的基础通信网络,更需要集通信服务、IT服务、管理应用和专业信息化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信息服务。

(三)中国移动ICT业务处于起步阶段,面临众多困难

由于宽带资源、IT技术和人才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中国移动ICT业务发展呈现“单一且缺乏技术含量”的趋势,收入贡献率低、客户体验差也成为制约中国移动ICT业务发展的重要难题。Ø 由于宽带资源的不足,ICT业务主要局限于移动信息化应用,而在政府信息化系统集成、视频监控、呼叫中心等业务上与电信相比处于劣势。Ø 仅有基于手机的电子政务、权利阳光、校讯通等业务发展不错,没有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体系。宽带能力主要发展Ø 中国移动缺少正确的市问题Ø 由于缺乏IT技术实力和专场细分和目标客户选择机制,难以制定卓有成效的市场营销策略。Ø 处于“有求必应”的服务阶段,没有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业服务人才,ICT业务的产品层次较低Ø 外包服务和知识服务在ICT业务收入占比低于6%和1%图二 中国移动ICT业务发展面临的难点

二、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中国移动ICT业务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

1、移动ICT业务发展现状

(1)产品体系现状:中国移动目前的产品体系主要分为语音通信等基础产品,视频监控、一卡通等标准信息化产品,行业解决方案类产品,集成服务。(2)业务发展现状:集团产品初具规模、行业应用稳步增长、宽带能力逐步增强,内容聚合初见成效。(3)业务策略现状:中国移动目前主要基于客户拓展策略、产品优化策略、产品价值增值策略、运维支撑强化策略、多方位营销策略等策略进行改进,并初步建立起了ICT业务发展战略模型。

2、移动ICT业务发展问题分析

(1)业务能力需完善,主要表现为:IT产品较少,中小型企业产品匮乏,宽带型产品是软肋,行业应用有待全面提升。(2)运维支 撑需改进,主要表现为:界面执行不统一,数据统计不够规范,组织协同工作需强化,欠费管控不均衡。(3)产业合作需加强,主要表现为:“通道化”的威胁存在,盈利模式不利于激励SI。(4)渠道能力需提升,主要表现为:渠道单一,客户经理整体水平不高。

(二)中国移动ICT业务SWOT分析

中国移动的主要优势在于优质的通信网络和稳定的客户关系,在通信服务运营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但在信息化市场中与其他企业相比没有优势,甚至是处于落后地位。具体分析如下:

1、优势:由于电信行业和IT行业的相近特性以及技术融合的趋势,使得中国移动的品牌比较容易延伸至IT业务领域,总而言之,中国移动发展ICT业务还是具有较多的优势的,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较好的声誉和品牌认知度。中国移动是中国用户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网络质量最好,市场营销力度最大,服务品质最高,得到用户的肯定也最大。良好的声誉和品牌认知度将为中国移动在ICT领域业务的开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中国移动具有较强的网络资源优势和网络运营维护能力。中国移动网络覆盖面广,运维和售后服务网络完善,点多面广,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和运营经验较好地切入为客户服务的领域,这为中国移动在向客户提供电信业务的同时开展IT业务以及综合解决方案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也为本地化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供良好售后服务奠定了基础。

(三)具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庞大的客户资源为中国移动IT业务的开展奠定了较好的客户基础,仅自身客户的IT需求就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市场。而一般IT企业由于人员相对较少,渠道窄,售前需求挖掘一般只能采取“关注重点”的方式,会导致项目需求的“跑冒滴漏”。

(四)中国移动还具有强大的渠道资源,雄厚的资金实力,对各类合作伙伴具有巨大吸引力等相对优势。

2、略势:从ICT业务来看,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面非常广泛,实际上就是一个产业链的延伸。由于ICT业务涉及的知识面广、客户需求灵活、相关人员繁杂等特点,目前移动公司在ICT业务实施还面临许多问题:

(1)现有流程不适应ICT业务的快速发展。ICT的每个项目都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的,独特性以及不可复制性使得ICT项目不可能有标准化的流程或用流水线作业方式来实施,而需要更加灵活的流程来适应其业务发展。

(2)组织体系不完善。ICT项目执行任务是相互关联的,具有专业性强、复杂性的特征。而职能型组织中,往往职责不明、任务分工不明确。同时,不同部门的同事需要较多的时间沟通,导致项目沟通困难,衔接不好。另外,ICT项目干系人复杂,除了客户、项目成员,还有大量的供货商、施工单位以及政府职能部门等需要协调,以往流水线式的项目执行模式,不能很好地进行人员的管理。

(3)信息技术能力和人才的不足。由于ICT业务涉及的知识面广 泛,ICT项目经理需要掌握软件、硬件、网络、安全甚至人员管理、项目管理等知识,对负责人的要求较高。目前,ICT相关人员的知识储备还无法完全跟上ICT业务发展的步伐。

(4)宽带业务的缺失。由于中国移动涉入宽带领域时间不长,网络机构相对不完善,网内资源严重匮乏,市场份额较低,对部分ICT业务的开展造成了极大的瓶颈。竞争对手借助固网优势,加大对用户的捆绑力度,给公司移动用户的分离造成极大压力。

3、机遇:政府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战略,三网融合的深入推进,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都为ICT业务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政策环境和技术环境。

4、威胁:新技术发展促使不同企业进入ICT市场,运营商在ICT业务市场竞争剧烈;市场竞争呈现多元化、复杂化态势。

三、以中国移动为核心的ICT业务产业链研究

(一)以中国移动为核心的ICT业务产业链模式

在传统价值链模式下,价值链外延不断延伸和扩大,内部结构趋于复杂化;中国移动主导地位受到了挑战。在新的ICT产业链中,中国移动的位置取决于如何进行产业链定位,中国移动可以将自己的业务定位在价值链中的一个供应商,参与ICT业务的供应,也可以定位在价值链中的核心企业,从而获取丰厚的利润。

图三 中国移动ICT业务价值链模式

中国移动ICT业务的核心能力:(1)掌握稀缺资源优势包括网络资源和客户资源;(2)雄厚的资金实力;(3)价值链的控制能力:对SP/CP的控制能力很强;(4)企业设计能力:控制用户接触点,掌握客户需求变化。

中国移动ICT产业链垄断地位的决定因素:(1)加强对其他企业的约束力和控制力。(2)发挥自身核心能力优势,通过整合资源、流程梳理、制度建设等手段提升资源把控能力,减少产业链中同一环节的企业数量。

(二)以中国移动为核心的ICT业务产业链要素分析

建立以中国移动为核心的ICT业务产业链涉及五大要素:

1、价值定位即所开展的ICT业务总体服务水平定位;

2、利润点即ICT业务为公司所创造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所带来的资源;

3、业务范围;

4、战略控制;

5、业务实施。

图四 以中国移动为核心的ICT业务产业链价值创造要素

五大要素的关系:企业价值决定了企业所具备的利润增长能力、资本利用能力以及可持续盈利能力的水平; 企业的利润增长能力、资本利用能力以及可持续盈利能力限制了该企业的价值定位、利润创造、业务范围以及战略控制等策略的组合; 企业的策略组合又引导了企业具体的业务实施工作;良好的业务实施效果促进了企业价值策略的不断优化; 策略的优化过程是企业能力得到强化的过程; 不断提升的企业能力创造了新的企业价值。

四、中国移动ICT业务发展策略与建议

移动公司如何尽可能解决或规避存在的问题,将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增强在ICT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和对合作伙伴的控制力是发展ICT业务过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扬长避短,建议如下:

1、健全支撑协作,构筑“一站式”ICT服务模式。(1)打造优 质网络平台。推动网络升级,进一步加快中国移动宽带和移动互联网的建设,大幅度提高光纤通信骨干传输网的容量和传输数量。(2)加快支撑平台建设。建设和完善网络监控管理系统、账务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客服服务系统、认证系统等网络信息平台,使其能够保证和支撑各种ICT业务的所有环节顺利实施。(3)提升业务管理水平。规范业务操作,制定相关规定和章程,不断加强基础数据的管理,加强对各类工作过程的量化管理,健全集团账单和欠费监控管理。(4)重视客户服务能力。服务赢在细节,ICT业务开展也不应该例外。在ICT业务细节上精耕细作是赢得企业用户勇敢进行IT外包,尝试中国移动ICT普遍服务的关键。中国移动应该打造ICT业务的标准化服务体系。服务标准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通过对企业IT建设和维护中涉及到细节的模式化和统一化。应该对网络服务、维护服务乃至企业认证服务进行分类划分,然后原子化分解,最终形成中国移动企业ICT服务的完整目录。

2、制定行业标准,引领ICT行业发展。从ICT行业的发展过程来看,中国移动要想更好地整合ICT产业链,使自己处于产业链的核心地位,加快ICT行业各领域业务标准的制定和统一平台的建设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做产品。”,只要有自己的标准和统一平台,中国移动就一定能够成为ICT领域各行业的标竿和领头羊,可以把控行业发展,监控市场动态,并可以通过提高门槛、提高标准来限制其他企业的准入,削弱对手的优势。ICT业务统一平台在给客户提供更便捷、更稳 定的网络接入的前提下,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如何为行业客户设计更好的管理和监控界面,如何为行业客户设计从端到端的服务流程的梳理,如何通过平台提升我们维护行业应用的技术能力。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成立产业联盟,吸引更多的硬件厂家、软件厂家、集团客户认识和了解ICT业务平台。

(2)对于接入ICT平台的行业客户在初期予以相关的优惠。(3)对于接入ICT平台的服务流程面向维护人员、客户经理、行业经理、行业客户进行开放,流程进行梳理。

(4)公司内自有行业应用利用ICT平台进行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后然后为行业客户提供服务。

3、注重业务创新,形成品牌优势。应深挖行业特点和客户需求,同时整合公司现有资源开发出新颖而又适合市场需求的优质业务,争取站在ICT产业链的前头。同时,在开展ICT业务时,应在重点行业建设样板工程,塑造品牌,力争把每一项ICT业务都做强做优,并结合“动力100”、12580、“无线城市”等途径进行宣传,重视品牌所带来的示范效应,提高公司的信誉度,打造良好形象。

4、加强资源整合,创新ICT资源整合方式。(1)创新客户资源整合方式。中国移动进入企业用户ICT服务市场有两点因素非常重要:一是选择优先进入的行业;二是真正了解客户的需求。了解不同行业的业务流程可以充分发挥渠道优势,健全营销体系,在第一时间获取一些项目的需求,然后加深客户关系,影响客户的决策,甚至参 与制定招标书,提高项目的获取机率。在合作发展ICT服务过程中,可以分阶段逐步拓展服务范围。首先应拓展以网络为核心的服务,然后向客户IT应用和业务流程系统服务拓展。特别需要注意和加强ICT服务于企业网络通信与核心应用之间的整合。(2)创新产业资源整合方式。与行业领导者建立战略联盟关系,主要针对信息化市场中的行业领先者,如IBM、SAP等与价值链中关键环节的厂商建立合作共赢关系,主要针对设备提供商、系统集成商以及软件开发商等处于ICT业务价值网关键环节的厂商并购具有特殊资源优势的厂商,如具有独特内容和服务优势的SP和CP。

5、重视市场营销,强化市场把控能力。(1)提高市场细分水平。按集团客户的企业规模和行业属性进行细分。(2)优化客户选择方式。根据行业价值特征即行业的经济规模、行业通信需求、行业增长潜力、行业价值聚集度,市场表现特征即行业客户市场份额、行业收入市场份额、行业竞争者数量,客户价值指标:集团客户员工通信收入、集团客户信息化收入、集团员工数、集团V网用户数、移动产品数量、信息化水平、离网率和信用度等进行客户的选择。(3)强化渠道协同能力。加强客户经理能力建设,强化代理商队伍建设,提升电子渠道、营业厅支撑协同能力。

五、移动ICT业务产业链模型在郑州公司的应用

ICT项目涉及各行各业,作为电信运营商,不可能靠一家之力提供所有业务。需要完善商业合作体系,全面重塑ICT价值链,来降低成本,提升我司在ICT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郑州公司结合ICT发 展现状和工作实践,将ICT业务产业链模型应用到日常的业务开展,效果良好。

(一)构建合作伙伴产业链

1、郑州公司尝试重建合作伙伴价值链。

通过重建合作伙伴价值链改变集成商在项目中一次获利的合作模式,针对合作伙伴的服务,我们采取有偿服务的方式,采用“有项目走项目,没项目走服务”的策略。比如项目在前期拓展时我们需要合作伙伴的帮助来进行方案的整合,我们会核算合作伙伴所派的人工及工时,然后根据人员素质、工作质量来给予相应费用。对于拓展成功的项目,我们会分析项目构成,将我们不具备实施的部分优先外包给参与前期拓展的合作伙伴来实施,以实现共赢。这样保证了我们的合作伙伴能够投入全部精力来进行项目拓展,保证了合作伙伴的利益,能够争取到更多优秀的合作伙伴来帮助我们。使得集成商利益贯穿于项目运营期间的整个生命周期,从而调动集成商提升集成质量和客户服务,与公司共同提升客户满意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赢,提升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2、郑州公司与合作伙伴尝试开展新的合作模式。

今年,郑州公司尝试四种新的合作模式:租赁制、分包制、分成制和合作制。主要在平和农村视频监控、诏安行政事务中心、旅游采样信息化和长泰校车定位等相关项目中试点应用,通过分析项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合作模式,即节省项目立项时间,又充分提高合作伙伴的积极性,有效推进项目低成本高效率的建设。此种模 式已初步取得成效,具有推广价值。

3、引入合作伙伴并建立管理机制。

通过引入合作伙伴,有效整合ICT行业价值链,同时进行自身产品的整合及拓展应用,通过合作伙伴现有平台及产品,把我司的产品融入其中,同时可以发挥各软件开发商的智慧,既可以整合行业资源,又可以实现开发的快速支撑,最终实现双赢。

(二)沉淀自有技术力量

2012年郑州公司ICT技术人员主要在三大专线、一卡通、视频、掌上应用开发和政务外网和基于政务外网的应用平台上加大研究,沉淀自有力量,取得初步成效。实现对以上重点领域的掌控,降低了公司业务拓展的门槛,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益的可复制的规模运作。全区已开通集团专线5029条。一卡通发卡量为27160个,视频监控接入2160路,均位居全省前列。同时,率先完成政务外网的调试入网并提升软件自主开发能力。随着合作伙伴的引入和ICT项目的开展,通过合作伙伴培训、人员参与项目开发、“自维+集成商支撑”维护等方式加强人员开发能力的提升。

(三)优化支撑流程和管理制度。

1、优化流程,缩短项目支撑时长。

(1)将项目按规模分类,针对小规模的项目制定新的项目支撑流程,减少项目立项环节,建立合作伙伴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合作伙伴的积极性。(2)收集和整理案例库和方案模板,利用项目共性,缩短方案编写时间。(3)整合IDC机房等硬件资源,充分利用已有设备; 尽量从集采设备清单中选型以减少财务招投标等流程最大限度缩短硬件采购时间。

2、优化管理制度

(1)建立软件开发类项目建设规范。制定并下发了《郑州公司软件开发类项目管理规范》,提升项目开发的规范性和科学性。(2)建立合作伙伴考核机制。制定了《郑州移动ICT项目售前合作伙伴积分管理办法》,有效提升合作伙伴管理和把控能力。(3)建立工作量评估模型。通过组建软件工作量评估小组,制定工作量评估规范,建立软件工作量评估模型,使ICT项目工作量评估更加科学、合理,为公司有效节约成本。

(4)建立项目后评估机制。项目结束后,严格按照项目既定投产期进行验收投产工作。将项目按照收益型、保有型、战略型三类分类进行后评估管控,针对项目直接、间接收益方面进行跟踪,确保项目的投入产出。

(四)进行业务创新,打造本地聚合平台。

郑州公司深挖行业特点,整合公司内部资源,有效加强业务创新和标准制定,树立ICT业务行业标杆形象。

1、制定行业标准,引领ICT行业发展。

如积极建设物联网示范区,引领物联网行业发展方向。郑州公司充分利用省公司M2M平台和集团WMMP协议标准,积极打造物联网行业标准。开发标准化传输终端产品——物联通,为物联网终端设备提供专用通信模组,并能直接接入中国移动物联网专网,提供基础通信 及终端设备远程管理等服务,目前全区共发展物联网终端2万多个,涉及电力、金融、交通等5个领域。

2、加强业务创新,整合公司资源,树立公司品牌形象。通过建设无线LED信息系统、远程电力抄表、掌上排队等信息平台,为专线无法进入的区域提供无线接入的建设新思路。将宜居通、彩信眼等标准化产品与宽带、家庭V网、商铺彩铃、12580和无线城市等进行融合营销,形成ICT产品与数信产品相互依托发展的推广模式。

(五)效果

通过ICT产业链整合相关措施的落地实施,郑州ICT业务发展各项指标良好。

1、项目支撑时间大幅度缩短

通过流程优化,与合作伙伴采取灵活的合作模式,项目平均立项时间从3月份的12天缩短为目前的5天。支撑时间的缩短,为郑州公司快速占领ICT市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ICT合作伙伴数量有效增加

通过创新合作模式,合作伙伴的利益贯穿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愿意与郑州公司开展项目合作的厂商数量极大增加。通过与合作伙伴的技术交流有利于郑州公司把控市场发展趋势,掌握更多的资源和先进技术。

3、ICT新增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

通过缩短支撑时长、引入先进技术、提升自有人员水平、掌控行业标准等手段,郑州公司在2012年的ICT新增市场占有率提升为目前的52%。

4、ICT项目总体支撑情况良好

郑州公司通过整合ICT项目产业链,有效增强在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和对合作伙伴的把控能力,通过采取相应措施,项目支撑时长和故障处理时长大幅缩短,ICT项目整体市场把控情况良好,极大增强郑州公司在ICT领域的竞争力。

六、结束语

中国移动能够为客户提供丰富的内容应用服务上,主动适应新需求、新竞争、新环境,将“通信覆盖”提升为“信息化覆盖”,以优质服务和创新业务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和信息化的需求,不断扩大移动通信的信息提供份额,成为社会不可缺少的信息载体,不断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我们相信,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与普及,信息化应用将会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数字化生活将会越来越丰富多彩,“移动信息专家”将不断引领人们畅享移动新生活。

第五篇:浙江省金融服务业发展策略研究(修订版)

摘 要

当今的金融服务业竞争已进入全面化、多样化的时代,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服务企业就要从整体努力,灵活利用各种策略来创造竞争优势,促进金融服务业发展,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赢得胜利。

本文解释了金融服务业的定义,描述近年来浙江金融服务业发展状况,在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对完善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提出措施及建议,从而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理论或应用方面的参考。

关键词:金融服务业,策略,竞争 ABSTRACT Today's financial services competition has entered the overall design, persification, want in the era of market competition invincible, service enterprise will from the whole effort.Flexible use of various strategies to create a competitive advantage.Promote financial services development.Then we can win in the competition.This paper explains the definition and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describe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zhejiang financial services development condition, on the analysis based on the problems that might be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of zhejiang province existing measures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so can, and for relevant departments to provide a theory or application of reference.Keywords: financial services, development , measures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引 言 1

一、浙江省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2

(二)金融服务业就业保持上升

(三)农村金融服务完善 4

(四)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5

二、浙江金融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

(一)金融服务水平低下 5

(二)信贷资金矛盾性结构突出 4 1

(三)业务创新能力低下成为发展的瓶颈 7

(四)高质量的金融专业人才匮乏 7

(五)金融监管缺陷 7

三、浙江省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8

(一)提高金融服务水平8

(二)改善信贷矛盾 9

(三)提高浙江金融服务创新能力 9

(四)人才强省战略 10

(五)优化金融监管 10

四、结束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4 引 言

金融服务是指由金融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任何有关金融性质的服务。而金融服务业即从事金融服务业务的行业,它主要提供金融的存贷、社会资金收缩、扩放,金融领域消费的管理和设计,对金融产品设计,对消费支付方式提供和创新,金融服务业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服务手段。我国金融服务业目前主要包括(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四个分支:银行,证券,信托,保险。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在现代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是作为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服务业,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金融部门可以为借贷双方提供金融中介服务,为各市场主体分散和管理风险提供市场环境和条件,为整体经济配置资本资源并为国内和国际的商业运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金融服务业,一国经济将难以甚至不可能运转良好或持续发展与繁荣。对此人们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强有力的、高效的金融服务业是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介绍了我国金融服务业和浙江省金融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分析目前浙江省金融服务业存在的不足,结合浙江省现有的措施,提出一些对策。

浙江省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在现代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特别是作为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服务业,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金融部门可以为借贷双方提供中介服务,为各市场主体分散和管理风险提供市场环境和条件,为整体经济配置资本并为国内和国际的商业运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金融服务业已经得到长足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一个以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服务为主体、其他相关金融服务为补充、相对比较完整的金融服务体系。这样一个体系对于促进宏观经济的有效运行和提高微观经济活动的效率已经并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大致可以从1995年作为分界点,1995年之前是金融服务业恢复形成阶段,1995年之后则进入逐渐完善和不断深化时期。从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和金融服务业就业两方面考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变动情况。从增长情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到1989年,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基本上呈上升趋势,到年金融服务业对GDP的贡献最高,达到了3% ,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总增加值的比重也高达5%。这表明金融服务业这一新兴业在这一时期获得了高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基本保持在6%左右,金融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也基本上稳定在0.4%左右。

我国金融服务体系在提供金融产品、金融技术和相关服务上都有长足的进步。有关资料显示,如果对服务各行业门类的法人单位数、年末实收资本、从业人员、营业收入、单位实收资本、单位从业人员、单位收入7个指标进行综合排名,金融服务业的规模评分位居第三;但如果对服务业各行业门类的人均营业收入,人均资本、资金周转率和相对劳动生产率4个指标进行综合排名,那么金融服务业的综合评分位居第一。因此,我国金融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20多年来我国金融的改革开放与发展,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浙江省的金融服务业也得到全面发展,目前已基本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为四大支柱,其它非银行金融服务业为补充的金融服务业体系。近年来发展情况较好。

(一)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2006年以来,浙江初步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财务公司、农村信用社等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全国性、区域性、地方性机构协调发展的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几年来浙江省货币信贷市场平稳运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积极推进,保险市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截至2010年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分支机构、证券期货公司、证券期货营业部、保险公司总数达到11069家,比“十五”增加781家,从业人员达36.27万人,机构总数居全国前列,整体竞争实力显著增强,做大做强金融产业的基础更加稳固。

表2:2001-2010年金融机构存在款余额表 年份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比上年增长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比上年增长 2001 8823.1 20.87% 6482.2 19.52% 2002 11242.8 27.42% 8612.8 32.87% 2003 15416 37.12% 12419 44.19% 2004 17855.1 15.82% 14982.5 20.64% 2005 21118 18.27% 17122 14.28% 2006 25005.9 18.41% 20757.8 21.23% 2007 29030.33 16.09% 24939.89 20.15% 2008 35481.2 22.22% 29658.67 18.92% 2009 45112 27.14% 39224 32.25% 2010 54478 20.76% 46939 19.67% 数据来源:浙江省统计局

表2显示2001年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8823.1亿元,到了2010年末则达到了54478亿元,实现了五倍的增长;2001年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6482.2亿元,到2010年末达到46939亿元,平均年增长速度达到了24.37%。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迅速,截止2009年,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分支机构总数达10201个,其中国有行业银行机构网点3683个,政策性银行机构网点57个,股份制商业银行机构网点449个,城商行及城市信用社机构网点501个,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网点3903个,邮政储蓄银行机构网点1565个,村镇银行机构网点15个。

在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由表3看出近年来浙江省境内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2010年全年共有186家,募集资金达到1820亿元人民币。现如今浙江全省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257家,其中A、B股上市公司200家,数量仅次于广东省;中小板98家,创业板19家,数量分别居全国第二和第三位。浙江已成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的生力军。进入了2011年,浙江省企业上市仍势头不减,已新增上市公司14家,另有57家企业申报材料,300家左右进入辅导期。而这些上市后备企业群体将成为浙江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有力支撑。

表3:浙江省境内上市公司和募集资金 年份

境内上市公司(家)募集资金(亿元)2001 57 311.9 2002 63 336.8 2003 73 367.2 2004 99 441.7 2005 106 486.7 2006 123 588 2007 127 678 2008 131 796.92 2009 141 1101.64 2010 186 1820 数据来源:浙江统计局

保险业迅速发展,表4显示2003年到2010年,保险收入逐年增加,到2010年实现保费收入834.4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29.26%。其中,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334.5亿元,比上年增长30.9%;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499.9亿元,增长26.2%。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16.1亿元。其中,财产险公司赔付支出147.5亿元,人身险公司赔付支出68.6亿元。

表4:浙江省金融服务业中保险业收入和增长率 年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保费收入(亿元)260.3 291.1 313.3 363 441.9 576.4 645.5 834.4 增长率 23.72% 11.81% 7.64% 15.86% 21.74% 30.41% 12.00% 29.26% 数据来源:浙江省统计局

(二)金融服务业就业保持上升

图2显示2000年到2009年,浙江省金融服务业的就业人数总体上来说呈现增长的趋势,但是2000年到2005年增长的速度较慢,2002年到2003年甚至出现1.62%的负增长,2006年开始,就业人数增长速度加快,到了2009年就业人数达到28万。

图2:金融服务业就业情况 图2:金融服务业就业情况 数据来源:浙江统计局

另一方面来看,2009年浙江全省实现总就业人数为813.9万,其中制造业为333.1万,建筑业为155.8万,教育为57.8万,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为56.1万,金融服务业实现的就业人数所占的比重仅为3.44%,远远低于制造业,建筑业等产业。

究其原因,发现浙江省金融服务业就业存在着矛盾,一方面目前金融人才需求量快速增加,呈“供不应求”局面;另一方面由于金融服务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知识层面等要求较高,进入的门槛高,浙江省缺少应用型金融人才,无法满足浙江省金融服务业对人才的需求。

(三)农村金融服务完善

目前,浙江已经逐步形成合作性金融、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新型农村金融相结合的多元化、多层次、适度竞争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额已经从2001年不足1500亿元上升到2008年末的5200多亿元;贷款总量也由2001年末的1100亿元上升到2008年末的3600多亿元。

针对农业农户担保难、贷款难问题,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信贷支农产品创新,逐步缓解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在扩大不动产、存货抵押范围的基础上,探索开展小额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我省的丽水、建德、江山等地率先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宁波、舟山和台州等地相继开展了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温州、丽水等地开展了农房抵押贷款.推动了浙江省集体土地房产抵押贷款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业银行等“三农”服务主体也根据农户贷款需求多样化的特点,提供涵盖了联保贷款、农户专业合作社贷款、兴农贷款、农民创业贷款等多种信贷支农产品,为农户的生产提供所需要的资金和服务。

(四)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运行的基础条件,一个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如何,不仅制约着该地区金融服务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决定该地区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还决定一个地区金融核心作用的大小。

浙江的金融生态近年来的发展较好。无论是法治环境、经济基础、信用建设、地方金融发展、社会保障做得都相当不错,像温州的民间金融、台州的城市信用社、杭州的金融服务体系等都可圈可点,尤其是浙江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模式更易于促进经济、金融的市场化程度,政府很少会为了企业的利益去主动干预银行的信贷,所以浙江金融部门的独立性相对较强。

发达的中介服务机构。据统计,浙江金融服务业中的中介服务机构中,现有担保机构133家,是目前国内数量最多的省份,注册资金近10亿元;典当机构近百家,平均注册资金超过1000万元,能为金融活动提供融资担保、资产评估、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多种中介服务。

当然,地方金融业规模偏小、比重偏低、竞争力不强是浙江金融生态的“软肋”所在,有待日后取得新的突破。

二、浙江金融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服务水平低下 金融业是浙江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支柱,浙江省金融服务业应该在服务质量上追求更高、更快、更人性化。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金融服务业的质量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例如浙江省银行服务网点分布不均,农村银行网点较少、ATM机无法保证客户能够随时取款;近几年来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实施经营战略调整,基层行网点实施战略性收缩,欠发达地区农村乡镇的营业网点基本撤销,致使这些地区存在农村金融服务网点空白现象;办理业务花费的时间相对较长,无法做到365天24小时提供服务。一部分原因在于金融机构硬件设施的不足,无法满足目前的金融服务业务的需要,通讯设施不稳定,网络终端等,使得从业人员在办理实际业务时服务效率受到影响;浙江省一些金融机构内部还没有形成统一,便捷的局域网,致使许多信息资源和许多优秀成果无法传输和共享。

浙江省保险行业存在一个我国保险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存在着展业理赔“两张脸”的现象(即拓展业务时笑脸相迎,一旦客户索赔时却脸拉得很长,判若两人),造成了保险资源的严重毁灭。更有甚者,有的业务员为了追求个人业绩,夸大产品功能,误导消费者,造成群体上访,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另一方面,保险产品较为单一,违法满足浙江省保险客户的各种需求。主要原因在于多数保险公司经营指导思想存在问题。保险公司普遍存在重视业务发展、忽视客户服务的倾向。保险公司各级机构为超额完成上级公司下达的任务,会千方百计做大业务规模,抢占市场。对于理赔等客户服务工作由于和机构利益关系不是很大,各级机构对此重视不够,使理赔等客户服务工作流于形式。

(二)信贷资金矛盾性结构突出

信贷服务作为金融服务业的一部分,是最传统的金融服务形式,也是金融服务中的主要方式,当然它还是金融企业最主要的盈利来源。企业融资贷款是信贷服务的经营方式之一,但是浙江省近年来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矛盾性结构突出。主要表现在:

信贷在地区、企业和行业间的不平衡。浙江省的新增贷款主要流向大企业、大城市和部分优势行业,而往往忽视了中小企业,农村和一些劣势行业的贷款需求,因此中小企业或者农村的贷款变得困难。

主要原因在于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担心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发生,中小企业大多受经营规模所限,土地、房屋抵(质)押物不足,一般很难提供合乎银行标准的抵(质)押物。此外,银行对贷款方式控制较严,抵(质)押物价值评估方法缺乏灵活性。因此国有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时收取更高利率。目前愿意下大力气去做中小企业贷款的往往只是银行中的“中小企业”――城市商业银行,例如宁波银行。银行本身也是企业,从自身利益考虑,会严格控制这个行业的授信,在金融危机下进入低谷的冶金、轻纺、汽车、外贸等行业,自然都成为了银行不愿放贷的对象。

(三)业务创新能力低下成为发展的瓶颈

浙江省金融服务各行业不能有效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金融服务产品,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能力不强,不像外资金融机构在金融业务创新上具有绝对优势。一方面,浙江省金融服务行业中的金融工具种类不多,无法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而且对新型金融产品的开发能力不强;另一方面,目前浙江省金融服务各行业的金融开发技术比较落后,电子化程度较低、金融工具和品种单调、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在金融创新中处于被动模仿的地位,利用金融创新获取利润和占领市场主动权的能力较差。

(四)高质量的金融专业人才匮乏

金融服务业是资本密集和知识密集型行业,其知识结构优于其他行业,高水平人才引进的速度也很快,而浙江省的金融服务行业恰恰在这个方面不是很尽如人意。2009年浙江全省实现总就业人数为813.9万,而金融业实现的就业人数所占的比重仅为3.44%。

据了解,浙江省金融服务业人才需求的重点分为三部分,一是经济金融分析师,理财专家、国际金融专家、金融产品设计专家等银行人才;二是在投资银行业务、经纪业务、投资咨询、资产管理、基金管理等方面的财经类人才,会计、法律、管理等方面的证券人才;三是保险高级管理人才、保险核保核赔专业人才。目前浙江省还缺少即懂得业务操作 又熟练掌握国际金融法规的专业人才。

(五)金融监管缺陷

浙江省的金融服务业监管中,主要依赖于“三会”,即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而社会监管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有人十分错误地以为金融监管和金融法制建设是中央政府的事情,与地方政府无关。其实具体的执行都在地方,都要依靠地方政府的力量,中央政府只能起监督指导的作用,中央政府的立法只能提出一般的原则和建立最基本的金融监管构架,具体的行为规范和执行内容仍然需要发挥地方的力量,因为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差异很大,全部要由中央政府来制定完全适应地方的十分具体细致的法规制度是不可能的。

主要原因在于政府机关监管意识不强,过分依赖于中央政府对地方金融方面的监管,放松地方金融法规的建设。没有有效利用有效利用浙江省内现有民间监督组织及为金融市场发展服务的中介机构等。

三、浙江省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金融服务的水平是金融服务业最积极和最正当的竞争手段。必须把优质服务作为永恒的主题,牢固树立“服务为本”的观念,以客户为中心,实施服务制胜战略,将文明规范服务的要求和标准嵌入到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融入到金融服务业各个领域,不断改善服务环境,完善服务设施,改进服务手段,创新服务品种,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效率。

除了发展国有商业银行,针对浙江省农村金融机构少,服务不到位,可以加大中小金融机构的建设,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机制比较灵活,可以更加贴近本地市场的金融服务需求,人员和机构的成本也比较低,提供高度专业的特色金融服务有优势特色金融服务包括重点客户群,同定客户群,金融产品的专业零售,专业批发,和产业部门相联系的专业服务等等,每个金融机构可以选择一群固定客户提供争方位的服务,也可以选择向流动客户提供一二种专门的金融服务。

保险业,浙江省2009年成立的“安心理赔联盟”近两年来在引领行业车险理赔加速,树立行业3G理赔服务标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赢得了客户的认同,浙江省保险公司应当积极加入该种性质的组织,在理赔等各方面加大力度。此外不断改善对投保人的服务,积极推进产品功能结构与社会民众需求相契合的服务型险种,大力发展保障型产品,稳步发展投资型产品,探索发展衍生型产品,以效益为导向提升业务的内涵价值。积极开发涉农保险、责任保险、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新产品,形成各大险种均衡发展的新局面,满足不同的保险需求。

金融服务行业中证券行业已经成为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为上市公司和股民提供良好的专业化服务。提高服务水平,不仅在牛市中很重要,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中更显珍贵,在这个投资者心里最脆弱的时候,为他们提高更为细致的服务,以提振他们的信心。同时,浙江省各证券营业部都应当努力提供多种类服务创新来服务投资者,可以学习一些我国目前一些证券公司的做法,例如国信证券为投资者开展证券市场发展史教育;银河证券?“银河理财学院”的建立;渤海证券的上市公司信息搜集与分析;建立客户服务呼叫中心;申银万国证券开展的投资者教育报告全国行活动;海通证券根据投资者自身偏好,量身制作个性化理财服务等,都体现了证券行业对投资者服务上追求个性化与人性化服务的发展方向。

浙江省金融服务各行业还应当加快业务电子化、网络化,开展业务时要以网点转型为切入口,以员工能力为突破,进一步提升规范服务,加快形成特色服务价值,基本完成营业网点的客户分流工作,减少业务审批环节,简化手续,提高办理业务的效率,形成各自的服务特色;继续深化服务的规范化,建立标准化的规范体系。形成一批服务特色突出的网点、业务和员工,涌现出一批特色服务典型。

(二)改善信贷矛盾

改善浙江省信贷矛盾,主要是从银行金融机构入手。银行始终是中小企业最直接、最根本的融资渠道,目前急需改变的是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整个的体制和流程。浙江金融服务业要加快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和队伍的建设,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前应当摸清企业情况,要配备充实的营销人员,安装小企业贷款的信息系统。推动商业银行充分利用小企业贷款的信息系统,发掘成长性较好的小企业,降低信贷准入条件,扩大对小企业的信贷服务覆盖面,改进对小企业的融资服务。同时,加强对中小企业提供金融产品、财务管理等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理念模式、产品技术上开始不断寻求突破,现阶段已打造出各具特色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产品和理念。

目前浙江省银行金融机构也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开发了一系列的产品,如 “一日贷”、“商惠通”。浙江泰隆银行针对小企业贷款业务少,信息低透明、高风险等特点,自创一套“三品三表”法,帮不少信息缺失的小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大银行小客户”理念逐步形成,并开始实行“大小并举、扶优限劣”的信贷政策。此外中小商业银行形成了与小企业共患难、同成长的共识。“小企业大市场”,一批植根于草根经济的小商业银行也形成了专注于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经营理念。

(三)提高浙江金融服务创新能力

浙江省银行业应当着力推进金融创新,继续打造浙银品牌。浙银品牌的内核是创新,金融创新能否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关键是能否形成品牌优势;而品牌优势的建立,又依赖于制度、机制、管理的创新。浙江银行业要关注百姓日益强烈的理财需求,为百姓赚钱、花钱提供服务,不断通过金融产品、服务创新,为其提供好的理财产品;要“扶大扶强”、“促外促新”,继续满足大企业、强企业、优势骨干企业和大项目、外向型企业、高新技术项目的金融需求,实现银企双赢;要积极支持“三农”,关注县域经济、块状经济发展,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例如杭州银行,推出的专门面向市场内个体工商户和经营户的“个私经营信贷伙伴”、为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小企业量身定做的“订单贷”、针对超市供应商设计的“超前贷”、为外贸出口小企业设计的“速退贷”等。浙江省保险业要不断推进“一点两翼一平台”创新基地建设,加快创业创新指导意见,提高了保险业科学发展和服务地方的能力。

浙商银行在2010年推出了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创新业务,已逐步形成证券、期货、基金“三位一体”的业务格局。浙江省各证券公司,应当学习借鉴浙商证券发展经验,力主传统业务重点突破、创新业务准备齐头并进,对于传统营业部的定位,不再局限于经纪业务,而是融入整个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中。可以向营销服务中心、理财产品销售中心、区域市场信息传递和综合投融资业务开拓中心进行定位。

(四)人才强省战略

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优化浙江省金融服务人才队伍结构。

首先要培养浙江省自己的金融服务业人才。浙江省金融高校众多,例如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不再局限于单纯技术和操作层面的培训,而是加入浙江省自己金融服务业发展的特点,注重新一代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化通用人才的培养,为浙江省提供更多高、中级专业人员为主的人才。

其次引进金融服务业急需的各类专业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引进浙江省最缺 的人才:一是经济金融分析师,理财专家、国际金融专家、金融产品设计专家等银行人才;二是在投资银行业务、经纪业务、投资咨询、资产管理、基金管理等方面的财经类人才,会计、法律、管理等方面的证券人才;三是保险高级管理人才、保险核保核赔专业人才。

第三留住金融人才。浙江省的金融服务各行业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加大先进科学的公司文化建设力度,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转变公司高层对人才管理的观念,保持人才队伍的稳定,实现公司与员工在和谐关系中共同成长。

(五)优化金融监管 1.加强社会监督

浙江金融服务业应当建立一个社会监督的平台,真诚地接受社会舆论和广大客户的监督,不断提升浙江金融服务行业的服务水平,在保证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上,做到业务的公开化,透明化,进一步促进金融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有效利用浙江省内现有的如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民间监督组织及为金融市场发展服务的中介机构,如资产评估、信用评估、证券评级业务机构、投资顾问咨询机构等,进行各行业的监督。

2.加强地方政府监管力度

中央政府监督指导作用下,浙江省地方政府进行具体的执行金融监管,增强维护金融秩序的自觉性,加大对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的打击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加强反洗钱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建立完善银行、证券、保险三位一体的反洗钱监管格局,加大反洗钱犯罪力度,切实净化市场、维护公平。综合各类信用信息资源,构筑浙江省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平台。要关注政府隐性债务问题,将债务规模适度控制政府财力可承受范围之内,防止发生风险。同时浙江省政府要考虑到本地区中小企业为主的经济结构,施行监管时要避免一刀切。

3.加强金融风险处置的组织协调

金融风险涉及面广、影响大,浙江省政府要积极支持、协助中央驻浙江的金融监管部门依法防范化解地方性金融风险。政府和金融部门要研究建立应对金融市场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和防范化解风险的长效机制,建立由政府牵头,人民银行和监管部门参加的金融稳定工作协调制度,按照“预防为主、分、业管理、属地负责、分级控制”的原则,制定和落实应急预案,以维护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

4.构建浙江省金融发展的法治保障体系目的

通过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完备的金融法律体系,严格的执法制度,公正的司法制度,加强地方金融监管,为金融市场参与者提供一个可预见的法律规则,以保护金融市场主体,特别是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的公平秩序,保障金融市场的公正与效率,为浙江省打造金融强省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进一步扎实推进“法治浙江”战略。

四、结束语

金融服务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影响着金融行业的稳定与发展,还影响着整个国家资源配置的效率。在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扩散并严重危及世界经济增长的背景下,浙江省的经济也遭受了很大的冲击,这与浙江省金融服务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密不可分。浙江省是我国的金融大省,鉴于此,大力发展浙江金融服务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

[1] 王晶,刘桂荣.关于当前形势下上海发展金融服务业的思考[J].金融经济,2008 10 :15-16.[2] 解睿.我国金融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管理,2008 8 :65-66.[3] 王朝阳,何德旭.金融服务业若干理论与现实问题分析[J].上海金融,2003 12 :4-7.[4] 崔华.新疆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经济论坛.2003 9 :13-15.[5] 郑南源.关于完善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调查思考与政策建设[J].浙江金融,2010 11 :5-11.[6] 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课题组.加快发展金融产业努力打造金融强省[J].浙江金融,2006 01 :9-13.[7] 王春.民族地区加快现代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对策[J].浙江金融,2008 12 :27-37.[8] 王满四,广州金融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政策探讨[J].广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 4 :20-23.[9] 马晓娇.浅谈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J],中国外资,2008 6 :160.[10] 王闻丹.浙江金融运行总体平稳[J].浙江经济,2008 5 :9.[11] 王维安.贺聪.金融服务业和地方经济发展[J].货币银行,2009 9 :14-16.[12] 邢勃.加快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业监管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 16 :95-97.[13] 苏龙.农村金融业服务统筹发展的障碍与路径[J].当代经济,2010 15 :64-66.[14] 廖博.对现行我国金融服务业的思考与探究[J].现代商业,2003 32 :14.[15] 夏慧.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的思考[J].浙江经济,2005 18 :61.[16] 沈哲,金文姬.金融服务质量实证分析[J].浙江金融,2009 6 :36.[17] 陈波.中国金融服务业开放战略分析[J].理论研究,1999 8 :15-17.[18] 顾巧明,郑忠良.新形势下发展我国银行服务的思考[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9 4 :84-87.[19] 陈蓓蕾,浙江银行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7 31 :100-101.[20] 何海莉,俞娇.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以宁波为例[J].浙江金融, 2008 03 :55-57.[21] 郑吉昌,夏睛.浙江服务业发展的结构特征、战略意义与变动趋势[J].浙江学刊, 2004 2 :180-184.[22] 许锐.浙江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经济产业的影响[J].商业时代,2007 31 :130-132.[23] zhao dan.research on Glob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Financial Service Industry.The 5 th International Annual Conference on WTO and Financial Engineering.2008,pp800-803.[24] Jin duo WU, HaiYu Yang.The Contribution of Financial Services Sector to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Base on the Industrial Linkage Analysis.The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siness Intelligence and Financial Engineering.2008,pp873-880.

基于产业链的中国汽车金融公司发展策略研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