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汽车工业对油价格的影响
编辑:尘埃落定 识别码:20-436115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28 09:33:38 来源:网络

第一篇:汽车工业对油价格的影响

汽车工业发展与成品油消费的关系

中国汽车工业从第一汽车制造厂建厂的1953年算起,至今已有五十多年了。汽车产量从1992年达到100万辆,到2000年超过200万辆,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则分别超过了300万辆、400万辆、500万辆、560万辆。2002年以后轿车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摩托车由于价格便宜,首先适应了广大农村、中小城市以及城郊居民的需要,作为代步及小型运输工具,发展十分迅猛。自1993年起,国内摩托车产量超过日本,雄居世界第一,并于1997年首次突破年产1000万辆的大关,2004年又创历史新高,达到1719万辆。

农用运输车又可称为低档汽车。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运量发展很快,但农村土路、沙土路较多,运距较短,农民购买力仍较低,使用与维修条件有限,因此适合这些条件的农用运输车应运而生,并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但进入21世纪后,则呈逐步下滑态势。

从历史数据来看,国内成品油消费增长大体上与汽车保有量的增长趋势一致。到2004年,国内包括汽车、摩托车和农用车在内的机动车总保有量已超过1.15亿辆,当年国内成品油消费总量超过1.6亿吨,机动车用油占成品油消费量的比例及其对增量的贡献均达到50%以上。今后随着汽车进入家庭,物流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以及道路条件的改善,国内成品油消费还将不断上升。

虽然影响成品油消费的因素有很多,但从每年的增幅来看,成品油消费增幅与汽车销量增幅有一定的内在关系,总趋势大体相同,而且前者略滞后于后者一年时间。其中,2003年因为国内爆发SARS疫情,汽车销量增长对成品油消费的推动直到2004年才充分显现出来。

随着汽车柴油化的发展,国内成品油消费柴汽比也不断升高。2002年以后,由于轿车销量的大增,汽车柴油化率略有下降。另一方面,私人轿车油耗较低,汽油消费增长相对减为缓慢,而且2003年起国内电力缺口较大,柴油发电现象较为突出,因此国内成品油消费柴汽比近年来仍然有所增加。近两年国内成品油市场消费回顾

按国家统计局口径,2005年1—10月我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约1.39亿吨,同比增长5%,而2004年全年消费同比增长达19%。分品种来看,2005年国内柴油消费增长快于汽油消费增幅,表观消费柴汽比上升到2.28:1,其中煤油增长量最小、汽油稍大、柴油最大。从供应面来看,2005年实际上有部分非标产品和供外航外轮加油的增量没有在统计之列,部分社会经营者的油品库存减少也没有体现在表观消费之中,实际消费增幅略高于表观消费增长率。

综上所述,国内成品油消费与机动车的发展特别是汽车工业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但总体上来讲,2005年国内成品油消费增长比2004年的增幅有明显的下降,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虽然汽车仍然是推动成品油消费的主要力量,但是2005年汽车用油增幅放缓。2004年4月以来,国内汽车销量增幅比2003年明显下滑,使2005年汽车保有量的增幅降低1.5个百分点以上,而且汽车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油耗较低的轿车及微型车比重增加1.5个百分点左右,特别是私家车增多,乘用车燃油经济性提高,行车里程下降,使车用油品消费增长量比2004年减少40%左右。

二是油价上升促进了代用燃料使用量的增加。2005年上半年,四川和重庆地区90号汽油的价格为3.75元/升左右,而CNG的价格是1.53元/立方米,部分地区使用燃气汽车的数量上升;2004年1月,乙醇汽油开始在吉林封闭试验,11月在辽宁和黑龙江、12月在河南省推广,2005年4月进一步扩大到安徽、湖北、江苏、山东及河北部分地市;沿江部分水运用柴油被燃料油所替代。

三是受地方政策因素影响和电动自行车竞争所限,2005年国内摩托车销量下降3.6%,而出口量增加75%,摩托车消费汽油出现下滑态势。

四是电力供需矛盾得到缓解,发电用油大幅下降。2004年部分地方政府鼓励生产企业采购自备发电机,应对用电高峰,而到2005年政府加大了需求侧管理,夏季电力缺口比2004年相应减少1000万千瓦。

五是宏观经济发展速度减缓,政府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燃油使用效率相对提高。2005年前三季度国内GDP同比增长9.4%,其中高耗能的重工业发展速度减缓,市场上反映出建筑施工和工矿企业用油增幅下降。

六是近两年国内成品油增长基数相差很大。例如,2003年SARS疫情造成航煤消费基数较低,2004年航煤消费的增长比2005年高出一半左右。另一方面,2005年日历天数比2004年减少一天,国内成品油消费减少45万吨以上。

七是目前对成品油价格的控制不利于提高市场供应量。2004年年中开始,国际油价急剧上升,但国内成品油价格只是微调,这使得炼厂生产得不到应有的经济激励,2005年主要炼厂基于供应市场的义务,开工率比2004年提高了约5个百分点。2006年国内成品油需求变化趋势展望

3.1 宏观经济环境展望

虽然高油价会有一定的影响,但预计2006年世界经济整体仍将持续向好,增长速度可能略低于2005年。IMF在2005年9月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2006年全球经济将增长4.3%;摩根士丹利预计,2006年全球经济将增长4.3%,亚太地区将增长5.5%。2006年世界贸易增长率将略高于2005年,但高油价和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综合国家统计局、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机构的预测结果,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为8.7%—9.2%,虽然比2005年有所放缓,但仍居高位。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在快速增长过程中平稳回落。2005年1—8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8.4%,增速提高1.5个百分点;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将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工。另一方面,中央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控力度不减,特别是对土地的控制仍然较严;银行中长期贷款增幅逐步下降;部分行业加工工业产能过剩问题将更加突出;部分行业外商向我国的产业转移放慢。社会消费品市场稳中偏旺。农民收入连续两年保持较快增长,城市居民收入继续有较大增加,个人所得税起薪标准提高;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此外,受高油价和房地产调控的影响,汽车和住房消费难以重现2002年的旺市,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进出口增速差距有望缩小。出口产品结构不断升级,出口产品竞争力明显提升;部分过剩能力迫使企业努力扩大出口;国内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以及环保压力增大、贸易摩擦增多、出口退税地方分担压力等政策对外贸出口产生抑制作用;能源、基础原材料、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总体短缺的格局将带动进口增长逐步回升。

3.2 与成品油消费相关的行业发展动向

2006年国内汽车销量可能进一步超过2005年的水平。考虑高油价等因素将使部分购车人产生观望心理,汽车需求增速将放缓;但是目前汽车产能过剩,价格可能继续下滑,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轿车需求仍将平稳增长。据业内人士预测,2006年国内汽车销量将达到620—640万辆,增幅将达12%左右,经济实用型轿车将成为市场销售的主角,2006年年末汽车保有量将超过3500万辆。因此,汽车工业发展对车用油晶消费的拉动作用继续加大。

汽车代用燃料的增加量相对平稳。近年来国内燃气汽车发展较为迅速,2006年燃气汽车保有量有可能达到30—40万辆,但是占汽车总保有量的比例仍然较低,而且由于近期国内天然气价格上调,并受到气体资源的限制,估计其实际使用量增加不多。国家已经批准建设的乙醇汽油生产能力102万吨/年,目前正继续扩大试点规模。甲醇经济性不如乙醇,目前大面积推广可能性不大;二甲醚车用技术还需要在开发、示范运行、标准制定等方面做大量工作,作为车用燃料推广还需时日;合成油(包括生物柴油、煤制油和天然气合成油等)是近期关注的热点,3—5年以后有可能会逐步实现,但关键在于生产成本的降低。所以,常规车用燃料目前仍然占主导地位。

摩托车和农用车的国内需求不会大幅上升。一方面国家对摩托车生产企业实施生产准入审核以及对摩托车尾气排放强制实施欧Ⅱ标准等因素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摩托车的发展,而出口招标取消政策则将鼓励摩托车企业增加出口。另一方面,在国际油价高企和建设“节约型社会”倡议的形势下,部分省份已由“禁止”摩托车上路改为“放开”摩托车上牌行驶。今后,摩托车行业发展方向将是提升质量而并非扩大规模,预计2006年产量约为1650万辆左右,将与2005年基本持平或略低,扣除出口以后摩托车保有量增加较少。在有关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影响下,农用车生产成本上升,产销量逐渐萎缩,其发展前景主要看有关限制是否会有所放松。就目前情况预计,2006年农用车销量将基本与2005年持平。

虽然农业机械发展速度有可能放缓,但农业用油将仍然是推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2005年12月中央政府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战略,在中国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被取消,惠农政策继续加大,将使农业用油继续上升6%—7%。近两年国内渔业资源有所回升,但是我国将控制渔船总动力的增长,渔业养殖会增加,2006年以后捕捞量可能会有小幅下降,与此相关的渔业用油将相对稳定。

民航运输业发展将快于铁路运输发展速度。虽然高油价可能会影响航运企业运营成本,但在国内外经济整体向好的局面下,我国在全球进出口贸易中所占份额仍在持续不断增长,这将为航空市场的繁荣提供良好的基础,预计2006年国内民航客货周转量将同比增长10%左右,航煤消费可能首次突破1000万吨。目前,我国铁路建设已迎来了新一轮高潮,但铁路建设增加的运能在近期内作用不大,相反由于施工建设对实际运输的影响愈来愈大,运力紧张局面不会很快缓解,同时考虑到电气化铁路的发展,铁路用油增长将相对缓慢。

电力紧缺局面将进一步缓解,发电用油继续下降。预计2006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5%-12.0%;发电装机容量将增加8000万千瓦,装机总容量将达到5.8亿千瓦,同比增长13.7%。但是局部地区(主要在华北和南方地区)可能存在季节性和随机性拉闸限电,最大电力缺口约750—890万千瓦。就煤炭供应形势而言,尽管煤矿安全治理对煤炭产量增长造成了一定影响,但由于需求增速将进一步回落,规模以上企业产量提高较快,煤炭整体供需形势继续好转。

在宏观调控总体形势及经济增长带动的双重影响下,2006年建筑施工用油增幅可能与2005年基本持平,为5%—8%。然而,工矿企业和商业民用成品油消费增幅将有所放缓,主要是因为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将继续有所回落,且受影响的大部分是高耗能行业,特别是在国家提出控制单位产值能耗指标以后,节油措施将受到重视;社会消费的增长为商业民用柴油需求上升起到了支撑作用,但考虑高油价因素,其增幅也将有所回落。

根据相关用油行业发展态势,预计2006年全国成品油消费量将同比增长5%—7%,增幅将继续维持平缓增长势头。

3.3 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分析

部分经济专家对于2006年经济增长的质量也有担心,认为中国经济目前GDP增速很高,CPI却很低。最近投资增长很高,但是价格很低,企业要么就是亏损增长,要么就是资金紧缺。目前有几个问题没有解决,第一还没有新的消费热点出现,消费价格还会进一步下跌;第二房地产不可能再高涨下去,一旦出现有色金属化工原料价格下跌,将造成生产资料价格下降。最严重的就是货币投放比较紧。如果出现通货紧缩,势必造成国内成品油消费不旺。

目前中国政府正在逐步改革能源价格形成机制,这将提高油品生产商的供应经济性,同时也有利于减少部分不合理消费。2006年下半年国内炼油能力将会有所增加,对于缓和市场供应压力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另外,在价格的变化过程中,社会经营者对油品的吸纳程度也将发生改变。这些又将促使油品短期内表观消费的上升。

而且,高油价持续的时间、替代燃料的多少、气候的变化及相关行业(特别是汽车)的动态等因素都会对成品油市场消费产生一定影响。这需要经营者及时跟踪市场,主动调整经营策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篇:新能源对汽车工业的影响.毕业论文(范文)

毕业论文

题目:新能源对汽车工业的影 作者:张锐

班级:09汽车维修与检测 毕业院校:安徽工贸学院

新能源对汽车工业的影响(论文设计)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代步和运输工具。可以肯定地说,汽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改变整个社会面貌的重要手段,但是面对日益严重的能源短缺与环境恶化的问题,新型车辆的开发愈来愈受到各国政府和工业界得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清洁无污染,零排放,技能提高交通工具的性能(环保)又能节约动力(能源)已成为当今乃至未来最有发展前途的交通工具之一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节能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 “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且走大众消费路线的目标。

1.1. 新能源汽车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化石能源等因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气候现象增加、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气候变暖,维护人类共同生存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对低碳经济概念逐渐形成共识。而低碳发展的主要选择,除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幅度提高能源效率之外,就是大力发展低碳特征明显的新能源产业。当前,湖南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高碳特征明显,在保障能源供给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双重压力下,发展新能源产业对增加湖南能源供应、保障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和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意义重大。

近年来,随着国际能源供应的持续紧张、原油价格的持续上涨以及全球环境保护呼声的日益高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以美国、欧洲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以巴西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都积极展开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践。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近年来汽车销售量快速增长,石油需求大幅增加,导致石油对外依存度急剧上升,并且快速的工业化导致了污染加重、温室气体排放大幅增加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就具有了重大的现实意义,不仅有利于降低对石油的依赖、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也有利于我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并为我国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可以说,中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需要是越来越迫切了。但是,新能源汽车不仅技术种类多,各种技术在技术成熟度、成本、使用燃料、清洁性等各个方面都存在许多差异,并且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涉及燃料与基础设施发展、市场需求培育、对传统汽车的替代等方面往往都需要大规模的投入,因此中国如何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特点,制定新方案。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高强度消费和价格的持续上涨,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新能源产业发展受到世界各国高度关注。新能源产业与低碳经济的发展,涉及多个产业部门,将极大地改变人们传统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一旦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产业有可能创造新一轮的经济繁荣。综上所述,随着石油资源逐渐枯竭,能源危机的加剧,直接冲击着传统燃油汽车,同时由于各地人们的环保观念。意识的增强,对汽车发热要求越来越高,促使人们致力于减少汽车排放的研究,开发无污染的新能源汽车,所以新能源汽车是21世纪的发展潮流。

1.2.新能源汽车与燃油汽车的对比

中国消费者似乎比制造厂商和政府还要急切地想要购买新能源汽车,不管是混合动力、纯电动还是氢燃料电池———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它要足够实惠,能够像普通汽油车一样方便地使用。

那么新能源汽车与燃油汽车在油耗方面有哪些成本优势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1.能源效率高,多样化

新能源汽车的研究表明,其能源效率已超过燃油汽车,特别是在城市运行,走走停停,行驶速度不高,电汽车更合适,电汽车停止时不消耗能量,在制动过程中,电动机可自动转化为发动机,实现制动减速时能量的在利用,有些研究表明同样的原油经过粗练,送发电厂充电,经冲入电池,再由电池驱动汽车,其能源利用率比经过精炼变为汽油,再由汽油驱动汽车高,因此有利于节约能源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另一方面,电动汽车应用可有效地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可将有限的石油用于更重要的方面,像蓄电池充电的电力可以由煤炭,天然气,水力,风力,核能,太阳能等能源转化。除此之外,如果夜间向蓄电池充电,还可以避开用电高峰,有利于电网均衡负荷,减少费用。2.结构简单实用维修方便

新能源汽车较内燃机汽车结构简单,运转,转动部件少,维修保养工作量小,采用交流感应电机时,电机无需保养和维护,更重要的是电动汽车易操作。3.动力电源实用成本高,续驶里程短

目前新能源汽车尚不如内燃机完善,尤其是动力电源的寿命短,使用成本高,电池的储能量小,一次充电后里程不理想,电动车的价格较贵,但从发展的角度看,随着科技的进步,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新能源汽车的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扬长避短,新能源汽车会逐步普及,其价格和使用成本会逐步降低。1.3新能源汽车的种类

1.混合动力车

混合动力是指那些采用传统燃料的,同时配以电动机/发动机来改善低速动力输出和燃油消耗的车型。按照燃料种类的不同,主要又可以分为汽油混合动力和柴油混合动力两种。目前国内市场上,混合动力车辆的主流都是汽油混合动力,而国际市场上柴油混合动力车型发展也很快。

混合动力汽车的优点是:

1、采用混合动力后可按平均需用的功率来确定内燃机的最大功率,此时处于油耗低、污染少的最优工况下工作。需要大功率内燃机功率不足时,由电池来补充;负荷少时,富余的功率可发电给电池充电,由于内燃机可持续工作,电池又可以不断得到充电,故其行程和普通汽车一样。

2、因为有了电池,可以十分方便地回收制动时、下坡时、怠速时的能量。

3、在繁华市区,可关停内燃机,由电池单独驱动,实现“零”排放。

4、有了内燃机可以十分方便地解决耗能大的空调、取暖、除霜等纯电动汽车遇到的难题。

5、可以利用现有的加油站加油,不必再投资。

6、可让电池保持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不发生过充、过放,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2.纯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顾名思义就是主要采用电力驱动的汽车,大部分车辆直接采用电机驱动,有一部分车辆把电动机装在发动机舱内,也有一部分直接以车轮作为四台电动机的转子,其难点在于电力储存技术。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即使按所耗电量换算为发电厂的排放,除硫和微粒外,其它污染物也显著减少,由于电厂大多建于远离人口密集的城市,对人类伤害较少,而且电厂是固定不动的,集中的排放,清除各种有害排放物较容易,也已有了相关技术。由于电力可以从多种一次能源获得,如煤、核能、水力、风力、光、热等,解除人们对石油资源日见枯竭的担心。电动汽车还可以充分利用晚间用电低谷时富余的电力充电,使发电设备日夜都能充分利用,大大提高其经济效益。有关研究表明,同样的原油经过粗炼,送至电厂发电,经充入电池,再由电池驱动汽车,其能量利用效率比经过精炼变为汽油,再经汽油机驱动汽车高,因此有利于节约能源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量,正是这些优点,使电动汽车的研究和应用成为汽车工业的一个“热点”。有专家认为,对于电动车而言,目前最大的障碍就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价格影响了产业化的进程,与混合动力相比,电动车更需要基础设施的配套,而这不是一家企业能解决的,需要各企业联合起来与当地政府部门一起建设,才会有大规模推广的机会。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是指以氢气、甲醇等为燃料,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依靠电机驱动的汽车。其电池的能量是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作用,而不是经过燃烧,直接变成电能或的。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过程不会产生有害产物,因此燃料电池车辆是无污染汽车,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比内燃机要高2~3倍,因此从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燃料电池汽车是一种理想的车辆。单个的燃料电池必须结合成燃料电池组,以便获得必需的动力,满足车辆使用的要求。

近几年来,燃料电池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世界著名汽车制造厂,如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丰田和通用汽车公司已经宣布,计划在2004年以前将燃料电池汽车投向市场。目前,燃料电池轿车的样车正在进行试验,以燃料电池为动力的运输大客车在北美的几个城市中正在进行示范项目。在开发燃料电池汽车中仍然存在着技术性挑战,如燃料电池组的一体化,提高商业化电动汽车燃料处理器和辅助部汽车制造厂都在朝着集成部件和减少部件成本的方向努力,并已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与传统汽车相比,燃料电池汽车具有以下优点:

1、零排放或近似零排放。

2、减少了机油泄露带来的水污染。

3、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4、提高了燃油经济性。

5、提高了发动机燃烧效率。

6、运行平稳、无噪声。

缺点:燃料电池汽车开发中仍然存在着技术性挑战,如燃料电池组的一体化,燃料处理器,部件成本较高 氢动力汽车

氢动力汽车是一种真正实现零排放的交通工具,排放出的是纯净水,其具有无污染,零排放,储量丰富等优势,因此,氢动力汽车是传统汽车最理想的替代方案。与传统动力汽车相比,氢动力汽车成本至少高出20%。中国长安汽车在2007年完成了中国第一台高效零排放氢内燃机点火,并在2008年北京车展上展出了自主研发的中国首款氢动力概念跑车“氢程”。

随着“汽车社会”的逐渐形成,汽车保有量在不断地呈现上升趋势,而石油等资源却捉襟见肘,另一方面,吞下大量汽油的车辆不断排放着有害气体和污染物质。最终的解决之道当然不是限制汽车工业发展,而是开放替代石油的新能源,燃料电池车的四轮快速又安静地滚过路面,辙印出新能源的名字——氢。

几乎所有的世界汽车巨头都在研制新能源汽车。电曾经被认为是汽车的未来动力,但蓄电池漫长的充电时间和重量使得人们渐渐对它兴味索然。而目前(指2009年)的电与汽油合用的混合动力车只能暂时性地缓解能源危机,只能减少但无法摆脱对石油的依赖。这个时候,氢动力燃料电池的出现,犹如再造了一艘诺亚方舟,让人们从危机中看到无限希望。

以氢气为汽车燃料这种说法刚出来时吓人一跳,但事实上是有根据的。氢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释放的能量足以使汽车发动机运转,而且氢与氧气在燃料电池中发生化学反应只生成水,没有污染。因此,许多科学家预言,以氢为能源的燃料电池是21世纪汽车的核心技术,它对汽车工业的革命性意义,相当于微处理器对计算机业那样重要

优点:排放物是纯水,行驶时不产生任何污染物。

缺点:氢燃料电池成本过高,而且氢燃料的存储和运输按照目前的技术条件来说非常困难,因为氢分子非常小,极易透过储藏装置的外壳逃逸。另外最致命的问题,氢气的提取需要通过电解水或者利用天然气,如此一来同样需要消耗大量能源,除非使用核电来提取,否则无法从根本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燃气汽车

燃气汽车是指用压缩天然气(CNG)、液化石油气(LPG)和液化天然气(LNG)作为燃料的汽车。近年来,世界上各国政府都积极寻求解决这一难题,开始纷纷调整汽车燃料结构。燃气汽车由于其排放性能好,可调正汽车燃料结构,运行成本低、技术成熟、安全可靠,所以被世界各国公认为当前最理想的替代燃料汽车。

目前,燃气仍然是世界汽车代用燃料的主流,在我国代用燃料汽车中占到90%左右。美国的目标是,到2010年,公共汽车领域有7%的汽车使用天然气,50%的出租车和班车改为专用天然气的汽车;到2010年,德国天然气汽车数量将达到10万至40万辆,加气站将由目前的180座增加到至少300座。业内专家指出,替代燃料的作用是减轻并最终消除由于石油供应紧张带来的各种压力以及对经济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近期,中国仍将主要用压缩天然气、液化气、乙醇汽油作汽车的替代燃料。汽车代用燃料能否扩大应用,取决于中国替代燃料的资源、分布、可利用情况,替代燃料生产与应用技术的成熟程度以及减少对环境污染等;替代燃料的生产规模、投资、生产成本、价格决定着其与石油燃料的竞争力;汽车生产结构与设计改进必须与燃料相适应。

以燃气替代燃油将是中国乃至世界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应尽快组织力量,制定出国家级燃气汽车政策。考虑到我国能源安全主要是石油的状况,发展包括燃气汽车在内的各种代用燃料汽车,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根据国情应该做到:

一是要限制燃气价格,使油、气价格之间保持合理的差价,如四川省、重庆市的油、气差价,即可保证燃气汽车适度发展;二是鉴于加气站投资大,回收期长,政府适当给予一定补贴,在加气站售出的气价和汽车用户因用气节省的燃料费用之间,调节好利益分配;三是对加气站的所得税,应参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策,采取免二减三的税收政策;四是将加气站用电按照特殊工业用电对待,电价从优;另外,对加气站用地,能按重大项目和环保产业对待,特事特办,不要互相推诿、扯皮,积极采用国外先进建站标准,科学确定消防安全距离,节省土地资源。

优点:具有燃烧彻底,排污少,运行成本低、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缺点:加气站数量不足,投资大,燃气价格上涨。生物乙醇汽车

乙醇俗称酒精,通俗些说,使用乙醇为燃料的汽车,也可叫酒精汽车。用乙醇代替石油燃料的活动历史已经很长,无论是从生产上和应用上的技术都已经很成熟,近来由于石油资源紧张,汽车能源多元化趋向加剧,乙醇汽车又提到议事日程。

目前世界上已有40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应用乙醇汽车,有的已达到较大规模的推广,乙醇汽车的地位日益提升。

在汽车上使用乙醇,可以提高燃料的辛烷值,增加氧含量,使汽车缸内燃烧更完全,可以降低尾气的害物的排放。

乙醇汽车的燃料应用方式:

一、掺烧,指乙醇和汽油掺合应用。在混合燃料中,乙醇和容积比例以“E”表示,如乙醇占10%,15%,则用E10,E15来表示,目前,掺烧占乙醇汽车占主要地位。

二、纯烧,即单烧乙醇,可用E100%表示,目前应用并不多,属于试行阶段;

三、变性燃料乙醇,指乙醇脱水后,再添加变性剂而生成的乙醇,这也是属于试验应用阶步;

四、灵活燃料,指燃料既可用汽油,又可以使用乙醇或甲醇与汽油比例混合的燃料,还可以用氢气,并随时可以切换。如福特,丰田汽车均在试验灵活燃料汽车(FFV)。优点:乙醇汽油可提高燃料辛烷值,增加氧含量,缸内燃烧更完全。生产和应用技术都已经很成熟。

生物柴油十六烷值比矿物柴油高,发动机更易启动,污染物少。缺点:生物乙醇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生物柴油成本较高,生产规模不大。

1.4新能源汽车研发现状

1.中国纯电动车已到产业化前夜

电池的研发不仅仅是电池生产企业的职责,主机厂也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首先,由于我们采购的电池一般是单体电池.主机厂根据设计空间把它们装配到一起或几大块,不仅要重新进行电池包的集成..3.燃料电池是终极目标,中国很容易赶超美国

一旦混合动力和电动车初具规模,则燃料电池车将有迅速发展”。英国Intelligent Energy公司业务拓展副总裁Dennis Hayter就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存在问题和前景预测进行了分析。

3.能源转型在五十年后,传统动力技术仍是重点 国内所称的“研发”往往只有“发”没有“研”。国内企业习惯于在产品设计部门内根据项目需要抽调人力组成攻关小组,进行一些研发工作。至今在中国土地上...4.新能源路线

最近,国家通过下调油价、取消养路费、实施燃油税改革,特别是今年1月份《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发布,对汽车行业加快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意义深远,对当前较低迷的消费信心也起到了很好的提振作用

1.5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研究内容

这两年重点内容就是受国家的委托做了汽车的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技术政策研究。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对我们国家传统汽车的节能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现状、我们的产业基础、和国际发展的一些现状的情况做研究;第二,摸清了节能汽车的主要技术路线和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路线。这是通过研究解决的这些问题;第三,解决的问题是实现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所需要的国家的一些相关政策,需要一些相关的外部条件,也做了研究。

现在新能源汽车概念不是国际上通行的概念。国际上没有一个标准的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只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喊出来的名词。所以对新能源汽车,第一我们喊出来的概念,第二我们对这个概念没有明确解释过,这样就引起来行业内、外各方人士包括各个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含义大家有不同的理解。根据这些综合考虑最后我们在技术政策研究里面曾经确定了一个方向,就是我们认为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概念的界定应该是采用新型动力系统、而且实用新型能源这样的汽车才叫新能源汽车。根据这个定位最后把新能源汽车主要产品一个是最深度的混合车,可以外充电的深度混合车,再一个就是纯电动汽车、再一个就是燃料电池汽车。当前主要包括这三个方面 总结:在位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想向曾经给我帮助和支持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谢。首先感谢指导老师为我细心为我修改论文,感谢生我养我的父母,他们给了我无私的爱,我深知他们为我求学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而我至今仍无以为报。祝福他们,以及那些给予我关爱的长辈,祝他们幸福、安康!还有很多我无法一一列举姓名的师长和友人给了我指导和帮助,在此衷心的表示感谢,他们的名字我一直铭记在心!

第三篇:汽车自主品牌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影响

长江职业学院工学院毕业论文

汽车自主品牌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影响

目 录

摘要„„„„„„„„„„„„„„„„„„„„„„„„„„„„„•2 1 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 „„„„„„„„„„„„„„„„„„„„•2 1.1 自主品牌的发展之路 „„„„„„„„„„„„„„„„„„•3 1.2 自主创新„„„„„„„„„„„„„„„„„„„„„„„„•3 1.3 吉利汽车工业的发展„„„„„„„„„„„„„„„„„„•3近年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4 3 自主品牌对汽车工业的影响„„„„„„„„„„„„„„„„„4

3.1 国内汽车市场特性„„„„„„„„„„„„„„„„„„„„•4 3.2吉利的战略转型对汽车工业的影响„„„„„„„„„„„„„•5 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展望

„„„„„„„„„„„„„„5

4.1 我国汽车品牌前景预测 „„„„„„„„„„„„„„„„„5 4.2 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 „„„„„„„„„„„„„„„„6 5 结语„„„„„„„„„„„„„„„„„„„„„„„„„„„„6

长江职业学院工学院毕业论文

摘 要

从远古时候,我国的制车业就是一个集大成的手工业体系,世界上第一辆“车”、第一辆“计程车”、第一辆拥有自动导航系统的“车”均源自中国,我国古车以其优异的性能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然而随着全球工业的快速发展,到了现代,作为“中国创造”源动力的中国的汽车工业却已远远落在世界之后。曾几何时,进口车充斥着中国市场,合资车引领着车市的风云,而自主品牌的汽车却因为设计、工艺、技术、服务等种种的欠缺不受人关注,甚至不能得到国人自己的认可。自80年代起,在国家鼓励自主创新的大背景下。吉利、奇瑞作为自主品牌的先行者,已经开始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自主研发新车。

越来越多的“中国创造”正在改变着中国车市,书写着历史。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

1953年中国汽车开始起步,那好似和日本、韩国的差距并不大,1953年到1978年中国人创建了一系列的自主品牌如解放、东风、跃进、黄河、红旗等,但产量很低。1978年引进国外技术,形成合资企业,1984年后政府决定发展轿车。1986年前,中国轿车一直呆在5000台左右,1986年突破一万台。

80年代初期,部门主管提出“以市场换技术”的产业发展思路。永市场换技术加快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尽量缩小距离,发展自主的品牌,因为每一个品牌都有它自己的祖国,代表这它自己民族或国家的利益。

长江职业学院工学院毕业论文

1.1 自主品牌的发展之路

1953年到1958年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创建时期;1958年到1984年为自主品牌的发展时期,1984年第一家合资企业在北京诞生;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对外开放阶段,此阶段把轿车作为重点发展项目。之后,诞生了一大批合资企业。

近年,国内汽车品牌异常活跃,像吉利刚刚收购沃尔沃酒在国内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是否就意味着中国汽车的崛起,由此引发了深思;不仅吉利,像奇瑞、比亚迪、夏利等车品质也逐步提升,这预示着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

1.2 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指的是获得创新能力和自主竞争的优势的路径。

东风汽车副总经理就加深了对自主创新的理解:自主出创新是在自主掌控下,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形成体制、机制和产品、技术上的竞争,并形成持续的竞争能力。创新不仅是指技术上的创新,还包括管理机制和商业模式。自主创新的目标时:控制价值链的核心部分——建立有影响力的自主品牌。

吉利自主创新的核心理念是:充分利用资源,展开一系列的自主创新和发展。接受新的事物,发展属于自己的技术。现在吉利建有专门的研究院,来研究各种新的技术,打造属于吉利自己的优秀品质。

吉利汽车工业的发展

1997年,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走进临海城东一片荒草没膝的田野,开始了他的造车之梦。次年八月,第一辆吉利汽车下线。吉利一直以“造老百姓买的起的好车”作为理念。所以,吉利轿车一上市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近年来,吉利大量吸收人才,大打人才战略。几年间身怀绝技的专业人才多达900余人。其中有工程院院士2名、外国专家8名、博士数十名、硕士数百名、高级工程师及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数百名。分布在吉利的决策层、技术管理层、生产制造层等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开始发挥作用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逐步形成科技自主创新型的发展模式,很快改变了吉利的面貌。

如今,吉利已经形成豪情、美日、优利欧、SRV、美人豹、华普、自由舰、吉利金刚、远景等9大系列30多个品种的产品谱,拥有1.0L到1.8L的8大系列发动机和JLS160、Z110等8大系列变速器。逐步向年产销200万辆的目标靠近。

长江职业学院工学院毕业论文近年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

今年,我们应该关注国家在战略上的一些政策的出台,要抓住这个机会去发展汽车产业。5月,国家出台了三个政策。一个是对节能汽车给予补贴的政策。对提前达到三阶段油耗标准的乘用车给予补贴。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政策,可以说,以技术进步、以油耗标准挂钩,突出了技术进步的鼓励性。目前,在新能源领域鼓励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工作已经启动,国家四部委在深圳联合召开的工作会议上,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第三个政策是公共领域的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政策。去年启动时,只有13个城市,今年已经达到了20个城市,这项政策很成熟,我们自主汽车企业应该抓住这些机遇,更加突出技术进步、自主创新,加大资源的整合,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和品牌,使自己能够在国际的竞争中占有更高的位置。自主品牌对汽车工业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快速发展将中国汽车工业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管是技术方面,一直都坚持着技术自主创新,在学习国外技术的同时发展着属于自己自的新技术;弘扬企业文化,弘扬中国文化,企业文化作为每个企业重点对待项目,为的是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国汽车界对与自主品牌的发展也给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加速其的发展,中国的汽车工业正在快速的发展。

3.1 国内汽车市场特性

中国汽车开始走进多品牌新车年,多个企业同时发展,不断推出适合市场的自主品牌,同时开始发展二线和三线城市,开启更大的汽车消费市场;零部件与整车的同时发展,加快市场前进速度,虽说,当前燃油价格在不断上升,但是新能源的发展正在解决这一问题和现状,所以说对国内汽车市场的发展并没有毁灭性的打击。08年的金融危机被专家认为会对中国汽车市场造成不可挽救的打击,但是事实却是促进了国内汽车企业的产业和产品结构的变化,推进了结构的升级,增强企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加快自主创新力度的机遇。

2010年北京国际车展的召开,对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所以总的来说,国内汽车市场的发展还是属于良好的,其发展前景也是光明的。

长江职业学院工学院毕业论文

3.2吉利的战略转型对汽车工业的影响

从低价取胜到低端瓶颈,从成长之困到战略转型,吉利汽车成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艰难成长的一个样本。2010年,在吉利走过的第十个年头,开始了它的第二次转型,从“技术吉利”转为“品质吉利”实行全球化战略。

现在的吉利,拥有领先的技术,率先提出的BMBS技术,成为吉利汽车“总体跟随、局部超越”策略的最佳体现。到2015年吉利将在经济型轿车、基本型轿车、中级轿车、豪华高档轿车、紧凑型皮卡5个技术平台上延伸出15个产品平台,推出40余款产品。它的目标是丰田,向丰田看齐。

吉利的发展对中国汽车工业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代表着中国汽车工业高速发展的汽车水平,展示了国内汽车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革新,预示着国内汽车的发展将是锐不可当。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展望

中国汽车产业在2009年开始就成为了国内四大明星产业之一,发展速度超越了家电行业,但是随着当今世界的发展,能源危机、新能源的研发等问题又对国内汽车市场展开了一系列的考验。

汽车业是工业很多技术的集成,无论是管理的难度、技术的难度,还有对最终消费品市场的一种把握,是一种充分竞争的。如今的国内汽车市场面临着许多竞争和挑战,所以国内汽车的发展还要经历许多的挑战。

4.1 我国汽车品牌前景预测

中国汽车业历经50年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合资,汽车业快速成长。通过一系列的合资,为中国的技术、中国的制造、中国的管理带来了很多的东西。中国创造在汽车领域的情况是这样的,独立研发不在整和发动机,使这个产业能够商业化。并不是说现在中国人不能开发一个整车和发动机,而是说如何开发一个具有全球力的,汽车业最要命就是竞争。中国汽车业的成长是以中国品牌,是以中国独立运作的产业,并且让这个产业赚钱,让他在全球有影响力,这是它的难点。对于国内汽车的未来,首先,国现在的经济结构要调整。其次,改变出口导向型政策。再次就得大力发展新能源,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那时候,中国汽车大行其道从理论到实际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4.2 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

中国国家发改委颁布实施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第十二章消费政策第一条明确提出:培育以私人消费为主体的汽车市场,改善汽车使用环境,维护汽车消费者权益。引导汽车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低能耗、低污染、小排量、新能源、新动力的汽车,加强环境保护。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在政策上给小排量车的发展“撑了把腰”、给想要买车的

长江职业学院工学院毕业论文

人吃了颗定心丸。小排量车油耗低、排量小的优点在油费高涨、石油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尤其具有现实意义。故此,人们有理由相信,借着国家政策的春风,依托汽车厂家技术的进步,小排量汽车将会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结语

综上所述,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将面临着很大的威胁与挑战,当今中国合资企业 的大量产生,在拥有知名品牌的同时也拥有先进的技术,所以,对自主品牌来说具有很大的威胁性。自主品牌除了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同时要专研开发新的技术,同时还遇上能源危机,要开发新能源车型,相对合资企业要面临更多的困难与挑战。

但是,有一点的是,国内政策在大力支持自主品牌的发展,《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等一些关于汽车产业政策的制定,无疑又给了自主品牌一份力量。当今,作为国内四大产业之一的汽车产业,正引领着中国消费水平,所以总的来说,虽然自主品牌的发展困难重重,但是其中还是拥有很多发展优势,自主品牌在不久的将来也将打入世界。

第四篇:成品油价格上调对县域经济影响调研分析

近日国家上调成品油价格。现就此次调价基本情况以及对**县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并归纳综合如下:

一、油价上调的基本情况

1、调价情况。3月25日零时起,国家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90元和180元。这是今年以来国家第二次调整成品油价,也是去年12月确定成品油税费改革以来第一次调高成品油

价。

2、背景分析。近段时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大有“触底反弹”之势,本周,国际原油价格更是冲上了50美元/桶,为近四个月来高位。在去年年底的《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中,国家对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的表述为“国内成品油价格继续坚持与国际市场有控制地间接接轨,国内汽、柴油出厂价格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加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收和合理利润确定。”由此可见,在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之际,上调国内油价,也符合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调整预期。

二、油价上调对**县影响

在目前金融危机背景下,成品油价格上调,社会节能意识将得到增强,能源消费需求有所抑制,利用效益得到提高,符合两型社会建设需要。同时,成品油价格上调将直接影响**县经济发展。

1、交通运输成本攀升。油价上调后,县城出租车每台每月增加油耗成本200元;农村和长途客运车辆每台每月增加油耗成本230元;公务车每台每月增加油耗成本180元。据估算,全县年消费成品油8.3万吨以上,其中柴油6.1万吨,汽油2.7万吨,汽、柴油价格每吨提高290元和180元后,将增加燃油成本1800万元以上。

2、企业利润空间缩小。油价上涨后,企业赢利空间将直接受到挤压,尤其是对原料、产品两头在外的企业和建材、矿山等企业影响严重。据志琨公司负责人介绍,油价上调后,企业将每月增加支出1500元以上。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多数企业面临生存挑战。

3、农业生产费用增加。**县为农业大县,油价上涨导致农业生产费用增加。据调查,中型收割机每亩需耗油1.92—2.87升,柴油涨价后每亩成本增加0.57—0.86元;耕田需油1.5升/亩,打水需1.8升/亩,共计3.3升/亩,因调价仅此两项每亩增加成本1.12元。据农业部门预测,**县每年农业机械耗油总量为6800吨,农业生产将增加200余万元的成本开支。

4、扩大内需遭遇新阻。在目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家出台了多项措施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其中包括提振汽车消费规划、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政策,而油价上调,势必对**县消费者的买车需求有所牵制,对扩大内需造成影响。

第五篇:经济全球化对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088322131陆倩菁

摘要:要分析经济全球化对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必须要清楚而全面地了解汽车工业的发展之路。本文对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特点和世界汽车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较深入细致地分析。阐述了经济全球化对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世界汽车工业,影响

世界汽车工业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作为一个产业,汽车工业依次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产品发明、产品发展、产出迅速扩大和以更新需求为主的市场成熟阶段。从整体上讲,世界汽车工业已经步入以更新需求为主的成熟市场阶段,但部分市场还处于产出迅速扩大的市场发展阶段,中国汽车工业就是处于这一发展阶段。

一、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特点

(一)汽车产业高度全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新技术革命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汽车生产国际化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经营国际化

为了绕过贸易壁垒和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跨国公司几乎都是从全球的角度来制定经营战略,选择最合适的地点进行生产,以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

2.产品国际化

许多具有共性的产品,为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已失去了民族性,追求的是国际性、通用性和竞争能力。

3.市场国际化

工业发达国家的汽车进出口量都很大,是世界汽车市场的主体。跨国公司为将市场延伸到世界各地,根据市场开发产品,根据市场组织生产,市场成为组织经营生产活动的源头和核心。

4.资本国际化

跨国公司为扩大市场,积极同发展中国家在汽车生产上进行合资、合作或当地设厂生产。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汽车公司相互持股,分别在对方国家设厂。

5.技术合作国际化

技术互补和技术转让是表现技术国际化的两个方面。跨区域、跨系统、众多

企业同时参与的电子开发,将会不断扩大企业合作关系,缩短开发时间和经费。

此外,大的汽车制造商已经不再将技术保密作为垄断市场的唯一手段,而是让技术直接进入市场进行流动,通过技术转让直接获取利润。

(二)市场成为决定汽车工业发展前景的关键因素

当今世界汽车工业已形成足够大的规模,生产能力、技术水平都可以满足各种需求,真正主宰汽车产业发展方向和速度的关键就是市场,形成生产能力、产品开发、技术水平等一切都围着市场转的局面。

(三)世界汽车销售市场的重心逐渐东移

近十多年来,亚太地区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加之人口众多,汽车拥有率明显偏低,市场潜力巨大。从长远来看,亚洲将是汽车最大的目标市场,也必然成为众多汽车厂商争夺的焦点。

(四)生产经营集团化及跨国公司、寡头垄断格局已经形成世界汽车工业经过了一个世纪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寡头垄断的格局,即少数汽车生产厂家占据着大部分的市场。寡头垄断的形成,是汽车工业成熟的标志,是企业间激烈竞争和一系列兼并的结果。汽车工业是规模经济效应最显著的行业之一,产量越大,越有利可图。

(五)生产能力与市场需求矛盾突出

由于汽车工业在各汽车生产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之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十分明显,各汽车生产厂家都十分重视提高生产能力。汽车工业的生产能力迅速提高,而全世界汽车的市场需求增速却十分有限,甚至有时出现负增长,造成严重开工不足。

(六)跨区域、跨国界的企业兼并与联合近年来,汽车行业的兼并浪潮愈演愈烈。跨国集团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或是实现战略性互补等原因,纷纷向以前的竞争对手张开了怀抱。零部件企业的兼并与重组将对世界零部件供应体制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意味着全球范围内的零部件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开始。

二、世界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一)产品发展趋势

随着环保、节能观念深入人心,经济后发展地区汽车消费量的增加,以及在汽车消费市场成熟而且人口稠密地区停车泊位的日益紧张,小型车的比例在不断增加。扩大小型汽车的生产是汽车生产企业想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必然选择之一。

(二)产品更新周期越来越短

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是增强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有利于改善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并及时投入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为了缩短开发周期,各公司都对内部开发体制、与配套厂家有关协作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三)大力采用通用底盘

平均来说,汽车底盘的开发费用约占整个车辆开发总费用的80%。因此,采用通用底盘是在全球竞争中降低产品开发成本、生产成本和缩短开发周期的关键因素。大力推行通用底盘,扩大通用底盘的生产规模,另外也将加剧底盘、发动机等配套厂之间的竞争。

(四)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选购零部件来降低成本

在一辆汽车的制造成本中,零部件成本要占60%—70%,因此同零部件厂家共同降低成本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零部件标准化和共享相关零部件,整车厂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择供应商来降低成本,一般整车厂在长期配套或是大量配套时都要规定成本压缩计划,而零部件厂家则通过扩大规模来降低成本,满足整车厂的要求。

(五)广泛采用新技术

在动力性和提高燃油效率方面,材料构成,行驶安全与提高舒适性方面,环保和节约能源广泛采用新技术。

三、结语

从目前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来看,大跨国公司的优势越来越明显,随着汽车产品开发周期进一步缩短,汽车生产规模小的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会越来越大,为了生存必须和其他企业联合,这就导致了汽车产业全球范围的兼并与重组。所以说,我国已经失去了独立发展民族汽车工业的国际环境。如果我们还再一味强调自主开发独立发展,已经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要和满足日趋严格的法规要求,无法与国际跨国汽车集团抗争。只有充分吸纳各国技术所长的合资合作才是降低研究开发成本、缩短新产品开发/生产周期、增强竞争力的现实有效途径。与汽车生产跨国集团合资合作,是当前汽车工业后发展国家谋求发展的最好形式。

参考文献:

[1]袁木.《管理现代化》

[2]郭克莎,等.差距与赶超—中国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比较研究.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3]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报告.国研网, 2000-05-02.

汽车工业对油价格的影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