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吴永明事迹材料
编辑:雾花翩跹 识别码:20-1060830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04 12:36:4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吴永明事迹材料

吴永明事迹材料

吴永明,男,1970年生,江西大余人,中共党员,法学博士后,教授,现任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江西省第八届青联委员,省社联理事,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人选,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第十四届“江西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

三十年前,他还是一个田间的放牛娃,今天,他成了耕耘学海的博士、教授;二十年前,他还在挖矿助学,今天,他是全省知名的青年学者。这个深爱着祖国、心怀着故乡的他,在求索道路上不断地奋斗和耕耘,取得了一个个喜人成果,填补了一项项研究空白,实现一次次人生超越。

“出去,是为了更好的回来”

“感谢母校,回报家乡,我想最好的方式就是踏踏实实为家乡的教育事业服务。吴永明出生农家,自幼刻苦求学,1988年以高分考入江西师范大学,先后担任班长、团支书、学生会主席。由于家境贫寒,他一度通过挖钨矿来赚取自己的学费。苦心人,天不负,他完成本科、硕士阶段的学习,又考入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流动站进行研究工作。

此时,沿海知名企业、国内著名高校的高薪聘约纷至沓来。对于一个从小就生活清贫的人来说,留在大都市,在更好的环境中发挥才干,是多么难得的机会!但是,吴永明一一婉言谢绝。每一次,他几乎都会讲到那句话:“我走出去,是为了更好地回来。”是的,这句平淡的表白,如同一份庄重的承诺,让吴永明携手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的妻子,一起回到了故乡的红土地。

对故乡的爱,总是那么深挚长远,仿佛浓得化也化不开。吴永明回来了,回到了他一直深爱的家乡,回到了他一直眷恋的母校,回到他那么熟悉的三尺讲台。母校江西师大热烈欢迎他的归来,为他搭建科研平台,202_年他破格晋升为副教授,三年后,因学术贡献突出,再次破格晋升为教授。

江西师大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合并了原江西金融职工大学,新组建财政金融学院。年轻的吴永明被学校委以重任,出任院长。在学校党政的支持下,吴永明团结“新老”同事,沉心静气,务实创新,各项建设都得到飞速发展。清晨,他第一个将阳光迎进办公室,晚上,他最后一个将身影溶入浓重的夜色。月落日出,办公桌前留下他忙碌的身影;风凉雪寒,工作本上滴下他辛勤的汗水。短短几年,学院成功申报了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财务管理4个本科专业;产业经济学、经济史2个硕士点;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区域创新与创业研究中心和省级应用经济学示范性实验中心;并与美、澳等国大学合作,培养本科国际生。同事评价他“是一个极富开拓创新精神的人”,“和他在一起工作,总觉得有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在他的带领下,一个基础薄弱的学院逐步成为“充满朝气、充满活力、充满文化、充满和谐、充满希望”的新集体,并被省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小家”的光荣称号。

“学术,是我的第二生命”

“没有想过太多,一心扑在学术上面,时间也就好像过得很快。到底快乐不快乐,没有刻意去思考。但是我知道,它是我的第二生命。”

作为一名年轻的知识分子,在学术领域,吴永明始终坚持前沿研究,瞄准社会科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他先后主持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教育部重大招标项目等课题1 4项,出版专著2部,合著3部,发表专业论文近40篇,荣获江西省优秀论文成果一等奖1次,省社科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2次,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次。还应邀赴美讲授《中国现代法制》本科课程,多次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在学术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吴永明尤其注重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服务。202_年和202_年,他先后筹组两届江西发展论坛,邀请著名经济学家王洛林教授等32位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以及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等近百名专家学者与会。时任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同志与专家学者亲切座谈,共商江西发展大计。“江西发展论坛”成为我省的一个高端智库品牌。

202_年12月,吴永明教授又应法国外交部邀请,作为江西学界的唯一代表,参加团中央、外交部组织的“中国青年科学家代表团”,前往法国访问,与法国科技界、社科界进行广泛交流,展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青年科学家的风采。

202_年1月,在新一届江西省委主要领导主持的专家学者座谈会上,吴永明的建言献策弓l起与会领导高度重视。元宵佳节,省委书记苏荣同志亲自致电吴教授祝贺节日,并鼓励他为家乡建设多做贡献。

“爱国,是学者的良心”

“虽然学术界和媒体称我为‘揭秘江西细菌战第一人’,我自己觉得只是在尽一个学者的良心”。

读大学时,吴永明就对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格外关注。针对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美化侵略的言行,吴永明把视野投向日军战争罪行的法律追究机制研究。从202_年到202_年,他自费带领研究生奔赴江西各地进行侵华日军细菌战的受害调查工作,成为追踪侵华日军江西细菌战罪行的第一人。为了保持自己研究的独立性,他多次婉言谢绝日本一些基金会提出的赴日留学邀请。

吴永明常说:“我们做这份工作,不是为了学术成就,也不是为了名誉。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做的,再苦再累、再难再繁,也要坚持下去„„”就这样,调查组四易寒暑,跋山涉水,在南昌、九江、上饶、抚州等地开展细致的调查工作。调查还得到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诉讼代表团团长王选女士的支持,她数次与调查组一起并肩工作。

202_年11月,第五届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联合会国际年会在美国圣地亚哥召开,作为唯一受邀的中国学界代表,吴永明做了大会主题发言,提出要用法律手段来追究日本战争罪行。202_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吴永明的著作一一《太阳旗下的罪恶》,这部近2 5万字的调查实录通过大量的证人、证言,揭露了日军在江西实施细菌战的罪恶,填补了抗日战争史研究上的一段空白。严谨的研究、科学的方法和充满激情与理性的结论,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瞩目,该书成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重要成果。吴永明应邀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听取了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并参加李长春同志主持的专家座谈会,获得与会领导和同行专家的赞许。

“学生,是我的一切”

“看到学生,我总是从心里感到踏实;看到他们刻苦学习,比什么都高兴。在学校待的越久,就越觉得学生是我的一切。”

也许是因为出身农家,吴永明深知求学路的艰辛,每当新生入学,不论多忙,他都要一一走访学生宿舍,嘘寒问暖。在新生座谈会上,他给同学们讲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鼓励经济贫困的学生坚强面对暂时的困难。他常说,“贫不为耻,它能更好的塑造一个人自强自立的性格。贫穷是一所大学,永远是一笔不尽的财富。”

作为老师,吴永明爱生心切。学院202_级会计班有同学自己筹资建立的“爱心互助会”,他偶然听说后找到辅导员,悄悄地为“爱心互助会”捐款。一次,一名学生得了急症,需入院治疗但一下子拿不出钱,她母亲情急之下跑到学院求助。吴永明立刻联系医院,安排好住院。作为院长,吴永明以生为本。他要求学院建立资助困难学生的长效机制,积极发动自己的社会关系来资助困难学生。面对汶川地震灾情,他第一时间捐款并要求学院分管领导切实做好关爱灾区学生的工作。

他积累了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一直倡导和践行“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成长”的教育理念,深受同学们的喜爱。虽然他的时间总是安排得很满,总觉得不够用,但他依然坚持担任50名本科同学的导师工作。在同学们的眼里,开班会时,讲台上没有叱诧风云的院长,也没有知名全省的教授,只有一个深受自己的老师,有时是慈父般的谆谆教诲,有时如兄长般的疼爱有加,教大家常怀感恩之心,常拥报恩之德,更加殷实地付出,更加满足的生活。在财政金融学院,只要提起吴老师,同学们总会情不自禁扬起自豪的神色,绽放开心的笑靥。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时代发展大潮中,吴永明荡起挚爱和勤奋的双桨,用实际行动躬行着自己的人生信条,在追梦的路上执着前行„„

第二篇:郭明义观后感 吴永贵

电影《郭明义》观后感

副镇长 栾伟峰

“他总是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是问自己,还能多做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对他的颁奖词。

他出身低微,但他又是那么的高贵;他虽然渺小,但他又那么的高大;他虽然贫穷,但他又是那么富有;他很平凡,但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那么的伟大,他就是被评为“当代雷锋”的郭明义。影片以郭明义帮助身患白血病的女孩——苗苗寻找配型为主线,围绕纠结其中的金钱、生命、家庭等种种矛盾,深刻展现了郭明义丰富而美善的内心世界和坚定的人生信仰,真实地艺术化地反映出他崇高的价值观、幸福观,他的高尚境界和博大情怀。

郭明义最为感人之处是他无私奉献精神。

他是一个被白血病患者称之为爸爸的老好人,一个有着三次福利分房机会最终却让给他人的“活雷锋”。在他眼里总能够找到比自己更困难的人,在绝望与失落面前他总能挺身而出,拉住别人的双手给人信心的人。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但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做好事很难。郭明义却做到了。为了帮助身患白血病的患儿,郭明义积极加入了“中华骨髓库”。为了寻找合适的肝细胞为素昧平生的患者配型,他走遍鞍山大街小巷,饿了以方便面榨菜为粮,累了找家街头小栈寄宿,历时三年,锲而不舍,坚持同患者手拉手,决不放弃,终于用真诚与执着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年轻的生命。

一个人自己做好事不难,难得是带动许多人一起做。他7次发起无偿献血的倡议,共有6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累计献血15万毫升;他发起的捐资助学活动,有28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资助特困生1000多名,捐款近40万元;他发起成立的遗体和眼角膜捐献志愿者俱乐部,已有2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

郭明义可贵之处还有他对工作的不懈追求。

他是一个被外国专家誉为最轴的中国人。从部队到地方,从矿山司机到党委干事,从国外专家的翻译到风雨无阻的公路管理员,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他刻苦钻研业务,为厂里追回10万美元的经济损失,得到外方公司欣赏,外方专家两次劝他跳槽,并承诺收入可高出他当时工资的7倍,他丝毫不为所动。半夜顶着雷雨、冒着生命危险组织大家到工地抢险,为了挽救国家财产,面对溃坝危险,他毫不退缩。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鞍钢工人的身影。

郭明义的事迹,平凡而伟大。他的快乐源于他的付出,不是回报;他的幸福在于帮助可以帮助的每一个人,而不是得到别人的帮助。他虽然在物质上一贫如洗,但在精神上极大富裕,他的快乐是纯粹的,他的内心是充足的。

这部影片取材于真人真事,展现了郭明义几十年如一日,爱人如己,甚至爱人超己,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这部电影为郭明义这样一位普通但却光彩照人的中国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树立了一座朴素的丰碑。它像一面镜子,让每一位观众的灵魂得到洗涤。特别是郭明义一名普通的鞍钢职工,十六年工资总收入为二十八万元,捐款助学之十二万。陆续五十六次献血,结婚二十多年,他一家人居住在不足四十平方米的房子里。不管社会怎么变,不管外人如何看,郭明义泰然处之,坚持自己的幸福观,帮助别人就很快乐,他总能找到比自己困难的人。郭明义说:“每做一件好事,就有一股幸福感涌上心头”。“帮助别人改变命运,比啥都幸福”。说出了每一个为社会奉献爱心人们的心里话。郭明义的传统美德,让许多观众为之洒泪。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感慨万分,我一定以郭明义为榜样,在以后的生活中为社会多做贡献,做一个帮助别人快乐自已的人。在充满物质诱惑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他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学习他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主人翁精神,时刻把党的宗旨记在心里,立足本职,淡泊名利、严于律己,服务好群众,造福好居民,在自己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事迹。

第三篇:求职信.吴永鹏

求职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万分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翻阅我的求职信!我是兰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计算机网络的毕业生。我对贵公司所提供的职位很感兴趣。本人自知学识浅薄,并非学富五车,但我相信,现如今所学知识完全能够胜任贵公司该职位要求,我也相信别人能够做到的我一定可以做到,因为我会全身心投入!

大学三年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期间我学到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我所修专业是一门管理和计算机的交叉专业,作为管理学学生的我具备了一定的管理能力,包括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信息管理等。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我还学习了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方面的许多知识。这使我具备了很强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和局域网络的设计维护能力等。此外,我对市场营销、金融经济等很感兴趣。最重要的一点是,大学让我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是我对新知识新事物有很快的上手能力。

我更加珍惜大学为我们提供的融入社会的机会!学习之余我还参加一定的社会工作,曾担任大学生心理互助协会理事长,做过促销员,工程监理等工作。在这些勤工俭学过程中我感受颇多、获益非浅!我从中悟出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工作中,我力尽所能地做好每一件事,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

尽管我没有工作经验,但我的自学能力能让我很快地掌握新知识,很快地上手并适应新的工作。我相信贵公司能给我提供施展才能的一片天空,而且我也相信我的努力能让贵公司的事业更上一层楼。

愿成长的道路上有你的关怀和培养!

此致

敬礼!

求职者:吴永鹏

202_年6月16日

第四篇:吴耀永202_.8.6

雄莫问出处

他!————12岁那年,用1块5毛钱从地摊上买来一本名为《泥鳅养殖》的技术教材,挖池塘养殖泥鳅,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0元。

他!————初中毕业,只身来到海南承包槟榔种植。年纪虽然小,不畏坚苦,所产优果使其成为湖南市场最大的槟榔供应商,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他!———25岁那年,在老家县城开起了笫一家生活超市,独特的经营和管理,使货品得以快速周转流通,取得了让同龄人异常羡慕的业绩,并在当年就购得了第一个价值百万的临街门面。与此同时,他还顺利地修读了湖南大学MBA的工商管理课程。完成了一个从农村小伙到城市儒商的华美蜕变。

富贵当问缘由

他!———而立之年,并没有满足于自己的现状,而是怀着更大的梦想来到了首都北京。虽然举目无亲,但他擅于把握商机。将最平凡,最不起眼的“粘鼠板”,改良成“闻香捕鼠片”,因为市场定位精准,当月就轻松获利20万元。

202_年,他———发现了一个更为庞大的市场商机。随着中国人保健养生意识的不断增强,他适时地推出了中国首家“魔谷养生坊”。因为迎合需求,概念新颖,不到一年的时间,就铺开了全国的KA卖场,加盟店更是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

202_年,他———终于实现了人生的跨越式发展。一个集养骨、护骨、正骨为一体的4S养骨连锁品牌——金骨康,在全国正式启动。由于该项目诉求到位,品质过硬,因而得到了迅猛发展。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在全国发展了1000家加盟店,成为CCTV“奋斗”栏目金牌创业项目专访嘉宾,荣登中国品牌年会金博奖。并快速被香港正通公司收购上市,预计上市后市值将高达10亿元。

饮水终需思源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为了使自己获得长足的发展,使公司运营的项目获得稳步递增,他开始寻求最适合于自己的学习领域,并在202_年用了一年的时间,系统地学习了冯晓强老师的NLP全部课程。冯老师用最具实战的经验,最接地气的方法,最科学系统的理论,最深刻的商战感悟,改变了许多企业家原本固步自封的时空角,使得思维冲破了局限,使得视野得以拓展。

202_年,他,将冯晓强老师的NLP理论应用于经营实战当中,使得业绩提升了50%,使得公司执行力提升了80%,开启了员工自动自发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这位被称为“商海中李云龙,讲台上赵本山”的人生导师——冯晓强,彻底地改变了他后半生的规划与构想。

他,究竟是谁?

冯晓强老师的课坐弟子,华夏君康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长沙魔谷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骨伤协会副会长、国际亚健康康复治疗研究会副会长,《现代营销》杂志社创业指导客坐导师。他,吴耀永,湖南道州人——

助身边的企业家朋友轻松经营企业,经营人生!

企业家老板分享干货 有结果才有发言权。

特邀分享嘉宾:

冯晓强老师的课坐弟子,华夏君康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长沙魔谷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骨伤协会副会长、国际亚健康康复治疗研究会副会长,《现代营销》杂志社创业指导客坐导师。他,吴耀永,湖南道州人。

他!多角度的视野,智慧来自洞察力,自己不改变你将被别人所改变!分享主题:

1、他是如何在公司危难之时,运用NLP工具及时规避风险。

2、如何仅用三句话将员工从受害者心态转变成责任者心态?

3、他是如何运用NLP时空角策略迅速抢占市场份额。4.如何培训员工,短期内大幅度提升战斗力? 5.如何用“换框法”使自己拥有超级说服力? 6.如何微调产品,给对手致命打击? 7.如何让员工工作动力不减,激情不断?

8.领导力就是领导对方的情绪,如何调动对方的情绪?

课程意义:帮助身边的企业家朋友轻松经营企业,经营人生!作战需要参谋,商战需要外脑!

主办单位:湖南和天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时 间:,202_年8月8日,下午2点开课,免费参加,地 点:长沙市新闻大酒店贵宾厅

确定参加请回复“姓名+手机号码+公司名称”***

扫一扫个人微信!多个朋友!多条路!

第五篇:吴永峰先进事迹

平凡的选择 别样的青春

---记马口煤矿十佳班组长吴永峰优秀事迹

“吴班长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他班里干活是我们的福气。”走进马口煤矿防尘队,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

吴永峰,马口煤矿通风区防尘队班长。他和防尘队的工友们常年奔走在千米井下,成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防尘设备设施检修难题,获得了宝贵的检修经验,确保了整套防尘设备的正常运行。他所在的班组曾被矿多次表彰为“五好”先进班组,他本人也被评为优秀班组长。

打铁先得自身硬

工作须得业务精

202_年5月,年仅30岁的吴永峰到通风区做了一名普通的防尘队员,到岗第一天,他就暗自下决心,要做就做最优秀的。凭借自己的韧劲和干劲,加之工作出色,深得工友的信任,一年后,他便走上了班长的岗位。

从当班长的第一天开始,吴永峰就深深知道,如果一名班长自己没有过硬的思想素质和技能水平,肯定不能带出出色的班组队伍。在工作中,吴永峰认真、踏实地向有经验的老同志学习;工作之余,潜心学习防尘队员的理论知识。当初,刚进入防尘队,为了熟悉井下各防尘管路及设施和安装位置,他坚持下井。有时候管路出现漏水,他不管半夜还是吃饭的时候,都会以最快的速度下井检修,来毫无半句怨言。正是他的这种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感染了大家,所以无论井下什么时候防尘系统出现了故障,他班组的工友们都会积极下井检修。

走进吴永峰的值班室,他的家当就有两样:一是桌上的检修工具,二就是他自费购买的班组管理知识读本和井下防尘设备使用及检修等方面的书籍了。据他的工友介绍,工作之余,吴永峰总是一个人呆在值班室看书,为自己“充电”。“他技术过硬,我们服他。”工友们都这样评价他们的班长。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吴永峰便掌握了井下一整套防尘措施的使用技能,矿井大巷及工作面的防尘管路的安装配套、红外线自动喷雾、吊挂一排排整齐的隔爆水棚、以及矿井巷道内一系列防尘水幕的安装与使用,成为该矿防尘技术上一个业务精湛的多面手。

善于动脑勤动手

小改小革创成效

“做任何事情都要勤于动脑动手,只要敢想,敢去实践,没有不成功的。” 吴永峰时常勉励自己的职工。

作为新时代的技术工,不仅要会检修还要会创新。吴永峰还提出合理化建议20余条,使得小改小革工作蓬勃开展,收效显著,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导师带徒齐争优

狠抓管理强队伍

在防尘队,吴永峰可谓是导师级别的人物了。他带头成立了青工技能学习小组,在班组开展一帮一“导师带徒”活动中,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徒弟。在他的指导下,班组职工技能得到了普遍提高,80%的职工成了生产骨干和技术能手,先后有3名职工到其他班组担任班长。

吴永峰能根据班组职工性格、技能水平、爱好等诸方面,进行合

理安排、分配工作,既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目的,又实现了工作互补。在解决职工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行之有效的沟通,统一认识,为创造和谐、积极的班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在职工奖励方面,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激励环境,让职工在完成任务后个人需求得到合理的满足,同时还主动去接受、去赞赏、去重视职工,主动地去了解、去体谅、去宽容职工,主动地去注意、去关怀、去帮助职工;在创建优秀基层组织中,给予职工以关怀和指导,并使其产生主动合作的情感反应,激发职工共同把班组建设成为具有较高团队素质的基层组织,搭建个体在其中能生存与发展的生命共同体。在他的带领下,班组圆满完成了每月的设备检修任务,确保了安全生产。

严把检修质量关

确保安全零事故

“干我们这行,责任大,设备没修好,生产就得停摆,更严重的是出现安全事故。” 吴永峰总是把这句话放在嘴边,时刻告诫职工。自到防尘队担任班长以来,他每天上班总是第一个到队值班室,了解防尘设备运转情况和现场安全生产状况,接受区队领导的工作安排,组织班组职工召开班前会,安排、布置当班工作任务,强调安全注意事项;进班他又是第一个到达现场,了解现场各项设备的运行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需要检修的设备,严格把关,确保检修质量;上班时,他总是在工作面和设备检修现场巡查,对每一项检修好的设备都要等到反复试用,确定运转正常后,方才离开。

班组安全工作搞得好不好,关键在班组长。吴永峰严格要求自己。他说:“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在工作中,他带头推行“手

指口述”安全确认法,带头背诵“事故案例”、纠正身边常见的违章行为;还利用班前会、班后会和工作现场对班组职工进行抽查,对不能背诵的职工,立马给其讲解要领、重点,并现场演示,让他们牢记内容、动作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吴永峰说:“军队里强调,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我之所以要求职工背诵这样,牢记那样,懂法则,强操作,就是为了避免‘三违’和轻伤事故。只有这样,我心里才踏实,睡觉也才睡得安稳。”

关心职工好班长

以人为本促和谐

在班组里,吴永峰是个难得的热心肠,十分关心职工,时刻把职工的冷暖放在心上。他经常和班组职工进行交流、谈心,到班组职工家里进行走访,哪个职工思想有疙瘩、哪个家庭有难事,他都了如指掌。职工生病,他自己掏钱购买慰问品,去医院、家里进行探望。在当班长期间,他还先后看望困难、生病职工7人次,自己掏腰包送慰问金达800余元。

“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学习,都应该以大家为中心。国家提出‘以人为本’维护社会和谐,我们也应该‘以人为本’维护班组和谐。” 吴永峰在班组会议上强调。

以人为本促进班组和谐,而班组和谐的根本就是工资分配。班组工资分配如果出现分配不合理、不公平,不仅会影响班组工作的正常开展,更会影响到班组职工的思想情绪和队伍的和谐稳定。吴永峰一贯主张:“工资(工分)向技术含量高、劳动强度大、检修质量好和对工作尽职尽责的职工倾斜。”此举得到了班组职工的一致赞同。在

班组民主管理工作中,他坚持班务公开,分配公平、公正,不徇私情,工友都这样评价他:“他心肠好,处事公,尽职尽责,管理好,是我们难得的好班长。”

吴永峰,一名普通的防尘队组班长,正是因为他能以矿山主人翁的姿态,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用他对矿山的赤胆忠诚、对职工的倾情关爱之心,用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展示了当代煤矿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亦能燃烧出别样的青春!要让自己成为内行,很多技术都要从头学起,他为此下足了功夫,绞尽了脑汁。为了尽快掌握防尘技术,工作之余加班加点学习,到处购买学习资料,现场去分析地质情况,拿图纸反复对照研究,有时为了弄清一个问题加班到半夜,学习真到了痴迷的程度。他带领有关人员,从最经济、最安全、最切合实际的角度全面考虑,反复论证,寻求最佳方案,实际证明,在使用中效果十分理想,既确保了安全,又经济合理。

要把职工当兄弟。马口煤矿的职工都有这样的感受,吴永峰班组长这人没有官架子,拿谁都当亲兄弟。由于煤矿距离家里较远,职工较长时间不能回家,在山沟沟里人烟稀少,特别是每到过节的时候,想家是难免的。为了让大家有个好心情,他会想尽一切办法带领大家尽量开心,个别的会和你开开玩笑交流一下。有时谁有个感冒、身体不舒服,他只要知道了,都会过去问候,让人感受到温暖。职工工作有不顺心的时候,他只要听到了,就会主动靠过去,了解思想状况,谈谈心,有困难的想办法帮助解决。

202_年5月15日

吴永明事迹材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