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延迟退休研究背景
编辑:浅语风铃 识别码:20-433812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27 03:55:22 来源:网络

第一篇:延迟退休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随着世界人口老年化进程的加快,政府养老金支出额不断增加,为了缓解这一压力,已经有不少国家制定了退休年龄的调整方案,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而为我国调整退休年龄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其实,早在四年前延迟退休年龄的说法就已经提上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议事日程,当时提出这一提议的主要原因是基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巨大,延迟退休年龄可以有效缓解“白色浪潮”带来的压力。但是在当时这一政策并未得到实行,表明它的实施基础尚不具备。

2008年11月6日召开的第3届中国劳动论坛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何平所长表示:相关部门正在等待时机成熟时推迟法定退休年龄,最大可能性是女职工从2010年开始,男职工从2015 年开始,采取“小步渐进”的方式,每3年延迟1岁,逐步将法定退休年龄延长到65岁。

2004 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酝酿出台延长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政策;2005 年的“两会”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方潮贵提交了一份《关于改革退休制度的建议》,建议新参加工作的女工应统一到60周岁才退休;2006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重提延长退休,建议将退休年龄延长至63岁左右等等。但是,目前为止,这些建议与方案均未得到实施。可以看到,从公共政策与社会环境的角度,我们政府与民众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实践与心理准备。而从理论研究的领域来看,延长退休年龄的课题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被学者提出并日益受到重视,但该政策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因此在研究过程中,难免有一个非常全面而具有可行性的结论,很大程度上,我国对于延长退休年龄的理论研究,可以说仍然处于探索之中。尽管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于2010年9月15日提出“暂时不会调整退休年龄”,但研究我国延长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实施的可行性,未雨绸缪,仍是一个紧迫并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课题。

然而,“延长退休年龄”迟迟未有定论,一个主要的原因是饱受诟病的养老金“双轨制”的存在,日前的“养老金并轨”正式宣告“双轨制”的结束,由此可见,延迟退休年龄似乎已经开始突破重重阻力,到了势在必行的关键时期。

2008年11月,人保部社会保障研究所负责人就称,有关部门正在酝酿等待条件成熟时延长退休年龄,有可能女职工从2010年开始,男职工从2015年开始,采取“小步渐进”方式,每3年延迟1岁,逐步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在2030年前,职工退休年龄将延迟到65岁。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明确了顶层设计中,延迟退休政策渐行渐进。

2013年11月20日下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国新办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延长退休年龄是大势所趋但将采用“渐进式”。

2014年3月9日上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人社部会在2020年前,将延长退休年龄的方案推出来,此方案是渐进式的退休年龄办法。

2015年12月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6》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该报告建议,延迟退休可分“两步走”:2017年完成养老金制度并轨,取消女干部和女工人的身份区别,将职工养老保险的女性退休年龄统一规定为55岁。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至2045年男性、女性退休年龄同步达到65岁。对于居民养老保险的退休年龄改革方案,报告建议居民养老保险的退休年龄从2033年开始每3年延迟1岁,直至2045年完成。

实施“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是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按照此前人社部给出的时间表,该方案将在2016年向公众征求意见,2017年正式出台。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目前方案仍在抓紧制定中。需要综合考虑包括人口结构、人力资源供求、劳动者受教育年限、人口,预期寿命以及社会保障制度进展情况等多种因素。目前,我们正在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虑,会适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列发展问题迫使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特别是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制造业用工成本上升、产能过剩、技术含量缺乏竞争力、采购价格上涨、人均效能低等问题困扰着大部分行业企业,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发达国家历经全球经济危机的洗礼,重新认识到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是保证经济健康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实施制造业回归计划,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被誉为“德国制造”的基石、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郑春蓉,2015)。产业升级的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特别是全要素生产率,所以演变方向体现了对劳动者人力资本的更高要求(蔡昉,2013)。无论是传统制造业的减能增效,还是先进制造业的培育兴起,尤其是中国智造下的新兴产业的发展归根到底都是人的问题,体现在人力资本的需求和积累方面。制造业发展不仅需要创新技术人才,还需要更多的管理人员和产业工人,需要人力资本的大量积累。人力资本问题一直都是经济学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新一轮发展需要各个领域、各个层级的人才以其具有的知识和技能来支撑整个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近年来,伴随着“民工荒”和“就业难”等问题,关于制造业发展和人才供需的探讨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的关注,但是制造业人力资本积累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且长期以来,研究人员更为关注人力资本的总量、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等,对制造业人力资本关注较少,企业的人力资本自己、文凭导向的用人和评价机制、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协同等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因此,深入探讨中国制造业人力资本积累现状,把握特点,及早发现制造业人力资本的未来需求并进行布局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正在这一背景下,本位聚焦制造业人力资本积累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的优化制造业人力资本积累,为政府制定政策、企业重视技能型人力资本积累、开展校企合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自“十二五”规划执行以来,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虽然在新常态的经济背景下稳步推进,但迄今为止,制造业的总体态势及在国际产业链的 相对位置还未发生“颠覆性”的质变。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所在,制造业的主导地位和基础性作用决定了加快制造业发展是我国产业升级的方向及产业政策的着力点,而转型升级是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工资不断上涨,依靠低劳动成本发展起来的传统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正在不断弱化。我国已进入工业化进程的后半期,即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如果能在这个时期内顺利完成战略转型,我国有望迅速跨入高收入发达国家之列,相反,则可能面临着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胁。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生产率水平的直接体现,是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国家实现社会进步与富民强国的基石,任何一个国家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具备高度发达的制造业。为此,任何一个大国为了国家的发展和安全,都将制造业的发展和升级上升到国家战略来对待,从当今世界来看,是否具有高度发达的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是否强大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制造业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可以肯定的说,2050年以前,我国仍然会把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核心产业,然而,处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核心、高端、基础”的关键技术、关键元器件的关键部件方面仍然薄弱,制造业“大而不强”问题十分突出,还存在着机构性矛盾,严重制约着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升级

近几年来,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政府养老金支付总额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各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为缓解这一压力,西方国家普遍采用了延长退休年龄来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但延长退休年龄制度的改革对不同阶层的劳动者影响不同,进而对不同产业影响差异较大,实施过程中也举步维艰。同时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生育率降低、人均寿命延长使得我国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步增加,同时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逐步下降,现行的社会养老制度,尤其是体现代际转移特征的DB和NDC制度,将由于代际赡养能力的减弱,逐渐失去保障力度。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临近和未来劳动力数量的减少,延迟退休成了必然之举。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之一,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实施“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成为了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的重要任务。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逐步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当前,按照人社部的计划,我国2017年将出台延迟退休方案,2022年将正式实施延迟退休,按照“小步慢走,渐进到位”的原则,每年延长几个月的退休年龄,同时提前预告社会公众,给公众以心理预期,而第一批退休者延迟退休的期限或将在3至4个月之间。延迟退休政策的逐步出台,将使得我国人力资本数量和质量、人力资本投资和收益、人力资本机构和特征以及相关制度支撑发生重大变化,并通过人力资本数量和质量间的差异体现出来。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生产率水平的直接体现,是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我国,制造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首先,制造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经济转型的基础,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打造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其次,制造业更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部门,不仅能通过自身强大的吸纳能力创造就业机会,还能够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然而我国制造业发展缓慢主要原因在于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严重短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成长缓慢,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严重不足,研发经费投入不足等,要更好的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本的不断改善。

从上述分析来看,合理有效的实施延迟退休政策,优化人力资本配置,能够有效的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有利于增加制造业投入产出数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于实现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第二篇:延迟退休背景及利弊分析

延迟退休背景及利弊分析

摘 要:2016年2月28日,人社部研究所所长金维刚表示延迟退休方案将在明年正式出台。出台后会有五年左右的过渡期,到2022年正式实施。该消息一经发布,便在社会中引起了密切的关注与讨论,本文将从就业以及养老金的缴纳与支付等视角对延迟退休的背景及利弊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延迟退休;背景;利弊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医疗技术进步,我国的人均寿命已由建国初的40.5岁增至目前的75.5岁,老年人口的数量与日俱增,加之计划生育的影响,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重。由人口老龄化造成的养老金压力加快了延迟退休方案的制定步伐,日前人社部研究所所长已经表示延迟退休方案将在明年正式出台,延迟退休已经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改革问题之一。

一、延迟退休的背景

(一)人口老龄化严重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中国13.67亿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人2.2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6.1%;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44亿人,占比10.5%。按照国际上通常说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处于人口老龄化。按照这个标准看,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的门槛,处于老龄化逐步加深的阶段。

(二)养老金缺口巨大

2014年一份名为《现行统账结合模式下隐形债务预测与测算》的报告称,以2012年为基准,社会统筹账户的隐形债务为83.6万亿元,个人账户的隐形债务为2.6万亿元,合计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制度下的隐形债务为86.2万亿元,占2012年GDP的比率为16.6%。实际上,我国的养老金长期以来都存在着巨大的缺口,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拓宽资金的来源已经迫在眉睫。然而在当前经济发展不景气、养老金收益率较低的情况下,延迟退休年龄自然就成弥补养老金收支缺口的一剂“灵丹妙药”。

(三)劳动力年龄人口开始下降

我国规定男子16岁~60周岁,女子为16岁~55周岁,这部分人口被视为劳动年龄人口。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于2011年达到顶峰后便开始走“下坡路”。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劳动力年龄人口总量已从2011年的9.4亿减少至2015年的9.1亿,且依然有继续减少的趋势,预计在2030年以后劳动力的供给将出现严重不足。

(四)延迟退休已成国际潮流

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女职工50岁,女干部55岁,男60岁)的规定于1978年5月2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原则批准,至今已将近40年。

目前世界上大多国家都在推行延迟退休,发达国家的退休年龄已经普遍达到了65岁,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最低退休年龄也以达到了60岁。考虑到我国目前的人均寿命延长的国情以及国际上普遍延迟退休年龄的潮流,我国政府应该加快出台延迟退休年龄的方案。

二、延迟退休的影响

(一)有利影响

1.减缓养老金支付压力

据《2014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7620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征缴收入21100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3326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5645亿元。从账面上看,养老金并无缺口,而且还“绰绰有余”,这明显与学界对养老缺口的担忧形成巨大反差。不过据业内人士分析之所以会出现养老保险基金结余规模不断扩大的现象,是因为《社会保险法》出台实施以后,全国各地的社保部门扩大了对养老金的征缴范围并加大了征缴力度,同时国家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出台了允许部分人群一次性补缴的措施,这才导致基金征缴收入剧增。

实行延迟退休一方面可延长劳动者养老基金的缴费年数,另一方面也可推迟劳动者领取养老金的时间,从而增加养老金的积累量。按照“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课题组的测算,若退休年龄每推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就可增收40亿元,减支达160亿元,合算起来仅一年便可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大大减轻养老金的支付压力。

2.应对劳动力人口减少现状

在我国劳动力人口开始减少的背景下,保留现有岗位上的劳动者就成为了缓解劳动力短缺的重要方法。延迟退休既可增加劳动者在岗位上的工作年限,也能发挥“老人”在工作岗位上的经验和技术优势。因此不仅能有效应对劳动力减少的现状,而且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3.提高劳动者退休后的养老金收入

目前我国人民领取养老金的条件为:一是达到领取养老金的法定年龄,二是缴费年限满15年,且这两个需要同事满足。根据现行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规定的月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月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组成。其中: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本人缴费年限×1%=全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款÷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

由公式可以看出,基础养老金与缴费工资的高低以及缴费年限的长短挂钩,缴费年限越长,计算基础养老金这一部分的比例也就越大,并且计算比例没有封顶。个人帐户养老金部分,个人帐户养老金的计发月数是以社会的平均预期寿命为依据,按照退休年龄的时间来分别对待,退休年龄越晚对应地计发月数就越小,个人帐户养老金就越多。

经过以上分析可得出:延迟退休不仅能增加基础养老金的收入,也能增加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收入,进而使劳动者能够在退休后领取更多的养老金。

(二)不利影响

1.挤占劳动岗位,增加年轻人就业压力

工会界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的大会书面发言透露,目前中国每年退休的人数约有700万人,延迟退休也就意味每年相应期间或减少约700万个就业岗位,而我国每年新增的劳动力达到2400多万个。虽然年轻人与老年人存在很小的岗位竞争和替代,但是对工作岗位的挤占都是从上级往下级的,需要一个中间层次的接续,而且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总量大于需求总量。因此,延迟退休仍然给年轻人的就业带来不小的压力。

2.加重企业养老金的缴费负担

在许多企业中,劳动者的工资会与工龄挂钩,所以临退休员工的工资会普遍比同岗位的新员工高出很多,相对应地,企业为这些员工缴纳的养老金数额也比同岗位的新员工大。延迟退休会使“老员工”延长自己工作的时间,企业也要依法为其缴纳更大数额的养老金,这无疑加重了企业的缴费负担。

3.损害不同层级劳动者的利益

对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的劳动者而言,因为他们工作压力大,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对身体损伤也大,到了60岁的退休年龄身体就很难负担起工作的强度。因此,这些劳动者都渴望着能早点退休领取自己的养老金,避免自己的身体再受到伤害。

对普通的低收入劳动者而言,他们不会因为延迟退休而获得较高的收入,自己在岗的工资与退休后的养老金相差不多。所以与延迟退休在岗位上辛苦工作相比他们更乐意选择提前退休拿着养老金惬意地生活或者找一份相对轻松的兼职工作来增加自己的收入。

对高收入劳动者而言,虽然延迟退休会使其获得更高的收入,但他们在工作期间就已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由延迟退休所增加的收入对他们来说意义不大,他们需要的是退休后的闲暇时间或是单位返聘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

总之,延迟退休的实行已经不可逆转,它符合我国的发展状况与国际潮流。政府应当早做打算,权衡利弊,充分听取民意,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努力将延迟退休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陈煜.延迟退休的利弊思考以及政策建议[J].时代金融,2013,(2).[2]朱聪芬.从人力资本层面论“延迟退休”[J].教育管理,2013,(9).[3]金刚.中国退休年龄的现状、问题及实施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12,(2)

[4]苏春红,李齐云.延迟退休年龄效应分析与中国渐进式推进策略研究[J]理论学刊,2014(5)

第三篇:延迟退休

“延迟退休”为何露头就被骂?

分享:

导语:这几天,“延迟退休”再度成为焦点话题。和之前一样,依旧反对声一片。长远看,退休年龄相应延长确属必然趋势,眼下的反对声浪,所聚焦的仍是“不公”二字。

延迟退休,谁支持谁反对?

2013年,人民网做的一项针对延迟退休问题的问卷中,通过支持者和反对者可以看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68.6%的受访者反对延迟退休,其中,在外资企业工作的人士反对声最高,有78.8%的受访者认为延迟退休不符合中国国情。支持延迟退休者,大多是既有养老体制的受益者,如官员和专家。政府雇员和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发放,是财政直接拨付的,绝没有空账之虞。

目前,中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占工资收入的28%,居全球最高水平之列,而机关和事业单位未纳入社保体系,不用个人交一分钱,退休时养老金却是前者的3倍。这种不公平成为目前人们反对延迟退休的主要原因。而如果延长退休年龄,就意味着企业又要多缴

五年费用,这样的负担实在太重。而许多企业已经都无力缴费,乃至逃费,使得“逃费率”逐年上升。

反对者最普遍的理由是“在工作岗位撑不到65岁”(59.6%);同时,“可能成为部分权力阶层继续保有权力的借口”(52.4%)也成为反对者的第二大隐忧。其次,给青年人就业带来压力、想尽早拿养老金享受生活都成为反对的主要因素。对普通劳动者而言,工作没有权力利益,辛辛苦苦熬了一辈子好不容易熬到了退休,却又赶上了延迟退休,自然心生不满。

而官员和专家大多希望延迟退休,因为这对他们最有利。延迟的不仅是工作,更是权力利益。按现在的退休年龄,一般官员到了60岁就得退,很多人都不适应这种退休后手中无权的落寞感,延迟退休则延长了他们的政治生命。专家也是如此,大学和科研院所多已高度行政化,是官场的翻版,退休的院长和教授自然比不上在位的。相对于多工作几年的权力利益,少拿几年养老金算不了什么。

学国外也可以,请先退钱

纵观近期欧美发达国家对养老金制度的改革动向,“延长退休年龄”似乎成为一致行动。如美国准备到2027年将退休年龄从65岁延长至67岁,日本准备从2013年-2025年将退休年龄从60岁分阶段性推迟到65岁,法国将在2018年将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至62岁,德国从2012年开始将退休年龄从65岁提高到67岁,丹麦从65岁提高到2020年的69岁。

因此,提议和支持中国搞延迟退休者都曾以国外为例,倡议与国际接轨。但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乍一看,这一改革与“生活更加美好”的人类愿望背道而驰。但需要注意的是,发达国家这一改革是以特殊的国情和原因为条件的,经济高度发达、人口严重老龄化、劳动力总供给紧张、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才是当前发达国家推行延长退休年龄制度的现实基础。

反观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在这一制度设计上,与发达国家没有可比性:首先,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人均GDP尚不足1万美元,“未富先老”是中国最显著的特征。其次,中国虽然出现了人口红利消失的情况,但依然存在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大军,并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再次,目前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虽然提高到73.5岁,也仅仅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5-10岁的差距。更重要的是,我国的老龄化程度、养老金压力等远小于西方高福利国家,在没有解决好基本养老保障的情况下,又想让老年人继续延长工作,是不公平、不合理的。

更重要的是,以美国为例,人均缴纳的养老基金占月工资10.6%,这笔钱由雇主和雇员各出50%。中国人则为28%。而当初中国设计28%的缴费率,可是依照了60岁退休的标准。按60岁退休制订的缴费率,显然不能匹配可能出现的延迟退休年龄门槛。那么缴费率应该往下调多少?按高缴费率交了钱的人如何获取补偿?这些问题才是关键。

其实美国的“退休年龄”和养老基金缴纳税率就一直在动态变化,但是在美国却没有出现大部分人激烈反对这种变化的情况,原因就在于,美国的政策无论怎样变化,其“取之于

民用之于民,取多予多,取少予少”这个基本的公正准则是不变的。而我们的公众听到这种变化却强烈的感觉到一种被剥夺感,这就是我们只学别人皮毛而忽视内里的结果。

养老金“待遇”不并轨,延退仍是“以贫养富”

近日,“机关事业单位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消息传来,终于预示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要实施了。但这并不是就意味着养老金“双轨制”要终结,改革方案只说要统一“制度”,但并没有提到“替代率”也将统一。

这次的养老金改革,几乎可以肯定会走“改革后待遇不下降”的路子。请注意改革方案中,提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这可以理解为改革前将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普涨工资,免得改革后在工资中扣除养老保险时“肉疼”。更关键的是“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这将解决最核心的“替代率”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将公务员纳入社保体系可能将激发另一种财富的不公平转移。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双账户”制度。个人账户的养老金,退休之后领取;统筹账户则是将现有年轻人缴费供养已经退休的人,缴费者的退休保障,则源于后来者的继续缴付。个人帐户养老金相当于强制保险,统筹帐户则成了政府的“二次分配”工具。

在社保亏空日愈严重的情形下,很多个人帐户资金则被用来填补统筹帐户漏洞。在社会生活中,退休公务员的生活水平是较高的,他们养老金的来源,可能是工薪阶层的“统筹账户”。“以贫养富”的分配格局显然是不公平的。将公务员纳入社保体制,实际上是将“分配者”和“受益人”合二为一,寄望民众在这场角力中能够获胜,恐怕是一厢情愿,这种情况下实行延迟退休,实际上仍是负担的变相转移,将属于国家的责任转嫁给了普通民众,并没有解决制度不公。

延迟退休,绝莫引发三方面新矛盾!

建议:“最低养老金”+“延后领取养老金”

据报道,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保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有委员建议尽快推迟退休年龄,以解决员工退休金的问题,男性提高到65岁,女性提高到60岁。“这样多收五年(养老保险),少发五年(养老金),从身体状况来讲,没有多大影响。这个办法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有委员说,现在提出渐进式地延迟退休,应该是一个不得不采取的办法,也是必须采取的办法。延迟退休年龄可能增加新就业的压力,要合理安排两者之间的平衡。还有人大代表建议实行弹性退休制度,“规定一个法定最早退休年龄、一个正常退休年龄和一个最迟退休年龄,让自己选择,如果选择延迟退休,退休金可以增加。如果只规定延迟退休,我相信100%的人都会反对的。”

针对延迟退休这一问题,笔者有以下看法:

延迟退休,是基于养老金状况而不得已的解决思路。绝莫在以下三个方面引发新的矛盾。

其一,不可让高劳动强度、中低收入的群体延迟退休。否则,会有让底层民众首先承受改革成本的意味。会惹底层群体众怒的。

其二,不可让低劳动强度、中高收入的群体延迟退休。否则,会有让中高收入群体借机延长获取高收入的意味。也会惹底层群体众怒的。

其三,不可因延迟退休,而导致就业岗位的占用而引发更大就业的压力。会加剧社会矛盾。

笔者认为,简单地“延迟退休年龄”,上述三方面的矛盾都必然爆发。所以,简单“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思路是最不可取的(可以说,“多收五年,少发五年”是最不地道的思路)。

笔者主张,与其“延迟退休年龄”,还不如在发放最低养老金的基础上“延后领取养老金”。即,“最低养老金”以高劳动强度、中低收入群体的养老金为基准确定,按现行退休年龄退休后,N年内任何人都只领取最低养老金,延时N年后正常领取养老金。这一方式对各方面的影响分别是:

其一,高劳动强度、中低收入群体,正常退休,养老金基本不受影响。如果他们还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不难再找到相应的就业岗位。

其二,低劳动强度、中高收入群体,是承受改革成本能力最大的群体。延时领取阶段,基本生活无忧。其中,技术能力强且“物有所值”的成员,如果有继续就业的意愿,很容易再找到相应的就业岗位。对其生活影响也不大。政策部门决不要拿“过早退休造成人力资源浪费”之类的说辞来说事。

(从合理性而言,这部分群体的预期寿命要高于全社会预期寿命,即使延时领取,他们从全社会统筹中领取的养老金总额可能并不比其他群体少)。

其三,退休年龄未发生改变,所以,不会导致就业岗位的占用问题。

10万元可以购买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在9.6%左右

第四篇:延迟退休

但当前提出延迟退休是具有前瞻性的考量,绝非权宜之计。无独有偶,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近日也表示,我国将在明确最低退休年龄的基础上,研究建立弹性退休制度。多位专家认为,“弹性退休”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在是否延迟退休问题上,它可能是一条“中间路线”,是破解养老与就业矛盾的好办法。

提方案者:

高费率阻碍了覆盖面的扩大,导致企业缴费积极性普遍不高,为了节省用人成本,逃交养老保险的现象日益普遍。这也成为延迟退休方案出台的背后因素之一。而“延退”方案提出者何平则指出,延迟退休可大大降低单位费率,从而提高养老保险金的缴费积极性。早在4年前,时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的他就已经开始研究延迟退休方案。

何平表示,目前单位费率高是因为承担了制度转轨和改革成本,两者相当于缴费额的7.4%。降低费率的手段,短期主要是增加财政投入,扩大覆盖面,严格征收,提高统筹层次。长期主要是做实个人账户、提高法定退休年龄

按照测算,每增加230亿元财政投入可降低费率1%。扩大覆盖面方面,单位平均费率今后可由2008年的17.2%降到14.2%。2007年全国当年结余基金1869亿元,扣除1200亿元财政投入后,全国统筹后的669亿元结余用于降低单位费率3%。而在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后,2050年统筹基金平衡费率可由14.2%降至8%,企业和个人的缴费积极性也将大大提高。

退休“铁板”弊端明显

1999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国家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

至今该规定仍是铁板一块。早在2000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就在《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中建议,国家应尽快确定推迟退休年龄方案。根据该方案,第一步,用5年时间清理和取消提前退休的工种,基本达到严格按法定退休年龄执行;第二步,用5年时间取消女工人、女干部退休年龄的差别,女职工一律55岁退休;第三步,用10年时间初步将退休年龄推迟至65岁。2004年9月初,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胡晓义再次公开表示,正在考虑延长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延迟退休的话题旋即引起全国热议。

养老保险金支付压力巨大,成为延迟退休的首要动因。但国内多位知名社保问题研究专家分析认为,深层次原因远不止此。其他原因还包括,我国现在实行退休制度刚性十足,这对于从事体力劳动、效益不好的企业职工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但对一些特殊行业,如教师、科研工作者等高技能人才来说,在退休年龄上“一刀切”甚至男女有别,弊端却非常明显,近年来“调整”的呼声很高。几乎每年全国两会期间都有人大代表建议推迟退休。

此外,我国退休年龄的划定标准有不合理之处:一位普通的体力劳动者可能在16岁就进入了劳动力市场,如果在60岁退休,则工作44年,而一个博士30岁毕业参加工作,如果也60岁退休,则只工作30年。让这两类人在同一年龄退休,显然不公平,也是不科学的。对退休年龄进行调整,也是当务之急。

为什么延迟退休的呼声近年不断高涨?

记者多方调查了解到,首先是我国老龄化的加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李建新教授指出,中国特殊人口政策导致的老龄化,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国家的老龄化是在社会已经积累了足够财富时才来临。而中国则并非如此。社会财富积累不够,首先考验的就是养老金支付系统。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2013年左右达到最高值72.1%,从绝对数量看,在2016年左右达到最高值,为9.97亿左右,随后将逐年下降。这整个变化轨迹也清晰显示,我国在未来20年内将形成“未富先老”的画面。胡晓义当时就坦言,延迟退休是为了减轻“白色浪潮”对养老的压力。

此外,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养老和就业两大难题的内在钳制和动态平衡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资深专家昨日表示,如何找到延迟退休与解决就业之间的最佳平衡点,缓解二者的冲突产生的负面效应,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需要破解的一个难题。西方很多国家在这方面走了弯路,像瑞典,一开始退休年龄较早,后来导致劳动力短缺,不得不一再延迟退休年龄。这就是“老有所养”和“壮有所用”应该优先考虑谁的博弈。

“延迟退休对就业的影响究竟有多大,现在还没有一个量化的评估,只是停留在理论测算层面。但由于涉及到很多人的利益,该政策推行必然非常审慎。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晚退休影响年轻人就业,但由于我国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人口政策已经有近40年没有变过。再过三四十年,阵痛就会显现出来,到时面临的将是严重的劳动力不足,还有大量老人要年轻人养活。所以,适当延迟退休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久之策,关键是推出的时机。”

这位专家表示:“这一方法可以在减少养老金领取年限的同时增加养老金积累的年限,并且不需要对养老保障体制做根本调整,比较折中。”

影响就业

“延退”是否必然加压? 就业与养老总是扭打在一起,每一次延迟退休的呼声出现,影响就业必然是第一道“挡箭牌”。我国就业形势之严峻毋庸多言,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势下,甫一听要延迟退休,很多年轻人顿感风声鹤唳。但延迟退休真的会导致老年人和年轻人“对立”吗?专家们却给出了不同的解读。

不少专家分析表示,推迟退休并非想象中那么可怕。由于现在用人单位机制灵活,退休年龄延长不会阻止单位解雇不合适的老员工,也不会影响老员工主动辞职。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原因不在于工作岗位不足和过剩,而主要在于劳动力要素的需求与供给错位。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周光复教授曾表示,社会上担心延迟退休年龄带来的就业压力问题和下岗职工的经济压力加剧问题,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推行该政策并不会从实质上增加就业压力。就业压力的形成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问题以及随之而来的岗位不足问题,要缓解就业压力,从根本上要发展经济,鼓励再就业。

退休越迟受损越多?

除了担心影响就业外,很多人还担心延迟退休会少拿养老金。中山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专家近日表示,这种担心是没必要。根据目前的养老金计算方法,个人缴费多,基数就越高,缴费时间多一年,就多一个点的系数。简而言之,如果一个参保人,在40岁退休能拿1000元的退休金;但若在65岁退休,他可能拿的是3000元的退休金。并不会因为拿的时间少了,拿的养老金的总量减少。

此外专家还指出,现在很多人担心退休延迟“享福”时间缩短,其实这是误解。从公平性的角度看,如果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国家应该会参照国外出台相关的激励机制,不会让他们利益受损。

如美国目前就规定,若以法定退休年龄领取的福利水平为100%,则提前退休者只能获得低于100%的福利,甚至只有60%的水平,但在特殊情况下,最早退休年龄不得低于62岁;相反,推延退休者则可获得高于100%的福利,最高比例系数可以达到1.5~1.6。职工到了退休年龄还想继续工作,他们可以边工作边领取退休金,也可以选择不领取退休金继续工作到70岁,在这种情况下,每多工作一年,退休金就会提高约7%。

尽管很多专家对延迟退休的正面效应投了赞成票,但他们同时指出,时机问题很重要。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就表示,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大量倒闭,打工者工资水平有所下降,大学生就业形势也异常严峻。当前情势下,延迟退休年龄不是明智之举。它不但不能减轻中国社会养老的资金压力,反而会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产生不利影响。

如何操作

弹性退休是“中间路线”?

在年轻人就业还是确保养老谁更紧迫的问题上,专家们各执己见。近日的一则新消息则引人关注。11月6日,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在中国社会保障论坛第三届年会上表示,我国将在明确最低退休年龄的基础上,研究建立弹性退休制度,建立养老金水平与退休年龄密切挂钩的计发办法,遏制不合理的提前退休现象。而这一做法也得到了多数专家们的支持,认为这是平衡养老与就业问题的“中间路线”,具有可操作性。

此前,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姚裕群教授就曾表示,退休年龄应灵活掌握,可以给人更多的选择权。市场经济体制下只要有一个进入劳动第一线的保护年龄(国家规定的劳动年龄是16岁)就可以了,最好不要规定上限,退休年龄可灵活掌握,因为现在铁饭碗已经被打破了,大多数人都进入了市场就业,是否决定退休应让市场决定用人,也可以由劳动者本人决定,这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位专家昨日也表示,延迟退休除了考虑养老金收支问题外,还要综合考虑到就业、人均寿命、工种、性别、工龄等因素。甚至可对退休的标准进行适当调整,如将过去单纯以年龄为门槛的标准改为“为社会工作满30~35年即可退休”,“弹性退休”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目前,国内已有部分城市开始尝试把延长退休年龄作为激励高技能人才的措施。如,2006年起,上海在增加退休人员养老金时,向高技能人才倾斜,具备高级技师资格的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可多200元。而延迟退休也是上海正研究推出的一系列高技能人才激励措施之一。

网络调查

六成网友反对“延退”

支持派:现行的退休政策太浪费人才资源,四五十岁正是个人工作经验、能力、精力的鼎盛时期,这样退休的人员实在太浪费了。

反对派:我国人口多,就业压力大。不同阶层有不同的观点和利益。企事业单位的领导由于效益好,他们愿意推迟退休,工资和保险都高;有些人由于企业效益不好,40岁就叫你下岗了,如果要迟退休,这些人日子真难过。

中立派:(延迟退休)实际牵涉到了延迟退休年龄是否可行以及男女是否可以实行同龄退休等问题。而要回答上述问题,应该首先弄清楚工龄与退休金的关系以及推迟退休年限是否具有“普适性”。男女退休年龄可以一样,但需要解决如何平衡的问题。比如,可以设立一个合理的范围,如把65岁设定为女性退休的理论上限,60~65岁作为实际操作年限。女性可根据自己实际考虑退休时间。即在胜任工作的情况下女性退休年龄与男性一致,不能胜任工作或虽能胜任但本人不希望继续工作的,可以提前退休。

但另外一个现象也引人玩味:虽然相对多数网友反对晚退,但很多网友都认为我国现行的刚性退休年龄设置应调整,实行弹性退休制度。搜狐网一项调查显示,363682名参与投票的网友中,有228584名网友同意实行弹性退休,认为弹性退休可灵活解决就业问题,所占比例达到62.86%。这就表明,延迟退休并非不可接受,关键是如何“弹性”的问题。

记者手记:

“延退”呼声大家并不陌生,每次只要风声一出,必引发大家惊人关注。原因何在?对于公务员、知识分子来讲,工作相对轻松,收入相对稳定,延退意味着可以多享受几年的福利,尤其对在单位有一官半职的“头头”们来说,晚退也可以少几分“人走茶凉”的落寞;而对于一般的企业职工和下岗职工来说,上班的工资还不如退休的养老金多,早退休早享福;对于年轻的大学生们来讲,自然则巴不得“前辈”们早些“让贤”。

论调一:中国的退休年龄和其它国家比起来算早的

中国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龄为男60岁,女55岁(干部)或50岁(工人)。而在欧美国家普遍的退休年龄都为65岁,美国为67岁,日本为男65岁,女60岁。

随着生活水平的进步,人们的寿命不断提高,所以延迟退休年龄是必然趋势,而且在很多岗位上也需要这些有经验的老人继续发光发热。论调二:这样有助于弥补养老金亏空,缓解养老压力

从养老金诞生那天开始,就伴随着空帐。根据今年最新的数据,中国现在的养老金空帐大约为1.3万亿元。假若这些人到了60岁还继续工作的话,那么他们不仅不会领取养老金,还会继续缴纳养老金。有专家也算过一笔账,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我国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约200亿元。

9月10日,人保部副部长王晓初透露,目前,我们对退休年龄的问题还在进行研究,这个问题需要综合考虑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情况、就业的情况来研究。我们注意到国外有一些国家在讨论或者已经决定要提高退休的年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这个问题在国外也存在一定的争议,比如最近有一些国家发生了比较大规模的游行。

退休年龄延至65岁?

上海头疼:社保缺口穗养老金今年赤字10亿

延迟退休是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早在2008年11月,人保部社会保障研究所负责人就称,相关部门正在酝酿条件成熟时延长退休年龄,有可能女职工从2010年开始,男职工从2015年开始,采取“小步渐进”方式,每3年延迟1岁,逐步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在2030年前,职工退休年龄将延迟到65岁。

有专家测算,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我国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约200亿元。

上海头疼:社保缺口

上海是内地最早“老龄化”的都市。据去年4月媒体报道,上海退休职工已超300万。2008年该市本级财政支出900多亿元,用于弥补社保窟窿的达170多亿元,占了18%,此数字还在增加。在去年上海“两会”上,市委书记俞正声直言:上海民生的第一大问题,就是社保问题,社保基金缺口很大,造成财政压力。目前在上海,平均3个在职者就要养2个退休者,而全国这一数值是3.2人养1人。

穗养老金今年赤字10亿

上海市负责人特别提到:“广东2008年社保结余是一千八九百亿,什么道理呢?外来务工的年轻人多,把大批社保都缴在那里了,它不像上海老工人那么多,上海参加社保的人越来越少,户籍又卡得很死。”

广州情况怎样?据报道,截至去年底,尽管广州累计结余社会保险基金达611亿元,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支出大幅增加,预计今年赤字将达10.4亿元。原因之一是,农民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今后“只转不退”,今年转出的养老金将达5.9亿元,是过去的6倍 论调一:这会增加就业压力

在腾讯网相关新闻的回帖中,绝大部分的网友都表示反对,而他们提到最多的就是就业问题。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张车伟副所长曾指出,目前中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超过1.1亿人,每年大约有300万左右的人退休,占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3%。但中国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只有1000万左右,如果提高退休年龄,就占去机会的30%。这个比例相当惊人 论调二:这对中低收入劳动者不公平

在热门回帖中有一条是这样的,“其实现在人的压力很大,中低层工作者的工资往往除了扣除社保金及所纳税金,拿到手中的实际工资,所剩不多,这所剩不多的工资还要用来生活、还房贷、供养老人以及教育子女等等,其实真的应该考虑把人员的退休年龄提前10年,女性45岁,男性50岁,这是最好的抉择”。而另外,还有为数不少的下岗职工,他们都四五十岁,因为种种原因,很难再就业,就盼着能够到法定退休年龄可以拿退休金,政策一旦调整,他们无疑将会遭到巨大的打击。

论调三:“有命交社保,没命拿社保。”

2009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为73岁。因此,假若将退休年龄推迟到65岁的话,那么平均下来就只能拿8年的养老金,而此前,已经交了几十年的养老金,因此也让许多人大呼不公平。

1.产业结构不一样,所以对就业者的要求也不同

欧洲经济70%以上是服务业而非制造业,在私营和公共服务机构中,很多工作都要基于从实践中获取的知识。所以说,越老越吃香,而且脑力劳动当然比体力劳动对人的体力要求要小很多。…[详细]

反观中国,产业结构仍然是以制造业为主,因此,在很多的行业里,老年人的确会感到力不从心,也更需要年轻人的加盟。

2.养老金亏空靠着推迟退休年龄其实很难弥补

养老金空帐要想靠着提高退休年龄是很难弥补的。造成养老资金严重亏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单位职工提前退休。据估算:以一个职工提前5年退休为例,按基本养老金450元/月计算(尚未考虑今后养老金的增长),需要多支付基本养老金2.7万元,再加上退休之后不需要再缴的7000元基本养老保险费,这一增一减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影响就是3.4万元。如果全国有100万名职工提前5年退休,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影响就是340亿元,这对基金支付造成巨大的压力。而2008年的一组数据显示,中国的实际退休年龄为51.2岁

另外,很多网友都指出来,最希望延长退休年龄的应该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因为他们的工作相对轻松。公务员在退休后拿得退休金也是普通企业工人的3倍甚至更多。但是,他们是不用缴纳养老金的,他们的养老金是由专门的财政来拨付,跟养老统筹基金没有半点关系。所以,在目前两套养老金系统的情况下,贸然推迟退休年龄,确实对企业退休人员不公平。

当然,最重要的是,养老金空帐其实是历史遗留问题,在1997年养老保险制度确立前的职工,向他们支付的养老金由后来缴费者负担,于是就有一个“历史债”在里边。用推迟退休年龄的办法来补偿这个历史债,毫无可能,也有悖公平。

论调一:这会增加就业压力

在腾讯网相关新闻的回帖中,绝大部分的网友都表示反对,而他们提到最多的就是就业问题。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张车伟副所长曾指出,目前中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超过1.1亿人,每年大约有300万左右的人退休,占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3%。但中国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只有1000万左右,如果提高退休年龄,就占去机会的30%。这个比例相当惊人 论调二:这对中低收入劳动者不公平

在热门回帖中有一条是这样的,“其实现在人的压力很大,中低层工作者的工资往往除了扣除社保金及所纳税金,拿到手中的实际工资,所剩不多,这所剩不多的工资还要用来生活、还房贷、供养老人以及教育子女等等,其实真的应该考虑把人员的退休年龄提前10年,女性45岁,男性50岁,这是最好的抉择”。而另外,还有为数不少的下岗职工,他们都四五十岁,因为种种原因,很难再就业,就盼着能够到法定退休年龄可以拿退休金,政策一旦调整,他们无疑将会遭到巨大的打击。

论调三:“有命交社保,没命拿社保。”

2009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为73岁。因此,假若将退休年龄推迟到65岁的话,那么平均下来就只能拿8年的养老金,而此前,已经交了几十年的养老金,因此也让许多人大呼不公平。1.产业结构不一样,所以对就业者的要求也不同

欧洲经济70%以上是服务业而非制造业,在私营和公共服务机构中,很多工作都要基于从实践中获取的知识。所以说,越老越吃香,而且脑力劳动当然比体力劳动对人的体力要求要小很多。…[详细]

反观中国,产业结构仍然是以制造业为主,因此,在很多的行业里,老年人的确会感到力不从心,也更需要年轻人的加盟。

2.养老金亏空靠着推迟退休年龄其实很难弥补

养老金空帐要想靠着提高退休年龄是很难弥补的。造成养老资金严重亏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单位职工提前退休。据估算:以一个职工提前5年退休为例,按基本养老金450元/月计算(尚未考虑今后养老金的增长),需要多支付基本养老金2.7万元,再加上退休之后不需要再缴的7000元基本养老保险费,这一增一减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影响就是3.4万元。如果全国有100万名职工提前5年退休,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影响就是340亿元,这对基金支付造成巨大的压力。而2008年的一组数据显示,中国的实际退休年龄为51.2岁

另外,很多网友都指出来,最希望延长退休年龄的应该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因为他们的工作相对轻松。公务员在退休后拿得退休金也是普通企业工人的3倍甚至更多。但是,他们是不用缴纳养老金的,他们的养老金是由专门的财政来拨付,跟养老统筹基金没有半点关系。所以,在目前两套养老金系统的情况下,贸然推迟退休年龄,确实对企业退休人员不公平。

当然,最重要的是,养老金空帐其实是历史遗留问题,在1997年养老保险制度确立前的职工,向他们支付的养老金由后来缴费者负担,于是就有一个“历史债”在里边。用推迟退休年龄的办法来补偿这个历史债,毫无可能,也有悖公平。

第五篇:延迟退休

延迟退休

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围绕延迟退休这一话题的争论从未停止。2013年6月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曾公开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应该说是一种必然趋势。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5311人进行的一项题为“你对延迟退休持什么态度”的调查显示,94.5%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反对延迟退休,仅3.2%的受访者表示支持,2.3%的受访者表示中立或未表明态度。此外,62.9%的受访者主张,在延迟退休问题上不能“一刀切”。对于医务人员、教师、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应允许理性选择是否延迟退休;对于官员、公务员等,则应严格禁止延迟退休。

近年来,多国提高了法定退休年龄,或者计划提高退休年龄,很多国家采取渐进方式提高退休年龄,比较近的例子是波兰和意大利。2012年6月,波兰推出改革法案,将女性60岁退休和男性65岁退休改为一律67岁退休。改革实行递进式,即每年延长3个月,男性在2020年全部实现67岁退休,女性到2040年全部实现67岁退休。意大利对男65岁、女60岁的退休年龄采取逐年延长,到2018年实现男女均66岁退休。

提出时间

2013年11月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这是中央首次提出“渐进式延迟退休”,也是社会保障领域改革的一次全新尝试。数据统计

经过测算,中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事实上,延迟退休的更大背景是,2013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大关,而2012年新增劳动力的数量首次出现了下降,意味着中国劳动力无限供给时代已经结束,如何节约用人、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应提到重要层面。专家认为,从人口老龄化的角度来说,提出延迟退休是对的;但需要警惕的是把延迟退休作为弥补养老金缺口的药方。

政策延伸

基础养老金的统筹、养老制度的并轨、社保缴费费率的调整、退休年龄的延迟以及社会保障基金的补充将成为改革中的五个重要“棋子”。在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中,社会保障改革的布局初步显现。

2013年12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符合我国实际。[3] 2015年11月4日,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是我国养老保险方面的重要改革措施。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此前对媒体表示,为加强我国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人社部将推出小步慢走的、分节奏的延迟退休政策。[4] 2016年2月21日举行的第二届全国社会保障学术大会养老保险分论坛的专家发言中,全国社会保障教学与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郭士征向会议提出了一种区别于当前“延退”的“渐退”的退休方式。他建议,可以在退休前逐步减少工作量、减少工资发放并提前领取养老金。[5]

延迟退休研究背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