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赴各兄弟县(市、区)乡村旅游点考察报告1
编辑:静默星光 识别码:20-751480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16 03:24:49 来源:网络

第一篇:赴各兄弟县(市、区)乡村旅游点考察报告1

学全域旅游 促发展升级 走“美丽乡村+乡村旅游”发展新路

——赴各兄弟县(市、区)乡村旅游点考察报告

2月8日-9日,县委常委欧阳志明率领县旅发委、国土局、文广新局、新村办、燕坊景区管委会、团县委、妇联、工会和金滩镇等单位赴泰和县、遂川县、万安县、井冈山市、永新县、吉州区等地考察学习全域旅游经验,现将学习体会和启示汇报如下:

一、学习体会

我作为县委农工部副部长、新村办主任,在此次考察中对泰和县苏溪镇牧歌滩尾、万安县夏木塘中国民间传统游戏村、井冈山市坳下农旅民宿村、永新县高市乡洲塘书画村、吉州区都市田园观光区石语荷园等地美丽乡村、农旅精品点印象深刻。我认为,这些村点是我市近年来实施“全景吉安、全域旅游”战略部署生动实践的成果,更是全市农旅文旅深度融合打造美丽乡村精品典范。下面具体谈谈三点体会:

一是理念新。这次考察两天时间不到,行程近千公里,现场感受着各个参观点“美丽乡村+乡村旅游”带来的勃勃生机。我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考,我们感受到兄弟县(市、区)之所以走在前列,最关键的就是思路和理念走在前列。他们早都跳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了,而把乡村建设、发展推向市场,培育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如永新县洲塘书画村、井冈山市坳下农旅民宿村等村把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和全域旅游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让游客留下来,住下来,玩起来,休闲养生,享受自然生活,把城市游客吸引到乡村,使传统的乡村观光旅游转化成参与式、体验式乡村休闲度假旅游。

二是重选择。各县(市、区)在经营打造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精品点的选择上,都是重点从各村落旅游价值、规模体量、区域交通、人文历史、自然风光、群众积极性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真正有培育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潜力,能带动旅游消费的美丽乡村进行打造经营,为美丽乡村建设后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市场动力,形成了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万安县夏木塘中国民间传统游戏村是万花世界的功能配套区,通过打造,进一步凸显了“万花世界”主题,有力策应了核心景区,是继花花世界开园之后的又一新亮点;吉州区都市田园观光区石语荷园紧邻吉州区绿色食品产业园,辐射带动强,吸引市区广大市民参观游玩,为区域内的村民提供了一条发家致富的道路。

三是重经营。如何解决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理问题,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难点课题。这次参观考察,我们似乎寻找到了答案。如永新县高市乡洲塘书画村按照“一景一品一文一特色”的总体思路,对村庄进行一体化规划,实行“书画+”模式,在村里成立了书法家协会、永新籍知名书画家工作室,并与井冈山大学合作,设立了美术家协会工作室、构建了陶艺(丝绸、皮制品)制作、书画培训等书画相关产业链;井冈山市坳下农旅民宿村由康辉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建设,精品民宿按照“共享+互补”合作模式,公司与当地农户签订“共享农庄”协议,成立鹭鸣湖农庄有限公司,农户以闲臵住房等入股,占股49%,改造建设40间民居,收益按双方各占50%的比例分红。这两个村庄建设经验,最根本的就是探索出了一条引进专业运营管理公司投资运作、并引进新型业态经营村庄的路子,既解决了新农村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又解决了后续长效管理的难题,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二、思考与建议

吉水人文底蕴厚重,旅游资源丰富,乡村生态秀美。如何进一步利用好吉水的生态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人文优势,推进全县美丽乡村和乡村旅游发展升级。我认为,这需要在全覆盖建设的同时,树理念、抓规划、促融合、谋创新。

一要牢固树立全域旅游理念。自2006年实施新农村建设至今,我县高标准打造了1746个村点,共惠及农户8.4万多户、31万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新农村建设是当前一项惠及农村、农民最多最大的民生工程。但我们还要看到,目前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水平还比较低,大多只停留在“七改三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层面,对产业发展、农旅文旅结合、乡村经营等方面涉及不深,亟需转型升级。这次考察,兄弟县(市、区)的做法给了我很多启发,我认为进入新时代的美丽乡村建设,一定要转变理念。我们要牢固树立“全景吉安、全域旅游”理念,以“六统〃四联创”为统领,以“文旅”“农旅”融合为抓手,以“四带六型”(四带:即金樟大道—吉阜线、沿湖路、乌白线、105国道;六型:即生态环境示范型、特色产业带动型、先贤文化展示型、红色文化传承型、农业休闲观光型、传统村落保护型)为重点,通过精品示范带动,全面提升600个村点的建设水平,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二要加快编制乡村旅游规划。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必须突出规划先行的理念。建议县里尽快聘请高资质的专业旅游设计规划团队启动编制《吉水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各乡镇乡村旅游点规划,全县重点构建“一区三圈”(“一区”即环城市休闲游憩集聚区;“三圈”即水西历史文化村落体验圈、水东绿色生态农业养生圈、沿湖路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圈)四大乡村旅游功能片区,建立以县中心城区周边为集散地,辐射带动“三圈”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线路网络,将县城周边旅游业集聚区打造成县域经济发展新支点和全域旅游发展新亮点。

三要积极推动深度融合发展。这次考察兄弟县(市、区)的建设经验,还给我一个最大的启示就是美丽乡村建设一定要注重融合发展,做好结合文章。一要与村庄生态建设相结合。在建设上,要根据村庄优越的自然生态禀赋,就势顺势、科学合理布局道路、绿化、沟渠、活动场所等设施,尽量延续村落原始布局,做到美丽乡村建设少见水泥、不见黄土、不见垃圾和污水,打造依山傍水、树木成荫、小桥流水的田园式村庄;在选材上,坚持多用鹅卵石、竹篱笆、旧瓦罐等本土材料,多用本地植物绿化,把公共设施、农户庭院、菜园围栏等都建成具有乡土气息的精品。二要与村庄产业发展相结合。突出“农业观光、乡村旅游、土地流转”三位一体发展思路,走“旅游+现代农业”路子,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精品农业、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相融合,大力发展农家乐、水果采摘、农活体验、农事节庆、乡村摄影、乡村民宿等新型业态,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美了乡村、富了村民的目标。

四要创新经营乡村发展模式。井冈山市坳下农旅民宿村、永新县高市乡洲塘书画村建设的成功,关键的就是引入了市场化运作机制,引进了专业的投资运营公司去经营乡村,不但有效解决了资金投入问题,还有效解决了村庄长效管理问题。我认为,他们的建设经验我们一定要学,而且要成为我们今后“美丽乡村+乡村旅游”建设发展努力的重点方向。比如,我们完全可以鼓励金滩镇落虎岭,黄桥镇湴塘,醪桥镇坝溪渔村,文峰镇低坪、葛山等农业产业资源、自然资源和古村落资源丰富的乡村进行整体开发和公司化运营,探索市场化投入和运作机制,引领全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健康快速发展。同时,我们在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产业的过程中,还要鼓励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各乡镇新型农民大力发展农家乐、家庭农场(渔场、林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让发展产业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内容。

第二篇:赴兄弟学校考察报告

参观、学习感悟

为了促进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沙溪乡中心学校组织全乡中小学校长和中心学校干部,分成三个小组,对各校进行期末考核和赏析。我所到的学校为黄泥塘小学、建设小学、石门小学。通过对兄弟学校一天的考核与赏析,我对“如何结合本地实际,把学校办好办强,使教育更让人民满意?”这一问题有了新的思考,现总结如下:

一、切实加强学校领导班子的建设。

我每到一所学校,都会听到该校师生对领导班子的肯定和赞赏。他们坚强、团结、勤政、务实,对教育事业忠诚、信念坚定。但也存在观念不新、知识不广、管理方法不优和软、散、懒的现象。

二、常规立校,树立优良校风。

常规是立校之本,是学校的“法”。无常规规则不可能树立优良校风。切实做到真抓实管、严抓细管、敢抓善管,把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全部纳入学校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形成民主、科学、严密的管理机制。同时,要注重榜样的作用,拓宽表彰先进,树立典型的思路、渠道和方式。我所到三所学校有一个通病,那就是没有详实的管人管事制度,即使有,也是一纸空谈,操作性不强。

三、进一步树立人文关怀的师生观,关注每一位师生。在考察、学习中,令我感触最深的也最难能可贵的是老师们充满教育关怀的学生观和敬业精神。他们从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去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

三所学校对营养改善计划的宣传力度不够,学生不知道营养改善计划的意义,甚至,连学校如何操作的都不知道。

2、提高认识,培养一支吃苦耐劳、业务熟悉、思想素质过硬的后勤管理队伍。

3、注重过程管理,规范操作程序,确保营养改善工作的合理、合法化。

4、深入研究,确保营养餐的营养价值,切实为学生服务,做提高人口素质工程的排头兵。

考核与赏析已经结束,但我们的学习才开始,做为校长的我,要清楚自己的角色以及肩负的责任,把自己的学校带向特色发展之路,带向成功之路,把学校办成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学校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站在未来的高度,站在现实的角度,不断地为学校寻找新的起点,我们有决心做好我们应该做的事。为学生的发展,为教师的发展,为学校的发展去努力实践!

第三篇:赴**市考察报告

赴宁夏灵武市、贺兰县、平罗县学习考察报告

(2008年3月)

一、学习考察概况

3月16日,我随县党政考察团一行60多人,先后参观考察了宁夏灵武市羊绒工业园区、贺兰县德胜工业园区、平罗县工业园区。每到一处,我都被那些规划超前、规模宏大、环境优美的园区、企业所吸引,都被那些热火朝天、蓬勃快速的建设场景所感染,都为他们崭新的思想、超前的理念叹服,为他们那过人的胆略、宏大的气魄而折服。特别是参观考察了圣雪绒羊绒制品有限公司、中银绒业有限责任公司之后,更为他们那骄人的业绩而感到心灵震撼。他们思想解放,观念超前,抓住了机遇,找准了定位,抢得了先机,敢闯敢干,敢谋大事,敢做大事。他们许多先进的经验和做法,使我深受教育和启发。

二、主要特点和感受

这次参观学习,我收获很多,感受颇深、受益匪浅。每个地方的开发区或工业园区虽然在地理位置、资源条件、特色产业、运营模式等方面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些比较鲜明的共性特征,给我感受最深的有几下几点:

(一)规模大。

一是面积规模大。灵武羊绒发业园区规划总面积达到3600亩;贺兰县德胜工业园规划用地面积达到16.32平方公里;平罗工业园区规划建设面积96平方公里。二是投资规模大。至目前,银川灵武市羊绒工业园区已完成项目投资14.8亿元,其中过亿元企业5户,2000万元以上企业18家;德胜工业园区已完成投资约5亿元。三是龙头企业规模大。每个园区都有自己的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灵武羊绒产业园区以圣雪绒羊绒制品公司为龙头;德胜工业园区以大北农科技公司为龙头,年产值达4.3亿元,实现利税3500万元。

(二)起点高。

一是规划水平高。每一个园区内的企业,都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益投入,做到了规划先行,科学规划,超前规划。二是资源配置水平高。参观的大型企业集团都是建立在生产原料集中,电力、水资源充足,地域拓展空间大,水、路、空运输发达,离大中城市比较近的地方,不仅具有较强的地缘优势,而且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办企业所需的最基本的资源需求。三是基础设施配置水平高。德胜工业园、羊绒产业园实现了道路、供水、排水、供电、供热、燃气、网络、通讯及场地平整“五通一平”。四是目标定位高。灵武羊绒工业园提出的口号是:“世界羊绒在中国,精品羊绒在灵武”的口号,全力打造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羊绒生产、加工集散基地,形成一个从原料资源到终端产品的交易市场,形成一个世界羊绒产业知名品牌的加工地。

(三)特色明。

每个市县区和园区在发展过程中,都坚持立足本地资源或优势,各展所长,走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区域化的路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及其相关配套产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灵武市羊绒工业园区是由34家羊绒加工企业构成的纯羊绒工业园区,羊绒产业一支独秀,园内云集了中银、嘉源、荣昌3家绒业集团公司,规划面积大,投资规模大,企业集团大,展现了大手笔、大气魄、大发展的局面。贺兰县德胜工业园区突出发展生物制药、食品保健工业,坚持高科技发展之路,全力打造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德胜”品牌。

(四)科技强。

贺兰县德胜工业依靠科技支撑,积极引导支持区内企业,创名片,树品牌,形成了以高科技为支撑的“德胜”这一园区品牌。枸杞系列养生饮品、枸杞系列保健食品,大北农科技园饲料、油脂、兽药等,泰丰生物科技都是一些高技术、高效益、高附加值项目。有了这些高科技含量项目的支撑,极大地提高了园区的产业档次和经济效益。

三、几点思考和建议

千年古语说得好:羊毛(绒)出在羊身上。作为我们解语花羊绒公司来说,要在近期内做大做强,必须破解羊绒原料短缺的难题。为此,做如下建议:

1、辽宁省盖州绒山羊品种优良,产绒量高,是目前世界上绒毛品质优良、产绒量最多的绒山羊品种。具有绒纤维长、粗细度适中、体型大、遗传性能稳定等显著特点。成年原种公羊平均产绒量达1386克,最高达2082克;成年母羊平均产绒642克,最高达1390克,绒长度平均在6.5厘米以上,绒细度平均在15.5微米左右。建议由政府出资,引进盖州绒山羊优良品种,引导农民发展绒山羊养殖业。饲养绒山羊有喜人效益:一般每饲养一组绒山羊为31只,其中母绒山羊30只,公羊1只,利用自家作物的秸秆和庭院舍饲饲养。每年挠一次绒剪一次毛,每组出绒在30公斤以上,每组成年羊绒收入9000元以上;成年绒山羊每年可产三只羊羔,每组每年按产羔30只计算,收入在30000元左右;每组绒山羊售羊粪收入在1000元以上,每组绒山羊每年收入在45000元以上,扣除饲料、防疫等投入每组每年可获纯利30000元是饲养本地羊的4倍。况且绒山羊属草食动物,而我县玉米秸秆、农作物秧蔓和杂草树叶等饲养资源丰富,养绒山羊所产的羊绒,解语花公司完全可以就地消化。

2、我县的农户养羊管理粗放,大多以放养为主,精养舍饲的很少。建议政府聘请盖州专业技术人员对饲养绒山羊农户进行技术培训,避免近亲繁殖,为养殖户提供了高产、优秀、遗传稳定的改良种源,保障绒山羊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3、建议政府加大行政推促力度,建立稳定的绒山羊养殖基地,力争3-5年内,在北部等乡镇建设起“绒山羊圈养基地”,使绒山羊饲养由点到面,全面铺开,并带动周辐射周边县区。

4、今年,解语花公司决定投资1000万元,新上10台梳绒机,力争6月份建成投产,但由于企业用地至今未征回。建议政府尽快将园区内的土地征回,我们将加快建设进度,尽快建成投产,产生效益。

第四篇:赴兄弟县区学习考察报告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赴庄浪静宁泾川学习考察体会

区委农村工作办公室(2011年5月30日)

为了学习借鉴兄弟县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快我区经济社会建设步伐,本人有幸参加了崆峒区党政考察团,从5月24日至5月25日利用2天时间赴庄浪县、静宁县、泾川县进行考察学习,实地参观考察了静宁县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管理、旱作农业技术推广、果品产业开发、教育等6个点,庄浪县果品产业开发、城市建设管理、教育等6个点、泾川县新型工业化及循环经济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农村饮水安全、果品蔬菜产业开发、教育等7个点,通过现场看点、听取情况介绍、与当地对口部门同志交流,各兄弟县立足县情乡情实际、发挥各自比较优势、高起点谋划、大手笔运作、强力度推进的工作态势以及奋勇争先、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干事创业氛围给我本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次学习考察虽然时间短,但安排周密,选线恰当,达到了预期目的,我本人感受颇深,以下是自己的一些想法和体会。

一、三县区经济发展特点

一是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所到三县县域经济呈现出运行质量高,工业经济占比大,经济外向度高的特点,经济步入了高速发展期,如静宁县前4个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000万元,同比增长30.8%,实现销售收入2.66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利税780万元,同比增长15%。

二是产业开发力度大。各县都把特色优势产业开发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规模扩张力度大,典型培育层次高,促农增收效果好。如静宁县今年完成旱作农业推广面积50万亩,是我区推广面积的4倍还多,仅八里关道岔旱作农业示范点,就完成推广面积1.2万亩,规模壮观,示范作用突出;庄浪县大庄沟流域万亩优质红富士苹果新植基地涉及9村1692户群众,今春一次性新植果园11740亩,成活率达到96%;万泉镇国家级苹果标准化管理示范园总面积1200亩,采用矮砧密植模式,实现了早果丰产、二年见花、三年挂果、四年丰产,5年生苹果园亩产达到5000斤以上,6至8年生果园亩产达到8000-10000斤,亩最多收入达到了3万多元;万泉镇高邵坪山地沙田果园示范点采取地面覆砂措施,在相同条件下通过试验对比,比无砂田果园增产40%,显著提高了果园收入。

三是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到位。静宁县荣获“中国苹果之乡”和“中国苹果20强县”等6个国家级荣誉称号,陇原红果品电子交易市场占地108亩,一期工程建成5000吨冷藏库1处,营业房40间,包装材料交易大厅2500平方米和电子交易平台1处,首次实现了果品的网上电子交易,缩短了交易周期,拓宽了销售渠道,为促进静宁苹果融入国际国内大市场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目前累计实现网上电子交易1500多吨,交易额1050万元,辐射带动果品现货交易2000多吨,交易额1800多万元,二期工程建设后,年可实现交易额4亿元以上。

四是新农村建设重内涵。泾川县是省列新农村建设试点县,高平镇高平-胡家峪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围绕兴产业强支撑、固生态夯基础、重文化显特色、抓配套促统筹、建和谐树品牌,探索了西部欠发达地区建设新农村的新路子,真正实现了中央“二十字”方针的目标。

五是是城市建设大手笔。各县在城市建设管理上充分发挥规划龙头作用,科学制定规划,严格执行规划,实现了规划与建设的完美结合,为城市建设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静宁县今年计划实施城镇开发项目22个,完成完成投资7亿元,其中当年政府投资1.57亿元,城镇化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西城区开发自2008年启动以来,全面完成居民安臵、主路网建设和管线配套等基础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88亿元,今年计划狠抓房地产开发、基础建设和服务配套三个重点,计划完成投资4.6亿元,其中仅政府性投资就达到1.03亿元,必将成为引领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的“引擎”。

六是招商引资效果好。在招商项目上,极力吸引“大、高、外”项目,高质量的项目引进和企业落户整体提升了工业企业水平和档次,发挥了集聚效应。

七是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如静宁一中体育馆、庄浪一中、泾川三中建设、大云寺博物馆建设,都体现了高起点规划、大手笔运作。

二、学习考察的启示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永恒主题。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解放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我区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必须把推进思想解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坚持用工业化的思维指导农业,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圈子,用抓工业的办法抓农业,加快农业工业化、产业化发展进程,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规模生产、集约发展是产业化经营的必由之路。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规模就没有产业优势。我们必须围绕建设全省最大的绿色畜牧基地、全省重要的优果精菜基地的目标,切实壮大肉牛、果菜规模,努力提高集约化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3、创新科技、标准生产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同兄弟县相比,我区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低,致使产业标准化程度不高。我们必须全方位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使新技术、新成果渗透到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以科技创新应用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4、健全市场、扩大营销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市场体系是农业产业化赖以发展的载体。我区农业市场还处于低水平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按照“大流通、大市场”的要求,重点扩建和新建一批设施齐全、功能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副产业专业批发市场,促进农产品的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

5、建强组织、能人带动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基层组织是落实党和政府决策的基石,致富能人是带领农民致富的领头雁,必须把建强基层组织作为做好农村工作的根本保证,把发挥好致富能人的引领作用作为致富奔小康的关键环节,持之以恒的抓好。

三、对我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通过学习考察,我认识到,我们和兄弟县乡的差距,表面上看是经济发展速度、项目体量上的差距,深层次还在于思想观念、干事创业劲头和创造性开展工作上的差距。但我们绝不应妄自菲薄、怨天尤人,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按照区人代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下定决心,苦干实干,就一定能迎头赶上,努力实现全区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发展。

1、坚持既定思路,持之以恒地贯彻现代农业发展的各项部署。近年来,全区各乡镇和农口各部门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以建设工贸旅游强区为目标,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新农村建设为中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注重招商引资增加经济总量、建办龙头企业推进结构调整、整合涉农项目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扩张规模,注重管理,提升质量,打造精品,持之以恒抓好牛果菜产业开发,努力实现现代农业集中突破、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实践证明区委、区政府确定的一系列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目标符合区情实际,符合群众愿望,我们要一如既往地抓好贯彻落实。

2、坚持严格考核,持之以恒地落实现代农业发展的各种措施。年初,区委、区政府根据近几年全区农业农村工作的现状,制定下发了区委1号文件,目标具体、责任明确、考核严明,极大地调动和促进了各乡镇、农口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责任心,全区新农村建设、旱作农业技术推广、肉牛、果菜产业开发等重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后,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些好的做法,严格考核,认真兑现,确保全区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3、坚持典型培育,持之以恒地整塬整川整乡推进新农村建设。把典型培育作为推动工作落实、提升全区农业农村工作整体水平的一个重要抓手。新农村建设方面,在巩固大寨乡新农村建设整乡推进成果的同时,加快推进峡门、崆峒等新农村建设整乡推进工程,加大城中村、城郊村和园中村改造,提升全区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肉牛产业方面,以培育发展专业大户、专业村、集约化养殖小区为重点,大力实施“万千百十”养牛工程,保持全省养牛大区地位。果产业开发上,川区巩固提高,塬区整乡推进,全面落实适宜区全覆盖目标。蔬菜产业发展上,抓好以柳湖、安国、白水、花所、四十里铺为中心的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确保中心城市“菜篮子”。

4、坚持项目支撑,持之以恒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抢抓国家政策机遇,以“路、水、气、电”为重点,整合项目资金,分类规模推进,逐步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差距。实施农村道路“通达通畅工程”,完成农村公路铺油硬化100公里,提高农村道路的通行能力。抢抓国家加大水利建设的历史机遇,实施北干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成大芦河治理工程,加大农业示范园区和示范点的水利设施配套,全面完成非工程措施山洪灾害防治工作任务;建成索罗农村饮水安全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南部山区安全饮水工程,全区解决1.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安全饮水覆盖率达到90%以上;新增梯田3.1万亩,完成流域治理30.6平方公里。加快农村清洁能源建设,新增“一池三改”沼气示范户1000户、太阳灶用户19364户。

5、坚持龙头带动,持之以恒地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把加快龙头企业发展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围绕肉牛、果菜产业开发,大力扶持和培育一批市场潜力大、产业关联度大、规模集约水平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发展绿色、无公害产品,建设标准化基地。加快建设陇东农副产品批发交易中心、陇东活畜交易中心,扩建乡镇农贸市场,构建多层次、多功能、多类型的市场群体。

6、坚持一线落实,持之以恒地推进干部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五不准五禁止”工作纪律,进一步增强乡镇和农口部门干部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以好的作风促进发展,以好的干部保证发展。严格落实“两个一半”,继续推行“五定”措施,做到领导指挥在一线,措施落实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努力提高各级干部服务农业农村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第五篇:赴兄弟院校学习考察报告

关于赴绵阳、广元等院校学习考察的报告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借鉴兄弟院校在专业与课程建设、校企合作、科研以及新校区建设规划和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11月10日—12日,学院党委书记代华龙带领党政办、计财处、科技产业处、国资处、信息系和人文系等相关部门和教学系部负责人赴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为期三天的学习考察。在此次学习考察期间,考察组合理安排考察日程,认真走访、全面了解,与兄弟院校开展了集体交流和对口交流,实地参观了兄弟院校的实验实训场所、新校区建设、学生宿舍等。通过考察学习,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提高了认识,并与兄弟院校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为今后加强校际联系、合作奠定了基础。

一、基本概况

(一)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二)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三)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二、经验做法

(一)把握关键点,争取领导支持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地方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强有力的支持是学院发展关键。三所院校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新区建设推进和政策资金倾斜方面均得益于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鼎立支持。其中,绵阳市政府为

支持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建设,除了利用土地臵换和抓住“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良好机遇为学院筹集建设资金外,还将刚建好的绵阳市水电校250多亩新校区无偿划拨给学院;为了帮助川北幼师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广元市人民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奖励该校引进的硕士研究生和资助在职教师的学历提升;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广元市政府将市人社局创业孵化园直接建设在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并对每一个创业孵化项目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二)找准切入点,明确发展主题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这也就决定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必由之路,这次考察的三所高职院校都紧紧围绕这一发展主题开展了多种形式探索实验。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在省内外市、县级校外实习医院60多所,属于自己直接管辖范围内的医院就有三所,其中还有一所三甲医院。附属医院的医生同时也是学校的教师。这样一方面让医生将最新的临床经验带到课堂,极大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也让医生随时紧跟最新理论研究成果,真正做到教师的“双师型”发展;另一方面,学生直接到附属医院实习,可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增强了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达到师生双赢、教学相长的目的。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紧紧围绕培养川北地区幼儿和初等教育师资下功夫,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落到实处,全面推广“校-校合作”和“校-园合作”。在校园内不仅大部分教室、实验室、培训室布臵与幼儿园一致,而且与周边幼儿园建立起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在考察该校期间,正好有一个近20个小朋友的幼儿班到幼专的实训室“玩”,这是“校—园”合作的一种很好体验,它有助于学校的老师和学生近距离的了解儿童、观察儿童、走进儿童。同时将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知名主持人鞠萍聘为兼职教授,每年定期不定期到学校讲学。这中既务实又注重品牌效应的合作方式无疑是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最好解读。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了打造西部地区一流信息类高职院校,早在几年前就积极与国内知名的信息电子类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引入联想集团成立“联想学院”、与上海智翔集团合作成立了“智翔学院”,在联想学院,我们看到的所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设施全部由联想集团投入,实训室既是学生练习操作场所,同时又是联想集团在西南片区的售后服务总部,平时学生集中在基地培训,熟练后再送往联想基地实习,在联想基地实习经验的学生毕业后更受企业欢迎,他们不仅专业技能强过其他学生,同时又有大企业的实习经验,这样的校企合作已经完成了从最初的“订单班”到联合成立“联想学院”深度合作的转变,真正实现

提升学生技能、学校设备先进和企业人才不断的“三赢”局面。

(三)夯实支撑点,制定合理规划奠定坚实的硬件基础。新校区建设能够全面改善一个学校的办学条件、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为学校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推动学校跨越发展,这次赴川北考察的三个院校新校区给也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建设于2012年底全面动工,现已完成近10万平米(不含绵阳水电校5万平米)建筑面积,在不到2年时间内,完成了立项、规划、设计和施工等各种繁琐的手续,并且整个工程建设和组织均由学校独立承担;同时新校区建筑风格也注重与医药院校特点有机结合,在新校区内各个建筑物也充分展现中华传统医学的历史渊源和烙印,虽然整个工程已经接近尾声,但是建筑工地繁忙而有序,真正做到了高效、稳妥、又富有特色。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充分体现“师”和“范”以及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浓厚的文化氛围等特色,走进川北幼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大型宣传展板“热烈欢迎广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走进川北幼专”,随后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绿树清潭、干净优美的校园处处吐露出文化的芬芳。文化石上的“学高身正、志远行端”“川北幼专记”、校门口红底白字的办学校训“为幼为小、亦师亦范、办人民满意的全国一流幼专”以及廊柱上的一幅幅对联等格外醒目,另外整个校园小巧玲珑,建

筑风格古朴典雅,这样就把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独有的文化充分融入到校园的一草一木之中。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抓住国家灾后重建的机遇,在两年左右时间就完成新校区建设任务。走进校园,就可以看到各功能区之间既适当分隔又连成一个整体,特别是所有教学区之间均有通道相连,大大增加了实用性和便捷性,另外在学生宿舍,除了基本生活设施外,每楼均设有一定数量的付费洗衣机,同时每栋宿舍门口设臵了一台缴纳电费的刷卡机,学生用一卡通既可以使用洗衣机还可以轻松缴纳宿舍电费,做到了方便又实用。为了使新校区设计更加优化,在新校区设计过程中,最后使用的校园设计方案征得了大多数师生员工的认同。参观完学校,整个校园建设给我们以大气规范、布局合理、简洁实用的感觉。

(四)明确着力点,突出学院优势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社会的进步需要技术引领,经济的发展需要人才支撑,职业学院对于培养是专业型人才、实用型人才至关重要,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培养人才队伍时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特,努力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特色品牌”。三所院校立足行业背景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抓住机遇,集中力量发展自己特色优势专业,在全省高职院校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以培养一大批一专多能的新型复

合型医卫专业人才为目标,大力发展医疗、护理方面专业,专业设臵涵盖医、护、药、康复等领域。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重点致力于培养川北片区专科层次的小学和幼儿教师,学校坚持以“为幼为小、亦师亦范“为办学定位,践行“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取向、学生以学会做人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在积极打造师范类特色专业的同时,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新开设了文化旅游和经济管理类专业。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根植信息产业、培养信息人才、服务信息社会、争做西部一流”的特色发展之路,学院虽然开设了应用电子技术、软件技术、数控技术等35个高职专业,专业设臵覆盖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农林牧渔、土建、财经、旅游六大类,但是始终以工科为主体,以电子信息为主导的专业结构体系。

三、启示借鉴

通过这次考察学习,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凝心聚力促发展,着力将勇于担当作为学院发展的发动机。

在学院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加强对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思想引导,特别是示范院校验收和技师学院创建成功,少数教职工中

出现了思想懈怠、不思进取的苗头倾向值得重视,促进观念的改变,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敢于挑战、敢于攻坚尤为重要。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广泛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管理经验,主动作为,居安思危,以示范院校成功验收作为新起点,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争取做到新校园、新设备、新思路、新气象。

(二)凸显特色强优势,着力将准确定位作为学院发展的方向盘。

弘扬“自强不息、勤奋敬业”精神,坚持“瞄准社会需求,培养创业技能,造就优秀人才”的办学理念和“传承百年文化、服务地方产业、助推区域发展”的办学思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内涵建设,完善工学一体、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建成为泸州酒业、机械制造、电子、能源和现代服务业等优势专业,紧贴企业需求实际,优化教学内容,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全面布局与重点专业相结合,长线专业与短线专业相结合,立足泸州,围绕川滇黔渝结合部教育培训中心,发挥自身优势,做出品牌和特色,争做同类高职院校的领头羊。

(三)搭建载体创品牌,着力将深化合作作为学院发展的加速器。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作为高职教育发展的主题和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必然选择。经过示范性院校创建与验收以及泸州技师

学院的成立,我院的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也成立了富士康“机器人班”、“清华IT班”等为企业定向培养专门人才的模式,也与泸州高新区合作成立了“泸州职业技术学院高新区学院”,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些合作还有待于深度融合。就需要进一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主动与企业合作,我们除了要与本地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合作以外,还要鼓励全院各系部主动出击,利用各种人脉和资源与知名企业,甚至与全球500强企业搞合作,利用新校区建设的机遇,将知名企业引进校园,将校内实训基地建成企业员工培训基地、售后维修服务站,将“高新区学院”等打造为校企合作的典范和亮点,真正实现“校中厂”、“厂中校”。

(四)整合资源谋新篇,着力将争取支持作为学院发展的助推器。

学校的发展,尤其是目前新校区的建设进入关键时刻,更离不开政府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大力支持。我们既需要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加强领导和关心,为新校区建设解决诸如资金、土地、税收等大事和难事,还需要市级相关部门的充分理解和支持,为我们在拆迁、施工中扫除障碍和提供方便,确保我院新校区二、三期工程按期动工,为我院提档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另外,通过争取上级的支持,以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改善办学条件;近十年来,学院在校生规模已从最初的1000多人到现在的9000余

人,市委、市政府原定的编制数已经不能满足学院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一年后学校整体迁入新校区,学生数还有可能增加,所有这些都需要市委、市政府在政策上倾斜和扶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次考察学习,深刻的感受到兄弟高校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交流和联系,吸收别人的先进做法,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坚持与区域经济发展保持良性互动,在“融入”上做文章,在“对接”上下工夫,在“服务”上创特色,为把学院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职院校而努力!

赴各兄弟县(市、区)乡村旅游点考察报告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