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我国水泥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
编辑:九曲桥畔 识别码:20-705472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20 21:27:48 来源:网络

第一篇:我国水泥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

我国水泥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

关于产能过剩行业,钢铁、煤炭、水泥、造船、电解铝、玻璃等6个行业已被点名,其中最突出的是钢铁煤炭,今天我们浅析一下水泥行业现状。

日前,国务院分别发出针对钢铁和煤炭去产能的文件,明确提出未来3——5年去产能任务。我国水泥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产能压力,化解过剩任务艰巨。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央对清理过剩产能的决心前所未有,建材行业去产能任重道远,并购重组是一条合理化路径。推动联合重组,以优化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是水泥行业去产能的一个主要措施。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水泥制造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水泥产量234796万吨,同比下降4.9%。全国水泥行业实现利润总额329.7亿元,同比下降58%,利润不到去年的一半,甚至低于近七年的盈利水平。尽管产能增长势头走低,但此前的产能严重过剩引发市场恶性竞争,水泥销量呈现25年来首次下降,产品价格持续走低,水泥年平均出厂价格每吨270元,比2014年低29元。企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行业亏损面快速扩大。

2015年,水泥行业企业亏损面约为35%,亏损面较上一年提升了10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为215.36亿元,亏损额较上一年增长一倍多。全国31个省级地区中,有9个省出现水泥行业亏损,约占29%。如何化解过剩?近日,水泥行业主要是推动联合重组来优化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要推动水泥行业的错峰生产来适度压减产能。同时开展试点,引导工作基础较好的重点地区率先取得去产能工作的突破,并进一步提升水泥产品档次以拓展水泥产品功能。

今年年初,媒体传出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筹划战略重组的新闻。在供给侧改革和去产能的背景下,“两材”的战略重组标志着建材行业央企整合正式启动,去产能全面提速。对于中材集团与中国建材来说,水泥都是一项很重要的业务。在水泥区域市场,同业竞争问题已经存留多年。

数据显示,其水泥年产能超过4.5亿吨,位列世界第一;商品混凝土年产能4亿立方米,位列世界第一。联合重组的目的是增加集中度,鼓励大企业按区域形成市场核心利润区,鼓励大企业之间产能互换,鼓励大企业托管中小企业,支持企业之间交叉持股,或者形成联合销售体进行联合销售。

2016年将是国企改革攻坚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在化解产能过剩、处理“僵尸企业”方面将出台一系列文件,制定合理的淘汰规则。因此,2016年也将是国企重组与清退产能年,不仅是建材板块两大央企重组消息再起,整个国资重组进程也在提速。

近日召开的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主任张毅在部署2016年工作任务时提出:“要向盘活存量要效益,加大集团层面的兼并重组,推动强强联合;推动专业化重组,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通过股权合作、资产置换、无偿划转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同质化业务整合和细分行业整合;加快从缺乏竞争优势的非主业领域及一般产业的低端环节退出,严控产能过剩行业投资。”此外,张毅还明确国企重组的实施路径,即“推动同业或产业链上下游中央企业在集团层面的重组整合,推动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开展行业板块专业化重组”。

只有严格按市场及价值规律,运用好兼并重组手段,将集中度提高到适宜水平,水泥行业发展方能取得更好更健康的长远效果。用市场化的办法对产能进行重新整合,以联合重组2 的方式加快淘汰劣势产能,从而提高资源效率,是水泥业去产能的利器。

欧美等发达国家,包括日本,水泥、钢铁等基础原材料产业,基本上到了一个高峰之后就是兼并重组,关掉很多工厂,几十家水泥厂变成几大家,高度集中,同时果断退出,果断产能出清。

近年来,中国建材在水泥、玻璃等传统建材领域推进联合重组、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推动了全行业整合优化和转型升级。在水泥领域,通过大规模联合重组,组建起中联水泥、南方水泥、北方水泥、西南水泥4大水泥公司,使全国水泥行业的集中度大大提高,从2008年的16%提升到现在的53%。2007年在山东枣庄集中爆破9条立窑水泥生产线,被称为“中国水泥第一爆”,带动了全国淘汰落后小水泥。投资150多亿元对所有符合条件的水泥厂建设余热发电体系,配套了脱硫脱硝、袋式收尘等体系,建设无烟、无尘工厂,在发展高效、节能、低碳、环保的绿色生产方面发挥了示范作用。

本文作者:余水工()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

第二篇: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摘 要]机械制造业作为一个传统的领域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积累了不少理论和实践经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个方面的个性化需求愈加强烈。作为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并已成为基础工业的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对策。

[关键词]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现状

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最基础的行业,也决定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整体水平,起步早,但发展又最令人担忧,比如现在中国的汽车工业相比机械制造业来说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生产效率都要高得多,当然这也是因为机械行业的特性起了决定性的因素。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国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在技术上已经落后,加上资金不足,资源短缺,以及管理体制和周围环境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这些都给我们迅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带来极大的困难。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振兴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当今,制造业的世界格局已经和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欧、亚、美三分天下的局面已经形成,世界经济重心开始向亚洲转移已出现征兆,制造业的产品结构、生产模式也在迅速变革之中。所有这些又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应该正视现实,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以振兴和发展中国的机械制造业为己任,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以使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世界机械制造业发展出现的特点

21世纪,世界机械工业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对比其他行业,机械工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这些主要特点:

(1)经济规模化。全球化的规模生产已经成为各大跨国公司发展的主流。在不断联合重组,扩张竞争实力的同时,各大企业也纷纷加强对其主干业务的投资与研发,不断提高系统成套能力和个性化,多样化市场适应能力。

(2)地位基础化。发达国家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不仅在本国工业中所占比重、积累、就业、贡献均占前列,更在于装备制造业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是现代化经济不可缺少的战略性产业,即使是迈进“信息化社会”的工业化国家,也无不高度重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3)机械制造业跨国并购加剧。现代并购不再一味地强调对抗竞争,强强联合成立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这是机械制造业全球化过程中大公司谋求生存发展的一大特点。而且趋饱和的市场,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投资建厂的风险增大,也使得更多企业开始采用联合并购的手段。在建厂的前提下,优化企业产品结构,以达到提高生产能力、扩大市场份额、获取规模效益的目的。以高技术为内涵的行业来自技术创新的威胁,使跨国公司走上了联合之路,以形成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机械制造业大企业间的战略并购,导致了机械工业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得世界机械工业的竞争格局出现了协作型的局面。

(4)机械制造业全球化的方式发生了新变化。传统的全球化方式有两种:一是以母国为生产基地,将产品销往其他国家;二是在海外投资建立生产制造基地,在国外制造产品,销售到东道国或其他国家。特点是:自己拥有制造设施与技术,产品完全由自己制造;在资源的利用上,仅限于利用东道国的原材料、人员或资金等。机械制造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管理思想与方法的根本性变化,企业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发生在跨国公司,并将成为新型全球化方式而发展下去。这种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广泛利用别国的生产设施与技术力量,在自己可以不拥有生产设施与制造技术所有权的情况下,制造出最终产品,并进行全球销售。机械制造业公司在全球范围建立零部件的加工网络,自己负责产品的总装与营销。原材料调配、零部件采购全球化已成为世界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有四种重要趋势将对其产生重大影响。

(1)机械制造业技术的融合。在机械制造业的许多领域,电子控制和软件技术变得同机械工程同等重要。德国格第巴赫机械制造公司是世界最大的为大型玻璃制造厂生产玻璃处理系统的公司,目前该公司的软件控制装置、电子机械装置占据了其产值的1/3。

(2)机械制造业服务性思维。在从电梯到工厂设备等的各个领域,生产厂家的利润增加已不再是因为按固定规格生产产品,而是要求制造厂家能按用户的要求生产产品,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特殊的需求。

(3)机械制造业全球产品开发。企业的产品开发,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在面向开放的公共平台和社会资源。如美国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惠而浦公司,对由2000名工程师组成的全球产品开发小组进行改组,以集思广益开发新产品,缩短某些产品的开发时间。

(4)机械制造业更新生产策略。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振兴我国机械制造业,把我国的机械产品源源不断地推向国际市场,并牢固地占有国际市场,有必要重新认识机械制造业,认清21世纪初机械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机械制造工艺装备的特点以及我国机械制造工程师应掌握高新技术的主要方向。21世纪机械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

高质量、高生产率一直是机械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因此,21世纪初机械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可概括为“四化”:柔性化——使工艺装备与工艺路线能适应生产各种产品的需要,能适用迅速更换工艺、更换产品的需要;灵捷化——使生产力推向市场准备时间缩为最短,使工厂机制可以灵活转向;智能化——柔性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柔性自动化的新发展和延伸;信息化——机械制造业将不再是由物质和能量借助于信息的力量生产出的价值,而是由信息借助于物质和能量的力量生产出的价值。因此,信息产业和智力产业将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机械制造业也将成为由信息主导的、并采用先进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组织合理方式的一个全新的机械制造业。21世纪初机械制造业的重要特征表现在它的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以及环保协调的绿色制造等。

近年来产品更迭不断加快,各种各样的需求不断增加。据一些发达工业国的情况来看,这种产品更迭加快的步伐更加明显。例如美国、西德、瑞士等国的统计表明,1995—1998年机械零件的种类增加了约50%;80%的工作人员不直接与材料打交道,而与信息打交道;85%的活动不直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产品、工艺过程、组织管理日益复杂化;设计、工艺准备等占去的时间为完成用户订货总时间的65%以上。另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供货期与质量往往起着比价格更为重要的作用。时间就是金钱,时间能赢得竞争的胜利。灵捷化又是摆在机械制造业面前的头等重大课题。在技术上要实现柔性化,在生产组织上要实现变革。

第三篇:我国电梯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

我国电梯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电梯行业发展历程,相对于西方工业化国家来说,我国电梯行业起步较晚,回顾我国电梯行业5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

1)计划经济时期

从1949年到1978年的30年间,我国的电梯工业发展十分缓慢,电梯生产

企业基本为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建设部定点生产的八大电梯生产企业,即北京电梯厂、上海电梯厂、沈阳电梯厂、苏州电梯厂、天津电梯厂、西安电梯厂、广州电梯厂、上海长城电梯厂。八大电梯生产企业30年总共生产了各种电梯万部左右,平均每家电梯企业每年只能生产40部左右,中国电梯行业面临资金和技术双重匮乏的局面。作为中国对外开放最早的行业,中国电梯业受到外资各种“蚕食”措施影响,原有的八大国企电梯品牌全军覆没,外资品牌垄断的市场份额曾经高达95%以上。近年来,一批民族电梯企业苦练内功,绝地反击,出现四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电梯劲旅竞争的主战场,中国电梯业目前面临行业的重新“洗牌”,民族自主品牌应利用国家政策支持、资本市场支持等多方面有利因素,逐鹿天下,加快赢得更多市场。

2)改革开放以后引进外资

改革开放初期,鉴于当时我国资金和技术双重匮乏的情况,国家决定引进外资,电梯业成为我国最早引进外资的行业。自1980年起,天津电梯厂、上海电梯厂、沈阳电梯厂等国内较大的电梯企业,全部与美国奥的斯、瑞士迅达、日本三菱等外资品牌合资合作,外资或合资品牌由此全面进入我国市场。

外资品牌在初期进入的时候,确实有其自身的技术、品牌优势和在我国所享有的税收优惠等超国民待遇,迅速垄断了国内市场,在合资初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民族品牌的发展。但外资品牌的进入对于促进我国电梯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也加速了民族品牌企业的发展。比如在整机生产企业中,外资品牌的技术与管理理念让民族品牌提速发展;在电梯配套件企业中,从为外资品牌配套的过程中,也提高了配套水平。由于整机和配套技术的全面发展,使得电梯自主品牌全面发展。

业内人士也认为,电梯行业的特性,也形成一定的进入壁垒。整机制造商需要掌握的行业技术众多,对产品设计和制造、机电集成技术以及产品的售后安装维保的要求高。进入电梯行业特别是整机制造领域,对产品开发、设计、管理和安装维保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都较高,需要一定时间的技术积累,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进入该行业的技术和人才壁垒。

同时,电梯作为终端消费品,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明显。品牌往往成为人们在选择电梯产品时的重要考虑因素,电梯生产企业要想建立良好的品牌并获得

市场的认可,也必须经过市场一定时间的不断检验。

3)中国成为全球电梯制造中心和最大的电梯市场

近年来,我国电梯的出口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35%以上,电梯行业也逐步成为国内比较重要的行业。中国电梯协会预测,未来五年内我国垂直电梯和扶梯市场国内市场和出口市场将分别占整个全球市场的1/2和1/3,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全球最大的电梯市场,年产值超千亿元,电梯市场可谓前景广阔。2008年,我国电梯产量超过21万台,年增幅超过20%,产量超过了全世界电梯年产量的50%。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特种设备的强制报废制度也为我国电梯改造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按国外电梯使用寿命惯例,一般日本系列电梯设计寿命为15年,欧美电梯设计寿命为25年,中国电梯的保有量已经超过100万台,专家预计今后每年大修改造以及已有建筑加装电梯的市场容量将保持在12万台以上。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城镇化建设的加速和房地产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机场、大型商场等城市建设投入的增加,电梯市场需求量因多方面需求得到迅速增长。目前市场份额中,外资品牌占国内电梯市场的75%左右的份额,民族自主品牌约占25%的市场份额。但我国民族自主品牌与外资品牌在资金和品牌上仍存在一定差距,自主品牌企业的发展还任重道远。

产业集群效应初显 自主品牌加速崛起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大量民营企业开始介入电梯行业,从为外资企业做配套或者与外资企业合资开始,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消化技术,借鉴外资企业带来的国际化技术标准、安装维保体系、管理模式等,自主品牌电梯在技术、质量、管理、服务上快速步入了国际化行列,逐步发展到目前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开始打破了外资品牌的垄断地位,涌现出如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市申龙电梯有限公司等自主品牌企业。从产业布局上看,我国电梯整机及零部件的制造基本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其中长三角地区电梯生产总量占全国的60%以上。

江苏省吴江市地处沪、苏、浙交汇中心,是我国电梯生产的重要核心区域,全市拥有电梯整机生产企业30家、配件企业150家,形成了一个以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为中心的电梯、扶梯及零部件产业集群,该产业集群已经列入江苏省100

个重点培育产业集群。

康力电梯是汾湖产业集群中具有代表性的品牌之一,公司从初期为外资品牌做配套开始,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从研发、设计、制造到安装、维保等完整的业务链条,具备了自主研发能力,拥有成本、技术、网络、人才和国家政策支持等五大相对优势。2005年至2008连续四年成为自主品牌销售额第一,成为为数不多可以与外资品牌在电梯市场进行竞争的民营企业,被中国电梯协会誉为“中国电梯业的希望和骄傲”。

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为民族自主品牌电梯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2008年,国家公布了《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和订购管理办法》,明确了政府优先采购国内自主创新产品;2009年,国家出台了装备制造业的振兴计划,强调要“依靠区域优势,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形成若干具有特色和知名品牌的装备制造集中地”。这些政策的出台,都促进了民族电梯业的发展。如康力电梯中标苏州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全线车站199台自动扶梯工程,成为我国自主品牌中第一家中标城市轨道交通全线扶梯工程的企业。2009年6月,康力电梯中标南昌昌北机场自动扶梯项目,也是自主品牌中第一家中标省会以上机场工程的企业。

伴随民族自主品牌技术水平的提升,客户对电梯产品认知的增加,以及国内采购者提高对电梯品牌的理性消费,电梯产品将如白色家电等一样,市场将会逐步倾向于价廉物美的自主品牌,未来十年内将能够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届时,我国振兴民族电梯产业的步伐才算是迈上新的台阶。

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目前国际电梯市场基本由美国奥的斯、芬兰通力、瑞士迅达、德国蒂森、日本三菱、东芝、日立、富士达等八大名牌垄断,他们的销售服务网点遍布世界各地广大中心城市,合计销量占到全球总销量的90%以上。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电梯消费市场,巨大的需求吸引了全世界所有知名电梯企业来华投资,我国电梯市场也给这些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电梯企业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外资电梯知名品牌或者挑选国内知名的电梯企业作为合作伙伴,或者独资建设世界一流的工厂,配置顶尖的设备,引进最新的技术,培训一流的管理人才,纷纷把自己的生产重心和研发中心转移到了中国。这些国外电梯知名企业因此长期以来垄断了中国市场70%以上份额,我国电梯行业也成为了引

进的外资先进技术最多最全的行业之一。据中国电梯协会统计,截至2010年,以奥的斯、上海三菱为代表的大型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占据了我国电梯市场70%的市场份额,进口电梯占据了1%的市场份额,民族企业占据了29%的市场份额。电梯业未来几年相对乐观

我们先来看看电梯和扶梯的产量,2002年电梯产量只有5万台,去年达到45.7万台,增长了8倍,电梯的产量也反映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2012年的情况,根据国家政策预计完成700万套商品房,完工500万套保障房,完工住宅套数增加25%,两项合计总建筑面积增加10%。行业第一季度订单同比增长16%,综合宏观调控政策等多种因素,预计今年市场只增长10%的量。

大家一定不要悲观,除非调控死,这样全世界就会出现烂尾楼,那样就太可怕了,在失业严重的情况下,出现这种可能性我认为不是很大,如果出现了,那肯定是中国的灾难。我对中国电梯行业未来几年还是比较乐观的。

行业的困难与挑战

我们要建立社会周期的概念,从产品的生产到最后的回收,整个花费的总成本考虑的问题,比如说节能灯用电的时候使用的成本很低,因为耗电减少,但是节能灯有很多有毒的元素。整个寿命周期短,如果在制造环节省了10块钱,那么在整个生命周期要多花200块钱维护,因为要增加维保次数;同理,如果大家一开始多花点钱买好一点的电梯,更好一些。

产品的控制化太重要了,到底为什么客户选择你的产品,主要是因为价格和品牌。营销模式方面,买一个电梯有时候几百万,上千万,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做很多工作,现在销售正在走向电子商务,而现在我们的营销手段还非常靠关系,这种营销模式是非常落后的。同时从技术上也要解决,怎样解决安装和维保,怎么用更长的维保周期,这是我们长远的目标。

目前住宅地产有点过剩,但是商业地产兴起了,像一些城市综合体,万达广场这样的商业地产将来会在中国大量涌现,对电梯需求会非常大。现在还比较流行旅游和养老地产,将来中国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少工作,多休息,多娱乐,多

消费。我们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发展经济,目的是改善生活品质,使我们更好的享受,更好的生活。

第四篇:我国电梯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 国 电 梯 行 业 现 状 及 发 展 趋

我国电梯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电梯行业发展历程,相对于西方工业化国家来说,我国电梯行业起步较晚,回顾我国电梯行业5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 1)计划经济时期

从1949年到1978年的30年间,我国的电梯工业发展十分缓慢,电梯生产企业基本为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建设部定点生产的八大电梯生产企业,即北京电梯厂、上海电梯厂、沈阳电梯厂、苏州电梯厂、天津电梯厂、西安电梯厂、广州电梯厂、上海长城电梯厂。八大电梯生产企业30年总共生产了各种电梯万部左右,平均每家电梯企业每年只能生产40部左右,中国电梯行业面临资金和技术双重匮乏的局面。作为中国对外开放最早的行业,中国电梯业受到外资各种“蚕食”措施影响,原有的八大国企电梯品牌全军覆没,外资品牌垄断的市场份额曾经高达95%以上。近年来,一批民族电梯企业苦练内功,绝地反击,出现四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电梯劲旅竞争的主战场,中国电梯业目前面临行业的重新“洗牌”,民族自主品牌应利用国家政策支持、资本市场支持等多方面有利因素,逐鹿天下,加快赢得更多市场。

2)改革开放以后引进外资

改革开放初期,鉴于当时我国资金和技术双重匮乏的情况,国家决定引进外资,电梯业成为我国最早引进外资的行业。自1980年起,天津电梯厂、上海电梯厂、沈阳电梯厂等国内较大的电梯企业,全部与美国奥的斯、瑞士迅达、日本三菱等外资品牌合资合作,外资或合资品牌由此全面进入我国市场。

外资品牌在初期进入的时候,确实有其自身的技术、品牌优势和在我国所享有的税收优惠等超国民待遇,迅速垄断了国内市场,在合资初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民族品牌的发展。但外资品牌的进入对于促进我国电梯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也加速了民族品牌企业的发展。比如在整机生产企业中,外资品牌的技术与管理理念让民族品牌提速发展;在电梯配套件企业中,从为外资品牌配套的过程中,也提高了配套水平。由于整机和配套技术的全面发展,使得电梯自主品牌全面发展。

业内人士也认为,电梯行业的特性,也形成一定的进入壁垒。整机制造商需要掌握的行业技术众多,对产品设计和制造、机电集成技术以及产品的售后安装维保的要求高。进入电梯行业特别是整机制造领域,对产品开发、设计、管理和安装维保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都较高,需要一定时间的技术积累,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进入该行业的技术和人才壁垒。

同时,电梯作为终端消费品,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明显。品牌往往成为人们在选择电梯产品时的重要考虑因素,电梯生产企业要想建立良好的品牌并获得市场的认可,也必须经过市场一定时间的不断检验。3)中国成为全球电梯制造中心和最大的电梯市场

近年来,我国电梯的出口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35%以上,电梯行业也逐步成为国内比较重要的行业。中国电梯协会预测,未来五年内我国垂直电梯和扶梯市场国内市场和出口市场将分别占整个全球市场的1/2和1/3,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全球最大的电梯市场,年产值超千亿元,电梯市场可谓前景广阔。2008年,我国电梯产量超过21万台,年增幅超过20%,产量超过了全世界电梯年产量的50%。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特种设备的强制报废制度也为我国电梯改造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按国外电梯使用寿命惯例,一般日本系列电梯设计寿命为15年,欧美电梯设计寿命为25年,中国电梯的保有量已经超过100万台,专家预计今后每年大修改造以及已有建筑加装电梯的市场容量将保持在12万台以上。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城镇化建设的加速和房地产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机场、大型商场等城市建设投入的增加,电梯市场需求量因多方面需求得到迅速增长。目前市场份额中,外资品牌占国内电梯市场的75%左右的份额,民族自主品牌约占25%的市场份额。但我国民族自主品牌与外资品牌在资金和品牌上仍存在一定差距,自主品牌企业的发展还任重道远。

产业集群效应初显 自主品牌加速崛起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大量民营企业开始介入电梯行业,从为外资企业做配套或者与外资企业合资开始,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消化技术,借鉴外资企业带来的国际化技术标准、安装维保体系、管理模式等,自主品牌电梯在技术、质量、管理、服务上快速步入了国际化行列,逐步发展到目前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开始打破了外资品牌的垄断地位,涌现出如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市申龙电梯有限公司等自主品牌企业。从产业布局上看,我国电梯整机及零部件的制造基本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其中长三角地区电梯生产总量占全国的60%以上。

江苏省吴江市地处沪、苏、浙交汇中心,是我国电梯生产的重要核心区域,全市拥有电梯整机生产企业30家、配件企业150家,形成了一个以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为中心的电梯、扶梯及零部件产业集群,该产业集群已经列入江苏省100个重点培育产业集群。

康力电梯是汾湖产业集群中具有代表性的品牌之一,公司从初期为外资品牌做配套开始,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从研发、设计、制造到安装、维保等完整的业务链条,具备了自主研发能力,拥有成本、技术、网络、人才和国家政策支持等五大相对优势。2005年至2008连续四年成为自主品牌销售额第一,成为为数不多可以与外资品牌在电梯市场进行竞争的民营企业,被中国电梯协会誉为“中国电梯业的希望和骄傲”。

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为民族自主品牌电梯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2008年,国家公布了《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和订购管理办法》,明确了政府优先采购国内自主创新产品;2009年,国家出台了装备制造业的振兴计划,强调要“依靠区域优势,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形成若干具有特色和知名品牌的装备制造集中地”。这些政策的出台,都促进了民族电梯业的发展。如康力电梯中标苏州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全线车站199台自动扶梯工程,成为我国自主品牌中第一家中标城市轨道交通全线扶梯工程的企业。2009年6月,康力电梯中标南昌昌北机场自动扶梯项目,也是自主品牌中第一家中标省会以上机场工程的企业。

伴随民族自主品牌技术水平的提升,客户对电梯产品认知的增加,以及国内采购者提高对电梯品牌的理性消费,电梯产品将如白色家电等一样,市场将会逐步倾向于价廉物美的自主品牌,未来十年内将能够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届时,我国振兴民族电梯产业的步伐才算是迈上新的台阶。

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目前国际电梯市场基本由美国奥的斯、芬兰通力、瑞士迅达、德国蒂森、日本三菱、东芝、日立、富士达等八大名牌垄断,他们的销售服务网点遍布世界各地广大中心城市,合计销量占到全球总销量的90%以上。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电梯消费市场,巨大的需求吸引了全世界所有知名电梯企业来华投资,我国电梯市场也给这些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电梯企业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外资电梯知名品牌或者挑选国内知名的电梯企业作为合作伙伴,或者独资建设世界一流的工厂,配置顶尖的设备,引进最新的技术,培训一流的管理人才,纷纷把自己的生产重心和研发中心转移到了中国。这些国外电梯知名企业因此长期以来垄断了中国市场70%以上份额,我国电梯行业也成为了引 进的外资先进技术最多最全的行业之一。据中国电梯协会统计,截至2010年,以奥的斯、上海三菱为代表的大型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占据了我国电梯市场70%的市场份额,进口电梯占据了1%的市场份额,民族企业占据了29%的市场份额。电梯业未来几年相对乐观

我们先来看看电梯和扶梯的产量,2002年电梯产量只有5万台,去年达到45.7万台,增长了8倍,电梯的产量也反映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2012年的情况,根据国家政策预计完成700万套商品房,完工500万套保障房,完工住宅套数增加25%,两项合计总建筑面积增加10%。行业第一季度订单同比增长16%,综合宏观调控政策等多种因素,预计今年市场只增长10%的量。

大家一定不要悲观,除非调控死,这样全世界就会出现烂尾楼,那样就太可怕了,在失业严重的情况下,出现这种可能性我认为不是很大,如果出现了,那肯定是中国的灾难。我对中国电梯行业未来几年还是比较乐观的。

行业的困难与挑战

我们要建立社会周期的概念,从产品的生产到最后的回收,整个花费的总成本考虑的问题,比如说节能灯用电的时候使用的成本很低,因为耗电减少,但是节能灯有很多有毒的元素。整个寿命周期短,如果在制造环节省了10块钱,那么在整个生命周期要多花200块钱维护,因为要增加维保次数;同理,如果大家一开始多花点钱买好一点的电梯,更好一些。

产品的控制化太重要了,到底为什么客户选择你的产品,主要是因为价格和品牌。营销模式方面,买一个电梯有时候几百万,上千万,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做很多工作,现在销售正在走向电子商务,而现在我们的营销手段还非常靠关系,这种营销模式是非常落后的。同时从技术上也要解决,怎样解决安装和维保,怎么用更长的维保周期,这是我们长远的目标。

目前住宅地产有点过剩,但是商业地产兴起了,像一些城市综合体,万达广场这样的商业地产将来会在中国大量涌现,对电梯需求会非常大。现在还比较流行旅游和养老地产,将来中国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少工作,多休息,多娱乐,多消费。我们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发展经济,目的是改善生活品质,使我们更好的享受,更好的生活。

第五篇:我国豆制品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在几年前,豆制品加工企业的销售额能有几千万就很了不得了,没有人认为豆制品企业的销售额会上亿。但是近几年来,豆制品行业的发展很快,到去年(2008年),年销售额上亿元的企业达到17家。”说到中国豆制品行业的发展,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豆制品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卫祥云如此说。近日,针对豆制品行业的发展现状、现存问题,以及行业的未来发展,慧聪食品工业网与卫会长进行了交流。

据卫会长介绍,豆制品专业委员会所指的豆制品共有五种,包括传统的豆腐;传统的豆制品,如素鸡、素肉、腐乳等;现代豆制品,即休闲豆制品,如豆腐干等;豆浆、豆奶;干发豆制品,如腐竹,以及用于餐饮行业可直接制作菜肴的豆制品。“这些都是消费者直接食用的产品,不包括医药用、保健品用蛋白质,不包括油脂、饲料等。”

行业迅速提升

从近几年我国豆制品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目前整个行业仍然处于迅速提升的趋势。主要表现在:1.投豆量和销售额均有显著增长。经过全国豆制品专业委员会的初步统计,我国上规模豆制品企业(投豆量在1800吨以上),2008年的总投豆量为28.44万吨,比2007年的23.72万吨增长了19.9%;2008年销售额为40.43亿元,比2007年的32.39亿元增长了24.8%。年销售额上亿元的企业达到17家,2007年为13家。2.产品品种日益繁多,尤其是休闲豆腐干的生产增长很快,市场潜力巨大,部分产品和地区出现需大于求的现象。3.豆制品工业化速度加快,企业品牌意识加强。如北京的“白玉”、“香香唯一”、河北“豆豆”、重庆的“奇爽”等,这些品牌迅速占据了部分大中城市的主流市场,对全国豆制品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和带头作用。4.我国豆制品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水平不断提高,与国外领先水平的距离不断缩小。5.相关食品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逐渐进入豆制品行业,我国豆制品生产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与国外相比的差距

就目前我国豆制品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哪些差距,卫会长解释到:“豆浆和豆腐起源于我国西汉时期,唐朝传入日本,但豆浆、豆腐的工业化生产却是日本后来居上。目前与日本相比,我们的差距体现在两个方面:设备因材质等方面的因素,生产成本差距很大,相同的设备,价格相差五六倍甚至十倍,这就导致了加工效果上有很大差别。如均质机,国内的设备均质效果与其相比差距很大;从原料处理,到制浆、成型等整个生产线的设备成龙配套能力不够,自动化水平低。”

当前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豆制品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大工业与小生产之间的矛盾影响行业发展,城乡差距也导致了豆制品行业发展的不平衡及地区差异;另外,目前我国分散小工业的手工作坊的豆腐加工形式,不易管理,监管难度大。这些都是行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欢迎外资进入

豆制品行业在改革开放之前,是计划性很强的食品,当时还是凭粮票供应。改革开放后,市场逐渐放开,目前属于市场开放程度比较高的行业。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需要资金时,我们欢迎外资进入,行业的发展也需要合作。

不过目前在豆制品行业外资比较少,如果与外资合作的话,可以考虑引进资金、引进先进的技术以及先进的经营理念。

乳业信任危机是教训

“去年的乳品危机令人遗憾,企业突破道德底线,谋取暴利;政府监管缺失。这对于我们所有从事食品行业的企业来说都是一个教训,应该吸取:要严格按照标准生产,禁止添加非食品原料,禁止超量超范围添加食品添加剂。乳品危机事件客观上推进了豆制品的消费,如当时的九阳豆浆机一再脱销;人们对植物蛋白的认识水平得到提升。随着人们对动植物蛋白更深的认识,营养平衡观念的提升,豆制品发发展空间会很大。”

“我们专委会就是要引导企业开发好的终端产品,吸引消费者,从而让消费者爱吃豆制品,从而以消费促进行业发展。另外,专委会还会引导豆制品生产企业正确使用原料,帮助开发新产品;调查行业情况,向相关部门反映,引起重视;为豆制品企业提供与国内外同行交流的机会,如我们举办的中国国际大豆食品加工技术及设备展览会,就是一个豆制品行业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大联合,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共同提高,从而促进行业的发展。”

谈到今年9月1日开始实行的大豆新国标,卫会长认为对豆制品行业来说是好事情,豆制品加工企业会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国标严格了对于企业来说降低了企业风险,是好事情。“2010年的展会,比上届展位面积增加了50%,这也预示着中国豆制品行业的发展势头。中国的大豆食品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迈上新高度!”对于中国豆制品未来的发展,卫会长充满信心。

豆制品的分类及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豆制品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发酵型豆制品和非发酵型豆制品。发酵型豆制品是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而成的豆制品,如腐乳、豆豉等。非发酵型豆制品是指以大豆或其他杂豆为原料制成的豆腐,或将豆腐脑经压制、熏制、卤制、炸卤制成花样繁多的豆干。目前在市场上最有代表性的休闲豆制品是包装休闲豆干,也就是将豆腐干制成风味独特,适宜休闲、旅游需要的小包装即食食品,使豆腐干从传统的菜肴扩展到休闲、旅游食品,产品品质与技术含量进一步提高,堪称“第二代豆腐干”。包括“第二代豆腐干”在内的传统豆腐类产品虽含丰富的植物蛋白,但维生素含量较少,为了弥补第二代豆干的维生素含量不足的缺陷,未来将生产的第三代休闲豆干是将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丰富及具有某些保健功能的植物活性成分的蔬菜(如胡萝卜、洋葱、生姜等)与蛋白质含量丰富的大豆进行组合,用现代豆制品加工技术,研制出的新一代豆干——蔬菜营养保健豆腐干。未来5年豆干行业将会向卫生、健康、营养、绿色、方向发展。

中国休闲豆制品行业现状分析

目前中国休闲豆干生产主要集中在川渝、安徽、江苏、湖南等地,在重庆、四川、湖南等地有大小休闲豆干厂500多家。据行业有关专家估计,2008年全国休闲豆干年总产量将突破35万吨,市场销售额将突破60亿,但面对我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休闲豆制品生产企业依然存在以下两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落后的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制约休闲豆干业的发展

近年来,国际豆制品行业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日本通过改进工艺技术和设计先进的机械设备制造出的豆制品罐头和即食豆制品行销世界各地。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也出现了“豆制品热”。美国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研究豆制品凝固机理、豆腐和豆干营养价值。除美、日两国外,英国、加拿大、西德、澳大利亚等国近年都在生产和消费大量的大豆蛋白食品。全世界大豆蛋白工业的年增长率为25%,美国一家杂志预言:“未来的十年,最成功并最有市场潜力的并非是汽车、电视和电子产品,而是中国的豆制品。”

国际豆制品行业飞速发展,但我国近几年来休闲豆干总的生产和市场销售年增长率却不超过5%,甚至有些地区出现了下滑的趋势。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全国休闲豆干企业水平参差不齐,90%的豆干生产企业还处于手工作坊式生产,这些企业加工成本低、质量不稳定,依然延续传统的制作工艺,使得市场上没有创新型的休闲豆干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另一方面是消费者对小作坊生产的豆干卫生及质量状况存有疑虑,不敢随便购买。

休闲豆干的生产集中度较低,小型企业占绝大多数,生产规模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豆干生产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企业的素质和产品的质量,如大豆原料中微生物污染严重、加工辅料带入安全隐患、加工过程中卫生条件差、二次(交叉)污染严重、杀菌强度不高、包装落后、产品货架期短、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管理相对落后。2008年第2季度,上海市相关部门对上海卖场的休闲豆干进行了专项监督抽查,这次抽查了92种休闲豆干,经检测,合格74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仅为80.4%,这说明休闲豆干的生产合格率还较低,大量小型豆干生产企业冲击着市场。在消费者惯性思维里小型豆干生产企业加工场所环境脏乱差、设施简陋,不具备食品生产加工的基本条件。

目前豆干生产和市场的整治和监管还不理想,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还未找出行之有效的办法,在打击和取缔黑加工作坊的同时,又能引导和规范休闲豆干小作坊走向规模化,导致豆干小作坊大量存在,部分无证无照的黑加工作坊扰乱了豆干市场。各企业的休闲豆干品种

繁多,市场销售价格差异大,很多企业靠低价位及促销等手段竞争,市场上缺少真正的产品优化竞争力。

二、规模化、机械化程度较低制约豆干企业发展

近几年,豆干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和机械设备水平虽然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目前我国多数企业采用简陋的加工设备和器具,不能满足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的需要,很多豆干生产企业仅限于作坊式或小规模生产加工,不仅产量低、成本高、质量不稳定,同时也阻碍了工业化生产的步伐。

小作坊式的加工设备简单,性能低下,卫生环境恶劣。至少在5个方面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产品卫生没有保证,威胁消费者健康;产品保质期短,不能实现长距离销售;产品质量不稳定,难以标准化,难以满足现代人群的消费需求;缺少先进的流水线设备,生产成本过高,形成社会资源浪费;不利于废水处理,造成环境污染。

以上5个问题,都是手工作坊式生产所不能解决的。因此休闲豆制品生产工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专业化、品牌化是我国休闲豆干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休闲豆制品未来5年的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一、企业品牌的建设

如果在10年前谈论休闲豆干行业的品牌发展问题有点为时过早。但近年来随着工艺技术改进,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原来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现在都迎刃而解了,保质期的问题可以通过改进工艺、改变配方以及包装形式得以解决;产品质量可以通过科技革新得以提高,加上这几年休闲豆干市场份额也逐年增加,休闲豆干已成为人们喜爱的休闲小食品。所以名牌产品和绿色食品等概念都是休闲豆干行业应该追求的理念和树立产品品牌形象所需要的。一个品牌形象的建立需要用质量来创造、用诚信来维护、用服务来促进、用文化来充实、用科技来提高。只有秉承这种理念,企业才能实现产品品牌化道路。比如重庆奇爽实业有限公司这几年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流程化建设、产品技术革新、产品品质控制、新型产品研发方面都投入了很多精力、财力,企业先后建立了品控中心、食品研究所、豆制品职业培训学校。通过几年的努力,“奇爽”牌系列豆干占据了重庆市的终端市场的较大份额。2007年“奇爽”牌豆干被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评为“重庆知名产品”、2008年“奇爽”牌豆干被重庆市工商局评为“重庆市著名商标”。“奇爽”牌豆干在重庆消费者心中已占有一席之地,为未来“奇爽”品牌化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企业规模化的建设

上世纪80年代,在全国掀起的技术革新的浪潮中,豆制品行业发生了第一次变革。通过自力更生,相继创造了连续煮浆机、豆渣分离机、豆干压榨机等,生产工人告别了风箱、石头和撬棒。机器作业代替了原始的手工操作,使得豆制品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提高。2006年重庆奇爽实业有限公司投巨资在四川泸州组建了泸州奇爽食品有限公司,泸州公司占地200多亩并引进西南最大、最先进生产流水线,规模化生产已见雏形。同时该公司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在全国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销售分公司、销售办事处,公司拥有众多的营销精英,组建了完整的销售团队,具备强大的市场开拓力,并与全国经销商建立了长期、稳定、互惠、共赢的战略发展关系。

目前中国休闲豆制品市场,新产品琳琅满目,休闲豆制品品种达百余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成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的休闲豆制品加工企业,重庆奇爽实业有限公司斥巨资配套建立了品控中心及食品研究所,努力开发豆制品的潜在价值,使产品口味不断更新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2008年5月在重庆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的批准下,重庆奇爽实业有限公司开办了重庆奇爽职业培训学校,这为公司新品研发和工艺改进、培养更多企业需要的技师及管理人才、为实现集团化长期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工艺及新型产品的创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对食品的需求开始向营养、健康、安全、美味、方便等方向发展,一些营养健康、口味好、保质期长、携带方便的休闲豆干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重庆奇爽实业有限公司于2003年推出了休闲豆干全国首创散装称重的销售模式,并在重庆地区试销售两年。2005年奇爽公司在成都春季糖酒会展示奇爽散装豆干产品时出乎奇爽人的意料,得到广大经销商的喜爱,当年实现销售额翻番。从2005年到2007年奇爽公司抓住创新所带来的市场契机,对设备革新改造,并不断扩大生产,实现年销售额以80%的速度递增,一举成为西南区最大的休闲豆干企业。目前,重庆大约有几十家的豆干企业在模仿奇爽公司这一新型的休闲豆干销售模式,这说明在重庆乃至在全国的休闲豆干还存在较大的市场容量,也有力地证明了休闲豆干将朝着卫生、健康、方便这一方向发展。

重庆奇爽实业有限公司于2006年开始研制并相继推出全国首创的营养蔬菜豆干,其通过将大豆、蔬菜与现代食品加工工艺及高新技术的应用,研制新型的植物蛋白和蔬菜的维生素复合营养食品,解决大豆蛋白与蔬菜中维生素,膳食纤维、微量元素等的有机结合、营养优势互补,蔬菜与大豆成分相容及蛋白凝胶成型等关键技术难题。

鉴于此,重庆奇爽实业有限公司在重庆食品工业研究所技术支持下,紧扣市场发展趋势,研发胡箩卜、生姜、洋葱等营养功能型蔬菜特色豆腐干,作为“第三代豆腐干”产品推向市场,满足新的市场需求。

休闲豆干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将逐步提高,主要体现在如何开发豆干相关新型产品和提高产品保质期两方面,休闲豆干未来5年的发展方向将朝着营养、健康、绿色、环保、卫生、方便方向发展。因此,企业品牌的建设、规模化生产、生产机械自动化、产品工艺创新等方面的研究是休闲豆干企业继续生存发展的根本点。

我国水泥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