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凳子的自述(教师手记之160)
凳子的自述(教师手记之160)
(与学生同题作文)
我是一张凳子,来自家具城,学校将我采购来,有幸能沐浴在书香之气中,我急急地盼着早日为学子们出力,那一天,接到我们将被分往不同的教室的消息时,我兴奋得一夜没合眼,心想:终于到我为大家出力的时候了。
我服务的第一任主人是三年级的小朋友,因为是新学校、新环境、新桌椅,老师们再三强调要同学们爱护我们,我深感快乐,得到了大家如此的关心和爱护,这样我就可以更好地为他们服务了。
说起我来,可能大家还不晓得我长得怎么样,但我对自己却是满有信心的。首先,我长着一个长方的脑袋,光滑的表面泛着淡黄色的光,给人一种洁净的感觉,再者,两边长着粗大的臂膀和身子,可以支撑起主人的重量,而且还是可以调节高度的,只要将两边的螺丝拧出来自己搞一下就可以了,“大丈夫能屈能伸”,我是不是很像呢?最后,也最有特色的是我的两条腿了,我长着两条粗壮的腿,不仅如此,在下面还配上了稳定的两只大脚,分别在脚的前后穿了两只皮鞋,这样一来,我的整个身子四平八稳的,还不会发出声音来,哪怕有时候移动一下,也不致于楼上楼下地影响了。
这样过了安稳的一年,虽说我老了一点,但身子骨还是那么硬朗,再工作个十年八载的不成问题。暑假的时候,学校的班级作了调整,学校要增加几个班级,我和其它一部分同伴被派到了多媒体教室作公共用凳。由于失去了固定的主人,我的生活变得好无聊,没有人会在意我,也没有人跟我说说话,没有人会来看我生活得怎样,身体情况如何,每天只是被一个个不同的人搬来搬去的,他们也都坐一下就走了,我还来不及跟他们沟通,甚至没时间作一下自我介绍。他们注意的永远只有他们喜爱的小玩艺,听课也只是他们迫不得已才做的事。
终于有一天,我又被人从这里调到了教室里,听说好像是因为我们这批凳子老了点,放在这种地方太碍眼,有损形象,不如将我们交付给教室里去安稳。结果,这次我和伙伴们被派往了一个高段的班级里去工作。
一来到这个新环境,我不免有些紧张,一方面是因为兴奋,另一方面也有点害怕,不知道现在的主人会不会是一个像第一任主人那样爱护我的好同学。可事实往往是越担心什么越来什么,我被分给了一个最捣蛋的家伙,当然是听人说的,但我从他的眼神动作里可以看出来的。他一开始找凳子的时候,就一直在找最好的凳子,当他发现了我的时候,迅速地按着我使劲摇了一下,又在我身上用力地坐下来试试我的牢固度,我当然是坚持了,这个时候哪能那么快就趴下呢?立刻,他就眉开眼笑了,我也就归了他了。
可从此的生活也让我有了很多的委屈和难过。因为他想坐得舒服些,所以尽管他的抽屉里有放书包的地方,他也还是将书包放在我上面。他的做法是:先将我转过来,他像骑马似的骑着我,接着,他将书包重重地往后一放,我的一半就被这书包给压住了,而书包又刚好顶在后面同学的桌子前,这样,小主人只要将身子一靠就可以舒舒服服地拿我当软椅子享受了。
如果他只是这样享受倒也罢了,我重一点就重一点,我是不会在乎的,可他偏不安安稳稳地坐,他是非得不停地动的,书包当然最后常常是在地上,他也顾不了这些,因为他的小腿常常搁在我上面。这个动作他很熟练,先将屁股一撅,将伸进嘴里正在舔的手指再往前一送,并用肘关节撑一下桌子,人就趴在上面了,然后又利用这个力,很自然地把脚放在了我的上面,这个时候,站着趴累了,他也会拿小腿垫屁股来坐一下。这时,他还有扭的动作,有时是左右扭,有时是前后扭,幅度不一,有时让我用金鸡独立,有时让我练三点支撑,甚至有时将我掀翻在地,我累得腰酸背痛,仍无任何好转,有时我也跟主人谈,但他根本不听我的。
逢到换位置或集合时,小主人都是将我当死狗拖的,我总是大叫“不要拖!不要拖!”,他却从不理我。这样,一两个月下来,我是遍体鳞伤,最明显的是四只皮鞋只剩了两只,原本是只磨破了一只的,主人说为了平稳,将我的另一只皮鞋也拿了下来扔了,还说这样对称。另外一个伤是头部的螺丝伤,因为主人的好动,不停地摇摆,我上面的几个螺丝都已被摇出了好几次,幸好我及时告诉主人,才没有酿成大祸。否则他就可能要受点皮弱之苦了。最夸张的一次,是他懒得去修理我的几个摇松落的螺丝,放在一边时,我的最后一个螺丝也罢工了,他恍然醒悟,欲继续端坐,只得靠空板的威力了,这样,他在不相连的凳子上坐了许久。
可恨的还有一次运动会,因为要到外面去观看比赛,做啦啦队什么的,他当然不会拉下我,将我一挟就走,他从楼上到楼下,从楼下到集合点,一路上跟人玩玩闹闹,有时将我当作他的盾牌,跟同学们你来我往;有时他又将我作为进攻的武器,只见他将我的腿脚朝外当作是发射。到了操场,他还会将我扎到泥土堆里去,把我当作他玩跳棋时放盘子的地方,但每当他吃什么时都不给我吃的,还将有油渍的脏东西让我背上。
更可气的是运动会结束时,他将我忘在了操场上,还顺手拿了别人的凳子去了,我在这里大声地喊:“回来!回来!那不是我!”可他头也不回就走了。后来,另一个孩子来找他的凳子了,他看到我身上写着的一个诺大的粉笔字是我主人的名字。于是,他立刻去换了回来,我又回到了可怕的生活里。
我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讲也讲不完,或许还等不及我将这些故事讲完,我已不在人世了。这也是命哪!
(时2006-3-12)
第二篇:教师手记
小牛犊成长记
宝宝是我们班级最小的孩子,但是在和其他的孩子发生冲突时,无论对方的体型和年龄有多大宝宝都会毫不畏惧,用她那稚嫩的小拳头去解决问题,即使失败了,她也不哭,而是继续发起新一轮的进攻。
每天上午,我们的圆圈活动需要孩子在教室门口拉好手由老师带着进入,这时,孩子们都会找到自己的朋友牵手,而可怜的宝宝会眼含泪花儿的找到老师“没有人愿意和我牵手。。。”老师这时便牵着她的小手说“那老师来牵你吧”,并用手捏捏她,对她那颗开始受伤的小心灵给些鼓励和安慰。
但老师的心中这时却在暗喜:改变的机会到了!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宝宝在和老师的沟通和帮助下开始学习改变和小朋友相处的方式,每当老师看到她在努力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尝试着使用语言来解决问题的时候,老师会大力的赞扬她“你刚才做的很好,老师看到你和他说了,用语言解决问题这个方法很好呀”“老师知道你很生气,但是,你没有动手,真的为你能控制自己开心”。动手的行为仍然存在,但是,在逐渐减少。
户外活动时,小朋友们为了抢小火车上的方向盘僵持了好久,老师一直在一旁观察,几乎持续了五六分钟,两个人都很用劲,势均力敌,旗鼓相当,力量不相上下,但是,令到老师欣慰的是,看到宝宝在努力的控制自己,没有动手。
僵持仍在继续,时间到了。
老师将他俩分开,问道“是不是都想玩方向盘”
两个小人点头。
“那这样抢,你们玩得到吗?”
两个小人摇头。
“那我们来想个办法让两个人都能玩好吗。”
两个小人睁大眼睛,期待看着老师的眼睛。
“不如我们排队玩吧。”
笑容出现在两个小人的脸上,两人狂点头。
只见她笑咪咪的转动了10下后,依依不舍的让给了排在身后等待的贝贝。我们的游戏吸引了更多的孩子,大家可能对排队轮流玩的兴趣更大于玩方向盘吧。
现在的宝宝,越来越会处理和解决问题了,她在不断尝试成功和失败中,也终于明白,拳头并不是个好工具。
好时光小拇指幼儿园星星1班胡旋2013.3.17
第三篇:教师手记
教师手记:阳光下黑暗的职业
(作者按:这些文字是看了杂家先生的《中国老师的九大劣迹》之后写的,我的感受和经验必然受制于我的个人的生活环境,同是中学老师,有相同的遭遇,却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山东一所重点中学的老师,他是以他的超强度的,非人性的工作量让我吃惊的,今年他的暑假只有六天,他每天晚上十点下班,他不是积极分子,他只不过是服从学校安排。这样的生活,在上海是没有的,所以我们需要交流,我们那么多关心中国教育、关心我们自己的中学老师,都将自己眼睛看到的,心中想到的记录下来,拼成中国中学教育的现状。可能我们并不能改变什么,但是,“知道”我们是什么,在哪里,也是这般重要。)
中学教师是一个高度曝光的职业,因为尽管中国能受大学教育的人还不多,但能读中学的人还是大有人在,而能在网上舞文弄墨的,必定无疑都见识过各种型号的中学老师,而且,比起小学时的年幼无知,缺乏判断力,十几岁的孩子正好能够初步掌握老师传授的工具,开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教师评头论足。我们没有知识对政府的执政能力进行判断,但对中学老师,能看到这篇文字的人都有发言权。所以,他 们更容易经受批评,而且,这样的批评往往还很容易引起共鸣,前段时间的《中国教师 之九大劣迹》,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当然,中学老师之所以能引起那么多的明枪暗箭,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人们普遍有一种对老师的信仰,这个信仰就是,老师是比别人地位高的人,我们有理 由要求他们有更高的表现,所以,同样的过错,如借职业之便揩油,不尊重服务对象这 样的过错,对别的职业是可以容忍的(而且,毫不讳言,咱中国人绝大多数都是这么干 的),但是,如果你是一个中学老师,你就要遭受那些充电器都要拿到单位充,现在还 用单位的电脑浏览与工作无关内容的人的口诛笔伐。如果这一点成立的话,中学老师的 确应为他们的斑斑劣迹而受到特别的审判和斥责。
那么,教师的地位高吗?
我曾经教过120个学生,愿意当老师的只有三个,但他们的选择里没有中学老师这 一项。还有一个事实就是,到上海当中学老师已经成为最方便的入沪途径了,上海人那 么瞧不起外地人,可还是只能忍看着自己的孩子被“乡下人”教导,为什么呢?教师这 个职业,是上海人眼里的下等职业吧,像清下水道之类的工种一样,是外地人干的。我 的一个同事曾被学生指着鼻子骂:你看你有什么出息,都这么大了,还在中学里混!这 就是所谓的社会地位高!从物质条件来看,我可以拿自己现身说法。上海市的寄宿制市 重点,两个班的语文课,班主任,月总收入不超过2500,当然有比这高的,但这至少可 以说明全中国的中学教师待遇也好不到哪里去。
因此,所谓的教师地位高的说法,只是一个神话,这个神话,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 中,经过无数代的人的共同努力共同编写出来的。
传说的教师地位高,一方面,是历史的一丝回响。中国的教师,向来是被尊重的,尊重到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有“师父”之说。自孔子始,精神道统就是由 儒家的教师来传播的,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可能是中国人师道观的 极精练的概括。也就是说,中国的老师,从一开始,就承担了一种宗教责任。在西方,“上帝的事”是由牧师神父来阐释、传播的,精神生活由教堂教士负责,“凯撒的事” 即是世俗权力所管辖之处。他们的“师”,可以是牧师,也可以是教法律的老师,也可 以是教手艺的老师,而中国的老师只有教“圣贤书”的才是老师,其他的教授者,则只 能是“师傅”,对于教我们捏泥人的“师傅”,我们可曾提过什么“人格问题”没有? 因此,当我们歌颂老师时,诸如灵魂工程师。“灿烂”之类,针对的是这样的师,当我 们抨击时,针对的也是这样的师。所以,当现代教育体系建立起来,不再以道德文章取 士,教师便只是你的“师傅”,而不是“师父”,既是“师傅”,只要手艺好就拉倒,人格道德,干卿底事?喝牛奶还要牛是双眼皮不成?就像我们不能因为爱因斯坦有生活 作风问题就将他赶下讲台。所以,还是放下那遥远的光荣为现实。
还有另一种力量也为这个神话的编造出了一分力。我看过一个数据,中小学老师当 中有心理疾病的超过百分之三十(与一位网友的百分之四十五的数据有出入),我不知 道人们有没有对其他的职业的精神健康作过调查,但我估计,教师行业中的心理疾病应 该像某些职业当中的尘肺病一样成为了职业病。而且,我认为这绝对是中国的特产。
解放以后,我党继承了这个历史传统,在确立西化的课程设置的同时,目标明确地 将宣传意识形态的“道”的任务教给了教师,几乎所有的课程都能够为政治服务。而教 师的形象被神圣化,也是意识形态宣传的需要――如果教师不被先验地崇拜,教师宣传 的内容的神圣性就难以保证。当浑身金光闪闪的人民教师用各种方言读出“我爱毛主席,我爱天安门„„”,这些普通的陈述句也具有了圣经中的上帝的力量:要有光,于是 就有了光――我爱„„,于是我们都爱了,就像没人会去问上帝为什么要有光一样,我 们不再问:为什么要爱„„通过这种方式,教师重新获得了一种浮华的虚荣,这种虚荣 有效地激励过一些人,但由于这个荣誉不是教师自身挣得的,而是从外部被给的,因此 基础非常薄弱。不久以后,经济大潮袭来,旧的“道统”受到普遍的怀疑,传道者自然 也就被抛弃。
可惜的是,在民间普遍怀疑教师的传道者资格的同时,那层光晕不仅没有淡化,反 而又被加强。历史又一次选中了教师,但这次是选来做牺牲品。在人心浮动,争相下海 的商品经济大潮中,又一波赞美教师的信息流传开来,内容无外乎讴歌教师的奉献精神,使用的都是小渡船、春蚕、蜡烛这样的不求回报的牺牲者的意象,教师又一次被神圣 化,但按照一位网友的说法,这样的神坛往往也就是祭坛。在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过高 的荣誉和国家主席接见掏粪工人一样,和寡妇的贞节牌坊一样,暗示的只是这样一个事 实:教师和掏粪工人一样卑微,和守贞的寡妇一样艰难,但人要拉屎,无法避免,可谁 都讨厌去掏粪;男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女人贞节,可是,食色性也,要守,何其艰难!意 识形态必须要传递,可是大家当教师的积极性并不高,因此,那些有说话权力的人必须 逆潮流而动,大势赞美神话之,此可怜的教师被绑在高高的祭坛上,就要被宰了祭祀却 有苦难言:谁让俺有那么好的名声呢?别的人干了坏事还情有可原,教师干了,对不起,像立了贞节牌坊的寡妇还要偷汉子,是要千刀万剐的。其实,官方赞美的越厉害的,恰恰是民间最稀薄的,也是最可怜的群体。二者成正比例。所以,那些因为教师的“神 圣”被玷污而愤愤不平的或嫉恨的,其实是上了大当了。至少解放以后,教师的地位从 来就没有高过。
教师一直穷,尤其在别人都富起来之后,更穷酸得没了自尊。看到杂家先生列举的 敛财小手段,真让人心酸。哪怕真有醉心挣钱的,他们大多数挣的是血汗钱;而且,较 之付出的劳动,教师绝对是穷,爱骂老师的人如果不想做老师,估计大多数是因为辛苦 而贫穷
吧!在这种情况下说教师贪财好利,就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鬼话。我这 样说,并不是想说教师比别的群体更有资格堕落,我只是想说,大家憎恨的那些教师以 及大家不欣赏的教师群体,并不是一个天生的特异的种族,他们也是和我们一样的人,呼吸一样的空气,在同样的文化里长大,就像sars病人并不是外星人,而只是我们人类 自己的一种状态而已。我们中国的教师,如果有了问题,那也是我们大家的问题。在我 看来,希望在肉体上消灭某部分教师,就像要杀死sars病人一样野蛮。如果目前中国教 师的月薪平均一万,中国的教育面目肯定大为改观。这不是金钱万能的意思。教师有了 钱,平均自尊心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必定增强,有利于某些人重新将自己当成人 来对待;更重要的是,职业声望的提高会吸引有大才大力之人,只要任用得当,他们对 事业的热爱也会改变教育的面目。
可是,为什么到现在教师还那么穷呢?国家为什么不用物质刺激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呢?
原因有三:
一、以小人之心度小人之心,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你是老板,面对一帮民工,一帮 子整天和你算工资,加班一分钟也要和你算个一五一十,另一帮人,只要你一说他高 尚、纯洁,他就为你卖命,请问,你会要哪一帮?你肯定不会像吝惜口袋里的钞票那样 吝惜你的表扬。如果一个国家的政府和人民的关系越接近于“你有我无”的对立关系而 不是生意伙伴关系,它就越会大发荣誉勋章而并非钞票。(有点剽窃托克维尔的《论美 国的民主》)。这是傻瓜也会做的事情。所以在这台机器还能靠吃精神运转的时候,情 况是不会有改变的。
二、用物质手段来奖励精神高尚的人,很容易破坏精神高尚的称号,这从权术的角 度来讲也是自相矛盾的事。众所周知,不管你做得多好,一句你是为了钱,前功尽弃,这也是人情,所以,当教师被宣布为是蜡烛的时候,就已经宣判了教师只能白白地烧死 在祭坛上了。
三、许多西方国家,之所以发那么多钱给教师,是因为他们想鼓励教师追求真理。而且,他们的真理可以是道德的,但也可以是与道德无关的,至少是可以与官方的意识 形态无关,这一点,首先是由政府对教育的控制受到控制,政府无法控制教育机器为自 己服务,另外,大量民间力量的独立办学使得许多老师可以以追求真理为己任,或传播 他所真心认同的真理为己任。社会不是花钱买老师,而是买真理。在中国则不一样,真
理早已被发现,再花钱买真理实在是浪费,只要拷贝真理就行。众所周知,拷贝的成本 当然是非常低廉的,因此,中国的教师干着拷贝复制的工作,却想拿原创的奖金,未免 是太自不量力,狮子大张口了。当然,近年来,钱是发得多了,这一方面是水涨船高,而且,明眼人能发现,这些钱,都发放在了最容易形成思想潮流的大都市。故而,我们 与西方走的是相反的路:花钱买老师,牵住教师的脑子,堵住教师的嘴。
所以,中国的教师在媒体上仍只有两种形象:被欺辱的,和欺辱人的。受污辱和损 害的教师,再去污辱和损害比自己更弱小的学生。在精神上,和社会上的集体误识一样,教师成了祭坛上的牺牲品。在社会整体道德水平下降的环境中,教师承受了过多的精 神压力,教师也是人,学校不是象牙塔,这似乎是人尽皆知的事实,但不知道为什么偏 要教师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牧师坚持操守是因为上帝看着,商家不欺诈是要巴结 顾客,赢取更
大利益,教师凭什么在市场中目不斜视?肯定没有上帝在盯着教师,因为 我估计有信仰的人在中学里将无法生存;学生显然也不是顾客,否则教师就有权力向学 生出售自己认为最好的商品,而不会全中国都出售同一种商品,所以教师是不能为这些 商品负全责的。算来算去,我们唯一能指责的,是指责教师缺乏职业道德。我们唯一能 指望的,就是指望教师有职业道德。那么,我们只要从肉体上消灭没有职业道德的教师,就天下太平了。
那么,请看看,一个有所谓的职业道德的中学老师的精神是怎样在悄悄地变化的。学生是教师的敌人。几乎每一个刚进入中学教师行列的年轻人,都怀着一些美好的梦想,带这自己少年时的遗憾或向往,希望和学生亲如兄弟姐妹。而且,往往会有过来人及 时警告,不要和学生走得太近。往往还不相信,甚至要鄙夷劝告者的老朽不堪,但是,往往是不到三年,他们就会把这话像箴言一样传给又一拨满眼憧憬的后来者。据我的观 察,这种情况肯定比较普遍,这种普遍后面的共同的秘密就是:我们的教育制度,让学 生成为老师的敌人。现在的学校都实行了量化管理,连大学的学术成就都快可以称出斤 两来了,中学的日常纪律及成绩自然更容易量化了。关于学生的所有信息都与老师的职 业前途直接挂钩,大到各科成绩的年级排名,大型活动中班级的表现,小到班上有几个 没带手绢或纸巾,有几个头发过长或是染了,指甲的长度也是可贵的参考标准。另外,帐子没掖好,杯子没朝一个方向,也是要落实到班主任的工作上的。这些信息通过领导 的窥视、中层爪牙的密告,变成决定老师命运的标准。即使侥幸逃过了掌握了生杀予夺 之权的领导,也逃不过被发动“武装起来”的学生“自治管理委员会”的眼睛(这个团 体是校方一手培养起来的,专门发动学生自己互相监视,由几个年纪轻轻就会写官样文 章的学生负责,为他们提供黑暗官场的绝好试验田)。他们将许多可笑的东西登记下来,集中到一个叫政教处的地方,作为每个月的奖金、期末的考评依据。在这样的制度下,教师很容易把“别给我惹事就行”作为评判学生的标准,如果不幸班上有一两个“刺 头”,又是打架,又是谈恋爱,或者可怜一点的,有心理问题,这样的学生在精神高度 紧张的老师眼里已经不是人了,而是一种不断吞噬教师的前途、经济利益和自尊心的怪 物了。这是一种特定奖惩机制下的条件反射而已,它导致两种关系:统治者和奴隶,或 统治者和暴民。
每位同事都是潜在的敌人。在这样的等级评比中,学校采用的是末位淘汰制,每年 都会评出末位,驱逐出去,也就是说,不管如何努力,总归有人要被踢出局。这样的情 势就像动物世界中成群的草食动物面对猛兽的进攻一样,每一只动物都只有一个念头,只要我跑过别人,只要死的不是我!每一个老师也是这样,当一个老师被踢走之后,首 先涌上人心头的先是“幸好不是我!”,然后才是“他真可怜!”人就这样变成了兽。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下,就有教师自动地加班加点,而这样的举动对别的老师又是一个警 告,校方也会不失时机地通过表扬他们来威胁另外的人,于是,新一轮恶性竞争开始 了。别的工作相对而言是有极限的,但是,教书育人,永远没有“合格率百分之几”那 样人道的目标。就拿语文老师来讲,一个小时可以批五篇作文。但也可以只批一篇,如 果再认真一点,找学生面谈,那就更没底了。教师这个职业,可以很容易就敬业到鞠躬 尽瘁,死而后已。弹性太大,以至于非得等到崩断了才发觉,这也是为什么写老师的电 影的经典镜头总是学生围绕着躺在病床上的傻老师。有一位老师平时及其认真负责,是 那种可以被学生写在《我最尊敬的一位老师》的作文里的人物,但有一次,她班上考砸 了,她把卷子放在讲台上,突然凄厉地尖叫起来,把全班人吓得半死。不知道她最后有 没有进精神病院。在许多敬业的老师眼里,每一个同行都是竞争对手和敌人,教师之间 私藏信息资料的并不少见。因为这是一场又一场的零和博弈,永远有失败者――最后一 名。我估计,恐怕没有别的职业能像教师的工作那样被残忍精确地估量,像教师这样每 时每刻面对输赢或胜利失败的苦苦煎熬,毫无喘息
之暇,除了军人,但也只有那些处在 在短兵相接的战场当中的军人。
而且,你永远不知道你的等级是由谁评的,具体标准是什么,比方说成绩占几分之 几,敬业占几分之几。这个学校都可能是监视你的眼睛,他们犹如古代掌管经书解释的 祭祀一样,因为神秘而威力无穷。因为据说连一个压根儿没听过你的课的领导也是评委,领导的权威就更为牢固了。而且,我一直不知道校长负责制是什么意思。因为我认为 学校是国家机关,教师是公务员,但是,在我们学校,校长却像私营企业的老板,他说 让谁走人谁就走人,没有谁知道学校的财政问题,教师代表大会从来不会给教师代表提 问的机会(话又说回来,给提问的机会都不会有人敢提)。各个中层领导都知道“这是 校长的意思”有相当于圣旨的作用。我们的校歌里巧妙地嵌入了校长的名字,时不时的 在一些文艺演出中要婉转地提到校长大人。这种巨大的威权使得我这样一个很不喜欢校 长为人的人要费很大力气才能使自己的笑容不至于太谄媚。当一个小头目拿着强奸民意 的人大代表推荐信让我签名时,我只能乖乖地在校长的名下签下自己耻辱的名字。
在这样一个四面是敌人的环境中,中国现在还没有教师写出“疯师日记”真是奇迹 了。如果你是一个敬业的教师,你还会思考这样的问题:怎样教,教什么才对学生真正 有益?思考过这个问题同仁们的答案应该不出以下两种。
一、要教学生做人,学做人比学知识更重要。这一类老师仍将传道作为己任,略有 些精神贵族的清高气质。但这种人注定要以屈原自况,“举事皆浊而我独清”。因为你 甚至无法做到最根本做人的标准:诚实。上级来检查了,校方布置大扫除,明显的弄虚 作假,你做不做?区里统考,校方让教师将平均分抬上十分,你干不干?明知道所谓的研究性学习只是教育界又一次自慰而已,要你炮制公开课并歌颂它,你依不依?你看上 去有两个选择,你似乎可以不服从,但是,不服从的结果是,你悄悄地走吧,没带走一 片云彩,只有那些没上岗的人们会因为得到一个工作岗位而高兴。校方还会拿你说事儿,瞧,不能适应工作的只能被淘汰!吓得别的猴子们赶忙细细检点自己,免得重蹈覆 辙。你只有决定是否参加游戏的权利,游戏规则再不公平,也只能接受,你要去的单位 是垄断经营,全国就一家,只不过开着千千万万的分店。否则就饿死吧。所以,只有妥 协。
二、退而求其次,教孩子们本领。从心理上技能上训练他们。这倒是正业,比方说,大家都听腻了的独立思考,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这是否会有成效呢?首先,中 国是不需要独立思考精神的,如前所述,前人已经栽好树,我们只管乘凉就是;而且,繁忙的工作,封闭的生活,老师自己很快也就消磨了锐气,何来独立精神?其次,谁都 知道能力的培养远不如知识的灌输见效快,只要政府还垄断教育,占着茅坑不拉屎,只 要以一个分数定终身的赌博式的考试还盛行于世,无数的赌徒老师将前仆后继,无数的 赌徒学生将茁壮成长,所有的能力培养都会被简化成为考试能力的培养。想真搞素质教 育,你根本不要想着像我党早期那样发动群众闹革命,学生会自动监视你有没有偏离考 试的捷径,像监视自己的饭碗一样卖力。他们会告发你,甚至动手把一个想要用新思路 教学的博士撵了出去,他们甚至等不及第二次考试,因为他们第一次排名很差。一个人 的职业道德是承受不了那么大的压力的,一种职业道德一般来说是很难使一个人放弃自 己的职业的。所以,只有妥协。
也就是说,在当今的中国中学系统,所谓的职业道德只能让一个人走那么远,他不 可避免地会遭到身体的超强度损害,他的心灵时刻面临被扭曲的危险,他的精神将被奴 役,中学像个巨大的牡蛎,把一个人吞进去,改造成适应自己的“珍珠”,把不合规格 的或拒绝被改造的人吐出来,这种巨大的消解能力和坚硬的外壳保证了它内部的高度的 同质性,反对的声音永远在硬壳的外面响起,是那么的微弱,贝壳里面,书声琅琅,气 象太平。关于中国的教师,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在这,而不是在那些所谓的“败类”身 上。一个行业,不要看素质最差的人干了些什么,这些人,做官是成克杰之流,经商去 是卖假药的,出家去是也酒肉和尚,但他们并不能玷污这些生活方式,就好比看到细草 在风中乱舞就判断风很大,是不客观的,如果巨大的雪松也摇动起来,再判断风势可能 更准确些。我的意思是,在一个行业里,想坚持一点好的东西的人虽然不能让不好的人 变好,但至少能够坚持,那么这个领域就没有外面想象的那么坏。而让一些不管出于什 么目的哪怕是害怕空虚而希望为世界做的什么的人深感报国无门,这个领域,这个行业 才算真正是黑到家了,暗无天日了。
我的学生生涯中,唯一值得我怀念的,是小学一年级的老奶奶班主任,其实,现在 想来,也就是和蔼可亲而已,别的老师,因为是小地方,清楚地知道底细,知道每个老 师家的狼狈,还有幸认识了一个勾引我班女生的老师,对老师不存什么幻想,不像写 “九大劣迹”的那位仁兄,不幸将一个神话故事当了真,然后老缠这人家闹“你为什么 骗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爱要多么强烈,才能产生那样强烈的恨啊!只可惜是一场 “错爱”罢了!但是,在我看来教师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师的问题,而是教育体制问题,教育体制的问题,其实也不是教育体制的问题,而是一个我们今天没有办法再深入谈下 去的问题。
●刘志 我不是原作者,但深以为感。教师里假的东西太多。可往往领导教师队伍的只是酒囊官僚而已。
第四篇:教学手记之
教学手记之
让品德与语文教学同行 2014年4月8日
今天搭档马老师又请假了。第四节课我上了一半后让学生做作业。下课铃响了,吃饭时间到了。学生和往常一样,听到铃声,条件反射,起立,拼命往往教室门外冲。随后就是桌子痛苦的呻吟和凳子被摔到地上的怒吼。
见到这一现象我不惊讶,因为我们读书时也是这样,每天到吃饭时间学生都这表现。但是,今天,我觉得该让同学们有点改变才行。见到这现象的第一反应我仍和许多老师一样,对学生一声怒斥,接着叫学生回来,再走,如是做了三次,学生终于不疾不缓的走出教室。但大家心中都明白,学生这样也只是惧于老师的威严,不得不这样做罢了。
如何让学生真正从细节处做个文明人呢?课后我一直在思考这一问题。如果我采取以前的做法,对学生怒吼,批评,说教......这样学生一是反感,二是没有真正触动学生心灵,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毛病,其实,这一教育也没有起到作用,仅仅是浪费时间而已。
晚自习时间到了。马老师不在,我给学生讲点什么好呢?那就让学生对文明有所认识吧。
上课了,我先在黑板上写下一句话:就算吃酱油拌饭,也要铺上干净的餐巾,优雅地坐着。这是网上传的周立波写给女儿的话。我让学生读,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或看法。再把话题转到今天中午吃饭的事上。这件事,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经验和心得。第一个问题:下课了,你为什么想跑那么快?有的学生说,他们规定了抬后面的人要还桶,不想还,所以争着跑前面;有的说,上了四节课,想早点出教室;还有说,实在有点饿,想早点吃上饭......其实,学生不管如何急,都不用担心,因为学校的饭菜是炊事员按班分好的。不管什么时候去都在。第二个问题:你觉得这样跑有必要吗?第三个问题:大家怎样看待抬饭时争抢的行为?后来通过学生交流,大家意识到,没有必要争抢那一两步,既然这样,那何不做个优雅的人呢?
接下来,我以此类推,让学生讨论:校园中还有哪些这类似的现象,也就是在不知觉中给人留下了不文明或不雅的一些做法?先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列出来,再和小组交流整理,最后在全班统计,同学们最厌恶的校园不文明行为。交流中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觉得这些行为令人厌恶。反射到自身,自己在不知觉中有哪些不雅的行为?如何在生活在避免这些不雅行为的发生。学生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再和全班学生交流,如何解决校园中一些不文明不雅观的行为。
一堂课后,学生小组交流多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多了。那这一堂课对学生有作用吗。我就让学生用随笔的方式记录今天这节课的感受,或给全校同学写建议书,也可用作文的方式写写这一堂不一样的课。让学生感受一下语文与品德碰撞的美感与快感。
一次教育督查听课反馈与反思
2014年4月9日
今天上午第一节课下后,安主任打电话问我下一节有课吗?我告诉她正好有一节。她问我,教育督导室来人了,想来听一节课,同意不同意。其实,这是校领导对我的信任,怎能拒绝呢? 说是听我的一堂课,但这一堂课关系到全校的教研工作考查结果。如果我把课上砸了,就会牵连到学校考核不过关,这一堂课责任很重。给学生上什么好呢?我们是毕业班,新课都完了,这几天我在给学生讲复习中的阅读材料,也没有真正用心去准备一堂课。顺手翻开书,在六年级下册的综合复习中第七篇文章是《智慧之花》。我就给大家上一下这篇文章吧。这是复习材料,上法肯定和平常的课文有异,但又得上出点语文味来,让领导觉得这个班的学生和老师都还是有点语文功底的。开课伊始,我利用班级的每日一诗,让学生读一遍,又回头复习一下前面学过的《己亥杂诗》,并把积累的也让学生读一遍。一堂课,就在学生朗读诗文中展开,给课堂以诗意的美,其实这也是投其所好。因为,在中国人眼里,能背古诗文就是有文化的象征,标志着此人肚里有货。
接下来,我的课堂采用学生自学加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展开。让学生把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智慧之花》读一遍,读准字音,结合课后例题完成教学内容。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当然,我有个习惯,叫学生自学时,要告诉他们从哪几方面去入手,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自学,提高自学效率。趁着学生自学的空档,我就把课文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对这一堂课学生应了解的内容心里有了底。同时,针对语文的工具性,我又把文中的一些生字新词找出来板书到黑板上,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收获。
十分钟很快就过去了。我让学生解决黑板上的生字新词。把文中的生字,多音字及易错字找出来。先让学生读,再针对不同的字开展教学。生字的识记方法、多音字的读音区别、易错字的辨析及正确书写,都给足时间让学生真正把知识学到位。特别是在教学多音字“塞”的读音时,我告诉学生,一个字的读音要根据语言环境来决定,而不能单独凭空读,另外它还有一个读音是“sài”,学生由这一词想到了塞外。于是我又让学生联想到一个以写塞外诗闻名的诗人:王昌龄。顺便又让学生背了两首他的塞外诗,让课堂又回到诗意的氛围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致。
接下来的教学,我都围绕课后的三个思考题展开。第一个题是: 课文讲了哪两个小姑娘的故事?是怎样的故事?此环节我怕学生冷场,就让学生自己先思考,然后提醒大家,平常在总结课文主要内容时,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再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抽生起来回答。学生回答后让其它学生评议,哪些地方说得好,哪些地方还没说清楚,让学生相互作补充。第二个问题是让学生选择文中的两个小故事进行缩写,字数要控制在150字以内。我让学生先读题,然后谈谈对这道题的理解,接着又让学生说说在缩写时应注意哪些方面。学生动笔写后,我又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先让学生把自己的缩写读给小组同学听,再让小组同学评议,哪些地方漏掉了,哪些缩写又是必须的,要求每个组找出写得最好的一个在班级交流。在交流环节,我抽出几名学生,并让学生仔细聆听,找出他们的相同及不同,对缩写认识更加深刻。第三个问题是读了这两个故事的感想交流或讲一个与此类似的故事。这个感想,有的学生最怕谈了,如何让他们找到感觉,有话可说呢?我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去解读“智慧”二字。何谓智慧,文中两个故事主人公的智慧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解答,学生对文章的人文性就心中有数了。接着我让学生动笔写下自己的感受,然后交流。从几个学生的回答来看,他们对这篇文章的认识还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的。
一堂课结束了,我跟学生说了最后一句话:智慧,是急中生出来的智慧,但这一智慧,也不是凭空就能产生的,它在于大家平时对生活知识的积累,要想有智,还得读万卷书,厚积才能薄发,才能急中生智。
平常,我上这样的课,一节至少要上两篇课文。今天,为了迎合听课人的口味,我特地放慢了步伐。课后,听课的黎校长给了我极高的评价。黎校长是一位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人,我的这种课,在他眼里只能是班门弄斧,能得到他的表扬实属不易。其实,这堂课之所以能得到他的高度评价,一是我在课堂上引入了大量的诗文,活跃了课堂氛围;最主要的还是,他对这种督查的宽容和对我的一种鼓励。
回头反思这一堂课,就像学生习作时记流水账,想到哪里上到哪里,没有明确的中心,没有突出重点。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唯一能坚定自己的是,上一堂课,就要让学生有一堂课的收获,小到记住一个字,大到明白一种道理,甚至由一文,学会习得其它文本的方法。
感谢这一堂课,慢节奏中也别有一番风景。
夭折的玫瑰 心灵的交流
2014.4.21 星期天,我来到学校,照例去看办公室前我栽的玫瑰又长高了没有。这一次让我很失望。原本蓬勃生长的玫瑰枝叶没见了,花盆里,只有四根光秃秃的玫瑰枝条。那些才长出来的嫩芽,不知被什么东西全部剪折了。
进到办公室,我看到廖老师父子正在电脑上下棋。就随口问了一句,他们看到谁进办公室了,剪花了没有?父子俩沉浸在象棋世界里,只淡淡地回了一句:杨澜来过,没看见谁剪花。
我保持了沉默,学校里到处有摄像头,我想,是哪些孩子这样可恶,做这样的事呢?我决定明天去查查记录。
星期一早上开会前,我在操场看到了杨澜。于是我叫过他问:你这周到我们办公室做什么了没有。开始他说没有,我说你再好好想想。他说:那花不是我剪的,是廖浩然。一听这话,我心中就来气。昨天我问他们不是说不知道吗?于是我就把两个孩子叫到一块,仔细问事情的经过。
杨澜,一个十分聪明,学习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孩子。但也是一个令老师头疼的调皮鬼。班里的学生都害怕他,有谁稍微不如他意,他就会惩罚他们,他就是班里的王。我们老师对他的评价是:好人引导,他将来就是国家的栋梁;如果没有人教育,他就会是社会上的一个祸害。我心里明白了他们为什么会剪掉那几株花枝。前面一段时间,我的电脑密码告诉了廖老师,廖老师又告诉了他的孩子,让他星期天在电脑上玩。但因为前一周他们把我座位上到处弄了垃圾和麻辣口袋后,又在电脑上下了一些游戏软件。我为了保护电脑里的资料,改了密码,拒绝他们再来玩这电脑。两个孩子于是就心生怨气,打不开电脑,找花枝出气了。
这些是孩子幼稚的赌气行为,但也说明这样的孩子得及时教育。不能像廖老师那样,自己孩子有了错却不过问。我决定借这个机会好好教育一下杨澜。早上开会前,我跟杨澜说:我那花枝是用五元钱一枝买来的。我是想告诉他,那损害的东西是有价值的。没想到的是,中途课间,他曾两次拿着五元钱来给我。并理直气壮地说:郭老师,这是我的五元钱。意思是,老师,你要钱,我赔给你就好了。当然,我不是为了那几元钱,只是冷冰冰地告诉他:这个事是不能用钱来解决的。中午到我办公室来。
中午,他和廖浩然来到了办公室。对于有父母教育的廖浩然,我没有过多的费口舌,只是遗憾,哪有孩子做了事后,作为老师的父亲不但不过问,知道了也不教育的。
对于杨澜,我在上学期中特别去了解过。那一次也是他和我家乐乐打架后,把我家乐乐打得流了好多鼻血。当时乐乐也很激动,一直觉得我没为他好好讨回公道。作为老师,我怎能为了自己的孩子而不顾惜别人的孩子呢?于是我就向他的班主任和周围学生了解他的情况。通过了解,知道杨澜其实是一个挺可怜的一个孩子。他母亲生下他不久后就离家出走了。父亲也远到国外打工,他就寄居在他大伯家。无人管教。正是由于此,他才会犯很多错。每次老师教育他时,他是痛悔流涕,可过不了两天,又会犯毛病。他为了显示自己的强大,一直用最恶劣的方式与同学相处。
如何让这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不伤害他,让他从正面去学习处事呢?谈话前,我跟他们解释了我早上打他俩的行为:廖浩然,明知是自己做的事,却不能勇于承认错误,还推脱责任,所以我要让他记住,不能总是逃避责任,否则是要受到处罚和不被人原谅的。杨澜,我以前跟他约定过,不在学校做坏事,否则,我会狠狠责罚他。我这样说,是想让他们能正确,诚实地说出自己做事的动机,勇于认清自己的过错。
接下来,我问他俩为啥要找这花枝出气。廖浩然说他是因为无聊,无事做,也不知道那是我养的花。他说的也是事实。他家离学校很远,每到周末,我们这些老师都离校了,只有他们一家留在学校。他父亲整天在电脑上下棋,他母亲呢,则在食堂里绣花。留下他一个孩子,整天没有玩伴,没有事做,当然没有生活的乐趣。杨澜呢,他一到星期,就想着到学校打游戏,而那天又没电脑可用,看着廖浩然剪花枝,也觉得那是一种可以打发时间的方式,看着枝叶从三楼飘飞而下,那也是一瞬间的美感吧。
说真的,我不为自己夭折的玫瑰可惜。看着两个孩子,我想到的是现在的孩子,真的很难找到我们童年时代的那种快感。他们远离了土地,少了我们那时在田野间奔跑的喜悦。在电视、电脑、手机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孩子们却对自己的星期天感到茫然。就如我家孩子也一样,星期天,他不知道自己除了看电视外,还能做什么,能和谁一起玩一下。大自然对他们来说毫无兴趣。这两个孩子也有着同样的迷茫和困惑。
我和杨澜进行了一次深谈。我告诉他,老师不是想要他赔偿损失,是想和他进行一次平等的对话。我告诉他,我了解他的家庭处境,并体谅他的做事方式。谁想这孩子就无声地流下了眼泪。看来,他其实真的很孤独,他渴望着更多温暖的东西。只是那些是我不能给予他的。我把同学对他的看法,老师给予他的评价,及我对他的期望一一和他交流。告诉他,不论在何种处境下,都要把事情往好的一方面想,做出正确的选择,少给别人添麻烦,做个受同学、老师欢迎的学生。
我在做这件事时,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杨澜是四二班的学生,跟我完全不相干,我为何要对他说那么多话呢?说实在的,那真的是个调皮又可爱的孩子,他身上有着很多的毛病,但也有很多的智慧和侠义。不管我是多管闲事也好。我只想给他传达一个善意的关怀。让他知道,原来身边还有这样一个老师也在默默地关注着他的成长。愿他少些抱怨,多些快乐,成为一个阳光的孩子吧。
一次竞技,一次提升 2014年4月29日
准备了差不多一个月的品德课竞赛今天终于在黄水小学多功能厅结束了。虽然只获得了二等奖,但是,自己从中得到的收获却是颇多的。
从2010年以来,我断断续续参加类似的赛课活动也有很多次了,指导别人参加这样的活动也有很多次。不管是自己参赛,还是指导别的老师,每一次活动过后,我觉得自己都进步了不少。所以,我感谢这些活动。在做这些活动中,虽然累着,但也快乐着。
代转公后,最初我教学的是数学。数学是我读书以来最头疼的科目,当然对课堂教学技能及相关学识知之甚少,最多的时候是上课时很多题连自己都做不来,哪能教学生呢?好在自己脸皮厚,不耻下问。只要谁能帮我解决问题,我就会在老师间或网络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日子久了,我才发现数学的乐趣很多,我的思维也变得活跃起来。2008年,我来到了冷水小学,开始了语文教学。最初接触语文学科,虽然自认为语文功底还是有的,但在教学学生时,面对字、词、句、段、习作,我就觉得是一团乱麻。我不知道该如何着手教学,也不知道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整天都是让学生埋头于字词的重复抄写,把别人的方法依样画葫芦。学生忙于做作业,我也有改不完的作业。这样辛苦的结果是学生成绩很不理想。
后来,一次次的外出学习,一次次观看名师的教学实录。我把这些都用到课堂上,但发现别人用一课可以完成的事,我有时用上两三节课也不一定满意。是乡村孩子不聪明,还是他们见得少?我一直在思考。2010年,我作为学校推荐的语文优质课赛课老师,第一次到片区参赛。那一次真是赶鸭子上架,没人愿意去。学校就硬派我去,因为他们说,要让最年轻的老师去锻炼锻炼。我选了四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最后一课《给予是快乐的》。课上了又上,改了又改,却始终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其实对于如何设计课,我也是一头茫然。全是语文教研组长谭久容老师在旁边说怎样做,我就怎样做。我自己做的事就是找了很多相关资料和第一次自己学会了制作幻灯。参赛时,上场脚不自觉的抖,嗓子干得要冒火。整堂课,学习氛围一片死寂。我唯一保持了微笑和学生对话。那僵直的笑,让课后好久我的面容都没有恢复正常。但也正是因为这一次竞赛,我对语文课有了自己初步的认识:要想上好一堂课,老师得在课前做足功课。
第二次不是赛事,那是为了推行县里推出的读思练教学模式。上课老师要有自己的课堂模式。这次,我选择了三年级上册的五单元第二课《颐和园》。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文章。在学校里,我设计了很多内容(掌握作者的浏览顺序、品味作者如何写景的、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还制作了非常精美的课件。信心满满去上一堂好课。可是学生一开始读课文就出现了生字不认识,读文拖拉的毛病。没有课前学习,要上我设计的内容,学生是跟不上节奏的。教学预设就这样一下子打乱了。手忙脚乱后,我镇定下来,决定从抓学生的基础和指导读好文章入手。一节课,上得我大汗淋漓,但在结束时,学生大部分能用比较自然的音调读文。总结时,这一节课没有特色,也没有按读思练的模式去教学生,他们唯一的收获是学会了怎样自然地去朗读课文。我的教学模式失败了,但是,我却发现,一堂课不在于课前预设的多么完美,而在于面对学生的基础,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一节课不在于达成多个目标,而在于学生在某一点上有真正的收获。
当第三次参加赛课时,我从容了许多,也释怀了许多。虽然也有赛前的忙碌和准备,但是,我知道如何面对学生,如何设计课堂,去适应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的课堂学生作主。那一次赛课后,虽然我只得了个二等奖,但我恰当的引导,得体的语言,对文本的解析,得到了与会领导的赞赏。这次比赛后,我懂得了如何在课堂中让学生亲近老师,如何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发现文本、解读文本。
近两年,我作为语文教研组长,退出了赛课行列,但是,每当片区赛课时,我都得认真指导新老师。在指导他们的同时,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有了增长和新的突破。特别是指导江娇老师上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一文中。我借用一组资料补充,轻松解决了作者面对失去母亲时那种复杂难以言说的心境,指导学生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给参会的所有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这一次品德课赛课活动,我们学校又没人愿意去。一是大家都没上过这样的课,二是都不愿去做这些费时又不讨好的事。我又一次被推上了赛课台。为了赛课,认真从头学习什么是品德,品德教学有哪些要求,品德课要体现的宗旨是什么?在解除了这些疑惑的基础上,再去现学别人的经验。在总结别人经验的基础上去选课,收集资料,设计教学流程,体现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那些舍掉的课余休息,那些深夜灯下的冥思苦想,全为了那40分钟。虽然我努力要想夺得第一,为自己也为学校争一次光,遗憾的是,我又只得了个第二。同事戏谑地称我为千年老二,我很坦然地笑了。毕竟,我的课还存在着许多不足。重点是大家认为,品德课是一个严肃的话题,要上得特别有道理才行。我的一节课,就在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讨论交流中,在音乐流淌中溜走了。至于给学生留下了什么,他们认为还不够。比赛的结果是次要的,名誉也是无用的。一次比赛,我付出了,也品味到了学生快乐学习的同时,自己知识的积淀的渐厚。
如果没有这一次次的赛事,没有这一次次的交流反思,我也许仍然是几年前那个在教学门外徘徊的人。如今,每每在课堂上和学生侃侃而谈,每每看到学生课堂上激情飞扬的脸,我觉得,这就是我付出后最好的回报。至少,这么多年了,我没有在原地踏步。带着学生进步的同时,其实也是提升了自己。做个有追求的人是件挺好的事。
观看《乡村教师》和《一个都不能少》感悟
2014年5月4日
今天早上开周前会,学校的政治学习任务是要我们老师看两部电影:《乡村女教师》、《一个都不能少》。
这两部片子早有耳闻,但从没真正去看过。因为这类电影一看就是赞美老师如何兢兢业业工作,如何让学生成才,如何为学生奉献的,这种老掉牙的说教片,谁有兴趣去看呢?没办法,政治任务下来了,还是得去看一看。
我先去看了《乡村女教师》。这是一部反映前苏联教育题材的电影。描绘了从沙皇末期到十月革命和苏维埃建立这段历史下,一个从大城市里来的姑娘,如何用自己弱小的身子改变了一个村庄的故事。这部影片的主人公叫什么,我没记住,因为俄国人的名字太长了,不好记,也不想记住。
一个二十岁,风华正茂的少女,从一个大城市来到一个荒凉的淘金村子。村里没有人愿意送孩子上学,他们言行粗鲁,对知识十分轻视,认为钱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第一天上课,教室里一个人也没有,但执著的女教师仍然平静的一个人在教室里上课。当她意外发现教室外还有几个学生时,给了她教学莫大的鼓励。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孩子们,今天你们开始上学了。那你们就是不平凡的人了,你们叫做学生。在接下来的日子,我将教你们知道为什么有白天黑夜,为什么风会吹......一种特别的开课形式,吸引了学生。让他们对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产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好奇心,是让学生走进知识最好的、最有用的方式方法。
另外,作为一个乡村老师,她不但给孩子上课,村里的事情她也管,对有困难的学生,她竭力帮助,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着这个村子,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
十月革命失败后,她所在学校及自身受到严重威胁。但那位女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和无畏战胜了那些阴谋,最终迎来革命的胜利。一生的付出,赢得了累累硕果,她用自己一生的热情,为俄国的教育事业奉献着,也为我们这些乡村的老师做出了榜样。《一个都不能少》是展现的90年代,在陕北的一个偏远村子里,一个有28个学生的班级。原来的老师走了,接手的是一个只有13岁大,只有小学毕业文化的魏敏芝女孩。她唱不全一首歌,还音不准,她让课唯一会做的事就是在黑板上给大家抄写课文,然后关上教室门,坐在教室外,等学生在教室里抄写课文。
这是那个年代中国大多数农村教育的一个现状缩写。这魏敏芝哪是老师,就是一个大孩子带一群小孩子的事。日子就在抄写课文中一天天过去了,但是一个女孩被县体育学校选走了,另一个男孩,因为家穷到省城打工去了。这个不善言辞的女孩,心里记住的是高老师临走时说的一句话:一个都不能少。
这部影片有三个地方让我深有感触:第一,那里的教学环境。一间将倾的土坯房,几张破旧的课桌,粉笔都没有多余的教学条件。第二,一个没有特长,没有什么文化的临时女孩代课老师,却在为了找回自己离开的学生时,用了最好的教学方式:为了挣足去找学生的费用,她请学生算要搬多少块砖、能得到多少钱,要搬多久。用实际生活事例,教给学生知识;第三,也是是让人感动的是。这是个什么也不会的女孩,但对学生,她却有自己最大的热情,面对失学的孩子,她用自己的坚定和执著创造了奇迹。
其实,小学阶段不需要老师在多么渊博的学识,而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温情。如今,我们老师的学历越来越高了,可学生却越来越不快乐了。是什么让学生对学习生厌,是学生很少能感受到老师的温暖。为了那个考试的分数,我们过早的让文字和数字代替了老师的温度。
今天下午,几个老师在操场针对如何改变乡村教学现状展开了讨论。他们都说到了学生的好坏。我不知道,在小学用什么标准去区别学生的优劣,是他们的成绩吗?学生考试的那个分数能证明学生以后一定会有出息吗?我看不尽然。小学里,学生只要能健康成长,对知识有深厚的兴趣,我想,到一定时候,他们都会在自己的某个空间里有所成就,成为一个真正的好学生。一个犯众怒的特殊孩子 ——与李吉川的谈心记 2014.5.13 学生捉偷,这事不简单
(聂太琼拿李爽40元和杨秋红7元钱事件,黄芙蓉拿钥匙开衣柜门,然后认定是聂太琼做的。)2014.5.22 与学生共舞的六一
(写写为了学生的六一,和班级学生苦练舞蹈《朋友》的故事。这舞很难,学生不容易练,彩排时又遭遇一些学生和家长的指责,学生没了信心。)2014.5.28 被雨淋湿的六一 一早的忙碌,表演时遇下雨,节目被迫中断,大家的表现 2014.5.29 当得知学生决定问暴力解决问题的消息后(记下家长的反应,及自己如何处理这些事的)2014.5.29
第五篇:我心快乐(教师手记之106)
我心快乐(教师手记之106)
今天中午在柯桥的兰州拉面馆里意外地碰见了我的学生――上届的班长孙寒霜,她就坐在我对面,当时,我看着书在等面,她呢,大概是父亲送到这里后让她自己坐下来吃,然后就走了,绿色的羽绒服,在我的眼睛余光中扫过,熟悉的声音让我断定就是我的学生。我没抬头,我想招呼她,但我又想试一下她的眼力。终于还是我抬头了,她还是叫了,依旧那个有点腼腆又乖巧的女孩,只是脸显得大了,人长高了不少。她谈起她的学习,她依旧是班长,初一13班的,在前一次考试中得了年段总分第一名,全年段总共16个班(小班不算)。我为她高兴,能有这么好的成绩真不简单,要知道这绍兴县实验中学在绍兴也算是一流的初级中学,在全省也属名校,每一届学生都是从整个县考入的,非施教区的全按考分录取,且每班人数都在50左右。
言谈中,她很高兴,也比以前善于谈吐了,还说很奇怪的是以前我们一个班的同学现在大都很出色,虽然分在了各个班里,差不多一个班能有二三四个人,但都或多或少在每个班里负责着一定的工作,起到了相当的作用,譬如就她知道的我们原来班内的同学就有三个任班长:她一个,陈佳珂一个,相啸宇一个(由于分班学习、学校管理的缘故,原来的同学他们很少交往了,所以其他的人不清楚),任副班长的更多了:马召南、丁晶珂……我也记不清了,我只记得这些话早就有人告诉过我了,他们都用诧异的语气跟我说:怎么我们以前那个班的同学都这么厉害?怎么自己就没感觉到呢?现在一上初中,发现我们班的同学都在各个班中充当领军人物了,在学校的整个学生管理机构中作为初一新生的我们原班的同学已占了相当的人数,各类学科成绩出类拔萃的更多了,戴嘉铭成绩很优秀,蔡世源全班考试第一名,韩振华成绩扶摇直上,……我只是听他们那么说,听到家长的夸赞,我也没想到,我也感到不可思议。
要说我给了他们什么,我想我最主要的是给了他们思想,给了他们习惯。那是对人、事、物的正确的认识和思考,每天早上我都不遗余力地做好晨谈准备,并常常讲到让我自己都为自己在内心喝彩,不知他们是否记得那一次我讲爱国主义,有几个人印象是那么得深刻,在他们的文章中写到我是那么地投入,那么地激愤,说实在的,那次我是充盈着泪水讲的,我对同学们讲的内容是实实在在的、真真切切的、有理有据的,那是我用事实、用例子、用数据、用对比、用感受在告诉他们中国人该怎样去做,该如何爱国,我国要怎样看待我们的爱国情感、社会现状,深入浅出地让他们体会了一次心灵的震撼,一个学生同我说:“老师,听你讲的时候,我的整个人、我的心都在发震。”因为我是用心在告诉他们做人的道理。因为我觉得教育不只是教知识,更是用自己的心去塑造人。
那样的思想,每天都在点滴地进入孩子们的心灵。我遗憾的是自己没有将它们保存下来,因为那些即兴的演说都是从他们每天的生活和学习出发,从一两点或一两件小事出发再作深入或展开的,没有详细整理过,也没有打过草稿。平时,我还用我的幽默和洒脱去诠释,喜笑中让人明白道理,从我对学生的批评当中就可见一斑了:在我严肃的批评中学生总是忍不住笑,让他们别笑都不行,所以他们总是害怕地进来,舒心地出去,仿佛到办公室接受批评也是人生一大快事。但我教会了他们如何思考,如何面对,如何理解,如何前进,只要在我两年半的晨谈和教育中,他们能听进去一半,那么,他们的思想也将发生重大的转变了。
另一个就是习惯了。习惯之于人相当重要。我容不得坏习惯的存在,我更注重好习惯的培养。日记的记载,是每个人给自己的一份宝贵财富,我曾那么要求他们,不断地要求,反复地提醒,经常性地激励,有不少人已经养成了习惯。读课外书,是又一好习惯。有些家长反对孩子一天到晚看“杂书”,我呢,却说通家长,告诉他们看书的重要性;有些家长一天到晚盯着孩子的成绩不放,看成绩不行,就要孩子“戒书”,我还是告诉他们不要担心孩子的成绩,虽然现在考得不理想,但并不等于以后不好,爱看书的孩子以后的成绩肯定会直线上升的。
还有一个习惯,我帮助孩子们坚持了一年半至两年左右,不知他们现在是否还有,但那效果还是在了。那时,我们班每天早上每位学生到校后都要晨跑几圈(或十分钟),要求是早餐后至少半个小时,一般同学从家里到学校再到教室整理好刚好半小时左右,这样,他们的身体得到了应有的锻炼,现在不少人长得比一般人都要高。这也是我在做学校做专职体育教师(真是冤得很,一点不对口,一到校就被安排教体育,消磨了几年的专业学习好时光,怨哪。)时得出的结论:体训对于学生来说,训练时看不出与众不同来,但训练一两年后,各方面的身体素质将开始超越一般人,身高也是一个明显的标志。
至于其它思想习惯,我想我的不求雷同,喜欢别具一格,或许也能称为创新吧。我常搞一些其它班没有而我们学生喜欢的活动,我不喜欢形式主义的东西,而喜欢让学生能确实学得的、快乐的内容。
现在,学生的发展是我最大的快乐和荣耀,虽然后来几个月我去山区支教了,但我仍关注着他们,其中也有不少孩子关心着我,让我感动,让我快乐。张靓慧,一个个性很犟的人,既怕羞,又大胆,且内向而情感丰富。她在我支教山区时不时地来信,我把她的信很好地保存着,并每封都在网上给她回了,但没有寄过一封纸张的信给她,我只告诉她,在小学最后阶段好好地复习,不要把心思放在了其它上面(因为她交了很多笔友,写了大量的信)。其间,我还收到了沈王强的信,他也那么地关心着我。因为我最后一个学期的离开,他们中很多人都哭了,虽然我是在放寒假前告诉他们的,但他们还是有很多人都做出了反常的举动,尽管我一再压制他们不要做其它的事情,但还是有人写信给校长,质问校长为何将这么好的老师调到山区任教,也有人要动员全体家长写联名信,要我留下来,我制止了,告诉他们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师,没有什么别的意思,这是学校权衡再三做出的决定。有好几个人晚上都是在睡梦中哭的,蔡世源的妈妈打电话告诉我他在家哭了好几个晚上,我很感动,感动得想哭:这样的学生难道不值得我用心付出吗?更让我难以入眠的是这样的学生不是一两个,而是很多,像张靓慧、蔡磊、韩振华、陆一枫、陈佳珂……不能一一例举。
时间过得很快,今年教师节,我正在乡下父亲家里,接到王炜的电话,说想到我家里来看我,我高兴,就马上放下自己的事情,骑了十多里地赶回家里等他们。王炜和丁佳浩来了,他们骑着新款的自行车,还是那个样子,丁佳浩的自负虽然仍然明显,不过,说话显得很有分寸而懂事了,人长得比我高好几公分,捋起细细的胳膊告诉我他暑假里在学跆拳道,还摆了两个POSS,有点弱不禁风的样子。王炜呢,不再是以前那个调皮的男孩了,显得很成熟很懂事,以前,少不了被我批评的,不过,他可不在乎这些,他的死缠烂打的工夫可是一流的,不信?上次我在山区教书回校看他们时可被他给拉扯得脱不了身呢。可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很有情义的,说起话来也头头是道。而且,现在在上这个小荷作文网的,也要算他比较勤快了。
之前,暑假的时候,好几个同学也已来看过我,我拿出网球陪着他们一起打,我们很快乐。
我经常在小荷作文网的纸条里看到“老师,我好想您!”“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的话,这是蔡磊,一个胆大智高的少年,博览群书到入神的地步,每一次这样直白的表达,都让我激动不已:一个老师能获得学生如此厚爱,还能有何求呢?
学生的爱来得让我难以承受,除了我的授课学生之外,网上的学生同样让我有想流泪的感觉,我久久不能忘怀的是一名广东的学生在给我的回复中写道“老师,我爱您!”这样直白的表达。他们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有的在一年中竟写了三百多篇作文,着实令人叹为观止。看着他们一个个长大、成才,我真快乐。
想念你们,我所有的同学们,我的孩子们!
想起了臧天朔的歌:“……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如果你正经受不幸,请你告诉我。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如果你正享受幸福,请你忘记我……”
只要你过得比我好,这是我最大的快乐。
――――茅寒春
于2005年12月24日星期六午夜
附:原六(9)班全体学生名单(共58人):
蔡 磊、蔡世源、曹 青、陈 彬、陈佳珂、陈 伟、戴嘉铭、戴毅烽、丁佳浩、丁晶珂、高莎莎、韩振华、胡琳琦、胡世臻、黄 炯、金 鑫、孔维亮、李佶男、娄成炯、陆一枫、马召南、蒋斯贴、倪建森、倪楠樑、平缪冰、沈迪威、沈王强、沈雪莲、寿石瑛、宋嘉玲、孙寒霜、孙思维、谭坪萍、谭姚琦、王培齐、王 权、王少卿、王 炜、吴伟伟、相啸宇、徐 超、徐 龙、薛佳栋、叶恩泽、杨 易、叶志亨、余 佩、张靓慧、章家栋、章 玲、赵 灿、赵玛丽、朱静超、黄粤樵、张颖慧、卓文浩、潘志鹏、周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