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构建和谐班级 促进个性发展 德育课题
编辑:空山新雨 识别码:21-343049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07 14:37:32 来源:网络

第一篇:构建和谐班级 促进个性发展 德育课题

构建和谐班级

促进个性发展

——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科研课题《小学班主任工作教育案例》开题报告

梅江区乐育小学

教育科研是人们探索和认识教育客观规律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推动教育科学理论转化为教育实际应用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措施。学校为了探索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教育案例,构建和谐班级,今年4月,我校德育课题《班主任工作教育案例研究》向广东省教育厅思政处和广东省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申报并得以立项,列为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科研课题。根据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的要求,接到立项通知后,学校组织课题组的成员进一步认真研究、完善课题的研究工作,为顺利实施各项方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现将开题工作报告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缘由及研究现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21世纪的中国教育改革进入了以加强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阶段。“小学班主任是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加强小学班主任工作,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在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2、目前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现状

在部分调研的基础上了解到,目前小学班主任老师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繁琐的事务性工作要花费中小学班主任更多的时间,投入更多的精力,常常教育效果不高,加之班主任津补贴参差不齐,普遍较低,客观上挫伤了一部分班主任老师工作的积极性,以致班级工作常常在低水平、低效率上徘徊。班主任工作教育好坏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班主任对教育案例的研究很重要,通过研究可以改变目前班主任工作低水平、低效率的状况。

(二)课题提出的缘由

1、关于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简要回顾

1998年7月,原国家教委又制定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条例》,提出了中学班主任的8条职责,小学班主任的7条职责。总的精神是要求班主任应对他们所管理的一个班的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以及学生的素质和班集体形成与发展承担重要责任。由此可见,班主任的工作内容要比一般教师更加丰富,对班主任的专业化素质要求也肯定更高,这就决定了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和特殊性。

2、目前我国中小学“班主任教育案例”概念的提出及相关研究 教育部周济部长曾在记者招待会上指出,要把班主任由教书的“副业”变为育人的“主业”,他认为,要实现班主任从“副业”转变为“主业”的必由之路,那就是班主任专业化。(《德育报》2005-4-25)

梅州市、梅江区教育局制定班主任培训计划,举办了班主任培训

班,并进行了两届的班主任能力大赛,提高了梅江区班主任的能力。

3、《课标》也强调:“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立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从教育的角度看,班主任是培养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什么样的班主任就塑造什么样的学生,他们参与班级教育的过程经历,体验感悟,将在其生命发展的历程中留下鲜明的痕迹。要培养出赋有创造性的特色学生,必须构建有个性化的班级教育文化,让学生无条件,无时不刻地进行班级教育文化熏陶。在此背景下,有效开展班级教育文化建设,已成为一项迫切的重点工程。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本质上就是对课程文化的一种颠覆和重新建构,班主任的教育是学校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学生个性化成长的一种全新的文化。因此,在新课改情境下,进行“班主任教育案例”是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其次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一所学校的发展归根结底就是这所学校全面的发展,它既包括群体的发展,也包括个体的发展。单个班级的发展势必促成全校的发展;单个学生个体的成长,也最终促成学校的长期发展。班主任教育案例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良好的班级能促成良好的班风建设,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健康、向上的风气中接受持久而稳定的熏陶,最终共同成长。再者是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班主任教育案例能促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能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修养,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创新能力。未来社会要求培养新型人才,其不仅重视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视人才的潜能个性的发展,而这些素质单

靠一般的“灌输”是难以奏效的。多姿多彩的班主任教育案例活动,可以引发学生无限的创造力,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增加信息量,同时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班主任教育案例现状

在现实中,学生从小接触到的班级文化几乎是千篇一律,千“班”一面,给学生造成严重的审美疲劳,无法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创建具有特色的学校班级文化的常规管理和建设,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生命力,使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美好家园。这是我们课题组需要研究的内容,也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四)课题研究的依据

1、政策依据:

1998年7月,原国家教委又制定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条例》,提出了中学班主任的8条职责,小学班主任的7条职责。总的精神是要求班主任应对他们所管理的一个班的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以及学生的素质和班集体形成与发展承担重要责任。由此可见,班主任的工作内容要比一般教师更加丰富,对班主任的专业化素质要求也肯定更高,这就决定了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和特殊性。

2、理论依据:

目前我国中小学“班主任教育案例”概念的提出及相关研究 教育部周济部长曾在记者招待会上指出,要把班主任由教书的“副业”变为育人的“主业”,他认为,要实现班主任从“副业”转变为“主业”的必由之路,那就是班主任专业化。(《德育报》2005-4-25)

市、区教育局制定班主任培训计划,举办了班主任培训班,并进行了两届的班主任能力大赛,提高了我区班主任的能力。

3、实践依据:

通过班主任工作个案的研究,能够团结班级各科任教师,通过他们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注重学生心理变化的研究,适时做好学生心态调整工作,注重学生心理发展及心理变化特征,满足其要求纠正其方向。通过班主任个案的研究在沟通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教育过程中起到桥梁的作用。有得于使班主任成为学校领导实施教学教育工作中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在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指导教学,指导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开发他们的潜能,指导他们创造新生活,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通过课题的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2.通过课题的研究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

3.通过课题的研究积累班级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作为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管理的班主任,既是班集体的教育者、领导者和组织者,又是学校行政领导的得力助手,汇聚各方面教育的力量的焦点,班主任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社会的角度看,班主任工作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工作;从学校的角度看,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直接组织者、管理

者和实施者;从学生的角度看,班主任是他们身心健康的促进者,班主任的言行会影响到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甚至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从学生的家庭角度看,班主任是自己孩子在学校最可靠、最可信赖的人,是自己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习、生活和健康的主要信息源,所以班主任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到班级的教育状况和学校的教育工作。因此学习、掌握、研究班主任工作的理论和工作技巧,就显得十分必要。

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要长身体、长知识、增长独立生活的能力,班主任的专门指导能够使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班主任不仅能够教会学生去适应社会生活,同时还能够帮助他们开发潜能,指导他们去创造新的生活。其实人的潜能很大,优秀的班主任能够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展,从而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真正的教育”是促使灵魂的转向,并用力将灵魂往上拉,引导达到高处的真实境界。这种心灵的提升,实际上就是人生态度的转变,人生境界的升华,而成功的班级文化建设好比一艘船,载着我们的学生乘风破浪、悠然自得地到达幸福的彼岸。

四、课题实施过程的设计和主要措施

(一)、课题实施过程的设计

(1)通过对班主任的研究,形成校本课程。

(2)通过班主任个案研究,培养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加深对工作的热情,使之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通过班主任个案研

究,使其成为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学生和家长的联络者。班主任要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来更新教育观念,规范教育行为。

(3)通过班主任工作个案研究,使用权他们形成经验丰富,令人尊重的教师,近而影响学生朝着健康向上、乐观的道路发展,潜移默化的教育他们,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4)使班主任朝着专业化发展,提高化们的专业素养和文化底蕴。

(5)班主任个案研究促进班主任和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包括发展个性、培养能力、培养审美观,身教胜于言教,以身作则。)

(6)班主任个案研究,提高对教育工作的思想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教育理念、管理思想、学生观点和提高专业技能等等。

(二)课题实施的方法和步骤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为主,综合运用观察法、调查法、文献法、个案法、经验总结法,以一定的主题为核心,分层进行研究与调查,及时总结、及时反思、及时矫正、完善提高。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2年4月)

1、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申报工作。

2、选定实验教师和实验班级,根据所选教师和班级的具体情况确定研究内容。

3、搜集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做好实验教师的动员和培训工作。

4、拟定课题研究计划,做好课题的开题工作。

5、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对课题进行论证,形成课题研究方案,了解班主任在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和专业化特征。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2年4月—2013年4月)

1、实验教师根据课题的研究计划做好相关的工作:布置教室,设计班级标志,完善班级规章制度,营造正确的舆论环境,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

2、做好过程性的指导、评价和反馈。

3、做好阶段性的研讨工作。

4、文献检索研究。充分了解班主任工作教育案例的相关理论知识。

5、搜集、整理优秀班主任工作个案;班主任作为主业及相关培训实践活动,搜集和整理班主任工作案例,能够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形成指导性和研究性理论与实践性的材料,使班主作更好的工作,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有作为的好学生。

6、各课题小组开展研究工作。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深入阶段和课题结题阶段(2013年4月—2014年4月)

1、以校、级为单位开展班主任培训等实践试点工作。

2、各课题研究小组交流、观摩、展示成果

3、整理前期研究资料,形成成果主件和附件。

4、收集、整理课题的过程性研究资料,拟写好课题结题实验报

告。

5、拟写课题结题实验报告和整理课题核心成果资料。

6、做好结题申报,迎接课题专家组的验收、评估。

五、研究对象的选择

实验班级不作特殊的选择,以增强实验的可借鉴性、可模仿性和说服力。选取具有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教研工作经验,且年富力强、富有工作热情的老师担当实验教师。

五、课题的研究和分工

课题《小学班主任工作教育案例》按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顽强的意志、良好的品质,使学生的言行举止、品行修养螺旋式上升,从而达到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

低年级:习惯与兴趣,由邹衍芬老师负责,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中年级:礼仪与自律,由蔡闻老师负责

高年级:诚信与自信、感恩与目标,由黄利清老师、张群新老师负责

六、预期的研究目标

1、中期成果

班主任的地位、作用和专业特征性论文,在实践过程中,深入对

教育案例的可行性、科学性、实效性进行对策研究。

2、最终成果

①搜集本校和其他学校的班主任案例,形成校本课程《班主任案例集》。

②开展课题探索研究活动,积累研究素材,总结课题经验,进行班主任工作课例展示。

③班主任结合本校本级本班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形成《学生活动和作品集》。

④撰写课题结题报告——《班主任个案研究在对班主任工作和学生成长中的作用的研究》,通过德育科研的开展,提升学校德育工作品位,达到创建学校德育教育特色的目标。

3、期望成果

以校本课程《班主任案例集》为切入点,提高班主任的综合素质水准,形成本校办学特色,努力成为梅江区具有德育教育特色的示范性学校,并争取本课题研究成果在梅江区推行。

七、条件保障

1、组织保障。课题组由李占锋校长亲自主持,由曾利华副校长和教育骨干黄利清老师具体负责实施,成立完善的课题组。具体组成如下:

组长:李占锋

副组长:曾利华

组员:黄利清、张群新、蔡闻、邹衍芬、2、制度保障。课题组有较健全的科研制度,将参与活动情况和科研成果纳入课题组成员的年度考核。

3、师资保障。课题研究队伍年富力强,既有较丰富的科研经验,又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活力。

4、理论保障。课题组聘请专家为课题的专业引领团队,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持。

5、经费保障。学校划出一定的资金作为课题组专项研究经费。本课题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展活动、人员培训学习、专家指导到论文发表、出版等到结题的经费学校将全部投入。

第二篇:构建和谐交通 促进交通发展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任务,张春贤部长也已在有关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构建和谐交通的要求。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交通发展的新要求,努力构建和谐交通,不断促进公路水路交通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和谐交通的内涵与特征

所谓和谐交通,就是能够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交通,能使广大人民群众的交通需求得到满足的交通,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对运输服务感到满意的交通。具体地讲,和谐交通就是公平共享、法治有序、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环境友善的交通。这就是和谐交通的基本内涵。

公平共享,就是要使全社会各地区、各阶层、各群体民众都能充分享受到交通发展与改革的丰硕成果,并使其交通利益都能得到实现、维护和发展,充分体现交通事业的社会性、共用性和公益性。这是和谐交通的价值取向。

法治有序,就是要有完善的法规体系,使所有交通参与者遵纪守法,保证交通的有序运行。这是和谐交通的制度保障。

便捷高效,就是要使交通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覆盖率、通达度和机动性,做到能力充分、衔接紧密,保障货畅其流、人便于行。这是和谐交通的基本要求。

安全可靠,就是要使“安全至上”成为全社会所有交通参与者的共同理念,不遗余力地减少交通伤亡、增进公众安全,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实现交通的可靠性,努力实现“零死亡”交通和全天候运输服务。这是和谐交通的发展重点。

环境友善,就是要建设低能源消耗、低资源占用、低环境污染、低财政负担、低使用成本的交通运输系统,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实现交通的发展目标,实现交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这是和谐交通的必然选择。

构建和谐交通的基本要求

构建和谐交通,要切实处理好四个方面的重大关系。

构建交通行业与社会公众的和谐关系。要把交通发展的目标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提供让社会公众满意的服务,取得社会各界对交通发展的认同和支持;通过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提高社会各界对交通发展的知情度和参与度;通过树立和巩固亲民、负责、为民、务实的行业形象,不断增强交通行业对社会各界的亲和力和影响力。

构建交通行业与外部行业的和谐关系。交通行业是关联度很高的行业,交通主管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通过建立有效的协作对话机制,形成有利于交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推动力。

构建交通行业内部的和谐关系。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交通政策的制定主要在中央交通主管部门,但具体执行主要依靠各级地方交通主管部门,因此在政策的理解和贯彻执行中都有可能存在着逐级衰减的现象。要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文化创新等途径,激发各级交通部门和每个从业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全行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构建交通运输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严峻的资源约束要求我们必须走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这种可能。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交通运输的增长方式,要将“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贯穿到交通发展的各个环节。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构建和谐交通,就要紧紧围绕交通发展的目标和这些要求,努力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加快发展,为构建和谐交通奠定坚实基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交通发展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生产力滞后的矛盾。因此,必须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为构建和谐交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深化改革,为构建和谐交通注入强大活力。目前交通发展中存在的许多不和谐现象,究其根源很大成分在于体制性障碍的存在。构建和谐交通,就必须深化交通管理体制改革,逐步理顺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经营主体的责、权、利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健全法制,为构建和谐交通创造有序环境。当前交通法制化建设还不能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必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在交通行业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加强行政能力建设,为构建和谐交通提供根本保障。构建和谐交通的重点是要提高各级交通部门的行业管理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即要着力提高交通运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公共服务和组织保障、运输和建设市场的依法监管、安全管理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五个方面的能力。

促进交通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交通增添精神动力。交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要树立以人为本、质量为先、服务至上的行业价值观,形成爱岗敬业、求真务实、创新进取、团结协作、廉洁自律的行业精神,为构建和谐交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协调各种关系,为构建和谐交通营造良好氛围。构建和谐交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应善于处理行业内外的各种关系,将各方力量转化为交通发展的积极因素,共同推动和谐交通建设向前发展。

处理好影响构建和谐交通的问题

近年来,交通行业在政策、规划、建设、科技等各方面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构建和谐交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和谐社会”毕竟是一个新理念,它的丰富内涵和广泛外延,将会对社会、经济各领域派生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和谐交通的建设还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完善管理方式,促进收费公路的健康发展。我国的收费公路政策在过去的20年支撑了公路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它仍是公路建设资金筹措的重要基础和主要手段。但是发展到今天,收费公路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五乱”,即:乱设站、乱收费、乱转让、乱挪用和乱养人。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公路服务效率,损害了交通形象。《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的出台,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创造了条件。充分利用宣贯《条例》的契机,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调整费率、产权归位、统贷统还”的思路,依据《条例》的具体条文规定,全面予以调整和规范。

巩固治超成果,建立治超长效机制。2004年,治超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反弹危险随时可能出现。对交通系统而言,要立足于全行业的力量,建立治超的长效机制。从国内外的实践看,主要措施应包括: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治理超限超载有法可依;严格执法,推行“一超三罚”制度;降低收费标准,规范运输市场;提高治超的技术水平,如合理布局检查站点,推广动态称重设备,试点推行道路运政IC卡;总结有关经验,实施货车计重收费。

多方解决农村公路发展的资金问题。现在,农村公路的投入是“还账式”的,随着建成规模的持续增加,农村公路建养体制不健全,建养资金缺少来源的问题将会很快显现出来。解决的思路可以归纳为:明确事权划分,稳定现有渠道,开辟新的来源,确立投入原则。明确事权划分,就是要根据农村公路的基本属性,明确政府是农村公路建养的责任主体,同时要根据农村公路的受益范围、各级政府的财权事权状况,区分不同地区,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责任比例,最终形成中央政府引导、地方政府为主、农村社区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农村公路投融资体制。稳定现有渠道,就是通过法定的程序,建立农村公路发展专项资金,使目前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稳定下来,形成一个有法制保障的、相对可靠的来源渠道,包括总量和比例结构,并做到数量逐年增长,使用公平合理,监管有章可循。开辟新的来源,是指根据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和农村税费改革的要求,开辟新的农村公路建养资金渠道,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供给能力,以适应和满足农村公路的发展要求。确立投入原则,要兼顾效率与公平,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不脱离现阶段实际,不增加农民负担。

努力做好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未来的五年,仍是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时期,环保压力日益凸显,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从技术层面讲,有两个问题值得重点关注:工程地质病害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设计、施工等多个环节加以预防,才能收到好的效果;第二是生态保护问题,这在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尤为突出,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统筹交通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通过科技创新、精心设计、精细施工和严格组织管理,来实现最小程度的破坏和最大限度的恢复,从而达到交通发展与自然的相互协调统一。

第三篇:构建和谐班级文化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构建和谐班级文化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作者:刘利

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班级文化,是一种个性文化,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它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是全体师生共同劳动的结晶。班级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工程,它的主体是学生。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功能。一般而言,它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精神层面、行为层面和制度层面。即班级制度文化、班级行为文化、班级精神文化,从而产生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它包括班级精神、道德观念、理想目标、班级风貌。而这三个层面的优化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因素就是良好的习惯养成。

一、良好习惯化自主

美国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有一段对习惯的经典注释:“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21世纪人才应具备的优秀素质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出色的智慧和口才;适应激烈的竞争;善于合作;抗挫折能力;广阔的视野;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近几年来,我们学校始终坚持“学生自主和谐发展”的育人目标,始终把素质教育放在首位,始终重视同学们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良好的习惯养成滋养班级文化的土壤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教师是一个引导者。接下来的时间,同学们提出了“班级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的制度:明明负责走廊地面、亮亮负责浇花、红红负责桌椅摆放„„每个学生都能将自己负责的分担区清扫干净,有的先完成的同学还帮助没干完的同学。如果生活中和学习上每个孩子都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他们也就能管理好我们这个大家。

21天养成一个习惯,孩子们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也就很清楚了。孩子们的习惯养成了,我轻松了很多。

(二)良好的自主管理意识培育班级文化的种子

自主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主管理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有什么样的意识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倾向。树立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埋下“省事”的种子。

这种自主管理意识来源于一次学校评选的“文明班级”之后,按按照学校的德育管理,每月我们都要选出学校的“文明班级”,当时由于刚接受这个班级,所以在前一个月更多的心思都用在了和学生谈心还有就是学生的常规管理上了,学生从散漫中跃出,“文明班级”这项荣誉使他们信心大增。接下来的时间,我又坐下来和班级的小主人们一起谈了我们下一步的目标。

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头脑中也树立了自主管理的意识。学生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

二、自主和谐生文化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定有着优秀的班级文化,作为教育的引导者,我们需要努力构建一个优秀的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包含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这些文化中有些是看得见的,有些是看不见的。一个班级的内涵发展应落脚于班级的精神文化。为提升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正如陈昌明校长所说:有些东西我们不能改变,但我们要努力改变我们能改变的。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使一个企业出类拔萃,那优良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也同样可以成就一个优秀的学校和班级。

现代社会是制度化的社会,也是竞争的社会。构建班集体的自我管理机制,是发挥、发展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基础。班集体自我管理的本质特点是:学生是集体的主人,人人主动参与和积极创建集体的生活,从而使班集体自我管理成为主体发挥、发展的舞台。

(一)优秀的班级文化萌发于良好目标之上

目标,是我们做一切事情的指针。没有清楚的目标,我们的行动就会失去方向,陷入盲动。

开学初,就和学生一起谈论目标的问题,有的人的目标很大很远,有的人目标就在当下。人生其实就是在不断确立自己的目标,又在不断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没有目标确实挺可怕的我们在生活上要有目标,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有目标,我们的目标不用太大,只要我们坚持,我们会看到我们的进步。新学期我们为我们自己制定一个学期目标,然后再制定好每日目标、周目标、月目标。

目标能使你认识到人生的价值,目标能引导你发挥潜能,目标是生活的动力,更是一种良好的习惯,“自主”萌发于良好目标之上

(二)优秀的班级文化融合在良好的习惯之中

在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养成中,存在一个不容或缺的三个重要因素,那就是责任心、感恩心、上进心,拥有了这些内涵的东西,孩子们才会更健康阳光的成长。

班级的“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的自主化管理正一步一步扎实进行着,班级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所负责的工作,一块玻璃、一张桌子、桌罩检查、个人卫生检查、红领巾佩戴„„“清扫时间到。”话音刚落,每个人都动了起来,你看到班级没有动的,一定是他在保持着自己负责的那一部分,这个时候他应该是在完成自己要完成的事情。我喜欢听小干部们的总结,因为每次听到他们的总结,我都会看到他们成长的足迹,同时也看清楚了哪里需要我该做什么?学生的行为习惯在不断提高。

学习更需要一个良好的习惯。大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培养学生阅读书籍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自己去尝试,无论成功与否。学生通过尝试的方法,获得了自学能力,就能达到教为了不需要教的境界。”学习习惯中不可缺少的就是预习习惯、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复习习惯。你问题我们班级的任何一个学生,我想他都能对回家的预习和复习将得很清楚,语文预习,我和学生在一起就语文的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的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做了预习方法的总结。学生利用“五读法”在预习中体验着一种收获的喜悦。

新课程改革中最为明显的体现应该是如何更好的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其实学生成为课堂主人这一理念在六十年前就已经提倡了,只不过现在我们追求更实效更高效的内涵的东西。所以我挺注重学生的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的,我平时经常在聆听他们是如何交流,抓住他们交流中的亮点。我们想一想,我们交流的内容是什么?其实就是我们在预习中批注理解的主线问题,我们如何交流,其实就是我们用我们自己的方法理解重点句段,比如我们学过的抓关键词、抓描写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等,在交流的时候可以先来读一读课文中对主线问题的回答,再来说说自己的体会,及时为别人做好补充、交流。

学生在良好的学习习惯中体验着成功的喜悦,我们班级语文在每次的检测中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这与我们平时的良好预习和复习习惯的养成密不可分,“自主”融合在良好的习惯之中。

(三)优秀的班级文化孕育在浓浓的感恩之中

其实感恩不是学的,而是感受到的,感受的是一种心境,所以有的时候我在想,怎么样能更深刻让他们感知到这点呢?班级有的学生发烧了,我会准备好“爱心罐头”。

孩子们犯错误其实更是我们对其进行教育的良好契机。学生之间喜欢用成人化的庆祝方式庆祝生日,正好班级十月份有过生日的孩子,我和班级干部商量了一下,为十月份过生日的孩子们准备一次生日聚会,地点就定在我们班级,我来准备两块生日蛋糕,目的有两个,其一,班级同学大部分是外来打工子女,家长几乎没有那个精力去为孩子准备生日蛋糕,我们可以为这些孩子送去一份祝福。其二,我要使班级的个别学生清楚,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来为自己的伙伴庆祝生日。我准备材料,其它的事情由班级干部自己来安排。

学生在感恩中不断成长着,他们清楚自己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自主”孕育在浓浓的感恩之中。

(四)良好的班级文化潜藏在互助和“竞争”之时

很多成功的人,他们往往会有一个周密的计划和长远的目标,这两点我觉得我应该让孩子们清楚,平时我引导孩子们确定一个“互相追赶,努力超越”的一个对象,可以是任何方面,学习上还是行为上等等。

三、文化内涵促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教会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应是一个班主任努力追求的目标。

在班主任的工作中,我特别注重小干部的培养,班级干部有良好的积极性还不够,应该引导学生在具体工作中学会理解,学会合作,学会承担责任。小干部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他们也毕竟是孩子,有的时候也偶尔会出现问题,有的时候也难免方法单一,教会学生自我管理方法,呵护“自主”的“绿苗”茁壮成长。培养自主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就成了培养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

普通同学能做的事情,小组组长不要去做,小组组长能做的事情,班级干部不要去做,班级干部能做的事情,我们的班主任助理不要去做,我的班主任助理能做的事情,我不去干涉,我渐渐收获到了这颗“自主”的果实。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学校素质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一方面学生通过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双重体验获得了融入人群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和方式,另一方面又通过管理理念的渗透使他们在懂得律己与律他的辩证关系中不断的完善自我。学生在班级生活中体验了“社会生活”。为了帮助学生实现将班级制度文化从强制约束向自觉遵守的转化,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借助于晨会、班报、日记等工具,积极地进行宣传,同时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正确加以引导,以帮助学生养成更多良好习惯。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它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实际工作中应该结合实际搞好班级文化建设,使班级文化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班级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结合学生实际,制定班训,以班训为纽带,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风貌;精心布置教室环境,增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乐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改善班级人际关系;规范学生言行,让学生在一言一行中得到提高;培养主人翁责任感,形成良好的班风。班级是学校教书育人的基本单位,班级文化的建设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创建,也是对学生心灵的塑造,好的班级体可使学生可持续发展,终生受益,因此,我们教师必须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蓝城小学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116000

第四篇:发展推动和谐 和谐促进发展 构建和谐企业

以发展求和谐 以和谐促发展

全面构建和谐企业

“构建和谐企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具体实施。准确把握和谐发展的科学内涵,深刻理解树立落实和谐发展思想的现实意义,是实现企业又快又好发展,全面构建和谐企业的基本要求和首要任务。

一、树立和谐发展思想的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 早在春秋时期,《左传》中就写道:“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从孔子的“和为贵”、“和而不同”,到墨子的“兼相爱”、“爱无差”,再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诸子百家无不表达了社会和谐的主张。在西方,从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整个天是一个和谐”、柏拉图的“理想国”,到傅立叶的“全世界和谐”、欧文“新和谐公社”,都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美好社会的憧憬和期盼。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已经成为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80多年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时 刻,面对不断深化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

从党的十六大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奋斗目标,到十六届五中全会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制定“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具有时代特征的重要战略思想,像一股强劲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最强音,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声和理想信念。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和谐企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和谐不仅是未来理想社会的典型特征,更是生产力的本质内涵,是生产关系的真正归宿。

中国铝业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肖亚庆在2005年年中工作会议上审时度势地提出了“构建和谐中铝”的战略思想。作为中铝公司的核心企业,公司也及时提出了“和谐共赢谋发展”的指导思想,并在2006年员职工代表大会上,正式确立了“构建和谐企业”的发展思想,指出要把构建和谐企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始终坚持同心、同向、同步、同力,相互支持,统一行动,努力增强整体优势,形成企业发展的合力。

追根溯源,公司“和谐共赢”的思想早在2002年重组改制期间,就已经成为三万余名员职工的一致共识。四年来,公司牢固树立“一盘棋”、“一家人”的思想,统一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统一发展项目的规划布局,统一对外协调征地 租地事宜,统一接收安置退伍军人,统一举办首届运动会、首届文化艺术节,有效地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增强了公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了公司和谐共赢发展,得到了中铝公司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公司连续四年保持中铝公司所属企业首位。公司资产总值超过107亿元,营业收入达到94亿元,均比2001年翻了一番。和谐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和坚强基石。

三、构建和谐企业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面对新形势下的新任务新目标,我们要从重组上市以来已经达到的较高发展起点出发,向着本世纪头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第二个5年新的发展目标迈进,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和谐企业。

具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按照中铝总部各项工作部署,牢固树立发展要务,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为中心,以增利降本和高效发展为主线,以节能降耗、自主创新和管理升级为重点,努力构建和谐企业。

具体目标是:到“十一五”末,把公司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环境友好、超越创新、团结共赢、安居乐业、充满生机与活力,资产总值和经营收入双双超过200亿元的新型铝工业基地。

科学发展:就是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速度、规模和质量、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资源支撑的关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就是要建立与地方政府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内部间良好的共赢环境;企业内部干群间、员职工间良好的人际环境;“三室”及生产一线良好的工作环境;社区内良好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良好相处的生态环境。

超越创新:就是要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逐步突破资源、能源和环境制约,实现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型增长转向创新驱动型增长,进而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框架。

团结共赢:就是要坚持上市公司和存续企业“一家人”、“一盘棋”思想;坚持协同发展、共赢发展、和谐发展;坚持相助相长、相依相存、团结统一,在实现自身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关联企业共赢式的和谐发展。

安居乐业: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员职工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员职工的根本利益,积极营造诚信友爱、敬业奉献、平等民主、团结拼搏、融洽相处的和谐氛围,实现户户安居乐业,家家亲情融融。

充满生机与活力:就是要使一切有利于企业发展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要充分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切实促进企业管理规范与公平,使企业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全力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四、构建和谐企业的措施

构建和谐企业,关键是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十一五”是新起点、科学发展是立足点、改革创新是着力点、和谐惠民是落脚点这个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把构建和谐企业做为一 项重要的、长期的战略任务。始终坚持同心、同向、同步、同力,相互支持,统一行动,努力增强整体优势,形成合力。

1、抓住机遇,科学发展,努力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根本

构建和谐企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构建和谐企业的全过程,全力推动企业又快又好发展。今后一段时期,公司将紧紧围绕“十一五”发展目标,不断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力争到“十一五”末,河南分公司资产总值和销售收入双双达到150亿元以上,氧化铝产能达到280万吨以上,跻身世界氧化铝企业3强;长城铝达到经营收入35亿元以上,利润2亿元以上;矿业分公司达到年供矿总量1100万吨以上,自采650万吨以上,资源保障年限20年以上。届时,公司资产总值和经营收入将双双突破200亿元,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型铝工业基地。

为此,我们将加快自备电厂、15万吨出口碳阳极、50万吨选矿场等重点项目建设,高起点改造电解铝,使产能突破50万吨,提高多品种氧化铝、铝合金、镓系列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使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中铝公司各成员企业中位居前列。

2、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

员职工既是和谐企业的营造者,又是和谐企业的受益者。构建和谐企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是充分尊重人,真正把员职工当作企业的主人,使广大员职工的特长得到发挥和提升,使一切有利于企业发展进步的源泉充分涌流;二是正确看待人,妥善处理好管理者与员职工、员职工与员职工、企业与社会和客户的关系;三是有效激励 人,充分发挥员职工的聪明才智,把关心人与尊重人、理解人与教育人、管理人和成就人统一起来;四是全面发展人,做好员职工职业规划,使员职工在实现企业共同愿景的同时,更好地实现自我的发展,从而为营造更加和谐的企业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

3、提升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这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动力 十六届五中全会已经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一项国家战略。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已具备较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研发条件,有较强实力的研发机构,有一支较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也具备承担重大科技课题的研发能力。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科技创新的组织体系,完善科技创新的评价机制,健全合理的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技术资源共享与成果转化,使企业综合技术实力与技术竞争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实现科技降本1亿元以上,科技进步对降本增利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的目标。

4、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完善人才选育制度,这是构建和谐企业的保障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优质资源,要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价值留人、科学用人,就必须建立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保障机制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为此,充分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并发挥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潜能,是我们构建和谐企业的一项主要工作。

我们将以提升员职工整体素质为中心,不断加大培训力度,创新思维方法,积极推进“3518”工程,继续探索“奖励培训”模式,尝试培训新方法,深化素质建设,加大对班 组长培训、培养的力度,高起点的培育“三支队伍”,切实提高员职工的整体素质。

5、提升企业文化建设能力,这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前提 企业文化是企业活力的源泉。我们将继续大力倡导“励精图治,创新求强”的中铝企业精神和“实勤公高”的核心理念,把企业文化理念融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技术进步、人才培训以及管理制度之中,通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创新活动,不断丰富员工的精神世界,使全体员工正确认识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统一性,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通过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倡导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培养员工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在企业内部形成以诚待人、以诚感人、诚实守信、平等友爱、互帮互学、助人为乐、融洽相处的氛围,真正把自己的理想、奋斗目标,与企业宗旨、目标、信念融为一体,使企业真正成为全员和睦相处的大家庭。

6、发展循环经济,厉行资源节约,这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点

氧化铝生产是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是企业的必然选择。要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指导,着力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把清洁生产、生态工业等措施整合起来,以此来调整和优化企业产业结构,全面提高企业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益。

我们将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强化科技节能、管理节能、投资节能、全员节能,依托 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资源能源和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实施无费和低费方案,强化源头和过程控制,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重大污染事故为零,争取早日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确保万元GDP能耗比“十五”末下降20%,打造优美的厂区、社区环境。

7、提升维护稳定的能力,这是构建和谐企业的保证 和谐与稳定是一个共生体,没有稳定,和谐就无从谈起。公司将始终不渝地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企业改革发展中的难点、生产经营中的重点、员工思想上的疑点、员职工关心的热点作为企业各级管理者发挥核心作用的焦点,切实加强对维护稳定工作的领导,严格落实维护稳定工作责任。主动深入基层,及时掌握员职工思想动态,通过总经理热线、来信、来访接待等拓宽沟通渠道,营造一个健康、稳定的良好发展环境,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坚实的保证。

构建和谐企业、繁荣地方经济、惠及企业近3万名员职工,是我们面临的一项伟大事业。创建世界氧化铝强企、造福子孙后代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我们必须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使各项管理、技术和产品质量标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运营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综合竞争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把河南分公司建设成为世界氧化铝强企,带动企业和谐发展,共同建设具有较强发展力和竞争力的新长城铝,创办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一流矿业企业,为构建和谐企业、打造中铝百年老店、促进中原崛起做出更大贡献!

第五篇:构建和谐学校促进学校发展

构建和谐学校 促进学校发展

[摘 要] 和谐社会是中国现代化社会的最高价值核心和最高社会境界;构建和谐学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嫠,就是要把学校建成一个能实现师生和谐相处,实现学校和教师、学生的双赢的理想、稳定、融洽的团队,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现师生关系、干群关系和家校关系的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和谐社会,和谐学校,团体、发展

胡锦涛主席2005年1月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学习班上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理论。这标志着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和谐社会是中国现代化社会的最高价值核心和最高社会境界;和谐社会思想理论是中国人民在21世纪的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继续改革开放,实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思想基础和新的思想理论。

教育发展是实现21世纪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学校

是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对学校工作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谐校园终将成为和谐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典型和中心”,对和谐社会是强有力的支撑。只有和谐才能发展,只有和谐才能不断创新,构建和谐学校应该成为当前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理念和学校发展的着力点。如何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构建和谐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学校发展是需要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和谐学校的概念

“和谐”一词从字面意思上讲,是配合、和睦、融洽的意思,是多样性相互包容、相互协调而形成的一种状态、境界和目标。“和谐”贵在“和而不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形成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就是一种尊重“不同”、保护“不同”、协调“不同”的理念和意识。

就社会而言,和谐意在建立一个团队。这个团队是我们的未来。构建和谐社会首先是构成社会的各个团体、各个团体的成员要和谐相处,人与自然之间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体现出团体与个人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学校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学校,就是要把学校建成一个能实现师生和谐相处,实现学校和教师、学生的双赢的理想、稳定、融洽的团队。

构建和谐学校体系庞杂,但核心是公平主义,是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问题和如何优化配置校内外教育资源的问题,关键是民主法制。从目的来看,为的是师生能够快乐的教育与学习。从目标来看,意在追求稳定的基础上,着重于激励,着重于营造学校的活力和创造力,踏着稳定的基石,追求学校和谐。从手段来看,必须着眼于启动全校师生的力量。让每一个师生既能增强主人翁意识,爱校乐教(学),奋发努力,又能富有强烈的责任感,为创造团结互助、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学校环境贡献力量,一定要营造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要为全体师生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鼓励师生一切事情从自己做起,共同为学校发展锐意进取。

二、和谐学校的特征

1、依法治校、协调合作

和谐学校首先表现出的应是以人为本,教职员工当家作主,教师的独立人格和民主权利得到充分维护和尊重,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意志表达权、民主监督权和话语权得到充分的维护和尊重。在民主得到充分发扬的基础上,学校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广泛调动。同时,和谐学校还应是服从于国家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法则,切实按民主集中制制定政策,从而在依法治校的基础上实现校内民主,实现团结协作。

2、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主题,诚信友爱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和谐学校是要能够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一个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团体;能够抓住影响公平正义的主要矛盾,应对各类矛盾和利益关系呈现出的多元交织和错综复杂的局面;能够实现教职工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机会、机制公平;能够实现正气上升,教育、教学和管理符合科学发展观、;能够真正实现制度管理和情感管理的有机融合。

3、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和谐学校应是一所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学校。这体现在学校能用科学的方法管理教师,教师能用科学的手段教学,学校能依据市场化法则建立起竞争激励机制。这里特别强调的是一所和谐学校要能摆脱和超越既得利益者的束缚,坚持“四个尊重”,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新,从而营造一种创新愿望得到尊重、创新活动得到支持、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肯定、创新劳动得到回报的和谐活力氛围。

三、和谐学校的构建思路

1、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构建和谐社会,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和社会协调等各个方面,千头万绪,从其内部联系来看,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做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五个统筹”。构建和谐学校,就是要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与学校发展统一考虑,寻求更大范围的统筹,学校发展要引领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只有在和谐中才能发展,也只有在发展中才会更加和谐。

2、以实现“三个和谐”为关键

和谐学校首先是人际关系和谐。我国古代名著《大学》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切,在止于至善”,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师生关系、干群关系和家校关系。

干群和谐

要做到干群和谐,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倡导做到“五要五不”,即:互相信任不猜疑、互相交流不隔膜、互相支持不拆台、互相谅解不指责、互相关心不冷漠。相互之间以坦诚和善待相处,营造既有直率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又有信任与支持的和谐氛围,从而聚合起一种能发挥整体战斗力的优势。(2)提倡做“三种人”:使领导宽心的人,不把难题上交;使下级舒心的人,不把责任往下推;使同事放心的人,不在背后搞小动作。(3)善于“经营”人心:在处理干群关系时,管理者要十分注重把人心当作一项伟大的工程来“经营”,用光明前景激发人心,用丰厚待遇留住人心,用人文关怀温暖人心,用教管结合净化人心,用坦诚相待交换人心,用高尚人格臣服人心。(4)正确处理几种关系:做到校长有权不独揽,支部监督不越权,工会协商不包办,副职执行有主见,中层办事要高效,一切围绕目标转。

师生和谐

师生和谐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和关键。尊其师、重其道;亲其师、乐其道。和谐的课堂氛围常常是良好师生关系最直接的体现。所以,教师要像热爱自己的子女一样热爱学生,并且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激励每一个学生,友爱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依靠每一个学生。同时学校也应该要求学生热爱老师,虚心求教,尊师重道。尊师主要是要尊重教师创造性的劳动,惟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

家校和谐

要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学校要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加强家长和学校的沟通与联系。“走出去”,就是要求学校多对学生进行家访;“请进来”,就是邀请家长代表参与学校的管理,参与学校各项制度和发展规划的制订,让家长为学校的发展出谋献策,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了解学生,这样,既能融化阻隔在学生、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冰山”,又能加深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和谐的家校关系也得以建立。

3、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

构建和谐学校,从根本上说应该着眼于人,这不仅仅是因为社会是以人为细胞组成的,而且因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因此构建和谐学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特别注重关注人的需求,致力人的健全,实现人的发展,千方百计地关心人,团结人,引导人,凝聚人,鼓舞人,使得每位教职工、每位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和愉快的心境中充分发挥潜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

总之,构建和谐学校,就是要深化教育改革,提高管理水平,推进教育创新,实施优质教育;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走内涵发展之路。全面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和谐学校,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校发展的惟一途径。

参考文献:

①《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2005年1月;

②《和谐社会——现代化社会的价值核心和社会境界》,胡应南著;

③《和谐社会一定是法制社会》,宁杰著

④《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进步论》,广东人民出版社

构建和谐班级 促进个性发展 德育课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