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林红英留守儿童心理咨询案例报告(范文模版)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论文题目: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行为偏离缘于缺少爱
姓 名: 林 红 英
身份证号: ***022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 福建省龙岩市
所在单位: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行为偏离缘于缺少爱
摘要:本文所提的是发生于农村的普遍现象,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农民工涌入城市务工,农村出现了许多“空巢学生”、“留守儿童”。这些寄养在亲戚家里的孩子,由于缺乏爱,造成长期的情感缺失,产生恐惧、猜疑、嫉妒、自卑等负面情绪,他们不愿与人进行心理沟通。本文中的孩子便把爱转寄于老师,当他无法再从老师身上获得爱时,就产生一种恐惧和情感失落心里,脾气变得暴躁,易怒,便用故意攻击同学等行为偏离的方法引起别人对他关注,达到一种内心被关注的需要。本案例力求通过认知行为疗法、阳性强化法(代币法)等法,帮助孩子重新找到情感的寄托,找到爱的支点,重新找回自信,重新恢复正常的人际交往,达到心理健康状态。一、一般资料
赖某,男,10岁,长得比同龄人高,小学三年级学生。身体健康状态良好,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孩子在四、五岁时父母便开始常年在外打工,平时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因为乡下只有中心小学了,从一年级开始如果要上学得住校,那么小的孩子不会照顾自己,父母不放心,就把他寄放在城里的亲戚家,跟外公住在一起,学习方面主要有舅舅、舅妈管理,生活上由外公照顾,外公是农村来的,因此不是很注意卫生。孩子一年到头也就只有在春节才能和父母在一起,父母打工回来会给他买很多好吃的,好 玩的玩具,他有什么要求都会尽量满足他,对他非常的好,可令他们伤心的是,好象孩子不领情,跟父母很有距离,好象陌生人一样,连父母的爱抚都不接受,其实他是渴望被爱的,也只有这时他才能感受到一点父母的爱,春节过后父母又得继续在外打工,他又得寄放在舅舅、舅妈家。
其实,应该说,比起同年龄的孩子,他还是懂事的,从小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能力强,尤其在学习上,这两年来基本上,都是他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象整理书包之类别的孩子需要父母帮忙的事,他都能自己管好。
一、二年级前功课还是中上偏优,只是最近一个月升到三年级,换了个男的班主任(教语文),比较严厉,不像以前的女教师一样关心他。一旦做错事,就喜欢把他叫到办公室,以至于很多老师都知道他的名字了,于是开始对老师反感,不大爱听课,成绩逐步下降了。最糟糕的是在前两周的语文课上,明明是他后面的中队长叫他,他才应了一句话,就被老师点名批评,加以讽刺,说他不想听课,不认真学习,长大去收垃圾,而另一个同学却没事,他感到愤愤不平,自尊心受到打击,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最近,他脾气很大,情绪经常很激动,谁要是多问他一句,谁要是碰他一下,就会发火,大喊大叫,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谁要是嘲笑他,他就火起来跟人打架,同学关系比较紧张,没有固定玩伴和要好的朋友,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心理测验结果:
1、儿童行为量表CBCL测验结果:交往不良8分,社会退缩9分,攻击行为11分,超过分界值。
2、EPQ少年版测验结果:结果有效,E:43分;P:67分;N:62分。测量结果显示为内向,不稳定型个性。
3、韦氏儿童智力测验结果:IQ分值:102,智力正常范围。
二、代主诉和个人陈诉
监护人主诉:这段时间孩子在学校经常与同学发生争执,没说上几句就爱动手打架,因此同学关系紧张,很少参加集体活动,谁都不爱跟他玩,显得不合群。与班主任很疏远,见到也不会主动打招呼,不想听班主任的课,怀恨在心。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老是四处张望,喜欢招惹同学,老师批评他,同学都嘲笑他,他却反而洋洋得意,没有羞耻感,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没有固定玩伴和要好的朋友。回到家中,不爱说话,爱发脾气,好象谁都欠他似的,很会怄气,动不动就不吃饭,真拿他没办法,我们又没亏待他,我的孩子吃什么他也吃什么。他脾气很大,情绪经常很激动,外公多问一句,他就会发火,大喊大叫,捶胸顿足,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真是不让人疼,作业不会做,也不会问我们,也不要我们管他的功课。因此,学习成绩逐日下降。
个人陈诉:学校里同学们都讨厌我,都不跟我玩;老师也不喜欢我,老是把我抓到办公室,老批评我,对我不公平; 谁也不在乎我,谁都不把我放在眼里,反正都是我的错,谁敢惹我就跟谁拼了;我就是坏孩子,做错了事老师、同学才会注意我的;爸爸妈妈也不要我了,把我扔在别人家里,我恨他们。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监护人反映:据老师反映,最近孩子在学校经常喜欢无缘无故对人动手,特别爱用指甲抓同学,同学经常被抓得脸上尽是指印,家长频频告状,我们都不知该如何教育了;相比从前,较少参加集体活动,同学们都排斥他,显得不合群;学习成绩下降厉害;动不动就发火,脾气暴躁,简直无法控制了。
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孩子走进咨询室很不自然,低着头,走路没精神,长得比同龄人高,脸白白的,嘴唇四周被舔了一圈红红的,穿着不整洁,显得不是很合身。进来后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脚在不停地的搓动,焦躁不安,偶尔偷偷看咨询师一眼,很快又把眼光移开了。
该儿童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
1、.人际关系差(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及亲子关系)
2、行为偏离
3、厌恶学习。
四、评估与诊断(太简单参考储雁林文章条理不清楚)
1、评估
造成求助者问题的关键点是:症状的表层是求助者希望获得成功和自己感觉无力改变现状之间的冲突和痛苦。背后的实质是求助者应对压力的中介系统的问题。
求助者的问题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2、诊断及诊断依据
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适应不良)。诊断依据是:
(1)求助者经历过较强烈的现实性的刺激。求助者在意识到自己需要改变的情况下,希望能通过运动会展现自己的能力。但是比赛失利,使求助者有很大的挫折感,并认为再一次验证了自己的失败。内心很痛苦。
(2)求助者内心冲突是属于现实意义的。从大学一年级因为高考失利的破罐子破摔,到二年级希望改变现状、却又感觉自身能力的限制,都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心理冲突。(3)求助者对自身问题有解决的欲望。
(4)单纯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人士的干预难以解脱。(5)社会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6)不良情绪泛化到生活的其他方面。
(7)虽然求助者的内心冲突最初产生于高中的挫折,但从求助者感到自己的痛苦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的干预难以解脱,时间没有超过6个月。
3、鉴别诊断
按三项原则来分析,求助者的问题不属于精神疾病。理由是:求助者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一致的,表现为出现问题时都有一定的诱因,自己对问题有很好的自知力,并因内心冲突感到痛苦,主动要求解决问题。求助者的认知、情绪、意志三个方面的心理活动是协调统一的。求助者的人格特征是相对稳定的。
求助者的问题也不属于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因为引起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而且求助者的社会功能虽有影响,但无大碍。
求助者的问题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孤僻、不太合群;情绪不稳定,敏感,易冲动;长期缺少父母的爱;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一般心理问题范畴。
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分析:来访者目前主要的表现是情绪不稳定,易发脾气,行为出现偏差,伴有一定的躯体症状。根据他的个人生活经历以及自我陈述、家长反映的资料分析,他的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是与父母、老师有关由于从小由爷爷奶奶抚养,后面又寄居在外公家,常年没有父母的照顾、关怀,缺少父母的爱,使他没有与父母亲形成良好的沟通方式,无法正确表达心里的想法,没有倾诉的对象,只能通过发脾气来表达,通过表现差引起别人的重视。附加因素有:老师的变换对他影响很大,以前的是女教 师,感情比较细腻,比较关心,爱护他,从老师身上他得到一些缺失的母爱,那段时间他过得比较正常、愉快,三年级换过男教师后,对他没那么好了,甚至很不给他面子,老让他去办公室,感觉难为情,没面子,因而情感前后落差太大,造成一时的不适应。
初步诊断:一般心理问题(缺少爱导致行为偏差)。
诊断依据:来访者目前主要表现为情绪表达方式不当、行为的不当,没有出现其他的精神症状,躯体方面也没有异常表现。心理问题出现的时间较短,且有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目前只表现在事件本身,没有泛化到其他方面。
鉴别诊断:来访者没有出现精神病性症状自知力完整,社会功能并未受到影响。来访者的主要表现症状为一般的行为偏差,尚不能构成神经症和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家长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减少求助者的偏激行为;改善其当前人际关系;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社会(人际)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其适应不良的社会交往行为上,无论是攻击性的行为倾向还是人际关系的紧张、学习成绩的下降,都是因其不良的社会适应模式所直接导致的。而这一系列的不良行为模式,都是在其成长经历的背景下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不断习得和形成的。这其中无论是情绪的变化,还是行为的异常,也都同样存在着个体社会认知的偏差和不合理等因素。而行为的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来又会加剧认知和个性的偏离,再加上教养方式和学校教育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加重和催化。如果不及时采用操作性、目标性、时效性很强的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加以矫正,求助者将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极易导致反社会和攻击型人格的养成。
另外,求助者目前的典型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还没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还有他特定的年龄阶段,都比较适于采用如上咨询方法。
2.双方权利和义务(不用写可以)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及其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有权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提出转介或中介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有权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原则,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收费(不用写可以)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 咨询收费:每次50元人民币
心理测验收费:儿童行为量表CBCL——80元 韦氏儿童智力测验——100元
EPQ少年版测验——100元
4.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心理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2.心理帮助阶段。3.结束与巩固阶段。七.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
目的:
1、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确定主要问题;
4、探寻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交谈法、心理测验 过程:、31、按程序填写咨询登记表,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询问基本情况,明确来访目的。
2、说明测验的重要性以及对他的好处,进行儿童行为量表CBCL、EPQ少年版测验和韦氏儿童智力测验,同时向监护人了解孩子的主要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3、与孩子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4、将测验结果反馈监护人及孩子,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让监护人与孩子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5、商讨确定咨询目标。
6、家庭作业:
a.“重现”事件:与孩子重新讨论“老师冤枉”事件,分析事件的全经过,着重让孩子表达“当时怎么想,想怎么做,感觉如何”,目的:在于让孩子宣泄,释放不满;让监护人学习如何与孩子的沟通;换位思考,如果你是老师会怎么处理这件事。
b.监护人有必要带孩子与老师去谈一次,让新老师增加对孩子的了解,并澄清孩子的“委屈”。
c.让孩子找找班里最受欢迎的同学,想想为什么他受欢迎。第二次目的:
1、加深咨询关系;
2、交流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3、制定“君子之约”,纠正不当行为,加强自我控制。
方法:交谈法、阳性强化法(代币法)、角色演练 过程:
1、反馈作业:监护人带领孩子与班主任老师谈了孩子的事,班主任了解了“委屈”事件,主动向孩子道了歉,孩子接受了道歉,表示要好好学习,上课认真听讲,听老师的话。这样基本消除了孩子心中的不快。商讨决定:在校由老师监督,行为自控方面家长加强与老师的沟通,同时,老师了解孩子的特殊性后,改变教育方法,多给孩子鼓励与关爱,采用同学“结对子,一帮一”的方式,让优秀的同学与其交朋友,逐步影响他往好的方面发展。
2、与孩子就“最受欢迎的同学”谈“人际交往”问题,比一比,找差距,提高行为的自控能力。讨论:那个同学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他?我要怎样做(改变哪些做法)才能成为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
3、制定“君子之约”,加强自我控制能力,主要内容:在校做到上课注意力集中,不乱动别人的东西,不影响他人学习;与同学友好相处,不因为小事而打架,骂人;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听从老师的教诲;主动为同学、班级做好事;在家不随便发火、生气,主动与家人交流,不允许“绝食”现象再发生。现场演练:咨询师扮演不小心踩他一脚的同学,这时,你应该怎么说,怎么做?
4、家庭作业:
a.监护人继续“特意”积极评价:发现孩子的优点,准备10句好话。b.孩子按“君子之约”行事。
c.代币法强化好的行为,制定行为表现反馈表,做好的地方给自己一个笑脸,10个笑脸换一个小礼物。
第三次
目的:
1、进一步改变行为偏离,提高自控力;
2、进行亲子关系方法指导;
3、感恩教育。
方法:会谈、行为治疗代币法、情感演练 过程:
1、反馈行为表现:“君子之约”完成顺利,得到老师表扬,有次上体育课,同学踩了他,他也没有动粗;监护人坚持找孩子优点,发现进步及时表扬,强化好的行为。对此咨询师给与赞许,鼓励坚持去做。
2、加强亲子交流、沟通。咨询师教给监护人与孩子沟通的方法:做孩子的玩伴、做孩子的知己、做孩子的智囊。与孩子商讨做法:有事要跟家人说,不要憋在心里,对身体不好。有高兴的事大家共同分享,碰到无法解决的问题让舅舅、舅妈帮忙拿主意,他们就是像父母一样的亲人,大家都是爱你的。
3、感恩教育:让孩子学会感恩,让他认识到舅舅、舅母所做的一切,感谢他们给自己创造好的学习环境、条件。学习有进步时,引导孩子感谢老师的谆谆教诲,感谢同学、伙伴的互相帮助;对世界上不管什么人给予自己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帮助和关怀,都要记得感恩。
4、情感演练:说句感谢舅舅、舅妈的话;做个表示爱他们的动作。
5、家庭作业:
a.找出班主任老师、舅舅、舅妈、外公的3个优点 b、我是小主人,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c、继续执行“代币法”,以“代币”量赢得自己愿望的满足,诸如:去吃牛排、买想要的书、学习用品、新衣服、给零用钱等等。
第四次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重点交流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3、发挥特长,找回自信。
方法:会谈、认知行为法 过程:
1、反馈作业:完成顺利,继续执行;
2、肯定其学习能力,寻找学习策略,共同商讨如何学习才事半功倍:每天做好预习与复习功课,不懂就要问,当天的知识当天消化,多看外书,增长课外知识,提高作文能力。
3、把握机会,共同策划:本月开展运动会,如何在运动会赛跑上取得名次。鼓励孩子发挥特长,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加强训练,为班级争光,为自己争荣誉,让同学刮目相看,找回自我。
4、布置咨询作业:
a.实施商讨的学习方法。
b.一边加强学习,一边加强体育项目的训练。
c.监护人继续“代币”激励,同时在生活上多给予关照,加强营养,加强个人卫生教育。第五次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结束咨询。方法:会谈法 过程:
1、反馈表现:学习方面;运动会的准备;与同学的相处。
2、基本结束咨询,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爱自己,爱家人,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自我控制、学会感恩。
3、提出参考意见:是否让孩子母亲在家照顾孩子或把孩子带去身边就读。如果的确无法做到父母应该经常与代养人电话交流,经常了解儿童的成长情况,与老师交流儿童在学校的情况,交流怎样教养更有利于孩子的进步和成长以及人格的完善。父母经常给患儿打电话,不要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和身体情况,更需要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与孩子交流内心细腻的情感,是不是快乐,与患儿做有效的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指导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孕育了生命,就要为这个生命负责。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及家长、老师的评价:
我自己觉得同学、老师都有点喜欢我,不再嘲笑我了,我可以与他们做朋友了,一起玩、一起学习,真的很开心。
孩子回家后愿意和我们沟通,好象跟我们更亲近了,回家经常谈起学校里发生的事,能自觉的做作业,不懂会问我们,经常帮忙做点事,不乱发脾气。真是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
孩子进步挺大的,不再动不动打架,发脾气,能和同学们和睦相处,上课能认真听讲,成绩进步挺快的。
2.咨询师的评估: 通过几次咨询,该求助者行为偏离恢复了正常状态,人际关系得到较好的发展,学习状态良好,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充满自信与快乐。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基本达到了预期的咨询目标。根据求助者的实际情况不再做测验。两个月以后进行追踪访谈,咨询成果巩固,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要写多一点至少5个以上)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民族出版社。
第二篇:厌学儿童心理咨询案例
厌学儿童心理咨询案例
关键词:厌学认知领悟治疗支持疗法改变认知
一、基本资料
张×,男,14岁(1988年4月27日生),江苏南京市人。初中一年级学生。
求助者没出世时,父亲就去世了,求助者是个遗腹子,在他出生后,其母带着求助者再婚,与继父无孩子。目前身体发育正常,本人无重大疾病历史,家庭无精神病史。平时神态冷漠,忧郁,脸色苍白,面无表情。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进入初中以来,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同学们看不起我,老师也不喜欢我,我不想学习,不想来学校。
个人陈述:我出生就没见过我的亲身父亲,妈妈对我很关心,但是我的事情她都要管,没有自由。我和继父关系怎么也亲近不起来,我和他们很少说话,小学老师是个新分来的老师很年轻,由于我学习不好,她经常用难听的话骂我,所以同学们都看不起我;初中老师也不喜欢我,因为我的学习成绩很差。其实我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习,不愿意呆在学校,整天想着电脑游戏可以给自己带来一点快乐。现在父母在外面做生意根本管不了我,我更加放任自己了。
三、观察与他人反映:
观察:来访者始终低头,眼睛无神,鞋底不停的蹭地面,说话速度慢,短短续续,不连贯。姑姑:侄子从小很可怜,没出世没了父亲,大家都疼他,什么事都不要他做,只是希望他能把书读好,可是小学六年只顾玩,本想到了中学人长大一点能好点,谁知道他比小学更加放任自己,在他妈妈下岗开了小饭馆以后,更是经常逃课出去玩,或跑回家玩电脑,学习就不要提了。每次说他,他明确表示不爱学习,不想学习。
四、评估与诊断:
1、心理测试结果:
SDS(标准分):53分,提示有轻微抑郁情绪;
SAS(标准分):57,提示有轻度焦虑情绪;
SCL-90:焦虑因子分2.9,躯体化因子2.0,抑郁因子1.6,其余各因子分均小于1; EPQ(T分):E40;P50;N73;L38:提示内向,情绪极不稳定。
2、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3、诊断依据:
按照诊断病与非病的“三项原则”分析[1]:来访者主观与客观世界是统一的;该来访者知、情、意是协调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觉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个性也是相对稳定的。所以不属于精神疾病。
4、鉴别诊断:
根据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儿童精神障碍,例如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早发儿童精神分裂症、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家庭教育的不当、老师的偏心、同学的嫌弃、社会现实的影响使求助者心理严重失衡,产生了自私、懒惰、自卑、脆弱等心理偏差,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表现属于青少年成长中一般性心理问题的咨询范畴。心理测验结果支持上述诊断。
5、其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情感缺失性孤独。没有了亲身父亲,缺少父爱;班上同学都看不起他,不愿与他交谈。
(2、)厌学。因为上课思想经常开小差,很多时候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就不愿意听,经常
受到任课老师的训斥,所以讨厌学习生活。
(3、)怕苦畏难,缺乏意志。整天想着不能吃苦,遇到困难,畏缩不前,班级活动、文体活动都不参加。
(4、)迷恋网络。妄想在虚拟世界寻求安慰与解脱。
五、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诊断与评估,经与家长和本人协商,共同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一)近期目标:改善不良认知观念,减轻焦虑畏难情绪,减少心身症状,能够正常参加学习。
1、帮助求助者重新认识周围环境,感受到来自父母和其他亲人的关爱与期待。
2、重新树立学习信心,力争学习有所进步。
3、提高自控能力,逐步戒掉网瘾。
(二)远期目标:完善个性,实现心理问题的彻底解决,实现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自我满意。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方法:用认知领悟疗法、支持疗法。
原理:认知领悟疗法就是通过反复解释,使求询者领悟其心理和行为的幼稚性,进而改变认知,减轻或消除症状的一种心理疗法。认知领悟疗法的治疗原理,是把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变成有意识的,使求治者真正认识到症状的意义,以得到领悟,症状即可消失。这也是心理分析和心理动力学疗法的治疗原理。认知领悟疗法则是,直接和患者一起讨论分析症状临床表现的性质,使他们认识到病态情感和行为的幼稚性,领悟到这些感情与行为是幼年儿童的心理和行为模式,与他的实际年龄和身份不相称的,从而主动放弃这些想法和行为。
2、双方权利与义务:
(1)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及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A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的意愿选择咨询师。
B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以要求更换咨询师。
C对咨询方案、收费、时间有知情权、协商权、选择权
义务:
A 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B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收费、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C 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2)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A、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B、心理咨询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而歧视求助者。
C、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D、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E、心理咨询师不得与求助者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不得对异性有非礼言行。
F、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作出明确的说明,并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适合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
G、心理咨询师始终要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一个小时。
咨询收费:每次80元人民币
心理测验收费:
《SDS抑郁自评量表》80元《EPQ少年版》100元
《SAS焦虑自评量表》80元《SCL—90症状自评量表》80元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02_年10月7日
目的: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确定主要问题,探询改变意愿。进行心理测试。方法及过程: 填写咨询登记表,摄入性谈话,了解情况,倾听求助者介绍他的日常生活。他在学校里属于不受欢迎的学生,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人际关系不好,同学们不爱搭理自己。目前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就是上网打游戏。经过引导,他回顾了自己小时侯的生活,那时不知道亲身父亲的事,过得也还好,上学后,学习成绩属于下游,没有自己喜欢的科目,经常受到老师的训斥,妈妈也被老师喊到学校,回来就是哭,埋怨我自己不争气。诉说这些的时候,他的表情很无奈,很忧郁,没有笑容。
作业:把这次与咨询师的谈话感受写下来,把自己的烦恼和对未来的想法写下来。下次带来一起讨论。
完成情况:求助者谈了自己的感受和现状,也尝试找了造成现状的原因。谈话基本符合咨询师的目的与要求。
2、心理帮助、实践锻炼阶段,即改变认知、行为矫正阶段(三次)
第一次咨询:202_年10月14日
目的:加强咨询关系,讨论上次谈话的感受,帮助求助者改变认知。
方法和过程: 认知领悟、支持疗法。求助者说“感觉轻松很多”,让他把自己心理的苦闷说出来,这还是第一次。咨询师耐心的倾听让他很感动,他认为咨询师的态度很亲切。咨询师的亲切态度让长期缺失现实父爱的求助者产生了移情,求助者感觉就象在爸爸身边——安全、亲切,愿意说出自己的烦恼和内心的其他感受。说明建立的咨访关系既是尊重、信任的,又是温暖、亲切的。咨询师在良好咨访关系基础上,帮求助者分析他的现实处境。现父母对求助者的关心与爱护,姑姑、叔叔等对自己的帮助,如何与他们相处? 求助者的学习基础、学校环境、面临的压力与机遇,也讨论求助者对未来的打算、想法。设定一个近期和一个长远目标。
作业:设定目标,实现这些目标有何好处?把目标和好处写纸上。
第二次咨询 :202_年10月21日
目的:A 建立学习信心B 学习方法辅导
方法和过程: 求助者新理了头发,表情放松,面带微笑。姑姑反馈:求助者两周来回家能主动和家人交流聊天,帮助妈妈做一点家务。支持疗法,讨论将来要实现的目标,求助者希望自己考上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学习电脑知识,然后找一个工作,挣钱减轻妈妈的负担,让自己的亲人都过上好日子。在此基础上,求助者还罗列了实现这一目标的许多好处。接着,咨询师与求助者一起研究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分析求助者目前的学习成绩。除了语文成绩及格以外,其他都很不理想。尤其英语学科成绩差。咨询师告知了学英语的一些方法,要求
回去实践,下次来时谈体会。此外还跟求助者一起制定了日常作息时间表,其中给上网玩游戏留出了他能够接受的时间。
作业:实践学习方法,观察效果;严格按照时间表安排作息时间,以便下次来作进一步调整。第三次咨询:202_年10月28日
目的:A 继续增强学习信心 B 学习方法的进一步辅导
方法和过程: 姑姑的反馈:求助者几周来情绪比以前好。在家能主动跟家里人说自己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跟以前比较,明显爱说话了。求助者表情明朗,情绪愉快。自叙一周来用咨询师的方法学习英语效果很好,时间少见效快,增加了他学习的信心。时间安排上基本上是按照跟咨询师共同制定的作息时间走。求助者希望咨询师给予更多的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支持疗法,咨询师充分肯定了求助者的所作所为,鼓励其继续实践人际交往和学习方面的方法,接着又与其一起探讨了数学等学科的一般规律和学习技巧,进一步制定了薄弱科目的自学补习的具体计划,求助者听得十分用心,都记在了本子上,并表示一定会尽力在短期内把以前落下的学科内容补上来。
作业:把奋斗目标和作息时间表写在纸上,贴在床头,激励自己不断努力。在学习上继续尝试新的学习方法,早晨早点起来跑步,课余时间多跟同学在一起运动,锻炼体魄,以保证学习时精力充沛,又可以增进与同学的友谊,改变人际关系。
完成情况:求助者配合咨询师按照要求完成家庭作业,也坚持要学校去上学,主动与家人和同学交流,情绪状况明显好转,表示努力搞好学习。
3、结束与巩固阶段(一次)
202_年11月5日
目的:强化学习信心,指出努力的方向,基本结束咨询。
方法和过程:支持疗法 汇报学习成绩,期中考试在班级里是第38名(原来是45名,全班人数为45人,他倒数第一)。每天早晨跑步做操,体育课、活动课跟同学一起打篮球。因为补课任务多,时间紧张,本周只玩了一次电脑游戏,而且只有一个小时。求助者表示,以后不想再玩游戏了,感觉也没什么意思,玩够了。咨询师对求助者取得的成绩大加肯定和赞扬,对他的改变给予了足够的欣赏和鼓励,并与求助者一起畅想未来,表示会一直关注求助者,支持求助者。
由于求助者的学习时间紧,咨询师建议面询的周期可以拉长,也可以通过电话沟通。求助者表示会经常给咨询师打电话,必要时还会拜访咨询师。求助者又主动提出一些遇到的新问题以及青春期的烦恼跟咨询师一起讨论,咨询师都给予了热心的解答,求助者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完成情况:求助者表示,以后不想再玩游戏了,感觉也没什么意思,玩够了,而且开始关注青春期的问题,说明求助者的认知发生了改变。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效果:
姑姑:侄子精神状态改变很大,不再迷恋网络游戏,学习劲头比以前主动。父母不在家时,能坚持先写作业后看电视。回家比以前懂事了,有时也能帮父母做点家务。
师生反映:求助者自觉性提高了,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上课也能坚持听讲,课后也能和同学讨论一些问题。
求助者自己:心情很好,不再感到孤独,大家都很关心我,现在我不怕来上学了,上课也不再觉得无聊了,我觉得老师讲的课还是有意思的,期末考试排到第34名。
咨询师: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基本上达到了预期咨询目标,初中毕业时,求助者顺利考入南京市同创计算机学校。
(二)反省与思考:
1、从结果来看,这次咨询基本上是成功的。
2、家庭、学校、环境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提高家长的素质和教师自身的素质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等,《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
2.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等,《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
3.杜文东.《医学心理学》,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4.王玲.《咨询心理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2_
5.郑希付.《临床心理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第三篇:抑郁症儿童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抑郁症儿童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南皮二中贾连发
一:一般资料
小月:女,12岁,是河北某农村一名六年级学生。父母与奶奶、小月还有弟弟一家五口人,生活在一起。家族无精神疾病史。家庭经济状况在所处的农村中一般。父母均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没有什么文化,家中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靠种二亩温室大棚和几十棵梨树。
小月的父母由于农活较忙,无暇照顾小月,也没时间同她交流。小月从小主要由奶奶带大,同奶奶在一个房间睡,奶奶非常疼爱她,对她照顾得无微不至,什么活也不让小月做。奶奶与妈妈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如做饭早了、晚了、锅谁刷了等等,婆媳不和,奶奶吵不过妈妈。小月的爸爸是只会做活,不管婆媳的争吵。
在小月上小学三年级的那一年,弟弟出生了,这样爸爸妈妈就更忙了,与小月接触的时间更少了,家中争吵的次数也随着这忙碌而增加。在小月上完五年级的暑期的一个早上,奶奶又和妈妈为一点小事吵架了,吵完后奶奶走了,妈妈以为象往常一样奶奶一会儿就回来,可是一直到晚上奶奶也没回来,妈妈害怕了,忙找人四处找奶奶。第二天早上,人们在她家的梨树地中,发现喝了农药的已经死亡了的奶奶。小月的妈妈放声大哭,很是后悔,也很自责。在家境一般的情况下为奶奶出了大殡。从奶奶死到出完殡,小月哭也没哭,村子里的人都说,小月这孩子她奶奶白疼了。但是自此小月话少了。
升入六年级,老师和同学们都说小月变了。上学经常迟到,上课不注意听讲,原来课下常和同学们一起跳绳,但现在常独自一个人,同学们喊她跳绳也不去了,情绪低落,班主任多次教育也不见改变。在老师讲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她说,她也象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没人爱她,疼她,也想去天上和奶奶一起过幸福的生活。老师感到问题严重,建议来咨询
二:主诉
小月说:“我恨妈妈。”“奶奶没了,没人疼我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三:观察和老师的反映
小月近一个月来,上学经常迟到,上课不注意听讲,学习成绩下降。原 1
来课下常与同学们一起跳绳,但现在常独自一个人,喊她跳绳也不去了,郁郁寡欢,班主任多次教育也不见改变。曾流露过自杀的想法。四:评估与诊断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使用郭念峰教授的心理健康十标准对求助者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估,发现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强度及心理康复力、自信心是弱势因素。使用病与非病,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定性,属于非精神病性的,根据求助者的主导症状及心理与行为异常的持续时间、强度与发生频率进行分析判断,求助者的表现属于心理障碍。
根据分析初步诊断小月是抑郁症,小月的抑郁症是由外部环境引起的抑郁症,是对生活中不幸事件等精神刺激产生的结果。主要特征是兴趣减退,对前途悲观,感到生活没意义,无助感,自我评价低。小月的症状与这些特征相吻合。奶奶和小月感情深,对她疼爱有加,奶奶因和妈妈吵架而自杀,对她小小的心灵是个很大的刺激,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压抑的心情不能得到渲泄,再有,她从小就与奶奶在一起,对奶奶有很强的依赖性,现在奶奶死了,她觉得生活没了依靠,因此产生抑郁症。
五:咨询目标制定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宣泄压抑情绪,树立生活的信心,减少依赖性最终目标和长期目标:学会面对生活,增强生活适应力,学会合理宣泄
情绪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理论:认知行为疗法 运动疗法
求助者的心理障碍主要是情绪障碍。是由外部事件引起的,压抑的情绪没有得到宣泄,由于认知的错误导致,故心理咨询的任务就是帮助求助者调整认知方式。外部事件只是引起不良情绪的间接原因,人们对此的信念、看法才是更直接 的原因。因此帮助求助者改变不合理的观念,调整认知结构,宣泄情绪。运动能加强新陈代谢,疏泄负性心理能量,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产生积极的心理感受,能较快地提高情绪、消除抑郁症的一系列症状。2 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及其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退出咨询
2对咨询方案、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1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2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5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
6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作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咨询时间
咨询时间:每周2次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可分为:
1心理诊断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第1次 202_年10月11日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增强求助动机
4)确定咨询目标
5)制定咨询方案
方法:会谈、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与小月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孩子的压抑情绪 ;
3)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通过温暖、与通情达理技术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使其感到被接纳。
4)确定咨询目标
5)布置咨询作业: 写出与奶奶一起度过的欢快生活及对奶奶的怀念 第2次 202_年10月13日
目的: 巩固咨询关系;
宣泄被压抑的情绪
方法: 会谈、运动疗法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与小月一起读她的作业,让她重温与奶奶的生活。小月放声大哭,压抑的情绪得到了释放。并巩固已建立的咨询关系。
2)运用运动疗法,使小月产生积极的心理感受,感受生活的快乐,树立起生活信心。)鼓励小月走出失去奶奶的生活阴影。
4)布置咨询作业
a运用咨询中学习的方法,试着重新与走入同学们的生活,b写出失去奶奶后自己生活的变化。
第3次 202_年10月17日
目的: 使求助者认识自己对奶奶的依赖 ;
树立自信心,减少依赖,摆脱无助感
方法:会谈;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完成得很好
2)引导小月谈出同学们对她的关心,调整无助感这一不正确认知
3)通过作业分析小月失去奶奶后生活的变化,并与同龄人的生活相比,使认识 到自己的依赖性。
4)鼓励小月面对现实,让小月写出自己的优点,树立起信心,鼓励她面对现实。
5)咨询作业:
a.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平时奶奶帮做的事。
b 观察并记录妈妈一天中所做的事
第4次 202_年10月21日
目的:巩固求助者的自信心;
引导求助者改变对其母亲的认识
方法:会谈
过程:
1)反馈作业:小月自己梳了头,但是没有记录妈妈一天中所做的事
2)对小月自己梳头进行了表扬及鼓励;
3)调整小月的不合理信念:妈妈不爱她。
4)引导小月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妈妈和奶奶的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只是没有处理好。妈妈失去奶奶后和你一样伤心。
5)征得小月同意,下一次咨询请妈妈来。
6)咨询作业:帮妈妈做一件事
第5次 202_年10月24日
目的:改善母女关系;
增强生活能力
方法:会谈
过程:
1)反馈作业:鼓励小月谈劳动中的感受;
2)与小月的妈妈交谈,她说自己很不容易,一天到晚太忙了。为婆婆的很事后悔,也觉察出小月的变化,只是以为过些日子就好了,没想到她有这么多的心思,非常着急,不知怎么办?
3)我建议她主动改善与小月的关系,试着让小月参加日常的简单劳动,一方面在劳动中改善关系,让小月体谅她的辛苦;一方面让小月在劳动中增
强自信心,培养自理能力。
4)咨询作业 :和妈妈一起劳动,与妈妈交流劳动技巧
第六次咨询202_年10月28日
目的:巩固咨询效果
接纳自己
方法:会谈
过程:
1)反馈作业:很好地完成并谈了劳动中的辛苦
2)肯定小月的劳动能力,对她的进步给予肯定
3)正确认识、评价自己
4)咨询作业:写出妈妈的优点
第七次咨询202_年11月3日
目的: 巩固咨询效果;
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
过程:
1)反馈作业:对妈妈有了新的认识
2)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3)基本结束咨询。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运动,合理释放自己的情绪。
4)进一步巩固咨询效果,使求助者健康成长。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及妈妈、老师、同学们的评价:
“我觉得我长大了”。“这孩子现在帮我干活,和我的关系好多了”“小月上课注意听讲了,学习成绩也上来了。”“小月又和我们一起跳绳了。”
2.咨询师的评估:
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促进了健康成长。
(注:1这算不得是一次完整的咨询,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有测量工具,不能进行心理测量。2 按本地区教育部门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咨询不能收取费用)
第四篇:行为偏激儿童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本站推荐)
行为偏激儿童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一般资料
王XX,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独子。身高大约1.5米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父母均为公司职员,大专文化,家庭基本和睦,无老人同住。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从小随父母生活,在幼儿园大班前基本上性格温顺,甚至比较胆小,非常听父母的话。这与父母的性格特点很相似,他们的做人风格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经常以息事宁人的方式教育孩子:要与小朋友团结,不可以打小朋友。如果有小朋友打你,你就躲开。甚至有时并不是孩子的错,只要有老师说今天王XX与某个小朋友“抢”玩具(实际上是后者抢前者的,老师也只是习惯性描述罢了),父母就会再次教导:下次别与小朋友抢,给他算了,你再去玩别的。那时候,王XX基本上是个听话的孩子。
上了大班后,一次一个小朋友拿绳子去勒王XX的脖子,想牵着他走。王想起妈妈说过:脖子是不可以被随便勒的,很危险!于是,他反抗了,而且劲很大,一下子抢过了绳子。那个小朋友吓得跑掉了。据父母称,自那以后,一旦同小朋友发生口角,他就会用“暴力”的方式处理争端,老师和同学都说他“不好惹”。
其实,应该说,比起同年龄的孩子,王XX还是让父母少操了很多心,尤其在学习上。基本上这四年来,都是他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象整理书包之类别的孩子需要父母帮忙的事,他都能自己管好。而且可能是家庭影响,父母都爱看书,所以王XX也非常爱看书,小小年纪,已经将《水浒》、《三国演义》等名著看过了。三年级前,虽然爱打架,但功课还是中上偏优,只是最近2个月升了四年级,换了个班主任,比较严格,经常叫他到办公室,于是开始反感,不大听课,成绩下降了。而且前一周的某节班主任课(数学课)上,明明是他旁边的中队长叫他,他才说了一句话,但老师只批评了他,他感到愤愤不平,却并没告诉父母,还是父母听别的同学说的。
最近,他脾气很大,情绪经常很激动,父母问他多了,他就会发火,大喊大叫,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
同学关系比较紧张。没有固定玩伴和要好的朋友。最近的学习成绩下降明显。
心理测验结果:
1、《阿肯巴赫儿童行为量表CBCL》①测验结果:总粗分57,超过分界值40分;标准分71分,高于常模(50,10)两个标准差。
2、《EPQ少年版》测验结果:结果有效;E:54分;P:71分;N:62分。
3、《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测验结果:IQ分值:118
二、主诉
王XX称,“讨厌班主任老师,对自己不公平”;“现在没兴趣学习”;“爸爸妈妈说心理学老师能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做个好孩子,我不相信,懒得跟他们说”;“别人欺负我,我就要反抗,不想忍”。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父母主诉:最近,孩子在学校经常与同学发生争执,而且时有动手发生,因此同学关系开始紧张,相比从前,较少参加团体性活动,显得不合群。与现在的班主任很疏远,见到老师不会主动打招呼,并且对老师的批评感到反感,会在课堂上与老师争执。回到家中,与父母话很少,并且爱发脾气,不允许他人摸他的头,即使是亲戚们宠爱的表现,也会生气。因为经常怄气,所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不喜欢的老师,更不要听课。作业不会,也不会问老师或父母,也不愿意父母管他的功课。因此,学习成绩逐日下降。
四、评估与诊断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孤僻、较难适应外部环境;情绪不稳定。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儿童精神障碍,例如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早发儿童精神分裂症、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心理问题的范畴。
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偏激行为和交往不良倾向;
2.人际关系紧张(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及亲子关系);
3.学习适应性不良。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家长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减少求助者的偏激行为;改善其当前人际关系;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社会(人际)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其适应不良的社会交往行为上,无论是攻击性的行为倾向还是人际关系的紧张、学习成绩的下降,都是因其不良的社会适应模式所直接导致的。而这一系列的不良行为模式,都是在其成长经历的背景下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不断习得和形成的。这其中无论是情绪的变化,还是行为的异常,也都同样存在着个体社会认知的偏差和不合理等因素。而行为的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来又会加剧认知和个性的偏离,再加上教养方式和学校教育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加重和催化。如果不及时采用操作性、目标性、时效性很强的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加以矫正,求助者将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急易导致反社会和攻击型人格的养成。
另外,求助者目前的典型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还没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还有他特定的年龄阶段,都比较适于采用如上咨询方法。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第1次
1999年10月23日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
4)探寻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父母做CBCL;儿童EPQ和智力测验,同时向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3)确定咨询目标;
4)与孩子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5)将测验结果反馈父母及孩子,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让父母与孩子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6)布置咨询作业:
a.“再现”事件:父母与孩子重新讨论“老师冤枉”事件,着重让孩子表达“当时怎么想,想怎么做,感觉如何”,目的一在于让孩子宣泄;二在于让父母学习与演练与孩子的沟通;三可以顺势引导如何更好。
b.父母有必要与老师去谈一次,让老师增加对孩子的了解,并澄清孩子的“委屈”;
c.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欢迎的学生。
第2次
1999年11月6日
目的
1)加深咨询关系;
2)突破“偏激行为”应对策略。
方法:
会谈、行为治疗代币法
过程:
1)行为契约法反馈咨询作业:父母与孩子交流了“委屈”等事件,且母亲与班主任老师谈了孩子的事,班主任了解了“委屈”事件,主动向孩子道了歉,孩子有些不好意思,但上课表现有进步;
2)与孩子就“最受欢迎的同学”谈“人际交往”问题,找出差异,促进自我觉知;
3)初步制定“行为契约”,以加强自我控制,并在咨询室进行演练。
4)布置咨询作业:
a.父母继续“特意”积极评价:只找孩子的优点,并至少准备10句好话;
b.孩子按“行为契约”行事,诸如:不主动打人、不主动骂人、每天早上对着镜子笑三下、上课“盯”老师、回到家说“我回来了”,出门说“我走了”„„
c.制定反馈表,记录行为。
第3次 1999年11月20日
目的:
1)
学会合理评价;
2)
提高自控力; 3)
加强亲子交流。
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行为治疗代币法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行为契约”完成顺利,得到老师表扬,并在某天午餐时有个同学碰了他一下,他也没有生气;父母说孩子10句好话,让父母与孩子体验感受;
2)进一步分析行为与情绪、人际的关系,强化“合理观念”,并引导对人对事的合理评价,练习评价班主任及父母;
3)改“行为契约法”为“代币法”,增强亲子之间的联系。
4)咨询作业:
a.找班主任老师的3个优点;
b.执行“代币法”,以“代币”量赢得自己愿望的满足,诸如:买某本书、去游乐场一次、零用钱等等。
第4次
1999年12月4日 目的:
1)
巩固咨询效果; 2)
发展学习策略; 3)
增强自信心。
方法:
会谈、心理测验法、认知行为法
过程:
1)反馈作业:完成顺利,继续执行;
2)肯定其学习能力,找出学习策略问题;
3)训练“提问法”,以提高课堂效率,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业上 4)布置咨询作业:
a.选一门课,每天准备好一个问题,带入课堂,在课上找答案;
b.收集别人对他的“微笑”与“好话”; c.父母继续“代币”激励。
第5次 1999年12月18日 目的:
1)
巩固咨询效果;
2)
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
过程:
1)反馈作业:评价“提问”应用,调整提问角度;
2)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自我监督与控制;
3)基本结束咨询。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4)进一步巩固与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及家长的评价:
“感觉同学们开始喜欢我了”;“我不再害怕班主任老师了”;“爸爸妈妈经常鼓励我”;“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发脾气也没用”。
“孩子回家后愿意说话了,经常谈起学校里发生的事”;“回家后很自觉的做作业了”。“多表扬孩子还是有好处的”。
2.咨询师的评估:
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改善了偏激行为促进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提高了学习适应性水平。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中学生厌学情绪的调治。某男A,16岁,高二学生,身体发育正常,父母在外地打工,文化程度本科。本人就读寄宿学校,无重大疾病史,家庭无精神病史,身体健康。
精神状态:
待人冷漠 外表忧郁 面无表情 性格孤僻 沉闷内向
心理测试结果: 卡特尔人格测试
乐群性2分 忧虑性8分 持强性4分 敢为性2分
背景情况介绍:
因父母常年在外跑销售,故来访者从小跟祖父母和其小姑生活在一起。祖父母对他生活很照顾,万事都很顺着他,但小姑对他要求较严格,学习抓得很紧。一直到初中三年级,来访者的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中上游,成长过程还算平稳。可是,上了寄宿高中,由于学校离祖父母及小姑家较远,也由于小姑调动了工作,没时间来照顾他。因他的表哥表嫂离学校相对较近,就把他又转托给表哥及表嫂照顾,高中学习相对较紧张,学习压力较大,面对压力,他感觉力不从心,适应不过来,又因为自身较内向,没有向人倾诉。
由于之前一直在祖父母家,习惯了被宠爱,基本上没做过活,在寄宿学校生活自理甚觉困难,时常想家。加上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跟同学无法沟通交流,觉得同学都看不起他。而休息日回到表哥表嫂家,表嫂看不惯他的“小皇帝”作风。这样一来,他干脆就不回表哥表嫂家里,以学校功课忙为借口不回,却独自一个人在学校忍受孤独。因偶然机会,一个同学见他周末独自一人在寝室,邀请他去网吧教他打游戏,由此而迷恋上网络游戏。最长泡网时间长达三十六小时。由于长时间泡网,而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由于泡网而旷课,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造成恶性循环。班主任找到其表哥表嫂了解情况,才把他从网吧带回。无奈之下,表哥表嫂带他前来咨询。
来访者主诉:
父母不在身边,就没感受到关爱的感觉。就只有爷爷奶奶疼我,照顾我,但他们跟我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只能从生活中照顾我。经常都有孤独感。上了高中,连偶尔可以谈谈话的小姑也不在身边了,学习压力感觉很大,很多东西觉得不是自己所感兴趣的,也不想去接受。到表哥家去,表嫂又看不惯我,总觉得我什么都不会,是个笨蛋。同学们觉得我自理能力差,也处处瞧不起我。
周末,其他同学都回家了,只有我一个人留在学校,感到很没意思,很孤独,因为那个同学的邀请,我也觉得实在无聊,所以和他一起去玩网络电脑游戏。结果发现在网上能找到人聊聊天,向陌生的朋友倾诉一下自己的苦闷,同时还能打打游戏,在网络上管觉能找到些快乐和安慰,非常高兴。后来网络游戏越打越上瘾,加上学校先期管理不够严格,自习课也没有老师看管,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便相约一起去泡网,再后来就根本不想去上课了。时间 长了,课程落下很多,所以也就更没有心思学习了,而且也觉得跟不上进度了。
家人反映 :
表哥:弟弟上高中后,他父母就把他托付给了我们。开始,周末弟弟回家,也不爱说话,表嫂问他学校里的事情,他也是问一句说一句,表嫂看他行为懒散,说他几句,他就到赌气到自己房间里不再出来。后来弟弟该回家的时候不回家,打电话到寝室他说功课忙,我们也不太好再去打扰。再后来,打电话到寝室老找不到人,也问过同学,都不清楚他在做什么。最近,老师反映他不学习,还旷课,被抓到他伙同他人一起去网吧泡网,屡教不改,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说他,他就反驳说高中毕业了就参加工作,不想考大学,想自己赚钱独身生活。
分析与评估: 促使因素:从小缺少父母亲人关爱。学习压力加大,自身不能调整进而适应。缺少老师关注。学校管理不严格。先前因素:父母常年在外,缺少家庭关爱。性格内向孤僻,较少言语。与祖父母无共同语言。附加因素:与表哥表嫂相处不融洽,与同学无法正常交流沟通。咨询师简析与评估:
来访者从小在受宠爱的家庭里长大,因为有祖父母的照料和小姑的管束,成长还算平稳。随着年龄的增长,来访者的需求在不断地增加,自我价值观也在成长,他已经不只满足于一日三餐的照顾,他需要父母的关爱,需要家庭的温暖,需要成人的榜样作用,需要与父母做深入的交流,但这一切对他而言都是空想,无法实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一个人在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等低级需求的基础上,就会产生爱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等高级需求。而该来访者的爱和归属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感受不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观,于是他在孤独中走进了网吧,继而在网络上寻求安慰和寄托。
来访者的年龄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的自我意识高度发展,上升趋势很快,在这个时候,人格上还处于半成熟半幼稚阶段,遇到环境或其他方面的不适应,容易产生自卑感,来访者在生活中原本就缺少父母的关爱,在班级里他因为他的内向和沉默,无法引起老师和同学的额外关注,这群中间生是最容易被老师和家长忽略的一群,这使他感到生活没有意思,学习不知道是为了什么,高中的学习比之初中紧张得多,学习压力很大,他长期的内心苦闷此时无处发泄,致使无法专心于读书。加上他的自理能力差,更使得同学小看他,由此而加重了他的自我封闭状态,行为更加孤僻。
表嫂的态度让他感觉到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同时,更加感觉到自己似乎是别人的包袱。于是,他开始在网络中逃避现实,借此来解脱和麻醉自己,寻求一种心理上的安慰。根据心理测试和观察,排除了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
行为表现所属范畴
来访者心理与行为表现所属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一般性心理问题的咨询范畴。
问题主要表现点
情感缺失性孤独 自我价值感否认 网络成瘾 厌学
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与评估,与其家人和本人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帮助来访者重新认识周围环境,感受到来自父母或其他亲人的关爱与期待。
2、重新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3、提高自控能力,逐步戒掉网瘾。
4、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
参考性咨询方案的制定 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 用认知领悟疗法、支持疗法帮助来访者重新认识自身价值和周围环境;重建来访者的学习信心,进而戒掉网瘾。
来访者主要是因父母常年不在身边,感觉不到父母和其他亲人的关爱,造成来访者内心孤独,缺少爱和归属感,进而产生迷茫。采用认知领悟疗法和支持疗法能够帮助来访者认识到父母和其他亲人的良苦用心,使其内心充满温暖和幸福感,进而产生学习动力。否则,如果任其不良认知继续发展,造成自我完全封闭,将会导致本人社会功能下降,出现心理障碍。必要时让来访者参加团体咨询以巩固咨询效果。
咨询过程的阶段性划分
1、诊断评估
2、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3、心理帮助治疗阶段
4、结束与巩固阶段
第五篇:留守儿童走访、心理咨询制度
卓尼县柳林小学关爱留守儿童走访制度
为了加强沟通联系,便于学校和留守儿童看护人及时掌握留守儿童在校内外的生活、学习、品德、心理健康、安全等方面的情况,探讨对留守儿童教育的针对性,我校特制定《 卓尼县柳林小学留守儿童走访制度》。
一、学校定期由领导班子带队走访留守儿童住所,排查安全隐患、卫生、校外纪律等。(每学期1-2次)。
二、班主任要重视留守儿童走访工作,坚持对留守儿童进行走访,每学期要走进每一个留守儿童住所,了解他们在家或借宿点的生活情况,代理监护人的教育管理情况。
三、加强与代理监护人联系与沟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成长。
四、走访前,要做好充分准备,确定好家访的目的和内容,使走访工作有的放矢、重点突出。
五、走访时采用适当的方式告诉代理监护人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纪律、品德等情况,让代理监护人真正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同时及时了解学生在家或借宿点表现,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六、家访时做好记录。
二0一二年六月
卓尼县柳林小学
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咨询制度
为了了解和掌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以便学校及时教育、疏导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与其他同学一同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我校结合实际,特制定《卓尼县柳林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咨询制度》。
一、学校设立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室设在政教处)。
二、配备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心理辅导教师由政教主任兼任)。
三、心理咨询工作的宗旨是辅导“留守儿童”的心理卫生,以各种方式方法帮助“留守儿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心理咨询工作者应对“留守儿童”的有关资料、档案予以保密;如采用案例教学、科研或写作时,应适当隐去那些可能会据以辨认出服务对象的有关信息。
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辅导和心理交流,扎实做好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疏导及教育工作。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如发现咨询的“留守儿童”有危害其自身生命和危及社会安全的情况,心理咨询工作者有责任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六、心理咨询工作者应注意保持情绪稳定,在自身处在极度的情绪波动状态时,应回避接待“留守儿童”。
七、对“留守儿童”认真负责,咨询结束后,需及时整理、完善心理咨询记登记表。
二0一二年八月
卓尼县柳林小学
关爱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
当前留守学生的队伍正日益庞大,由于他们远离了直接监护人,远离了父母的关爱,很容易出现学业偏差、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保、感情缺失等问题。为了发挥教职工的模范作用,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以下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
一、指导思想
以 “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体教职工关爱留守学生的良好氛围,解除外出务工家长后顾之忧,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营造和谐温馨的校园关爱氛围。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全校留守学生的调查,统计出需要帮扶的贫困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留守学生、学习困难留守学生。组织全体教职工认领受助学生,分析研究,找到影响这些学生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为受助留守学生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
三、主要措施
1.建立帮扶学生档案。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
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
2.建立宣传制度。学校团支部和少先大队要充分利用各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加强“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目的、意义和作用。积极宣传“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典型和成功经验。
3.建立健全教职工与帮扶学生的谈心制度。教职工要经常与结队学生谈心,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教职工要不时与帮扶互相交流、沟通,掌握被帮扶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定期家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帮助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4.建立代理家长制。动员全校教职工根据学校留守学生的人数每人联系5—10名学生,当好代理家长,以一个家长的身份去关注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的生活,密切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
5.开展人文关爱活动。注重对帮扶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思想上出现问题、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结对教职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多与学生交流,作到细致入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定期开展“大手拉小手”和“小手拉小手”爱心结缘活动,每一名教职工结队帮扶一两名留守儿童,各班优秀的非留守儿童帮扶一名留守儿童。开展“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的”的主题班会;“给在外的爸爸(妈妈)的一封信”和“爸爸(妈妈)给我的一封信”征文和展出活动;开展“爸爸(妈妈)在外打工的故事”为主题的故事会。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体育和社会实践、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对留守学生进行专门的法纪教育、自理自护教育,指导学生双休日合理休闲,安全游玩、自觉学习。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和学校、老师们对他们的关心。
6.加强与帮扶学生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通过电话家访、实地走访等方式充分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孩子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学生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通过书信、电话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学生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0一三年五月六日
卓尼县柳林小学关爱留守儿童谈心制度
为了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八部委“共享蓝天”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会议精神及县委、政府和教育局对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为了切实关爱留守儿童,真正做到“服务儿童、服务家长、服务社会”,落实人本理念,为校区内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提供教育保障,使教职工在实际行动中充分发挥光和热,有效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现结合我校实际,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结对帮扶、谈心的对象
以留守儿童为帮扶、谈心对象,特别是学习较差、性格缺陷、心理障碍、行为偏极、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安全隐患较严重的留守儿童。
二、结对帮扶、谈心的目标和原则
结对帮扶、谈心要切实做到“四个一”。即:每一名教职工至少有一名留守儿童作为结对帮扶、谈心的对象;教职工每月至少与帮扶、谈心的对象谈心一次;教职工每学期至少上门看望留守儿童一次;教职工每年至少给留守儿童送温暖一次。按照因人而异、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由留守儿童管服工作领导小组决定与个人选定相结合,形式多样地开展教职工与留守儿童的结对帮扶、谈心活动,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三、结对帮扶、谈心工作的内容
1.宣传《义务教育法》等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增强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法律意识,教育留守儿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对心理上有障碍的留守儿童,责任教师要经常与其交流、沟通,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其进行“四自三远离(自尊、自立、自律、自强,远离不良嗜好、远离不法场所、远离不轨人群)”的教育,并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3.对留守儿童中的学困生,责任教师要优先辅导,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4.对留守儿童中的贫困生,学校优先照顾,对他们“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按政策将其纳入“两免一补”计划,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责任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5.学校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
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责任教师定期走访,与监护人或临时监护人交流后,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四、结对帮扶、谈心的形式
根据帮扶对象的学习成绩、居住地域等具体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结对帮扶,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语数教师联系一班。主要由各班语数教师对该班留守儿童实施帮扶、谈心工作。
2.非语数教师联系一片。主要由非语数教师对居住地相对集中的留守儿童实施帮扶、谈心工作。
3.结合学科教学。主要由各任课教师结合本学科教学的特点,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五、结对帮扶、谈心的要求
1.高度重视结对帮扶、谈心工作,明确自身责任,特别是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关爱留守儿童,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2.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以诚待人、以情感人、服务育人。针对留守儿童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方法,有的放矢,因
人而异,使其改正不良的思想、行为习惯,养成良好、高尚的品质。
3.认真执行帮扶、谈心制度,本着对社会负责、对儿童负责、对家长负责的态度开展活动。与留守儿童谈心,要先根据留守儿童的不同特点确定谈心主题,并做好谈心记录。
六、结对帮扶、谈心工作的督促与评价
结对帮扶、谈心工作的督促与评价由留守儿童管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实施,每学年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及时通报工作情况,实行奖优罚劣,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定期召开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完善激励机制,促使我校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二0一二年九月
卓尼县柳林小学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管理制度
留守儿童问题是目前大多数学校面临的一个突出的问题,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关心,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学校而言,更应该把留守儿童的管理和教育摆在学校工作的突出位臵。为了使广大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我校特制定以下留守儿童工作管理制度:
一、学校各部门、班级、科任教师都要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教师不得歧视和虐待留守儿童,要以一颗爱心对待留守儿童。
二、留守儿童的校外管理责任人是其监护人(或委托代理人),应对其监护对象进行全面细致的跟踪管理,抓好留守儿童的校外学习、生活和活动,保证留守儿童的安全。
全体教师应主动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及时向其监护人提供教育性建议。
三、留守儿童监护人咨询其子女的各种情况,学校和教师不得以任何方式拒绝交流,要耐心、细致地解说。
四、对留守儿童中的贫困型、老龄型、畸向型、文盲型家庭要建立帮扶关系,把帮扶措施落实到位。
五、班主任至少每月一次对本班留守儿童进行一次走访,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并且还要走访调查留守儿童在借宿点以及社会上的表现,对有问题的学生要耐心教育。
六、定期召开“留守儿童”监护人会议,每学期一次,并向监护人汇报学校工作计划和工作情况,通报儿童在校的学习、生活、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共同探讨“留守儿
童”的教育管理措施。学校要在学年初和留守儿童的家长、监护人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职责,分清责任,细化措施,抓好落实。
七、学校提倡、鼓励老师和留守儿童帮扶结对,担任“代理家长”、“爱心妈妈”,给予留守儿童热情、亲情和友情,使留守儿童感受到学校和家庭的温暖,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八、建立研讨、交流制度。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探索新路,采取措施,增强实效,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九、建立评价、激励机制。把关爱留守学生的工作纳入班主任、教师考核内容,对取得突出成绩的班主任、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对留守孩子中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表彰,特别是进步显著的学生要大力表扬,以激励留守孩子奋发向上的精神。
十、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学校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档案,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学习和生活状况,关注学生成长中遇到的生理和心理问题,注重心理疏导、情感沟通、习惯养成。班主任要收集学生学习、生活、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有关评价,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给监护人。
十一、留守儿童要遵守学校、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听从老师、家长和监护人的正确教导,自尊、自爱、自强、自立、自护、自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做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二0一二年十一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