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摘要M Word 文档
编辑:情深意重 识别码:21-679178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06 21:31:01 来源:网络

第一篇: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摘要M Word 文档

一、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1)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还要看到,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人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

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这些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矛盾和新问题。解决好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是对我们的重大考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

(2)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在艰辛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经验,集中体现为党的十七大概括的“十个结合”,这就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

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这是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还要看到,党的十六大以我们党领导人民,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妥善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党带领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实践基础。

(3)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新世纪以来,世界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同时,国际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发展的外部条件复杂多变。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已经发生历史性变化,我国发展对世界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不断提高,国际环境发展变化对我国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也不断增大。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始终站在国际大局与国内

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科学审视中国和世界的发展问题,思考和制定中国的发展战略,善于从国际国内因素的发展变化和相互影响中把握发展全局。还要看到,长期以来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成就,但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或者照搬别国发展模式,一些国家发展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能源资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有的出现了两极分化、失业增加、社会腐败、政治动荡等问题。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暴露了世界经济增长模式的弊端。推动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各主要国家纷纷反思和调整发展方式、发展战略。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国外发展的经验教训,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2.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4)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懈探索基础上,继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必然结论,既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新境界。

„„

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纲要》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要深刻理解这四句话。

一、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范畴之一。我们党执政,首要任务就是带领人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先后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这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纲要》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这里的关键问题,是要深刻理解发展的内涵,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的“好”与“快”的辩证关系。我们认识到,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做到又好又快,好字优先,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党的十七大提出来的。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这场金融危机实质上冲击的是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党中央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提到新的高度,明确提出“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凸显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核心在于科技创新。党中央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思想。胡锦涛同志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

二、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

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加以强调,主要基于如下考虑:一是,它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群众观。做到以人为本,要自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竭诚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观点、干部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

二是,它集中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大于一切,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是我们党的庄严使命。解决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问题,关键是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是,它集中体现了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回答了发展为了谁这个根本问题。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也应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概括起来,就是《纲要》强调的“三个体现”。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要自觉把以人为本的要求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体现到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中,在推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三、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内涵,胡锦涛同志在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初就作过阐释。《纲要》在这些认识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概括。指出:“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这个基本要求,提出了解决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新思路,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有几个问题很重要。

第一,讲全面发展,要正确认识“一个中心”和全面发展的关系。重视经济发展,反映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要求。但同时要认识到,发展绝不只是指经济增长,而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

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就体现了全面发展的要求。

第二,讲协调发展,要做到统筹兼顾。协调是个美学概念,讲协调,不能简单地搞一刀切、整体划一。关键是,要讲统筹,做到适当安排;要讲兼顾,做到综合平衡。胡锦涛同志讲协调发展,主要就是讲统筹。他指出,协调发展就是要做到“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第三,讲可持续发展,要充分认识这个问题的极端重要性。由于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传统发展模式,一些地区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的战略部署,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拿出措施,抓出成效,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四、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更加自觉地坚持统筹兼顾

解决发展矛盾和难题,增强发展协调性,必然要求统筹兼顾。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等不协调问题,是我国发展中长期存在、制约全局的突出矛盾。“五个统筹”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同时提出来的,在科学发展观理论形成之初就是组成部分,足见其重要性。

统筹兼顾不是简单地摆平各种关系,而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这是我们党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历史经验,是处理各方面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也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

党的十六大以后,胡锦涛同志在阐述科学发展观时进一步指出,我们党要解决发展中面对的一系列世所罕见的矛盾和困难,“就必须善于从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事物和事物的普遍联系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又必须善于统筹协调、把握平衡,在事物的普遍发展中形成有利于突破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合力,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复杂问题能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党的十七大对统筹兼顾作了理论提升,把它概括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这是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全党认识深化的结果,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的结果,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要牢牢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方法,努力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不断增强统筹兼顾的本领,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

五、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提高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党的十八大深刻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一概括使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的科学体系更加完备,以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严密的内在逻辑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成为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把握了这个精神实质,就把握了科学发展观最本质的内容,就把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学习理解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关键的是要抓住这十六个字。

强调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的鲜明理论特征。胡锦涛同志指出:“求真务实,就是要坚持立足我国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切实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种科学精神,正是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实践也表明,没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科学发展观很难落到实处。所以,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坚持求真务实,用求真务实的作风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二篇: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

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

书本目录

绪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是在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世界发展趋势、深刻总结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三、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长期以来我国发展实践经验,深刻分析和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五、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一章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一、要始终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二、发展要更新观念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三、实现科学发展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第二章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一、科学发展观是造福人民的发展现

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三、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四、坚持科学发展就要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一、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

二、科学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现

三、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

第四章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一、统筹兼顾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

二、坚持统筹兼顾就必须落实到各个方面

三、全面落实统筹兼顾的要求

第五章 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一、发展首先是发展经济

二、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

三、保持经济较快发展,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

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六章 始终坚持改革开放

一、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要靠深化改革开放

三、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

四、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不断提高科学性、增强协调性

五、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七章 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三、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第八章 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二、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四、大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第九章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丰富的?涵

三、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第十章 维护香港、澳门繁荣稳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一、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我们的历史任务

二、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

三、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而共同努力

第十一章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一、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

二、和平发展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三、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四、努力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十二章 统筹城乡发展

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

二、坚持统筹城乡发展

三、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十三章 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

二、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三、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四、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第十四章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一、统筹区域发展是重大战略决策

二、形成东中西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十五章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作出的正确抉择

三、坚持节约优先,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四、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十六章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一、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三、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第十七章 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一、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二、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

三、坚持“两个务必”,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结语: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第三篇: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心得体会

篇一:学习《科学发展观纲要》心得体会 学习《科学发展观纲要》心得体会 姚文秋

学习是进步的前提,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个刚入党不久的党员,从思想上和认识上我都必须加强学习,才能跟上党的步伐,于是我积极主动的参加学校党支部组织的“科学发展观纲要的学习“活动,使我开阔了眼界,加深了思想认识,提升了理论水平,提高了政治觉悟。

一、学习科学发展观纲要,转变思想观念 科学发展观具有鲜明的实践特征,不仅要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深化认识、增长才干、学以致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要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的自学性和坚定性,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根据岗位职责的要求,学习相关领域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就我本人而言,既要着重加强积累语文教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又要提高关于管理方面的能力,转变观念,促进全校师生的共同发展。

二、结合工作实际,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

1.在学生方面要做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要抱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态度,平时多关心学生,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和生活,不仅关心优生,更要关心后进生,做学生的好朋友,做家长的好参谋,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事业中力争做出最大的贡献。在教师管理方面,结合本校实际,建立科学合理的教研活动运行和管理机制,要注意抓好组织、管理、内容、奖励等几方面工作的落实。在实践和理论之间反复探究,起到引领整个教师队伍的作用

2.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力争做先进教育生产力的代表。要加强业务学习,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要增强创新意识,在工作和实践中与同进成长,在学生的前面,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成为教改的先行者、示范者。

3.要有奉献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党员有自己的合法的正当的权益,但是当个人利益与党、国家、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作为党员应该把以党、国家、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能牺牲个人利益。姚文秋

2013年12月19日篇二: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要点 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要点

四个坚定不移

1.坚定不移的坚持解放思想(前提和基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胜法宝。2.坚定不移的坚持改革开放(必由之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是强国之路。3.坚定不移动的推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基本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4.坚定不移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1.是继承和发展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是马克思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是准确把握世界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4.是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1)现在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频发时期。(2)发展出现了新的任务: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要义:发展 核心: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实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务

(一)原因:

1.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先进性要求必须防到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必须防到维护和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是要看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历史前进中的作用。

2.发展事关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关乎国富民强。

3.中国现在仍然处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能不能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和事业兴衰。

4.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条基本经验。

5.发展对于我国新时期、新阶段全面建设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现代化有决定意义。

(二)要求:

1.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不断开拓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新途径。2.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冲破旧的观念、革除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4.必须密切联系群众,集中民众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5.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

1.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2.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4.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5.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

6.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全面:

“四位一体”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全面推进

1.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稳定保证。3.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

4.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的综合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良好的环境。协调:(是全面发展的途径和道路)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协调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协调 3.局部和整体协调

4.速度、质量、结构、效益相协调 可持续:

1.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2.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3.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统一 4.当前和长远利益相统一 十个统筹:

1.城乡 2.区域 3.经济和社会发展 4.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6.中央和地方关系 7.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8.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 9.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10.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坚持作好“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性国家

4.建设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新型工业化道路:

1.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2.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3.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性产业相结合

4.掌握核心技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强自我创新,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 5.大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 6.注重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 7.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三农:(农业、农村、农民)

一、必要性:

1.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2.小康社会不平衡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农村 3.发展农村才能不断扩大内需

4.农业丰则国家强、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

二、要求:

1.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多给少取、放活“方针 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 3.集中力量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 4.稳定、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广辟农民增收渠道 5.培育新型农民:会生产、善经营、懂管理

三、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的基础篇三: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体会 和平镇新胜小学 陈菊香

通过学习,我深刻地感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坚持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我们的重大国策,我就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收获,谈以下几点体会。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我们要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群众安危冷暖,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使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收入群体的人们,都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过上小康生活,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纠正一些地方和领域出现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的观念。我们必须在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基础上,来统筹各方面,促进全面发展。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注重以人为本,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做好了、做扎实了,我们就能凝聚起齐心协力战胜困难、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3、制度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心。从根本上说,树立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是体制、制度问题。科学发展观同时也是科学的改革观。因此问题不仅在于我们“要”以人为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必须着眼于“怎样”实现这一要求。这就要靠体制改革,制度创新。但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在诸多方面的不完善,因此根本的解决之道在于按“五个统筹”的发展要求来深化改革,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4、“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中国的经济的发展, 实现中国经济的振兴,并让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上一个新的台阶, 这五个统筹的实质,就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同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科学发展观有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内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科学人才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前提。树立科学人才观,对于推动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努力开创新时期的用人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千秋大业,关键在人”、“历览古今兴衰事、成败得失在用人”。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单位要腾飞,都离不开人才工作的发展。以科学人才观的要求确立新的人才标准,就是要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下,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为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强、业务优秀、廉洁干事,为党的宗旨去坚强奋斗的干部队伍做好组织和政治保障。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完成工作任务。从做人、做事,当好人民公仆三个方面做起:

一是真心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人格品质,不论从事哪个行业,都将失去起码的条件。我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这样,我们做人才会有充足的“底气”,做事才硬气。

二是精心做事。我们要树立起“群众所需无小事”的思想,哪怕是一点小事,我们都要以和蔼的态度认真对待,因此,我们要立足本职,努力完成工作任务。三是当好人民公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德莫过于爱民,行莫过于利民”,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

社会要进步,教育要发展,都离不开科学的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新时期下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加强自身建设,落实岗位职责,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不断创新,在领导的支持和同志们配合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教育工作。

第四篇: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要点

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要点

四个坚定不移

1.坚定不移的坚持解放思想(前提和基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胜法宝。

2.坚定不移的坚持改革开放(必由之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是强国之路。

3.坚定不移动的推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基本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4.坚定不移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1.是继承和发展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是马克思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是准确把握世界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4.是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1)现在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频发时期。

(2)发展出现了新的任务: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要义:发展 核心: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实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务

(一)原因:

1.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先进性要求必须防到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必须防到维护和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是要看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历史前进中的作用。

2.发展事关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关乎国富民强。

3.中国现在仍然处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能不能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和事业兴衰。

4.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条基本经验。

5.发展对于我国新时期、新阶段全面建设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现代化有决定意义。

(二)要求:

1.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不断开拓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新途径。2.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冲破旧的观念、革除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

4.必须密切联系群众,集中民众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5.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

1.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2.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4.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5.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

6.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

全面:

“四位一体”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全面推进

1.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稳定保证。

3.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

4.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的综合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良好的环境。

协调:(是全面发展的途径和道路)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协调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协调

3.局部和整体协调

4.速度、质量、结构、效益相协调 可持续:

1.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2.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3.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统一

4.当前和长远利益相统一 十个统筹:

1.城乡 2.区域

3.经济和社会发展 4.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6.中央和地方关系 7.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8.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 9.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10.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坚持作好“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性国家

4.建设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新型工业化道路:

1.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2.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3.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性产业相结合4.掌握核心技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强自我创新,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

5.大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

6.注重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

7.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三农:(农业、农村、农民)

一、必要性:

1.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2.小康社会不平衡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农村

3.发展农村才能不断扩大内需

4.农业丰则国家强、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

二、要求:

1.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多给少取、放活“方针 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

3.集中力量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

4.稳定、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广辟农民增收渠道

5.培育新型农民:会生产、善经营、懂管理

三、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的基础 1.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2.关乎国家稳定大局

3.是国家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

4.最终决定国民经济其他个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自主创新:(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一.建设创新性国家:

1.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

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建设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性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性力量。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为我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改革开放(强国之路)一.必要性

(一)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1.改革开放极大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冲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3.形成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

4.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凝聚强大的精神力

(二)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二.改革是中国第二次改革

(一)改革是中国第二次改革

1.改革扫除发展生产力障碍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是对原有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而不是修补

3.改革引起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二)是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有效途径

1.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各种途径进行改革

2.改革不是改变社会主义根本制度,而是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为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根本制度采取变革

(三)正确处理改革、稳定、发展的关系 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必须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度统一起来

三.要求:

按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观点。不断增强支持改革开放力度、深化改革开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政府职能转变

1.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2.促进政企分开、党政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

3.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

4.转变政府职能,推动各级政府科学决策、依法行政

5.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

6.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7.建立法制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二)国企改革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2.在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

3.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发挥主导作用

4.加快建设国有资产预算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

(三)推进财税、金融、投资体制改革

1.财税改革

①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 ②深化财政预算制度

强化预算管理 ③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和事权相匹配

④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⑤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投入,重点对象为省级以下财政体制 ⑥健全戏院有偿使用制度,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2.金融改革

①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 ②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③提高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竞争力

④加强改进金融监管,防范、规避、化解金融风险

3.投资改革 ①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健全严格市场准入制度 ②完善国家规划体系

(四)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1.培育市场主体 2.培育要素市场 3.健全市场机制 4.发展市场中介机构

5.建立市场秩序规则 建立法制经济

6.进一步打破行政垄断和地区封锁 7.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8.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

四.途径:

(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

2改革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

3方向和道路完全正确,成绩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4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二)必须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

1树立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2.对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改革,实行公示、听证制度,扩大民众参与度

(三)必须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四为一体”改革有机衔接 协调推进

五.对外开放

(一)树立全球意识,继续发展对外贸易,扩大自主知识产权。

(二)有效利用外资,找中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高素质人才,改善投资环境。

(三)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提高企业竞争力。

(四)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

六.总之:

(一)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

(二)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三)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四)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五)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内涵:

1.民主法治: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方略得到切实落实。

2.公平正义:社会各方面利益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3.诚信友爱: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4.充满活力:尊重和支持有利社会进步的创新

5.安定有序:完善社会管理,形成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的局势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二,要求:

1.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2.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5.妥善调节人民内部矛盾

6.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7.落实科教兴国、依法治国、人才强国的战略

8.打造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决策科学性、预见性。

9.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10.各尽其能、各的其所 民主政治建设:

1.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2.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3.扩大民众参与度

4.发展基层民主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5.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1.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2.民族问题------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台湾问题------一国两制

4.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

1.理论武装头脑

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指导实践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科学发展转变

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先进性建设

五有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第五篇: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心得体会

篇一: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 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

绪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是在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世界发展趋势、深刻总结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三、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长期以来我国发展实践经验,深刻分析和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五、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一章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一、要始终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二、发展要更新观念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三、实现科学发展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第二章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一、科学发展观是造福人民的发展现

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三、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四、坚持科学发展就要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一、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

二、科学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现

三、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

第四章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一、统筹兼顾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

二、坚持统筹兼顾就必须落实到各个方面

三、全面落实统筹兼顾的要求

第五章 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一、发展首先是发展经济

二、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

三、保持经济较快发展,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

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六章 始终坚持改革开放

一、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要靠深化改革开放

三、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

四、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不断提高科学性、增强协调性

五、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七章 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三、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第八章 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二、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四、大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第九章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丰富的?涵

三、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第十章 维护香港、澳门繁荣稳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一、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我们的历史任务

二、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

三、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而共同努力 第十一章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一、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

二、和平发展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三、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四、努力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十二章 统筹城乡发展

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

二、坚持统筹城乡发展

三、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十三章 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

二、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三、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四、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第十四章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一、统筹区域发展是重大战略决策

二、形成东中西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十五章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作出的正确抉择

三、坚持节约优先,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四、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十六章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一、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三、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第十七章 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一、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二、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

三、坚持“两个务必”,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结语: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篇二: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要点 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要点

四个坚定不移

1.坚定不移的坚持解放思想(前提和基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胜法宝。2.坚定不移的坚持改革开放(必由之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是强国之路。3.坚定不移动的推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基本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4.坚定不移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1.是继承和发展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是马克思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是准确把握世界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4.是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1)现在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频发时期。(2)发展出现了新的任务: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要义:发展 核心: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实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务

(一)原因:

1.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先进性要求必须防到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必须防到维护和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是要看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历史前进中的作用。

2.发展事关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关乎国富民强。

3.中国现在仍然处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能不能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和事业兴衰。

4.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条基本经验。

5.发展对于我国新时期、新阶段全面建设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现代化有决定意义。

(二)要求:

1.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不断开拓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新途径。2.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冲破旧的观念、革除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4.必须密切联系群众,集中民众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5.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

1.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2.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4.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5.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

6.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全面: “四位一体”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全面推进

1.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稳定保证。3.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

4.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的综合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良好的环境。协调:(是全面发展的途径和道路)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协调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协调 3.局部和整体协调

4.速度、质量、结构、效益相协调 可持续:

1.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2.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3.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统一 4.当前和长远利益相统一 十个统筹:

1.城乡 2.区域 3.经济和社会发展 4.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6.中央和地方关系 7.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8.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 9.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10.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坚持作好“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性国家

4.建设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新型工业化道路:

1.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2.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3.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性产业相结合

4.掌握核心技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强自我创新,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 5.大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 6.注重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 7.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三农:(农业、农村、农民)

一、必要性:

1.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2.小康社会不平衡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农村 3.发展农村才能不断扩大内需

4.农业丰则国家强、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

二、要求:

1.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多给少取、放活“方针 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 3.集中力量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 4.稳定、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广辟农民增收渠道 5.培育新型农民:会生产、善经营、懂管理

三、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的基础

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摘要M Word 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