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小学德育案例3
编辑:蓝色心情 识别码:21-267711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3-31 16:32:3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小学德育案例3

小学德育案例

一、基本情况

卡依尔,9岁,是三(1)班的学生,单亲家庭,是我们班出名的老大难。

二、学生的问题行为

上课不专心听讲,常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违反纪律,常与学生发生矛盾。

三、原因分析

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卡依尔的父母在他7岁多的时候就离婚了,他和母亲一起过。对孩子的关爱极少,由于母亲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造成孩子对学习丧失兴趣和信心。

四、辅导策略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接触中我发现卡依尔也是有进步要求的,也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名好学生,他的淘气只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因此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他,还经常对同学说:“看,卡依尔的脑瓜子就是聪明,若学习上再下些功夫,将是咱班最聪明的。”“卡依尔同学的字近段时间写得真漂亮,简直与前段时间判若两人。”“卡依尔同学„„”渐渐的,卡依尔开始喜欢和我接近,并且渐渐喜欢上我的数学课。

2.家校沟通,促进自信。卡依尔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卡依尔在校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让其母亲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还联系到他的母亲,说服她多用一些时间回来看看儿子,多关心他,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不要让家庭关系而毁了孩子。经过多次推心置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努力,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开始喜欢学习,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陈昱瑄也从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第二篇:小学德育案例

小学德育案例

小学德育案例

(一)张某,男,9岁,小学二年级学生。单亲家庭,和母亲一起生活。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一周后作业经常少做,甚至不做;在学校有乱拿其他同学东西的习惯,被发现后不承认。

原因分析

经过和他母亲及其亲属的接触了解到,他的母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离婚后,没有再婚,是靠他妈妈一个人办厂养他的,由于平时厂里比较忙,根本就没时间管,他是一个人上学、放学,中午自己一个人在外面吃饭,有时候家

人不能及时满足自己的要求,他就开始偷拿其他同学的东西,被老师发现并进行批评教育后,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干脆不愿意去上学,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

通过家访,我明白了他不上学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由于家庭的忽然变故,使他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其认识就会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

个案处理

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他摆脱心理困境。

我认识到造成他心理不堪重负的

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母亲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电话访问,做好他母亲的思想工作,希望他承认现实,面对现实,树立起生活的信心。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也愿意跟同学们交往,渐渐地回到学校上课了。

二、爱护、尊重学生。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

“被德”,心理上“扶健”。有人说,对学生,可以没有爱,但要尊重。我却以为,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反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

三、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情感关怀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学生的过分冷漠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失调,教师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可以收到明显的调节

疗治效果。

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学生谈谈心,能知道学生的心里工正在想些什么,能知道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学生,多表示一些理解,适当地给一些点拨,学生心头的那点儿郁结往往就化解了。

2.多一些一视同仁的关心。这些有心理困境的学生,大多非常敏感,自尊心极强,性格内向。如果教师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厚此薄彼,对他们有些冷淡,他们就会感到强烈的不满。所以教师必须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尤其对心理素质欠佳、单亲家庭的学生,不妨格外表示自己的好感和热情,这并不是虚伪,这是调控学生心态的需要。

3.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心灵过分脆弱、缺少爱的学生大多有点偏执,脾气或许有点“怪”,教师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弃他们,也不能硬要他们立即把怪

脾气改掉。青少年有点儿孩子气是正常的,每个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也是正常的。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必能便他们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

四、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开始,他还不愿上学,我去到他家里时,老躲着不见,或是一问三不答。我知道这是防御心理的表现,其实其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的,他极需要被爱的感觉。我不急也不燥,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地给他讲班里发生的趣事,讲同学们是多么希望他回到学校,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活动。我主动与之接近,缩短心理距离,想用集体的温暖来消除他内心的焦虑和冷漠。此后,他瘦弱的身影也逐渐逐渐地出现在教室里。但我并不满足于此,一直寻找让他重新振作的契机。上课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很多同学不会答,竟意外地

发现这孩子眼里露出一点笑意,就抓住这个机会提问他。开始,他涨红了脸,讲得结结巴巴的,我用鼓励的眼神望着他,亲切地对他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结果他讲得很流利,得到了全体同学的掌声,他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此后,我还多次为他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他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他那颗冷漠的失望的心,使他重新回到了班集体中。

五、我们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往往注视着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品德的优劣,而忽略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甚少注意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把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心理问题。这样做,将使班

主任工作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也培养不出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健康和积极的态度。班主任工作的成效,有时是取决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和理解程度。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走出传统德育困境的需要。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要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鲜内容。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坦,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愿每一位教师、家长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

小学德育案例

(二)德育工作在各个学科中都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以前我对老师的认识只停留在老师上好课,学生学会知识。以为这样老师就做到尽心尽责了。但当我步入教师这个行业以后才明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征、个性、爱好、优

点、缺点等。这些都是我们做教师应该去研究的。因为这些要比逼着孩子都背一个单词,多会做一道题更有长远的意义。只有真正解决孩子的心结,这才是老师的成功。

孩子是教育的主体,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数不胜数。有时,即便是一件小事,对他们也会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当然,这其中是少不了教师地正确引导的。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去教育孩子,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值得我们深思。德育的内涵定位于“价值”,价值是无法灌输的,它只能由个体在自我发展、自我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课堂教学中教育者如何实现精心又不经意,自然又不刻意?

案例:这件事发生在一名五年级的学生身上。因为每个班都有一名学科代表,所以每次收发作业,帮老师拿东西都是由学科代表负责。记得有一次课代表和一名学习较差的学生抱着昨天留的

作业和练习册来到我的办公室。课代表告诉我还有5个人没有交作业,我当时还是象往常一样,表现出很生气的样子对她说“让那几个人快点交作业,要不我就要罚他们了。”话音刚落,忽然听到旁边有个孩子说:“老师,我帮你催他们作业去吧!”原来是那个也不爱交作业的孩子。当时我有点迟疑,怕他不能完成任务反而把事情搞砸。可是又一想,为什么不给他一次机会的,而且他这次交作业了,这样也能促使他完成以后的作业。最后我带着怀疑的目光对他说:“好吧,我把任务交给你,你上午之前把没交作业的都收上来。”那孩子当时很是兴奋,一口就答应了,兴高采烈的跑出办公室。之后,快到中午的时候,我几乎快忘掉了这件事,那个学生拿着4本作业来到我办公室说:“老师,我已经收了四本了,还有一本我一会就给您拿来。”我很是吃惊,没想到比我的课代表还有威信啊?呵呵。恩,我觉得以后应该都给他机会,于是就说:“恩,这次不错,以后你就帮

助课代表收作业,但前提你要完成自己的作业。”那孩子眯着眼乐呵呵的就答应了。

案例反思:通过这件事,我突然内疚起来,想想平时,我为什么总把机会分给个别几个成绩好的学生,而忽视了那么多普普通通的学生那?为什么我们要拉大学生之间的距离那?做为教师,我们应该把机会分给每个学生才对啊!所以以后我要多关注那些中等及差学生,我想他们更迫切的需要老师的关注和关怀。这样他们才有动力认真的完成老师规定的任务,才能快乐,健康的成长。

第三篇:小学德育案例

用爱心去融化 用理智去浇灌

——小学德育教育案例

数学 杨慧君

一、学生情况简单介绍

姓名:张某 性别:男 年龄:11岁 五年级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拥有一定的主动性。能完成作业。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特别受不了别人说他,哪怕是一点点小小的冤枉。

三、有关资料的调查

这位同学今年十岁了,家里人教育一向都是打骂的方式,使他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针对他的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在如此家庭背景里长大,种种情况都情有可源,还是得用爱心去融化,用理智去浇灌。

2、在班级里,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凡事总觉得自己对,对自己认识不清,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

2.他犯错误,他不能冷静,教师应该绝对地冷静。每次对于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

求,让它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爱。

3.以强项来淡化弱项,早就发现,他对于数学学科感兴趣,就多鼓励,多给他制造表现机会,多安排他帮助同学。帮他树立自信心。

4、他对于受一些小冤枉最不能忍受,不能小事化无,有时在课堂上也会闹情绪。对于这一点我就利用课余时间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他讲一些宽容的小故事,向他介绍关于宽容的名言,如,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结合他本人的事例来感受风平浪静,海阔天空的美好感觉。讲讲生气对于身体,心理的伤害。

5、让它感受到同学们对他的爱,感受到集体成员就像家人一样,有些小摩擦很正常,但是不能让小摩擦影响了感情。

六、教育效果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一学期的了解及教育,这位同学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他对老师信任了,他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

第四篇:小学德育案例

小学德育案例——用心沟通心灵的桥梁

朱任俊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不大,但是经常说谎,不做家庭作业,学习基础也非常差,接受能力也是非常慢的。他的优点是爱劳动,对待同学比较热情。在我刚刚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对这个孩子学习情况是非常不满意的。我始终认为朱任俊这个孩子是一个好孩子,可能和家庭环境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家访,我了解到朱任俊家里是三代同堂,居住面积比较小,学习环境比较差;父亲是一名司机,脾气暴躁,经常出差,母亲是一名外地人,文化程度不高,经常上夜班,同时爷爷奶奶岁数比较大了,对朱任俊管教不了。这些问题 导致了朱任俊出现了不爱学习的问题。

通过家访的形式,我了解到了朱任俊家庭情况,这个孩子基础并不差,只是没有缺乏管教和疼爱。因此我通过了多种方式来提升朱任俊的学习成绩。

一、鼓励培养自信心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深知鼓励对于一个学生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厌学,很大程度上是缺乏学习上的鼓励。针对朱任俊不爱学习的情况,我在数学课堂上常常设置一些简单问题,提问朱任俊,以此鼓励他好好学习,并在全班进行表扬。第一次我让朱任俊回答问题的时候,他涨红了小脸,半天没有说出答案,我慢慢引导他的思路,最终他说出了答案。“不错!”当我说出这句评语的时候,朱任俊是非常惊喜的,脸上的喜悦是难以掩盖的。

除了学习上的暂时落后之外,朱任俊生活上是一个好孩子。每次打扫班级卫生的时候,朱任俊总是积极主动打扫,帮助同学们收拾卫生。在学习班会上,我表扬了朱任俊的热爱劳动,号召大家积极向朱任俊学习。通过各种鼓励方式,朱任俊学习热情比以前更加积极了。二、六一小礼物暖人心

朱任俊是一个缺乏疼爱的孩子,因此要想实现孩子成长,必须要予以关爱。在六一儿童节到来时,我针对班上一些家庭特殊的孩子,购买了一些小礼物,其中包括朱任俊。当我把朱任俊叫到办公室的时候,我亲手把自己购买的一套文具赠送给了他。起初他的表情是非常惊讶的,或许他认为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能获得老师喜爱。我拉着朱任俊的手,告诉他:“天底下没有差学生,只有差老师”。他眼泪在眼圈里直晃,最后“哇”地一声哭了出来,他抱着我边哭边说“老师,你真好,以后我一定好好学习”。在以后上课的过程中,我每次都能看到朱任俊这张认真的小脸。

新年时候,当我了解到朱任俊自己在家的时候,他父亲出差,母亲上夜班了,就主动把朱任俊接到了自己家里,一起过新年,并赠送了朱任俊新年礼物。

三、家访谈心建沟通

有一段时间看到朱任俊总是没精打采,我借着教学间隙询问原因,刚开始朱任俊始终不肯说原因,后来经过不断沟通,朱任俊说出了原因。原来是父亲经常无缘无故地责骂他,让他没有心情学习了。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我决定进行一次深入家访。碰巧我到朱任俊家里那天,他父母都在。朱任俊父亲同样关心孩子的学习,在他的眼里,朱任俊是一个不爱学习的差学生。首先我介绍了朱任俊最近一段时间的学习效果,指出了朱任俊的学习优势。当我介绍完朱任俊学习情况之后,他的父亲显然是比较吃惊的,脸上的表情也变得喜悦起来。其次我讲述了家庭环境对于孩子成长的作用。一个不良的家庭环境对于一个孩子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朱任俊父亲听到我这么说,显得非常局促,开始有些不好意思,脸也涨红了。同时我告诉朱任俊父母,管教孩子的方式是要循序渐进的,一味打骂只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这对于孩子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最后朱任俊父亲表态,一定好好教育孩子,不能耽误了孩子成长。通过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劝说,朱任俊父母都表示要抽出时间来好好陪伴孩子。

经过这次家访,我深入地了解了朱任俊父母情况,同时朱任俊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也有了深入了解。同时我和朱任俊家长建立了定期沟通机制,针对朱任俊学习情况和成长情况,及时进行沟通和协调,通过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来让孩子热爱学习,保持学习热情。

四、促膝长谈解矛盾

朱任俊爱说谎的坏习惯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得到改正。有一次朱任俊谎称自己家庭作业忘在家里了,以这个为借口不交作业。在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我把朱任俊叫到了办公室里。我向朱任俊讲了一个故事,一个放羊的孩子两次谎称狼来了,骗取山下的人们来帮助他;第三次狼真来的时候,任凭孩子喊破了喉咙,山下的人们也没有人来帮忙。说谎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在我的引导下,朱任俊了解到了说谎的危害,在今后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朱任俊说谎坏习惯得到了明显改善。

五、党员结对一帮一

面对朱任俊特殊家庭情况,我开展党员结对一帮一活动。在学习上,安排一名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帮助他学习,在生活上,我从各个方面对他予以照顾,是他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朱任俊原来是一个不爱沟通交流的人,通过党员一帮一的活动,朱任俊开始乐于和别人沟通,喜欢和别人交流,生活状态和学习状态发生了良性转变。

通过上述五个方式,我深入了解了朱任俊学习生活情况,并有针对性地从家庭、学习、生活多个方面入手,使他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动力,实现家长和教师有效沟通,实现孩子健康成长。

第五篇:小学德育案例

小学德育案例

1.某同学动不动就爱发脾气。只要稍有不顺心的事,他就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总要拿哪个人或哪件东西来出出气。上课受批评,跟老师怄气,在学校同学们有哪些不小心碰到他的时候就谁边发脾气;总而言之,就是喜欢发脾气。而且,他的脾气还有个特点,那就是怪别人不好,因而总要骂人、摔东西,把他们当成“出气筒”。比如,上课玩东西被没收了,跟老师发脾气说“小心你玻璃窗,哪天我就砸烂去”,同学扫地时,扫把不小心碰到了他的脚,就骂同学,别人反抗就动手,人人都把他当成我们班的不定时炸弹,谁惹他谁倒霉。【分析】

愤怒是个人的欲求和意图遭到妨碍时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体验。许多小学生,由于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较差,冲动性较为明显,因此常常在不该发脾气的时候发脾气,因为一点儿小事就会相互打起来,因为父母的某些做法不够合理而冲他们大喊大叫„„但小学生的愤怒来得急,去得也快,比如有的小学生可能今天因为发生一些矛盾而大发雷霆,而明天两个人就可能一块儿做游戏,这一点在小学低年级表现尤其明显。在日常生活中,引起愤怒的原因很多,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愤怒的情绪体验。愤怒是一种有害的情绪状态,常常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如同学关系疏远,师生关系紧张,而且长期、持续的愤怒对个体的健康损害也是极大的。过度的愤怒甚至还会使人丧失理智,引发犯罪或其他后果,因此控制愤怒的情绪十分重要。

【给孩子介绍了一些方法】

由于愤怒常常是突发性的情绪反应,在所有的情绪控制中,愤怒的控制是最难做到的,即使成人也会有“勃然大怒”的时候。但是,愤怒和其他情绪反应一样也是可以控制的。

1.情境转移法。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会使人产生愤怒的情绪。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就让学生们要尽量避开,暂时躲一躲,以免刺激他发怒。比如,可以出去走一走,听听音乐,或者和谈得来的朋友在一起聊聊天,干点儿自己喜欢的事,心情就会好起来。

2.理智制怒法。当你动怒时,最好先想想以下问题中的任何一个:我为什么生气?这事或这人值不值得我生气?生气能解决问题吗?生气对我有什么好处?可以在即将动怒时对自己下命令:不要生气!坚持一分钟!一分钟坚持住了,好样的,再坚持一分钟!再坚持一分钟!两分钟都过去了,为什么不再坚持下去呢?用理智来控制发怒的情绪反应。

3.评价推迟法。我们通常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件当时使你感到“怒不可遏”的事,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会感觉到已经不那么值得生气了。因此,当我们因为某件事情要生气时,不妨先把它放下,等过一个小时、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之后再去想它。

4.情感宣泄法。如果有的事情或人有充足的理由使我们发怒,这种情况下不妨坦率地把心中的不满讲出来,你就会发现心里会爽快一点儿。也可转移目标发泄出来,比如去打沙袋,或去跳健美操,都能减少愤怒对自身的伤害。但要注意情感的宣泄要以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为前提,不可在情绪的支配下,做出过激的行为。

导语:爱是什么!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太阳,能让坚冰融化,爱是奇迹,能点石成金。爱别人是权利,被人爱是幸福。作为一名教师,爱学生,既是义务,更是责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要持之以恒,这是每个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学生基本资料

王某,男,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

二、学生的问题行为

1、上课不专心听讲,常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患有多动症。

2、课堂作业、家庭作业拖拉,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且作业质量差,字迹潦草,错误较多。

3、成绩差,各门功课测试经常不及格。

三、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

该生性格自由散漫,不受约束,性情变化无常为其行为不良的主因。且王某父母本身学历有限,教育方法欠缺,其母亲这几年心脏不好,连续做了几次手术,受不了刺激,父亲既要工作,又要照顾病人,无暇照顾到他的学习。即使管他,也都用一些强制性方法,不顾孩子的心理感受。虽然很着急,也只知道说:“叫老师管严点!”而他们自己并不管理。

四、教育的策略

(一)家庭教育方面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对父母而言,抚养孩子是自己应尽的职责,教育孩子、管理孩子也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时候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经常与家长交流,密切关注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在学校的表现也及时向家长进行汇报,让家长多和孩子交心谈心,坚持每天作业的辅导。对不懂的要进行耐心的讲解。

(二)学校教育方面:

1、多点爱心。我首先采取包容的态度,用放大镜去发现他的闪光点,我发现他对打扫清洁很积极,给老师送本子也抢着干,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给予表扬,对清洁做得好的发环保章。即使犯了错,也要肯定他错中有对的地方,这样比一味责备有效得多,相信爱能创造一切。

2、多点信心。采取积极的态度,不能放弃他,执着相信他会成功的理念,只要他积极向上、健康蓬勃的发展,就是进步,就是成功。

3、多点耐心。学生的成长需要等待。作为老师,用赏识的目光迎接他们。他的一丁点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要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影响、塑造,不要轻言放弃。

4、多点个别辅导。利用平时的课余时间多给他讲解,辅导,课堂上多关注他,多给他发言的机会,对作业要求他要按时完成,改掉拖拉的习惯。

从大禹治水想到的

——学生德育案例一则 基本情况

班里有个男生小冯,在开学不久后就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发觉他的性格夸张点可以用“嚣张”这个词来概括:平时走在班里,如果同学走在他前面,很可能被他大喝一声“闪开”而挤开去。要是遇上他心情不好,更可能被他一把拉开;中午吃午餐时他则常常会拉开挤在饭盒前的同学,挑上一盒先走。别人稍有微词,他便动辄恶言相向,甚至挥拳威吓。课堂上,他也很少坐姿端正,认真听讲。时常有大声打哈欠,或者随意插嘴的表现出现„„这一切的一切看在眼里,怒在心头——这不是分明欺负我是青年教师,缺乏带班经验吗?我下定决心要对他进行一番彻底的改造。

于是我加大了对他的监控力度。在我的课桑,我对他的插嘴、接嘴、坐姿,都近乎挑剔地批评。而一旦有任课教师来告状,我则会加倍地严厉批评。然而该学生的性格也绝对张扬,往往最后师生两人都面红脖子粗,不欢而散。他的谬论我自然不能接受,而我自认为是绝对真理的做人道理也无法说服他。师生间的气氛紧张到了极至。

这样的僵局持续了将近2周。我发现小冯不但在日常行为规范方面毫无寸进,甚至成绩都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据同学反映,他除了在我的课上还稍有顾忌之外,在其他课上以前的毛病不仅没有转变,而且还变本加厉。我渐渐地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了,同时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来了。

小冯的个性从严师的角度来看自然毫无可爱之处。但这也仅仅是性格问题。如果因为我不够理性的教育方式使他产生逆反心理,那么恐怕他将义无返顾地向真正意义上的“差生”转变了。我开始为新的焦急与烦恼包围。就在我一筹莫展之时,我突然想到从我开始想要通过教育改变小冯的言行表现到目前的窘状,采用的指导思想都是“改造”。我却忘记了,我所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既然不是物,我就没办法改造他。即便他一时慑于我的高压政策而稍作收敛,那也只是虚与委蛇,早晚必定故态复萌,甚至是有过之无不及的局面。那么既然我的“改造”教育模式已被事实证明无效,那还不如换种方式。鲧以壅堵之法治水,然水患不消。大禹以疏导之法治水,遂解民于倒悬。看来关键还在于我得改变对他的教育方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背景的分析

但是改变不等于放弃。如果我一时赌气撒手不管,很可能他也就不再记恨于我。但是这种放弃可能造成的后果让我不寒而栗。既然身为教师,我就必须对我的每一个学生负责。可能是教师职业先天赋予的责任感吧,我为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整整思考了3天。

小冯的性格如此张扬自我,想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和他同在班里的小学同学交谈了一遍。从中了解到,他在小学时就性格张扬,和老师争吵,和同学打架是家常便饭。甚至有一次还将一个同学打得内出血。

听完这些“光荣历史”,我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虽说学生打架的事在学校里也早已屡见不鲜了。可是一个小学生居然可以对同学下如此重手,还敢如此频繁地顶撞老师,实在令人乍舌。

于是我又和他的父母联系了一次。在以普通家校联系为名义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因为该学生父母都有自己的事业,且工作繁忙,所以从一年级开始就让他在学校里寄宿。而这种寄宿生活整整维持了五年。

这样我就不难理解为何小冯和同学相处如此张扬自我了。小孩子的群体中总会奉行“谁狠谁是头”的简单逻辑。而像小冯这样一个从小就过着缺少父母关爱的集体生活的孩子,在这样的氛围里生活久了,也就难免会为“弱肉强食”的思维模式所误导。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想法就成了思维定式。同时父母的忙碌使他的思维模式成了关心的盲区。简单的物质上的充裕,只能使他以自我为中心,以张扬为特征,以粗暴为表象的性格不断潜滋暗长。

当然,以上这一切只是在我的头脑中思量着。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我明白简单的告状只能加强学生的反感,同时削弱班主任对学生的权威感。一名班主任对付学生要是只剩下了告家长这一招,那么班主任老师就把自己降格为家长在学校的代言人。这样教师就失去了这个职业所赋予的光彩和异能。所以,我的理性压制住了我想将小冯在学校的表现一吐为快的想法,仅仅提出了能多关心孩子性格完善发展的希望。问题的症结找到了。下一步我开始着手寻找形成该学生目前性格特征的另一个源头——其周围所处环境对其言行的认同程度。据了解,小冯在小学里居然人缘还不错,身边很是有几个“铁哥们”。我想这是因为小学生在这方面的辨识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可能对小冯的言行不以为意,甚至还会产生所谓的“追随者”。这种是非不分的学习生活氛围对小冯的性格养成无疑起了至关重要的推波助澜之功。

想到这点,我感到由衷的宽慰。尽管为了调查这些琐碎的学生“历史”,着实让我费了不少工夫。可是和挽回一个学生比较起来,前者又算得了什么呢?一切从学生出发吧。不管我做了多少,只要能够使学生改过向善,那就值得了。

欲起沉疴,需用猛药——舆论的力量

小冯的个性是在家庭、小学、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合力下,逐渐被打磨出来的。所以可谓根深蒂固。要想一下子根除是不现实的。甚至想要动摇他自以为是的处事方式都是相当困难的——因为他一直生活在他所认同的道德规范中,别人的话他很难听得进去。他的自信绝大部分来自于同学对他的认可。那么我就决定采用舆论攻势。不仅如此,我还决定这番攻势动作要大——所谓欲起沉疴,需用猛药。适值学生期中的品德等第的自评互评活动。我便和班长商量顺势开展一个“最令我讨厌的同学日常行为调查”。由班干部出面组织全班同学利用午休时间展开投票统计活动。统计的结果是,最让大家讨厌的行为包括:讲粗话、蛮横不讲理、做事不考虑他人感受等等。同学们还针对统计结果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例举出符合上述不受欢迎言行的各种具体表现。

最后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到小冯的身上——这些被大家所共同厌弃的表现倒有一大半集中在他的身上。尽管整个活动从头至尾,我都没有发表个人意见,只是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总结。但这对于一向自负自满自足自我的他来说不啻青天霹雳。从接班到当时为止,我第一次看到小冯的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申请。在愤怒与惊讶之后,继之而起的是绝对的难受。他第一次在我面前流下了眼泪。

这或许实际我“挫折教育”的办法开始奏效了。“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小学德育案例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