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软弱地基处理
编辑:尘埃落定 识别码:21-440339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30 15:43:45 来源:网络

第一篇:软弱地基处理

1、软弱地基的工程特征及主要处理方法

1.1 软弱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及饱和松散粉细砂与粉土,这类土的工程特性为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渗透性差、抗剪强度低等不利的工程性质,如何去保证在软弱地区修建的建筑物稳定性和正常使用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大的技术课题。

1.2 目前软基处理的主要方法有:(1)换填垫层法;(2)挤密法;(3)深层搅拌法;(4)灌浆法;(5)强夯法等。1.2.1 换填垫层法。换填垫层法主要作用是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其方法是将基底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挖去,换填砂、碎石和素土等散体料,并分层夯实成低压缩性的地基持力层。

1.2.2 挤密法。挤密法即先往土中打入桩管成孔,然后在孔内填入砾石、砂、石灰、灰土等捣实而成。此法适用于含砂粒、瓦屑的杂填土及含砂量较多的松散土地基,对粘性大的饱和软土地基,由于渗透性小,在加固过程中不能排出很多水分,故挤密效果不大。

1.2.3 深层搅拌法。此法通过特制的搅拌轴的轮叶,从地面开始破土搅拌至加固的深度,打开阀门将水泥浆或水泥粉由搅拌头注入地基中,用搅拌头强制搅拌均匀。

1.2.4 灌浆法。用钻机成孔,将注浆管放入孔中需要灌浆的深度,钻孔四周顶部封死。启动压力泵,将搅拌均匀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压入土的孔隙和岩石的裂隙中,同时挤出土中的自由水。水泥浆凝固后,土体与岩石裂隙胶结成整体。此法基本上不改变原状土的结构和体积,所用灌浆压力较小。适用于卵石、中、粗砂和有裂隙的岩石。如是黏性土,则用较高的压力灌入浓度较大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1.2.5强夯法。强夯法处理地基是20世纪60年代末Menard技术公司首先创立的,该方法将80---400kN重锤从落距6---40m处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从而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并降低其压缩性。强夯法常用来加固碎石、砂土、粘性土、杂填土、湿隐性黄土等各类地基土。由于其具有设备简单、施工速度快、适用范围广、节约三材、经济可行、效果显著等优点,经过20多年来的应用与发展,强夯法处理地基受到各国工程界的重视,并得以迅速推广,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强夯处理的对象(即地基土)非常复杂,一般认为不可能建立对各类地基土均适合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但对地基处理中经常遇到的几种类型土,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实践证明,用强夯法加固地基,一定要根据现场的地质条件和工程作用要求,正确选用强夯参数,一般通过试验来确定以下强夯参数:

(1)有效加固深度:有效加固深度既是选择地基处理方法的重要依据,又反映了处理效果。

(2)单击夯击能:单击夯击能等于锤重×落距。

(3)最佳夯击能:从理论上讲,在最佳夯击能作用下,地基土中出现的孔隙水压力达到土的自重压力,这样的夯击能称最佳夯击能。因此可根据孔隙水压力的叠加值来确定最佳夯击能。在砂性土中,孔隙水压力增长及消散过程仅为几分钟,因此孔隙水压力不能随夯击能增加而叠加,可根据最大孔隙水压力增量与夯击次数关系来确定最佳夯击能。夯点的夯击次数,可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①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隆起;②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③每击夯沉量不能过小,过小无加固作用。夯击次数也可参照夯坑周围土体隆起的情况予以确定,就是当夯坑的竖向压缩量最大,而周围土体的隆起最小时的夯击数。对于饱和细粒土,击数可根据孔隙水压力的增长和消散来决定,当被加固的土层将发生液化时的击数即为该遍击数,以后各遍击数也可按此确定。

(4)夯击遍数: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地基土渗透系数低,含水量高,需分3—4遍夯击,反之可分两遍夯击,最后再以低能量“搭夯”一遍,其目的是将松动的表层土夯实。

(5)间歇时间:所谓间歇时间,是指相邻夯击两遍之间的时间间隔。Menard指出,一旦孔隙水压力消散,即可进行新的夯击作业。

(6)夯点布置和夯点间距:为了使夯后地基比较均匀,对于较大面积的强夯处理,夯击点一般可按等边三角形或正主形布置夯击点,这样布置比较规整,也便于强夯施工。由于基础的应力扩散作用,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基础范围,其具体放大范围,可根据构筑物类型和重要性等因素考虑确定。夯点间距可根据所要求加固的地基土性质和要求处理深度而定。当土质差、软土层厚时应适当增大夯点间距,当软土层较薄而又有砂类土夹层或土夹石填土等时,可适当减少夯距。夯距太小,相邻夯点的加固效应将在浅处叠加而形成硬层,影响夯击能向深部传递。.2、建筑结构设计中采用的措施

2.1增强结构整体刚度。建筑物常因功能的需要,使本身具有一定的刚度,一般工业及民用建筑刚度比较大的有两种,一种为绝对刚性,如钢筋混凝土筒仓,烟囱等;另一种为相对刚性,如多层砖石房屋,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它具有一定的刚度,可是它的强度较低,不能与它的刚度协调一致,其抗拉能力尤弱,因此碰到软土地基时应适当增加其关键部位的抗拉强度,这样有利于利用建筑物的刚度来调整建筑物部分不均匀沉降。此外在建筑物的相应部位可设置沉降缝以减少不均匀沉降。沉降缝设置的部位应在:

(1)建筑物长高比过大的适当部位;(2)平面形状复杂建筑物的转折部位;(3)地基压缩性有明显不同处;(4)建筑结构类型不同处;(5)建筑物高度和荷载差异处;(6)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7)拟设置伸缩缝处。通过以上部位设置沉降缝可大大减少由于地基土软弱引起的不均匀沉降缝。

2.2注意相连建筑物的相互影响。建筑物荷载不仅使本建筑物下的土层产生压缩变形,在它以外一定范围内的土层,由于受到基础压力扩散的影响也将产生压缩变形,这种变形随着距离增加值逐渐减小,由于软土地基的压缩性很高,当两建筑物之间距离较近时,这类附加不均匀压缩变形甚大,常造成邻近建筑物的倾斜或损坏,若被影响建筑物的刚度强度较差时,危害主要表现为产生裂缝;当刚度强度较好时则表现为建筑物的倾斜。

2.3减轻建筑物的自重。减轻自重可减少建筑物的总沉降量,从而有利于对不均匀沉降的控制。也可在预先估计沉降量大的部分减轻自重,用以直接调整不均匀沉降。由于一般砖石结构民用建筑墙身重量所占比例很大,故若能用轻质材料和改变结构体系来减轻这部分的重量,对控制沉降会有明显效果。另一个减轻自重的途径是采用架空地面来代替填土,一般此部分约占地基容许承载力的10%~40%,因此这部分若应用得当会有很好效果,此时基础形式可做空心基础,薄壳基础,沉井等,有时也可做成地下室,在大量减轻自重的同时,还会增加一定的使用价值。

3、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综合应用

由于地基存在的问题往往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除土质条件外,不同的构造物对地基有各种不同的要求。单一的处理方法,由于受工期、资金等多方面限制,往往难以解决问题,如饱和软黏土为软弱土层,其作地基的主要障碍是含水量大(呈饱和状态),因此沉降量大、承载力低、强度和稳定性差。要使其固结并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一般情况下难以办到,若单一采用堆载预压来提高承载力,则短期内难见成效;若采用复合的方法,综合发挥几种方法的各自优势,问题就不难解决。

4、地基与构造物处理的综合运用

解决因路堤沉降量大于构造物在衔接处的沉降量而产生“错台”的现象,现在多采用:

(1)采用过渡式路面,在路堤下沉后加铺面层,改正高度。此法施工简便易行,但容易形成永久性病害,而且需要不断养护。

(2)设置枕梁,采用搭板。近几年此法在处理桥头“错位”跳车中使用较多,可缓和桥头跳车,但不能消除不均匀沉降和对桩体产生的负摩阻力,如地基沉降量较大时,则可能出现“驼峰”。若对地基和路堤的处理综合考虑,地基处理同路堤减载或采用搭板复合应用,综合发挥各自的功能,使处理效果得以加强,能够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绍铭,高大钊.软土地基与地下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马小峰.浅谈软土地基处理方法[J].山西建筑,2008.[3]杨峰.软弱地基处理方法的运用[J].工程建设与档案,2003.第四节 砂垫层施工要点和质量控制

砂垫层的施工要点

1)层采用中粗砂,经过化验含泥量必须在5%以内,操作前要验槽,将基底表面浮土、淤泥、杂物清除干净,两侧应设一定坡度,防止振捣时塌方。

2)级配合砂料,人工级配的砂、碎石应先将砂、碎石拌合均匀后再铺开压实,铺设的级配砂石在碾压前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气候情况,适当洒水使其达到最佳含水量,以利碾压密实。

1.3 砂垫层要分层铺设、分层夯实,控制每层砂垫层的铺设厚度。每铺好一层垫层经密实度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上一层施工。每层砂石在碾压前,应按每100m2设一纯砂检查点,机械碾压后,在纯砂点取样,测定砂的干密度,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砂石垫层施工。

1.4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的底面应在同一标高,不同标高时应先深后浅。最后一层碾压结束后,对上表面不平整及标高误差较大之处,用人工进行适当平整、修补,然后用平板振动器在上表面交叉振动不少于两遍。

1.5 砂石施工时应控制含水量,遇有地下水阍基槽浸泡要采取措施先铺一层碎石或毛石。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施工时,要对这层土层一次性开挖,以避免水中作业。

当地下水位较高或在饱和的软弱地基上铺设垫层时,应加强基坑内及外侧四周的排水工作,防止砂垫层泡水引起砂的流失,保持基坑边坡稳定;或采取降低地下水位措施,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坑底500mm以下。

1.6 大面积砂垫层施工分流水段作业,交叉处应做成台阶式斜坡。

1.7 冬季施工时要除掉砂石中的冰块,并应采取措施防止砂石内水分冻结。质量控制

2.1 施工前应检查砂、石等原材料质量、配比,砂、石拌合均匀程度。

2.2 施工过程中必须检查分层厚度,分段施工时搭接部分的压实情况、加水量、压实遍数、压实系数。

2.3 施工时要分层找平,碾压密实。

2.4 施工结束后,应检查砂及砂石地基的承载力。应注意的几点事项

3.1 砂垫层的施工方法应视地基土质和地下水位及施工条件来确定,水位低,采用碾压法,水位高,采用水撼法施工。

3.2 砂石垫层下土层不应被扰动,作业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冻结的砂石不应使用。

3.3 应控制砂石级配、虚铺厚度、夯压遍数,洒水等工艺操作指标。

3.4 当地下水或地表水将槽底浸泡,难以清净淤泥土,撼砂时砂泥混在一起,从而使砂中含泥量加大降低砂垫层承载能力,必须在槽底铺一层粒径不大于10cm的、粒径是均匀的毛石或碎石,避免基底产生不均匀压缩。

3.5 大面积水撼砂,分层交叉处应以大于2m为宜。

3.6 规范规定应在无积水状态下撼砂,但如果在水撼砂施工时能有效控制泥砂混杂,基槽可以在积水状态下施工。

施工注意事项

1)垫层施工应根据不同的换填材料选择施工机械。粉质粘土、灰土宜采用平碾、振动碾或

羊足碾;中小型工程也可采用蛙式夯、柴油夯;砂石等宜用振动碾;粉煤灰宜采用平碾、振动碾、平板振动器、蛙式夯;矿渣宜采用平板振动器或平碾,也可采用振动碾。

2)垫层的施工工艺,每层的铺土厚度以及压实的遍数等可以参考相应的规范或者资料确定。但是对于处于软弱下卧层上的垫层底部,厚度是根据施工选用的机械和下卧层的承载能力等方面来决定的。除此以外,一般来说,每层的铺土厚度取200~300mm。而且,所使用的机械的碾压速度对垫层的质量也有较大的影响。

3)含水量的影响,如果选用粉质粘土和灰土作为垫层的土料,其含水量宜控制在ωορ±2%的范围内,而粉煤灰垫层宜控制在ωορ±4%范围内,ωορ可通过土力学中的击实试验得到,也可查阅相关资料。现场简便测定含水量的方法是“手握成团,落地成花”。

4)如垫层下面有古墓、暗河等较薄弱的部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勘,由设计院根据具体的情况给出处理的方案,才可以在上面铺垫层。

注:①压实系数λc为土的控制干密度与最大干密度的比值;土的最大干密度宜采用击实试验确定,碎石或卵石的最大干密度可取2.0~2.2t/m3;②当采用轻型击实试验时,压实系数λc宜取高值,采用重型击实试验时,可取低值;③矿渣垫层的压实指标为最后二遍压实的压陷差小于2mm;④对于工程量较大的换填垫层,应按所选用的施工机械、换填材料及场地的土质条件现场试验,以确定压实效果。

5)基坑在进行机械开挖的时候,为了防止基底的土层受到扰动,一般预留300mm厚的土层采用人工清槽。尤其不能扰动垫层下面软弱土层。同时必须防止基坑边坡坍土混入垫层。刚打完的灰土,如突然遇雨应将松软灰土除去,并补填夯实,稍受湿的灰土可在晾干后补夯。

6)换填垫层施工应注意基坑排水,除采用水沉法施工砂垫层外,不得用水沉法施工,必要时应采用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

7)为了方便施工,垫层底面最好处于同一标高,如果受到地形的限制,比如有较大的斜坡,施工时可以做成台阶或斜坡,垫层施工的原则是先深后浅,搭接处要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上下层的接缝要错开500mm,接缝时,做好做成斜坡,不要做成垂直接缝。

灰土应拌合均匀并应当日铺填夯压,入槽(坑)灰土不得隔日夯打,灰土夯压密实后3d 内不得受水浸泡。粉煤灰垫层铺填后宜当天压实,当下层验收合格要马上进行上层施工,施工期间严禁无关的车辆通行造成破坏。如果在雨季施工,当垫层验收完毕,要及进行时基础施工。

8)铺设土工合成材料,为了不出现其被破坏的情况,尤其垫层顶面必须平整。铺设时要使其尽可能的拉直、绷紧,不能出现折皱;两端要锚固牢靠;不能长时间的曝晒或裸露;土工合成材料的连结方法较多,如搭接、缝接和胶结。

9)冬季施工,必须在基层不冻的状态下进行,冻土及夹有冻块的土料不得使用;已熟化的石灰应在次日用完,以充分利用石灰熟化时的热量,当日拌合灰土应当日铺填夯实,表面应用塑料布及草袋覆盖保温,以防灰土垫层早期受冻降低强度。

第三节 操作工艺

(一)砂石换填

1.工艺流程:

检验砂石质量→分层铺筑砂石→洒水→夯实或碾压→找平验收

2.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如是人工级配砂石,应将砂石拌合均匀,其质量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

3.分层铺筑砂石 1)铺筑砂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15~20cm,不宜超过30c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视不同条件,可选用夯实或压实的方法。大面积的砂石垫层,铺筑厚度可达35cm,宜采用6~10t 的压路机碾压。

2)3)4)砂和砂石地基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基土面应挖成踏步和斜坡形,搭槎处应注意压(夯)实。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

分段施工时,接槎处应做成斜坡,每层接岔处的水平距离应错开0.5~1.0m,并应充分压(夯)实。铺筑的砂石应级配均匀。如发现砂窝或石子成堆现象,应将该处砂子或石子挖出,分别填入级配好的砂石。

4.洒水:铺筑级配砂石在夯实碾压前,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适当地洒水以保持砂石的最佳含水量,一般为8%~l2%。

5.夯实或碾压;夯实或碾压的遍数,由现场试验确定。用水夯或蛙式打夯机时,应保持落距为400~500mm,要一夯压半夯,行行相接,全面夯实,一般不少于3 遍。采用压路机往复碾压,一般碾压不少于4 遍,其轮距搭接不小于50cm。边缘和转角处应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补夯密实。

6.找平和验收: 1)施工时应分层找平,夯压密实,并应设置纯砂检查点,用200cm3 的环刀取样;测定干砂的质量密度。下层密实度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用贯入法测定质量时,用贯入仪、钢筋或钢叉等以贯入度进行检查,小于试验所确定的贯入度为合格。

最后一层压(夯)完成后,表面应拉线找平,并且要符合设计规定的标高。2)

(二)灰土换填 1.工艺流程:

检验土料和石灰粉的质量并过筛→灰土拌合→槽底清理→分层铺灰土→夯打密实→找平验收

2.首先检查土料种类和质量以及石灰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然后分别过筛。如果是块灰闷制的熟石灰,要用6~10mm 的筛子过筛,是生石灰粉可直接使用;土料要用16~20mm 筛子过筛,均应确保粒径的要求。

3.灰土拌合:灰土的配合比应用体积比,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一般为2∶8 或3∶7。基础垫层灰土必须过标准斗,严格控制配合比。拌合时必须均匀一致,至少翻拌两次,拌合好的灰土颜色应一致。

4.灰土施工时,应适当控制含水量。工地检验方法是:用手将灰土紧握成团,两指轻捏即碎为宜。如土料水分过大或不足时,应晾干或洒水润湿。

5.基坑(槽)底或基土表面应清理干净。特别是槽边掉下的虚土,风吹入的树叶、木屑纸片、塑料袋等垃圾杂物。

6.分层铺灰土:每层的灰土铺摊厚度,可根据不同的施工方法,按表2-l 选用。

各层铺摊后均应用木耙找平,与坑(槽)边壁上的木撅或地坪上的标准木桩对应检查。

7.夯打密实:夯打(压)的遍数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干土质量密度或现场试验确定,一般不少于三遍。人工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接,纵横交叉。

8.灰土分段施工时,不得在墙角、柱基及承重窗间墙下接槎,上下两层灰土的接槎距离不得小于500mm。9.灰土回填每层夯(压)实后,应根据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灰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才能进行上一层灰土的铺摊。用贯入度仪检查灰土质量时,应先进行现场试验以确定贯入度的具体要求。环刀取土的压实系数用dy 鉴定,一般为0.93~0.95;也可按照表2-2 的规定执行。

10.找平与验收:灰土最上一层完成后,应拉线或用靠尺检查标高和平整度,超高处用铁锹铲平;低洼处应及时补打灰土。

11.雨、冬期施工: 1)基坑(槽)或管沟灰土回填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施工中应防止地面水流入槽坑内,以免边坡塌方或基上遭到破坏。2)雨天施工时,应采取防雨或排水措施。刚打完毕或尚未夯实的灰土,如遭雨淋浸泡,则应将积水及松软灰土除去,并重新补填新灰土夯实,受浸湿的灰土应在晾干后,再夯打密实。

冬期打灰土的土料,不得含有冻土块,要做到随筛、随拌、随打、随盖,认真执行留、接搓和分层夯实的规定。在土壤松散时可允许洒盐水。气温在-10℃以下时,不宜施工。并且要有冬施方案。

第四节 质量标准

(一)砂土换填

(二)灰土换填

第五节 成品保护

(一)砂土换填

1.回填砂石时,应注意保护好现场轴线桩、标准高程桩,防止碰撞位移,并应经常复测。

2.地基范围内不应留有孔洞。完工后如无技术措施,不得在影响其稳定的区域内进行挖掘工程。

3.施工中必须保证边坡稳定,防止边坡坍塌。

4.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配备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级配砂石不准或铺筑超厚。

(二)5.级配砂石成活后,应连续进行上部施工;否则应适当经常洒水润湿。

(三)灰土换填

1.时应注意妥善保护定位桩、轴线桩,防止碰撞位移,并应经常复测。2.础、基础墙或地下防水层、保护层以及从基础墙伸出的各种管线,均应妥善保护,防止回填灰土时碰撞或损坏。

3.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要配备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铺填超厚或配合比错误。

4.地基打完后,应及时进行基础的施工和地坪面层的施工,否则应临时遮盖,防止日洒雨淋。

第六节 注意事项

(一)砂土换填

1.大面积下沉:主要是未按质量要求施工,分层铺筑过厚、碾压遍数不够、洒水不足等。要严格执行操作工艺的要求。

2.局部下沉:边缘和转角处夯打不实,留接槎没按规定搭接和夯实。对边角处的夯打不得遗漏。

3.级配不良:应配专人及时处理砂窝、石堆等问题,做到砂石级配良好。4.在地下水位以下的砂石地基,其最下层的铺筑厚度可适当增加50mm。5.密实度不符合要求:坚持分层检查砂石地基的质量。每层的纯砂检查点的干砂质量密度。必须符合规定,否则不能进行上一层的砂石施工。6.砂石垫层厚度不宜小于100mm;冻结的天然砂石不得使用。

(二)灰土换填 1.未按要求测定干土的质量密度:灰土回填施工时,切记每层灰土夯

实后都得测定干土的质量密度,符合要求后,才能铺摊上层的灰土。并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土料种类、配合比、试验日期、层数(步数)、结论、试验人员签字等。密实度末达到设计要求的部位,均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

2.留、接槎不符合规定:灰土施工时严格执行留接槎的规定。当灰土基础标高不同时,应作成阶梯形,上下层的灰土接槎距离不得小于500mm。接槎的槎子应垂直切齐。3.生石灰块熟化不良:没有认真过筛,颗粒过大,造成颗粒遇水熟化体积膨胀,会将上层垫层、基础拱裂。夯必认真对待熟石灰的过筛要求。

4.灰土配合比不准确:土料和熟石灰没有认真过标准斗,或将石灰粉花洒在土的表面,拌合也不均匀,均会造成灰土地基软硬不一致,干土质量密度也相差过大。应认真做好计量工作。

5.房心灰土表面平整偏差过大,致使地面混凝土垫层过厚或过薄,造成地面开裂、空鼓。认真检查灰土表面的标高及平整度。

6.雨、冬期不宜做灰土工程,适当考虑修改设计。否则应编好分项雨季、冬期施工方案;施工时严格执行施工方案中的技术措施,防止造成灰土水泡、冻胀等质量返工事故。

第二篇:一些软弱地基处理办法

李新(湖南和天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摘要:在我国建筑工程的建设中,经常需要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本文分析了软弱地基形成的原因,并针对软弱地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处理的方法,从而有利于减轻软弱地基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提高工程的质量,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软弱地基 处理方法 结构设计

0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多,软弱地基的处理变的越来越重要,软弱地基处理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工程建设的速度,而且关系到工程建设的质量,因此提高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软弱地基形成的原因

软弱地基是由淤泥、淤泥质土、杂填土、冲填土或者其它高压缩性土层形成的地基,这些地基基本上很少受到地质变动或者地形的影响,也从没有受到过地震、荷载等物理作用的影响,更没有受到土颗粒间化学作用的影响。软弱地基是一种不良的地基,其稳定性非常的差、强度较低、压缩性较高、容易出现液化,沉降量也很大。因此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基的变形和稳定等问题。在软弱地基上建设的工程,由于其地基强度不够和变形,往往不能满足工程的质量,所以要采用一定的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从而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减少地基的沉降和不均匀下降。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软弱地基的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为:换填垫层法、预压法、挤密法、深层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灌浆法、强夯法、加筋法等。①换填垫层法。该方法是用物理力学性质较好的岩土材料置换天然地基中的部分或全部软土层,并分层夯实成低压缩性的地基持力层,地基持力层有利于防止地基的冻胀,有利于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也有利于加速软土的排水固结,同时也有利于减少地基的沉降量。②预压法。预压法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堆载预压法,另外一种是砂井预压法。此种方法有利于利用外载作用,提高软土的排水固结,增强它的抗剪强度和能力。由于预压目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预压方式。如果利用预先荷载加压,能够减少建筑物的沉降量;如果利用建筑物本身的荷载分级加荷进行预压,能够增加地基强度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砂井预压法是在软土层中按一定距离设置砂井来改变软土层的排水边界条件,该方法可以加速软土的固结,缩短预压时间。该方法是在通过在软土层中按一定的距离设置砂井,通过设置的砂井来改变软土层的排水条件,排水条件的提高有利于加速软土的固结,有利于减少预压的时间。③挤密法。该方法是通过望土中打入桩管成孔,并把填入孔中的砾石等材料捣实。此种方法主要针对的是含砂粒、瓦屑的杂填土等较多的松散土地基,对于粘性大的饱和软土地基不太合适。④深层搅拌法。该方法通过水泥、石灰等建筑材料的固化剂,运用深层搅拌机械对各种材料进行搅拌,使得固化物和软土搅拌均匀,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物理或者化学反应,这样就能够使得软土强度大大高于天然强度,其压缩性、渗水性比天然软土大大降低。该方法适合于各种成因的软土层,尤其是对于厚度较大的饱和软黏土。⑤高压喷射注浆法。该方法是使用较大的压力,把水泥浆液从管路中喷射而出,该方法能够通过切割破坏土体,并能和土拌和均匀,并产生部分的置换作用,通过自然凝固后成为拌和桩体,并与地基形成良好的复合地基。⑥灌浆法。该方法通过运用钻机成孔,根据需要灌浆的合适的深度,把注浆管慢慢放入孔中,并使得钻孔的周围和顶部用东西封死,然后开始启动压力泵,往孔隙和岩石的间隙中注入搅拌均匀的水泥浆。⑦强夯法。该方法能够通过较大的压力和冲力对地基产生很大的作用,从而使得地基得到加固,使得的土的压缩性进一步缩小,增大了地基的强度,使得地基的抗液化的能力得到加强,大大降低和消除黄土的是湿陷性。同时,该方法有利于使得土层均匀,预防以后出现的差异沉降。⑧加筋法。该方法是运用强度较大的条带、纤维等土工聚合物埋入土层中,它有利于增加地基的承载力,降低或者消除地基的沉降量,提高建筑物的稳定能力。对于强度较大的土工合成材料,使得地基能够承受更大的抗拉力,减少地基的断裂的可能,使得地基的整体性和刚度得到进一步增强,增强地基的承载能力,改善地基土体的应力场和应变场。该方法适合于各种软土地基和各种高填土等。软弱地基局部处理

在工程建设中,需要经常对地基作局部的加固处理,这样可以保证工程的质量,缩短工程建设的进度。在对软弱地基作局部处理时,要首先查明局部地基异常的原因和范围,然后根据软弱地基的实际情况,适用各种软弱地基处理方法,使得建筑物的各个部位的沉降量趋于一致,从而较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①松土的处理。当遇到范围较小的松土坑时,可以先将松软土挖掉至老土,然后用压缩性相近的材料回填,当天然土为砂土时,用砂或级配砂石回填,回填时应分层洒水,夯实或用平板振捣器振密,每层厚度不大于20cm,同时根据土的性质和范围的不同,采用不同比例的灰土分成夯实。应通过配置适当的钢筋提高地基上部的刚度能力。②砖井和土井的处理。如果砖井在基槽的中央,这时的内填土已经变得很密实,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应把井的砖圈放低到槽低下面1米的位置,同时用合适比例的灰土夯实到槽低,当井的直径大于1.5米以后,这时采用提高上部结构的刚度,并运用钢筋做墙内的地基,使得地基梁跨越砖井,对于井在基础的转角处的情形,一方面应对基础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另一方面采用拆除回填的方法进行合适的处理。③局部范围内硬土处理。对于桩基周围有部分过分坚硬的土质时,要对这些东西进行局部的处理,这就需要挖掉旧的墙基、老灰土、大树根等等,这样就能减少地基的不均匀下降,也能有效避免建筑物建成之后的开裂,从而保证建筑物的质量。④管道处理。对于槽底附近的上下水管道,要采取其它的措施,防止出现漏水情况,避免出现水侵湿地基,使得地基出现不均匀的沉降。对于在槽底下方出现管道的情况,要把管道进行清除,或者将基础局部落低,使得管道穿过基础墙,同时也要防止建筑物下沉,从而对管道形成破坏漏水,造成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影响建筑物的质量问题。⑤橡皮土的处理。对于地基的土质出现粘性土的时候,这种土一般含有较多的水分,对这部分进行夯排以后,就会形成所谓的橡皮土,因此,对于这样的情况,要采用其它办法先进行处理,比如进行晾槽或者使用白灰沫等办法,使得土的含水量得到有效的降低,对于出现的地基颤动情况,应把这些土进行全部的挖除,并填入相应部分的砂土,从而消除地基颤动情况。

建筑设计处理措施

在对各种软弱地基处理的同时,可以通过对建筑物设计进行有效的处理,来减少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这样即能节约工程建设的成本,又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在不改变建筑物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建筑物的设计要尽量简单,对于复杂的建筑物,应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可以把建筑物进行适当的划分,从而形成各个较好的单元,对于建筑物的差异大的情况,可以把建筑物的距离离开一定的距离。如果拉开一定距离的两个单元需要进行连接时,可以采用自由沉降连接,或者运用其它措施进行处理。通过增强建筑物刚度和强度,增加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调整能力。在开挖基槽时,如果发现有淤泥或淤泥质土时,不要扰动其原状结构。在建筑建设过程中,可根据具体的情况,优先先盖建筑物的重点部分,通过对各部分进行有效的调整,降低建筑物的沉降差异。总结

通过对软弱地基的处理,改良各种不良地基,使得满足各种大型和高程建筑的需要。在软弱地基处理的时候,要结合拟建区域内地基土的组成及力学性质等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软弱下卧层:

地基和基础是两个概念。地基是指基础下面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岩土,而基础是建筑物埋入地下不服,比如条形基础、桩基础。地基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土体叫持力层。

持力层地基承受的建筑荷载是随着土体深度的加深而慢慢减小的。到一定深度后土体承受的荷载就可以忽略不计了,这是我们就把这一层往下的土体叫做下卧层了。

下卧层承受的荷载虽然可以忽略,但是如果下卧层是软弱下卧层的话,就要进行处理。比如下卧层是淤泥质土,那么我们就要考虑计算下卧层承载能力。如果计算不能承受,那么要考虑地基处理,或者考虑桩基础设计。

第三篇:软弱地基处理方法

软弱地基处理方法

软弱地基是指由具有强度较低、压缩性较高及其他不良性质的软弱土(如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组成的地基,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且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的细粒土称之为软土。它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

地基处理的目的是采取切实有效的处理方法,改善地基土的工程性质,使其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本文指出了软弱地基处理的基本方法、原理和适用范围,并提出了确定 地基处理方法的步骤。1.常用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法

根据地基处理方法的原理,目前常用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基本上分为碾压及夯实、换填垫层、排水固结、振密挤密、置换及拌入、加筋及其他方法等七类:

1.1碾压及夯实。重碾压及夯实的地基处理具体有锤夯实、机械碾压、振动压实、强夯法(动力固结)等处理方法。(1)原理及作用:利用压实原理,通过机械碾压夯击,把表层地驻土压实,强夯则利用强大的夯击能,在地基中产生强烈的冲击波和动应力,迫使土动力固结密实。(2)适用范围:适用于碎石、砂土、粉土、低饱稠蔑的粘性土、杂填土等。

1.2换填垫层。换填垫层具体可分为:砂石垫层、素土垫层、灰土垫层、矿碴垫层等方法。(1)原理及作用:以砂石、素土、灰土和矿渣等强度较高的材料,置换地基表层软弱土提高持力层的承载力,扩散应力,减少沉降量。(2)适用范围:适用于处理暗沟、暗塘等软弱土地基。

1.3排水固结。具体可分为:天然地基预压、砂井预压、塑料排水带预压、真空预压、降水预压。(1)原理及作用:在地基中增设竖向排水体,加速地基的固结和强度增长,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加速沉降发展,使地基沉降提前完成。(2)适用范围:适用于处理饱和软弱土层;对于渗透性极低的泥炭土,必须慎重对待。

1.4振密挤密。振密挤密具体可分为:振冲挤密、灰土挤密桩、砂石桩、石灰桩、爆破挤密。(1)原理及作用: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通过振动或挤密,使土体的孔隙减少,强度提高,必要时,在振动挤密的过程中,回填砂、砾石、灰土、素土等,与地基土组成复合地基,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减少沉降量。(2)适用范围:适用于处理松砂、粉土、杂填土及湿陷性黄士。

1.5置换及拌入。置换及拌入具体可分为:振冲置换、深层搅拌、高压喷射注浆、石灰桩等。(1)原理及作用:采用专门的技术措施,以砂、碎石等置换软弱土地基中部分软弱土,或在部分软弱土地基中掺人水泥、石灰或砂浆等形成增强体,与未处理部分土组成复合地基,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减少沉降量。(2)适用范围: 粘性土、冲填土、粉砂、细砂等。振冲置换法对于排水剪强度 20KPa时慎用。1.6加筋。加筋具体可分为:土工合成材料加筋、锚固、树根桩、加筋土。(1)原理及作用:在地基土中埋设强度较大的土工合成材料、钢片等加筋材料,使地基土能够承受抗拉力,防止断裂,保持整体性,提高刚度、改变地基土体的应力场和应变场,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改善地基的变形特性。(2)适用范围:软弱上地基、填土及高填土、砂土。

1.7其他。其他还有灌浆、冻结、托换技术、纠偏技术等处理方法。(1)原理及作用:通过独特的技术措施处理软弱土地基。(2)适用范围:根据实际悄况确定。地基处理方法很多,各种处理方法部有它的适用范围、局限性和优缺点,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具体工(下转第58页)(上接第25页)程情况很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千变万化,各个工程间地基条件差别很大,具体工程对地基的要求也不同。而且机具材料等条件也会因工作部门不同、地区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前,应完成下列工作:(1)搜集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上部结构及基础设计资料等;(2)根据工程的要求和采用天然地基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地基处理的目的、处理范围和处理后要求达到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等;(3)结合工程情况,了解当地地基处理经验和施工条件,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尚应了解其他地区相似场地上同类工程的地基处理经验和使用情况;(4)调查邻近建筑、地下工程和有关管线等情况;(5)了解建筑场地的环境情况。2.确定地基处理方法的步骤 确定地基处理方法宜按下列步骤进行:(1)根据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及使用要求,结合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土质条件、地下水特征、环境情况和相邻近建筑的影响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初步选出几种可供考虑的地基处理方案;(2)对初步选出的各种地基处理方案,分别从加固原理、适用范围、预期处理效果、耗用材料、施工机械、工期要求和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对比,选择最佳的地基处理方法;(3)对已选定的地基处理方法,宜按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和场地复杂程度,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工,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如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查明原因,修改设计参数或调整地基处理方法。

第四篇:软弱地基

软弱土一般指土质疏松、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的软土和未经处理的填土。持力层主要由组成的地基称作软弱地基。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最常见的软土主要为淤泥、淤泥质土、泥炭土等,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沉积时间短,含水量高,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灵敏度高。在软弱土层上建造建(构)筑物时,采用天然地基其强度往往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遇到诸如土体稳定、变形等一系列问题。于是,需采取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地基处理,以满足设计的要求,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地基处理的对象包括:软弱地基与不良地基。建设工程越来越多地遇到不良地基。因此,软弱地基处理问题也就显得更为常见和更加重要。现就常用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法谈点看法与同行作一些探讨。希望在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中得以借鉴,确保工程质量。来源:www.teniu.cc

一、常用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法 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www.teniu.cc)

(一)换填法。

换填法是进行软弱地基处理的方法之一,又名换土垫层法。本方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及暗沟、暗塘等的浅层处理。换填材料可用中(粗)砂,级配良好的砂石、灰土、素土、石屑或煤渣等。换填法的作用,是提高持力层的承载力,改善土的压缩性,减小地基变形。当软弱土较薄时,可全部挖去;当软弱土较厚时,可部分挖去。填土可采用砂、碎石、素土等。现行的设计思路是将换填垫层作为基础的持力层,利用基底附加应力在换填垫层中向下扩散时应力不断减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垫层厚度,以达到软弱下卧层顶面所受的压应力不大于其容许应力的目的。

(二)预压法。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预压法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等饱和黏性土地基。按预压方法分为堆载预压法及真空预压法。堆载预压分塑料排水带或砂井地基堆载预压和天然地基堆载预压。当软土层厚度小于4m时,可采用天然地基堆载预压法处理,当软土层厚度超过4m时,应采用塑料排水带、砂井等竖向排水预压法处理。对真空预压工程,必须在地基内设置排水竖井。预压法主要用来解决地基的沉降及稳定问题。

(三)砂石桩法。www.teniu.cc考试就到考试大

砂石桩法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粉土、黏性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降低压缩性,也可用于处理可液化地基。对饱和黏土地基上变形控制不严的工程也可采用砂石桩置换处理,使砂石桩与软黏土构成复合地基,加速软土的排水固结,提高地基承载力。

(四)深层搅拌法。

深层搅拌法是使用特制的搅拌机械,以水泥、石灰等材料为固化剂,在土层中强行与软土搅拌,使软土硬结成水泥(或石灰)土桩(柱)体或连成地下桩排,使之成为具有整体性和一定度的复合地基。深层搅拌法目前分“干法”的粉喷桩法和“湿法”的旋喷注浆法。深层搅拌法主要适用于原料堆场、码头岸壁、高等级公路地基加固,以及地下基坑的挡土结构等。例:江门市新会区的江裕科技园多幢厂房就是用粉喷桩处理地基,经钻孑L抽芯检查及静载试验反映良好,满足设计要求。

(五)强夯法。

强夯法是以巨大的夯击能(通常为几十吨。米至几百吨。米)将块石或碎石夯穿软土层,使之沉底形成桩或墩柱体,与软土形成共同体以达到加固软基的目的,同时,它与垂直排水法一样,也有加速固结沉降的效果强夯法基本不受地表填土(石)的限制。它适用于对地基沉降要求高,而且承载力大,软土层厚但下伏有较坚实土层的场地。例:某机场停机坪场地,地质情况为:上部为1m~1.5m的素填土、耕植土,其下为6m~7、5m的淤泥,淤泥层下部为可塑状的残积粉质黏土层。其处理方法是:在软土地基上铺填2m~3m厚的块石(块径以1O∞ ~80 ClTI为主),然后定点强夯,夯击完毕后铺垫0、5m厚块石垫层,面夯形成上下两层,下层为强夯块石墩及墩问软土组成的复合层,上层为夯击密实块石垫层,形成复合地基。

此外,预制桩、灌注桩也是常见有效的软基处理措施,但缺点是造价高昂。

二、软基处理中常见的问题

建(构)筑物由于未进行软基处理或处理不当导致建(构)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引起倾斜甚至倒塌现象。笔者在1985年—1989年间曾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过1/5万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软基区内绝大多数村、队(集体)的仓库墙体向前(门)倾斜,而民房则多数往后倾斜。原因是集体的仓库一般进深较大,为方便,人们一般习惯于把重物堆载于门口等较前方的位置;而民房则多数于房子的后半部设置阁楼,阁楼上多堆放谷物、杂物等重物,且早期的民房、仓库等大都未作地基处理,天长日久,便形成这一怪现象。这是典型的沉降不均匀造成的现象。2)软弱地基仅作局部处理而引起的不均匀现象。开车行驶于软基道路的人不难发现,在高速公路或高等级公路中,平均200m左右就有一个涵洞或通道,而涵洞或通道等构筑物往往比两侧路基高出很多,小者30cm-40cm,大者60cm-70C1TI,在纵断面上形成“驼峰”现象,这极大地影响公路行车的舒适性,甚至危及人车的安全。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涵洞等构筑物一般都采用了深基础处理软基(如桩基础),其自身的沉降要比两侧仅作浅基处理或未作处理的路堤要小得多。

三、施工时的注意事项和施工要点

砂垫层的承载力决定于砂的级配及施工质量,砂垫层以中粗砂为好。施工时要适当加水,分层压实,压实方法可使用平振、插振、夯实、辗压和水撼法,在砂垫层中掺入一定数量的碎石和卵石,即成砂石垫层。石子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cm,并将砂石拌和均匀。开挖基坑铺设砂垫层时,必须避免扰动土层表面和破坏坑底土的结构,因此,基坑开挖后应立即回填,不能暴露过久或浸水,更不得任意践踏坑底,在地下水位以下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基坑保持无积水状态,在淤泥质粘土等软弱的基坑表层上铺抗拉强度较高的合成纤维布或竹筋等,再在上面填砂或石,可以增加地基的强度和防止地基的侧向移动。

四、结语

在软土地基的设计中,认真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和土工试验,查清土层分布情况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正确地进行设计和施工。还要从场地土层的特点出发,对地基与基础的结构、施工及使用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比较,合理地选择地基设计方案。

第五篇:205 国道桥头软弱地基处理

二灰桩在软土路基加固中的应用 问题的提出

以粉煤灰和石灰为主体材料掺入少量添加剂经搅拌均匀压实而成的二灰桩是一种半刚性桩,二灰桩特别适用于以沉降和稳定为控制条件的工程,如高速公路与高速(重载)铁路中包括桥台在内的填方路堤、机场跑道、集装箱码头、土石坝及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软土地基大面积加固处理.软土在我国分布范围广、土层厚度大.其特点是含水量高、孔隙比大、抗剪强度低,压缩系数高、渗透系数小、沉降稳定时间长.在土木、交通、水利等基础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天然地基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需要对地基进行人工加固处理.地基处理是否合理,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投资,因此它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某地高速公路(填方路堤高6.0m)软土路基加固中采用了三种加固处理方法,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二灰桩兼有预压(砂井或塑料排水带)和水泥土桩(湿法或干法)并用的效果,并且具有技术可靠、工期短、造价低的优点,而且大量利用固体废料,是比较经济有效的路基处理方法.2 原理

二灰桩中的主体材料是燃煤发电厂排放的粉煤灰,当有水存在时,粉煤灰中的SiO2和Al2O3能在常温下与石灰中的CaO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水硬性胶凝物质.二灰桩体强度大小与材质、配比、密实度及龄期等因素有关.二灰桩容重γ一般为1.5g/cm3(干密度γd=1.0g/cm3)渗透系数k为10-4cm/s,30~60天桩体单轴抗压强度qu为1.0~1.6MPa,粘聚力C为0.5~2.2MPa,内摩擦角φ为30°~40°,变形模量E50为160MPa.二灰桩用于饱和软粘土地基处理具有置换与吸排水两大功能.二灰桩取代(置换)了同体积的软粘土,并与原土一起构成“复合地基”.荷载试验和工程实践证明,二灰桩土复合地基与原地基相比:承载力可提高0.5~3.6倍,沉降变形减少50%~94%.复合地基承受外荷载时,因变形模量不同而产生应力向二灰桩集中,根据外荷载大小和土层条件,其桩土应力比n为3~10.二灰桩吸排水有两层含义:一是化学吸水,桩体从周围土中吸取使强度增长所需水份,这是短期和有限的;二是毛细水效应,这是长期起作用的,也是二灰桩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即使无外荷载,也能在土中产生“负压排水”,降低孔隙水压,增加土的有效应力,加速桩周土的固结并提高其强度.实践表明,由于二灰桩毛细水的作用,引起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其降低量一般为桩长的1/3~2/3.而桩四周土的有效应力增量相当于地下水位下降一定高度水柱的压力.桩间土强度一般可提高0.2~1.5倍.3 设计与施工和检验 3.1 设计

(1)处理范围和深度的确定 根据稳定和沉降分析计算及荷载性质确定地基处理范围与深度.二灰桩应超过最危险滑弧深度,桩土复合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值,同时工后沉降还应符合规范以及其他特殊要求.(2)二灰桩排列 二灰桩平面布置有等边三角形(梅花形)和正方形两种排列形式,以等边三角形排列较为紧凑和有效,常在实际工程中采用.二灰桩直径d为0.3~0.6m,桩间距L一般取3~8d,深度H在20.0m以内.将二灰桩视作排水井时,每个桩的影响范围可化作为一个等面积的圆来求解.等效圆的直径de与二灰桩的间距L关系可参阅文献[1],关于二灰桩地基固结度的计算参照砂井方法.(3)桩体承载力 承受垂直荷载的二灰桩,应使土对桩的支承力与桩身强度所确定的承载力相近.由于二灰桩属于半刚性桩,故按摩擦桩设计.桩长H和桩径d确定之后,桩的承载力可按文献[1]确定.(4)复合地基承载力 二灰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也可按文献[1]计算.(5)群桩基础验算 当桩间距L<1.5 时(式中:r为桩径,H为桩深)应进行群桩(桩土组成的实体基础)验算.由于二灰桩周围形成了一薄层硬壳土,增大了桩土之间的摩阻力,验算时摩阻力可取相应土层的上限值.具体验算方法参见有关设计手册.(6)沉降计算 二灰桩复合地基总沉降可分为两部分计算,即加固区沉降量S1和加固区下卧层沉降量S2.具体计算方法参阅文献[2].3.2 施工和检验

(1)施工机具 成孔和压桩采用沉管机,管径为325mm,轴压为300~400kN,工效45~50m3/台班,配套设备为搅拌机及振动筛等.(2)施工工艺 二灰桩主要施工过程如下: 桩机就位→成孔→分段压桩→桩机移位.(3)检验 检测是指施工质量与加固处理效果两方面.前者包括材质、配比、桩体密度、直径、深度、连续性、垂直度、强度及渗透性能等.后者为加固处理完毕,工程竣工后能达到沉降与稳定的设计要求.最重要的有载荷试验与沉降观测;其中沉降观测又分为地面(单点)沉降计和深层(或多点分层)沉降计,选择有代表性地点于施工初期埋设;在施工不同阶段及竣工后均进行观测和记录,以此检验总体加固效果.

软弱地基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