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考研历史重点
第一部分 中国历史的开端★
(1)有重大史学价值的遗址文明发现,如北京人遗址、仰韶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等是本章出题的重点。
(2)氏族公社、关于远古社会的传说以及相关内容也有出选择题的可能。氏族公社也可能出名词解释题。中国古代社会的传说如果要考查的话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题。
第二部分 夏商西周★★
(1)夏、商、西周三族的起源发展,夏、商、西周朝代更替的过程、背景、影响;
(2)三个朝代国家制度的架构,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涵盖了政治方面的分封制、宗法制、一系列的礼制(周公制作“礼乐”),经济方面的井田制、“工商食官”;
(3)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尤其是甲骨文、金文;对这一个时期的文化遗址进行的考古发掘,如二里头文化要重点掌握,可能以名词解释的方式出题。
(4)分封制、宗法制很容易以名词解释的形式考查。
(5)西周后期的社会矛盾及其灭亡的过程大概了解一下就可以。
(6)夏商周的社会经济一般不会考查,可以大概了解一下。
第三部分 春秋战国★
(1)春秋战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不是出题重点,大概了解一下这个发展过程就可以;
(2)春秋战国时代的改革与变法是比较重要的,每一次变法的时间、内容、意义要掌握。有可能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3)春秋战国社会等级关系的变化不会出简答题,如有考查,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4)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和科技是比较重要的。这个时代的百家争鸣,九流十家、儒家、孔子的思想,著作等细节知识要扎实掌握这是重要的知识点,容易考查。
第四部分 秦汉★★★★
本章学习重点内容:
(1)掌握秦朝统一专制集权国家的建立及为巩固国家统一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了解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的历史意义;
(2)汉承秦制与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重点知识,要识记整个背景、内容、意义,并且要知道如果出现名词解释应该怎么来解答。
(3)汉武帝时期的统治是非常重要的,他统治时期奠定了西汉强盛的基础,掌握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一系列改革以及西汉政权的强大。
(4)西汉的统治危机要了解;王莽改制的背景、内容、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都要掌握,很可能出简答题和名词解释;
(5)刘秀统治时期的政策要识记;光武中兴要掌握。东汉后期的外戚与宦官之争以及党锢之祸。
(6)秦汉时期的经济发展以及秦汉时期的农民起义可能出选择题;
(7)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和科技进步可能出选择题,这些都是基础知识,要掌握扎实,不能在这种题上失分。
(8)汉代的服役制度以及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
(9)掌握陈胜、吴广起义以及黄巾起义的原因、过程以及影响。
(10)理解秦汉时期与匈奴的关系及丝绸之路的开通。
第五部分 魏晋南北朝★★★
(1)掌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重要战役及战役后的政局变化。
(2)了解曹魏的政治、经济改革,如九品选官制、曹魏屯田等重要措施。
(3)了解魏蜀吴的政治、经济、文化,要注意孙吴对江南地区的开发等事实。
(4)要了解曹操其人以及他的用人思想。
(5)了解诸葛亮以及对他做出客观评价。
(6)了解西晋的建立以及统一全国的过程
(7)掌握太康之治、八王之乱、门阀制度、淝水之战、祖逖北伐、“王与马,共天下”等知识点。
这部分内容主要集中在民族问题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上。兵制是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制度,比如府兵制度,就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九品中正制、门阀制度很重要。北魏统一北方和孝文帝改革是重点知识,无论是材料分析还是简答题都容易考到。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和科技容易出选择题,要掌握基础。
第六部分 隋唐五代★★★★★
(1)了解隋朝的建立的过程及加强中央集权的各项措施。
(2)贞观之治的时间、内容、影响要识记。
(3)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政策要掌握。要对武则天做出客观的评价。
(4)安史之乱是考查的重中之重,简答题容易出,它的背景、内容、影响要全部掌握,而且答题的时候要做到全面,最好是根据不同的教材来整理答案。
(5)藩镇割据也是重点,要着重掌握。
(6)两税法是唐朝时期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措施,它的背景、内容、意义要反复记忆,非常重要,出简答题的可能性最大。
(7)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也是重要内容,这里的民族关系比较复杂,最好整理成表格的形式,这样看起来比较清楚也容易识记。
(8)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经济可以大概了解一下,不是重点内容,可能以名词解释的形式来出题。
(9)能够根据史实对五代十国的人物如冯道做出评价。
(10)掌握周世宗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并能做出评价。
第七部分 宋、辽、西夏、金、元★★★★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评价是历年出题的重点;
(2)科举制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3)元朝巩固大一统国家的贡献;
(4)澶渊之盟、隆兴和议、宋元理学、耶律楚材容易出名词解释。
(5)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是重点中的重点,容易以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的形式考查,2009年宋朝作为重点来考查,其中重要的知识就是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
(6)元代的行省制度已经在2008年的考题中出现过,所以暂时不会作为考查重点了。
(7)元朝的民族政策要了解并掌握。
(8)宋元时期的经济、文化、科技方面的内容,是选择题的命题重点。
第八部分 明清(前期)★★★★★
(1)明太祖的重典政治以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重点,可以作为简答题来考查。一定要做到识记全面,不能有漏答的现象,所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都要记住,要做到全面,详细。
(2)郑和下西洋与南倭北虏容易出名词解释题。
(3)张居正改革的背景、内容、意义要熟记,这也是考试的重点,往往会出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
(4)东林与复社以名词解释来做准备就可以了。
(5)明末农民战争可能出现选择题和名词解释,战争的领导者以及几次重要的战役要了解。
(6)清军入关与清初的社会矛盾不是考查的重点,可以略看。
(7)康熙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贡献,康乾盛世是怎么出现的都是重点。
(8)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表现内容比较多、而且零散,经常会在选择题中涉及到;
(9)明清的文化特点、代表人物及著作也是较为重要的内容
(10)明代的卫所与清代的八旗,绿营制度是很重要的制度,往年很多学校出过题。元代的行省制度2008年已经在简答题里出现过,2010年最有可能出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应该属清代的八旗和绿营制度,要重点掌握。
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最有可能出简答题,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题,要自己整理好答案,不能有漏写的情况。很有可能会问清代的疆域是如何奠定的?这就需要从很多方面来回答!比如平定准格尔叛乱,土尔户特部回归,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等。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出简答题的可能性比较大
通过精心研究07、08、09年历史考研真题,我们可以明显发现07、08、09年中国近现代史选择题占了10分,07年名词解释占10分,08、09年名词解释占20分,比重有所提升,而近三年都没有在中国近现代史里面出材料分析题,只是出了一道30分的简答题,总分共考查了60分的内容,占总成绩的19.4%。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中国近现代史材料分析题一般不会考查。因为新大纲囊括的知识面非常广,考试不可能面面俱到,从新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来看,考察的都是一些重大、重要,有着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
新大纲的考察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掌握基础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第二,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第三,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能辨析史料的价值、篇幅、局限,并获得有效的信息。第四,要求论据确凿、论证严谨,能够逻辑合理,准确地进行表述。中国近现代史部分,去年和前年的分值保持不变,2010年也不会出现大的变动,预测会出现5个选择题、2个名词解释和1个简答题。
复习的重点应该放在中国近代史上,对于晚清民国的几次重要运动,像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要好好掌握。
从简答题来看还是比较容易得分的,因为出题不偏,但是虽是简答,但是对于它的分值来说却是应该好好的答,不能几句话就草草了事,那样是得不了高分的。在答题的时候字迹要工整,思路要清晰,逻辑层次感要强,同时一定要全面、深刻。试题可能会在重视基本知识点(重点及要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考生整合归纳能力的考察,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考生在准备的时候要注意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并加强理解能力的锻炼。
2、对于中国近现代史重要知识点的梳理
第一部分 列强的对外侵略
(1)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后果要好好把握。有可能在这部分内容出非常细节的选择题和名词解释。
(2)资本主义世界性扩张的必然性。《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特点,以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3)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重要战役要记住。
(4)战争后签订的重要不平等条约,可能会以简答题的形式出题。
(5)中国边疆危机产生的原因及主要内容。
(6)《中法新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7)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在诸多矛盾中,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第二部分 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1)太平天国当时具体采取了哪些制度,像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评价要熟记,有可能出现简答题。注意《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影响。
(2)义和团运动要注意和太平天国的农民战争作比较,它的影响要知道并掌握。
(3)“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
(4)义和团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
第三部分 晚清政局
(1)关于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代表人物、以及它们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人物都要掌握。
(2)洋务运动的内容,前期求强,后期求富所采取的措施要知道。建立的一系列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对于建立的时间、地点、代表人物等要熟记。对于内容、影响有可能会出现简答题和史料分析题。
(3)清末新政这是清政府的一次重要的自救运动。对于背景、内容、意义要熟记。史料分析和简答题的可能性很大。
(4)湘淮军势力的崛起在2009年的简答题已经考过,2010年应该不会再考大题,了解一下即可。
第四部分 晚清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
(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要作为重点来看,要联系后面的知识把整个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梳理好,形成一个体系,这种跨度比较大的题最能考查出考试的综合素质,往往容易出简答题。
(2)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清的教育改革,这两点的一些具体措施可能会作为选择题来出现。
(3)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特点。
(4)西学东渐与中西文化冲突。
(5)科举制度废除的意义。
(6)近代科学技术的输入与初步发展。
第五部分 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
(1)维新变法思潮及戊戌变法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要知道。这都是晚清时期的重要活动,要从背景、内容、意义方向好好掌握。对于当时的代表人物,像王韬、陈礼垣等人物具体的思想要知道。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要掌握。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建立。
孙中山的思想、三民主义的内容及评价都要熟记。可能出现选择题、简答题。
(3)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的内容、焦点集中在哪方面要知道。可能会以简答或者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
第六部分 北洋政局与社会革命
(1)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的统治是一段黑暗时期。对于统治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像二十一条,可能作为名词解释出题;像张勋复辟也可能出名词解释。
(2)新文化运动是非常重点的内容。往年各个学校的自主命题中经常考察,有时作为名词解释考察,有时作为简答题考察。无论是从哪方面来考,都要把握住背景、内容、意义。要注意它的长远影响。
(3)五四运动中的口号一定要知道什么时间提出来的、内容是什么,比如“还我青岛”等。五四运动的发展过程也要熟悉。最重要的是它的意义,一定要记住,非常有可能出现简答题,以往很多学校考过。
(4)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怎样形成的,这是需要自己动手整理的东西。有可能作为简答题出现。有什么样的意义也要知道。
(5)资产阶级改良思潮的兴起。
(6)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7)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初步思想。
(8)北伐战争。
第七部分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苏维埃革命的兴起
(1)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内外对峙
(2)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其中的一些小细节要注意掌握。针对这一章出大题的可能性不太大,所以一些基础的知识要认真把握。
(3)国民党政权的阶级性。
(4)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5)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政策。
(6)中间派的主要政治主张与活动。
第八部分 抗日战争
(1)西安事变是非常重要的一次事变,尤其对于事变的影响要熟记。当时事变发生后国际、国内的反应要熟记。国际上像苏联、美国、英、法等国家,国内像冯玉祥等军阀的态度要注意。中共的主张得到大多数人的欢迎,为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2)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的形成。
(3)国民党对日政策的变化以及国民党的正面战场。
(4)延安整风运动与中共七大的背景、内容、意义要熟记。
(5)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联系。
(6)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
第九部分 国共和平谈判与全面内战
(1)重庆谈判要了解背景、过程、意义。
(2)三大战役与解放军渡江作战 对于三大战役的起止时间、每次战役的领导人和作战地区以及作后消灭敌人的总数要记住,因为有可能会出现选择题。
第十部分 民国时期的科学与思想文化
(1)中央研究院的成立。
(2)左翼文化运动。
(3)民国年间的戏曲成就。
(4)民国时期的各种思潮。
第十一部分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1)新中国的巩固与经济建设:这方面的知识点要掌握。新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巩固的,像三大改造、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内容都要知道并好好把握。经济建设的成就也要知道,2007年的选择题就出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十二部分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
(1)经济建设的曲折:要了解1956年中共八大的重要意义。
(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内容以及意义。
(3)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教训。
第十三部分 文化大革命(1966-1976)
(1)考生在注意掌握文革历史教训的同时,还要掌握文革中的一些领导人是如何艰难维持正常的工作局面。
(2)文革十年间,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一系列的成就。
(3)文革的原因、性质以及结果要知道。
(4)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危害。
文革一般不会出题,大家可以作为一般了解,不用作为重点复习。
第十四部分 拨乱反正(1976~1978年)
(1)两个凡是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路线以及意义要了解。
(2)拨乱反正的历程。
第十五部分 改革开放的进程(1978~1992年)
(1)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共和国史中其他时期的内容相比较来掌握,同时注意邓小平南方讲话的内容。
(2)特区设立的时间,先后顺序要知道,有哪些特区要知道。有可能会出现选择题。
(3)“一国两制”的构想。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基本路线。
(5)中共十四大的内容和意义。
纪史在考试中所占比例为20%,也就是60分。世界古代史实际上包含世界上古史和世界中古史两部分内容,从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课时的分配来看,这两部分内容均要较世界近现代史少。这从世界史最权威的教材——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六卷本教材也可以看出。世界上古史和世界中古史各一卷,而世界近代史两卷,世界现代史两卷。如仅就此而言,那么在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世界古代史能占到20%的比重显然已经相当高了。
精心研究07、08、09年历史考研真题,我们可以明显发现07、08、09年世界古代史选择题占了10分,07、09年名词解释占10分,08年名词解释占20分,比重有所提升,而这两年世界古代史都没有出材料分析题,只是出了一道30分的简答题,根据今年的大纲,世界古代史出材料分析题的可能性也非常小。世界古代史命题的重心在“古代希腊罗马”以及“中世纪的欧洲”这两部分,大题的出现也基本在这两个重要部分节之内。
2、对于世界古代史重要知识点的梳理
第一部分 史前人类★
(1)人类的进化过程要了解,各个阶段发现的典型化石代表。
(2)农业革命的意义与新石器时代的文明成果要知道;
(3)史前文化的特点、内容和意义要知道。
第二部分 古代西亚诸文明★★
(1)苏美尔城邦的产生、发展及经济制度要熟悉,有可能以名词解释和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
(2)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汉谟拉比的统治和古巴比伦的社会经济制度都是比较重点的知识,要注意理解并识记;
(3)亚述帝国时代的一些重要措施要掌握;
(4)新巴比伦王国的扩张与衰亡;
(5)腓尼基的海外殖民和文字的发明;犹太、以色列统一王国的形成及其分裂;
(6)犹太教的形成与发展;
(7)波斯帝国的建立与大流士一世的改革;
(8)波斯帝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要熟悉。
(9)波斯帝国的历史地位要了解并掌握。
第三部分 古代埃及文明★★★
(1)古代埃及帝国形成的过程和采取的措施;
(2)对金字塔的评价;
(3)宗教崇拜与墓葬习俗要了解;
(4)古代埃及的文化成就包括的内容比较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注意名词解释和选择题的出现。
第四部分 古代印度文明★★
(1)哈拉巴文明、吠陀文明作为名词解释往往会被考到;
(2)早期佛教产生的社会背景、基本教义及其进步性和实质;
(3)新兴宗教与思想要知道;
(4)孔雀王朝的政治经济制度;
(5)佛教的传播过程和范围要清楚。
第五部分 古代希腊文明★★★
(1)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是非常重要的知识,无论是简答还是名词解释、选择题,出的可能性都比较大;
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和内容;
(2)希波战争与伯罗本尼撒战争的原因及其影响要熟记,这是很重要的知识。要注意比较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原因和历史影响;
(3)雅典民主政治繁荣的原因和表现;
(4)马其顿帝国与希腊化时代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要了解。
第六部分 古代罗马文明★★★
(1)罗马共和国时代要注意早期平民反贵族斗争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2)罗马对地中海区域的征服及其后果;
(3)屋大维为维护元首政治采取的内外政策;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统治的政策措施及历史地位;
(4)西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与日耳曼人征服西罗马帝国的历史意义;
(5)罗马法学的发展情况;
(6)古罗马文化上的成就与历史地位。
第七部分 古典文明向中古文明的过渡★
(1)早期基督教的产生和演变;
(2)西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与日耳曼人征服西罗马帝国的历史意义;
(3)对查士丁尼一世的评价;
(4)民族大迁徙的意义;
(5)拜占庭帝国封建制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灭亡的原因。
第八部分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阿拉伯帝国★★
(1)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及其教义;
(2)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旗帜下统一阿拉伯半岛以及建立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的过程;阿拉伯文化的成就、对外传播过程及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第九部分 欧洲基督教文明★★
(1)法兰克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2)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表现;
(3)西欧封建制度的建立过程;
(4)商业危机的表现和城市经济的发展特点及表现;
(5)十字军东征的原因、经过及其影响;这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很可能作为简答题来考查;
(6)英法百年战争的起因、经过及其影响;西欧封建庄园的构成及其特点;
(7)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方式及其影响;
(8)天主教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历史地位;
(9)诺曼征服对西欧历史尤其是英国历史的影响。
第十部分 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1)拜占庭帝国灭亡的过程及原因;
(2)俄罗斯国家的早期历史;
(3)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衰过程及原因;
(4)莫卧尔帝国阿克巴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历史地位;
(5)笈多王朝和莫卧尔帝国的统治措施和政策以及产生的影响;
(6)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第十一部分 古代美洲文明★
美洲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印加文化的特色及其贡献。这些文明很可能出名词解释题。
世界近现代史包含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两部分内容,在考纲中共划分为19个子目,68个知识点。世界近现代史能占到30%的比重是由它在整个世界通史体系和世界通史教学中的地位所决定的。其中,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工业革命、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德意志的统一、巴黎公社及凡华体系、罗斯福新政、赫鲁晓夫改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都是比较重要的知识点,要认真复习,做好笔记。
世界近现代史占历史考试总成绩的约30%,根据07、08、09年的真题,我们也可以看出,07年总共出了100分的题,占总成绩的33.4%,08年出题90分,占30%。一般来说,世界史命题的侧重于欧洲史方面的内容,07年欧洲史130分,非欧史占20分;08年欧洲史出题126分,非欧史24分,大致维持在这个水平不变。而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在简答和材料分析中都被作为重点,07、08年简答和材料分析都出了一道题,每题30分,09年出了一道简答题。这个比重还是比较大的,今年世界近现代史出题仍会出现简答题。简答题,一种是考查单一的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一种是横向深分析,需要考生对分布在不同章节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和概括;一种是纵向梳理型,主要考查考生纵向梳理历史基本线索的能力。这也是历史问答题的三种基本类型。估计2010年的考题将会继续使用这三种基本类型。前两年的史料分析分别涉及了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两大内容,今年在这两个最重要的部分之外,还要特别注意战争史和国际关系部分的内容。
如果出现选择题,依然会是以考查历史基础知识为主,范围主要是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大现象、重要结论等内容。名词解释同样也将会以考查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大现象等为主,但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可能将会有一些比较小的名词,出题或许会比较偏,不过这种类型的题目数量不会超过两道。
2、下面就世界近现代史的具体内容做一下分析:
第一章 16世纪的欧洲★★
(1)文艺复兴发生的背景,为什么会首先发生在意大利;
(2)文艺复兴的表现和历史意义,要重点掌握;
(3)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表现;
(4)地理大发现的原因、条件、过程、影响;
(5)宗教改革发展的背景;德意志成为矛盾焦点的原因;
(6)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的主要教义主张异同;
(7)各大宗教在各国的成就及历史地位。
第二章 资本主义的确立与发展★★★★
(1)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以及意义;
(2)美国独立战争发生的原因、过程以及影响;
(3)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内容以及意义;
(4)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以及意义;这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会以简答和名词解释的方式进行考查;
(5)德意志统一的过程一定要知道;
(6)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内容以及意义;
(7)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特征;
(8)世界殖民主义体系形成的过程。
第三章 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2)第一国际的成立及其历史作用;
(3)巴黎公社的成立、革命措施以及巴黎公社的性质;
(4)第二国际的建立及修正主义的产生;
(5)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的比较。
第四章 亚非拉民族主义运动★★
(1)殖民地入侵前的亚非拉各个国家的情况大概了解一下就可以;
(2)西属拉美独立战争;巴西独立战争;印度尼西亚爪哇人民的反荷大起义;
(3)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4)印度民族大起义;
(5)埃及人民抗英斗争;
(6)苏丹马赫迪的大起义;
(7)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
(8)古巴独立战争;
(9)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第五章近代科学技术与文化
(1)牛顿和牛顿力学体系;
(2)莱布尼茨与微积分学;
(3)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4)“近代化学之父”道尔顿;
(5)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表;
(6)生物进化说;
(7)启蒙运动;
(8)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
(9)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实证主义社会学;
(20)社会达尔文主义;反理性主义哲学。
第六章近代欧洲国际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1)维也纳会议的时间、内容以及意义;
(2)欧洲国际体系的内容;
(3)德法矛盾;英布战争;美西战争;
(4)日俄战争;三皇同盟;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5)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要注意;其中萨拉热窝事件容易出名词解释题。
第七章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可能出简答和名词解释题,要注意区分;
(2)四月提纲可能出名词解释;
(3)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第八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凡尔赛条约的内容及实质;
(2)各国对待凡尔赛体系的态度;
(3)国际盟约与国联建立,美国为何最终未加入国联;
(4)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比较;
(5)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原因及影响;
(6)《四国条约》、《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九国公约》的内容及各自影响;
(7)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容,建立过程以及最终建立对世界的影响。
第九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1)“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
(2)德国十一月革命与匈牙利革命的比较;
(3)共产国际产生的背景;
(4)印度甘地主义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内容及意义;
(5)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
(6)卡德纳斯改革的背景、内容、意义;
(7)一战后西方国家的恢复与调整;
(8)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9)“罗斯福新政”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很可能出简答题;
(10)德意日法西斯的崛起的过程以及其中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
(1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绩;
(12)“斯大林模式”的内容以及产生的影响。
第十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1)不干涉政策的实质;
(2)轴心国集团形成过程;
(3)英法苏三国谈判;
(4)《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5)绥靖政策;慕尼黑会议;
(6)不列颠之战;斯大林格勒战役;
(7)珍珠港事件;
(8)反法西斯同盟形成过程;
(9)开罗会议与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的内容、影响;
(20)第二战场的开辟;
(11)德日法西斯的投降。
第十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1)联合国的成立时间及成员国;
(2)雅尔塔体系建立的过程;
(3)杜鲁门主义;
(4)“马歇尔计划”;
(5)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
(6)殖民体系解体的过程与第三世界兴起的影响。
第十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以及意义;注意与第一次、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比较;
(2)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要识记;
(3)杜鲁门的“公平施政”;美国内政与外交措施的具体内容;
(4)艾森豪威尔;麦卡锡主义;肯尼迪的“新边疆”;约翰逊的“伟大社会”;“星球大战计划”;“遏制政策”;
(5)撒切尔主义;“三环外交”;戴高乐主义;
(6)“新东方政策”;
(7)西欧一体化的进程。
第十三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战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发展、变化是考研真题中的常考内容。名词解释中注意东欧国家改革及剧变中出现的事件,简答中注意苏联及东欧国家改革的具体内容及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容易出简答和材料分析题,要注意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第二篇:政治考研重点
毛中特
专题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选择题)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
二、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义体系,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1、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着的,同属于一个科学体系,即马克思主义。它们是马克思主义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形式的阶段性概括。
2、它们在理论基础、原则立场、思想方法、历史使命、基本主题等方面是高度统一的。它们都是以辩证唯物主义是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它们都集中代表了个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们都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共同目标;它们都是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三、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哲学本质:
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
2、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3、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
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五、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六、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巨变:辛亥、社改、改革开放
专题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最多一多选)
一、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两个宣言:
1、1978年12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2、1992年《南方谈话》
专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论(重点)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1、近代中国的国情及其基本特征(多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1939年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毛泽东分析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1)、封建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但是仍广泛存在并占显著优势。(2)、民主资本主义有发展,但未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形式。(3)、帝国主义成为中国的太上皇,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落后的总根源。(4)、与帝国主义相勾结的封建势力,是中国最反动最腐朽的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这要社会工具和社会基础。(5)、中国的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6)、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举世罕见。
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3、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必须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必须具有革命的彻底性和坚定性;必须具有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必须要有坚强的领导核心。
4、旧民主主义想新民主主义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
第三篇:2014考研哲学重点
2014考研:哲学必备四十个知识点总汇
1、物质与运动的含义、关系及意义
2、运动与静止的含义、关系及意义
3、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含义、关系和意义
4、实践的含义及意义
5、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形式
6、实践的结构
7、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原理
8、意识的本质和作用
9、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0、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1、唯特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原理
1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1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15、矛盾分析法的主要内容
16、质量互变规律的主要内容
17、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主要内容
18、原因和结果的含义及相互关系原理
19、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原理 20、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原理
21、现象和本质的含义及相互关系原理2014年考研备考大全
哲学类经济学类管理学类教育学类文学类
Born to win22、内容和形式的含义及相互关系原理
2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4、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5、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6、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27、能动反映论的主要内容
28、认识的发展规律原理
29、真理的客观性原理30、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相互关系
3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2、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3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及关系
3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35、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6、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37、社会形态的含义及社会形态的更替
38、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3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40、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最后,希望考生们突破复习中的重重难关最终赢得
考研的胜利!
第四篇:考研历史模拟题
名词解释:
1、十三经
2、御史台
3、头下军州
4、元和郡县图志
5、续资治通鉴长编
6、探马赤军
7、票拟
8、北府兵
9、羁縻州
10、榷场
11、学台、藩台、臬台
12、上计
13、站赤与急递铺
14、九边
15、改土归流
16、三长制
17、斡脱钱
18、乾嘉学派
论述题
1、周初大分封情况以及对分封制的评议。
2、曹魏的屯田制度和影响。
3、宋代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
4、元代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及元代政治制度在中国古代制度史上的地位。
5、汉武帝财政改革措施及后果评议。
6、唐朝周边少数民族的活动。
7、元朝中央地方官制。
8、明初是怎么加强中央集权的?
9、试论张居正改革。
1、试分析“侨置郡县”产生的原因。
2、试论秦汉地方行政制度及其变化。
3、试论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变迁及其历史作用。
4、论述历史上经济中心逐渐南移的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5、简述南朝“寒人掌机要”的现象及其历史背景与影响。
6、简述明代王守仁的“心学”理论。
7、简述满洲八旗制度的组织形式及其历史演变。
8、武帝时西汉与匈奴和战关系论述。
9、简述清初恢复、发展生产的措施及效果。
1、就“亲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内容及效果进行比较。
2、评析曹操统一北方。
3、明清时期赋役制度的变革——以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为中心。
4、魏晋南北朝时期土地演变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质。
5、论述西周“藩封建卫”的内容及其影响。
6、论述两汉对西域的经营。
7、论述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赋税制度变迁的主要内容。
8、
第五篇:会考历史重点
· 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独立发展 自成体系 精耕细作 自给自足
·小农经济的特点:农民拥有部分土地 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 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基本上自给自足
·商周时代青铜制造进入鼎盛时代。
·商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
·东汉已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明清时期青花瓷 彩瓷 珐琅彩 ·明朝中后期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民营手工业艰难经营的原因: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影响 官营手工业的压制 重农抑商政策的限制
·隋唐时期繁荣表现:都市商业大量出现 市场发展 市与坊分开 出现
了柜坊和飞
·宋元时期钱出现最早纸币交子
·明清时期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出现地域性商帮·宋元时期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 就是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 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管制
·重农抑商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积 保障农业法发展,对于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起了很大作用。消 抑制了工商业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阻碍了社会进步。
·海禁与闭关锁国 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影响:积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西方殖民侵略。消:妨碍海外市场开拓、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与世界隔绝正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迪亚士 好望角达·伽马 印度哥伦布 美洲麦哲伦 环球旅行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对世界:结束了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世界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加强了欧洲与世界各地的贸易联系。对欧洲:(1)商业革命 a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品经营也发生变化 b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2)价格革命 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以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标志:珍妮机的问世关键:蒸汽机(轮船、火车)标志:大机器工业基本代替工厂手工业
影响:1工厂生产制度的出现 2工厂逐渐集中,形成许多个工业城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3促使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世界两大阶级。4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改革,巩固资产阶级统治。5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6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提高生产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
新能源:电力、石油; 推动钢铁事业 电灯、汽车、飞机、电话、化学工业
影响:1对欧美:生产力的巨大进步,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2出现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大大加强世界各地联系。3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展。4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资主掀起瓜分世界狂潮。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自然经济解体原因:1国内市场不断扩大2国外资本主义入侵(最主要)影响: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时瓦解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洋务运动影响积: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对外国侵略起到一定抵制作用,对本国经济的瓦解起到一定推动作用。消:为使中国富强。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原因:1自然经济的解体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诱导4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办厂。影响:1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它的生产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2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民族资本主义的原因:1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根本原因)2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办厂限制(直接原因)
·短暂的春天(1912-1919)原因:1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2实业救国思潮兴起。3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4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2主要成就:鞍山钢铁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厂(解放)、沈阳机床厂。3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
4内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上集体化道路;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
5结果:1956年底,到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中共八大(1956)
1主要内容:(1)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生产力的矛盾。(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评价:这次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是八大确定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评价:大跃进:积: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消: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3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4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我国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开发区,之后海南。顺序: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浦东新区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大众传媒的变迁
·中国第一条铁路——淞沪(英美)自建唐胥铁路。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有线电报线在台湾建成。上海设置无线电台。外文《中国丛报》和《万国公报》中文第一份《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近代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申报》第一部自己拍摄国产电影-京剧《定军山》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渔光曲》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北京电视台试播(1958)标志中国电视事业诞生。四大媒介:报纸、广播、影视、互联网加入互联网1994
·经济危机爆发1原因:(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资本家为赚取高额利润,盲目扩大生产,供需矛盾日益尖锐。(3)国民贫富差
距大。(4)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虚假繁荣。(5)股票投机加剧金融市场不稳定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3特点:持续时间特别长,范围特别广,破坏性特别大,农业危机、信贷危机、工业危机同时并发相互交织。
4影响: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德、日走上法西斯的道路;加剧世界局势紧张:对经济的干预矛盾尖锐,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矛盾尖锐。3标志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失败。
·罗斯福新政1内容:整顿财政金融,调整工业生产,调整农业生产,实行社会救助合同以工代赈,社会立法与社会保障2影响:直接:促进了经济恢复发展间接:缓和了社会矛盾,避免法西斯化深远:开创了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局限: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 政府(国家经济):适应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宏观调控,以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应付经济危机要以市场和计划相结合,并实施与国情相符的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主要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评价:1粉碎了国内外敌对势力发动的三次大规模武装干涉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2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违背客观经济规律。3不是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正确途径。
·新经济政策(好)
·斯大林模式:1特征: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2成就: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量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的物质基础。3弊端:(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2)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3)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4)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
改革重点(成果)后果问题
赫鲁晓夫 农业一度促进农业发展}对原有经济体制的修补,没有从根本 勃列日涅夫重、国防工业成为超级大国上破除斯大林模式
戈尔巴乔夫政治领域苏联剧变并最终解体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苏共领导 ·世界经济体系:三大经济支柱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宗旨:稳定国际货币体系 主要任务:稳定国际汇率,促进国际合作,提供短期贷款。2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3《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欧共体、欧盟的实质:经济——经济和政治欧洲联盟(EU)的意义:对欧洲:符合整个欧洲利益,促进了欧洲经济政治的发展,提升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对世界:增强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
2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美国、加拿大、墨西哥 优势互补增强区域集团的实力。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1991年中国、中国台北、中国香港加入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12月)影响:1机遇(1)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2)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3)促进世界经济增长 2对我国弱势产业带来压力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