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浅谈学校德育工作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获2012年区教育学会论文比赛二等奖)
编辑:逝水流年 识别码:21-219746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3-27 12:34:48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谈学校德育工作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获2012年区教育学会论文比赛二等奖)

浅谈学校德育工作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广陵区杭集中学: 朱玲

[摘要] 德育在学校的发展和学生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人只有有着良好的品德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健康乐观的心态,才能在社会上立足,获得更多的成功和幸福。在信息技术大力推广的今天,我们可以通过德育网站、建设网络班级、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网络阅读等途径,利用网络德育资源进行德育内容和德育手段的创新、在学校橱窗展示中融入信息技术元素一定能让学校的德育工作更有效。

关键词:信息技术

德育网站

德育创新

网络阅读

信息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社会,改变了教育的环境,所以德育工作策略也应与时俱进,积极寻求对策,提高德育工作的艺术,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做到共同努力,构建信息德育,开创和谐德育新局面。

一、德育网站为学生健康成长护航

我校是一个以打工子弟居多的学校,学生整体素质不是很高,通过德育网站培养学生的进取心、遵纪守法习惯和爱心,就更有必要了。在学校网站上,我们开设了“知识改变命运”、“心语心愿”和“爱心园地”等栏目,让他们以匿名的形式发表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社会或生活中事件的看法,并由德育老师和网络管理员及班主任和课任老师一起组成“解难团”,合力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难题。

(一)、“知识改变命运”栏目

“知识改变命运”栏目主要设置两项内容,一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名人、伟人热爱学习的故事,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欲望,实践下来,我们发现,有很多学生在留言中表达出“想要学,想靠学习改变人生”的想法,这是,我们期望看到的。另外,针对我校学生础差、学习习惯不够好导致有时上课听不明白老师讲的内容的现象,我们建立了一个站点,以各年级各科为单位,把教师讲课的要点录制下来,放到各自的网页中,方便学生再三的复习和钻研,把难点、重点学得更清楚。同时,我们在网页中放入许多复习题和拓展题,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更好地理清学习框架和提高创新能力,实践证明,学生课堂上学习更专注了,平时作业更及时了,正确率高了,说明,学生学习能力在网络的帮助下提高了。

(二)、“心语心愿”栏目

“心语心愿”栏目设置了“信心培养”、“珍爱生命”、“与人交往”等栏目。自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必备条件,在“信心培养”子栏目中,我们链接了“信心培养的几个步骤”等相关文章。同时,让学生把自己学习生活中烦心的事情说出来,在德育老师和班主任等老师的开导和引导下,学生卸下包袱,轻装上阵,重拾自信心,这是最另人欣慰的。同时,有关中学生大学生自杀的新闻时有发生,对我们教育机制提出了责难,当代学生除了学习生存的技能和技巧外,心理素质、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也是迫在眉睫的,“水桶理论”警示我们:教育工作者除了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之外,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耐挫折能力,让学生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不能只想到自己,轻易放弃,而要心里有希望,有自己的信仰,坚强,爱惜生命,让学生认识到“生命是父母给的,自己任何时候没有权利放弃他、伤害他”。对此,在“珍爱生命”这栏,我们增加了很多励志文章,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桑兰的微笑》、《星光大道年度冠军-杨光的故事》等等,激发学生自强不息的斗志,培养学生克服生活、学习中的困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与人交往”栏目,我们添加了“人际交往的技巧”、“怎样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掌握沟通技巧,增强交往能力”等文章,旨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实践表明,学生点击率较高,也有学生将自己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困惑在网上说出来,德育老师给予了分析和引导,一段时间下来,我们发现,学生之间斗殴、打架的现象少了,团结互助的氛围越来越浓。

(三)、“爱心园地”栏目

由于众多媒体对生活太多灰色的报道,学生慢慢对生活、对人表现得颇为冷淡,“爱心园地”栏目中,我们让学生找出自己被感动的一刹那,记录下来,传播出去,培养孩子们从小建立从善、乐于助人的品质,慢慢去消除偏激的想法,从而学会宽厚待人,关心他人,乐意做善事,打破自己狭隘的个人圈子。孩子们在寻找感动、记录感动、传播感动的过程中,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正性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的阳光心态和乐观精神都有了很大的帮助。

(四)、扩充德育内容

将最新的报刊、广播、图书放在校园网上,供学生们无偿阅读,进行赏析交流。形式多样的内容极大丰富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更新了德育工作的手段和方法,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效率。

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

(一)、培养网络道德

1、规范学生的自我网络行为。

要建立网络环境中的行为道德规范,强化对学生法制教育和网络责任感的教育,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网上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

2、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

要教会学生利用防火墙和反黄软件来防毒和防黄。在网上聊天时注意保守 身份秘密,不随便将电话告知对方,更不能在没有得到父母同意的情况下随便和 网友见面。

3、培养学生的鉴别和自律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首先要提高道德认识,再逐步上升到道德意志的 范畴。网络上的信息浩如烟海,大多是有益的,也有不少是有害的,要让学生学 会分析和鉴别有益和有害,提供一些评价标准给学生参考,另外,要引导学生提 高自律能力,老师和家长也要注意提醒和督促。

(二)、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精神

未来的社会,人与人的交往将日益紧密,竞争与合作同在。所以,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小组学习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例如,在学到电子报刊制作的时候,可以结合时事,让每个小组学生选择“雷锋精神”、“母亲节”、“植树节”、“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主题,从网上下载资料,整理后以电子报刊的形式提交到教师机,然后组织交流、讨论、评价,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评价、讨论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从而体会与人合作的快乐,提高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三)、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要理解学生,理解学生就是不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求全责备,鼓励他们的 一点点成就,在学生的学习或者生活出现困难时送上援助;要尊重学生,尊重学 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要少一点教育者的威严,多一点慈母般的温和,少一点公众场合的批语,多一点两人世界的情感交流;要宽容学生,教师只有以 孩子的心态看待孩子,不忘自己曾经是个孩子,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才能实 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体会到了温暖和被爱护,正性情 感深刻,对他们各方面的成长都有了很大的益处。

2、优化课堂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

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使用丰富多采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课堂45分钟内 最大限度地有效增加课堂容量和内容延伸,才能进一步拓宽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 度,培养学生多方面技能,渗透多层次的思想品德教育,并达成新课程的三维目 标,学生的情感才能得到更多的滋润。

三、建设网络班级提高管理效益

“在线班级”是一个新生事物,它远别于传统行政刚性班级,它具有网络性、在线性、开放性和实时性。各课任老师利用在线班级同时诊断一个管理情景、教学课堂,或者规划引导一个学生时,集体的力量会很大,实践证明,这样的虚 拟专家,可以虚拟出瞬时综合课程和实时出现的专题活动,引领我们的学生取得 更大的进步和发展,“在线班级”借助广阔的网络平台、深厚的资源积淀、开放 的多元价值观、灵活多样的技术手段,引领学生的成长,使得传统的管理方式发 生变革,提高了管理的效益。

四、利用网络德育资源进行德育内容和德育手段的创新

班主任工作和团队工作利用网络德育资源进行德育内容和德育手段的创新。

(一)、尝试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工具,打破学生的班际界限

为了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互动效果,我们尝试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工具,打破学生的班际界限,不受空间限制的班会课——网络班会课:利用网络在时空上的优势,让学生走进“校园聊天室”,在班会课的时间段,实现班与班之间的“主题对话”。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在同一时间里,各抒己见,博采众长。网络班会是对班会形式的一种创新和拓展,深受学生喜爱,做到了全员主动参与、交流与互动。

(二)、班主任可以通过网上qq、E-mail等与学生、家长沟通 有些学生渴望与老师沟通,但有些话又不好意思当面对老师说。网上BBS、MSN、qq、E-mail这种与学生间接沟通的方式,教育效果往往会更加好。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也会因网络的出现而更得心应手,班主任可将每学期对学生的德育评语以E-MAIL的方式发给家长,并及时掌握家长的信息反馈,互相沟通学生的思想动向。

(三)、信息网络提高共青团的德育工作层次、拓宽德育渠道

如目前互联网上的“中国共青团”以及各地的共青团网站,为学校的各级团组织提供新的德育载体,团员的组织生活会更丰富多彩。团支部应该在主题团活动、团课中充分利用这种新型的德育资源和手段,使团队的思想组织建设更富实效,增强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在青少年中的凝聚力。

实践表明,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学校德育建设中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德育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丰富了德育的方法与途径,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提问、讨论、交流、尝试、倾听、思考、反思等一系列活动,最终使学生在认知能力、道德情感、人格完善上得到协调的发展,从而做到知行统一,为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

(四)、开发一些网上实用软件工具,为学校的教育活动提供服务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校可以根据德育工作的需求,自主选择、开发一些网上实用软件工具,为学校的教育活动提供服务。如可以设计网络选举:我校团委在校网上开展了竞选学生会成员、评选文明班,推选“三好学生”等活动。利用网上“投票”功能,把以往书面选举变为网上选举。这种方式改变,使选举工作更为透明、公正,深受学生、教师的欢迎。人人都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庄重地投上一票,增强了学生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

五、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读书,激发学生感情,培养学生的素养

传统德育工作中,有许多是知识性普及性的教育内容,例如“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行为教育”等。这些知识性、普及性的内容可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因为声情并茂、视听结合的电影、视频对信息的传播表现力强,直观性好,能激发学生感情并能深深打动学生。

网络阅读可以渗透对学生品德的培养,网络阅读前教师要提早做好准备,拟好阅读计划,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把学生分成小组,老师发布、引导、解疑。学生从自己任务出发,寻觅、筛选、综合资料,实践证明,学生能从“书香校 园”、“名著阅读”等活动中获得成长的甘露,提高素养,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六、在学校橱窗展示中融入信息技术元素

学校团委的橱窗工作也可融入信息技术,会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教育。在展示的橱窗内容中,可以运用“图文混排”、“分栏”、“首字下沉”等方法美化内容,更好地吸引学生阅读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起到“德育”的自我教育效果。比如,在“我们的节日”系列栏目内容展示设计中,我们可以把学生平时制作的优秀电子报刊作为展示内容,比如庆祝教师节的“桃李芬芳”电子报刊,国庆节的电子报刊。中秋节,可以运用网络下载有关“中秋节”的来源、各地庆祝中秋节的方法及中秋节诗词等内容作为橱窗展示的内容,并插入有关月亮、嫦娥等图片,进行排版设计。“9·18事变”的时候,去网上找到“事变产生的背景、发生的过程”及相关图片、文字打印出来贴在橱窗中,并把“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用艺术字大字幅打印、张贴,激发学生努力学习,自尊自强,保卫祖国的信念。另外,要根据时事政治及时从网络下载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比如,最近发生的钓鱼岛事件,学生有些人不甚了解,从网上下载有关“钓鱼岛为什么属于中国”、“钓鱼岛的战略价值”、“琉球与钓鱼岛的联系”等内容加上钓鱼岛的图片进行图文混排,作为橱窗内容展示出来,中间再用大幅艺术字-我们的钓鱼岛凸现出来,学生的阅读兴趣会提高,爱国热情也会被激发出来,德育的效果也就得到了实现。

总之,只要我们做有心人,通过德育网站、建设网络班级、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网络阅读等途径,利用网络德育资源进行德育内容和德育手段的创新,在学校橱窗展示中融入信息技术元素,就一定能让学校的德育工作更有效,就一定能让我们学生更健康地成长、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第二篇: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

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增加和教育本身的迅速发展,现代教育的观念己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变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育观念。提倡教师教学生怎样学习,发展学生的个性潜力及其创造精神,这就要求我们要改革过去传统的教育方式和陈旧的、落后的教育手段,探究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模式正是在这信息技术时代应运而生,其强大的信息容量、生动的直观感受、清晰的影像及可动画性,极大的优化了教育过程,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形象、直观,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1、有效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挖掘新的潜能。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要靠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启动和发展起来的。而现代教育技术有刺激感官的作用,运用媒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的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认知的透明度,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指出了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小学生天真、稚气, 好奇心强, 喜爱艳丽、动态的景物。在教学新知识时,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 选用适当课件, 配以教师得当的体态、语言,激发学习兴趣。比如我在教学《问银河》一课时,学生对于天文知识的探知欲是十分浓厚的,但极为有限的课本文字、插图,激不起学生过高的学习兴趣,注意力难以集中。导入时我问学生:“你们见过银河吗?银河是什么样的?”有的学生说银河就像一条大河,有的说银河像黄河…...我利用形、声、色俱备的教学课件,展示有关银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欣赏。播放课文录音,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把学生带入到神秘的银河世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

儿童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喜欢形象直观的东西, 乐于接受各种新的事物。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 课件中优美的音乐, 抑扬顿挫的语言环境, 加上动静结合的图画, 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出知识的变化与形成过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这一优势, 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让学生通过事物的声、形、色去获取知识。它还能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体事物半抽象化,从而使教学能够轻松进行,为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 小学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动态感知的优势, 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 诱发学生猜想、想象和联想,以开拓学生的思路, 增强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例如,在学习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启发性、互动化的学习已经步入师生的日常教学活动当中,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工具,寓教于乐,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它将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查阅资料,进行电子备课,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熟悉教材、钻研教材、考虑教法、学法,提高教学实效的基础。由于小学条件比较差,与教材有关的资料比较少。再加上孩子见得少。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多准备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可是,现在的小学教师教好几个学科,工作量大。备课手写麻烦,于是把好多有用的内容省略了。有的教师纯粹就是照抄以前的教案。备课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我认为电子教案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备课前先熟悉钻研教材,再上网查阅优秀教师的备课。网上的备课各种各样,一课有好多种,而且资料多。教师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加上自己的见解,有选择性的拿来运用到自己的备课中。比如:我在备苏教版第四册语文《雨后》这课时,就参考利用网上的六种教学设计,备出了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案。导入用插图, 学文用投影, 朗读用录音, 在学生基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借助课件, 让学生体会雨中孩子的欢乐,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我一直坚持电子备课,既提高了备课的水平,又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语文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人们获取知识是通过各种感官(口、耳、舌、鼻等)将外界信息 传递给大脑。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大大提高人体,特别是眼、耳、脑的学习功能,增加学习效率。课堂教学师生的双边活动,它不仅需要教师、学生来完成,更要借组其他媒体才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教师在发送信息时,不仅通过语言和手势,还要借助录音、录像计算机等媒体,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多渠道获取信息,并且相应地多渠道反馈信息。同时,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延长了信息在头脑中停留的时间,增强了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掌握得更牢。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注意力的稳定程度和对象本身的特点有关, 如果注意对象新颖、丰富而又富于变化, 注意力和兴趣就比较稳定和持久。因此, 在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对象不但有所变化, 而且比较新颖、丰富。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各种感官形成刺激, 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中, 激起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全身心投到特定的意境中。

1、有效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挖掘新的潜能。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要靠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启动和发展起来的。而现代教育技术有刺激感官的作用,运用媒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的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认知的透明度,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指出了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小学生天真、稚气, 好奇心强, 喜爱艳丽、动态的景物。在教学新知识时,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 选用适当课件, 配以教师得当的体态、语言,激发学习兴趣。比如我在教学《问银河》一课时,学生对于天文知识的探知欲是十分浓厚的,但极为有限的课本文字、插图,激不起学生过高的学习兴趣,注意力难以集中。导入时我问学生:“你们见过银河吗?银河是什么样的?”有的学生说银河就像一条大河,有的说银河像黄河…...我利用形、声、色俱备的教学课件,展示有关银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欣赏。播放课文录音,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把学生带入到神秘的银河世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

儿童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喜欢形象直观的东西, 乐于接受各种新的事物。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 课件中优美的音乐, 抑扬顿挫的语言环境, 加上动静结合的图画, 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出知识的变化与形成过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这一优势, 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让学生通过事物的声、形、色去获取知识。它还能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体事物半抽象化,从而使教学能够轻松进行,为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 小学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动态感知的优势, 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 诱发学生猜想、想象和联想,以开拓学生的思路, 增强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例如,在学习《2008,北京》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申奥成功时天安门广场的一片欢腾。我利用远程教育中的课件,让学生欣赏人们听到申奥成功那一刻的视频录像。影片展示的图像、动画、声响效果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感受到了申奥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对“四面八方”“人山人海”、“潮水一般”这些词语有了深刻的理解。可见,多媒体的运用既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启发了学生情感的投入,达到了求知和愉情的双丰收,优化了课堂效果。一部优秀的教学影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会起到促进作用,这些正面效果远比枯燥的说教要好得多。例如,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这篇课文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了这部影片,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其效果是非常好的。学生被影片中王二小的机智勇敢,为掩护几千群众和八路军的后方机关,把敌人带进八路军的埋伏圈的行动而深深的感动了。当看到王二小被敌人挑起摔死在大石头上时,学生流泪了,握紧了拳头。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反应非常激烈,连平时不爱听讲、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且振振有词,有理有据。超出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3、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增进学习效率。

教育教学信息的利用可以有效的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刺激强度和频度,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空洞的“说教式”上课所不能企及的。在语文教学中有些地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者有些地方是“妙不可言”。这时,单纯凭借语言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教师可把不能言明的“妙处”,通过多媒体传授给学生。例如,在《台湾的蝴蝶谷》一文的教学中:插图上的蝴蝶五彩缤纷,十分壮观,为什么说它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我们农村的孩子,对于蝴蝶,只见过黄的、白的,多彩的根本没见过。对于书中描写的情景,学生没有感性的认识,教师说破嘴皮也无济于事。这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把蝴蝶谷的录相一放,学生一下就明白了:蝴蝶谷中的各种各样的蝴蝶五彩缤纷,上下翻飞 确实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这是不言自明。总之,多媒体能刺激学生感官,以其超越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等许多优势而大有用武之地。

第三篇:论少先队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教育功能(论文一)

安阳市少先队工作学会第25次年会论文(2010年)

论少先队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教育功能

内容摘要:学校的德育是一项系统课程,其中学校的少先队活动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互相联系,彼此渗透、互相促进、互相依存。但是中国少年队作为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它的根本任务是:学做共产主义接班人,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它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少先队组织具有的德育教育功能是其它教育渠道所不能拥有的。同时也依托少先队的自身优势,让学校德育教育活动整体优化并与社会教育活动相结合,让学校少先队工作和德育工作走向生活,走向实践,接受全社会的考验和再评价。

关键词:德育教育少先队发展自主教育

一、少先队教育和学校德育含义

少先队教育:是指以少先队为基本的组织形式,以丰富多彩活动为教育载体,以队员在学校、家庭、社会的生活为教育内容,以队员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性认同为教育形式。队员全员参与、自主教育活动过程。

学校德育:是指学校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二、少先队教育与学校德育的关系

(1)目标、任务的一致性:二者都是要培养具有“四有”、“五爱”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2)组织、途径差异性:前者是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少先队员是组织的主人,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通过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能力,增长才干,是一种由下而上的教育。后者是教育者根据德育目标要求和课程计划安排,通过课堂教学、学校、老师组织活动传授道德知识,教给学习方法,培养良好道德情感,树立正确:是非观,荣辱观,是一种由上而下的教育。

(3)少先队教育要纳入学校德育的范畴。学校少先队教育与学校德育的“一致性”决定了它们联系是很紧密的,二者教育内容,教育原则都有相同之处。同属学校教育有机组成部分。少先队总辅导员作为学校的中层干部,由学校考核,上级团组织聘任。而二者的差异性又决定它们之间不可替代,少先队主要有其独特的教育方式,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配合学校教育共同做好育人工作,共同实现培养目标。学校少先队工作还要接受团组织的直接领导,二者有互补性。

三、少先队教育在德育工作的表现

(1)少先队是以少年儿童为主体,有自我教育的优势,有利于调动队员积极性,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学校德育工作是以教师为主体,教育工作从上而下地进行,而少先队则能从下而上地配合,使队员主动地接受教育,使德育工作收到更大实效。特别是少先队注重发挥队员的自主精神来教育,更有利于使他们成为新世纪的创新型新主人。

2、少先队以活动为基本形式,有实践教育的优势。少先队所采取的德育教育活动形象具体,更符合孩子们的喜好,少先队的活动教育和学校的课堂教育相辅相成,不仅可以巩固,扩大课堂知识,帮助加深理解开发智力,还可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转化成行动,陶冶情操磨炼意志,更好地贯彻提高道德认识和行为训练相结合的原则,达到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3、少先队教育以“组织起来再教育”的组织原则,团结全体少年儿童,组织声势浩大的各种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它具有组织面广,活动规模大,有一定的轰动效应的特色,它的活动具有“声势大、教育面广,实践性强,形式活,意义远,构思新”的特点,这为学校德育教育提供了较扎实的教育实体,让少先队活动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活动中队员受到的思想教育内涵,是其它各种教育形式所不可比拟的。

4、少先队德育教育活动是少先队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学校德育工作把少先队活动作为重要实践基地,通过少先队的有效活动载体,让学校德育能更加有效地贴近队员的生活实际,找到学校德育工作的切入口,同时由于少先队特有的活动和经常性的活动,它让学校德育形成了一系列的实实在在的教育圈,让学校德育从理性的范畴走到了教育实践。

5、以少先队为载体的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加强了学校的德育教育活动,另一方面也拓宽了学校少先队工作的途径,促进少先队活动在社区的蓬勃开展,为少先队在社区的开展找到了有力的抓

手,提升了学校少先队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在社区的知名度、影响力,为少先队走向社会开辟了宽阔的天地。

四、少先队教育和学校德育的关系

(1)德育引导。共青团、少先队组织作为具有鲜明政治属性的组织,其首要任务就是教育弓}导队员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少先队要用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激励队员,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队员,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鼓舞队员,引导他们胸怀远大志向,不断积极进取,把:正确的理想信念作为人生成长进步的动力。如:通过队仪式、队活动,开展“优良传统代代传”;爱国、爱乡、爱家系列活动;“捐款救灾”等活动为学生健康成长引路导航。

(2)实践育人。良好道德的养成、正确信念的确立仅仅靠知识的灌输和理念的传授是不能完成的,没有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体验环节,没有符合未成年人特点的实践活动,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少先队组织是队员们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实践育人是少先队组织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经验,近年来少先队开展的实践教育、体验教育是新形势下少先队组织育人思想的探索和发展。

党中央领导人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又为少先队实践育人提出明确目标要求。我们设想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在校当一名好队员,在社会上当一名好公民,在家当一名好孩子”活动,开展专项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队员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通

过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行。

(3)服务育人。少先队组织作为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必须把竭诚服务队员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学校德育中要鲜明地体.现服务的思想,从关心爱护未成年人的角度出发,在满腔热情地关注、解决未成年人学习、生活、成长遇到的问题中进行教育和引导,在耐心细致地解疑释惑中帮助未成年人辨别是非、美丑、好恶,把思想道德教育做到队员心坎上。我们与有关部门配合,开展青少年维权岗活动,二步年儿童平安行动。关心帮助家庭生活有困难的学生。特别是要满腔热情关爱和对待“暂差生”、“学困生”、“自闭生”,给予这部分“弱势群体”温暖和关怀,使他们也能和正常队员一样健康成长。

(4)文化育人。校园文化对队员的影响愈来愈大,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文化氛围,是当前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迫切任务。少先队组织要充分利用学校、社会两个空间的优势和校内校外两个时间的优势,通过各种文化阵地、多样的文化载体、优秀的文化产品、良好的文化环境,积极传播先进文化,防止有害文化的侵入,丰富未成年人的精神生活,不断促进其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少先队社会化教育,充分发挥校外教育资源作用,与军、警、民共建单位携手共育一代新人,为队员成长提供较好环境。积极开展“少年儿童自闭症”课题研究,进行队员之间、和老师之间、和家长之间互动的疏通指导,使师德教育发挥最佳的正面效益。

(5)自主管理,自我管理的方法是学校德育管理的重要方法,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是学生品德塑造中的最高形式,也是学校德育管理的最高形式,少先队是学生自己的组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干部自己选。少先队教育在发挥队员的民主管理、自我管理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

有位名人曾经这样说过:“学生到学校来不仅是学习,而且是来生活,他们要在这里获得知识,寻找友谊,学会生活,形成个性。”因此,通过学校的少先队活动和教育让每一位学生都在这个集体中快乐地度过每一天,每天能快乐充实、有所收获,这就是我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德育》 苏赫姆林斯基 2009年1月

2、《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9月

3、《道德教育原理》2000年10月

第四篇:教育信息技术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科技的飞速发展,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相关的信息技术也正在逐步深入课堂,清晰、便捷、高效是它的代名词,不仅方便了教师教育教学,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更丰富的学习空间。但在运用新技术的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不能搞表面文章,不能盲目追求所谓的“先进”,要坚信信息技术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促进教师、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生动的课堂是师生共同期许的,通过信息技术的切实应用,为学生,为教师,为课堂,为学校,为教育实现质的飞跃。关键词:信息技术、整体性、高效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教育。课堂教学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到现在的多媒体技术在课堂的深入应用,使得课堂变得丰富、高效、生动。教育的深化改革是大势所趋,也是势在必行,那么课堂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目前的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课堂有着丰富的图片,声音,突破时空的限制,使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变得更加快捷方便,同时学生也有了更丰富的视听享受,也使得课堂教学更高效,但是如何更深入应用现代技术,而不是为了噱头去做表面浅显的文章,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摸索,以达到更高层次的真正的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和创新。未来教育,信息化是重点之一,如何更好地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关键在人,这个人不单单是指教师,更为重要的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那么我们在深化应用,融合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三点,一是树立全面的融合观,保整有效性,效率性。二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三是正确处理技术与教学的关系,不能为了使用信息技术而使用,要保证课堂的实用性,而非“一肚子花花肠子”噱头十足。那么就失去了信息技术融合教育,融合课堂真正的意义。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学手段较之前的单纯粉笔、黑板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而教师在目前教学中运用最多的是运用讲台前面的电脑把电脑课件投影到大屏幕上,教师因为要控制课件,所以无法离开讲台,那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次数。最明显的例子来说,比如教师不能更及时地在不影响其他学生的情况下,提醒那些开小差的学生,如果要制止或者提醒,教师势必要停下授课走到学生身边或者在讲台上进行语言制止,无论是那种方式,都会打断课堂的整体性。那么教师和学生人手一机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类似的问题,教师可以随时解放双脚,走到学生中去,在不影响其他学生的情况下,完成对注意力不集中学生的提醒。又比如在课堂中,一些纸质的作业想要及时清晰的展示给全班同学,是教师比较头疼的一件事,虽然有实物投影仪,但是频繁的切换以及画面的不清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高效的进行,而教师可以用平板电脑直接对学生作业拍照、视频,实时性的展示在投影仪以及每个学生的电脑之上,学生可以面对清晰的画质展开更好的交流和学习。对于一名美术老师老师来说,这样的课堂是我所期许的,这样无论在教室的哪个位置,无论离讲台距离有多少,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更清晰的观察我所准备的精美图片,及时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在学生完成课堂作业的过程中,我也可以进行实时性的记录作业绘画过程中的优缺点,同时实时性的反馈到每个学生手中。

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普遍应用,除了更好的促进与基础学科的深度融合,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时性,更重要的是对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课堂课后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尤其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多元素的发展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学习环境,使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目前正在大力推广的平板电脑进课堂,就是信息技术在课堂更加深入,更加新颖方式的应用。屏幕将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媒介,而图像则成为基本的表达方式。简单来说,信息化的教学能较好促进学生学习的时间以及地点的自由、高效、细微的应用。学生学习时间和空间得到延伸。学生在平时排队等待过程中,可实时解决课堂作业,或者完成小练习,学习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教室里。同时,答案正确与否以及错误率会清晰及时反馈到老师手中,这样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课堂掌握情况,教师都能及时、准确收到真实的教学反馈信息,这些反馈信息也具有客观性和修正导向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教师堆积如山,重复批改纸质作业从而过度疲劳的极大改善,更为重要的是教师也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这样可以保证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可以通过这样互动交流以及及时反馈,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程以及状态,可以以此制定出更为详细的个性化学习建议,从而实现个性化教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平板电脑的应用可以更好的实现分层教学和分层辅导。每个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基础和能力,自然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也有快有慢,这就特别需要教师分层教学,分层辅导,但同时即使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往往不如人意,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深入应用,分层教学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完善。作业可以根据难易程度进行分级,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安排不同层次的作业,学生在完成答题后,系统及时对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分析,教师依据进行实时反馈和辅导,这样能更好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另一个方面,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就目前的多媒体应用来说,课堂上需要学生参与或者配合的时候,不可能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到黑板前面演示,人少就限制了参与的范围也不能代表大部分学生,人多的话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这对于一节40分钟的高效课堂来说是不允许的,但是教师学生人手一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达到百分之百,同时学生参与课堂情况及时反馈到老师手中,从而让老师最快最新掌握学生动态以及及时调整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但同时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平板电脑普及的同时,也要注意因此带来的弊端,可能此时不需要平板教学,学生还会时不时摸摸看看屏幕,不及时跟上老师的思维,会影响整体教学进度,这是平板应用在课堂中教师必须注意的问题,需要教师及时的引导和教育。

另外教育APP以及平板电脑的创新应用,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方便教师的教育教学,在最初的备课时就有明显的体现,教师可以从中下载以及收藏海量的教学素材,同时也可以上传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学习素材,方便其他老师查阅,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总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入融合应用还需要我们用大量实践去摸索,但是未来教育的信息化势在必行,我们既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海纳百川”。应该以敞开胸怀拥抱的态度,同时审查的眼光,在实践中更好的把信息技术真正深化应用、融合创新到实处,让其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对教育教学带来的益处。

第五篇:论文《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论文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运用

学校:修文县马家桥小学 教师: 李 德 华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运用

【摘要】:

近几年来农村学校的现代化教育装备水平得到很大水平的提高,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优越的硬件条件,为教师查阅数学课程资源提供了网络平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为直观形象的手段,为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而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整合,优化教育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教育技术;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效率

【正文】:当今时代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的发展与深入,教育教学领域也受到了不断地冲击而悄然在发生着变革。作为一名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者我深深体会到这一变革的重大意义。

课改中提出了将信息技术教学与数学教育教学整合起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教学与数学教学之间的关系。在信息技术对社会各行各业的冲击下,将现代先进科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引进课堂,融入自己的教学中去。就小学数学而言,由于学科本身的严密性、逻辑性以及创造性,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索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果能够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数学课堂焕发出蓬勃的生命。下面就我所任的数学教学谈一点自己的浅见。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综合起来进行辅助教学,使课堂内容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不但可以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而且还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能取得传统教学无法取得的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如果认为使用信息技术越多,效果会越好,甚至滥用,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充分挖掘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的导学功能,把握时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发展呢?以下是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鲁迅说过:没有兴趣的

学习,无异于一种劳役,苦而无趣;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更不要谈抽象、创新和创造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一堆被遥控的机器——机械地生产、运作。传统的课堂教学以静态为主,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单调、枯燥。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则变静为动,声情图文并茂,为激发学生想学、乐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用动画或PPT引出树的棵数、间隔数,两端都栽和一端栽等的疑问,新课自然就展开了。

(二)把握教学辅助时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发展。数学知 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认识规律的形象性造成了学生认识上的矛盾,特别是难点的突破,重点的处理,所采用的方式方法问题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只要能把准时机,辅助到“妙”处,“巧”处,便有事半功倍之功效。

1.使概念清晰化。例如:行程问题的教学中,要明确运动的起点是同地还是异地,运动的方向是同向还是反向,运动出发的时刻是同时还是不同时等,诸如此类的抽象概念,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教育技术,通过“变色”、“闪烁”“弹跳”、“飞入”等手段刺激学生注意,并创设按题意配制的动画演示情景,让学生借助具体事物的形象进行思维,从而建立清晰的数学概念。

2.使空间形象化。几何图形,特别是立体图形的教学,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而空间观念的形成,有赖于想象。例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教材虽然提供了“割补实验法”但难以具体操作,很多学生对公式的推导持半信半疑的态度。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多层次地把圆依次等分成若干份,拼成所学过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随着等分份数的增加,把学生理解中的难点----近似长方形的长由曲线变成直线的过程动态呈现,从而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知材料,为大胆合理的想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适时导入,恰到好处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辅助教学,图 文声像并茂,形象直观生动,但必须注意适时导入,恰到好处,才能化平淡为神奇,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在学生思维困惑处或关键处适时导入电教媒体,把多媒体用在掌握知识的“刀刃”上,才能做到既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又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 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投影在银幕呈现“切割”、“ 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其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主体突出,和谐发展信息技术教育辅助教学,通过声 音、色彩、光线、形状的和谐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为学生创造一个直观的教学环境。但运用时要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增强和发展其主体性,使其逐步成长为社会生活的行为主体。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增强主体意识的过程。而有些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教育辅助教学中,从新课的导入、知识的传授、巩固题材的出示、作业的布置等,全部采用信息技术。课堂的全过程是多媒体“一厢情愿”,把学生当成一个可随意往里填装知识的袋子,学生处于消极接受地位,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

(五)相互补充,和谐统一。信息技术虽然有着其他电教媒 体和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不同的教学手段具有不同的教学功能和特点,同时也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只有把信息技术教育同其他电教媒体及传统手段相互配合使用、相得益彰,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一般的说,当教学内容呈静态的时候,可选用录像机;当教学内容需要展示复杂、抽象、变化及相互联系的过程时,可选用计算机多媒体;而有些时候传统手段将收到比多媒体更好的效果,那就采用传统手段。这样将各种教学手段有机配合,利用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相互补充,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充实了教学容量并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六)注意适度性原则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增强教学吸引力,提高课堂效益,但凡事要讲究一个“度”,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应把握好“度”,防止供大于求,产生副作用。那种希望通过信息技术代替教师的作用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这样图文声情并茂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

二、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优势作用,突破小学数学教学重难点

《新课标》明确规定,通过对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讲解“体积”这一节的知识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展示不同物体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理解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梯形的腰、上底、下底和高的含义,进而为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做了铺垫。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技能得到提升,个性特长得到有效发挥,能够轻松地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多媒体课件的科学使用,利于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生活中,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培养,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用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解决简单问题。

综上所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做到数形结合、音形兼备、情景交融,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掌握,使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学得轻松愉快,具有它独特的优势,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选用信息技术教学时既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又要注意服从于教学目标,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然后把准时机,适当介入。绝不可认为信息技术教育用得越多越好,只有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教育,教师“教”的主体地位就可得到加强,也只有这样,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浅谈学校德育工作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获2012年区教育学会论文比赛二等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