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班主任工作
请不要这样看着我
事件:
“滴铃铃……”上课的铃声响起,随着一声声 “老师好”,进入了这节数学课。这是一节练习课,对6的乘法口诀进行相应的练习和应用。本以为是一节轻松的课堂,却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上课的气氛还是和往常一样,和谐而美满。“谁能流利地背出6的乘法口诀?”一双双小手都高高地举着,“我来”“我来”,随着同学的一句句口诀流利地背出,我的心情非常舒畅,“小朋友们,口诀想跟我们玩开火车,好吗?”“好”你一句我一句,都背得非常快,可是轮到婷婷(化名)时,小火车停住了,于是就有同学叫:“婷婷,轮到你了,快点,小火车卡住了。”她扭着身体,受委屈似的嘟着嘴,同桌推推她“到你了,快点站起来!”她慢吞吞着站起来,紧闭着嘴,什么都没有说,其它同学不耐烦了,“你快点啊,真是的!”这时,婷婷就哭了,于是,我说“下一个”,就这样,只要轮到婷婷,就跳过去,让其它同学回答。平静的一节课中,她这是那个小插曲。
还有一分钟,就要下课了,小朋友们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有一个学生这样说:“就那个婷婷,总是让游戏玩不下去,真是的。”这节课就这样结束了。课后,我走到婷婷的旁边,“口诀你会背吗?能背几句?背几句给我听听?”我问了几个问题,她没有回答我一个问题,就坐着,我多问几句,她就哭了。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只能对她说:“等会儿,你会背了,到办公室背给我听听。”看到站在旁边的小潘潘,也随口说了一句,“小潘潘,你也要上来背给我听,好吧?”我在办公室里等着,她没有来,小潘潘来了,有一个学生跑上来说“婷婷就是不来。”“婷婷背着书包要回家。”我愣了一下,怎么会这样呢?冲到校门口,我看到她哭着站在校门口,我问她:“你怎么了?怎么背起书包要回家啊?”她还是不回答我,我就这样和她站在校门口,等着她的心情平复。
回到教室后,我问她才了解到,原来是其它的孩子们说她,看着她,婷婷难受,她需要别人的宽容,需要别人不要那么注意她,看着她。婷婷多么希望同学们不要这样看着她。对策:
放学后,我给她妈打了个电话,问问她在家里的表现,从她妈的言语中,我明白,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能养成什么样的孩子。她妈总是说:“她在家也是这样的,总是动不动就哭,要不就和我对打,如果我实在生气,就拿木棍打她。”后来,我从她的邻居那里了解到,她妈如果生气,还会直接一个巴掌打过去,把孩子打哭了,又会马上上去帮孩子揉腿,生气就打人,打了又心疼,每个家长的复杂心理啊!电话快结束时,我对她妈说:“对待孩子如果总是这样,会出现逆反心理。孩子总喜欢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自己的爸爸妈妈,你可以问问孩子在学校的一些事情,慢慢地让她学会去思考问题,而不是用哭和闹来解决问题。”她妈说:“我知道了。”我希望我这个电话打后,她妈能去问问孩子今天在学校发生了什么?让孩子去感觉自己的行为。而我呢?趁着午修的时间,婷婷还没有来上课,我问了一下班干部。了解后,我主持了一个简单的主题讨论会:你这样对吗?“上午婷婷的事情还记得吗?”我的这个问题一抛出来,孩子们就你一言我一语,我没有打断他们,让他们自己去想,自己去讨论,我当个旁观者,就听着。“都是她,我们游戏都玩得不开心!”“那你也不能说她啊!她都被你弄哭了。”我听到些话,就接了一句“是啊!总有些同学是背不出口诀的,没有什么,只要多读几遍也就会了。”“对啊!我也可以多多帮助她,其实我们也有不会时候。”
午修已经十分钟过去了,我看婷婷快来了,就总结了下:“小朋友们,现在我们都知道了自己的错误,也准备改正了,等会儿婷婷来了,你们就做自己的事情,不要总是那样看着她,她会不自在的。小朋友们想想,如何别人也总是用看不起的眼光看你,你会什么感觉?”
这时,特别是上课说过婷婷的小朋友都不好意思地低着头。我心里乐了,明白他们都知道了自己的错误。
不一会儿,婷婷真的来了,我们没有特别用眼睛看她,其实心里都想她现在怎么样了?怀着这样的心情,我终于等到了下午的那节《品德与生活》,想了好多的游戏环节,让她和同组的孩子一起运动,一起游戏,特别是和她的同桌之间的活动,我都在她不注意的时候观察着她,看她的变化,让她感觉到温暖,从而使她有那么点自信,在课上一看到她有什么微小的闪光点,我就马上拿出来当着孩子们的面表扬她。比如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都采取这样的措施,找一些游戏在课堂里进行。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练习课时,我伸出几根手指头,说:“小朋友们,你们看到老师的几根手指着啊?那你能说出几七得几吗?”孩子们都明白了,同桌互玩,两个人的手指头和就是你要说的乘法口诀,每个人一看到可以玩游戏了,兴致都非常得高,包括从不参加集体活动的婷婷也忍不住了,和同桌互玩了起来,我看到了,马上给了她一个灿烂的笑容,等游戏结束的时候,我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孩子们,你知道刚才谁的游戏玩得最好吗?”每个人东张西望,仔细看着其它人,“是婷婷。”她的同桌马上回应道“是的,她刚才真的很努力地在玩游戏。”这时,我马上观察婷婷的表情,看到了她表现出来的不好意思和藏在脸上的笑容。我知道,婷婷开始和班级的同学接触了,而不是抵触了。
同样的,比如在一节《量一量,比一比》的课上,全班同学都很活跃,拿出自己的测量工具,各自量着想量的东西。当我说:“接下来的活动需要全班小朋友一起来做,我们的教室长到底有多少个小朋友肩并肩一样长呢?”小朋友们,马上都行动了起来,一个人都并排排在墙壁前,婷婷看着同学们在玩,从她的行动上看得出来,她也想玩,因为她的脚朝向同学们排队的方向,只是没有跑过去而已。而凑巧的是,教室的长差不多和24个小朋友肩并肩排队一样长(我们有26个学生),更加使得婷婷没有挪动自己的双脚。可是,我看到了她脸上的神情,有点失望,自己没有玩了,有点后悔,刚才为什么没有马上跑上去。
就这样,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我看到了婷婷的进步,也感觉到了自己的成功,她再也不会有背起书包走出校门不想读书的念头,虽然偶而还有不合群的行为。点评:
婷婷会出现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不良的习惯未能及时纠正,家庭教育方式没有科学性,导致她对学习失去兴趣,课堂注意力不集中,近而造成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我先和家长沟通、其它的孩子们沟通,最近再与她个人无时无刻地沟通,做到情感沟通,让她能树立自信心。而且还给予她充分的信任,特别是是抓住她的闪光点,给予及时表扬,从而建立起了师生之间互相信任的关系,对她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方式,帮助她提高对学习的认识,初步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有时候,为了不断督促婷婷的进步,我与其他科任教师进行协作,在课堂教学中对她给予更多的关注,对她多提问,当然,这些问题都是根据她的能力,设计相应问题的,使她的注意力始终集中于课堂,并及时对她的进步给予表扬,使她对学习逐渐有了兴趣,自信心进一步增强。
我们老师上课要因材施教,对于学生来说,我们也要因人而异,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我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婷婷总是感觉老师找我就是批评我,希望老师不要注意她,不要看着她,而且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憎恨心理。因此,我就以爱心为线,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编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她同桌,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在面批时,让她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总之,方法有很多,就看我们怎么用关爱唤起她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她努力学习。
总之,一个学生品德的提高、学习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教师平时的关心和呵护,而对于像婷婷这样的学生的转化,更需要倾注教师不懈的努力。我一直相信只要用了心思,注意各个学生的特点,用最恰当的方法,就可以把我们做为老师这个光荣的职业做好。而且,如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无声的关爱,那么这种爱又会反射到她身上。个人小传:
本人,从教至今都在城南镇观岙小学做一线老师。2007年毕业于宁波大学理学院,本科,理学学士,2006年入党。
我始终铭记,每个学生都有向师性,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我从读书开始就向往,所以我喜欢这个职业。
第二篇:《小学班主任工作》
期末作业考核
《小学班主任工作》
满分100分
一、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心理咨询法
答:心理咨询法,是指班主任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通过倾听、询问、解答、劝告等方式,对学生提出或咨询的心理问题给予解答、辅导、帮助和教育一种方法
2、班主任工作原则
答: 班主任工作的原则包括:(1)共产主义方向性和社会主义现实性原则(2)全面性原则(3)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原则(4)以身作则原则(5)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6)坚持正面教育,启发疏导原则(7)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3、《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
答:1988年8月,国家教委颁发的,对小学班主任的地位、作用、任务、职务、条件、待遇和奖励,以及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方法、领导管理等都作了明确扼要的阐述和规定,并规定自1988年9月1日开始施行.4、家长学校
答: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培养教育年轻父母的新形式,也是学校开展家长工作的新发展。它是以学生家长为对象,以传授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提高家教质量为目的的业余学校,是学校与家庭密切联系的重要形式,对于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如何根据小学生感知发展的特点实施教育?
答:小学生感知的发展具有:从笼统感知到精确感知,从无意感知到有意感知,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发展较快等特点。
具体要注意以下方法:
(1)从笼统感知到精确感知。在小学生中,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中,常常出现把“太”写成“大”,把“末”写成“未”,把“9”与成“6”等类似的情况。这是由于小学生多是粗略笼统地感知事物,而不能对感知对象进行精细分析的缘故。他们看不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或主要特征以及事物的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把一个字或物体作为一个完整的图形感知时,容易忽略细节。小学生写作文,一般比较笼统、简单、不生动、不具体,其主要原因之一也在于他们感知的笼统性和不精确性。在教学训练和教师指导下,小学生逐步学会比较、分析的方法,学会较精细地感知事物。到中高年级,就不再满足于把一个字或一个物体仅仅作为一个完整的图形感知,而是把它分成若干个组成部分,一个一个地感知,然后再综合起来。这样,小学生的感知逐渐趋于精确。
(2)从无意感知到有意感知。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感知中仍带有学前儿童的特点,无意性、情绪性比较明显。他们不会自觉地给自己提出观察的任务,往往是东张西望,不会有目的地观察,往往是随随便便地听,不会有目的地听;观察也很容易受不相干事物或自己情绪、兴趣的影响而离开观察目标。在教育和教学的影响下,小学生观察的有意性、目的性逐渐发展。一是表现在观察选择性的增强。到中高年级,小学生一般能按老师的要求去认真观察自己并不感兴趣但又必须观察的事物;二是表现在观察持续性的发展,中高年级学生已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所需感知的对象。
(3)小学生的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也发展较快。小学低年级学生一般能辨认各种事物的形状,能够比较长短、高矮、粗细、大小等,并能辨认各种东西的空间方位,如上下、前后、远近等。但对左右方位的掌握比较迟缓,常常需要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才能辨别。在教学的影响下,中高年级小学生凭自己的感性经验已能在图中表示各种东西的位置,懂得近大远小。能初步学会识看地图。对与他们生活学习有关的时间比较容易掌握。
2、小学班主任应具有哪些方面的职业素质?
答:应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
(1).小学班主任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指他们的政治思想、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念、政治态度、政治信仰的综合表现。(1)要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2)要具有爱国主义精神(3)要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4)要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5)要掌握基本的法律法规。
(2).小学班主任的道德素质,是指他们在道德品质、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习惯等方面进行的自觉的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锻炼和自我培养。主要表现在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动态方面是指小学班主任必须依照其道德原则规范所进行的学习、体验、对照、检查、反省等心理活动和客观实践活动;静态方面是指他们经过长期的努力之后所形成的品质、情操和境界。(1)要爱岗敬业(2)要热爱学生(3)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4)要具有奉献精神。
(3).小学班主任的文化素质包括:(1)精深的专业知识(2)广博的文化知识(3)扎实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4)丰富的审美素养(5)终身学习的观念
(4).小学班主任的能力素质,是指具备一定知识素质的小学班主任在一定教育方针、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经过较长时期的实践训练所形成的能够达到班级就教育目标的主观条件;是一种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心智德能的中间环节和行动系统;是小学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有机结合;是小学班主任做好工作开拓教育新领域的必要条件;也是受教育者进行创建性劳动的前提。包括:(1)教学方面的能力(2)思想品德教育能力(3)表达能力(4)完善自我修养的能力(5)组织管理的能力(6)社会交往的能力(7)教育科研的能力(8)善于疏导的能力。
(5).小学班主任应具备的身体素质(1)体魄健壮,耐受力强。(2)精力充沛,反应敏捷。(6).小学班主任应具备的心理素质(1)敏锐的观察力。(2)严密的思维力。(3)较强的记忆力。(4)丰富的想象力。(5)高尚的动机。(6)广泛的兴趣。(7)丰富的情感。(8)坚强的意志。(9)良好的性格。
3、简述小学课外活动的内容。
答:课外活动的内容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社会实践活动;体育活动;文艺活动;科技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4、差生形成的学校原因有哪些?
答:学校原因:办学思想存在偏差;教育者本身尚有不少薄弱环节;教育内容和方法存在不适应;在教学方面存在不少矛盾;超编的班级集体与众多亟需个别辅导的学生个体的矛盾等。
5、班级文化是由哪些方面内容构成的?
答:(1)班级的学习文化;(2)班级的集体意识.(3)班级同学之间的谅解思想.(4)班级同学之间的友情和矛盾.(5)还有就是班级同学和老师之间的师生文化.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联系实际谈小学班主任应如何建设班集体?
答:明确小学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意义与原则;确立班级的集体目标;建立小学班级 组织机构;形成小学班集体制度规范;建设小学班集体舆论;形成小学班集体班风;重视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等.班主任将班集体各方面的目标集中起来,加以分析和综合,平衡调整,使之形成完整协调的班集体目标系统。良好的班集体目标系统应具有如下特征:统一性。即使每个具体目标都成为整体目标的组成部分,并服从整体目标。具体性。即班集体目标应尽量数量化,明确具体,便于检查和验证。激励性。即目标的要求程度与班集体成员的能力水平大体相符或略高,使之既能比较先进,又要留有余地,有利于激发班级学生的积极性。
2、试述班主任谈话艺术的重要性。
谈话是班主任与学生交流的主要形式,谈话时间、地点、方式等的选择都会对教育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与学生谈话的艺术就是以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为依托,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借助语言、姿势等形式,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觉悟、消除错误言行、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方法艺术。谈话是班主任老师了解和认识学生的最常采用的方法,可进行全班谈话;也可进行个人谈话,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理服人。与学生谈话交往,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谈话,不但能够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探究学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从而有效地搞好班级管理工作,而且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和谐。因此,能否正确、合理、充分地运用好谈话这一形式,并掌握谈话的技能、技巧,对能否收到满意的教育效果是至关重要的。班主任通过各种各样的谈话形式对学生进行说理教育,使学生能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加强道德修养,它是班主任的重要日常工作。教师把道理、知识传授给学生主要是通过言传和身教,与学生谈话是使学生明白道理的必经途径。
第三篇: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XXX镇中心校前进路第二完全
今日孩童,明日栋梁。看着这几个字,我为自己是一位教育工作者而自豪;同时,又觉得自己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重任在身。育人要从小抓起。孩童好比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才能健康成长,使之成材。作为育人之人的主干——小学班主任,我感受最深的是必须要有“三心”,那就是爱心、责任心和一颗尊重他人的心。在此,我浅谈一些工作方法和经验。
一.爱心是一缕和煦的春风。
育苗人,要有爱苗心。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啊,教师是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爱学生,是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试想,学生在这样一种氛围中生活、学习,他们怎会不和你贴心?有了这样的情感,他们会和你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把你当作好朋友,对你既亲近又崇拜,“亲其师,信其道”,定认为你是最值得信赖的老师。那么,你的班主任威望自然就树立起来了,你的教育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去年,我接了一个老大难的班级:学习成绩差、学习态度不良。随着我我的爱心教育,推心置腹,将心比心,慢慢地,我们这个班集体发生了蜕变。我要说,爱心,如一缕和煦的春风,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二.责任心是一眼汩汩的清泉。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这就需要我们小学生班主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这种责任表现在班主任对工作的极端负责,做工作的高度认真勤奋。首先,要严格要求学生。要求学
生遵守严格的行为规范,保持严谨的学习态度。再者,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绝不放松任何一个时间,任何一个细节,持之以恒,滴水穿石,就是顽石般的学生,也最终会被感召转化的。我要说,高度的责任心,恰似一眼汩汩的清泉,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动力。
三.尊重是一缕柔和的月光。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他们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爱好。有的学习好,有的学习差,参差不齐,但他们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自尊心强。教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允许孩子出差错。不要轻易地指责批评,要多一点宽容,多一些安慰,要多看到孩子的努力,用情感保护孩子敏锐的自尊心。我上课时特别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对他们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给予每位学生平等的学习机会。因此,我要说,尊重,宛如一缕柔和的月光,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保证。
总之,小学班主任工作既辛苦,又幸福。他需要教师给人以阳光,心中必须拥有太阳;他需要教师,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但翘首遥望,蓝天白云,参天大树,红旗飘飘。那时,我会幸福地说,值。
第四篇:小学班主任工作
一、班级的概念
为便于教学和管理,学校按一定的人数,将相同(近)年龄和知识水平的学生编成一个固定的单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班级。班级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是学校中学生活动、交往的场所,是学校组织系统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
二、班级的结构
班级由几十位学生组成,它表现出较为复杂的结构。
1.整体结构
班级是一个由学生个体、学生小群体、学生组织构成的系统。这一系统是一个整体结构,即由个体、群体和集体组成。班主任既要看到不同个体面貌特点,也要关注不同群体的活动,更要培养集体意识。
2.组织结构
班级可划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两类。班级组织是由全体学生组成的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有分工的组织机构,有组织工作目标。非正式组织是学生自然形成的一种游离状态的组织,它对班级可能有积极作用,也可能有离心作用。
班主任要善于分析班级中非正式组织的情况,或加以引导,或加以限制。
3.角色结构
班级作为一个“准社会”群,是一个其成员彼此相互关联的群体,每一个学生在班级里都是学习者、受教育者的角色。在班级里学生之间又轮换充当各种角色,有的是班级主要干部,有的是班级分管干部,有的是班级一般成员。班主任只有让学生适应班级里不同角色的变换,认真履行不同角色的职责和义务,班级才可能正常有序地运转。
三、班主任的概念及其实践历史
班主任是学校委派具体负责管理一个班级的教师。就学校整个管理系统而言,他对班级的管理属执行操作层次,不处在决策层次。但就班级管理而言,班主任又是班级的领导者、决策者,是学生的教育者,是班级的核心,对班级的发展和建设起着主导作用。班主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班主任”是整个近现代教育实践与理论的重要成果之一。这里所说的“现代教育实践”,在时间的概念上比较宽泛。它不是按照历史学家给历史分期的方法来确定的,而是从教育制度的特征上来考虑的。我们今天的教育制度,按照历史学家的分期,应当是近代教育改革中逐步形成的。我们把塑造出现代教育制度模型的教育实践,都视为现代教育实践。
毫无疑问,班主任这样一种教育角色,在教育制度上出现,是与“班级授课制”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班级”,当然也就不会有”班主任“。如果要追溯”班级授课制“的思想萌芽,教育史学的研究者们认为,可以上溯到古罗马的教育家、演说家昆体良(约公元35年~95年)。他说,大多数的教学可以用同样大小的声音传达给全体学生,更不必说那些修辞学家的论证和演说,无论多少听众,每个人一定能全部听清楚。通常认为,按照年龄阶段区分的“班级”,始创于15世纪~16世纪的西欧。在当时西欧国家创办的古典中学进行了班级组织的尝试。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他在1519年的一份书简中,描述了伦敦包罗大教堂的学校的情形:在一间圆形的教室里,将学生分成几个部分,分别安排在阶梯式座位上。
不过人们比较一致地认为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年~1670年)是“班级授课制”的真正奠基者。他在《大教学论》中描述了他所设计的“国语学校”的教育方式:“国语学校的一切儿童规定在校度过六年,应当分成六班,如有可能,每班有一个教室,以免妨碍其他班次。”他说:“我认为,一个教师同时教几百个学生不独是可能的,而且也是紧要的。因为,为教师,为学生,这都是一个最有利的方法。教师看到跟前的学生的数目愈多,他对工作的兴趣便愈大(正同一个矿工发现了一线矿苗,惊震得手在发抖一样)。教师自己愈是热忱,他对学生便愈会显得热心。同样,在学生方面,大群的伴侣不仅可以产生效用,而且也可以产生愉快(因为人人乐于在劳动的时候得到伴侣);因为他们可以互相激励,互相鼓励。”他在《泛智学校》中说:“分班制度通过把学生按年龄和成绩分成班组,在学校中建立起关于人员的制度。„„班不外是把成绩相同的学生结合为一个整体,以便更容易地带领学习内容相同、对学习同样勤勉的学生奔向同一目标。”班级授课制,逐步发展成熟起来,当在18世纪至19世纪的欧美国家。
既然教学不再是一对一地进行,教师不再是面对个别或少数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教师的工作任务也就发生了变化,同时对教师的角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个以班级为工作对象的教育角色产生了。也可以说,“班主任”这一角色产生了。夸美纽斯在他的《泛智学校》中设想给每个班“指派固定的教师”,“教师应当占据适当的地位,使他能看到所有的人,而且被所有的人所看见„„教师应当像全世界的太阳,站在高处,从那里他能同时对所有的人普照教学的光芒,而且同时能发出同样的光,均匀地照亮每个学生人”。夸美纽斯还设想,如果班级学生人数较多时,把学生分成组,每组设组长,以便能容易地帮助班主任教师。
班主任这一教育角色的产生,必然在教育词汇中产生相应的词语。而这个词语又必然地与“班级”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它总是由“班级”和一个反映教育职责的词组合起来。在19世纪俄罗斯有了“班级”和“教师”合成的“级任教师”一词,以后又有了“班主任”一词。在苏联还制定了有关的班主任工作规程。
现代中国学制一经产生,就有设班主任的思想。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规定:“学生每班应置教习一人,其教法则每一教习将所认定专教之一班学生按日分门教授。”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凡初等小学堂儿童之数,六十人以上一百二十人以下,例置本科正教员一人;其力足添置副教员一人者听。”本科正教员就是负责全班教育工作者。章程规定:“本科正教员通教各科目”,“正教员任教授学生之功课,且掌所属之职务”。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学级担任制”。民国初年所颁教学法令,除强调正教员通教各科目之外,还明确指出:“正教员担任儿童之教育,并掌教育所属事务。”(《1916年1月18日教育部公布国民学校令施行细则》)此时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则出现了“级任教员”与“学级主任”的名称。如1916年上海尚公小学组织一览表里就有“级任教员”这一教师职务。中学有“学级主任”,其所负职责恰恰与今日班主任一致。如1917年《江苏省立第一中学校学生操行考察规程》规定:“学生操行成绩由学级主任、舍监、学监随时审察默记之,每月按照定式记录于操行考察簿一次”;“每届学期之末,学级主任将各生各月所得审察结果括为期末评定,汇交教务主任”。
这里问题是,“级任教员”、“学级主任”与“班主任”有何差别?其实级任教员、学级主任与班主任并无本质的差别。“班”和“级”本来就是联系在一起的。“级”所表明的是学生的发展程度,“班”所表示的是一群人。如果没有“级”,一群人聚在一起,接受教育也谈不上“班级授课制”。
第五篇:小学班主任工作浅析
小学班主任工作浅析
作了二十余载的一名班主任,在岗位实践中我体会到,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应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终身发展,特别是学生品德的培养会影响学生一生。因此,在工作生涯中,我始终把爱的教育贯穿始终,以关爱之心转化差生,以信任之爱激励学生成长,以赤诚之爱,无私奉献,让学生在爱的旅程中不断完善自我,树立自信。
一、规范管理,因材施教
作为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我始终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指导学生的行为,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并结合本班实际,建立了《班级工作细则》,让班级干部参与班级管理。我在学生的纪律、学习等方面实行“流动红旗”制度,即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注重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均衡分配,在组内实行“一帮一”制度;每周在班会上进行一次小结,按学生所获红旗的数量评出优秀个人,并按学习组得分情况评出优胜小组,给予一定物质或精神奖励;并在期中和期末进行总结,作为评选三好生和优秀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由此,使学生时时有激励,有榜样,有动力,使班级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风气,让班集体成为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的优秀集体。
二、以爱育人,爱生如子
我班有个特殊的孩子叫蒋松林(化名),由于一些先天的因素,说话含混不清,思维也比较慢,学习上也跟不上。同学们总是嘲笑他,对此,在生活与学习上,总是尽力去爱护他,鼓励他,甚至超出了对我女儿的耐心去哄他,与他交流,不管多困难,我从来都没有放弃过。我想,这是自己作为一位教师,一位母亲,应有的责任。但这其中的苦只有我自己最清楚。小学毕业考试时他的语文得了60多分。虽然在别人眼里才刚刚及格了,但对于我和他的父母来说已是相当知足了。当时,他父母满眼含泪地拉着我说:“谢谢您了,徐老师。”一句真挚地“谢谢”我打心底里知足,因为,这是家长对我六年来艰辛付出的肯定。正是这一次次面对面的谈心拉近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对我更加的信任,也正是一次次与家长的沟通让我在教学工作上产生了前进的动力。
三、热爱本职,尽心竭力
从事班主任工作二十余年,我从来没有耽误一节课,每天都是早出晚归,根本抽不出空照顾我的孩子,就是在孩子上高中时,也是由她爷爷奶奶照顾,但我依然很欣慰,因为,我深深地热爱着我的职业。在工作中,我体会到了教育的快乐和与学生真诚相处的快乐,也在快乐中找到了自我。
作为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不光是教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师德”感染同事、感染家长、齐心协力,共同实现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作者单位 吉林省东辽县平岗镇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