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历史学复习笔记(可编辑)
编辑:空谷幽兰 识别码:21-423046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21 09:46:2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历史学复习笔记(可编辑)

??蚂螃?艿??肇 中国古代史重点

主观题提高班中国古代史部分 一

1、北京猿人中古上P8

2、山顶洞人中古上P14

3、禅让制中古上P32

4、二里头文化中古上P46

5、盘庚迁殷中古上P52

6、甲骨文中古上P78-79、P36

7、平王东迁中古上P93

8、长平之战中古上P103

9、管仲改革中古上P104

10、李悝变法中古上P107-108

11、初税亩中古上P122

12、巨鹿之战中古上P152

13、文景之治中古上P155-159

14、轮台罪己诏北师备考指南P42

15、七国之乱中古上P159

16、王莽改制中古上P167-168

17、五均六?中古上P167-168

18、度田令中古上P172

19、代田法中古上P193 20、区种法中古上P194

21、假民公田中古上P198

22、丝绸之路中古上P206

23、黄老学说中古上P209-210

24、谶纬之学中古上P211-212

25、《史记》中古上P213

26、八王之乱中古上P233-234

27、侨置州郡县中古上P237

28、土断中古上P237

29、淝水之战中古上P238 30、侯景之乱中古上P247

31、三长制中古上P267

32、《神灭论》中古上P277

33、三省六部制中古下P14

34、玄武门之变中古下P33

35、开元盛世中古下P52-56

36、安史之乱中古下P59-61

37、牛李党争中古下P67-69

38、羁縻州中古下P93

39、唐蕃会盟碑长庆会盟碑,中古下P99 40、大索貌阅中古下P10507简答已考,删

41、杯酒释兵权中古下P179

43、三司使“计相”,中古下P179

42、澶渊之盟中古下P187

43、猛安谋克中古下P190

44、海上之盟中古下P191

45、靖康之难中古下P196

46、偃城大捷中古下P199

47、天眷新制中古下P203

48、怯薛制度中古下P211

49、宣政院中古下P221、216 50、驱口中古下P225

51、高邮之战中古下P230

52、市舶使司中古下P241

53、《资治通鉴》中古下P258

54、厂、卫制度中古下P277

55、卫所制度中古下P278

56、粮长制中古下P281

57、里甲制度中古下P281

58、黄册制度中古下P282

59、靖难之役中古下P287 60、《鱼鳞图册》中古下P293 61、土木之变中古下P300-301 62、夺门之变中古下P300-301 63、东林党中古下P315-318 64、复社中古下P315-318 65、八旗制度中古下P320 66、萨尔浒之战中古下P322 67、松锦战役中古下P324 68、圈地令中古下P330-331 69、逃人法中古下P330-331 70、三藩之乱中古下P342-343 71、储位密建中古下P354 72、军机处中古下P349-350 73、更名田中古下P360 74、摊丁入亩中古下P362 75、耗羡归公中古下P363 76、改土归流中古下P415 77、《中俄尼布楚条约》中古下P427 78、李贽中古下438 79、黄宗羲中古下440 80、王夫之中古下440 81、顾炎武中古下440增

二、阅读以下史料并回答问题: *铨叙制度2007科举制、2008九品中正制已考。

1、历代官僚制度演变宰相制度等

1秦代专制集权制度的建立。中古上P144-149 2汉武帝形成“中朝”决策机构。中古上P159-160 3光武帝扩大尚书四曹为尚书台,逐渐演变成朝廷中枢机构。中古上P172 4曹操改秘书监为中书省??中央决策中枢;尚书台成为行政中枢。中古上P228 5隋文帝在中央确立三省六部制。中古下P14 6唐代宰相范围扩大,不限于三省长官。中古下P33 7北宋官僚制度的改革;相权一分为三。中古下P179 8明初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废丞相。中古下P275-290 9清代中枢机构的演变;设军机处等。中古下P349-350 1汉魏:假田制、屯田制。中古上P198、P199、P262 2西晋:占田制。中古上P262 3北魏:均田制。中古上P266-267 4隋、唐两朝的均田制中古下P103-104

3、赋税制度变革算赋口赋、租调、租庸调、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

1汉代算赋、口赋。中古上P200-201 2魏晋租调制。中古上P267-268 3隋、唐两朝的赋役制度。中古下P105-107 4两税法。中古下P111 5张居正改革;一条鞭法。中古下P307-312: 6清初“摊丁入亩”。中古下P362

4、兵制府兵制、募兵制等 1府兵制中古下P17 2府兵制度的改革中古下P36-

37、P58

5、经济重心南移问题中古下P120、126、P242:

6、台湾问题

1澎湖巡检司中古下P222 2郑成功收复台湾中古下P340 31683施琅统一台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中古下P344 4中法战争后台湾设省。

5甲午战争后日本割占台湾及澎湖列岛。

6《开罗宣言》明确规定台湾及澎湖列岛归还中国。7“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三、简答题:

1、商鞅变法的原因、主要内容及作用。中古上P109-110

2、简述孔子的生平及思想。中古上P125-127

3、简述秦统一的原因。北师备考指南P32

4、简述秦代郡县制度及其意义。中古上P145;北师备考指南P32

5、秦始皇巩固统一和加强专制集权统治的措施。中古上P142-149 1采取一系列军事行动巩固和扩大统一成果。2建立一套专制集权制度。3采取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

6、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和意义。中古上P159-164

7、东汉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中古上P172-173;北师备考指南P48

8、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意义。中古上P244-245。北师备考指南P77-78

9、唐太宗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表现及评价。中古下P39-47

10、简述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政绩和弊政。中古下P48-51

11、简述后周世宗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中古下P86

12、唐朝时期中国成为亚非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原因。中古下P133

13、简述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过程。中古下P120、126等

14、北宋加强封建皇权专制统治的措施。中古下P178-180;北师备考指南P110

15、简述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内容及意义。中古下P184-186

16、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之比较。北师备考指南P140

17、简述明初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和影响。中古下P275-290;北师备考指南P134

18、简述清前期君主专制集权强化的内容和特点。北师备考指南P151-152

19、从隋唐到明清封建君主如何处理军权与相权的关系。中国近现代史

1、晚清时期的侵华战争(封建制度过渡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侵略方式变化及成因: 阶段一:1840-1894,掠变商;商品主,武力辅,互勾结

阶段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变垄,商转资;瓜分潮,宰割盟

晚清政府与列强关系:闭关自守――对抗――暂时和好―――――再对抗―――――完全屈服

战前-两次鸦片-太平天国――新要求(垄断),义和团-联军侵

两次鸦片战争

1840-1842,第一次鸦片战争

英挑起,开市场;侵略战,转折点;闭关结,殖封开。背景:封建败,资本盛;(这里本质是在讲生产力的发展程度,而其发展程度源于劳动人民的解放程度)借禁烟,行侵略;过程:阶段一,封江口,占香港;阶段二,清宣战,广州和;阶段三,扩战争,南京约。

虎门烟,沙连升;广天培,民三元;定云飞,镇裕谦;吴化成,江海龄。评价:最主因,清腐反(内因);客敌强,主中落。殖封始,矛盾变,文化转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实质是第一次的继续和扩大)继续:因目同,性质承;影响同,沦殖民

扩大:力量大,时间长;区域广,条约多 评价:岸地增,赔款加,坏主权

注:闭关政策:前防郑,后防夷;限通贸,京约破 虎门销烟:林邓合,三九火,显决心

租界:强划区,为基地;不受束,国中国。

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一战后,开侵略;瑷珲北,北京东,堪西北

1858,《瑷珲条约》,东北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 1860,《北京条约》,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40万 1864,《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

中法战争

1883-1885,中法战争

过程:阶段一,越南北;阶段二,中东南(沿海);陆海战,互胜负

马尾海战-台湾基隆、沪尾之战-镇南关大捷

评价:法侵越,造基地;清妥协,致悲局;边疆危,促觉醒

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中日甲午战争

背景:日有策,势必然;列支态,矛催化;中有腐,造可能;朝有东,导火线

过程:丰岛海战-平壤之战-黄海海战-辽东半岛之战-威海卫战役

评价:地位沦,刺野心;(列强)促觉醒,各层动;中国 日位高,经济展;(日本)英位降,同日盟;(英国)注:三国干涉还辽:俄德法,为己利,联涉日;为有功,索权益;瓜分潮,由此起。门户开放:1898,美西战,失时机;弃随英,独立策;认利益,分享权;初租围,后全国;华盛顿,始有认。租借地:先武占,后有约;定期租,最长百 势力范围:军政经,控领土,享独占。德国-胶州湾-山东 俄国-旅顺、大连-长城以北和新疆 法国-广州湾-广东、广西和云南 英国-新界、威海卫-长江流域、云南和广东 日本-台湾和澎湖列岛-福建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背景:灭义和,扩侵略

过程:廊坊阻击-大沽炮战-清朝宣战-天津陷落-攻陷北京-扩大侵略

评价: 日俄战争

1903-1905,日俄战争

背景:日俄争,东北朝;为控制,帝国战

过程:俄连败,美调停;日获朝,东北分(俄国控制北部,日本控制南部)评价: 重要的不平等条约

1842,中英《南京条约》,地税赔(香港岛,协定税,赔2100),兼五岸(上下宁福广);领片待,租住权(开始)1843,中美《望厦条约》,除割赔,所有权;扩领权,加协税;巡贸易,建教医

1844,中法《黄埔条约》,同英美,通商口,自由传

1858,英法《天津条约》,使驻京,十口岸;长江行,内历商;(北营烟,长九汉,口镇南,台南淡,下汕琼)中英法美《通商章程善后条约》,鸦片法,帮办税;英四百,法二百

1860,中英法俄《北京条约》(原名《续增条约》),英与法,增八百;开天津,准出国;割九龙,内传教(进一步)1885,中法《中法新约》,法护越,界两通(指定两处通商);首路权,预投资(加快)1895,中日《马关条约》,日控朝,割辽台;赔两亿,开四口(苏杭沙重),允设厂(大大加快)1898,中英《展拓香港界址条约》,法租广,借口威;扩界址,割新界。

1901,清与11国,《辛丑条约》,赔四五,设使区;清道歉,惩官吏;拆炮台,改总衙;北天山,允驻军。(最终)

2、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原因、过程、结局和影响

背景:双重压,基本因;广西地,矛盾集(广勇进,多民居,适天灾)过程:1851-1864 金田起,武宣王,永安建;定两湖,都天京;北伐败,西征胜;天京变,盛转衰。

评价:正义性,人民支(正义源于符合劳动人民的利益);(人民群众)主观:领导团,纪律严;(领导组织)战略主,战术活;(战略战术主动灵活)(能动性)客观:清不妨,内部乱;局限性,根本因;(农民散,无论导)主观: 政权封,战略误;客观:清勾外,共同镇

最高峰,速溃清;缓殖民,鼓斗志;注:洪秀全的思想来源:基儒农,三合一;(基督教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运动时代特点及原因:半殖境,新特点;双任务,始学西;农最高,影它国;矛盾变,新思潮,田制促;太平天国的政权和制度

政权性,国体革,政体封;爵职官,混文武,军政兼;县以上,中央任,称守土;县以下,地公举,号乡官;注:圣库制度:生需品,分配制;所有财,一律公;人衣食,平均配;战利品,禁私藏;初促进,后实亡。

乡官制度:基层组,人民举,兵农一 《天朝田亩制度》:土地核,涉全面;同耕则,分九等;地方组,军政一;否私制,有理想;背规律,实空想。

《资政新篇》:政得人,经效资,思除封,外平等;非农产,民不支;战之境,终难施

《制度》与《资政》:纲领文,反清统,固政权;制背律,资符向;制农经,资资义;制政君,资学西。

义和团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局

背景:瓜分潮,德侵鲁;文化冲,孔斗教;天人祸,存结社。

过程:1898,冠县赵三多,扶清灭洋。镇压-招抚-联合镇压。指帝国,主矛变;拥清庭,缺认识。

评价:无组心,笼排外,被利用;(主观)中外联,终被镇;(客观)显力量,瓜分免;(帝国 主义)乱封序,速溃清;(清政府)认清质,促发展。(人民)(受到锻炼和教育)注:东南互保:义高潮,列干涉;各自利,成谅解;合作抵,便侵略;维利益,客免损。(租界地,外国保;长苏杭,督抚护;两不扰)比较太平天国和义和团: 原因:内外有别(太多内(内部矛盾),义多外(外部矛盾))背景

领导:有无组则(指导原则和组织方式)(领导组织)宗教:土洋差异(取基督,用土教)(思想来源)过程 对外:混敌友;盲排外(对外关系)结局:联合杀,精神嘉;击反动,促进步。评价

3、晚清政局的变化与清政府的自救改革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背景:清统衰,旗绿弱

过程(结构):湘勇基,宗族心;按地域,宗法系;募代世,严隶属;强军训,严思控;水陆并,新武备。

背景:旧危解,新危生;督抚强,权下移;外重局,开始现。

过程:兵制变,兵随将;政有映,汉官起;清收权,未如愿。

辛酉政变

1861,咸丰死,载淳立;八大臣,握实权;慈勾弈,联胜保;内重汉,外妥协;封资勾,由此始。

洋务运动

背景:二次战,天国运;内外患,统策调;护专制,两相同;对外物,分洋顽。

过程:19世纪60-90年代,先自强,后求富;编新军,养人才。

评价:根本因,法基矛;不动封,来用资;内有顽,外有强;阶局限,办加残;御外侮,持妥协;标未现,甲午败。

注:与近代化:背景:内开明,倡自革;主不触,客挖角。

过程:揭序幕(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序幕);奠基础(近代私企发生);变观念(冲击传统价值观);评价:革面窄,半近代(化);总理衙门:1861,理外务,衙门立;外制变,结督兼;紧勾结,强控制。

官督商办:商出资,官经管;初期适,甲午败。(官商督办具有合理性,适应当时的环境,这可能是大多数人所不理解的。问题在于我们是用现在的眼光来苛求古人,以空想的环境来强加给古人,这是主观唯心。事实上,当时存在企业都是问题,哪里谈得上其它的方面?有官商督办的形式存在已经很不容易了,况且这种方式也是抵御封建旧势力的最好途径。历史是量变到质变发展的,我们应该看到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是不易的,都是量的积累,不要只看到质变的伟大性,而忽略了量变的作用。要认识到历史一切的制度和措施的存在都有其必然性,也就是有其当时的合理性,问题仅在于时间长些或者短些,而长短取决于人的预见性。这里要明确的还有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偶然性产生于少数或单个的人的行为,必然性是源于多数的人的行为。因此历史不是一切都具有必然性的,关键在于参与者的多少。)清末新政

背景:外患压,自感危;辛丑后,民不满;义惨败,传御结;义和后,洋上风。

过程:官兵学商

革官制,改兵制;振商实,变学制

评价:同戊戌,面相似;非重现,洋新版;促资展,西学传;资知现,民思扩;目未达,反激矛。注:江楚三折:1901,张刘联,养人才;停捐官,官出洋。

清政府自救改革中的新旧思想冲突

器物―――――制度―――――政体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背景: 洋务派:旗师夷,思体用,号强富;弈、曾、李、左、张

洋务运动 争科技,论蛮夷;均捍封,政见争。顽固派:仇洋物,夷变夏,奇技巧;倭、徐

过程 维新派:戊戌变法 行变法,兴民权,倡西学 洋务派和顽固派:洋批顽,又反新清末新政:应帝需,抚内部,缓矛盾;上而下,主动适;大增税,激矛盾。

评价:三自救,均捍封;形势峻,层次进;与时进,促现代;不根变,是败因。

4、晚清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新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生、发展和特点

背景:产生志,洋七十;官地商(买),入或创(投洋务,或自创)(第一途);少工厂,用机器(第二途)投资建,布局差;少投资,受外迫;双重压,道路艰;此现实,定两面。

过程:资初展,甲辛间;甲午后:识士展,清不限;外资入,破自基;评价: 帝倾销,封桎梏,仍显展;二十初:列强侵,破自基;清新政,振工商;民反帝,供有利;一定展,联政势;比重小,显妥协。

著名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及其代表人物

上海发昌机器厂,1869,方举赞和孙英?,最早出现的民资企

继昌隆剿丝厂,1872,广东南海,陈启源,民营剿丝工业中心

贻来牟机器磨坊,1878,天津,朱其昂,第一家机制面粉厂

同文书局,1882,上海,徐润和徐鸿复,最早的民族资本印刷业

大生纱厂,1895,江苏南通,张? 甲午后: 商务印书馆,1897,上海,夏粹芳,高凤池等

张裕酿酒厂,1898,山东烟台,张振勋

茂新面粉厂,1902,无锡,荣宗敬和荣德生

二十初: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1905,香港,简照南和简玉阶

启新洋灰公司,1906,唐山,周学熙

西学东渐与中西文化冲突

背景:唐已入,后期失;元二传,随之亡;实质触,明万历;鸦片战,再东渐;明清西,本自然;晚清西,随暴力;首功绩,生留学;主体转,根性变。

过程:晚清西,四阶段;1811-1842,马礼逊,揭序幕;无约护,难达内。

1843-1860,基口岸,多著作;现主动,始译书

1860-1900,控政经,入内地,利文渗;清政变,策有调,转折点 1900-1911,转口输,量空前;社科重,译才出

评价:浅入深,被传主

背景:随侵略,模式异,鱼龙杂

过程:普遍冲,各层映;同时融,贯近代。

林魏师,冯采西,洋中体,康立宪,孙共和

评价: 注:冯采西:冯桂芬,主张“采西学,制洋器”,以“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为宗旨

文化冲突:文冲突,普遍存;类型多,竞与较(竞争与比较)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清教育改革

背景:教附科,笼士人,锢人心;过程:洋务起,兴学堂,遣留学;中体导,不变道;虽局限,终引进

戊戌变,废八股,兴学校

清新政,科举废,近制立;管理新,立学部;兴学堂,热出国 1901,江楚三折

1902,张百熙,壬寅制;虽公布,未实行 1903,二张重,癸卯制;颁实行,新教依 1905,袁氏奏,清下诏

评价:清主持,贯中体;浓封建,制有缺;史之进,教脱科;学职识,知构变

近代科学技术的输入与初步发展 背景:近科入,御外侮

过程:鸦片战,求炮船;丁龚炮,郑火船;洋务起,规模引;译出书,新学堂;遣留学,教会助

甲午败,伤自尊,促觉醒;联救亡,二次潮

评价:科人才,途多条;早传吸,后培养;教会校,也有功 注:丁拱辰《演炮图说》,龚振麟《铸炮铁模图说》和郑复光《火轮船图说》

5、戊戌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维新变法思潮(康有为的变法理论,严复介绍和传播进化论思想)新学伪:古文经,刘歆造;虽失实,但动基;孔改制:六经德,孔子假;变法思,承孔子;托古改,附三世(据乱世,生平势和太平世)人公理:大同世,求理想

天演论:生进化,社达文;优胜劣,进化据;不变法,必亡国;号西学,鼓信心。

戊戌维新运动

背景:京会试,日约签;举人惊,联请愿;康抓机,起宣言;爱国行,破禁令;思变政,戊戌兴

过程:康纪闻,宣西学,鼓维新 梁时务,申民权,设议院,君立宪 谭仁学,批封专,判纲名

论战:背景:维新展,动根基;顽洋联,大论战

过程:行变法,设议院,倡西学,核立宪

评价:西学播,思解放;暴弱点,第一战;应诏折,保国会;百日新,戊戌变(刘杨林,谭康杨:留在杨林这个地方,谭康扬名)评价:资软妥(新事物-内因)敌视民(人民群众-决定)旧势大(旧事物-外因)和平路,走不通;爱国载,激民情;促资展,思解放(变革是新旧势力的斗争问题,无论成败都会促进发展,因为变革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新事物的暂时失败并不否认其先进性。成败有偶然性,但趋势是必然的。逆历史潮流的变革,如王莽改制等(历史上这种变革应该不少,但因为是次要矛盾,没说而已),这种变革显而易见是旧势力暂时得势,历史在曲折,但这正是历史前进的道路。否定之否定,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清末立宪派和立宪运动

背景:新政始,立宪起;不满封,温和变;日俄战,坚信心;官纷呈,清终改。

过程:欧美察,确三益;颁上谕,预备立;消息出,团纷立;谘局设,资院立(立雏形,史突破);宪派用,三请愿(宣思想,清失民;督抚参,内部危);清让步,立宪分;1904-1905,日俄战争 1905,欧美察 1906,预备立宪 1907,谘议局

1908,《钦定宪法大纲》 1910,资政院

1909-1910,三请愿 1911,皇阁出,立宪败 评价: 孙中山与三民主义

背景:1894,《上李鸿章书》

1894,檀香山,兴中会(孙兴中,黄华兴,吕科学,蔡光复)1905,东京,同盟会

过程:1905,民报发刊词:民族、民权、民生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满清,建立汉族主体的民族国家

民权主义:建立民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核心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社会革命,核心是解决土地问题

评价:较完整,质进革,存显弱;主民族,不反帝,存幻想;倡民权,不依民,秩序革;张民生,不夺地,软和妥。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背景:1905-1907,革命派和改良派;同盟立,报宣革;康梁改,坚保皇

过程:论焦点,围三民;评价:揭改良,深入心;壮阵营,思想胜;三焦点,暴缺陷。

革命派的武装反清活动

背景: 过程:(兴广惠,同萍黄,光徐安)1895,广州起义,陆皓东,标开始

兴中会

1900,惠州起义,郑士良,博同情 1906,萍浏醴起义,龚春台 1907-1908,华南地区六次武装起义

同盟会

1910,广州新军起义,倪映典 1911,黄花冈起义,黄兴

1907,徐锡麟起义,同盟会秋瑾被牵连就义

光复会

1908,安庆新军起义,熊成基

评价:无强导,组织弱(领导组织-先锋队)无据地,不长久(根据地)重党军,不依民(人民战争)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背景:文共建(文学社和共进会),新军基;川保路,酿时机

过程:双十晚,熊金起;建政府,稳形势;求名望,未握权

一月一,民国立;内统一,外和平;无步骤,显空泛

外交困(争反正,取帝承),财政难(帝破坏,内不统);评价:基础弱,存危机;虽有缺,立场坚(民主共和)注:《临时约法》:定国体,内阁制,三权分,确共和;虽有缺,仍革民

袁世凯窃权

背景:镇革命,清让权;帝施压,立宪望;革内妥,达协议

过程:革让权,帝退位;中山辞,袁选立;宋案生,二次革;最后战,终失败

评价:纲不彻,(指导思想)不动民;(人民群众)组织散,(领导组织)无武装;(武装斗争)翻帝制,建共和;播民主,击帝势;创条件,影外国;史证明,资不通。(历史的层次是人民群众-领导组织-历史人物-历史人物的活动,这是一个完整的表达层次。具有这么一个层次的团体就构成相应的利益集团,我们一般是通过历史人物的选择来反映历史中的利益集团的选择,这是一个代表的问题。明显这里有五个大集团:袁,清,帝,立宪和革命,正是这五个集团之间的矛盾斗争左右中国历史的发展。)

6、北洋政局与社会革命

20世纪初和19世纪末的比较的特点及原因: 殖封确:帝清民,三较量;半殖序,得以立

矛合流(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帝间矛,侵策变,中外勾

改到革:民资展,新教育;改良败,民族危

北洋军阀的统治 背景:半殖封,社根源;清廷迫,紧练兵;袁个人,能动用;辛翻帝,封未净;资发展,供物基;国际看,帝策变;过程:1920,直皖战争,直奉-皖,皖败1922,第一次直奉,直-奉,奉败1924,第二次直奉,直-奉,直败评价:主买帝,三结合;主封建,帝现代;综合看,近代化拥军队,占地盘;帝靠山,均封建;统治法,残且愚

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1911-1914,白朗起义,民国初年规模最大的起义 1913,宋教仁案,袁世凯刺杀宋教仁 1913,二次革命,国民党反对袁世凯独裁

1915,筹安六君子,杨度、严复等,讨论国体,支持袁世凯称帝 1915,二十一条,一战间,迫袁签;称帝切,五九耻;日接德,延租借;不割租,聘顾问;全国反,终未施

1915,洪宪帝制,袁世凯推翻共和,复辟帝制

1916,护国运动,袁世凯实行帝制,蔡锷、李烈钧和唐继尧云南起兵

1916-1917,府院之争,黎元洪总统府和段祺瑞国务院之间的权力斗争

1917,张勋复辟,张勋策划溥仪复辟帝制

1917,护法运动,张勋复辟,中山讨逆;段氏掌权,广州护法 注:“好人政府”主义:1922,蔡元培、胡适和梁漱溟,提出知识分子中的“好人”组成“好人政府”

“废督裁兵”:1921,只有废除督军,裁减军队,才能杜绝乱源,本质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联省自治”:1920,章太炎和胡适,建立联省自治共和国

“制宪主义”:20世纪初期改良主义思潮,制定一部民主宪法达到救国治国的目的

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四五十,外企生;人数少,但集中;资本展,队伍壮;自在段,转自为

新文化运动

背景:军阀战,帝加侵;一战间,民资展;启蒙传,辛民共;袁复古,知难容

过程:提民科,倡新德,革文学

评价:实质是探索中国的出路

封位动,民科弘;马义传,立文繁;先进子,多偏激。

注:1915-1926,《新青年》,上海,陈独秀

1918-1919,《每周评论》,北京,陈独秀主编,后胡适主编,和李大钊展开“问题与主义”之争

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维与顽,资战封;革与保,民革传;新文化,动封统。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背景:客观需,无壮醒;新文化,十月革;过程:1919,李大钊,新青年;我马观,系统介 1920,李大钊,建团体;北京立,马研会

五四后,三论争;核心在,如何改;评价: 注:三论争:问题与主义(胡适和李大钊);关于社会主义的辩论(张东荪);无政府主义

五四运动

背景:巴黎会,求遭拒;德山东,转日本

过程:五四动,在北京;六三运,转上海;放学生,拒签字

评价:彻底反,开新民(世无革,工登台,先知领,义工和)注:新旧民主革命比较:同社性-同任务-同革性

领导,思想;(背景)前途,深度;(过程)结果,所属;(评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背景:十月革,共产助;工壮大(阶基),马义传(思基),小组立(组基)过程:1921,上海,中共一大,定目标,确原则,任组工 1922,上海,中共二大,高低纲,两步走,反帝封

评价:新政党,代族利,面貌新

注:1922-1923,港安京(香港海员,安源路矿和京汉铁路(经转政)),三罢工;敌势大,需同盟;无权基,需武斗

第一次国共合作

背景:敌强大,必然果;反帝封,存可能;国际帮,客观求

过程:1924,国党一,标形成;新三民,统政基;评价:联正确,领必须;农中心,武特点

注:新三民主义:增反帝,主族平;普民权,联专政;节制资,针私人。

三大政策与新三民:新目标,策手段

北伐战争

1924-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背景:1924,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北京政变

1925,上海,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掀起全国性群众革命高潮;统一并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

1925,谢持和邹鲁,西上会议派,反三策派别 1926.3,中山舰事件 1926.5,整理党务案

过程:1926.7,广州出师北伐;消灭吴佩孚和孙传芳 1927,共产党组织领导收回汉口和九江英租界;三次上海武装起义;湖南农村大革命

1927,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马日事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评价:

7、南京政府的建立和苏维埃革命的兴起(新民主主义革命)南京政府的建立及全国“统一” 1927,宁汉合流

1928,出师北伐-皇姑屯事件-东北易帜

统治措施:控财金,成四家,特保甲

注:改订新约:结割据,帝策变;民心向,国权争;外交胜,映民望,税收增,有局限。

两次北伐:背景,目的,性质,领导,军队,态度(对帝)新旧军阀混战

1928,蒋桂战争,蒋介石和李宗仁,桂系军队、地盘全失 1929,蒋冯战争,蒋介石和冯玉祥,冯败回陕西

1930,中原大战,蒋介石和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张学良拥蒋入关,蒋胜

中共领导的武装斗争和红色根据地的建立

背景: 过程:1927,八七会议,批右倾,土地革;武装反,秋收起

八一南昌起义,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和刘伯承,第一枪

秋收起义-三湾改编-井冈山根据地,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起义的旗帜

广州起义,叶挺和张太雷,第一个城市工农民主政府

评价:独立导,新时期;建军队,定原则;锻炼党,打帝反;鼓斗志,开道路;城不通,三结合(军队,农民和土地革命),国际弊

注:工农武装割据:中共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民主革命-农民革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 1928,古田会议,肃清了一切旧式军队的影响,强调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然性:工不强,城缺基;内无主,外无立;三次败,因在城。

红军五次反围剿与万里长征

背景: 过程:1930-1931,三次反革命围剿,毛泽东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

1932,第四次反围剿,蒋介石 “攘外必先安内”,共“左倾”主导,但周恩来和朱德抵制了王明等人错误指示

1933,第五次反围剿,博古和李德推行左倾冒险主义 1934,红军长征

1935,遵义会议,确毛导,独立解,转折点 1936,会宁会师

评价:危转安,留精华,播火种

抗战前十年间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实业救国:办实业,救中国;洋务生,兴辛五;?与荪,机不同;前展资,后反马

8、抗日战争

日本侵略东北与伪满洲国成立

背景:1927,东方会议--田中奏折(台湾-朝鲜-满蒙-全中国-全世界)过程:1931,九一八事变 1932,一二八事变,伪满州国成立

1935,华北事变(何梅协定:削党部,撤军队,散机关,免官吏,止抗日)评价: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与高涨 1931,马占山,东北抗日义勇军

1933,冯玉祥和吉鸿昌,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1933,蔡廷锴和李济深,福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1935,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八一宣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北平学生,一二九运动,“反对华北自治”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935,瓦窑堡会议,论证了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西安事变

背景:共统战,学生运,民救亡,蒋内战

过程:调部队,临长安;哭柬败,遂兵柬;双十二,扣蒋氏 评价:粉内战,各层团;中共诚,表成熟;共针现,揭序幕;促转化,初形成(蒋介石的政策是没有错误的,“攘外必先安内”是符合内外因的辩证关系,也符合稳定压倒一切的。张、杨的选择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前有共军,后有蒋军,老窝有日军,其它地方有军阀。共产党的政策也是正确的,只有统一战线,才能借刀杀人,自己才有发展壮大的机会。可以说没有日本侵华,中国人民将在混乱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日本教育了中国人民,使他们认清了国共两党;也锻炼了中国人民,使他们武装起来,进而为共产党的宣传节约了时间,准备了充分的军队基础,使共产党在战后短短一两年间就变守为攻。抗日战争最大的赢家是共产党,当然也是中国人民,因为他们始终是站在一起的。)芦沟桥事变

背景:九一八,华北变

过程:七月七,宛平察;遭拒绝,攻卢沟;佟赵殉,评价陷

评价:揭序幕,抗战始

正面战场的持续作战与敌后战场的开展

背景:全面战,统战立

过程:国民正,共敌后;1937,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

平型关大捷-忻口战役-太原会战

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晋察冀根据地,聂荣臻

南京大屠杀 1938,徐州会战台儿庄会战

武汉会战

近卫第三次声明(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提携)(南京陷,第一次;武汉陷,第二次)1939,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限共、防共、溶共”,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1942,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1944,豫湘桂战役

评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背景:史必然,矛盾转;西安变,共策调;民党求,妨英美

过程:九一八,八一宣;西安变,七七备;八一三,统线立

评价:势所趋,人心向,国共变

广泛性,不稳定;共为心,两条线

共党号,民力推;族危重,互相让;存前提,可长存(如果没有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国共统一战线能否建立还会是个问题。因为双十二事变到八一三事变中间有大半年的时间,这中间双方都没有特别的动作。)抗日民族战线和革命统一战线比较:广泛度,组织异;合方式,政军异;两条线,结果异;任务差,环境变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拓和建设

背景:1937,洛川会议,析形势,定路线,阐原则(独立自主);(坚领导,打游击,建根据,动群抗,减租息)1938,《论持久战》,三阶段 过程:1937-1938,聂荣臻,晋察冀根据地;刘伯承和徐向前,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贺龙,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1940,百团大战,焚囚笼,增信心,提威望

评价:根据建,三三制,固团结;农缴租,主减息,利联合;大生产,奠物基;开整风,奠思基;西南大后方的建设

背景:抗战前,工临海

过程:七七始,淞沪紧,四○结;评价:迁工厂,奠工基;迁学校,保人才

中共“七大”的召开

背景:45年,抗战末;国六大,共七大;变民胜,争前途

过程:论联合,两前途;提党任,确毛思

评价:总经验,定路线;克错误,达团结;奠三基(政,思,组),毛思立(这里有一个明显的问题,是共七大先召开,国六大后召开,经典教材却先说国民党为了抢夺胜利果实召开六大,然后才说共产党为了中国前途召开七大。这明显是有失公正,其实双方都是在准备抢夺胜利果实,而且是共产党先动手布置的。不过结束倒是国民党先结束,共产党晚了不少。)中国军队的对日军反攻

日本投降及中国人民战争的最后胜利

背景: 过程:战略防,七七变;战相持,广武陷;战反攻,美太平(43)评价:第一次,全胜利;危转兴,转折点;增尊信,世战份 正义战,全族抗;共砥柱,两相依;世互配,根本因(共产党是中流砥柱,很多人有非议。其实这里确实是有点夸大其词,因为毕竟正规的日军是由国民党抵御的。但也算说的过去,因为二者基础不一样,国民党是先国(己)后民,而共产党是先民后国,这里的民是坚定的反日集团,也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所以和民站在一起,就等于顺历史潮流。民是砥柱,所以代表民的共产党也可以说是砥柱。国共是基础不同的两派,根本不会有完全相融的可能,只是在外敌入侵才会团结在一起的。国共日是个三角矛盾,既对立,又统一,互不相容,又互相利用,实质是三派及其代表的利益集团相之间的斗争。)(读历史,最大的原则就是:以史为鉴。学习一切的经验,记住一切的教训。最大的忌讳就是:以古非今。没有人可以改变历史,所以现在才是最重要的。共产党的教训记住,经验吸取。不要去过分追究和批评当年的错误,没有太多的意义,未来才是现实的。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是最好的态度。)

9、国内和平谈判与全面内战的演进

国民党的腐朽统治

反革策:“假和平,真内战”

伪宪法:46秋,伪国大

破民主:一二一,校场口;下关残,李闻血;二二八,镇民党

卖主权:求美援,签通航

国共重庆谈判 背景:国际势:社阵大,民解展,资阵变

国内势:矛盾转,内战策

过程:45重,双十定

评价:表诚意,扩影响;内战爆发及其演进

1946.6,进攻中原解放区,八月战,粉全面

1947,春,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孟良崮,粉重点;1947.6,力量变,开反攻;刘邓出,目大别;中区立,被转主;国统区人民的反压迫斗争

内战前,党民呼,双十定,政协开;政协会,民无合;内战开,二战线,民党决

注:第二战线:爱国运,周先称;五二运(1947),标确立

共产党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经验:联与斗,防左右

三大战役与解放军渡江作战

背景:力量变,展决战

过程:1948.9-11,林彪,东北野战军,辽沈战役

1948.11-1,刘伯承、陈毅和邓小平,华东和中原野战军,淮海战役

1948.12-1,东北和华北野战军,平津战役 1949.4,渡江战役

评价:方针正,军积极;民支援,第二线 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的派系倾轧与中间路线的破产

三战役,民党裂,美策变;蒋引退,李代职;北平协,蒋否定

中间线,和平改,刷新政;势最大,民主盟;国共斗,建共和;旧民纲,新期续;帝否定,美蒋反;共党策,形势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背景:1949.3,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重心移,确基策;分成份,估形势;号召党,警糖炮

过程:1949.9,政协商,定纲领

评价:国建立,史必然;果蒋否,民资弱;形势变,三线转

注:解放战争中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政治:内战前,争和主;内战后,坚决斗;三战后,转路线;胜前夕,拆骗局;国党灭,政协开

经济:46改,47纲

军事:先自卫,再歼敌,接反攻,又决战,革到底,全国胜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中共对国民党的基本政策: 第一次,国内战,两合作

第二次,国内战,土地革,武装推

抗日战,国共联

第三次,国内战,打倒蒋,推翻党,建民联(民主联合政府)(共产党的政策变的最快,与时俱进,也是通常意义上的背叛,所以背叛不是什么坏事,只有这样才能发展)

10、民国时期的科学与文化 中央研究院的成立与中国科学的初步发展

1915,中国科学社,赵元任,秉志和杨铨,美国成立,1918社址迁回中国

1927,中央研究院,蔡元培任院长,以“实行科学研究,指导联络奖励学术研究”为宗旨

成就:地质学:李四光

数学:陈建功、苏步青、华罗庚、熊庆来

物理学:钱三强、钱学森

化学:候德榜

现代新儒学思潮

背景:20世纪20年代,续儒道,服宋明;儒通西,谋现代。

第一代:梁漱溟、熊十力和钱穆

第二代:唐君毅、徐复观和牟宗三

第三代:杜维明、刘述先和成中英

过程:儒本位,融西哲,加民科;儒心性,文实体,怀敬同;富根源,危机意,宗教情

评价:中为本,反西化;立本土,融合西;文救国,实不通;中体限,认难客

民国年间的文学与戏曲成就

鲁迅与左翼文化运动

背景:五四后,新旧斗,文革展;大革败,新人入,思幼稚;共领导,反文剿,立左翼

过程:30-36,上海立,鲁迅见;翻理论,培人才;开批判,促文展

评价:新前驱,打文剿;造马队,创理文;有左倾,团当党;照搬外,轻艺律

1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1949-195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内外政策

政治:收官资,消特权,土改革(50,土地法大纲)外交:一边倒,另起灶,扫净屋,贸互通

文化:新学制,院系调,知改造

新中国的巩固与经济建设 1950-1953,抗美援朝 1950,整党建党

七届三中全会,《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不要四面出击》

镇压反革命 1951,三反五反

1954,第一届全国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经济恢复的原因:心发展,方针正;党自建,理完备

社会主义改造

1953,第一个五年计划,同时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1956,改造完成

背景:国营强,资改验;农合验,苏启示 过程:农业: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手工业:生产组-供销社-合作社

资工商:私-国-社

评价:

1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956,《论十大关系》

1956,中共八大:提任务,定方针,探革向,强专政,文教展 1957,《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1957,整

第二篇:会议纪要可编辑范文

XXX 区 区 XXX 小学

会议名称:

间:

****年**月**日 地

点: XX 会议室 主 持 人:

参会人员:

记 录 人:

会议议题:研究讨论 XXXXXXX 事宜。

会议内容:

主持人: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研究.................事宜,特提请各位研究讨论,请各位提出相关意见。

XXX :

...........................................................................................。

XXX :

...........................................................................................。

XXX :

...........................................................................................。

XXX :

...........................................................................................。

会议决议:经研究决定,同意..............................................................。

参会人员签字:

XXX 区 XXX 小学

20XX 年 X 月 X 日

第三篇:活动邀请函可编辑(推荐)

◇◇◇邀请尊敬的老师:级数学知识PK赛,特邀请您参加。敬请光临!活动时间:第八节课活动地点:阶梯教室函定于本周五在阶梯教室开展八年

2014年3月21日 内容 活动流程

合作题 

必答题 抢答题 风险题  “脑筋急转弯”,“数学谜语”,“二十四点” 判断题,填空题 

第四篇:公司申请书格式-可编辑

索赔申请书格式及范文

索赔申请书格式及范文

1、索赔函的概念

索赔函是指买卖中的任何一方,以双方签订的合同条款为根据,具体指出对方违反合同的事实,提出要求赔偿损失或维护其他权利的书面材料。

2、索赔函的理由

①质量低劣。

②数量短缺。

③包装不善。

④运输拖欠。

3、索赔函的结构

索赔函的结构一般由标题、编号、受书者、正文、附件、签署等六部分组成。

(1)标题

①标题的形式比较灵活,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写成包括索赔事由文种的完全标题样式,如:《关于××的索赔函》。

②也可以简明扼要地写成不包括索赔事由而只写文种的简单标题形式,如:《索赔函》。

(2)编号

编号是为了联系与备查用,写在右上角。一般由年号、代字、顺序号组成。

(3)受函者

写受理索赔者的全称。

(4)正文

①缘起:提出引起争议的合同及其争议的原因。

②索赔理由:具体指出合同项下的违约事实及根据。

③索赔要求和意见:根据合同及有关国家的商法、惯例,向违约方提出要求赔偿的意见或其他权利。

(5)附件

为解决争议,以有关的说明材料、证明材料、来往的函电作为附件。

(6)签署

要写明索赔者所在地和全称及致函的日期。■范文:

下面的是一个范文,希望能帮到朋友。

北京XX货运有限责任公司:

200X年X月XX日,我公司委托贵公司将回流焊设备一台,通过公路运输至深圳,交付给收货人刘X(以下简称收货人),在深圳收货人验收时发现设备已经破损而拒绝接收。设备于200X年X月X日退回我公司,经贵公司和我公司双方查验,由于贵公司运输、装卸不当,造成设备和包装破损。

此次事件,不但使我公司设备损坏,遭受二次紧急调运设备的运费损失,而且使我公司对客户逾期交货,信誉受损并要承担逾期交货的违约责任。我公司向贵公司郑重要求立即赔偿以下设备修理费用和运输费损失:

破损部位及程度 费用(元)

上罩:两合页部分螺丝穿孔,严重掉漆 1300.00

温室:合页部分及四个边角破裂 1900.00

横梁:中间部分压损 800.00

电机上罩 50.00

包装箱 450.00

修理设备运输费 400.00

设备修理人工费 1200.00

费用合计 6100.00

以上是我公司的最低要求,请贵公司于7日内支付上述赔偿金额,或者贵公司自己将设备送去经我公司认可、有相应技术能力和修理设施、设备完善的修理厂修理,贵公司承担全部修理费用。7日后如果贵公司不支付赔偿金,又不将损坏设备送去修理、恢复设备完好,我公司将自己委托修理厂修理,并通过法律途径追偿全部损失,不再通知。

顺祝商祺!

北京XXXX有限责任公司

200X年X月X日

第五篇:【笔记】《当代新闻编辑》笔记

当代新闻编辑

第一章 新闻编辑的当代性

第一节 当代新闻编辑工作的特点

一、编辑环境的复杂化 编辑环境:大众传媒外围的各种情况与条件的总和,是新闻报道所传播的信息的发源地和目的地。编辑工作既作用于编辑环境,又受到编辑环境的制约。

二、编辑取向优质化

重视新闻报道的数量,更讲究新闻报道的质量,以质量兴报,以质量兴台,成为我国当代新闻编辑工作的普遍取向。在新闻报道方面强调深化内涵,强化特色,培育精品,争创名牌。在操作层面上,编辑的各个环节,都越来越注重深加工和精加工。

三、编辑工具电子化 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大改变了新闻出版业的面貌,当代新闻编辑工具也进入了电脑操作的新阶段。电子出版系统的使用,极大的改善了编辑和工人的工作条件,极大的提高了报纸的排印质量和出版速度。编辑人员应改变过去非电脑操作时代的思维习惯和工作习惯,不断适应新技术的要求,更好的发挥新技术的优势。

《经济日报》是世界上第一家采用计算机屏幕组版、整版输出的中文报纸。电脑辅助新闻学:

1.电脑辅助报道。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寻找和发现新闻报道的人物和事件线索,寻找报道思想和灵感。

2.电脑辅助参考。利用在线资源进行数据的检索和事实的交叉验证。3.电脑辅助研究。利用在线资料开展与新闻报道有关的调查研究。

4.电脑辅助聚会。利用电子公告牌和电子论坛等定期与世界各地的具有相同爱好、兴趣或职业的人们进行访谈和讨论。--据认为是新闻工作者运用互联网最激动、最有潜力的一个方面。

第二节 当代新闻编辑人员的素养

一、高度的责任意识

1.始终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新闻不是物质消费品,是精神消费品,它会影响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进而影响社会的进步。

2.着力维护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真实是新闻报道赖以发挥良性作用的前提和基础,编辑人员要以政治的高度、历史的高度赖看待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3.着力消除新闻报道的副作用。人民日报“讲成就而不引起怀疑,讲缺点而不引起泄气,讲发展而不引起攀比,讲调控而不引起忧虑,讲先进而不引起反感,讲问题而不引起恐惧。”

二、广阔的知识视野

“知多易识新,知多易辨错。”编辑人员只有开阔的视野,形成多元化、立体化的知识结构,才能准确有效地把握新闻报道,赢得新闻报道的主动权。编辑人员要不断扩大关于新闻报道对象的知识,动态地注意了解周围媒体和受众的情况,并掌握一定地外语和计算机知识。

三、执着的探索精神

复杂多变的编辑环境,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向新闻工作者提出了大量的新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只有进行不懈的探索,寻求新的对策,新闻报道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探索应当全方位展开,整体推进,密切关注生活中的变化,及时捕捉新闻的新的增长点,不断开拓新的报道领域。探索贵在坚持,难在坚持。第二章 报道的定位 报道的定位:新闻媒体编辑部对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和个性特征所作的总体规范。它从根本上决定了新闻报道的方向、特色和质量,是新闻报道乃至新闻媒体安身立命的基石。对整个新闻报道进行正确的定位,是新闻编辑工作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它具有编辑方针的性质,是指导编辑工作的基本思想和原则。报道定位一旦确定,编辑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并在编辑的各个环节,即从报道的策划导报道的合成,自始至终加以认真的贯彻。第一节 报道定位的依据

一、媒体因素

1.以媒体的性质而言。具有机关报性质的媒体在政治、思想、政策导向方面,担负着更为重要的任务,同时又容易掌握来自政党机关等权威部门的重要信息,因此报道应在鲜明的导向性和信息的权威性上下更多的功夫。

2.以媒体的层级而言。媒体所处的层级越高,报道的视野应当越广,报道的要求应当越高。《人民日报》“高出一筹”的报道定位,反映了党中央和广大读者的共同要求。

3.以媒体的载体和物质条件而言。媒体应当根据自身的载体特性与物质水平的条件,寻求自己的长处。

4.以媒体的传播时间而言。积极开发优势时段的新闻,讲究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二、受众因素

新闻媒体的存在以一定的受众数量为前提。受众的定位应主要依据基本的受众群体,即“标准受众”、“目标受众”。对基本受众的把握,应当借助大规模的受众调查。报道定位应尽力固化基本的受众人群,在此基础上,再想方设法吸纳潜在的受众群体。第二节 报道定位的内容

一、政治定位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新闻媒体的报道方面的政治取向是:努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服务。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新闻报道要发挥密切联系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纽带作用。上传下达。

2.坚持正确地舆论导向。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造成有利于推进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舆论,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舆论。

3.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新闻报道必须在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二、业务定位

包括报道格局、报道思路、报道方法以及版面和节目的风格诸因素的确定。总的要求是适应社会的需求,体现自身特色。第三章 报道的策划 第一节 报道策划的概念

报道策划:新闻工作者依据新闻规律,对报道运作的诸环节的预先谋虑,即对报道什么和怎么报道的思考与设想。

它追求创意和良谋,着眼于报道效果的优化。报道策划重在先期的谋智投入,其明显的优势是有利于掌握新闻报道的主动权,提高新闻报道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报道策划是新闻竞争的必然结果。这就迫切需求编采人员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报道的研究和设计,着力改进报道的内容和方法方式,不断的推陈出新。第二节 报道策划的原则

一、取信原则

报道策划的目的是增强报道的责任感、使命感。它要求报道策划从实际出发,注重调查,搭准社会的脉搏和受众的需求,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和纯洁性,不能弄虚作假。既不能任意摆布被报道对象,导演事实,也不能以报道策划为名,行商业策划之实。

二、立异原则 报道策划最宝贵的品格是拒绝平凡,追求创意,这是报道策划的精髓和灵魂。所以,策划时应大胆探索,尽可能在报道的内容、角度、形式乃至标题、配置和编排设计等方面求异求新,出奇制胜。

三、应变原则

报道策划所形成的方案须有一定的弹性,并随时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修正方案,以增强适应性。

四、集思原则

报道策划的对象主要是战役性的报道、专题报道,以及重要事件、重要活动和重要典型报道。这些报道涉及社会环境和媒体内部的众多方面,靠个人的智慧不容易策划好,所以讲究群策群力,集思广益。

第三节 报道策划的类型

一、阶段性的策划

阶段性策划:对一个时期的报道作总体上的部署与安排,通常形成书面方案,以便采编人员遵守。这是新闻媒体最重要的策划。

阶段性报道策划的主要任务是:阐明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确定报道的要点和重要选题,并根据竞争的态势,提出创新举措和创优项目。对这类报道策划要有超前意识和宏观视野,总揽全局,审时度势,集思广益,通力合作。

二、专题性报道策划

专题性报道:围绕某一主题或事件所作的系统报道。这种报道有强度,有声势,最能体现新闻媒体的报道特色和水准,因此这类报道策划使用频率最高,也最值得研究和探索。专题性报道策划,首先要选准题目,“好的选题是报道成功的一半”。选题应对准社会的热点、实际工作的重点和受众关注的焦点。同时还要考虑报道的时机、范围、形式等问题。

三、即时性报道策划

即时性报道:突发事件或突发信息的报道。

突发事件往往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是新闻媒体竞相报道的对象,要求临场加以策划,以利于在竞争中取胜。由于受时间的制约,所以即时性报道策划,既需要功力,更需要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是对编辑人员综合素质的一种检验与考验。第四节 报道策划的方法

一、系统方法

即对报道对象所涉及的各种关系和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它可以使报道充分、全面、深刻,提高影响力和吸引力。

二、参照方法

即以别人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为基础,通过对比、评估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或观念,并将其运用于自己的实践。它可以使创新风险大大降低。

参照不是为了照搬,而是为了了解,为了拓展视野,获得启发,为了推陈出新。

三、逆向方法

在报道策划中采用逆向思维,可以给人新感觉,也有利于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既能运用于报道的内容,也可用于报道的主体。第四章 新闻的确认

第一节 新闻确认的重要意义

新闻的确认:确定哪些新闻可以录用。它决定着报道的方向、特色和质量,在新闻工序上是第一位,而就其重要性来说也是居于首位。

一、实现报道宗旨的基本保证

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媒体的报道宗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实现的手段是通过新闻的选择。

二、形成报道特色的基本保证

任何媒体都应以自己的特色来赢得大众,获得竞争的主动权。对报道特色起决定作用的是新闻的时效性、社会性和权威性,以及各类新闻的结构与比例等内容方面的特色。所以必须从大量的新闻事实中有目的的进行选择。

三、提升报道水准的基本保证

新闻编辑包括好几道工序,承担着优化新闻报道的任务。新闻确认居于支配地位,制约着新闻的梳理、配置、标题制作和合成等环节。第二节 新闻确认的基本依据 “双重评价论”:编辑选择新闻,首先要对新闻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的好坏、利弊做出评价,即对新闻做出社会评价。

其次要选出最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即对新闻进行新闻价值评价。

特点是着眼于新闻稿件,理论色彩较浓,扼要易记。“八看说”:八个“是否”。特点是可操作性强,通俗易学,还能为选择非新闻稿件所用。

一、社会规范

1.遵守政治规范。政治规范是社会规范的主导。现阶段,新闻确认应遵守的最根本的政治规范是要服从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和领导核心。

2.遵守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是社会规范的主体。新闻确认必须遵守宪法,以宪法为法律规范的根本,同时还应当遵守与宪法精神一致的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编辑把好法律关要有勇气和主见。

3.遵守道德规范。道德规范是社会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体现了各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精神,是新闻确认应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新闻确认要力求实事求是和清正廉洁。

实事求是,是我国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报道取信于民的根本所在。坚持实事求是,才能有效的抵制假新闻,维护新闻媒体的信誉。

清正廉洁,要求秉公取舍稿件,不以稿谋私,这就可以有效的防止有偿新闻、偏袒新闻等病态新闻进入传播渠道,从源头上保证新闻的公正性和纯洁性。

有偿新闻:以获取被报道方钱物为特征的新闻。制止有偿新闻,需要编辑人员的廉洁自律,也需要编辑部门提供制度上的保证,以规章制度促自律,以规章制度促治劣。偏袒新闻:支持和保护错误一方的新闻。

二、受众需要

受众是新闻传播直接作用的对象。需要是刺激行为主体行动的决定因素。新闻的有效传播是以满足受众需要为前提。

1.受众需要具有某种一致性。即,含有重要性、新鲜性、社会性、知识性、接近性的新闻是受众普遍关心的。

2.不同的受众在需求方面也有差异性。可以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职业上进行划分。

第三节 新闻确认的注意事项

一、要有全面的观点

1.不能只看到稿件中积极的一面,而忽视了其中可能存在的消极的一面。2.不能只看到新闻消极的一面,而忽视了其中可能转化的积极的一面。

二、要有平衡的观点

1.地区、领域、行业及其各构成要素的平衡。

2.肯定与否定的平衡。先进的、积极的因素是主要的,但也不能放弃对那些落后的、消极的因素展开必要的批评。但也要注意普遍性与针对性和时机性,加强建设意识。

既要突出报道的重点,又要兼顾报道之间的平衡。它最终是通过版面和节目体现出来。第五章 新闻的梳理 第一节 新闻梳理的下限

新闻的梳理:对选定的新闻进行净化和优化处理。它既要求注意新闻的整体,又要求注意新闻的细节,既要求注意新闻的内容,又要求注意新闻的形式,因而是对新闻的一次全面的细致的再检验。

新闻梳理的首要任务是纠正新闻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差错和问题。这种着眼于补偏救弊的改稿行为,称之为新闻的“保护性梳理”。

一、纠正各种差错

1.事实性差错。违反常识,不合情理,主观想象,言过其实,前后矛盾,以偏概全等。2.政治性差错。

3.知识性差错。

4.文字性差错。

二、避免各种不当

1.内容不当。提法不当,做法不当,泄露内情。

2.用词不当。第二节 新闻梳理的优化

在纠正差错和问题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完善新闻的表达,以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这种着眼于扬长求精的改稿行为,称之为新闻的“提高性梳理”。

一、凝聚主题

新闻梳理着重要解决的是如何使主题集中的问题。1.一线串珠。一篇新闻只有一个中心,并一贯到底。

2.削去枝蔓。为了主题的集中,还要舍得忍痛割爱,将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删去。3.以少胜多。材料不是越多,主题就越突出。不说明问题的材料越多,主题会越模糊。4.精简过程。对事物进行必要的压缩和概括,使新闻短而精。

5.详略得当。与主题关系直接的、重要的内容应当展开,写得具体详细,不足的还应设法补充。与主题间接的、一般的内容应当压缩,写得概括,简略,可有可无的还应删去。

二、凸现精华

1.改变体裁,调整结构。如将通讯改为消息,可突出精华,直接、简练。2.取其一点,独展所长。将精华部分分离出来,独自成篇。

3.化零为整,各显其要。将篇幅长的新闻分成若干篇,组合刊播。第三节 新闻梳理的准则

一、有稿必检

1.一般记者的稿件要检验,总编辑的稿件也不能忽略。2.基层通讯员的稿件要检验,领导机关的稿件也不能忽略。3.本报(台)的稿件要检验,转载的稿件也不能忽略。4.地方媒体的稿件要检验,中央媒体的稿件也不能忽略。

二、有错必究。必须要有乐于和敢于负责的精神。

三、有改必慎。修改必须有据,一定要准确无误,要有充分的根据。可依据公开的、权威的、新近的资料和来源。第六章 新闻的标题

第一节 新闻标题与新闻媒体

一、新闻标题在新闻媒体中的作用

1870年3月24日《上海新报》上的“刘提督阵亡”,是我国目前见到的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标题。新闻标题起明显的“两导”作用: 1.导受作用。

导受:引导受众阅读和视听,是导读、导听和导视的总称。

标题受众:新闻数量与日剧增,人们不可能兼收每一条新闻,于是出现了以接触标题为主的“标题受众”。

标题可以方便受众接触、了解、选择新闻,引起受众对新闻的兴趣。2.导向作用。

标题是新闻与评论的结合点,可以或明或隐的表明对事件的态度,进而影响社会舆论,导引受众的是非观和价值观。

标题的导向作用,最为明显的表现是就事论理,借题发挥。它更多的是通过词语的褒贬和语气的强弱来显示。

二、新闻标题在新闻媒体中的区别

1.不同载体的新闻媒体对标题的要求不尽相同。

报纸标题要注意辞句的修饰,讲究语言的生动、形象、含蓄和凝练。

广播标题要注意音韵的优美和响亮,上口顺耳,要便于受众听清听懂,尽量口语化,通俗化。

电视兼用声像和文字传播,标题要简明扼要,以免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2.同一载体的媒体对新闻标题的要求也有区别。这是由媒体的性质、受众对象和所属地区等因素的不同所决定。这种区别可以从标题的内容和语言看出来。第二节 新闻标题与新闻事实

新闻标题与新闻事实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一、新闻标题必须揭示新闻事实

新闻标题的作用和魅力存在于新闻事实中,其显著特点在于事实性、新闻性,决定了它必须揭示新闻事实。

新闻标题揭示新闻事实,要注意分析比较,不可忽略新闻背景,还要注意趋利避害。

二、新闻标题必须符合新闻事实 应处理好“两个关系”:生动与准确的关系,简短与准确的关系。

新闻标题要准确无误,从作风上讲要认真细致,坚持高标准,同时还要“两个用心”:用心阅读稿件,用心推敲文字。第三节 新闻标题系统的结构

一、主体类标题

新闻标题系统中的基础部分,运用最为经常和广泛。包括主题和辅题(引题+副题)。1.主题:新闻标题中的核心部分,用于揭示新闻中最重要、最吸引受众的信息。

从表现方法来看,主题可以是实题,即叙述新闻的事实;也可以是虚题,即评价新闻事实,揭示其隐含的理念或意义。

从句子结构来看,主题可以是单句,即只有一个动词;也可以是复句,即包含多个动词。从外在形式来看,主题可以是一行,也可以是多行。

2.引题:位于主题之前,纵向排列的为肩题,横向排列的为眉题。

用于说明、引申和烘托主题,并交代新闻的来源、背景和原因,揭示新闻的意义、本质,点染新闻的环境、气氛。

3.副题:位于主题之后,又称子题、副标题。用于补充、解释和证明主题。多作实题。

消息的副题前面不用破折号,通讯的副题前面用破折号。主体类标题按组合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单一型标题。只有主题,用于信息单一的新闻。广播与电视的标题,以单一型居多。2.复合型标题。主题+辅题,用于信息比较重要而又复杂的新闻,多见于报纸。

二、从属类标题

新闻标题系统的附属部分,是对主体类标题的补充。包括提要题和分题,主要用于报纸。1.提要题:比较详细的概括文中的主要内容的概要题。用于重要信息多而篇幅又长的新闻,可以收到突出要旨和活跃版面的双重效果。报纸的要闻版,尤其是头条,运用提要题较多。一般紧随副题之后,也可置于文中或文后。常用围框,以示醒目。

2.分题:插在新闻或文章中的小标题,或称插题。

用于概括文中的某一部分或段落的内容,以方便和吸引读者阅读。多用于篇幅较长的稿件。

三、整合类标题

新闻标题系统中居于最高层次的部分,统领主体类和从属类标题。包括栏题和类题,主要用于报纸。

1.栏题:为一个专栏或一组稿件所加的总标题。

通常居专栏或一组稿件之首,也可居中或置后。是对新闻报道的一种强化和深化的处理,多用于重点报道,以务虚为主,体现报道思想和报道重点,往往具有思想性、导向性强的特点,应而要注意导向底正确性与普遍性。也可用来营造气氛。如,“展示新风貌 喜迎八运会”,“一串说明问题的数字”。

2.类题:以归类为主要目的的综合题。

类题产生于其他标题之前。现代类题多以事件、问题冠名,在编排上以黑底白字为主,常置于主体类标题之前。如,“中东和谈”,“路”。

类题与栏题最大底区别在于,栏题表某种意向,类题主要起分类和显醒的作用。第四节 新闻标题的表现方法

一、态度层面的方法

1.客观性方法:标题只叙述事实,不发表议论,不加渲染烘托,采取白描手法。

标题信息具体实在,可信度高,易为受众接受,但要防止态度暧昧,是非模糊。特别适用于不宜表态、不便表态的事件、人物。

2.主观性方法:标题对事实进行议论、渲染烘托,明显的体现出倾向性,常被称为虚题或虚实结合题。

表现之一,发表作者的看法,评价和揭示事物的意义与本质,帮助受众认识事物的价值和内涵,给受众以理性的认识和思想上的思考。表现之二,流露作者的感情,显示对新闻事实的喜怒哀乐,以感染、打动和吸引受众。

二、修辞层面的方法

着眼于优化标题的语言和句子结构。

1.形象方法。化虚为实,化静为动,让受众可以感受和触摸。多用比喻、拟人。要注意新颖性,形象的特定性及贴切性。

2.强调方法。加强语气,突出内容,以加深受众的印象。多重复词语、变换语序和设置悬念。3.蓄意方法。曲陈其事,隐含其意。可以使标题增加灵气和内涵,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可巧用双关语和巧用标点符号。

4.齐整方法。特指对偶方法,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层次清晰。分为正对,反对和流水对。要注意音韵,既要悦目又要动听,以强化语言的感染力。

5.引用方法。借用他人的话语来概括新闻的内容,以增强标题的表现力。可以引用顺口溜、谚语、方言口语、诗词名句等利于表现内容的多种形式。引用时贵在出新,所以要博览群书。6.简练方法。简洁的标题容易被读者感知,减少读者的视觉疲劳,激发和延长其阅读的兴趣。炼意,即扼要,突出新闻的主要信息和信息的主要因素。炼句,句子尽可能化长为短,与扼要的内容相配。炼字,尽量去掉可有可无的字眼。第七章 报道的配置

报道配置:按一定的报道意图将稿件搭配、组织成有机完备的整体。好的配置,可以使报道显得有序易读,使报道得到强化和深化,使报道获得整体优于部分的积极效应。第一节 综合性配置 综合性配置,强调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以吸引方方面面的受众。是最常用的配置方式之一。

一、配置要领

1.点面结合。重点与一般的结合。既有分量又利于受众全面了解事物。

2.庄谐结合。

3.褒贬结合。表扬与批评相重视。

4.图文结合。

5.长短结合。

6.多种文体结合。

第二节 同一性配置

同一性配置:将具有相同性的稿件聚在一起。可以增强新闻单元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往往形成强势,获得规模效应和比较优势。

一、强标识组合

即具有明显标志的同一性配置。可用来突出报道思想或报道重点,反映重要活动、重要事件和重要典型。

1.借助标题。通过标题的整合,昭示稿件之间的相同关系。可以是栏题组合,类题组合。2.借助专栏。

专栏:具有共同性的若干篇稿件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局部版块。

专栏的集纳,突出展示稿件之间的相同关系,强化作用更为明显。专栏可常设,也可临时。

二、弱标识组合

即不具有明显标志的同一性配置。通过勾线、围框或前后左右相连来显示稿件之间的相同关系。适用于不宜或不需作强化处理的同类信息的组合。一是,报道价值一般,没必要加以突出,或报道价值虽然较大,但已多次采用标题强化。二是,报道价值较大,但不适宜用明显标识。

第三节 延伸性配置

延伸性配置:增配其他稿件,对稿件加以拓展,使之丰富、深化。

一、广度延伸:即对新闻进行补充,增加相关信息。着眼于加大信息量,是量的延伸。

二、深度延伸:即对新闻着力开拓,深入揭示底蕴。着眼于提高消息质量,是质的延伸。主要方法是配发评论,以编者按和编后居多。第四节 解释性配置

解释性配置:借助其他材料加以说明不易为受众理解或明了的新闻。

一、文字资料

详细介绍有关情况,运用灵活方便,可解释历史背景、科技知识和名词术语。必须注意真实性、准确性和通俗性。

二、示意图表

即用以表明有关情况和注明有关数据的图与表的总称。可使受众一目了然,免除理解上的困难和不适,又称“新闻图解”和“新闻图表”。要注意简明易懂,形式多样化。第八章 报道的合成

报道合成:包括版面和节目的编排设计,是新闻编辑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新闻价值判断的综合表现。兼具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和技术性,具有终审性和不可逆性。第一节 编排设计的价值

编排设计,可以评论是非,表达情感,显示个性,引人注意,传达文字、图像、言语没有表达、不易表达和不便表达的消息。是对报道价值的综合判断和最终表现,是消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隐含的消息具有不可更正性。

一、表态功能:告诉受众什么是必须引起注意的,什么是不必大惊小怪的,什么是应当赞成的、提倡的,什么是应当反对、抵制的。表达新闻媒体对新闻的立场与态度。

二、启示功能:通过稿件的组合,产生特定的消息,给受众某种启示。

三、吸引功能

第二节 编排设计的原则

一、相符原则:即要与服务对象相一致。要与媒体的性质和特点一致,要与新闻单元的性质和特点一致,要与稿件的价值和特点一致。

二、重点原则:即要突出重点,分清主次。

三、有序原则:即要分清条理和层次。

四、便易原则:即要易于受众接受消息。第三节 版面空间

版面:报纸一页的整体编排形式。报纸的编排设计是通过版面表现。版面空间:由一定的纸张所提供的编排范围。版序:表示版面重要的次序。

要闻版:多用来刊登最重要的新闻、评论和内页提要,多数是第一版。是报纸给读者的“第一印象”,集报纸的窗口、形象和标志于一身。

报头:刊登报名的地方。一般在版面的上端。除报名外,还有出版的单位、日期、期数和天气。

报徽:报纸标志的象征形图案。报眼:横排报纸报头一侧或两侧的一小块版面。可单独编排,也可与其下面的区间连接编排,俗称“冲报眼”。

版位:每一个版面被划分后的若干区域。

区序:衡量各区域重要程度的标准,根据读者的视觉走向来确定。横排报纸上左和竖排报纸上右的前列位置,通称头条地位。小头条:“假头条”,是处于最重要版位、但实际上并非是真正头条的新闻,常采取缩小标题等弱化处理方式,以降低其在读者心目中的重要程度。

栏:版面划分地基本单位。横排报纸纵向分栏,竖排报纸横向分栏。基本栏:相对固定分栏所形成的每一栏,又称基础栏、短栏、单栏。变栏:将基本栏成倍合并成“长栏”,也可将基本栏非成倍合并成“破栏”。起强化、美化作用。

版心:版面上刊登文稿、图片等消息的部分,也叫版面的容量。版线:版心周围的边线。上端的“天线”和下端的“地线”。报眉:“天线”上边空白处所写的文字,常写有报名、出版日期、版次和表示各版内容的版别。

中缝:两个相邻版面的中间部分。

跨版:相邻的版面取消中缝,合编为一个版面,也叫通版。它打破版面空间固有的界限,可以安排数量众多的同类稿件,采用比原来大的标题和图片,形成明显的强势。常用于报道重大事件,且以四开报纸居多。第四节 版面元素

版面元素:构成现代报纸版面的正文、标题、线条、图片和色彩等基本的印刷符号。当代报纸在运用编排元素方面表现出“七多”:正文方形多,标题黑体字多,大标题多,图片多,大照片多,直线多,色彩多。反映出版面设计追求简洁、醒目、直观、顺畅和时代感的趋势。

一、正文:即用来显示报道和文章的文字。

字的大小具有评价功能。我国报纸的正文以宋体为主,评论文章的正文一般用楷体。

二、标题

标题字的大小也具有评价功能。

标题的题形:平列式,即多行的排列整齐划一,无参差。

参差式,即多行的排列呈阶梯形。

宝塔式,即多行的排列呈正或反的宝塔形。

对称式,即多行的上下行排列一致。

叠字式,即两字相叠排列成行。

此外还有锯齿式和平斜结合式。

题文组合的方式:盖文题,即标题将所辖正文全部盖住。

偏盖文题,即标题将所辖正文部分盖住。

元宝题,即标题两端排有相等的文字,标题只盖住中间部分的文字。

中心题,即标题居于正文中间,四周都排有文字,又称文包题。

对角题,也叫头脚题,即标题分置一块文字的头部与尾部。

三、线条

细线称正线,粗线称反线,一正一反称文武线。内容轻松的配正线,内容重要的配反线、文武线。

四、图片

题图:与标题叠印在一起的照片,也叫压题照片。有助于形成强势和节省版面。

五、色彩

增强版面的表现力,利于营造气氛,美化版面。

彩色报纸不能冷落空白:空白可以显示重要,分清条理,美化版面。第五节 版面编排的方式

一、重点式编排

运用强化手段突出重点稿件。强化手段有:标题字和面积加大,标题字黑底反白,正文字放大或用异体字,正文排长栏,题文加框,粗线勾勒,照片压题,图文组合等。

二、集中式编排

用整版或半版左右篇幅报道同一类内容。可以突出主题,烘托气氛,营造声势,引起读者注意,加深读者印象。要注意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与互补性,避免重复与单调。

三、对比式编排

将报道内容对立的稿件组合在一起。有利于主题的强化和深化。

四、对称式编排

讲究版面元素的工整对称,整体感和稳定感较强,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多用于内容互有联系且篇幅不长的报道。

五、交叉式编排

要注意稿件之间的穿插、咬合。是为了保证印刷质量,美化版面的需要。

六、模块式编排 又称“现代版式”。模块就是一个方块,是一个单位。模块式编排的题文组合均成四边形,不忌碰题,讲究块状错落。优点是版面简洁,整齐,清晰易读,便于读者快速的获取消息,而且易于设计、排版和抽调稿样,十分适合电子排版。

七、冲击式编排 “拳击式示现”,对视觉构成强刺激。特点是标题显赫,照片增大,线条粗黑,色调浓重,醒目夺人。

第六节 版面设计的程序

版面设计:将报道合成具体化和直观化,使之形成面向读者的格局和外貌。

一、了解要求,考虑布局

二、计算篇幅,调剂余缺

认真计算稿件的篇幅,这是画版准确的前提。

三、版样 “三先三后”:先安排重要稿件,后安排次要稿件;先安排模块形稿件,后安排非模块形稿件;先安排版面的四角,后安排版面的中间。

四、看大样

大样:版面排好后印出的样张。清样:大样改正后印出的样张

历史学复习笔记(可编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