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职业教育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
编辑:风华正茂 识别码:21-820078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02 00:57:24 来源:网络

第一篇:职业教育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

摘 要 当前英语作为全球交流的主要语言是极其重要的,当今社会对商务英语翻译的需求是越来越高,英语翻译不觉间就成为了热门的行业。针对这类人才稀缺的问题,我们需要在人才的培养上加大力度,以职业培养为主,最后达到语言技能与商务能力的同时提高。

关键词 商务人才 英语翻译 职业能力 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6.022

0 前言

目前对商务英语的培养我们主要是以相关的课程辅导为主,比如说“商务英语翻译”主要阐述的是一些国家的基本的商务模式,以及语言习惯问题,主要是提高人才的商务能力和翻译能力,保障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能够正确传达客户之间的交流信息,保障双方的利益。然而由于长期受传统的培养模式的影响,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并没有那么容易。基于这种情况,研究出一套好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的方案是很重要的。

商务英语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就目前而言主要有下列一些问题:人才在培养的过程中教学知识太过于宽泛,缺乏职业的明确性,没有很强的职业观念。另一类问题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太过于书面化缺少实践的锻炼,同时在人才的考核方面也存在很多缺陷,例如考核的标准太过于单一缺少综合性的体现。这些都是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相对应的措施:首先是加强职业观念的培养,要能够做到专业与职业对口,其次就是要加强实践的力度,可以把一些基本的工作任务分配给学生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最后就是在人才的考核过程中,我们要实现考核的多样化,提高考核的标准,让能力优先者能够有一个好的平台发挥自己的能力。

1.1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人才的培养最终是服务社会的,所以说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关注社会的动态与走向,以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我们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方法的总结才能构建出来的,长时间地比较各种方法,最后留下高效有用的学习方法。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需要教育者一起来共同努力的。在培养的过程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主要是围绕学生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力求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能够学到大量有用的知识。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导思想,定义专业的能力标准。教学主要是以实践任务为主,旨在提高人才的职业能力。始终以实用性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

1.2 教学思想的定位

就目前人才培养的困难环境,我们需要更加明确教学的中心思想。在教学生我们要积极探索高效有用的方法,以提高学生上课的效率。要明确教学的中心思想,我们要构建相对应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培养与专业对应的人才,这类人才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专业性较强的人才,可以为相关企业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以社会的实际需要培养切实的人才,通过调查相关企业的人才需求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最后培养人才一些基本的商务能力和应有的职业素质,最后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1.3 适当地选择教学内容

目前的商务英语翻译的人才在培养方面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很难把握。一些相关的专家针对这个问题做出了突破性的改进,主要是以教学大纲为主重新编排了教学内容,力求切合实际所需,培养学生的商务与语言能力。根据对一些相关的用人单位的需求专门设计了配套的教学方案,在教学上主要是语言技能和商务知识两个板块,每个教学板块的素材都是一些真实存在的企业案例以及语言材料以供学生分析理解、扩展知识能力。同时废除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删除了一些与商务英语毫不相关的情景,紧紧围绕相关企业对翻译员的要求来选取相应的教学内容,并且将其分解为两个板块,包括对外的商务推广和商务交往。这些内容都是通过搜集大量的商务英语真实资料得到的,有助于学生了解商务英语的基本特点、英语的翻译特点、语言的习惯等。

1.4 教学方法的改进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中心的,导致课堂内容单

一、实践很少。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忽略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动态,最终导致教学的失败。所以我们应该打破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教学重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以任务为主要教学内容让学生实践操作,引入真实的翻译案例,把任务分析、交际技巧、商务知识等结合在教学内容当中。着重培养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

1.5 完善考核方式

目前英语能力的考核内容太过单一,题型太过于简单,在很大程度上都考核不了学员的实践能力。这导致了人才在筛选的过程中往往很困难,所以相关的考核者要设置合理的考核项目已便考查学员的综合能力。在评判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加全面地了解考生的真实能力和情况,为了全面了解和考核学生的能力,最终的评价项目包括学生平时的考试成绩、小组成员相互之间的评价以及教师的评价。学员评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真实反映学员的真实能力,这一点在评判的过程中尤为重要。老师是站在客观的角度上来评价学生的,这时候学生的能力体现得各不相同,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在给出最终评价之前我们要综合之前的所有评价来给出公正的评价。为了保障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顺利进行,我们可以制定一些保障方案

2.1 努力完善实践教学

在课堂理论的教学中要结合实践进行教学,加强校方与相关企业的合作。通过与校企的合作,将更多的学生引进社会的轨道。让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到英语翻译专业的一些基本社会常识。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融入到社会当中,让学生亲自体会商务英语的实际运用。在另一方面,需要教师亲自将社会实践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例如布置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翻译任务,让学生自己去通过翻阅资料来查询,并由教师给出评价来作借鉴。这一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工作模式和环境。2.2 辅助平台的完善

在教学的过程中,一个好的信息分享平台是相当重要的。其中网络就是很好的一个平台,网络上有大量的专业知识以及时事新闻可供学员学习。现在网络在快速地发展,每天向人们传递着大量的信息,我们学员可以通过网络这样一个大平台来学习专业知识理解职业相关的素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网络上的知识来培养学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资源来学习,培养真正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其次,教师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不能仅仅是着重翻译技能的培养,要同时进行商务知识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这些是必不可少的。学生要充分了解到商务英语的行业特点,懂得一些基本业务的处理方法与步骤。商务英语的能力最容易体现在实践过程中。职业的商务英语翻译应该具有这些最基本的商业技能。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停留在繁琐的理论知识之上,并没有与社会的实际所需相结合,往往以这种模式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一些问题都会难以解决的。

2.3 职业的基本技能

学生的最终目的是掌握商务英语翻译的基本技能,从而能够更好地融入到这个行业里,随着国际化交流的深入,人们对商务英语翻译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尤其是英语翻译这一行业,各企业的需求也是越来越高了。商务英语翻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所以说培养商务英语翻译人才是很重要的。许多相关的企业都要求求职者具有良好的交际能力和大储量的商务知识以及语言的积累。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商务英语翻译必须顺从时代发展的潮流,这样才会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2.4 对口化培养模式

在培养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同时,要时刻关注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通过调研一些相关单位和从业人员,了解到目前职业市场的最新行情,结合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培养出相适应的商务翻译人才,形成良好的对口模式,对国家的相关企业有很大的帮助,间接地加强了国际间的经济交流,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另外,通过相关的调查最终确定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基本素养和技能,使得企业有更好的选择性,也有助于大部分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入职。

结语

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在培养的过程中应该紧密地与社会实际情况相结合,教育者应该时刻关注企业的人才需求动态,主要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随时制定相对应人才培养的方案。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人才的输出,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相关教育者应该结合社会实际所需制定一个适合培养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给这些求职者。

第二篇: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专题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文章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具有人才层次的高级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的技术性、培养手段的多样性的特性,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与管理、过程控制与学生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等一系列环节着手,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构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教育;培养模式;人才培养

Abstract: The article from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mode to start the connotati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with a senior-level talent, knowledge, professional ability, technical personnel, training means the persity of features, from a professional Set up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s, educational reform and management, process control and evaluation of students, teachers, and so begin a series of links from high training goals starting to build model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training model;personnel training

前言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是高职发展的一个热点,是借鉴国际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是探索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大胆地在实践道路上勇往前行还是适时停下脚步进行理论反思是每个高等职业教育者都可能面临的困惑。

一、正确认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一般认为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育方法等构成要素。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直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职业能力为主要内容,以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主要途径和手段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确定的具体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和保障机制的总和。

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教育理论、教育实践一体化的操作体系,研究其模式,必然要从其构成要素入手,研究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内容。

二、准确把握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性

(一)人才层次的高级性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研究型和工程型教育;以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及较高的技术技能和操作水平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无论这种技术技能岗位多么趋前、工作内容多么具体、动手程度多么高,它都必须通过专科层次的教育才能获得,仍然属于高等教育培养的范畴,这就是人才层次的高级性。

(二)知识、能力的职业性

高职教育是针对职业岗位群来培养人才的一种教育,它对学生进行的是某种职业岗位生产技术技能和管理知识的教育,它是以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安排教学计划,在对职业岗位群进行工作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明确列出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而组织教学。

(三)人才的技术性、技能性

高职人才不但掌握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技术技能和组织能力,能够将研究或者工程型人才的设计意图或工艺思想应用到具体技术技能操作的实践中去,并能在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性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四)培养手段的多样性

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培养手段的多样性。在教学形式上,不仅有一定的理论教学,而且尤其注重实验、实习、设计、实训等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人才培养模式既然是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整体优化,这就要求我们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与管理、过程控制与学生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等一系列环节着手,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实施办法,并整体优化,达到最佳效果。

(一)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是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应适应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定,应考虑到以下几点:⑴所设专业是否和区域、相关行业的现实和发展对所需求的人才相适应;⑵学院与区域、相关行业联系是否密切、是否能根据人才币场有效需求灵活设置新专业或调整已有专业的服务方向、优化专业结构,学院能否完成当年招生计划;

⑶所设置专业均有基本的办学条件,并逐步提高,以满足提高教学质量的需求;⑷所设置专业课程内容应紧紧把握科学技术发展动向。

(二)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与基础,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首先应有科学完备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应包括以下以下几个方面: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岗位知识与能力调研分析报告、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意见等。通过知识与能力调研分析报告确定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依据和目标,培养方案是对培养目标的具体设计,专家论证意见是对设计方案的审定,三个环节相互联系与制约,构成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三)教学改革与管理

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际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1.理论教学方面:⑴每个专业应该根据培养目标要求,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恰当设置课程;基础课教学体现“以应用为目的”、够用为度,专业课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⑵基础课与专业课。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⑶初步形成以职业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各门课程的地位、边界、目标清晰,课程之间衔接合理。

2.实践教学方面:⑴每个专业都应构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实施效果良好;⑵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在校内(外)实训基地中受到与现代

生产技术水平相对应的岗位实际业务训练;⑶每个专业的毕业生应达到“会操作、会应用软件、会上网、会应用计算机收集与处理信息”(简称“四会”)的计算机教学目标;⑷每个专业的实习、实训、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⑸高职高专应逐步增加选修课比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方面:⑴高职高专应全面开发教学方法与考试模式改革,教师应能够改变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积极实行启发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重视因材施教,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探索适应高职高专教育要求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模式,并在教学中取得一定成效。⑵课程教学应使用投影、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4.实践实训方面:高职高专的实践教学要改变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情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要及时吸收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践,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教学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过程控制与学生评价

过程控制是指在实施教学计划全过程中,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而采取的手段,它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关键内容。过程控制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师资配置、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岗位能力培养要求的实验实训

设备配置、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图书资料配置、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信息资源配置、教学过程控制与监督制度、教师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制度等。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要有师资、实验实训设备、图书资料、信息资源来保障,同时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从而构成教学过程控制保障体系。

学生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培养目标而确立的考核标准与评价方法,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性目标。学生评价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学生日常行为考核标准与评价方法、学生思想品德考核标准与评价方法、学生基础理论考核标准与评价方法、学生职业技能考核标准与评价方法、学生毕业考核标准与评价方法等。学生的日常行为、思想品德、基础理论、职业技能、毕业考核,规范了学生的学习和确立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构成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学生评价保障体系。

(五)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高职高专院校应按照高职教师队伍特点,认真抓好教师队伍建设:⑴着力抓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教师既冥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⑵应积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实行专、兼职结合,改善学校师资结构,适应专业变化的需要;⑶应淡化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的界限,逐步实现教师的一专多能。教师队伍在数量上逐步满足的同时,要严格标准和要求,逐步提高质量以满足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确保教师质量整体提高。

第三篇:关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进。在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其本身亦存在着很多缺陷和不足。尤其是在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这严重制约着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功能的发挥和其应有的作用。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一般认为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育方法等构成要素。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直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职业能力为主要内容,以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主要途径和手段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确定的具体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和保障机制的总和。就我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状来看,必须突破传统人才培养的束缚,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型、综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比较晚,无论是专业设置还是课程安排等,在很多方面大都沿袭普通教育的发展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也不可避免的有照搬照抄“普教”的嫌疑。这也导致在人才培养方面,现在的高等职业教育并没有突破理论教育这一内涵,在职业教育内强调学生基本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实际的操作技能、动手能力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最终导致学生虽然满腹经纶,却无实际的操作能力。这样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的满足市场、企业的需求。最终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无疑导致了企业、市场在招聘人员时,宁愿选择普通院校毕业生。它们普遍认为,现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并没有到达企业、岗位的要求,而招聘普通院校的毕业生,只要稍加培训,即可达到岗位的要求。这样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在市场上并没有足够的竞争优势。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只有进一步探索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出路,才能使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更有生命力,才能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在于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的高技能型、技术性人才。这类人才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迅速的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这类人才身上体现着职业教育的职业性,能够针对某一岗位群,结合自身掌握的能力和水平,更好的胜任本岗位的工作,实现自身和企业的双赢。

围绕着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型、技术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改革现有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首先,正确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是次等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学业失败者、社会地位低下者以及经济能力不足者无可奈何的选择。它应该而且必须为不同层次、职业、手工业者提供更高层次的教育。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对高职教育的定位,由于理论上的模糊,导致实践上存在定位不清的现象。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只有定位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类型上,才能有正确的逻辑起点。

其次,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制约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只有在正确的、清晰的培养目标引领下,它才能顺利健康的发展。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都是技术型人才。即将设计、规划等转化为现实产品或其他物质形态的人才;是为生产一线或工作现场服务的人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教育层次,可以有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但是,统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大都由以前的大专、中专转变而来。但是其本身的教学、师资等并没有相应水平的提高。同时,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严重缺乏研究生、博士生层次的教育,不同水平、层次的毕业生流通不畅,向更高层次流动比较困难。此种状况严重影响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水平。进一步完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人才培养的正确导航。

再次,转变高职课程教学模式。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课程的价值取向上,应重视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协调。在课程设计的内容与形式上,应重视科类、职业门类之间的结合。在课程设计的目标与实施上,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重视调查、实训和实验研究。在课程设置方面,十分注重增强课程的弹性,兼顾理论和实务。广泛增设选修课数量,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职业适应性的需要。在课程内容方面,注重围绕社会的需要,坚持以职业对技能和知识的实际需求为课程内容的依据,重视课程的职业功能性。同时,许多国家为使学生能适应以后工作的变化,满足转换不同职业岗位的需要,广泛实施“通专多能”(多接口)人才的培养模式。

最后,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保证。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合作办学,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利用双方的优势,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在人力、物力、财力和实践场所方面的资源共享,缩短高级专门人才从理论到实践的距离,加速了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学校和企业的紧密结合,可以使学校最快的接受来自企业、市场等方面的需求,以便于迅速的对自身的不足做出调整。从未保证所培养的人才是市场、企业所需的人才。而企业由于与学校的近距离接触,可以更好更快的应用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等,反馈各种有效信息,通过这种人才培养形式,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转变。

改革和完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高校适应社会现实、促进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高校应对就业形势严峻性的必然反应。探索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途径,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

第四篇:商务英语翻译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service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nd analyzes the driving forces and obstacles behind such development.Looking at application types and the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his article categorizes its services into four types: identity related services, information aggregation services, collaborative-aware services, and ubiquitous services.For the first two types of services, applications and system framework are discussed;for the last two types, development trends are discussed.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Internet of Things will gradually be integrated into human life and societ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pplications will evolve from relatively simple identity-related and information aggregation-related applications, to collaboratively-aware, and finally ubiquitous applications.It will then be possible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o be fully integrated with Interne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摘要:

本文介绍了物联网的服务和发展和分析这种发展背后的推动力和障碍。寻找在应用程序类型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物联网,这篇文章总结为四种类型的服务:身份相关服务,信息聚合服务,协作感知的服务和无处不在服务。对于前两种类型的服务,对应用程序和系统框架进行了讨论,对于最后两个类型,对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物联网提供的服务将逐步融入人类的生活和社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应用程序会从相对简单的身份到有关的信息聚合到协作感知相关的应用发展,并最终成为无处不在的应用。然后,它将充分结合互联网和电信网络。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he concept“Internet of Things”was coined by Kevin Ashton of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in 1999, and is defined as follows: all things are connected to the Internet via sensing devices such as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to achieve intelligent

iden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Early in 1995, the book The Power to Predict [1] first described application scenarios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In recent times, the Internet of Things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globally due to increasing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 investment in projects in regions such as the USA, Europe, Japan, and

South Korea.IBM’s Smarter Planet initiative will see an investment of 3 million dollars made in smart grid and digital healthcare projects.The EU has proposed an i2010 policy framework that aims to enhance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ICT)through widespread use of these technologies.In Japan, the i-Japan strategy is based on E-Japan and U-Japan.South Korea has also proposed a new project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In China, Prime Minister Wen Jiabo presented the concept

of“Experiencing China”in August 2009.Driven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dus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China.1、互联网发展的因素

由凯文·阿什顿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于1999年提出的“物联网”的概念,定义如下:所有的东西都连接到互联网,如射频识别(RFID)传感装置,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早在1995年,这本书的动力预测首先介绍了物联网的应用场景。

在最近几年,随着物联网和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政府和企业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地区进行项目的投资。IBM的智慧地球倡议,将在智能电网和数字医疗保健项目中得到3亿美元的投资。欧盟已经提出了一个2010年的政策框架,其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率和促进通过这些技术的广泛使用使信息和通信技术(ICT)得到发展。在日本,他的战略是基于E-日本和U-日本。韩国也提出了关于物联网的新项目。2009年8月,中国总理温家宝提出的“体验中国”的概念。在中国政府的推动下,物联网产业在中国发展迅速。

1.1 Driving Forces for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Firs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conforms to the trend of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to better serve society.On the one hand, modern society suffers development bottlenecks in the fields of energy, transport, logistics and financing.On the other, people have direct demands in health, and medical treatment and services.With a general belief that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make for smarter terminals, wider networks, and better services than other technologies, they are naturally chosen to solv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o enhance standards of living.Second,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s regarded as a new source of economic growth by many

governments.The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 Plan implemented by the Clinton administration brought 10 years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the USA.Now,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has put forward“Smarter Earth,”which probably has relations with the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 Plan.In China,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s regarded as the practice of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to promote industrialization.In regions such as Europe, Japan, and South Korea, govern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ternet of Things planning.Third, with its businesses reaching saturation point, the telecom industry also regards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s a new breakthrough.In many European countries, mobile phone penetration rate has reached 100%.As a result, person-to-thing and thing-to-thing communication has been placed high on the agenda.The Internet of Things therefore represents a new sta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lecom industry.1.1 物联网的发展动力

首先,物联网的发展,符合在使用信息技术下可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趋势。一方面,现代社会发展遭受瓶颈,包括能源,运输,物流和融资等领域。另一方面,人有直接的需求在卫生,医疗和服务方面。智慧型终端将更广泛的应用于网络,与其他技术相比,可以更好的服务于信息技术,可以用来解决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二,物联网被许多国家的政府视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源。克林顿政府实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购买美国1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现在,奥巴马政府已提出“智慧地球”,这可能与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关系。在中国,物联网被视为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工业化的方法。在欧洲,日本和韩国等地区,政府在物联网规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互联网业务达到饱和点,电信业也被视为物联网发展的一个新的突破点。在欧洲许多国家,移动电话普及率已达100%。因此,人对事物和事物对事物通信已被提上议事日程。因此,物联网的发展代表电信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Services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applications that can be included as Internet of Things services, and these can b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riteria.According to technical features, Internet of Things services can be pided into 4 types: identity-related services[2], information

aggregation services, collaborative-aware services, and ubiquitous services[3].It is generally agreed that an inevitable tren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will be its

development from information aggregation to collaborative awareness and ubiquitous

convergence, and that not all services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will develop to the stage of ubiquitous convergence.Many 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only require information aggregation, and are not intended for ubiquitous convergence as the information is closed, confidential, and applicable only to a small group.2联网服务

物联网服务包括了大量的应用,而这些应用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根据技术特点,就互联网服务可分为4种类型:[1]身份相关的服务[2],聚合信息服务,[3]协同感知的服务,和[4]无处不在的服务。

人们普遍认为,一个必然的趋势物联网将是其发展的信息聚合协作意识和无处不在的收敛,并非所有的联网服务将无处不在的融洽。很多应用和服务的发展阶段,只需要信息聚合,不用于无处不在收敛的信息是封闭的,保密和适用只有一小群。

2.1 Identity-Related Services

Identity-related services adopt identity technologies such as RFID, two-dimensional code, and barcode.Figure 1 lists some identity-related services.According to the identification mode of the terminal, identity-related services can be p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active and passive.They can also be classified by served objects(enterprise or inpidual): personal applications or enterprise services.The implementation of different applications may vary.Figure 2 illustrate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ag-based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services.The general procedure for such services is as

follows: first, an RFID tag is attached to a thing.Then, a read device accesses the information in the RFID tag(including the identity information of the thing), and makes a request to the name resolution server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In this way, it may obtain the 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URI)of the thing.Finally, the read device obtains further information from the URI.2.1身份有关的服务

身份有关的服务采用身份的技术,如RFID,二维码和条码。图1列出了一些身份有关的服务。

根据终端识别模式,身份有关的服务可分为两个类别:主动和被动。它们也可以被列为服务对象(企业或个人):个人申请或企业不同的应用服务。

实施可能会有所不同。图2显示了基于标签的信息获取服务的基本原则。一般程序这样的服务如下:首先,RFID标签连接到一件事。然后,读取设备的访问,在RFID标签的信息(包括身份信息的事情),使得联网名称解析服务器的请求。在这种方式,它可以得到的东西的统一资源标识符(URI)。最后,读取装置从URI取得进一步的信息。Key Technologies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he above discussion shows that implementation of services i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mainly involves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sensor, sensor network, sensor network-related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network, the Internet of Things platform, and integrated technologies.The sensor is used to collect information in the Internet of Things;it is the basic part that senses the real world, and offers services and applications.However, due to the persity of sensors(there are temperature, pressure, speed, humidity, height, video, image, and location sensors), information interfaces provided by these sensors vary widely.This is the greatest challenge for mass produc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terminals.Much research has already been conducted into sensor networks, and a complete set of specifications have been made for the physical layer, link layer, and network layer.But sensor networks have not been put into application on a large scale[6].Typical sensor network-relate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clude Bluetooth, Infrared Data Association(IrDA), Wireless

Fidelity(Wi-Fi), ZigBee, RFID, Ultra-Wide Band(UWB), Near Filed Communication(NFC), and WirelessHart.Sensor networks will evolve to next generation IP networks(e.g.IPv6 networks), and sensor terminals will tend to become smarter.The intelligence of a sensor network is mainly reflected in its IP technology, low power consumption, small size, bidirectional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and non-manual maintenance.Communication networks provide the data transmission channel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Current research into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ocuses on how to enhance existing networks to meet the service requirements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e.g.low data rate, low mobility).The Internet of Things platform works with terminals as well as exiting networks and systems to provide the capabilities to various applications.In terms of network architecture, a unified service platform that is suitable for applications of multiple industries is required to support cross-sector, unified information services.In particular, whe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develops into the collaborative-aware or even ubiquitous service stages, more effective network framework, name address, routing, and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have to be worked out.3.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上述讨论表明,在实施物联网服务时将主要涉及传感器、传感器网络,基于传感器的沟通交流、网络沟通、物联网平台和综合技术等关键技术。

该传感器是用来收集在物联网中的信息,它是实现感知现实世界这一功能的基本组成部分并提供服务和应用。然而,由于传感器的多样性(比如温度,压力,速度,湿度,高度,视频,图像,位置传感器),这些传感器的信息接口的千差万别。这也成为了众多物联网终端最大的挑战。

许多研究已经针对传感器网络展开,并完成了一整套物理层,链路层和网络层的规格规范。但传感器网络仍尚未投入大规模的应用。典型传感器网络相关通讯技术包括蓝牙、红外通讯(IrDA)、无线保真(Wi-Fi的)、ZigBee、RFID、超宽带(UWB)、近场通信技术(NFC)和WirelessHART的。传感器网络将发展为下一代IP网络(例如IPv6网络),传感器终端将会变得更加聪明。传感器网络的智能主要体现在它的IP技术、低功耗、体积小、信息双向传输和自动维护上。

通信网络为物联网提供了数据的传输通道。目前关于通信网络的研究集中在如何增强现有的网络以满足物联网的服务需求(例如低数据率,低流动性)。

物联网平台和终端相兼容,也拥有在脱离网络和系统的情况下提供的各种应用的能力。在网络体系架构中,一个统一的适合多个行业应用的服务平台将需要跨部门,统一的信息服务的支持。特别是当物联网发展成为协同感知,甚至变成无处不在的服务的阶段,将需要制定更有效的网络框架、姓名、地址、路由。

第五篇:商务英语翻译

1.法拉利,意大利运动跑车制造商,在世界上最被人认可的三大品牌之一。在没有帮助下,公司在世界企业巨头中获得了很高的名气,对于它大部分的存在,只是一个广告部门。

2.顾客现在会在他们想要得到的产品上话更多的钱,而不只是他们需要的产品上。因此,所有的公司必须生产高质量的产品。

3.最近我们决定在纽约成立一个新的销售办公室。首先,我安排了一个与财务部门的会议

来讨论这个项目。我们准备了一个包括不同费用细节在内的预算。

4.由于高通货膨胀,在过去旅游业有很多的问题,导致了短期的规划。然而酒店则是长期

性的投资,通常有超过15年时间的回报。

5.最近几年,许多公司已经在全球扩张。它们通过兼并,与外国企业合资,以及与外国企

业合作来完成。由于这种全球化的趋势,更多的员工工作在国外,在一个管理职位上或者作为混合团队的一部分。

6.当管理者们在外国工作的时候,他们可能会发现很难理解他们员工的行为。而且他们还

会发现他们在本国工作的技巧在他们新的工作的地方并不有效。

7.正是的来说,谈判是直接的。德国的经理会直接说出他们的心声。他们把重点放在货物的详细的细节上,而且会很快的说道重点。

8.交流是美国人的天赋,当谈判的双方见面的时候,重点是放在闲聊和微笑上。有一个比

在英国更直接的自由使用幽默。

9.尽管意大利的深南方并不是加利福尼亚,但是受到由欧盟,意大利政府,当地的组织以

及Pistorio 先生的个人承诺的激励,帮助Catania 发展成为一个高技术的中心。

10.幸亏高失业率以及政府和欧盟的激励,Pistorio 先生很快的发现在西西里,脑力成本明显的比欧洲其他的地方低。结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11.金果的成功投放市场被盼望能够长期的增加收益。猕猴桃市场协会已经保留了所有的市

场和销售权利对于欧盟和海外的各种商标。这将会保护税收当各种金果在全世界范围内种植的时候。

12.协会已经与意大利的四个最大的猕猴桃合作商签署了合同,种植已经开始了。种植的范

围区域预计会稳定的增长,最终会生产百万箱猕猴桃。

职业教育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