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作业
1.什么是教育反思?教育反思的内容包括有哪些?
何谓“教育反思”?概而言之,教育反思,即教师自觉地以自己的教育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和总结。
换言之,反思即指教师对自己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剖析、解读的过程,其本质是一种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沟通,它反映一个人对其身心状况的认知。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它包括引起思维的怀疑、困惑及心智上的困顿,还包括寻找、搜索和探索的活动 , 求得解决疑难、处理困惑的方法。
教育反思通常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熊川武《论反思性教学》)。应当说,教育反思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它不仅指反思课堂教学行为,也指反思课前的教学计划与课后的教学评价;它不仅指教师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也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反思;它不仅指反思总结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也指反思总结其他教师的教学行为。一句话,可以指对所有教学行动的回忆、思考、分析、检讨和评价。教学反思的重点在“思”,既然是“思”,就得有“思路”。教学反思应当如何去拓展思路,这正是教师在开展教学反思、撰写教学反思总结时感到为难和困惑的地方。
教育反思包括:
教育教学反思的内容是什么 ? 如何写好教育教学反思 ? 简单地说,教育教学反思就是研究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记录和思考。
(一)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点
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就是记得意之处,记课堂上感觉特好的成功点,包括:教学中引起师生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上一些精彩的“镜头”,如师生对答、学生争论、智慧碰撞、情感交融等高潮和亮点;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原则运用的感触;教法改革和临时应变的教学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改进和创造性处理;教育教学中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方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引起教与学共振效应的途径;设计合理,条理分明的板书;课堂教学中临时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得当的具体措施;先进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的渗透与应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在课堂中应用的感悟;教学方法的革新;学法指导的技巧等。只有详尽地记录这些优点,才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借鉴使用,并不断总结、改善,推旧出新,教育教学才能接近完美。
(二)写教育教学中不足、失败之处 写教育教学中不足、失败之处就是记失误之处,侧重于审视自己课堂教学的失误,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如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有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等。可以是大的问题,也可以是小的问题。教师通过反思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时应吸取的教训,同时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教学的新思路,写出改进的策略和“二度设计”的新方案。即使一个教学经验丰富,课堂教学近乎完美的教师,在一节课的某些环节上还是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败笔之处。能认真冷静地对整个教学过程加以剖析,回顾、探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略,对今后的再教学积累深层次经验,无疑会有锦上添花之妙用。
(三)记录整理学生的创新思维
记录整理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记录学生的见解。常言道,教学相长,学生的一些独到见解犹如智慧的火花在闪烁,不仅对其他学生有启发,对我们教师教学也有开拓思维的良好作用。如课堂上学生的独特见解、精彩回答、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精神世界的独特感受,都是丰富、可贵的课程资源,也都是教师可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料。对于新课程要有新理念。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直强调“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在这个理念的引领下,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灵光”显现,教师应该适时肯定他们的独特见解,进一步推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用激励的方式、方法促进其发散性思维的形成。这些独到的见解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和完善,也可以拓宽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四)记录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和记录学生的问题和建议
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也必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是个别的,有些是普遍的,也有一些是教师意想不到的,还有一些是富有创新性的,可能教师一时都难以解答。这些问题应及时记录下来,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对症下药,实施补救措施。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思维和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能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着教学民主的精神,对学生的教学建议也应该做必要的记载。课堂中,师生、生生互动导致一些突发事件,在寻找解决的方法时,偶然出现的瞬间灵感(即使是不能成功解决的方法)也要及时记录,利用课后深刻反思,否则就会不了了之,教学思路就得不到拓展。
(五)课后重写“教学设计”
课后,应回顾一节课的全部进程,思考本节课探索出哪些教学规律;教法、学法上有何创新;启发学生思维有何新招;重点及难点的突破与分散是否得当;课堂训练设置是否有层次感、有梯度;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学生;知识点是否通过迁移训练得到强化等。再次梳理之后进行必要的分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本节内容时应该如何去做,写出新的教学设计,把自己的教学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与高度。
2.什么是教育案例?它有哪些特征?
教育案例是指包括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提升等现象,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对该事件发展的全过程的完整叙述和理性思考。
简而言之,一个教育案例就是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故事,其叙述的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 , 情理之中”的事。
再简明概括地讲,教育案例就是叙述一个教育故事。它是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教育案例的特征:
(1)情境性教育案例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即特定的教育情境。
(2)完整性教育案例能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的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地点、角色,及对事件的处理策略和处理结果等,生动、完整地叙述教育故事的全过程。
(3)典型性既具体又特殊,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含一些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教育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必须有典型性。
(4)启示性教育案例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与特殊性 , 教育事件始末均能揭示教师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理智、困惑、需求等,给大家以启示和警示的作用。
(5)指导性教育案例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有较先进的思路,有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思考,对大家的实践和教育行为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和推广价值。
3.教育案例与其他教育文体的区别是什么?
一.教育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可举不同的事例,但都是为了论证同一个观点,案例则以归纳总结规律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从写作的思路看,论文是为理论找事例,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演绎思维过程,案例是通过事件找理论,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是写在教育教学之后,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思维过程。
二.教育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即将发生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与说明,重在预测;而案例是对已经发生的教育事实的追述与思考,重在反思。
三.教育案例与教学实践实录的区别 教育实录是有闻必录,从一上课(或活动)到下课师生的语言、动作、效果要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出来,是针对一节课(或活动)的全程记录;而案例是根据案例主题和案例问题有所选择地记录教育教学的一个或几个片段。案例事件的记述必须有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而课堂实录却没有这一规定。
四.教育案例与教学后记的区别
教学后记是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及时记下课堂上发生的事件或自己的感受,这只是教学事件,可作为案例写作的素材,但并不是每篇教学后记都值得作案例,还要加以选择。案例是围绕主题、经过选择和取舍、更系统的教学后记。
五.教育案例与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的区别
教学随笔写作形式比较灵活,通常是作者一节课后(或活动)的有感而发,不像案例那样有规范的几部分要求,可以说是写教育的散文。教学反思一般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或自己的困难,目的是为了引起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和教学行为的改进;而案例的指向可以大到分析几节课,也可以小到分析一堂课或一节课中的一次活动;可以详细叙述事件发展的长期过程,也可以着重说明某个情境片段。
六.教育案例与教育叙事的区别
教育案例可以说是由教育叙事和案例分析与问题讨论三部分组成,教育叙事就是案例中的案例事件部分。案例中的一个案例事件可能包含有一个教育叙事,也可能包含有几个教育叙事。
七.教育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区别 1.两者所包含的要素差异
案例一般有这几个要素:案例题目、主题背景、情境描述、问题研究、评析反思,而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只有三个要素:有鲜明和引人入胜的问题,有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有解决问题过程中或过程后的理性反思。
2.在综合性方面的差异
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不像案例那样一定要有主题,只需要有问题即可。教育叙事研究报告通常只有一个典型教育事件。教育案例通常有反映与主题有关的不同问题不同案例事件。目的是为了对同一个主题、几个小经验进行串联和整合。
3.在内容结构方面的差异 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只需要有反思,而案例除有反思(即案例分析)外,还要在反思基础上提炼出“启示”。案例还要提供一批需要讨论的问题。
4.教育案例的划分依据有哪些?它又可以具体分为哪些类别?(未答)
5.教育论文的常见类型有哪些?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1)研讨型论文
研讨型论文是针对教育理论或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薄弱环节进行专题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解决方法的论文。它的关键是“立论”,这是所有教育论文的基本特点和基础。
撰写这类论文,所研讨的问题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确凿可靠的材料为立论的依据,重在以事论理;其结论(研讨结果)要符合客观实际,要有独到见解和实用价值。
(2)经验型论文
经验型论文是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体会,进行分析、概括、抽象、提炼,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写出的论文。这是中小学教师最常见的论文类型。
撰写这类论文,要把自己在经过认真实践、探索、试验中得出的成绩、效果、体会、感受和认识,在总结经验、选择经验、分析经验、论证经验的基础上,把收获最大的一点,体会认识最深的一点,做法最有成效的一点,抓住其本质,进行思考和发掘,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论点;并在经过论证之后,使原有“经验”转化为具有总结性、独创性、理论性的论文。
(3)述评型论文
述评型论文包括综述性论文与评析性论文。它是在归纳总结别人在某一学术问题或某一研究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分析、评析,进而发表自己的见解的一种论文。包括读后感、对新理论新观点的阐述。
撰写这类论文,在选择评述对象时,要考虑它的影响作用以及作者的兴趣和能力;要加深对评述对象的理解,提高对评述对象的认识,并以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以及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为准绳。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取先综述情况(或观点、或做法),在一一评析之后,再从整体、主流、本质上作总评价,或述评结合、一述一评。总之,都应具体提出自己的新发现、新见解或新构想。
(4)报告型论文
报告型论文是指描述或阐述教育实践研究中某一固定程序的论文。主要有调查报告、经验总结报告、实验研究报告。
(一)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教育科研现象的调查情况,经过整理分析后的记录。调查报告不是情况的罗列、材料的拼凑,而是揭示教育现象的主要矛盾和最本质的东西,是对材料的再加工、再创造。其形式有描述性报告、解释性报告和建议性报告或描述与对象相结合的综合性报告。
调查报告的表述设有固定格式,一般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题目、导言、主体、讨论或建议、结论、列出参考资料
(二)教育经验总结报告
经验总结是一种古老的教育研究方法。今天,经验总结仍然是教育科研,特别是学校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一种主要形式。例如学校行政领导总结学校管理工作经验,学校教师总结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经验。他们通过对自己从事的经验活动进行回顾、反省、分析、思考,认识和发现教育措施、教育现象与教育效果之间的联系,从而为日后或他人类似的工作提供借鉴。教育经验总结是通过人的理性思考,把所“经历”过的、所“体验”到的东西加工成反映一定原则、规律的精神产品。经过这一番加工,使经验产生质的飞跃。
教育经验总结报告的基本内容如下:、开头。2、教育工作的主要措施、实施过程和主要效果。
3、对于做法与效果的理论分析。
4、对于今后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完 善经验的设想或建议
(三)教育实验研究报告
严格的实验研究要设置干预变量,即自变量,以影响因变量。但由于学校研究者缺乏有关真实实验研究的常识与技术;学校教育改革研究一般又是在非常自然化的环境下进行,各种变量的控制十分困难;再加上学校教育改革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改革本校的教育、教学状况,提高办学效益,而不是寻求普遍性的理论原则。尽管一些打着“教育实验”旗号的这种研究引起学者们对“什么是教育实验”的争论,但他们确确实实地取得了可喜的效果,推动着教育改革的前进。从许多发表的报告或论文看,它们表现出如下特点:
(1)对研究背景、对象、变量、假设的交代。
(2)说明实验效果的数据资料。如果缺乏充分具体的数据,可以以许多事实来说明效果。
(3)对教育措施、步骤、方法的交代。在实验报告中,对教育措施、步骤、方法的交代往往是以非常简洁的语言把它们作为自变量进行交代。也可以以较主要的篇幅详细地介绍过程、方法。
(4)研究结论与理论的思考。(5)学位论文
目前在职攻读学位的老师越来越多,也开始关注学位论文这一文体。撰写这类论文,选题要求比较严格,一般篇幅较长、分量较重,论题必须与之相适应;它所提出的论点,就是对论题的创新见解;选用的材料要达到必要、确实、新颖、充分、协调的选材标准;它特别强调新事实、新理论、新数字、新动态,整个内容要富于很强的理论性、创造性、论证性,以体现浓郁的理论色彩;在结构上,可参照一般学术论文构成的基本型安排整体结构。我们可以从下列附件中了解其基本特点。
(6)叙事研究论文
第二篇:《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作业
第一章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反思
1、波斯纳认为教师成长的规律是‚经验+反思=成长‛。为什么教育反思对教师的成长如此重要?
答:首先,反思性教学增强了教师的道德感和责任感,以此作为提高都是素质的突破口。一般来说,缺乏道德感和责任感的教师,除非因教学上的失误或迫于外界压力,否则不会自觉反思自已的教学行为。而提倡反思教学,使教师自觉的在教前、教中、教后严谨地审视自已的教学行为,改进自已的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道德感、责任感和教师的教学技能与能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而倡导反思,是增强教师道德和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其次,反思性教学强调学会教学,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学会学习早已为人们熟悉,而反思性教学强调教师要学会教学,即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即要求老师教学生,学会学习,全面发展学生,又要求教师学会教学,自身获得进一点好展,直至成为学者型教师。因此,反思型教师不仅想知道自已教学的结果,而且要对结果及其原因等进行深思,总是问‚为什么‛。这种‚追问为什么‛的习惯,往往促使反思型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解题‛能力。相比之下,如果我们的目的仅仅是教学生学会学习,而没有教师不断的学会教学,学生的学会学习很难保证。
第三,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问为基本点,在具体操作中,实施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已的薄弱环节,也可以从各方面的训练中总体提高自已。实施反思性教学,并不是要面面俱到,针对教学过程中所有的环节加以反思,而是可以在某次具体操作中更侧重哪个环节的训练,从各个环节的提高从而使教师整体素质得以提高。比如在某一次反思性备课中,可以专门训练引入这个环节,课前设计几种不同的引入方式,根据学生反应和教学效果加以鉴定比较哪种引入更适合哪种类型的课程。这种方式使都是水平的提高落实到某个具体的点上,既有实效性,又增加了教师的成就感。
第四,在不断尝试‚反思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有了自觉的意识,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不断提高,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也相应提高,从而加强教师的监控能力,自如地应对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有都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在目前实行的大班教学中,任务教学方法总是只能适合部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一次性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学生的‛吃不饱‚或‛吃不了‚。如何使这种现象得以缓解,需要教师细心体会,对自已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自觉地检查、审视和评价,对自已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诸方面及时保持有意的反省,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例如,我们要求在上每一节课时,对自已要讲什么内容,为什和要讲这些内容、沿着何种思路进行讲授这些内容等都要有清醒的认识。这种认识不仅表现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还表现在课堂教学之前的计划与准备以及教学结束后的回顾。如课前预计课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构想出可能有的教学效果;课后对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从学生实际出发、教材的呈现是否清楚合理、教学是否得法等方面的分析。
2、结合你的学科教学实践,说明教育反思应当从何处入手?如何反思?
答:1.强化理论学习,暴露‚困惑点‛,进行教学反思。强化理论学习,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思想观念、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能使教师高屋建瓴,时刻指导与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激发思维活力和对教育问题的批判。学习理论的过程,就是暴露‚困惑‛的过程,引导反思的过程,寻求答案的过程。教师只有不断汲取教育教学的理论源泉,勤于思考探索,才能从低层次、浅水平、多重复的教学困惑中走出来。我们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学习新课程标准,反思自己的‚角色‛定位;二是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反思自己的‚教法‛陈旧之处。2.注重案例研究,寻找‚局外点‛,进行教学反思。案例最具可思可学性。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这种‚寻找局外点,进行教学反思‛具有对比性,更能促进教学的发展。实践中,可重点做好两点。第一是提供单一课堂案例。一个人对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通过对话,思想碰撞,就可能茅塞顿开。我们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每周观摩一节课,并要求教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执教者的情感投入如何,问题的设计如何,学生回答问题和教师的评点如何,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如何,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如何,教学效果如何,三维目标实施情况如何。第二是举行‚同上一节课‛活动,提供对比案例,让更多的教师来观摩,在此基础上引导教师进行评价,并思考‚这节课让我来上,我会注意哪些环节‛。3.狠抓课堂教学,针对‚习惯点‛,进行教学反思。不少教师总是习惯于从自己的经验模式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使外部条件发生了变化,他们还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新的教学现象和问题,纳入原有的经验框架里,在原有的经验世界中寻求解释,课堂教学变化不大。这些‚习惯点‛,更是教师应深入反思的地方。我们可做好三点:课前反思——充分了解学生了吗?课中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高效有序?课后反思——总结教学得失了吗? 如何反思:用多种方式开展教学反思
(1)自我说课反思。自我说课,即自己对自己说课,要求自己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叙述教学设计中的思维过程,使自己内部思维活动充分地暴露出来。不断地反问自己:教学设计是否充分体现教学目标,是否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如何更好地突破难点,在教学设计上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等。这样会不断地发现问题,对教学设计进行必要完善,使教学思路更加清晰、系统,从而使教学设计达到最优化。这也是教学前反思的重要途径。
(2)观摩教学的反思。通过组织现场观摩或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进行交流、探讨,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发现问题,思考辨析自己与优秀教师的差距,在内心产生强烈的改进自身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的愿望。通过对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模仿、品味、学习,吸取他们的教学长处和优秀品质,不断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就一定能提高教学水平,再结合自己的教学优势,就会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3、写一篇关于你的学科教学方面的反思或学生管理方面的反思,与大家分享。
答: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上,我倾注了自己的全部的精力和爱心,下面我从班级管理五个方面进行反思,找出不足,提出今后工作要求。
(1)、制定班规制度 培养班级风气。刚接班时,我的工作重心是制定班规制度,确立班级目标.具体目标是:团结守纪,学风浓厚,求实进取,学会做人。这段时间,我严抓常规。不断训练学生行为习惯,树立积极向上班风,以整体环境来影响每个学生。同时,作为班主任,以身作则,带头遵守班级纪律,用积极向上的心态来面对每个学生,热爱班级,拉近和学生的心理距离。(2)、了解每个学生 培养班级骨干。暑假里,我以最快速度熟悉每个学生,了解学生情况,培养一支有较强能力的班干队伍.我将班级工作细化,定点定人负责,每天工作由值日班长总负责,建立管理小组,评比班级各项常规.表扬先进.激励后进。久而久之,班风变正了,学风渐浓了,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也渐渐少了,班主任不在时,学生也能安静地上好自习课,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对于班级小干部,放手让他们独挡一面管理班级,定期找班干谈话或召开班委会,解决存在问题,维护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的威信和尊严。(3)、重视主题班会 发挥个性特长。班会课是我一直很重视的课堂,定期召开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一个班集体的进步往往是这个集体所有成员努力的结果。班会课上可让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真正成为班级主人,发扬主人翁意识,努力为集体争光。半学期来,我班已召开多次主题班会:感谢恩师,廉洁文化进校园,祖国在我心中,我为班级献计献策等.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进一步增进师生间的距离,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4)、协调师生关系 关注学困学生。我班物理学科比较弱。平时,我不仅抓各科学科,也协调好学生与任课教师的关系。我采用各种方法督促他们的学习,具体包括:早读课前检查各科作业;早自习前检查学生语文背诵;自习课检查学生英语背诵等。遇到进步较大的学生及时表扬,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通知家长,督促其完成学习任务。经过半学期努力,我班成绩进步明显,同学们对学习更有兴趣和信心。平时我也特别关注班级的学困生,我认为抓好班级总体成绩的关键是转化学困生,打好基础,因此,我在工作中很注重这个方面。(5)、多与家长联系 共同督促学习。学生在家情况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我经常和家长联系,不仅是出现问题以后与家长联系,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平时多和家长沟通交流,共同督促学生学习,两个月来,我的工作也逐渐得到家长的支持和肯定。
第二章 中小学教师如何写教育案例
1、什么是教育案例?它与教育反思有何区别?
答:科学地界定教育案例的含义是教育案例规范化的前提和基础。
教育案例是指包括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提升等现象,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对该事件发展的全过程的完整叙述和理性思考。简而言之,一个教育案例就是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故事,其叙述的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 , 情理之中‛的事。再简明概括地讲,教育案例就是叙述一个教育故事。它是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育案例作一个确切地解读。
(一)教育案例是与教育实践密切相关的
无论哪种类型的案例都是与特定事物相关联的。它们差不多必然是关于教育的情境、行为过程,即是特定的事物蕴涵于其中的或为达到分析目的而基于实践构建的情境。
(二)教育案例是与教育行为、目的和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密切相关的
教育案例是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目的的载体,是教师的使命意识的再现。案例的描述只需一个完整的故事或片段就能逼真地反映教师的思维动态和人格魅力。
(三)教育案例是与教学变量、理论观点的多元性密切相关的 教育案例蕴涵了教育教学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问题性。
教育案例是对某种具体情境的记录,是对‚眼前‛真实发生的实践情境的描述,它不能杜撰和虚构所谓的‚事实‛,也不能由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教育案例描述的是具体的、特定的需要进行探求和解决的疑惑问题。教育案例是为了突出一个主题而截取的教育教学行为的一个场景,这些片段场景蕴涵了一定的教育理论。因此,教育案例不是课堂实录,也非教师的教案或教育个案。
教育案例充分体现了一定的教与学的原理或理念。它是以真实的教育事件为基础,但又不是简单而机械的课堂实录,它往往是为了产生一个具有研究基础的教育模式,对教育过程进行剪裁和提炼加工,融合了多个事件的某个方面。不言而喻,教育案例源于实践,但高于实践,因此,它超越了一般指导书的‚有效教育行为‛和‚应该……‛的罗列式所谋求的感觉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将大家带到一个充满目的性、不确定性、偶然性和随时要作出决定的环境中,在其提供的分析框架基础上,引起大家进行深刻的思考,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而影响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教育教学实践。
综上所述,教育案例讲述的应该是一个完整而生动的教育故事,叙述的是一个教育事例。基于此,教育案例应包括如下特征:
(1)情境性教育案例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即特定的教育情境。
(2)完整性教育案例能把事件臵于一个时空的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地点、角色,及对事件的处理策略和处理结果等,生动完整地叙述教育故事的全过程。(3)典型性既具体又特殊,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含一些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教育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必须有典型性。
(4)启示性教育案例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与特殊性 , 教育事件始末均能揭示教师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理智、困惑、需求等,给大家以启示和警示的作用。(5)指导性教育案例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有较先进的思路,有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思考,对大家的实践和教育行为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和推广价值。
教学随笔写作形式比较灵活,通常是作者一节课后(或活动)的有感而发,不像案例那样有规范的几部分要求,可以说是写教育故事的散文。教学反思一般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或自己的困难,目的是为了引起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和教学行为的改进;而案例的指向可以大到分析几节课,也可以小到分析一堂课或一节课中的一次活动;可以详细叙述事件发展的长期过程,也可以着重说明某个情境片段。
2、研读教材案例‚寻找数学复习课的新与乐‛(第53页),与教育案例的的概念对照,你认为它符合教育案例应具备的特征吗?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答:我认为是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是指包括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提升等现象,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对该事件发展的全过程的完 整叙述和理性思考。
简而言之,一个教育案例就是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故事,其叙述的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 , 情理之中‛的事。
再简明概括地讲,教育案例就是叙述一个教育故事。它是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育案例作一个确切地解读。
(一)教育案例是与教育实践密切相关的
无论哪种类型的案例都是与特定事物相关联的。它们差不多必然是关于教育的情境、行为过程,即是特定的事物蕴涵于其中的或为达到分析目的而基于实践构建的情境。
(二)教育案例是与教育行为、目的和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密切相关的
教育案例是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目的的载体,是教师的使命意识的再现。案例的描述只需一个完整的故事或片段就能逼真地反映教师的思维动态和人格魅力。
(三)教育案例是与教学变量、理论观点的多元性密切相关的 教育案例蕴涵了教育教学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问题性。
教育案例是对某种具体情境的记录,是对‚眼前‛真实发生的实践情境的描述,它不能杜撰和虚构所谓的‚事实‛,也不能由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教育案例描述的是具体的、特定的需要进行探求和解决的疑惑问题。教育案例是为了突出一个主题而截取的教育教学行为的一个场景,这些片段场景蕴涵了一定的教育理论。因此,教育案例不是课堂实录,也非教师的教案或教育个案。
教育案例充分体现了一定的教与学的原理或理念。它是以真实的教育事件为基础,但又不是简单而机械的课堂实录,它往往是为了产生一个具有研究基础的教育模式,对教育过程进行剪裁和提炼加工,融合了多个事件的某个方面。不言而喻,教育案例源于实践,但高于实践,因此,它超越了一般指导书的‚有效教育行为‛和‚应该……‛的罗列式所谋求的感觉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将大家带到一个充满目的性、不确定性、偶然性和随时要作出决定的环境中,在其提供的分析框架基础上,引起大家进行深刻的思考,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而影响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教育教学实践。
综上所述,教育案例讲述的应该是一个完整而生动的教育故事,叙述的是一个教育事例。基于此,教育案例应包括如下特征:
(1)情境性教育案例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即特定的教育情境。(2)完整性教育案例能把事件臵于一个时空的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地点、角色,及对事件的处理策略和处理结果等,生动完整地叙述教育故事的全过程。(3)典型性既具体又特殊,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含一些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教育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必须有典型性。
(4)启示性教育案例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与特殊性 , 教育事件始末均能揭示教师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理智、困惑、需求等,给大家以启示和警示的作用。
(5)指导性教育案例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有较先进的思路,有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思考,对大家的实践和教育行为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和推广价值。所以我认为属于教育案例
3、写一篇与你的学科教学或学生管理工作有关的案例,与大家分享。
答:我所带学科是语文,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后进生‛的转变
(一)当时的背景: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班的xx同学,他有点‚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根本没把我这个老师放在眼里,这样也就成了我关注的对象——课堂上他嘻嘻哈哈,你走到他身边揉揉他的头,示意他安静下来的时候,他不但没有其他孩子的紧张,反而斜着眼睛看你,似乎在说:‚你有什么了不起!我才不怕你呢!‛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果然大显了他的‚神威‛,课堂上无视纪律的放肆行为,知错犯错的重复循环,作业拖拖拉拉,偷工减料,班级中什么捣蛋的事绝少不了他……班级中第一号名副其实的‚跳跳王‛,许多学生避之不及的对象,也因此成了班上所有任课老师头疼的对象。可是就是这样一个让所有人为之操心的学生,新学期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让人不敢相信这就是他,他的进步既让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更值得我反省。
(二)反思对他的教育:
调皮是孩子的天性,我不断的从他身上找闪光的地方,重视对他的激励。因为激励是人内心要争取实现某种希望、愿望等产生的一种动力。
做法:当他做错事的时候,我改变了对他的批评态度。记得开学初的一天中午,我留了大概十分钟可以做完的作业给同学们,可是等下午课上检查的时候,全班只有他一个没有做,我自然很清楚,肯定又是中午贪玩的结果,他站着,用不屑一顾的眼神看着我,好像在说‚你罚吧!‛正当同桌同学想告诉我原因的时候,我制止了,同时又很平静地让他坐下,这个举动让原本准备接受批评的他感到意外,他疑惑地看看我,包括他周围的同学一定也在想,今天老师怎么了? 下课了,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没有更多地问他原因,只对他说:‚今天你的作业没有完成,老师想,你一定有原因,请把今天的事情作为日记写下来。‛第二天,我打开作业本,看到的是他对自己作业没有完成的深刻分析及反省‚……时间不等人,今天我没有抓紧时间,给自己丢脸了,这样的情况以后一定不能再发生了……‛我很感动,给他留下了这样的回复:‚这是你第一次没有为自己的错误找理由,能正视自己的错误了,你有进步!相信你一定会说到做到的,加油!‛ 从这以后,中午作业前,我会经常对他说声‚加油哦!‛他也会很友善地朝我点点头,果真每天作业比较及时地完成了。这是一个进步的起点。
分析:⑴情感激励。把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小学阶段是自我意识的朦胧形成期,自我意识有了较快的发展,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能对外部的表现作出相应的评价,尤其对于一个初中生而言,学生开始独立地把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行为进行比较,开始依据道德原则来评价自己或者别人的行为,自我控制力也显著增强了。⑵强化激励。要使优良品质在儿童身上占支配作用。在任何一个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中,都存在着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矛盾,在教育错误和缺点较多的学生时,要尽量坚持从正面着手,充分调动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对美好事务的向往,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和养成自我控制的能力,为进一步接受教育和不断克服消极的因素创造条件。做法:比如,上课时,他对感兴趣的内容发言会比较积极,但是由于他的回答经常出乎意料,让大家哄堂大笑,更多的时候是他故意制造的效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不是当场批评他的恶作剧,而是在课后教育他,首先表扬他的聪明、会动脑筋,但是同时明确地告诉他,‚要是你能文明的回答,老师和同学们会更欣赏、羡慕你!‛从这以后,针对他上课故意捣蛋的现象,课后,我会严肃提出,针对他认真的回答,我会当场表扬,让他觉得这样正确行为的愉快感受。通过强化措施,增强他的是非观,慢慢地改正课堂上制造轰动效果事件的发生,让他会觉得‚难为情‛!慢慢的,课堂上他的出格表现减少了。
⑶任务激励。给学生一定的任务,让学生肩负起与其能力相适应的任务,为他获取成功与发展提供机会,激发他的成就动机。主动让他们参加集体活动。有时候,班上的后进生缺点错误较多,有什么集体活动都不让他们参加,以此来惩罚他们,有时候,怕后进生在外面惹事,影响集体荣誉,可是这样的结果只能使他们堆集体不承担义务,有的学生可能会以其相反的表现来赢得大家对他的关注。让他们参加活动,使他们有接受教育、改正错误的机会。⑷荣誉激励。使获得荣誉的学生既能经常以这种荣誉鞭策自己,又可以为其他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与奋斗目标。善于发现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有优缺点,在后进生身上,缺点往往多一些,显得突出一点,优点可能少一点,甚至显不出来,作为教师,千万不能‚哪壶不开,提哪壶‛,整天专盯着后进生的缺点,陷在解决问题的事务堆里,要善于发现其长处,避其短,争取教育的主动权。
⑸沟通家校联系,促进教育的合力。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续,良好的家庭教育将是学校教育的坚强后盾,我把家长看作是儿童教育过程中平等的合作伙伴,我们双方为着共同的教育目标,互相沟通,彼此交流,互尊互重!强调家长是教育的合作者。与家长交流多表扬孩子变化,教师对家长抱有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爱心,那么家长必然会成为教师的合作者。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让他在孩子纯真、美好的心田中生根发芽,他的进步让我们看到了美好的未来,期待着他更大的进步!
第三章 中小学教师如何写教育论文
1、研讨型论文与经验性论文二者的区别主要有哪些?
答:
一、研讨型论文
研讨型论文是针对教育理论或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薄弱环节进行专题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解决方法的论文。它的关键是‚立论‛,这是所有教育论文的基本特点和基础。
撰写这类论文,所研讨的问题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确凿可靠的材料为立论的依据,重在以事论理;其结论(研讨结果)要符合客观实际,要有独到见解和实用价值。如《作文教学中的‚急功近利‛倾向应该克服——小学作文指导现状分析》,就是一篇遵循以‚发现(小学作文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解决存在问题‛的思路撰写的一篇研讨型教育论文,作者通过发现和分析当前小学作文‚在目标上追求近期效益‛、‚在方法上寻求‘立竿见影’的模式‛的倾向所带来的危害,提出了‚作文教学中的‘急功近利’倾向应该克服‛的观点。文中以大量确凿的事实作为立论的依据,并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出了问题产生、存在的原因。认为‚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方法的影响根深蒂固‛;‚缺乏教学理论的指导……满足于指导方法上的‘移植’……‛;‚教师习惯于‘一言堂’的权威性发言‛。因而‚采取简单的‘大呼隆’的程式,不懂得引导学生自觉地去经历作文的全过程‛。同时,相应地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再如《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审视与对策》,作者首先指出并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学作文‚缺乏‘农’味,个性不强‛;‚起步较晚,数量不足‛;‚训练无序,方法不当‛;‚恶性循环,质量不高‛。接着在对策中提出了‚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整体入手,实现‘三个转变’‛,其具体对策是:①训练序列化;②内容扩大化;③形式多样化;④习作量次化;⑤指导全程化;⑥方法科学化。
二、经验型论文
经验型论文是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体会,进行分析、概括、抽象、提炼,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写出的论文。这是中小学教师最常见的论文类型。撰写这类论文,要把自己在经过认真实践、探索、试验中得出的成绩、效果、体会、感受和认识,在总结经验、选择经验、分析经验、论证经验的基础上,把收获最大的一点,体会认识最深的一点,做法最有成效的一点,抓住其本质,进行思考和发掘,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论点;并在经过论证之后,使原有‚经验‛转化为具有总结性、独创性、理论性的论文。如《要把学生引进客观生活中去》,其题材就来源于作者亲身实践的真知灼见。作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创造力以适应教育要面向未来的要求,小语教学应把学生引进客观生活中去。如何‚引进‛呢?作者提出了四个观点:一是增强客观生活对育人力度的认识,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格局;二是灵活引导学生认识教材与客观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是把握教材与客观生活的联系,组织教学活动;四是激发个体创造动机,协调教材与客观生活的联系。这四点实际上是作者教学的理论总结。再如《教导工作的五个实》,作者是从‚中学教导处作为负责学校教学工作的行政机构,怎样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提出问题的。作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思想要现实‛、‚计划要落实‛、‚目标要落实‛、‚检查要扎实‛、‚总结要真实‛。这‚五实‛就是五个分论点。
2、调查报告与叙事研究报告有何不同?
答:
(一)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教育科研现象的调查情况,经过整理分析后的记录。调查报告不是情况的罗列、材料的拼凑,而是揭示教育现象的主要矛盾和最本质的东西,是对材料的再加工、再创造。其形式有描述性报告、解释性报告和建议性报告或描述与对象相结合的综合性报告。调查报告的表述设有固定格式,一般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题目: 应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所要调查的对象、领域、方向等问题,题目应能概括全篇。导言: 亦即引言、总提、序言、前言。简短扼要地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任务、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等。要注意将调查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必要性交代清楚,使读者了解概况,初步掌握主旨,引起关注。调查方法要详细说明,要写明是普遍调查或是非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是随机取样、机械取样、还是分层取样,调查方式是开调查会还是访问或问卷……以使人相信调查的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调查的价值。主体: 这是调查的正文部分。这部分要把调查来的大量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归纳出若干项目,分条叙述,做到数据确凿、事例典型、材料可靠、观点明确。尽可能用数据或图表形式表示,可以增强说服力,一目了然。
写作安排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大致有如下几种写法:按调查顺序逐点来写;按被调查单位的人和事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来写,以体现其规律性;将两种事物加以对比,以显示其是非、优劣,找出其差异;按内容的特点分门别类逐一叙述,这种安排较为常见。最后,要写清楚调查的结果。讨论或建议: 依据正文的科学分析,可以对结果作理论上的进一步阐述,深入地讨论一些问题,亮出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结论: 归纳结论,即交代调查研究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6 列出参考资料: 即在写调查过程中,参考、引用了哪些资料(将篇目名称、作者、出版单位、日期),目的在于对所写负责,并给读者提供信息,也是表示尊重资料作者的劳动。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要点:
(1)叙事应该有一个主题。叙事的‚主题‛是从某个或几个教学事件中产生,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2)教育叙事形成的报告是一种‚教育记叙文‛而不是传统的教育‚论文‛。这种教育‚记叙文‛比传统的教育‚论文‛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并由此而体现它的研究价值。(3)叙事研究报告以‚叙述‛为主,但是在自己‚反思‛的基础上写的,‚夹叙夹议‛,能够更真实、深入地反映研究的全过程和作者的思考。
(4)教育叙事对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思路,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既是一种指导参与式培训,又是一种探究式培训。
过去,一谈到写论文,我们就想到长篇大论的学术论文,好像只有学术论文才是研究的唯一文体,实际并非如此。学术论文属于专业研究者的一种文体。在学术论文中,我们需要有鲜明的观点,需要层层论证,需要有步步为营的推理,需要有逻辑鲜明的秩序,需要引用大量的国内外参考文献,这是学术论文的一般性要求,但这种文体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恰恰是不适用的。比如一个教师占有资料的空间与视野总是有限的,他不可能对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文献作综述与梳理,他所提出的相关论证,是在自己的经验当中对事物的逻辑判断,也并不像专业研究者那样层次分明,学术论文这种文体与中小学教师有关,但不是主要的文体形态。其他的一些文体形态,也可以归诸‚论文‛范畴,只不过它不是以‚学术‛为主要取向的,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同样也是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而这些样式是与具体的实践结合在一起的,反映的是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所思所想,是和具体的实践结合在一起的,是和一系列鲜明的有情节的事件结合在一起的,体现教学的全过程,反映的是教师的心路历程,提升的是教师的相关经验。这种非常鲜活、丰富、多样的文体形式,属于教师,正像学术论文这种文体属于专业研究者一样。专业研究者长于用专业词汇表情达意,而我们的叙事、案例、日志、反思,恰恰是那些生动、具体、形象的表达,这种语言类型属于实践第一线的老师们。这正是教师们寻找到的、属于他们自己的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正在形成他们自己独到的研究文体,随着教育叙事研究被广泛重视后,也将成为流行和被承认的一种论文,即叙事研究。
3、结合你的教育教学实际,写一篇叙事研究报告,与大家分享。
答:我以一片叙事研究报告与大家共享。要想幸福首先要你的学生喜欢你,学生喜欢你是孩子们学习好你带的这门功课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时,最重要的是要心中有爱、爱生如子,并且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是快乐的、愉悦的、进而快乐地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作为人民教师我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让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做到。‛我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在教学中不断影响学生的心灵。做到以情感人、以礼育人、以身示人、以德服人、以能教人,真心实意地为学生着想,使学生与我彼此相互的信任。在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很多事情难忘记,其中最难忘的那是发生在几年的一件事。那年我带毕业班,这天我进行单元检测,在教室里,我没有什么事情,就要求最右排的学生交基础训练。我让组长帮我打开基础训练,突然在一本书里面掉出来一张纸条。我拣了起来,上面写着:张K:51392010 我一生就爱你一个!我本来打算课后再处理这件事情,没想到几个调皮的学生看见了。他们问:‚老师,上面写了什么呀?‛这时,其他同学都把目光投向了我,问:‚老师,上面写了什么呀?‛ ‚没什么。‛ 我说。
‚我知道,是要传递的情书‛一个调皮的男生脱口而出,‚老师,念念看。‛
‚好,那我就念给你们听。‛我把纸条慢慢地展开了,我就一本正经地念道:‚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随后,我就把纸条折了起来,把它放入口袋里。旁边一个男生问:‚老师,就这个?‛
‚ 当然了。‛ 我郑重地告诉他,‚学习不就是这样吗。‛
我朝她那里看了看,发现她的脸一直红到了脖子。我又接着说:‚继续认真做题。‛
第二天中午,她来到我的办公室里,低着头红着脸不敢说话。我说:‚在你们这个年龄段,男女同学之间相互有好感,这非常正常。因为你们的年龄到了青春的发育期,但是你们毕竟还是孩子,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不告诉你的家长,也不告诉其他教师,但是希望你今后好好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功课成绩。因为你们今后的路还很长,你知道吗?‛
她点了点头,眼里噙着泪花.最后,那位女同学非常用功的学习,在她毕业考试时数学成绩是班级前3名。记的有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尽可能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的首条金科玉律。‛确实,通过陈陈的事例,我深深感到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是多么重要。精神是行为的支撑。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多从精神上关心孩子,教化孩子,那么对孩子行为上的过错,我们也会多一份理解,对孩子的迷惑行为我们也可以找准标本兼治的对策。
第三篇:《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作业
《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作业
中阳二中
高润海
第一章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反思
1、波斯纳认为教师成长的规律是“经验+反思=成长”。为什么教育反思对教师的成长如此重要?
答: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深刻反思,既能从中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也能总结出教学中的成功经验,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避免犯以往同样的错误,运用自己和他人的成功经验,以使自己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教学反思是教师的一种挑战、一种超越。反思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又是一种走向有效课堂的很好的催化剂。教学反思让教学中的存在问题得到解决,教学思想得到发展,理念得更新,思考问题更加深入,教学经验得到升华。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再迈进。
教学反思,一定要写下来。把反思写下来与教师单纯地进行思考相比,对教师的成长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殊意义。
第一.反思性教学增强了教师的道德感和责任感,以此作为提高都是素质的突破口。一般来说,缺乏道德感和责任感的教师,除非因教学上的失误或迫于外界压力,否则不会自觉反思自已的教学行为。而提倡反思教学,使教师自觉的在教前、教中、教后严谨地审视自已的教学行为,改进自已的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道德感、责任感和教师的教学技能与能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而倡导反思,是增强教师道德和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第二.反思性教学强调学会教学,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学会学习早已为人们熟悉,而反思性教学强调教师要学会教学,即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即要求老师教学生,学会学习,全面发展学生,又要求教师学会教学,自身获得进一点好展,直至成为学者型教师。因此,反思型教师不仅想知道自已教学的结果,而且要对结果及其原因等进行深思,总是问“为什么”。这种“追问为什么”的习惯,往往促使反思型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解题”能力。相比之下,如果我们的目的仅仅是教学生学会学习,而没有教师不断的学会教学,学生的学会学习很难保证。
第三.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问为基本点,在具体操作中,实施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已的薄弱环节,也可以从各方面的训练中总体提高自已。实施反思性教学,并不是要面面俱到,针对教学过程中所有的环节加以反思,而是可以在某次具体操作中更侧重哪个环节的训练,从各个环节的提高从而使教师整体素质得以提高。比如在某一次反思性备课中,可以专门训练引入这个环节,课前设计几种不同的引入方式,根据学生反应和教学效果加以鉴定比较哪种引入更适合哪种类型的课程。这种方式使都是水平的提高落实到某个具体的点上,既有实效性,又增加了教师的成就感。第四.在不断尝试“反思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有了自觉的意识,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不断提高,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也相应提高,从而加强教师的监控能力,自如地应对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有都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在目前实行的大班教学中,任务教学方法总是只能适合部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一次性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学生的”吃不饱“或”吃不了“。如何使这种现象得以缓解,需要教师细心体会,对自已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自觉地检查、审视和评价,对自已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诸方面及时保持有意的反省,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例如,我们要求在上每一节课时,对自已要讲什么内容,为什和要讲这些内容、沿着何种思路进行讲授这些内容等都要有清醒的认识。这种认识不仅表现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还表现在课堂教学之前的计划与准备以及教学结束后的回顾。如课前预计课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构想出可能有的教学效果;课后对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从学生实际出发、教材的呈现是否清楚合理、教学是否得法等方面的分析。
2、结合你的学科教学实践,说明教育反思应当从何处入手?如何反思?
答:我认为教育反思应当从课堂上的任何一个环节入手,特别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点
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就是记得意之处,记课堂上感觉特好的成功点,包括:教学中引起师生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上一些精彩的“镜头”,如师生对答、学生争论、智慧碰撞、情感交融等高潮和亮点;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原则运用的感触;教法改革和临时应变的教学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改进和创造性处理;教育教学中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方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引起教与学共振效应的途径;设计合理,条理分明的板书;课堂教学中临时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得当的具体措施;先进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的渗透与应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在课堂中应用的感悟;教学方法的革新;学法指导的技巧等。只有详尽地记录这些优点,才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借鉴使用,并不断总结、改善,推旧出新,教育教学才能接近完美。
(二)写教育教学中不足、失败之处
写教育教学中不足、失败之处就是记失误之处,侧重于审视自己课堂教学的失误,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如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有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等。可以是大的问题,也可以是小的问题。教师通过反思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时应吸取的教训,同时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教学的新思路,写出改进的策略和“二度设计”的新方案。即使一个教学经验丰富,课堂教学近乎完美的教师,在一节课的某些环节上还是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败笔之处。能认真冷静地对整个教学过程加以剖析,回顾、探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略,对今后的再教学积累深层次经验,无疑会有锦上添花之妙用。
(三)记录整理学生的创新思维
记录整理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记录学生的见解。常言道,教学相长,学生的一些独到见解犹如智慧的火花在闪烁,不仅对其他学生有启发,对我们教师教学也有开拓思维的良好作用。如课堂上学生的独特见解、精彩回答、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精神世界的独特感受,都是丰富、可贵的课程资源,也都是教师可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料。对于新课程要有新理念。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直强调“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在这个理念的引领下,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灵光”显现,教师应该适时肯定他们的独特见解,进一步推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用激励的方式、方法促进其发散性思维的形成。这些独到的见解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和完善,也可以拓宽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四)记录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和记录学生的问题和建议 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也必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是个别的,有些是普遍的,也有一些是教师意想不到的,还有一些是富有创新性的,可能教师一时都难以解答。这些问题应及时记录下来,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对症下药,实施补救措施。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思维和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能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着教学民主的精神,对学生的教学建议也应该做必要的记载。课堂中,师生、生生互动导致一些突发事件,在寻找解决的方法时,偶然出现的瞬间灵感(即使是不能成功解决的方法)也要及时记录,利用课后深刻反思,否则就会不了了之,教学思路就得不到拓展。
3、写一篇关于你的学科教学方面的反思或学生管理方面的反思,与大家分享。
对上好试卷讲评课的反思
试卷讲评是指学生在完成考试之后,教师对试卷进行解剖、分析、点评,以达到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解题能力,掌握学习规律的教学活动。试卷讲评是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笔者认为要上好试卷讲评课必需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我在教学《空气成份》后的一段教学反思:
一、教学过程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是立足于新课程的理念,运用引导讨 论教学过程来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学生在课堂实验探究过程中的专注、相互合作的精神以及对自已的见解的执着,再辅以教师的启发、引导等教学手段,出色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从学生下课后一改往日课间休息的喧闹,仍在为课堂上的问题争论不休,不难看出,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既培养了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又使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相互合作的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二、教学效果反思:上课前,我对本课的教学方案进行了精心的设计,特别是通过创设探究情景,进行了认真的构思。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本节内容,在学生中征集探究情景的引入方案,也许效果会更好一些。
三.引导学生思考是上好化学讲评课的重要手段。
讲评贵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让学生主动释疑,以达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对答案”式和“一言堂”式的教学,不但会使前面的准备工作付之流水,而且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压抑学生的探究心理,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讲评的艺术是欲露先藏,利用启发性的语言,把学生引入求通而不解,欲言而不能的“悱”“愤”状态,让学生不思而不得其解。由浅入深地去探究方法的合理性,并通过详解的方法展示出来。自然地,在教师详解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激发,解题思路也逐渐形成。讲评的方法很多,除了直观法,还有各个击破法、放开收拢法、抛砖引玉法、集思广益法、一题多解法等等,关键是要针对不同题目灵活运用,避免雷同。
四.及时分析错因是上好化学讲评课的关键。
高明的医生能给病人开出良方,关键在于能探明患者的病因。化学试卷的讲评,关键在于能否开出“良方”,避免再犯同样的“病”。一份试卷,学生出错的原因可能很多,也因人而异,但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一是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对此,讲评时应重点讲解题的思路、方法和技艺,加强思维训练和方法指导,避免以后随意答题的现象发生;二是出现知识漏洞,讲评时应及时补充、完善,亡羊补牢是减少下次失误的重要措施;三是粗心大意,多为审题不慎造成,如对关键字眼、隐含条件,答题要求未弄清楚就草草作答,还有是答题不规范等,因此,教会学生审题,养成良好习惯是减少失误的重要措施;
总之,要上好讲评课,须在以上几个方面下些功夫,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训练和提高
第二章
中小学教师如何写教育案例
1、什么是教育案例?它与教育反思有何区别?
答:教育案例就是叙述一个教育故事。它是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1)教育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教育情境的描述,其中有人物、有事件,并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2)教育案例蕴涵了教育教学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问题性。教育案例是对某种具体情境的记录,是对“眼前”真实发生的实践情境的描述,它不能杜撰和虚构所谓的“事实”,也不能由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
3)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4)案例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收集的典型人物、事件或人物和事件的有机的结合体。
教育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育案例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加以反映。教育案例就是叙述一个教育故事。它是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教育案例与教育反思是密切相关的。
2、研读教材案例“寻找数学复习课的新与乐”(第53页),与教育案例的的概念对照,你认为它符合教育案例应具备的特征吗?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答:我认为是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是指包括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提升等现象,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对该事件发展的全过程的完整叙述和理性思考。
简而言之,一个教育案例就是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故事,其叙述的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 , 情理之中”的事。再简明概括地讲,教育案例就是叙述一个教育故事。它是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育案例作一个确切地解读。
(一)教育案例是与教育实践密切相关的
无论哪种类型的案例都是与特定事物相关联的。它们差不多必然是关于教育的情境、行为过程,即是特定的事物蕴涵于其中的或为达到分析目的而基于实践构建的情境。
(二)教育案例是与教育行为、目的和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密切相关的
教育案例是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目的的载体,是教师的使命意识的再现。案例的描述只需一个完整的故事或片段就能逼真地反映教师的思维动态和人格魅力。
(三)教育案例是与教学变量、理论观点的多元性密切相关的 教育案例蕴涵了教育教学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问题性。教育案例是对某种具体情境的记录,是对“眼前”真实发生的实践情境的描述,它不能杜撰和虚构所谓的“事实”,也不能由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教育案例描述的是具体的、特定的需要进行探求和解决的疑惑问题。教育案例是为了突出一个主题而截取的教育教学行为的一个场景,这些片段场景蕴涵了一定的教育理论。因此,教育案例不是课堂实录,也非教师的教案或教育个案。
教育案例充分体现了一定的教与学的原理或理念。它是以真实的教育事件为基础,但又不是简单而机械的课堂实录,它往往是为了产生一个具有研究基础的教育模式,对教育过程进行剪裁和提炼加工,融合了多个事件的某个方面。不言而喻,教育案例源于实践,但高于实践,因此,它超越了一般指导书的“有效教育行为”和“应该……”的罗列式所谋求的感觉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将大家带到一个充满目的性、不确定性、偶然性和随时要作出决定的环境中,在其提供的分析框架基础上,引起大家进行深刻的思考,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而影响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教育教学实践。
综上所述,教育案例讲述的应该是一个完整而生动的教育故事,叙述的是一个教育事例。基于此,教育案例应包括如下特征:
(1)情境性教育案例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即特定的教育情境。
(2)完整性教育案例能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的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地点、角色,及对事件的处理策略和处理结果等,生动、完整地叙述教育故事的全过程。
(3)典型性既具体又特殊,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含一些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教育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必须有典型性。
(4)启示性教育案例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与特殊性 , 教育事件始末均能揭示教师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理智、困惑、需求等,给大家以启示和警示的作用。
(5)指导性教育案例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有较先进的思路,有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思考,对大家的实践和教育行为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和推广价值。
所以我认为属于教育案例
3、写一篇与你的学科教学或学生管理工作有关的案例,与大家分享。
学生管理工作有关的案例
曾经有人说过只要有学生存在,就会有“问题学生” 存在。大致上问题存在以下三方面:
1、学习成绩;
2、思想品德;
3、心理因素。在现在教育理念下,我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心理与自尊心,对于问题学生的转化也更多的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李佳是我班一个很个性的学生,总是与同学发生争执,而且不听任何人的劝告,他没有一节课注意听,可以说是软硬不吃的学生,各科老师都向我反映过他的情况。在我的课上,我也确实发现这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心思没有在学习上,不愿意干好任何一件事情。对一切事情都不屑一顾,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我几次尝试着对他鼓励,指点,都无济于事。他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书写脏乱,守纪意识差。有一次,为了唤起他的学习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我特意为他创造了几次机会,例如有一次,学校举行运动会队列比赛,我有意给他一次参加活动的机会,他当时答应得很好,我也千叮咛万嘱咐这是一次很重要的活动,班里本不是每人都能参加,希望他能珍惜这次机会,为班争光,孩子当时答应得很好,可他却在关键时候掉链子运动会当天无故缺席。一天到晚,他不是与人唇枪舌剑,便是幸灾乐祸。他认为与别人对抗得越激烈,他越能享受到快乐。有一次在午休是我亲眼见到他无故的动手打一名从他身边走过的同学。当我把他叫到我身边询问原因时,他回答说:“没什么原因,他挡着我了。”他甚至在一次美术课结束后将同学的彩笔“拿”走,并将彩笔盒扔掉,同学向我反映这件事时,他毫不在意说:“我只是拿来看看!”能相信他的话吗?事实证明他在撒谎。每当犯错时,他不但不承认错误,还满不在乎。总之,没有他感兴趣的事,更不用说责任心了,这孩子在行为习惯上太差了。与家长沟通过程中,我感觉到他家庭有问题。记得有一次,我打电话给他父亲亲,我直言不讳,作为家长,请您多关心一下孩子,务请您抽时间来一趟学校。结果当然是不尽人意,家长没有来并且答复道:“有事,你找他妈妈去”。在联系孩子妈妈时,只有几句话,“是吗?我知道了”,要么就是“回来之后我一定好好说他!”如此的家长,如此的孩子,该如何转化他,我找他谈心,他总说:“老师,我改!”事实证明,他的话只是说给老师听的,我试着给他单独辅导,与他谈心,他不觉得是老师对他好,无论老师怎样苦口婆心,他无所谓!唉!孩子不买帐!我思前想后,这样的学生仅靠班主任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多方位强化管理,多管齐下以诚感化。于是我先同其家长商量,希望其家长改变自己以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懂得溺爱孩子、包容孩子的错误会害孩子一辈子的。对该生的不足和所犯的错误,在一定条件下,我可以忍耐、等待;对其转化过程中表现的闪光点或进步,及时挖掘,予以激励,使其有成就感,并转化成前进的动力,从而树立改正缺点、纠正错误的信心。因此,我努力去发现他的闪光点,看到他值日工作做好了我就及时表扬,见他遵守纪律、积极发言我马上发动同学为他鼓掌加油。但看到他有问题时,我则要求自己忍耐些,做到不揭他的短,不当众批评他。而是在课堂上通过各种体态语言给予暗示,等到课后进行个别谈话。谈话时我多以朋友的身份、以商量的口气,常采用“角色换位”这一方法,引导他自我检讨,找出自己错在哪里,该怎么处理,同时也让他学会宽容和体谅别人。时间一长我发现孩子的性格却是有了变化,与同学一起玩时不那么故意找同学的茬了,上课也守纪律起来……
李佳的进步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老师要用真情感化家长,使家长感受到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着想,那么家长一定会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孩子。教师一方面要用爱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还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激励和重视,教师要保护孩子自尊心,增其自信心。同时也要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我,让他们体验成功。使他们在集体中得到快乐,得到发展。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以鼓励,点燃其自信的火花。虽然教育还没有达到最佳效果,但我相信与家长密切联系,再多一点爱心、耐心、信心,多给点时间,多想点方法,他会健康成长的!
第三章
中小学教师如何写教育论文
1、研讨型论文与经验性论文二者的区别主要有哪些?
前者指的是研究和讨论后得出的结论性东西,而后者只的是由自己或别人的经验所得的东西,也就是论文的出发点不同。
一、研讨型论文
研讨型论文是针对教育理论或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薄弱环节进行专题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解决方法的论文。它的关键是“立论”,这是所有教育论文的基本特点和基础。
撰写这类论文,所研讨的问题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确凿可靠的材料为立论的依据,重在以事论理;其结论(研讨结果)要符合客观实际,要有独到见解和实用价值。
如《作文教学中的“急功近利”倾向应该克服——小学作文指导现状分析》,就是一篇遵循以“发现(小学作文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解决存在问题”的思路撰写的一篇研讨型教育论文,作者通过发现和分析当前小学作文“在目标上追求近期效益”、“在方法上寻求‘立竿见影’的模式”的倾向所带来的危害,提出了“作文教学中的‘急功近利’倾向应该克服”的观点。文中以大量确凿的事实作为立论的依据,并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出了问题产生、存在的原因。认为“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方法的影响根深蒂固”;“缺乏教学理论的指导……满足于指导方法上的‘移植’……”;“教师习惯于‘一言堂’的权威性发言”。因而“采取简单的‘大呼隆’的程式,不懂得引导学生自觉地去经历作文的全过程”。同时,相应地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再如《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审视与对策》,作者首先指出并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学作文“缺乏‘农’味,个性不强”;“起步较晚,数量不足”;“训练无序,方法不当”;“恶性循环,质量不高”。接着在对策中提出了“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整体入手,实现‘三个转变’”,其具体对策是:①训练序列化;②内容扩大化;③形式多样化;④习作量次化;⑤指导全程化;⑥方法科学化。
二、经验型论文
经验型论文是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体会,进行分析、概括、抽象、提炼,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写出的论文。这是中小学教师最常见的论文类型。
撰写这类论文,要把自己在经过认真实践、探索、试验中得出的成绩、效果、体会、感受和认识,在总结经验、选择经验、分析经验、论证经验的基础上,把收获最大的一点,体会认识最深的一点,做法最有成效的一点,抓住其本质,进行思考和发掘,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论点;并在经过论证之后,使原有“经验”转化为具有总结性、独创性、理论性的论文。
如《要把学生引进客观生活中去》,其题材就来源于作者亲身实践的真知灼见。作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创造力以适应教育要面向未来的要求,小语教学应把学生引进客观生活中去。如何“引进”呢?作者提出了四个观点:一是增强客观生活对育人力度的认识,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格局;二是灵活引导学生认识教材与客观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是把握教材与客观生活的联系,组织教学活动;四是激发个体创造动机,协调教材与客观生活的联系。这四点实际上是作者教学的理论总结。
再如《教导工作的五个实》,作者是从“中学教导处作为负责学校教学工作的行政机构,怎样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提出问题的。作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思想要现实”、“计划要落实”、“目标要落实”、“检查要扎实”、“总结要真实”。这“五实”就是五个分论点。
2、调查报告与叙事研究报告有何不同?
答:A.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教育科研现象的调查情况,经过整理分析后的记录。调查报告不是情况的罗列、材料的拼凑,而是揭示教育现象的主要矛盾和最本质的东西,是对材料的再加工、再创造。其形式有描述性报告、解释性报告和建议性报告或描述与对象相结合的综合性报告。调查报告的表述设有固定格式,一般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题目、导言、主体、讨论或建议、结论、列出参考资料
。B.叙事研究报告
所谓“叙事”,就是叙述故事。在西方的叙事学定义中,是指对“述说”的研究,一般是指文学、电影等艺术作品的研究。在教育领域,叙事用来描述教育教学活动的事实、经验、资料数据、过程等,反映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在人类的日常生活领域,“叙事”反映的是人们对自己生活事件相关的认知结构,使人更好地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所谓叙事研究,也就是由研究者本人叙述自己的研究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包括所研究的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是如何想方设法去解释问题的;设计好解决问题的方案后我在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障碍,问题真的被解决了吗?如果问题没有被解决或没有很好地被解决,我后来又采取了什么新的策略,或者我又遭遇了什么新的问题?
教育叙事研究的要点:
(1)叙事应该有一个主题。叙事的“主题”是从某个或几个教学事件中产生,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
(2)教育叙事形成的报告是一种“教育记叙文”而不是传统的教育“论文”。这种教育“记叙文”比传统的教育“论文”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并由此而体现它的研究价值。
(3)叙事研究报告以“叙述”为主,但是在自己“反思”的基础上写的,“夹叙夹议”,能够更真实、深入地反映研究的全过程和作者的思考。(4)教育叙事对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思路,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既是一种指导参与式培训,又是一种探究式培训。
3、结合你的教育教学实际,写一篇叙事研究报告,与大家分享。
答: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师的教学活动应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我记得我曾上过这样一节化学课:在对实验室氧气制法的教学中,学生极力主张用水电解来制取氧气,而教材上是以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为此师生间进行了一场争论。学生举例力争:电解水虽然消耗大量的电能,但原料取之容易,且产物无污染,同时还产生了一种无污染的燃料,符合绿色化学的主体精神,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过程复杂,同时还有一定的危险性。二者比较当然是用水为佳,面对这种现实,如何不否定学生的想法,且还能激发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是关键。于是我问一堂45分钟,我们要既要制取氧气,还要研究其化学性质,时间来的及吗?课堂静了下来,我灵机一动,接着开导,用水制取氧气,方法是可行的,也是很理想的,更符合绿色化学的精神,问题的关键是能否在不需要消耗大量电能的情况下,也能制得氧气呢?这样既肯定了学生的思维,又教育了学生学会节俭的好习惯,同时又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这样师生共同探讨的现状下结束了本节课的教学,且效果也相当的不错。由此我想,如果能把课堂也变成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主阵地,那也肯定是一种很好的教学。
第四篇:《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继续教育作业.
《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继续教育作业 什么是教育反思?教育反思的内容包括有哪些? 答:反思即指教师对自己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剖析、解读的过程,其本质是一种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沟通,它反映一个人对其身心状况的认知。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它包括引起思维的怀疑、困惑及心智上的困顿,还包括寻找、搜索和探索的活动, 求得解决疑难、处理困惑的方法。
反思是教师“根据实际情境,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是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是事实性、情境性和过程性研究。教学反思重点在“思”。
简单地说,教育教学反思就是研究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教育反思的内容包括:(一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二写教育教学中不足、失败之处(三记录整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记录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和记录学生的问题和建议(五课后重写“教学设计”
2.什么是教育案例?它有哪些特征? 答:教育案例就是教育实践过程中发生的包含有实际情境的教育故事。
教育案例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对某一具体教学故事发展全过程的完整叙述和理性思考。
教育案例讲述的是一个完整而生动的教育故事,叙述的是一个教育事例。教育案例是指包括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提升等现象,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对该事件发展的全过程的完整叙述和理性思考。
教育案例应包括如下特征: 教育案例蕴涵了教育教学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问题性。
(1 情境性教育案例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即特定的教育情境。(2 完整性教育案例能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的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地点、角色,及对事件的处理策略和处理结果等,生动、完整地叙述教育故事的全过程。(3 典型性既具体又特殊,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含一些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教育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必须有典型性。
(4 启示性教育案例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与特殊性, 教育事件始末均能揭示教师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理智、困惑、需求等,给大家以启示和警示的作用。
(5 指导性教育案例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有较先进的思路,有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思考,对大家的实践和教育行为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和推广价值。
3.教育案例与其他教育文体的区别是什么? 答:在案例的撰写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少数教师将教育案例与其他教育文体混同,其主要原因是他们对案例的含义、特征及结构等把握不准。为了让大家辨析和区分教育案例与其他教育文体的异同,我们分别作以下介绍,使教育案例的概念在大家头脑中有更清楚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撰写教育案例的方法。
(一教育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可举不同的事例,但都是为了论证同一个观点,案例则以归纳总结规律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从写作的思路看,论
文是为理论找事例,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演绎思维过程,案例是通过事件找理论,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是写在教育教学之后,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思维过程。
(二教育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即将发生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与说明,重在预测;而案例是对已经发生的教育事实的追述与思考,重在反思。
(三教育案例与教学实录的区别
教育实录是有闻必录,从一上课(或活动到下课师生的语言、动作、效果要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出来,是针对一节课(或活动的全程记录;而案例是根据案例主题和案例问题有所选择地记录教育教学的一个或几个片段。案例事件的记述必须有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而课堂实录却没有这一规定。
(四教育案例与教后记的区别
教学后记是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及时记下课堂上发生的事件或自己的感受,这只是教学事件,可作为案例写作的素材,但并不是每篇教后记都值得作案例,还要加以选择。案例是围绕主题、经过选择和取舍、更系统的教学后记。
(五教育案例与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的区别
教学随笔写作形式比较灵活,通常是作者一节课后(或活动的有感而发,不像案例那样有规范的几部分要求,可以说是写教育故事的散文。教学反思一般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或自己的困难,目的是为了引起自己对
问题的思考和教学行为的改进;而案例的指向可以大到分析几节课,也可以小到分析一堂课或一节课中的一次活动;可以详细叙述事件发展的长期过程,也可以着重说明某个情境片段。
(六教育案例与教育叙事的区别
教育案例可以说是由教育叙事和案例分析与问题讨论三部分组成,教育叙事就是案例中的案例事件部分。案例中的一个案例事件可能包含有一个教育叙事,也可能包含有几个教育叙事。
(七教育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区别 1 两者所包含的要素差异
案例一般有这几个要素:案例题目、主题背景、情境描述、问题研究、评析反思,而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只有三个要素:(1 有鲜明和引人入胜的问题。(2 有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3 有解决问题过程中或过程后的理性反思。2 在综合性方面的差异
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不像案例那样一定要有主题,只需要有问题即可。教育叙事研究报告通常只有一个典型教育事件。教育案例通常有反映与主题有关的不同问题不同案例事件。目的是为了对同一个主题、几个小经验进行串联和整合。在内容结构方面的差异
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只需要有反思,而案例除有反思(即案例分析外,还要在反思基础上提炼出“启示”。案例还要提供一批需要讨论的问题。
4.教育案例的划分依据有哪些?它又可以具体分为哪些类别? 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 但是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偶然因素与必然因素千差万别。为了揭示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案例的本质特征,更好地驾驭它的规律性,寻求教育案例的开发空间,促使教育案例更具实效性和可借鉴性,根据教育案例的特点和写作目的,从不同视角和侧重面我们可以将案例分为不同的类型,帮助教师将各种不同问题的零散经验进行整合,形成经验链、经验集, 从而充分发挥教育案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实际作用。
教育案例在分类的过程中,因着眼点不同、侧重面不同均可分为若干类。但不管怎样分类,因不同类型的案例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所以不可能截然分开。从教育案例使用范围出发,我们可以将教育案例划分为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和教育管理;从教育案例的写作方式出发,我们可以将教育案例划分为事件、现象、活动、个人描述与研究;从教育案例的特点出发,我们可以将教育案例划分为探求、思索、质疑、正反、经验等;从教育案例的内容出发,我们又可以将教育案例划分为德育类、实践类、课堂教学类、教育反思类、创新类等类别。
(一依照教育的任务可划分为:教育类、课堂教学类、品德修养类、音美类、教育活动类、教育管理类、教育科研类、教师培训类等
(二依照教育案例研究的对象可分为:描述性案例、说明性案例、证实性案例、探索性案例等
(三依照教育案例的介入属性,又可将其划分为:意外式案例、主题式案例、综合式案例等
(四从传统学科分,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教育学案例、心理学案例、教育管理案例、教育经济案例、教育立法案例等
(五从应用角度出发,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研究用案例、教学用案例
(六从内容覆盖面的宽窄,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一事一例的专题案例、多侧面描述的综合案例
(七从内容性质上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经验型案例、问题型案例(八按篇幅大小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短篇案例、长篇案例。
(九从表现形式上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提示型案例、研究型案例、实录式案例、摘要式案例、点评式案例、书面文字案例和影视表演实录案例等
5.教育论文的常见类型有哪些?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由于教育科学研究对象的复杂化、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其论文的写作的表述方式也丰富多彩,但是,为了实现论文的认识价值与实用价值,人们在长期的写作实践过程中,对某些文体文章的写作逐步形成了一些特定规范——即结构的基本型。这种“型”开始是某个人的创造,但是由于它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所以一直被沿用下来,并在人们的反复运用中逐步完美、定型化。这主要是:研讨型论文、经验型论文、述评型论文、报告型论文、学位论文与叙事研究报告。
一、研讨型论文
研讨型论文是针对教育理论或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薄弱环节进行专题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解决方法的论文。它的关键是“立论”,这是所有教育论文的基本特点和基础。
撰写这类论文,所研讨的问题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确凿可靠的材料为立论的依据,重在以事论理;其结论(研讨结果要符合客观实际,要有独到见解和实用价值。
二、经验型论文
经验型论文是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体会,进行分析、概括、抽象、提炼,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写出的论文。这是中小学教师最常见的论文类型。
撰写这类论文,要把自己在经过认真实践、探索、试验中得出的成绩、效果、体会、感受和认识,在总结经验、选择经验、分析经验、论证经验的基础上,把收获最大的一点,体会认识最深的一点,做法最有成效的一点,抓住其本质,进行思考和发掘,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论点;并在经过论证之后,使原有“经验”转化为具有总结性、独创性、理论性的论文。
三、述评型论文
述评型论文包括综述性论文与评析性论文。它是在归纳总结别人在某一学术问题或某一研究
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分析、评析,进而发表自己的见解的一种论文。包括读后感、对新理论新观点的阐述。
撰写这类论文,在选择评述对象时,要考虑它的影响作用以及作者的兴趣和能力;要加深对评述对象的理解,提高对评述对象的认识,并以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以及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为准绳。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取先综述情况(或观点、或做法,在一一评析之后,再从整体、主流、本质上作总评价,或述评结合、一述一评。总之,都应具体提出自己的新发现、新见解或新构想。
四、报告型论文
报告型论文是指描述或阐述教育实践研究中某一固定程序的论文。主要有调查报告、经验总结报告、实验研究报告。
五、学位论文
目前在职攻读学位的老师越来越多,也开始关注学位论文这一文体。撰写这类论文,选题要求比较严格,一般篇幅较长、分量较重,论题必须与之相适应;它所提出的论点,就是对论题的创新见解;选用的材料要达到必要、确实、新颖、充分、协调的选材标准;它特别强调新事实、新理论、新数字、新动态,整个内容要富于很强的
理论性、创造性、论证性,以体现浓郁的理论色彩;在结构上,可参照一般学术论文构成的基本型安排整体结构。
六、叙事研究报告
在教育领域,叙事用来描述教育教学活动的事实、经验、资料数据、过程等,反映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在人类的日常生活领域,“叙事”反映的是人们对自己生活事件相关的认知结构,使人更好地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所谓叙事研究,也就是由研究者本人叙述自己的研究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包括所研究的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是如何想方设法去解释问题的;设计好解决问题的方案后我在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障碍,问题真的被解决了吗?如果问题没有被解决或没有很好地被解决,我后来又采取了什么新的策略,或者我又遭遇了什么新的问题? 教育叙事研究的要点:(1 叙事应该有一个主题。叙事的“主题”是从某个或几个教学事件中产生,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
(2 教育叙事形成的报告是一种“教育记叙文”而不是传统的教育“论文”。这种教育“记叙文”比传统的教育“论文”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并由此而体现它的研究价值。
(3 叙事研究报告以“叙述”为主,但是在自己“反思”的基础上写的,“夹叙夹议”,能够更真实、深入地反映研究的全过程和作者的思考。
(4 教育叙事对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思路,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既是一种指导参与式培训,又是一种探究式培训。
6.教学反思有哪些形式?请选择你常用的三个形式进行举例说明。反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其情况不同,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形式。课后备课课后,教师要根据教师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同时使有益的经验及时得到提炼和升华,不断增强教育效果。反思日记教师在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结束后,写下自己的感悟,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引以为戒的教训并与其他教师共同分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课堂观摩校内外教师之间相互观摩彼此的教育教学情况,详细描述所观察到的情境,并就有关问题相互进行讨论和分析,最后形成一种最佳解决方案。专家会诊请专业研究员追踪式听课,不断发现课堂教育教学中的观念、设计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专家点评,共同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行动研究为弄清教育领域所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求用以改进教育教学实际的行动方案,教师与专门研究者合作进行专题的调查与研究。教学后记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对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结合教育教学过程的观察,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小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后,作为反思的一种基础和雏形,作为教师今后系统化反思的依据。案例研究案例是含有问题式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案例是教育问题解决的源泉,是教师教学行为提升的阶梯。在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育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观察、调研、收集典型的案例,然后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对案例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和思考,久而久之,教师就会成为一名思想活跃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者。
常用的三种形式如:
1、反思日记,如我在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结束后,写下自己的感悟,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还有就是写出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使自己在今后吸取教训,让教学更上一层楼。总之,记教学日记,以写促思,以思促写,以思促教,长期积累,会有很大的收获。
2、教学后记,在教学结束后,对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结合教育教学过程的观察,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小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本后面,作为反思的一种基础和雏形,作为我今后系统化反思的依据。这种反思形式我天天坚持。
3、课堂观摩,学校组织“轮教互听”经常在教师之间互相观摩彼此的教育教学情况,详细描述所观察到的情境,并就有关问题每周四相互进行讨论和分析,最后形成一种最佳的解决方案,然后教师们形成共识,应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去,这种形式不仅有利于大家的共同提高。同时也能优化教学资源,形成资源共享,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提高。
7.请结合自身体验,谈谈教育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作用。
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在关于评价改革中,尤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中贯彻新的教育理念,要有反思的意识、反思的能力和反思的习惯。教师应基于新课改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有反思才会有发展,有反思才会有改革,有反思才会有提高。当然,教学反思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的意义也是不可争辩的事实。所以我们应该对当前的“教学反思”进行重新的认识和思考。
(一问题意识的培养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许多教师由于缺乏问题意识,常常发出没有课题可研究的感叹。于是,学校科研贪大求全、标新立异、课题至上,致使口号理念满天飞,而教学现场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无法进入科研课题,科研的本真目的受到扭曲。因此,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必须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出发,让教师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生发出问题意识,通过研究日常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难,为教学实践扫除障碍,并提升自己的科研素养。
一篇高质量的教育反思,首先要选择好切入点。而切入点就是在稍纵即逝的现象中捕捉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教育反思活动时,首先要学会做一个有心人,经常琢
磨,学会在貌似没有问题之处发现问题,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例如:在教育教学过后,教师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求? 课堂中是否关注了每一位学生? 学生是否在进行高效、优质的学习? 在教学中还存在什么问题? 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 或许,教师刚开始写反思日记时,是强迫自己进行的,但经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会慢慢增强对问题的敏锐性,善于发现问题,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
(二批判性思维习惯的养成
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曾明确地指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而且发
展的最好手段不是通过明晰目的,而是通过批评实践。”教师作为研究者,其批判性思维是 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在我国,大多教师习惯于专家怎么说自己就怎么想,领导怎么安排自 己就怎么做,缺乏批判性的思考。这种状况不仅阻碍新课程的推进,而且不利于教师自身的 专业化发展。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载体,教育反思虽然始于某一现象或问题,但并不只是就事 论事的思维活动。它要求教师以研究主体的眼光审视教学过程,不能一味地认同他人的观点 和认识,要彻底摆脱指令性课程范式下,作为课程依附者和消极执行者的被动角色。同时,作为研究的教育反思,它具有持续性、不间断性、批判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它让教师在实践 中能够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思维习惯,使教师批判和研究的 意识贯穿到日常具体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反思,教师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提升自己理性 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由“经验型”向“研究型”、“学术型”和“创造型”角色的转换。
(三)教学实践合理性的追求 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合理性的追求亦永无止 境。这种不懈追求的本质是教师对自身实践的不断探索、超越和创新,它离不开教学反思。尤其是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理念的变化、学生学习行为的变革、教学模式的重构、课程 资源的优化组合,以及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等,都使每个学校和教师面临 许多新问题。这些新问题也使得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困难重重,步履艰难。因此,研 究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探索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在当前尤其重要。教育反思是传统教研方式的创新,是
形成研究型教师的必经之路。它以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 的问题为反思对象,通过前瞻性、监控性、批判性的反思来剖析、矫正和完善教育教学实践 中不合理的行为和理念,不断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认识。因此,教育反思特别是反思性的教学实践与教师的专业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反思能让教 师学会发现问题、分析探讨问题、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法;引领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养 成自己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习惯,培养教师综合的教育智慧和能力;提供教师专业化成 长的空间,让教师成为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和创造者。总之,教育反思作为一种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科研范式,能够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 行为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增强自信心,消除职业倦怠感,从而形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8.在学完长方形面积之后,三年四班的同学们很想知道教室里黑板的面积有多大,下课后 他们去问数学王老师黑板的长和宽,王老师笑着对他们说: “我也不是很清楚啊,你们能不 能想办法量一量呢?”学生们面露难色,对老师说“我们没有那么长的尺子啊。”老师提示 他们: “可不可以用小尺量大长度,或者用其他物体来量,再测量物体的长度呢?”学生们 受到启发,一起思考讨论后,问题迎刃而解。请结合这个教学片断,选择一个恰当的反思点 进行反思。答:看了上述教学片段我感想颇多,不由得有感而发。“自主探究,学生学习的无尽源泉” 从片段中首先可以看出这位教师平常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氛 围。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创造力的根基。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平等愉悦 的学习气氛,有利于消除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勇于表现,乐于创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用耳朵听数学”。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去 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给学生留有足够的 实践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动手中研究学习,在学习中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创新。探究性学习活动虽然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但由于学生知识经验尚不丰富,特别是中低年 级学生,所以教师需在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中精心地进行组织引导。片段中教师语言的
步步引导恰好为学生开辟了新知识学习的新途径。自主探究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更有利于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也 应 “让学生多动手去做数学,而不用耳朵听数学。” 9.案例作为一种文体,有它自己的写作结构,阅读下面的经典教育故事,将它写成一篇完 整的教育案例。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学校当校长时,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 一天,陶行知在校园里看到 学生王友用泥巴砸自己班上的男同学,陶行知立即制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王友早早地来到校长室门口准备挨训。这时,陶行知走过来了。他一看到王友,就 掏出一块糖果递给他,说: “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了,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愕 ” 地接过糖果,目不转睛地看着陶行知。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颗糖果递给王友,说: “这块 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的时候,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励你。王友更惊愕了,他不知道校长到底想干什么。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块 ” 糖果放到王友的手里说: “我已经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 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证明你很正直善良,并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 王友听了非常感动,他失声叫了起来: “校长,你打我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 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又掏出一块糖果递给王友,说: ” “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这块 糖果值得奖励给你。现在我已经没有糖果了,你也可以回去了。” 糖---甜出来的微笑 一块小小的糖,对你对我都显得微不足道。而陶行知先生却给我们留下了比甜更令我们回味 的味道。那是令无数教育人为之感叹的教育成功的微笑,那是令无数孩子为之崇拜的理解的 微笑,那更是令无数家长为之希望的感叹的微笑… 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不以教育者自居,把自己和孩子摆在一个相互平等、彼此尊重的地位。高尔基曾经说过: “谁 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也是一条基本的教育原则。人们常把师爱比喻为母爱。母爱是伟大的,但师爱要高于母爱,它意味着教师不能以狭隘的个人私情或好恶去对待学生,也不能专门针对少数同学的爱,而 是“爱满桃李”的爱。温和教育胜过怒斥。每个学生在思想、观点、情感等方面都有一个独
特的内心世界。他们的心扉总是对大多数人 关闭,只是对少数挚友开放。而教师要实施教育,恰恰需要了解、熟悉学生的这个精神世界,走进学生心灵之门。陶行知先生对小男孩的教育过程,始终充满了爱心、宽容和温情,而且善于从被批评对象的 错误中,挖掘其“闪光点”。这样,被批评者不至于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或者产生“老师不 再喜欢我”的感觉,从而疏远老师。教育最伟大的技巧是启发式。教育、批评学生,多用引导开导、启发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明白错在哪里,往往比教师直接 点明起的作用用深刻得多。因材施教的魅力。教育者是启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着神圣而艰巨的劳动。教育的对象因为环境、素质和 受教育条件各有不同,因而千差万别。如果不承认差别,在施教过程中,采用固定不变的模 式,就必然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育者既要遵循一般性的教育规律,又要了解、熟 悉被教育者的具体情况,根据其特点,选择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教育除了是一门技术外,更是一门艺术,一门人性理解的艺术,人格锤炼的艺术!10.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写一篇教育反思或教育案例。(要求:真实可信,符合反思 或案例要求,字数约 1500 字左右)做一棵健康树苗成长的修剪工(认识非整千的四位数教育反思 要想让一棵树长得挺直、粗壮、高大,成为栋梁之材,必须经过千百次的修剪,把不利于主 干生长的侧枝一一去掉;而修剪之时,如何舍取就显得尤为重要。站在崭新的教学楼前,面 对活泼可爱的学生,我不禁感慨万千,孩子们就是那一棵棵待修剪的树苗,我如何才能让它 们更为健康地成长呢? 认识非整千的四位数这节课,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计数器动手操作拨数,小组合作尝试读数写数,教师总结方法等过程学习新知。自由组合拨数让同伴试读,抓住机 会引导学生学习中间有一个零或二个零的四位数的读法,以及末尾有零的四位数的读法。在 这节课当中,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知识点掌握较好。就这节课谈谈自己这位修剪工的剪取。
一、摆正位置,做一个让树苗自然成长的旁观者。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教学中以一名引导者、合作 者的身份出现,使学生拥有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参与学习。很多时候对他们说 你可以做到的,你能行!以引导者的身份鼓励学生遇到困难力争自己克服。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平等愉悦的学习气氛,消除了他们学习的心理负担,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使他们
敢想、敢说、敢做,勇于表现,乐于创造。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正如 21 世纪的数学教学课程中明确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数学要 为学生的生活服务。
二、赏识学生,让每棵树苗都与众不同。赏识是个人精神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它体现的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渴 望认同、渴望赏识,是每一个学生深层的精神需要。学生同样有被欣赏、被尊重、渴望自我 实现的需要,正是这一系列的需要成为学生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教育就要顺应或激发学生的 各种需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发展与张扬。因此,要以欣赏的姿态倾听来自学生具有 个性的声音,尊重、赏识他们的兴趣爱好、观点看法及选择倾向。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 样:“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出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教学中没有按教材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方法,去规范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认数的过程中,激 励孩子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去发现自己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有事做。学生在亲自参 与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中,经历了一个实践与创新的过程。课堂上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 地从事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去经历、体验、感悟。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给学生提供人人参 与的机会,使每位同学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了智力与非 智力因素。既重视学生今天的同时,更关注学生明天的发展。
三、给与帮助,为每棵树苗的成长保驾护航。学生的学习以自主探究为主,但由于学生知识经验尚不丰富,特别是中低年级学生,所以需 我们在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中精心地进行组织引导。比如本节课中一些特殊的读法,就 需要我们给于指导,否则学生的知识概念会变得模糊不易掌握。总之,这节课始终以做数学为主旋律贯穿于课堂教学。老师少教,学生反而多学。整堂课以 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举例,并尝试解决问题,激励学生自己去做数学。在做数学中,人 人必须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在做数学中,人人都可能发现问题,产生合作交流的愿望。本 课中,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方式得到彻底改变。我想:教是为了不教。今后我们只有把“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是一个主动求发展的主体,教
师只是学生求知路上的引路人。”这种教学观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的教学中,扮演好自己 修剪工的角色,为每棵树苗的健康成长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相信他们都能成为与众不 同的苍天大树!!
第五篇:《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
《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
一、什么是教育反思?教育反思的内容有哪些?
答:
1、教育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以自己的教育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和总结。教育反思通常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熊川武《论反思性教学》)。
2、教育反思的内容有以下五点:(1)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点。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就是记得意之处,记课堂上感觉特好的成功点,包括:教学中引起师生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上一些精彩的“镜头”,如师生对答、学生争论、智慧碰撞、情感交融等高潮和亮点;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原则运用的感触;教法改革和临时应变的教学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改进和创造性处理;教育教学中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方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引起教与学共振效应的途径;设计合理,条理分明的板书;课堂教学中临时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得当的具体措施;先进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的渗透与应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在课堂中应用的感悟;教学方法的革新;学法指导的技巧等。
(2)写教育教学中不足、失败之处。写教育教学中不足、失败之处就是记失误之处,侧重于审视自己课堂教学的失误,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如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有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等。可以是大的问题,也可以是小的问题。(3)记录整理学生的创新思维.记录整理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记录学生的见解。常言道,教学相长,学生的一些独到见解犹如智慧的火花在闪烁,不仅对其他学生有启发,对我们教师教学也有开拓思维的良好作用。如课堂上学生的独特见解、精彩回答、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精神世界的独特感受,都是丰富、可贵的课程资源,也都是教师可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料。(4)记录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和记录学生的问题和建议。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也必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是个别的,有些是普遍的,也有一些是教师意想不到的,还有一些是富有创新性的,可能教师一时都难以解答。这些问题应及时记录下来,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对症下药,实施补救措施。
(5)课后重写“教学设计”。课后,应回顾一节课的全部进程,思考本节课探索出哪些教学规律;教法、学法上有何创新;启发学生思维有何新招;重点及难点的突破与分散是否得当;课堂训练设置是否有层次感、有梯度;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学生;知识点是否通过迁移训练得到强化等。再次梳理之后进行必要的分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本节内容时应该如何去做,写出新的教学设计,把自己的教学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与高度。
二.什么是教育案例?它有哪些特征?
答:
1、教育案例是指包括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提升等现象,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对该事件发展的全过程的完整叙述和理性思考。简而言之,一个教育案例就是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故事,其叙述的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再简明概括地讲,教育案例就是叙述一个教育故事。它是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2、教育案例具有的特征是:(1)情境性教育案例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即特定的教育情境。(2)完整性教育案例能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的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地点、角色,及对事件的处理策略和处理结果等,生动、完整地叙述教育故事的全过程。
(3)典型性既具体又特殊,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含一些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教育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必须有典型性。
(4)启示性教育案例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与特殊性 , 教育事件始末均能揭示教师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理智、困惑、需求等,给大家以启示和警示的作用。(5)指导性教育案例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有较先进的思路,有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思考,对大家的实践和教育行为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和推广价值。
三.教育案例与其他教育文体的区别是什么?
答:
1、教育案例与论文的区别:从文体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可举不同的事例,但都是为了论证同一个观点,案例则以归纳总结规律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从写作的思路看,论文是为理论找事例,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演绎思维过程,案例是通过事件找理论,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是写在教育教学之后,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思维过程。
2、教育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即将发生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与说明,重在预测;而案例是对已经发生的教育事实的追述与思考,重在反思。
3、教育案例与教学实录的区别:教育实录是有闻必录,从一上课(或活动)到下课师生的语言、动作、效果要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出来,是针对一节课(或活动)的全程记录;而案例是根据案例主题和案例问题有所选择地记录教育教学的一个或几个片段。案例事件的记述必须有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而课堂实录却没有这一规定。
4、教育案例与教后记的区别:教学后记是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及时记下课堂上发生的事件或自己的感受,这只是教学事件,可作为案例写作的素材,但并不是每篇教后记都值得作案例,还要加以选择。案例是围绕主题、经过选择和取舍、更系统的教学后记。
5、教育案例与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的区别:教学随笔写作形式比较灵活,通常是作者一节课后(或活动)的有感而发,不像案例那样有规范的几部分要求,可以说是写教育故事的散文。教学反思一般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或自己的困难,目的是为了引起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和教学行为的改进;而案例的指向可以大到分析几节课,也可以小到分析一堂课或一节课中的一次活动;可以详细叙述事件发展的长期过程,也可以着重说明某个情境片段。
6、教育案例与教育叙事的区别:教育案例可以说是由教育叙事和案例分析与问题讨论三部分组成,教育叙事就是案例中的案例事件部分。案例中的一个案例事件可能包含有一个教育叙事,也可能包含有几个教育叙事。
7、教育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区别:①、两者所包含的要素差异。案例一般有这几个要素:案例题目、主题背景、情境描述、问题研究、评析反思,而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只有三个要素:有鲜明和引人入胜的问题、有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有解决问题过程中或过程后的理性反思。②在综合性方面的差异。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不像案例那样一定要有主题,只需要有问题即可。教育叙事研究报告通常只有一个典型教育事件。教育案例通常有反映与主题有关的不同问题不同案例事件。目的是为了对同一个主题、几个小经验进行串联和整合。③在内容结构方面的差异。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只需要有反思,而案例除有反思(即案例分析)外,还要在反思基础上提炼出“启示”。案例还要提供一批需要讨论的问题。
四、教育案例的划分依据有哪些?它又可以具体分为哪些类别?
答:为帮助教师更清晰地把握和认识各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案例以供大家学习、借鉴和应用,现将教育案例的主要类别归纳如下:(1)依照教育的任务可划分为:教育类、课堂教学类、品德修养类、音美类、教育活动类、教育管理类、教育科研类、教师培训类等
(2)依照教育案例研究的对象可分为:描述性案例、说明性案例、证实性案例、探索性案例等(3)依照教育案例的介入属性,又可将其划分为:意外式案例、主题式案例、综合式案例等
(4)从传统学科分,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教育学案例、心理学案例、教育管理案例、教育经济案例、教育立法案例等。
五、教育论文的常见类型有哪些?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答:
1、研讨型论文
研讨型论文是针对教育理论或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薄弱环节进行专题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解决方法的论文。它的关键是“立论”,这是所有教育论文的基本特点和基础。
撰写这类论文,所研讨的问题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确凿可靠的材料为立论的依据,重在以事论理;其结论(研讨结果)要符合客观实际,要有独到见解和实用价值。
2、经验型论文
经验型论文是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体会,进行分析、概括、抽象、提炼,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写出的论文。这是中小学教师最常见的论文类型。
撰写这类论文,要把自己在经过认真实践、探索、试验中得出的成绩、效果、体会、感受和认识,在总结经验、选择经验、分析经验、论证经验的基础上,把收获最大的一点,体会认识最深的一点,做法最有成效的一点,抓住其本质,进行思考和发掘,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论点;并在经过论证之后,使原有“经验”转化为具有总结性、独创性、理论性的论文。
3、述评型论文
述评型论文包括综述性论文与评析性论文。它是在归纳总结别人在某一学术问题或某一研究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分析、评析,进而发表自己的见解的一种论文。包括读后感、对新理论新观点的阐述。
4、报告型论文
报告型论文是指描述或阐述教育实践研究中某一固定程序的论文。主要有调查报告、经验总结报告、实验研究报告。
①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教育科研现象的调查情况,经过整理分析后的记录。调查报告不是情况的罗列、材料的拼凑,而是揭示教育现象的主要矛盾和最本质的东西,是对材料的再加工、再创造。其形式有描述性报告、解释性报告和建议性报告或描述与对象相结合的综合性报告。
②教育经验总结报告
经验总结是一种古老的教育研究方法。今天,经验总结仍然是教育科研,特别是学校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一种主要形式。例如学校行政领导总结学校管理工作经验,学校教师总结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经验。他们通过对自己从事的经验活动进行回顾、反省、分析、思考,认识和发现教育措施、教育现象与教育效果之间的联系,从而为日后或他人类似的工作提供借鉴。教育经验总结是通过人的理性思考,把所“经历”过的、所“体验”到的东西加工成反映一定原则、规律的精神产品。经过这一番加工,使经验产生质的飞跃。
③教育实验研究报告
严格的实验研究要设置干预变量,即自变量,以影响因变量。但由于学校研究者缺乏有关真实实验研究的常识与技术;学校教育改革研究一般又是在非常自然化的环境下进行,各种变量的控制十分困难;再加上学校教育改革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改革本校的教育、教学状况,提高办学效益,而不是寻求普遍性的理论原则。尽管一些打着“教育实验”旗号的这种研究引起学者们对“什么是教育实验”的争论,但他们确确实实地取得了可喜的效果,推动着教育改革的前进。
5、学位论文
目前在职攻读学位的老师越来越多,也开始关注学位论文这一文体。撰写这类论文,选题要求比较严格,一般篇幅较长、分量较重,论题必须与之相适应;它所提出的论点,就是对论题的创新见解;选用的材料要达到必要、确实、新颖、充分、协调的选材标准;它特别强调新事实、新理论、新数字、新动态,整个内容要富于很强的理论性、创造性、论证性,以体现浓郁的理论色彩;在结构上,可参照一般学术论文构成的基本型安排整体结构。
六、教学反思有哪些形式?请选择你常用的三个形式进行举例说明。
答:教学反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课后备课、反思日记、课堂观摩、专家会诊、行动研究、教学后记、案例研究。、课后备课 课后,教师要根据教师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同时使有益的经验及时得到提炼和升华,不断增强教育效果。
我在教完《争吵》第二课时时,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教案,比如:把“反复读父亲的话,体会话的意思。”修改为“‘我’从父亲的话中领悟到了什么?从课文中可以看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这样,不仅进一步明确了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同时还使有益的经验及时得到提炼和升华,不断增强了教育效果。、反思日记
教师在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结束后,写下自己的感悟,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引以为戒的教训并与其他教师共同分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另外教师在教育教学后主动征求意见,其中包括学生的反映,并详细记录教育教学的背景、效果,上课的具体感受,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反思后得出的解决办法等。由此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反思,坚持数年,教师定会达到源头活水的境地。
例如教完《女娲补天》后我就反思:本来准备本堂课将课文学完,但没有预计到同学们的回答会那么积极,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没有学完,但我觉得,同学们能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也是一种收获。
3、教学后记
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对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结合教育教学过程的观察,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小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后,作为反思的一种基础和雏形,作为教师今后系统化反思的依据。
再例如《检阅》教学后记:教完《检阅》一课后,感触颇多,也产生了许多困惑。其一,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当我让学生模拟情境劝说“博莱克”不要参加检阅或把他放在中间或最后,以体验博莱克的心情时,那些“博莱克”们的话语令我意想不到:“不行,我就要参加!”“我就要排在前面的最外边面,这样人家能看到我。”“要让我排在队伍中间或最后,除非我脑子进水了!”学生们为什么众口一词,信誓旦旦地要参加而且要排在第一排呢?真正的博莱克真的会怎样要求吗?面对如些多的“博莱克”,我不敢轻易评判了。那为什么会如些一致呢?是受课文内容的影响?课文中的博莱克受到了大家的夸赞,这种荣耀谁不想享受;抑或是孩子们的唯我独尊,舍我其谁的王子、公主脾性,我还不得而知……其二,在延伸理解时,我提出“假如博莱克自己提出不想参加这次检阅时,你们同意吗?”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不同意!当问及为什么时,他们才支吾上了。“因为他也是儿童队员呀!”成了此时的唯一解释。在孩子们的眼中,给予了参加的权利已经是一种莫大的恩赐,哪能拒绝呢。看来,对一个截肢的残疾人体验很不够,他们根本不能想象为此要付出的艰辛与困苦。尊重了每一个人的权利是一份关爱,尊重学生个人的选择更是一份莫大的关怀。这,孩子们可能难懂了。其三,“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这句话很幼小时就被深深地烙入我们的脑海。《检阅》中的儿童队员作出了让残疾的博莱克参加并放在前排的决定,之所以得到大家的啧啧赞叹,就是重视了对个人的人格的尊重和关怀。把这份尊重和关怀置于集体利益之上,这是难能可贵的。就是这种可贵震憾着我们的心灵,甚至会让我们反思——有无不顾生命的尊重榨取考分为自己抑或是所在的集体贴金了呢?
同时,我又有了一个相反的思索方向:芬兰等西方国家关注个人甚于集体荣誉吗?不是的,起码是少之又少的,哪怕从“检阅”来看。如果大家都这样做的,这种行为就成了一件平常事了,不用出现文中“雅雀无声”的棘手一幕,也不会有观众如潮的好评。你看其中一个队员的话:“太棒了!这才叫儿童队员呢!别的队肯定会羡慕我们,第一排走着一名拄拐的儿童队员。”读着这一句,我总觉得不是滋味,一咱用博莱克来为集体贴金的行为昭然若揭。我不知道博莱克个人后来是自愿的还是无奈地服众集体的决定的,如果是后者,那队员们的这一高尚行为岂不成了小人之龌龊。我搞不懂其上的困惑,也道不明自己思索的方向……
七、请结合自身体验,谈谈教育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作用。
答: 教学反思是教师理解、评价教学实践的一种手段,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和具有伦理性的选择,是对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建构。“吾日三省吾身”,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
美国学者波斯纳(G.J.Posner)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 + 反思 = 成长”。
具体来说,教育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表现在:
1、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许多教师由于缺乏问题意识,常常发出没有课题可研究的感叹。于是,有些学校科研贪大求全、标新立异、课题至上,致使口号理念满天飞,而教学现场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无法进入科研课题,科研的本真目的受到扭曲。因此,要想达到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目的,中小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必须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出发,让教师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生发出问题意识,通过研究日常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难,为教学实践扫除障碍,并提升自己的科研素养。
一篇高质量的教育反思,首先要选择好切入点。而切入点就是在稍纵即逝的现象中捕捉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教育反思活动时,首先要学会做一个有心人,经常琢磨,学会在貌似没有问题之处发现问题,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例如:在教育教学过后,教师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求 ? 课堂中是否关注了每一位学生 ? 学生是否在进行高效、优质的学习? 在教学中还存在什么问题 ? 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 ? 或许,教师刚开始写反思日记时,是强迫自己进行的,但经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会慢慢增强对问题的敏锐性,善于发现问题,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
2、批判性思维习惯的养成
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 L.斯腾豪斯曾明确地指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而且发展的最好手段不是通过明晰目的,而是通过批评实践。”教师作为研究者,其批判性思维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在我国,大多教师习惯于专家怎么说自己就怎么想,领导怎么安排自己就怎么做,缺乏批判性的思考。这种状况不仅阻碍新课程的推进,而且不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载体,教育反思虽然始于某一现象或问题,但并不只是就事论事的思维活动。它要求教师以研究主体的眼光审视教学过程,不能一味地认同他人的观点和认识,要彻底摆脱指令性课程范式下,作为课程依附者和消极执行者的被动角色。同时,作为研究的教育反思,它具有持续性、不间断性、批判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它让教师在实践中能够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思维习惯,使教师批判和研究的意识贯穿到日常具体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反思,教师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提升自己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由“经验型”向“研究型”、“学术型”和“创造型”角色的转换。
3、教学实践合理性的追求
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合理性的追求亦永无止境。这种不懈追求的本质是教师对自身实践的不断探索、超越和创新,它离不开教学反思。尤其是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理念的变化、学生学习行为的变革、教学模式的重构、课程资源的优化组合,以及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等,都使每个学校和教师面临许多新问题。这些新问题也使得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困难重重,步履艰难。因此,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探索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在当前尤其重要。
教育反思是传统教研方式的创新,是形成研究型教师的必经之路。它以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为反思对象,通过前瞻性、监控性、批判性的反思来剖析、矫正和完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合理的行为和理念,不断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认识。因此,教育反思特别是反思性的教学实践与教师的专业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反思能让教师学会发现问题、分析探讨问题、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法;引领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养成自己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习惯,培养教师综合的教育智慧和能力;提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空间,让教师成为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和创造者。
教育反思作为一种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科研范式,能够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增强自信心,消除职业倦怠感,从而形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学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要善于在不断地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教学灵感和教学驾驭能力。
八.在学完长方形面积之后,三年四班的同学们很想知道教室里黑板的面积有多大,下课后他们去问数学王老师黑板的长和宽,王老师笑着对他们说:“我也不是很清楚啊,你们能不能想办法量一量呢?”学生们面露难色,对老师说“我们没有那么长的尺子啊。”老师提示他们:“可不可以用小尺量大长度,或者用其他物体来量,再测量物体的长度呢?”学生们受到启发,一起思考讨论后,问题迎刃而解。请结合这个教学片断,选择一个恰当的反思点进行反思。
答:在本教学片断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当学生遇到质疑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在学生对问题产生解决的欲望时,及时给予提示,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寻找问题的突破点,让学生享受到了成功带来的快乐。
九.案例作为一种文体,有它自己的写作结构,阅读下面的经典教育故事,将它写成一篇完整的教育案例。
《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学校当校长时,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一天,陶行知在校园里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巴砸自己班上的男同学,陶行知立即制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王友早早地来到校长室门口准备挨训。这时,陶行知走过来了。他一看到王友,就掏出一块糖果递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了,而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愕地接过糖果,目不转睛地看着陶行知。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颗糖果递给王友,说:“这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的时候,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励你。” 王友更惊愕了,他不知道校长到底想干什么。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王友的手里说:“我已经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证明你很正直善良,并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王友听了非常感动,他失声叫了起来:“校长,你打我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又掏出一块糖果递给王友,说:“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这块糖果值得奖励给你。现在我已经没有糖果了,你也可以回去了。”
答:为什么要采取表扬奖励的方式呢?我是这样反思的,首先因为表扬能立竿见影,不然,若是一顿批评,恐怕他不会接受,那就不好办了。其次,表扬能让他兴奋起来,从而配合老师认识到这种行为的危害,不然,如果马上就公开批评他,会让他心里产生抵触情绪,这样对他良好习惯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从这里可以说明一点,欲批评先表扬,不失为解除问题的一个好办法。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若故意给某人确定一项品德特征,并明确告诉本人后,就容易导致本人产生与心理学家确定的特征相一致的行为。心理学家称此现象为“贴标签效应”,换而言之,相当于“赏识教育”。作为教师,决不能吝惜自己的赞语。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大力表扬。对学习进步大或表现好的学生要公开表扬,对学习困难或有小毛病小进步的学生也要公开表扬。有效地控制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思想动态,使其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教师对犯错学生的宽容,最能引发起学生心中的愧疚感,对教师产生感激之情,下意识地改掉自己的毛病。因此,宽容教育是最成功的教育形式,带着爱心与宽容心走向学生心中的教师,必将成为最成功的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与两朵玫瑰花为增长智慧走进来,为服务祖国同胞走出去。——哈佛大学门口的对联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他创办的巴甫雷什中学现已闻名世界。在他当校长的时候,校园里开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全校的学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学生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女孩在花园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他蹲下身子,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呀?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我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校园里有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了我就把花送回来。” 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从花园里又摘下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为了爱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像个真正的人一样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我幻想着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好。一位教师用这个故事的前半段出了一道材料作文题,让学生续写他们会想像出什么样子的故事?结果或许会出乎你的意料:几百名高中学生,文章的中心内容都是写教育家如何教育小女孩不能损害公共财物,不能采摘花草树木,写了教育家对儿童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而忧心忡忡,甚至写了教育家对小女孩作出的种种处罚…… 那些不遗余力从道德高度教训4岁小女孩的全过程,让出题老师从心底里产生一种感慨。他说:“我们传统的道德说教如此深入人心,让我们的学生耳熟能详。在他们的文章中,似乎只有道德规则,他们可以板着面孔说一番大道理,他们缺乏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缺乏同情怜悯之心,在他们的心中,似乎所有的玫瑰都已凋谢了。” 学校是传递人间真、善、美的地方,是播撒爱的种子的地方。而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不,可以说是“解题教育”,让我们的孩子生长在爱的荒漠。
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写一篇教育反思或教育案例。(要求:真实可信,符合反思或案例要求,字数约1500字左右)
三年级语文《荷花》教育反思
以“荷花”入文,应该说古今诗歌散文中是非常多的,爱“莲”之人多如牛毛。关于“荷花”的文章也有好几篇。比如《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二下)、《荷花》(三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五下)。文人爱莲,世人也爱莲。而叶圣陶的《荷花》应该说是名篇了,短短三百余字,让我们感受到另一种荷花之美。叶先生的荷花既不是“我看见小小的荷塘,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荷叶像一柄大伞,静静地在荷塘举冷战。小鱼来了,在荷叶下嬉戏,雨点来了,在荷叶上唱歌……”,也不是杨万里笔下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是给人一种独特的陶醉。《荷花》应该说是传统篇目,我们小的时候就学过,而这篇文章在我们头脑中留下的不是前三段的,而是“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想到这里,我问自己是不是我的学生学习这课,这一段也会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永恒?我又问自己,为什么这一段在我的头脑中留下这么年没有忘记?思考之中,我感觉到这是因为“陶醉”会让人终身难忘。何为陶醉?词典中说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感受之中就是陶醉。叶先生的确沉浸在荷花之中了,否则写不出这么美的文章。学生学习这篇文章,如何让他们也陶醉呢?记得教我的老师是这样做的:大声读,反复读,人人都能够高声背诵。老师弹着琴,让我们轻声背,反复练,并且参加学校朗诵比赛。看来,我以前的语文老师是花了代价的,从内心上也感谢我的语文老师,让美文走进了我的世界。现在看到荷花,我还会吟诵,因为童年的记忆没有消失。
今天,也应该让学生这样享受式的读,因为只有读,才能产生最佳的感受。继续思考着这一课,我个人认为还应该把陶醉这个词还给孩子,让孩子明白陶醉是多好的事。人的一生,所看的景一定很多,所经历的事一定不少,让自己陶醉与其中的事肯定不是一件。陶醉对于一个人来说那是最美的,也最值得回忆的。陶醉的故事对于他人来说,其实同样是美的。如何把自己的陶醉奉献给世界?最佳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陶醉用笔记下来,写成文章。所以说,通过这一课的教学,用陶醉引领学生从另外一种角度明白写作的价值,对于师生来说都是一种收获。因为收获的是陶醉,所以最幸福!因为收获着陶醉,所以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