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心肺复苏术详细步骤
编辑:青灯古佛 识别码:21-312766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04 23:32:0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心肺复苏术详细步骤

成人心肺复苏术

一、病因: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的病因分为 心源性因素(如心脑血管疾病)占病因的80%和非心源性因素(如严重创伤、电击伤、脑外伤、中毒)占病因的20%。

二、心肺复苏术操作

1.判断有无意识:发现病人倒下,迅速拍打其肩膀,并向病人喊话询问,也可捏压病人的人中穴,判断其有无意识。注意:切勿摇晃病人。

2.呼救:向周围人求救,协助进行抢救,并拨打120急救电话。拨打120电话时注意:

1、讲清楚正确地址

2、病人姓名、性别、发病地点的联系方式

3、讲明病人疾病情况

4、听到鸣笛声后去接应。

3.摆放体位: 面部朝下者,呼救同时,一手扶颈,一手置于腋下,使病人成一整体转动至仰卧位,置于硬板上或平整地面上,头、颈、躯干在一条直线上,手放于两侧,解开衣领、腰带,坦露出胸部。

4.畅通气道: 清除病人口腔内分泌物及异物,舌后坠者拉出舌头,然后手法开放气道。手法开放气道分为三种方法:

1、仰面抬颈法既一手按住病人额头,一手将病人脖颈从下往上抬,使下颌骨和地面垂直。

2、仰面举颏法既一手按住病人额头一手抬病人下巴,使下颌骨和地面垂直。

3、托下颌法既双手托住病人下颌往后往下托,使下颌骨和地面垂直。

5.判断呼吸:保持病人气道通畅的情况下,眼注视病人胸部是否有起伏,用面颊感受病人嘴和鼻子上方是否有呼吸空气流动,用耳朵听病人是否有呼吸的声音。眼看、面感、耳听三者同时进行,判断时间为是10秒(从1001数数到1010)。

6.人工呼吸:一般可采用口对口呼吸、口对鼻呼吸、口对口鼻呼吸(婴幼儿)具体方法:

①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位置下进行;

②用按于前额之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病人的鼻孔

③深吸一口气,屏住,张口贴紧病人的嘴,把病人的口部完全包住,用力吹气,用眼的余光观察病人胸廓是否有起伏;

④吹毕,松开捏鼻孔的手,使气体随胸廓及肺的弹性回缩排出

⑤反复进行。频率:成人10-12次/分,儿童15次/分,婴幼儿20次/分

⑥首次吹气以连吹两口为宜;每次吹气量约700-1000ml,一般不超过1200ml。气量过大超过食管开放压,气体进入胃,引起胃胀气

7.判断脉搏:用一手中指和食指按压在颈动脉上,感觉5—10s,不要用力过猛。8.胸外心脏按压:目的:保证重要脏器的血供,维持其功能。

以下疾病不能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胸廓或脊柱畸形

某些心脏病变:心肌梗塞后有室壁瘤形成、心肌撕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包填塞等 某些胸部疾病:严重肺气肿、气胸、血胸、胸部挤压伤等 操作方法:

①抢救者跪于病人右侧

②用右手食指及中指沿肋弓向中间滑行至胸骨下切迹

③另一手的食指、中指并拢齐胸骨下切迹置于胸骨上,手指指向与胸骨垂直。

④将足侧手的掌根齐另一个手的中指 置于病人胸骨上,即胸骨中、下1/3交界处。另一手掌根压于此手背上,双手交叉抬起或双手指均后翘。⑤双肘关节伸直,借臂、肩和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用力按压,使胸骨下陷3.5-5cm,而后迅速放松,反复进行

⑥按压频率:80-100次/分,按压、放松时间比1:1 ⑦观察胸外心脏按压是否有效

注意事项: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在心脏按压的间歇 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比率为2:30

按压部位要准确

按压姿势要正确

按压力度要适当

放松时掌根不能离开胸壁

9.判断有效指征:停止心脏按压后触摸颈动脉仍有搏动 出现自主呼吸

面色及口唇由紫绀转红润 眼球活动或四肢开始活动

三、时间就是生命:针对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采取的现场急救措施,4分钟内:50%病人可能被救活

4~6分钟:10%病人可能被救活

超过6分钟:4%病人可能被救活。所以复苏越早,存活率越高。

第二篇:心肺复苏术步骤

心肺复苏术的步骤 首先判断现场环境是否安全

1、判断意识,检查呼吸

2、启动现场急救程序,呼救,拨打120

3、摆正病人的体位,平躺在坚硬的物体上

4、检查呼吸和脉搏

5、松解衣领及裤带

6、胸外心脏按压,30次

7、打开气道

8、人工呼吸,吹2次

9、持续两分钟的高效率的CPR,30:2,5个周期

10、判断复苏是否有效

11、整理病人,进一步生命支持

第三篇: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术

概念:

心肺复苏术又称CPR,是针对患者停止呼吸和心脏骤停时,用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进行抢救的一种技术。当人在心脏病、溺水、车祸、药物中毒、高血压、触电、异物堵塞时都会导致心跳骤停,呼吸停止,均可用心肺复苏术来抢救。1.CPR操作顺序

2015(新):C-A-B

即: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先于通气。2.生存链

2015(新):(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激活EMSS(急诊医疗勤务体系是负责实施有效的现场急救、合理分诊、有组织地转送病人及与基地医院密切联系的机构。)(2)尽早实施CPR,突出胸外按压。(3)快速除颤。

(4)有效地高级生命支持。(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3.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

2015(新):明确:如果旁观者没有经过心肺复苏术培训,可以提供只有胸外按压的CPR。即“用力按,快速按”,在胸部中心按压,直至受害者被专业抢救者接管。训练有素的救援人员,应该至少为被救者提供胸外按压。另外,如果能够执行人工呼吸,按压和呼吸比例按照30:2进行。在到达抢救室前,抢救者应持续实施CPR。4.胸外按压的变化

2010(新):以每分钟至少100次的频率,进行胸外按压。≥100次/分;胸外按压的深度:至少5cm≥5cm。

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

一、判断意识

1.拍打双肩,凑近双耳大声呼唤:“喂!喂!你怎么了?”。2.立刻激活急救系统或拨打“120”,携带除颤仪。

二、摆放体位

1.仰卧位。

2.翻身时整体转动,保护颈部。3.摆放于地面或硬板床。4.救护人员跪于病人右侧。5.于患者肩部平行。

三、触摸颈动脉搏动

1.数数:1001、1002、1003、1004、1005、1006。2.中、食指横放颈部中央,旁开2指,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向气管一侧轻滑2-3cm)时间<10秒。

四、立即开始胸外按压30次

1.定位:乳头连线中央或剑突上2.5cm-5cm。2.按压频率大于100次/分,按压幅度大于至少5cm,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回弹恢复原状,保证松开与压下的时间基本相等。

3.按压手法: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手指并拢,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心肺复苏CAB 胸外按压(C)要点:

1.按压频率:≥100次/分 2.按压幅度:≥5cm 3.按 压 后:胸廓回弹 4.按压/通气:30:2

五、开放气道

1.观察口腔有无异物,有异物立即取出。2.仰头举颌法,开放气到。

3.成人头后仰90°(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地面)

六、人工呼吸

1.通气时间:每次约1秒 2.潮气量:(400-600cc)3.看到胸部起伏足够

七、再次评估

1.操作5个循环后评估颈动脉搏动和人工呼吸。2.时间<10秒。

3.如未恢复,继续操作5个循环后评估,如恢复,进行进一步的高级生命支持。

八、按压与人工呼吸的关系

1.成人和儿童按30:2的按压/通气比进行CPR。2.实施高级气道管理后(机械通气),可继续进行胸外按压具不必与呼吸同步。

九、新生儿心肺复苏

1.保留A-B-C复苏程序(按压与通气比率为3:1),但心脏病因导致的骤停除外(15:2)。2.评估心率、呼吸速率和氧合状态:最好使用血氧计而不只是评估肤色确定氧合状态。

按压复苏有效的指标

1.2.3.4.5.按压时能扪及大动脉搏动,收缩压>8.0Kpa 病人面色、口唇、指甲、皮肤等色泽再度转红 扩大的瞳孔再度缩小 出现自主呼吸

神智逐渐恢复,可有眼球活动,睫毛反射及对光反射出现,甚至手脚抽动,肌张力增加

第四篇: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心肺复苏术顾名思义,即在呼吸或心跳停止情况下所作的急救术。目的在于尽快挽救脑细胞在缺氧状态下坏死,(四分钟以上开始造成脑损伤;十分钟以上即造成脑部不可逆之伤害,故强调黄金4分钟),因此施救时机越快越好。心肺复苏术适用于心脏病突发、溺水、窒息或其他意外事件造成之意识昏迷并有呼吸及心跳停止之状态。

由美国心脏学会(AHA)和其它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复苏学会制订的每五年更新一次的“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对指导和规范在全球范围内的心肺复苏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和国际复苏联盟(ILCOR)发布最新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来表达实施紧急生命支持的重要性:(1)立即识别心脏停搏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2)尽早实施心肺复苏CPR,强调胸外按压;(3)快速除颤;(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心肺复苏术步骤:

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 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001、002、003、004、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告知无呼吸;

3.呼救:来人啊!喊医生及护士!请求支援!推抢救车!除颤仪!

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数001,002,003,004,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

5.松解衣领及裤带;

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125px); 7.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8.人工呼吸: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

9.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

10.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 11.整理病人,进一步生命支持。

CPR操作顺序的变化:A-B-C →C-A-B

★2010(新):C-A-B 即: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

●2005(旧):A-B-C 即: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 A(airway): 保持呼吸顺畅:昏迷的病人常因舌后移而堵塞气道,所以心肺复苏的首要步骤是畅通气道。急救者以一手置于患者额部使头部后仰,并以另一手抬起后颈部或托起下颏,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怀疑有颈部损伤者只能托举下颏而不能使头部后仰;若疑有气道异物,应从患者背部双手环抱于患者上腹部,用力、突击性挤压。

B(breathing):口对口人工呼吸:在保持患者仰头抬颏前提下,施救者用一手捏闭的鼻孔(或口唇),然后深吸一大口气,迅速用力向患者口(或鼻)内吹 气 , 然后放松鼻孔(或口唇),照此每5秒钟反复一次,直到恢复自主呼吸。每次吹气间隔1.5秒,在这个时间抢救者应自己深呼吸一次,以便继续口对口呼吸。C(circulation): 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是通过胸外心脏按压形成胸腔内外压差,维持血液循环动力,并将人工呼吸后带有氧气的血液供给脑部及心脏以维持生命。胸外心脏按压步骤:第一步:确定正确的胸外心脏按压位置。先找到肋弓下缘,用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沿肋骨下缘向上摸至两侧肋缘于胸骨连接处的切痕迹,以食指和中指放于该切迹上,将另一只手的掌根部放于横指旁,再将第一只手叠放在另一只手的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扣起,手指离开胸壁。第二步:施行按压。操作者前倾上身,双肩位于患者胸部上方正中位置,双臂与患者的胸骨垂直,利用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臂力量,垂直向下按压胸骨,使胸骨下陷4-5厘米,按压和。由于儿童的解剖、生理及发育等与成人不同,儿童与成人CPR的徒手操作有较大差异。可将儿童分为出生28天内为新生儿、0~1岁为婴儿、1~8岁为儿童三个组。8岁以上儿童与成人徒手CPR基本相同。婴儿按压深度 一般要求按压深度达到1~2cm,约为胸廓厚度的1/3,可根据患者体型大小等情况灵活变动。

美国心脏学会(AHA)2010国际心肺复苏(CPR)&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标准:(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2)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

(3)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4)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5)维持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6)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7)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

心肺复苏用药常识简介:

复苏用药的目的在于增加脑、心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纠正酸中毒和提高室颤阈值或心肌张力,以有利于除颤。复苏用药途经以静脉给药为首选,其次是气管滴入法。气管滴入的常用药物有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纳洛酮及安定等。一般以常规剂量溶于5~10ml注射用水滴入,但药物可被气管内分泌物稀释或因吸收不良而需加大剂量,通常为静脉给药量的2~4倍。心内注射给药目前不主张应用,因操作不当可造成心肌或冠状动脉撕裂、心包积血、血胸或气胸等,如将肾上腺素等药物注入心肌内,可导致顽固性室颤,且用药时要中断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故不宜作为常规途经。复苏常用药物如下:

(1)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通过α受体兴奋作用使外周血管收缩(冠状动脉和脑血管除外),有利于提高主动脉舒张压,增加冠脉灌注和心、脑血流量;其β-肾上腺素能效应尚存争议,因为它可能增加心肌做功和减少心内膜下心肌的灌注。对心搏骤停无论何种类型,肾上腺素常用剂量为每次1mg静脉注射,必要时每隔3-5min重复1次。近年来有人主张应用大剂量,认为大剂量对自主循环恢复有利,但新近研究表明大剂量肾上腺素对心搏骤停出院存活率并无改善,且可出现如心肌抑制损害等复苏后并发症。故复苏时肾上腺素理想用药量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如果IV/IO通道延误或无法建立,肾上腺素可气管内给药,每次2-2.5mg。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推荐也可以用一个剂量的血管加压素40U IV/IO替代第一或第二次剂量的肾上腺素。

(2)抗心律失常药物:严重心律失常是导致心脏骤停甚至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药物治疗是控制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建议:对高度阻滞应迅速准备经皮起搏。在等待起搏时给予阿托品0.5mg,IV。阿托品的剂量可重复直至总量达3mg。如阿托品无效,就开始起搏。在等待起搏器或起搏无效时,可以考虑输注肾上腺素(2-10μg/min)或多巴胺,(2-10μg/kg.min)。胺碘酮可在室颤和无脉性室速对CPR、除颤、血管升压药无反应时应用。首次剂量300mg静脉/骨内注射,可追加一剂150mg。利多卡因可考虑作为胺碘酮的替代药物(未定级)。首次剂量为1-1.5mg/kg,如果室颤和无脉性室速持续存在,间隔5-10min重复给予0.5-0.75mg/kg静推,总剂量3mg/kg。镁剂静推可有效终止尖端扭转型室速,1-2g硫酸镁,用5%GS 10ml稀释5-20min内静脉推入。

心脏电击除颤:电击除颤是终止心室颤动的最有效方法,应早期除颤。有研究表明,绝大部分心搏骤停是由心室颤动所致,75%发生在院外,20%的人没有任何先兆,而除颤每延迟1分钟,抢救成功的可能性就下降7%~10%。除颤波形包括单相波和双相波两类,不同的波形对能量的需求有所不同。成人发生室颤和无脉性室速,应给予单向波除颤器能量360焦耳一次除颤,双向波除颤器120~200焦耳。如对除颤器不熟悉,推荐用200焦耳作为除颤能量。双相波形电除颤:早期临床试验表明,使用150~200 J即可有效终止院前发生的室颤。低能量的双相波有效,而且终止室颤的效果与高能量单相波除颤相似或更有效。儿童第1次2J/kg,以后按4J/kg计算。电除颤后,一般需要20~30s才能恢复正常窦性节律,因此电击后仍应立刻继续进行CPR,直至能触及颈动脉搏动为止。持续CPR、纠正缺氧和酸中毒、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可连续使用)可提高除颤成功率。

电击除颤的操作步骤为:①电极板涂以导电糊或垫上盐水纱布;②接通电源,确定非同步相放电,室颤不需麻醉;③选择能量水平及充电;④按要求正确放置电极板,一块放在胸骨右缘第2~3肋间(心底部),另一块放在左腋前线第5~6肋间(心尖部)(图6);⑤经再次核对监测心律,明确所有人员均未接触病人(或病床)后,按压放电电钮;⑥电击后即进行心电监测与记录。目前已出现电脑语音提示指导操作的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ic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大大方便了非专业急救医务人员的操作,为抢救争取了宝贵的时间。AED使复苏成功率提高了2~3倍,非专业救护者30分钟就可学会。AED适用于无反应、无呼吸和无循环体征(包括室上速、室速和室颤)的患者。公众启动除颤(PAD)要求受过训练的急救人员(警察、消防员等),在5分钟内使用就近预先准备的AED对心搏骤停患者实施电击除颤,可使院前急救生存率明显提高(49%)。

2010年新指南建议应用AED时,给予1次电击后不要马上检查心跳或脉搏,而应该重新进行胸外按压,循环评估应在实施5个周期CPR(约2分钟)后进行。因为大部分除颤器可一次终止室颤,况且室颤终止后数分钟内,心脏并不能有效泵血,立即实施CPR十分必要。

第五篇:心肺复苏术完整7步骤(精)

心肺复苏术完整7步骤

心脏骤停这应立即原地接受心脏复苏术,在心脏骤停后4分钟是最宝贵的黄金时间,抢救成功极高,骤停6分钟以上才进行抢救的,即使能救活很有可能成为植物人 1.试探

叫喊,捏掐昏迷者,如果有反应,则不需要CPR(心肺复苏)2.探呼吸

把手放对方鼻下探对方是否有呼吸 3.摸血压

如果昏迷着停止呼吸了用食指和中指感觉其颈脉动,如果能感觉到颈脉动情况还不是太糟糕,但为防止情况继续恶化,这类人需要CPR 4.做好急救准备

疏散人群,保证空气流通,让患者平躺在坚硬,能受力的平面,解开上身束缚心脏部位的衣物,把昏迷者的手放两侧,跪在昏迷者的一侧 5.胸外按压

一只手按住另外一只手上,用手掌根部快速猛击患者胸部正中下段一次 6.在探脉搏

第一次胸外压后再探患者是否有脉搏和呼吸,如果昏迷着还没有恢复脉搏和呼吸,要继续快速有力的敲打胸骨,频率为每秒两次 7.人工呼吸

如果有两个急救者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同步进行。如果只有一个急救者,每四次胸部按压后进行一次或者两次的人工呼吸,再进行胸外按压,如此轮换

人工呼吸要把患者的下巴往上抬,让口腔和气管形成直线,方便空气进入心肺,同时用手指清除口腔壁及其阻塞物,如假牙,呕吐物。然后用手捏住患者鼻子口对口把空气吹入

心肺复苏术详细步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