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形势与政策作业(台湾问题)
简析台湾问题
徐鑫
(山西中医学院 医药管理学院 山西 晋中)
【摘要】 台湾问题是我国一项基本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统一,也关系到世界的和平和稳定。台湾问题的产生有其历史多方面的因素。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关键词】 解决 台湾 统一 稳定
一 前言
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每个主权国家的神圣权利,也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联合国和它的成员国不得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件。联合国《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之国际法原则之宣言》指出:凡以局部或全部破坏国家统一及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为目的之企图,都是不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被侵略、被宰割、被凌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而英勇奋斗的历史。台湾问题的产生与发展,都与这段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种种原因,台湾迄今尚处于与大陆分离的状态。这种状态一天不结束,中华民族所蒙受的创伤就一天不能愈合,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也一天不会结束。因此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已然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五十年来,中国政府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奋斗。一九七九年后,中国政府更是以极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以“一国两制”的方式实现和平统一。自一九八七年底以来,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九十年代以来,台湾当局领导人李登辉逐步背弃一个中国原则,极力推行以制造“两个中国”为核心的分裂政策,一直发展到公然主张两岸关系是“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严重损害了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危害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危害了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二 台湾问题的由来
在远古的时候,台湾岛和祖国大陆是连接在一起的,是大陆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时升时降,台湾岛也时沉时浮,直到5000年前,相连接的部分下沉为海峡,台湾于是成了祖国东中的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岛。这从台湾海峡海底的地形可以得到证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曾经与中国国民党携手抗击侵入中国的日本军队。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的抗日战争结束后,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国国民党拒绝与中国共产党建立联合政府,并在1946年发动内战,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政权。经过三年战争,军事上处于劣势但得到人民支持的中国共产党打败了国民党。1949年10月1日,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势力从中国大陆全面溃退,退踞只占中国国土面积三百分之一的台湾岛,并在美国的支持下,继续与已成为中国合法代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抗。从此,台湾陷入与中国大陆的分离状态之中,至今已有57年。
另外,台湾问题的产生以及长期得不到解决,与一些外国势力,特别是美国在其间插手密切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当时的美国政府本来可以从中国内战的泥潭中拔出来,但是它没有这样做,而是对新中国采取了孤立、遏制的政策。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派出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公然声称“台湾地位未定”。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在1954年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将中国的台湾置于美国的所谓“保护”之下,阻挠中国政府解决台湾的正义斗争。中美建交三十多年来,美国政府和国会仍然不断通过向台湾提供所谓防御性武器等做法,阻挠中国统一台湾的进程。
三 大陆对台的政策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一直以来,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决心是一贯的,但解决问题的方针几十年中也有所变化。
1979年以前,中国政府一直表示要武力解放台湾,当时两岸也处于完全隔绝状态。但是自七十年代末开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一些重要而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在此期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与此同时,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港澳同胞以及海外侨胞、华人,都殷切期望两岸携手合作,共同振兴中华。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政府出于对整个国家民族利益与前途的考虑,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实事求是、照顾各方利益的原则,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概括地说,就是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允许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中国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长期和平共存,谁也不吃掉谁。但针对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企图把台湾分裂出中国的动向和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的企图,中国政府同时表示,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四 台湾问题解决方法
将来大陆和台湾的关系会是怎样的呢?尽管大家在这个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有一点是绝对相同的,收复台湾是肯定的。只不过有两个问题:第一,手段方法问题,如果台湾决心要实现台独的话,大陆肯定会动用武力;如果台湾总是徘徊,那么大陆就会观望。大陆不会轻易动武,这是肯定的,因为如果动武,交战的不仅仅是两方,还会掺和进日本、美国。美国会不会出兵倒是个未知数,而日本,个人认为肯定会出兵,因为涉及到其安全问题了。一旦交战,经济肯定会受影响,而且东亚地区都会不稳定。这直接引起了第二个因素:时间问题,可能很快,也可能在我们这代解决不了。总之,台湾问题非同小可,解决台湾问题牵涉到的不仅是祖国大陆和台湾岛内,还有众多国家和地区,因此我们必须三思而后行。
中国政府出于对整个国家民族利益与前途的考虑,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实事求是、照顾各方利益的原则,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概括地说,就是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允许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中国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长期和平共存,谁也不吃掉谁。但针对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企图把台湾分裂出中国的动向和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的企图,中国政府同时表示,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积极促进“和平统一”。
第一,增进共识,确认只有一个中国。海峡两岸同胞都是炎黄子孙,随着岁月流逝和社会的前进,面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流,两岸都应以民族大义为重,以国家统一、民族昌盛和人民幸福为己任,以符合实际,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求同存异,化干戈为玉帛,结束两岸之间的分隔与对峙。
第二,增进互信,加深理解。传统文化尤其是长期占居中国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是联系两岸人民的纽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深深渗透入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维持了两岸同一民族的心理稳定性。大力进行两岸传统文化交流,可以唤醒台湾人民的“大中华意识”。如果未来两岸能实现中华文化复兴基础上的统一,更是全球华人所乐见的,搭好对话桥梁,沟通谈判渠道。
第三,增加民间交往,扩大经贸合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岸之间文化、艺术、体育、演艺、学术、科技的交流不断增多,两岸人民受益日增。但总体上看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台湾当局的阻挠和限制。如:两岸不能全面直接“三通”等,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与加强。至于未来两岸经济贸易合作与发展,则更是前景广阔,机遇多多。两岸经贸互补性极强,内地有广阔的市场,丰富的资源,充裕的劳力,台湾有较雄厚的资金和较强的技术。
五 台湾问题未来的走向
台湾岛地处交通要冲,既可作为遏制日本,控制南海诸岛,震慑东南亚的据点,又可作为进入太平洋,固守大陆的前沿阵地。如果将台湾收回,那么钓鱼岛问题将迎刃而解,美国设在关岛的所谓“遏制中国的前沿”也会失去作用。到那时,南海舰队的有效保障范围将进一步扩大,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抢占的南海诸岛也会送回。对日本而言,中国占领台湾岛就意味着日本以后无法再从西亚进口石油,而要依赖于俄罗斯,中国和俄罗斯就可以联起手来共同对付日本。
那么将来大陆和台湾的关系会是怎样的呢?尽管大家在这个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有一点是绝对相同的,收复台湾是肯定的,只不过有两个问题:第一,手段方法问题,如果台湾决心要实现台独的话,大陆肯定会动用武力;如果台湾总是徘徊,那么大陆就会观望。大陆不会轻易动武,这是肯定的,因为如果动武,交战的不仅仅是两方,还会掺和进日本、美国。美国会不会出兵倒是个未知数,而日本,个人认为肯定会出兵,因为涉及到其安全问题了。一旦交战,经济肯定会受影响,而且东亚地区都会不稳定。这直接引起了第二个因素:时间问题,可能很快,也可能在我们这代解决不了。总之,台湾问题非同小可,解决台湾问题牵涉到的不仅是祖国大陆和台湾岛内,还有众多国家和地区,因此我们必须三思而后行。
六 总结
长期以来,台湾问题一直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一个不稳定的因素。中国的统一,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有利于中国本身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中国同各国进一步加强友好合作关系,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而随着中国政府相继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全中国人民更是迫切地期望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不能允许台湾问题再无限期地拖下去了。我们坚信,在包括两岸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世界各国政府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理解和支持下,中国的完全统一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 《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2000年)
[2] 《告台湾同胞书》
[3] 杨亲华,《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统一祖国”——中国政府对台政策历史之考察》
[4] 潘利红,《论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台政策的特点》
[5] 刘遗伦,《中国对台政策的历史演变》 Brief analysis on Taiwan issue
Xu Xin(School of medicine and management, Shan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zhong, Shanxi)
【Abstract】The Taiwan question is a basic problem of China, it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unification of our country,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peace and stability in the world.The Taiwan question has its history of factors.For the settlement of the Taiwan question, to achieve national reunification is the entire Chinese people a solemn and sacred mission.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Chinese government for the long-term and unremitting efforts.The basic policy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for the settlement of the Taiwan question is “peaceful reunification and one country, two systems”.【Key word】solve Taiwan unified stable
第二篇:形势与政策(台湾问题)
姓名:刘慧萍
班级:14商务三班
学号:1402120329
听形势与政策——《台海关系》有感
听完《台海关系》的形式与政策,感慨颇多,心情有着种不平常的涌动。
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1949年,国民党在反共反人民内战中失败,退踞台湾,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反华势力的支持下与大陆对峙,从而造成了海峡两岸长期隔绝和对立的状态。解决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但由于美国插手,两岸迈向统一的进程中必然充满艰巨复杂的斗争。
国民党执政到民进党上台的变更,台独路线清晰化、明确化和急进化,他们打破了国民党时期“不独不统”的路线,改走“渐进式台独”以及最近发展成为的“急进式台独”路线。台独势力更加的明目张胆、更加的肆无忌惮。
台湾一味讨好美国,台湾通过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多年来从美国花巨资购进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长期和美国及其盟友日本进行军事情报交流,还定期派往美国军官进行军事培训、参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演习等等,这一切充分暴露出台独分子妄图“以武据统,以武促独”分裂祖国的政治野心。台为讨好美国,不时向美国表示对抗大陆的决心,因为,他也知道美牵制中国大陆发展的全球战略,而台正好可以“投其所好”,从而换得美国政治、军事上的强大支持和保护,从而,满足其分裂祖国,谋求独立的野心。这一点是台美都心知肚明的,只是谁都不愿挑明罢了。
台湾当局对内大肆制造大陆威胁论,妄图借此为其台独政策铺路。台当局不厌其烦地宣传大陆对台安全构成的威胁,夸大扭曲大陆军事演习的真是目的,希望借此得到台湾民众对其台独路线的理解。……目的无非煽动两岸敌对情绪,使其形单影只的台独言论首先赢得岛内居民的支持,更为将大量的经费预算划拨采购美武器装备来讨好美国正名。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多购进几件美国用剩下的破铜烂铁就真的能寻得台湾的安全和台海的稳定了吗?就真的能够对抗军力十倍于己的中国大陆了吗?就真的能够阻碍大势所趋统一的历史进程了吗?或许只是谋求少数台独政客心理平衡和美国欢心的自欺欺人的伎俩吧?
而美国在解决台海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和美国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一个是地区大国,一个是世界大国,两国在经贸领域、世界范围反恐、朝鲜半岛无核以及防止核扩散领域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换句话说就是,美国不得不在这些问题上寻求与中国的合作,但是,在政治方面,由于两国在意识形态上的不同,而且美国谋求全球霸权的方针绝不允许一个强大的中国屹立于东方,对自己的霸主地位形成威胁,所以,美国维持与中国在一些关系到切身利益领域合作的同时,在政治上采取围堵中国、遏制中国的方针,防止中国强大起来。台湾问题的悬而未决便成了美国围堵中国的最好的契机,台湾充当了美国对抗中国的马前卒,因此,美国绝不会对中国大陆解决台湾问题袖手旁观,美国这个角色对台海局势至关重要。
多年来,美国一方面为了寻求与大陆的合作,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为从台湾赚取军火出售所带来的巨额经济利益,以及牵制大陆的目的,又不支持大陆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帮助台湾协防,帮助其增强军事力量以对抗大陆。在台海之间,美国奉行着不独不统“维持现状”策略。而且他们总以人权为借口。众所周知,近年,美国连续发动了科索沃战争、纳斯拉夫战争、阿富汗战争以及最近的伊拉克战争,这些战争夺走了多少军人和无辜百姓的生命,使多少国家陷入了混乱当中,使多少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这是对人权的尊重吗?美国无端炸毁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三死数伤,这是对人权的尊重吗?非洲战火连天,饥荒连年、人们甚至食不裹腹,俄死街头,美国因为没有利益在那里便不闻不问,这是对人权的尊重吗?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为维护国家统一死伤无数,最终防止国家的分裂,今天,中华儿女为维护祖国统一不惜采取任何方式,你却指手画脚,这又是对人权的尊重吗?
亘古至今,台湾始终是中国领土的一部份,台湾的前途系于祖国的统一,分裂是绝对没有出路的。解决台湾问题,完成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新世纪中国三大历史任务之一。不管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道路上还有多少艰难险阻,海峡两岸全体中国人民和所有中华儿女,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携手共进,祖国的完全统一和民族的全面复兴能够早日实现。This remind me of a saying,“No matter how tall a tree is, its leaves will settle on its root”.我们期望着台湾的早日回归!
第三篇:形势与政策;台湾问题
2016年1月,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投票在16日下午4时结束。当晚计票结果出炉显示,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陈建仁当选台湾地区正、副领导人,得票689万4744张,得票率为56.1%。另两组候选人中,中国国民党候选人朱立伦、王如玄得票381万3365张,得票率为31%;亲民党候选人宋楚瑜、徐欣莹得票157万6861张,得票率为12.8%。台湾选举出一个新的领导人,得票第一的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当选台湾新领导人。台湾民主进步党主席蔡英文当选,结束了中国国民党近八年的执政。
随着蔡英文的当选,她对两岸关系的立场已经无法回避,必须有个交待。这将直接影响大陆未来的对台政策和两岸关系的走向。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原则问题上,我们的态度始终如一,立场从未改变,意志坚如磐石。十一年前,全国人大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为遏制“台独”分裂、争取和平统一前景提供了坚强法律保障。今天,《反分裂国家法》依然是遏制“台独”强有力的法律武器。正如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负责人发表的谈话中所说:“我们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决心未变,能力更强,将坚决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和图谋。”“台独”势力如果误判形势、铤而走险、逾越底线,下场必定是可悲的!中国大陆2013年全国人大与政协“两会”揭幕式上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论及对台政策的未来方针时,用不及百字的简短扼要篇幅,表明要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等。在去年11月中共举行十八大之后,已经非常明朗。中共十八大的政治报告,已明白地陈述了“两岸关系全面发展”的新论点,即要推动两岸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社会交往、政治互信等方面的全面性开展。
过去8年来,两岸关系实现和平发展,关键在于两岸双方坚持体现两岸同属一中核心意涵的“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经两岸双方明确授权认可、两岸领导人共同确认。它表明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关系,不是“一中一台”。“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在涉及两岸关系根本性质的原则问题上,我们的底线是清晰的,立场是坚定的,没有任何模糊和妥协的空间。回到“九二共识”所体现的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来,继续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光明大道,还是一边高喊“维持现状”,一边明里暗里推行“两国论”、“一边一国”、“去中国化”等形形色色的“台独”分裂主张,重走挑起台海紧张动荡的老路?不同道路的选择攸关两岸关系的前景、攸关两岸同胞切身利益、攸关台海地区和平稳定。台湾当局如何以实际行动作出回答,两岸人民拭目以待。
两岸关系的主导权始终牢牢掌握在大陆手里。毋庸讳言,民进党在台重新执政,让两岸关系面临严峻挑战。但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问题上,大陆方面的意志坚如磐石,有决心有能力挫败一切“台独”分裂图谋,铤而走险者,其下场必定是可悲的。民进党当局若想维持台海和平稳定现状,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就必须在是否认同“九二共识”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上,给出明确答案。蔡英文、民进党何去何从,两岸同胞都在看,国际社会也在看。“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台湾政局变化,在两岸关系历史进程中不过是过眼云烟。从根本上说,决定台湾前途、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大陆的发展进步。发展是硬道理,只要把大陆自己的事情办好,面对台湾变局大可处之泰然。人们有理由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两岸同胞携手同心,一定能维护好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基本稳定,一定能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克难前行,一定能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步步变成现实。
随着中国大陆的实力崛起和自信心的越来越强,两岸间共同利益的扩大,不但能促成双方经济和民生的紧密结合,而且会强化双方民众携手合作的意识。当今中共领导人颇为强调的“两岸共同振兴中华民族”理想,实应从扩大两岸共同利益来做起。除此之外,现时可着手加强推动两岸社会交往,及两岸文化的交流合作。至于政治课题方面,可以先由学界进行研讨与意见交流,以从中查找问题及厘清双方的异同点,俾为将来两岸正式的政治协商打基础和创造条件,对于中国大陆而言,台湾是大陆的核心利益,大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从未动摇过。台湾必将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全党的共识,也是大陆十三亿七千万全体人民的共识。台湾是中国大陆的核心利益,但并不是唯一的利益。中国大陆目光在全球,着眼于全球性的利益部署,在很多方面,如金融、经贸、国际政治等方面,中国大陆参与的越来越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开始在有些方面发挥主导地位作用。
当前,台海局势严峻复杂,但两岸关系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对台大政方针是明确的、一贯的,不因台湾政局变动而变动。我们将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坚决反对“台独”,坚定维护一个中国原则,继续努力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两岸各领域的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同胞的利益福祉,拉近两岸的心灵距离,共同构建命运共同体。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两岸同胞携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的“5·20讲话”,虽然提及要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但对“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刻意回避,对两岸关系根本性质态度模糊。在必须明确接受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这道必答题面前,她交出了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
过去8年来,两岸关系实现和平发展,关键在于两岸双方坚持体现两岸同属一中核心意涵的“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经两岸双方明确授权认可、两岸领导人共同确认。它表明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关系,不是“一中一台”。“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在涉及两岸关系根本性质的原则问题上,我们的底线是清晰的,立场是坚定的,没有任何模糊和妥协的空间。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九二共识”是两岸双方建立政治互信、实现良性互动的前提和基础。国台办与台湾陆委会建立联系沟通机制,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恢复协商谈判机制,两岸签署了23项协议,推进了两岸经济合作及各领域交流,减少了双方在对外事务上的摩擦和内耗,成就有目共睹。当前,要和平不要冲突,要交流不要隔绝,要协商合作不要零和对抗,已成为两岸主流民意。广大台湾民众迫切要求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不希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良好局面因台湾政局变动而改变。台湾当局新领导人要“维持现状”,要继承和扩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就必须对两岸关系的性质这一根本问题作出明确回答。只有确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基础,两岸关系制度化交往才能得以延续,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才不会得而复失。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必须完成没有完成的答卷。
对台湾当局新领导人,我们不仅看她怎么说,还要看她怎么做。是把两岸关系拉得更近,还是推得更远?是以民众的福祉和利益为依归,回到“九二共识”所体现的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来,继续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光明大道,还是一边高喊“维持现状”,一边明里暗里推行“两国论”、“一边一国”、“去中国化”等形形色色的“台独”分裂主张,重走挑起台海紧张动荡的老路?不同道路的选择攸关两岸关系的前景、攸关两岸同胞切身利益、攸关台海地区和平稳定。台湾当局如何以实际行动作出回答,两岸人民拭目以待。
今年以来,台湾岛内“台独”势力蠢蠢欲动,“去中国化”动作频频,各种“台独”苗头不断滋生。两岸人民对此要密切关注、保持高度警惕。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原则问题上,我们的态度始终如一,立场从未改变,意志坚如磐石。十一年前,全国人大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为遏制“台独”分裂、争取和平统一前景提供了坚强法律保障。今天,《反分裂国家法》依然是遏制“台独”强有力的法律武器。正如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负责人发表的谈话中所说:“我们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决心未变,能力更强,将坚决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和图谋。”“台独”势力如果误判形势、铤而走险、逾越底线,下场必定是可悲的!
当前,台海局势严峻复杂,但两岸关系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对台大政方针是明确的、一贯的,不因台湾政局变动而变动。我们将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坚决反对“台独”,坚定维护一个中国原则,继续努力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两岸各领域的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同胞的利益福祉,拉近两岸的心灵距离,共同构建命运共同体。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两岸同胞携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投票16日下午4时结束。当晚出炉的计票结果显示,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陈建仁当选台湾地区正、副领导人,得票689万4744张,得票率为56.1%。另两组候选人中,中国国民党候选人朱立伦、王如玄得票381万3365张,得票率为31%;亲民党候选人宋楚瑜、徐欣莹得票157万6861张,得票率为12.8%。同时举行的台湾地区民意代表选举结果也于当晚揭晓。在台湾地区立法机构总共113个席次中,民进党获得68席,国民党获得35席,时代力量党获得5席,亲民党获得3席,“无党团结联盟”获得1席,未经政党推荐者获得1席。
依据台湾选举事务主管机构“中选会”公布,本次投票有正副领导人、民意代表和政党3张选票。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共有3组候选人,分别为国民党的朱立伦及王如玄、民进党的蔡英文及陈建仁、亲民党的宋楚瑜及徐欣莹。在民意代表选举部分,总席次共计113席。
不畏浮云遮望眼且谈如何看待台湾“大选”投票结果。
其次,应该看到,维护和发展两岸关系仍是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选举期间发布的诸多民调均显示,大多数台湾民众认同国民党当局的两岸政策路线,希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良好局面不因台湾政局生变而改变,不愿看到两岸关系“和平红利”得而复失。即便是声势一路领先的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在此次竞选过程中也不敢公然否认“九二共识”,而是提出“维持现状”的主张,始终刻意回避“台独”议题。她之所以如此小心翼翼、百般矫饰,是因为深知“台独”乃票房毒药,岛内主流民意反对“台独”、坚定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由此可以看出,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主调的大陆对台政策深受台湾同胞和国际社会的支持与肯定,不仅没有失败,反而成功导引了台湾民意走向,在岛内形塑了“不敢独”、“不能独”、“不要独”的共同认知。这样的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台湾无论哪个政党、哪位政治人物都不能视若无睹,都不敢倒行逆施,冒天下之大不韪。
最后,台湾多数选民既然选择了民进党,民进党就负有维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现状,进而继续发展两岸关系、扩大“和平红利”的首要责任。没有和平稳定的台海局势,新的台湾当局要想解决经济、民生、年轻一代的发展等民瘼,无异于缘木求鱼。民意如流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倘若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妄想在岛内大搞“和平台独”甚至“法理台独”,在两岸关系上兴风作浪,在地区稳定上充当“麻烦制造者”,那么台湾的安定与发展将沦为“镜中花、水中月”,大失所望的台湾选民到下次“大选”时就会把这样的祸台者、祸台集团赶下台。陈水扁之下场殷鉴不远,即将走马上任的蔡英文及其执政团队当引以为鉴,三思而后行。看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显而易见,两岸关系的主导权始终牢牢掌握在大陆手里。毋庸讳言,民进党在台重新执政,让两岸关系面临严峻挑战。但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问题上,大陆方面的意志坚如磐石,有决心有能力挫败一切“台独”分裂图谋,铤而走险者,其下场必定是可悲的。民进党当局若想维持台海和平稳定现状,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就必须在是否认同“九二共识”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上,给出明确答案。蔡英文、民进党何去何从,两岸同胞都在看,国际社会也在看。“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台湾政局变化,在两岸关系历史进程中不过是过眼云烟。从根本上说,决定台湾前途、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大陆的发展进步。发展是硬道理,只要把大陆自己的事情办好,面对台湾变局大可处之泰然。人们有理由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两岸同胞携手同心,一定能维护好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基本稳定,一定能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克难前行,一定能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步步变成现实。
第四篇:台湾问题(形势与政策)
第六章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历来是国内政治的关键问题之一,当代大学生应该认真了解台湾的基本情况及其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清楚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历史事实,认识台湾问题的由来与发展。由此进一步坚定一个中国的原则和立场、坚定国家统一的信心。
第一节 台湾的基本概况及其军事战略价值
一、台湾的基本概况
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地处东经119°18'03“至124°34'30”、北纬20°45'25“至25°56'30”之间。台湾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相隔约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隔约300公里;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最窄处为130公里。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台湾海峡呈东北向西南走向,北通东海,南接南海,长约200海里,宽约70至221海里,平均宽度约108海里,是中国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国际海上交通要道。东海和南海之间往返的船只,从欧洲、非洲、南亚和大洋洲到中国东部沿海的船只都经过这里,从大西洋、地中海、波斯湾和印度洋到日本海的船只—般也经过这里。
台湾省包括台湾本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澎湖列岛64个岛屿,其中台湾本岛面积为35873平方公里。目前所称的台湾地区还包括台湾当局控制的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总面积为36188平方公里。人口2300万多人,主要集中在西部平原。台湾居民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8%;少数民族占约2%。根据语言、风俗的不同,台湾少数民族分为阿美、泰雅、排湾、布农、卑南、鲁凯、邹、雅美、邵族、葛玛兰和赛夏等11族,分居全省各地。
台湾岛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积占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台湾山系与台湾岛的东北----西南走向平行,竖卧于台湾岛中部偏东位置,形成本岛东部多山脉、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的地形特征。台湾岛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火山带上,地壳不稳,是一个多震的地区。台湾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部,北部为亚热带气候.南部属热带气候。在行政区划上,台湾省辖基隆、新竹、台中、嘉义、台南5个省辖市,台北、宜兰、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云林、嘉义、台南、高雄、屏东、台东、花莲、澎湖16个县。台湾当局于1967年将台北市、于1979年将高雄市定为“行政院院辖市”。此外,还设有所谓“福建省政府”,辖金门、连江(马祖)2个县
台湾文化无论从根源还是从其内容、素质及存在方式和表现形式上,都与中华文化属于同一系统,语言上一致、习俗上同根、艺术上同源、宗教上同质。就其本质而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哲学理念上,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儒家学说有着深远的影响。在社会伦理道德方面,主要以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来规范思想和言行。在语言文字和文化教育方面,讲普通话和闽南话、客家话等,书写用中文。在宗教信仰方面,主要信奉佛教、道教,以及妈祖、关帝君、保生大帝等中国民间神祗。在习惯方面,主要是福建、广东等地的饮食习惯、节日习俗以及婚丧嫁娶、祭祀祖先等各种礼仪等。台湾的人文历史是地地道道中华民族文明史的扩展。
二、台湾的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
台湾是中国东南海疆上一座具有重要地缘战略价值的岛屿。历史上,统一台湾的清朝大将施琅曾经指出了台湾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施琅在1864年2月上奏康熙的《恭陈台湾弃留利害疏》中称,台湾“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虽属外岛,实关四省之要害”。倘若放弃台湾为“红毛”(荷兰人)占据,“乃种祸后来,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虞”,“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诚永固边圉”。现在,台湾的战略地位就更加突显,台湾问题的解决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国家稳定,而且关系到我国的长远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正是因为其重要战略地位,台湾才成为美国和日本遏制我国的重要棋子。
(一)台湾是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屏障,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位于我国大陆架东南缘的台湾岛,素有我国“七省之藩篱”、“东南之锁钥”之称,是东南沿海各省的第一道天然屏障。它南与海南岛相映,形成“双目”,北与舟山群岛呼应,构成“犄角”,以台湾为中心,连接海南岛和舟山群岛这南北两要点,构成一条天然而有力的品字阵战略海防线,足以掩护东南沿海6省市及该方向的战略纵深。而东南沿海各省目前是我国经济与科技发展最快,财富积累最多的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最为发达。如果以正好位于这两个三角洲之间的台湾中部为圆心,以上海为半径,画一个半径约为600公里的圆,我国最发达的省市和全国五分之一的人口都在这个圆内。如果台湾无法与祖国大陆统一,我国国防安全就难以得到充分的保障,不仅我国海防线要害之处出现缺口,使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半壁江山暴露在外,而且国防战略纵深一下就后退一、二百海里。有了台湾,台湾海峡将成为中国的内海,中国将突破朝鲜半岛、济州岛、日本九州岛及诸岛、琉球群岛、菲律宾诸岛及东南亚诸国的封锁;一旦形成这种封锁,台湾将有可能像朝鲜战争时的日本那样,成为美国在长途作战中的“航空母舰”,这样对于我国的政治安全将是一个巨大的冲击。这说明了台湾对我国政治安全上的重要性。
(二)台湾是我国直接面向太平洋的唯一门户,对我国长远发展意义深远。
历史告诉我们,要成为世界强国,必然要面向海洋发展,实施海洋战略。我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在东方崛起,必然要进行从陆地走向海洋的战略调整。然而,我国这一战略能否顺利地实施很大程度上要看台湾问题的解决。因为在我国长达l.8万公里的海岸线上,只有台湾直接面向太平洋。我国要走向大洋,最好的捷径和大门就是台湾。如果台湾问题解决不了,直接影响到我国国家的长远发展,就象是巨龙脖子上套了一把锁而难以腾飞。从经济上看,台湾问题影响到我国大面积的海上国土问题。因为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哪怕1平方公里的小岛,也可能意味着13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更何况台湾这么一个地理位置特殊、海底资源丰富、军事价值巨大的我国第一大岛呢?如果台湾独立,我国失去的远远不仅仅只是3.6万平方公里的陆上国土,而且将失去数万倍的海上“绿色国土”。从军事上看,台湾问题关系到我国对太平洋的制海权和制空权问题,为我国未来发展成为一个海洋大国提供坚强的基础和保证。
(三)台湾居我国南北两大战略海域的中间,是我国“南下之门户”,对我国经济贸易影响较大。位于我国海岸线中部的台湾海峡,是我国南北海上交通的要道,是我国“南下之门户”,不仅联系着我国南北两大战略海域南海和东海,而且掌握着我国四分之三的重要贸易航线的南下通道,对我国南北经济的均衡发展、对外贸易与交往的顺利进行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台湾处在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中心位置,是西太平洋上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是亚太地区的航空运输和海上运输的中心,从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朝鲜、韩国、中国东部、北部沿海地区等通往东南亚、印度洋、太平洋彼岸,中东、欧洲等地的海上和空中的交通线大多经过台湾海峡。台湾这一优越的交通条件,为台湾发展以对外贸易为主的海岛外向型经济提供了重要基础,为台湾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如果台湾问题得以很好的解决,其优越的交通和地理状况,不仅将使我国南北海上通路更加宽广和通畅,而且也必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另外,台湾问题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附属岛屿钓鱼岛和台当局控制的南沙群岛的太平岛上。钓鱼岛,是日本进入台湾海峡南下东南亚、南太平洋的必经之地,附近水域蕴藏着800亿桶的海底石油和油气,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和经济价值,是中日领土争端的焦点问题。南沙群岛,紧扼太平洋、印度洋之间的交通要道,也有着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和丰富的资源,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南沙岛屿附近国家早已垂涎三尺,加紧对南沙资源进行开采,与我国在南沙争端不断升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那么,中国不仅会失去钓鱼岛,而且会对我国解决南沙群岛争端问题产生不利影响;如果两岸统一,有利于解决钓鱼岛、南沙问题,维护我国在南海的主权
第二节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历史上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一)台湾是中国各族人民所开拓的
早在约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台湾就有人类在活动。1971年、1974年,两度在台南县左镇乡发现人类顶骨残片化石,这是台湾岛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被命名为“左镇人”。考古学家认为,“左镇人”是3万年前从大陆迁移到台湾的,那时的台湾尚和中国大陆相连;他们与福建考古发现的“清流人”、“东山人”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南部地区的晚期智人,有着共同的起源,且都继承了中国直立人的一些特性。
据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记载:公元230年,三国时代吴王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一万官兵进行远征,到达夷洲,即今台湾。这是中国军队第一次到达台湾。成书于公元264年至280年的中国《临海水土志》是世界上有关台湾的最早记载。其后,隋朝时,隋炀帝也曾两次派人到过台湾。
唐(618—907)、五代(907—960)以后,中国中原地区战乱不断,人民大批迁移到东南地区尤其是现福建省一带。而东南地区的开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又反过来进一步吸引北方人民南移。到宋(960—1279)、元(1279—1368)时期,开始有一定规模的汉人渡过海峡,向澎湖、台湾移民。明朝(1368—1644)时期,有大批大陆农民向台湾和澎湖地区迁移,其中以福建同安、漳州农民最多。明朝中叶后,汉族人民移居台、澎者更多,其中有的渔民先在澎湖列岛捕鱼,然后慢慢向台湾中南部、北部渔场扩展。他们在岛上建屋居住,逐渐成为岛上常住居民。到了明代后期,越过海峡到台湾定居的大陆民众更多,对增加台湾人口和开发台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清朝二百多年间大陆赴台人数增长二十五倍,达240多万人。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方式,由南到北,由西及东,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大大加速了台湾整体开发的进程。这一史实说明,台湾和中国其他省区一样,同为中国各族人民所开拓所定居。台湾社会的发展始终延续着中华文化的传统,即使在日本侵占的五十年间,这一基本情况也没有改变。台湾的开拓发展史,凝聚了包括当地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国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二)中国历代政府对台湾的行政管辖
唐宋以后,随着移民的增加,中国政府不断加强对澎湖、台湾的管理。公元12世纪下半叶,南宋(1127—1279)已在澎湖驻军,属泉州晋江县管辖。据元代地理学家汪大渊所著《岛夷志略》记载,公元1292年至1295年间,元朝政府在澎湖正式设立行政管理机构——巡检司,行使管辖权。明朝政府于十六世纪中后期,恢复了一度废止的“巡检司”,并为防御外敌侵犯,增兵澎湖。一六六二年(清康熙元年),郑成功在台湾设“承天府”。清朝政府逐步在台湾扩增行政机构,加强了对台湾的治理。一六八四年(清康熙二十三年)设“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下设“台湾”(今台南)、“凤山”(今高雄)、“诸罗”(今嘉义)三县,录属福建省管辖。一七二一年(清康熙六十年),增设“巡视台湾监察御史”,尔后又增设“彰化县”和“淡水厅”。一七二七年(清雍正五年),增“澎湖厅”,定“台湾”为官方统一的名称。一八七五年的(清光绪元年),清政府为进一步经营和治理台湾,再增设“台北府”及“淡水”、“新竹”、“宜兰”三县和“基隆厅”。一八八五年(清光绪十一年),清政府正式划台湾为单一行省,任刘铭传为首任巡抚,行政区扩为三府一州,领十一县五厅。刘在任内,铺铁路,开矿山,架电线,造商轮,兴办企业,创设新学堂,把台湾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大向前推进。一九四五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重新恢复了中断半个世纪的台湾省的行政管理机构。
【案例探究】
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福建南安人,明朝平国公郑芝龙长子。因受南明隆武皇帝倚重,授总统使、招讨大将军,赐姓朱,名成功,人称“国姓爷”。
清顺治三年(1646),郑芝龙降清。郑成功曾苦苦劝阻,未能阻止,遂率部至南澳(今属广东),起兵抗清。明永历十三年(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9月,郑成功率大军进攻南京失败后返回厦门,鉴于敌我力量的悬殊和客观形势的变化,决计跨海东征收复台湾,开辟稳固安全的抗清基地。永历十五年(1661年)2月,郑成功将出征舰队分两批出发。首程队伍约2.5万人,大小战船数百艘,由郑成功统领于3月23日从金门出发,次日抵达澎湖,4月初一拂晓大军抵达鹿耳门港,利用涨潮时间,通过荷兰守军认为不能通过的航道,一举击败了荷军的拦截胜利登岸。4月初六日据守赤嵌城的荷军献城投降。
接着,郑成功命令部队从水陆两路围攻热兰遮城(台湾城)。由于荷兰人的长期经营,该城十分坚固,加之荷军火炮精良,郑军强攻失利,郑成功乃改强攻为长期围困。郑成功一面部署围城,一面加强政治和经济建设,整顿军队,进一步改善军民关系,颁布各种法令和条例,为经营台湾打下基础。
远在巴达维亚的荷兰殖民者在得悉郑成功进抵台湾后,即派遣一支增援部队约725人,由雅科布〃考乌率领赴台。7月23日,援台荷军舰队向郑军发起进攻, 郑成功指挥水师奋起反击,予来犯荷军以重创,对峙数月后,考乌见势孤力穷,于10月5日率舰队逃离台湾。
困守台湾城的荷军由于救援无望,士气低落,但荷兰殖民者驻台长官揆一仍作困兽之斗。与此同时,郑军也面临极大的困难,大军乏粮,坚城久攻不下,清廷又厉行海禁,欲臵郑军于死地,不断有士兵逃亡事件发生。面对重重困难,郑成功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毅力,继续指挥驱逐荷兰殖民者的正义之战。12月13日(1662年2月1日),荷兰侵略者终于被迫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沦为荷属殖民地达38 年之久的台湾,又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点评分析】
在收复台湾的伟大斗争中,郑成功展示了卓越的政治、军事、外交才能,为祖国和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丰功伟绩,永远值得炎黄子孙们的敬仰和怀念。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军事斗争,是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成功尝试。通过这一斗争,驱逐了荷兰殖民者,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捍卫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这对结束祖国的分裂局面,维护祖国的神圣主权和领土完整,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
二、从法理上讲台湾是属于中国的
一个中国原则是在中国人民捍卫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义斗争中形成的,有关台湾的全部事实和法律证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八九五年四月,日本通过侵华战争,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霸占了台湾。一九三七年七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中国政府在《中国对日宣战布告》中明确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关系者,一律废止。《马关条约》自属废止之列。这一布告并郑重宣布:中国将“收复台湾、澎湖、东北四省土地”。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一部分,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支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反对德、日、意法西斯轴心国,中国与美国、苏联、英国、法国等结成同盟国。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一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一九四五年七月二十六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投降,《日本投降条款》规定:“兹接受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一九四五年七月二十六日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 十月二十五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陈仪在台北“公会堂”(即现在的中山堂)接受日本第10方面军司令长官安藤利吉的投降。陈仪代表中国政府宣布:“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政府主权之下。”至此,台湾人民结束了自《马关条约》以来半个世纪的屈辱历史,在遭日本帝国主义50年殖民统治之后,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10月25日因而被定为“台湾光复节”。所以,日本归还台湾是按《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文件所执行的法律行为,这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历史事实。
【案例探究】
《开罗宣言》(1943年12月1日)等国际文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后,中、美、英三国首脑于1943年11月22至26日在开罗举行会议,讨论如何协调对日作战的共同军事问题和战后如何处臵日本等政治问题,史称“开罗会议”。其中,关于中国的领土主权问题,中美双方同意:日本用武力从中国夺去的东北各省、台湾和澎湖列岛,战后必须归还中国。这也就为《开罗宣言》关于台湾回归中国的内容打下了基础。
中美首脑晤谈后,美国总统特别助理霍普金斯受罗斯福委托,根据美、英、中三国会谈和美中会晤精神,起草《开罗宣言》。关于日本归还台湾于中国的问题,霍氏拟订的供罗斯福审阅的草案初稿明确表示:“被日本人背信弃义地所窃取的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和台湾,应理所当然地归还中国。”
《开罗宣言》草案经中、美、英三国首脑一致同意后,正式定稿,并且取得了斯大林的 “完全”赞成,他认为“朝鲜应该独立,满洲、台湾和澎湖等 岛屿应该回归中国”。
日本最后一任台湾总督安藤利吉签字领受台湾省行政长 1943年12月1日,中、美、华盛顿、伦敦三地同时官公署第一号训令,规定自英三国在重庆、《开罗宣言》。关于台湾回归问题,1945年10月25日起台湾全省发表回归中国
《开罗宣言》的其主要内容是:中、美、英三国对日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和惩罚日本的侵略;“剥夺日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太平洋上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使日本强占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和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正式收复台湾、澎湖列岛,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台湾省行政长官兼警备总司令陈仪在台北市接受了日军
民众欢庆中国政府收复台湾
第十方面军司令长官安滕利吉的投降,被迫割让给日本50余年的台湾省,终于彻底摆脱了日本的殖民统治,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946年10月,当台湾回归祖国一周年之际,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曾专程来到台湾视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在国际社会中被广泛接受和承认。因此,在台湾回归祖国时,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拥护和支持。例如1949年12月23日,美国政府在《国务院关于台湾政策宣传指示》中重申:台湾在政治上、地理上和战略上都是中国的一部分,虽然它被日本统治了50年,“然而从历史上来看,它是中国的。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它是一种严格的中国的责任”。英国政府持同样的立场,1949年11月11日和14日,英国外交部次长梅修在国会下院两次回答问题时都明确表示:根据《开罗宣言》,中国当局在日本投降时收复台湾,并在此后一直行使着对该岛的控制。
在《开罗宣言》之前的1941年12月9日,中国政府的《对日宣战布告》宣布:“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在《开罗宣言》之后的1945年7月26日的美、英、中《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波茨坦公告》),第八项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日本《无条件投降书》开宗明义第一条就是:日本接受“中、美、英共同签署的、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1945年7月26日的《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
【点评分析】
《开罗宣言》在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背景下,以中、美、英三国首脑会谈精神为基础,由美方代表草拟,经中、美、英三方代表认真讨论(中国代表据理力争),三国首脑同意,并征得斯大林的完全肯定,实际上以国际协定的形式公布于世,表达了同盟国打击并惩罚侵略者、维护国际正义的共同政治意愿。其合理性、严肃性、正义性和有效性无庸臵疑。《开罗宣言》是第一份确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条约性文件,它从法律上明确了日本侵占台湾的非法性,为战后中国处理台湾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而且《中国对日宣战布告》、《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日本《无条件投降书》,这四个文件组成了环环相扣的国际法律链条,明确无误地确认了台湾作为中国领土一部分的法律地位,保证了台湾回归中国的国际协议具有无可否认的有效性。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和在国际上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民国从此结束了它的历史地位。这是在同一国际法主体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新政权取代旧政权,中国的主权和固有领土疆域并未由此而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理所当然地完全享有和行使中国的主权,其中包括对台湾的主权。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台湾以来,虽然其政权继续使用“中华民国”和“中华民国政府”的名称,但它早已完全无权代表中国行使国家主权,实际上始终只是中国领土上的一个地方当局。
第三节 台湾问题的由来及沿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台湾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经归还中国。台湾问题的出现,是国民党发动反人民内战的结果,其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台湾问题之所以长期存在且迄今尚未解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美国等西方反华势力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鼓励“台独活动”,阻碍中国统一。一、二战后国民党发动的内战直接导致了台湾问题的产生。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迫切要求走和平民主、团结建国的道路,建设一个独立统—、繁荣富裕的新中国。为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致力于争取和平与民主,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情支持。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依仗美国的支持,置全国人民渴望和平与建设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的强烈愿望于不顾,于1946年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政协协议和一切停战协议,悍然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共反人民内战。亟待休养生息的中国,再次陷入全面内战之中。面对国民党来势凶猛的军事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解放战争。1948年末到1949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规模空前的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并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党的失败此时已成定局。1949年1月,蒋介石迫于国民党内部反蒋势力的压力宣布下野后,开始了对台湾的苦心经营。
1949年4月20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23日,南京解放;5月17日,武汉解放;5月27日,上海解放。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布成立。12月7日,国民党宣布“政府”迁至台北。12月11日,国民党中央党部迁至台北。中国大陆上战事基本结束。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势力从大陆全面溃退,撤到台湾,在美国反华势力的支持下,继续维持着—个所谓“代表全中国”的反共政治架构。自此,台湾再次陷入与祖国大陆的分离状态之中。
二、美国政府介入海峡两岸关系使得台湾问题复杂化
二战后,美国出于自身战略的考虑,扶植和加强蒋介石政权,并且支持蒋介石发功了全国规模的内战。
从1948年冬季开始,中国革命形势迅猛发展,美国感到国民党大势已去,把政策目标从“尽一切力量阻止中共取胜”改为“尽一切力量阻止中国成为苏联的附庸”,决定逐步从中国内战中“脱身”,而集中力量“不让台湾落入中共之手”。1949年8月,美国根据中国国内形势的发展作出决定,要在台湾“设法加强—个非共产党的地方政府并给予支持”,“美国还应谨慎地与有希望的台湾当地的领袖保持联系,以便将来有一天在符合美国利益时利用台湾自治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美国政府对新中国采取了孤立、遏制的政策。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美国第十三航空队进驻台湾。朝鲜停战后,1954年12月。美国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公然将台湾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声称要对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正义斗争,同台湾当局采取“共同行动”。
1958年7月,美国怂恿国民党部队加强对中国大陆的骚扰。1958年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炮击金门、马祖。美国匆忙从地中海调海军来支援美国在台湾海峡的第七舰队。杜勒斯于9月30日表示,如果中国愿意在台湾海峡地区停火,美国可以劝蒋军撤出金、马。其意图是要在台湾海峡划一条永久停火线,以便实现其“划峡而治”、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这—方案不仅遭到中国政府的坚决拒绝,也不为蒋介石所接受。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和新中国的壮大,美国开始调整其对华政策,两国关系逐步出现解冻的形势。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驱逐台湾当局的“代表”。中美两国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声明:“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美国对台湾问题政策的本质并未改变,仍然把台湾作为其全球战略中“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扶植台湾,阻挠中国完全统一。1979年4月10日,中美建交不到三个月,美国签署《与台湾关系法》,公然声称,“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基于台湾的前途将通过和平方式解决这样的期望”;“以非和平方式包括抵制或禁运来决定前途的任何努力,是对西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和安全的威胁,并为美国严重关切之事”;美国仍将“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这表明,中美建交以后,美国一方面表示遵守中美联合公报,执行一个中国政策,但同时又以《与台湾关系法》为基础,继续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扶植台湾。时至今日,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继续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制造种种借口,施加种种影响,阻碍祖国完全统一大业的顺利完成。
【案例探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上海公报”)
(1972年2月28日)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应中国总理周恩来的邀请访华。中美两国政府于2月27日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并于28日发表。在台湾问题上,中方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早已归还祖国;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确认最终从台湾撤走其全部军队和军事设施。【点评分析】
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政府经过20多年的对抗,开始向关系正常化方向发展,为两国建交奠定了基础。1979年1月1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和1982年8月17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八一七公报》)。美国在三个联合公报中均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中美两国关于两国关系以及我国台湾问题的重要历史文件。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是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政治基础。
由上可见,美国政府的政策,造成了台湾当局在其庇护下长期与大陆对峙,台湾海峡地区局势因之长期紧张,台湾问题也由此成为中美两国间的重大争端。因此,台湾问题的产生,从本质上讲既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也与美国势力的介入有密切关系。台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美国政府负有重大责任。
三、台湾问题中的日本因素
台湾虽然早已脱离了日本的殖民统治,但长久以来,日本并未放弃对台湾的野心。作为一个岛国,日本资源比较缺乏,需要进口大量资源。到目前为止,日本三分之二的海外资源都要通过台湾左右东西两旁进入日本国内。显而易见,台湾在地理位置上正处于日本生命线的咽喉部位。所以对日本来讲,台湾的地理位置好象扼着它脖子的手一样,如果没有办法对台湾这个战略要地有一定程度的掌握能力,日本就息不安枕。因此日本一直想方设法增大对台湾的影响力。
此外,在日本各界一直存在着敌视中国的势力,他们不希望中国富强,不希望中国统一,并且对曾经作为殖民地被日本统治过半个世纪之久的台湾仍怀野心。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与美国和台湾当局遥相呼应,沆瀣一气,力图将台湾从中国版图中分裂出去,或恢复台湾殖民地身份,或变台湾为日本的附庸国。与美国不同的是,日台关系的特殊性在于,日本与台湾之间的历史性的联系和人员上的来往更加密切。因为殖民统治,台湾上层统治一般与日本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又通过再生产,加强了这方面的联系。日本现在的政界、学界都对台湾的影响非常大,陈水扁在位时的某些政策的出台,都发源于日本学界。比如民进党过去建立的“台湾建国联盟”等“台独”机构都设在日本,一些在日的台湾学者也曾经是陈水扁执政时的“国策顾问”同盟,扩大“防卫”范围,以此来支持和鼓励岛内的“台独”分裂势力。我们必须看到,日本对台湾政局的影响不容小觑。台湾问题不仅是中美关系中最核心的问题,在中日关系中的地位也逐渐凸现,因此在解决台湾问题时绝不能轻视、更不能忽视日本的影响。
四、“台独”的发展
所谓“台湾独立”,就是主张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主张“台湾独立”的分裂活动是从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中国版图后开始的,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台独”思潮与活动的产生有复杂的历史、社会、政治原因,也是美国、日本反华势力支持的产物。从历史上说,日本军国主义是“台独”的始作俑者。1945年8月,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日驻台湾总督安藤利吉即策动一些日军中的军国主义分子和汉奸分子,在台湾建立起“台独”组织;同时,驻台日本右翼军人发动“台湾独立”事件,即为“台独”活动的发端。但是,台湾重归中国已不可逆转,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进行的“台独”活动遭到失败。
上世纪50年代,美国利用朝鲜战争和两次台海危机,曾经先后三次策划了分裂中国的大阴谋,蒋介石对此都进行了坚决的抵制。所以,尽管蒋介石一直在高唱“反共复国”的调子,但他多次明确表示:“只要一息尚存,决不接受两个中国”。蒋介石坚持“一个中国”、反对美国“两个中国”政策的立场,在很大程度上与毛泽东产生了“共鸣”,并受到了毛泽东的赞许。1959年2月,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语出惊人:“台湾还是蒋介石当‘总统’好”。因为他在“一个中国”问题上的立场是“不含糊”的。蒋经国在位时也继承了蒋介石坚持“一个中国”的坚定立场。
因为蒋氏父子统治时期,台湾当局采取打击“台独”活动的措施,“台独”势力在岛内难以生存,不得不移到海外。五六十年代,由于国民党当局对“台独”进行坚决打击,破获了多起案件,使得岛内“台独”势力难以集结,始终不能形成气候。1964年,台湾大学政治系主任彭明敏起草《台湾人民自救宣言》,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判刑。1970年,彭刑满释放后在美国特工及岛内“台独”势力的协助下逃出台湾,经瑞典进入美国。彭在美国连续举行演讲会,宣传“台独”主张,对于海外“台独”势力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彭也因炮制出体系较为完整的“台独”理论而被奉为“台独之父”。
8O年代中期蒋经国开始推行“政治革新”之后,1986年9月民进党成立。民进党成立之初,是各种反国民党势力的复杂组合,但领导权基本上被“台独”分子把持,“台独”思潮在该党内泛滥。1988年,蒋介石之子蒋经国去世,李登辉上台。90年代初,李登辉不顾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反对,相继抛出所谓“一中一台”,“两国论”。李登辉上台以后,给了“台独”势力多方面的扶持和鼓励,使岛内“台独”势力不断扩大,鼓吹“台独”者愈来愈肆无忌惮。在美国最大的“台独”组织“台独联盟”迁回台湾,以后集体加入了民进党。1991年l0月,民进党召开五大,公然将“建立主权独立自主的台湾共和国暨制定新宪法,应交由台湾人以公民投票方式选择决定”列入党纲。1992年5月,“立法院”修改“刑法”,使鼓吹和从事非暴力的“台独”活动合法化。从此,台湾当局实际上已不禁止“台独”活动。1999年,素有“台独”思想的陈水扁上台,大搞“去中国化”改革,变本加厉宣扬“两国论”。为了将所谓的“两国论”合法化,陈水扁又导演了所谓的“全民公投”,试图把台湾从祖国的怀抱中分裂出去。2004年3月20日,在陈水扁、吕秀莲等“台独分子”的导演下,公投开始,但遭到了绝大多数有良知的台湾人的抵制。所谓的“3•20公投”,遭到可耻的下场。2007年其导演的“入联公投”更是赤裸裸的“台独”分裂行径。
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台湾独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美、日帝国主义者操纵,以日美地区为活动“大本营”,由少数台籍野心分子出面,利用台湾国民党所制造的“二·二八事件”种下的省籍隔阂,以建立“台湾共和国”为目标的分离中国疆土的活动。岛内民进党成立、蒋经国去世、李登辉上台主政以后“台独”势力更得到新的发展,这一发展使“统、独之争”更加激化,也使中国和平统一的前景更加复杂化。
【案例探究】 二、二八事件
1947年2月27日下午七点半左右,“台湾省专卖局台北分局”查缉员傅学通、叶得根、盛铁夫、钟延洲、赵子健、刘超群等六人及四名警察,在台北市的天马茶房前(今延平北路附近),发现一名40岁左右的妇人林江迈正在贩卖私烟,于是查缉员没收林妇所贩卖的香烟及身上所有的钱财。林妇以家计困难,跪地求饶,但查缉员坚持不让步。林妇的纠缠让查缉员心生不耐,同时纷扰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围观民众,让查缉员大为紧张,又加上语言不通等因素,林妇被叶得根以枪托击伤头部。围观民众目睹此景后,愤而将查缉员包围,傅学通开枪示警,却失手击伤了在自家门口看热闹的市民陈文溪(当时年仅约二十岁,次日死亡)。随后查缉员逃至永乐町派出所,后转至警察总局,激愤的群众在当天晚上包围警察局,要求惩凶,但由于警察局长官包庇下属,民众得不到满意的答复。
隔天2月28日,因为前一天的事件,台北市部分地区展开罢工、罢市,许多市民除了前往肇事查缉员所任职的专卖局分局抗议之外,还要求公卖局分局长欧阳正宅下台负责。群众抗议中,发生零星焚烧事件并造成一名警察死亡。之后抗议群众集结于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门口请愿示威,过程中公署卫兵对市民无预警开枪扫射并造成伤亡,使民众情绪更为愤慨。抗议民众因此转进公署附近的台北新公园(今二二八和平公园)继续示威集结,并同时在位于新公园内的台湾广播电台,广播报道事件始末。至此,1年多来台湾人民的积怨加上台湾行政长官的处理不当,终于从3月1日起爆发了蔓延全岛的反抗政府事件
【点评分析】 “二〃二八起义”是一场伟大的爱国民主运动,是当时全国范围内兴起的反专制、反独裁、争民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国民党对起义群众提出的进行政治改革、反对专制腐败、实行民主自治等正确主张难以容忍,竟然调集大批军警进行血腥镇压,给刚刚从日本殖民统治下挣脱出来的台湾人民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国民党当政者对“二二八”惨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李登辉、陈水扁之流借平反“二二八事件”,妄图篡改历史,把台湾同胞这场争取民主的正义斗争说成是谋求“台湾独立”。这种颠倒黑白的罪恶行径是对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台湾同胞的极大侮辱!
五、马英九的“三不”政策到“大三通”启动
陈水扁在位8年间,公然叫嚣“一边一国”、终止运作“国统会”,疯狂推动“入联公投”,冒天下之大不韪破坏两岸关系。《中国时报》用“僵持停滞”、“不进反退”8字来形容陈水扁执政8年来的两岸关系。2008年国民党籍的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总统,马英九上台一年多来,针对两岸局势,在政治上喊出“不统、不独、不武”的口号。经济文化上,促进“三通”,重启两岸“两会谈判”,开放大陆游客赴台旅游。这些举措大力推动了两岸交流,深化两岸合作,在某种程度上改善和缓和了两岸的关系。
在两岸关系方面,马英九表示,“坚持对等尊严,两岸共存共荣”,就是不统、不独、不武。“不统”就是八年內不会跟大陆讨论两岸统一问题;“不独”,即不会支持台湾独立;“不武”,反对任何以非和平方式来解決两岸问题的方案,也就是“维持‘中华民国’台湾现状的主张”。他希望,两岸共存共荣,不要发生战争。马英九的提议具有维持现状的概念,和过去以追求两岸和平稳定为目标的中程协议互动框架十分类似。而且他重申今后将继续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尽早恢复协商,“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寻求共同利益的平衡点。” 应该说马英九的“三不牌” 和维持两岸关系现状的政策,既符合美国盟友或者说是“庇护伞”的政治需要,又握住了向美国讨要“防御型“武器的筹码,也在大陆当局的容忍度之内。2009年全国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再次呼吁与台湾达成和平协议。胡锦涛主席2008年底提议举行两岸军事交流,温家宝在报告中再次提到这一点。给人的强烈印象是中国在不断推进着2008年5月马英九政权上台后中台改善关系的趋势,谋求过渡到建立军事互信的阶段。所以,有媒体评论,中国对台政策的重点由毛泽东时期的“(武力)解放台湾”至邓小平的“和平统一”,到胡温手里变成了“和平发展”,并且要与台湾签订和平协议。这是务实和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也是对马英九“不统、不独、不武”的正面回应。
“大三通”是实现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的简称,最早在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它反映了两岸人民的迫切要求。开辟两岸直达邮路、直达电路,可以满足民众需求,节省经转费用,提高各类邮电服务质量;两岸直接航行,可以为两岸民众提供安全、便捷、经济的交通运输条件,可以进一步扩大人员往来与两岸经济合作,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中国政府主张,不以政治分歧去干扰和影响两岸的经济合作,而台湾当局则以所谓“对等”、“安全”和“尊严”为借口,拒不开放直接“三通”,并以此作为政治筹码,要我们在“对等政治实体”和“国际生存空间”等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做出让步,这是人为地制造“三通”障碍。从1988年至1998年,已有超过1300万人次的台湾同胞来过祖国大陆,祖国大陆同胞赴台也累计达24万人次,其中应邀赴台交流的有4万多人次,交流项目近5000项。台湾同胞投资祖国大陆协议金额约400亿美元,实际到资约200亿美元。经香港的两岸间接贸易累计超过1200亿美元,台湾对祖国大陆出口占台湾出口的第二位,两岸经济互补互利局面逐渐形成。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两岸间接通邮、通商、通航等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加上香港、澳门已回归祖国,两岸人民特别是台湾工商界对于尽快实现两岸直接“三通”的呼声愈来愈高。2008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签署的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三项协议15日正式实施。历经近三十年磋商与努力,大陆与台湾通邮、通商、通航的直接三通构想由此基本实现,两岸关系掀开新的一页。
2009年5月20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主政届满一周年。过去一年来,两岸关系稳步发展,经贸合作愈加紧密,“大三通”取得历史性突破。环球网一项调查显示,八成多大陆网友对马英九过去一年的表现表示满意,网友最希望的是马英九能继续推进两岸和解,最终实现祖国统一。
第四节 坚定祖国统一的信心
一、台湾问题是属于中国内政,不同于二战后形成的德国和朝鲜问题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完全属于中国内政。而东西德、南北朝鲜的产生,则是二战后根据国际协议形成的。
众所周知,希特勒德国同意大利、日本结盟,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开会,商讨最后战胜并占领纳粹德国的计划。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投降,根据《雅尔塔协议》,苏、美、英、法四国军队分区占领战败后的德国。1948年6月2O日,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随后建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即西德;而相应地苏联则在其占领区建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东德,德意志从此分裂为东、西两个国家。1973年9月18日,东、西德国同时加入联合国。199O年5月5日,苏、美、英、法和两德外长在波恩就两德统一问题举行第一轮谈判,即通常所说的“二加四”会议。9月12日,在莫斯科举行的最后一次“二加四”会议上签订了一项条约,批准两德统一并恢复其全部主权。10月3日,两德最终统一。由此可见,德国的分裂和统一,都是按二战期间和战后的一系列国际协议完成的,它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同台湾问题是完全不同的。
从1910年开始,朝鲜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长达35年之久。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朝鲜本应恢复其独立自主的统一国家地位,这早在1943年的《开罗宣言》中就已规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日本投降前夕,美国总统杜鲁门给斯大林一封密信,建议苏军接受朝鲜北纬三十八度以北的日军投降,美国则接受三十八度以南的日军投降。随后,盟军在向日本发布的“第一号总命令”中正式宣布了这个决定。
二战后,美国出于自身战略利益的考虑,于1946年2月宣布成立南朝鲜“民主议院”任命李承晚为议院议长。1947年6月,李承晚组成“南朝鲜过渡政府”。在美国的操纵下,朝鲜被人为地分裂成了南北两部分。1948年9月9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也宣告成立。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朝鲜问题进一步国际化。1953年南北朝鲜根据由有关国家签署的国际协议,以“三八线”为界实现停战。1991年,南北朝鲜各自被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
由上可见,台湾问题根本不能和德国、朝鲜问题相提并论。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后者是根据二战期间和二战后的一系列国际协议分裂成独立国家,它们又都被联合国接纳;东西德统一也是通过国际谈判和协议,以西德兼并东德的方式实现;而台湾则由二战期间的国际协议规定归还中国,而且当时的中国政府也恢复行使了对台湾的主权;虽然海峡两岸尚未统一,但是领土和主权并未分割,仍然是一个中国;台湾问题也应当在一个中国的框架内,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因此中国政府历来反对用处理德国问题和朝鲜问题的方式来处理台湾问题。
二、坚定祖国统一的信心
中国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各民族相互融合,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形成了崇尚统一、维护统一的价值观念。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虽然经历过改朝换代、政权更迭,出现过地方割据,遭遇过外敌入侵,特别是近代史上曾饱受外国列强的侵略和瓜分,但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每一次分裂之后都复归统一,并且都赢来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快速发展。台湾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在反抗外国侵略台湾的斗争中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中国人民倍加珍视得来不易的民族独立,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并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而努力奋斗。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深深地在中国人的心中根植了一种强烈的民族意识,这就是中国必须统一。中国政府希望国际社会始终如一地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希望美国政府切实履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关于台湾问题的各项原则和自己作出的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庄严承诺。
随着中国政府相继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全中国人民迫切期望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不能允许台湾问题再无限期地拖下去了。我们坚信,在包括两岸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完全统一一定能够实现。
思考题:
1、正确认识台湾的军事战略地位。
2、分析台湾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3、从法理上说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重要参考文献:
1、白皮书《台湾问题与中国统一》
2、游劝荣主编《两岸法缘》法律出版社 2008年12月版
3、台海网
第五篇:2011形势政策-台湾问题
2011形势与政策
班级:
学号:
姓名:
浅谈台海关系
台湾自三国时期就与中国大陆有了较为频繁的交流,虽然在以后的年代中与大陆数次分离,甚至兵戎相向。但那都是因为个人利益而进行的内部纷争,大陆与台湾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几千年来两岸人民之间的感情用血浓于水来形容毫不过分。虽然现在两岸仍处于敌对状态,但这只是暂时的,政党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能将一个民族分裂的。
目前,大陆与台湾之间存在的隔阂是相当深的,毕竟两岸政治体制不同。而在不同政治体制之中成长起来的人民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是不尽相同的。而两岸实施不同的政治体制已经长达六十年了。现在的两岸人民基本上都已经适应并习惯了当前的政体,虽然大多数的人民仍然认为大陆与台湾同属一国,但是这种概念在台湾民众心目中台湾问题,或称台海问题、两岸问题,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国民党退守台湾迄今所衍生之主权与领土问题。最早出现于当时(1955年)寓居美国之中华民国前代总统李宗仁之《对台湾问题的具体建议》一文,因广泛宣传而通行于中国民间以至国际社会迄今。
马英九执政以来,两岸关系呈现“总体形势大幅好转、重大矛盾依然存在、发展趋势审慎乐观”的态势。大陆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发展主导权,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对于促进两岸繁荣稳定、建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具有重要意义。但从国内外的形势来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仍面临一些变数。
1949年12月,国共战争,国民党败退,共产党取得了大陆的统治权,蒋介石撤至台湾,收集残部,负隅孤岛。到此,共产党统治大陆,国民党治理台湾,海峡两岸分治局面延宕至今.1949年蒋介石坚持“反攻大陆”的方针.蒋氏父子虽与大陆采取敌对政策,但反对台独.蒋氏父子去世后,李登辉上台后抛出“一边一国论”.陈水扁步其后尘,大力推行台独政策,两岸关系恶化,渐行渐远.2008年,马英就上台后,采取“不独,不武”的两岸政策,开始与大陆接触,目前两岸关系虽大为缓和,但本质未变。
目前两岸关系较之于以前有了历史性的转变.首先,两岸经贸关系持续快速发展,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两岸贸易和台商在大陆投资规模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存度不断增加,同时,随着大陆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竞争力的增强,两岸经贸关系正在出现一个质的变化,那就是,大陆市场正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两岸签署了空运、海运、邮政和食品安全四项协议,并就改善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措施,及加强两岸工商、航运和金融合作达成了许多共识。两岸同胞渴望三十年的通航、通邮已变为现实,“大三通”时代的到来把人们带入“一日生活圈””,这些举措,都更进一步促进两岸的经贸交流.其次,两岸人员交流不断增多。一是两岸人员互访不断增加;二是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选择到大陆寻找就业机会;三是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特别是白领阶层,选择在大陆长期居住;四是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选择到大陆就学;五是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收看大陆的文艺节目和旅游风光节目。这些情况有助于加强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认同感。
同时,台湾已开放大陆居民到台旅游,两岸人民间感情逐步加深.再次,政治上交流增多。国共两党建立了定期沟通平台,包括开展不同层级的党务人员互访,进行有关改善两岸关系的商讨及国共两党高层领导的交流.从连战大陆之行开始,国民党高层陆续登上大陆,开展两党的高层交流与合作。两岸关系更加务实,两岸搁置争议、求同存异,追求“共创双赢”。然而两岸关系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交流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也还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其中一些症结问题一时不易解决。双方取得共识以和平发展大局为重,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发挥政治智慧,寻求解决办法,先经济后政治、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解决当前急需解决也能够解决的问题,同时积极寻求化解矛盾、解决难题的办法,以富有成效的努力,扎扎实实推动两岸关系不断取得实际进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十六字方针,得到 台湾方面的认同。马英九先生也提出,希望能为两岸关系开创互信、互谅、互助、互利的新时代,在“宪法”的框架,以及“不统、不独、不武”的政策下,改善两岸关系,是台湾民众共同的期望.然而,虽然台海局势得到很多的改变提高,但是在两岸关系在经济、军事、民生上的一些差异成为两岸统一的障碍。
从军事上说,台湾在美国的支持下,和大陆大搞军备竞赛,每每花大价钱从美国那里购买先进的武器装备,给台海安全带来巨大安全隐患。大陆虽谴责美方,但是毫无效果,只得自己加紧武器研发工作。从陈水扁时的兵棋推演,到现在马英九的“不武”,一直在军费开支上居高不下,这是他们用来对抗大陆的手段。从大陆的战略角度看,台湾是出入太平洋的关口,若不能收回,将严重制约我们的发展。
从经济上看,台湾的GDP比大陆任何一个省的都要高出许多,我们的贫穷使得台湾人不屑与我们统一,但是现在台湾要把经济搞上去,还是得和大陆合作,加强交流,所以马英九才“不独”,现在大陆的经济比之三十年前以天壤之别,有经济实力和台湾来一场战争,但是我们不能以改革三十年的成就都拼在这场战争上,如果打,我们的经济起码倒退三十年,追赶西方发达国家的脚步会越来越艰难。
从民生来看,就其制度与大陆的不同,比较接近西方的民主制度,如果就业,教育,保障问题搞不好的话,这个执政党就很可能会下台。其实台湾一直秉承的三民主义,到现在对中国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这有关意识形态的问题很难说清楚,这也是台海的矛盾所在。
目前马英九实施的是“不独,不统,不武”的政策,其目的是维持现状,能在发展经济方面无战争之虞。其实三通,都是方面经济的发展。现在美国要走出经济危机,无暇东顾,台湾当然不能有什么大的动作,要不一旦冲突,对谁都不利。再者,台湾不能在国际上占得一席之地,在文化和政治上都没有认同感,台湾人民需要属于中华民族的意识,这是需要意识形态方面对其改造。
就这几个方面,我们如果要实现统一,必先在经济上远胜台湾,虽然美国一直在制衡,但是在目前的经济危机下,美国并不想被台湾托下水。这正是我们发展的好时机,真到了我们国富民强的时候,台湾自然统一。危机只是一时,但这个危机是中国有能力解决的。
回顾大陆对台政策,在江泽民时代是以著名的“江八点”为主导,希望“三通”促进交流来逐步争取和平统一。这个时候两岸的主导权掌握在了台湾当局的手里,玩弄台湾主体意识的族群对立、扮演“悲情英雄”成为“台独”势力政客惯用的手段而且屡试不爽。大陆方面要么是缺乏力度的国台办的声明,要么是过于强势的军事演习,这样的“文恫武吓”恰恰中了岛内“台独”势力的下怀。而现在胡锦涛对台政策发生了渐变,首先是制定《反分裂国家法》。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标志我们在反“台独”方面走入了正轨,这个轨就是法律的轨道做到了“有理”也给我们做出任何的反“台独”反应奠定了法律基础。因此,在统一的进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从大方面讲,《反分裂国家法》给予了我们对台政策很大的弹性空间,“反分裂”什么是“分裂”言行,什么程度的“分裂”言行触及这个法律是由这个法律的制定者大陆所决定的。那么就可以将台独分子和台湾、台湾人民、企业、友好或中立团体分开看待,这有助于瓦解台独势力,为其他强力解决的方案创造有利的条件。
其次从具体的措施讲,当坚持以下原则:坚定立场、开拓思路、手段灵活、主动出击、认清形势、对症下药。在追求文化认同感、紧密经济联系上做文章,重点做好宣传工作,主动争取台湾民意。
1、坚持立场不放松。我们的立场就是绝不允许台湾独立,只要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谈,但绝不放弃武力,这一立场我们绝不后退,这不仅仅是大陆政府的立场,也是13亿中国人民的立场,这一条我们的政府作的很好。统一模式上有要有新思路,新内容。要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要告诉台湾人民统一的好处,分裂的弊端,要给台湾当局以一定的利益,充分调动台湾统一的积极性,争取主导权,要注意两岸统一与收回香港、澳门是有相当大的差别。
2、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一个中国”的核心就是一个文化中国,两岸交流不能仅仅是经济交流,更重要的是文化交流,如果台湾民众都有文化认同感,尤其是对台湾年轻一代,那么台独分子怎么跳也不能把台湾带向独立。经济上,要在“台湾边缘化”上做足文章,把台湾经济与大陆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即使台湾要走向独立,只要我们一拿起经济制裁的武器就可以吓阻台独。
3、主动出击。首先应主动争取台湾人民,把主战场放在争取台湾民意上,只要把反对台湾独立的民众转为支持统一,就有希望。其次,积极拉拢反对台独的台湾势力,尤其是以蓝营为代表的台湾政治人物。第三,在国际社会上,继续孤立台湾。台湾当局现在能够与我们抵抗主要是有美国和日本的支持,而如何消解美日对台的支持,需要我们的外交人士以卓越的本领进行外交努力。
说真的,谁也不会奢望台湾能和平回归。现在的政策只有一个效果,那就是拖。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我们的建设大业处于非常关键的时期,最好不要受到人为的太大的干扰。我们现在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照这个路子再发展发展,我们的整个的经济水平再上个台阶,特别是工业制造的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话,那时候,我们的经济在军事上的反应就是主力装备是世界第一流的,并且全部是国产的,(因为俄国已经被我们甩在后面,格局应该是中美处于第一集团。)到这个时候,台湾问题,解决起来就是个很小的问题了。还有谁有这个资格来干涉呢?
所以,我们现在的政策是拖。拖到我们的实力足够强大的时候,到时候,真的有可能和平回归。
现在呢,也不是完全没有打的可能。主要是我们的实力还不够,如果打的话,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能会被中断贸易,阻断现在的经济发展。这是现在的中国承受不了的损失。简单的说就是如果大陆武力收复台湾的话,美国等西方国家可能在武力干涉的基础上,全面的封锁我们。如果他们把马六甲的航道给封锁上了,我们的贸易就有80%以上中断了。我们暂时还没有实力打破这个封锁。所以在台湾等一系列的问题上还暂时只能忍气吞声。大家可以想象,类似的问题还有南海,东海和藏南等。如果动手的话都有被封锁的可能。所以我们的政府选择了最问题的方式来应对这个风险。等我们的实力发展的足够强大了,这些问题就能解决了。而时间是在我们一边的,我们的发展是别的国家比不了的,所以只要耐心的坚定的执行现在的政策,曙光就在前方。
201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