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宁国实验小学创建数字化校园发展规划
编辑:诗酒琴音 识别码:21-775954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30 13:10:41 来源:网络

第一篇:宁国实验小学创建数字化校园发展规划

宁国市实验小学小学 创建数字化校园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以“硬件为基础、网络为保障、资源为核心”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的总体指导思想,充分挖掘信息资源的优势,真正发挥信息作为学校重要资源的优势,为学校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以信息化手段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构建更为优质的学校育人软环境,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1、加强硬件建设,提升教学手段

坚持走“科技兴校”的路子,始终将提升教学手段和加强内涵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对多媒体教室、笔记本电脑、学生机房等方面的硬件建设投入,为更多的教师创造开展多媒体教学的条件。

2、加强资源建设,提升应用能力

在学校硬件设备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资源建设,在已经建成的数字资源服务信息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各部门、各年级、各学科特色资源库的建设。

3、加强网络建设,提升服务层次

进一步优化整合学校现有网络资源,在现有校园网络的基础上,努力打造学校内部的两个网络,实现校园内部有线网络和广播网络的二网资源有机整合,进一步提升服务教学和服务师生的层次。

4、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培养数字化校园建设核心技术人员,加强对其专业技能的培训和继续再教育工作。同时建立一支与数字化校园建设相适应的人才队伍,使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成果更好地得到推广和应用。

(二)具体目标: 1、2008年2月至3月,全面推进学校数字化教育教学环境建设:完善信息网络系统,添置信息技术设备;加强教师信息技术专业培训,提高使用能力和学科整合水平;建立和充实学校资源库;启动学校管理信息化步伐。2、2008年4月,全面建设学校开放、动态、优质、丰富、标准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实现教育教学管理数字化。组建一个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并运用于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师资队伍,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及教育信息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2008年5月开始,全面实现学校数字化教育教学环境,教师配备专用电脑。校园网络完善,实现办公自动化、教学现代化、资源数字化,在教育教学和教育行政管理实现全方位的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全面整合,并成为师生的基本技能,网络教学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

三、具体工作

(一)硬件环境建设

1、扩展校园网,每个办公室、会议室、功能室、实验室和教室都接上网线,共享网上资源,真正实现“校校通”工程。增添学校路由交换设备和网络服务器,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2、按照“适用、好用、够用”的原则为师生配备电脑。学校除重视新建电脑室工程外,还要注重为教师配备电脑和改造升级旧电脑室。

3、进一步改造和完善目前学校现代化多层面、开放的教育信息化综合平台,加快开发各种基于网络平台的应用系统。

(二)教学资源建设

1、要求教师将优质的教学资源上传至校园网络资源库,使学校内所有的教学资源得以共享。

2、除了落实教师定期上传教学课件及教学素材以外,逐步按学科、年级购买教学资源软件,不断充实学校的教学资源库。

(三)校园网站建设

1、完善学校信息发布平台的建设,使教师和学生能及时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动态。

2、完善学校的教务管理平台,初步实现学校的无纸化办公。

3、完成学校的特色网站的建设。在网站建设的同时,将网站的内容添加、维护落实到人,保证校园网站信息的更新速度及质量。

(四)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的信息化理论和实践的培训,重点落实于学校网络的建设和应用。

2、加强教师学校网络管理员和信息技术专职教师的培训,使学校的信息化工作有序开展。

3、开展教师全员培训,主要内容为课件制作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4、要求各教研组结合各自学科特色建立教师主页,使网络成为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

(五)专项课题研究 以学校课题为引领,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以网络环境下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为重点,使计算机及网络的运用渗透到各科的教学之中,鼓励教师参与整合课的研究,学校定期开展整合课的教学评比,并形成制度,常抓不懈,使学校的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

(六)积极引导应用

以学校的信息技术课为抓手,平时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网络道德的教育,能抵制不良的信息,利用课题研究的方式提高学生收集、筛选、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校内开展学生计算机作品征集活动,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活动,通过活动来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

四、措施保障

(一)组织保障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调整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2、建立兼职网管体系

建立学校各部门、各年级部网管体系,并定期召开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相关专题会议。

(二)制度保障

在现有《实验小学计算机网络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对该制度作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同时增加制定《实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平台维护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保障学校计算机、投影仪等信息设备、校园网络等的安全稳定的运行。

(三)人才保障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通过不断引进和培养技术人员来确保数字化校园建设队伍的相对稳定。每年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有目的、有针对的分批培养各岗位的技术人员,使每个人达到一专多能,做到人尽其才。

(四)经费保障

根据学校目前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学校近几年的资金预算情况,投入足够资金保证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

第二篇:北海小学创建数字化校园发展规划

高邮市北海小学创建数字化校园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以“硬件为基础、网络为保障、资源为核心”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的总体指导思想,充分挖掘信息资源的优势,真正发挥信息作为学校重要资源的优势,为学校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以信息化手段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构建更为优质的学校育人软环境,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1、加强硬件建设,提升教学手段

坚持走“科技兴校”的路子,始终将提升教学手段和加强内涵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对多媒体教室、笔记本电脑、学生机房等方面的硬件建设投入,为更多的教师创造开展多媒体教学的条件。

2、加强资源建设,提升应用能力

在学校硬件设备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资源建设,在已经建成的数字资源服务信息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各部门、各年级、各学科特色资源库的建设。

3、加强网络建设,提升服务层次

进一步优化整合学校现有网络资源,在现有校园网络的基础上,努力打造学校内部的两个网络,实现校园内部有线网络和广播网络的二网资源有机整合,进一步提升服务教学和服务师生的层次。

4、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进一步培养数字化校园建设核心技术人员,加强对其专业技能的培训和继续再教育工作。同时建立一支与数字化校园建设相适应的人才队伍,使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成果更好地得到推广和应用。

(二)具体目标:

1、全面推进学校数字化教育教学环境建设:完善信息网络系统,添置信息技术设备;加强教师信息技术专业培训,提高使用能力和学科整合水平;建立和充实学校资源库;启动学校管理信息化步伐。

2、全面建设学校开放、动态、优质、丰富、标准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实现教育教学管理数字化。组建一个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并运用于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师资队伍,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及教育信息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全面实现学校数字化教育教学环境,教师配备专用电脑。校园网络完善,实现办公自动化、教学现代化、资源数字化,在教育教学和教育行政管理实现全方位的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全面整合,并成为师生的基本技能,网络教学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

三、具体工作

(一)硬件环境建设

1、扩展校园网,每个办公室、会议室、功能室、实验室和教室都接上网线,共享网上资源,真正实现“校校通”工程。增添学校路由交换设备和网络服务器,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2、按照“适用、好用、够用”的原则为师生配备电脑。学校除重视新建电脑室工程外,还要注重为教师配备电脑和改造升级旧电脑室。

3、进一步改造和完善目前学校现代化多层面、开放的教育信息化综合平台,加快开发各种基于网络平台的应用系统。

(二)教学资源建设

1、要求教师将优质的教学资源上传至校园网络资源库,使学校内所有的教学资源得以共享。

2、除了落实教师定期上传教学课件及教学素材以外,逐步按学科、年级购买教学资源软件,不断充实学校的教学资源库。

(三)校园网站建设

1、完善学校信息发布平台的建设,使教师和学生能及时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动态。

2、完善学校的教务管理平台,初步实现学校的无纸化办公。

3、完成学校的特色网站的建设。在网站建设的同时,将网站的内容添加、维护落实到人,保证校园网站信息的更新速度及质量。

(四)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的信息化理论和实践的培训,重点落实于学校网络的建设和应用。

2、加强教师学校网络管理员和信息技术专职教师的培训,使学校的信息化工作有序开展。

3、开展教师全员培训,主要内容为课件制作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4、要求各教研组结合各自学科特色建立教师主页,使网络成为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

(五)专项课题研究 以学校课题为引领,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以网络环境下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为重点,使计算机及网络的运用渗透到各科的教学之中,鼓励教师参与整合课的研究,学校定期开展整合课的教学评比,并形成制度,常抓不懈,使学校的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

(六)积极引导应用

以学校的信息技术课为抓手,平时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网络道德的教育,能抵制不良的信息,利用课题研究的方式提高学生收集、筛选、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校内开展学生计算机作品征集活动,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活动,通过活动来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

四、措施保障

(一)组织保障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调整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2、建立兼职网管体系

建立学校各部门、各年级部网管体系,并定期召开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相关专题会议。

(二)制度保障

在现有《计算机网络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对该制度作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同时增加制定《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平台维护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保障学校计算机、投影仪等信息设备、校园网络等的安全稳定的运行。

(三)人才保障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通过不断引进和培养技术人员来确保数字化校园建设队伍的相对稳定。每年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有目的、有针对的分批培养各岗位的技术人员,使每个人达到一专多能,做到人尽其才。

(四)经费保障 根据学校目前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学校近几年的资金预算情况,投入足够资金保证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

第三篇:小学数字化校园创建交流材料

以教育技术现代化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李虹街道中心小学数字化校园创建交流材料

山东省李虹市李虹区李虹中心小学创建于1985年,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1022名学生,专任教师54名。校园整体布局合理,育人环境优美,校园文化特色凸显。近年来,学校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将信息化建设确定为学校管理和学校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数字化校园建设,终坚持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先导,以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水平为根本,以提高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为目标,注重学校现代化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现代技术教育科研活动,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素质与学校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建设水平。

一、加大投入,配备一流硬件设施

建设一流的数字化校园,首先就要有一流的现代化设备作保障。我校以创建 “数学化校园”为契机,多方筹措资金,本着学校、党委政府和企业三方面共投入的方式,对全处各校的学生微机室、校园网、教师电脑进行系统的建设与更新,于 2010年投入资金60多万元,在全区率先建成了语音室新上液晶一体机多媒体教学设备24套,完善校园广播。2011年又筹措资金10多万元,添置一批专用设备,实现班班通。

1、校园网络中心。学校的网络中心由3台服务器、16台交换机、4台路由器和1台网管工作站组成,内连校内局域网,外接国际互联网和教育城域网。共有计算机网络终端215个,各教室、专用教室、计算机房、教师办公室都设有终端。现在学校班班有一套完整的多媒体播放系统,每个办公室都有计算机,有学生用计算机52台,教师用计算机55台。

2、校园广播系统。学校新建的有线广播系统,采用了智能控制器,具有独立的分区广播功能,各区域可以独立进行分区广播。控制室分为:广播室(总控室),拥有独立的智能定时控制,可以分时间段播放各类音频信号,例如学生广播台、眼保健操、英语听力测试等。

3、学生计算机房和多媒体教室。由于学校场地的限制,现在我校只有学生计算机教室一个,计算机52台。值得一提的是,我校为每个教室都装配了整套的多媒体播放系统(含计算机、数字式视频展台、电视机),部分弥补了计算机教室数量少的不足。

4、其它硬件设施。学校现有数码摄象机两台(为索尼专业摄象机),数码照相机两台,激光打印机两台,扫描仪两台,光盘刻录机4个,视频采集、编辑系统4套。

二、加强培训,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数字化校园的构建需要全校教师的共同支撑,为确保数字化校园工作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数字化校园的作用,我校本着投入、培训、运用同步推进的原则,在做好硬件、软件及资源建设的同时,进一步立足运用,扎实高效地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

1、重视教师培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为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率和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利用率,我们重视抓好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普及型培训。普及层面的要求是适应性的培训,依据教师年龄段实施培训,并据要求完成作业,做好记录。通过培训,老师们基本熟练使用word、powerpoint、excel等常用软件,同时也能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进行网上的搜索、查找、筛选、加工、下载教育资源与网上通邮。

二是提高型培训。这一层面的培训对象主要是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学校中青年教师。培训从教育的发展需要出发,以适应未来信息化教育的需要。培训的内容是: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 , flash动画制作软件。最后达到教师都会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并应用于教学当中。

三是新上岗教师技术培训。学校每年对新上岗教师的培训中,除了教育教学理论等内容外,还专门组织他们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主要内容有Office系列办公软件的应用,常见的网络应有,另外还进行实地操作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培训。为保证培训的效果,新上岗教师的基本功和讲课比赛中都

会有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考核。

2、开展学科整合和新型学习模式的构建研究,推进课改实践

为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通过培训和行政推动双管齐下,促进教师观念更新。近年来我们致力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重视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抓研究、抓典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积极尝试和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学校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充分考虑新课程标准要求,合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关注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实践,进一步优化了课程资源,提升了教师的网络研究水平,更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

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示范和辐射。学校要求学科带头人上好“示范课”,骨干教师上好“优质课”,青年教师上好“汇报课”。要求他们在上课的时候都必须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上课。这样既给了教师压力,也给予教师动力,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广大教师的聪明才智,形成一种应用信息技术的氛围。我校教师刘振红在全市信息技术整合和农远工程应用课堂比赛中获一等奖。

三、挖掘资源,实现共享,发挥设备的最大效用

为了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学校引导教师充分利用教育信息网上的资源为我所用,并积极购买软件资源:语数外学科的每册教材均购买了教学配套光盘,语文、作文、英语购买了课外学习光盘。教师方面购买了各科课堂精彩实录等。在引进购买教育资源库的同时,学校引导鼓励教师积极开发,参与学校资源库的建设,要求青年教师自制课件不少于所带学科教材的50%,并充实到学校资源库,真正实现资源库的共建和共享。

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我校按照教育部《课程改革实验方案》对三到六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除用好信息技术教科书外,每个年级都补充

内容,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三年级上课内容为计算机软件操作及画图软件的使用,四年级上课内word小报编辑,五年级上课内容为图像处理及幻灯片制作,六年级上课内容为上网知识及网页制作。学生上课均为一人一机。

四、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构建数学化校园的长效机制

在创建数字化校园的过程中,建立与数字化校园建设相适应的、开放的、动态的管理制度,实行分级管理,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长效保障。

目前我校就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的制度包括《李虹中心小学网络管理人员管理制度》、《李虹中心小学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制度》、《李虹中心小学网络中心机房管理与维护制度》、《李虹中心小学网络教室使用与管理制度》。正在完善的制度有《李虹中心小学数字化校园工作长效保障机制》、《李虹中心小学数字化校园工作激励制度》。尤其是后者,制度中明确规定了中青年教师必须使网络其进行无纸化办公,必须使用其进行有效上课,包括使用次数,使用效果都必须提供有效过程资料方具备绩效考核资格。通过这些制度的建设,促进了我校数字化校园网络安全、快速、高效、健康运行,努力打造绿色数字校园。

通过上述各方面的运用,广大师生体会到了网络的无处不在,体会到数字世界的魅力,同时沟通了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教学,学校、家庭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使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教育大环境成为可能。

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我们会继续努力,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创新适宜于每位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把我校的教育信息化推向一个更高、更新的发展阶段。

第四篇:小学数字化校园创建交流材料

以教育技术现代化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小学数字化校园创建交流材料

我校创建于1985年,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1022名学生,专任教师54名。校园整体布局合理,育人环境优美,校园文化特色凸显。近年来,学校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将信息化建设确定为学校管理和学校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数字化校园建设,终坚持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先导,以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水平为根本,以提高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为目标,注重学校现代化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现代技术教育科研活动,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素质与学校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建设水平。

一、加大投入,配备一流硬件设施

建设一流的数字化校园,首先就要有一流的现代化设备作保障。我校以创建 “数学化校园”为契机,多方筹措资金,本着学校、党委政府和企业三方面共投入的方式,对全处各校的学生微机室、校园网、教师电脑进行系统的建设与更新,于 2010年投入资金60多万元,在全区率先建成了语音室新上液晶一体机多媒体教学设备24套,完善校园广播。2011年又筹措资金10多万元,添置一批专用设备,实现班班通。

1、校园网络中心。学校的网络中心由3台服务器、16台交换机、4台路由器和1台网管工作站组成,内连校内局域网,外接国际互联网和教育城域网。共有计算机网络终端215个,各教室、专用教室、计算机房、教师办公室都设有终端。现在学校班班有一套完整的多媒体播放系统,每个办公室都有计算机,有学生用计算机52台,教师用计算机55台。

2、校园广播系统。学校新建的有线广播系统,采用了智能控制器,具有独立的分区广播功能,各区域可以独立进行分区广播。控制室分为:广播室(总控室),拥有独立的智能定时控制,可以分时间段播放各类音频信号,例如学生广播台、眼保健操、英语听力测试等。

3、学生计算机房和多媒体教室。由于学校场地的限制,现在我校只有学生计算机教室一个,计算机52台。值得一提的是,我校为每个教室都装配了整套的多媒体播放系统(含计算机、数字式视频展台、电视机),部分弥补了计算机教室数量少的不足。

4、其它硬件设施。学校现有数码摄象机两台(为索尼专业摄象机),数码照相机两台,激光打印机两台,扫描仪两台,光盘刻录机4个,视频采集、编辑系统4套。

二、加强培训,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数字化校园的构建需要全校教师的共同支撑,为确保数字化校园工作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数字化校园的作用,我校本着投入、培训、运用同步推进的原则,在做好硬件、软件及资源建设的同时,进一步立足运用,扎实高效地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

1、重视教师培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为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率和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利用率,我们重视抓好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普及型培训。普及层面的要求是适应性的培训,依据教师年龄段实施培训,并据要求完成作业,做好记录。通过培训,老师们基本熟练使用word、powerpoint、excel等常用软件,同时也能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进行网上的搜索、查找、筛选、加工、下载教育资源与网上通邮。

二是提高型培训。这一层面的培训对象主要是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学校中青年教师。培训从教育的发展需要出发,以适应未来信息化教育的需要。培训的内容是: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 , flash动画制作软件。最后达到教师都会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并应用于教学当中。

三是新上岗教师技术培训。学校每年对新上岗教师的培训中,除了教育教学理论等内容外,还专门组织他们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主要内容有Office系列办公软件的应用,常见的网络应有,另外还进行实地操作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培训。为保证培训的效果,新上岗教师的基本功和讲课比赛中都

会有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考核。

2、开展学科整合和新型学习模式的构建研究,推进课改实践

为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通过培训和行政推动双管齐下,促进教师观念更新。近年来我们致力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重视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抓研究、抓典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积极尝试和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学校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充分考虑新课程标准要求,合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关注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实践,进一步优化了课程资源,提升了教师的网络研究水平,更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

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示范和辐射。学校要求学科带头人上好“示范课”,骨干教师上好“优质课”,青年教师上好“汇报课”。要求他们在上课的时候都必须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上课。这样既给了教师压力,也给予教师动力,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广大教师的聪明才智,形成一种应用信息技术的氛围。我校教师刘振红在全市信息技术整合和农远工程应用课堂比赛中获一等奖。

三、挖掘资源,实现共享,发挥设备的最大效用

为了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学校引导教师充分利用教育信息网上的资源为我所用,并积极购买软件资源:语数外学科的每册教材均购买了教学配套光盘,语文、作文、英语购买了课外学习光盘。教师方面购买了各科课堂精彩实录等。在引进购买教育资源库的同时,学校引导鼓励教师积极开发,参与学校资源库的建设,要求青年教师自制课件不少于所带学科教材的50%,并充实到学校资源库,真正实现资源库的共建和共享。

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我校按照教育部《课程改革实验方案》对三到六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除用好信息技术教科书外,每个年级都补充

内容,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三年级上课内容为计算机软件操作及画图软件的使用,四年级上课内word小报编辑,五年级上课内容为图像处理及幻灯片制作,六年级上课内容为上网知识及网页制作。学生上课均为一人一机。

四、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构建数学化校园的长效机制

在创建数字化校园的过程中,建立与数字化校园建设相适应的、开放的、动态的管理制度,实行分级管理,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长效保障。

目前我校就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的制度包括《中心小学网络管理人员管理制度》、《中心小学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制度》、《中心小学网络中心机房管理与维护制度》、《中心小学网络教室使用与管理制度》。正在完善的制度有《中心小学数字化校园工作长效保障机制》、《中心小学数字化校园工作激励制度》。尤其是后者,制度中明确规定了中青年教师必须使网络其进行无纸化办公,必须使用其进行有效上课,包括使用次数,使用效果都必须提供有效过程资料方具备绩效考核资格。通过这些制度的建设,促进了我校数字化校园网络安全、快速、高效、健康运行,努力打造绿色数字校园。

通过上述各方面的运用,广大师生体会到了网络的无处不在,体会到数字世界的魅力,同时沟通了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教学,学校、家庭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使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教育大环境成为可能。

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我们会继续努力,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创新适宜于每位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把我校的教育信息化推向一个更高、更新的发展阶段。

第五篇:安徽省蚌埠第二实验小学创建数字化校园工作汇报

安徽省蚌埠第二实验小学创建数字化校园工作汇报

[日期:2011-07-28]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安徽省蚌埠第二实验小学 创建数字化校园工作汇报

我校在2004年,便吹响了创建数字化校园的号角,成立了由校长担任组长的数字化校园创建领导小组,由学校信息化业务骨干组成了技术攻关小组。转眼间数年时间已经过去,学校在数字化管理与应用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下面就我校创建数字化校园中获得的经验、形成的特色向大家进行汇报:

一、数字化校园的领导与管理

我校在建设数字化校园的过程中,王庆军校长亲自参与,带头学习“家校联系论坛”的使用,并经常上网浏览、回复家长学生们在网上的留言。在09年“甲流”放假期间,蚌埠市委书记陈启涛来我校视察我校“网上应急课堂”的实施情况,王校长现场演示介绍,并得到了高度评价:“二实小不仅要继续把网上课堂做好,还要树立标杆性示范学校!”

数字化校园的成长离不开有效管理,我校以“内行管内行”的理念,确立了由信息技术教师出身的杨橙副校长为我校数字化建设的主要管理者,负责协调带领我校信息中心、校园电视台、多媒体制作室等多个信息工作部门的实际工作。有了专业的带头人,我校才能从实际出发,以专业的角度,制定并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如:培训制度、信息发布制度、教师使用奖励积分制度、信息资源库建设制度、各处室责任制度等。

二、数字化校园的硬件、软件建设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校建设经费得到了有力保证,近几年我校先后投入数百万元,建立了2个新机房、为全校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办公室办公电脑、建立了校园电视台演播室、建立了校园网、闭路电视网、数字广播系统,夯实了建设数字化校园的硬件基础。但是由于我校处于国家较贫困地区,硬件建设有所受限,所以我校的硬件发展从“建网、建库、建队伍”入手,采用“边建设,边应用,以应用促建设”的方式逐步推进。

1、“建网”——完善网络硬件环境

我校网络采取三层交换架构,即主干交换(电信光纤20兆宽带接入)、楼宇交换(千兆光纤连接)、节点交换(100兆自适应进桌面),既满足现阶段使用要求,也满足了以后的网络升级需要。架设有4台服务器,(网站服务器、论坛服务器、学生资源服务器、教师资源服务器)。信息节点遍及全校:连通了全校各个区域,覆盖了全部教室和办公室。09年学校还开设了无线网络,能实现无线上网。为了加强网络安全方便管理,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购设了网络硬件防火墙、硬件防病毒网关等设备,并且在每台电脑上安装了正版杀毒软件。

除网络中心外,我校还建有3个学生机房、数字化演播室(校园电视台)、2个多媒体教室、大型多媒体报告厅、课件制作室等,我校体育馆的音响系统也是用数字手段化播出的。

学校为每一位教师都配备了办公笔记本电脑,大大方便了电子备课和网络学习。办公室、教室也全部有互联网接入点。

2、“建队伍”——不断培养信息人才

我校负责管理数字化校园的杨橙副校长就是安徽省信息技术教坛新星,信息技术中学高级教师;负责数字化校园维护的在职在编的信息技术教师有5名,人数学历均名列全市所有兄弟学校之首;在校领导的关心下,我校所有信息技术教师均参加过省市以上的各级各类专业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我校高度重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曾组织“课件制作培训”、“网络办公讲座”、“班级主页使用”、“应急课堂使用注意事项”、“网络教学系统”等方面的信息技能培训。学校还多次组织青年教师参加课件制作大赛、电教技术论文评比等各级各类比赛,并将比赛结果与各年级组绩效考评相挂钩,使全校青年教师的计算机技能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达到了“以赛促训”的目的。我校参加并通过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课件考核的教师已经超过115人,凡参加培训的教师合格率在95%以上,绝大部分教师都会制作课件。

3、“建库”——不断完善数字资源

资源库的建设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我校为此投入了相当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每年,学校有专项经费用于购买各类软件资料,以满足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需要。

(1)、我校建有资源服务器,所有教师都可通过共享文件或WEB访问两种方式访问资源。

服务器内的资源包括:学校数字化管理数据、校本课件资源、教学素材库、校本论文、校本教案等。

(2)、我校购买了正版的“腾图”图书管理系统,建立了图书的数字化管理;还与著名的电子图书网站“知网”合作,为每个学生教师提供了账号,可以供大家免费查阅电子版期刊杂志与专业的论文资料。

三、数字化校园的应用与研究

1、我校通过“一站、三台、三主页”营造健康活泼的信息化校园文化:

“一站”——校园门户网站

我校于1998年建成的学校网站,当时名为“在线二实小”,并于2000年全省举办的“课件网页评比”中获得二等奖。在2003年我校注册了NET顶级域名,网站建设至今,已经大规模改版4次,现在已经建成了由WEB2.0技术为核心的,以门户、论坛、社区为一体的有近万名用户的整合型站点。现内设校园快讯、各部门工作简报、家校联系、后勤热线、应急课堂等栏目。网站采用 PHP + SQL 技术,管理便捷,各部门、各年级组分块负责,保证了网站内容的丰富和更新的及时。学校还对各年级通过网站中的家校联系的情况进行评比奖励,努力使网站成为学校与学生、家长、社会交流的良好平台。

在09年“甲流”期间,我们在网站上开辟了“抗甲流”专栏,及时发布学校“抗甲流”信息,并开办了“网上应急课堂”,及时录制发布了各学科教师的教学视频,其中毛君等老师的视频被发到优酷视频网上以后,点击率曾排名在全国教育视频类的第一名,受到了社会广泛赞誉。蚌埠日报、蚌埠电视台也曾对我校“网上应急课堂”做了特别报导。蚌埠市党委书记陈启涛陈曾我校网站给予很高评价,并指出“要将二实小建立成标杆性示范学校!”

“三台”——网络教研平台、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电台

网络教研平台:

网络教研是当前教育教研工作的新形式,是传统教研活动的有力补充,也是今后教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作方法,作为一所省级数字化校园示范学校,我校从网络硬件、软件平台、师资水平三方面已经具备了开展网络教研的条件,为了提高我校教研效率,跟上时代脚步,校领导在2011年初决定利用网络的超时空特性,组织教师们利用各自的零碎时间与同事之间进行网络教研。

为了将网络教研的开展落到实处,我校数字化领导工作组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安排信息技术出身的副校长带队,组织多位信息教师与技术专家组成技术团队,对我校实情进行分析之后,联合技术攻关,重组网站架构,新建了博客系统并与原有网站进行无缝整合,构建了网络教研平台,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操作层面的难度,提高了用户参与度;二是加强了教师培训,组织年轻教师带动老教师一起进行网上教研;三是建立了奖励制度,定期统计教师们发表日志、评论日志的次数与质量,将其与绩效工资挂钩。网络教研活动开展以来,在一把手的率先垂范下,我校有138位教师开通了博客帐号,发表教研日志1000余篇,互相评论3000余次,有些教师的优秀教学日志甚至引起了数十篇评论,教研气氛可谓空前热烈!《蚌埠日报》也为我校的网上教研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

校园电视台:

我校“星光电视台”从2002年建台开始,就一直使用数字化手段编播节目。我校的闭路电视系统,内有多路解码器,可实现每一间教室的电视都可以通过不同频道接收到演播室的计算机、DVD、或者我校任何一个班级的现场直播的信号,从而实现辅助教学;我校的数字广播系统也做到了每个班级、每个办公室都有广播点。每周播出的“文化早餐”更是获得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我校“星光电视台”制作的教育电视节目曾多次获得“全国中小学教育电视节目评比”金奖,银奖,我校也被授予“全国百佳校园电视台”“全国校园影视教育研究实验学校”牌匾。

校园广播台:

我校校园广播站由专门指导教师负责,有一支相当稳定、素质较高的学生播音员队伍。每天中午准时播音,时事新闻、校园生活、热点评论等一个个栏目为广大师生营造了一个贴近生活、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主页”——专题主页、班级主页、师生主页、除了建设学校门户网站外,我们还单独建立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党员先进性学习”“ 校园安全、自救自护”等专题主页,与学校主网站相链接,是师生德育工作的又一有力阵地。其中“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专题主页还被链接到了中国文明网上,成为安徽省四家联系点之一。

我校为每个班级建立了“班级主页”,家长可以在上面发出建议、学生可以在上面提出学习问题、教师们可以在上面发表最新作业、通知,同时解答家长和学生提出的问题。我校每学期都会组织信息中心与政教处,以帖子质量、家校交流次数等指标为标准进行优秀班级主页评选,将评选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除了班级主页,每个年级组还设置了“在线课堂”,各科教师们会在这里与学生一起讨论课堂上的重难点,成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又一阵地。

学校网站的“个人家园”功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主页空间服务,许多师生个人也建立了个人的主页。些主页的建立展示了二实小师生的风采,丰富了校园网络文化,增强了学生、家长与学校联系的空间,扩展了学校与兄弟学校或社会的沟通渠道,提高了学校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2、数字化教学应用我校有三套数字化教学系统:

一、基于局域网的“网络教室”;

二、基于互联网的“家校应急课堂”

三、基于每个年级的“移动多媒体”展示互动系统。

教师们能够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如我校严开莉老师的网络整合课《元日》就曾获得安徽省教育厅颁发的整合课评比一等奖。此外,罗娜、陈桂玲、陆承东等老师的整合课也都在全市范围内公开施教,获得听课教师们的一致好评。

3、数字化管理系统

我校各部门都有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并实际使用,如成绩分析系统、学籍管理系统、校产数据管理系统、招生管理系统、财务报表系统等,建有统一的数据服务器,便于数据共享与管理;

四、数字化校园的成果与效益

1、数字化办公管理方式

基于局域网:我校各部门都有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并实际使用,如成绩分析系统、学籍管理系统、校产数据管理系统、招生管理系统、财务报表系统等,建有统一的数据服务器,便于数据共享与管理。

基于互联网:我校还建有教职员工QQ办公群,并在校园网站中设立了“后勤热线”“电脑医院”等专门版块为校园基础设施、电教设备的维护管理提供了数字化平台。

基于3G通讯网:我校给每位教师配发了免费工作手机,行管人员可把最新通知在线群发至工作手机上,保证了各级部门之间的信息通讯,切实促进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2、数字化教育教学

教师能在现代教育理念的科学指导下,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教师形成了数字化的教学方式,日常教学素材、备课、教学普遍应用网络环境进行。近几年我校全省发行的优质电教课达十余节。

3、学生信息素养较高

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电脑制作活动、信息学奥赛、机器人比赛等信息技术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在平日的教学中,我校就多次组织学生参加校“电脑制作比赛”,并从中选拔人才。我校的机器人队伍曾多次在全国、安徽省等各级电脑机器人比赛中获得奖次;我校学生的电脑绘画作品曾连续三年获得安徽省电脑制作比赛一等奖;电子报刊、网页制作等项目也都曾在省级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

创建数字化校园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为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脚步,蚌埠二实小的“数字化校园”从立项伊始便在不停的建设完善。为了开拓视野,提高眼界,我校还曾组织相关领导、教师去新加坡、深圳等学校取经,以求获得最新的数字化理念。从2004年发展至今,从硬件环境到软件资源,从师资培训到学生能力的培养,我校均走在了蚌埠市兄弟学校的前列。

我校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种种原因,与发达地区学校相比,还存在差距。我们决心:继续按照上级领导的工作部署,多向各校学习,以数字化模式为依托,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坚定不移地走信息化之路,真正构建起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数字化校园。

宁国实验小学创建数字化校园发展规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