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
编辑:暖阳如梦 识别码:21-231245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3-28 12:35:0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

小学一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因此,我认为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活的过程。懂理即是使学生懂得口算的算理;会算就是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口算的方法;熟练即是经过反复的练习,使学生对基本口算能算得又对又快;灵活就是使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灵活地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为一步步实现这几个方面的目标。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能力,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夯实基础。我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点做到:

一、培养学生的数感

培养数感就是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学会用量化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当他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感受数,如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时,让学生数人体器官,数教室里的物体(黑板、门窗等);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时,让学生数小组人数、课桌等;学习钟表的认识时数指针。让学生通过对现实素材的计算,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数学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刚接触到的数的大小,还帮助学生真正理解了这些数的意义,从而让学生建立了数感。

二、加强数的组成的训练 10以内数的分解、组成是后面学习计算的基础,可采取边摆边说、伸手指背、拍掌对组成、涂色游戏等方式牢记。我们知道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是所有整数计算的基础,学生学好10以内的口算会极大地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节省学习时间,并且能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2—10各数的组成恰恰就是10以内加减法的学习基础。10的组成还可以用儿歌来记忆(小朋友拍拍手,大家一起把十凑。九凑一,八凑二,七凑三,六凑四,俩五相凑刚好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做好准备。

三、使学生明白算理。

对算理的正确理解,能使学生正确掌握算法,逐渐简化思维过程,形成口算技巧。如20以内进位加法的凑十法,退位减法的破十法,整十数相加减时用数的组成等。同时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如想加算减、平十法等,但都要明白算理才能正确计算。初学时要求说出或写出计算过程,熟练后可直接口算。

四、加强2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基本训练

俗话说“熟能生巧”。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平时的基本训练至关重要。制作口算卡片,每天课前用3分钟的时间来训练口算。由于受家庭辅导的影响,每次口算时总有部分学生是采用掰手指的方法来进行计算的,这些学生非常依赖手指,计算速度很慢,采用读卡片的形式口算后,掰手指的现象基本就没有了,长期坚持,就能确保学生又准又快的算出得数。课堂上让学生相互当“小老师”,给同桌批改口算练习,在给别人纠错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口算正确率。课堂上还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还能达到预防效果。课后不放松: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好的,它重在平时,贵在坚持,所以,光是课堂上的练习时远远不够的。要天天练,节节练,以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所以每天课后,都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口算练习任务,有和同学合作练习、和家长合作练习、自己独立练习等多种方式。如让他们轮流当小老师,给其他同学出题计算,小老师判断他们是否算对;在家里和父母一起游戏,讲课堂上的数学知识,和父母比赛谁对得多、谁做得快等等。让学生在课后的娱乐活动中加强练习口算。坚持做到每天在家里读口算卡片一遍,并要求家长记录每次口算所花费的时间和错题的数量,第二天到校后再全部汇报、交流、评比。另外在一年级的口算训练中,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是重点训练内容,要反复训练,达到熟练,只要训练到位了,今后学生再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就容易理解了,后面的训练也就会更容易达到熟练的地步了。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

良好的口算习惯是提高口算正确率的保证。“计算要过关,口算是关键”,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条规律。没有良好的口算习惯是学生口算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养成良好的的口算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口算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看清楚、想明白、算仔细、查认真。

1、看清楚:一年级学生在口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如,有时看错数字,有时看错符号。因此,做题前,先要完整地看清每个数字和每个符号,决不看错题目,这是正确口算的前提。

2、想明白:脑海里要迅速的闪过所选择的运算方法的具体步骤。

3、算仔细:一年级学生很容易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或者加法当法做,减法当加法做,因此在确定运算步骤后,要认真地进行计算。即使是简单的口算,也要谨慎。

4、查认真:平时学生除了对规定的验算题目进行验算外,基本上不能自觉验算每一步。所以要强调学生算完一步要及时“回头看”,检查是否正确,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

总之,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的耐心和长期坚持,需要扎扎实实的训练,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抓好落实,家校配合,才能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口算基本功。

第二篇: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

旗口小学 李艳伟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口算是学生学习整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同时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又极其广泛.学生是否掌握口算方法,直接影响着多位数加减法和多位数乘除法能否计算正确、迅速。因此,我们必须切实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尤其是低年级教学中、口算能力的培养就更为重要。我在口算教学中得出几点体会:

一、数形结合,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差,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演示,小棒操作,图片拼贴等直观演示手段,让学生感知口算的意义,理解口诀的来源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如: 教学20以内加法,让学生用小棒等摆弄。例如教8+5=13,引导学生用小棒摆,拿出8根和5根各放一堆,计算时先从5根那一堆取出2根放进8根里,合起来是10根;再加上剩下的3根,得出13根.然后逐步摆脱实物的演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回忆一下操作的过程和方法,在头脑里遗留下事物的形象,从而达到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这样学生在大脑中建立了形,再结合数,从而达到了数形结合。学生在做加减法的时候,可以闭上眼睛在大脑里面想摆小棒从而计算出结果。学生的这种想象过程,就是理解计算过程。这也就是学生以后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时的依据。

二、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

良好的口算习惯是提高口算正确率的保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数学教学的一般要求。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造成学生计算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养成良好的的口算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三、科学设计,强化训练,巩固提高口算能力。我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下巩固训练: 1.视算听算结合训练

视算和听算是口算练习中两种基本的形式。视算是通过眼看题目脑算、口说得数;而听算则要求通过耳听、脑记和脑算,方能算出得数,难度较大。在口算中经常调换口算形式,将视算和听算相互结合起来,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口算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心理始终保持着渴求积极状态。

2.形式多样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通常会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抢答口算题、笔录口算争奖章、组口算比赛夺红旗、数数传球、卡片辅助找朋友、课堂擂台赛等形式,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口算能力。

为了充分发挥游戏效应,我有时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如“小蝌蚪找妈妈”、“手拉手找朋友”、“龟兔赛跪”、“抽签答题”等,让学生在玩中促练、练中有提高。

通过多方面、多种形势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正确、迅速,还能激励学生的上进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增长智慧,发展思维.

口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俗话说,要想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就必须得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口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针对学生的特点,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自主探寻口算技巧,方法,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养成寻求最佳捷径的思维习惯,就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第三篇:浅谈一年级口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一年级口算能力的培养

田其芳 付中彰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是指不借助于任何计算工具,只凭思维和语言而进行的计算。大量的研究证明,口算与笔算之间呈极为显著的关系。如果对多位数笔算进行分析,便可发现,其基本运算部分都可以分解为相应的几道乃至几十道基本口算题。倘若其中任何一道口算出现错误,整道笔算也就错了。从这种意义上说,笔算过程就是笔录口算的过程。学生的口算能力越高,其笔算能力也会相应越高。加强口算教学,是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必需的基础。我们平时的教学对口算教学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口算的意义与作用认识不深,造成学生对口算缺乏兴趣,口算能力普遍不高。因此,从一年级起重视口算的教学与训练是及时而重要的,但究竟该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就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中培养一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方法。

一、利用生活原型,让学生明白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一年级5以内的加减法时,我班有好几个学生不会算2+1,3-2等类似的题。其中有一个女生,智力中下吧,就属于这一类。我用课件,小棒教她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甚至用数指拇的办法来帮助她理解,但她还是不会做。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辅导她口算2+1时,给她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今天你学习表现不错,你爸爸奖励你2个糖,妈妈奖励你1个糖,你有几个糖呢?出乎预料的是她居然一口说出来了“3”。我恍然大悟,她不是不会算,只是没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我采用同样的办法利用生活中的原型对她进行训练,她很快掌握了5以内的口算加减法,终于能又对又快的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了。

二、培养学生口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口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这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进行竞赛等手段来进行,教学中,我自制了很多口算卡片,采用开火车,小组擂台赛、送信等游戏使学生乐于学、乐于做,并掌握一定的口算方法,达到算得对、算得快的目的。例如:我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我自编“凑十歌”:小朋友,拍拍手,我们来唱凑十歌。一和九好朋友,二和八丑小鸭。三和七小猫咪,四和六小花狗,五和五大家一起跳个舞。同时配合动作让学生能很快记住,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明白“凑十法”的过程,明白了算理,从而掌握“凑十法”。

三、鼓励学生探究算法多样化,让学生明白算理

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就口算教学而言,更应该“以学生的主体发展为本”,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全方位参与教学活动。小学低年级孩子都需要借助学具来体验数形结合。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演示,小棒操作,图片拼贴等各种直观演示手段,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口算能力。比如在教学一年级“9加几”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小棒的直观演示,让学生看出,从另一堆小棒里拿出一根小棒和9凑成十,10再加上剩下的几根小棒就是十几了。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这样的直观演示,学生一下就能看明白,从而能很深刻地理解算理以及算法。

四、让学生说算理,选择好的口算方法

例如教学9+2时,我知道学生明白了算理之后,总想用自己找到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能干。以此得到老师的表扬。于是我就让找到方法的学生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在学生尝试中,知道了虽然同学们的方法都能口算出正确的结果,但有的同学的方法很简便,有的同学说了好些时间才能做完一道题。通过比较,找到好的的口算方法,一起巩固算理,达到能比较熟练的说出口算方法。

五、循序渐进,提高学生口算能力

一年级口算不仅要正确,还要有一定的速度,这就要求教师做口算训练的有心人。常用的口算练习形式有视算、听算。视算是通过眼看题目脑算、口说得数;而听算则要求通过耳听、脑记和脑算,方能算出得数,难度较大。在口算中经常调换口算形式,将视算和听算相互结合起来,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口算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心理始终保持着渴求积极状态。常用的训练方式有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事先出好题让学生计时视算,也可以采用全班或小组开火车,对口令,接力赛,找朋友等游戏性的练习形式训练学生的口算。在训练学生视算时,我要求学生说出口算方法,听算时则很快说出正确结果。我每天在两个班级分别评比口算能手前十名,给予奖励。定期开展两个班口算比赛,发给口算能手奖章。通过强化性的口算练习,培养学生口算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口算能力。

六、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

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在教学中长期不懈的坚持,这就要求教师持之以恒的进行口算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口算教学与整个数学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有些计算能用口算的尽量运用口算,以培养口算能力。我在训练学生口算能力中,在学校利用中午或课前时间,坚持每天练习3分钟,题量在20至50题之间。根据学生口算速度变化情况,加大训练量。同时家校结合,要求家长在家里每天抽出几分种的时间,与孩子对答式的口算练习,再配合适当的奖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家长还鼓励孩子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让孩子跟父母外出购物时,帮助家长口算所需要的钱,也是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反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并能激发、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通过这样的练习,才能让学生熟练巩固口算方法,进一步转化为口算技能.总之,一年级起重视口算的教学与训练是及时而重要的,口算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脱离算法达到脱口而出的境地,但这个目的不是一下子能达到的,是要通过反复训练才能达到熟练。练习时应讲究形式,激发兴趣,细水常流,稳步提高,坚持不懈。也许就是简单的“每天五分钟”都会让我们看到出乎意料的成绩。

第四篇: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

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

一数组 王艳霞 口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年级是打好口算基础的重要时期,它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计算能力。而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因此,在计算练习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事。作为老师必须帮助他们找出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指导,提高教学效果,用科学的方法提高一年级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一、分析学生口算错误的原因孩子在口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总结如下:

1、心理方面的原因。

小学生感知事件是比较笼统的,不够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独立的事物,不能觉察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及特征,因而缺乏对事物间的整体认识。有时在进行口算练习时,有些学生还没看清数或运算符号,就将答案脱口而出了。比如将算式中的“0看成6”,“45看成54”,“+”看成“-”等。另外,学生在计算一些算式接龙等这样外形过繁的题型时,学生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极不耐烦,不认真审题,不细心计算,从而导致口算错误。

2、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一年级学生太小,不能认识正确口算的重要性。本身对口算缺乏兴趣,加上机械重复的训练更是嫌麻烦,便不加思索的信口乱说。再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不能集中思想的口算;书写时不规范、字写得很马虎,算后又不安心检查计算,都是计算错误的原因。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对小学数学计算的要求是:正确、熟练、合理、灵活。就一年级计算而言,基本口算,尤其是2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是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是进一步学习百以内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计算的基础。那么,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达到正确、合理、迅速、“脱口而出”呢?下面就结合自己教学的体会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重视算理教学,是准确计算的前提。

新大纲明确要求我们“要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研究教学规律。”要减少学生在计算中的错误,首先就要重视计算中的算理教学,使之符合儿童概念形成的认知规律。

1、在操作中揭示算理。

恰当地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想一想、改一改、算一算,从中揭示算理。为了让学生理解算理,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先摆小棒,通过操作使学生体会到算理,为学生理解记忆法则建立了清晰的表象,也为学生正确计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在演示中明确算理。

教学中尽可能地通过直观演示等手段化抽象为具体,明确算理,我在教学“9加几”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凑十”思想,通过同桌讨论,操作演示,在分、画、填、想、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最后概括出“凑十”的方法。

3、在类比中同化算理。

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旧知,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完成知识的正迁移,十分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认知结构的形成。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就可以利用“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二、科学组织练习,是准确计算的关键。

教学大纲指出:“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过程,要在理解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练习来加以理解,逐步掌握。”但练习绝不能搞题海战,多多益善,我觉得练习的有效与否,更要突出一个“巧”字。

1、先慢后快。在刚刚教完一个新的计算内容时,我要求学生侧重掌握计算方法。因此,设计练习时,尽量计算量少一些,且不计时间,重在算对,过了一段时间,逐步提高计算要求,重在算快。2.重点部分重点练。在教学前先认真分析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和关键,从而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在教学时我不急于要学生算出计算结果,而是在练习中特意安排了突破难点的变式练习。3.经常出错的计算反复练。计算过程中学生发生的错误尽管五花八门,但细细发现还是有规律的。较小数加较大数比较大数加较小数容易错,例3+8、4+7等;相邻两个加数相加,或者减数和差是相邻数的容易错,例3+7,15-5;只是符号,或者某个数发生变化的算式容易错,例4+6与16-6;3+2与4+2。针对这些容易错的算式,我都及时纠正并加强针对性练习。平时批改作业时,我有意识地把学生作业中算错的题进行分析、归类,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4.讲究练习形式的灵活多样。针对一年级儿童好动,持久性、稳定性较弱的特点,试着采用了许多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练了计算。例如:利用口算卡片、活动小黑板进行视算;每天课前2分钟的口算或2分钟的对口令,开火车等方式进行听算;也有“找朋友”、“邮递员”、“给小动物找家”、“放鞭炮”等视算、听算相结合。多样化的练习丰富了练习的内容和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使计算能力的提高有了保证。

5.培养瞬时记忆能力。心理学上说:“人们学习是不断积累经验,丰富知识,它是靠记忆来实现的。”学生只有对旧知识拥有记忆才能理解新知识,只有对系统知识拥有记忆才能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计算教学中创设各种条件,教给学生瞬时记忆的策略,指导学生用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获取良好的记忆效果,视听、视算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速看速算提高学生感知和记忆能力。

三、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准确计算的保证。纵观学生计算中的错误,由于不良的计算习惯造成的错误远远要高于认知方面的错误。小学生的可塑性大,尤其是一年级学生,这一时期是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期。那么,怎样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呢?

1、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学习习惯中的每一项内容做起,持之以恒。

2、抓住机会,不失时机地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例如做口算时,采用“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做作业时,“比一比,谁的书写最认真、最仔细、最规范”;课堂上,“看一看,谁听课最当心,回答时声音最响亮。”

3、举办作业展览评比。对作业书写工整规范,认真仔细,计算正确,按时完成的小朋友予以表扬、鼓励,往往一个小小的“优秀作业”、“作业认真”、“进步真大”的鼓励会给孩子们一个莫大的欢欣与激励:“下一次我会写得更好,做得更快。”

4、及时表扬学习习惯方面有进步的小朋友,并用鼓励的话语期待着他(或她)有新的进步。

良好的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然而这些好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而是要通过长期以往有目的地训练,才能培养出这些好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他们养成“看清题目、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努力消灭计算错误,提高口算正确率。总之,要提高一年级学生口算的正确率,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只有坚持不懈的过程,在口算练习中逐步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掌握算法、理解算理、形成技巧、养成良好习惯,才能达到提高口算能力的目的。

第五篇:口算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口算能力

【摘 要】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养。因此,口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任务。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差,势必会影响到估算、笔算的正确和速度,影响计算技能的形成。学生口算时,既要耳听,又要眼看,既要说话,又要心记,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耳、眼、心、口四种感官的有机结合。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呢?

1、加强基本训练,夯实口算基础。

2、讲究训练形式,激发口算兴趣。

3、注意探索规律,提高口算速度。

4、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要靠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从面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关键词】夯实基础 激发兴趣 提高速度 养成习惯 【目 录】

1、加强基本训练,夯实口算基础

2、讲究训练形式,激发口算兴趣

3、注意探索规律,提高口算速度

4、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

【正 文】

1992年颁布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提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2000年《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本)》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淡化笔算。”2001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以及理解运算的实际意义。”从小学课程目标的历史沿革可以看到,一直以来,口算教学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内容。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养。因此,口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任务。

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差,势必会影响到估算、笔算的正确和速度,影响计算技能的形成。学生口算时,既要耳听,又要眼看,既要说话,又要心记,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耳、眼、心、口四种感官的有机结合。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呢?

1、加强基本训练,夯实口算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口算分为基本口算、一般口算和特殊口算三类。这三类口算以基本口算的内容为主,它是计算的基矗基本口算必须要求熟练,而熟练的程度是指达到“脱口而出”,其它两类口算只要求比较熟练或学会。基本口算的重点是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口算要天天练,其练习题的编排,可按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运算基本技能和形成技巧这样的顺序进行,训练的方式主要是视听和听算等。只有这些基本口算掌握扎实了,才能切实有效地提同口算能力。

1、直观表象助口算。从运算形式看,小学低年级的口算是从直观感知过渡到表象的运算。如教学建立9+2的表象:先出示装有9个皮球的盒子,另外再准备2个皮球,让学生想一想,“应该怎样摆才能一眼就看出一共有几个皮球?”很快有学生说:“我从盒子外面的2个皮球中拿1个皮球放进盒子里,盒子里就有10个皮球,外面还有一个,一共11个。”我表扬了这个同学说得好,并说明这种方法叫做“凑十法”,即看到9就想到9和几凑成10。这样,表象建立了,口算的准确性也就有基础了。

2、理清算理助口算。基本口算的教学,不在于单一的追求口算速度,而在于使学生理清算理,只有弄清了算理,才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因此,应重视抓好算理教学,例如教学8+5=13时,要从实际操作入手,让学生理解:8比10少2,求8与5之和,应把8+5分成2和3,8与2组成10,10加3得13。并画出口算8+5=13的思维过程图。在学生充分理解了算理的基础上,简缩思维过程,抽象出进位加法的法则:“看大数,分小数,凑成10,再加几。”最后,再引导学生想一想“5+8”怎样算。这样,学生理解了算理,亦就掌握了口算的基本方法。3、说理训练助口算。抓好说理训练,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基本口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上课一开始先出示“13-8=?”,问学生“13-8等于几呢?”“等于5。”又问:“是怎样想出来的?”“做减法,想加法。”再鼓励学生:“能不能想出另外的口算方法呢?”在学生说出几种口算方法后,归纳出不同的退位减法,并要求学生就不同的方法加强说理训练,以提高口算的速度。

2、讲究训练形式,激发口算兴趣

在口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如果老师教学有方,引导得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有情感体验,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随这种体验不断深化。要培养学生口算兴趣,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使学生不感单调、不乏味。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

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如:在“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基本口算训练中,先集中练“进”、“退”位的口算,然后分散练9加几、8加几……;11减几、12减几……,最后集中起来训练,引导学生整理出:“20以内进位加法表”和“20以内退位减法表。”这样,通过集中——分散——再集中的反复性训练,使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口算比赛、对口令、游戏、竞赛、集体抢答等方式又可用卡片、小黑板或扑克牌等印发口算题、限时比赛等方式。口算作为新授课的铺垫,使新旧知识自然过渡。也可以让学生自编口算题,进行同桌对问或小组比赛。

再者,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总之多种形式的口算训练,可以使全班学生积极参与,从而使每个学生有练习的机会,达到激发学生兴趣之目的。

3、注意探索规律,提高口算速度。

当学生都能熟练基本口算之后,就应转入拔高训练,即教给学生口算方法和规律:[

(一)用“凑十法”口算。根据式题的特征,应用定律和性质使运算数据“凑整”:

1、加数“凑整”。如14+5+6=?启发学生:几个数相加,如果有几个数相加能凑成整十的数,可以调换加数的位置,把几个数相加。

2、运用减法性质“凑整”。如:50-13-7,启发学生说出思考过程,说出几种口算方法并通过比较,让学生总结出: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如果减数的和能凑成整十的数,可以把减数先加后再减。这种口算比较简便。

3、连乘中因数“凑整”。如:25×3×4,25与4的积是100,可直接口算出结果是300。

(二)运用“分解法”口算。就是把题目中的某数“拆开”分别与另一个数运算,如:5×32,原式变成:5×4×8=10×8=80。

(三)运用一些速算技巧进行口算。

1、首同尾合10的两个两位数相乘的乘法速算。即用其中一个十位上的数加1再乘以另一个数的十位数,所得积作两个数相乘积的百位、千位,再用 两个数个位上数的积作两个数相乘的积的个位、十位。如:14×16=224(4×6=24作个位、十位、(1+1)×1=2作百位)。

2、头差1尾合10的两个两位数相乘的乘法速算。即用较大的因数的十位数的平方,减去它的个位数的平方。如:48×52=2500-4=2496。

3、采用“基准数”速算。如623+595+602+600+588可选择600为基数,先把每个数与基准数的差累计起来,再加上基数与项数的积。

4、掌握一些运算规律。例如,两个分母互质数且分子都为1的分数相减,可以把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把分母的差作分子;两个分母互质数且分子相同,可以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分母相减的差再乘以分子作分子,等等。

(四)熟记常用数据。如:1、1~20各自然数的平方数;2、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3、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各自的积。

4、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 培养口算能力,重在平时,贵在坚持。(1)、注重平时培养。只有坚持增强口算意识,才能养成口算习惯。无论是小数目还是具有某些特征的数组成的算式,凡能用口算或部分能用口算的尽量引导学生用口算解决,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训练反应速度,同时可以熟练巩固口算方法,进一步转化为技能。(2)、坚持天天训练。口算能力的培养,有许多做法,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在具体教学时,应“教无定法”。凡基本技能的形成,都需要“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坚持天天训练,才能奏效。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将口算训练进行到底,把口算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口算的热情,稳步提高口算能力。

结论: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要靠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从面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谢

辞】

【参考文献】

1992《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

2000《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本)》 200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