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1、保持室内空气清洁,采取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的措施保证室内通风换气。
2、温度、湿度、气流适宜,防止高温高湿和低温低湿对人体不良影响。有空气调解装置的公共场所,应合理使用。向读者提供温度、湿度适宜的人工环境。
3、采光照明良好,通过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达到围上要求。
4、环境整洁安静,消除一切害虫孽生条件。
5、建立健全卫生制度。把日常的卫生工作列入岗位责任制的内容,建立卫生质量评比考核制度、消毒制度体验制度、围上培训制度和疫情报告制度等。
6、卫生设施完好。卫生设施包括消毒、通风换气、供水、供暖、供冷设备等均符合卫生要求,并使用运转正常。
7、从业人员无职业禁忌症,直接为读者服务的从业人 员(包括临时用工),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体验。
8、从业人员有良好的卫生习惯。直接为读者、顾客服务的人员要着装整齐、美观大方,要养成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勤洗发、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换衣服。
9、员工工作时不应吸烟、喝酒、吃零食、不对着别人打喷嚏、咳嗽、不随地吐痰。
门市人员岗位职责制
1、门市员工负责图书的市场渠道开拓与销售工作,努力完成集团下达的年度销售计划。
2、与读者保持良好沟通,实时把握读者的购书需求,为他们提供主动、热情。满意、周到的服务。
3、动态把握市场动向,定期向集团有关部门提供一般图书销售的第一手信息,对集团的营销策略、营销策划和工作改进等提出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4、认真学习业务知识,苦练业务技能,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5、对各项经手的图书购销业务负责到底,对老客户进跟踪服务,出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处理。
6、积极发展新客户,与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和持久的联系,不断开拓新的业务渠道。
7、严格执行《门市规范化服务条例》和集团的各项规 章制度,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8、积极参加集团的各种活动,响应号召,服从领导,在工作中不推诿、不抱怨、不放弃、不懈怠。
9、部门员工和谐相处,相互包容,及时沟通解决问题,不扯皮纠缠,不计划矛盾。
第二篇: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1、取得有效卫生许可证后方开始经营。
2、卫生许可证(带框)悬挂在经营场所明显醒目位置,保持清洁干净。
3、卫生许可证真实有效,不擅自伪造、涂改、倒卖或转让他人,如需使用证照必须经主管领导或办公室主任同意批准,说明使用范围和使用时间,办理外出携带手续后,方可携带外出。未经主管领导批准,任何人不得复印、外借。
4、证照不得丢失、损坏。如出现损坏或丢失,除立即向主管领导报告外,要立即与发证机关联系,及时办理证照的挂失和补办手续。
5、直接为顾客服务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健康体检,持有效体检、培训证明上岗,证件、培训证有专人负责集中管理。
从业人员体检、培训考核、卫生及“五病”调离制度
1、所有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必须持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并经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并按规定每年定期进行健康检査和卫生知识培训及考核,合格后方可工作;
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化脓性、渗出性或接触性皮肤病患者必须立即调离其工作岗位,治愈后方可恢复从事原工作;并向卫生监督部门及时通报从业人员调离人员基本情况;
3、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包括调离人员)健康档案,对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做到专人负责,统筹管理;
4、从事浴足的工作人员,每客浴足前、后其双手应用75%酒精擦拭,防
止交又污染及工作人员自身感染。
5、洗浴场所的从业人员应掌握一定鉴别传染性皮肤病、性病的常识,如发现患有传染性皮肤病、性病的就浴顾客,应立即劝阻其就浴。
6、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岗位(责任)区内的卫生工作,随时保持整洁;
7、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坚持做到“四勤、三不”: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不准将个人生活用品带入工作场所,不准工作时戴戒指、项链、手链(镯)、耳环等饰物和涂染指甲,不准在工作时吸烟、吃食、随便陶耳陶鼻、随地吐痰。
公共用品用具采购、验收、储存及清洗消毒保洁制度
1、公共用品用具的采购、验收
(1)采购公共用品用具,含消毒剂,必须专人负责,并掌握相关卫生知识和采购知识。
(2)采购负责人要对入库的公共用品用具做好验收工作,对进够使用的消毒剂做专门台账,台帐上详细登记产品名称、供货单位、生产厂家、购买数量、产品批次、保质期限、使用数量和使用日期。
(3)在采购消毒剂时,要向供应方索取厂家有效卫生许可证和产品卫生检验报告合格证明的复印件。相关证件必须齐全,相关证件证明应当保存一年以上备查。
(4)采购回的公共用具须经卫生管理部门人员验收后可进行进存储库,以备需用。
2、公共用品用具的储存
(1)公共用品用具的储存应在相应的储藏间存放,储藏间必须保持通风、干燥,采取防鼠、防虫、防霉措施,并运转正常。
(2)布草、拖鞋等应按照卫生要求保洁。放置在密闭的保洁柜内,要分类、分架、离地、离墙保洁存放,做到先进先出
(3)消毒剂,必须有产品说明书或商品标志,必须符合消毒剂标签标准的规定。消毒剂做到专间存放。
(4)经常清扫,保持储藏间内、外环境整洁卫生。
3、公共用品、用具的清洗消毒
(1)顾客用公共浴巾等要在符合要求的消毒服务机构或自备洗涤消毒间内清洗消毒。消毒后的产品要放在保洁柜内。要按规定的程序分类清理回收,且不能污染清洁物品
(2)客用口杯、茶杯消毒按以下程序操作和备用。程序:除残渣→浸泡洗刷→清水冲→消毒。红外线消毒将洗涤好的餐具放人消毒柜;温度保持摄氏100度,消毒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对不宜蒸、煮的茶杯可在洗净后用化学消毒。程序:除残渣→浸泡洗刷→化学消毒一清水冲。
(3)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必须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生产的产品。
(4)消毒液浓度、消毒时间必须严格按消毒液的使用说明进行。
(5)公用拖鞋消毒按以下程序操作程序:除污一浸泡洗刷一→化学消毒一清水冲
4、口杯、公用拖鞋的保洁
(1)经消毒的茶杯应有专门的保洁柜,存放整齐避免与其它杂物混放,防止重复污染,并对保洁柜定期进行清洗消毒
(2)经消毒的拖鞋应有专门的保洁柜,存放整齐避免与其它杂物混放,防止重复污染,并对保洁柜定期进行清洗消毒
5、定期每周对更衣柜清洁消毒。
6、清洁消毒后,做好记录。
卫生检查、考核奖惩制度
1、每月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督促有关卫生工作,认真做好卫生工作考核考评,并有记录。
2、服务人员必须每天定时做好岗位卫生工作,各级卫负责人负责检查,并做好详细检查记录
3、实行卫生工作与职工奖金挂钩制度,对卫生检查中不格者,或造成危害健康事故者扣除当月奖金或奖金。
4、对在月、季、中未发生责任事故,无检查扣分平时卫生工作认真负责的领导及工作人员,单位给予适当奖励。
5、卫生检查内容
(1)服务员上班时是否统一着装,衣着整洁,个人卫生是否符合要求。
(2)游泳场馆卫生是否做到卫生间、地面、更衣柜等干净清洁,是否有清洗消毒记录。
(3)公共用具(浴巾、公共拖鞋等)是否做到一客一换消毒。
(4)清扫工具是否按类分开配套使用,标志是否清楚
(5)脚池、泳池是否定期投放消毒液并进行自测。
(6)自测记录是否公示。
卫生质量检测制度
1、依据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向卫生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对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顾客用具用品(消毒效果)等进行检验检测。
2、检验检测必须是市卫生行政机关委托或其经计量认证的法定检验单位承担。
3、采样检测时应有卫生主管负责人在场,并在“采样记录”上进行签名,以认可采样的真实性。
4、检验结果出来后,应在公示栏中对顾客公示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
1、有专人负责中央空调的卫生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必须经有关的卫生知识培训。
2、空调通风的机房应保持干燥清洁严禁堆放无关物品。
3、卫生清扫工具、消毒设备必须专物专用,严禁那为它用。必须使用合格的消毒剂。
4、空调系统新风量应满足每人每小时20~30立方米。
5、保证空调系统所吸入的空气为室外新鲜空气,严禁间接从空调通风的机房、建筑物楼道及天棚吊顶吸人新风。
6、空调系统的冷却塔、过滤网、表冷器、冷凝水盘表面应保持清浩,定期委托专业清洗消毒机构进行检查、清洗、消毒,并进行定期检测评价。
7、空调房间内的送、排风口应经常擦洗,保持清洁,表面无积尘与霉斑。
8、必须建立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维护、清洗和消毒档案。
健康危害事故与传染病报告制度
1、建立传染病和健康危害事故报告制度,场所负责人和卫生管理员为责任报告人,其它人员也有报告义务。
2、传染病和健康危害事故报告范围
(1)室内空气不符合卫生标准所致的虚脱休克
(2)公共用品用具、水和卫生设施遭受污染所致传染疾病、皮肤病
(3)意外事故导致的红眼病(指游泳池引起的流行性结膜炎),因意外事故所造成顾客消毒剂中毒等。
(4)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
3、发生传染病或健康危害事故时,场所经营者应立即停止相应经营活动,协助医务人员救治事故受害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事故的继发。
4、发生事故后,除了及时抢救病人外,事故报告责任人还必须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严格隔离现场,并会同卫生部门及时处理。
5、事故处理后,立即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其内容包括:事故经过及处理、事故原因及责任、事故教训、今后防范指施,并送至当地卫生执法监督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传染病和健康危害事故。
预防控制传染病传播应急预案与健康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游泳场所卫生安全事故和传染病疫情,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建立健全应急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和传染病疫情的危害,建立预防控制传染病传播应急预案与健康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健康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指导思想,以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管理和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全面落实“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
二、制订预案依据
在制订卫生安全事故和传染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时,依据以下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及国务院发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法规和文件。
三、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
立足于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及时控制的原则,大力开展卫生安全和传染病预防健康教育,积极宣传和普及传染病及健康危害事故预防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公共卫生知识水平;加强日常检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二)分级控制,属地管理。
发生突发卫生事件后,遵循属地化管理原则,及时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
防疫部门报告,启动应急预案.四、组织管理
(一)成立健康危害事故和传染病疫情突发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
(二)领导小组职责
1.统一决策、组织、指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工作,一旦发生重大事件,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处置果断,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督查各部门防控工作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及时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疫情报告制度、消毒制度宣传制度、卫生管理制度
五、处置
1、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实施以下应急措施:
联系当地卫生部门(医院),对中毒或患病人员进行救治或隔离;
停止使用可疑的中毒物品;
控制或切断可疑水源;
与中毒或患病人员家属进行联系,通报情况,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
积极配合卫生疾病控制部门封锁和保护事发现场,对中毒食品、物品等取样留验,对相关场所人员进行致病因素的排查,对中毒现场、可疑污染区进行消毒和处理,按照当地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求,认真落实其它紧急应对措施;在适当的范围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稳定员工情绪,并开展相应的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预防与自我保护意识。
2.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3.组织实施相应的应急措施外,信息报告人每天应按照要求向上级行政部门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进程报告。
六、善后与恢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完成后,工作重点应马上转向善后与恢复行动,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秩序。
(一)会同有关部门对所发生的突发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责任人,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二)对突发事件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存在的卫生隐患问题及有关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整改。加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三)尽快恢复正常秩序。
卫生管理档案制度
1、卫生档案档案的内容:
(1)卫生管理组织机构或卫生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岗位职责
(2)卫生管理制度
(3)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消毒剂等卫生许可批件或备案文件(复印件)等
(4)发生传染病传播或健康危害事故报告制度;
(5)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记录
(6)设备设施维护与卫生检查记录
(7)每检测报告
2、管理要求
(1)各项档案中应有相关人员的工作记录并签名。
(2)档案应有专人管理,各类档案记录应进行分类;有关记录至少应保存三年
设施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1、接听报修电话或报修单时应礼貌用语,并仔细听取和记录维修地点及内容等情况。
2、维修人员应在最短时间内赶到现场,在征得客人同意或不打扰客人的情况下迅速抢修,修理完毕后,维修人员和服务员共同检查验收签字。
3、如遇设备损坏较严重,应向客人解释,并告知客务中心,由客务中心征得客人同意后停用游泳场所
4、发生大的工程事件(如主水管爆管,加消毒剂仪器坏等),部门经理、主管都应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理。
5、建立各类卫生设施维护保养档案,做到有计划的进行维护。
6、空调出风口滤网每周至少清理一次,游泳设施定期进行彻底清洗和检查,发现故障及时排除,做好更换,保证各类卫生设施正常运转。
候车室卫生管理制度
1、营业场所依法取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营业。
2、场所内所有从业人员须持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并经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3、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区域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管理组织每周开展卫生检查改进工作,并做好记录,建立卫生档案。
4、卫生专干负责经常性卫生检查和对本单位从业人员卫生知识的培训。
5、候车室内外环境整洁、美观,地面无果皮、痰迹和垃圾,座椅、墙面、玻璃、壁灯干净无尘。
6、候车室内的卫生间地面必须保持干燥洁净,便池、马桶、面盆必须随时清理干净,台面、镜面、烘手机必须干净无尘。
7、候车室内禁止吸烟,设立明显禁烟标志和专门吸烟室。吸烟室应安装独立的通排风装置,并保持通风良好,空气清洁。
8、候车室内应加强自然通风,保持机械通风设备的正常运转,机械通风设备按卫生要求每周清洗过滤设备并记录完整,保证室内足够的新风量。
9、候车室须有固定卫生宣传栏,利用电视、广播定时向旅客播放卫生知识,并要做到有资料和记录。
10、候车厅三防设施完善,做到候车厅基本无蝇。
11、停车场设置车辆清洗台,并配备足够数量的密闭垃圾容器。
12、场所内配备足够数量的密闭垃圾容器,做到垃圾无满溢、无渗漏、日产日清;垃圾容器每天消毒,垃圾储运密闭化。
二次供水设施卫生管理制度
1.公共场所二次供水设施及供应的饮用水必须符合国家《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17051-1997)和《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办法》。
2.从事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和清洁维修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并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从事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和清洁维修人员未经卫生知识培训不得上岗工作。3.公共场所二次供水设施选址、设计、施工及所用材料,应保证不使饮用水水质受到污染,并有利于清洗和消毒。
4.二次供水水池或水箱应封盖加锁,并保持二次供水设施周围的环境卫生,二次供水各级水池的人孔排气孔溢流管孔应加装砂网,水箱周围2m内不得设有污水管线及污染源。
5.水池至少每年清洗消毒二次。从事清洗消毒单位人员必须取得卫生知识培训证明及健康证明方可上岗,所使用的消毒剂必须持有效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产品许可批件或检验报告等。做好清洗消毒和日常维护记录(可参照《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与日常维护记录》)。
6.当公共场所二次供水水质受到污染时,经营者应立即采取措施,并及时向当地卫生、供水部门报告。
公共场所禁烟管理制度
为减少吸烟造成的危害,保障身体健康,创造良好的公共场所卫生环
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管理制度:
1.本制度适用于单位范围内的所有公共场所的控制吸烟监督管理活动,活动遵循加强引导、限定场所、专人负责、严格管理的原则。
2.所有对客服务区域及后台部门的办公室、会议室等公共区域禁止吸烟,设置明显的禁止吸烟标识。
3.场所所有范围内任何人员不准抽游烟。
4.不在禁止吸烟场所或者区域内设置吸烟器具;不在场所内设置附有烟草广告的标识和物品。
5.设立控烟劝阻员,对在本单位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吸烟的行为予以制止,内部员工有此类行为且拒不改正的,可予以罚款五十元的处罚。
6.所有服务人员需对顾客做好禁烟、控烟的劝导和解释工作,在工作范围内不提供吸烟器具。
第三篇: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证照管理制度
1、取得有效卫生许可证后方开始经营。
2、卫生许可证(带框)悬挂在经营场所明显醒目位置,保持清洁干净。
3、卫生许可证真实有效,不擅自伪造、涂改、倒卖或转让他人,如需使用证照必须经主管领导或办公室主任同意批准,说明使用范围和使用时间,办理外出携带手续后,方可携带外出。未经主管领导批准,任何人不得复印、外借。
4、证照不得丢失、损坏。如出现损坏或丢失,除立即向主管领导报告外,要立即与发证机关联系,及时办理证照的挂失和补办手续。
5、直接为顾客服务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健康体检,持有效体检、培训证明上岗,证件、培训证有专人负责集中管理。
从业人员体检、培训考核、卫生及“五病”调离制度
1、所有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必须持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并经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并按规定每年定期进行健康检査和卫生知识培训及考核,合格后方可工作;
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化脓性、渗出性或接触性皮肤病患者必须立即调离其工作岗位,治愈后方可恢复从事原工作;并向卫生监督部门及时通报从业人员调离人员基本情况;
3、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包括调离人员)健康档案,对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做到专人负责,统筹管理;
4、从事浴足的工作人员,每客浴足前、后其双手应用75%酒精擦拭,防止交又污染及工作人员自身感染。
5、洗浴场所的从业人员应掌握一定鉴别传染性皮肤病、性病的常识,如发现患有传染性皮肤病、性病的就浴顾客,应立即劝阻其就浴。
6、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岗位(责任)区内的卫生工作,随时保持整洁;
7、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坚持做到“四勤、三不”: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不准将个人生活用品带入工作场所,不准工作时戴戒指、项链、手链(镯)、耳环等饰物和涂染指甲,不准在工作时吸烟、吃食、随便陶耳陶鼻、随地吐痰。
公共用品用具采购、验收、储存及清洗消毒保洁制度
1、公共用品用具的采购、验收
(1)采购公共用品用具,含消毒剂,必须专人负责,并掌握相关卫生知识和采购知识。
(2)采购负责人要对入库的公共用品用具做好验收工作,对进够使用的消毒剂做专门台账,台帐上详细登记产品名称、供货单位、生产厂家、购买数量、产品批次、保质期限、使用数量和使用日期。
(3)在采购消毒剂时,要向供应方索取厂家有效卫生许可证和产品卫生检验报告合格证明的复印件。相关证件必须齐全,相关证件证明应当保存一年以上备查。
(4)采购回的公共用具须经卫生管理部门人员验收后可进行进存储库,以备需用。
2、公共用品用具的储存
(1)公共用品用具的储存应在相应的储藏间存放,储藏间必须保持通风、干燥,采取防鼠、防虫、防霉措施,并运转正常。
(2)布草、拖鞋等应按照卫生要求保洁。放置在密闭的保洁柜内,要分类、分架、离地、离墙保洁存放,做到先进先出
(3)消毒剂,必须有产品说明书或商品标志,必须符合消毒剂标签标准的规定。消毒剂做到专间存放。
(4)经常清扫,保持储藏间内、外环境整洁卫生。
3、公共用品、用具的清洗消毒
(1)顾客用公共浴巾等要在符合要求的消毒服务机构或自备洗涤消毒
间内清洗消毒。消毒后的产品要放在保洁柜内。要按规定的程序分类清理回收,且不能污染清洁物品
(2)客用口杯、茶杯消毒按以下程序操作和备用。程序:除残渣→浸泡洗刷→清水冲→消毒。红外线消毒将洗涤好的餐具放人消毒柜;温度保持摄氏100度,消毒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对不宜蒸、煮的茶杯可在洗净后用化学消毒。程序:除残渣→浸泡洗刷→化学消毒一清水冲。
(3)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必须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生产的产品。
(4)消毒液浓度、消毒时间必须严格按消毒液的使用说明进行。
(5)公用拖鞋消毒按以下程序操作程序:除污一浸泡洗刷一→化学消毒一清水冲
4、口杯、公用拖鞋的保洁
(1)经消毒的茶杯应有专门的保洁柜,存放整齐避免与其它杂物混放,防止重复污染,并对保洁柜定期进行清洗消毒
(2)经消毒的拖鞋应有专门的保洁柜,存放整齐避免与其它杂物混放,防止重复污染,并对保洁柜定期进行清洗消毒
5、定期每周对更衣柜清洁消毒。
6、清洁消毒后,做好记录。
卫生检查、考核奖惩制度
1、每月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督促有关卫生工作,认真做好卫生工作考核考评,并有记录。
2、服务人员必须每天定时做好岗位卫生工作,各级卫负责人负责检查,并做好详细检查记录
3、实行卫生工作与职工奖金挂钩制度,对卫生检查中不格者,或造成危害健康事故者扣除当月奖金或奖金。
4、对在月、季、中未发生责任事故,无检查扣分平时卫生工作认真负责的领导及工作人员,单位给予适当奖励。
5、卫生检查内容
(1)服务员上班时是否统一着装,衣着整洁,个人卫生是否符合要求。
(2)游泳场馆卫生是否做到卫生间、地面、更衣柜等干净清洁,是否有清洗消毒记录。
(3)公共用具(浴巾、公共拖鞋等)是否做到一客一换消毒。
(4)清扫工具是否按类分开配套使用,标志是否清楚
(5)脚池、泳池是否定期投放消毒液并进行自测。
(6)自测记录是否公示。
卫生质量检测制度
1、依据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向卫生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对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顾客用具用品(消毒效果)等进行检验检测。
2、检验检测必须是市卫生行政机关委托或其经计量认证的法定检验单位承担。
3、采样检测时应有卫生主管负责人在场,并在“采样记录”上进行签名,以认可采样的真实性。
4、检验结果出来后,应在公示栏中对顾客公示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
1、有专人负责中央空调的卫生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必须经有关的卫生知识培训。
2、空调通风的机房应保持干燥清洁严禁堆放无关物品。
3、卫生清扫工具、消毒设备必须专物专用,严禁那为它用。必须使用合格的消毒剂。
4、空调系统新风量应满足每人每小时20~30立方米。
5、保证空调系统所吸入的空气为室外新鲜空气,严禁间接从空调通风的机房、建筑物楼道及天棚吊顶吸人新风。
6、空调系统的冷却塔、过滤网、表冷器、冷凝水盘表面应保持清浩,定期委托专业清洗消毒机构进行检查、清洗、消毒,并进行定期检测评价。
7、空调房间内的送、排风口应经常擦洗,保持清洁,表面无积尘与霉斑。
8、必须建立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维护、清洗和消毒档案。
健康危害事故与传染病报告制度
1、建立传染病和健康危害事故报告制度,场所负责人和卫生管理员为责任报告人,其它人员也有报告义务。
2、传染病和健康危害事故报告范围
(1)室内空气不符合卫生标准所致的虚脱休克
(2)公共用品用具、水和卫生设施遭受污染所致传染疾病、皮肤病
(3)意外事故导致的红眼病(指游泳池引起的流行性结膜炎),因意外事故所造成顾客消毒剂中毒等。
(4)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
3、发生传染病或健康危害事故时,场所经营者应立即停止相应经营活动,协助医务人员救治事故受害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事故的继发。
4、发生事故后,除了及时抢救病人外,事故报告责任人还必须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严格隔离现场,并会同卫生部门及时处理。
5、事故处理后,立即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其内容包括:事故经过及处理、事故原因及责任、事故教训、今后防范指施,并送至当地卫生执法监督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传染病和健康危害事故。
预防控制传染病传播应急预案与健康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游泳场所卫生安全事故和传染病疫情,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建立健全应急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和传染病疫情的危害,建立预防控制传染病传播应急预案与健康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健康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指导思想,以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管理和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全面落实“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
二、制订预案依据
在制订卫生安全事故和传染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时,依据以下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及国务院发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法规和文件。
三、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
立足于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及时控制的原则,大力开展卫生安全和传染病预防健康教育,积极宣传和普及传染病及健康危害事故预防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公共卫生知识水平;加强日常检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二)分级控制,属地管理。
发生突发卫生事件后,遵循属地化管理原则,及时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启动应急预案.四、组织管理
(一)成立健康危害事故和传染病疫情突发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
(二)领导小组职责
1.统一决策、组织、指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工作,一旦发生重大事件,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处置果断,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督查各部门防控工作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及时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疫情报告制度、消毒制度宣传制度、卫生管理制度
五、处置
1、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实施以下应急措施:
联系当地卫生部门(医院),对中毒或患病人员进行救治或隔离;
停止使用可疑的中毒物品;
控制或切断可疑水源;
与中毒或患病人员家属进行联系,通报情况,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
积极配合卫生疾病控制部门封锁和保护事发现场,对中毒食品、物品等取样留验,对相关场所人员进行致病因素的排查,对中毒现场、可疑污染区进行消毒和处理,按照当地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求,认真落实其它紧急应对措施;在适当的范围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稳定员工情绪,并开展相应的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预防与自我保护意
识。
2.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3.组织实施相应的应急措施外,信息报告人每天应按照要求向上级行政部门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进程报告。
六、善后与恢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完成后,工作重点应马上转向善后与恢复行动,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秩序。
(一)会同有关部门对所发生的突发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责任人,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二)对突发事件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存在的卫生隐患问题及有关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整改。
加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三)尽快恢复正常秩序。
卫生管理档案制度
1、卫生档案档案的内容:
(1)卫生管理组织机构或卫生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岗位职责
(2)卫生管理制度
(3)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消毒剂等卫生许可批件或备案文件(复印件)等
(4)发生传染病传播或健康危害事故报告制度;
(5)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记录
(6)设备设施维护与卫生检查记录
(7)每检测报告
2、管理要求
(1)各项档案中应有相关人员的工作记录并签名。
(2)档案应有专人管理,各类档案记录应进行分类;有关记录至少应保存三年
设施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1、接听报修电话或报修单时应礼貌用语,并仔细听取和记录维修地点及内容等情况。
2、维修人员应在最短时间内赶到现场,在征得客人同意或不打扰客人的情况下迅速抢修,修理完毕后,维修人员和服务员共同检查验收签字。
3、如遇设备损坏较严重,应向客人解释,并告知客务中心,由客务中心征得客人同意后停用游泳场所
4、发生大的工程事件(如主水管爆管,加消毒剂仪器坏等),部门经理、主管都应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理。
5、建立各类卫生设施维护保养档案,做到有计划的进行维护。
6、空调出风口滤网每周至少清理一次,游泳设施定期进行彻底清洗和检查,发现故障及时排除,做好更换,保证各类卫生设施正常运转。
公共场所禁烟管理制度
为减少吸烟造成的危害,保障身体健康,创造良好的公共场所卫生环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管理制度:
1.本制度适用于单位范围内的所有公共场所的控制吸烟监督管理活动,活动遵循加强引导、限定场所、专人负责、严格管理的原则。
2.所有对客服务区域及后台部门的办公室、会议室等公共区域禁止吸烟,设置明显的禁止吸烟标识。
3.场所所有范围内任何人员不准抽游烟。
4.不在禁止吸烟场所或者区域内设置吸烟器具;不在场所内设置附有烟草广告的标识和物品。
5.设立控烟劝阻员,对在本单位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吸烟的行为予以制止,内部员工有此类行为且拒不改正的,可予以罚款五十元的处罚。
6.所有服务人员需对顾客做好禁烟、控烟的劝导和解释工作,在工作范围内不提供吸烟器具。
第四篇: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证照管理制度
1、证照: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明和卫 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健康相关产品卫生许可批件或备案文件(复印件)等
2、单位负责人领取证照,把已领取的证照由单位编号并复印后存档,以备核查。
3、领取的证、照要妥善保管,规范使用,不准涂改。不准转借 不相关的人、单位使用,不准利用证照从事违法活动。若有用证、照 从事违规、违法活动者将给予当事人以经济处罚,并收缴全部非法所得。造成严重后果者,按照有关程序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4、各种证、照丢失后要及时登报声明作废,一切费用由当事人 负责。
5、对单位的各种证、照复印件也要加强管理。有关人员需带证、照复印件时,必须加盖红色印章并签上持件人姓名,加盖“再复印无效”方印字样。否则均视为无效证件。
6、发现伪造单位证、照应及时举报给当地主管部门,由单位配 合有关部门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并给予举报人一定的奖励。
7、本制度即日起执行。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卫生知识培训考核及个人卫生制度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卫生知识培训考核制度
1、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体检单位进行体 检和相关卫生知识培训,获得有效的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后
方可上岗。
2、发现五病患者及时调离本岗位。
3、从业人员体检、培训合格证明应随身携带,以备检查。
4、从业人员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5、健康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有效期一年。
6、此证不得转借、涂改。
个人卫生制度
1、每年一次对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后,方可 上岗。
2、工作前必须更衣、洗手、消毒。
3、工作时不留长指甲、不戴手表饰物等,头发不外露。
4、不在工作时吸烟,不随地吐痰。
5、入厕不穿工作服,入厕后需重新洗手、消毒。
6、讲究个人卫生,客服不良卫生习惯,杜绝操作时擤鼻涕、挖 耳朵等现象。
7、定期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并参加考核。公共用品用具购买、验收、储存及清洗消毒保洁制度公共用品用具购买制度
1、采购的物品应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规定要求.2、采购物品应做好记录,便于溯源.3、采购的一次性卫生用品,消毒品,等物品中文标识应规范, 并附有产品合格证,说明书,发票,等证明文件.4、采购的物品入库前应进行验收,出入库时应登记公共用品用具采购制度
1、严格把好验收关,不收“三无”产品,对质量不好、质次价 高的公共用品、用具应拒绝验收。
2、入库保管的公共用品、用具,由仓库保管员负责验收。验收 时,必须对实物进行验质、点数或过砰,详细检查所收到的原材料是 否与原始凭证(或进货发货票)记载相符。
3、验收后,要填写验收入库单,注明公共用品、用具的品名、规格、数量、单价和金额。如果入库公共用品、用具数量与发货票不 符,应在入库单上注明,并及时查明原因,或要求供货单位补偿,或 填制损耗(或亏耗)通知单,办理入账手续。
4、从固定供货单位购买的公共用品、用具,进货凭证经过采购 人、验收人、管理人员签章,即可生效。
5、从集市贸易市场购买或个体商贩定期送上门的公共用品、用 具,进货凭证除上述手续外,必须经领导批准,严格执行采购、验收、管理人员“三章”审核制度。公共用品用具储存制度
1、公共用品用具储藏间应保持通风和清洁,无鼠害、苍蝇、蟑 螂等病媒生物及霉斑,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私人物品。
2、不同物品应分类、分架存放,物品距墙壁、地面均应在10厘米以上。棉织品宜存放于储藏柜中。
3、物品的储藏应遵循先进先出原则,并定期检查,及时清理过 期物品。
4、有毒有害物品应有专间或专柜存放,上锁、专人管理,并有 物品使用登记。
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保洁制度
1、公共用品、用具使用后应及时洗净,定位存放,保持清洁。消毒后的公共用品用具应贮存在专用保洁柜内备用,保洁柜应有明显
标记。公共用品、用具保洁柜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2、接触直接入口的公共用品、用具使用前应洗净并消毒。
3、应定期检查消毒设备、设施是否处于良好状态。采用化学消 毒的应定时测量有效消毒浓度。
4、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公共用品、用具。
5、已消毒和未消毒的公共用品、用具应分开存放,保洁柜内不 得存放其他物品。
第五篇: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基本卫生管理制度
一、公共场所经营单位需取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开业,“卫生许可证”悬挂于显眼处。
二、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每年应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持有效合格的健康证方能从事本职工作。
三、从业人员需进行法规及卫生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者发给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
四、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必须建立相应的卫生管理制度,要有专人负责卫生管理工作,设卫生专用消毒设施,公共用品、用具等需定期进行消毒盒保洁,并做好消毒记录。
五、公共场所应设有明确的禁烟标识,并设有吸烟劝阻人员。
六、定期清理室内外卫生,保持环境整洁。
公共场所公共物品消毒制度
1、公共用品、用具使用后应及时洗净,定位存放,保持清洁。消毒后的公共用品用具应贮存在专用保洁柜内备用,保洁柜应有明显标记。公共用品、用具保洁柜应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2、接触直接入口的公共用品、用具使用前应洗净
并消毒。
3、应定期检查消毒设备、设施是否处于良好状
态。采用化学消毒的应定时测量有效消毒浓度。
4、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公共用品、用具。
5、已消毒和未消毒的公共用品、用具应分开存
放,保持柜内不得存放其他物品。
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报告制度
1、公共负责人和卫生管理员为责任报告人。
2、建立公共场所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并加强应急演练。
3、当发生死亡或同时发生3名以上(含3名)受害病人时,责任报告人要在发生事故24小时内电话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4、健康危害事故报告范围:
⑴室内空气不符合卫生标准所致的虚脱休克;
⑵饮用水遭受污染所致的介水传染性疾病流行;
⑶公共用品用具和卫生设施等遭受污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皮肤病;
⑷意外事故导致的一氧化碳、氨气、氯气、消毒剂、杀虫剂等中毒。
5、发生传染病或健康危害事故时,场所经营者应立即停止
相应经营活动,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事故的继发,并保护好事故现场。
6、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传染病健康危害
事故。
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和其具体负责
(一)领导小组职责
1、协调医院及其它有关部门的关系,在上级的统一指挥
下,使健康危害伤害事故的处置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
2、向上级主管部门及时报送情况。
3、负责应急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的日常工作。
4、负责处理本单位的卫生安全工作并及时排险、抢险、疾病的防治、监督。
(二)应急处理工作小组职责
1、工作小组负责发生事故的现场处置。
2、及时将情况进行报告与联系。
二、处置措施
1、健康危害事件发生后,值班人员立即按照程序向单位
领导报告。
2、如有人员受伤,立即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救治。
3、如是意外事故,应尽快组织人员抢救,将受伤者送往
医院抢救。
4、接报后,应急处置小组成员迅速赶到现场控制局面。
5、根据事态严重程度,边处置情况边向上级领导汇报。
6、通知受伤害者的家属。
7、妥善处理事故,安抚好家属。
三、检测与报告
(一)监测:
1、建立健全检测系统,加强对单位、设施设备及周边环
境的监测。
2、若发现有不安全的隐患,立即进行现场办公,及时向
上报。并做好报告内容的详细记录。
(二)报告时间:事故发生的两小时以内。
四、预防措施
1、加大对安全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单位全体职工随时绷
紧安全工作这根弦。
2、经常对单位环境、设施、进货途径、以及单位的用水、用电等情况进行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及时采取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3、严格食品卫生制度,防止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