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控规论文
编辑:心上人间 识别码:21-1140773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16 00:17:21 来源:网络

第一篇:控规论文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控制性详细规划结课论文

姓 名: 杨 桦 学 号:031510112 指导教师: 沈 妤 喆

控制详细规划结课论文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浅识

——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与管理中的公众参与

摘要: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控制性详细规划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开展已有20多年的历史,最初是以“土地分区规划管理”的概念引入我国的。本文介绍了公众参与的概念和起源,阐述了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和欧美国家公众参与的经验,着重分析了我国的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所处阶段、问题以及方法探索。关键词:城市规划 公众参与 一. 公众参与的意义

公众参与实质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让众多的城市成员能够参与到那些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政策和规划的制定及决策过程中去。公众参与的目的并不在于让规划师能够说服公众,或是让公众藉此来指挥规划师,其最终目的是在于通过此项活动达到规划师与公众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收到集思广益的效果。二. 我国规划管理中的公众参与现状

1、由于缺乏有效的公众参与途径,使得我国当前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缺乏“自下而上“的沟通过程,大多数现行控制性详细规划都是由当地政府或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和审批,因而不能获得社会的最大认可,在实施中将会遇到各种阻力,影响其实施效果。虽然花很大力气制定规划,但在具体的建筑项目上又难以完全执行,与以往的那种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规划没有本质差别。这也导致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过程缺乏应有的监督保障,以至于在规划管理中随意变更规划、越权审批,迁就开发商利益等现象时有发生。

我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现状可归纳出以下国内公众参与的缺陷。(1)缺乏应有的法律保障

我国现有的城市规划法规没有明确公众参与的主体、具体权利以及相关的法律程序,只注重于对规划建设部门的行政行为的授权,而对规划行政控制的立法相当少。(2)参与的内容、方式与途径不明确

控制详细规划结课论文

2、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从我国现阶段的公众参与现状来看,普遍都流于形式,公众基本上是事后参与,被动地听听、看看,然后接受。公众作为城市规划服务的对象,对自己切身相关的事最有发言权,所以应以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公众参与内容、方式与途径。因为有一个严肃而权威的制度作保障,是确保公众能够真正参与城市规划的前提。(3)公众参与的意识淡泊

由于长期以来的惯性作用,在公众心中,城市规划是国家、政府的事,规划主管部门或其他部门都很少向社会公布有关规划信息,规划好像是一件很“秘密”的事,公众已经习惯游离于之外了。加之,相关部门出于各种原因而忽略对公众参与意识的培养和媒体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导致了我国参与城市规划的意识和热情都极端缺乏。

三. 公众参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特征,要使一项技术工作成为一种公共决策并得到最广泛的支持,就必须要实现公开决策、民主决策。只有公众充分参与,才能体现社会公平。对此,必须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众参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促进规划师直接了解民意,为控制性详细规划提供良好的“自下而上”的反馈机制,使城市规划具有双向信息系统,为开展城市详细性规划打好基础。(2)为控制性详细规划起到“集思广益“之效,尤其是某些引导性指标的确定。(3)有利于群策群力实施控制性详细规划。四. 国外公众参与的实践

目前,在西方城市规划制度较为完善的国家,公众参与早已成为规划行政体系中的一个法定环节,作为重要力量影响着对规划和建设行为的决策。

美国:公众参与是政府决策的重要步骤,联邦政府将公众参与的程度作为确定政府对地方项目投资的重要依据。美国在城市区划执行中,注重公众参与,以及民主化决定的程序要求,每个城市设立规划委员会,设立规划委员会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提供市民的意见,对规划机构进行监督。公众参与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常见有问题研究会、邻里规划会议和机动小组。规划方案制定后要通过公众会议和公众听证会展示,其中意见分歧很大的问题,将责成规划编制部门修改并留交下次听证会继续讨论。最终的规划方案须获得城市议会规划委员会三分之二以上的赞成票才能通过。

控制详细规划结课论文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德国:在德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和建设规划法是城市建设中相互影响的三个方面。通过一个实现公众参与、规划设计、公众参与审核、法律审查程序后的城市规划,具有法律效力,任何人都不能改变它,即使是政府领导班子换届也不能改变,如果要改变或补充,必须再一次经过上述程序。这个城市规划程序,在德国城市建设基本法中明确规定,任何一个地方政府制定城市规划,都必须按照上述程序进行。特别是规划设计前后的两次公众参与,必须得到绝对保证。

加拿大:从编制规划开始,与市民交流,将市民意见归纳整理后形成比较集中的意见,编制成为规划草案,然后通过报纸增页或邮寄将规划草案送到每个家庭,再收集市民意见进行修改,最后报市议会审议,批准前必须经过公众听证程序。

英国:向中央政府主管部门呈报结构规划时,须附上公众评议的详细内容,中央主管部门如果对其公众参与工作满意就批准,反之则退回要求重新进行公众参与。地方规划的编制包括磋商、质询和修改三个阶段,也有严格的公众参与约束。

五.

拥有一个严肃而权威的制度作保障,是确保公众能够真正参与城市规划的前提。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的法治化不健全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无法可依。

调查显示约有50%的规划师认为现阶段公众参与的最大障碍就是法律制度不健全,虽然我国已将公众参与列入法律范畴,但缺乏可供操作的程序性规范,对公众参与规划的对象、机构、内容、权利、义务等尚无明文规定,从而使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法律地位就很难保障。而相比国外,公众参与已作为一项法定的制度被确定和执行下来。

②有法不依。

我国对公众参与规划已有法律的规定,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曲解法律条文或钻法律漏洞等现象,一方面是由于法律还需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政府官员、执法人员为了地方或个人利益而至法律于不顾。这一点在厦门PX事件中就有所体现,海沧区的土地招拍挂存在严重的违规问题,在先有化工区规划以后,又引进了许多房地产项目和几所学校。

③违法不究。

要实现法律面人人平等就必须对权力的使用加大监督力度,对违法乱纪行为严肃查处,对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损失实行问责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以维护法律的权威。

(2)参与主体的重视程度不够。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主体主要有:政府官员和开发商、规划师、广大公众。首先政府官员的官本位思想比较严重。其次,规划师未发挥有效的协调作用,忽视了规划的公众参与,虽然大多数规划师认为应该将公众参与纳入法定程序,但是对实际操作上并不抱有太大信心。最后,公众大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念,对与城市发展长远利益相关的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等的建设还未表现出足够的热情。

(3)参与的技术方法落后。

控制详细规划结课论文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在城市规划方案形成的前期和后期反馈阶段,主要采用的是发放问卷及走访调查的方式来搜集信息,这样首先会造成收集的信息不全面,缺乏广泛性和代表性。其次,对回收的调查问卷和访问结果的处理分析工作又极为繁杂,难以形成有效的信息进入规划方案,且所获得信息仅限于选项答案,难以作进一步的分析挖掘。再者,调查问卷要经过设计、印制、发放、回收,系统分析等阶段,会造成调查成本的加大和调查效率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公众参与的障碍。

(4)规划各阶段中的参与程度不足。

一个规划项目从立案到最终实施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规划立项准备、初步草案准备、规划方案形成、初步成果完成、规划成果审查、规划成果完成、规划实施。在每一个阶段公众参与的方式和程度都有所不同,但是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如规划师一般会在前期进行一些调研,在规划方案制定出来以后才向公众进行展示,让公众提意见,在方案的规划过程中也没有公众参与的内容,这就构成了事后参与。六. 结束语:

一个好的规划应该在公众的广泛参与下制定,并在公众的广泛参与下实施。公众参与规划实质上体现了规划以人为本、维护社会公平和追求社会民主的永恒精神。诚然,我们不可能奢望公众参与规划成为解决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实施中出现的种种负面效应的灵丹妙药,但城市规划应是一种政府综合性很强的。具有公共政策属性的法制行为。并且其作为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公众参与规划将是城市规划工作中一个永恒的、需要不断强化和提升的必不可少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耿毓秀,黄均德.城市规划行政与法制.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_ 【2】 李学余.论公共政策制定中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2_.06 【3】 陈锦富.论公众参与的城市规划制度.城市规划.202_.07

控制详细规划结课论文

第二篇:控规调整

●什么是调整控规:马永顺团队(***)特别代理一级资质申请,重大项目审批

对拟建项目所处地块的“控制性规划指标”进行变动,称作调整控规,也叫控规调整、规划调整等,土地变性、改变土地用途等也属调整控规。

“控制性规划指标”最主要的几项是容积率、控高、密度、绿化率、用地性质等,凡对以上任何一项指标申请调整的,都属调整控规范畴。

现实中最多的修改规划申请是:增加面积,增加高度,提高容积率,改变用地性质,调整土地用途等。

●调整控规的起因:马永顺团队(***)特别代理一级资质申请,重大项目审批

历朝历代的城市,不论大小,都有城市总体规划,否则肯定会陷入混乱,不同的只是规划的深浅、粗细、合理与否的区别。

解放后北京经历了无数个版本的总体规划,每个版本对应当时的历史背景,都是值得肯定的,只不过历史发展太快了,每一次的国力变化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在城市建设方面对应的就是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这是宏观层面的调整控规起因。

十年前北京的总体规划比较宏观,之后逐渐细化到了每个地块,目前北京五环内的每一寸土地都对应有规划指标,带来的好处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弊处是规定的越细,越有可能与用地单位的实际需求不一致,于是建设单位提出调整申请,这是微观层面的调整控规起因。

●调整控规的审批原则:马永顺团队(***)特别代理一级资质申请,重大项目审批

建设单位申请规划调整,绝对是一件高难度低成功率的事情,原因很简单,口子不能开大,否则就乱了,城市总体规划很快就会变成废纸。所以原则是:可调可不调的一概不调,不得不调的慎重处理。

什么样的项目能调,什么样的项目不能调,什么样的调整内容能得到批准,什么样的调整内容得不到批准,实际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和标准,对尺度和标准的拿捏对政府来说其实也很头疼,但规划委内部大致上有一个尺度。

尺度是:中央单位、部队武警的申请,对合理的部分酌情考虑;对原控规中明显欠妥的内容酌情考虑;与大的环境、政策、政府工作重点、产业方向相一致的“顺向调整”酌情考虑;

不可回避的是,正确的运作方式和正确的运作程序,所起的作用不能忽视。●调整控规的程序和时间:马永顺团队(***)特别代理一级资质申请,重大项目审批

申请调整总体规划的大致程序是:由土地方向市规划委提出调整申请,市规划委对认为可以考虑的申请,转交市规划院进行技术层面上的论证,市规划院将意见反馈给市规划委后,市规划委召集由多个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联席会没问题后,将项目情况在规划委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期平静度过后,规划委将初步意见上报市政府,市政府同意后,由市规划委给申请方正式回复意见,完成对某地块的规划调整。上述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申请的搁置。

控规调整的时间没有明文规定,但非常耗时,最理想的情况3-5个月,若有单位说他们调控规用了1-2年时间,这也属正常情况。

第三篇:控规总结

一、(1)用地面积 名词解释--规划地块划定的面

积,以公顷计。

征地面积划定的征地红线围合而成的面—土地部门为了征地积。用地面积≤征地面积

(2)据国标用地分类标注至小类乃用地性质--用地使用功能,根至

小小类R222表示小学、(如R221R223表示幼儿园、表示中学等)。

(3)性质兼容范围规定或适建要求,土地使用的相容性--土地使用以“允许设置”、“有条件的允许设置(4)”和建筑密度“不允许设置--建筑占地面积与”来表示。规划地块面积之比,以百分比计。(5)容积率

--规划地块内建筑总面积与规划地块面积之比。

(6)用地的居住人口数。人口容量--规划地块内每公顷

(7)绿地率--地块内绿地面积与规划地块面积之比,以百分比计(8)停车泊位数--规划地块内规定 的停车车位数量,包机动车位数和非机动车车位数。(9)交通出入口方位及数量

--规划地块内允许设置出入口的方向、位置和数量。(10)交通运行组织

--规定规划地块内允许通行的车辆类型,作出合理的交通运行组织。(11)装卸场地规定--对规划地块

内货物装卸场地位置和面积的规定。(12)建筑高度

--由室外明沟面或散水坡面量至建筑物主体最高点的垂直距离。(13)建筑后退--建筑相对于规划

地块某方位边界后退的距离。(14)防、卫生、安全和建筑保护等要建筑间距--为满足日照、消求而规定的与相邻建筑之间的距离。(15)

6线

1建筑红线: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又称建筑控制线。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 道路红线:是指道路用地和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隔离带等部分。

3城市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划控制黑线:规划用于界定市政 城市黑线:市政公用设施规公用设施用地范围的控制线。5 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 城市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6城市绿线

:指的是各类绿地的范围控制线。

控制土地开发强度有哪些指标人口容量、建筑密度、绿地率、容积率等。,其构成内容

二1为什么地块控制上下限?简答

(1)容积率可根据需要制定上限和下限。容积率的下限,一方面可以保证开发商的利益,可综合考虑征地价格和建筑租金的关系来制定;另一方面是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实现土地社会经济价值防止浪费。如在工业区开发中制定容积率的下限,防止开发单位以开发的名义进行圈地,造成土地的闲置浪费。容积率上限防止过度开发带来的城市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行及环境质量下降。(2)绿地率控制其下限。对绿地率的最小值的限定,可使基地中能保证一定的绿化面积,有利于美化环境,降低基地的使用强度。建筑密度显示的是场地中建筑(3)建筑密度,规划控制其上限。物占地面积与其他内容占地面积之间的比例关系,表明了用地的分配状态,在既定的容积率之下,对建筑密度的限定,就限定了建筑物的形态的旷地及绿地率。,控制保证一定(4)建筑高度,控制其上限。为了克服经济利益的驱动而盲目追求建筑高度,造成千篇一律的城市景观,根据建筑物的所处不同区位及对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的影响程度,规划部门需要对建筑高度的上限提出规定。(5)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混乱,保证建筑后退,控制其下限。避免必要的安全距离,保证必要的城市公共空间和良好的城市景观。(6)停车泊位,通常控制其下限。2、地块划分注意什么?(免不相容使用性质用地之间的1)应保证地块性质单一,避干扰(分区规划、及其他专业规划的要2)严格遵守城市总体规划或求(权边界;3)尊重现有用地产权或使用(4)考虑土地价值的区位级差;(便于现状资料的收集及统计5)兼顾基层行政管辖界线,3、影响土地开发强度的因素?(开发强度不同。1)用地性质:用地性质不同,(2)城市土地级差:区位、地价、使用性质、经济效益(3)建造方式和形体规划设计 :建筑密度、形体组合等。(风貌的要求、地段、视线走廊4)城市设计要求:整体建设(5)城市交通与基础设施容量: 4(、1规划控制指标的类型?)规定性指标该类指标是对建筑、用地、环境的最基本的控制,一般来讲,是不允许更改的指标(包括指标本身及其量化值),包括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建筑控制高度、容积率、交通出人口方位、绿地率、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2)引导性指标是可选择使用及可发挥的指标,可根据规划用地的要求及其周围环境的具体条件灵活选用,又能在符合基本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因地制宜进行发挥。主要用于城市特色与环境景观方面的控制,包括人口容量、建筑形式、体量、其他环境要求。风格要求、建筑色彩要求、5、城市规划的概念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总体部署,也是建设管理的依据。城市规划是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生产力布局的要求对城市各项建设所做的前瞻性与综合性部署,其目的是为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服务。城市规划实质上是一种社会规划。

6、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1)、合理有序地配置城市空间资源。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2)、确保经济与社会的(3)、确保建设活动和城市发展目标一致。发有序健康运作。(4)、促进房地产开

7、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以城市总体规划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

8、城市规划的五个层次:”。(1)、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城市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城市分区规划 3)、(4)、控制性详细规划(5)、修建性详细规划

9、城市总体规划纲要① 论证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 ②城市定位,确定市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③原则确定城市规模、总体布 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④研究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 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开发重大原则问题,以及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

10、城市总体规划内容包括:拟定城市规划区范围,确定城市性质、规模,确定城市用地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编制各项专业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等,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11、城市分区规划 大、中城市为进一步控制和确定不同地段的土地用途、范围和容量,进一步安排人口分布,协调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分区规划,以便与详细规划更好衔接。

12、控制性详细规划 各城市根据不同的需要、任务、目标要求,依据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编制各地块的控制性指标,控制建设用地用途、使用强度、空间环境,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13对于当前建设地区,编制修建性、修建性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

14、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类型居住区详细规划、城市中心区详细规划、区详细规划、城市公园绿地详 城市工业仓储细规划、地段规划 15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规划编、控规的涵义 制办法》中确定的规划层次之一,与修建性详细规划同属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强化规划设计与管理、开发的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6、控制性详细规划在规划过程中的作用(1)承上启下的作用(2)管理的依据和建设的引导(3)(4)城市政策的载体稳定和调节地价(5)有利于公共福利(6)(7)是体现城市设计构想的关键有利于对开发进行严格控制容积率的确定方法---

三、论述1 新版控规与老版控规内容对 比,增加强调了哪些内容?(求。1)强调了公共设施的配套要原编制办法中没有明确说明,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这些设施多属于公益性内容,在实际建设中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往往被 侵占或者被忽略,控制性详细规划出于对公共利益保障责任,需 要更加明确公共设施的配套要求,包括大、中型公共设施的落位、小型公共设施的布点、以及公共设施建设规模、附加建设条件、服务半径等控制要求。(2)强调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 划时提出城市设计的指导原则。这就需要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做较为深入和具有针对性的城市设计系统研究,提出相应的城市设计控制要求,其中包括

对建筑体量、(3)强调了交通需求分析的内体型、色彩等要求。

容。

其中明确提出了对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道路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主要目的是加强交通的规划研究与设计控制。在规划实施实施过程中涉及到地块开发容量、人口容量等指标都与交通系统的承载力密切相关,规划调整时交通影响分析与评价也是重要课题之一。另外,在规划用地布局和地块边界控制时如果不事先考虑好公共交通的场站布局、站点位置、交叉口形式与渠化措施将有可能在实施、改造与整治时缺乏足够的城市空间,许多设施被忽略或无法落位。国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实践证明,这些方面的控制至关重要不可忽视。

(出需要进行管网综合。主要是保4)对于市政设施规划明确提证市政设施配套,并作为地块开发条件的重要参考。(5)关于地下空间利用的具体

要求。

随着城市经济实力、建设水平的提高和集约使用土地的需要,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越来越成为城市开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原有的控规编制要求普遍缺乏对这一方面的研究与控制手段。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体系中也基本上未考虑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可能性和影响。在规划管理的实施操作中,会出现许多争议问题和灰色空间,因此,急需对这方面的建设行为进行规范,并提出科学的控制要求。

(6)新《编制办法》的强制性内容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各地块的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应当作为强制性内容。

2规中我们要控制哪些方面?(结、谈谈济南旧城中心片区在控合现状)

第四篇:控规调研报告

南阳市白河南岸片区 控制性详细规划调研报告

小组成员:

xxx

xxx

xxx

班级:xxxxx 院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指导老师:王 丹

联系电话:xxxxxx

目录 一.调研目的.............................................................................................2 二.调研范围.............................................................................................2 三.调研方法.............................................................................................2 四.调研时间.............................................................................................3 五.调研分工.............................................................................................3 六.调研内容.............................................................................................3 1.区位分析.............................................................................................................................3 2.上位规划分析.....................................................................................................................3 3.自然条件.............................................................................................................................4 4.土地利用现状......................................................................................................................5 1)居住用地.....................................................................................................................5 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5 3)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5 4)公用设施用地.............................................................................................................6 5.建筑质量现状.....................................................................................................................6 6.绿地景观现状.....................................................................................................................7 7.道路系统现状......................................................................................................................7 8.解决措施...........................................................................................................................10

一.调研目的 为了高效的规划红泥湾地块,通过实地考察,对规划用地的自然条件、建设条件、土地利用、建筑质量、绿地景观、道路系统及社会、经济、文化等现状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并从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的方法。争取在以后的规划中做到因地制宜,经济技术合理,理论联系实际,为以后的设计成果既切合实际又具有建设导向作用打下基础。

二.调研范围 红泥湾镇地处宛城区东北部,位于宛城区、方城、社旗三县交界处,东北与新店乡相连,南与茶庵乡、高庙乡相接,东北与方城县博望镇接壤,东与社旗县桥头镇相交

三.调研方法 询问法、观察法、现场踏勘

四.调研时间 202_ 年 9 月 19 号 第四周 五.调研分工 我们组共五人,一起进行了调研走访,其中现场记录由樊孟姣负责,手绘现状图由李姣姣制作,调研报告由王建设制作,ppt 由李成双和王凯凯进行制作。

六.调研内容 1.区位分析

南阳古称宛,现辖 1 市、3 区、10 县,总人口 1090 万,总面积 2.66 万平方公里,在河南省 18 个省辖市中人口最多、面积最大。南阳市地处中原,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北靠伏牛山,东扶桐柏山,西依秦岭,南临汉江,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调研地块位于南阳市宛城区内,该地块北至白河中心,南至长江路,西至嵩山路仲景桥,东至独山大道白河大桥。规划总用地面积为 1.45平方公里。基地形状趋近于矩形。

南阳市由 S8311 南阳北绕城高速、许平南高速、G55 二广高速、G40 沪陕高速围合,交通便利快捷。此次调研地点红泥湾镇,地处宛城区东北部,位于宛城区、方城、社旗三县交界处,东北与新店乡相连,南与茶庵乡、高庙乡相接,东北与方城县博望镇接壤,东与社旗县桥头镇相交,省道 S103(豫 01 线)贯穿全境,南邓高速、许平南高速从镇区西穿越而过,S333 于镇区东去社旗。

2.上位规划分析

根据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可以看出南阳市的规划总体结构为“一轴一带两组两心九片”一轴指白河景观轴,一带指组团隔离绿地带,两组指河南组团和中心组团,两心指市级传统商业副中心和市级商业贸易副中心,九片指王村片区、麒麟片区、高薪片区、核心片区、老城片区、武侯片区、潥北片区、潥南片区、东站片区、河东片区,如图 2-1。

该地块位于河南组团溧北片区,紧邻片区级中心和市级商业贸易副中心。

通过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我们可以了解到该调研地块在未来几十年来的发展优势,即环境优美——紧邻白河和组团隔离绿地带;交通便利——道路系统贯穿其中,其中南北向多达 3 条城市主干道,两条城市次干道,东西向达到两条城市次干道,更有三座大桥通往老城片区和核心片区,如图 2-2;地理位置优越——紧邻区级中心和市级中心,同时和市级传统商业副中心,市 级行政中心隔河相望等优势。.自然条件)气候特征 :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侯,季风的进退与四季的替换较为明显。四季气侯特点:冬干冷,雨雪少;夏炎热,雨量充沛;春回暖快,降雨逐渐增多;秋季凉爽,降雨逐渐减少。南阳是全省最大的北方水域,具有明 显的过渡性气候特征,年均降雨量 800-1000 毫米。

图 2-2 图 2-1

2)水文地质 :)地形地貌 :境内平原、丘陵、山区各占总面积的 21%、30.6%和 48.4%。有林地面积 1094 万亩,占全省的 33%。该调研地块位于平原地带,地势平坦,周边道路没有明显坡度,有利于机动车行驶及人的行走。

4.土地利用现状 调研地块中多为已建用地,只有极个别的未建设用地,整个地块的建筑层次高低错落太大,新旧混杂。主要用地有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和白河岸边的绿地,如图 4-1。)居住用地 居住用地内有一类居住用地、二类居住用地、三类居住用地,其中以三类居住用地较多。调研地块的土地利用以居住用地为主,在居住用地中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二类居住用地是居住区内设施较为齐全,环境良好,多为几个小区较为久远但经过统一规划的小区和高层住宅。三类居住用地多为自家建设的密度大,没有经过统一规划,环境质量差,设施欠缺的居住聚集带,如一些老旧的棚户区和底层砖瓦房。)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调研地块内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主要是行政办公用地、幼儿园用地、医疗用地居多,其中也有较少的文化活动用地、卫生防疫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主要集中在 103 省道、中原路、同心路、民主路两侧即道路的两旁,其中以图 4-1

零售业、餐饮业、旅馆业、批发市场居多,还有一些金融保险用地、娱乐康体用地、加油加气站用地、其他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和其它服务设施用地,它的服务对象以当地的居民为主。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目前暂时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这就导致了周围没有形成稳定的商业区,商业区的定位不明确。)公用设施用地 该地块内只有一处广场,两处环卫用地,一处消防用地,一处其他公用设施用地。.建筑质量现状

从图 5-1 中可以看出该调研地块的整体建筑情况,根据建筑的质量质量状况分为三类建筑。)一类建筑:

建筑年代较近,建筑材料适合人的居住,建筑质量好,建筑经过统一的规划设计,外形美观,有自己 的建筑风格,地块价值小于建筑现在所体现的价值,建筑本身既突出又和周围的建筑相得益彰,符合城市发展的要求。建议给予保留。

从上面的一类建筑的标准来看,由于此地块有较多处新建小区,所以我们可以从此次调研后所绘制的图中得到该调研地块中的一类建筑相对还很多,并且可以看出它的分布位置主要集中在此次调研地块的东部,偶尔也穿插于中部地块中形成一小片一类建筑区域。

2)二类建筑:

建筑年代较为久远,建筑材料较为适合人的居住,建筑质量有保证,建筑经过统一的规划设计,外形较为美观,建筑风格较为老旧,地块价值小于或等于建筑现在所体现的价值,建筑本身和周围的建筑没有较大的冲

图 5-1

突。建筑的保留或拆除根据规划本身而定。

从本次调研后所绘制的图中可以看出二类建筑则集中在此次调研地块的西部,偶尔也穿插中部地块。根据规划情况则给予拆除或者保留。)三类建筑:

建筑年代久远,建筑材料比较单一,建筑密度很大,不适合居民的居住,建筑质量较差,建筑风格比较老旧,地块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建筑明显低于地块的价值。建议拆除。

从本次调研后所绘制的图中可以看出三类建筑则集中在中部地块和东南角,从调研的情况来看这类建筑的质量差,环境不好,对居民的健康不利。建议在规划时拆除。.绿地景观现状

该地块的绿地景观现状非常差,只有在沿河边和一些小区里才有一些绿地,但根本就不符合规范。因为这一调研地块的面积有 135.3平方公里,所以绿地应该占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居住小区,还是在社区中。

7.道路系统现状 没有统一的规划,道路显得拥挤,分布不合理。该调研地块内主要有103 省道贯穿而过,其次是一些镇级道路,主要有中原路、同心路等。

如图 7-1。道路的状况非常不好,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和维护,所以道路显得破旧不堪,甚至有些路段经常出现下雨天积水排不出去,从而造成交通堵塞。在一些城中村中建筑与建筑之间就是最原始的土路连接,下雨天泥泞不堪,城中村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常常出现死胡同。

图 7-1

.解决措施 面对在调研地块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办法是进行统一的规划,在进行统一规划前应充分了解当地的情况,充分利用好地块紧邻白河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重点是对三类居住用地的改造与规划,改善环境质量,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与交通设施,增加娱乐康体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和绿地与广场用地。作为一个南阳市重点镇,在道路发展中,应分等级建造道路系统,使各个等级即独立存在又和谐统一。因河体从镇周边穿过,可以设置带状绿地系统,通过楔形绿地将绿地引进镇中心,使景观绿地成为系统,也可改善镇的绿化覆盖率、空气质量。较少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活性广场,局限了人们的活动空间。

第五篇:控规调整

1、什么是调整控规

对拟建项目所处地块的“控制性规划指标”进行变动,称作调整控规,也叫控规调整、规划调整等,土地变性、改变土地用途等也属调整控规。

“控制性规划指标”最主要的几项是容积率、控高、密度、绿化率、用地性质等,凡对以上任何一项指示申请调整的,都属调整控规范畴。现实中最多的修改规划申请是:增加面积,增加高度,提高容积率,改变性质,调整土地用途等。

2、调整控规的起因

直观原因:在规划实施前、实施过程中的建设变动、修改是一个出现较为普遍的现象。表征原因为规划编制技术缺陷、市场作用力、个案特殊原因等。

深层原因:规划调整是规划控制所应当具有的严肃性、科学性同市场经济所代表的不确定性对规划所期望的具有灵活性和应变能力的矛盾协调的产物。

3、调整控规的审批原则

建设单位申请规划调整,绝对是一件高难度低成功率的事情,原因很简单,口子不能开大,否则就乱了,城市总体规划很快就会变成废纸。所以原则是:可调可不调的一要不调,不得不调的慎重处理。什么样的项目能调,什么样的项目不能调,什么样的调整内容能得到批准,什么样的调整内容得不到批准,实际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和标准,对尺度和标准的拿捏对政府来说其实也很头疼,但规划委内部大致上有一个尺度。尺度是:中央单位、部队武警的申请,对合理的部分酌情考虑;对原控规中明显欠妥的内容酌情考虑;与大的环境、政策、政府工作重点、产业方向相一致的“顺向调整、酌情考虑”。

不可回避的是,正确的运作方式和正确的运作程序,所起的作用不能忽视。

4、申请调整总体规划的大致程序

由土地方向市规划委提出调整申请,市规划委对认为可以考虑的申请,转交市规划院进行技术层面上的认证,市规划院将意见反馈给市规划委后,市规划委召集由多个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联席会没问题后,将项目情况在规划委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期平静度过后,规划委将初步意见上报市政府,市政府同意后,由市规划委给申请方下工回复意见,完成对某地块的规划调整。上述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申请的搁置。

5、调整控规的程序和时间

控规调整的时间没有明文规定,但非常耗时,最理想的情况3-5个月,若有单位说他们调控用了1-2年时间,这也属正常情况。

6、对控规调整工作的几点建议 6、1加强控规的法律权威性

进一步明确控规的法律地位,并按法定程序予以立法。同时,按法定程序对控规的运行、维护、实施以及对控规修编和调整进行立法。6、2建立对控规的定期整体修编和局部调

整相结合的并行机制对于控规编制和修订,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由政府组织定期对控规进行整体修编。明确控规编制和修订的专司机构及其职责,建立控规编制和修订的经费保障机制。

二是强化经济分析在控规编制中的佐证作用。同时在规划修订的同时应积极引入新的规划理念,如城市经营的思想、奖励机制等。三是规定城市土地开发和公用设施配套。

四是通过规划编制的完善,加强控规对城市发展的宏观调控和有效引导。

五是在维护控规编制成果严肃性的基础 上适度增强灵活性和可操作性,注意与规划 管理的衔接。

六是加强控规与其它规划的合理衔接,避免控规与其它规划之间出现矛盾。强调控 规与总规、分区规划、重点地区控制规划、修 建性详规以及重点区域城市设计的衔接。如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皇城保护规划,25片 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文物保护与建设控制要 求以及中轴线城市设计、朝阜大街城市设计、中关村西区、CBD 等重点区域的城市设计和 修建性详细规划等。

4.3.完善控规的调整程序,加强控规调整 的管理工作

控规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完善控规调整的技术管理要求,加 强对控规论证的规划设计单位的管理。要求

论证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技术管理要求进行论证;扩大控规调整论证范围,要通过一个项目的论证,解决区域控规的调整问题;论证必须 符合城市公共利益,不能违反相关规划和规 定的要求,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文物 保护规定等。

二是控规调整的内容应与原控规衔接并 纳入原控制性详细规划。

三是建立控规调整审查的评估体系,规 范控规调整审查标准并使之制度化。四是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控规调整工作程 序,减少工作周期,提高工作效率。4.4.进一步提高公众的规划决策参与意识 控规的公众参与是增强规划透明度的重 要手段,也是控规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规划编 制、管理的重要信息渠道,因此要拓宽公众参 与的渠道及有效途径,充分体现规划决策的 民主化,进一步加强社会监督和信息反馈。4.5.加强支撑控规执行的相关政策的制定 目前控规实施主要依据其刚性指标,缺 乏对市场的适应性,应该研究其在部分领域 与其他政策配套实施的可行性,如经济政策,奖励机制等,运用经济杠杆来引导和控制控 规的实施。

控规论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