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中国当前面临的最大社会问题
中国当前面临的最大社会问题
应该说,毒奶粉事件发生之后,在网络上形成了普遍的社会舆论,为政府根治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社会氛围和群众基础,而政府有关部门也确实做了不少工作。但是,为什么毒奶粉问题会久拖未决,而不法分子为何仍为非作歹,利令智昏,置人民生命于惘然而不顾,继续不法勾当,危害民众,尤其是无辜儿童的生命健康。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何在呢?我认为,根本原因在于政府软弱无能,社会管控能力下降所致。
不仅仅在毒奶粉问题上,而且在更多的社会问题上,都表现了政府的这一软肋。让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近年来,涉及到社会的民生问题,如看病难,大学高学费问题,住房问题,有哪一个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的,几乎没有。尤其是房价问题,经过近两年的整治,反而比整治前更加混乱,一些房地产商更是有恃无恐,公开和政府叫板。在海南,甚至出现恶性炒房现象,有的楼盘房价竟然日涨几千甚至上万元㎡。试问,这是在政府管控机制健全之下,可能发生的情况么?只能说明,政府的管控可有可无,甚至失控,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由于政府软弱,更多的民生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最后的结果是让民众为政府的过错买单。作为历年来社会热点的官员贪腐问题,至今也没有一点好转,反而变本加厉,更加积重难返,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直到现在,政府对于官员的贪腐行为,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就连治标,也只能凭着一些偶发的事件发生,才可能发现官员的腐败问题。而在防范机制上的措施,几乎一无所为,基本上是听之任之。
在环保问题上,也是如此。不少地方政府环保执法相当软弱无力,以至于污染肆虐,百姓遭殃。根据法律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的环境质量负总质,实际上经常是不仅不负责,而且为了眼前利益,在使着法子糟蹋环境。所以,环保问题,涉及到政府领导的政绩观,也有群众的意识问题,以及企业谋利的良知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归根到底都是,因为政府的教育管控不到位所致。
政府管控的软弱无能,几乎表现在社会领域各个方面。谁都知道,中国的股市也是投机商兴风作浪的宝地,几乎是政府管控的真空;对教育的管理,也处在一种无作为,或少作为的状态;本来中国的体育事业的发展,举国体制创造出来的辉煌,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和民众引以为傲的。但是,随着体育界不断爆出丑闻,先是游泳队出现奖金门事件,接着是足球界爆出愈演愈烈的赌球**,中国体育界的形象,已经被糟蹋的狼藉不堪,面目全非。
究其原因,无一不是因为政府管理不到位,管控措施不力造成的。还有人指出,在外交上,也显现了中国政府的软弱无能。无论在台湾问题上,还是中日领土争端,或者南海问题,藏-独、疆-独问题上,都无不打上政府处置软弱无能的烙印。从中国历史看,民族的沦亡,都是因为政府的软弱无能造成的,宋朝是这样,明朝是这样,而清朝也是这样。以我们现在的国力,不应该如此软弱,该出手时就出手,在维护民族尊严及国家安全上,不能有半点含糊。
关于造成中国政府软弱无能的原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但归根到底是主观的。虽然中国正处在历史发展的转型时期,政府的管控机能有先天不足之虞,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关键的原因,就在于现在的政府本身。具体的原因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只想指出一点,那就是腐败的政府,必定是无能的政府。腐败是根本,其他原因几乎都是由于腐败派生出来的。比如比比皆是的执法不严,有法不依,执法无果等等,其根子就在于官员腐败。
可怕的是,政府这种软弱无能不是局部的,而是整体的,而且还是机能性缺陷所致。记得西藏平暴之后,一位自治区高级官员说过,执行力就是政府的生命力。没有执行力、执行力差的政府就是软弱涣散、难有作为的政府。应该承认,这些话是说到点子上的。说明政府不是没有一点自知之明,只是无法改变现状而已。
所以,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让政府硬起来,树立或者重建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做到这一点,便将损害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几乎是社会关系和利益的大洗牌,谈何容易,而天又将降大任与谁们来完成呢?
第二篇:中国当前食品安全面临的社会问题
中国当前食品安全面临的社会问题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食品安全的问题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本文将对食品安全的现状以及食品安全的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几点基本措施,应对现状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
关键词:食品安全现状措施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很多知名国内外公司近期曝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却令人大失所望。
肯德基、真功夫被曝冰块菌落超标,脏过马桶水。国外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是非常注重的,因此,洋品牌非常受中国消费者青睐。可近年来,肯德基等洋快餐企业频频出现食品安全问题,2013年7月,肯德基被曝冰块细菌严重超标,脏过马桶水,此事一出立即引起市民广泛关注。调查人员在崇文门的肯德基、真功夫和麦当劳3家快餐店中,取回可食用冰块进行抽样检测。检测结果发现,肯德基、真功夫的冰块菌落数量高于国家标准,且高于马桶水箱水样品的5倍至12倍,结果令人震惊。肯德基冰块事件,不仅凉了洋快餐市场,也凉了消费者的心。按照国家《冷冻饮品卫生标准》,在冷冻饮品中,每毫升可食用冰块的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00个,每100毫升样品不得超过6个大肠菌群,而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对此,肯德基21日表示,公司高度重视这一报道,对这样的情况深表歉意,并监督餐厅立即按照标准严格清洁消毒制冰机和相关设备,而相关人员21日上午探访三家门店发现,带冰块饮料仍在出售。肯德基等知名洋企业在中国频频爆出食品安全问题,看来在国内这种“九龙治水”“违法成本过低”的监管环境下,洋品牌也未必可信了!维C银翘片“含毒”,中成药安全引人忧。维C银翘片为中药片剂,是一般家庭常备的治流行性感冒药。广西盈康的维C银翘片更是伴随广西人“家庭药箱”近50年。2013年4月,广药子公司被曝违法使用硫磺熏蒸的山银花及其枝叶生产药品,其出产的维C银翘片可能涉“毒”,一时间消费者的“用药安全”成为关注焦点。砷、汞残留,该事件将严重影响消费者对维C银翘片的信任度。维C银翘片是广药自主研发的药物,有几家下属企业都生产此药。在维C银翘片事件后,有股东表示,作为专业的药企,主业尚且存在如此质量黑洞,凉茶方面质量频发就不难理解。4月9日,广西药监部门通报,经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对广西盈康药业维C银翘片库存和已上市产品进行检验,重金属砷、汞、铅、镉、铜及二氧化硫的含量,均低于国家药典委员会公示的限量规定。而广西盈康药业在接受采访时,也回避了是否存在以山银花枝叶代替山银花的投料问题。4月9日,广西药监部门通报检验结果后,盈康药业承认,由于其上游企业宝山堂伪造生产记录和有关单据,公司未能及时发现,给消费者带来了用药安全隐患。处置“毒银翘片”不能弃卒保车,唯有如此,整个药品安全链条才能在彻骨的痛感下起到刮骨疗毒的功效。如果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小小的宝山堂制药,那么,下一次问题药品事件或将不远。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
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1)政府部门缺位、监督不力。
中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之间要么会出现争着监管、重复执法的现象,要么会出现争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这就给某些食品行业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负责食品安全的部门有工商、质检、卫生、农业、林业等10多个部门,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协作。主管部门缺位,执法力度不到位,对食品安全监督的薄弱等都让问题弄产品多躲过重重关卡进入市场。
(2)消费者安全意识薄弱。
许多消费者缺乏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识假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有些消费者在消费时,受个人收入低等原因的制约,首先考虑的是价格因素,不懂得购买和使用有生产许可和使用安全食品标志的食品,加上片面追求感观鲜亮,忽视产品的内在品质,即便是在自身的合法权益收到损害时,大多是吃出问题不维权。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较低,自我保护能力低下,间接造成了违法食品有市场需求、违法者有生存空间。(3)食品企业急功近利,不顾及安全问题。
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不法商贩也部分食品从业者急功近利、唯利是图,为谋取暴利置人民的生命健康于不顾,缺乏起码的诚信。在经营中存在短期行为,对生产原料、加工程序、生产标准及进货来源、商品质量缺少严格的要求,追求利益最大化,不计后果,有的存在侥幸的心理,认为一旦被抓住,不过是罚钱了事,不把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当回事,没有想到后果的严重性和要承担的法律责任。食品安全问题对策
(1)制定统一、完善的食品安全质量标准
目前,我国食品相关标准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4个等级构成,而且是强制性标准。总体来说,在标准化监管方面,近几年有较大的改进,企业食品安全水平明显提高。但由于我国的标准体系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食品卫生和安全标准普遍存在着交叉、重复和空白的问题,导致同一产品有几个标准,检验方法不同,含量限度不同。(2)、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是食品安全的基础,也是与国际接轨的依据和标准,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目标和依据。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分层次分级别进行全方位的完善。有条件的情况下,建立与国际标准一致的国家标准,努力做到一种产品只有一个标准,以便于标准的贯彻执行。(3)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通过“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的齐抓共管才能够得以实现。组建食品行业协会或专门的食品管理委员会,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行业培训,提高企业食品质量管理水平,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加强从农场到餐桌的整个食品链的每个环节的全过程监管。通过全程监管,对可能会给食品安全构成潜在危害的风险预先加以防范,避免重要环节的缺失,并以此为基础实行问题食品的追溯制度。加强对销售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同时对不合格的食品坚决不准销售,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一经发现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对涉及的销售、生产企业实行严惩,大大提高食品安全的违法成本,从而更有效地确保食品安全。参考文献:
[1]、新浪新闻电子版 [2]、人民日报电子版数据库
第三篇:中国当前的社会问题
中国当前城市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城市社会问题是指在城中存在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严重失调或冲突的现象。他影响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阻碍城市的协调发展。但要声明一点的是并非所有的失调都构成社会问题。我们所说的城市问题必须具备四个基本条件:
1、城市社会问题的起源具有社会性。
2、城市社会问题的发展也必须具有社会性,少数人无法控制也无法解决。
3、城市社会问题的结果也得具有社会性,它影响的是城市的大多数成员。
4、还有就是它的解决手段也应该具有社会性。
一.城市社会问题的涵义和特征
城市社会问题它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普遍性。这个普遍性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从横向看,任何一个城市都存在社会问题;二是从纵向看,就是城市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存在社会问题。
2、特殊性。即指城市社会问题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征。它主要表现在世界和空间两个方面。
3、爆发性。这个特点它是相对农村社会问题而言的,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我国城市中开始出现的“农民工”问题。就具有爆发性这一特点。
4、复合性。它主要指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存在方式和表现形以及其引起的后果的多样化和复合化。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上的复合性,又称之为多因性,是指社会问题的形成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例如城市人口问题的出现,既有人口数量方面的原因,也有人口质量方面的原因,还有人口构成方面的原因。
二、城市人口问题
城市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规模迅速膨胀,引起“人口爆炸”。
2、人口素质参差不齐,文化水平较低和健康状况较差的人口偏多。
3、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口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结构等与城市发展不协调。
城市人口问题中,突出的是城市流动人口问题和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其城市人口流动规模也越来越大,速度也越来越快,频率也越来越高。城市人口流动的来源广泛,目的各异,分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从居住方式居住时间和居住目的来看,他们是一个人口众多的“新移民”群体。他们直接参与城市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是城市人口的一个组织部分。城市流动人口它具有以下特点:1:数量大,增长速度快。一些中心城市的流动人口数量在几十万甚至几百万,而且每年还在增长。2:流动的性质以从事经济活动为主。3:滞留时间延长,现在,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增强了对流动人口的容纳力。流动人口在城市的滞留时间延长,一的以成为城市的事实居民。他们在城市谋求长期的发展。流动人口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存在很大的影响。首先是积极的影响,城市流动人口增加,它促进了城乡人、财、物的交流。弥补了城市劳动力的不足,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缩小了城乡差距,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其次是它的消极影响:
1、加重了城市的负担,流动人口的增加加大了城市人口的密度,加剧城市“膨胀病”的症状,使城市的基础设施不堪重负。
2、增加了城市的管理难度。事实证明流动人口的犯罪率比常住人口高得多,而且逐年呈上升趋势。
3、流动人口还对城市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家庭婚姻等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消极影响是可以控制的,甚至可以消除。再者,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离退休职工迅速增加,相应的退休金、养老金、老年医疗保健费用以及老年福利事业的费用日益增多,这些费用在消费基金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将会影响国民收入的合理分配。最后,社会需求发生变化,由于人口年龄结构老化,老年人的需求增加,满足老年人口需要的商品和生活服务设施相应增加,其中主要是老年人消费品、老年公寓、老年医疗保健、老年教育以及娱乐活动设施增加。
三、城市就业问题
城市就业问题涉及到每个人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城市生活中就业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种现象:一是劳动力供少于求,城市劳动人口不能满足城市就业的需求,出现“有事无人做”的现象;二是劳动力供过于求,城市提供的就业岗位不能满足城市人口的需求,导致部分劳动人口失业,这些都不利于城市的发展。城市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职业社会,其职业结构受社会经济结构的制约,当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引起劳动需求与劳动人口数量、质量不相一致时,就会出现就业问题。这些就业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是人口问题与就业,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总量上的不平衡导致就业问题;第二是生产发展与就业;第三是经济结构对就业的影响;第四是教育发展对就业的影响等等。就业问题还表现有不同的形式:一是显在劳动就业问题,是指劳动人口没有工作而形成的就业问题,即城市人口的显在失业问题;二是隐性就业问题,即隐性失业问题,是指就业者中实际工作量与实际工作人数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实际劳动者数量大大超过所需劳动者数量,从而导致劳动者与劳动资料无法实际有效的结合;三是结构性就业问题,即当企业技术进步、设备更新、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而生产规模尚未提高时,会有一部分劳动人口才现有岗位被排挤出来等等。
就业问题在发展中国家还有一种表现形式,即不充分就业。当劳动者具有的技术在市场中不属于需求之列,或缺乏技术时,劳动者被迫从事不适合他的技术或潜力的工作,如博士开出租车。这部分人成为不充分就业者。在发展中国家,不充分就业实质上是失业的一个滞后影响。为解决失业问题,过量人员为服务业所雇佣或自我就业。虽然这些人的就业属于被动行为,但雇拥超过需要的劳动力毕竟是解决失业的一个办法。在非正式部门的就业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了就业问题,但却带来一些新问题,而且不易纳入国家宏观经济轨道
四、城市贫困问题
城市贫困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城市贫困问题。城市贫困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的、技术上复杂的、高度分化的社会经济体系的产物。在这种复杂的社会中,报酬较高的工作要求过硬的技术,无技术或缺乏教育的人不易获得高报酬工作;技术需求和一般劳动力需求的波动使失业率和不充分就业率变化,这些社会经济条件产生了失业者、技术过时者、缺乏充分教育或熟练技术的贫民群体。偏见和歧视是城市贫困的另一个原因。贫民拮据的经济条件和不好的名声导致偏见和歧视。偏见和歧视使他们在教育和经济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城市贫困的第三个原因是规范。贫困问题与规范有关。由于贫民的规范与社会主流群体的规范不同,所以贫民常受到某些社会心理障碍的折磨,并在贫民生活方式中反映出来。而我国的城市贫困是指各级城镇中从事非农生产的人口其收入在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标准线以下。
第四篇:当前中国社会问题分析
目前中国社会问题分析
导语——改革开放的30年,使中国经济迅速蓬勃发展!1978年至今,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已位列世界第二,据2009年4月底数据,中国大陆外汇储备排名世界经济体第一!不仅是经济,在科技方面也有着显著的发展,航天事业不断创新,使中国达到航天科技强国水平。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并已达到小康水平,人们的衣食住行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经济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深远而又进步的影响,但时至今日,改革发展进程中所带来的弊端和现有的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层出不穷。
一、我国政治体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三大制度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无比优越性。但凡事都存在两面性,毕竟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又是对立统一的。所以我国的政治体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使之完美。我们就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例,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经民主选举产生,集中代表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根据这一点,我们应该可以得出选举人民代表不是一个人的权力而是大家即人民群众的权力。然而事与愿违,很多情况下,人民只是成为了当权者的傀儡,像木偶一样的被操纵在腐败政治的舞台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 民选出的人大代表我们根本素未蒙面,更别提进行深入了解和相互信赖。就这样,很多代表在本质上“被代表”了。要想改变这种代表不代民的现象,一场深入体制内部的改革无可避免。如果中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话,我们首先得推翻权贵资产者集团这一大山,那将会对权贵资产者集团的利益造成巨大的冲击,所以他们百般阻挠中国政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将发展民主放在首位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摆脱权贵资产集团的最好出路,只有将人民的权利充分体现出来,并最终压过国内所谓的利益集团,中国的政改才能走的越来越稳。
二、贫富两极化阻碍社会发展、影响稳定和谐
当前,我国人均GDP已突破4000美元,但收入分配领域的矛盾却比较突出,基尼系数居高不下,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据世界银行的有关报告,中国社会的基尼系数已扩大至0.458。中国国家统计局前期公布的数据也表明,我国最富裕的10%人口占有了全国财富的45%,而最贫穷的10%的人口所占有的财富仅为1.4%。这些数字充分显示了中国贫富不均的严重程度,也显示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未能被社会各阶层共享,而是绝大部分聚集在少数人手中。许多发展中国家在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之后,由于贫富差距过大,出现两极分化,造成经济增长停滞、社会不稳定、政局动荡等问题,被称为“拉美现象”或“中等收入陷阱”。
“先富与共富”政策的实施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政策在改革开放初期对于打破中国经济发展的桎梏,让经济得以迅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现在的问题是,这一政策没有得到完整的落实。先富起来的人并没有去带动其他人实现共同富裕。从而拉大了相互之间的贫富差距。与此同时,“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政策的执行,经济运行机制的不健全,税收制度的不合理,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也是造成贫富两极化的重要原因。
从当前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现状来看,如果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甚至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和安全,所以应采取相关措施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具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就业机构的调整。(2)打破行业垄断,缩小行业收入差距。(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4)完善社会主义保障体系,保持社会稳定。(5)鼓励发展慈善事业,形成三次分配格局。
三、民生难题亟待解决
(一)看病难、看病贵
“看病难,难在医院”挂号难,划价交费难,找专家难,候床难,流程复杂。
“看病贵,贵在检查和药品”。一是医疗事故的“举证倒置”,医生为了证明自己在可能发生的医疗事故中没有责任,只有在诊断上全面地检查;二是贵在药品、治疗和检查费上,然而这些又是政府招标,物价部门定价,医院也不能少收;三是政府投入不足。医院要发展,就需要自筹资金,但这些钱都是要还的,政府投入不够,只能从医疗服务中收取,从药品加成里收取,这不可避免地把成本转嫁给了老百姓;四是社会保障、医疗保险都是以赢利为目的,不考虑患者的利益,失去了基本的诚信,规模效益和社会效益没有办法发挥出来。
“看病难,看病贵”的不良现状,影响了政府形象,离间了和谐医患关系。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着力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并收到了一定效果。医院应为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探索出一些新的路子。要简化服务流程,开展“走进社区,走进乡村”的两走活动。组织离退休专家成立“专家义诊服务队”,每月到农村、社区义诊,让农村病友与老专家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消除了病痛、增进了友谊,找专家看病不再难。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设有社区卫生服务站;要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实行药品服务物价收费公示制度,门诊设立费用查询系统,住诊实行费用一日清单制,让患者明明白白消费;坚持执行国家物价政策,针对人民群众医疗需求,下调了常用药品、医疗服务和功能检查的收费价格;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打造一支文明医疗队伍。
(二)高房价
高房价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经济的顽疾,而不少专家屡屡抛出的“神论”更是刺激着国人的神经。“鸟有鸟巢,鸡有鸡棚”,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总得有个窝,房价再高,也得咬紧牙关,收紧裤带去买。这是当前许多工薪阶层买房的现状。房是买了,包袱也就由此背上了,使原来一个或两个,甚至更多的轻轻松松的自由人,从此变成了仅有”死资产”,没有消费力,身负重担的“房奴”。要到什么时候能够轻装上阵,少则十年、二十年,多则这就难说了,有的可能从此翻不了身。可见高房价,害人之苦。据有关部门分析,一个家庭合理的财产结构,房产一般只占其中三分之一,最多不能超过二分之一。而我国在高房价面前,一个工薪家庭的房产,一般要占全部财产的80%、甚至90%以上,而且这不是真的家产,是背负沉重包袱的债产,至使家庭消费结构严重失衡,不仅影响人们正常生活,而且影响人的全面发展。
极高的地价、极高的税费金融因素,长期的货币流动性过剩、资金不够,进出口顺差、银行存贷差,腐败,产权不清, 一个项目地块集中了多家产权单位的居民 拆迁难度相当高,投资渠道少,供求关系的影响 人口多, 耕地不足.,宏观经济的影响稳定增长的宏观预期等等方面,都是造成房价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1.加强住房需求的管理
为区别对待各类住房需求,对不同的对象要通过不同的手段进行管理,既对住房需求进行差异化的管理,做到不同收入的人选择不同新旧、不同价格的住房,避免盲目跟风购买新房、好房,从而也有效的遏制了住房的价格上涨。当前要做的是进一步完善这种住房供应体系,基于我国人多地少,人多房少的基本国情下,房价上涨是长期趋势,适度增加住房供给,鼓励正常需求;限制集团购房,抑制超前需求;控制城市房屋拆迁面积,减缓被动的住房需求;运用多种手段,打击投机需求。强化住房租赁管理,要建立和健全租赁市场的规章制度,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利益,规范租赁市场的健康、正常和有序发展。培育住房梯度消费,强化合理消费观念,倡导建设小户型住房、购买二手房、租赁住房等方式,让住房市场回归正常的供需状态。
2.加快我国农村城市化的建设,进一步扩大城市化的空间
我国的城市化与房价的关系取决于城市化是以怎样的形势进行的,如果是采取农民进城的方式,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便会造成城市的拥挤和住房的紧张。而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必须要改变农村城市化的方式,通过对农村经济开发的建设来加快农村城市化的建设。
3.提高房地产开发中的土地使用效率,调整土地供应计划
当前我国不少城市的房地产开发中对土地使用存在着铺张浪费的情况,对房地产开发中溶剂率等问题应当作出相关的规定。许多地方都将新增将设用地中的绝大多数用于发展工业,压缩了住房用地的需求。
4.强化资金监控力度,合理引导资金流向 5.完善房地产税制
(三)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社会保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总体。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面临着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巨大挑战,有许多体制性、制度性的重大问题亟待解决,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管理体制分割。城乡医疗保险分别由不同的部门管理,制度、机制间缺乏衔接和协调,存在重复参保和政府重复补贴、机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社会保险费征收体制不一,征收机构由省级政府各自确定,导致社会保险管理环节脱节。社会保险的统筹层次仍不高,不利于在更大范围分散风险。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与社会保险之间需要统筹安排和搞好衔接。
待遇差别较大。城乡间、不同群体间社会保障待遇差距仍然较大,不同群体内部和之间相互攀比,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
基金长期平衡及保值增值压力大。社会保险基金收大于支。但据测算,到2050年我国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影响巨大,将导致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缺口逐步扩大,制度运行有隐患。结余积累的社会保险基金只能存银行、买国债,投资渠道窄,保值增值困难。
管理服务体系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随着社会保障制度覆盖人群的快速扩大,特别是向农村的延伸,基础建设薄弱、人员配备不足、能力建设滞后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社会保障体系还很不完善。存在覆盖范围窄、保障水平低、法律不够健全、监察执法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人口老龄化使老年人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问题更加突出。中国养老保险长期实行现收现付制,没有留出积累资金。老龄化提前到来,意味着“未富先老”,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着养老负担重、筹集资金难和医疗费用大等诸多挑战。
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使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问题更为凸显。2000年以来,中国就业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全国职工中,有超过一半的人在非公有制企业工作,相当数量的非公有制职工没有享受社会保障。在当前情况下,如何把这些人纳入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是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
城镇化进程加速给社会保障制度带来新问题。(2009年)失地农民有4000多万人,每年还有1亿多农民进城务工,他们已成为产业大军中的重要力量。而中国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针对城镇人口设计实施的,如何适应城镇化过程中数亿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需求,是一个重大课题。
目前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发展还很不平衡,农村地区明显滞后,一些基本保障制度覆盖面较窄。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迫切需要加强制度整合与衔接,加快实现管理服务一体化。“十二五”时期,要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更加注重保障公平,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发展,更加注重优质高效服务,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形成基本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的管理服务体系,并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基本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水平适度、持续稳定的社会保障网。
第五篇:目前中国面临的六大社会问题
目前中国面临的六大社会问题
[ 一] 腐败。中国官员腐败的人数之多举世无双,早在十年前在老百姓中就有这样的推断,中国的处级以上官员全部枪毙会有几个冤枉的,但如果隔一个枪毙一个就有一大批漏网的。这虽然可能是调侃的一句,但足以说明中国的贪官太多。数目之大触目惊心,据权威人士估算中国每年有上万亿被贪,还有上万亿被吃喝嫖赌。据南方某报透露,一个地级的付市长在澳门赌博一次就输掉4000万。国企营业额的百分之二被贪占挥霍。范围之广令人发指,腐败不仅存在于党,政,工,青,妇,团,人大,政协,公,检,法,国企,而且早已严重的渗透到部队,学校。[ 二]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实现充分就业的压力极大。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07年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而2009年《社会蓝皮书》显示,中国城镇的实际失业率为9.4%。还有学者认为,“目前国家公布的失业率只统计了城镇失业状况,并没有包括现在农村的1.5亿富余劳动力。如果把1.5亿农村富余劳动力算入,我国失业率就要高达20%。”
有两个现象值得引起人们特别关注。一是农民工失业首当其冲。几个月当中,仅广东省就有几百万农民工失业返乡。而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当中,工资性收入所占比例越来越高,2007年接近39%。农民工的大量失业,必然会对全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总体情况产生明显的影响。
另一个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突出。2007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到近500万人,到10月底尚有140多万大学毕业生未能找到工作。估计2008年和2009年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均在150万人左右。
同改革开放前以及改革开放初很不相同的是,如今未能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在学期间往往投入了大量的经济成本,许多大学毕业生的家长往往是倾其大部分收入供子女上大学,所以,这些人一旦失业,那么就很有可能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 三] 低收入群体生活状态急剧恶化。低收入者经不起经济萧条的打击。他们的收入水准本来就只是刚好温饱。在这样的情况下,整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一旦恶化,就意味着低收入者基本购买力的降低,可能连温饱的日子都要受影响。
重要的是,同许多国家相比,中国对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存缺少一个兜底性的社会保护制度。在为时不短的一个时期当中,中国在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等基本民生方面的公共投入在GDP当中所占的比例是世界上最低的国家之一。大量的低收入者缺少起码的最低生活保障或者享受不到足额的、政策所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作为中国最大社会群体的农民从总体上来说甚至没有完整的社会保障。对大批的低收入者来说,由于缺少生存底线的保障,其基本生存恶化状况到什么地步,向下变化的空间有多大,没有限度,难以预期。[ 四]中等收入者发展受阻。正常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应当呈现出一种“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状态,即: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这样两极的人数比例较小,而中等收入群体人数的比例最大。基于这样一种社会阶层结构,社会才能实现安全与和谐的局面。有学者认为中国目前中等收入者的比例为15%~23%,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到2020年就会达到40%左右。
但是,这一轮经济波动会使中等收入者的发展受到明显阻碍。一方面,中等收入者的人数会减少。比如,经济效益降低和产品订单减少,使许多企业开始裁员,大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失去岗位。另一方面,现有许多中等收入者的财富开始缩水。
中等收入者家庭财富的积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财产性收入的增加,而经济波动必然会造成房市和股市走低,甚至造成银行利率降低。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中等收入者的家庭财富包括房屋资产和金融资产无疑会明显甚至是大幅度地缩水。显然,在经济波动时期,中国中等收入者群体的发展将会出现一个停滞甚至是倒退的局面。[ 五]劳资纠纷和冲突加重。随着现代化和市场经济进程的推进,劳资关系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必然会越来越大,劳资关系是否公正与合理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社会能否安全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
中国的市场经济正处在一个初期阶段。在这样一个阶段,劳资双方在解决相互间矛盾时,“强资本弱劳工”的现象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就必然地会造成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被损害、劳动条件恶化等情形,进而必然会引发纠纷和冲突。
近年来,由不良劳资关系所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如农民工工资被严重拖欠、低工资、劳动超时、工伤事故、社会保险以及同工不同酬等等相继出现并有加重的趋势。从1997年到2006年,全国劳动争议受理的案件迅速增多,每年增幅在20%以上,短短10年当中,就从1997年的71524件增加到2006年的317162件,数量增加了3倍以上。在劳动争议受理的案件当中,绝大多数是由劳动者基础性基本权利如劳动报酬、保险福利、劳动合同和工伤等问题所引发的劳动争议。劳资纠纷和冲突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所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
比如,只是在2008年11月的一个月当中,广东东莞出现规模较大的劳资激烈冲突的事件,重庆市主城区、湖北省荆州市、海南省三亚市、甘肃省兰州市、云南省大理市和广东省汕头市相继出现由劳资纠纷所引发的出租司机系列罢运事件。[ 六] 群体性事件可能增多。中国近年来社会矛盾加重的标志之一是群体性事件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出现此种现象,在于中国改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从改革初期的凡是介入改革过程的人或群体一般来说均为获益者的增益型改革,逐渐过渡到利益结构调整型的改革。利益调整型改革是指对社会整体利益结构进行重大调整的改革,介入者在利益方面得失不一。
同时,由于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民生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社会不公现象比较突出,各个利益群体之间出现了某种零和博弈而不是互惠互利的局面。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官民之间、劳资之间、穷富之间种种纠纷和冲突不可避免地形成。这种纠纷和冲突达到一定地步,便形成了群体性事件现象。
从2008年9月至11月短短的几个月当中,中国群体性事件迅速增多,几乎是集中出现。如广东东莞劳资纠纷事件、多个地方的出租司机罢运事件、川渝9~10月教师罢课事件、湖南吉首93非法集资事件、重庆巫溪919车祸事件、河北廊坊1019铁路征地事件、江西铜鼓县1024山林纠纷事件、深圳宝安区117对讲机砸人事件、甘肃1117陇南事件、湖北武汉1118下岗职工上访事件、重庆开县1121村民煤矿冲突事件等一系列群体性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成员来源比较广泛,往往是来自社会的各个主要群体,如工人、农民、教师和复转军人,等等。
上述社会问题具有这样几个特征:一是基础性,即:这些社会问题多集中在民众基本生存底线方面,多同基本民生问题息息相关;二是紧迫性,即:这些社会问题及其负面效应往往在短时间之内就会迅速加重或扩张;三是连带性,即:在某个特定的条件下,这些社会问题当中的某个问题有时甚至会由原本属于个案化的社会问题演变为整体化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