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初中几何证明题分类(共5篇)
编辑:紫陌红尘 识别码:22-1012671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28 01:08:4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初中几何证明题分类

证明两线段相等

1.两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相等。

2.同一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3.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的高平分底边。

4.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或对角线被交点分成的两段相等。

5.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到三顶点距离相等。

6.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段距离相等。

7.角平分线上任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8.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且平行于第三边的直线分第二边所成的线段相等。

*9.同圆(或等圆)中等弧所对的弦或与圆心等距的两弦或等圆心角、圆周角所对的弦相等。

*10.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的切线长相等或圆内垂直于直径的弦被直径分成的两段相等。

11.两前项(或两后项)相等的比例式中的两后项(或两前项)相等。

13.等于同一线段的两条线段相等。

证明两个角相等

1.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同一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3.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上的中线(或高)平分顶角。

4.两条平行线的同位角、内错角或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6.同圆(或圆)中,等弦(或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圆周角相等,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7.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8.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9.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内对角。

10.等于同一角的两个角相等。证明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或底边的中线垂直于底边。

2.三角形中一边的中线若等于这边一半,则这一边所对的角是直角。

3.在一个三角形中,若有两个角互余,则第三个角是直角。

4.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5.一条直线垂直于平行线中的一条,则必垂直于另一条。

6.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则两直线垂直。

7.利用到一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8.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9.利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10.在圆中平分弦(或弧)的直径垂直于弦。

*11.利用半圆上的圆周角是直角。

证明两直线平行

1.垂直于同一直线的各直线平行。

2.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的两直线平行。

3.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

4.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

5.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

6.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7.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延长线)所得的线段对应成比例,则这条直线平行于第三边。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

2.在第三条线段上截取一段等于第一条线段,证明余下部分等于第二条线段。

3.延长短线段为其二倍,再证明它与较长的线段相等。

4.取长线段的中点,再证其一半等于短线段。

5.利用一些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三角形的重心、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

证明线段不等

1.同一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

2.垂线段最短。

3.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在两个三角形中有两边分别相等而夹角不等,则夹角大的第三边大。

*5.同圆或等圆中,弧大弦大,弦心距小。

6.全量大于它的任何一部分。

证明两角的不等

1.同一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

2.三角形的外角大于和它不相邻的任一内角。

3.在两个三角形中有两边分别相等,第三边不等,第三边大的,两边的夹角也大。

*4.同圆或等圆中,弧大则圆周角、圆心角大。

5.全量大于它的任何一部分。

证明比例式或等积式

1.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成比例。

2.利用内外角平分线定理。

3.平行线截线段成比例。

4.直角三角形中的比例中项定理即射影定理。

*5.与圆有关的比例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

6.利用比利式或等积式化得。

例4.已知:如图4所示,AB=AC,∠。A90,AEBF,BDDC

求证:FD⊥ED

三.证明一线段和的问题

例5.已知:如图所示在中,,∠BAC、∠BCA的角平分线AD、CE相交于O。ABCB60

求证:AC=AE+

CD

例6.已知: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中,F在DC上,E在BC上,。EAF45

求证:EF=BE+

DF

例7 如图所示,已知为等边三角形,延长BC到D,延长BA到E,并且使AE=BD,连结CE、ABC

DE。

求证:EC=

ED

第二篇:初中几何证明题

(1)如图,在三角形ABC中,BD,CE是高,FG分别为ED,BC的中点,O是外心,求证AO∥FG 问题补充:

证明:延长AO,交圆O于M,连接BM,则:∠ABM=90°,且∠M=∠ACB.∠AEC=∠ADB=90°,∠EAC=∠DAB,则⊿AEC∽⊿ADB,AE/AD=AC/AB;

又∠EAD=∠CAB,则⊿EAD∽⊿CAB,得∠AED=∠ACB=∠M.∴∠AED+∠BAM=∠M+∠BAM=90°,得AO⊥DE.--------(1)

连接DG,EG.点G为BC的中点,则DG=BC/2;(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同理可证:EG=BC/2.故DG=EG.又F为DE的中点,则FG⊥DE.(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线也是底边的高)-----------------(2)所以,AO∥FG.(2)已知梯形ABCD中,对角线AC与腰BC相等,M是底边AB的中点,L是边DA延长线上一点连接LM并延长交对角线BD于N点

延长LM至E,使LM=ME。

∵AM=MB,LM=ME,∴ALBE是平行四边形,∴AL=BE,AL∥EB,∴LN/EN=DN/BN。

延长CN交AB于F,令LC与AB的交点为G。

∵AB是梯形ABCD的底边,∴BF∥CD,∴CN/FN=DN/BN。

由LN/EN=DN/BN,CN/FN=DN/BN,得:LN/EN=DN/BN,∴LC∥FE,∴∠GLM=∠FEB。

由AL∥EB,得:∠LAG=∠EBF,∠ALM=∠BEM。

由∠ALM=∠BEM,∠GLM=∠FEB,得:∠ALM-∠GLM=∠BEM-∠FEB,∴∠ALG=∠BEF,结合证得的∠LAG=∠EBF,AL=BE,得:△ALG≌△BEF,∴AG=BF。

∵AC=BC,∴∠CAG=∠CBF,结合证得的AG=BF,得:△ACG≌△BCF,∴ACL=∠BCN。

(3)如图,三角形ABC中,D,E分别在边AB,AC上且BD=CE,F,G分别为BE,CD的中点,直线FG交

AB于P,交AC于Q.求证:AP=AQ

取BC中点为H

连接HF,HG并分别延长交AB于M点,交AC于N点

由于H,F均为中点

易得:

HM‖AC,HN‖AB

HF=CE/2,HG=BD/

2得到:

∠BMH=∠A

∠CNH=∠A

又:BD=CE

于是得:

HF=HG

在△HFG中即得:

∠HFG=∠HGF

即:∠PFM=∠QGN

于是在△PFM中得:

∠APQ=180°-∠BMH-∠PFM=180°-∠A-∠QGN

在△QNG中得:

∠AQP=180°-∠CNH-∠QGN=180°-∠A-∠QGN

即证得:

∠APQ=∠AQP

在△APQ中易得到: AP=AQ

(4)ABCD为圆内接凸四边形,取△DAB,△ABC,△BCD,△CDA的内心O,O,O,O.求证:OOOO为矩形. 123

41234

已知锐角三角形ABC的外接圆O,过B,C作圆的切线交于E,连结AE,M为BC的中点。求证角BAM=角EAC。

设点O为△ABC外接圆圆心,连接OP;

则O、E、M三点共线,都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

设AM和圆O相交于点Q,连接OQ、OB。

由切割线定理,得:MB² = Q·MA ;

由射影定理,可得:MB² = ME·MO ;

∴MQ·MA = ME·MO,即MQ∶MO = ME∶MA ;

又∵ ∠OMQ = ∠AME,∴△OMQ ∽ △AME,可得:∠MOQ = ∠MAE。

设OM和圆O相交于点D,连接AD。

∵弧BD = 弧CD,∴∠BAD = ∠CAD。

∵∠DAQ =(1/2)∠MOQ =(1/2)∠MAE,∴∠DAE = ∠MAE∠DAE = ∠CAD-∠DAQ = ∠CAM。

设AD、BE、CF是△ABC的高线,则△DEF称为△ABC的垂足三角形,证明这些高线平分垂足三角形的内角或外角 设交点为O,OE⊥EC,OD⊥DC,则CDOE四点共圆,由圆周角定理,∠ODE=∠OCE。

CF⊥FC,AD⊥DC,则ACDF四点共圆,由圆周角定理,∠ADF=∠ACF=∠OCE=∠ODE,AD平分∠EDF。

其他同理。

平行四边形内有一点P,满足角PAB=角PCB,求证:角PBA=角PDA

过P作PH//DA,使PH=AD,连结AH、BH

∴四边形AHPD是平行四边形

∴∠PHA=∠PDA,HP//=AD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

∴HP//=BC

∴四边形PHBC是平行四边形

∴∠PHB=∠PCB

又∠PAB=∠PCB

∴∠PAB=∠PHB

∴A、H、B、P四点共圆

∴∠PHA=∠PBA

∴∠PBA=∠PDA

补充:

补充:

把被证共圆的四个点连成共底边的两个三角形,且两三角形都在这底边的同侧,若能证明其顶角相等,从而即可肯定这四点共圆.

已知点o为三角型ABC在平面内的一点,且向量OA2+BC2=OB2+CA2=OC2+AB2,,则O为三角型ABC的()

只说左边2式子 其他一样

OA2+BC2=OB2+CA2 移项后平方差公式可得

(OA+OB)(OA-OB)=(CA+BC)(CA-BC)化简

得 BA(OA+OB)=BA(CA-BC)

移项并合并得BA(OA+OB+BC-CA)=0

即 BA*2OC=0 所以BA和OC垂直

同理AC垂直BO BC垂直AO哈哈啊是垂心

设H是△ABC的垂心,求证:AH2+BC2=HB2+AC2=HC2+AB2.

作△ABC的外接圆及直径AP.连接BP.高AD的延长线交外接圆于G,连接CG. 易证∠HCB=∠BCG,从而△HCD≌△GCD.

故CH=GC.

又显然有∠BAP=∠DAC,从而GC=BP.

从而又有CH2+AB2=BP2+AB2=AP2=4R2.

同理可证AH2+BC2=BH2+AC2=4R2.

第三篇:初中几何证明题

初中几何证明题

己知M是△ABC边BC上的中点,,D,E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DM⊥EM。

求证:BD+CE≥DE。

1.延长EM至F,使MF=EM,连BF.∵BM=CM,∠BMF=∠CME,∴△BFM≌△CEM(SAS),∴BF=CE,又DM⊥EM,MF=EM,∴DE=DF

而∠DBF=∠ABC+∠MBF=∠ABC+∠ACB<180°,∴BD+BF>DF,∴BD+CE>DE。

2.己知M是△ABC边BC上的中点,,D,E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DM⊥EM。

求证:BD+CE≥DE

如图

过点C作AB的平行线,交DM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EF

因为CF//AB

所以,∠B=∠FCM

已知M为BC中点,所以BM=CM

又,∠BMD=∠CMF

所以,△BMD≌△CMF(ASA)

所以,BD=CF

那么,BD+CE=CF+CE……………………………………………(1)

且,DM=FM

而,EM⊥DM

所以,EM为线段DF的中垂线

所以,DE=EF

在△CEF中,很明显有CE+CF>EF………………………………(2)

所以,BD+CE>DE

当点D与点B重合,或者点E与点C重合时,仍然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得到BD+CE=DE

综上就有:BD+CE≥DE。

3.证明因为∠DME=90°,∠BMD<90°,过M作∠BMD=∠FMD,则∠CME=∠FME。

截取BF=BC/2=BM=CM。连结DF,EF。

易证△BMD≌△FMD,△CME≌△FME

所以BD=DF,CE=EF。

在△DFE中,DF+EF≥DE,即BD+CE≥DE。

当F点落在DE时取等号。

另证

延长EM到F使MF=ME,连结DF,BF。

∵MB=MC,∠BMF=∠CME,∴△MBF≌△MCE,∴BF=CE,DF=DE,在三角形BDF中,BD+BF≥DF,即BD+CE≥DE。

分析已知、求证与图形,探索证明的思路。

对于证明题,有三种思考方式:

(1)正向思维。对于一般简单的题目,我们正向思考,轻而易举可以做出,这里就不详细讲述了。

(2)逆向思维。顾名思义,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运用逆向思维解题,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探索解题方法,从而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这种方法是推荐学生一定要掌握的。在初中数学中,逆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在证明题中体现的更加明显,数学这门学科知识点很少,关键是怎样运用,对于初中几何证明题,最好用的方法就是用逆向思维法。如果你已经上初三了,几何学的不好,做题没有思路,那你一定要注意了:从现在开始,总结做题方法。同学们认真读完一道题的题干后,不知道从何入手,建议你从结论出发。例如:可以有这样的思考过程:要证明某两条边相等,那么结合图形可以看出,只要证出某两个三角形相等即可;要证三角形全等,结合所给的条件,看还缺少什么条件需要证明,证明这个条件又需要怎样做辅助线,这样思考下去……这样我们就找到了解题的思路,然后把过程正着写出来就可以了。这是非常好用的方法,同学们一定要试一试。

(3)正逆结合。对于从结论很难分析出思路的题目,同学们可以结合结论和已知条件认真的分析,初中数学中,一般所给的已知条件都是解题过程中要用到的,所以可以从已知条件中寻找思路,比如给我们三角形某边中点,我们就要想到是否要连出中位线,或者是否要用到中点倍长法。给我们梯形,我们就要想到是否要做高,或平移腰,或平移对角线,或补形等等。正逆结合,战无不胜。

第四篇: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

平面几何大题 几何是丰富的变换

多边形平面几何有两种基本入手方式:从边入手、从角入手

注意哪些角相等哪些边相等,用标记。进而看出哪些三角形全等。平行四边形所有的判断方式?

难题

第五篇:初中几何证明题思路

学习总结:中考几何题证明思路总结

几何证明题重点考察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通过严密的“因为”、“所以”逻辑将条件一步步转化为所要证明的结论。这类题目出法相当灵活,不像代数计算类题目容易总结出固定题型的固定解法,而更看重的是对重要模型的总结、常见思路的总结。所以本文对中考中最常出现的若干结论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思路总结。

一、证明两线段相等

1.两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相等。

2.同一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3.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的高平分底边。

4.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或对角线被交点分成的两段相等。

5.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到三顶点距离相等。

6.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段距离相等。

7.角平分线上任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8.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且平行于第三边的直线分第二边所成的线段相等。

9.同圆(或等圆)中等弧所对的弦或与圆心等距的两弦或等圆心角、圆周角所对的弦相等。

10.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的切线长相等或圆内垂直于直径的弦被直径分成的两段相等。

11.两前项(或两后项)相等的比例式中的两后项(或两前项)相等。

12.两圆的内(外)公切线的长相等。

13.等于同一线段的两条线段相等。

二、证明两角相等

1.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同一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3.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上的中线(或高)平分顶角。4.两条平行线的同位角、内错角或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6.同圆(或圆)中,等弦(或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圆周角相等,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7.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8.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9.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内对角。10.等于同一角的两个角相等

三、证明两直线平行

1.垂直于同一直线的各直线平行。

2.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的两直线平行。

3.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

4.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

5.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

6.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7.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延长线)所得的线段对应成比例,则这条直线平行于第三边。

四、证明两直线互相垂直

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或底边的中线垂直于底边。

2.三角形中一边的中线若等于这边一半,则这一边所对的角是直角。

3.在一个三角形中,若有两个角互余,则第三个角是直角。

4.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5.一条直线垂直于平行线中的一条,则必垂直于另一条。

6.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则两直线垂直。

7.利用到一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8.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9.利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10.在圆中平分弦(或弧)的直径垂直于弦。

11.利用半圆上的圆周角是直角。

五、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

1.作两条线段的和,证明与第三条线段相等。

2.在第三条线段上截取一段等于第一条线段,证明余下部分等于第二条线段。

3.延长短线段为其二倍,再证明它与较长的线段相等。

4.取长线段的中点,再证其一半等于短线段。

5.利用一些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三角形的重心、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

六、证明角的和、差、倍、分

1.作两个角的和,证明与第三角相等。

2.作两个角的差,证明余下部分等于第三角。

3.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

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七、证明两线段不等

1.同一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

2.垂线段最短。

3.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在两个三角形中有两边分别相等而夹角不等,则夹角大的第三边大。

5.同圆或等圆中,弧大弦大,弦心距小。

6.全量大于它的任何一部分。

八、证明两角不等

1.同一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

2.三角形的外角大于和它不相邻的任一内角。

3.在两个三角形中有两边分别相等,第三边不等,第三边大的,两边的夹角也大。

4.同圆或等圆中,弧大则圆周角、圆心角大。

5.全量大于它的任何一部分。

九、证明比例式或等积式

1.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成比例。2.利用内外角平分线定理。3.平行线截线段成比例。4.直角三角形中的比例中项定理即射影定理。

5.与圆有关的比例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

6.利用比利式或等积式化得。

以上九项是中考几何证明题中最常出现的内容,只要掌握了对应的方法,再根据题目中的条件进行合理选择,攻克难题不再是梦想!

初中几何证明题分类(共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