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觉新
论觉新
——《家》读后感
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之一《家》是一部描写在辛亥革命前后高氏家族的小说。在我高中时期,我的老师曾推荐我去看这部小说。很多人(包括的我的老师)在这本小说里都更为喜爱那不甘于忍受封建制度而离家出走的高觉慧,诚然他那敢于反抗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与鼓励。但在这部小说中,我个人更喜爱觉新这个角色。
高觉醒,小说主人公觉慧与觉民的大哥,一个封建家庭中的长房长孙,在小说中他最为众人所知的是他的无抵抗主义。在他毕业的时候,他听从了父亲的话,离开的他最爱的化学,舍弃了他的爱情,牺牲了他的梦想,迎娶了一个素未谋面的女子瑞钰,在家族名下的一个企业任职。即使最后他的妻子瑞钰难产而亡,他也依旧困于封建社会的束缚而没有见到妻子的最后一面,而这也正是造成觉慧离家出走的最后一根稻草。觉新在小说里一直都是一种唯唯诺诺的表现,顺从于这个家庭对他施加的一切,不可否认的一点是觉新的确是那个时代产生的悲剧人物。
“我现在身体不大好,想在家休养,要你来帮我料理家事”,这是在觉新拿到毕业文凭的那天晚上,他的父亲对他说的话。虽然觉新和觉民、觉慧是一个母亲所生,在同一个公馆里长大,但他们的的处境是截然不同的。身为长房长孙的觉新从一出生开始就肩负比他两个兄弟更为沉重的负担,也受到了封建家庭更多的束缚。他是这个时代选择出来的传承者,在他父母的眼中,他是这个家庭的未来。他是在爱中长大的,父母是那么的钟爱他,而这爱也成了毁掉他未来的一个因素!
在他父亲去世后,这时的觉新真正的看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温馨表面下的汹涌暗流。就如同小说中所描述的一样“在和平的、爱的表面下,他看到了仇恨和斗争,并且他自己也就成了人们的攻击目标。”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这就是觉新所面临的情况,而这是不会为他那两个还在读书的弟弟所能理解的。封建家庭中的勾心斗角也是造成觉新命运的一个原因。他也曾奋斗,也曾愤怒,但这有什么用呢?他的四婶、五婶还有陈姨太,她们永远都是那样的女人,在不断的争斗后,觉新终于选择了他的作揖主义。而这也造成了他的双重人格:在家里,他是一个暮气十足的少爷;和他的兄弟在一起时,他又是一个新青年。
或许有人认为觉新所遭遇的一切悲剧,无论是他自己还是李瑞钰,抑或是梅表姐,这些人的不幸都是因为觉新的无作为,因为他的懦弱!他真的懦弱吗?我不认为一个懦弱的人会成绩优良并受师友赞誉,也不认为一个懦弱的封建家庭少爷会接受新思想。而觉新之所以会遭遇这些,其实这都是因为觉新的爱,他爱他的父母,他爱他的兄弟姐妹,他爱他在这个家里的美好回忆,因为爱所以去忍受,因为忍受而变得麻木!
有没有人想过,如果当时觉新毅然离家出去,去追寻他的梦,去成为一个真真正正的新青年,那他的两个还在读书的弟弟怎么办?他的继母怎么办?他是这一房的支柱,是他让这一房在这个大家庭里生存了下去,也是他给了两个弟弟去接受新思想的机会。每个人都是有梦想的,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可是当有一天梦想与家人起了冲突,我们该如何抉择?是继续为了梦想义无反顾的走下去,还是遗忘了自己的梦想去选择自己的家人。我庆幸我没有生活在那样的时代,我的家人是爱我支持我的,但如果我面临这样的场景,我不会知道我会做出什么样的抉择。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理解。
我更愿意把觉新理解为觉民、觉慧思想觉悟上的垫脚石,正是因为他,才有了《家》这个故事。觉新是善良的,一个善良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当受到人们的尊重。也正因为觉新的善良,他不希望自己的弟弟们也会像自己一样,为了这个家委曲求全,因为这些苦有他一个承受就够了,他给了两个弟弟更多的自由,为他们提供了许多能让他们进步的书刊。自由,只有失去过自由的人才能了解它是多么的珍贵。可以说,在《家》里,没有觉新,就没有觉
民和觉慧。觉新是新旧思想的一个过渡阶段,因为在他身上的顾虑更多,他虽然愿意去接受新思想,但他还要承担支撑这个家庭的责任。
比起觉慧的勇敢与热血,觉新的优点则在于他的感性。我不知道这是否能称得上他的优点,但这就是他让我感动的地方。我相信觉慧是爱他大哥的,虽然他看不惯他大哥的种种表现,但经历了风雨后的觉慧一定会对觉新心存感激。
第二篇:读《家》,读高觉新
读《家》,读高觉新
巴金先生笔下的觉新,矛盾交织,新旧掺半,有着“两重人格”:受“五四”新思想的熏陶,同情弟弟们的斗争;又委曲求全、逆来顺受、怯弱忍让。他的软弱让人生“恨”但是他又却是只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受害者,被夺去了青春,夺去了前途,还被夺去了两个最爱的女人。
出身。高觉新是高家三兄弟里的大哥,也就是高家“觉”字辈得的大少爷。他自小聪明,面容清秀,善良有文化有抱负,自幼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恪守封建孝道。长辈们都给他灌输着“子承父业”的思想,弟弟们把他当作可敬的大哥。然而作为高家这个封建大家庭的“长子”,他的命运一开始就注定了为封建而牺牲。他维系着上下两代的沟通,似乎高家老老小小,婚丧嫁娶大小事都和他有着联系。正如他自己说的:“高家非要我来撑门面”,这是他自己甘愿桎梏于旧礼教的枷锁之下,他把封建伦理道德作为自己的行事标准。所以致命的弱点就是,他过于顺从。他自己都说了:“不断地跟长辈冲突有什么好呢?”,他不会想去得罪任何一个人,他想用自己的温和和善良去得到别人的理解和肯定。他在家族中尽力恪守自己的责任,对封建礼教采取“作揖主义”、逆来顺受的态度,以支撑这个家的门面,延续其所谓的“门风”。
爱情。《家》的主题是,通过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民与琴,觉慧与鸣凤,三对青年爱情上的不同遭遇,以及他们所选择的不同生活道路为主干,揭露了封建家庭的败落,和青年一代对光明和新的道路的追求和探索。觉新一直深爱着梅表妹,他一直深爱着梅表妹,但是就因为家长在打牌时出现的一点矛盾就喜剧性的结束了这对姻缘。觉新虽然痛苦伤心,但是在长辈面前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反抗,他能做的只有把自己关在房间蒙头痛哭。后来,梅因为丈夫过世回到了娘家。觉新也有机会与她重聚。本以为觉新会后悔当初为什么不反抗,后悔自己的懦弱,没想到觉新还只是觉新,他只说是现实环境不允许他那样做。就是这种观点,让弟弟觉慧觉得离他们的大哥越来越远了。自由恋爱被粗暴地扼杀,才子佳人的美梦破灭了,这是他极大的痛苦。可是,命运又给他带来了贤淑温柔的妻子,也算是喜从悲来。巴金说“他的脸上常常带着笑容,而且整天躲在房里陪伴他新婚妻子,周围的人都羡慕他的幸福,他也以为自己的是幸福的了”。觉新如果能抓住这份幸福倒也算是圆满了,只是,当陈姨太以避免“血光之灾”为名,要瑞珏到乡下分娩时,他竟也屈从于这鬼话,把他的又一个亲人送上了绝路。讽刺而麻木的感觉。
控诉与责任。“五四运动”的爆发唤醒了他忘却的青春和理想。他受到弟弟们影响,开始阅读宣扬平等观念的刊物,他的内心开始了强烈挣扎。描写高家人躲避战乱聚集在花园里那段,觉新一个人在玉兰树下感怀人生,“他看见两只鸟向右边飞去,他的心理充满了强烈的渴望,他恨不得自己也变作小鸟跟它们飞到广阔的天空去。”觉慧要出走时,觉新拿出和瑞珏一起准备的盘缠给觉慧,甚至说“我们这个家需要一个叛徒,我一定要帮助三弟成功,他可以替我出一口气”。其实这就很明显的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但是长房长孙的地位和封建家庭的教养又使他逆来顺受,客观上扮演了一个旧礼教旧制度的维护者的形象,导致他无法做一个真正的反抗者。
不仅仅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巴金在对拍摄《家·春·秋》提出建议时名就说了一句话,“坏人不要太坏,觉新要活着”。觉新依旧是善良的,家依旧是温馨的,觉新表现出来的只是新旧文化冲撞时社会大众所表现出的常态。
第三篇:矛盾的觉新——《家》读后感
矛盾的觉新——《家》读后感
今天闲来无事,把几年前看过的《家》又找出来看了一遍。看后内心颇不宁静,特别是对觉新这一人物,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以说,觉新这一人物,是矛盾的。
在成年之前,觉新的生活是过得幸福的。他面貌清秀,从小就很聪慧,很懂事。这对于他的人生而言,无疑是一个绝好的开端:他有自己的理想,要发狠读书;他也有了自己的美梦,梦想着和青梅竹马的表妹梅厮守终生。
然而,出生在封建的大家庭中,又身为长子,这一切都让觉新的生活无法想自己要的一样。首先体现在生活让他失去了自己的理想。觉新在中学时打算毕业以后在到有名的大学中去继续深造,他还想去德国去留学。然而,实际上觉新到后来不得不肩负起父亲、祖父的重任,放弃自己的理想。
后来,封建的家庭甚至又让他失去了爱情。觉新本来跟梅是青梅竹马的一对,当他期待着朦胧爱情的时候,却受到封建家庭的阻挠。他不说一句反抗的话,就点头表示愿意接受父亲的安排。
在觉新的家庭中,觉新就像是块夹心饼干。夹在祖父和弟弟们中间。高老太爷作为封建家长,有什么旨意、决定都要觉新向下传达,并责成他去贯彻执行,而觉民、觉慧对高老太爷的旨意和决定有什么不满和反抗的情绪,气首先发泄在觉新身上。大家庭特殊的人际关系,使他形成了他的作揖主义,他的敷衍处世乃出于无奈。在觉新看来,他的“无抵抗主义”和“作揖主义”两大主义使他暂且过上了安静的生活。最终,在愚昧家族的影响下,可以说他用他的“两大主义”,毁了自己的妻儿。
他是一件时代的牺牲品。他眼看着自己一步一步地走向黑暗的深渊,却没有丝毫的外在的反抗。即便他的心中曾经有过无数次激烈的斗争,但外表的平静告诉我们:他最终选择了顺从,选择了屈服。
矛盾着的觉新接受新思想,却过着旧生活。这可以说是觉新式的两重人格。在旧社会里,在旧家庭里他是一个暮气十足的少爷;他跟他的两个兄弟在一起的时候他又是一个新青年。
因此,我们说觉新是一个新旧掺半的人物,是一个矛盾的人。他接受了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但也对封建家庭的腐败不满,性格上具有较突出的两重性:在旧家庭中是个暮气沉沉的大少爷;在与觉慧、觉民等年轻人在一起时,又是一个渴望新生活的青年。由于他承受着太重的旧文化的因袭重担,在封建意识的压迫和自我思想矛盾的痛苦中,无力自拔。而正是这样一个人物做出了许多令人难以理解的选择。这种悲剧的意味让我读后久久不能释怀,更加耐人寻味。
第四篇:元觉街道情况
街道概况:
元觉街道地处洞头地理中心位置、交通便利,离县城8公里,距温州市区40多公里,南凭洞头大桥与北岙三盘社区相连,西跨深门大桥与霓屿街道相接,北隔黄大峡航道与大门岛隔海相望温。全街道由状元岙岛、花岗岛和青山岛三个主要岛屿组成,陆地面积为7.84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13个党支部353名党员。在籍人口3334户,10965人,其中外出人口接近二分之一。
发展定位:
“一港四岛〃生态智城”“临港物流岛”
重点工程:
南片垦区回填、77省道、华港石化码头、深水港二期工程、状元北片避风港、农房集聚
实体企业:
信达物流、江东能源等
第五篇:《不做结局式的高觉新》
不做结局式的高觉新
当哥哥为了礼教,不能与心爱的人见面时,他痛斥哥哥的无能,讥讽嘲笑不遗的显露在脸上;当姨太太装神弄鬼的捉妖时,他理直气壮的质问,在愤怒的控制,热情的鼓舞下,他全然忘记那些钉子一样的教条;在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他能勇敢地踏上追求新思想的旅途,他就是那个“不懂事”“不安分”的高觉新。
在人们明明知道自己的心意,却又自己心甘情愿地干着完全与之背道而驰的事情的年代,这样一个伟大的青年站出来了!
他背叛封建礼教,所言不出平等,公正科学,而他自己更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自己的所言。他从来不把自己当公子,所以他才能那么真诚的去爱,他的眼中标签从来就不是因身份地位而贴的。
这是一个百年前迸发的声音,而我们作为百年后的接班人,可否挑起了这个重担?
我不知道,当我们成为只会和参考书上一模一样的演绎答案,是不是算不创新。
我不知道,在网吧、游戏厅所留滞的人算不算是辜负了青春。我只知道,不仅仅是在学习上,我们不能对所学照单全收,还要深入的理解,研究得以升华精神,深化思想。更是要在生活中继承高觉新的热情,大胆的创新!
觉新的年代,是封建的年代,但是没有人敢创新是因为封建吗?同年代的人,为什么有人能挺身而出,有人却畏首畏尾?懦弱的人只不过是用封建的斗篷来窝藏自己懦弱的灵魂!然后再把一切都归罪于命运。命运有什么错?!
勇敢的人,从不把原因归于他人。所以,我们要自己行动,永不抱怨条件的优劣,大胆的创造。在创造中传递青春——一个光芒万丈的火把!
至于那些在声色犬马中沉迷,打着追求自由的幌子在污浊的土地上,不惜大肆挥霍自己青春的人,与觉新相比就显得那么渺小。
觉新离家那年只有18岁,十八岁前他积极地接受新思想,十八岁后,作为一个忠实的传道者,他要开始实践自己的道。如果不是他们的觉醒,如果不是过去的人们甘愿用青春铺路,奋斗为鞋去追求平等、自由、幸福的生活,我们又怎么会像现在一样生活?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当岁月悄然走过时,才恍然大悟,可惜,青春都早已蹉跎。青春就是现在我们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资本,怎么能随便投资?
正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资本有限,所以就更应该选择有意义的事。为自己、家人、后来的人创造幸福的生活。
不作结局式的高觉新。先人如此辛苦为我们创造的一切,怎么能不好好珍惜?就让那个光芒万丈的火把在我们的手中永远传递下去,照亮自己的,别人的路。
我们永远是进行式的高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