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Web课设总结
图书添加
创建Web项目,通过JDBC实现图书信息添加功能。(1)在数据库中创建图书信息表tb-books(2)创建名称为Book的类,用于封装图书对象信息。关键代码如下: package com.lyq.bean;public class Book { // 编号
private int id;// 图书名称
private String name;// 价格
private double price;// 数量
private int bookCount;// 作者
private String author;public int getId(){
return id;} public void setId(int id){
this.id = id;} public String getName(){
return name;}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 public double getPrice(){
return price;} public void setPrice(double price){
this.price = price;} public int getBookCount(){
return bookCount;} public void setBookCount(int bookCount){
this.bookCount = bookCount;} public String getAuthor(){
return author;} public void setAuthor(String author){
this.author = author;} }(3)创建index.jsp页面,用于放置添加图书信息所需的表单,该表单提交到AddBook.jsp页面进行处理。关键代码如下: <%@ page language=“java” 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UTF-8” pageEncoding=“UTF-8”%>
with(form){
if(name.value == “"){
alert(”图书名称不能为空“);
return false;
}
if(price.value == ”“){
alert(”价格不能为空“);
return false;
}
if(author.value == ”“){
alert(”作者不能为空“);
return false;
}
return true;
} } </script>
第二篇:液压课设总结
液压课程设计
总结
通过这段时间的设计,认识到自己的很多不足,自己知识的很多盲点和漏洞知识和实践的差距。比如这次的集成块的设计,在做课程设计之前,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集成块。通过的这次课程设计才知道液压阀的组装方法和控制系统的方法,以及液压的系统的工作方式。这是液压课本书上没有的,所以我发现了自己的很多知识上的盲点和理解错误。我的理论和实际联系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液压系统是以电机提供动力基础,使用液压泵将机械能转化为压力,推动液压油。通过控制各种阀门改变液压油的流向,从而推动液压缸做出不同行程、不同方向的动作。完成各种设备不同的动作需要。液压系统已经在各个工业部门及农林牧渔等许多部门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而且愈先进的设备,其应用液压系统的部分就愈多。所以像我们这样的大学生学习和亲手设计一个简单的液压系统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次设计涉及了液压传动大部分知识,还有就是solidworks作图.CAD作图和word文档的处理。也使我们很好的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收获颇多,特别是手机资料和信息的能力。这也是我们大学期间一次难得的机会,总之是受益匪浅。
第三篇:编译原理课设总结(定稿)
董楠楠1006010101
经过一个星期的编译原理课程设计,在老师的指导以及小组同学的互相帮助下顺利完成该课程设计。通过该课程设计,收获很多。
此次课设,我们小组用的是java语言,在课设过程中,用到了以前开发过程中所没有的探索过的很多新方法,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让我对java语言的认识与理解更近一层。并且掌握了什么是编译程序,编译程序工作的基本过程及其各阶段的基本任务,对课本上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因为本实验用了java语言编写,个人觉得相比C语言模块更加清晰明了。在该词法分析程序中,我们用了java中的split方法对输入串进行分割,简单易懂。其次,在字符匹配过程中,引进了正则表达式,让输入串与之匹配,极大地缩减程序的繁琐性。同时,java的面对对象的性质在程序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在代码的编写过程中,将各种判定封装为函数,主函数通过调用这些封装函数完成功能,摒弃了C语言结构化的繁琐,使整个处理函数清晰可读。在测试多个用例时,发现程序的很多小错误,但最后都能够一一解决,尤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充分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此次课设更加深了对java语言的认识,并熟悉了java语言中正则表达式的用法。
通过该课程设计,全面系统的理解了编译原理程序构造的一般原理和基本实现方法。能够把学过的计算机编译原理的知识强化,并通过自己设计的程序表现出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课程设计中的第二个程序对简单表达式文法构造算符优先分析器比较复杂,在调试时出现了很多问题,经过大量的修改和一遍又一遍地调试,最后把错误全都改正没有做到根据文法得到相应的算符优先表,而是在程序中直接给出,这是程序的一个小缺陷。
第四篇:汽轮机课设心得总结
汽轮机课设心得总结
经过两个星期的汽轮机课设,对我们而言收获颇丰。整个过程我们都认真完成,其中不免遇到很多问题,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共同克服了它们,不仅从中熟悉了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及流程,而且还获得了许多心得体会。
汽轮机是将蒸汽的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回转式原动机,是火电和核电的主要设备之一,用于拖动发电机发电。在大型火电机组中还用于拖动锅炉给水泵。
就凝汽式汽轮机而言,从锅炉产生的新蒸汽经由主阀门进入高压缸,再进入中压缸,再进入低压缸,最终进入凝汽器。蒸汽的热能在汽轮机内消耗,变为蒸汽的动能,然后推动装有叶片的汽轮机转子,最终转化为机械能。
除了凝汽式汽轮机,还有背压式汽轮机和抽汽式汽轮机,背压式汽轮机可以理解为没有低压缸和凝汽器的凝汽式汽轮机,它的出口压力较大,可以提供给供热系统或其它热交换系统。抽汽式汽轮机则是指在蒸汽流通过程中抽取一部分用于供热和或再热的汽轮机。
在设计刚进行时,我们也参考了从研究生那里借来的《设计宝典Xp》,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此软件只适用于单列级的计算而不适用于双列级,虽然如此,但我们在计算时也参考了其中的部分步骤。我们这次在设计之前又重新温习了《汽轮机原理》中所学的知识,因为汽轮机的热工转换是在各个级内进行的,所以研究级的工作原理是掌握整个汽轮机工作原理的基础,而级的定义是有一列喷嘴叶栅和紧邻其后的一列动叶栅构成的工作单元。在第一章第七节介绍了级的热力计算示例,书上是以国产N200-12.75/535/535型汽轮机某高压级为例,说明等截面直叶片级的热力计算程序,主要参考了喷嘴部分计算、动叶部分计算、级内损失计算和级效率与内功率的计算。为了保证汽轮机的高效率和增大汽轮机的单机功率就必须把汽轮机设计成多级汽轮机,使很大的蒸汽比焓降由多级汽轮机的各级分别利用,即逐级有效利用,驶各级均可在最加速比附近工作。这一章也讲解了进气阻力损失和排气阻力损失、轴封及其系统,我们也参考了其中的内容。
通过本课程设计,加深、巩固《汽轮机原理》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了解汽轮机热力设计的一般步骤,掌握每级焓降以及有关参数的选取,熟练各项损失和速度三角形的计算,通过课程设计以期达到对汽轮机的结构进一步了解,明确主要零部件的作用与位置。具体要求就是按照某机组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改造方案,通过理论与设计计算,解决该汽轮机本体存在的问题,达到汽轮机安全、经济运行的目的。
数据的处理
这次汽轮机课设我们负责的是数据的处理,这是一个非常庞大而繁重的工作。接下来就着重说说我们在处理数据时候遇到的一些问题。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和其他组一起根据课本上的计算公式和焓熵表等编了我们汽轮机课设计算所需要的excel表格,这其中将近耗了接近一周的时间,最后完成时大家觉得很有成就感。接下来我们看汽轮机课设指导书后面要算4组数据,我们又对题目不是很明确,向其他组成员以及老师询问后,老师为了给我们减轻负担,让我们只挑一组工况计算,这就大大减少了我们计算的时间。我们组所用的计算方法是倒序计算,根据背压和假设温度来计算,但是后来我们发现当我们假设喷嘴数目的时候,由于我们参考文献不是很充足,没有估的范围以及我们表格后面也没有校核它,结果导致我们的计算出现了问题,这也导致我们在答辩的时候在这一过程大家都不知所以然,因此,我觉得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要抱着认真严谨的态度,一步一个脚印的踏踏实实把它做完。
在计算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在编表格的只编的一级,用的也是这一级的数据和公式,之后我们在计算其他级的时候我们没有改尺寸数据以及发生改变了的公式,导致我们最后计算数据出现高误差,不过后来我们及时发现了错误,又重新认真的计算了一遍各级的数据。这真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由于一时粗心,导致我们以前的工作白费,以后工作一定要细心细心更细心。最后我们算每一级的各种速度时,发现速度很大,有的上了400m/s,超过了音速,但是后来其他同学告诉我压力等状况不同下当地的音速不同,我们所说的340m/s只是我们平时大气压力下的音速,而在喷嘴和动叶中他们的当地因素很大,只要我们设置的马赫数小于1,就是处在亚临界状态的。
对此,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
第一,八人一组,既加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又让我们学会了团结一致,共同合作才能研究出最好的方案。我们将理论联系实际,在交流中取得进步,从问题中提高自己。
第二,本次课程设计加深了我对汽轮机的进一步深入理解。熟悉了汽轮机工作的原理过程,为我以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会了科学地分析实际问题,通过查资料、分析资料及请教老师和同学等多种途径,培养了我认真严谨的态度。
第三,在这次设计中遇到了许多实际问题,在实际设计中才发现,书本上理论性的东西与在实际运用中还是有一定的出入的,所以有些问题要不断深入理解,而且要不断的更正以前的错误思维,一切问题必须要靠自己一点一滴的解决,而在解决的过程当中你会发现在记载飞速的提升。
通流部分图
我负责的是画通流部分的大图,就着重说说我在画图中遇到的问题。
首先,所给图纸不规范,导致画图过程很不顺畅。不规范一,没有按照制图标准。按照给定的大小来,没有合适的标准边框,若一定要边框只能不按照标准,打个看上去差不多的边框出来;不规范二,大图没有标出相应尺寸及其比例。这样的结果就是没有办法往标准里画,只能做到依葫芦画瓢,用圆规及其尺子量图纸上的各种组成件的尺寸来画,导致了在制图过程中很多的随意及其差不多,这样就会再次增加了图纸的不标准性。不规范三;图纸明显与所计算设计的不一致。最明显的就是设计的是三级,而图纸所给为四级,还有就是图纸本身是歪的,导致在制图过程中假如按照其尺寸大小来画,那么画出的图纸很不好看,歪很多,还不如就按照图纸本身歪着的样子来画来的协调;尺寸有梯度的地方也不明显,看上去似乎是印刷的问题,又似乎是图纸本身就是有梯度的,很难分辨出,进而也就在制图过程中画出一个意思,又不敢明确那就是个梯度,这个当然主要是需要制图人也就是自己来做出判断,但是因为个人水平问题,没有得出个明确的判断。以上三点便是个人觉得是图纸的不规范进而导致制图过程的一些不顺畅。
其次,便是我自己本身在制图过程的一些问题,因为我自己画图得依照书上所给的标准一步一步来,因此相应的进度上也比较慢一点,同组组员已经画好一根轴,我才把主要的几个位置的线给打出来,因此到一些特别微小的细节部分可能为了跟上进度便没有特别的追究其原因,所以便略显粗糙了。其实,这次课设只负责制图部分的我们贡献不是很大,大头都落在了计算的同学身上,他们比较辛苦,开始绘制八张图,我们还不觉得制图的活太轻松,最后通知一个组只要一份图纸的时候,我们真就感觉做的太少了,以至于答辩时老师问我们两个人就画一张图会不会觉得太怎么了,真心感觉所做贡献太少了!
最后,这次课程设计还是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的。第一,我个人更加深入的理解了汽轮机通流部分的结构,汽流走向,及其对于不同部位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其压力,温度进而决定所用材料,进气端的汽封和排气端的汽封都有差别,这些都跟理论上不一样,这些都是因为我们的设计需要用在实践生产中,必须从每个细节考虑,进而做到经济性最高;第二,因为汽轮机课程设计,我们需要把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用来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这样也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的理解,对所学知识重新深入理解,把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做到温故而知新,然后再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这远比就单纯学习理论知识,考高分强的多!
总之,虽然汽轮机课程设计整个过程比较繁琐,但是在这繁琐和折腾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这是大学学习过程中,很值得拥有的经历!
速度三角形图
本次汽轮机课程设计我所负责的部分是绘制汽轮机各级的速度三角形图。我们组在改造机组时是利用的封堵喷嘴,没有改变压力级数量,所以我画的是双列调节级和三个压力级的速度三角形,这部分比较简单没什么难点,所以在绘制过程中没有遇到问题,但在绘制过程中我发现数据计算会带来的一定的误差导致三角形并不是完全标准。
此外,在本次设计中,我还有以下几点收获。第一、掌握了逆序算法这种思想,以级后蒸汽状态为初参数,估计其他计算所需参数,由后向前计算。而且对于双列调节级的分组倒序计算,由于初始的假设量较多,分组的迭代计算可以避免数据相互耦合,是迭代次数降低,提高计算速度,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而且和锅炉课设一样,在汽轮机的课设中我们也运用了先估后校的思想。这两种方法都是在设计中很重要的方法,学会相互结合运用也是我本次设计的一大收获。第二,由于参考文献较多,与锅炉设计所有公式都有的情况相比,汽轮机设计在计算时需要的很多公式和参考数据都要自己找,所以刚开始就会有很力不从心不知如何下手的感觉,我们必须从大量的信息中快速查询自己需要的公式和数据,这对我们即将到来的毕业设计以及未来的工作都有很重要的帮助。第三、要有团队合作的意识,一个团队的分工非常重要,每个人都要尽其责,认真完成自己所负责的部分,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同时大家需要经常沟通交流,讲出自己的见解。
这次的课设最重要的收获就是把所学知识与理论相结合,明确了汽机各部分的结构,主要部件的位置,气流的流通走向,不仅巩固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过两个星期的汽轮机课设,过程曲折可谓一语难尽。在此期间我们也失落过,也曾一度热情高涨。从开始时满负盛情到最后汗水夹背后的复杂心情,点点滴滴无不令我回味无长。生活就是这样,汗水预示着结果也见证着收获。劳动是人类生存生活永恒不变的话题。通过实习,我才真正领略到“艰苦奋斗”这一词的真正含义,我才意识到老一辈为我们的社会付出。我想说,课设确实有些辛苦,但苦中也有乐,而且课设也是一个团队的任务,一起的工作可以让我们有说有笑,相互帮助,配合默契,多少人间欢乐在这里洒下,大学里一年的相处还赶不上这两周的课设,我感觉我和同学们之间的距离更加近了;我想说,课设确实很累,但当我们所计算的数据制成成果时,心中也不免产生兴奋;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同样可以为社会作出我们应该做的一切。
同时我认为我们的工作是一个团队的工作,团队需要个人,个人也离不开团队,必须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某个人的离群都可能导致整项工作的失败。课设中只有一个人知道原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每个人都知道,否则一个人的错误,就有可能导致整个工作失败。团结协作是我们课设成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保证。而这次实习也正好锻炼我们这一点,这也是非常宝贵的。
对我们而言,知识上的收获重要,精神上的丰收更加可喜。挫折是一份财富,经历是一份拥有。这次课设必将成为我人生旅途上一个非常美好的回忆!
第五篇:简易电子钟 课设总结
班级:电气
北京交通大学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课设题目:简易电子钟 参与者:
xxx
xxx
xxx班
指导老师:
时间:
2013.7
摘要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用到电子钟,而随着电子技术的飞跃发展,各类智能化产品相应而出。就数字电路而言,它本身具有电路简单、可靠性高以及成本较低等优点。所以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以数字电路为核心的只能电子钟的设计。
数字钟是采用数字电路实现对时分秒显示的计时装置,广泛用于个人、家庭及办公室等多种公共场合,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少的必需品。其中,数字集成电路的发展和石英晶体振荡器的广泛应用也使得数字钟的精度远远超过了老式钟表。所以,钟表的数字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大大扩充了钟表的功能。因此,研究数字中并扩大其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设计电路主要由信号产生部分、计时部分、动态显示部分以及整点报时部分组成,其中数码显示管显示24小时的时刻,包括时分秒,且具有清零、保持和整点报时的功能。
数字钟计时的标准信号是1HZ秒脉冲,所以应设置标准时间源或利用555多谐振荡器或者晶体整荡器等产生信号。数字钟计时周期为24小时制,所以应设置24进制计数器,并带有60进制和24进制的计数器,时分秒分别由两个七段数码显示管显示其十位和个位。此外,该数字钟将会从59分50秒开始后,每隔两秒钟发出一次“嘟”的信号(如果用二极管,则会看到二极管会发光),连续五次后即可到达整点。关键词:
振荡器 分频器 译码器 计数器 报时电路
一、设计目的
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电路技术实现时、分、秒计时的装置,与机械式时钟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且无机械装置,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数字钟从原理上讲是一种典型的数字电路,其中包括了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电路。
因此,我们此次设计与制作数字钟就是为了了解数字钟的原理,从而学会制作数字钟.而且通过数字钟的制作进一步的了解各种在制作中用到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作用及实用方法.且由于数字钟包括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叙电路.通过它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掌握各种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电路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二、设计内容及要求
(1)设计指标
① 由555多谐振荡器电路产生1HZ标准秒信号; ② 分、秒为00~59六十进制计数器;
③ 时为00~23二十四进制计数器;
④ 整点具有报时功能,计时过程具有报时功能,当时间到达整点前10秒开始,蜂鸣器响1秒停1秒地响5次;(2)设计要求
① 画出电路原理图(或仿真电路图); ② 元器件及参数选择; ③ 电路仿真与调试。
(3)制作要求
自行装配和调试,并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4)编写设计报告
写出设计与制作的全过程,附上有关资料和图纸,有心得体会。
三、原理框图
数字钟实际上是一个对标准频率(1HZ)进行计数的计数电路。我们本次实验采用555多谐振荡器来产生信号。555集成芯片构成的振荡电路产生的信号经过分频器作为秒脉冲,秒脉冲送入计数器,计数结果通过“时”、“分”、“秒”译码器显示时间。
四、主要部分的实现方案
秒脉冲电路 本设计实验主要由555构成的多谐振荡器来产生1000HZ的信号,随后通过74LS90的三次分频来产生1HZ的信号。电路图如下所示:
555构成的多谐振荡器
秒脉冲发生器 2 时间计数器电路
时的计数电路为24进制的计数电路,所以利用2个74LS90来连接实现24进制的电路。而对秒和分的计数电路,由74LS92实现秒和分的十位的六进制,由74ls90实现十进制,74LS90和74LS92共同实现秒和分的24进制。其中74LS90 是4位二进制同步加计数器,它的设置为多片集成计数器的级联提供方便。它具有异步清零,同步并行预置数,保持和计数的功能。
(1)秒计数器
74LS90是异步二——五——十进制加法计数器,既可以实现二进制加法计数器,又可以五进制和十进制加法计数器。Ro(1)、R0(2)对计数器清零,S9(1)、S9(2)将计数器置9。如果将Cp2和QA相连,计数脉冲由Cp1输入,QD、QC、QB、QA分别作为输出端,构成异步8421码十进制加法计数器;如果将Cp1与QD相连,计数脉冲由Cp2输入,则实现的是异步5421BCD码十进制加法计数器。本图中采用第一种十进制加法计数器原理实现个位的进位原理。而对秒的十位,因为其应该显示0~5的数字,所以应采用模等于六即六进制的加法计数器。74LS92是异步二---六----十二进制加法器,当输出“0110”的暂态时,QB、QC通过74LS08两输入与门接到秒计数器十位的R0(1)上,从而使整个计数器清零,并向前一位进位。实现了一个循环。(2)分计数器
分的个位和十位计数单元的状态转换和秒的是一样的,只是它把自己的进位信号传输给时的个位计数单元。连接图同秒计数器的连接图(3)时计数器
时计数器是24进制,所以本实验采用两片74LS90来实现。实验电路图如图:
如图为两片74LS90所连接成的24进制计数器。两片7490都设置成五进制,构成25进制计数器,然后遇24清零。用两片74LS90芯片,一片控制个位,为十进制;另一片控制十位,为二进制。利用74LS90本身的两控制端完成十进制,在达到1001(即十进制的九)时,给第二个芯片一个脉冲,这样反复,直到第二片达到0010(即十进制的二)且第一片达到0100(即十进制的四)时第一片和第二片同时清零,这样完成一次24的计数,且回到初态,继续重复计数。数字钟的译码及显示单元电路
译码显示采用共阴极LED八段数码管和译码器74SL48组成。
其中七段共阴极数码显示管的3、8段均接地,a、b、c、d、e、f、g七段数码显示管分别对应74LS48的相应管脚,后将74LS48的3、4、5管脚均接高电平,使数码显示管既不灭灵也不试灯从而处于正常的显示状态。
4.整点报时电路
电路应在整点前10秒钟内开始整点报时,即当时间在59分50秒到59分59秒期间时,报时电路报时控制信号。
当时间在59分50秒到59分59秒期间时,分十位、分个位和秒十位均保持不变,分别为5、9和5,因此可将分计数器十位的QC和QA、个位的QD和QA及秒计数器十位的QC和QA相与,从而产生报时控制信号。
显然分十位、分个位和秒十位在整点报时电路中均保持不变,其中分十位始终为5,即0101,分个位始终为9,即1001,秒十位为5,即1001,所以有分十位中QC、QA 和分个位QD、QA以及秒十位QC和QA 始终为1,所以可以通过与门来实现逻辑。但因为实际生活中四输入与非门较多,所以实验采用74LS08四输入与非门以及74LS00两输入与非门来实现逻辑。电路图如上所示。
五、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虽然看起来实验没有很困难,但在这其中,各种琐碎的问题让我们学会了很多,也锻炼了很多。
下面依次列举一下我们所遇到的问题。
首先要说的是面包板的内部连接导通区域问题,在刚开始使用的过程中,因为听同学说面包板以中心对称分为两半分别导通,实则面包板的分界面不清,需要自己测试。导致芯片的无法正常供电,不知道问题所在。
解决方法:用万用表对各个连接点进行测试,利用万用表的导通可蜂鸣原理判断是否导通,最终确定出原来不是所有面包板均对称导通,且有面包板分三部分导通。由于面包板的老化以及内部链接问题,许多芯片按照相应方式接入时并不能正常工作。如果只是盲目的查各个连接线,既费时又费力。
解决方法:我们采取了各个击破的方法,挨个排查。为了检查,我们特地将时分秒显示部分拆成六个独立的单元,分别进行检查,看其是否能够实现相应的十进制转换和六进制转换。
首先,我们检查并排除是否是电路连接有问题。于是我们将原来面包板上利用74LS48译码和数码显示管部分和主电路分开,将主电路连接到实验箱上,发现仍不能正常工作。于是,我们认真检查了主电路的连接。经检查连接管教无误后,用万用表挨着检测相应共地共电源端等相同端是否能使万用表蜂鸣,结果发现部分导线虽相应连接了,但并不导通。最终确认为有一部分是芯片坏了,还有一部分是面包板出现了问题,有一些管脚已不导通。所以换了管脚接入处。
确认电路连接无误后,再连入电路,发现数码显示管大都可以正常的单独显示示数了,但还有一个仍然有问题,后换了数码管问题解决,表明是数码管坏了的缘故。
还有有时候会在做实验的测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导线有时候松动了的问题。经过我们一次又一次的细心检查,问题一一得到了解决。虽然说现在讲起来不是那么困难,但实际上在这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以前做实验大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去完成解决问题。经过这次独立的实验,我们发现了万用表的很大的作用和用处,尤其学会了用万用表检查电路寻找电路问题。更多的,我们学会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会了各个击破有头绪的去思考问题,排除错误。这种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养成,相信会给我们今后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
六、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对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让我们了解了设计电路的程序,也让我们了解了数字钟的原理和设计理念。要设计一个电路总要对着一个参考电路图才可以连接,但是最后的成品却不一定与想象的完全一样,因为在事迹接线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条件制约,所以要合理布局这样连出来的成品才比较美观。设计过程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面前,我们没有退缩,而是勇敢的去面对,积极的去解决,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和他人的帮助,最终取得了成功。通过亲自动手连线,试验,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巩固了书本的知识,同时也学到了新的学问,明白了实践的可贵性。动手能力的提高,细心与耐心的培养,品尝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是我们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最大的收获。
七、元器件
1.四连面包板1块
2.镊子1把
3.剪刀1把
4.共阳八段数码管7个
5.导线若干
6.74LS90 集成块6块
7.CD4060集成块1块
8.74LS247集成块7块
9.74LS20 集成块1块
10.74LS00 集成块1块 11.74LS08集成块2块
12.74LS32 集成块 1块 13.74LS04 集成块 1块 14 74LS74 集成块 4块 15.32.768k时钟晶体1个
16.22pF和20pF可调电容各一个 17.三极管8050一个
18.300Ω7个
22MΩ一个
1KΩ一个
八、参考资料及文献
参考资料: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四版)》 《电路及电子技术实验》
《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材》
10K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