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文化】普通话和台湾“国语”的差异
编辑:落梅无痕 识别码:23-903735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08 19:14:17 来源:网络

第一篇:【文化】普通话和台湾“国语”的差异

半个多世纪的隔离,使大陆的普通话和台湾的“国语”产生了不少差异。1996年,国家旅游协会组团访台。由于我来自两年前发生“千岛湖事件”的浙江省,赴台当日便被台湾记者团团围住,争相提问。我则逐一作了回答。当某电视台记者问到“对‘千岛湖惨案’,大陆方面该如何检讨?”时,我们的何团长忽地站起身来,接过我手中的话筒说道:“这种事件是任何一个文明国家和地区都不愿见到,但也难以避免的。就总体而言,大陆的治安要比台湾好得多。千岛湖事件发生没几天,3名凶手就全部落网。而台湾桃园县的刘邦友县长,被杀害了那么多天,昨天报上刚说有了点线索,今天又说线索断了,不知你们有何感想?”台湾记者面面相觑,不再提问。

晚宴时,台湾“观光局”的张局长对我说:“可能有点误会了,台湾人讲的‘检讨’是中性词,相当于你们所说的‘探讨’。”

两天后,台湾方面提出晚上与大陆访问团搞个“同乐会”。我们不明白“同乐会”是啥名堂,无人回应。经台方一再解释,方明白所谓“同乐会”,就是我们说的“联欢会”!

结束访台的前一晚,台湾方面举行了隆重的告别宴会。“观光局”张局长的致辞很动情,也很得体。只是他讲到“恳切希望大陆的各级旅游主管部门能成为台湾游客的保护伞”时,访问团无人鼓掌,因为“保护伞”在大陆完全是个贬义词,听上去很是别扭。回到大陆后,与一位台胞谈及此事,他笑着说,“保护伞”在台湾人的口中,是“护佑神”的意思。

以后我留意了一下,发现两岸用语的差异还真的不少。

譬如“质量”这个词,在大陆是评价商品时用的词汇,而台湾人则用作评价一个人的道德。假若你在台湾人面前谈论“这件衣服质量太差”,他会满脸错愕:一件衣服怎么会有道德问题呢? 大陆人动辄喜欢用一个“搞”字,搞运动、搞活动、搞卫生、搞对象等等。而在台湾,“搞”完全是个贬义词,只用作“搞女人”、“搞见不得人的事”之类。倘若问台湾人“你搞什么工作”,人家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工作也能“搞”吗? 大陆人讲的“秋裤”,在台湾人的口中成了“卫生裤”。大陆人指的“秋裤”顾名思义就是秋凉时御寒穿的裤子,不知台湾人的“卫生裤”是否有清洁身体的功能? 大陆把已婚妇女称为“女士”,而台湾称作“女生”,即使年过半百,也女生长女生短的,我们听了觉得怪怪的。

两岸用语的差异,俯拾即是。大陆称“出租车”,台湾叫“计程车”;大陆称“激光”,台湾叫“镭射”;大陆称“网络”,台湾叫“网路”;大陆把“窝心”作为“非常闹心”的意思,而台湾恰恰相反,认为“窝心”就是“非常舒心”„„近年来,随着两岸的扩大交往,习惯用语也你吸引我,我渗透你,互相影响。特别是大陆的网络用语,大大拉近了两岸网友的距离。“山寨”、“雷人”、“打酱油”、“躲猫猫”、“俯卧撑”、“土法炼钢”、“人肉搜索”等都很快成了台湾的流行语。连刚被大陆发现的“犀利哥”,台湾人也同步关注,同步讨论,并活学活用。短短个把月,便出现了好几个以“犀利哥”为艺术造型的台湾版活报剧。

同样,台湾的习惯用语鸭霸、便当、达人、宅男、杯葛、造势、诉求、飙涨、民调、票决、脱口秀、追星族、狗仔队、老神在在„„也蜂拥而来,连一些台湾人已经丢弃的,也被人捡起来当成了时髦货。

第二篇:~~~ 台湾.大陆 有趣的差异 ~~~

台灣(真實)

zhangking119 於 202_/7/20 19:34:19 發布在 凱迪社區 > 貓眼看人

從台灣回來才短短的一周時間我就好像過了一個世紀這麼長久,居然許多的感觸出現了模糊的現象,看來環境會改變人而不是人改變環境的哲理是多麼的正確。

收回我的思路,回到去台灣旅遊的開端,居然是老婆看到報紙上臺灣旅遊雙飛8天才4千元的廣告,算了算說就去台灣吧。當時我腦袋都轉不過來,台灣給我的印象是落後的街道,農民賣些小吃攤,景色也不如祖國的大好河山,這麼貴的旅行還不如到香港買點打折貨來得實在。但是老婆的個性就是要做就必須做而且不管如何做到,胳膊終究扭不過大腿,憋得我只能從最初的台灣通行證開始辦起,其中的艱辛可以寫一本指導手冊了,最大的困難還在於費用,還沒有踏出家門一步,費用已經超出了旅行社的費用總和還要多得多,真的搞不懂旅行社是怎麼賺錢的。

當然千辛萬苦去台灣有我的目的,我是帶著疑問去的,要解開我多年心中的不解之謎。為什麼台灣這麼“窮”?為什麼台灣人都騎摩托車不買車?為什麼台灣人都帶口罩?為什麼台灣人都討厭大陸客?香港和台灣到底區別在什麼地方?帶著這些疑問在出門之前我專門買了一本《我們台灣這些年》從1949年台灣島所發生的事情,跟隨作者經歷了台灣過去發生的點點滴滴的瑣碎、轟動、熱鬧、美麗島的事情,對台灣島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下麵就伴隨我進入真實台灣吧。

環境

說實話進入台灣的臺北、高雄一定會讓你見過大陸大都市的人失望到極點,可以說基本上都是4層到5層的小樓房,低矮斑駁的馬路和牆面,就算偶爾的大商場也是不高的。但是當你真正融入到這些街頭巷尾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他的獨特之處:幹淨、精緻、文化、隨和、熱情、真誠的本質。到臺北的第一天晚上12點在臺北的街頭找不到預定的旅店,好不容易看到一個騎著摩托回家的眼鏡男,拿著地圖去問酒店的地址,他不慌不忙給我說得清清楚楚,一點都不擔心花了多少時間,細心的給我解釋要過幾條街是什麼鋪面然後是什麼,非常的熱心,在這12點臺北街頭的晚上,給我感覺溫馨而深刻。至於精緻你會發現小巷子裡會種上各類植物、小草,給人的感覺並不雜亂。店面各有特色,絕對不是千篇一律,好溫馨精緻,看久了適應了感覺的是來自肺腑的舒服,比高樓大廈舒服多了。

謝謝

在台灣從臺北到台中到台南聽到最多的就是謝謝,離開的那天在SOGO關門時有店長站在門口給我鞠躬說謝謝,真的感覺很爽。才到臺北我的行李沒有隨機托運過來需要辦理手續第二天給我送到酒店,本來憋著一肚子的火,要在國內早就吵起來了,但是面對航空公司一聲又一聲的謝謝,謝謝,對不起,你又能發什麼火呢。謝謝已經融入到台灣人的生活,在到處都是謝謝的聲音中你也不得不學會感謝,什麼都不是理所當然的,別人給你服務了你得說謝謝,哪怕是你買的單你花的錢也得說謝謝。坐車到站下車時司機會給你說謝謝,你也得說謝謝。回來已經聽不到謝謝了,我給別人說謝謝,會用吃驚的眼光盯著我,真的環境改變人啊。

摩托

台灣的摩托車上至老太婆、老大媽、下至中學生,包括員警也騎著小排量的摩托車,當路口綠燈響起時摩托車的轟鳴聲響徹大地,頗有些壯觀。起初我是無法理解的,為什麼台灣會有這麼多的摩托車,後來明白了,摩托車是沒有人偷的,摩托車停車是不收費的,摩托車穿街過巷是方便的。總之摩托車是親民的低成本的運輸工具,所以台灣的道路上車輛並不多,公交車的人也很少,隨時都有座位,加上便利的捷運地鐵,交通基本上沒有什麼瓶頸問題。一句話摩托車雖然看起來不環保、不安全、但是降低了生活成本、方便了大家的出行。而且開摩托的台灣人大部分品行還不錯,在去故宮博物院的路上老婆去買小吃,我就站在路口等著,看到老婆回過頭沖著對我說著什麼,我也沒有聽到。至少等了一分鐘的時間,我才明白老婆讓我看後面,結果是一個送貨的摩托車在我背後,我擋住了去路,這個台灣人就這麼小聲的一遍又一遍的重複說著:“請讓一讓,謝謝!” “請讓一讓,謝謝!” “請讓一讓,謝謝!”。。至少一分鐘,卻不肯按喇叭。真的感覺很好,要是在國內不但喇叭滿天響,弄不好又是一場口水戰了。

誠品書店

說到台灣人說到台灣就不得不說到誠品書店,據說誠品書店代表了台灣的精神。好在我在臺北的酒店旁邊不遠就是誠品書店的一個總店,在晚上11點帶著兒子親自去誠品書店感受一下臺灣人的生活,到了誠品書店發現燈火通明,到處都是席地而坐的讀書的年輕人,有的找了個座位,書桌上是一摞准備夜讀的書籍。出門的結帳櫃檯居然有排成長隊的人結帳買書,這樣的場面別說在夜裡,就是在解放碑書店的白天也沒有見過這麼多人買書啊。誠品書店不僅僅是買書,是在夜裡給大家一個讀書的去處,而且是免費的,沒有管理員出來說這不能做那不能做,任何人都可以在一個角落裡席地而坐,看自己的書看自己的世界。反正從台灣從北到南沒有見到過網吧這個東西,可見台灣人是喜歡學習和進步的。

小吃

台灣人的小吃據說是很有名的,這次去基本上大的夜市都去過了,說實話從開始什麼都想吃到最後不知道吃什麼。首先台灣的食材說實話非常的好,原汁原味,很少放鹽和味精。特別是在墾丁的牧場鮮奶每天必喝,冰水泡過喝起來爽口解暑又營養,爽啊。但是小吃的口味偏甜了,對於吃慣了辣椒的我來說新鮮勁一過,就到處找辣椒,可以沒有啊,最辣的就是豆瓣了:-(陸客

現在去台灣旅遊的人也越來越多了,台灣人對大陸觀光旅行團的稱呼就是陸客。對于我這個自由行身份的人來說也從另外的角度去看陸客這個概念。首先就是陸客的鬧,高聲說話,目無紀律,自我為尊。到國父紀念館看到陸客穿著短褲岔開一雙大腿,大聲的打著電話—一看就是陸客。面對國軍換崗的時候指指點點,說沒有解放軍的好看等等陸客。面對孫中山的座像說國軍有什麼了不起還不是被打起跑了陸客。在101大廈正准備登上大廈的時候來了幾個旅行團估計有上百人瞬間就把101大廈給圍了個水泄不通,我瞬間一點想上大廈看一看的念頭就沒有了,心裡想要是沒這群陸客多好,多清淨啊。在故宮博物院遊玩累了把鞋脫出來放在凳子上的也是陸客。總之別說台灣人潑煩,我自己看久了也覺得潑煩,陸客除了有錢,買東西大方以外,素質的確有些問題。說到底我也是一個陸客,不知道我在台灣人眼裡我是一個什麼樣的陸客。(下圖台階上的陸客)

大方

我也不知道該如何來說這個詞了,到了臺北忘記了買傳說中的變壓器,手機、相機如何充電?在逛街的路上隨便沖進一家電器商店,問有沒有手機、相機的變壓器,店員問我你的手機是什麼手機呢?IPHONE還是HTC?我說是華為的國內手機,在台灣無法充電。店員忙帶著我走到賣手機的櫃檯拿出一個手機充電器對我說,你回去看看你的手機充電器上面應該是110V~220V的寬電壓輸入,要是這樣的話不需要買什麼變壓器的,如果不是再來買吧。在台灣各式各樣的店裡面,服務基本上就是這樣,不強行推銷,服務態度極好。進商店沒有人把你當小偷看,坐著吹冷氣也沒人管你。甚至買個東西還得主動的找服務員在哪裡,感覺很大方,難道服務員不是銷售找錢嗎?當銷售送上門的時候不騙你不說,還主動做不是他的服務。酒店不需要押金,走的時候把鑰匙往櫃檯一放就可以走了,沒有人來查房的。租個電瓶車、自行車不需要押金,把身份證壓上就可以了。簡直是怪啊怪,甚至匪夷所思。

辛苦的台灣人

如果你以為台灣人都有錢都富有,這就錯了。我在淡水的購物街看到一家5口,3個小孩其中最小的小孩穿的衣服明顯的是哥哥門留下來的,因為是剪刀剪過的背心,還是破的。老大排隊買了一個餅,媽媽說先給哥哥吃,哥哥排的隊最辛苦,哥哥吃了一口,給弟弟吃一口然後再給最小的弟弟吃一口,感覺畫面很溫馨,很有家庭的人情味,就在我的眼前發生。看看爸爸、媽媽也不是太窮的人,普普通通吧。現在國內已經看不到這樣的景象了,我甚至懷疑我這是在台灣嗎,人均GDP 2萬美金的台灣嗎?大熱的天,台灣人守著自己的小吃攤揮汗如雨,還帶著塑膠手套和口罩,揮汗如雨的台灣人也是吃得苦的啊。高雄到臺北的高鐵上一個清潔工,一個服務員,打掃衛生間幹幹淨淨的,來回服務從來沒有多少停息,工作效率也不低啊!看來台灣人也不是懶惰的台灣人啊,並不是效率不高,好吃懶做,經濟才下滑的吧。

口罩

到臺北的第一天早上睡不著興奮早早起來看臺北人上班,發現許多的人都帶著口罩,而且還不是一個兩個,我回到酒店問大堂的小姐為什麼臺北的人都戴著口罩呢?給我的答覆是臺北人如果感冒了怕傳染給別人就帶個口罩出來。有些女孩子臉上長痘痘怕不好看也有帶口罩的。在阿里山回嘉義的路上一個小女孩戴著漂亮的小口罩特別的可愛,偶爾咳嗽幾聲,感冒了知道自己帶個小口罩,好喜歡的小妹妹。

寫了這麼多,實際上只寫了牛毛這點點感受,許多的東西是無法寫出來的,例如感覺、舒服、溫馨、服務、清爽、乾淨等等是寫不出來,只有自己去自己去用心感受。路上老婆一直笑我說我學高鐵上賣吃的的服務生甜美的台灣聲音說:“只有麵包,沒有便當,哦”。這口純正的台灣音,註定會在我的餘生不斷的回味起來。可愛的台灣音!

最後我不得不說,我帶去台灣的疑問是否找到了答案?我從來不研討做到的結果,而是不斷的研究緣由。為什麼台灣人會不斷的說謝謝?為什麼台灣人不怕你帶走酒店的東西而不收一分錢的押金?為什麼台灣人不亂丟垃圾?為什麼台灣人會有免費的24小時誠品書店?為什麼台灣人明明我擋住了去路,卻不斷的說著請讓一讓的敬語?為什麼見到的每一個服務員都是這麼不功利卻這麼吃苦敬業?太多的疑問我一直都找不到答案,唯一知道的有一個原因就是日本的影響,50年的台灣日據時代,台灣人受到了日本人不小的影響,精緻的、乾淨的街道,修剪精緻的花花草草。下一次旅行我決定去日本看看,看看日本和台灣的區別。

直到我離開的前一天夜裡當逛完了商店回酒店的路上突然我看到了大廈的樓上巨大的廣告牌閃動著廣告,不知道是什麼廣告卻打這這麼幾個字:我們不是窮,我們只是缺錢。一切的一切疑問一掃而光,難道不是這樣嗎,台灣人有付出,有努力,有堅持,生活壓力巨大,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一方人不願意犧牲責任、犧牲環境、犧牲人品、犧牲人性、犧牲信任、犧牲一切人類美好的品質而去迷惘的追求-錢!美國難道不是嗎,有個笑話說美國其實要還清負債很簡單,全美國人取消醫療、取消免費教育、取消免費校車,這點負債又算什麼呢?當然台灣不是美國沒有霸權的美元,也沒有霸權的航空母艦去強勢。但是台灣人卻用自己的高效、低成本的政府、完好的環境保護、對中華優秀品德的堅持,保持著一個小富即安,精緻的小家。在這旅遊的幾天中台灣馬總統的秘書長叫林益世的才貪汙了區區幾千萬台幣,也就是幾百萬人民幣的事情在電視台,天天播,天天放,在國內卻一點消息也沒有,想一想也是,一個秘書長就幾百萬就進了牢房,要在我們這裡估計全國的監獄都不夠啊。

台灣人堅持著自己的堅持、奮鬥著自己的奮鬥、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是他們奮鬥,是他們選擇,是他們曾經的犧牲,是他們堅持的台灣,他們不是窮,他們缺的只是錢。-但願台灣人在陸客的沖擊下,永遠保持住自己台灣的原汁原味和台灣的堅持!台灣加油!

第三篇:学习“国语普通话”发声亮剑

学习“国语”发声亮剑

202_年6月18日

语言是人类联系的纽带,交流的媒介、沟通的桥梁。各民族之间互通语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趋势。

对于一个职工来说,如果不懂国语就不可能很好的找工作,工作能力的发挥就会受到限制,如果不懂国语接收事物,掌握新知识的范围就会缩小,所以首先认识学国语的重要意义,把学习国语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国语是我们日常生活的用语,我们的文明的进步都依靠着它。作为我们的国家通用语言,我们是有义务学好它。

实践表明,新疆各族人民的学习国语提高民族素质,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的重要举措,也是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大事。从战略发展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高度看待“国语”学习的重要性,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语言文字政策,站在是否有利于民族发展进步的视角看待国语的社会功能。

学习国语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今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大课题和重要任务,必须抓紧抓好、落到实处。我充分认识到“国语”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宣传教育,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认真落实学习“国语”工作,不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加强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学习国语能促进各民族交流,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架起民汉间友谊的桥梁,消除语言沟通。达到文化和谐,社会稳定和进步的目标。

所以我作为一名少数民族职工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严格要求自己,一定要下苦功,下真功,切实把“国语”学好、用好。

总之,看展的学习国语课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对我们说是一次难得的促进语言能力专业化成长的良好机会。我将以此为机会,进一步加强对国语的学习,为创建文明和谐的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也希望全体职工一齐努力,同心携手,真正把国语说好、推广好,让国语在我们的家园里扎根!

谢谢大家

202_年6月

第四篇:我们的“普通话”VS你们的“国语”

我们的“普通话”VS你们的“国语”

从小颇受台湾文化影响的我,一直对他充满着无比的期待。得知学校跟台湾世新大学有交流项目之后,那颗蠢蠢欲动的心再次掀起波澜。其实我是一个没有什么执行力的人,激动之下更多的是犹豫。直到听到台湾著名创意广告人在广院的讲座,她说有想做的事情就现在去做,不要等到以后才后悔。所以我义无反顾的报名加入到台湾交流学习之中。一个学期四个多月的学习旅行,无疑是我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光。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差异最多是体现在语言上,选出初到台湾时十天的日记,与大家分享我们“普通话”和台湾“国语”的差别。

202_年9月11日 第1天

我们去台湾正值“911”事件十周年,三个多小时的航程多了几分担忧,不过一切都很顺利,我们平安抵达。当下了飞机,站在宝岛台湾的土地上时,我的心跳得好快啊,这就是那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面画变得柔和、空气湿润,还有那既熟悉又陌生的台湾腔。特别是机场地勤里的男性,说话一样轻声细语,让我说话的时候不禁变得轻柔许多。后来跟台湾的老师同学也讨论过两岸话语风格的不同,一致认为空间地理是一个关键因素,特别与来自北方的我们相比较。北方喜欢大气磅礴的仗势,南方更注重精细雕琢,自然在语言上有所体现。

202_年9月12日 第2天

101大楼是我对台湾印象最深刻的建筑,况且如果你身处台北市,很少有看不到它的地方。到了台北,当然要去看看。因为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我们选择“打车”。可我们跟会馆的服务人员说出这两个字的时候,他们一脸茫然。“我们要打出租车”,我们继续解释着。“哦~~你们是想叫计程车啊。”其中一个悟性高的女生明白了我们的意思。原来“出租车”在台湾叫“计程车”,要想“打车”应该说“搭计程车”。

一如在北京一样,上了计程车我们说“师傅,101大楼”,师傅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们,车子开动后,他终于忍不住问我们“为什么叫我师傅啊?”“那要叫您什么呢?”“可以叫我司机先生,前面也会摆我们的名片卡,都写着名字,也可以叫我刘先生。师傅听起来像是打拳的啊”。计程车司机已经65岁,非常健谈,思想也很开化。他说传媒业的人需要有创意,传媒和艺术有很多相通之处,每个人都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就像服务业就是希望顾客开心,顾客开心他也会很开心,心态那叫一个好。才来两日,却感受到的是台北服务业的专业和周到。

哦~~~直到此刻我才知道,虽然我们使用着相同的语言,却有如此多的不同与差异。

202_年9月13日 第3天

去过繁华的闹市,也要熟悉我们居住的地方。我们所在的深坑乡属于距离台北市不太远的新北市,在台湾说到深坑就不得不提豆腐,有很多台北人都会慕名而来,我们更不能错失良机。就像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老街无疑是台湾的一大特色,每到一个城市、一个区县甚至是小小的旅游地,总有独具风格的老街,这里就像当地历史的见证。

在深坑老街上,我们看到了很多奇特的新鲜水果,我喜欢“芭乐”,早在看王家卫《东成西就》时就记着梁朝伟有一句搞笑台词是“香蕉你个芭乐”,味道果然是让人赞不绝口。有广东的同学说其实在大陆也有,只是名称不同叫做“番石榴”。而且台湾人会把台语的发音加入到国语之中,就像“蚵仔煎”发音是“ǒu ā jiān ”,“芭乐”的正宗发音是“bá là ”。在街角我还发现卖柚子的,但是招牌上写的却是“文旦”。回了住处我特意搜索了一下,麻豆文旦是台湾特有的柚子品种,真是各种长知识啊。

202_年9月14日 第4天

第一次所有大陆高校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共进午餐,每桌都会配几位台湾的学生跟我们互动。坐在我们这桌的正好是我们即将交流对口的口语传播系的本科生,她对“本科生”这个称呼也甚是好奇,因为在台湾他们只是被叫做“大学生”,本科阶段的教学是“大学部”,研究生读得是“研究所”,另外小学生上的是国小、初中生念的是国中。所以,这次我们要读的就是口语传播系的研究所。

“我们这桌的都是正妹啊,”她开始夸奖起我们桌的女生来,“正妹你们听得懂吧?”当然,在无数台湾综艺节目中听过这个词,形容女孩长得漂亮。“那怎么来形容男生呢?”随即勾起了我心中的好奇心,“那就说他很正,当然这句同样可以形容女生”。后面我们聊得话题更是海阔天空,不但我们爱看台湾的综艺节目,台湾的学生也爱看大陆的综艺,《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让他们说来如数家珍。一顿饭下来,感觉我们与台湾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202_年9月15日 第5天

开学第一天,有课的同学一大早坐班车去了学校,没课的我们懒懒的起床,准备乘坐公交车去参加学校的开学典礼。跟台湾的同学说起公交车,他们也是一脸的诧异,“我们叫公车”,为什么中间还要多个“交”字呢?台湾同学们是不怎么做公车的,更多的人选择骑“机车”,也就是我们的轻骑、摩托,上下班时间那还真叫做奇观,“机车”这个词还常用作骂人,形容一个人很啰嗦。让我奇怪的是台湾人实在不环保,都没有电动车。因为学校离捷运站很近,家远的学生都会搭捷运,台湾的捷运就是我们说的地铁,不过票价可比北京贵太多了,但是人没有那么多。因为我们没有驾驶机车的证件,大部分的出行都以公交、捷运为主。第一次坐捷运时,因为口渴,拿出自带的饮料,全车的乘客都用异样的眼光看我,后来看新闻才知道捷运上不准喝水吃东西,民众都会自觉遵守,如果有违反的大家还会上前制止,要不那天我接收到的都是警惕的眼神,到现在想起来都会脸红。

在乘车中我发现台湾人是非常有礼貌的,乘扶梯都会自动靠右,让出左边。公车和捷运上的座位有一小部分的颜色跟其他不同,相当于我们的“老弱病残孕专座”,但在台湾它有一个更儒雅的名字“博爱座”。而且这样的座位一定坐的都是需要帮助的人,即使全车座位都满了,只剩下博爱座,一般人都不会去坐的。再如,有人挡住前面的路,台湾人常会说“借过一下”,希望对方让一让。也许人性的温暖就体现在细微之处。

202_年9月16日 第6天

今天我迎来了在世新的第一节课,口传系主任秦老师的《沟通与组织管理》。开课前跟台湾同学交流,我们都比较谨慎,三言两语带过。他们大多数是研究生一年级,本科亦不是在世新,其实他们和我们一样都充满着好奇和惶恐。课上,秦老师是一位极具个人魅力的女人,干练、独立、严格。台湾的教学深受美国教育影响,加之秦老师是美国的PHD毕业,非常注重互动教学的效果,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一份课程学习大纲,其中最让我新鲜的是“本课程规划为数位学习课程”。数位?“上课方式除面授外亦包括线上学习内容”。我大概明白,“数位”就是我们的“数字”,课程会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如果有同学要借笔电可以向系里申请,大家记得在笔电上安装相关视讯软体,课前我会把课件PO上网,数位课上保证网路畅通”,老师补充到。明明很简单的一句话,字都听得懂,甚至可以一字不错得写下来,可是其中的含义却搞不清楚。跟台湾同学不熟,也不好问,我们几个大陆学生开始窃窃私语,猜测老师的意思。后经过我们三个臭皮匠的一番七嘴八舌,终于明白:笔电=笔记本电脑、视讯=视频、软体=软件、PO上网=放上网、网路=网络。

202_年9月17日 第7天

台风只是在电视上看到,现在马上就要登陆台湾了。经朋友提醒,急忙跑去买应急食品,以防台风天无法出门。中午出门顺便吃中饭,有很多卖便当的小吃店,其实就是盒饭,看到好久不见的“西红柿炒鸡蛋”,兴奋的我大叫“给我西红柿炒鸡蛋”。“西红柿炒鸡蛋啊?你们是从大陆来的吧?”老板一边模仿我说话的语气,一边给我盛菜。原来台湾人没有西红柿的说法,只有番茄的用法。便当店内菜式丰富,仔细看上面的菜名,发现有很多跟我们的叫法不同。例如生菜有一个让我颇感歧视的名字“大陆妹”,北方说的“卷心菜”、南方人说的“包菜”在台湾名为“高丽菜”,西兰花有一个更可爱的名字“花椰菜”。

饭饱之后再去储备近几日的食材。“supermarket”这个词翻译成中文是超市,但是在台湾不会这么说,大一点的超市他们称为“卖场”,住宅区的小超市是“超商”(超级商店的简称)或者“便利店”。我们住的地方算是郊区了,没有什么大卖场,只能去便利店了。短短的一条街上,大大小小的开着四五家便利店,最熟悉的应该就是7-11,北京、上海等地也有连锁,台湾人简称它为seven,我曾听当地计程车司机给我说过台湾对7-11名字的理解,那就是该卖7块钱的东西在那卖11块。店里有很多商品广告,其中最常看到的词就是“好康”,它是指商品实惠,物美价廉。便利店有好康应该是民众最喜欢的。

202_年9月18日 第8天

台风来袭,睡觉得时候就听到呼呼的狂风,却也能睡得安稳。起床才发现本来杵在阳台上的装修铁棍早就倒在了地上,雨还在下,风也没有要减小的迹象,庆幸我们昨日未雨绸缪。走廊里保安大哥在巡视,我注意到他们胳膊上带着“保全”的标志,现在看到这些不同,少了好奇,多了理解。

从来没有接触过台风我的我们,多少对它有一些恐惧,谨慎的我们决定终日宅在宿舍。这样也让我有机会好好的看看台湾电视,一百多个频道,换一圈台都需要很长时间。我发现台湾电视有几个特点:第一,跟我们现在数字电视一样台湾电视频道是固定的,电视台就会在台标旁标注上频道数,希望观众可以记住,例如我们年轻人最喜欢的中天综合台是36频道,中天综合台台标旁就有数字36,其实韩国电视台也使用一样的方式,喜欢看韩剧的应该也会注意到;第二,除了台湾本地独立或者合作经营的电视台,有两台是独立的国家电视台,分别是日本的NHK和美国的CNN;第三,除了公共电视台是政府投资,台湾大多数是商业电视台,不仅有主打新闻、生活、综艺的,还有宗教电视台、购物频道等多种类型;第四,因为商业电视台的缘故,各频道都追逐高收视率,所以才会看到铺天盖地的民生新闻,台湾电视新闻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狗咬人的新闻不稀奇,人咬狗的新闻才有人看”。

原来在北京坐在宿舍对着电脑看台湾综艺跟现在躺在台北的床上看电视的感觉太不一样了。先来关注的是新闻频道,TVBS、中天、东风、三立、民视,不分颜色的看着他们对新闻的报道。“将于十月份在台北举行的花博会中,流行馆中有使用宝特瓶做成的创意墙”,宝特瓶?这个新鲜的词汇,让我不禁仔细看了眼电视画面,一面由矿泉水瓶搭成的高墙映入眼帘。再看一会儿美食节目,主持人穿梭在台湾的夜市之中,推荐当地美食“在南部不仅有不错看的风景,还有不错吃的美食,道地的猪脚饭更是旅行者的最爱”。风景可以不错看,食物可以不错吃,地道也可以说成“道地”。综艺节目当然是台湾电视的重头戏,艺人们在节目中展示着精心准备的“梗”,这个词对于喜欢看台湾综艺的人一点都不陌生,也就是我们相声中常说的抖包袱或者段子、笑点,能够提高节目的“笑度”和精彩度。购物频道同样吸引着像我这样的购物狂,每个主持人都说自己卖得是“最夯”的产品,从纽约、巴黎、东京火到台北,“夯”的意味是指热门、流行。

202_年9月19日

第9天

雨还在稀稀拉拉的下着,但是风已经没有之前那么大了,那就下山走走,顺便解决饿肚子的问题。看见一家小店写着“自助餐”的标志,走了进去,可是这跟我们所说的“自助餐”很不一样,虽然摆着各式菜肴供客人选择,但拿完菜之后需要放在称上称重来计价收费。而我们所说的自助餐在台湾有另外一个名字是“吃到饱”,因为这样的餐饮方式来自西方,台湾也有地方使用buffet的音译“百汇”,八大电视台还曾拍摄过名为《爱似百汇》的电视剧。

随便逛着街,无意中走进一家化妆品店,热情的销售向我推介着产品,她拿着一瓶乳液说到“这瓶rǔ yì具有保湿的效果”。什么rǔ yì?我又仔细看了瓶子上写的字,“乳液”没错啊,可是销售人员一遍遍重复着rǔ yì的发音。原来还有很多相同的字在台湾有不同的念法。如:垃圾(lā jī)叫做“lè sè”,说服(shuō fú)是“shuì fú”,法国(fǎ ɡuó)念“fà ɡuó”,包括(bāo kuò)即“bāo ɡuā”等等。

202_年9月20日 第10天

《修辞批评方法》是我在世新大学修的另外一门课程,温伟群老师以他灵敏的反应和极快的语速迅速征服我们的思维。台湾教学注重对研究方法的学习,我所选的这门课就是介绍质化研究方法。修辞在台湾也叫“语艺”,强调说服的效果和对“阅听人”的作用。“阅听人”是传播中常说的“受众”,每次听到受众这个词都觉得太过被动,相比之下,阅听人更为客观。

“语艺批评源自美国,注重与实务相结合,我们在应用时要注意在地化,遇到一些迷思也是在所难免”。上温老师的课绝对够刺激,因为精神要高度集中才能保证不丢失信息。虽然还是不能完全明白他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的领悟力在不断训练中有所提高,“实务”指的是“实践”,“在地化”对应的是“本地化”,“迷思”这个词最难领悟,很像是英语单词“mystery”的发音,接近“迷惑、疑问”的意思。

语艺批评大多运用在政治上,温老师不可避免提到很多政治人物,当他说到美国时,我发现台湾有很多人名翻译跟我们有些出处,他们更接近音译,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是“欧巴马”,前任布什是“布希”,希拉里翻译成“希拉蕊”。其实不仅是人名,电影名、地名,甚至是国家的名字都不尽相同,这可能多少让我们在沟通上有些困难,却恰恰增加我们对彼此语言使用上的好奇。

游学中的蜕变不仅来自看过的风景、踏过的足迹、知识的增加,更有见识的扩展、眼光变远和趋于淡定的心态。我曾在申请交流原因中写到“为两岸的交流和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现在看来真是名副其实,因为在台湾的学习让我感触良多、受益匪浅,并帮助我顺利完成了自己的硕士毕业论文;而台湾的老师同学通过我们看到了大陆人的认真、仔细和勇敢,更多台湾人愿意了解大陆、接触大陆甚至来到大陆。语言不是我们的障碍,只要好好利用,它将是让我们变得更好地桥梁。

第五篇:台湾风俗文化

台湾风俗文化

一、台湾概况

台湾省,简称“台”,省会台北,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台湾省总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仅占全国的0.38%,202_年人口总数达到2337.3517万(含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辖22县、市,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

全省包括台湾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64个岛屿,其中台湾岛海岸线长达1600多千米,面积为35873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一大岛,也是中国东南海上屏障和重要门户。

二、台湾的语言

台湾的普通话很普及,它不仅是官方语言,在社会上也成为通用语言。但在民间,广泛应用的是“福佬话”即台湾的闽南话。早期的大陆移民主要来自闽南,特别是漳州和泉州。他们在台湾杂居之后,泉州音与漳州音逐渐形成一种“不漳不泉”的闽南话,即福佬话。它吸收了高山族语言和日本语的一些语汇及语法,因而福佬话已与福建的闽南话有些不同。

台湾的客家族和高山族均有其各自的语言体系。

三、台湾岛内特色民族技艺

(一)南管戏与南管乐

广义的“南管”指中国南方语系的音乐。但在今天台湾所保存的南管戏,即专指闽南语系中最古老的戏种——“梨园戏”。主要流行于泉州、厦门一带,后来传到台湾及闽南华侨较多的南洋各地,有近500年的历史。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贴、外七行,故又称为七子班,或七色、七脚戏。由成人扮演者叫做大梨园,童伶扮演者叫做小梨园。基本曲调为南管音乐,宛转悠扬,曲牌名称也多与南北曲相同,因此被认定是宋、元南戏的遗音。伴奏所用乐器,可分弦、管及打击乐三部分。

(二)北管戏与北管乐

北管戏与北管乐是指中国北方语系的戏剧,又称“子弟戏”(因多为农村子弟的业余戏团而得名),也称“乱弹戏”(来自乾隆时的“花部”腔调)。其唱腔基本上是“板腔体”,唱词多采七字或十字句型,但有新旧两派之分:“福禄”(或福路)为旧派,保存了梆子腔的系统,主奏乐器为壳仔弦(椰胡)。“西皮”为新派,为皮黄腔系统,主奏乐器为吊鬼子(京胡)。

(三)各色民歌

山地民歌,从民间音乐学的角度来看台湾山胞的民歌,是一大宝库,不但在人类歌唱的历史上,提供了具体的例证,而且还发展出令人惊异的复声或和声合唱技巧。

福佬系民歌,演唱方式属于单音的曲调唱法。因产生地区的不同,各有代表作,如西部平原的“草蟆弄鸡公”、兰阴平原的“丢丢铜仔”与恒春地区的“思想起”。客家系民歌,指由广东与嘉庆州为主的汉族移民民歌。客家住民多分布于桃园、新竹、苗栗与高雄屏东的丘陵地区,通常以山歌或采茶歌,与福佬系的小调相比美。

四、台湾的重要节日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灯节:历正月十五日为灯节,俗称“元霄节”。清明:公历4月5日。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

五、台湾的祭典

(一)孔子诞辰祭典

至圣先师孔子在台湾民俗信仰中,地位相当特殊。台湾人民在每年农历9月28日孔子诞辰纪念日举行祭典,并将这一天确定为教师节。

(二)妈祖诞辰日祭典

农历3月23日为妈祖诞辰日,妈祖是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居民信奉的水神。年年妈祖过生日,岁岁祈求保平安。这一古老的祭典活动,成了台湾下海人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台湾省所祀“妈祖”庙宇,共有300多所,神座系由福建省“分身”恭迎到台。

(三)上白礁谒祖祭典

白礁系指福建省泉川地区同安县的白礁乡,上白礁就是前来大陆白礁之意,表明了跟随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军民后裔,借遥拜福建白礁乡济宫祖庙,以缅怀大陆历代祖先。每年农历3月21日,位于台南学甲镇的慈济宫,都要举行规模宏大的上白礁谒祖祭典。一方面追怀大陆上的祖先;另一方面遥拜福建省同安县白礁乡的慈济宫祖庙。

(四)中元节普渡祭典

农历的7月15日,俗称“中元节”,又名“盂兰节”、“鬼节”,是民间祭奠祖先之魂的日子,也是道、佛信徒一个极重要的节日。在这个大节日中,台湾农村家家户户要杀猪宰羊,准备极为丰盛的酒肉祭品,祭拜祖先及阴间鬼魂,企望“普渡”众生与亡灵。

此外,台湾同胞还有许多与大陆基本相同的传统节日。现在仍盛行的一些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扫墓祭祖、端阳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赏月吃月饼等,即使在日本统治时期,也从未中断过,仍保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

【文化】普通话和台湾“国语”的差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