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第一集: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遇见
编辑:倾听心灵 识别码:23-1059136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03 01:14:36 来源:网络

第一篇:第一集: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遇见

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

欧洲的博物馆之夜,一年只有一次。在这一天,卢浮宫和欧州四十一个国家的两千多座博物馆都会免费开放直至凌晨。在深夜的呼吸里感受这些作品,这对于每一个热爱艺术的人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午夜十二点,卢浮宫的博物馆之夜已接近尾声。九千公里之外,北京早晨六点,两个小时后,这里又将迎来新一天的客人。这天,卢浮宫第一次把文物搬到了古老的北京紫禁城,将要在午门为人们呈现拿破仑时代的艺术精华。这次展展览跨越了千山万水,让两座宫殿相接,东方和西方接艺术相互对望。卢浮宫和紫禁城由此相遇。

第一集:遇见

04:18伊莎贝拉卢浮宫雕塑馆研究员,拿破仑一世展的策展人。每天九点,她都会准时来到卢浮宫。穿过藏满雕塑的皮热中庭和玛丽中庭,走进封存着艺术和历史的大门。

帝王的皇宫成为人民的博物院,在这点上卢浮宫和紫禁城有着相同的际遇。断头台竖立在稍后一点儿,离这堆废墟几步远的地方,一个圆柱形的篮子用皮盖上,放在国王头颅要落下的地方,以便接住它。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在他的《见闻录》中描绘了法国大革命中处事国王路易十六前的情景。1793年1月21日上午十点,在狂热的呼喊中,国王路易十六被革命者押上了断头台。也许他还想回望一眼他的家卢浮宫。但是,这座他亲自参与设计的断头台非常高效,没有给他

/ 9

这样的机会。这样的没落命运,也降临在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身上,不过与路易十六相比,他还是幸运的。1924年11月5日下午四点,溥仪被冯玉祥的国民革命军勒令搬出了紫禁城。1925年10月10日,紫禁城的神武门挂上了故宫博物院的牌匾。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博物官,在这一天成立了。开放第一次尽管票价要花半个大洋,但整个北京城依然万人空巷,来此观赏的有两万五千多人。曾经森严的皇家禁地,在这时起,开始走进了携家带口的平民百姓。皇帝的家和家里的一切,成为可以观赏的古物,私藏于深宫高墙里的一件件国宝 终于迎来了万千期待的目光。故宫博物院成立之初,大量汲取西方博物馆的建馆体制,而同样,从皇宫变博物馆的卢浮宫也是故宫效仿的对象之一。1793年8月10日刚刚建立一年的法兰西共和国,卢浮宫成为中央艺术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连接卢浮宫与杜伊勒丽宫的大画廊,也第一次引来了法国的普通公民。面对着曾经只有国王和贵族才能面对的艺术收藏,他们兴奋,他们流连忘返。广告时间10:08-15:08 从中世纪法王菲利浦二世为战争建起的城堡,到后世六百年二十七位国王累积建立起来的皇宫,卢浮宫在这一刻终于变成了世界上第一所现代博物馆。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文化事件。博物馆的时代由此开始。

艺术品应当滋润人的心灵,培养艺术家,它必须为国家所有,不属于任何享有特权的人,1793年法国内政部长罗兰在卢浮宫发出了这样的宣言,这种彻底的自由平等的博物馆理念在当时的欧洲领先。

/ 9

然而共和的车轮由于一个人的出现,发生了不同寻常的运转,他就是拿破仑 波拿巴。他将卢浮宫带到了一个全新历程。伊莎贝拉最近的工作集中于筹备拿破仑一世展,她正在清点所有要带到北京的雕塑。这些都是拿破仑时代最为典型的作品。制作这尊拿破仑胸像,原本要放在博物馆入口的上方,就是这里。就在拿破仑庭院里当时博物馆被命名为拿破仑博物馆。1799年拿破仑当选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这位共和国的第一公民,入住了法王路易十六的宫殿。过了四年,他把卢浮宫中央艺术博物馆的招牌换成了拿破仑博物馆。拿破仑深知,自己的江山并不稳固,他的一切威望,都源于战场上的辉煌,因此让人民深深铭记自己的战功是他的重要法宝。在古罗马只有得胜的将领,才有资格从凯旋门下经过,凯旋门是战争和荣耀的纪念,拿破仑崇尚古罗马的英雄精神,这与他的万丈雄心不谋而合。1795年拿破仑在卢浮宫的广场为自己修建了小凯旋门,凯旋门上的浮雕记录着拿破仑与德国和奥地利皇帝战争时所取得的胜利。然而它们并没有表现激励的战争场面,而是选择了和平和平条约签署的时刻,这正是拿破仑高超的宣传技艺的表现,他总是越发动战争越是宣扬和平。小凯旋门上的浮雕素描,将前往北京紫禁城,参加拿破仑一世展。迎接这次展览的午门,是紫禁城正门,也是最大的宫门。午门是礼仪之门,皇帝就在此颁布诏书,举行庆典,战争过后大军得胜凯旋,还要在午门举行献俘仪式。举行献俘是中国皇帝记录胜利,铭记战功的重要方式。然而有一位皇帝,认为单凭这种方式,不足以记载他的功绩,他把目光放到了更为遥远的地方。

/ 9

卢浮宫铜板雕刻收藏馆馆藏研究主任:Pascal Torres Guardiola(介绍说:“《乾隆大阅图》)这是法国18世纪的一幅版画,它所依据的素描蓝本,由在中国的耶稣艺术家制作,这些版画是由中国皇帝直接向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定制的,用以表现他的征战功绩,也就是中国皇帝的征战图。所有素描稿都交给了法国的东印度公司,然后寄到巴黎制版,还有一份中国皇帝给法国国王的官方订件请求。”

这一次约定创造了紫禁城和卢浮宫的初次相遇,而两百多年后的《卢浮宫·拿破仑一世》展让两座宫殿再次连接了起来。

伊莎贝拉常常要经过这样一条狭长通道前往卢浮宫雕塑部地库,检查艺术品。您可以看到前面的蒙娜丽莎,您可以过去看看。她指着一个小的蒙娜丽莎,介绍说:“它主要是用于安全演习、消防演习,还用于演练画的装挂……”

没有任何一件艺术品,能与蒙娜丽莎的知名度匹敌,她仿佛已经成了卢浮宫的形象代言人。似笑非笑,疑幻疑真;无论从哪个方向看,她似乎都在注视着你。拿破仑似乎也很喜欢蒙娜丽莎的眼神,他曾把她挂在卧室里。现在不可能再有任何一个人会有这样的幸运。

在卢浮宫的历史厅,伊莎贝拉的同事们取下了一块用石膏做的方形庭院三角楣小样,它完成于1813年,已经有两百年的历史,极其容易破碎。它将被送往中国北京,参加《卢浮宫·拿破仑一世》展。被运往北京的小样就是这块方庭院上的三角楣,现在处于中央是阿波罗神。在拿破仑垮台前,这个位置曾经是拿破仑的形象,他面向着智慧之神把自己从手持武器的军人,变成了宣扬和平的君主。

/ 9

这位马背上获得政权的小个子,热爱艺术,更热爱用各种艺术的方式去表现自己。军人、将领、君主甚至是神!他习惯运用各种具体的形象去感召他人,无论是宣传自己,还是奖赏君臣。

25:30乾隆皇帝心中,却是另外一番自诩。这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作者是元代的黄公望。就在这幅作品上,乾隆皇帝留下了70多次题跋。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可见他对诗对书画的钟情。

如果说拿破仑希望把自己装扮成一位战神,乾隆却希望被看成一位清雅文人。乾隆同拿破仑一样,有着将自己的印迹长久保留下来的强烈愿望。他的字迹不仅落在《富春山居图》上,留在了太和殿的匾额上,也留存在了四足笔筒上,留在了大禹治水的玉山上,甚至留在了颐和园的假山石上……尽管乾隆做得略有泛滥,而题字却是一种中国的传统,书法既是艺术,又寄托着精神的心迹。

西方人偏爱形象,让人在具体的形象中直接感受,他们留给后代的是一尊尊形象各异的塑像;而东方人偏爱文字,留下一幅幅牌匾,不断提醒自己、警示后人。

广告时间28:15-33:35 生活在巴黎的孩子们非常幸运,卢浮宫已经成为他们学习的乐园。“大家用手指量—下拿破仑,然后跟整幅画的高度比一下。„三倍。”老师给孩子们分析的这幅画是画家雅克·路易·大卫绘制的((拿破仑加冕礼》。

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拿破仑举行了加冕典礼,成为法

/ 9

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拿破仑请大卫将这一时刻永久性地记录了下来。

这幅巨型绘画,宽6.1米,长9.31米,画中191个人物,大卫为每个人都单独画了素描图。画面本来的构思是在教皇面前拿破仑以大胆的姿势为自己加冕,然而,最终他改变了主意,为了表现权力的取得全靠自己,他让画家画成了他为皇后加冕。

半生消磨在沙场上的拿破仑把自己比做亚历山大大帝,终生向罗马时代靠拢,所以他偏爱古希腊、古罗马题材的作品。当时在绘画领域正兴起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精神为理念的新古典主义作品,这些作品构图严谨,画幅巨大,与拿破仑的口味非常契合。

尽管大量画作不可避免地用为宣传政治,但政治与艺术的结合最终开创出大气磅礴、焕发着英雄主义激情的经典之作:不知道乾隆惯看山水的眼睛,看到这些激流喷涌的作品,会有怎样的感受?

拿破仑用巨型画作把自己描绘成英雄的君主,乾隆皇帝又是用什么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

这是一件乾隆御制的珐琅彩瓷《山水楼阁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上面描绘了亭台楼阁、林间飞燕,留白处还加题诗句。乾隆把诗、书、画、瓷器、珐琅工艺完美地结合起来,将瓷器的制作技艺发挥到了极致。

珐琅彩在康熙晚年研制成功,在雍正时期得以发展,在乾隆时期走向顶峰。乾隆时期的珐琅彩最让人称绝的是把花鸟山水画法的技艺,表现在瓷胎的弧形表面上。乾隆喜欢用精细繁复的工艺,塑造自

/ 9

己对完美境界的追求。无论是集合十六种工艺被世人称为瓷母的《各色釉彩大瓶》,还是总重达五千多公斤的《大禹治水玉山》,都在彰显着乾隆心中无所不能的豪情。

作为一国之君,乾隆和拿破仑对艺术的热爱,不像普通人那般单纯,在他们看来,艺术必须承载着帝王的政治意图和理想。

30:00周二卢浮宫闭馆,却是工作人员最忙碌的日子。拿破仑展的艺术品出展会留下空位。伊莎贝拉正在监督将库存的同等理级的展品替换上去。也只有在周二闭馆的时间,卢浮宫的40万件展品,才能享受难得的安静。这里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一个故事,都是一个时代。

伴随着战场上的节节胜利,拿破仑将上千吨的艺术品,运回卢浮宫,大画廊拥挤不堪。每面墙壁要排列上中下三排画作,尽管如此,像这样大量集中全欧洲的艺术珍品还附带解记,是史无前例的创举。大量艺术家涌向卢浮宫,19世纪初,拿破仑博物馆已经成为欧洲不朽的艺术中心。

万里之外的中国满清皇帝乾隆一副儒家书生模样,出现在这幅《平安春信图》中,他将个人情趣演变成一项巨大执着的收藏事业,并编纂了浩繁的收藏目录。然而乾隆从来没有把收藏艺术品看成是纯粹的业余消遣,而是有着深刻的政治意图。他在位期间引发了历史空前的国宝大聚集。中国艺术史上最重要的作品,几乎都进入了紫禁城,拿破仑靠征服掠夺的战利品约有五千多件,最终随着滑铁卢战败陆续归还欧洲各国。但是永远留在卢浮宫的名作也不在少数,卢浮宫现存

/ 9

的最大的一幅画《加纳的婚礼》便是如此。(法国枫丹白露宫)拿破仑的战利品被送还欧洲,而乾隆的收藏也有很多随着国运的动荡,散落在世界各方,今天在巴黎效外的枫丹白露宫里人们依然可以看到这些来自中国的瓷瓶 宫灯和佛教壁画,它们大多来自圆明园。1821年5月5日,拿破仑死于圣赫勒纳岛,一个时代就这样过去了。无论功过是非,卢浮宫因拿破仑而发展,是不争的事实。

43:55-48:25拿破死后的一百六十年中,卢浮宫历经变迁,在1989年以前,对于游客来说,卢浮宫仿佛一座迷宫。入口狭窄,标识不清。二百二十四个房间让他们晕头转向,但一个中国人使这里发生了改变。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二下世纪最成功的建筑现之一他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始终游走于传统与现代之间。

1981年法国政府开始进和行大卢浮宫计划改建这座古老的建筑。贝聿铭的金字塔方案(贝聿铭与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得到了总统密特朗的支持,却遭到百分之九十的法国人的激烈反对。在长达八年的施工过程中,质疑和批评始终伴随着贝聿铭,但是在巨大的压力下,贝聿铭始终坚持着他的设计理念,1989年当由七百九十三块玻璃组成的金字塔展示在人们面前的时候,法国人接受了它。改进后的卢浮宫不仅光线明亮,而且增加了一倍的展览空间,真正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202_年卢浮宫又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改造工程。

新时代的故宫也在经历着新的整修和规划,午门已经成为故宫博物院固定的文物展厅。拿破仑一世展即将开幕,第一次来到北京的伊莎贝拉在为展览做着最后的准备。一天后人们将通过这些雕塑绘画

/ 9

挂毯去了解一个人和一个宫殿的辉煌。

同一件文物同一件珍品,不同时代的人给予不同的解释。更何况将它移到万里之外由另外一种文化中的人去解读。卢浮宫遇见紫禁城,一种辉煌遇见另外一种辉煌,这是一条文明对话的道路,也是重新创造意义的可能。

结束曲:心依恋

/ 9

第二篇:6第六集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 神圣无上

第六集 神圣无上

西方历史上曾有一个漫长的千年,被称为黑暗的时代。这个千年在中国气质各异的朝代历次更替。其间大唐盛世辉煌无比,西方有这样看似冰冷的脸庞。中国却显露着恬静的微笑。圣母承担着人间的苦难,观音普渡着天下众生,教堂钟楼的尖顶刺入苍穹,庙宇在青山绿绿水中若隐若现,朝圣者向着东方跋涉,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庄严,人们朝着各自的方向追寻信仰。第六集 神圣无上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名为大卢浮宫的改建计划中,在名为大卢浮宫改建计划中,考古学家意外地发现了卢浮宫中世纪地基与护城河,1661年前后的卢浮宫,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样是彰显帝王荣耀的豪华宫殿,它是一座城堡,一座中世纪城堡。时隔半个多世纪,我们还能从这些古老的石头中,触碰到中世纪特有的气质。

《卢浮宫历史》项目负责人: 这个柱头是中世纪卢浮宫的典型雕塑,它的年代与圣路易厅相同,柱头上有很大的叶形装饰,每个侧面还雕刻有花饰,这真的是中世纪罗浮宫的中心,现代人对中世纪充满了无限遐想,隐约的圣歌和吟唱,神秘的古堡与教堂,浪漫的骑士与爱情。在遥远的公元初年,最早的基督教徒,穿梭在漆黑狭窄的地下墓窟通道里,他们秘密聚会,与尸体和黑暗为伴,借着微弱的烛光,完成对上帝的礼拜。

《创世纪》中,上帝说:“要有光,于是有了光,因为与黑暗的长久相伴,光明成了当时基督徒内心最大的渴望,对光的追求,也延续到这之后的整个千年,而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这个千年,被现代人称为黑暗的时代,上帝创造的光去了哪里?或许我们能在这些绘画里看到那上帝之光,画像背景中的大片金色,特别是人物头部周围的光环,无不在我们眼中折射出神圣的光芒。

卢浮宫法国绘画厅:卢浮宫中,收藏了来自欧洲各地的中世纪绘画,圣像画占了其中很大一部分,然而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在今天看来却是那样生硬、呆板,他们的身体是扁平的,皮肤灰暗,面容冷静,姿态僵硬,这些特征再加上大片的金色背景,都在告诉我们画中并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指涉着某种神圣的存在。回望古希腊时期那些栩栩如生,让人愉悦的神祇,两个时代的艺术有天壤之别,难道中世纪的艺术真的是一种冰冷的倒退吗?

/ 7

禅者林谷芳:我们了解西方文明的泉源,其实在艺术方面有两大区块,一块来自于希腊,希腊的神祇可以就像人间的英雄一样,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另一个区块就是基督教的文明,在这里面上帝是造物主,它是一种绝对,所以一旦彰显的神性,某种程度就要把你的人性部分,做一个一定的压抑,这样的东西在中世纪达到极端,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到在中世纪的艺术里面,原来希腊来的这种人间性的元素,就几乎不见了。

中世纪的人们认为,现实与美丽的艺术实际上是诱惑人心的罪恶,形体越美好,色彩越逼真,就越偏离上帝指引的道路。于是这时期的艺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去除了一切逼真于现实的手法与技术,以失真的没有立体感的形象,来传达上帝永恒的真理。

禅者林谷芳:类似中世纪这样一个神权的时代,在中国上基本上是没有发生过的,那么根本原因跟中国文化的人间性有关联。广告时间8:50-13:50 故宫雨花阁中国没有神权时代,并不意味着中国皇帝没有宗教信仰,紫禁城春华门内的雨花阁,是乾隆皇帝参佛悟道的场所,这里供奉着很多藏传密宗的佛像,还悬挂着一批精美的绘画作品—唐卡,唐卡是藏传佛教特有的艺术形式,兴起于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时期,是一种装裱在彩缎上的卷轴画,供佛教徒观修、礼佛,积善祈愿。大唐盛世之时,文成公主嫁入西藏与松赞干布和亲,唐卡这种具有民族色彩的艺术形式,随之传入宫廷,唐卡色彩艳丽,画中如此多彩的世界,让人心生喜悦之感,菩萨的面容也让人感到和善可亲。藏传佛教曾对造像方法进行过重大的改革,为了让当地普通民众,毫无障碍的接受佛教、接受佛像,僧侣挑选出体貌匀称美好的当地人作为模特,依据他们的样子来塑造佛像或者绘制壁画。

16:15中国敦煌莫高窟而在唐代的敦煌壁画里,我们看到的菩萨形象也都非常符合唐人的审美情趣,汉传佛教里菩萨像都是居士的形象,长发披肩璎珞满身,人物的气定神闲,展示出心如明镜的境界.我们可以感觉到他们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的状态完美得令人神往,这样的艺术,用世间人们喜欢的形貌吸引你,然后再带你进入佛教的世界。

而引导基督徒理解教义的却是另一种气质迥然的艺术,他们庄严肃穆,不动人情,这些看似世间生活的场景,其实是《圣经》故事的图解,在耶稣诞生的场面中,牲畜和马槽的出现只是为了表示故事发生在马

/ 7

厩里,除了必须的人物与道具之外,几乎再也没有任何与现实生活相关的细节,艺术家以最为简炼的图像,完成对故事的讲述。现在遗留下来的敦煌壁画中,为数众多的经变画,也是用图像来解释某部佛经的思想内容,这幅唐朝的西方净土变,描绘的是阿弥陀佛居住的佛国净土,极乐国土天乐常鸣,花雨漫天。那里用黄金铺地,用七种宝物装饰楼阁,中国的画匠们借用人间最美好的景象,把皇帝的紫禁宫殿,作为建筑模板,构筑出了这个美妙奇异的天国图景,经变画中还点缀着许多人间社会的小景,春种秋收,婚丧嫁娶,画匠们取材于日常生活,用通俗的故事来表达佛经的教义。比如这幅婴儿车的壁画,是为了讲解《父母报恩经》,告诉人们要孝养父母,知恩报恩,无量寿经中,人刚刚转世到净土世界的莲花童子形象是用穿条纹背带裤的小孩子表现的,阪依佛门前要清洁身体,有刷牙的,这是洗头的,连如厕也被画到壁画里。这些画面乐观、明朗、富有情趣,蕴含着世俗的情感和愿望,两相对照,中国唐代的佛画,可谓是体现宗教性与人间性融合的一个高峰,而中世纪的西方基督教艺术,却是神性的无限张扬。那么我们在墓窟里看见的鱼,绘画中缠绕在树上的蛇,圣徒肩膀上的鸽子,又有什么神性可言呢?

法国大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Christian HECK当时西方的思想中,人们相信这个世界只是昙花一现一点都不重要,而永恒又是那么的高高在上,那最关键的就是联系人与那个高高在上的存在,这样的绘画原则,在本质上是象征性的,也就是说中世纪的人认为事物象征它本身之外的东西,它让人们想到超越的存在。

在基督教艺术中,鱼并非是水中游鱼,它象征着基督,而蛇则是罪恶与诱惑的化身,鸽子代表圣灵,苹果意味着原罪,天空投射下来的金色光芒是上帝,圣母手中的百合花象征着她的纯洁,十字架也远非交叉的线条那么简单,它代表的是整个基督教。

作为研究中世纪艺术的专家,艾克教授很容易理解中国艺术中的符号化表达。

22:20只有当我们放下固有的成见,理解了人们的信仰,我们才能理解东西方宗教艺术的意味,中世纪艺术中的图像,都可以被看作是代表着某种意义的符号,它们仿佛是一种语言,一种传达上帝教诲的语言,引导人们理解上帝代表的真理。而在东方,终极的真理存在于人的心里,要理解这样的真理,靠的是个人对人生五味的体验,这种体

/ 7

验,化为画家笔下的神韵,化为雕塑家手中的千姿百态,如果不是感受到智慧的通达,简单的笔墨怎能这般酣畅淋漓,化于无形,如果不是体味到禅定状态的喜悦,怎能将泥土表达的如此生动?艺术家个人修养与境界的高低,决定了艺术作品的高下,艺术作品的优劣也表达出悟道的境界

公元1000年,人类迎来了第一个千禧年。基督教寓言中的末日审判就要上演,整个欧洲的宗教情绪空前高涨,然而末日的审判并未成真,最终的救赎没有实现,接下来的欧洲又经历了**的五百年。广告时间25:15-30:30 宗教战争和自然灾害接踵而来,饥荒与瘟疫纷纷降临,对于那些失去亲人的信徒们而言,他们此时仿佛更能理解一位母亲的痛苦,他就是圣母玛利亚,人们相信曾经历过丧子之痛而依旧保持虔诚的圣母,可以带给他们心灵的抚慰和坚强的力量。

卢浮宫工艺品馆馆藏研究主任Jannic DURAND: 她是教徒心中的重要人物,因为她是神的母亲,让娜·德芙约圣母像是卢浮宫中世纪馆藏的精品,那是在公元四到五世纪的时候,特别是以弗所宗教会议时,从那个时候开始,圣母的形象迅速增多了,圣母是女性同时也是神的母亲,因此她像母亲一样更容易亲近,比三位一体的上帝,圣父、圣子、圣灵更容易接近,他们太抽象了。

禅者林谷芳:它就是符合人性的,更不用说原来历史之间就有所谓的女神的崇拜,就有一种母性的依归。

常常有人把圣母玛利亚比做于佛教在东方的观世音菩萨,的确也有他的一个相同处,相同处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一种母性的依归。观世音菩萨在中国人心中,是最为亲近的一位菩萨,她是诸佛慈悲心的人格化身,发下大愿观照人间,只要呼唤它的名号,便会得到救助和关怀,所以无论在汉地还是藏地,观音信仰十分盛行。最初的观音菩萨形象是以男性形象出现的,敦煌的初唐壁画中,菩萨姣好的面庞上还挂有两撇胡子,盛唐之后,观音菩萨形象逐渐丰满,其实在佛经中菩萨本无男女之分,根据机缘不同,随机化现度化众生。

禅者林谷芳:那么男像转成女像当然有她的历史原因,如果我们从时代来看的话,我们可以看到隋唐的时代,他基本上是一个比较开阔的时代,有这个雄阔的男像,那么一方面符合所谓丈夫的精神,天人师在佛经里的精神。那么到了宋之后,其实中国文化比较走入幽微的 4 / 7

路,那么很多东西,它的线条开始纤细,他的整个造型开始柔美。观音菩萨的形象在宋代达到了最为柔美的程度,此时大唐盛世已是历史云烟。1096年,当宋与西夏开始了金明寨之战时,欧洲大陆已经因多年的荒战乱而疲惫不堪,喘息未定。令人闻风丧胆的黑死病又开始席卷欧洲。十四世纪末期,一位叫卡奥尔的牧师曾写道:我一生所见,除了战争别无其他。

卢浮宫工艺品馆馆藏研究主任Jannic DURAND: 这尊圣母也是十四世纪上半期哥特式艺术的杰出代表,金银匠十分灵巧的将金属箔卷起来,造成了真实衣物的感觉,圣母的轮廓隐约S型,具有优雅的情调,他面容温柔,与圣礼拜堂的圣母像不同,更加浑圆柔美,圣婴的手抚摸着母亲的面颊,他表现了十四世纪上半叶人们认为理想的美。法国巴黎圣德尼修道院:现实生活虽然那样艰难,人们心中仍有希望,越是黑暗,越是渴望光明,圣母玛利亚就宛若一道圣洁的光。

罗浮宫里的这件作品,不仅是单纯的圣母像,她还有容纳圣物的功能。卢浮宫工艺品馆馆藏研究主任Jannic DURAND:它由三部分构成,底座和圣母像本身,圣母手中拿的是第三部分,一朵小百合花,花上装饰着珍珠,其实在百合花的三片花瓣里曾经保存着来自圣母的圣物,有圣母的面纱,圣母的头发,和圣母的乳汁。

基督教徒崇拜圣物,偶在佛教中也有一种备受珍视的宝物,那就是舍利,舍利是指高僧或者佛陀火化后的遗物,盛放舍利的容器,也堪称中国工艺史上的杰作,法门寺唐代地宫的秘龛内,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及形骨,盛放在多层做工精美的宝函里,函身所用的材质非常珍贵,上面雕刻着各种花卉,镶嵌着珍珠宝石,盛放佛祖真身舍利的鎏金银宝函,上面嵌刻的金刚界四十五尊造像曼茶罗,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密宗曼荼罗坛城,雕工极为精致,可以想象当时的人们在制作它时耗费多少心思。

圣物也好,舍利也好,盛放他们的器具都绝非寻常之物,制作这些器具的能工巧匠,在当时并不被看作是艺术家,他们只是手工匠人,大多数人都不能子啊作品上留下自己的署名,我们无从得知他们是谁,这些默默无闻的工匠们,用当时最珍贵的材料来打造圣器,用最高超的技巧来装饰圣器,他们在这些让现代人都惊叹不已的作品中,记录着那个时代的信仰与追求。

/ 7

卢浮宫馆藏的圣物器数量繁多,建立这个收藏的基础来自圣德尼修道院的珍宝室,这尊圣母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进入卢浮宫,他最初是由法国国王查理四世的妻子让娜在1339年奉献给圣德尼修道院的。圣德尼修道院圣德尼修道院曾是法国皇家陵墓所在地,在它的历史上有一个人的名字永远不会被忘记,那便是1122年被任命为修道院院长的絮热,他在任期之内,订做了大量精美的圣物器,在他看来,将信仰打造成精致绚烂的圣物器,还不足以彰显上帝的荣耀,他还要把执着和虔诚扩大到盛放这些圣物器的空间,那就是上帝在人间的居所——大教堂。以往的教堂建筑厚重、昏暗,絮热要让它明亮起来,让它弥漫着来自上帝的光芒,这种轻盈明亮高耸入云的建筑,被称为哥特式建筑。从十二世纪开始,在欧洲大陆风行开来。大教堂矗立在欧洲城市的中心,成为了城市的象征。

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是法国著名的哥特式建筑,矗立在塞纳河西岱岛的东南端,有人称它为巴黎中世纪时期,最美的一朵花。教堂的深处,有着惊艳的雕刻、绘画、花窗、吊灯,在烛光的摇曳映照之下,僧侣的祈祷之声应和着乐音,仿佛能够穿透拱顶,一直通向苍穹。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眼睛在向上转动,一直看到拱顶,就像把自己的心灵提升到神灵那里,躁动不安的心才能在神的怀抱中安息下来。哥特式教堂,成了中世纪漫长的石头记中最精美华丽的高潮。广告时间45-49:30 禅者林古芳:谈到中国寺院的建筑,尤其是与外国建筑相比的时候,许多建筑学者会有些遗憾,尤其从一种历史和考古角度来看的话,因为木造的建筑容易腐朽,所以在历史复原上有他的一个困难。山西的唐代木构建筑——大佛光寺,是保留下来年代最久远的寺庙。雨过清风润,树重禅寺幽。寺院总坐落早青山绿水之间,与自然融为一体,不同于西方石造建筑的崇高伟大,中国木造建筑温润亲切,讲究内敛含蓄,这正是天人合一的体现。

禅者林古芳:那木造建筑其实取之于自然,最后回归于自然,来自于尘土,最后回归于尘土,它其实可以体现一种真实的成住坏空。就这样,直接关照人世与自然的轮转变化。如此求得解脱,所以木造建筑所谓的局限,在佛教勿宁是一种殊胜,而非常遗憾。无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宗教都在为人们提供一种慰藉。在面对这个无法把握的世界时,带给人们越过现实障碍的勇气,从而获得内心的宁静。当我们观看中世纪的宗教艺术品,当我们观看人类任何一件宗教艺术品时,我们所面对的已不只是作品本身,而是当时人们精神寄托的载

/ 7

体,这些作品使我们感受到那一颗颗诚挚的灵魂和他们内心崇高的存在,这也许就是宗教艺术恒久动人的魅力所在。

20世纪80年代的考古,掘出卢浮宫的中世纪城堡地基。我们在卢浮宫中寻找中世纪,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年代?在紫禁城,中国文化学者林谷芳向我们讲述,大概同样的年代,意大利人利玛窦带着圣母玛利亚画像来到北京,当他走进皇城的时候,见到的又是怎样的景象……。宗教、宗教艺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以不同的形式抚慰着人类的心灵。

/ 7

第三篇:当杨玉环遇见陈圆圆

当杨玉环遇见陈圆圆

武青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一中(一区)

52级10班

绯红的彼岸花星星点点,一直蔓延到黄泉路的尽头,暗暗的火光下,若隐若现,愈发显得妖艳。不远处微微荡着几缕琴音,低低沉沉,催人泪下。约约含着几声低叹,却让人肝肠寸断。

才知古人不欺我,果有倾城倾国色。那是怎样的一双红颜,明眸皓齿,令人艳羡。一个着一身宫装,端端庄妩媚;一个是一身纱裙,清丽迷人。眼中的点点忧郁,载了泪光,更是频添几分楚楚可怜。

“我晓得你,你是大唐玄宗的贵妃,杨玉环。”“我我也识得你,你叫陈圆圆。”“是吗?我俩倒真是有缘,生隔百年,死后却在这阴曹地府见了面。”“傻妹妹,不是你我有缘,是上天,是上天有意安排,要我们在此忏悔。”玉环轻吐,嘴角夹了分苦笑,全是悲凉与无奈。

“哼,忏悔?!”陈圆圆不由发出一声冷笑,“姐姐说忏悔?!你我有何错?!”玉环一怔,是啊,我们错在哪儿呢?错在长了一张美人脸吗?错在被皇帝选中为妃吗?还是错在被男人当玩具一样挣来抢去吗?

陈圆圆见杨玉环不答话,只是愣愣地坐着,双眼空洞,不禁垂眸,幽幽开口:“我自小长在苏州,幼时母亲早亡,一直与父亲相依为命。后成为‘江南八艳’之一,说得有声有色,究底也就是个名妓。那时虽说有些堕落,然而在当时是非乱世,如此过活,倒也不失平静。”她看了玉环一眼,见她眼中已恢复清明,正听着自己说话,便顿了顿,又开口,语气中猛然带出几分恨意,“可这一切都被周奎和田畹给毁了!他们为了讨好崇祯皇帝,硬是把我掳了去并献上。我就像货物一样,不能说半个‘不’字。也不能哭,不能闹。”她哽住了,玉环不忍,递上一块儿丝帕,又轻轻拍了拍她因情绪激动而攥紧的双手。陈圆圆抬头感激的笑了笑,平定了一会儿,“我入了宫,别人只知宫中锦衣玉食,却不知深宫的寂寞。姐姐那时还好些,有皇帝的宠爱,可我呢?崇祯皇帝根本顾不上搭理我。我是时时望着那红红的城墙,傻傻的坐着,一坐就是一天,从日出到日落。我本想就这么一生也就罢了,可为什么老天还是不肯放过我?!我竟又因不受皇帝喜爱,成为拉楼吴三桂的工具!开始,吴三桂确实对我很好,可他终究是武将。终于,老天又一次捉弄了我!哈哈!姐姐,你说我究竟是做错了什么?!老天爷竟看我这般不顺眼,三番五次的害我!闯王李自成攻入京城,我被刘宗敏抢去,后来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却不曾想竟引出他‘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说辞。我也成了名副其实的红颜祸水!我真冤啊,姐姐!我真冤啊!”陈圆圆哭喊着,神情之中满是癫狂。玉环起身将她抱住,玉面也早已被泪水打湿。“我懂,妹妹。我懂!姐姐我又何尝好过?!”陈圆圆不再言语,只是埋头在玉环怀里,不住的哭泣。

过了好一会儿,陈圆圆微微挣脱了杨玉环,坐直了身子,“姐姐也跟妹妹说说吧。”杨玉环又是一怔,几欲开口,却还是摇了摇头。“有什么好说的呢,大同小异罢了。”“说说吧,把心里话说出来,哭一场,会好受些。”杨玉环幽幽地瞅了圆圆一眼,“唉,也是因为这张脸,还有那所谓的能歌善舞。”她叹了一口气,“我十七岁时,武惠妃洛阳选寿王妃挑中了我,又因我的姿色和才艺,我一直深受宠爱,婚后生活倒真是幸福。可那一次,美满被彻底打破了!玄宗皇帝贪恋我的美貌,竟有违常伦将我占为己有!他是我公公啊,可又是皇帝,我那敢不从?!后来,他迎我入宫,封我为贵妃,连带我的一干亲戚也皆有封赏。世人都知我宠冠后宫,说什么‘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我爱吃荔枝,皇帝就让用快马运送。可又有谁知道我心里的苦和寂寞!朝臣们都说我哥哥杨国忠是因我受宠才位高权重,可他们为何不想想,朝堂之事,那是我一个区区女子能左右得了的。就是我想,我也不是高宗皇帝的武媚娘,玄宗皇帝他,他也不是高宗啊!而后,安史之乱爆发,又和我有什么关联,是皇帝他要带我一起走,就算我哥哥真的通敌谋反,我呢?我是真的不知情啊!为什么我要被赐死?!为什么要让我当替罪羊?!我真想问问皇帝,他口口声声说爱我,为什么那是要舍弃我?!我那时才三十八岁啊!妹妹啊,你说老天看你不顺,几番捉弄。我呢?我又何尝不是他手中的一个玩偶啊?!”玉环哭倒在石桌上,撕心裂肺,似是要把这埋藏了百年的委屈都发泄出来一样。刚刚才平静下来的陈圆圆,此时又是一通痛哭。幽幽的冥火,闪闪烁烁,仿佛也在为这两个绝世佳人的不幸与不公哀叹,却又无可奈何。

是啊,在那个男权至上的社会,男人的错总归是要是要让女人来承担罪名。世人口中所谓的“红颜祸水”,又何止有玉环和圆圆两个?!看看看这所谓的忏悔之处,囚禁了多少女子的幽魂,妹喜、妲己、西施、貂蝉„„可试问,若男人不贪色,美女何来诱惑?!若君王不昏庸,朝政何来败落?!若当时不是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又何来“红颜祸水”一说。

奈何,凡人一个,偏生倾城倾国色;奈何,生不逢时,却把罪名落。莫,莫,莫;错,错,错。

第四篇:关于‘当好人好事遇见诬陷’探讨

关于‘当好人好事遇见诬陷’探讨

不久前,江苏南通又发生一起“彭宇案”,一辆大巴的司机在立交桥上发现了一位骑三轮的老太太倒在路上,司机前去搀扶后,却被老太诬为肇事者。幸而,由于大巴上安装有摄像头,通过录像还原了司机的清白。

首先我们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为什么会屡次发生这样的事,如果没有摄像头来证明司机的清白,这件事的走向又会如何?

(一)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

一、制度层面

老人诬赖事件频现凸显社保隐忧。从社会保障的缺陷上解读“彭宇案”这类现象。我们看到,制造“彭宇案”的几乎无一例外都出自经济条件差、享受社会保障较少的家庭,几乎无一例外都是老年人。之所以老人诬赖事件频现,更多时候是社会保障体系滞后异变出来的讹诈心理。除了舆论和法律维持中正立场之外,最重要的还是社会要将民众从生活的高压中解放出来。只有这样,老人们才不会觉得自己是家庭的负担和累赘,受到伤害时才不会逾越道德边界,以企图转移家庭和子女的风险与压力。真正能够释放这种压力、规避这种风险的,不是某个个体,而是要依靠政府完善保障、优化福利来分担这些风险。

二、法律层面

法院在对此类案件的判决没有建立在以事实为依据、一法律为准绳上。例如轰动一时激起人们愤慨的‘彭宇案’。法官的判决书,通篇是“情理”而不是法律条文和事实依据。

疑罪从无,几年前就已经做为法院办案的原则了。然而现实中法官的操作却是完全相反的。法官试图在某一个案中左右逢源,片面追求表面和局部的和谐效果,却往往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动摇了法律的公正和正义,法律将因此失去作为判别是非对错的原点和坐标的重要功能。

三、社会现实-贫困

曾子曾说无恒产者无恒心。对于一个人来说,尽快摆脱艰难境遇的冲动有时能突破保守高尚气节的心理防线,比如饥荒年代偷盗的人可能更多。古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孙立平说,这是因为“穷人没有抵御堕落的资源”,可谓卓见。在许多老太太诬陷事件中,老人家境贫寒,没有医疗保障,治疗费又高,遇到这种事,于是,只能昧着良心赖上一个算一个。对于天津老太,赖给许云鹤是因为治疗费高,对于南通老太,则是因为家贫。总之都不富裕,所以在面对有可能改善自身处境的选择时,选择了堕落,选择了栽赃诬陷。

四、民族传统

中国是“礼仪之邦”,“仁义道德”的观念已经影响了两千多年。在“不说谎”这个问题上,孔夫子更是曾喊出“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样的狠话。但是,除此之外,中国还有许多“民间智慧”、诸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知人知面不知心”、“防人之心不可无”、“假作真时真亦假”等等,在与人打交道的学问上,还充斥着《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等宝典,老太太要在当年挨着擦着,不见得就不施展什么小动作。与其说这是人心不古,不如说这是种“传统”的继承

而不用说古代,即便是倒退30年,那时候的民风究竟是“学习雷锋做好事”那样的,还是“勾心斗角”式的,相信只要尊重事实的话,不难有结论。

五、社会心理

事情发生三天后证明司机清白后,老太太是认错道歉,而且老太太的家人开始感谢这位好心的司机,还给他送去了锦旗。

出现了这样的变化之后,有数量不少的人说:这肯定是老太太和他的儿子在敲诈不成后突然改口是对自己的伪装和狡辩。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评论?他有什么样的心理基础?我觉得这个心理基础就是这样一句话,“我是好人,但是我不相信别人是好人”。所以这些评论者现在在怀疑老太太和老太太的儿子应该不是好人。再回头去想一下,老太太的儿子在一开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定司机是一个坏人?是不是还是同样的心理基础?“我是好人,但是我不相信别人是好人”。所以老太太儿子不相信,说司机仅仅是下车见义勇为去扶老太太的,他一定是犯了什么错,比如说把自己的妈给撞了。

老太太的儿子和这些批评老太太儿子的人,大家的心理基础是一样的。那么我们扪心自问,如果我们拥有相同的心理基础,如果我们身为老太太儿子,当我们听说自己的妈被撞了,而且有一个司机扶了她起来,而旁边还有人说,有可能是司机撞了她,我们会是什么样的反应?的确,当我们所有的人都只相信自己是好人,而别人不是好人的时候,当我们这个社会缺乏了基本的信任的时候,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是受害者,因为我们被迫要保护自己,我们要去怀疑别人,我们要去防范别人。

(二)解决这种现象的措施

当然事情发生后各大媒体以及评论员也试图从法律、行政以及社会道德层面来寻找有效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扭转这种局面,减少人们做好事的心理负担。

首先是制度层面,当然就是完善并提高社会保障体系。

目前中国人骨子里总是会想:宁可不养一千,也绝对不能养一个懒汉。导致中国的福利制度一直处在一种真正的初级阶段。导致大多数人得不到真正的救济,或者说有尊严的救济。这样的结果当然会导致人的本性以自己的生存为首要而去忽视所谓的道德底线。如果真正能做到以人为本,税收都能用于保障需要得到帮助的弱势群体,并且让每个人都能有尊严的生活,我相信彭宇这样的案子会大大减少。

设想在上面的“踢足球与老太太”的例子中,如果老太太不用担心无人负责,她还会讹诈吗?也许还会,但至少可能性会大大降低。所以要让老太太相信“有人负责”,这是很必要的。

“有人负责”包括3个范畴:

1、肇事者要对我负责,不能跑掉或抓不回来;

2、若肇事者无力承担责任,那么有制度保障;

3、若是我自己的责任,那么我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保障自己,若没有,则有制度保障。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制度保障已经是保障人民生活的最后堡垒了,完善社会保障势在必行。

其次,是法律层面,构建秩序。

公共道德背后要有强大的国家权威在作支撑,避免类似恶意“碰瓷”老太案的上演,依靠的不能仅是监控设备,而是对法律的纠偏。南方都市报刊发崔立锋评论为公众介绍了美国法律体系里的“仁慈的撒玛利亚”原则,即救助者行为对被救助者造成的民事伤害具有免除法律责任的权利。几乎美国每个州都根据这一原则制定了《无偿施救者保护法》,其核心就是鼓励或者保护人们在紧急时刻救

助他人,而免除无偿救助者的后顾之忧。破解“彭宇困境”,不能仅仅依靠当事人本身的证据意识,还要通过惩处那些诬陷好人的人,来减少做好事的风险。法制日报刊发杨文浩的评论也表示,对诬陷做好事的人,如果证据确凿,法律就应当规定对其进行警告、罚款甚至拘留;如果勒索成功,视其金额大小和情节的轻重,可以用敲诈勒索罪来治罪量刑。所以构建秩序才是问题的答案,至少不要再有“彭宇案”、“许云鹤案”这样的错判,给脆弱的秩序再“伤口上撒盐”了。

再次,经济层面,消除贫困。

自然是发展经济,当人们有能力为自己解决这些有各类事件引发的经济损失时,相信这种道德沦丧会得到大大的改善。

最后,社会心理及民族传统方面,用积极健康的道德传统来教育人们,去除传统文化中糟粕部分,弘扬精华,净化社会风气。

舆论的引导、道德共识的强调,至关重要。社会舆论在这些领域不能暧昧。正义从来不能仅仅依靠他人的自觉和法律的仲裁,而是掌握在我们所有人的心中和手中。如果在未来可能发生的类似事件中,每个目击者的眼睛都成为“摄像头”,每个在场的人都愿意为见义勇为者提供证据,则见义勇为者就不会蒙冤,讹诈者就不会得逞,法律也就不会面对两难。

第五篇:当屈原遇见司马迁

当屈原遇见司马迁

第一幕:

(独白)月圆之夜,紫禁之巅,只见一猥琐人物(插《月光宝盒》,司马迁出。定神,向左望)司马:屈兄,莫做傻事,留步呀——

(屈原站在汨罗江畔,纵身一跃,投入江中)司马:还是迟了一步,再来——(插《月光宝盒》,司马迁出。扭身,冲向河边)司马:屈爷,别跳呀,欠债还钱——

(屈原站在汨罗江畔,纵身一跃,投入江中)司马:我嘞个去,偶就不信了,再来——(插《月光宝盒》,司马迁出。定神)司马:原原,你老婆就你回家——

屈原:遵命,老婆大人——(屈原一溜烟走了)河底的鱼儿:到嘴的肥肉都是浮云(屈原家中)

屈原:夫人叫我回来做神木? 屈原夫人(女一):死鬼,又去哪鬼混了?

屈原:刚才去汨罗江旅游区溜达了一圈,看看鱼儿 屈原夫人(女一):很闲嘛!

(屈原怡然自得)(女一揪住屈的耳朵)屈原夫人(女一):你不知道《离骚》还没截稿呢,再不交稿拿到稿费,包租婆非把我们赶出去不可——

屈原:哎,男人就是累,男人就是累,地球人都知道我活的很狼狈——(屈原伏案写稿,女一在旁监视)

咚咚咚——(司马迁在外敲门,女一开门,司马进)

司马:想必您就是大名鼎鼎,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屈原——的夫人了,晚辈有礼了 屈原夫人(女一):不敢当,不敢当。请问您是来收房租的? 司马:wow ,No No.我是来找屈先生的 屈原夫人(女一):是不是出版社的?《天问》发表了?稿费呢?(司马迁汗)不是的。我是来劝屈先生不要跳江自尽的

(女一揪起屈原)纳尼?你想跳江喂鱼?你死了。谁来还债?(屈原上下打量司马迁)

屈原:看你也老大不小了,怎么满口胡话,偶怎么就要跳江——喂、喂鱼了? 司马:历史上写着的,说你今天会跳江的,有史书为证(司马拿出一本史书,屈原细细的看着,频频点头)(女一下)

司马:先生不能死呀,你要是死了,文坛就少了一位飞流才子了———更麻烦的是,还得让俺给你写列传,那是相当的劳命伤财!

屈原:有理,有理!先生有如此之卓识,还没请教先生贵姓? 司马:哦,俺属蛇的,今年42了(屈原汗)那先生贵庚呀? 司马:免贵司马,单字一个迁

屈原:先生在哪工作呀?这个多少?(搓手指)司马:俺是给大汉朝卖命的,继承了的老爸的遗志,写一些小文章之类的,收入还是不错的。屈原:同道中人呀,不过偶只是自己写点小诗,挣个小钱,能养家就行了 司马:俺听说,先生是三闾大夫,显耀得很!屈原:往事了,别提了,提起来满眼都是眼泪 司马:若先生不介意,可否说与我听?

(旁白:屈原会和司马老头说起往事吗?广告之后更精彩)

(进广告:甲:爱吗?

乙:爱。

甲:爱,就马上行动。

甲乙:爱玛电动车)

第二幕:

(司马迁与屈原坐在桌旁)

司马:若先生不介意,可否说与我听? 屈原:这——

爷爷(门外一儿童叫道)(一小儿走进,站在屈原身旁)司马(低声道)不和说,我也知道,不就是不被看上眼而回老家来当穷酸秀才了,有啥的!? 屈原:这是孙子——屈狗子。对了,还没听说你的事呢?

司马:说起我,那可就太多了。首先,我是居家必备的太史公,走到哪带到哪,很是方便。屈原:这么说你混的也应该不错。可看你这行头,似乎————

司马:此时说来话长。我为别人向大王直言进谏,但不曾想,反受宫刑下狱,哎 小孩:爷爷,什么是宫刑呀?

屈原:弓形,就是像你玩的弓箭那样的形状 小孩:爷爷,我去玩宫刑了(说完,下)(高潮)

司马:我忍辱负重为你写列传,我容易嘛我?

屈原:什么?忍辱负重?你居然流落这俗世!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 司马:我忍辱负重是为了更好的完成我的使命,这有什么不对?

屈原:世间是如此的污浊不堪,你却甘为这尘世的稻草与污泥,杯具呀!司马:难道受到一点挫折与打击就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又成何体统?

屈原:我道德端正,品行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国君,到头来却落到如此下场 司马:你有经天纬地之才,虽不被重用,仍可以活的死去活来。沦落尘世又何妨? 屈原:看来先生是执意要与这污水同流了,那就不送了—— 司马:Wow , my god

耶稣呀,快来拯救你的信徒把!(说完。下)(女一上)

屈原夫人:哎?那位大哥呢?不留下来吃顿便饭? 屈原:还吃什么吃,没胃口——

(女一揪住屈原,屈原痛叫)你的意思是老娘做的饭不好了? 屈原:哪敢?夫人做的饭棒儿香!

(汨罗江边)

司马:没想到,屈原这么固执,我为了写史记,忍辱负重怎么了?难道要像他一样,投身这汨罗江,去喂那些鱼儿

河底的鱼儿:又有人准备跳了,兄弟们抄起家伙,准备开饭!

司马:人活着多好呀!

河底的鱼儿:你让我们吃饱了,那会更好啊!

(司马转身)不能让屈老头死啦,要是我能让他不死,后人一定会纪念我的,说不定我还会成为21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历史人物之一,干败孔老头,哈哈—— 司马:对,我一定会扬名世界,名气还会超过奥巴马,哈哈—— 司马:那样,说不定大王还会重用我,哈哈——(屈原家中)屈原夫人:你脑残呀!看那人一定腰缠万贯,搞不好还比比尔盖茨还富!你怎么能让他走呢? 屈原:那人连侮辱都能忍受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再说,他要走,我有什么办法? 屈原夫人:你这死鬼还敢顶嘴,快去,把那摇钱树给找回来(屈原愁眉苦脸走出家中,屈原下)

(汨罗江畔,司马迁站在江畔。屈原上,看见司马迁)

屈原:乖乖,他不会是听了我的话,茅厕开了吧,准备跳江把(司马背对屈原)

司马:就这样办,一定不能让他死了

屈原:这人真脑瘫呀,偶嘴里的话全是忽悠人的,他还真信了?!随他便把!(屈原转身,准备离开)(屈原转回身)

屈原:不对,让老婆的摇钱树死了,他非拿平底锅砸我不可。要阻止他!(屈原向司马迁冲去。司马迁恰好转身。屈原落水)

司马:先生为何还是想不开,既然你心意已决,就随你吧!(屈原在水中挣扎)我不会游泳呀,救命呀,SOS!司马:What? 你还会游泳?让俺助你一臂之力吧

(司马迁搬起一块大石头,扔向屈原。屈原沉入江中。屈原下,司马下)(旁白:屈爷死的是如此的不明不白,真相只有一个:凶手是他!)

第三幕:

(监狱中,司马迁伏案)

司马:屈原虽然是个固执老头,但俺也绝不能毁人家的的光辉形象——

(旁白: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既嫉之,虽流放,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沉汨罗以死。

THE END(全场完)

第一集: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遇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