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简介(5篇)
编辑:雪海孤独 识别码:23-305190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03 22:37:40 来源:网络

第一篇: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简介

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简介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 化学工程与技术

(英文)名称: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一、学科概况

化学加工过程可追溯到古代的炼丹、冶炼、造纸、染色、医药和火药等化学加工方法。现代化学工程与技术是19世纪末为适应化学品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在工业化学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1880年,“化学工程”概念首次被英国学者George E.Davis正式提出。1888年,美国学者Lewis M.Norton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开设了第一个以“化学工程”命名的学士学位课程,标志化学工程学科的诞生。

1901年,第一部化工手册(George E.Davis)问世,孕育了“单元操作”思想。1915年,美国学者Arthur D.Little正式提出了“单元操作”概念,将各种化学品的工业生产工艺分解为若干独立的物理操作“单元”,并阐明了不同工艺间相同操作“单元”所遵循的相同原理,实现了化学工程学科发展的第一次质的飞跃。1935年,美国学者P.H.Groggins将此概念延伸至化学反应过程,提出了“有机合成中的单元过程”。此后,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研究方向逐渐丰富,单元操作原理和化学反应理论共同促进了应用化学和化学工艺的迅速发展,工业催化也应运而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抗生素产业的巨大需求催生了生物化工。

1950年代后期,美国学者R.B.Bird等把相关物理和数学理论引入“单元操作”,将所有单元操作归纳为质量、热量和动量的传递过程,并阐明了传递过程基本原理。随后,传递过程原理与化学反应相结合,确定了化学反应工程的学科范畴和研究方法。传递过程原理和化学反应工程(“三传一反”)理论的发展,完成了学科由“单元操作”向“三传一反”过渡的第二次飞跃。

此后,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并逐步形成了数学模型化的过程系统工程方法论,为解决学科复杂工程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0世纪90年代后期,学科研究向更短和更长时间尺度延伸,跨越纳观尺度、微观尺度、介观尺度、宏观尺度和兆观尺度,逐步进入“多尺度、多目标”研究发展新阶段。

21世纪以来,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和复杂性科学以及测试技术的发展为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手段和新的发展机遇。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使得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服务的经济领域日益扩大,研究的范围不但覆盖了整个化学与石油化学工业,而且渗透到能源、环境、生物、材料、制药、冶金、轻工、公共卫生、信息等工业及技术领域,成为实现能源、资源、环境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资源的深度和精密加工、资源和能源的洁净与优化利用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并且支撑了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新兴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

二、学科内涵

(1)研究对象:

化学工程与技术是研究化学工业及其他相关过程工业(如石油炼制工业、冶金工业、食品工业、印染工业、制药工业等)中所进行的物质与能量转化、改变物质组成、性质和状态及其所用设备的设计、操作和优化的共同规律和关键技术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其核心内涵

是研究物质的合成以及物质、能源的转化过程与技术,以提供技术最先进、经济最合理的方法、原理、设备与工艺为目标。其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以能源和资源开发及高效利用为目标的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和制药过程中的化学工程与技术问题;以新材料开发和应用为目标的化学工程与技术;物质的合成与转化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减轻和消除环境污染的化学工程与技术等。

(2)学科理论: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尤其是在化学工业及石油化工大规模生产需求的引领下,形成了以化学、物理学、数学和生物学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基础,以传递过程原理与化学反应工程(“三传一反”)为核心,包括化工热力学、分离工程、生物工程和系统工程等重要理论的完整理论体系。

(3)知识基础: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旨在培养能在化工、能源、信息、材料、环保、生物工程、轻工、制药、食品、冶金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需要掌握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同时注重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并具有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革新改造,对新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和对新产品进行研发的基本能力。

除本学科的知识发展之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化学工程与技术的知识基础不断拓展和深化。总体来说,这些知识基础包括四大类: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数学、化学、物理、生物、生态学与医学)、工程科学基础知识(工程机械与土木建筑等)、技术科学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与材料科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经济学与管理学等)。

三、学科范围

本学科包括七个研究方向: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材料化学工程和生态化工等。

化学工程:研究以化学工业为代表的过程工业中相关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的一般原理和共性规律,解决过程及其装置的模拟、放大、开发、设计、操作及优化的理论和方法问题。该学科方向的主要内容有:化工热力学、传递过程原理、分离工程、化学反应工程、过程系统工程、化工安全生产及化工过程和装备设计等。

化学工艺:研究化学品的合成机理、生产原理、产品开发、工艺实施和过程及装置的设计和优化。该学科方向主要涉及以石油、煤、天然气和其他矿物质为原料,通过石油化工、煤化工、基本有机化工、无机化工、化工冶金和高分子化工等过程加工产品的工艺过程。

生物化工:以实验研究为基础,综合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组织工程、系统生物学与工程技术理论及合成生物技术、生物炼制、生物材料技术等,通过工程研究、过程设计、操作的优化与控制,实现生物过程目标产物的高效生产。该学科方向是生物技术产品开发和产业化过程的重要基础。

应用化学:研究精细化学品、专用化学品、功能材料等的制备原理和工艺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化工产品结构-性能关系、制备工艺、产品复配及商品化,以及合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单元反应及工艺、生物技术的应用等。

工业催化:以近代化学和物理为基础,是与过程工业及材料、能源、环境、食品、生物等领域密切联系的学科方向。主要涉及表面催化、分子催化、生物催化、催化剂制造科学与工程、催化反应工程、新催化材料与新催化过程开发、环境催化、能源与资源转化过程中的催化、化学工业与石油炼制催化等。

材料化学工程:利用化学工程的理论与方法指导材料制备与加工过程。通过材料的功能-结构-应用关系的科学问题的研究,运用化

学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对材料制备过程进行分析和流程优化设计,揭示若干重要新材料和基础原材料规模化制备中的结构控制规律。依托新型分离与反应材料,构建面向应用过程的材料设计方法,从而构建材料化学工程的理论体系。

生态化工:以工业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利用化学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3R原则和优先次序,通过微观层次原子节约反应路径开发,中观层次资源循环梯级利用的过程和链接技术开发,以及宏观层次的生态工业系统分析与物质、能量、信息集成,构造经济可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化工系统,为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提供工程技术支撑。

四、培养目标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对应的本科专业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化工与制药类的化学工程与工艺(081301)和精细化工与制药工程(081302)专业,其培养目标分述如下:

化学工程与工艺学士学位:本专业要求学生接受化学与化工基础理论、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知识,能在化工、能源、信息、材料、环保、冶金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化工生产控制与管理、化工产品研究与开发、化工装置设计与放大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精细化工与制药工程学士学位:本专业要求学生接受制药工程与化学化工基础理论、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制药工程与化工基础知识,能在医药、农药、染料、工业助剂、日用化学品等精细化工部门从事产品生产、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工厂设计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对应的硕士专业为: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材料化学工程和生态化工,其培养目标分述如下:

化学工程硕士学位:要求学生掌握化工热力学、传递过程原理、分离工程、化学反应工程和过程系统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技能和计算机技术;熟悉化学工程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备进行化学工程方面科学研究的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承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

化学工艺硕士学位:要求学生具有坚实的化学和化学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综合的实验技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及国际学术前沿;具备进行化学工艺方面科学研究的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承担高等院校、科研和设计院所、企业及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

生物化工硕士学位:要求学生具有系统的生物化工理论基础和实验知识;了解本学科及化学、生物学和化学工程等相关学科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技能、研究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具备生物化工和生物技术领域科学研究的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承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

应用化学硕士学位:要求学生掌握合成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工程、材料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及国际学术前沿;具备独立从事化工生产过程中与化学有关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和开发研究的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承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技术管理工作。

工业催化硕士学位:要求学生具有催化化学、反应工程、材料科学等方面的坚实理论基础;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前沿;能运用计算机和现代实验技术,开展催化剂和催化反应过程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承担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工业生产部门的教学、科研或生产与管理工作。

材料化学工程硕士学位:掌握化工热力学、传递过程原理、化学反应工程、过程系统工程、材料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并能运用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技能和计算机技术;熟悉材料化学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备进行化工单元技术与理论、材料制备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承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

生态化工硕士学位:具有坚实的工业生态学、绿色化学和化学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综合的实验技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及国际学术前沿;具备进行原子节约型、循环链接型、生态环境友好型的化工过程和技术开发,或生态工业系统分析与集成等方面科学研究的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承担高等院校、科研和设计院所、企业及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对应的博士专业为: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材料化学工程和生态化工,其培养目标分述如下:

化学工程博士学位: 要求学生具有坚实宽广的化学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和广阔的学术视野,深入系统地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研究前沿;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化学工程的理论分析方法、实验研究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研究化学反应过程、分离过程及过程系统中物质、能

量的变化和传递规律;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并能在科学问题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新性工作;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好的外文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和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及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

化学工艺博士学位:要求学生具有坚实宽广的化学和化学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现代的实验技能和计算机技术;具有一定的实际生产知识;掌握有关研究方向的前沿;具有独立从事化学工艺科学研究的能力,并能作出创新性的成果;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好的外文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和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和设计院所、企业及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

生物化工博士学位:要求学生具有坚实宽广的生物化工理论基础、实验知识和广阔的学术视野,深入系统地了解本学科及化学、生物学和化学工程等相关学科领域的现状、发展趋势和研究前沿;能熟练掌握、运用本学科的理论分析方法、实验研究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具有创造性地、独立地从事本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的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好的外文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和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及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或技术管理工作。

应用化学博士学位:要求学生具有坚实宽广的高等合成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工程、材料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深入系统地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研究前沿动向;能熟练运用化学或生化方法合成、制备新物质、新材料;能熟练运用物理化学方法,包括近代检测仪器和计算机研究精细化学品、专用化学品或功能材料及器件等的制备原理和工艺技术;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好的外文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和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的能

力;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及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

工业催化博士学位:要求学生具有坚实宽广的催化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系统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的国际学术研究前沿及发展趋势;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及其相关领域的开创性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能在催化科学理论和反应工程技术上做出创新性工作;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好的外文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和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及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

材料化学工程博士学位:具有坚实宽广的化学工程及材料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广阔的学术视野,深入系统地了解学科前沿与交叉学科知识相关专业的发展前沿和进展;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材料化学工程的理论分析方法、实验研究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具备独立进行材料设计、制备及产品的能力,具备化工单元技术和过程开发及相关理论研究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并能在基础理论或实际应用方面做出创新性工作;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好的外文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和较好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及其他相关单位的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

生态化工博士学位:具有坚实宽广的工业生态学、绿色化学和化学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现代的实验技能和计算机技术;具有一定的实际生产知识,了解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掌握有关研究方向的前沿;能创造性地独立从事原子节约型、循环链接型、生态环境友好型的化工过程和技术开发,及生态工业系统分析与集成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好的外文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和一定的国际学

术交流的能力;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和设计院所、企业及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

五、相关学科

本学科密切相关的一级学科为: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工程。

第二篇:化学工程与技术HJCET

Hans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化学工程与技术

国际中文期刊征文

www.teniu.cc/journal/hjcet/

ISSN 2161-8844(Print)ISSN 2161-8852(Online)

《化学工程与技术》是关于化学工程与技术领域最新进展的国际中文期刊,主要包括国内外化学工程与技术领域研究和应用的最新成果介绍,学者讨论,某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和专业评论等多方面的内容,希望成为沟通国内外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思想和进展的桥梁,为广大国内专业研究者、学者、院校师生提供学术思想交流,学术信息传播的平台。该期刊由汉斯出版社出版,全球发行,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负责引进及在中国内地的销售。现诚邀相关领域的学者投稿。

主编

于养信教授,清华大学

投稿领域

化学工程基础学科

化工传递过程

分离工程

化学反应工程

系统工程

化工机械与设备

无机化学工程

有机化学工程

电化学工程

高聚物工程

煤化学工程

石油化学工程

精细化学工程

造纸技术

毛皮与制革工程

制药工程

生物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其他学科 Basic Disciplin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Chemical Transfer ProcessSeparation Engineering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Systems EngineeringChemical Machinery and EquipmentInorganic Chemical EngineeringOrganic Chemical EngineeringElectrochemical EngineeringPolymer EngineeringCoal Chemical Engineering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Fine Chemical EngineeringPaper TechnologyFur and Leather Construction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Biochemical EngineeringOther Disciplin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化工测量技术与仪器仪表Chemical Measurement Techniques and Instrumentation

征文要求及注意事项:

1.稿件务求主题新颖、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字准确、文字精炼、逻辑严谨、文字通顺,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2.稿件必须为中文,且须加有英文标题、作者信息、摘要、关键词和规范的参考文献列表;

3.稿件请采用WORD排版,包括所有的文字、表格、图表、附注及参考文献;

4.从稿件成功投递之日起,在2个月内请勿重复投递至其他刊物。本刊不发表已公开发表过的论文。文章严禁抄袭,否则后果自负;

5.本刊采用同行评审的方式,审稿周期一般为2-4周。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 www.teniu.cc/journal/hjcet联系邮箱:hjcet@hanspub.org

第三篇: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简介

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简介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管理科学与工程

(英文)名称:Management Science andEngineering

一、学科概况

管理是人类社会组织中一类重要的活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的对象正是这类活动的规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以人类社会组织管理活动客观规律及其应用为研究对象,是一门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具有中国管理学科发展的特色。上世纪50年代中期,由钱学森、许国志等学者大力提倡运筹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致力于发展优选法与统筹法,在中国科学院建立了运筹学研究室,开展质量控制、统筹法、线性规划、投入产出等研究。1978年钱学森、许国志、王寿云联名在《文汇报》上发表了题为“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一文,推动了最优化方法、图论、排队论、对策论、可靠性分析、预测技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价值工程等方法和技术的普及应用并取得显著效果。1990年后,钱学森等提出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概念,提出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的方法论,进一步引导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快速发展。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是面向经济与商业社会中更加复杂的系统科学与管理决策问题,研究其基本理论和规律、求解方法以及管理技术。理论方面主要从哲学与数学的再认知角度,研究管理科学的普适性、内在关联性和演化动力性等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方面主要综合信息技术与优化方法,研究组织运作与资源配置及其效率和效益的评价与决策、适应内外环境的体制与模式的选择与优化;研究途径方面主要运用现代的科学研究方法、技术手段和实验环境,针对更加错综复杂和快速发展的决策行为和管理世界问题,解释和发现社会与经济发展演变的客观规律。

二、学科内涵

1、研究对象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了实现管理目标,应用工程技术学科、数理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知识,对各种管理问题进行设计、评价、决策、改进、实施和控制。涉及的研究领域主要有管理运筹与优化、信息技术与管理、对策理论及技术、知识管理、供应链管理、决策理论与技术、工业工程、金融工程、管理系统工程、管理复杂性、预测理论与技术、管理科学思想与管理理论、风险管理、评估理论与方法、数量经济理论与方法、服务管理技术、应急管理理论与方法、技术与创新管理、电子商务技术等。

2、基础理论知识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交叉融合而形成的综合学科。数学、统计学、行为科学、系统科学、技术科学、认知科学是该学科的理论知识基础。数学主要涉及概率论、运筹学和计算数学等;统计学主要涉及应用统计、随机过程、贝叶斯推断、预测等;行为科学主要涉及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领导学等;系统科学主要涉及系统论、控制论、耗散结构理论、协调论等;技术科学主要涉及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工业技术等;认知科学主要涉及脑神经科学、决策行为学等。

3、研究方法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理性思维与数量思维结合,主要运用数学建模、数理统计分析、实验、计算仿真、实际调研等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管理活动和各种现象的规律,给出管理问题的量化分析结果。

三、学科范围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覆盖面比较广,主要包括的研究方向有:管理科学、管理系统工程、工业工程、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工程管理、服务科学与工程、社会管理工程、管理心理与行为科学,电子商务、科技与创新管理等。

1.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是应用逻辑推理、定量分析、实证研究等科学方法,为研究和解决各类管理问题提供基础理论、方法与技术支撑的学科。包括管理科学和管理思想史,一般管理理论与研究方法论,优化理论与方法,决策理论与方法,对策理论与方法,评价理论与方法,预测理论与方法,数量经济理论与方法,管理系统分析与仿真,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等研究领域。

2.管理系统工程

管理系统工程是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经济学、数学,以及信息技术及方法,揭示各类复杂社会经济系统和工程系统的规律,设计、运行和管理各类复杂社会经济系统和工程系统的基本理论、管理技术及方法的学科。它是以复杂系统科学和管理科学为基础,以多学科知识为支撑,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技术,进行各类社会经济系统和工程系统中的科学决策,以及管理实践中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主要领域是系统分析与建模、综合集成、仿真、复杂管理系统维护等。

3.工业工程

工业工程是研究生产和服务系统有效、经济、安全和协调运作的理论与方法的学科,从系统、集成和创新的视角,对制造业、服务业等企业或组织中的实际管理和工程问题进行定量的分析、优化与设计,以达到系统在效率、效益和质量方面的目标,并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主要包括:(1)现代工业工程理论与应用:工业工程基础理论方法、先进制造技术等;

(2)运筹学与系统工程:数学规划、排队理论、库存理论、系统仿真、系统评价、马尔科夫决策、应急管理等;(3)生产运作与服务管理:各种生产与服务系统的分析、设计与运行、服务管理、项目管理;(4)人因工程:生理工效学、心理工效学和组织工效学等;(5)质量管理与可靠性;(6)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4.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

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是研究企业和组织中的现代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维护管理和评价、先进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数据资源的开发应用、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科,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工程技术和行为科学相结合的研究手段,研究并解决各类组织中的信息系统与技术开发应用、数据资源的开发应用、信息管理等问题。主要内容包括(1)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2)信息系统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知识管理系统;(3)数据资源的开发应用:数据挖掘、商务智能等;(4)组织中的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价值评价、信息系统安全与维护、信息系统外包等。研究领域可以分为:信息系统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与知识管理系统、数据挖掘与商务智能等。

5.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是对大型工程项目进行统筹系统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支撑的学科。通过对工程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和求解,解决工程建设领域的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问题,并为决策者选择方案提供定量依据。具体内容:(1)工程投融资决策与评价方法,(2)工程统筹规划理论与方法,(3)工程项目治理及分包管理,(4)工程招标控制理论与方法,(5)工程的风险 与安全管理,(6)工程集成控制技术,(7)工程环境与生态技术,(8)工程信息管理技术。研究领域:工程资源统筹规划管理、项目管理、工程投融资和工程技术管理等。

6.服务科学与工程

服务科学与工程是研究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律、服务系统设计理论、管理技术及方法的一门学科。侧重研究现代服务管理系统理论、服务创新设计、服务需求管理、响应能力管理、运作管理的支持技术与应用等。具体研究内容:信息不对称服务优化技术、服务关系、服务质量、服务创新、服务外包、服务信息共享、服务绩效、服务预测与评估、服务效果及风险等。研究领域:金融工程、交通运输服务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服务信息工程等。

7.社会管理工程

社会管理工程是协调各行为主体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的实践性学科。主要围绕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利用风险分析与预测、决策和评估、复杂科学等理论和方法进行数学建模与仿真,为不同行为主体决策提供依据。研究领域:事故管理、劳动保护管理、环境及卫生管理、减灾防灾预案、危机管理等。

8.管理心理与行为科学

管理心理与行为科学是通过借鉴自然科学的实验或观察等定量研究方法以及社会科学的深度访谈或文献追踪等质性研究方法来研究生产和工作环境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从而提高组织生产和工作效率的一门学科。(1)按研究层级来分,可以研究组织个体层面(如人体动机),群体层面(如群体动力学),组织层面(如组织文化与变 革);(2)按研究对象来分,主要是根据组织管理研究的对象特征来区分,如组织中领导者的心理与行为,组织中被领导者的心理与行为,组织外部客户(如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等;(3)按研究领域来分,主要是看其研究主要侧重的领域,如组织生产管理中的劳动者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组织营销过程中营销对象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组织领导过程中领导与被领导者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等。

9、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现代信息技术与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交叉学科。电子商务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利用开放的互联网和其他信息技术实现买卖双方进行的各种商贸、交易、信息服务和金融等活动的新型商业模式。综合运用计算机科学、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和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利用设计科学、理论建模和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基于网络环境下各种商务活动及其相关综合服务活动实现的支撑平台技术和商务模式规律。研究领域可以分为:电子商务战略与模式创新、数字经济、电子市场、网络信誉机制、协作商务、移动商务、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开发与管理等。

10、科技与创新管理

科技与创新管理涉及技术实施过程的管理和整个创新过程链的管理。它涉及从创意产生、研究、开发到技术/发明的商业化整个创新过程。创新活动不仅包括技术活动,研发活动,而且也包括与这些活动相关的组织管理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创新,以及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商业模式创新。它综合运用创新经济学、创新系统学、技术战略、集成创新项目管理等管理理论与管理技术,从国家技术系统宏观管理、产业政策与技术政策、产业技术战略到企业技术与创新项目管理、集成管理、创新战略和创新模式等需求出发,研究领域:国家创新体 系、区域创新体系、企业创新网络等创新体系建设;开放式创新系统、产学研合作联盟、技术产业政策、新产品开发管理、创新联盟、创新战略、专利与知识产权管理、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等。

四、培养目标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是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该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且具有较高管理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1、学士学位

具有扎实的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能胜任基本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具体包括:

1)掌握管理学、统计学、经济学、运筹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系统科学等基本知识;2)熟悉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软件和运筹学软件等计算工具;3)具备用系统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技术实现对运营管理、工程管理、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等问题的量化分析能力;4)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查阅本专业外文资料。

2、硕士学位

具有全面、扎实的管理专业知识和较好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学术研究的基本素养和独立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人才。具体包括: 1)对于管理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技术有系统掌握和透彻理解,并能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很好地解决管理实际问题;2)对于本专业的经典著作和国际权威期刊、本领域的研究成果,有全面和深入的掌握,能够独立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3)对于学术研究和学术规范有深刻理解,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及发展动态,具有继续学习和提高的潜力;4)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博士学位

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有很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在某一领域或者方向具备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的创新型人才。具体包括:

1)具有敏锐的思维和分析能力,能够判断研究问题的价值,跟踪学术前沿,进行理论和知识创新;

2)具有学术研究的感悟力,理解学术研究的真谛,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规范,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并做出自己的创造性贡献;

3)对社会经济中的管理现实问题有敏锐的洞察力,并能提炼成管理的科学问题,进行理论升华与创新;

4)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好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五、相关学科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数学、统计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运筹学与控制论、系统科学、供应链与物流管理、交通运输工程、工商管理、公共与行政管理、农林经济管理、社会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第四篇:0801力学一级学科简介

0807力学一级学科简介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 力学

(英文)名称: Mechanics

一、学科概况

力学是关于力、运动及其关系的科学。其发展历史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阿基米德曾对杠杆平衡、物体重心位置、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作了系统研究,确定了它们的基本规律,初步奠定了静力学,即平衡理论的基础。伽利略通过对抛体和落体的研究,提出了惯性定律并用以解释地面上的物体和天体的运动。17世纪末牛顿提出了力学运动的三条基本定律,使经典力学形成系统的理论。此后,力学的研究对象由单个的自由质点,转向受约束的质点和受约束的质点系。这方面的标志是达朗贝尔原理和拉格朗日分析力学。其后,欧拉又进一步把牛顿运动定律用于刚体和理想流体的运动方程,这是连续介质力学创立的开端。纳维、柯西、泊松、斯托克斯等人将运动定律和物性定律两者结合,促使弹性固体力学基本理论和粘性流体力学基本理论建立,使得力学逐渐脱离物理学而成为独立学科。到20世纪初,在流体力学和固体力学中,实际应用跟数学理论的互相结合,使力学蓬勃起来,创立了许多新理论,同时也解决了工程技术中大量关键性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起,计算机的应用日益广泛,力学无论在应用上或理论上都有了新的进展。力学学科现设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动力学与控制、基础力学与力学交叉、工程力学5个研究方向。

发展至今,力学学科已具有严谨的理论、实验、计算体系。在20世纪,力学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不仅完备了学科体系,同时与其它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推动了交叉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为了适应学科发展的要求,培养人才不应仅限于科学研究,还必须具有独立开展高水平研究的能力,具有力学学科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且在其中至少一个方面达到精深的专业水平。

二、学科内涵

力学研究介质运动、变形、流动的宏微观行为,揭示力学过程及其与物理、化学、生物学等过程的相互作用规律。力学既是基础科学,又是技术科学。

力学探索自然界运动的普遍规律,它以机理性、定量化地认识自然、生命与工程中的规律为目标。因此,与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学和生物学一起,并列为七大基础学科。它是最早形成科学体系的一门科学,其方法论在自然科学诸学科中有指导性意义。力学又是一门技术科学。土木、水利、机械、船舶、航空、航天、能源、环境、微电子、生物工程等技术和工程领域,不断提出新的力学问题。力学植根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

力学的主要理论包括:(1)物体运动三定律;(2)达朗贝尔原理;(3)分析力学理论;(4)连续介质力学理论;(5)固体力学基本理论;(6)流体力学基本理论。

力学研究方法遵循认识论的基本法则:实践——理论——实践,理论分析、计算模拟和实验测试是力学研究的三种方法。

三、学科范围

固体力学:

固体力学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固体及结构的变形与破坏理论、计算固体力学、实验固体力学、新型材料力学、以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及其应用,特别关注微纳米力学、跨尺度关联与多尺度分析、多场耦合力学、生物与仿生力学等。固体及结构的变形与破坏理论主要研究在静、动态载荷作用下固体及结构的变形行为、波动理论及破坏理论。计算固体力学主要研究科学计算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结构与多学科优化等问题。实验固体力学主要研究不同环境、不同尺度下加载、测量与表征的方法。新型材料力学主要研究先进复合材料、功能材料、轻质材料、纳米材料等在环境载荷(力、热、电、磁等)作用下的力学及物理特性。本学科与其他领域相结合产生航空航天材料和结构力学、大型工程结构与工业装备静动力学、爆炸与冲击力学、制造工艺力学等。

流体力学:

流体力学的研究内容从无粘到粘性复杂流动,从定常流到非定常流,从单相流到多相流,从连续流到稀薄流,以及湍流,流动稳定性与转捩,激波、旋涡与分离流,流固耦合等。从学科上讲,流体力学的分支学科有空气动力学,高温气体动力学,稀薄气体力学,生物流体力学,工业流体力学,水动力学,船舶流体力学,海洋工程流体力学,非牛顿流体力学,环境流体力学,多相流体力学,渗流力学,流变学,电磁流体与等离子体动力学,地球物理流体力学,物理化学流体力学等。流体力学在许多科学与实际工程领域里,如航天、航空、船舶、海洋、水利、气象、能源、化工、环境、生物、微电子、微机械等,日益广泛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动力学与控制:

动力学与控制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分析力学、多体系统动力学、以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及其应用,特别关注非线性、非光滑性、随机性、不确定性等问题。非线性动力学主要研究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分析与控制方法,尤其是系统呈现的分岔、混沌、分形等复杂现象。分析力学主要在已有基础上完善非完整系统理论、伯克霍夫理论及广义哈密顿动力学等。多体系统动力学主要研究包含刚-柔-液耦合、多物理场、多尺度等复杂系统的动态行为。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产生航空航天动力学、转子动力学、车辆动力学、微纳系统动力学、复杂网络动力学等。

基础力学与力学交叉: 基础力学与力学交叉学科的主要分支领域包括物理力学、生物力学、爆炸力学、环境力学以及等离子体力学,通过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力学的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物理力学研究集中在极端固体材料性质、高温气体性质、稠密流体性质等。生物力学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细胞-亚细胞-分子生物力学、组织-器官力学、骨-关节力学、心血管工程力学、空间生物力学与重力生物学、生命现象系统化和模型化研究、生物力学新概念、新技术和新方法等。爆炸力学主要研究爆炸、冲击和能量突然聚集等强动载荷下介质、材料和结构的力学响应。环境力学涉及环境力学的基本建模、水环境、岩土体环境、地球内部流动、地球界面过程、环境灾害、工业环境流动、环境多相流动以及环境力学的计算、实验理论和数学化。等离子体力学研究主要包括高温等离子体力学和低温等离子体力学。

工程力学:

工程力学学科的研究范围主要有工程结构力学、矿山工程力学、环境工程力学、爆炸理论及应用、材料工艺力学、海洋工程与船舶动力学、电磁力学、振动、冲击与噪声等。工程力学的研究范围很广,除上述领域以外,还包括诸如计算机辅助设计、专家系统、设计理论、计算工程等支撑系统。

四、培养目标

学士学位: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数学、物理、力学基础理论、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可进一步深造以从事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动力学与控制、基础力学与力学交叉、工程力学等力学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新技术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

硕士学位: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理论,在力学领域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熟悉的实验技能,了解本领域发展的前沿和动态,并具备从事高校教育和科研能力的专门人才。博士学位: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理论,在力学领域内具有坚实宽厚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熟悉的实验技能,掌握力学领域发展的前沿和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并能在科学和技术上作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人才。

五、相关学科

与力学学科密切相关的一级学科主要包括数学、机械工程、土木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

第五篇:民族学(一级学科)专业简介

民族学(一级学科)专业简介:

民族学是广东省属高校唯一的民族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016年评为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前身是广东民族学院,已有60年的发展历史,民族研究一直是该校传统优势学科,专业基础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在广东乃至华南地区具有独特的传统优势地位。多年来,该学科始终围绕国家民族地区发展战略布局、党和政府处理民族问题的大政方针政策和我省民族地区的实际发展需要,长期致力于岭南民族研究,服务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为我省各民族团结进步、民族地区改革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本学科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和优势:

1.民族学一级学科下设七个二级学科,每个二级学科根据学科特色设置了若干研究方向。基于学术积淀,顺应时代需求的学科方向凝练,形成了一些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方向,如: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创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民族文化艺术资源与产业发展等。这些学科方向各有优势和特色:岭南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创新借助高新技术致力于民族发展大数据库平台的建设,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科科学研究构筑高水平的省部级创新平台。民族地方政府社会治理与创新、民族社会公共事业管理与服务、民族社会公共政策与法治研究成果丰硕、影响广泛。岭南少数民族传统工艺、音乐、绘画、民间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电商产业相结合,开创了一条别具一格的应用研究路径。

2.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拥有一支知识、年龄以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现有专任教师50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18人,讲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31人。硕士生导师30名。具有博士学位的占62%。有2名教师为广东省“千百十”培育对象,有1位为“广东省文化英才青年领军人才”,本学科带头人和主要学术骨干在国内本学科领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3.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上,拥有2个省部级创新平台(基地)“广东省咨询决策研究基地民族发展研究中心”和“广东省民族发展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拥有1个国际既港澳台合作重大平台“广东省高校玻璃艺术国际合作平台”,2个教育厅重点研究平台“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民族研究所”和“广东省重点提升平台岭南民族研究中心”。汇集了诸多优势资源,促进本学科开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教学与高水平的科研。4.三年来,主持6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25项省级项目,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一项,经费达到554.8万元; 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91篇,出版专著22部,整体学术水平、科研能力较为突出,特别是民族语言文化研究在本学科研究领域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简介(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