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外国人
编辑:雾凇晨曦 识别码:23-1033789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13 13:17:39 来源:网络

第一篇: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外国人

估计很多人看到这个题目都不会相信,但是先请回答一个问题?

你愿意去非洲的大学留学吗?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即使是象印度这样发展的很不错的发展中国家,我相信也很少有人愿意去那里上学。

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是落后的。那么又有多少人愿意去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留学呢?

来中国的留学生有两种:

一是来自于发达国家的学生。这些学生在本国“没有家庭背景、没有工作、没有女人要”是“三无产品”。他们来中国留学,是为了逃避本国昂贵的学费、生活费。都是当地最底层的“三等公民”。

二是来自与发展中国家,比如非洲。这些学生一般都是国家挑选出来的优秀学生。就象我们派到国外的公费留学生一样,都是非常不错的学生。但是这些国家或许刚经过战乱,或许发展的不错,但也只相当与我国80年代的水平,依然很贫穷。

这样的留学生,他们能配得的上我们中国优秀的、漂亮的女大学生、女硕士吗?

说实话,来中国的外国留学生,我瞧不起他们。(个人观点,希望大家能理解)

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也可以大致分为两种:

一是外国公司派驻到中国的高层管理者;这是真正的精英。

二是在中国打工的外国人,这些人也都是很垃圾的那种。

美国的本科毕业生,毕业后的年薪一般为4万美金,而这只是平均水平。在美国,这样的薪水可以买大house、不错的汽车。但在中国,要想达到这样的生活水平,你得付出多少呢?

大家想想,放着本国高质量的生活水平不过,来中国过相当于他们国家贫困线的生活,这样的人是不是脑子有问题?

你愿意放弃本国别墅、汽车的生活水平去一个相对落后的、拥挤的国家打工、租房子、过没有车生活吗?

在中国打工的外国人就属于这种。他们在本国很难找到工作、或找到的工作待遇太低,所以就来中国工作。因为语言沟通的原因,跨过公司驻华机构也愿意聘请这些他们本国的垃圾。

只有外国公司派驻到中国的高层管理着,才是真正的精英。

外国的精英才能配我们优秀的、漂亮的女大学生。

中国的外教同样分为两种:

一种是带口语的,98%的外教带的都是口语课。

这些人同样是垃圾!

美国的大学分为三类:一是正规的university;二是college;三是社区大学,相当于我们的职业技术学院,三本。带口语的外教一般都不是正规大学毕业。

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有资格能当老师吗?

美国本科生毕业后一般为年薪4万。他在美国一年能赚4万美金,但中国的哪所高校可以开出这么多的薪水?

他可能在那只能赚到2、3万美金,这是美国贫困线的标准,在美国是最底层的生活,没有社会地位。但来中国,即使比这少一些,但也能过上不错的、体面的生活,而且有不错的社会地位。

就象我们刚毕业的大学生去西部支教一样。在那呆两年,除了可怜的薪水,什么也没有。能找到好工作的学生,有多少愿意去西部呢?

同样,美国人来中国做外教,也是一个道理。

我同学说他碰到的外教,在美国是护士。

一般带口语的外教,在他们本国从事的职业都不怎么样,不够体面。

我的一个同学考研失败,当时国家招一些老师去非洲当中文老师,他报了名。

你接受简单的培训,也可以给老外教中文。

不清楚这些外教是怎么来到中国的,国家是否确认他们有执教资格。

二是带专业课的外教。但这样的外教很少很少,他们在自己的领域或专业都有一定的造诣。在高校举办的一些国际学术交流会议,来中国的洋老师们都是有实力、有真材实学的人。

如果你觉得那些垃圾的留学生、外教也能配得上我们的女大学生,是不是觉得中国人就应该低外国人一等呢?

给大家讲两个真实的案例。

案例一:

一位浙江漂亮的女大学生在校期间认识了一位美国留学生,并且跟随他去了美国。去了美国后才发现,他的家人没有工作,是靠政府的“救济金”生活,也就是我们的“城市低保”,只是我国是每人一个月2、3百元,而美国是1000多美金,但这只够维持最起码的温饱生活。后来她被丈夫的弟弟强奸,而丈夫有时也会发疯。这时她才知道,他们家原来有遗传病史。他们兄弟俩被公公送进了医院治疗,她很感激公公。但是后来公公对她说:我已经有两个精神病的儿子了,你再帮我生一个,我就放你回中国。

就这样,她在几年内,生了3个孩子,经历了两次乱伦。后来在中国旅游团的帮助下和家人取得联系,才回到中国。

这样的女人,哪个中国男人愿意要呢?

一个女人,经历的男人越多,你离幸福就越远。

案例二:

一位出生高干家庭的北京漂亮女孩,毕业于名牌大学,后留校执教。追求她的人非常多,她却接受了一个日本男生的追求,跟随他去了日本,放弃了优厚的大学教师待遇。而她的丈夫家在当地也是很普通的家庭,日本男人工作压力大,回了家就对她发脾气,动手也是常事。后来她受不了就偷偷回到国内,躲到朋友家里,不敢让父母知道。

当初班里追求他的一个男生,现在已经是省长的秘书。她当初接受那个日本男生,就是因为日本人用蹩脚的中文写了一首情诗,感动了她。我感觉女人真的很好骗,虽然我没有骗过。

如何鉴定外国男朋友的经济实力呢?

最简单的,看他有没有车,开什么车?

带他去最高档的首饰店,让他给你买一万多人民币的项链、钻戒。看他是否有这个能力。

一个人年薪4万美金在美国只是平均水平,相当于30万左右的人民币。花1万多人民币为中国女朋友买点首饰,真的算不了什么。

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在美国是中上等,那么他父母的收入应该远高于4万美金/人。给你买辆车也算不了什么。

如果他只给你买2、3千元的项链,就相当于我们在地摊上买条几十元的廉价货。说明他的家庭在当地很可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某大学曾经在一次厉行的体检中,秘密抽查了外国留学生的血样,结果发现65.7%的学生携带艾滋病毒。

中国为了建设世界一流名校,就必须招外国留学生,但也就威胁到了我们本国大学生的健康。所以各学校招外国留学生都有严格的名额限制,都必须经上级教育部门层层批准。

前不久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一个驻上海的外国公司的高管,被查出了艾滋病,但就在前两周,这名老外和六名中国女人发生了关系。

中国最优秀的女大学生、女硕士、漂亮的女人们成了外国男人“免费的、高级、妓女”。

我感觉真的很可悲。根本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大国心态,总觉得外国的就好。从而在心理产生了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见到老外就疯狂追求,就以为可以过上高水平的生活。

嫁老外可以得到一生的幸福吗?

有些上海名校的女大学生,还以有外国男朋友为荣,互相攀比。甚至找黑人。

你们是否知道,你们找的都是外国女人不要的垃圾,三流货色。没钱、没背景、没前途的“三无产品”。

找这样的男人,有什么可以炫耀的呢?

这个世界上,什么样的人最可怕?

什么都没有的人最可怕!

这些外国留学生、外教在他们的国家就属于这种人。疯狂的玩弄女人,染上艾滋病也无所谓,因为他们没有未来!

65.7%,意味着三个外国人中,有两个携带艾滋病毒。

女大学生们,染上艾滋,会早早的结束生命,那么谁去照顾你的父母?谁又可以替你去照顾父母?

艾滋病就在你我身边,希望能够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为了父母、为了家人、为了自己未来的家庭、为了自己的前程,洁身自好,远离艾滋。

祝福大家在鹊桥找到自己的幸福。

第二篇: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特殊学生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特殊学生

在日常教学中,虽然每个老师都想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可是在任何一个班级上都存在着优秀生、中等生、特殊。生尤其是英语这一科目,学生的成绩更是参差不齐。因此对于一个新手教师而言,如何对待这些特殊的学生,往往成为一个落实“面向全体学生”这一基本理念的棘手问题。

当特殊的孩子就在我们周遭,到底我们要怎样面对他,我们又该给孩子何种待遇,哪些是特殊孩子所需要而老师又能给的呢?如何能使对这些特殊学生的培养,能与班级其他学生同步成长?这些经常是一个新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碰到的问题,下面就如何对待特殊学生,结合他人的一些经历,谈谈自己的想法。

首先,何谓“特殊学生”?从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来看,在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着些许障碍的学生,即可算是特殊学生。根据对特殊学生成因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由于自身原因,而造成学习与生活上存在着障碍的特殊学生。

一些“特殊学生”是由于反应较为迟钝,导致其对于一些知识的掌握存在着困难。由于生理发展迟于常人,导致这些特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较为缓慢,久而久之,不懂的知识越积越多,使他们逐渐跟不上班级的教学进度,成绩普遍都不是很好。比如,有的学生平素反应较为迟钝,一句话平常人只要听上一次就可能明白,可是对于他们来说,要说上几遍甚至十几遍才能明白。平时,虽然看上去听课做题都非常认真,可是做出来的练习,仍然是错误连连,由此可见他们对所学的知识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于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特别关注他们。否则长此发展,日积月累,他们就会对知识点的掌握存在着很大的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懂的知识点是越积越多,使其对目前的学习越来越困难;而且由于其成绩较差,导致这类学生的性格也较为内向,上课基本都不举手。所以,教师就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其降低教学要求,从最基本的知识开始讲起,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计算,并尽量保证计算的准确率;此外,还增加对他们的辅导时间,让学生一有不懂的问题就来进行询问,并且耐心地就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让他们不仅对知识有更进一步的掌握,也使其有被重视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在日后的学习中也更加认真仔细了。

第二,由于家庭环境原因,而在班级纪律上存在着障碍的特殊学生。

由于学生们的家境不同,有一些是上班族,家长就把孩子交给祖父母隔代养育。在一些这样的家庭中,由于祖父母对孩子极为宠溺,使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养成了不好的习惯,致使他们在班级纪律上逐渐存在着些许障碍,使他们不服管教,成为了班上的一群“特殊学生”。对于这种娇生惯养的学生,一定不能上来就意气用事。一棒子打死,对于孩子来说,不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的事,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时刻提醒他们,和他们讲清学习的重要性,纪律的重要性,为什么学习,为什么总守纪律,以及他们的家人对他们的殷切期盼,根据他们的性格,采用不同的手段委婉地进行引导,而不能因为他们在家中的娇惯脾气而硬吃硬,这样往往适得其反。

第三,由于家庭变故,而在个性上存在着障碍的特殊学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逐渐越来越多,这些问题对孩子们的成长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像家庭暴力,单亲家庭等这样的问题,都会使孩子们的身心发展遭到严重的打击,使孩子的性格会变得更加内向敏感,从而导致他们在与人交流上存在着很多问题,成为了班级中的“特殊学生”。有的学生在小时侯曾经亲眼目睹或经历过家庭暴力,受到了严重的惊吓,造成了在个性上存在着些障碍。这类学生在课堂上基本都不举手,有时被老师点名起来发言,也是一语不发。当教师想单独把他们留下来进行课外辅导。但是在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时,这些学生很容易受到惊吓。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及时的了解此类学生的家庭背景后,仔细思考。这类学生,由于缺乏内心的安全感,已经使他们在学习和个性上都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于是,教师应该让学生重新产生对于他人的信任,才能使其在学习上及其他方面上有所发展。教师可以在课间课后,关注这些学生,让他们相信教师是真心想帮助关心他们,慢慢她也开始有所改变。

另外,对于学习成绩落后于其他人的学生,我们该如何对待?

在学生群体本不存在“前三分之一”、“后三分之一”这样的界定,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成长中的生命体,都是一个拥有特色潜能的发展体。所有我认为没有差生,只有后进生。(是指品行较差或学业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学生)。但凡教师都喜欢优等生,对后进学生态度不一。实际上,后进生更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重视。后进生的存在不仅使教育具有了丰富性,同时也锻炼教师管理能力。做为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待后进生 做到“五个”不要 :

1、不要轻易给后进学生贴标签。每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这种心理胜过父母给予的奖励,后进生更不例外。当他们的行为不合乎老师的要求或学校的制度时,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有些学生因屡教不改,个别老师很生气,于是就认为学生没出息或者没救了,甚至认为该生是班内最坏的学生、最差的学生、最笨的学生等。言者只是出于一种无奈或气愤,但听者却牢记在心,不服气的学生会变压力为动力,发奋苦读,向教师证实自己的能力;个性强的学生会从此记恨在心,与教师关系日渐疏远;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会自报自弃,从此萎靡不振。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时一定要慎言。

2、不要总将后进生与学习好的相比。人都有个瓜子大的脸,当教师在公开场合屡此批评某位学生时,学生的第一次反映是没面子,第二次反映是对教师有诚见,第三次反映就是敌视,尽管有时迫于教师的威严学生不敢发作,但内心的怨气会越结越深,如同地下的岩浆,在一定的时候会喷发出来,演变为师生之间的正面交锋。做教师的一定要把握好,不要总向学生说某某同学学习如何,你是怎么学的。而是要帮助学生寻找原因:优势在哪,不足之处在哪,怎样努力会有所进步,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真诚关心时,他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争取的。

3、不要总让学生去叫家长。后进生总怕的就是老师让找家长。在老师和学生面前他们自认为是低人一等的,从内心深处他们想给自己寻找一片安逸的场所,让疲备的心得到放松,因此他们不想让家长知道自己做得不好的一面。为此,千方百计地阻拦教师见到家长。碰到这种情况,教师可视起情况与学生谈心,让学生了解与家长交流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不是告状,打消学生的顾虑,或者教师可直接与家长电话交流,指导家长协助孩子学习。

4、不要只关注学习好的,忽略了后进生的存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教师喜欢学习好的学生本无可厚非,但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后进生。我们常看到某位后进生上课时爱做小动作或者老师讲课时他总在底下说话,有时会高声喧哗,其实是一种潜在的渴望关注的行为表现。好学生大部分表现不错,无需老师操心,但后进生因为得不到肯定,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一句赞扬的话,一声问候,都会让他们的心灵受到感动。

5、永远不要对后进生失望。每一位学生都想成材,后进生也有自己的美好理想。但理想的实现是很艰难的,需要老师的不断鼓励,也许你的一句鼓励话会让他们终身受用。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在校时学习很差,但在社会上却有所成就,这说明他们的生存能力很强,而有些学生在校时表现突出,在社会上却是平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会使后进生在学校里过得更有价值。

在对这些“特殊学生”的教育中,我们教师应有“三怕”:一怕性子急,冲动发脾气;二怕马马虎虎,工作不仔细;三怕中途放弃,对学生置之不理。

一怕性子急,冲动发脾气。急性子是做不好教师的工作,尤其是做不好数学教师的工作。因为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数学知识的教学是比较枯燥的,这就需要教师的耐心,慢慢对学生,尤其是“特殊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如果在教学时,教学遇事不冷静,事事发脾气,自以为是,独断专行,就很容易伤害到这些本来就容易受伤的“特殊学生”,使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得到很大的打击。一些学生甚至会“破罐子破摔”,放弃对学习的兴趣,从此走上下坡路。因此,我们教师应该看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些“特殊学生”虽然存在着一些缺点,可是也有着很多的优点。要想使这些特殊的孩子再次扬起前进的风帆,作为一个数学教师更是应该多多发掘孩子的长处,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取得这些学生的信任和配合,而不能仅仅靠使性子、发脾气。

二怕马马虎虎,工作不仔细。“特殊学生”有时是极其敏感的,他们的变化有时也是很微小的,如果我们教师工作马马虎虎,不够仔细,没有号准学生的脉,错过了引导这些“特殊学生”前进的最佳时间,就别说进步发展,就是正确的评价此时的特殊的孩子们也是极其困难的。再说,如果工作时对“特殊学生”的注意不够认真,也很容易挫伤这些学生的自信心,或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或养成学生只会盲目听从的不好性格。

三怕中途放弃,对学生置之不理。在老师对特殊学生转变过程中,如果学生进步不明显,我们新教师常会对这类学生失去信心,从而对该学生不再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帮助教育,反而任之听之,置之不理。这样的结果,经常使一些有了一点进步的学生再次退步,而使我们教师以前的努力功亏一筹。

苏霍姆林斯基就认为,搞好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儿童,他说“„„必须了解儿童,了解他的精神,体会他的思想和内心感受,小心翼翼地去出动他的心灵。”笔者认为,这句话尤其适合对于“特殊学生”的教育,“特殊学生”的心灵更加柔软敏感,作为他们的教师,我们要更加仔细耐心地去引导他们与班级共同进步发展。当然,一个班级的共同进步发展,不仅仅是这些“特殊学生”的进步,还包括其他所有的学生,因此我们对于每个孩子都应该用心来了解,用心来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我们的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第三篇:我们应该如此对待有偿新闻

记者应该如何对待有偿新闻?

必须旗帜鲜明坚决禁止。有偿新闻屡禁不止,对公众﹑媒体和整个社会的危害性都是巨大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剖析: 首先是破坏了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的原则,降低了新闻报道的质量。有偿新闻是以提供信息服务来获取利益的不正当方式,如果拿了被报道者的钱,报道时还能做到完全客观真实吗?记者写稿是职务行为,拿稿费也只能从报社拿,哪有从被报道“客户”手中拿的道理?“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从“客户”手中拿“稿酬”,会自觉不自觉地坐偏屁股。

其次是腐蚀了新闻工作者队伍。如今有偿新闻名目繁多,这与“新闻记者应该忠实、公正和勇敢地搜集报道和转述信息”的职业道德标准大相径庭。新闻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它主要依靠新闻工作者通过深入生活去发现和挖掘。然而,在进行不正当的有偿新闻报道时,有的记者甚至不用“亲自”写稿,“客户”会给一篇早就写好的通稿。媒体普遍收受红包,无疑是一种行业堕落行为,如果说记者收红包只是反映了个人行为不够检点,那么,为了广告费而背离客观公正的要求,这就是媒体的堕落,尤其危险。

最后,败坏社会风气,破坏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涣散社会凝聚力。长期以来,新闻传播在公众心目中有很大的权威性,“报纸上都登了”,“电视里播了”,这些挂在公众嘴边的口头禅非常形象地表明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而拿话语权换广告费的做法,是一种“新闻寻租”行为。有偿新闻使一些新闻工作者腐化堕落,蜕化变质,既是个人人格的沦丧,也使所在媒体的公信力遭到破坏。

而要根除有偿新闻,我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开展卓有成效的新闻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新闻工作者自律的氛围。

二、构建新闻从业人员恪守职业道德的有效机制,使管理规定更加细化、更便于操作,并真正把它落到实处。

三、开通社会监督渠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发动社会力量进行监督,可成立新闻职业道德监察部门,常设有偿新闻举报电话,开通社会监督渠道。

四、为了加大对有偿新闻的惩处力度,还应从追究媒体乃至个人法律责任方面着手。总之,遏制有偿新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靠新闻媒体﹑新闻工作者﹑管理部门和全社会一同努力来实现。只有杜绝了有偿新闻,使版面和节目得以净化,才能准确把握舆论导向,以正确的舆论影响受众,使受众接受和信服。

建党九十周年,你如何去采访一个先进人物?

首先,我要在采访前与采访对象事先沟通好,约好时间、见面地点等;然后准备好DV、相机,录音设备,笔记本等硬件准备;做好这些硬件准备工作后,:我会对采访对象进行初步了解,比如先进党员的背景资料、个人爱好、优秀事迹等,这样便于在采访中与先进人物更容易进行交流,也显示出对被采访者的尊重,最后确定主题,并围绕主题设计一些问题。采访时,在尊重采访者的同时,我会从细微之处找到先进人物的闪光点,尝试让自己融入被访者的故事中。

让你去采访站前强拉客现象,你将如何进行采访报道?

我首先要到现场进行近距离的观察,以一个游客的身份进行暗访,并与拉客者、外地游客和市民进行近距离的沟通,了解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及外地游客和本地市民对这种现象的看法,再到运管处、综合执法局等相关执法部门了解相关条例和这种现象迟迟不能解决的原因,然后在第一时间推出一篇有现场、有声音、有议论的重磅深度报道。为了增加影响力和能够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我还会文章之后留下联系电话,希望市民和相关部门能够提出可行性建议,然后根据实行情况进行跟踪采访,直到把问题彻底解决。

第四篇:对待香港问题和台湾问题,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

如何看待台湾问题? 国际法:台湾问题的解决,有国际、国内两个层面的含义。从国际层面讲,就是要确 立中国在国际上的一个国际法主体,而不是两个。台湾与大陆不能“统合”成国 家联盟亦或邦联。台湾不能参加只有主权国家才有资格参加的国际组织,例如联 合国。„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章节自测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英两国政府就香港问题正式签署《中英联合声明》的时间是()A.1982年9月 B.1983年7月 C.1984年9月 D.1984年12月 2.日本侵占我国台湾的时间是()„

一、选择题: 1.有学者认为唐朝时期江南曾经实施了稻麦轮种制,并引用自居易任职苏州时写的诗句 “去年到郡日,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来证明自己的说法。关于此学者看法,哪项更为合理 A.诗里提到麦作、稻作,足以作为实施稻麦轮种的证据 B.诗„  如何看待台湾问题?

国际法:台湾问题的解决,有国际、国内两个层面的含义。从国际层面讲,就是要确 立中国在国际上的一个国际法主体,而不是两个。台湾与大陆不能“统合”成国

家联盟亦或邦联。台湾不能参加只有主权国家才有资格参加的国际组织,例如联 合国。

目前状况:

1.台湾当局及民众对“一国两制”的认同与大陆存在差别

在“一国两制”的具体表述上,台湾问题的表述是不同于港澳问题的。在香港和澳门模式中,“一国两制”中的“一国”指是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和澳门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领土而定义的。而在解决台湾问题的表述中,“一国”的涵义就发生了变化,已经不是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而是“一个中国”,不再坚持“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表述,既非中华人民共和国,也非“中华民国”,“一个中国”是两岸同胞们的具有血脉关系的统一的中国。但是,我们需要面临的一个现实是,台湾方面却对“一国两制”构想不感冒。他们认为这实际上是在矮化台湾,降低台湾的国际人格,因为这使得台湾降到了“省”的地位,无法让台湾和中国大陆形成对等的地位。“一国两制”构想在台湾方面受到了强大的阻力。

2.“经热政冷”局面的出现

近年来,两岸人员往来愈加热络,截止到202_年12月3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已突破109.5万人次,取代日本成为台湾地区第一大客源地。台湾居民入出大陆人次也大幅增长,仅上半年就达489.5万人次,同比增长16.4%。尤其重要的是,两岸经贸关系实现突破,两岸经贸交流持续升温,据大陆商务部统计,202_年1至10月两岸的贸易额是1186.8亿美元,同比增长41.9%,其中大陆对台湾的出口是237.3亿美元,同比增长48.3%,自台湾进口949.5亿美元,同比上升40.4%。两岸之间的经济合作的规模在迅速增长。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尽管两岸关系在逐步地发展,岛内的民意也在逐步改善,朝着有利于两岸和平的方向发展着,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两岸关系的发展多半都停留在经济层面上,而在政治层面上我们并没有实质性进展,甚至是停滞不前的,两岸关系是一种“政冷经热”的关系,影响和平统一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出现此局面的原因是由多方面构成的,其中一个最令人担忧的原因便是“台湾主体意识”不断上升。如何使台湾的民众摆脱“台湾主体意识”而逐步接受两岸统一的思想将成为两岸政策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大陆对台政策构想

1.对“一国两制”构想进行创新

“一国两制”创造了和平共处的新模式,从实践上看,“一国两制”已成功运用于解决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因此,台湾问题也可以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来解决。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台湾与香港、澳门的情况毕竟有所不同,台湾与大陆唇齿相依,台湾问题是我国同胞之间的问题,没有领土主权的问题,属于我国内政问题。要台湾能够接受“一国两制”的构想必须根据台湾的具体实际对其进行创新,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在制度上、政策上灵活处理台湾问题。2.继续推进海峡两岸民间交流

近年来两岸各地各部门实施了大批的交流项目,内容丰富,涉猎广泛,教育、文化、出版、新闻传播、民俗、地方特色、民间艺术、宗教等领域均有涉及。而一些新兴的交流活动,诸如两岸农博会、两岸旅博会、两岸妇女客家山歌大赛,岸校长论坛等正以其新颖独特、形式多样的优势不断兴盛繁荣,从而使两岸人民借由文教合作的契机,淡化成见,推动了双方了解的进一步深入。当前,应该继续推进海峡两岸交流,特别是民间交流。这就要求大陆对台工作必须以淡化台湾民众的误解为关键,致力于转变台湾民众对大陆的态度,化解敌意,共

建和平;必须以开创两岸和解、双赢的局面为着力点,在对台工作中掌握主动,占领先机,以增进两岸人民了解为前提,以保障台湾人民利益为根本,以平等包容的态度为保障,向台湾人民展示一个真诚友善的大陆形象,变“台独”对抗路线为两岸合作共赢的对台新政策。3.加强文化交流,增进两岸亲情

两岸和平统一是一个互相认同互相融合建立共同羁绊的长期过程,是一个逐步消除隔阂的过程,而推进这个过程所需要的载体就是两岸之间的交流互动,谈判沟通和直航三通,上至中央下至民间,必须高度重视两岸交流交往,以加强沟通、增加互动为基本途径,以增进了解、扩大共识为根本目的,不断开拓对台工作的新局面。必须将增进两岸人民的互访作为对台工作的主要内容,完善各项基本工作,从而吸引更多的台湾民众以旅游、经商甚至是求学的方式来到大陆,了解大陆的经济、文化、风俗,增加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认同度;同时,必须不断完善各项赴台政策,促进更多的大陆民众访问台湾,在对台湾社会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加强对台湾民众的理解和认知,从而在两岸人民的交流交往中搭建血脉相连,亲情相依,文化相通的桥梁,建立新的共同经历、共同记忆、共同感情。 西方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性异同

现代性特指西方理性启蒙运动和现代化历程所形成的文化模式和社会运行机理,它是人类社会从自然的地域性关联中“脱域”出来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人为的”理性化的运行机制和运行规则。杨春时,厦门大中文系教授: 现代性作为现代的本质,一般认为区分为社会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我认为,更准确的是,其中社会现代性又分为感性现代性和理性现代性。这样,现代性就具有三个层面:感性层面、理性层面和反思—超越层面,也就是说存在着感性现代性、理性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

在现代性的感性层面上,存在着被释放出来的人类生存欲望,它获得合法性,成为现代化的深 层动力。人的欲望的解放必然体现到理性层面上来,被理性所肯定和规范,现代性也就体现为一种理性精神,形成理性现代性。理性包括科学精神(工具理性)和人文精神(价值理性)。对社会现代性的反思、批判又形成反思现代性。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具有神性,它在追求现代性的同时,也在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并追求终极的价值和意义,于是就有了反思—超越层面的现代性。这就是说,现代性还存在着自我批判、自我超越的层面,包括哲学现代性、审美和艺术现代性等,它们制约着感性—理性层面的现代性,并负起了在现代性重压下恢复人的自由的责任。这三个层面构成了完整的现代性,而忽略其中任何一个层面,现代性的表述都是不完整的。现代性在中国的起源:

现代性是一种历史的趋向,中国现代性是从西方引进的,同时又被中国化了,它在具有现代性的一般性质的同时又有自己的特殊性。如果说西方现代性是“脱神入俗”的话,那么中国的现代性则是“脱圣入俗”。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天人合一、体用不二的性质,它未发生超验的形上层面与经验的形下层面的分化。在鸦片战争之后,西方现代文化的冲击导致了传统文化的衰落,五四新文化运动自觉地以西方现代性反对中国传统文化,更加剧了传统文化的瓦解,从而诞生了中国的现代性。中国文化失去了圣化的品格,沦落为凡俗文化。天人合一、体用不二的传统变成了天人二分和体用分离,有了感性和理性的对立,同时也产生了超越的冲动。中国现代性也就分化为感性、理性和超越性的层面。但它具有不同于西方的特点,首先是存在着结构性的缺陷。中国感性现代性没有得到充分发展,非常薄弱。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感性层面的现代性并 没有突出地体现为感性欲望的解放。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理性化倾向,理性传统对感性的压抑也延续到对感性现代性的排斥。同时,中国文化对感性欲望的禁锢与西方宗教的禁欲主义不同。它虽然强调以理性节制感性,重义利之辨,但又讲求中庸之道,承认“食色,性也”, 给感性留下一定的空间。因此,这是一种软性的禁锢。正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种特性,感性现代性的反弹就不如西方那么强烈。中国现代性的发生,主要是出于新民救国的需要,因此一开始就注重引进理性现代性(科学、民主),而不是感性现代性。虽然五四也有个性解放的呼声,但主要体现在理性领域,没有出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感性欲望泛滥的局面。在传统理性(如重义轻利)和现代理性的双重压制下,中国经济自由主义始终没有得到合法化,也说明了感性现代性的萎缩。通俗文学是感性现代性的产物,但五四前后,中国通俗文学(如黑幕小说、鸳鸯蝴蝶派等)没有获得合法性,受到启蒙主义的排斥和批判。这表明感性现代性在中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中国理性现代性也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根基不深。中国现代性的理性层面就是五四引进的科 学(工具理性)和民主(价值理性在政治领域的体现),但它与西方也有所不同。由于感性欲望没有充分解放,因此工具理性的动力不足,科学精神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虽然五四时期科学主义一度建立了权威,但这个科学主要不是指向自然科学,而是指向社会科学;不是一种科学精神,而是某种科学的结论。在接触西方现代科学的一开始,中国就把达尔文的进化论当作现代科学的代表,而且由于对进化论的偏颇理解,科学主义变成了社会达尔文主义,成为意识形态化的民族救亡图存的理论。在五四退潮后,由于意识形态被当作科学接受,科学主义很快就转换为意识形态主义。在五四以后的革命进程中,不是科学精神而是意识形态主义成为主导。此外,就价值理性而言,基于集体怨恨心态,不是自由而是平等成为基本的现代性诉求,从而导致价值理性的偏失。中国革命接受了卢梭的平等理念,而舍弃了自由理念,采用了法、俄革命的模式,建立了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制度。建国后,本应重建和发展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尤其应重视人的自由,但意识形态主义的惯性和平等理念的影响阻碍了这种现代性建设,而且形成了“左”的思潮,成为现代性建设的反动力量。“文革”是这种倾向的极端化表现,是现代性的全面反动。

中国现代性也有反思—超越层面,但这个层面的现代性建设,却非常薄弱。中国传统文化是天人合一的文化,形上领域与形下领域没有分离,儒教本身既是一种道德体系,又具有形上意义(宗教和哲学)。中国的启蒙运动引进了现代性,瓦解了这种圣俗一体的文化结构,产生了“脱圣入俗”的结果。五四打倒孔子的权威,消除了传统文化的圣化光圈,在批判传统文化的意识形态内涵的同时,也取消了中国文化的超越功能。取而代之的是西方文化,但对西方文化的引进仅限于科学和民主这样形下层面的文化,西方的宗教和哲学以及审美文化等形上层面的文化则被忽略甚至被拒斥。

因此中国现代性一开始就具有片面性,存在形上领域缺失的问题。五四对宗教持批判态度,把它与迷信等同,抹杀了它的形上意义和信仰的合法性。1922年,五四主将们发动了一场反宗教运动,使用的武器仍然是科学。这是以经验反对超验、以知识反对信仰的运动,它导致信仰的缺乏,从而为意识形态的信仰化创造了条件。五四不重视形上哲学,因为它不能直接发挥启蒙作用;更由于科学主义的霸权,形上哲学受到排斥。被引进提倡的是带有实用主义倾向的杜威的实验主义和实践性的马克思主义。1923年发生了“科玄论战”。这场论战表面上是进步与保守之争,实际上也是科学能否取代哲学的论争。这场论战以“科学神”战胜“玄学鬼”而告终,表明形上哲学在中国的缺席。这导致了意识形态的绝对霸权,并在以后发生偏执化。五四对现代文学的引进和建设也着眼于理性启蒙作用,忽视文学的审美超越品格。五四后的“革命文学”运动更接受了苏俄的文学思想,强调文学的政治功利性,忽视文学的超越性。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流就止于争取现代性(启蒙主义文学)和表达现代民族国家意识(“革命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反思现代性性质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特别是现代主义文学弱小、边缘化。这意味着文学放弃了现代性批判的超越功能。

在现代性与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关系方面,中国与西方有所不同。现代性的核心是科学精神 与人文精神,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理念是民族主义,因此二者既相关联,又可能不同位。在欧洲, 现代性与现代民族国家意识基本上一致,它们都反对共同的敌人———教会和封建贵族,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民族主义不相冲突,甚至相辅相成。而在中国,现代性与现代民族国家意识错位,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可能与民族主义相冲突,这种错位和冲突造成了中国现代性历程的艰难曲折。中国现代性是“外发型”的,也就是说,它不是出自中国社会自身发展的自然要求,而是在西方 列强压迫下提出来的(外迫性);它不是来自中国本土文化传统,而是来自西方(外源性)。外迫性,造成了中国的民族主义,它要调动一切传统文化资源反对西方列强,争取民族独立。外源性,使中国现代性事实上等同于西化。这就形成了现代性与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冲突、现代性与民族主义的冲突:要民族独立,就要反西方,甚至肯定中国传统文化;要现代性,就要学习西方,甚至反对中国传统文化。在争取现代性与建立现代民族国家双重历史任务面前,建立现代民族国家显得更为紧迫,更为重要。在矛盾的抉择面前,中国人民选择了现代民族国家意识,而牺牲了现代性。中国的现代性是为现代民族国家服务的,启蒙是为救亡服务的。这与西方正好相反。欧洲现代性是由社会自身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它没有救亡的压力,它的思想资源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因此与现代民族国家意识没有冲突;而且,现代性是根本目的,建立现代民族国家是实现现代性的手段,二者的关系没有被颠倒过来,不需要牺牲现代性来实现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 试说明现代化、现代性与发展的关系

现代化是一个传统社会历经全面变迁而获取现代性的过程,而以社会的理性化、政治的民主化、经济的产业化、文化的世俗化及现代人格的形成为标志的现代性,则是现代化的结晶。“现代性”相对于“传统性”而言,任何改变或否定传统的东西,包括思想,也包括行为,都具有现代性的意味。现代性的精髓,是理性主义。西方学者富科曾从哲学角度“把现代性概括为`一种态度’——一种社会精神,一种哲学生活,一种自我批判的本体论。还有人从经济角度界定现代性,认为“现代性是指工业和服务业在社会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并起着主导的作用,可以用人均国民收入来衡量”。其实,从宏观角度去解读恰如“现代”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概念一样,“现代性”同样也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其内容和体现形式均繁杂多样,是具有多维性质的“一个有机的联贯整体”.与哲学味道很浓的“现代性”不同,“现代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社会学概念。作为社会学概念,现代化与现代性一样,极具复杂性和多样性,其范围广泛而宏大,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心理于一体。换言之,现代化是一个传统社会历经全面变迁,使旧的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受到冲击而发生变化,从而获得新的社会模式和行为模式的过程。现代性在很大程度上仅仅是一种“产物”,但现代化则不仅是“产物”,同时更是“目的”和“过程”。作为“目的”的现代化,其宗旨在于追求和获取人们所需要的现代性,使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由落后国家向先进国家嬗变、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由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变迁。

作为“过程”的现代化,就是获取现代性的过程,是用现代性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破坏和削弱旧的权威、摒弃和排除阻碍现代化实现的传统社会的历史积累,而后经过阵痛和发展向现代社会迈进的过程。可见,现代化就像一把发展的利刃,总是在不断地向着现代性挺进。

作为“产物”的现代化,主要包括能够看得见和摸得着的工艺、技术、工厂、铁路、交通、建筑、航空等器物层面的现代化,经济结构、政治体制、行政管理、法律形态、企业经营、金融机构、教育制度等制度层面的现代化,以及涉及到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精神情感、性格气质、素质能力、伦理道德、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无形的心理层面的现代化。 通过对现代性的反思,你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

当代中国现代性的新建构——科学发展观

1.在发展目标上,坚持以人为本,反对片面追求GDP 2.在发展动力上,坚持把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3.在发展路径上,把独立自主与参加全球化经济结合起来。

4.在发展原则上,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反对把现代性等同于现代化的单向发展观。

5.在发展方法上,坚持统筹兼顾,否定了片面发展的发展主义。科学发展观对现代性的超越:

工业化道路上强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发展逻辑上以人为本是核心。超越资本逻辑。

整体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立足当下中国的现代化与现代性开这一历史处境,请说明当下遇到的发展问题以及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面对中国现代化的困境,谈一谈你对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 目标的看法。

 如何看待收入差距过大?

1.收入差距扩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收入分配关系的变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有内在

联系的。社会经济发展引致收入水平提高,进而引起收入分配格局和国民储蓄格局的变化。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国民储蓄以居民储蓄为主体,不仅反映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构成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经济条件。2.收入差距扩大与分配理论转变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分配理论和分配方式经

历了从单一的按劳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辅,再到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演变过程。改变了计划经济时期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平均主义分配管理体制,引入了市场经济的激励和竞争机制,特别是按要素分配的观念的确立,使生产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逐渐成为个人收入分配的基础性调节机制。经过这种理论、观念、方式的变革,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呈现多元化,收入差距也逐渐扩大。

3.收入差距扩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收入差距扩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主要是分析收入

差距扩大对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影响。现在经济学界有许多观点认为收入差距扩大抑制了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是总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例如有学者提出,收入差距日益拉大,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逐渐下降,制约了消费需求的增加。而消费需求不足又制约了投资需求的增加。因此,收入差距扩大是导致有效需求或总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

4.收入差距扩大化的政策治理 收入差距扩大虽然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且具

有激励效率、促进增长的积极意义,但也不能一概而论。首先,收入增加的手段要正当,要通过诚实的劳动和经营致富。如果是凭借不公平的竞争条件和不正当的经营手段获取不合理的收入,甚至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侵吞国有资产而致富,则会危及社会和经济的正常发展。其次,过分悬殊的收入差距会引致两极分化,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我国现在的收入差距加速扩大,基尼系数已超过了世界上其他同等发展阶段的国家,因此有必要进行某种治理。5.解决方法:1.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对收入差距扩大化要有科学的认识。

2.建立健全财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合法收入。

3.为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而引致严重的两极分化,政府应透过有效的宏观调控合理调

节全社会的分配关系和分配格局,用经济手段适当限制过高收入,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和福 利。

4.依靠法制来治理以不正当或非法手段(包括权钱交易、不公平竞争、不正当经营等)攫 取财富的行为。 经济增长=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

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较早的文献中也将一个国家的总产出(或总生产能力)作为考查对象。

经济发展是在经济增长基础上,一个国家经济与社会结构现代化演进过程。20世纪50-60年代前,传统理论认为:经济发展意味着国家财富和劳务生产增加以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高。60年代后,这种观点受到了若干国家现实的挑战,一些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迅速增长,但其社会政治和经济结构并未得到相应改善,贫困和收入分配不公正情况仍十分严重。因此,经济学家把经济发展同经济增长区别开来。前者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不仅涉及物质增长,而且涉及社会和经济制度以及文化的演变。既着眼于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还着重于经济活动效率的改进。同时又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进化过程。

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这里的产量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表示成人均产量。经济增长通常用经济增长率度量。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如果说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那么经济发展就是一个“质”的概念。物价上涨的受益者是谁?

1、虚假炒作者。通过虚假炒作,把某种商品的利润炒上百分之千、百分之万的大有人在,如美容、保健品等。

2、垄断行业。垄断行业所经营的几乎都是人们的生活必需项目,再高的价格都得承受。

3、官商共营体。

(1)贪官与奸商。官员通过做决定、打电话、打介绍信等方法向本单位或下属单位推销商品,往往价格高,质量差。

(2)政府采购中心官员与奸商。政府采购中心贪官往往打着“质量第一”的幌子,高价买进质量一般甚至是质量差商品。(3)政府权力机构与奸商。权力机构往往打着“资质认定”“招标投标”“质量监测”等幌子实现官商垄断,进而抬高物价。如地方政府与房开商,收费性路桥建设等。(4)政府与垄断行业。相当一部分垄断行业都是受政府保护或享有特权的,推高其销售价格,政府就能从中获取更多的利益。

4、国家最高财权机构。一是直接超量发行货币,用于公职人员加薪、军费开支、重点工程建设等或是通过银行转贷给其他行业,这种方式直接导致国内物价上涨,不过好的是物和钱都在国内流转。二是大量购买外国国债,这种方式造成的后果是国内的物减少了货币却增多了,必然导致国内物价上涨,政府所持的外国国债必将因国外物价上涨而贬值,这样的行为确实有卖国之嫌。

综上所述,物价上涨的受害者是绝大多数工人、农民、普通公职人员和无稳定职业人员。受益者是奸商、贪官和政府,而最大的受益者是国家最高财权机构。当然,如果一个国家的最高财权机构,把所获利益主要投入到了国家公共设施建设、国防科研建设、民众基本生活保障、普通公职人员加薪等方面,那么物价上涨的利益还是还给了人民,这样的物价飞涨是因为政府想为民办事却别无他法才出此下策而已。 国富=民富?

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家一定需要以民富作为基础,在民富的基础上实现国富。何谓民富?

民富的内涵,应该有两个要素:一是人均收入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二是广大民众得以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即收入差距不太大。那么,当代中国离民富还差多远呢?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202_年人均GDP数字,美国超过4.6万美元,西欧、北美、大洋洲和亚洲的发达国家也多在这一水平上下,其中最高的北欧国家已经达到8万~10万美元。而亚非拉最贫穷的国家则在300~500美元之间,最低不到200美元。世界上发达国家与最贫穷国家两个群体之间的差距,已经超过100倍。

30年前,中国的人均GDP不到400美元,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达到了4000美元左右,大体为最贫穷国家的十几倍,为最发达国家的十几分之一。中国进入了中等偏低收入国家的行列,世界排名在百来位。但与此同时,中国也成为了世界上收入分配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有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倍,国际上最高在2倍左右;行业之间,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15倍左右;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差距在18倍左右,国有企业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28倍。

这些数字说明,改革开放的成果是巨大的。这些数字同时也说明,无论从收入水平还是分配关系的角度来看,对中国来说,走向民富,依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习总的外交政策

总书记的外交战略思想一方面传递与外部世界围绕和平发展凝聚共识的信号。另一方面,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国际形势下,对中国外交战略作出了必要的调整,将周边外交作为中国外交最优先的方向,致力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并建立了更加完善和反应更加快捷的国家安全与外交决策机制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地开展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向世界传达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外交的基本战略和价值取向。根据习总书记在不同场合的讲话,对习总书记的外交与国家安全战略思想作一简要的概括和总结。

传递最大限度地与外部世界围绕和平发展凝聚共识的信号

和平发展的战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处理国家间关系时“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在新时期的反映。总书记是从中国与世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角度,以及中国与世界同属一个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看待中国所坚持的和平发展外交路线的,他强调:“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

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也强调,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抉择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与我国根本利益。他这样阐释了中国的和平发展外交战略:中国要以自身和平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福祉,夯实和平发展道路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这一阐述具有双重含义:对内,是将全国人民的思想和意志统一到坚持和平发展上,对外,则是传递了中国党和政府最大限度地与外部世界围绕和平发展凝聚共识的信号。

致力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外交最基本的原则和出发点。为实现中国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必然要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协调与合作,以协调代替对立和对抗,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在合作中实现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

以包容的思想、开放的胸襟和积极姿态建设同周边国家关系与合作

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明显加强了对周边国家的外交,尤其是对东南亚国家和中亚国家的外交活动。习总书记强调,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要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多走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增强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要诚心诚意对待周边国家,争取更多朋友和伙伴。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让周边国家得益于中国发展,使中国也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要倡

导包容的思想,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更加积极的态度促进地区合作。

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外交侧重两个领域:一是建设同周边国家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二是加强双方的经贸合作。中亚五国与除菲律宾、新加坡和文莱以外的东盟国家均与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外交中,更加强调双方的经贸合作,以经贸合作促进彼此的经济发展,从而实现真正的合作共赢。为此,中国提出了建设两条丝绸之路和一条经济走廊的设想,即面向中亚国家的陆上丝绸之路和面向东南亚国家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与缅甸、孟加拉和印度的经济走廊。

两条丝绸之路和一条经济走廊,覆盖了亚洲的大部分国家,其辐射的范围更为广泛;而且,两路一廊所覆盖的国家,正是当前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也是发展空间最大的几个地区。中国的资金和技术优势与其他几个地区的资源及劳动力优势结合在一起,这种合作必然会为这一地区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推动力,让双方实现合作共赢。构建既合作又斗争的新型大国关系

在中国和平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与现有大国相处是摆在中国领导人面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从世界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经验看,大凡后进国崛起,往往会受到原有强权的遏制,而后进国也往往会主动向原有强权发起挑战。中国在和平发展过程或民族复兴过程中,显然不能走历史上大国关系的老路,尤其是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与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相处,不仅关系到中美两国,甚至会关系到整个世界的走向。中美必须开创一种不同以往的新型大国关系。

202_年6月,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在加州庄园会晤,两国元首同意共同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强调中美双方的不对抗与合作,并不意味着中方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问题上对美国妥协和退让,不对抗也不意味着没有斗争。无论是面对哪个大国,中国政府一定会坚定维护主权、安全和发展等国家核心利益。

由此可以预见,中美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过程中,矛盾与分歧是不可避免的,而解决双方的矛盾与分歧,既要合作,也要斗争。在合作的大框架下进行必要的斗争,在斗争中追求双方都能认可的合作,会成为中美两国外交界之间的常态。

建立更加完善和反应更加快捷的国家安全与外交决策机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尽管国家安全委员会具有对内和对外双重职能,但很明显,相较于内部的安全问题和各种突发事件,中国所面临的外部安全问题更为突出,也更为复杂。既有来自周边国家对我国领土的觊觎,也有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还有网络安全、经济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挑战。即使是国内安全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具有外部势力的因素。这就要求这样一个部门协调各方面力量,全方位地应对来自各个领域的安全威胁,最大限度保护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利益。因此,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是顺应时代的需要,这对于今后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既是对我国现有体制的创新,同时也是与国际社会接轨。在世界舞台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均已建立了类似的机构。如美国根据1947年《国家安全法》,设立了隶属于白宫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统筹有关国家内政、军事和外交机构的信息并向总统提出建议。国家安全顾问与总统和国务卿一起,成为战后美国政治舞台上最有影响的政治职位;英国基本上是仿照美国,建立了本国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俄罗斯则是建立了由总统亲自担任主席的联邦安全会议。其中,美国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尤其是在涉及国家安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方面发挥的作用最为突出,战后美国重大对外决策,几乎都能看到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影子。

中国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将会借鉴其他国家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它将是一个高层次、涵盖国家主要职能部门,能够对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突发事件和危机进行应对与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总书记的外交战略思想,既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战略思想的继承,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国际形势下,对中国的外交战略做出的必要调整,并将在日后的外交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从而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如何看待台湾问题? 国际法:台湾问题的解决,有国际、国内两个层面的含义。从国际层面讲,就是要确 立中国在国际上的一个国际法主体,而不是两个。台湾与大陆不能“统合”成国 家联盟亦或邦联。台湾不能参加只有主权国家才有资格参加的国际组织,例如联 合国。„

 如何看待台湾问题? 国际法:台湾问题的解决,有国际、国内两个层面的含义。从国际层面讲,就是要确 立中国在国际上的一个国际法主体,而不是两个。台湾与大陆不能“统合”成国 家联盟亦或邦联。台湾不能参加只有主权国家才有资格参加的国际组织,例如联 合国。„

 如何看待台湾问题? 国际法:台湾问题的解决,有国际、国内两个层面的含义。从国际层面讲,就是要确 立中国在国际上的一个国际法主体,而不是两个。台湾与大陆不能“统合”成国 家联盟亦或邦联。台湾不能参加只有主权国家才有资格参加的国际组织,例如联 合国。

第五篇:教师应该如何对待后进生

教师应该如何对待后进生

作者:袁月会

地址:河北省定州市砖路镇南燕小学 邮编:073000 电话:

***

教师应该如何对待后进生

爱是教育的基础,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一般来说,教师爱好学生容易,爱后进生就比较难。后进生作为班集体内部一个特殊群体的存在,虽然人数少,但其影响比较大。因此,教师抓班中的后进生已成为每个教师所面临的大问题。那么,如何正确对待后进生,就我个人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了解,做到有的放矢

作为一名合格的优秀教师,是不能丢掉任何一个孩子的。每个班级都或多或少存在后进生。我们要像关心自己孩子那样,发自内心的关爱、培养他们。许多后进生都是学习成绩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按时按质完成作业。时间久了,教师未免对他们产生厌倦情绪,而这些学生也很 敏感,以至于他们会更加的自暴自弃。然而后进生往往在倔强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脆弱的心。就说我们班的小浩同学,经常性的不写作业,回家和家长还撒谎说作业已经在学校写完了。我接班主任以后,并没有先给他一个所谓的“下马威”,而是经常的找他谈心,了解他的内心。让他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自己评判是非曲直。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他落下了内容丰富的眼泪,改掉了以往很多的坏习惯。可见,真心的付出,他就会 愿意和你接近,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你在工作中做到得心应手。

二、激发自尊、开发潜在能源

自尊之心,人皆有之。自尊心是进取的动力、是向上的能源。后进生自尊心则尤为强烈。这是他们身上极为宝贵的东西。激发之、点燃之。即使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甚至会照亮这个孩子一生的道路。作为教师我们绝不能用“一日行窃、终身为贼”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应该懂得尊重他们。只有这样才能激励他们上进。

三、要有耐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并不是一天造成的。因此,转变后进生的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由于孩子们所处的特殊阶段,他们的思想行为总是具有很大的反复性。今天做的好好的,过几天就又犯。这绝不是徒劳无功、不可救药,教育要遵循原则。要给他们时间,绝对不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朽木不可雕也”之类的话。这样必然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刺伤他们幼小的心灵。要善于抓住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给予恰当的肯定和表扬,让他们一步一个台阶的向上攀登。

四、发挥团结力量、共创辉煌

做好后进生工作只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要注意发挥集体的作用来关心和帮助他们。后进生同样是班级的一员,要调动班级内部力量共同关心后进生。比如可实行“一帮

一、多帮一”活动,使优秀生和后进生结成对子,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另外,教师要多与家长沟通联系,形成多方力量,争取多方支持。这样,后进生的面貌得以改观,我们的班集体会更加健康、更加优秀。

总之,后进生缺点多、不良习惯多、心理特殊、不那么可爱,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爱的春雨来滋润他们的心田,让他们在爱中自信、在爱中自立、在爱中自强,创造出人生自立自强的奋进之歌。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外国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