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州大学毛概总结
(简答题:8’*8道题=64’ ; 论述题:12’*3道题=36’)(前言:红色字体为必背知识,即是不可自由发挥的内容;若一题中出现粗体和细体,则若此题为简答题,只写粗体即可,若为论述题,则都要写出来;括号为概括性的话,考试时可酌情自由发挥)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①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②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③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关系: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①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
3、如何理解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答: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办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实事求是也内在地包含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而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精髓:①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③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4、全面掌握和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动力: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领导力量:无产阶级 领导权问题:(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②无产阶级的强大、团结和革命的彻底性)
5、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答: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共产主义思想居于指导地位。
6、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以及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意义 答:必要性:①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
②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③农村是中国革命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 理论意义: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是照抄十月革命经验,而是从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走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答: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相互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8、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答: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9、全面灵活理解和掌握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答:过渡时期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概括为:“一化三改”,“一体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
10、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答:①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②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③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1、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思想和理论成果 答: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③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④其他诸如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关于经济建设方针等的理论成果
12、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答:①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③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④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⑤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⑥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3、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答:科学含义: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两层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这里的初级阶段为我国特有)
阶段性特征:①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③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应有清醒的思想准备
14、全面灵活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最主要内容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最主要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立足之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两个基本点(强国之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问题,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15、怎样准确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答: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科学内涵:①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②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重要意义:①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6、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答: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②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只有不断发展和解放生产力,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才能充分显示其优越性,得到巩固发展)
17、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刻揭示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形象描绘了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历史过程,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愿景。思想内涵(核心):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途径: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中国力量,就是全国民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8、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答:①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前:国内:文革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政治、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国际:世界经济蓬勃发展更大拉开我国差距,国际竞争压力巨大)
(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增长,迈向全面小康,其他如政治制度、文化事业、国际地位等持续提高)
②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9、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
答:重大意义:①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
②为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目标任务: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答:相互作用,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有坚实基础 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社会主义总布局“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2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确立这一制度的基本依据 答: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基本依据: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22、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答: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 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答: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4、如何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答:①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②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③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④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⑤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5、联系实际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答:总体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核心和实质:就是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再联系实际谈谈即可)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26、“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答:①一个中国
②两制并存 ③高度自治 ④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⑤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27、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依据
答:①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的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
②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③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的理论
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①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①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 ②一切为了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③一切为了人民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②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
①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 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③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③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29、为什么说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答:新的社会阶层: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
新的社会阶层是在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允许下出现的,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主导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总的条件下存在和发展的,其经营活动都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从总体上看,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 5
路线、方针和政策,遵守国家法律,热爱祖国。他们勇于开拓,敢冒风险,走出来一条艰苦创业、勤劳致富之路。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30、怎样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答:①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②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③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3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答:①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③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④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第二篇:苏州大学毛概考试重点
☆
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它有哪些理论成果?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l 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3、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l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l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l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l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
5、分析: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错:应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
10、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l 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l 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l 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共产主义思想于其中居于指导地位。
☆
11、分析: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所以新民主主义社会也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错: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社会,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也不同于社会主义社会。☆
13、社会主义的本质、根本任务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l 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l 根本任务: 发展生产力。①由生产力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②由社会主义本质和历史使命决定的。③由我国的具体国情,特别是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④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l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
15、分析:“一体两翼”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主要内容的简明概括。错: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1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是什么 l 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l 总布局是五位一体。l 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17、分析: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对。
☆
19、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
l 第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
l 第二,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
l 第三,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
l 第四,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
l 第五,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 ☆2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l 共性上:都属于市场经济,以市场调配资源。
l 个性上:a、所有制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c、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
2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确立这一制度的基本依据。
l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l 基本依据:①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②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
2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会存在富裕程度的差别?如何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l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必然客观性。①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②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④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l 要规划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①保护合法收入②取缔非法收入③整顿不合理收入④调节过高收入⑤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⑥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
2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该做到哪“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
l 两个“坚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l 三个“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
26、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l 必要性:①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③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④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l 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
28、结合你对当前主旋律文化和流行文化基本情况的了解,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的认识。
l 结合现实,自行编造即可。l 方针: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世界;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30、分析:稳定、富裕的社会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错: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
32、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l ①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l ②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l 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l ④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l ⑤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l ⑥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
37、分析: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错: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40、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主线和总体布局
l “一条主线”,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l “五个建设”,即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这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布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哪些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l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l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累了重要的历史经验。
4、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提出的客观条件、主要内容、重要意义。联系实际,谈谈为什么必须坚持和贯彻这一重大战略思想。
l 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
l 客观条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l 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l 重要意义:a、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b、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c、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和党的建设各方面。
6、分析: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对。
7、分析: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所以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错:领导阶级不同,一为无产阶级,一为民族资产阶级。
8、分析: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它们没有区别。错:目标不同,一为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一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9、试联系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社会主要矛盾,阐述和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l 社会性质:半殖半封
l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l 主要内容:a、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b、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c、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d、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12、分析: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对。
14、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错: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8、分析: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对。
24、为什么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总体要求)
l 1)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2)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一定要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增强生态危机意识。
l a、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b、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25、分析: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错:坚持最根本的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地位
l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l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l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内在关系。
l 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l 相互关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31、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l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l 科学内涵:①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②要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③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
33、如何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l 由来: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问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民党退居台湾。由于准备着手解放台湾时,朝鲜战争爆发,美军进入台湾与台湾海峡,扶持国民党政权,形成了台湾与大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l 实质: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和国际上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理所应当完全享有并行使中国主权,其中包括对台湾主权。
3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l 基本内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l 重要意义: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第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35、什么是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为什么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l 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l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36、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l 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l 第二,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l 第三,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第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38、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l 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39、联系实际理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性 l 联系实际,胡编即可。
l 重要性:1)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2)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3)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第三篇:苏州大学毛概最新考点2014.6.26
第一章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如何理解实事求是
1实事求是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改革开放以后,党坚持实事求是,相继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2实事求是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以及其他许多方面的理论也都体现了这个精髓。
3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实事求是是哲学基础,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到的一切胜利,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第二章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2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1)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2)由于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必须由无产阶级充当领导者。
3)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3新民主主义纲领
4农村包围的必要性及意义
1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2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革命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3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这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将工作中心放在农村
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他不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5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建设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总之三大法宝缺一不可
第三章
1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2为什么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中国成立,标志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2.新民主主义要不断扩大国营经济,同时逐步将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变为社会主义经济。3.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社会
3过度阶段总路线的理解 1这条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2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第四章
1初级阶段的理论成果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4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5 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6关于经济建设方针。7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8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9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10关于科学和教育。党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
2教训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第五章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特征:1)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2)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
3)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4)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5)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全国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6)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7)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8)广大人民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9)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以上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发展过程,是从一个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转变过程。
2如何认识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段性特征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2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3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激烈
3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的统一
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对党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所作出的科学概括,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决策,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它们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不可分割。离开四项基本原则谈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必然失去正确的方向,走到背离社会主义邪路上去;离开改革开放谈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就不能与时俱进,就回变成僵化的教条。一方面必须充分认识四项基本原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获得新的内容,另一方面又必须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第六章
1社会主义的本质的科学论断:,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
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2解放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一,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解决落后的生产力问题,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的主要矛盾才能得以解决。)
第二,是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客观要求;
第三,是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客观要求
第四,是为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创造物质条件的客观要求。
3中国梦的实现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其中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途径之一;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第七章
1改革是必由之路
1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获得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2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获得赖以发展的体制保障3改革开放是立足当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获得赖以发展的理论指导4改革开放是激发我们整个民族创造活力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获得赖以发展的力量源泉 第二种答案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一次新的伟大革命。新时期29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
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我们要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探索,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关系:①发展是硬道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发展。发展是改革和稳定的目的②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改革和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基础。③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改革和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④在政治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巩固政治稳定。处理它们关系的经验和主要原则:1 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2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 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首先,全面深化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其次,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第三,全面深化改革是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唯一途径。
第八章
1经济制度的突破创新
1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其他所有制经济。2既不能因为公有制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不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而将它们排除在基本经济制度以外,也不能因为它们属于基本经济制度而认为也是社会主义经济.3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能够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有机统一起来,更加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体现了党对所有制理论的与时俱进。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统一: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它们互相联系,互相贯通,互相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理论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使社会和谐成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同等地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内涵的一个崭新层面。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现实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
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研究并做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二,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三,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第十章
1为什么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1.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第十一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1坚持一切为了人民2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3坚持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2为什么说新的社会阶层也是这个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从总体上看,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热爱祖国。他们为我国的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把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得出的科学结论。我们把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没有也不会否认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3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人民的需要,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国,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政治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
第一,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近代中国历史反复证明,企图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使中国实现现代化,根本行不通。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正确方向,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进步,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历来是中国各族人民最关切的头等重要的大事。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凭借其丰富的执政经验和驾驭全局的能力,统筹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够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且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差异较大,面临着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在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顺利解决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才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前进。
第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只有中国共产党这样坚强的政治核心才能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才能保证我国真正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而不受制于人。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一,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第四篇:毛概总结
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全会上作的题为《轮新阶段》的政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治报告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 23.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化”这个命题。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业。
得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的决议》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24.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了党章。文化,即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25.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第一化。
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48.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内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容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法是统筹兼顾。族的尊严和独立,形式:具有鲜明来。的民族风格,民族形式和民族特
3.马克思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27.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色。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49.新民主主义的革命道路:农村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28.实事求是(毛泽东)的科学含路。
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50.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在?》和《井冈山的斗争》“工农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 战略们去研究。武装割据”
思想。29.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5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中国革命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毛泽东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5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它是马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概括的。在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为中国共产党新的工作作风。的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3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主义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主义压迫,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结晶。32.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
6.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33.解放思想的两个宣言书: 1978织形式必然是军队。近代中国农民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年12月邓小平发表的题为《解放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是毛思的实践基础 靠》,1992年年初他发表的南方谈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
7.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话 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34.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
8.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帝节。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丰富的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具有现实的可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能性。
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盾。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没画)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35.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推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论
6、党的建设理论 主义的统治,的理论。它不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
9.毛泽东思想的活得灵魂的三个 36.中国革命时代特征是属于世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实际出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发,独创性的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独立自主。分 义关于革命的理论,它是以毛泽东
10.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导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37.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的表述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邓小11.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平指出:“马克思、列宁,从来没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3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即有说过农村包围城市,这个原理在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当时世界上还是没有的,但是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的、实事求是的评价。义的革命 了革命的具体道路。”
对毛泽东评价:是伟大的马克思主4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52.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土地革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武装斗略家和理论家,就他一生来看,他4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的功绩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根本的动力是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
1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形工人和农民。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成的历史条件:和平与发展实践: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42.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5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践 43.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共产党人>发刊词》:统一战线,13.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性的阶级(革命性 妥协性)。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44.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的社会主义”的命题。主主义革命,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领要法宝
14.邓小平紧紧围绕着“什么是社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57.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握在资产阶级手中。则: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一根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45.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殊优点(为58.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坚持全15.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什么中国无产阶级能担当领导重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并确定任)?中国无产阶级除具有先进生59.党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为党在一切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并产方式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60.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思想建写入党章。1999年载入宪法。资料,富于组织纪律等一般无产阶设始终放在首位。
16.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级的优点外,还有其自身特殊的优61.三大优良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着丰富的内容:
1、社会主义本质点。一是它从诞生之日起,就身受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资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4、社会主产阶级的三重压迫,而这些压迫的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义市场经济理论 严重性和残酷性,是世界各民族中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17.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少见的,这就形成了中国无产阶级62.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
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坚强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二争,党的建设)及其关系:统一展,仍是党在21世纪伟大而艰巨是它分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队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的三大历史任务。伍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思想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
18.十六大阐明:贯彻“三个代表”的传播和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三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是它大部分出身于农民,和农民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进,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本着天然的联系,甩使无产阶级便于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共同团结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
19.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战斗.。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46.新民民主主义革命性质和前
思想并写入党章。2004年写入宪途: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前途是社63.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法 会主义。的社会。
2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47.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64.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义革命的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本主义经济。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经济命脉,居领导地位,农业和手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工业为主体的个人经济,在国民经
2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而不是资本主义。济中占绝对优势
概括: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48 65.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貌似联盟为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
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我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一化主体,三改两翼 66.农业改造的原则: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67.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个阶段:
1、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
2、农业生产合作社
3、发展高级社。68.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三步骤:
1、办手工业供销小组
2、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3、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70.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
1、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2、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四马分肥)
3、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5%的定息)。造。7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75.1956年4月,在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第一个重要的理论成果)1956年9月,八大 76.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77.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主张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进行的自由生产是补充;在流通领域,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的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78.邓小平在1992年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明确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79.社会主义的本质: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80.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二:它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1992年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81.发展才是硬道理:
1、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求。8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江泽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体现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83.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8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长度)9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算起,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话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92.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我国社会主义矛盾作了规范表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9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94.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 94.自力更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 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95.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使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不可分割。96党的十五大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要求,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题目,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97.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了现代化的战略。“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是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9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总体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从国际环境看,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拉大.改革开放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99.改革开放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01.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性质是非对抗性 两个矛盾: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改革开放在农村拉开序幕,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102.“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103.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104.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105.对外开放的格局: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 所谓全方位就是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106.2001年12月,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107.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没画):1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2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3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第五篇:毛概总结
(陈云)1._____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想
(江泽民)2.____在中央党校省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了使用“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十四大)3.党的____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使
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实现了又一次重大突破。
(邓小平)4.____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
(江泽民)5.____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十五大)6.党的_____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十五大)7.党的_____在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所有制结构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
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国有成分)(集体成分)8.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____和_____。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9.非公有制经济包括____、____、_____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0.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农业,农村,农民)11.三农问题:____、_____、_______、(人民民主专政)12._______是我国的国体。
(民族问题)13.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_____的基本政策。
(十七大)14.党的____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
(改善民生)15.加快推进以_____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和平与发展)16.______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17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外交方针。
尊重劳动是核心地位。
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_______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