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六语下第三单元备课(共5篇)
编辑:烟雨蒙蒙 识别码:23-322388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05 19:35:41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六语下第三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材分析 生活处处有真情。本组教材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列夫﹒托尔斯泰《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别饿坏了那匹马》讴歌了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唯一的听众》赞颂了德高望重德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德美德。《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课文重的人物身份虽然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首首心灵之歌,唱出了动听的爱的旋律,唱出了人间真情。本组课文人物形象鲜明,感情真挚,感受真情的美好,爱在我们心灵深处扎根。围绕“真情”,口语交际安排了“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的辩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做人要讲诚信,但有时也需要善意的谎言。本组习作要求学生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课外书屋”向学生推荐阅读《绿山墙的安妮》,目的是引导从文学作品中发现人间真情,熏陶学生的情操。

二、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本组课文学习,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的言行、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体现人物品质,抒发美好情感。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能辨析形近字、同音字、同义词、和反义词,知道省略号的用法和理解心理描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背诵喜欢的段落,在阅读中能通过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品行和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课文所介绍的不同人物的故事,感受人物的美德,激发内心的情感体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教材重难点及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的总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六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通过多读,在不断地研读文本地过程中体会文章的思想,解决文中的重难点。本组教材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信,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评论,探究。采用抓重点词语进行品析、指导朗读来解决重难点;启发学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体会字里行间文章的真意,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四、单元重难点

1、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展开想象,续编《穷人》这个故事。通过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2、品味语言并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4、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5、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领会文章的写作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

《穷人》 3课时 《别饿坏了那匹马》2课时 《唯一的听众》 3课时 《用心灵去倾听》2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回顾·拓展三》1课时 《习作》 3课时 9《穷人》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通过课后作业“续写穷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去创造,去创新,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二、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能够读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预习内容

1、我会读

舒适 搁板 勉强 抱怨 倾听 心惊肉跳 掀起 魁梧 撕破 倒霉 严肃 自作自受

2、我会填 《穷人》是()国作家()写的。课文记叙了()的故事。

3、我要说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三、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主人公心灵的美好。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人物抒发真情的写法。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认真研读,仔细品味。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穷人”的贫穷?哪些地方体现了他们的富有?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理解:“穷”人(精神上的富有)

1.课文只写了穷人的穷吗?你认为他们穷吗?

2.默读课文,说说桑娜和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善良、爱帮助人、勤劳、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有同情心、淳朴……)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虽然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他们不是穷人!

3.你是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

4.请找出描写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句子,用──勾出来。

(三)细读重点句,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并感情朗读 1.交流描写环境的句子: 课件出示:

(1)屋外寒风呼啸……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

读了描写环境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桑娜虽贫穷但很勤劳)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那就通过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2)对西蒙家场景的描写。(西蒙的贫穷艰难使她无法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但她尽到了母亲的职责。)2.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1)桑娜沉思……

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2)她忐忑不安地想:……

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这里如此多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由于桑娜家庭的贫穷,由于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摇。)

(3)“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你觉得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不仅桑娜有高尚的品质,文中还有谁有?找出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体会渔夫高尚品质。

(1)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2)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

(读了人物对话的句子,我们被桑娜和她丈夫的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所感动。自己都过得不容易,还要领养别人家的孩子,这种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实在让人感动。)

四、课堂检测(课件展示)

1、我会填 屋外(),()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海上正起着(),外面(),这间渔家的小屋却()。地扫得(),炉子里火(),食具在搁板上()。

2、我会填 本文通过()和()、()的描写,赞美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品质。

五、课后作业

1、续写《穷人》。

2、阅读主题丛书中《平分生命》和《奇迹》。

六、板书设计

9、穷人

住得差

善良

贫穷 吃得差

勤 劳 富有 劳动条件差 富有同情心

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 真情

教学措施:

通过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深为渔夫和桑娜的美好品质所感动的同时,布置学生去展开想象力续写《穷人》,让学生去再创造,再创新,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教学反思:

《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课文讲的是渔夫和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皇专治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

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采用抓重点词语进行品析、指导朗读来解决重难点;启发学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质疑问难,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到主人公美好心灵,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

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着重让学生体会“忐忑不安”这一段的心理描写,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交流感受,读出感受。学生用心读文,把握朗读时的感情语气,有的说桑娜怕丈夫回来,要读得非常紧张,有的说桑娜怕丈夫回来责怪,要读得害怕、担心……学生从读中体会到桑娜的善良,达到情感陶治。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构建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飞扬

10《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课件展示)

1.自主阅读课文,通过自学、讨论等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3.进一步体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二、预习学案 1.我会读

刻骨铭心 瞥见 嗫嚅 溜之大吉 不由分说

一如既往 身无分文 流连忘返 2.我了解(1)《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讲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2)《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的人物有_________,给你印象最深的是______,因为_________。

3、我不知

预习课文后,同学们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

三、导学案

(一)读议结合,合作探究

1、课文中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2、再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文中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的语句,想想从中体会到人物什么样的品质? 自己思考,全班交流。

(二)再读再议,深入探究

谈谈课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抒发自己的心灵感触。抓住重点句,感悟人物品质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 2.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

A.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为什么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

B.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

C.“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他为什么急了?)

D.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

(三)立足文本,拓展延伸

1.课文写了一个谎言故事,你反感这个谎言以及说谎言的青年吗?为什么? 2.生活中你曾经听到过善意的谎言吗?学生交流。

3.教师总结:生活告诉我们,有时谎言并不是恶意的欺骗,它的灵魂是真善美。

四、课堂检测 我会填(1)《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讲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赞扬了残疾青年的_______美好品质。

(2)“别饿坏了那匹马”在文中出现了_次,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后作业

生活中有时需要善意的谎言,观察周围的人有无说谎的现象,调查说谎的原因及结果,为本组教学口语交际“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的辩论积累素材。

六、板书设计

10.别饿坏了那匹马(善意的)谎言 ↑

残疾青年←——感激←——我

(宽厚、善良、热心)(爱读书、有志气、懂事)

11.唯一的听众

一、学习目标

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二、预习学案

1、我会读

神圣 悠悠 庄重 仪式 抱歉 溜走 介意 追问 荒唐 声望 割舍 大吃一惊

2、想一想

课文中唯一的听众指的谁?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我知道。

课文主要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4、我不知

预习课文后,同学们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

三、导学案 导入: 1.播放《月光奏鸣曲》

同学们,刚才你们听的这首小提琴曲美吗?大家听得多认真、多投入呀!你们,就是这首曲子的──听众(板书)

(一)读议结合,合作探究

1.有感情地自读课文,思考:这位“唯一的听众”是如何帮助我练琴的,在她的帮助下,我练琴时的行动与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

2.哪一句话最能点明老人在我心中的位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己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二)再读再议,深入感悟

1.你喜欢这样的老人吗?为什么?

2.本文语言质朴、清新、很有美感;对老人语言的描写也如诗一般,再读课文,交流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三)联系生活,升华情感

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一个“听众”,他关心你、呵护你、倾听你的心声,给你鼓励和支持,请与我们分享。

学生谈自己身边默默关爱自己的朋友、亲人等。

(四)立足文本,拓展阅读 阅读主题丛书《人间真情》

1、了解本组课文的主要内容。

2、从文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课堂检测

1、我会写

jǔ sàng bào qiàn liū yáng yì()()()走()cí xiáng shēng wàng()()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树林 极瘦的()悄悄地()一()小令()的潭水()地演奏 3.课文内容我知道 “我”开始拉小提琴,心情是________,老妇人虽然“________”,但是我唯一的________,在她的鼓励和赞扬下,我有了________,练好了小提琴。

六、课后作业

小练笔:学了课文,相信你的生活中也有一位像课文中的老教授一样的“听众”,请把他关心你、呵护你、给予你支持和鼓励的事写下来,注意人物的心理、语言和神态描写!

七、板书设计

11.唯一的观众

真诚无私

老教授

我敬佩感激

教后思:

当我第一次读完《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后,就被老教授那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法所折服,她那无声的语言胜似千言万语,老教授隐瞒真实身份,装作聋子,这种精神不是一般人所能办到的。那如何让学生们能透过那质朴的语言真切地感受到文中那份朴实、真挚的情感呢?为了把这种感动带给学生,感染学生,我开始精心的备课。在这过程中,我发现课文有两条主线,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两者截然分开不可取,但又不能混为一谈。对于篇幅这么长的文章,该不该把老人的语言、神态与我的心理变化放到一节课上来解决呢?这样的话,课堂的密度是不是太大了?学生能接受吗?但不放到一堂课上就感觉不是一个整体。或者是把表达方法的落实与训练放到第三课时来完成可以吗?这样做好不好?经过思考后,很快我就理出一条思路:

1、课前充分预习。

2、课中体会人物情感,领悟写法。

3、随文练笔,深化情感。教学中主要采用“引读法”以学生自读为主,循着课文的两条主线:老教授的行动和我的心里、行动变化,在读书中感悟老教授与众不同的教育方式对我的鼓励,我对老教授深深的感激、敬佩之情。

按照这样的思路,我精心授课,感觉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能紧扣本单元及本课课后练习中的重点内容展开教学,重视了领悟写法的指导。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教学中适时渗透了多种语言训练内容,如引号的用法,转述句转换为引述句,想象说话等,使课堂教学更加扎实有效。整节课,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情感充沛,尤其在突破难点时,我以老妇人三次“平静的注视着我”为切入点进行了小练笔的练习,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我先让学生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句子,然后出示教师出示描写老人神态的三组句子,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然后让学生思考:平静的神态背后,老妇人在想些什么呢?再让他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选择一到两处,描写一段老妇人当时的心理活动的话。

这一环节的教学,在学生对文本有了全面、深入的理解之后,我加入了这样的练习,学生并没感觉到困难,反而很乐于去写。这样就充分调动乐学生们的生活积累,和自己的心灵对话,同时能更深入、充分地理解课文。不同的心灵火花便释放出来,学生也为自己的小见解感到愉悦。写过之后,不少同学感慨:“这位音乐学院的老教授真是教学有方啊。”

12、用心灵去倾听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中涉及的常用词语如兴高采烈、修理等。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3、领会文章的写作方法,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想象能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本课在课后作业布置了“苏珊在去世前给汤米留了一张纸条,请联想她当时的想法,写几句话。”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预习学案

1、我会读

问讯处 兴高采烈 水槽 修理

2、我知道

课文中指的是()“用心灵去倾听”。课文主要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3、我了解

读完课文后,你觉得苏珊是一个怎样的人?

4、我不知

预习课文后,同学们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

三、导学案

(一)朗读课文,仔细品味

1、朗读课文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

2.课文的哪些内容让你感动,把你最感动自己的语句画下来,和大家交流。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二)探究课题,深化中心

1.小组讨论:课题“用心灵去倾听”的含义。2.你喜欢苏珊这样的人吗?为什么?.四、课堂检测

1、我会写

xiū lǐ shuǐ cǎo xìng gāo cǎi liè()()()

2、缩写句子。

从那以后,我经常偷偷地和这个小精灵聊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苏珊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后作业

苏珊在去世前给汤米留了一张纸条,请联想她当时的想法,写几句话。

六、板书设计

12、用心灵去倾听 苏珊 我 倾听 帮助 感激 怀念 教学措施:

紧扣课文,入情入境的体会课文,结合课文结尾提出“苏珊在去世前给汤米留了一张纸条,请联想她当时的想法,写几句话。”的作业,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口语交际习作三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和认识辩论、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培养一定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培养围绕主题选择、处理资料的能力。

3、通过辩论会认识到做人要讲诚信,但有时候也需要善意的谎言。

4、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对心理活动描写的刻画。

二、预习学案

1、自读口语交际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了解辩论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学生明白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明确辩论的要求,确定自己的观点。

三、导学案

(一)小组合作,激烈辩论。

1.分组自学学习提示,明确要求,确立观点,自由练说。学生练习,全班辩论。

2.通过这次辩论,你对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有什么新的认识? 学生思考,全班交流

(二)联系生活,真情习作。1.回顾课文,体会关爱: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写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情,请静静地回忆,细细的品位。学生浏览课文,全班交流。

2.自读习作部分的内容,明确习作要求。学生思考,全班交流:(1)体现相互关爱的事;(2)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3)注意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4)要表达真情实感。

四、课堂检测

1、今后,你打算怎样对待讲诚信和生活中的“善意的”谎言?为什么?

2、其余的学生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话的感受。

五、课后作业

生活中有很多乐于付出的人,有很多感人的事,深深地打动着我们的心,请你把它写下了,题目自拟,注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六、板书设计

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

正方:讲诚信

反方:善意的谎言 回顾 拓展三

一、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悟。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环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

3、积累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故事等。

4、推荐课外读物。

二、预习学案

1、熟读本组课文的四篇文章,感受环境和人物的心理描写对抒发美好情感的作用。

2、预习日积月累。

3、自己阅读课外书屋。

三、导学案

1、学生回顾本组课文,全班同学交流学习本组课文的收获。

2、学习日积月累。

3、自由阅读课外书屋。

四、课堂检测

1、听写本组课文的生字词。

2、学生背诵日积月累三。

五、课后作业

阅读主题丛书《人间真情》中的文章,体会人们之间的浓浓真情。

六、板书设计

回顾 拓展三 交流平台:环境和心理描写

日积月累: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课外书屋:《绿山墙的安妮》 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读拼音,写词语。ɡē bǎn bào yuàn kuí wú dǎo méi yōu lǜ()()()()()yí shì bào qiàn shū shì

sī pò liū zǒu()()()()()

二、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问讯处(xùn xún)兴奋(xīnɡ xìnɡ)蜷缩(quán juǎn)嗫 嚅(rú ruò)

残疾(jī jí)

唯一(wēi wéi)

三、比一比,再组词。

魁()摊()眷()虑()槐()滩()券()虚()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一惊 自()自()心()肉()()()忘返 兴高()()()()不安

五、选词填空。

幽静

安静

寂静平静

1、同学们都()地在教室里自习。

2、夜深了,山村又变得十分()。

3、这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独享的()。

4、桑娜十分担心丈夫的安危,因为海面仍旧没有()下来的迹象。

六、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孩子们没有鞋穿,()冬夏()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2、渔夫和妻子()自己多受些苦,()要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中抚养。

3、桑娜觉得()看着西蒙的孩子饿死,()自己多受些苦,把他们抱回来。

七、按要求做句子。

1、桑娜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改为“被”字句)

2、我们要养成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修改病句)

3、没什么可抱怨的(改成反问句)

4、林子里很静。(改为夸张句)

八、指出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2、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铃。()

3、两个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

4、“没有一个照顾她啊!”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

九、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屋外,汹涌澎湃的海浪,溅起,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这两句是 描写,在文中起到 的作用。2.诚者,();诚之者,()。3.有所期诺,();有所期约,()

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竹子

竹,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然而,我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自古至今,它和松、梅被人誉为“岁寒三友”,历年竟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竹就悄悄地在地下萌芽了。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冻土,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来寒往,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竹子品格体现的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作为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息”字的解释有:①呼吸时进出的气;②停止;③消息;④利息。

文中“息息相关”的“息”应属于第()种解释;“自强不息”的“息”属于第()种解释。

2、这段短文写了竹子的()、()两个方面,重点写了竹子()。(3分)

3、作者从()、()、()、()、()等用途写出了竹子“全身是宝”。

4、“岁寒三友”是指()、()、()。

5、用“——”画出表现竹子强大生命力的语句;用“┄┄┄”画出作者由竹子引起的联想。(2分)

十一、作文

人间自有真情在,请以“真情“或”温暖“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注意学习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400字。

第三单元测试卷部分答案:

一、搁板 抱怨 魁梧 倒霉 忧虑 仪式 抱歉 舒适 撕破 溜走

二、讯(xùn)兴(xīnɡ)蜷(quán)

嚅(rú)

疾(jí)唯(wéi)

三、魁梧

摆摊

眷恋

考虑 槐树

沙滩

入场券

虚心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大吃一惊 自作自受

心惊肉跳 流连忘返 兴高采烈 忐忑不安

五、1、安静

2、寂静

3、幽静

4、平静

六、1、不论……都……

2、宁可……也……

3、与其……不如……

七、1、这两个熟睡的孩子被桑娜放在床上。(2、我们要养成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3、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4、林子静的连针掉到地上的声音也能听见。

八、1、语言描写

2、环境描写

3、外貌描写

4、心理描写

九、略

十、1.①②

2、作用 品格 品格

3、竹竿 竹皮 竹沥

竹茹 竹笋等用途写出了竹子“全身是宝”。

4、松树 竹子 梅花

5、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冻土,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来寒往,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竹子品格体现的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作为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第二篇:三语下第二单元备课

4、微笑着承受一切 第一课时 设计:吴敏菊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认读只读不写的生字,并能理解由它们组成的词语;能用“康复”、“意外”造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 挂图,录音

一、解题:

1、同学们,这个词与会读吗?(板书:承受)

“承受”是后鼻音,读准音。指导“承”的写法

2、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忍受、承担)

“承受”可以和哪些词语组成短语呢?(压力、挫折、困难:不幸)

3、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说的这些词都是人生道路上各种各样的不幸,如果这些加在一起,那就是“一切”。(板书:一切)

有一个十七岁的姑娘,她微笑着承受这一切。来,我们一起读课题。那这个小姑娘是谁呢?(板书:微笑着)(桑兰)

4、课前我们收集了有关桑兰的资料,谁来说说看,你了解了哪些情况?(信息交流。)你们看,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桑兰的情况,老师觉得你们非常会学习。

二、学习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

1、昨天,同学们已经进行了认真的预习,为了使大家把课文读得更准确、流畅,请同学们再次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读)

2、出示生字词,检查自学情况。优秀 选手 体操队 国际 荣誉 第四届 试跳 马箱 意外 不幸 询问 治疗 配合 瘫痪 坚强 毅力 精神 榜样 哼乐曲 动弹 颈椎骨 固定套 失声痛哭 气喘吁吁 大汗淋漓

① 读准字音。提醒学生注意“乐曲”“动弹”(多音字)“淋漓”(前鼻音)“瘫痪”的读音。

② 学生读最后一排词语的时候,随机检查字词的含义。失声痛哭——无法压抑自己的悲痛,放声痛哭。读出这种悲痛。

气喘吁吁、大汗淋漓都是用来形容怎样的情景?用这两个词语说句话。读好词语。③ 同学们,桑兰是个怎样的人?你能从以上的词语中找到关键词来说一说吗? ④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优秀、不幸、坚强

过渡:桑兰是一名优秀 的体操运动员,当她遇到不幸时她依然能够坚强,因此能得到大家的敬佩。(板书:敬佩)

3、其实课文就是牢牢地扣住了这四个关键词展开了叙述。请同学自由读课文,根据老师的提示用“||”划分段落。

4、学生交流,师评价。

5、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课文,也知道了桑兰微笑以承受着她后半生可能永远在轮椅上度过的事实,那么她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为什么还能微笑呢?她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4、微笑着承受一切 第二教时 设计:吴敏菊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体会到桑兰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精神。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 我们学习了第四课——生齐读:《微笑着承受一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过渡:是啊,她是我国女子体操队优秀的跳马选手之一。她5岁开始练体操,12岁入选国家队,曾多次参加重大的国际比赛,为国家赢得了荣誉。老师这有一组资料,出示(桑兰曾经获得的荣誉)。

小结:是啊,当桑兰迎来一个又一个运动辉煌的时候,她由衷地笑了。然而,就在1998年7月21日晚上,在第四届有好运动会上,意外发生了。

二、细读:

(一)、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小节,找一找桑兰发生了怎样的意外?

出示:她头朝下从马箱上重重地摔了下来,顿时,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经医生诊断,她的第六根和第七根脊椎骨折。这真是天大的不幸!

1、指名读,思考:这真是天大的不幸!这意味着什么?(她的后半身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她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可能永远也站不起来了。

2、指名读,读出不幸。师小结:是啊,就是这次意外。桑兰再也不能锻炼了,再也不能拿奖了,不能得走,不能站立,不能弯腰,不能长时间从在轮椅上,不能跟伙伴们一起走向赛场,实现自己的冠军梦想,多么令人痛心,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对桑兰的同情。过渡:一个花季少女,一个有着光明前途的运动员,一个有着美好人生的年青生命,美好的人生刚刚开始,可是她的后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了,在一瞬间,什么都消失了。她的世界一下子凝固了,然而面对这天大的不幸,桑兰却选择了微笑着面对这一切。

(二)、桑兰又是怎样微笑着面对这一切的呢?谁来读一读课文第3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相关语句。

出示:但桑兰没有掉一滴眼泪,反而急切地询问队友们的比赛情况。

1、谁来读一读这一句话?“没有掉一滴眼泪”、“ 急切地询问队友们的比赛情况”你感受到了什么?(桑兰很坚强、勇敢、乐观、想再次回到赛场)

师小结:是啊,虽然受伤了,但桑兰依然关心着比赛,她放不下心中的梦想——体操。你知道吗,当她摔伤后面对医护人员的第一句话却是“能不能简单包扎一下,让我重跳一次,毕竟再煎熬也只有十秒。”她都没有想到自己这一摔竟会那样的严重!

2、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桑兰的坚强!指名读,齐读。

3、然而,前来探望的病友们看着桑兰脖子上的固定套,躺在床上不能动弹,都忍不住失声痛哭。桑兰的伤势揪痛了每一位队员的心,也牵动着中外友人、牵动着全世界人民的心,让我们再次用敬佩的语气读一读这一句话吧!

过渡:也许令桑兰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摔落,她的冠军没想再难实现,然而她要面对的困难,不仅仅如此,再以后长期的康复治疗中,她将面对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三)、谁来读一读第四小节,其他同学找一找,桑兰是怎样面对康复治疗的? 出示:每天上午和下午,医生都要给桑兰进行两小时的康复治疗,从手部一直推拿到胸部。桑兰总是一边忍着剧痛配合医生,一边轻轻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

1、剧痛是什么意思?

她每天要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每天要战胜不能活动的手指,没有知觉的百分之八十的身体,通过康复治疗要战胜自己逐渐萎缩的小腿肌肉,每一项挑战她都要忍受着剧痛,而她却仍一年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

2、为什么要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出桑兰是个怎样的人?

3、难怪主治医生拉格纳森会感动地说——这个小姑娘用惊人„„ 谁愿意来赞扬一下桑看?指名读、齐读。

小结:桑兰给所有瘫痪患者作出了榜样,她没有像一些瘫痪患者那样自暴自弃、放弃生活,而是用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坚持了下来,她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小节,读出桑兰的坚强,读出我们对桑兰由衷的敬佩。齐读

(四)、功夫不负有心人,(引读)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桑兰可以自己刷牙,自己穿衣,自己吃饭了。但有谁知道,在这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背后,桑兰是怎样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

1、刷牙、穿衣、吃饭,这些动作对于我们这些正常人来说,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可,但对于桑兰来说,每一个动作都让她类的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为什么她做这些简单的事情会那么吃力?

2、(资料补充)是啊,就那上厕所来说,她不象正常人那样,因为尿不出来,所以她一定要躺下来,用导尿管吧尿导出来。因为治疗,她吃的药多,水自然也就喝多了。如果尿憋着,这样是非常危险的,要是没有及时把尿排出来,她的血压就会升到180,特别危险,每次上厕所,导尿要接近2小时。平时坐久了,腿就会抽筋,有时还会从凳子上摔下来,生活中每一个简单的动作对于桑兰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她从未放弃!你觉得这一小节应该怎么读?谁来试一试?

(五)、为了这些简单的动作,桑兰付出了不寻常的努力!在克服了无数困难,在1998年的10月30日,在距受伤仅仅三个多月后,桑兰出院了!面对无数关心她的人,桑兰总是带者动人的微笑说:

出示:面对无数关心她的人,桑兰带着动人的微笑,说:“我决不向伤痛屈服,我相信早晚有一天能站起来!”

指导朗读:桑兰微笑着对妈妈说 ; 桑兰微笑着对队友说 ; 桑兰微笑着对国际友人说 ; 桑兰还会对谁说 ?

2、指名读、齐读

(六)、引读最后一小节:桑兰这个坚强的小姑娘,她用微笑承受着一切,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

1、同学们,现在你们理解什么是微笑吗?

小结:同学们,微笑是一种力量,微笑可以感动世人。桑兰的微笑,更是照亮别人。在今年的5.12 大地震中,桑兰亲自奔赴灾区,帮助灾区人民树立信心,坚强面对困难,重建家园。如今的桑兰通过自己不断努力,已经完成了大学学业,而且已经成为一名独当一面的体育评述员以及节目主持人。她为自己的人生开创了新的方向。(出示桑兰微笑图片)

总结:在这里,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话:莫向不幸屈服,应该更大胆、勇敢地向不幸挑战!

(齐读)同学们让我们像桑兰姐姐学习,用不屈的精神和惊人的毅力、无比的勇气,微笑着承受一切!

5、雪儿 第一课时 设计:李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初步理解“我”对雪儿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段与段之间的联系,生字词教学。教学准备:

教师:投影,配套光盘,生字卡片 学生:

1、预习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2、查阅关于信鸽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质疑导入。

1、世间有各种各样的感情,你体会过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吗?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发生在受伤的孩子和受伤的鸽子之间的感人故事,题目叫:雪儿。(板书:注意“雨”字头的写法,齐读,注意“儿”读轻声)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生字:

跌伤 明媚 敷药 弧线 剩下 白鸽 捡回 哀伤 飘飘悠悠 任何 艰难险阻 忠实 传递 盼望

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方面区分,读准字音。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2)出示词语:

明媚的春天 美丽的弧线 艰难险阻 飘飘悠悠 千山万水 轻轻捧起 十分快慰 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①指名读②评价③再指名读④齐读

(3)交流收获,提出自读课文时遇到的疑难字词,大家讨论解决。

(4)交流读书收获:通过初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适当解决上面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练读课文,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表情。

2、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范读等多种形式分节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①爸爸带回(),我为雪儿(),盼望()。②听爸爸说雪儿是(),我更盼望()。③雪儿展开(),我心里()。

这三句话分别是哪些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小结

四、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学生自由说说“我”当时的感受。

2、引导:想想当你生病时,爸爸、妈妈又去上班了,你一个人独自在家时,你会有何感受。

3、指名交流体会。

4、现在,就请你带着自己的体会再来读读这个小节。指名读

5、小结:你读得真好!同学们,我们读课文时就应该这样,要注意体会人物的感情,并带着这种感情来朗读课文。

五、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1、用你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并交流。

2、重点指导学生写好“剩”“鸽”“捡”“盼”“线”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以及“哀”字。

3、辨别“弧”和“孤”

4、范写,明确注意点。重点指导“剩、哀”

2、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雪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理解“我”和雪儿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重点难点】

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和对课文空白处的想象,理解“我”和雪儿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以形促读,以境促读,让学生在读中生情,在读中激情,在读中感悟。【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画面激趣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雪儿),你们看,它来了!它展开双翅,在蓝天尽情翱翔呢!你们喜欢它吗?说说理由。

2.“我”也就是本文的作者的心情和我们一样,可是,“我”第一次看到的雪儿可不是这样的。

二、细读课文,情节展开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第2小节,看看初次见面时的雪儿。2.交流。出示“它的身子很脏,眼睛里充满哀伤。” 3.你的心情怎样?心里会想些什么? 4.指导朗读。

5.我和爸爸是怎么做的呢?同桌互读,到书中找一找,用笔画出来。

6.出示“我和爸爸给它洗了澡,敷了药,它变得雪白雪白的了,我便给它取名‘雪儿’。”我们大家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是谁给取的?从这一系列的行为里,你体会到什么?带着同情,带着喜爱,带着小心翼翼,带着爱护,读一读。

7.出示“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从句中的“从此”“天天”这两个词语中,你看到了什么?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

8.看来,这对亲密的小伙伴都非常向往外面的世界啊!要知道,“我”已经有好久没有到外面去活动了,因为我(),而且()。一个人在家真()。

9.现在有了雪儿,我不再寂寞,不再孤单,我们俩就天天待在一起,永不分离了!是这样吗?

10.我更盼望什么?为什么?雪儿它还有着自己艰巨的使命呢,它可不能永远陪伴着我,它是(),它能(),能(),还能()。在我心中,对雪儿的喜爱中又多了份敬佩!指导朗读。

11.终于有一天,雪儿展开双翅飞起来了。你们看,它那双翅膀被春风高高地托起,在蓝天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你看到了没有,你想说()。你们会为雪儿()!它的身姿是那么轻盈,它的双翅是那么有力,它已经完全康复了,我们真为它感到高兴啊!让我们一起为雪儿欢呼吧!齐读第4小节。

12.雪儿又飞回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我望着它那金黄的眼珠,喃喃说道:“雪儿,你去吧,蓝天才是你施展本领的地方。”这是我第几次和雪儿说话?第一次是什么时候,说了什么?

13.雪儿受了伤,刚刚从恐惧和哀伤中恢复过来,它还不能飞,正是需要呵护与温暖的时候,所以,我说:“ ”。

14.现在,雪儿已经痊愈了,它又能展翅高飞了,所以我又说:“。”我要让雪儿(),因为它是()。15.我把雪儿轻轻捧起,雪儿望望我,似乎在向我祝福,然后向蓝天飞去。雪儿会对我说些什么?

16.是的,我与雪儿过了一段无忧无虑,快乐而美好的日子,在这段日子里,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对于雪儿,我除了喜爱、敬佩、祝福,有什么地方需要感谢它吗?

17.现在,你就是小姑娘,你就是雪儿,你就在春天的阳台上,你是飞翔的鸽子,你也是放飞的的小姑娘,怀着感激、祝福与不舍,一起送走雪儿,让它去完成它重大的使命吧!

三、总结全文,情感提升

今天我们一起聆听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我”帮助受伤的雪儿让它重回蓝天,在与雪儿相处的日子里,建立了深厚的情感。我们大家都深切感受到了人与动物间真挚而淳朴的情谊。读了这个动人的故事,你想说什么?把它写在书上。

6、花瓣飘香 第一课时 设计者:宋勤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3、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准备:一束月季花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初读课文。

1、出示一束月季花,展示在讲台上。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仔细观察一下,说说月季花怎么样?你们喜欢吗?(启发学生看看样子,闻闻香味)红艳艳的花朵在绿叶衬托下显得真美,还不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喜欢,有一位小女孩,她也很喜欢,大家想认识她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2、板书课题:花瓣飘香

3、齐读课题。

4、同学们在课前已经预习了,能把课文读通吗?愿意来读给大家听的请举手。看看课文,该请几位同学来读比较好呢?提示学生:课文写了哪几个时间段中发生的事?请你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出示:一天清晨(2)、几天后的一个清晨(3-10)、第二天早晨(11)

第二部分比较长,请两位同学读,3-

5、6-10,请4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可得仔细听,生字读准了没有、句子读通了没有,他们读完请你发表意见。

5、学生分段朗读,读中相机正音,读后学生评价,教师给予肯定性评价。

6、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谁来说说。(小女孩摘花瓣送妈妈)

结合进行板书:摘花瓣

二、引导自学,读中感悟。

1、围绕小女孩“摘花瓣”这件事,同学们想深入了解哪些?教师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提问。(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怎么摘花瓣的?

⑵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⑶摘花瓣做什么?

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几个有价值的问题,那下面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书解决行吗?就请大家对照问题去读读相应的课文段落,圈圈画画,同桌两人还可以进行讨论。

3、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这三个问题都读懂了吗?指名回答。[

4、这篇课文描绘的情境美,展现的人物美,课文的语言也很美,想不想再去细细地读读。

(一)探究问题1,学习第2段。

1、怎么摘花瓣的?在哪一节?出示段落2,指名读,你觉得小女孩摘花瓣时怎样?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体会:俯在、小心地摘、双手捧着、飞快地)

2、交流摘花的动作。

3、谁来把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演演。都想演,恐怕花瓣摘光了,咱们商量一下,就请一位同学来演。学生上台表演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

4、学生评价。

5、请表演学生自己说说:

你摘花瓣时动作那么轻,为什么?(小心)

你俯在花前闻到了什么?心里怎么想的?(多美多香的花呀!)

你摘下以后是怎么拿的?再示范一下。(双手捧着)

小小的一片花瓣为什么要“双手捧着”?

(一片小小的花瓣包含了小女孩对妈妈的一份真情。)

(怕花瓣上的露珠滚掉。)

6、谁能把小女孩当时摘花瓣的情形读好呢?指名读,齐读。

(二)探究问题2,学习第3-5段。

1、“为什么只摘花瓣呢?”请你把3-5段连起来读读,⑴指名答,板书:舍不得,怎么说的?(低着头不好意思)为什么?

⑵知道摘花瓣是不对的,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来?(不知所措、惶恐),想象当时小女孩被我叫住后的情形。(很突然,来不及反应;感到惊慌害怕)

⑶知道了,这句话该怎么读?指名读。

⑷我理解她吗?哪儿看出来?(我轻轻地问)(读读,她知道自己错了,我当时不忍心责备她,)

⑸分角色读好3-5

(三)探究问题3,学习第6-9段。

1、摘花瓣做什么?出示6-9段,指名回答。

⑴送给生病的妈妈。

⑵为了让妈妈高兴。(板书:送给妈妈让妈妈高兴)

让学生摸一摸,闻一闻,花瓣柔软舒服散发出淡淡清香,心里什么感觉?

2、再读读还有什么原因?

⑴爸爸是一位保卫祖国的边防战士。

⑵小女孩肯定会经常给爸爸写回信,在信中会说些什么呢?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板书:听妈妈话,不惹妈妈生气)

(爸爸远在千里,照顾不到妈妈,她不但不惹妈妈生气,还要让妈妈高兴;不但听妈妈的话,还听爸爸的话。)

⑶小女孩想起了爸爸心里会怎样呢?(爸爸不在身边,妈妈又生病了,小女孩很难过)[

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爱妈妈,懂事)

⑷分角色读好6-9段。

三、总结升华,体验感情。

1、读到这里,三个问题都理解了,此时你们最想说一句什么?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学生齐读)板书:懂事的好孩子

2、老师也忍不住想吟诵一首小诗,读给你们听。(配乐朗诵,字幕滚动)

3、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情境、这么可爱的女孩,课后自己再去读读把感受深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4、最后,请同学们给老师帮个忙,今天,老师特意买来了这一束美丽的月季花,课也结束了,这束花该怎么处理呢?老师想请你们出出主意。

⑴送给课文中的小女孩

⑵送给老师的妈妈

⑶送给同学们。愿你们就像那一片片带着清香的花瓣。

花瓣飘香

清晨,月季花上闪动着露珠,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轻轻放在妈妈的枕边。

表一份心愿,道一声祝福,妈妈的脸上漾起了微笑。

小小的花瓣,像绒布一样柔软,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

小小的女孩,像露珠一样透亮,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吗?

6、花瓣飘香 第二课时 设计者:宋勤明

教学目的:

1、精读课文,感悟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2、抓住关键词语和人物对话中的提示语,细心品人物的美好心灵。

3、针对最后一自然段展开想象,训练口语,进一步理解文章内涵。教学重点:精读感悟,品味情感。

教学难点:对关键词和提示语的理解要通过反复细读去领会。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摘花小姑娘给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2、小女孩已经给大家留下了初步的印象。不过,我们要真正认识这位小女孩还要细细地去读书,从字字句句中用心去感受人物的品质。

二、品读感悟

(一)读讲第二自然段。

1、你看到小女孩摘花瓣了吗?在课文第几段?请你找出来。

2、用心读,仔细想,能从中读出小女孩的懂事吗?

3、指读第二段。

4、投影句子: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5、交流:小朋友,读着读着,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么样的小女孩?

6、小女孩很爱花,很珍惜这片花瓣。(板书:爱花)

7、从哪些词语最能看出?(从“小心地”、“双手捧着”)

8、她为什么那么小心?(怕弄坏了花瓣,怕影响了整朵花,怕露水滚落„„)

9、她小心翼翼地摘,用双手轻轻捧着一片花瓣,如果不是爱花,怎么会这么郑重其事呢?其它小朋友读出来了吗?

10、你能不能给大家读一读?(能不能再小心一点?再轻一点?别忘了花瓣上还带着露水呢„„)

11、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12、过渡:是啊,小女孩摘了花瓣之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当你第一次读到这里的时候,你产生过什么想法吗?(她为什么只摘花瓣?摘花瓣做什么?)

13、是啊,课文中的我就是这么想的,所有读这个故事的人都是这么想的。那就让我们再深入地读一读课文。相信一定能找到答案。

(二)读悟3-10自然段。

1、小女孩为什么只摘花瓣呢?要求:轻轻地读读,3-5自然段,找出你觉得小女孩懂事的句子,划上波浪线。然后认真读一读。

2、学生自由朗读交流。

3、投影句子: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1)现在请小朋友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2)“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看出小女孩很懂事。(懂事在哪里呢?)

(3)小女孩为什么“舍不得摘整朵花”呢?(因为花很美)

(4)这是一朵怎样的花呢?你能从课文中读出来吗?

(5)读书就是要前后联系起来读,“瞻前顾后”这样才能读得更明白。谢谢你教给我们读书的方法。

(6)你们看——(相机出示花)红艳艳的月季花,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带着亮晶晶的露水,散发着阵阵清香„„看到这么娇艳的花朵,谁会忍心摘下它呢?让它美美的开着,装点大地吧!“舍不得摘整朵花”,正是小女孩爱花的表现啊!看来她是个——的孩子?爱花的,爱美的孩子。(板书:爱花)

(7)爱美是人之常情,为什么在被我叫住以后要“惶恐”呢?请你自己再读读这段话,想一想。

(8)“惶恐”是什么意思?小女孩惊慌害怕什么?此时此刻,她心里怎么想?(摘了花瓣,怕我批评。)

(9)因为害怕,所以她就显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非常的尴尬,”这是哪一个词的意思?读好词语:不知所措

(10)一个恐惧,一个不知所措,你觉得小女孩又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板书:善良

(11)我们来感受一下这位爱花又善良的小女孩。分角色读人物对话。

(12)看看小女孩的话后面为什么有6个小点?(省略号)她还想说什么?你能帮助她说出来吗?她有点不好意思呢!

4、花这么美,摘花瓣不是也会破坏它的美吗?为什么她还要摘呢?自由读读6-9自然段,你一定很快就会回答的。

(1)出示句子: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你爸爸呢?”

“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A(1)把花瓣送给妈妈,让病中的妈妈高兴。可见小女孩是个孝敬妈妈的好孩子。(板书:孝顺)

(2)想一想:妈妈摸着这绒布一样柔软地花瓣,闻着这淡淡的清香,会说些什么?[

(3)是呀,一片花瓣是多么微不足道,但却可以换来妈妈的笑容,甚至妈妈的健康,小女孩是多么高兴啊!

(4)小女孩就是这样想着,所以她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一定是怎样说的?你能加上“——地说”来读一读?

#一边读,一边想象着妈妈高兴的样子,你一定也会很幸福的。

#小女孩这样做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B(1)小女孩还是个听话的好孩子。(板书:听话)“爸爸来信叫他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不仅没有惹妈妈生气,而且——

她这样做了,想想她在回信中会怎样对爸爸说呢?

(2)小女孩的眼里闪动着泪花,这是什么样的泪花?(高兴的泪,幸福的泪!激动的泪!)

5、小结:为了安慰病中的妈妈,小女孩虽然舍不得那么美的月季花,但还是忍不住摘下了带着露水的花瓣,为的是让妈妈摸一摸,闻一闻,让妈妈的心情好起来,让妈妈的病好起来,多么有孝心的孩子!

6、难怪我要说——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7、一心想着爸爸的嘱咐,不仅不让妈妈生气,而且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孝顺,让爸爸安心当解放军保卫祖国,多么听话的孩子!

所以我们也要说——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8、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她摘花瓣的情景,相信你会你会读懂更多!

再次投影第三段:

(1)为什么要“双手捧着”?为什么飞快地跑?(怕露水滚落,怕风把花瓣吹走,急着跑去把花瓣送给妈妈,怕露水干了,怕香味会散掉„„

(2)她捧着的仅仅是一片花瓣吗?不是。还是什么?(板书“花瓣”)

#还是一颗孝顺妈妈的心!

#还是一片浓浓的亲情!

(3)妈妈闻到的仅仅是月季花的香味吗?不是。(板书“飘香”)

#还是孩子的一片孝心!一份真情!

(4)现在谁来读读课题——花瓣飘香。

#闻到了,淡淡的香味!

#感受到了,女儿对妈妈的深情!

(5)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一读——花瓣飘香——

9、小朋友,课文到这里应该可以结束了。可课文还有一段,写的是什么呢?

(三)读悟最后一段。

1、指名读11小节。

2、这段不写可不可以?

3、在我送给小女孩的月季花中,包含着什么?

4、在我放在母亲阳台上地月季花中,又包含着什么?

(受到小女孩的感动,希望小女孩的妈妈快点好起来。我也更加明白了孝敬长辈的道理。)

5、用心读读这段话。深深地读到我们的心里去,好吗?齐读。

6、小朋友,一片花瓣,一盆月季,凝聚了孩子对妈妈的多少真情,7、认识这么一位可爱的懂事的小女孩,是多么幸运,多么令人感动,老师忍不住也想吟一首小诗,8、这样吧,当音乐响起来的时候,我们先默默地在心里读一边,然后一起来深情地吟诵——

花朵在晨风中摇曳,(yè)露珠在花瓣上闪烁,一片花瓣,一声祝福。

笑容在阳光里灿烂,心儿在幸福中欢腾。一句问候,一份亲情!

花瓣映红了妈妈的笑脸,清香飘满了温馨的小屋„„可爱的女孩,你不就是那片晶莹的花瓣吗?

9、小朋友,帮忙给这首诗起个名字吧!

好,就叫——“花瓣飘香!”

10、学了这篇课文,认识了这个可爱的小女孩,聪明的你们一定有话要说,谁先来说?

11、好,大胆地去实现你们的想法吧!让这浓浓的花香飘满我们每个孩子、每个妈妈的心头!

板书:

6、花瓣飘香

爱花

小女孩 摘花瓣 善良

懂事孝顺 听话

第三篇:九语下第六单元教案

21《曹刿论战》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4、学习曹刿的爱国精神。学习重难点:

1、积累古今义不同的实词;

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课时安排: 3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三国时众多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比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为什么弱者反而可以在战争中取胜呢?也许是人心所向吧?正义永远会战胜邪恶的。但是有这么一场战役比这几场还要早,曾受到毛泽东同志的称赞的战争,也许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那就是长勺之战。鲁国一个弱小的国家,为什么可以战胜如此强大的齐国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险个究竟吧!请看课文《曹刿论战》。

板书: 曹刿论战《左传》

(二)新授:

1、学生依据课文注解了解《左传》,并作必要补充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听课文录音,解决常规问题(1)字词整理:

间 鄙

长勺

盈 靡

夫 帛(2)请学生概括复述课文大意

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曹刿请见庄公,询问备战情况,随同庄公参战,大获全胜,曹刿为鲁庄公释疑解惑。

(3)请学生给课文梳理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第二部分(第2段)第三部分(第3段)

3、研读学习第一部分(1)疏通文意

①先对照文下注释,独自翻译全文(有疑难的作记号)。②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互相解决疑难的字、句。③小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难全班讨论解疑。

(2)问题探讨,以下问题先请学生独立思考,如不能解决的提出交全班讨论解决。①文中哪一句话点明曹刿请见的原因,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曹刿怎样的品质?(交流:爱国、深谋远虑,非“肉食者”)

②“何以战”这三个字唤起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曹刿又是作山明评价的?

③进一步提问: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交流: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3.学习第二三部分内容

1、请学生齐声朗读第二,三部分内容

2、疏通文意

(1)先对照文下注释,独自翻译全文(有疑难的作记号)。

(2)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互相解决疑难的字、句。(3)小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难全班讨论解疑。

3、(1)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击时机的?(2)鲁国获胜后,“公闻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 思考:学了课文后,你心目中的曹刿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神弗福也()4.小大之狱()

5.战于长勺________公将鼓之________公将驰之________遂逐齐师_______ ___

6.小惠未徧()小信未孚()公问其故()望其旗靡()

7.既克,公问其故()()8.彼竭我盈()9.忠之属也()

10.何以战()11.弗敢专也()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3.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7.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8.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9.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三.简答题

1.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

2.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___ 和___。

3.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

答:________________

4.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答:________________

6.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

答:

7.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

8.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一段就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达出来的主要意思。

10.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11.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

12.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答:__________

13.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_____

14.在战前的谈话中,曹刿认可的是庄公的哪一句话?

答:__________

15.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______之时,第二次是在_________ 之时(用原文填空)。

16.曹刿的 “远谋”体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军事两方面作简要分析。

答:

17.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

答:

18.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答:________

三、《曹刿论战》试题精选答案

《曹刿论战》试题精选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参与 2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3赐福,保佑 4案件 5.在击鼓

驱车(追赶)

于是;追赶、追击 6.同“遍”,遍及(普遍);为人所信服(信服);原因(缘故);倒下 7.已经;战胜 8.“充满”或“士气正旺盛”.9.尽力做好本分的事10.凭借

11.独自占有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

2.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3.鲁庄公与曹刿共坐一辆战车,(齐鲁两军)在长勺交战。

4.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以实情判断。(或: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5.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衰退,第三次击鼓勇气已经消失了。

6.当权的人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7.衣食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8.这种小信用不能受到神的信任,神灵是不会降福的。

9.(他)下车察看齐军战车的车辙(轮迹),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的阵容。

三.简答题

1.政治上取信于民 2.爱国热情;深谋远虑

3.例如:①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②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

4.(1)为下文写庄公张本(或“铺垫”)(2)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5.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重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6.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

表现了曹刿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

7.取信于民。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意思对即可。若谷原文“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和“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则不给分:若答这两句的翻泽,给1分。).9.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10.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既克,公问其故。

11.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

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

12.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

1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5.彼竭我盈,(故克之);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6.政治上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军事上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17.语言描写 议论

18.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政治远见表现在战前对可否一战的讨论。

军事才能表现在掌握战机,详察敌情,教学反思: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学习目标】:

1、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学习重点】:

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2、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课时安排】:三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一、作者作品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集的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史书。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西汉时期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

《战国策》的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战国策》的作者在记叙历史事件时,过分夸张渲染谋臣策士的作用,有时为了突出纵横游说之士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作用,甚至编造一些情节,不免违背历史的真实。《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背景材料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延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于史无考。

三、相关人物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淳于髡(kūn)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被破格重用的日子不远了。时过一年,齐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

治。

四、重要字词

纳谏(jiàn)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

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间(jiàn)进

【课文导学】

一、导语: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疏通文意

1.初读课文:让4名学生轮流朗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读音、语气、句读(投影显示)

2.再读课文:教师从读音、语气、句读三个角度进行指导,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投影显示教师重点强调的内容)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窥镜”的“窥”,本义是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又引申为观察、侦察。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4).“孰”:古为“熟”的本字。本文的“孰视之”的“孰”,即用其本义的引申义,是“精审”,“孰视”是“定睛细看”。

(5).齐地方千里

(6).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7).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三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小结:(投影显示)

第一段:(第1自然段)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提出问题)

第二段:(第2自然段)邹忌以自己受蔽的事讽喻齐主。(分析问题)

第三段:(第3、4自然段)纳谏的举措及结果。(解决问题)

三、合作探究(学生把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

1.为什么说邹忌进谏的方法很巧妙?邹忌为什么不“直谏”而要“讽喻”?

2.本文的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而作者却用占全文二分之一的篇幅去写邹忌和徐公比美,这是不是详略不当?

3.这突出了邹忌的什么特点?突出了齐王什么性格?

4.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什么?

5.邹忌进谏成功的原因在哪里?

四、拓展迁移

1.古今中外类似齐威王这样善于纳谏的人还有谁?你能讲给大家听一听吗?(学生思考后举手讲述,教师给以鼓励)

2.学习本文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可从邹忌与齐王二人的品德修养和邹忌的语言艺术两个方面来谈,也可从其他方面来谈。)

五、课内基础知识总结

(一)解释下列词语

昳丽

窥镜

旦日

孰视之

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

王之蔽甚矣

面刺

谤讥

时时而间进

期年

(二)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4、闻寡人之耳者

(三)一词多义

1、修

a.乃重修岳阳楼()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c.雨村便急忙修书()

d.邹忌修八尺有余()

2、朝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

c.于是入朝见威王

()

d.朝服衣冠()

3、孰

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

4、诚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b.帝感其诚 《列子•愚公移山》()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

()

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四)古今异义

1。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

今:讽刺

2。窥镜

古:

今:偷看

3。明日,徐公来

古:

今:明天

4。今齐地方千里

古:

今:地点

5。能面刺寡人之过

古:

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 6。谤讥于市朝

古:

今:诽谤嘲讽

7。臣之妻私臣

古:

今:自私

8。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

今:不,不要

古:

今:方位词

(五)翻译句子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4.邹忌讽齐王纳谏

5.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7.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8.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教学反思:)愚公移山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3.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重点: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2.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学习难点:

1.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学习方法:

诵读法

辩论法

品读法

延伸拓展法

理读法 引导学生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包括古今异义词、多义词、通假字及常用虚词。学习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把握文意;思读课文,探究文章寓意;品读课文,鉴赏文章写法上的特点;研读课文,联系实际,总结升华 学习过程:

一、导语设计

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同学们耳熟能详,愚公移山这首歌恐怕也都吟唱自如。下面请欣赏画面,品味美妙的乐曲。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示句子停顿。

2.学生根据注释提示,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勾画难词难句。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答疑解惑。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始一反焉 汝之不惠 亡以应 一厝朔东 无陇断焉

(2)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惩山北之塞 A.处罚 B.警戒 C.苦于

出入之迂也 A.绕远 B.迂腐 C.困难

指通豫南 A.指向 B.手指 C.一直

杂然相许 A.允许 B.赞成 C.答应

且焉置土石 A.哪里 B.乃、才 C.语气助词(3)一词多义

方七百里 年且九十 曾不若孀妻弱子

方其远出海门 且焉置土石 曾益其所不能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河曲智叟亡以应 惧其不已也

其如土石何 吾义固不杀人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帝感其诚 其妻献疑

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甚矣。汝之不惠

告之于帝(4)翻译下列句子。

①甚矣。汝之不惠!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③投渚渤海之尾。

④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4.教师播放教学图片,每显示一幅,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或朗读课文相关片断。

第一幅:二山雄立图 第二幅:在家庭会议上

第三幅:毕力平险图 第四幅:愚公智叟辩难图

第五幅:神灵移山图

三、思读课文,理解寓意

1.学生分两组,展开课堂辩论。

辩题:愚公、智叟到底淮愚? 正方:愚公实愚

反方:智叟不智

辩词选摘:正方:愚公实愚

两座山雄伟高大.实难移走;愚公年且九十,山未移身先死。如何享利?全家人力量微弱,况且只有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帮忙;工具落后,敲石挖土,用畚箕装了土石远运山外;路途遥远。运土石到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反方:智叟不智

愚公痛感迂塞之苦,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确知移山之利,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有子孙的支持,使移山之役得以顺利开始;深明可移之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有发展变化的观点;感动天帝,将山搬走,显示愚公移山力量之大,精神感人至深;智叟知难而止,无所作为,讥讽阻拦愚公移山是真正的愚。

教师总结:经过一番激烈的辩驳,愚公智叟孰智孰愚已成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2.提问: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学生讨论交流。

示例: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只要坚持不懈,成功终会属于我们。

做任何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恒心和毅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大小、多少是相对的,都可以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成功、失败亦如此。

四、品读课文,把握本文的艺术特征 1.提问:如何理解课文的神话结尾? 学生自由发言。

生1:这是作者迷信思想的反映。

生2:这反映了作者阶级的局限性。

生3:这是对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伟大精神的肯定和歌颂,也表达了古代人民借助想象、寄托于神话向自然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愿望。这个神话结尾,增强了故事的艺术效果,使“愚公移山”的形象更为高大、感人。

教师点拨: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通过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这个神话式的结尾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2.关于对比、衬托手法

学生讨论,明确:文中有多处对比,如愚公与智叟、京城氏之子和智叟、愚公之妻和智叟的对比。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

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京城氏之子听说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却“笑而止之”,对比之下,更显出智叟见解鄙陋,对造福千万人的事业的冷漠态度。愚公之妻对丈夫关心,提出合情合理的疑问;智叟表现出极度的轻蔑,嘲讽之意溢于言表,一“君”一“汝”,境界全出。

文中运用衬托的例子也不少,如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一年返家一次对显现愚公的气魄,说明移山劳动的艰巨具有衬托作用。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

五、研读课文,总结升华

教师提问: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 学生争相发言。

教师总结:

愚公精神的实质是排除干难万险不达目的决不休止。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这种精神。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里会有“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非典、禽流感的防治?哪里会有我国近十年的辉煌成就?哪里会有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让我们从愚公手里接过精神火把,点燃智慧,照亮前行的路。去追寻明天的太阳!

六、课堂小结

教师朗诵《愚公移山》歌词: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

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淡,望望头土: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面对着满堂儿孙,了却了心中祈愿。

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多媒体显示: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学生齐读。结束全文学习。

七、布置作业

1.以“有志者事竟成——读《愚公移公》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2.有人说,愚公精神就是苦干精神,仅有苦干是远远不够的,苦干加巧干才等于成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写一段话阐明你的观战场点。同步练习

一、基础积累部分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万仞()箕畚()出入之迂()匮乏()冀州()2.连词起连接作用,表示被连接部分之间的关系,指出下列连词所表示的关系。(1)面山而居。(2)聚室而谋。

(3)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3.解释下列句子中黑体字的意思。(1)惩山北之塞: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4)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5)帝感其诚:

(6)孀妻弱子:

(7)聚室而谋日:

4.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惩(chãng)山北之塞(sâ)遂率子孙荷(hã)担者三夫

B.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 始龀(chân),跳往助之

C.高万仞(rân)曾(chãng)不能损魁父之丘

D.河曲智叟(sòu)一厝(cuò)朔东

5.下列黑体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杂然相许(赞同)

寒暑易节(交换)

B.何苦而不平(愁)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

C.而山不加增(加大)

惧其不已也(停止)

D.方七百里(周长)

其如土石何(用在“如„„何”前,起加强反问语气的作用)

6.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笑而止之

B.跳往助之

C.惩山北之塞

D.操蛇之神闻之

7.有与“河曲智叟亡无应”中“亡”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B.甚至,汝之不惠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一厝朔东

8.给下列各句找出正确的译文。

①帝感其诚()

A.天地感到了他的诚心 B.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A.于是率领子孙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B.于是率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

③指通豫南,达于汉阴()A.一直通向豫州南部,达到汉水南边 B.一直通向豫州南部,达到汉水北边 9.填空

(1)、《愚公移山》选自

,这是一篇

作品。(2)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

,的道理。

10.本文中有不少词语保存在现代汉语里,试将下面成语填完整。①奔腾不 ②移风 俗③诉 理性④真相 露

教学反思:

24《诗经》两首

学习目标:

1、了解关于《诗经》的基本知识。

2、反复朗诵诗歌,理解诗歌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3、揣摩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学习重点:

1、反复朗诵诗歌,并能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学会鉴赏诗歌。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阅读其中的诗篇。教师:掌握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阅读其中的诗篇。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三到四名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诗经》。

2、教师补充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汇集了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大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中的作品都是在周武王灭商以后产生的。《周颂》的时代最早,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以宗庙乐歌、颂神乐歌为主,也有描写农业生产的诗歌。《大雅》祭祀和宴会的乐歌居多,也有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内容一部分与《大雅》相同,一部分跟《国风》相同,其中有不少好诗。《国风》是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篇)”。

二、整体感知

1、《关雎》、《蒹葭》在《诗经》中的地位。

《关雎》是“周南”里的第一首诗,也是,《诗经》的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诗歌所表达的感情质朴、真率,千年后读起来,还是那么清新动人。

《蒹葭》属于秦风,是三百篇中抒情的名篇,它独标一格,与其他秦诗大异其趣,绝不相类,是一篇玲珑剔透缠绵悱恻之作。

2、教师范读

教师范读诗歌,用以感染学生。范读之后,再一句一句地领读,使学生能读得比较顺畅,从而贯通诗意。

3、学生齐读诗歌,深入领会诗意。

三、研读赏析

精读《关雎》,思考下列问题:

1、诗歌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诗歌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2、全诗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几章?

明确:可分为三章。首章见物起兴,直写自己的爱情和愿望。次章写自己的寤寐不忘。三章写愿望实现时的欢乐之情,实际上是向往之辞。

3、诗歌主要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明确: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精读《蒹葭》,思考下列问题:

1、全诗三章,每一章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明确:每一章都是首二句写景,后六句抒情。全诗熔写景、抒情于一炉。

2、诗歌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明确:“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

3、诗歌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在感情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诗歌三章只换了几个词,内容基本相同,也极为单纯,写古今中外“永恒”的题材,男女恋爱。而且仅选取一个特定的场景:在那么一个深秋的清晨,有位恋者在蒹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恋的恋人,如此而已。但作品给予人的美感却非常丰富,使表达的感情愈来愈强烈。也体现了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

三、拓展延伸

1、《关雎》和《蒹葭》在风格和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

《关雎》一诗着重于叙事,我们从诗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就写到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感情状态。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感情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主人公跟“伊人”并无交往,甚至还不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只要能够远望,便心满意足。“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2、完成课后练习题三

《关雎》和《蒹葭》: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渴望 《木瓜》:情人之间互赠礼品,作为永结恩爱的信物

学生可根据理解谈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只要言之成理,合乎情理即可。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演练(14分)1.下列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2分)()A.仓廪(lǐn)嗜学(shì)好逑(hàoqiö)肉食者鄙(pǐ)..... B.容臭(xiõ)逾约(yö)皲裂(jūn)小信未孚(fö).... C.绮秀(qǐ)烨然(yâ)所恃(sì)关关雎鸠(jūjiū)..... D.汩没(gǔ)夫战(fö)玉帛(bó)又何间焉(jiàn)....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A.恐遂汩没(因)遂逐齐师(就).. B.夫战,勇气也(发语词)且夫人之学也(再说).. C.使君谢罗敷(请问)溯游从之(逆着水流方向走).. D.皆言夫婿姝(美丽的样子)赐归待选(回家)..3.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在句中有变化的一项是(2分)()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C.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D.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2分)()A.同舍生皆被绮绣 B.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C.四支僵劲不能动 D.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5.下列句子的字形、标点和课文相符的一项是(2分)()A.下视其辙,登轼而望焉,曰:“可以。”遂逐齐师。B.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C.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D.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资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6.选出下列翻译中有错误的一组(2分)()A.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因此即使我愚笨,但终于还能有所收获。B.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译:难道(他们)曾经拿起笔来故意学做这样的文章吗?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土气就丧尽了。

D.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译:回来后互相抱怨,只因为贪看罗敷的关系,耽误了农活。7.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几句,栩栩如生地描绘出罗敷的美丽超众非凡。这样的间接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B.《上枢密韩太尉书》是一封求见信,写信人是刚满19岁的新科进士,收信人却是掌管着全国军政大权的枢密使韩琦。

C.曹刿认为,人民的支持是战争取胜的主要因素,所以他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宋濂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他的《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先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辛,可谓现身说法;然后联系马生求学的优越条件,从对比中很自然地得出结论,指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的专心与否;最后赞许马生的谦虚好学,表达对他的期望和勉励之情。标题中的“生”,是平辈之间的称呼。

二、挑战阅读(46分)(一)(10分)

纪昌学射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gòu,使劲张弓)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未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氅悬虱于中牖(yǒu,窗户),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fǔyīng,拍胸)曰:“汝得之矣!”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①纪昌归()②倒眦()③视微如著()④以睹余物....()9.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注意:此题不要求加标点符号)(2分)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10.这则寓言选自《列子·汤问》。文中纪昌是向飞卫学射,为什么开头却写甘蝇的射技?(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从文中看,纪昌是一个怎样的人?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0分)以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襄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①河东凶亦然()③察邻国之政()②填然鼓之()④是亦走也 ....()13.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两项是(2分)()A.寡人之于国也 B 移其粟于河内 .. 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移其民于河东 ..14.指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比喻意义。(2分)①五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百 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对文中四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第一句是梁惠王向孟子问疑的话。B.第二句是孟子直接解答粱惠王疑问的话。C.第三句是梁惠王回答孟子的话。D.第四句是孟子解答梁惠王疑问的话。(三)(12分)

红尘之上

岁末,照例有许多贺年卡飞来飞去,像候鸟一样。

飞向我的鸟儿,身上披着五彩缤纷的羽毛,还有无数的祝愿;从我手上飞走的鸟儿,却是小小一袭素羽,里面的话也简单,千篇一律的,写的是——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我的鸟儿大朴素ô既不富贵气也不现代派。我让它就这样飞向你,愿你明白这一种真挚。

我想了很久,该在那洁白的羽毛上抹上什么颜色?那么多的友朋,不同的亲疏、不同的期待与理解,我写什么呢?我厌恶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的热情的句子,透着虚假、肉麻。我更不想用东洋、西洋的文字把我的鸟儿涂得七彩斑驳,光怪陆离。

面对等侯起飞的白色鸟群,我竟微微凝眉沉思了。

仿佛一股清凉的气息拂来,一句遥远的诗句来到我心间。我微笑了,就是它吧。于是向每一袭羽毛抹上这淡远而润泽的墨痕。..

我不禁想起你们那一张张熟悉的脸,想起我们在漠漠红尘中平淡或奇特的相遇,怎么交换第一朵微笑、第一瞬凝望,然后在彼此生命的画纸上留下深深浅浅、枯枯润润的痕迹。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我向往的画面,我迷恋的音乐,把它送给你,你会明白吗? 给你,聪明而不安定的女孩。人生不可能有大多的狂喜大悲,在这里找不到的浪漫奇情,在别处、在远方也依然是海市蜃楼。流浪的日子是累人的,而你为此,已投掷了不少黄金韶华。真要把所有的青春千金一掷,作一次豪赌吗?为什么不回到起始的单纯?一切的一切,听其自然,如松间明月朗朗地照,如石上清泉涓涓地流,不好吗? 对你,这句诗是一种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你喜欢吗? 给你,我朝夕共事的朋友。我们原该相知很深的,但也许大熟悉了,反而无法真正沟通。一株柳树与一株水杉,栽得更近也无法彼此了解。但我们不是草木,我们为什么这样?真想让你明白:我无意与人竞争什么,也不想在某个光圈中成为聚光点。我只想在自己的围墙之内,让我的心灵自由生长,迎风开出素淡的花。可我不能解释,因为那也许低看了你。

对你,这句诗是一种无须防范、了无芥蒂的默契。你会珍惜吗? 给你,一个特别的男孩。在所有的感情中,你都无法安于一个角色,可大幕落下你又觉得孤寂难耐。你频繁地接近那些赏心悦目的女性,又时时告诫自己:你是不可能真正付出什么的。这种诱惑与抗拒的游戏,你把它当成一杯咖啡,先煮沸,再等它凉,苦的液体,加上糖,然后不冷不热,亦苦亦甜地啜饮。

对你,这句诗是一种单一洁净,不染尘埃的人间情怀。你能领悟吗? 最后,给你,我亲爱的人。

我把这句诗直接寄上,连依托的翅膀都不用了。我想你知道,我多想走出这个千年好梦,找一段树根为枕,静静藉草而眠,让泉水在我身畔流淌,松针在我身上堆积。这时,我的心中只有一片安谧、温柔,不知道什么叫忧虑,什么叫复杂。连你我的名字也模糊了,如云如雾如烟如岚,在山间若隐若现地浮动。

对你,这句诗是什么?物我两忘、浑然天成的憧憬吗?仅仅是这样吗? 我只知道,在十丈红尘之上,有这样一个去处,安宁、纯净、隽永,亘古不变。

于是向片片白羽抹上这淡远而润泽的墨痕: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6.“红尘”泛指“人世间”。文中的“女孩”“同事”“男孩”在“漠漠红尘”各是怎样的人?(3分)女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男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17段画线句子中的“千年好梦二是指——(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作者想“走出这个千年好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8.从全文来看,标题“红尘之上”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9.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两项是(2分)()A.文中所有的“鸟儿”“鸟群”都是喻指贺年片,喻体“候鸟”的特点就是每到一定的时候便飞来飞去。

B.第2段中“小小”“一袭”“素”“简单”等词语,突出表明“我”厌恶不分情由的热情和虚假的客套,追求“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境界。

C.第7段中“它”和“墨痕”所指的内容是不同的;“淡远”是指时间的久远,“润泽”是指感情浓郁。

D.第12段画线的句子表明“我”不想成为众人瞩目的对象、无意与人纷争、只想在自己的天地里自由生活的愿望。

E.本文脉络清晰,王维的两句诗贯穿始终,是全文的线索;作者在文中借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它和王维这两句诗的原有涵义是完全一样的,20.如果你也选两句诗(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除外)制成贺年片来表达你的祝愿,你准备把它寄给谁,为什么?(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14分)

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他们当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①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于是,他就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他把《成功并不象你想像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教授大为惊喜,认为这是一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

后来这本书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而流传开来,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它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亚汽车公司的总裁。

我没有读过这本在韩国曾引起轰动的书,但凭我的人生经历,我已经感知到了它要说的一些道理:②人生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自己克服,用

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更用不着什么技巧或谋略。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节选自《读者》2001年....8月)21.文中画线①句反映了“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2分)22.根据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①举重若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水到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中画线②句是否真的说什么事都用不着“钢铁般的意志”、用不着“技巧和谋略”?此话是针对什么问题说的?作者的用意是什么?(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通读全文后,可以看出作者对成功问题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明道理。(4分)25.文中告诉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就可以引出新的观点。请从下列成语中任选一个,变换角度提炼出言之成理的观点。(2分)“铁杵磨成针”或“名师出高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创新作文(60分)有时,我们想得到理解。有时,我们想改变自己。有时,我们要宽容别人。有时,我们想活得轻松。有时,我们想享受阳光„„

请以《我想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可从以上一句话中选择关键词语将补全作文题,也可以另选其他词语;②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

第六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1.A 2.A 3.C 4.B 5.C 6.A 7.C 8.①回家;②眼眶;③明显;④看 9.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10.为了突出飞卫射箭技艺的高超 11.纪昌是一个谦虚好学的人 12.①饥荒;③了解;②击鼓;④奔跑,逃跑 13.B D 14.①梁惠王移栗,抗灾御凶的权宜之计;②邻国之政 15.B 16.为追求浪漫奇情而虚度青春年华;因竞争而对人防范心存芥蒂;想得到别人的感情却不付出真情 1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如松间明月朗朗地照,如石上清泉涓涓地流”,等等);不想逃避现实、消极遁世,而是

要执着追求,希望在现实中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美好理想18.人要有高尚的精神追求,要努力使现实社会变得更加纯洁美好 19.BC 20.此题无标准答案,按下列答题要点分别给分。①有恰当的两句诗,给合适的对象;②理由充分,言之成理;③语句通顺,没有语病 21.不愿意别人超过自己(惟恐别人后来居上)22.①比喻以轻松自若的积极态度克服困难而取得成功;②比喻功到自然成 23.不是。此话是针对“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说的(或“针对有人故意夸大困难,让人产生畏难情绪时说的)作者的用意是鼓励人们不要害怕困难,要相信自己经过努力能够取得成功 24.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或:“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他的成功是水到渠成的);举事实(举事例、或:摆事实)法 25.示例:铁杵何须“磨”针、办事应讲究效率;名师未必出“高徒”、高徒未必都出自“名师”„„

教学反思:

第四篇:六语下第四单元测试卷

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运用。30分

1、读拼音写词语。6分

kāng

biàn

wéi

xié

jùn()慨()论()一

抵()

()作

()俏()复()别()幕

监()

威()

()马

2、看我七十二变!(一字多义)。3分

“负”,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画。“负”在字典中有这几种解释:(1)背;(2)仗恃,依靠;(3)遭受;(4)具有;(5)欠钱;(6)败,跟“胜”相反;(7)违背,背弃

“廉颇负荆请罪”中的“负”应选第______种解释;“小牛队负于黄蜂队”中的“负”应选第_______种解释;“如今,他已经负债累累”的“负”应选第_______种解释。

3、趣味词语。仿照例子,根据词的不同意思,补充上一个字。4分 例:狼藉(形容乱七八槽,杂乱不堪的样子。)(1)蜂_______(形容人多,朝一个方向走去。)(2)雀_______(比喻活泼,蹦蹦跳跳。)(3)雁_______(比喻守纪律,有秩序。)

(4)乌_______(比喻无组织无纪律地在一起。)

4、选词填空。2分

典型

典范

(1)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世界上为了崇高事业共同合作的(),他们合作最真诚,合作时间最长,对世界的贡献最大。

(2)赵本山在他表演的前期小品中,穿的是()的北方农民服装。

5、在括号里加上合适的关联词。2分

(1)()上百位乐师,数十种不同的乐器合作得这样完美和谐,(),可以说交响乐团是合作的典范。

(2)海洋是个聚宝盆。人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海洋()会乐于作出它的贡献。

6、我会创作。1+2分

什么是合作呢?顾名思义,互相配合,共同把事情办好。

什么是宽容呢?顾名思义,宽容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把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2分(1)不合作就很难有什么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非常宝贵的人生道理,我们应该牢牢记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文传真。8分

(1)《夜晚的实验》一文,讲的是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夜间实验,了解了 ___________ 在夜间飞行,捕捉食物,是靠___________来__________,确认目标的!

(2)“成功的合作,不仅要有________________,要尽力做好份内的事情,而且还要心中想着别人,心中想着集体,有_______________。”我觉得现代人除了要学会合作,还要学会____________,学会_____________,学会____________......(3)从斯帕拉捷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中,我感受到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还有一些科学家也具有这样的精神,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欣赏。

(一)《海洋―――21世纪的希望》节选

19分

你知道吗?当飞上太空的宇航员回眸我们的地球时,他们发现,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颗美丽的蓝色“水球”。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船只,()海堤,()沿海的城镇,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

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 “望洋兴叹”。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3分)

近:诞生()

便利()

回眸()

反:密切()

慷慨()

丰富()

2、把下面的词语正确填写到短文中的横线上。(3分)毁灭

掀翻

冲垮

3、按要求写词语:4分

描写海水浪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海面宽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摘抄能够概括这段文字主要内容的一句话:2分

5、海洋的“喜”表现在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海洋的“怒”表现在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计2分

6、“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1分

7、“望洋兴叹”出自_________________ 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写出“望洋兴叹”的两个近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用“望洋兴叹”造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2、F

(1)(6)(5)

3、涌

合4、典范

典型

5、(1)因为

所以

(2)只有

8、(2)蝙蝠

听觉

辨别方向

二、(一)

1、近:出生

方便

回首

反:疏远

吝啬

贫乏

2、掀翻

冲垮

毁灭

3、汹涌澎湃

波峰浪谷

巨浪滔天

波澜壮阔

一望无涯

无边无际

碧波万倾

广阔无边

4、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

5、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

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掀翻船只

冲垮海堤

毁灭沿海城镇

6、解释说明。

7、《庄子.秋水》

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造句:看着电视上一个个优等大学的招生广告,再看看自己的成绩,他只得望洋兴叹。

第五篇:六思下第三单元复习题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未来版)

第三单元:只有一个地球

1、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母亲无偿地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类。

2、人口的快速增长,会面临着哪些问题?

(1)吃饭问题,耕地面越来越少,饥饿人数不断上升。(2)面临住房拥挤问题。(3)给就业带来很大的压力。(4)会使各种资源和能源出现短缺。有很多能源和资源逐渐减少威胁到人类的生存。(5)给教育、交通、卫生保健等生活方面带来许多问题。(6)环境太差了:自然环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3、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已成为破坏人类环境的三大公害。

4、大气污染:对人和生物造成危害。这些废气的污染主要有碳氧化物、碳氢化物,氮氮氧化物以及粉尘等。大气污染会导致臭氧层的破坏。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酸雨现象。有腐蚀性。身边有汽车尾气污染,工厂黑烟污染。人和所有生物都离不开新鲜的空气。如果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对任何生物造成危害。

5、水污染:指排放到江河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所有生物都离不开水。人们把大量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排入江河湖海,使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如1950年,日本发生水产品含汞过大,导致水俣病患者。1998年中国渤海出现海洋赤潮,2002年希腊油轮在大西洋燃料油泄漏导致水污染。

6、垃圾污染:垃圾是固体废弃物的俗称,可以为分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塑料造成了“白色污染”。电池污染,造成肾损伤、骨质疏松、骨痛等疾病。

7、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自然资源主要有六种:淡水,森林、土地、生物资源、矿山和燃料。植物、生物、太阳能、风能等是可再生资源。石油、煤炭、天然气及所有矿产是不可再生资源。

8、森林是“地球之肺”,属于可再生资源。

9、现在地球上已灭绝的物种:有旅鸽、渡渡鸟、恐龙。濒临灭绝的物种:有蓝鲸、犀牛、白鳍豚和朱鹮。

10、人类与地球和谐相处,保护我们的地球。

11、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大会确定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

12、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3月22日为“世界水日”。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7月11日为“世界人口日”。10月4日定为“世界动物日”。

13、如何保护环境?

植树造林,种草被,减少工业污水、废气的排放,尽量使用环保低炭的生活用品,在城市中多建绿岛,减少废烟排放,噪音污染,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动植物,保持生态平衡。控制人口的快速增长。我们作为小学生要做好环境保护的宣传知识,让大家一起来保护环境。节能减排 你我同行。

一、节约电能。要注意随手关灯,可以使用高效节能灯泡。

二、节约水资源。许多废水都可以循环使用。

三、节约用纸。纸张的循环再利用,可以避免从垃圾填埋地释放出来的沼气,还能少砍伐树木。

四、减少废气排放。交通废气和工业废气是生活废气的主要来源。

五、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分类可以回收宝贵的资源,同时减少填埋和焚烧垃圾所消耗的能源。

六语下第三单元备课(共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