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BobDylan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致辞(中英)
Good evening, everyone.I extend my warmest greetings to the members of the Swedish Academy and to all of the other distinguished guests in attendance tonight.各位晚上好。我向瑞典学院的成员和今晚所有出席宴会的尊贵来宾致以最热烈的问候。
I'm sorry I can't be with you in person, but please know that I am most definitely with you in spirit and honored to be receiving such a prestigious prize.Being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is something I never could have imagined or seen coming.很抱歉我没能到现场与诸位共享此刻,但请相信,在精神上,我绝对与你们同在,我深感荣幸能获得如此声望卓著的奖项。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是我从未想象过也没有预见到的事情。
From an early age, I've been familiar with and reading and absorbing the works of those who were deemed worthy of such a distinction: Kipling, Shaw, Thomas Mann, Pearl Buck, Albert Camus, Hemingway.These giants of literature whose works are taught in the schoolroom, housed in libraries around the world and spoken of in reverent tones have always made a deep impression.That I now join the names on such a list is truly beyond words.从小,我就熟悉、阅读并充分汲取那些被认为值得获得该项殊荣的人的作品,如吉卜林、萧伯纳、托马斯·曼、赛珍珠、加缪、海明威。这些文学巨匠的著作在学堂上被讲授、在世界各地图书馆中陈列、被被人们虔诚地谈论着,它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能加入这样的名列,我的心情无以言表。
I don't know if these men and women ever thought of the Nobel honor for themselves, but I suppose that anyone writing a book, or a poem, or a play anywhere in the world might harbor that secret dream deep down inside.It's probably buried so deep that they don't even know it's there.我不知道,这些作家是否想过自己能获得诺奖,但我猜想世界上任何一个著书写诗、或创作戏剧的人,内心深处都怀揣着这个秘密的梦想。这梦想埋藏得如此之深以至于他们自己都没意识到它的存在。
If someone had ever told me that I had the slightest chance of winning the Nobel Prize, I would have to think that I'd have about the same odds as standing on the moon.In fact, during the year I was born and for a few years after, there wasn't anyone in the world who was considered good enough to win this Nobel Prize.So, I recognize that I am in very rare company, to say the least.如果有人告诉我,我有那么一丝希望能获得诺奖,那我会认为这跟我能站在月球上的概率差不多。事实上,我出生的那一年和随后的那些年,世界上几乎没有人是完全值得诺贝尔奖的,所以,我想,至少可以说我现在属于一个非常少数的群体。
I was out on the road when I received this surprising news, and it took me more than a few minutes to properly process it.I began to think about William Shakespeare, the great literary figure.I would reckon he thought of himself as a dramatist.The thought that he was writing literature couldn't have entered his head.His words were written for the stage.Meant to be spoken not read.我是在世界巡演的过程中得知这一令人惊讶的消息的,我花了好一会儿去消化它。然后,我联想到了莎士比亚这位文学伟人。我想他是把自己当一个写剧本的来看待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是在创作文学。他的文字是为舞台而生的,是为了言说而不是阅读。
When he was writing Hamlet, I'm sure he was thinking about a lot of different things: “Who're the right actors for these roles?” “How should this be staged?” “Do I really want to set this in Denmark?” His creative vision and ambitions were no doubt at the forefront of his mind, but there were also more mundane matters to consider and deal with.“Is the financing in place?” “Are there enough good seats for my patrons?” “Where am I going to get a human skull?” I would bet that the farthest thing from Shakespeare's mind was the question “Is this literature?”
在写《哈姆雷特》的时候,他一定在想这些问题,“谁适合演这些角色?”“这段要怎么在舞台上展现出来?”“故事背景真的要设在丹麦吗?”他富于创造的想象与野心毫无疑问是他思维最活跃的部分,但也有很多世俗琐事要考虑和处理。“资金到位了吗?”“赞助人都能安排到好座位吗?”“到哪里能弄到人的头骨啊?”我打赌莎士比亚最不可能思考的问题就是:“这是文学吗?”
When I started writing songs as a teenager, and even as I started to achieve some renown for my abilities, my aspirations for these songs only went so far.I thought they could be heard in coffee houses or bars, maybe later in places like Carnegie Hall, the London Palladium.If I was really dreaming big, maybe I could imagine getting to make a record and then hearing my songs on the radio.That was really the big prize in my mind.Making records and hearing your songs on the radio meant that you were reaching a big audience and that you might get to keep doing what you had set out to do.我少年时代开始写歌时,甚至当我因自己的才能而小有知名度时,我对这些歌曲的期待都十分很有限。我希望它们能在咖啡厅或酒吧被人听到,或者将来能在卡内基音乐厅,伦敦帕拉斯剧院这些地方被演唱。如果梦做得再大胆些,我希望我的音乐能被制作成唱片在电台播放,这真是我心目中最好的奖赏了。录唱片在电台播放意味着你能接触到更庞大的听众群体,而你也能按照自己的理想继续走下去。
Well, I've been doing what I set out to do for a long time, now.I've made dozens of records and played thousands of concerts all around the world.But it's my songs that are at the vital center of almost everything I do.They seemed to have found a place in the lives of many people throughout many different cultures and I'm grateful for that.现在,我已经朝着自己规划的路走了很久了。我发行了几十张唱片,在全球举办了上千场演唱会。但我的歌曲才是我所做一切的核心,它们似乎在不同文化的各类人群中产生了影响,对此我无限感激。
But there's one thing I must say.As a performer I've played for 50,000 people and I've played for 50 people and I can tell you that it is harder to play for 50 people.50,000 people have a singular persona, not so with 50.Each person has an inpidual, separate identity, a world unto themselves.They can perceive things more clearly.Your honesty and how it relates to the depth of your talent is tried.The fact that the Nobel committee is so small is not lost on me.但有件事我必须要说,作为一个表演者,我为5万人演唱过,也为50人演唱过,而为50个人表演难度更高。因为5万人会融成单一人格,但50人不会。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鲜明的个体,不同的身份,自成一体。他们能更加清晰地感知事物。你的真诚以及它如何反应出你的才华和深度,都在经受考验。诺奖评委会的人数之少,我是清楚的。
But, like Shakespeare, I too am often occupied with the pursuit of my creative endeavors and dealing with all aspects of life's mundane matters."Who are the best
第二篇: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致辞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致辞
一、作者介绍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美国作家,生于美国密西西比州新奥尔巴尼的一个庄园主家,南北战争后家道中落。福克纳从小生长在美国南方,年轻时曾在当地邮政局做过一阵不太负责任的局长,后因玩忽职守而被辞退。他游历过许多地方,但最终依然回到美国南方,并且所有的作品都以南方为背景。所以他是美国“南方文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整个西方最有影响的现代派小说家之一。他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品有《喧哗与骚动》、《八月之光》等。1949年,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作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
在艺术上,福克纳大胆地进行实验,采用意识流手法象征隐喻等手段表现暴力、凶杀、性变态心理等,他的作品风格千姿百态、扑朔迷离,读者须下大功夫才能感受其特有的审美情趣。
福克纳的作品。他的叙述辗转于死亡、坟墓与监狱之间,他的文学世界中来来往往的就是那么几个人,他用一种阴郁的情感痴迷于那些人。但是,如果你逼着自己去啃这些文字,慢慢地,你的努力会得到回报。你会从他文字的深处看到,在令人窒息的黑暗中,人类是如何艰难地、坚决地维持着爱、勇气、荣誉、怜悯、自尊、同情、牺牲与希望。阅读福克纳,你获得的不是浅薄的快乐,而是深层的领悟、震撼和满足。
二、解题
1949年,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作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这个获奖致辞,是福克纳在1949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时所作的答辞。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演讲词。然而,由于福克纳本人对语言运用的独特性和精深性,对初学者来说,这篇美文也许颇有些难度。演说时间:1950年12月10日,地点:瑞典•斯德哥尔摩。斯德哥尔摩是岛屿最多的城市。算上郊区的岛屿,共有24000个岛屿,被称为“北方威尼斯”。
《我弥留之际》(1930)描写农民安斯按照亡妻的遗愿,率全家扶送灵柩去杰弗逊镇妻族的墓地安葬。一路上磨难不断:次子达尔认为尸体已腐烂,应就地处置,于是放火烧棺材,被当作疯子关进疯人院;长子卡什为了救护落水的棺材压断了一条腿;越来越重的尸臭招致来大群的兀鹰;三儿子朱厄尔失去了他心爱的马;女儿德尔欲趁机去城里打胎,却被药房里的伙计欺侮;弱智的小儿子未能得到他渴望的玩具小火车,唯有老爹安斯配了一付假牙并找了一个新婆娘。有人把这部小说称作现代的《奥德修记》,即一部反讽性的史诗,一出荒诞的喜剧。福克纳既嘲讽南方农民人性中丑陋的一面,又肯定了他们重然诺讲信义的另一面。在幽默调侃中有严肃庄重的悲剧意味。小说在艺术上也体现了福克纳一贯强调的“实验性”。全书共分59节,每节是一个人物的内心独白,各自从个性视角介绍故事的一个部分。
三、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前一年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在成立三百周年之际,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是有瑞典文学院下属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进行评比的遴选的一项文学大奖,每年颁发一次,以表彰上一为世界文学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作家。
四、课文研习
(一)齐读第一段
提问:演讲辞要注意针对性,请问,这篇文章,作者讲话的对象是那些人?请用课文原文回答。
明确:“我把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献给那些可能正在聆听我讲话的、同样献身于艰苦的文学事
业的年轻男女们。”所以这篇演讲,主要就是他与年轻的文学创作者们的一次精神上的呼唤和交流。
(二)请同学朗读第二段,其他同学思考,如何理解“今天的悲剧是一种肉体上的恐惧”。明确: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从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无数国家的亿万人们,投入到了一场惨绝人寰的、灭绝人性的、几乎将人类引人末日的战争中。最后就只剩下了屠杀、仇恨、消灭,为了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也许开始知道的人最后都不知道了。但唯一可以知道的是,西方欣欣向荣的精神文明,人类千百年了建立起来的精神大厦,已化为乌有了。人性中,只剩下了仇恨、绝望、肉体与欲望。
而福克纳却呼吁人们去关注“灵魂的话题”,创造了一个由人类最珍贵的品质,爱与荣誉,怜悯与自尊,同情与牺牲,勇气与希望组成的精神家园。因而从这个历史高度,从这个文学高度讲,福克纳确实是最有资格,呼唤西方世界,再一次“重建家园”的精神大师。存在主义大师萨特说,在法国青年的心目中,“福克纳是上帝”
(三)齐读第三段,用课文的原文回答,福克纳认为,值得写作的东西是什么?
明确:“爱与荣誉,怜悯与自尊,同情与牺牲”。
长期战争的后遗症,肉体的消灭,带来心灵的恐惧,至今不绝。人们停止从事心灵的探索,已经很久了。要建设精神文明的大厦,必须回忆起、延续起过去的美好传统。任何时代的作品都有“爱情”,任何时代的作品,也都有“失败”和“胜利”,但关键是,如果那一个时代的作者,心灵集体变成了一座废墟,集体丧失了人类仅有的、美好的、能够在大众中传播,能引起大家共鸣——即怜悯与同情。并将大众升华到一个更高境界的人性,那么,人的“爱情”,与动物的情欲,人的“胜利与失败”,与动物的厮杀,又有多大不同呢?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福克纳的发言,认为这种创作,只能表示创作者体现出来的人类心灵,处于一种精神的废墟状态。
(四)请同学朗读第四段,其余同学思考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在人类学会这些真理以前,他们在写作中会认为自己已经高高在上,并且看见了人类的末日。”
明确:人类没有了这些美好情感,就会在写作中充斥另一种情感,一种狭隘的优越感,民族优越感,或是种族优越感,消灭其它国家的理论,就建立在这种自狂自大的优越感的基础上。所以就形成了二次大战的人类的互相消灭,从而使人们看到了人类的末日。”
2、如何理解“人类不仅仅存在,他还将胜利”?用原文回答。
明确:因为“人类有一个灵魂,一种同情心、牺牲精神和忍耐力的精神”。
(五)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诗人、作家的责任是什么?
明确:“书写这种精神”。
文学世界不同于现实世界,它是把现实世界作为材料,来表现人类精神的完整性。那么,福克纳认为要把现实世界的哪些因素作为材料呢?他点明了,他的文学观念,选择的是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爱与荣誉,怜悯与自尊,同情与牺牲。” 怎么样在精神废墟的基础上重建大厦,那就是要在这些品质的基础上重建人性,只有人类重新拥有这些精神品质,精神文明的大厦才会自然建成。人类才会从目前的仅仅生存中,走向胜利。”
附板书: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致辞
【美】威廉·福克纳
解决的问题:号召广大的文学创作者在精神的废墟上,重建西方精神文明的大厦。
作家的任务:书写人类的牺牲精神和忍耐力的精神。
莫言出生于1955年2月,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中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剧作家。小学即辍学,曾务农多年,也做过临时工。1976年2月离开故土,尝试写作。1980年代中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莫言在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他的主要作品包括《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蛙》等。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2011年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此奖项的中国籍作家。
多产且享有国际声誉的中国作家莫言10月11日获得2012诺贝尔文学奖。外界对他的评价。
1.《卫报》:莫言的获奖对中国具有特殊意义,它帮助中国克服了对诺奖的复杂心态。在中文里“莫言”是不讲话的意思,以此作为小说家的化名,是一个奇怪的选择。“莫言值得注意的不仅是他对中国近代历史富有创造力的写作,还有他对写作这门手艺的献身精神。在90年代中国有个著名的标语‘往前看’(在中国这句话是个双关语,‘前’和‘钱’同音),许多中国作家在成名后搁置小说创作,加入到更能赚钱的行业,比如电视剧和电影剧本的创作等等,在这个发热的文化背景中,莫言能够站出来,承担他的文学使命。他是少数中国当代小说家中能够坚守文学的作家。”
2.《华尔街日报》:瑞典文学院终身秘书Peter Englund向瑞典电台表示,莫言的作品在很多方面来讲都是独一无二的,并将其与威廉福克纳、狄更斯和拉伯雷相媲美。Englund称莫言的文学作品“从一个独特的视角透视了一个独特的环境。”
3.美联社:莫言打破欧洲作家的垄断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多少有点出人意料。莫言创作的突破是1987年出版的《红高梁》,他的许多作品中都表现了朴实的乡土之爱。在注重感官之娱和生存困境的同时,意在刻画生动饱满的人物形象。莫言随心的风格成就了中国的魔幻现实主义。
4.瑞典皇家学院常任秘书英格朗称,莫言的创作方式独一无二,你只要读半页莫言的作品,就知道是莫言写的。莫言的作品反映了中国20世纪的跌宕,他致力于揭示中国社会的真实。曾将多部莫言作品翻译成英文的美国翻译家葛浩文表示,莫言与很多同时代的中国作家相比更加“有历史感”。
5.《纽约时报》:在过去十年,莫言是被出版商所偏爱的三个作家之一,用来打破批评家所指出的诺贝尔文学奖被欧洲作家所垄断的局面。莫言在长篇和短篇小说中描绘了中国纷乱而复杂的农村生活,常常采用丰富的想象——动物叙事者、地下世界、神话故事元素——让人联想起南美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纽约时报》书评曾说:莫言是一位世界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对莫言的文学成就很推崇,认为他的创作代表了亚洲的最高水平。莫言同时也是中国当代严肃文学作家中少有的畅销书作家,拥有大量的忠实读者。
6.《纽约客》:长期以来,中国有追求诺贝尔奖的“情结”,因此,莫言此次获奖,被中国媒体看做“历史性突破”。7.西班牙《消息报》报道:“莫言的文学作品令我们想起两位熟悉的作家,我们仿佛是在同时阅读卡夫卡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这位新任诺贝尔奖得主的许多小说都流露出东方化的魔幻现实主义味道。
8.西方评论家对莫言的作品《生死疲劳》大加赞赏。汉学家史景迁2008年在《纽约时报》上写道,这部作品“几乎涵盖了这个国家的整个革命时期”,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纪实小说。
9.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文教授贺麦晓说,莫言属于文化大革命后开始用新的眼光关注中国社会、尤其是农村社会的一代作家。贺麦晓表示,莫言的作品没有描写社会主义超级英雄,而是充满了具有真正弱点的真实人物,与此同时他把中国农村描写成一个“发生奇妙事情的神奇的地方”。
10.美国《华尔街日报》援引弗吉尼亚大学中国文学教授查尔斯·劳克林的话说,莫言的小说有一种粗鄙的、乡村式的语言,与农村背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但是他还采用了先锋派的想象,使大部分小说有一种神话般荒诞的特质,反映出福克纳和马尔克斯对他的影响。
11.俄罗斯外国文学图书馆馆长叶卡捷琳娜·格尼耶娃11日也表示:“诺贝尔奖评委会对莫言的评价相当客观,将梦幻般的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与民间传统相结合,这绝非易事。因此,我们祝福他,并希望俄罗斯读者能尽快读到他的作品。
2009年12月,出版长篇小说《蛙》,于2011年8月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获奖感言这是我的创作《蛙》出版近两年,期间多次接受过媒体采访,许多人也问我这部小说到底写什么的,我说写人,写姑姑这样一个从医50多年乡村妇科医生的人生传奇,她的悲欢离合,她内心深处的矛盾,她的反思与忏悔,她的伟大与宽厚,她的卑微与狭隘,写出她的职业道德与时代的对抗与统一,写的看似一个人实则是一群人。《蛙》其实也是写我的,学习鲁迅,写那个躲在旗袍里的小我,几十年来我一直在写他们、写外部事件,这次写自己、写内心,是吸纳心情、排除毒素,揭露社会阴暗面容易,揭露自己内心阴暗困难,这是人之常情。作家写作必须洞察人之常情,但又必须与人之常情对抗,因为人之常情经常制造罪恶。在《蛙》中我自我批判的彻底吗?不彻底,我知道今后必须向彻底的方向努敢对自己下狠手,不仅仅是忏悔而是剖析,用放大镜盯着自己写,盯着自己写也是盯着人写的重要步骤。得了茅盾奖当然是好事,但得了奖则忘乎所以是可耻的行为,必须清楚的知道与这个时代相匹配的好小说还没被发明出来,要把目光往那个方向看,盯着那个在荆棘丛生没有道路的地方,那里有绝佳的风景,那里有伟大的小说在向我们招手。
最后感谢中国,感谢读者、感谢评委,感谢那些批评过我、表扬过我的朋友们。感谢那些用他们的真诚情感不断激励我写作的朋友们!
莫言答白岩松专访:脚踏实地,站在人的角度写作
人民网北京10月12日电中国作家莫言荣获2012诺贝尔文学奖,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就此电话专访了作家莫言。此时的莫言在采访中表示,已回到山东老家高密,“与父老乡亲在一起,接接地气,了解当下农民的心理状态。”对于获奖,莫言表现得很平静,坦言“没什么可兴奋的。这半个多月来,炒来炒去,我挺麻木的,已经无所谓了。”并透露获奖后,“按照我原来既定的方向,脚踏实地,描写人的生活,人的情感,站在人的角度写作。”
以下为专访实录:
白岩松:莫言先生,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不是很兴奋?
莫言:没什么可兴奋的。这半个多月来,炒来炒去,我挺麻木的,已经无所谓了。
白岩松:您回到高密,是在躲吗?
莫言:一个月前就回来了。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会回来,现在是秋收季节,与父老父亲在一起,接接地气,了解当下农民的心理状态。
白岩松:听到获奖消息时,你就在这块让你走上文坛、给了你声誉的红高粱的土地上,这真是一个有趣的巧合。
莫言:这是偶然的巧合,没有任何提前的预想。
白岩松:比奖金更早到的是新闻记者,会不会对他们有些烦了?
莫言:记者待了好几天了。跟他们简单地聊了几句,觉得他们很辛苦,我很敬佩他们的敬业精神。白岩松:您今年57岁,诺贝尔奖在您创作的中间阶段来到,会不会打乱您之前的创作计划? 莫言: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会接受记者的采访,会有很多社会活动,但很快就会过去,主要是自己的心态,自己不要把这个当成一件了不起的惊天动地的大事,不要把这个看得太重。它就是一个奖项,得了这个奖,并不证明你就是中国最好的作家,这个我心里很清楚,中国作家有很多,写得好的也有很多,得了这个奖我很幸运,我自己心里很清楚,不会轻飘飘的。作家最重要的还是作品,不是奖项。能让他站稳脚跟的,还是作家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对土地的热爱,最重要的还是脚踏实地的、勤勤恳恳的、对土地忠诚的写作态度,我要尽快地从这个态度摆脱出来,赶快写作。
白岩松:您手头正在准备的作品是什么?
莫言:最近手里有很多在准备的,有关于战争的,有关于家庭的,有话剧剧本以及戏曲方面的,有的写了三分之一,有的写了开头,有的在收集素材。不知道先完成哪一个,但肯定会尽快地写。白岩松:诺贝尔奖颁奖词特别强调您是魔幻现实主义,和福克纳、马尔克斯这样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你觉得这是一个定论吗?还是你其实早就想改变它,或者已经在改变它?
莫言:关于马尔克斯和福克纳,我在1987年就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讨论中国作家以及我个人与他们的关系。毫无疑问两位大师对我的创作风格产生了影响,他们的写作让我开窍,让我意识到文学作品可以这样写。那个时候我就意识到一定要尽快地逃离他们,因为我觉得靠得太近的话容易失去自我,我说他们是两座灼热的火山,如果靠得太近的话,自己就被他们化掉了,所以要躲得远远的,离他们越远越好。但毫无疑问他们对我是有影响的,我自己也非常明白。
白岩松:这也正是我问你这个问题的含义,是不是诺贝尔奖的颁奖词是不是其实有点落后于你的前行了?
莫言:我想我最近翻译成瑞典文的一部作品是《生死疲劳》,涉及了魔幻的内容,但是我认为这个魔幻是与中国的民间故事密切相关的。我觉得这个评价也是对的,不能说跟我的创作没有关系,还是表述了我的创作特质,当然如果说要把我几百万字的作品全面概括出来,这么短短的两句话显然是不够的。
白岩松:是不是这块土地是你最该感谢的,不管获得什么奖?
莫言:那当然,即便是不获奖,我也要感谢这片土地,感谢这里的父老乡亲。我生于斯,长于斯,我最早的作品也是以在这个地方成长的经验、亲身经历,甚至很多小说里好多的人物原型都是我的左邻右舍,所以我想没有这块土地,没有这块土地上的我的乡亲们,也不可能有我这样一个作家。
白岩松:其实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非常遥远的概念,可能对于媒体来说万分关注,你的乡亲们呢?你今天听到这个消息有没有关注他们的反应?
莫言:我的乡亲们好像是„„我不能一个个去问他们。我想会有一些人感兴趣,会有一些人知道的,但是也不至于说是特别关注吧。
白岩松:回到这块土地,心里会不会特安静?你每年都会选择一定要回来。
莫言:是,是,是。我觉得这个地方第一它是一个比较小的城市,没有北京那么大、没有北京那么多人口、没有北京那么喧嚣。回来以后我自己躲到一个小房间里面,可以安安静静地读书写字。白岩松:最后两个问题,莫言先生。您为什么没去瑞典领奖?
莫言:领奖可能要到12月份。
白岩松:之前有来自瑞典的消息吗?
莫言:没有任何消息,没有任何沟通。
白岩松:都是媒体的猜测升华了这个消息?
莫言:我看到网友开玩笑,说我已经出差去瑞典了。
白岩松:有没有想过将近800万人民币怎么花?
莫言:没有考虑过。
白岩松:最后一个问题。从57岁这个奖项的兴奋开始,您接下来的文学路怎么走? 莫言:按照我原来既定的方向,脚踏实地,描写人的生活,人的情感,站在人的角度写作。
第三篇:诺贝尔文学奖
凤凰网文化讯 瑞典文学院刚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委员会的授奖词称,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本届诺贝尔文学奖吸引了全球文学爱好者,尤其是中国人的热烈关注。在早前的两家著名博彩公司诺奖赔率表上,中国作家莫言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分别占据头两名。
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莫言的生平及其创作年表:
1955年2月17日,莫言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河崖镇平安村。1960年被家人送进村小学。1966年小学毕业以后,因家庭成分是富裕中农,也因得罪一农村代表,莫言被剥夺了继续上中学的权利,只能在家务农,成为一名公社小社员。
1967年,莫言十二岁,在水利工地旁,因饥饿难耐,偷拔了生产队一根红萝卜,被押送到工地后专门为其召开了一次批斗会,他在毛主席像前痛哭流涕,申明自己再也不敢了,回家后遭到父亲的毒打。这个惨痛的记忆,被莫言写成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和短篇小说《枯河》
1973年莫言参加挖掘胶菜运河成为农民工,后来又到棉纺厂任司傍员并成为棉纺产夜校的语文老师。1976年,历尽波折的莫言终于参军成功,时年21岁。
1979年7月,莫言回老家结婚。而后苦经调任却提干无望。在同事的帮助下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政治课老师。1981年秋,他在《莲池》杂志第5期发表了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同年,女儿管笑笑出生。1982年在《莲池》杂志又发表短篇《丑兵》和《为了孩子》后被破格提干,调到延庆当干事。
1983年发表短篇小说《民间音乐》受到孙犁赏识,赞其有空灵之感。1984年在《长城》杂志第2期、第5期分别发表了短篇《岛上的风》和中篇《雨中的河》,在《解放军文艺》第七期发表了短篇《黑沙滩》。同年,莫言得到著名作家徐怀中的赏识,成为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的第一届学生。
1985年,莫言30岁。在《中国作家》第二期发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引起反响,《中国作家》组织在京的作家与评论家举行讨论会讨论该作。同年,在《收获》第五期发表中篇《球状闪电》,在《钟山》第一期发表中篇《金发婴儿》,在《人民文学》第十二期发表中篇《爆炸》,并在多家刊物发表短篇小说《枯河》、《老枪》、《白狗秋千架》、《大风》、《三匹马》、《秋水》等多篇。
1986年,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人民文学》第三期发表中篇《红高粱》获得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随后发表系列中篇《高粱酒》、《高粱殡》、《狗道》、《奇死》,同时还发表《筑路》,短篇《草鞋窨子》、《苍蝇门牙》等。同年夏,张艺谋找到莫言洽谈购买《红高粱》改编电影版权事宜,莫言与陈剑雨、朱伟合作将其改编为电影版文学剧本。
1987年,长篇《红高粱家族》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于2000年被《亚洲周刊》选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而其后发表的中篇《欢乐》、《红蝗》受到恶评。1988年,电影《红高粱》获西柏坡第38届电影节金熊奖,同年在《十月杂志》发表长篇《天堂蒜薹之歌》,同年4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单行本。他还发表了《复仇记》、《马驹横穿沼泽》。同年秋,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在高密联合召开“莫言创作研讨会”,由关论文汇编成《莫言研究资料》。9月,莫言考入北师大创作研究生班。小说集《爆炸》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
1989年,莫言34岁,出访西德。第一次走出国门。同年三月,在短片《白狗秋千架》获台湾联合报小说奖。据此改编的电影《暖》获得第16届东京电影节金麒麟奖。4月,中短篇小说集《欢乐十三章》由作家出版社出版。6月发表中篇小说《你的行为使我恐惧》。冬天,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酒国》。
1990年,他在《花城》杂志发表中篇《父亲在民夫连里》。1991年创作中篇《白棉花》、《战友重逢》、《怀抱鲜花的女人》、《红耳朵》;去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参加文学活动;暑假创作了《神镖》、《夜渔》、《鱼市》、《翱翔》等短篇。同年,莫言与朋友合作创作了六集电视连续剧《哥哥们的青春往事》,由河南电影制片场摄制。
1992年创作中篇《幽默与趣味》、《模式与原型》、《梦境与杂种》。1993年先后出版了长篇《酒园》、《食草家族》,中篇集《怀抱鲜花的女人》,短篇集《神聊》。1994年莫言母亲于山东高密县去世,它直接催生莫言要写一部小说献给母亲的念头。
1995年,莫言40岁,创作长篇《丰乳肥臀》,出版五卷本《莫言文集》。小说的发表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把莫言推到风口浪尖。1996年由莫言编剧的影片《太阳有耳》获第46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同年,《丰乳肥臀》停印。
1997年,他与人合作创作话剧《霸王别姬》。离开军队,到最高人民检察院《检查日报》工作。《丰乳肥臀》获首届“大家红河文学奖”,奖金十万元。
1998年,在《东海》杂志第六期发表中篇《牛》,在《收获》第六期发表中篇《三十年前的一场长跑比赛》,发表短篇《拇指拷》、《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白杨林的战斗》、《一批倒挂在杏树上的狼》、《蝗虫奇谈》、出版散文集《会唱歌的墙》。十八集电视连续剧《红树林》由检查日报影视部设置完成。
1999年,在《收获》第2期发表中篇《师傅愈来愈幽默》、在《花城》第1期发表短篇《我们的七叔》,在《收获》第4期发表中篇《野驴子》。在海天出版社出版社长篇《红树林》,小说集《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师傅愈来愈幽默》。
2000年,莫言45岁,在《收获》第1期发表中篇《司令的女人》,在《上海文学》第11期发表短篇《冰雪美人》。长篇《酒园》再版,在南海出版社出版。《莫言短篇小说》(1-3卷)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莫言散文》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1年,长篇《檀香刑》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出版后引起了文学界的再度热议,后获得台湾联合2001年十大妇女书。在《山花》第一期发表短篇《倒立》,获第二届冯牧文学奖。长篇《酒园》获得法国儒尔·巴泰雍外国文学奖。
2002年他与阎连科合作长篇《良心作证》,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中篇《扫帚星》在《布老虎中篇小说春之卷》发表。长篇小说集、小说、散文集《红高粱家族》、《酒园》、《拇指拷》、《清醒的说梦者》、《罪过》、《师父愈来愈幽默》、透明的红萝卜》在山东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清醒的说梦者》,《什么气味最美好》分别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和海南出版社出版。长篇《檀香刑》获首届“钧文学奖”。
2003年,长篇《四十一炮》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获第2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成就奖,并入围第7届茅盾文学奖。同年获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在《收获》第五期发表短篇《木匠与狗》。散文集《小说的气味》在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散文集《写给父亲的信》、小说集《藏宝图》也出版与此。2004年,莫言先后获法兰西文化艺术骑士勋章和“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成就奖” 2005年,莫言获第三十届意大利NONINO国际文学奖。
2006年在作家出版社出版长篇《生死疲劳》并于2008年获第2届红楼梦奖首奖。散文集《北海道随笔》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获第17届福冈亚洲文化大奖。2007年,散文全集《说吧,莫言》在海天出版社出版。
2009年12月,出版长篇小说《蛙》,于2011年8月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第四篇: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
1901年 苏利·普吕多姆(Sully Prudhomme,1939-1907)法
1902年 特奥多尔·蒙森(Theodor Mommsen 1817-1903)德国
1903年 比昂斯腾·比昂松(Bjornstjerne Bjornson 1832-1910)挪威
1904年 何塞·埃切加赖·依·埃伊萨吉雷(José Echegaray y Eizaguirre, 1832-1916)西班牙
1904年(与上同获)弗里德里克·米斯特拉尔(Frédéric Mistral,1830-1914)法国
1905年 亨利克·显克维奇(henryk Sienkiewicz,1846-1916)波兰
1906年 乔·卡尔杜齐(Giosueé Carducci,1835-1907)意大利
1907年 吉卜林(Rudyard Kipling,1865-1936)英国
1908年 鲁多夫·奥伊肯(Rudorf Eucken,1946-1926)德国
1909年 塞尔玛·拉格洛芙(Selma Lagerlof,1858-1940)瑞典
1910年 保罗·海泽(Paul Heyes,1830-1914)德国
1911年 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1862-1949)比利时
1912年 戈哈特·豪普特曼(Gerhart Hauptmann,1862-1946)德国
1913年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印度
1914年 空缺
1915年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
1916年 魏尔纳·冯·海登斯塔姆(Verner von Heidenstam,1859-1940)瑞典
1917 卡尔·耶勒鲁普 丹麦 “因为他多样而丰富的诗作——它们蕴含了高超的理想” 1918 亨利克·彭托皮丹 丹麦 “由于他对当前丹麦生活的忠实描绘”
1919 卡尔·施皮特勒 瑞士 “特别推崇他在史诗《奥林帕斯之春》的优异表现” 1920 克努特·哈姆生 挪威 “为了他划时代的巨著《土地的成长》” 以及一个真正法国性情所形成的特质”
1922 哈辛特·贝纳文特·伊·马丁内斯 西班牙 “由于他以适切之方式,延续了戏剧之灿烂传统”
1923 威廉·勃特勒·叶芝 爱尔兰 “由于他那永远充满着灵感的诗,它们透过高度的艺术形式展现了整个民族的精神”
1924 弗拉迪斯拉夫·莱蒙特 波兰 “我们颁奖给他,是因为他的民族史诗《农夫们》写得很出色” 1925 乔治·萧伯纳 爱尔兰 “由于他那些充满理想主义及人情味的作品——它们那种激动性讽刺常涵蕴着一种高度的诗意美”
1926 格拉齐亚·黛莱达(女)意大利 “为了表扬她由理想主义所激发的作品,以浑柔的透彻描绘了她所生长的岛屿上的生活;在洞察人类一般问题上,表现的深度与怜悯”
1927 亨利·柏格森 法国 “因为他那丰富的且充满生命力的思想,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光辉灿烂的技巧” 1928 西格里德·温塞特(女)挪威 “主要是由于她对中世纪北国生活之有力描绘”
1929 保尔·托马斯·曼 德国 “由于他那在当代文学中具有日益巩固的经典地位的伟大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
1930 辛克莱·刘易斯 美国 “由于他充沛有力切身科动人的叙述艺术,和他以机智幽默去开创新风格的才华”
1931 埃利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德 瑞典 “由于他在诗作的艺术价值上,从没有人怀疑过” 1932 约翰·高尔斯华绥 英国 “为其描述的卓越艺术——这种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高峰” 1933 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 俄国 “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 1934 路伊吉·皮兰德娄 意大利 “他果敢而灵巧地复兴了戏剧艺术和舞台艺术” 1921 阿纳托尔·法郎士 法国 “他辉煌的文学成就,乃在于他高尚的文体、宽闵的人道同情、迷人的魅力,1936 尤金·奥尼尔 美国 “由于他剧作中所表现的力量、热忱与深挚的感情——它们完全符合悲剧的原始概念”
1937 罗杰·马丁·杜·加尔 法国 “由于在他的长篇小说《蒂博一家》中表现出来的艺术魅力和真实性。这是对人类生活面貌的基本反映。”
1938 赛珍珠(珀尔·塞登斯特里克·布克)(女)美国 “她对于中国农民生活的丰富和真正史诗气概的描述,以及她自传性的杰作”
1939 弗兰斯·埃米尔·西兰帕 芬兰 “由于他在描绘两样互相影响的东西——他祖国的本质,以及该国农民的生活——时所表现的深刻了解与细腻艺术”
1944 约翰内斯·威廉·扬森 丹麦 “由于籍著丰富有力的诗意想象,将胸襟广博的求知心和大胆的、清新的创造性风格结合起来”
1945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 智利 “她那由强烈感情孕育而成的抒情诗,已经使得她的名字成为整个拉丁美洲世界渴求理想的象征”
1946 赫尔曼·黑塞 德国 “……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与高尚的风格”
1947 安德烈·纪德 法国 “为了他广包性的与有艺术质地的著作,在这些著作中,他以无所畏惧的对真理的热爱,并以敏锐的心理学洞察力,呈现了人性的种种问题与处境” 1948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 英国 “对于现代诗之先锋性的卓越贡献”
1949 威廉·福克纳 美国 “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
获奖时间1950 帕特兰·亚瑟·威廉·罗素 英国 “表彰他所写的捍卫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义重大的作品”
————————————————————————————————————————————————————
获奖时间1951 帕尔·费比安·拉格克维斯特 瑞典 “由于他在作品中为人类面临的永恒的疑难寻求解答所表现出的艺术活力和真正独立的见解”
————————————————————————————————————————————————————
获奖时间1952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 法国 “因为他在他的小说中剖析了人生的戏剧,对心灵的深刻观察和紧凑的艺术”
————————————————————————————————————————————————————
获奖时间1953 温斯特·丘吉尔 英国 “由于他在描述历史与传记方面的造诣,同时由于他那捍卫崇高的人的价值的光辉演说。”
————————————————————————————————————————————————————
获奖时间1954 欧内斯特·海明威 美国 “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其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对当代文体风格之影响”
————————————————————————————————————————————————————
获奖时间1955 赫尔多尔·奇里扬·拉克斯奈斯 冰岛 “为了他在作品中所流露的生动、史诗般的力量,使冰岛原已十分优秀的叙述文学技巧更加瑰丽多姿” ————————————————————————————————————————————————————
获奖时间1956 胡安·拉蒙·希梅内斯 西班牙 “由于他的西班牙抒情诗,成了高度精神和纯粹艺术的最佳典范”
————————————————————————————————————————————————————
获奖时间1957 阿尔贝·加缪 法国 “由于他重要的著作,在这著作中他以明察而热切的眼光照亮了我们这时代人类良心的种种问题”
————————————————————————————————————————————————————
获奖时间1958 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 苏联 “在当代抒情诗和俄国的史诗传统上,他都获得了极为重大的成就”
————————————————————————————————————————————————————
获奖时间1959 萨瓦多尔·夸西莫多 意大利 “由于他的抒情诗,以古典的火焰表达了我们这个时代中,生命的悲剧性体验”
————————————————————————————————————————————————————
获奖时间1960 圣琼·佩斯 法国 “由于他高超的飞越与丰盈的想象,表达了一种关于目前这个时代之富于意象的沉思”
————————————————————————————————————————————————————
获奖时间1961 伊沃·安德里奇 南斯拉夫 “由于他作品中史诗般的力量——他籍著它在祖国的历史中追寻主题,并描绘人的命运”
————————————————————————————————————————————————————
获奖时间1962 约翰·斯坦贝克 美国 “通过现实主义的、寓于想象的创作,表现出富于同情的幽默和对社会的敏感观察”
————————————————————————————————————————————————————
获奖时间1963 乔治·塞菲里斯 希腊 “他的卓越的抒情诗作,是对希腊文化的深刻感受的产物” ————————————————————————————————————————————————————
获奖时间1964 让·保尔·萨特 法国 “因为他那思想丰富、充满自由气息和探求真理精神的作品对我们时代发生了深远影响”
————————————————————————————————————————————————————
获奖时间1965 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 苏联 “由于这位作家在那部关于顿河流域农村之史诗作品中所流露的活力与艺术热忱——他籍这两者在那部小说里描绘了俄罗斯民族生活之某一历史层面” ————————————————————————————————————————————————————
获奖时间1966 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 以色列 “他的叙述技巧深刻而独特,并从犹太民族的生命汲取主题”
奈莉·萨克斯(女)德国 “因为她杰出的抒情与戏剧作品,以感人的力量阐述俩以色列的命运” ————————————————————————————————————————————————————
获奖时间1967 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 危地马拉 “因为他的作品落实于自己的民族色彩和印第安传统,而显得鲜明生动”
————————————————————————————————————————————————————
获奖时间1968 川端康成 日本 “由于他高超的叙事性作品以非凡的敏锐表现了日本人精神特质” ————————————————————————————————————————————————————
获奖时间1969 萨缪尔·贝克特 法国 “他那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困乏中得到振奋”
————————————————————————————————————————————————————
获奖时间1970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苏联 “由于他作品中的道德力量,籍著它,他继承了俄国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
————————————————————————————————————————————————————
获奖时间1971 巴勃鲁·聂鲁达 智利 “诗歌具有自然力般的作用,复苏了一个大陆的命运与梦想” ————————————————————————————————————————————————————
获奖时间1972 亨利希·伯尔 德国 “为了表扬他的作品,这些作品兼具有对时代广阔的透视和塑造人物的细腻技巧,并有助于德国文学的振兴。”
————————————————————————————————————————————————————
获奖时间1973 帕特里克·怀特 澳大利亚 “由于他史诗与心理叙述艺术,并将一个崭新的大陆带进文学中” ————————————————————————————————————————————————————
获奖时间1974 埃温特·约翰逊 瑞典 “以自由为目的,而致力于历史的、现代的广阔观点之叙述艺术”
哈里·埃德蒙·马丁逊 瑞典 “他的作品透过一滴露珠反映出整个世界”
————————————————————————————————————————————————————
获奖时间1975 埃乌杰尼奥·蒙塔莱 意大利 “由于他杰出的诗歌拥有伟大的艺术性,在不适合幻想的人生里,诠释了人类的价值”
————————————————————————————————————————————————————
获奖时间1976 索尔·贝娄 美国 “由于他的作品对人性的了解,以及对当代文化的敏锐透视”
———————————————————————————————————————————————————— 获奖时间1977 阿莱克桑德雷·梅洛 西班牙 “他的作品继承了西班牙抒情诗的传统和吸取了现在流派的风格,描述了人在宇宙和当今社会中的状况”
————————————————————————————————————————————————————
获奖时间1978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 美国 “他的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既扎根于波兰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
————————————————————————————————————————————————————
获奖时间1979 奥德修斯·埃里蒂斯 希腊 “他的诗,以希腊传统为背景,用感觉的力量和理智的敏锐,描写现在认为自由和创新而奋斗”
————————————————————————————————————————————————————
获奖时间1980 切斯拉夫·米沃什 波兰 “不妥协的敏锐洞察力,描述了人在激烈冲突的世界中的暴露状态” ————————————————————————————————————————————————————
获奖时间1981 埃利亚斯·卡内蒂 英国 “作品具有宽广的视野、丰富的思想和艺术力量。”
————————————————————————————————————————————————————
获奖时间1982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哥伦比亚 “由于其长篇小说以结构丰富的想象世界,其中糅混着魔幻于现实,反映出一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
————————————————————————————————————————————————————
获奖时间1983 威廉·戈尔丁 英国
————————————————————————————————————————————————————
获奖时间1984 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 捷克斯洛伐克 “他的诗富于独创性、新颖、栩栩如生,表现了人的不屈不挠精神和多才多艺的渴求解放的形象”
————————————————————————————————————————————————————
获奖时间1985 克洛德·西蒙 法国 “由于他善于把诗人和画家的丰富想象与深刻的时间意识融为一 体,对人类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描写。”
————————————————————————————————————————————————————
获奖时间1986 沃莱·索因卡 尼日利亚 “他以广博的文化视野创作了富有诗意的关于人生的戏剧。” ————————————————————————————————————————————————————
获奖时间1987 约瑟夫·布罗茨基 美国 “他的作品超越时空限制,无论在文学上或是敏感问题方面都充分显示出他广阔的思想及浓郁的诗意”
————————————————————————————————————————————————————
获奖时间1988 纳吉布·马哈富兹 埃及 “他通过大量刻画入微的作品—洞察一切的现实主义,唤起人们树立雄心—形成了全人类所欣赏的阿拉伯语言艺术” ————————————————————————————————————————————————————
获奖时间1989 卡米洛·何塞·塞拉 西班牙 “带有浓郁情感的丰富而精简的描写,对人类弱点达到的令人难以企及的想象力”
————————————————————————————————————————————————————
获奖时间1990 奥克塔维奥·帕斯 墨西哥 “他的作品充满激情,视野开阔,渗透着感悟的智慧并体现了完美的人道主义”
————————————————————————————————————————————————————
获奖时间1991 内丁·戈迪默 南非 “以强烈而直接的笔触,描写周围复杂的人际与社会关系,其史诗般壮丽的作品,对人类大有裨益”
————————————————————————————————————————————————————
获奖时间1992 德里克·沃尔科特 西印度群岛 “他的作品具有巨大的启发性和广阔的历史视野,是其献身多种文化的结果。”
————————————————————————————————————————————————————
获奖时间1993 托尼·莫里森(女)美国 “其作品想象力丰富,富有诗意,显示了美国现实生活的重要方面。” ————————————————————————————————————————————————————
获奖时间1994 大江健三郎 日本 “通过诗意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把现实与神话紧密凝缩在一起的想象世界,描绘现代的芸芸众生相,给人们带来了冲击。”
————————————————————————————————————————————————————
获奖时间1995 希尼·爱尔兰 “由于其作品洋溢着抒情之美,包容着深邃的伦理,揭示出日常生活和现实历史的奇迹。”
————————————————————————————————————————————————————
获奖时间1996 希姆博尔斯卡 波兰 “由于其在诗歌艺术中警辟精妙的反讽,挖掘出了人类一点一滴的现实生活背后历史更迭与生物演化的深意。”
————————————————————————————————————————————————————
获奖时间1997 达里奥·福 意大利 “其在鞭笞权威,褒扬被蹂躏者可贵的人格品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堪与中世纪《弄臣》一书相媲美。”
————————————————————————————————————————————————————
获奖时间1998 若泽·萨拉马戈 葡萄牙 “由于他那极富想象力、同情心和颇具反讽意味的作品,我们得以反复重温那一段难以捉摸的历史。”
————————————————————————————————————————————————————
获奖时间1999 君特·格拉斯 德国 “其嬉戏之中蕴含悲剧色彩的寓言描摹出了人类淡忘的历史面目。” ————————————————————————————————————————————————————
2000 年高行健 法国
获奖理由“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
高行健——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人作家简介
高行健(1940—),原籍江苏泰州,出生于江西赣州。目前为法籍华人。2000年10月12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事后报导中称他为剧作家、画家、小说家、翻译家、导演和评论家。不过,高行健早期在国内,是以创作先锋戏剧著称。他与铁路话剧团创作员刘会远(中共元老谷牧的儿子)合作创作了《车站》《绝对信号》等话剧,由北京人艺演出,引起轰动。后来他又写了《野人》,采用更多探索手法,更展现出艺术魄力和深邃的历史感。《绝对信号》一剧,被列入“共和国50年10部戏剧”。高行健在大陆发表的作品不多,他在1981年发表《现代小说技巧初探》的小说评论,1984年发表中篇小说集《有只鸽子叫红唇儿》。
他的剧作集《彼岸》(The Other Shore)在一九八六年遭禁演,翌年他即离开中国大陆赴法国,隔年定居巴黎市郊的巴纽里,加入法国国籍。因此高行健的主要作品长篇小说《灵山》、《一个人的圣经》等在海外出版。他的画作也已在欧洲和美国展出。
高行健年表:
1962年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后任中国国际书店翻译。1971——1974到干校劳动,后来在皖南山区农村中学任教。1975年回北京,任《中国建设》杂志社法文组组长。1977年调中国作协对外联络委员会工作。1978年开始文学创作。1979年发表散文《巴金在巴黎》中篇小说《寒夜的星辰》。1981年调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任编剧。创作《绝对信号》(于刘会远合作)《车站》《野人》等剧作,引起很大反响,并因其新的戏剧观念和思想内涵而发生争议。他大量吸收了西方现代派的戏剧手法,突破了话剧传统的时间结构,拓宽了戏剧表现空间,探索新的戏剧观念包括舞台观念。论著《现代小说技巧初探》(花城出版社)提出了新的文学观,强调小说要揭示现代社会矛盾,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复杂的人性,尝试新的表现手法等,引起广泛的注意和争论。论文《谈小说观和小说技巧》也在1983年遭到批判。另外还出版过小说集《有只鸽子叫红唇儿》理论著作《现代戏剧手段初探》、《对一种现代戏剧的追求》和戏剧作品集《高行健戏剧集》等,90年代定居法国,继续从事创作和绘画,出版小说《灵山》等。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行健作品一览
戏剧:《绝对信号》、《野人》、《车站》、《模仿者》、《躲雨》、《行路难》、《喀巴拉山》、《独白》、《冥城》、《彼岸》、《逃亡》、《生死界》、《对话与反诘》、《夜游神》、《山海经传》
小说及评论集
《灵山》、《一个人的圣经》、《给我老爷买鱼竿》、《有只鸽子叫红唇儿》、《没有主义》、《现代小说技巧初探》、《高行健戏剧集》、《对一种现代戏剧的追求》
————————————————————————————————————————————————————
2001维-苏-奈保尔
将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匈牙利 作家凯尔泰斯·伊姆雷,以表彰他在描写历史上个人反对野蛮专断的经历时所运用的特殊文学笔调。
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01诺贝尔文学将
环球在线消息:瑞典文学院在北京时间今天晚上19点宣布,将2006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土耳其作家奥罕·帕慕克。颁奖词称“他在对故乡忧郁灵魂的探求中发现了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新象征”。他将获得137万美元的奖金。奥罕·帕慕克的代表作有《我的名字叫红》、《白色城堡》、《新生活》等。(瘦马)
资料:土耳其作家奥罕·帕慕克及其主要作品
土耳其作家奥罕·帕慕克被认为是当代欧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学家之一,是享誉国际的土耳其文坛巨擘。1952年出生于伊斯坦堡,在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主修建筑。
1979年第一部作品《塞夫得特州长和他的儿子们》得到《土而其日报》小说首奖,并在1982年出版,1983年再度赢得奥尔罕·凯马尔小说奖。
1983年出版第二本小说《寂静的房子》,并于1991年获得得到欧洲发现奖,同年出版法文版。
1985年出版第一本历史小说《白色城堡》,这本小说让他享誉全球,纽约时报书评称他:“一位新星正在东方诞生——土耳其作家奥罕·帕慕克。”这本书荣获1990年美国外国小说独立奖。
1990年出版《黑书》是一个里程碑,这本小说让他在土耳其文学圈备受争议的同时也广受一般读者喜爱。法文版获得了法兰西文化奖。1992年他以这本小说为蓝本,完成《隐蔽的脸》的电影剧本。
1997年《新人生》一书的出版在土耳其造成轰动,成为土耳其历史上销售速度最快的书籍。
1998年《我的名字叫红》出版,这本书确定了他在国际文坛上的的文学地位;获得2003年都柏林文学奖,这个奖奖金高达10万欧元,是全世界奖金最高的文学奖,同时还赢得了法国文艺奖和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2002年作者发表小说《雪》。
2005年作者的新作《伊斯坦布尔》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同年获得德国书业和平奖。他的作品已被译成40多种语言出版。文学评论家把他和普鲁斯特、托马斯·曼、卡尔维诺、博尔赫斯、安伯托·艾柯等大师相提并论。
第五篇:2016诺贝尔文学奖
2016诺贝尔文学奖
2016诺贝尔文学奖
导读:外行人也能叫上名字的村上春树、阿多尼斯,以及文学爱好者们更加熟悉的罗斯、欧茨……怎么又是这些老面孔?可能他们不得奖,我们吃瓜群众比他们自己都着急。等等,今年好像有些不同?鲍勃·迪伦获2016诺贝尔文学奖
北京时间10月13日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美国摇滚、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颁奖词:鲍勃·迪伦为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带来了全新的诗意表达方式。
正序显示 93407 人在线
20:23
凤凰文化
众所周知,中国著名摇滚音乐人汪峰一直喜欢和尊敬这位摇滚前辈,甚至连专辑名《信仰在风中飘扬》也是在想鲍勃·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致敬。得知鲍勃·迪伦获奖的消息,汪峰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祝贺信息: “我的神,诺贝尔只是时间问题。再过几百年,你那些不朽的诗句依然会在空中飘扬……”
分享0条评论
20:21
凤凰文化
瑞典文学院:读鲍勃·迪伦的诗,像读2500年前的荷马和萨福
问:“鲍勃·迪伦并没有写过小说、诗歌等传统上认为是文学的作品,这是否意味着诺贝尔文学奖扩大了颁奖范围?” 回:看上去似乎是这样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如果我们回首历史,就会发现2500年前的时候,荷马和萨福也写下本应配合音乐吟唱的诗作,我们现在依然在阅读欣赏荷马与萨福的著作,鲍勃·迪伦也是如此。[详细]
分享0条评论
20:04
礼和乐
汪峰:我的神,诺奖只是时间问题。
分享0条评论
19:35
凤凰文化
我终将获得解放
他们说人人都需要保护 他们说人人都会沮丧 然而我发誓我看到我的影子 在高墙之上的某个地方 我看到我的光芒出现 从西面一直闪耀到东面。随便哪天,不定何时 我将会被释放。此处在这孤独的人群里
我旁边有人发誓说他并无罪责。整天我听到他高声叫嚷,呼喊着说他受到冤枉。我看见我的光芒出现,从西方一直照耀到东方。不定哪天,无论何时,我终将获得解放。
分享0条评论
19:35
凤凰文化
当黑夜从天空落下
眺望田野,看见我回来。烟雾在你眼中。你露出一丝微笑。在壁炉里,我给你的信在燃烧。你此前有些时间,想了一会儿。呵,我走了两百公里。瞧我。现在奔跑结束了,月亮高高悬起。谁认识谁,这不成其为问题。当黑夜从天空落下
你将爱上我,或者我将爱上你。你壁垒紧锁,但我能看穿你 我知道你的心在受伤。悲哀正像斗篷,盖在你身上。直到昨天我才知道,对你试图逃离的灾难 你一直在与之周旋嬉戏。我无法提供给你,简单的答案。你是谁,我干嘛要向你撒谎? 关于这点你终会明白,爱人。当黑夜从天空落下
它会与你完全相合就像一只手套。我能听见你颤抖的心跳像一条河。上次我打电话,你一直在保护着谁。我从没要求过你不能付出的东西。我从没要求过你作茧自缚。
我见过成千上万的人,他们本可以战胜黑暗。却因为放不下一两块钱。我看着他们死去。别离开我宝贝。我们还没完蛋。不要寻找我,我会看见你 当黑夜从天空落下。
在你的泪珠中,我能看见自己的影像。
那是德克萨斯的北界,我从那里穿过了边境线。我不想做一个为爱饿死的傻瓜。我不想用别人喝酒的杯子。永远永远,我将记住 那在你眼中咆哮的寒风。你将寻找我并且你会找到 我就在你心灵的荒野中。当黑夜从天空落下。
哦,我将寄去我的感情,把它放在一封信里 但你一直在赌博只是为了支撑。明天此时我将进一步认清你 我的记忆不是那么短的。这次我将索要自由
从你否定的世界索要自由。而你一定要给我。而我一定要得到
当黑夜从天空落下。
分享0条评论
19:35
凤凰文化
漫游者
我来到那漫游者的墓穴,长久伫立在它的边上,我听到一个低低的声音说: 孤身睡眠在这里多么惬意。风雨连绵,雷声不绝 仿佛团聚一样喧嚣
但我的情感平静,灵魂静憩,把眼睛上的泪水全部擦去。主人的召唤迫使我离开家,从此一无牵挂,后来我患上疾病,沉入坟墓,而我的灵魂飞翔在房屋之上。请告诉我的朋友与我最爱的小孩 不要为我的离去哭泣。同样的手领我穿过最深的海洋
亲切地帮助我回到家。
分享0条评论
19:34
凰文化
溪谷下游
你的气息是甜蜜的 眼睛像天空中的两颗宝石。你的背影笔直,头发柔顺光滑
凤 当你躺下,靠着枕头。但我却没有心动 没有感激或者爱意 你并不是为我忠诚 而是对天上的星辰。上路之前,再来一杯咖啡,再来一杯咖啡我就走 去那溪谷的下游。你的爸爸是一个亡命之徒 一个职业流浪者
他将教给你怎样挑选和决定 怎样投掷飞刀。他俯瞰着他的王国 没有陌生人能够闯入
他的嗓音颤抖,当他大声咆哮 为了一碟子食物。
上路之前,再来一杯咖啡,再来一杯咖啡我就走 去那溪谷的下游。你妹妹感觉到她的未来 会像你的妈妈和你自己。你从不学习阅读或写作 书架上也没有一本书。你的希望没有极限 你的声音像一只草地鹨 但你的心像海洋 神秘而幽深。
上路之前,再来一杯咖啡,再来一杯咖啡我就走
去那溪谷的下游。
分享0条评论
19:34 文化
吉普赛人
去看那吉普赛人,他落脚在一家大旅馆内。当他看到我,他微笑着,说,哦,好,好。他的房间黑暗、拥挤,电灯低垂,灯光黯淡。你好?他对我说,我也如此向他问询。我来到旅馆大厅,打了一个短暂的电话。
那儿有一个漂亮的跳舞的女孩,她大声说着话,“去看吉普赛人。他可以在你身后消失,凤凰
驱逐掉你的恐惧,带你穿过镜子。
他曾在拉斯维加斯表演,现在他将在这儿演出。” 旅馆外面灯光闪烁 河流如泪水的薄彩,我远远地观看着它们 音乐响起在我的耳边。我回去看那吉普人,节目即将开始。吉普赛人的房门大开 但是那吉普赛人已经离去,还有那个漂亮的跳舞的女孩,从此难觅她的芳踪。我看到太阳已经升起在
明尼苏达州的小镇上空。
分享0条评论
19:34
凤凰文化
时光慢慢流逝
山中的时光静寂缓慢,我们坐在桥畔,在泉水边散步,追寻野生的鱼群,在溪水上漂浮,当你置身尘外,时光静寂流逝。我曾有个心上人,她娇小、美丽,我们坐在她家的厨房里,她妈妈做着糕点,窗外的星辰闪烁高悬,时光静寂流逝,当你找到你的心爱。不是没有理由搭一辆货车去小镇,不是没有理由再去那集市。也不是没有理由再来来回回,不是没有理由去每个地方。白日的时光静寂缓慢,我们注视着前方,努力不使之偏向,就像夏日的红玫瑰逐日盛开,时光静寂流逝,永不复返。
分享0条评论
19:33
凤凰文化
与大家分享几首左撇子鲍勃·迪伦的诗歌
分享1条评论
19:32
凤凰文化
艾伦·金斯堡
艾伦·金斯堡说,迪伦是最棒的诗人。“当我听到那首《暴雨将至》,我哭了出来。薪火传承到了新的一代,从早期的波西米亚和垮掉的一代,到寻找光明和自我激励的这批年轻人。我被他的修辞镇住了,这些诗词简直就像《圣经》箴言一样,憾动人心。”
分享0条评论
19:31
凤凰文化
鲍勃-迪伦曾来中国开演唱会
77岁,一个直不起腰板的爷爷的年纪,一个有50 多张专辑和500百多首作品的音乐家,他的世界巡演会是什么样,迪伦放弃了一切华丽的包装和掩饰,就那么直白地走过来,走过去,把5000多人的工体演出弄得像个酒吧。但这正是他想要的感觉,随意的,即兴的,纯粹的,摘下所有帽子,他就是个唱歌的,正如迪伦自己说的:“我早就进入了21世纪,而你们还在谈论我的六七十年代。” [详细]
分享0条评论
19:29
凤凰文化
颁奖人:鲍勃·迪伦承载着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
瑞典科学院常任秘书萨拉·丹尼斯 问:鲍勃·迪伦是否值得获得奖?
答:他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他是一个伟大的曲作者,承载着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45年来不断地改变自己的风格,改变自己的形象。
问:你们是否通知他了?
答:我们还没有给鲍勃·迪伦打电话。问:你最喜欢他的什么歌?
答:《Blonde on Blonde》,这个专辑里面有很多经典歌曲,旋律很好,而且融入了他的思考。
问:“鲍勃·迪伦并没有写过小说、诗歌等传统上认为是文学的作品,这是否意味着诺贝尔文学奖扩大了颁奖范围?” 回:看上去似乎是这样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如果我们回首历史,就会发现5000年前的时候,荷马和萨福也写下本应配合音乐吟唱的诗作,我们现在依然在阅读欣赏荷马与萨福的著作,鲍勃·迪伦也是如此。
分享0条评论
19:28
凤凰文化
崔健
鲍勃·迪伦越是不代表谁,他的影响越大,那些总是想代表时代的人,越无法获得持续性的影响,那个时代过去了,他们就过去了。鲍勃·迪伦的低调,他一直在坚持做演出,从他的第一首歌到现在,这中间一脉相承的音乐形式,反而给了我们深远的影响。
分享0条评论
19:28
凤凰文化
郑钧
他让音乐真正变成表达人生观和态度的一个工具。
分享0条评论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