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大陈刚教授《创意传播管理》首发式隆重举行
北大陈刚教授《创意传播管理》首发式隆重举行 202_年1月9日,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刚教授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创意传播管理》的新书首发式在北京大学博雅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首发式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和北京大学新媒体营销传播(CCM)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来自营销传播领域的五十多位专家学者、以及图书出版方、渠道方、媒体记者、读者、学生等共计100余人参加了活动。此次首发式由新浪网进行了微博直播,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华读书报、新华书目报、凤凰网、腾讯网、搜狐网、中国新闻网、优酷网、《销售与市场》、《广告导报》、《广告人》、《广告大观》等数十家媒体参会报道。
《创意传播管理》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刚教授主写,中央民族大学沈虹、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后马澈以及博士孙美玲共同完成。由美国西北大学终身荣誉教授、整合营销传播之父唐·E·舒尔茨,中国知名策划人、叶茂中营销机构董事长叶茂中联合作序,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新浪CEO兼总裁曹国伟、中国广告主协会执行会长段瑞春、国家工商总局广公司司长孙鸿志和中国传媒大学丁俊杰教授携手推荐。新书首发式到场的领导、嘉宾有机械工业出版社副社长李奇先生、百度副总裁王湛先生、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丁俊杰教授、安吉斯媒体集团大中华区CEO李桂芬女士、新华社稿件中心副主任许兆荣、叶茂中营销策划董事长叶茂中、凤凰新媒体COO李亚、互帮国际执行副总裁马旗戟、平成广告的吴晓波、艾菲奖评审主席贾丽军、中国电子商务协会PCEM网络整合营销研究中心主任刘东明、新意互动COO吴孝明、灵狮大中华区CEO徐进、金鼠标奖总策划方立军、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许静等。
新书首发式上,作为创意传播管理理论的提出者和本书第一作者,陈刚教授向与会的嘉宾和媒体介绍了新书内容以及理论形成、成书过程等各方面的情况和花絮。《创意传播管理》一书认为互联网构筑了新型的数字生活空间。在数字生活空间中,传统营销传播环境中的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系转变为生活服务者和生活者的关系。这种变化导致了营销传播模式的革命,进入创意传播管理时代。创意传播管理强调,企业必须进行管理创新,设立专门的传播管理部门,对传播进行管理,在此基础上开展创意传播。创意传播的核心要素是沟通元。依托沟通元,运用多种形式,触发数字生活空间的生活者,不断分享和协同创意,共同不断创造有关企业产品和品牌的积极的有影响力的内容。陈刚教授认为“虽然在互联网的核心技术研发和整体模式创新方面,中国目前尚处于追随的阶段,但在数字营销传播领域,中国对各种相关工具、形式和技术的探索是最丰富的,形式是最多样的,思考是处于前沿的。在这个领域,中国并不落后于任何国家和地区。创意传播管理正是在本人多年的对互联网的体会、洞察和研究的基础上、在和行业同仁的交流和探讨中概括和提炼出的一套全新的理论框架和模式。涉及到广告主企业、营销传播服务公司等多个层面的变化。”
面对互联网的挑战,全球的营销传播领域正在面临革命性的转型,传统的营销传播理论必须适应变化,不断创新。创意传播管理是由中国学者提出的新型的营销传播理论体系。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创始人、美国西北大学舒尔茨教授对陈刚教授主持的创意传播管理研究一直给予大力支持并高度评价,他认为:“从整合营销传播到创意传播管理,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创新发展。对日渐明显清晰的数字时代而言,这是一种颠覆性的、独特并且行之有效的营销传播理念。”他强调,在营销传播领域,中国的经验和思考正开始向美国回流,他在本书的序中写道:“对我来说最有趣的事情在于,现在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有关营销传播理念的完整的轮回。整合营销传播理念最初萌生于美国,随后传播到中国并被中国的同行们所接受;如今,创意传播管理被我们的中国同行所提出,并又被介绍回到美国与我们分享,应用美国互联网技术的中国学者,为我们创造出了全新的营销传播发展、规划与执行理念的框架,而我相信它将能有效地适用于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市场发展。
第二篇:北大教授
北大教授:有些抹黑共产党的人恰就是共
产党员
202_年04月23日10:18 中国社会科学报 我有话说(4,047人参与)收藏本文
原标题:历史虚无主义“重写历史”有何诉求?——访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教授梁柱
每每谈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人们往往认为这是过于理论性的话题。而实际上,这一思潮不只存在于史学研究之中,它更以不同形式存在于我们生活所及的诸多领域。历史虚无主义早已算不上是新鲜事物,今天这一思潮时常装扮成一位粉墨登场的“真相帝”,挥舞着所谓“揭秘”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试图博取眼球、引发轰动效应。
时下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有哪些新的表现形式?这一思潮又会带来怎样的危害?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教授梁柱就相关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为何“翻案”、“重评”之风大行其道?
《中国社会科学报》:近来很多学者都关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滥的问题。实际上,历史虚无主义不是今天才有的思潮,在旧中国就有过。当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有哪些新的表现形式?
梁柱:我看过一幅画,画中表现的是毛泽东和饥饿的人群在一起。饥饿的人群被铁笼圈起来,像在监狱里面一样。有些人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抹黑毛泽东领导时期的新中国历史。利用我们工作中的失误加以无限夸大、丑化,这就是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的具体表现。
事实上,历史虚无主义在不同时期的表现有很大不同。旧中国时期,它主要表现为对民族文化采取轻蔑、否定的态度,认为中国什么都不如西方。历史虚无主义在当前的表现形式可谓多种多样,它更多地集中在史学领域,而影视、小说、美术等领域也或多或少受到其影响。可以说,但凡我们肯定的历史,它就统统颠覆。
例如,当前“翻案”、“重评”之风大行其道。有人提起抗战,认为只有国民党在抗战,而共产党在平型关战役中只歼灭日军53人,这些数字是他到日本靖国神社里面数出来的,以所谓的细节真实来否定敌后战场的存在及其重大作用。还有学者在美国看到了蒋介石日记,就认为可以据此认识一个真实的蒋介石,甚至据此可以重写中国近代史。我们知道,个人日记、信件、回忆录虽然是历史研究很好的资料,但这些主观资料能否作为史料使用,还需要结合整个历史背景、其他史料来证实。这位学者认为蒋介石在日记中说了很多不光彩的事情,就可以证明日记所载内容是真实的、不公开的。但当年蒋介石因中山舰事件受到指责时说,你们二十年后看我的日记好了。这表示他的日记是给别人看的。如果仅仅通过日记就推翻他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的结论,就改写整个中国近代史,那么这不是严肃的历史研究方法。汪精卫投降日本后,曾在诗中哭天抹泪表示忧国,这能说明他爱国吗?这样的研究比唯心主义的旧史学都不如,旧史学至少是以史料为依据的严肃研究。
再比如,有学者说,中国人民近代以来对外国入侵的一切抵抗都是用落后的、保守的、情绪化的东西来抗拒世界文明,中国不应该抗拒,既然落后就应该欢迎人家来侵略。还有人认为,近代以来中国只有一个要求——现代化,而现代化的要求被革命压倒了。这些观点很有迷惑性。实际上,近代中国有两大要求:一是民族独立,二是民族富强。现代化只是近代中国历史要求之一,而在民族和阶级的压迫下,不通过革命实现解放、解决制度问题,不实现民族独立,现代化是没有办法实现的。西方侵略我们的同时,的确带来了现代技术,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有没有因此把中国带上现代化道路呢?完全没有!所以我们首先要实现的是民族独立,没有民族独立就不可能有现代化,国家也就不可能富强,这都是基本常识。诸如此类颂扬侵略有功,否定中国人民反侵略救亡斗争的论调,也是历史虚无主义的一种表现。
对毛泽东的诬蔑、抹黑和歪曲是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个重点。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开国领袖,特别是像毛泽东这样的民族英雄遭到如此的谩骂、诬蔑、抹黑。有人甚至诬蔑说《毛泽东选集》中仅有12篇文章是毛泽东自己写的,其他都是别人代写的。毛泽东所作的诗词也都是胡乔木改的。这些是不是事实呢?当然不是,有档案文件为证。现在胡乔木的女儿有机会就要做声明,说我爸爸怎么能写出毛泽东那样的诗词,相反,我爸爸的诗词有些还是请毛泽东改的。
我们不能把史学理论和史学观点上的错误都说成是历史虚无主义。学术问题可以讨论,但其中有些人背离学术研究的严肃性,而带有明确的政治目的,这一点必须警惕。
“好人不好,坏人不坏”,抽象人性论背后的诉求是什么?
《中国社会科学报》:我们讲热爱祖国,历史虚无主义者诘难“这是谁的土地”;我们弘扬中华民族优良品德,历史虚无主义者讲中华民族的“劣根性”;我们感怀革命烈士流血牺牲,历史虚无主义者讲这是“被忽悠死的炮灰”……这些对立观点背后深层的分歧是什么?
梁柱:这些认识上的分歧其实是价值观的分歧。价值观对立的背后是不同的利益在起作用,更是一种同利益相关的政治诉求在起作用,这就是历史虚无主义背后强烈的现实目的。
利益关系决定政治诉求。旧中国,广东地主和黑龙江地主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几乎是一样的;现在,福建工人和湖北工人对一件事的观点也几乎是一样的,其原因就是相同的经济利益必然产生相似的观点。这就是客观存在的阶级立场决定的。现在有人以抽象的人性论代替阶级论,认为“好人不好,坏人不坏”,试图掩盖他们为旧事物辩护的错误立场。这种观点虽然迷惑性很大,但只要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到,在背后起作用的还是与经济利益相关的政治诉求。
正如邓小平曾经说过的,“他们想要走另一条道路”。这些人的改革是资本主义改革,他们的现代化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而我们坚持的是社会主义方向、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新中国是革命的产物,是革命最大的成果。所以他们首先要否定革命,就是为了否定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依据,否定今天的现实。
《中国社会科学报》:这些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对青年、对民族、对国家和未来有哪些负面影响?
梁柱:在中国共产党拨乱反正、工作重心转入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一些人以“反思历史”为名,歪曲“解放思想”的真意,从纠正“文化大革命”“左”的错误,走到“纠正”社会主义;从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走到全盘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从诋毁新中国的伟大成就,发展到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从丑化、妖魔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发展到贬损和否定近代中国一切进步的、革命的运动;从刻意渲染中国人的落后性,发展到否定五千年中华文明;等等。
如果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这些观点,就会开始怀疑历史,进而怀疑现实,就会削弱民族认同,产生对党、对社会主义制度的隔膜。思想乱了,理想信念失掉了,高尚的追求没有了,整个民族就会变得疯狂、可怕和危险。
历史虚无主义所散布的种种言论,不仅涉及学术领域的是非,更关系到立党立国的根本立场。我们是要维护历史本来面目,还是歪曲历史真相?是高扬民族精神,还是鼓吹妥协投降?是从历史主流中汲取精神力量,还是在历史支流中寻找负面影响?是坚持唯物史观,还是回到唯心史观?如果这些原则问题被颠倒、被消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失去立足和发展的思想基础。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被否定、被抹煞,也就失去了现实存在的立足点。苏联解体惨痛的历史教训值得我们认真吸取。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历史虚无主义虽然是社会思潮的支流,但必须认真对待。这种持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人,根本上是要搞乱人心,妄图颠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需要我们高度警惕和认真对待。
新中国带给人民的是福利,不是灾难
《中国社会科学报》:面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我们应当如何回应?
梁柱:首先,学术问题允许讨论、允许观点不同。在历史研究中,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不同,这是正常的。真正的、严肃的学术研究,允许犯错误。但诸如“中国如果做三百年殖民地,中国就现代化了”之类的看法不是学术研究。这种带有目的随意编造历史、歪曲历史的“研究”和科学的学术研究背道而驰。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要敢于坚持真理,通过严肃的学术研究,有针对性地对历史虚无主义错误观点逐条进行批驳。
其次,在认识层面,要坚持正确的评价标准。历史虚无主义者以一些材料为依据,来否定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否定新中国前30年的成就。我们有过“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失误,但是能不能从中得出新中国的建设,特别是毛泽东领导时期的建设,带给人民的是灾难而不是福利,带给国家的是落后而不是进步?当然不能。
如何认识这些问题,就涉及评价标准的问题。判断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政策的效果应该坚持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是什么?我想了三点:看它能不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看它能不能够促进社会进步;看它能不能够给人民带来幸福安康。我觉得,这些是很具体的标准,对哪个制度、哪个社会、哪个国家都适用。
不能评价毛泽东时期用一个标准,评价改革开放用另一个标准;不能评价封建社会用一个标准,评价社会主义的社会政策又是一个标准。我们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从总体上说带给人民的是福利,而不是灾难。我们有严重失误,这是总结经验的问题。我们对这些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定位。
陈云曾说过:“三年恢复,赶上蒋介石二十二年。”记得1964年我们国家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远在美国的原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对友人感慨:我们不能不服气,我们搞了20多年连一辆像样的单车(自行车)都造不出来,不能不服气呀!再比如,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们是在经历20年战争后,短短3年时间内,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大多数超过新中国成立前最高年份(1936年),创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医治长期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的一个奇迹。1953—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8.2%,其中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1.4%,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2.7%。这个增长速度不但是旧中国无法比拟的,而且与当时世界各国相比也是不低的。在这期间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填补了我国工业的许多空白,工业布局有了明显改善,内地和边疆地区都建起了不同规模的现代工业和现代交通运输业,基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工业畸形发展的局面;农田建设初见规模,效果明显,其间依靠农村集体力量修建了84000多座水库,至今仍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灌溉、发电、拦洪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现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我国航天技术就是1956年起步的……这些成就都为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任何人都否定不了的历史事实。
再次,教育部门和实际宣传部门应该做好工作。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意义最有生命力,要掌握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和中国实践相结合,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变成教条。当前,我们在思想教育中还存在过于简单、太干巴的情况。在宣传教育中,应该注意坚持“双百”方针,摆事实、讲道理。只要你掌握真理,又会表达,那么真理就一定能说服人。如果能够讲得既有气势又有例子,效果就会好很多。
最后,共产党要把自己的党管理好。有些抹黑共产党、诋毁共产主义的人恰恰就是共产党员。不相信共产主义,可以请他出党。对我们党来说,最可怕的就是理想信念的丧失。理想信念和党的组织纪律不要求公民做到,但是共产党员必须做到。共产党人要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
第三篇:北大教授推荐
北京大学教授推荐书目
202_-06-08 18:39:44 来自: 中·和(两场学术报告:论时间&双语论语)北大教授最喜欢的书
人民网读书论坛网友:丛林漫步推荐
张岱年:我最喜爱的书 《周易大传》、《孟子》、《庄子》、《史记》、《通鉴》、《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自然辩证法》、《哲学笔记》、《西方哲学史》(罗素)、《邓小平文选》。季羡林:我最喜爱的书《史记》、《世说新语》、陶渊明的诗、李白的诗、杜甫的诗、南唐后主李煜的词、苏轼的诗文词、纳兰性德的词、《儒林外史》、《红楼梦》。
张世英:我最喜爱的十本书《理想国》、《精神现象学》(黑格尔)、《哈姆雷特》、《少年维特之烦恼》、《海德格尔诗学文集》、《孟子》、《唐诗三百首》、《红楼梦》、《古文观止》、《中国哲学史》(冯友兰)。
饶鑫贤:推荐书目《三字经》、《古代汉语》、《中国古代史讲座》、《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胡绳)、《中国历史要籍序论文选注》(雷敢)、《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周密:推荐书目《共产党宣言》、《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实践论》、《矛盾论》、《论人民民主专政》、《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国通史》(范文澜)、《中国史稿》(郭沫若)。
陈仲庚:介绍几本基础和人格心理学入门书《心理学导论》(希尔加德)、《西方心理学史大纲》(唐钺)、《心理学方法学》(周谦)、《人格心理学》(陈仲庚、张雨新)、《人格心理学》(伯格)、《精神分析引论》(弗洛伊德)、《人格导论》(米谢尔)、《人格的生物学基础》(艾森克)。
汤一介:我最喜爱的书《论语》、《庄子》、《陶渊明集》、《绞刑架下的报告》、《生死》。
邵津:我最喜爱的书《冷战后国际关系》(宫少朋)、《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安全》(王逸舟)、《国际法》(邵津)、《案例与资料》(M.Dixon&R.McCorquodele)、《千首唐人绝句》(富寿荪)、《徐志摩经典》、《名曲的诞生》(崔光宙)、《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A Practical English Grammar》(A.J.Thomson&A.V.Martinet)。
萧超然:推荐书目《左传》(木刻本)、《孟子》(木刻本)、《古文观止》(木刻本)、《唐诗三百首》(木刻本)、《郑板桥家书、道情十首》(铅印本)、《毛泽东选集》、《列宁选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楼梦》。
祝总斌:推荐书目《资治通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廿二史(答刀)记》(赵冀)、《周礼正义》(孙诒让)、《人间词话》、《论语集释》(程树德)、《中国哲学史新编》(冯友兰)、《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吴荔明)、《思痛录》(韦君宜)。
白化文:推荐十种引人入胜的中文经典著作《史记》、《杜甫诗》、《世说新语》、《陶渊明集》、《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西厢记》、《桃花扇》。
乐黛云:影响我的十本书《简爱》、《罪与罚》、《怎么办》、《庄子》、《陶渊明集》、《十九世纪文学主潮》(奥尔格·勃兰戴斯)、《近代文学批评史》(雷纳·韦勒克)、《管锥编》、《文心雕龙》、《后现代主义与文化逻辑》(杰姆逊)。
刘方(木或):我最喜爱的十种书《政治经济学批判》、《邓小平经济理论(摘编)》、《经济学》(萨缪尔森)、《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刘国光)、《陈岱孙文集》、《短缺经济学》(科尔内)、《第三产业经济学》(李江帆)、《灾害经济学》(何爱平)、《消费力经济学》(尹世杰)、《未来之路》(比尔·盖茨)。
谢冕:我爱读的几本理论书《万历十五年》、《剑桥中国晚清史》、《第三帝国的兴亡》(威廉·夏伊勒)、《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雅各布·布克哈特)、《艺术哲学》(丹纳)、《没有地址的信 艺术与社会生活》(普列汉诺夫)。
钟哲明:我最喜爱的书《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怎么办》(列宁)、《国家与革命》(列宁)、《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斯大林)、《新民主主义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褚斌杰
我最喜爱的书《庄子》、《红楼梦》、《鲁迅全集》、《论语》、《史记》、《白香山集》、《儒林外史》、《契诃夫小说》、《培根论说集》、《负暄琐话》
严家炎
我想推荐的几种书《阿Q正传》、《清代学术概论》、《西潮》、《白鹿原》、《尤利西斯》、《风庐故事》、《白杨木鼻子》、《成年人的童话》、《半山半水书窗》
张翼星
向青年朋友推荐的十本书《论语》、《孟子》、《老子》、《古文观止》、《中国哲学史新编》、《共产党宣言》、《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历史与阶级意识》、《小逻辑》、《思痛录》
马振方
推荐几本我喜爱的书《论语》、《庄子》、《世说新语笺疏》、《唐诗选》、《聊斋志异》、《中国小说史略》、《月牙儿》、《白鹿原》、《西方美学史》、《外国现代派作品选》
段宝林
刻骨铭心的几本书《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工作方法》、《毛泽东同志的青年时代》、《怎么办》、《楚辞》、《水浒传》、《鲁迅小说集》、《放声歌唱》、《童僧》、《帆》、《邓小平文选》
孙钦善
古文献学谈读书《中国古文献学史》、《文字学概要》、《说文解字》、《训诂学》、《十三经注疏》、《四库全书总目》、《汉书*艺文志》、《目录学的发微》、《校勘学》、《中国目录学史》、《文献学讲义》、《中国古代文化史》
陈启伟
推荐书目《小逻辑》、《逻辑哲学论》、《世界的逻辑构造》、《西方哲学史》、《大众哲学》、《楚辞》、《古文观止》
唐 沅
推荐我最喜爱的书《呐喊》、《女神》、《子夜》、《家》、《雷雨》、《边城》、《骆驼祥子》、《金锁记》、《围城》、《白毛女》
郑家馨
推荐我最喜爱的书《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吴于廑学术论著选集》、《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翦伯赞历史论文集》、《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鲁迅全集》、《红楼梦》、《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孙凤城
几本对我有影响的书《重访英伦》、《英人,法人,中国人》、《子夜》、《高老头》、《欧也尼·葛朗台》、《复活》、《罪与罚》、《贝多芬传》、《变形记》、《审判》、《现代绘画史》、《论艺术中的精神》
沈仁安 推荐书目《日本史》、《日本历史》、《日本--从史前到现代》、《日本近代史纲》、《日本书记》、《中日关系史资料汇编》、《日本史辞典》、《中国日本学文献总目录》
阎国忠
书,引领你敲开美学之门《西方美学史》、《文艺心理学》、《美学散步》、《柏拉图文艺对话集》、《生活的艺术》、《美学四讲》、《判断力批判判》、《人性论》、《歌德谈话录》、《审美特性》
徐昌华
我最喜爱的书《语言与文化》、《汉语口语语法》、《现代汉语八百词》、《语法讲义》、《修辞学发凡》、《语用学教程》、《汉语社会语言学》、《学海泛槎--季羡林自述》、《关于所谓日语助词的研究》、《言外之意的语言学--日语语用学》
梁 柱
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选集》、《鲁迅全集》、《李大钊文集》、《共产党宣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红楼梦》、《毛泽东传》、《周恩来与他的世纪》、《五四运动史》、《苏联兴亡的沉思》
周先慎:推荐我最喜欢的十种书《唐宋词选》(中国社会科学学院文学研究所选注)、《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苏轼选集》(王水照选注)、《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全本新注聊斋志异》(朱其恺主编)、《儒林外史》、《红楼梦》(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整理)
冯国瑞:推荐书目《科学的丰碑--20世纪重大科技成就纵览》(陈建礼主编)、《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编写组编)、《系统科学》(许国志主编)、《现代科学的哲学探索》(赵光武主编)、《系统科学辩证法》(苗东升著)、《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冯国瑞著)、《信息科学与认识论》(冯国瑞著)、《信息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孙小礼、冯国瑞主编)、《毛泽东哲学思想神髓》(宋一秀主编)、《中国系统思维》(刘长林著)、《思维科学研究》(赵光武主编)
林被甸:值得一读的《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丛书》《现代化新论》、《现代化新论续篇》、《美洲史论》、《罗荣渠与现代化研究》、《从“西化”到现代化》、《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探索》、《各国现代化比较研究》、《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现代世界体系》、《全球分裂--第三世界历史进程》
刘煊:推荐书目《学海泛槎--季羡林自述》、《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一般系统论》、《六祖坛经》、《<梦溪笔谈>导读》(胡道静、金良年著)、《创造的秘密》、《印度古典诗学》、《五十奥义书》、《中国边疆民族与环太平洋文化》、《东方的美学》
李伯谦:考古学在向你招手《考古学一百五十年》、《考古学是什么》、《中国考古学:实践、理论、方法》、《考古学专题六讲》、《中国远古人类》、《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仰韶文化研究》、《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2_年阶段成果报告》、《中国青铜文化结构体系研究》、《考古学与科技史》、《中国历史考古学论丛》、《中国石窟寺研究》、《中国陶器史》
吴慰慈:我喜欢读的几本书《大科学观》、《逃避自由》、《科技经济结合论》、《唐诗三百首详析》、《现代西方哲学》
许抗生:我最喜爱读的书《老子》、《孙子兵法》、《论语》、《启论》、《论坛》
李思孝:推荐书目《呐喊》(鲁迅)、《牛虻》、《红楼梦》、《金蔷薇》、《居礼夫人传》、《英雄和英雄崇拜》、《西方的没落》、《西方的智慧》、《历史在这里沉思--1966-1976纪实》、《歌德尔、艾舍尔、芭赫--集异璧之大成》
钱理群:真的书《鲁迅全集》、《顾准全集》
何顺果:为了站在时代的高度《改变世界》、《美国新经济》、《知识价值革命》
葛晓音:我最喜爱的书《居里夫人传》、《唐诗丛论》、《空间的驰想》、《艺境》、《温湿通义校注》、《论语新解》、《拉奥孔》、《东坡乐府》
赖茂生:我最喜爱的十种书《科学交流与情报学》、《科学引文引索》、《情报检索词汇控制》、《现代情报检索导论》、《信息管理:八十年代的机会与战略》、《信息社会的社会结构》、《信息经济论》、《信息趋势:从你的信息资源中获益》、《国家信息政策:问题与进展》、《知识管理》
李强:读书杂忆《社会契约论》、《历史理性批评文集》、《论自由》、《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儒教与道教》
苏力:推荐书目《毛泽东选集》、《乡土中国》、《普通法》、《司法过程的性质》、《法律的经济学分析》、《法理学问题》、《法律与文学》、《性与理性》、《惩罚与规训》、《法律、立法与自由》
王余光:我所喜爱的十种书《诗歌集》(德国海涅)、《诗经今注》(高亨注)、《史记》、《历史研究》、《胡适自述》、《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史学名著》(钱穆著)、《爱晚庐随笔》、《书的礼赞》、《论出版自由》
第四篇:北大传播
202_年传播理论试题
一、填空
1.传播学四大先驱及成就 施拉姆“社会雷达” 赖特的“娱乐功能”鲍尔,固执的受众
2.国际传播和全球传播的功能
3.麦克卢汉的“三论”
4.李普曼的“拟态环境”(英文)
二、名词解释
1.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2.编码与解码
3.沉默的螺旋
4.使用与满足
三、简答
1.社会责任论与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的要点与区别
2.传播直线模式的提出、内容、与缺陷
3.国际传播新秩序论争的背景、焦点与实质
四、论述
1.全球信息化对人类社会的冲击
2.研究传播学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
202_年传播理论试题
一、填空
1.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的时间 活字印刷的发明时间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时间
2.URL的四个组成部分
3.1958、1964年施拉姆的两本著作
4.施拉姆所说的传播学的三个社会功能
二、名词解释
1.李普曼
2.现代社会理论 3.卢因 4.批判学派 5.WWW网站
三、简答
1.举例说明选择性接触
2.简述知沟理论
3.试述传播学的学术渊源(三个以上)
四、论述
1.试评价麦克卢汉的地球村理论
2.试述中国传媒产业化的趋势
202_年传播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法兰克福学派
2.媒介教育
3.哈钦斯委员会 4.休眠效果
5.德福勒模式
6.认知结构
二.简答(60分,选做4题,每题15分)1.企业传播的方法,手段(又:组织(如企业)进行对外宣传时可采用的传播手段、技巧)2.什么是大众传播的“窄众化”?
3.阐述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和施拉姆的“国家发展”的特色,并比较异同(又:阐述英格尔斯 “人的现代化”和施拉姆的 “传播与社会发展”理论的特色,并比较异同)4.简述传播的政治经济学派研究的问题
5.简述霍尔关于阅读的理论
三.论述(60分,选做3题,每题20分)1.关于东北人活雷风的流行,谈谈网络出现后,传播主体多样化对传统产业的影响(又:雪村“东北人”绕过传统音乐工业的发行推广体制,借助网络,在网络传播与私人传播的推 动下,取得巨大成功。谈谈网络出现后,传播主体多样化对传统媒介产业体制的冲击)2.评传媒集团化趋势(又:结合中外事实,评论传媒集团化趋势)3.关于蓝极速网吧失火案和政府的措施,谈大众传媒与青少年问题
4如何测定媒介对受众影响力
202_年传播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1.Men,Message,and Media 2.冷媒介与热媒介
3.Jason Blair 4.培养分析
5.大众社会理论
二、简答(每题10分)
1.大众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与“舆论导向”的异同
2.Macluhan在《理解媒介》中引用庄子的一则寓言:“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是为了说明什么? 3.“创新扩散”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4.根据中国电视业的现状,谈谈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作用
三、论述(每题30分)
1.大众媒介若功能失调将产生怎样的不良社会影响(又: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媒体功能失衡的看法)2.根据中国传播学(新闻学)教育的现状谈谈新闻教育(又:谈谈你对中国传播学(含新闻学)教育的现状和未来的看法)3.“有怎样的媒介文化就培育怎样的大众素质”和“怎样的大众素质就有怎样的大众文化”你怎么看这两种说法?谈谈大众素质和大众文化的关系。
202_年传播学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1.公共服务广播
2.嵌入式报道 3.blog
4.横向兼并
5.数字电视
二、简答题(每题10分)
1.传播学理论很多都是来自其他社会科学的成果,举两例,并简要说明之。
2.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很多国家都放松了对电子媒体的管制,简述这个现象背后的理念以及造成的后果。
3.指出下列媒体哪些是电子大众媒体,并解释理由。
中国电信(电话)北京电视台
中国移动(手机)新浪网站
4.简述网络中的“把关人”机制。
三、论述(每题30分,前二题必做,后二题选做一道)
1.就别斯兰人质事件,从大众传播功能的角度,评中国媒体(包括港澳台)的表现。
2.用经验学派的范式,说明何为定性研究。
3.从张艺谋的申奥8分钟片及电影,谈谈文化工业的问题(这题因为本人没选所以题目记得不是很清楚)
4.谈谈网络媒体对传播理论的影响。
北大202_年传播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60分)1.萨皮尔-沃尔夫假说 2.公共领域 3.两级传播 4.能指/所指 5.霸权 6.概念化 7.操作化 8.随机抽样 9.霍桑实验 10.培养理论
二、简答题(60分)1.传播学定性研究中的深度访谈的主要特点
2.传播学研究性论文前一般要进行文献综述,文献综述的意义何在 3.简述席勒的文化帝国主义理论主要观点 4.简述芝加哥学派对传播学早期发展的贡献
5.区分大众(mass)公众(the public)人群(crowd)和群体(group)概念的区别
三、论述题(30分)从方法论角度谈谈你对传播学研究范式的理解。
202_年传播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8×5分)1.大众 2.民族志方法 3.阿多诺 4.焦点小组法 5.流媒体 6.麻醉效果 7.第三者效应 8.文化(产业)工业
二、简答(每题10分)1.在社会科学中,概念对于理论构建的意义? 2.从传播学的角度,谈谈你对博客的看法? 3.权力的提出对传播研究的意义
4.群体规范和群体思维在群体传播中的意义
5.内容分析研究的意义和特点
三、论述(第一题40分,第二题20分)1.结合具体事例谈谈如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对传统“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边界模糊的影响。2.国务院授权新华社202_年9月10日发布《外国通讯社在中国境内发布新闻信息管理办法》,具体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大众传播与新媒体(回忆版)一、简答
1.数字鸿沟与知识鸿沟的区别与联系
2.网络媒体规范的意义
二、论述
3.从传播学角度,谈网络媒体对“精英”与“草根“的影响。
202_年传播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4*5)
1.芝加哥社会学派
2.信度和效度
3.报网互动
4.高语境和低语境(high context & low context)
5.媒介融合二、简答(15*4)1.两级传播提出的背景和影响
2.追求收视率体现怎样的受众观?
3.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法案的内容与意义
4.简要评析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抵制网络恶俗音乐这一事件
三、论述(3选2,每题35分)
1.国际组织对国际传播的影响
2.新媒介不会取代旧媒介,旧媒介会继续演进和发展
3.网络集体行动中的网民和大众社会理论中的大众的比较,大众社会理论能很好地解释网络集体行为吗?
传播专业综合知识二[回忆版]
一、简答(4*15)
1.公共服务广播电视是什么?我国的政治条件和经济条件能建立公共服务广播吗?意义如何
2.新媒体对公民社会的成长的作用
3.网络虚拟社区、传统社区和社会三个概念的异同
4.大量粉丝群的产生,说明大众传播和社会传播的什么特点?
二、论述(3*30)
1.网络对华南虎事件的发生、发展的作用及影响
2.从《色·戒》看艺术、传媒和政治的关系
3.选秀节目的社会影响
第五篇:教授新著首发式议程安排
教授新著《 》首发式议程安排
一、会议时间:202_年 月 日(周二)下午
二、会议地点: 会议室
三、会议程序:
1.文学院党总支书记 教授主持,宣布会议开始; 2.文学院院长 教授致辞; 3.文学院 教授介绍课题及著作内容; 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先生讲话; 5.校领导讲话;
6.主持人总结和宣布会议结束。
四、其他事项:
1.来宾介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北京大学博导 *** 2.本校嘉宾:文学院领导、教授
文学院部分老师
其他有兴趣的老师、学生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