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蒙古族婚礼
蒙古族婚礼,是蒙古族为孩子成家立业而操办的一项重大礼仪活动。婚礼(蒙语称“好力牧”)是由喇嘛或长辈选定良辰吉日,隆重举行的结婚庆典。牧区婚礼一般持续三四天。
订婚
如果蒙古小伙子看上了哪家姑娘,在订婚前,要托媒人带着象徵和谐、甜蜜、旺盛的白糖、茶叶等物品,用一块白手巾包着前去撮合,若女方收下,婚事则可以进行。女方收下订婚礼后,男方还要向女方送三次酒,如女方将这三次酒全部收下喝掉,这件婚事便确定下来。
当接近婚期,男方要给女方送一次礼,一般是煮整羊一只,还有酒、茶、哈达。女方对送礼者热情招待,双方祝酒,口颂吉祥语句,对歌庆贺。
娶亲
娶亲一般是在结婚喜日的前一天。新郎在欢乐的气氛中,穿上艳丽的蒙古长袍,腰扎彩带,头戴圆顶红缨帽,脚蹬高筒皮靴,佩带弓箭。伴郎、祝颂人也穿上节日盛装。一同骑上马,携带彩车和礼品,前往女家娶亲。娶亲者至女家,先绕蒙古包一周,并向女家敬献“碰门羊”1只和其他礼物。然后,新郎和伴郎手捧哈达、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长亲逐一敬酒,行跪拜礼。礼毕,娶亲者入席就餐。晚上,又摆设羊五叉宴席。并举行求名问庚的传统仪式。次日清晨,娶亲者起程时,新娘由叔父或姑夫抱上彩车。新郎要骑马绕新娘乘坐的彩车三遭。然后,娶亲者和送亲者一同起程离去。
新娘上接亲车之前,要举行告别仪式。新郎新娘首先跪拜火神。跪拜结束后,新娘不能主动上车,而是哭着和父母依依不舍。此时,祝颂人前来用诗歌的形式劝告新娘。
母亲端过一碗鲜奶,一边安慰一边让她喝,但姑娘不能全喝,只喝一点儿,表示姑娘给娘家留口福。随后母亲把剩下的奶子往上洒向四边八方。
这时新郎过来把新娘推进大蓬车里,接送新娘的队伍离新郎家不远时,便要停要下来休息。这时新郎和伴郎先回去报信,然后新郎换骑快马,领着迎亲人马前来迎接。
婚礼
蒙古族很注重婚礼仪式,尽管地区不同,形式各有差异,但都非常隆重、热闹。一般牧区的婚俗是:当娶亲回到男家后,新郎新娘不下车马,先绕蒙古包三圈。然后新郎、新娘双双穿过两堆旺火,接受火神的洗尘。表示爱情的纯洁,新生活的兴旺。新郎新娘进入蒙古包后,首先拜佛祭灶,然后拜见父母和亲友。礼毕由梳头额吉给新娘梳头。梳洗换装后,等待婚宴的开始。婚宴通常摆设羊背子或全羊席,各种奶食品、糖果应有尽有。婚宴上,新郎提银壶,新娘捧银碗,向长辈、亲友逐一献哈达、敬喜酒。小伙子们高举银杯,开怀畅饮;姑娘们伴随着马头琴,放声歌唱。
拜火
蒙古族婚礼中的一个重要仪式。各地蒙古族尽管拜火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在婚礼上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新娘娶到新郎家后,首先要举 行拜火仪式,新郎新娘从两堆旺火之间双双穿过,接受火的洗礼,使 他们的爱情更加纯洁,坚贞不渝,生活美满幸福,白头偕老。杜尔伯特蒙古族的拜火仪式别具一格。当新娘进入婆家后,院子里垒着一堆旺火,新郎和新娘要一齐往火里祭洒奶酒,并跪拜叩头。旁侧站着司仪诵念《火的赞词》:圣主成吉思汗发现的火石,诃额仑母夫人保存下来的火种,用洁白的哈达、奶酒祭祀,民族之火从古到今。请新郎新娘祈祷吧!神火是你们婚配的见证;请新郎新娘叩头吧!佛光为你们接代传宗。求名问庚
蒙古族娶亲的程序之一。求问新娘的姓名。又称讨封。是一场有趣的戏耍活动。娶亲者在女家投宿的晚上,要在新娘的闺房里摆设羊五叉或全羊宴,也叫求名宴。新郎和娶亲者,新娘及其兄嫂、姐妹们,皆为同辈,参加此宴。宴席上大家戏耍新郎,逼他下跪或半跪,求问新娘的乳名或奶名。新娘羞怯不言,或故意不答。新娘的嫂子和姐妹们也不作答,有意拖延时间。这时由男方的祝颂人与女方的嫂子相互答辩,并唱对歌,直到女方说出真实乳名,求名宴才告结束。求名问庚,实际上是一场智力竞赛,以此表达蒙古族青年男女的聪明智慧。刁帽子也称抢帽子。
过去蒙古族在娶亲途中,娶亲者和送亲者纵马奔驰,互相追逐,都想争先到家,成为优胜者。为此双方在途中要进行刁帽子竞赛。通常是送亲者想方设法把娶亲者的帽子抢过来,挑在马鞭上,或者扔到地上,迫使新郎下马去拣,以影响其行速。娶亲者彼此掩护,而不让送亲者抢去帽子。一路上,你追我赶,互相嬉戏,具有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
蒙古族的婚姻同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经历了由原始社会的群婚制逐渐发展到族外婚的阶段,形成了适合于蒙古族不同时代的生活环境与生产条件的婚姻形式。
族外婚姻制
从《蒙古秘史》的记载看,成吉思汗的十世祖朶奔篾儿干的妻子阿阑豁阿娶自豁里秃马惕部,九世祖孛端察儿的妻子出于札儿赤兀惕部。这些都是族外婚的具体表现。这种族外婚是人类婚姻制度演变过程的文明标志。在蒙古族中由于早已形成了族外婚的制度,娶亲时必须到遥远的地方向无血缘关系的氏族求婚。但求婚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用彩礼聘娶,有的则是用抢婚的方式娶亲。蒙古族在这种族外婚的制度下形成具有自己特点的婚俗形式。?
从舅族家娶亲 ?
从舅族家娶亲,作为族外婚的一种表现形式,从舅族家娶亲在蒙古族婚俗中是较为普遍的。帖木真9岁时,也速该把阿秃儿欲自其舅族之诃额仑母家,斡勒忽讷兀惕百姓处聘女,携帖木真以往。路途中遇翁吉剌歹部德薛禅,与其定亲,成吉思汗后来娶翁吉剌歹部德薛禅之女孛儿帖为夫人。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继承人当中有几十个皇帝都是从翁吉剌歹部娶亲。这种从舅族家娶亲的婚姻习俗,使作为亲家的两个部族之间亲上加亲,世代友好相处。这一婚俗形式在蒙古族聚居的某些地区一直延续至今。
入赘婚
蒙古族婚礼
入赘婚又称赘婿。这种婚俗是母系社会从妇婚姻形式的延续。蒙古语中的“女婿”一词叫做“呼日根”,这个词正是从蒙古语动词“送”而来的。所以它本身就含有男方被送到女方家的意思。
这种婚姻形式到了以父系为中心的一夫一妻制后,一直延续下来。特别是在女方无男子继承父业或者男方因贫穷无力娶亲的情况下,均采取这种形式。入赘的女婿要担负女方家的生活重任,生的孩子要继承女方家的香火。因此,男方有时还要改姓,成为女方家真正的成员。
蒙古族的入赘婚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永久性的,一种是非永久性的。前者必须一辈子生活在女方家,后者则三年、五年、十年不等,期满后可携带妻子回父母家,但必须把所生的第一个男孩留在女方父母家。这种入赘婚主要在贫民中流行。它体现了蒙古民族在婚姻上进行互助的美德。
抢婚制 ?
抢婚制是产生于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过渡的阶段。这种婚俗主要通过战争获取被占领者的妻女或者在平时用武力抢夺其他部族的女子。从《蒙古秘史》的记载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上述两种抢婚方式。如:成吉思汗征服了篾儿乞、塔塔、克烈、乃蛮等部后,就掳其妇女做妻妾。又如:成吉思汗父亲也速该的结发妻子原是篾儿乞部的也客赤列都从斡勒甸纳兀惕部娶来的,在迎亲的路上,被也速该兄弟三人抢走。据《蒙古秘史》等史料记载,当时各部之间的抢婚是非常盛行的。为此常常引起各部族之间的相互仇视和部族战争。这种抢亲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男性的英雄气概。因此,直到近代,在蒙古族婚礼习俗中留下了抢亲的某些痕迹。如:在近代有些地方婚俗中,来接新娘的接亲队,来到女方蒙古包前,对着蒙古包的左哈那举行若似射箭的仪式。这时新娘早已藏在亲朋家。当接亲队找到新娘时,新娘则骑马逃跑,新郎随后追赶,抓到新娘后才举行婚礼。这种模拟抢亲的形式,在蒙古族巴尔虎、察哈尔、阿拉善、苏尼特等地的婚俗中都以不同的形式保留至今。
聘婚制
公元13世纪以前,蒙古族社会多半为抢婚制。公元13世纪以后,蒙古族进入封建社会,即普遍实行聘婚制。? 一个男子同时和几个女子结为夫妻关系的婚姻形式现已废弃。蒙古族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奴隶主或封建王公贵族常以纳妾为俗。
一男一女结合成夫妻的婚姻形式是蒙古族群众历来的婚俗,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抢婚或包办买卖婚姻逐渐被淘汰,男女自由恋爱、自愿结合的新婚俗已蔚然成风。
求亲
求亲,是青年男女在定亲之前,男方要向女方求亲,如果女方家同意,就可以定亲。
?
聘礼 ?
聘礼,青年男女定亲后由男方家送给女方的礼品,又叫彩礼。聘礼的多少根据男方家的经济状况而定。牧区常以牛、马、羊等畜牧为聘礼。
嫁妆 ?
嫁妆,女方陪送女儿的出嫁礼物。蒙古族非常讲究陪送嫁妆,男方送多少聘礼,女方就要陪送相应数量的嫁妆。
娶亲 ?
娶亲时新郎在欢乐的气氛中,穿上艳丽的蒙古长袍,腰扎彩带,头戴圆顶红缨帽,脚蹬高筒皮靴,佩带弓箭。到女方家后新郎和伴郎手捧哈达、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长亲逐一敬酒,行跪拜礼。礼毕,娶亲者入席就餐。次日清晨,娶亲者起程时,新娘由父或姑父抱上彩车。新郎要骑马绕新娘乘坐的彩车三遭。然后,娶亲者和送亲者一同起程离去。
?
拜火
拜火,蒙古族婚礼中的重要仪式。各地蒙古族尽管拜火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在婚礼上是不可缺少的内容。新娘、新郎从两堆旺火之间双双穿过,接受火的洗礼,使他们的爱情更加纯洁,坚贞不渝,生活美满幸福,白头偕老。
尽管地区不同,形式各有差异,但都非常隆重热闹。一般牧区婚俗是:当娶亲回到男方家后,新郎、新娘不下车马,先顺时针绕蒙古包三圈,然后新郎、新娘双双穿过两堆旺火,接受火神的洗尘,表示爱情的纯洁,新生活的兴旺。新郎、新娘进入蒙古包后,首先拜佛祭灶,然后拜见父母和亲友。礼毕,由梳头额吉给新娘梳头。梳洗换装后,等待婚宴的开始。婚宴通常摆设羊背子或全羊席,各种奶食品、糖果应有尽有。婚宴席上,新郎提银壶,新娘捧银碗,向长辈、亲友逐一献哈达、敬喜酒。小伙子们高举银杯,开怀畅饮;姑娘们伴随着马头琴放声歌唱。
?
认亲 ?
婚宴往往延续两三天,亲友陆续离去。而女方送亲者还要留人陪新娘住一至三日。有时,新娘的母亲也送亲,要住十多日。通常婚礼举行后的第三天,新娘家要来人,看望新娘和拜见新郎家的亲属。来者多为姑姑、嫂嫂等人,她们各带礼品或食品来到新郎家举行认亲仪式。新郎家设宴款待,男女双方彼此相识,相互问安敬酒,充满着热情洋溢的景象。
第二篇:蒙古族婚礼
内蒙古的地域十分辽阔,因而蒙古族的婚姻仪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其中尤以鄂尔多斯婚礼最为精彩。鄂尔多斯婚礼已经流传了700多年,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风格和情趣。它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悠扬的歌舞形式和热烈隆重的场面,表达了勤劳、勇敢、智慧的鄂尔多斯蒙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情追求和粗犷、豪爽、善良的性格。
婚礼的过程大体可分为三部分:定亲、送亲、婚礼和回门
鄂尔多斯婚礼有哈达订亲、佩弓娶亲、拦门迎婿、献羊祝酒、求名问庚、卸羊脖子、分发出嫁、母亲祝福、抢帽子、圣火洗礼、跪拜公婆、掀开面纱、新娘敬茶、大小回门等一系列特定的仪式程序和活动内容。1定亲
小定
通常是由男方的父母托善于言辞的媒人带着奶食、酒水和哈达到女方家庭去说亲,由媒人介绍男子的各方面的情况,如果女方及其父母同意,那么达到求婚的目的。小定一般会进行多次,以表示女方的尊贵。最后双方商定时间进行大定。
大定
媒人以及男方家庭和几位近亲带着哈达和礼品到女方家庭。女方也有几个直系亲属在场。午餐过后献上男方带去的定亲的礼品,商定聘礼及结婚的具体事宜。
聘礼
青年男女定亲后由男方家送给女方家的礼品。又叫彩礼。聘礼的多少由男方家的经济情况而定。农区多以金银首饰等为聘礼; 牧区常以牛、马、羊等牲畜为聘礼。牧民视“九”为吉祥数,聘礼以“九”为起点,从“一九”到“九九”但不取偶数。
嫁妆
女家陪送女儿的出嫁礼物。蒙古族非常讲究陪送嫁妆。男方送多少聘礼,女方就要陪送相应数量的嫁妆。通常是女方陪嫁的东西,比男方送给女家的东西多。因此,蒙古族有一句俗语:“娶得起媳妇,聘不起姑娘。” 2 娶亲
娶亲1 娶亲一般是在结婚喜日的前一天。新郎家摆下宴席,请来乐手、歌手,宴请大宾、伴郎、祝颂为首的娶亲代表,接近日暮新郎在欢乐的气氛中,穿上艳丽的蒙古长袍,腰扎彩带,头戴圆顶红缨帽,脚蹬高筒皮靴,佩带弓箭。伴郎、祝颂人也穿上节日盛装。一同骑上马,携带彩车和礼品,前往女家娶亲。
娶亲2 娶亲者至女家,先绕蒙古包三周,并向女家敬献彩礼和其他礼物。然后,新郎和伴郎手捧哈达、美酒向新娘的父母敬酒并改称呼,父母给新郎礼物并祝愿。礼毕,娶亲者入席就餐。
娶亲3 入夜,要在新娘的闺房里摆设或全求名宴羊宴。新郎和娶亲者,新娘及其兄弟姐妹们参加此宴。宴会中,新郎想办法求问新娘的乳名,互换信物。年轻的姑娘小伙子唱歌跳舞,戏弄新人,直到黎明。
送亲1 女方家最盛大的婚宴就是“离娘宴”。新郎轮流给宾客叩头敬酒,接受女方家亲戚赠送的礼物。宴后,新娘就要登程,女友们把新娘团团围住,进行“阻嫁”,男方奋力抢亲。之后,开始装扮新娘。梳头额吉为新娘梳新头,意味着少女时代就此结束。
送亲2 在悠扬的礼赞声中,由胞兄弟或直系男性亲属牵着,新娘离开家门,泪如雨下。母亲亲手为女儿做些点心,新娘吃一半留一半。留下的是女儿留给父母的祝福。送亲路上,人们的欢歌笑语,你追我赶。3婚礼
迎新
离婆家不远时,男方派出的人已在野外迎侯,就地摆开酒宴为送亲者接风洗尘。
拜火
当娶亲回到男家后,新郎新娘不下车马,先绕蒙古包三圈。然后新郎、新娘双双穿过两堆旺火,接受火神的洗尘。表示爱情的纯洁,新生活的兴旺。
新郎新娘进入蒙古包后,首先跪拜见父母献哈达。新郎揭开新娘的蒙头纱,新娘给父母斟茶献酒,更改称呼。父母给新娘礼物,母亲可以给新娘起一个新的名字,并祝福新人。
婚宴
新娘新郎换下娶亲时的衣服,换上华丽的婚衣。接着举行全羊喜宴,新人向来宾一一献酒表示感谢,开怀畅饮,载歌载舞,直到天明。
次日清晨,新婚夫妇举行送客酒宴。客人都要畅饮三杯,然后方跃马扬鞭,踏上归程。送亲的亲属可以陪新娘呆三天。
回门
一般婚礼要举行二三天。在婚礼结束的第二天,新娘要回到娘家,这叫“回门”。娘家要热情款待一对新人。
三、意义
鄂尔多斯婚礼凝聚了蒙古民族礼仪风俗的精华,成为迄今保留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一部蒙古民族风情画卷。鄂尔多斯婚礼以男方娶亲为主线,浓缩了蒙古族娶亲过程中的精华内容,寓情于歌舞,场面热烈,突出表现了蒙古族人民豪爽、热情民族性格。鄂尔多斯婚礼以幸福、吉祥、喜庆、热烈的情绪贯穿始终,表达了蒙古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2_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三篇:蒙古族婚礼
蒙古族婚礼
婚礼是人生历程中的重要环节,是风俗礼仪中绚丽多彩的乐章。蒙古族婚礼,以洁白的哈达和醇香的美酒定终身,新郎要受掰羊脖子的考验,摆“乌查”宴表示敬意等程序,展示着传统婚礼丰富多彩的内容。
蒙古族在很久以前就形成了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实行同一个氏族或部族内不通婚的习俗。蒙古族婚礼要经过相看、订婚(放哈达)、过礼、婚礼、回门等五个过程。看中哪家姑娘,男方请媒人携带酒之类的礼物,前往姑娘家,婉转地说明来意,姑娘家接受了酒,证明此婚事有希望。男方再选个吉日,媒人和小伙子一同携带哈达、酒到姑娘家,小伙子向姑娘的父母敬酒、献哈达,小伙子敬献的哈达和酒,传递着请求的愿望和敬重的心理。如果姑娘的父母接受了哈达,喝了敬的酒,说明已经订婚。再过一段时间后,媒人和男方的亲友若干人携带整羊、哈达和酒到姑娘家,商谈聘礼、结婚的日子等事宜。聘礼通常称为“穿戴”,讲究“九”之礼,意思是给姑娘送九种不同的礼物。蒙古族信仰九,认为“九”之礼为最贵重的礼物。
女方家在婚礼的当天或前几天邀请亲朋好友举行小型的送亲茶宴。姑娘的母亲亲自给姑娘熬茶,并把第一碗茶敬给姑娘。姑娘第一次喝母亲敬的茶,也是最后一次。姑娘接过茶喝一口后,给母亲回敬茶,在这互敬茶中表达了母女依恋和惜别的心情。
男方在举行婚礼的前一天把娶亲人邀请到家,献茶、敬酒之后,请娶亲者品尝羊背子,吃饺子准备上路。娶亲时新郎穿新蒙古袍、腰扎彩带、头戴圆顶红缨帽、脚蹬高筒皮靴、佩带弓箭。娶亲也称“萨阿德格毛日德呼”,意思是“背弓箭筒出发”。弓箭是古代狩猎和征战的武器,蒙古族把佩带弓箭视为平安与力量的象征,所以,娶亲时讲究佩带弓箭出发。娶亲者以新郎、两位司酒(能喝善饮,能说会道者)、祝颂人、嫂子、伴郎等奇数人员组成。上路时,长辈说祝词、向天空洒酒,祝愿一路平安。
娶亲的一行人晚上抵达新娘家,在女方司酒的带领下进屋,向新娘的父母、亲戚、朋友问候,并互换鼻烟壶或敬烟。男方祝颂人将一条哈达献给“嘎拉其”(做饭煮肉的人),并赠送一只小羊,以表敬意。喝完娘家敬的茶之后,新郎向岳父、岳母献一条绸缎和其他东西作为礼物。双方祝颂人为烘托喜庆场面和浓郁气氛,相互提问对答。问两位新人的姓名、年龄等等问题,并在提问中夸奖新人,最后祝愿他们的生活幸福美满。提问结束后,男方祝颂人领着新郎来到新娘的房间,这时,新娘的女友们端上来一个煮熟的羊脖子,请新郎把羊脖子从中间掰断,其实,新娘的女友们早已暗中串通嘎拉其,专挑粗大的羊脖子煮或在中间插入红柳棍,增加难度,来考验新郎的力气。新郎把羊脖子掰开之后和新娘各吃一半。这时,男方祝颂人说颂词:“两个孩子合吃羊脖骨,不仅表示情投意合,亲密无间,也象征爱屋及乌,孝顺双方父母。”
蒙古族的婚礼以摆“乌查”宴(也称“芒莱术思”,意思是摆整羊),来表达敬意和娶亲心愿。在乌拉特,女方送姑娘时,在男方家摆宴;男方娶亲时,在女方家摆宴。巴尔虎等地就娶亲时摆宴。摆完“乌查”宴,女方的婚礼仪式开始。男方的小伙子们把备好的“乌查”抬进来放在桌子上,女方的司酒从男方带来的酒坛里,斟满一杯递给新郎。新郎在“乌查”的面前,朝女方的主婚人跪下,男方祝颂人也端酒跪在新郎的右侧,开始念诵“乌查”祝词,表达娶亲心愿。祝赞词结束,新郎和伴郎向新娘的父母和女方亲朋好友逐一敬酒。敬酒时,女方司酒从“乌查”上取少许肉,放入斟满酒的银碗里,拿到外面,洒向天空,再回屋里,从“乌查”上割少许肉,扔进炉灶以示祭火神。女方主婚人代表女方家,用刀在羊头上割下月牙形的小块肉送入口中吃掉,示意接受了“乌查”。男方敬酒结束后,女方的司酒向前来娶亲者敬酒。这时,女方祝颂人唱诵祝酒词,祝词完毕,众人齐声附和说:“美好的祝愿永存大地,真挚的祝福洒满人间。”在一段互相敬酒之后,上酸奶稀饭,之后再上汤饺子。
女方家的婚宴即将结束时,新娘向前来庆贺的亲朋好友敬酒道别,在亲人的“送亲歌”声中走出毡房,骑上白骏马慢慢走向婆家。女方家以姑娘的母亲、舅舅和司酒等组成的偶数人送新娘。
娶亲队伍、送亲队伍和新郎、新娘等人到男方家后,首先两位新人骑着马从两堆旺火之前穿过,意味着他们的爱情更加纯洁,并一齐往火里敬献奶酒。进屋后,新娘在蒙古包东南角向炉灶行磕头礼。礼毕,男方主婚人向新娘介绍男方的长辈和亲朋好友。新娘向长辈和亲朋好友磕头致礼时,对方都赠送礼品,有的是送牛马驼羊,也有的是送金银珠宝衣物等。之后男方家的婚宴仪式开始,宴席上新郎的父母向送亲者敬酒,两位新人向长辈、亲友逐一献哈达、敬喜酒。婚宴结束后,男方祝颂人将新郎新娘带进新毡包,祝颂人把熟羊尾和四个长肋骨插放在毡包西侧的“乌尼”(蒙古包椽子)上,唱诵新房赞词,详尽地夸赞新房的构造、摆设、炊具、日用品以及一切可见之物。而后,让两位新人食用肋骨和羊尾,祝福他们生活幸福美满、白头偕老。婚礼后的第三天,新娘的姑姑、嫂子携带礼物,来看新娘和拜见新郎的亲属。
蒙古族婚礼,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充分表现了古老民族多姿多彩的传统文化。
第四篇:蒙古族婚礼流程
蒙古族婚礼流程
一,下聘
蒙古族的父母对孩子的终身大事都很着急,大概男孩儿从能骑上马开始,父母就东家西家的开始给孩子找对象了。他们找对象有一个要求——同姓的不要,不是反对同性恋,他们认为同姓同骨,同骨不婚。当然,真正原因还是考虑到后代的发育问题。
蒙古族下聘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前后要下三次。第一次只送冰糖大枣什么的,礼轻情意重,第二次也没什么贵重的东西,第三次是最重要的。
蒙古族的聘礼主要是牛马羊,羊只要绵羊,马以白马为最好。数量上也有限定,以九为贵,有钱人可以送上八十一头羊,穷人们如果连九头都送不起,三、五、七也是可以的。
最忌讳的就是四。二
正式结婚那天,双方提前好多天就要准备。当天一大早,男方就要出发了。快到的时候,要在女方家附近找一块高低,点起篝火,把准备好的祭品和马奶酒倒到火上,以祭奠过往神灵。同时也是给女方的一个信号。女方看到火光,在自家院子里也要点火祭祀。
男方接到信号后,就向女方家前进了。三
到女方家门口,马队要绕院子转上一圈,然后男方双手献哈达。哈达由厨师接,不是用手,使用烧火棍(不是点着了的棍子)。同时,要在一口锅里煮上一头整羊,以备祭祀。新娘的闺蜜们此时就站在门口,她们用一条彩带把门口拦住,然后天文地理上下五千年的考起新郎,通过考验的,才可以继续。
四
新娘和父母此时也没闲着,他们除了准备乱七八糟的东西,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条——乳汁分发。新娘父母把马奶倒在水里,用梳子把新娘的马尾分成双马尾。你应该注意到很多藏族和蒙古族的老太太都是双股辫,小姑娘后面只有一股。这就是是否婚配的重要标志,双股代表出嫁。
分完发,换上装,就没有她什么事儿了。五
新郎见过岳父岳母以及一系列诸如背什么诗后,就可以把新娘带走了。新郎新娘从未谋面,牵手也不能有肢体上的接触,要让新郎用马鞭牵着新娘走。
六
新郎新娘早起拜见公婆,婆婆要把盛奶的勺子传给新娘,新娘用勺子给公婆盛上一碗,以示传承。
七 婚礼
婚礼现场,家人们在院子里载歌载舞,盅子舞、筷子舞、顶碗舞等等,婚庆结束后,新人们的生活就开始了。
八
与其说新生活,还不如说是新郎的实习期。新郎在两年之内是不洞房的,两年之后,只有女方对新郎满意,他们才算是正式的夫妻
第五篇:蒙古族婚礼主持词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
到了秋天,大地因此而变得丰厚、凝重起来,果农在谈论今年的价钱有多么好,菜畦里是麦苗儿青来草花儿黄,而庄稼人看着满田金黄色的稻穗穗穗饱满,笑得那么舒心,就连空气都散发着丰收的喜悦。啊!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喜气洋洋,参加他们的结婚庆典。请鸣炮,奏乐,掌声欢迎新郎新娘入常
喜鹊闹喳喳,迎来礼炮声。
新郎新娘从礼炮声走来,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今天的婚礼盛典歌唱,新郎新娘从金光大道上走来,我们没有理由不为
看新郎挺胸抬头,雄赳赳气昂昂多气派:两道刘德华的眉毛挺可爱,郭富城的眼睛也不赖,成龙的鼻子安排在重要地带,赵忠祥的嘴那是说好不说赖啊!身体棒,长得帅,面带笑容多豪迈,成熟稳重还挺有派!嗬嗬,两条腿加上两条腿等于四条腿,外加一条麻花辫,合起来力大如牛,牛气冲天,齐心协力,天天奔小康!
结婚了,垒窝了,吃喝玩乐撤拉事儿全来了,当家方知柴米贵,一寸光阴一寸金,扬鞭催马运粮忙,不用扬鞭自奋蹄。
伴你们步入神圣的婚姻殿堂,喜洋洋见证您俩的甜蜜爱情。
今天,在xx宾馆xx大厅啊,可以说是喜歌高奏,喜炮响亮,亲朋好友欢喜一堂,前来贺喜,恭喜吉祥,真是喜笑颜开,喜气大方
在座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现场主持人xxx代表新郎新娘,送三色酒过喜,祝愿大家,抬头见喜,低头见喜,喜上加喜,最后,把你们心中的这份祝愿,现在送给这两位新人,新郎新娘,恭喜恭喜。
〔主婚词证婚词答谢词〕
茶,要喝浓的,直到淡而无味;酒,要喝醉的,直到不能醒来的;人,要深爱的,要下辈子继续爱的;爱人,要像新郎新娘这样的。有请主婚人致词。
古人说,人生有三大喜事,一是金榜题名,二是洞房花烛,三是喜得贵子,他们到今天已经完成了两件任务,前边的路正长,事正多,让我们一起祝福,祝他们一生幸福,两情相悦,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地久天长,十全十美,百年好合,千年等一回,万事都有如意。同时,谨借此幸福时刻、难逢机会,送在座的尊贵的先生们、高贵的少爷们、贤慧的女士们、漂亮的小姐们:100公斤的平安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金秋拾掇,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心灵涤荡的季节。室外桂花树一如往年,花朵缀满枝头,摇曳着美丽,展露着容颜。桂花甜香浓烈,芬芳四溢,那么,醉人的酒呢?人逢喜事精神爽,千杯万盏不会醉,一杯一杯再一杯,你没喝好我来陪。请大家开怀畅饮。
典礼结束,请来宾两张肩膀抬个口——开吃!
一张玉桌四四方,金杯牙筷放毫光;
手拿牙筷似金龙,盘盘好菜请客尝。
一块顺风两层皮,食到肚中别有味;
钳块顺风舅爷食,舅爷命长有福气。
红烧扣肉烂又香,钳块扣肉伯公尝;
亲戚朋友运气好,大家发财好荣光。
鱼圆好食味道长,猪肉头牲大家尝;
喜酒食了人欢喜,夫妻偕老喜洋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