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拓宽养老渠道拓展养老空间
编辑:花开彼岸 识别码:23-230339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3-28 10:38:02 来源:网络

第一篇:拓宽养老渠道拓展养老空间

拓宽养老渠道 拓展养老空间 努力构建有特色的养老服务社会化保障体系

**区位于**市北部,与**市相邻,区域面积约52平方公里,辖1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现有人口48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83308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17%,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31671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6.4%。据初步统计,我区现有空巢老人13282人,占老人总数的16%,其中,孤寡老人有491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有593人,“三无”老人有136人。

针对我区老龄群体不断增加的现状,我区在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方面,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方法,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制定社会福利社会化发展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共同发展养老事业,利用有效的社会资源更好地开展养老服务,逐步形成社区服务与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机构养老相结合的服务网络,努力构建有立山特色的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社区老年福利服务为依托、社会福利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社会化保障体系。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养老工作

发展养老产业是解决未来中国老年问题的必由之路,是现阶段发展中国社会福利事业的重要举措,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发展中国社会福利事业的重要途径,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对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 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区在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活动中,区委、区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给予大力支持,区民政局和试点街道办事处通力合作,精心组织实施:一是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过问、了解此项工作的进展情况,两次听取民政局专题汇报,一次检查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落实情况,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二是成立了区、街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领导小组,精心筹划,安排专职人员主抓此项业务,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责任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创建活动;三是结合《**省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方案》,认真详尽地制定了《**区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方案》,并通过试点街道的相关经验制定了《**区关于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四是认真贯彻落实市民政局关于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的相关精神,并多次召开**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会议,本着组织、协调、引导、扶持的原则,逐步探索养老产业发展模式;五是虚心求教走出去,积极探索引进来,**区民政局及试点街道办事处的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人员利用休息时间去大连学习养老方面的先进经验,把大连的先进养老理念引进来并与立山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还与**市的相关街道结成养老服务社会化友好街道。通过区、街、社区的不懈努力,我区的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形式,努力构建有特色的养老服务社会化保障体系

养老服务社会化有多层含义:一是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国家、集体、企业、个人多渠道投资、多种所有制养老机构共同发展局面;二是服务对象公众化,养老服务不仅面对“三无”老人、“低保”老人,还要面对全社会的所有老人;三是服务形式多样化,通过上门、包户、日托等服务形式为家庭提供支持;四是服务队伍实现专业人员和志愿者相结合。**区在努力构建养老服务体系上下功夫,拓宽养老服务渠道,以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机构养老为主要养老服务模式,解决立山区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问题。

(一)、以居家养老为基础,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专业化的养老服务

我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共有83308人,而子女不在身边、单独居住的空巢老人就有27126人,占老人总数的32.56%,我区现有14家养老院,总计床位1113张,与我区8万多名老人这个数字相比,未免显得杯水车薪,另外,传统的思想观念也在阻止一部分老人到养老院中安度晚年。因此,居家养老就成为颇受老年人欢迎的一种新的养老模式。

居家养老就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养老服务体系,主要分为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文化等几大类,包括做饭、送饭、洗澡、巡诊、打扫卫生、心理辅导等,老百姓形象地称之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区居家养老人员从最初的10位孤寡老人发展到遍及**区80个社区的1028位老人。居家养老既解决了社区资源重组又破解了养老就业两大难题,它投资少、见效快、符合老人恋家的心理需求,在生活环境、服务方式、价格取位等方面,深受老人和下岗职工的欢迎,可谓一举多得。

1、了解需求,做好居家养老的基础工作

为了解老人的需求,我们首先对立山区60周岁以上有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老人进行登记。通过调查显示,有居家养老需求的老人达9%以上。我们选择了**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的97位“三无”老人家庭进行首批居家养老服务。其次选择和培训养护员,全区愿意从事居家养老工作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共490人,我们对他们的具体情况分类编排成册,从中选出身体健康、有为老服务意愿并已获得劳动部门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首批上岗从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2、规范管理,使居家养老工作健康发展

为了实现规范化管理,**区民政局下发了《**区关于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街道要成立社会化养老(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个社区成立社区养老服务站,实现“九有六统一”:即有办公室,有办公电话,有专干,有养员、养护员档案,有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有居家养老分布表,有养护员公示板,有养护员考核记录,有被服务对象的信息反馈记录;统一 养护员守则,统一居家养老标识及编号,统一服装,统一协议文本,统一养护工作日记及检查考核记录本,统一日常生活收支帐。

街道和社区对养护员进行跟踪考核,老人不满意的养护员及时进行调整,由于养护员的周到服务,逐步改变了老人的生活质量,赢得了老人的信赖,养护员与老人之间也产生了浓厚的儿女情。如**街道**社区8202栋6号的**老人,今年79岁,因病卧床,老伴也年事已高,儿女由于工作繁忙,无法整天照料他,为了能让父亲得到更好的照料,儿女们找到龙家社区养老服务站,服务站了解情况后,及时与辖区内夕阳圣人养老院取得联系,在第一时间内为老两口送去了可口的饭菜,这样的举动让两位老人非常的感动。现在,**家与**养老院签订了居家养老服务协议,**养老院指定了专门的护理员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他们不仅为老人送饭,还为瘫痪老人提供日间的看护和照料,深受老人的欢迎。

3、政府筹资,做好困难老人的养老工作

对“三无”老人采取政府买单的形式,为他们购买服务,标准为每人每月服务费用200元,对低保特困老人、老劳模、老优抚对象、高龄老人等经济困难者,需要提供服务的,标准为每人每月服务费用100元,有支付能力的老人服务费用视实际情况而定。**街道办事处**社区的**老人,今年80岁,无儿无女,每月靠领取低保金度日,自从我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以来,**社区养老服务站每天派专人到他家里为老人洗衣、做饭等生活照料,使老人生活质量有了提高,活得也更有尊严,老人逢人就说:“没想到政府会对我一个孤老头子这么好,共产党让我享受低保我已感激不尽,现在又有人上门为我免费洗衣、做饭,共产党真是太好了!”纯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老年人的关爱,对老年事业的重视。

现在97户居家养老家庭户户都有感人事,家家都有浓浓情,老百姓夸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政府放心、老人欢心、下岗人员热心的老人之家。我区的居家养老有关做法还得到了《**日报》、《**晚报》、**网等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

(二)、以日间照料为依托,因地制宜地为老年人拓展白天的生活空间

我区开展日间照料主要是以社区的一站四室为依托,通过图书室、棋牌室、健身室、卫生服务站等设施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休闲场所,这种养老服务形式主要是通过社区服务来实施的,是养老服务社会化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年人独立生活的重要支柱。这种服务是办在家门口,就近就地,离不开故土、熟人,能满足老年人地缘心态的要求。开展日间照料式的养老服务,既是对居家养老的有效补充,又是对老年人孤独时生活空间的积极拓展,同时家庭成员的负担减轻了,后顾之忧解除了,工作的安心了,在家的老人欢心了,社区和谐了。

1、整合社区资源,无偿提供照料服务

社区以“日间照料室”为载体,将有服务需求的老人集中起 来,提供健康照料等托老服务,并提供免费茶水、休息场所,提供报刊杂志供老人阅读。**区**街道机电社区养老服务站的日间照料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白天,老人们在“日间照料室”内一起聊天、下棋、娱乐,晚上就可以各自回家,这样既解决了白天子女不在身边,老人独自在家的难题,又将服务对象和服务资源集中起来,降低了养老服务的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真正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老年人养老意愿。机电社区4栋93号的杨占奎老人,白天子女不在身边,老人独自在家感到非常的孤独和寂寞,但又不愿意向儿女倾吐自己的苦恼,担心儿女无法安心工作,自从机电社区养老服务站开放以来,老人就成了这里的常客,脸上也绽放了笑容,他逢人就说:这个服务站就是我的第二个家,这儿我来定了!像这样的社区养老服务站在**区不只**街道办事处一家,**街道办事处的**社区、**社区、**社区、**街道办事处的**社区等也都成立了社区养老服务站,开展了形式各异的日间照料服务,这种养老方式符合现代社会养老的主流认识,对于绝大多数老年人而言,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社区,符合老年人心理需求,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利用社区优势,无偿和有偿相结合,开展特色的日间照料服务工作

利用社区资源开展日间照料服务,可以让更多老年人不出社区就可以得到物质、精神和文化生活的优质服务。这种新的模式,一方面满足老年人既需要照料又不愿离开家庭的要求,另一方面 又与现阶段生活水平相适应,既有效地缓解了老年福利机构缺少的矛盾,又弥补了家庭养老的不足。**街道办事处以**老年服务中心为依托,对辖区内需要提供日间照料服务的老年人分别采取无偿和低偿相结合的服务形式,对生活特殊困难的老人提供无偿照料,对有一定支付能力的老人提供低偿服务,目前已有50多位老人每月自愿出资100元到中心接受服务,他们白天到服务中心参加老年大学,进行各项娱乐活动,享受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每天提供一顿午餐,老人还可以享受1-2小时的午睡时间。这种现代的养老模式,秉承了“市场化运作、信息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社区服务理念,建立了“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的长效机制,使之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社区服务的新亮点。

(三)、以机构养老为补充,为老人在养老院中安度晚年打造坚实的养老平台

机构养老就是老人通过在养老院内享受护理、餐饮、医疗、心理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使他们在养老机构中得到多方面的照料服务和精神慰藉的一种养老服务形式。

目前,我区共有养老机构14家,养老院占地面积共计4322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1106平方米,现有职工166人,共有床位1113张,入住人数共计701人。

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养老,我区注重对民办养老机构的培育、扶持、管理和服务工作,不断在做强、做大、做好民办养老 机构上下功夫。

1、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的宣传力度,为更多的老人入住搭设金桥

由于受**区的地理位置既不是商业区又不是发达的繁华区所限,14家民办养老机构的情况很多老人不知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床位的入住率,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区民政局有关同志自今年6月份以来先后5次深入到这14家民办养老机构中,详细了解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帮助解决问题、积极提供服务,首先从加大宣传力度入手,帮助他们提高知名度:一是有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网上信息传播渠道予以宣传。二是通过民政系统予以宣传。三是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我区通过电视台将14家民办养老机构中有特色的几家制成系列专题片进行播放,多家报纸也给予专题报导,同时,各养老机构本身也增强了宣传意识,采取了一些宣传措施,通过上述的一系列宣传,扩大了我区养老机构的社会认知面,提高了其知名度,同时也提高了床位的入住率,目前,14家养老机构的床位平均入住率已由原来的55%提高到现在的70%。

2、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的培育、扶持力度,为其发展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是发展我区养老产业的一条有效途径,近几年来,我区积极培育养老机构,注意引导民营、个体资金兴办养老机构,同时强化政策法规的扶持力度,使14 家民办养老机构由最初的“夫妻店”型逐步发展成现在的“规模型”。在政策的扶持上,我区制定了相关的城建、卫生、环保、煤气、自来水、用电、供暖等方面的优惠和减免政策;在场地设置和房屋的使用上优先保证用于养老,还利用星光计划项目资助养老院建设,并采取改造、资产重组等方式,将区域内的多处闲置场地、房屋用于发展养老事业,仅三年的时间,我区的民办养老院就由三年前的4家发展到现在的14家;在服务上,我们本着你发财我发展的原则尽力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一方面主动为他们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努力为他们创造和谐发展的环境。今年夏季,座落在居民楼里的万福缘养老院一部,由于环境卫生问题引起了周围居民的不满,居民通过千山晚报读者热线予以投诉,看到报纸后,我们立即协调城管、环保、街道办事处、社区、养老院等相关部门、单位对此事做出了妥善处理,公平圆满地解决了问题。

3、加强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有效监管,使之沿着健康的发展轨道良好运行

民办养老机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迅速发展起来的新的社会养老产业链,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如何对其实施有效监管是民政部门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我区按属地化管理要求,本着管理促发展的原则对民办养老机构进行宏观上的管理。首先是定期召开各养老院负责人会议,用会议统一他们的思想。我们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养老院负责人会议,传达上级有关精神,宣传党和国家关 于发展养老产业的政策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提出明确要求,帮助他们树立敬老、爱老、为老服务理念,确保养老院的发展方向不偏。其次是加强检查、严把安全关。我们坚持每月和重大节日前检查制度,重点对食品卫生、防火、老人安全设施等进行认真检查,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问题的养老院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责令整顿,限期纠正,并进行复查,严把安全关。

目前,我区的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势头良好,有的已开始向规模化发展,这无疑会对我区的养老事业起到积极作用。

三、我区在实施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中的体会

养老服务社会化这一新生事物在我区经过短短几个月的运行,已呈现出了勃勃生机,这项在我区乃至我市都没有现成经验可学的工作,却在我区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总结起来,我们体会最深的有以下三点:

(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财政的大力支持是做好我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我区在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中,区委、区政府的主要领导能把这项工作摆上位置,听汇报、提要求、定政策、抓进度,试点街道的党政主要领导都能靠前指挥、具体操作,区、街两级领导的重视程度为我区全力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奠定了基础。区、街两级在资金的投入和场所的安排上也加大了力度,为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开拓创新,大胆尝试,发展特色是做好我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的重要手段

在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中,我们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敢于创新,敢于尝试,体现特色:一是依托养老机构拓展居家养老和日间照料服务,利用养老机构的专业化服务人员为辖区内的老人提供周到的服务,**街道的**养老院、**街道的**老年服务中心在这方面已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二是发挥一站四室功能在社区中开展养老服务,使老人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居家养老和日间照料服务;三是通过征集会员的方式,将辖区内的各种服务单位和机构吸纳为会员单位,会员单位无偿或低偿为老人提供服务,**街道的**社区已在这方面做了大胆尝试,效果很好。

(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是做好我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以来,我区在市民政局有关领导和社会事务处有关负责同志的关心、帮助、指导、支持下,发扬立山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面对养老服务社会化这项新工作的挑战,为我区全力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摸索出了成功的经验,正是这种责任感、这种敬业精神、这种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才有力地推动了我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顺利开展。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我区在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方面只是做了一点尝试,做了一些应该做的工作,和其他城区相比我 区还有很大差距,离中央、省、市关于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要求还相差甚远,我区决心借这次会议的东风,夯实养老服务基础,着眼未来,面对日益凸显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本着“投资主体多元化、运作方式市场化、服务形式多样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的原则,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努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日间照料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有立山特色的养老服务社会化保障体系,不断开创我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新局面。

第二篇:养老

事业靠我发展 我靠岗位成才 练就过硬本领 掌握过硬技能 培养过硬作风 建设过硬队伍 勇于挑战自我 敢攀技术高峰 创新提高求实效 凝聚人心谋发展 岗位上苦练本领 赛场上摘金夺银 同台竞赛比技艺 赛场争相出佳绩 知识撑起一片天 技术造就一代人 十余个工种大比武 千名师生夺状元 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 学技术 练本领 强素质 争第一 争能手 夺状元 比贡献 创一流 比思想 赛技能 比风格 赛水平相互学习加强交流 共同提高 群英聚会 比学赶帮 争创一流 勤学苦练 一专多能 全面发展 规模做大 内涵做强 质量做优 学技术 练本领 比贡献 争第一 岗位靠竞争 收入靠绩效 晋升靠才干 敬业爱岗 苦练技能 走岗位成才之路 勇于创新 敢为人先 超越自我 挑战无限 以人为本 重在参与 培养人才 增强素质 学习技术 钻研业务 增强技能 提高素质 励练能力 交流技艺 超越自我 勇攀高峰 加强学习相互交流 切磋技艺 共同提高 学习技术 钻研业务 增强技能 提高素质 赛出水平赛出风格 超越自我 追求卓越 尊重劳动 尊重知识 尊重技能 尊重人才 培养人才 吸引人才 留住人才 用好人才 培养人才 发现人才 功在当秋 利在后代 以赛促学 以赛促练 以赛促教 以赛促改

沧浪区是江苏苏州的中心城区。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64377人,占全区总人数近两成。由于苏州生活富足,大多老年人不愿离家。选择居家养老人员占97.9%。为解决居家养老问题,沧浪区委、区政府打造了一个“围墙是虚拟的、养老是实在的、运作是科学的、服务是优质的”,且能够覆盖全区老人需求的新型养老机构---“邻里情虚拟养老院”。

一、主要做法

“邻里情”虚拟养老院是以“居家乐221服务系统”为载体,由苏州鼎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作为主运营商,整合优秀的社区服务企业加盟,发挥24小时管理服务优势,为居家老人提供标准化、专业化、亲情化,全方位、全天候的养老服务模式。虚拟养老院里不同于传统的养老院,这里没有住一个老人,仅是一个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虚拟养老院成立以来,主要开展了三方面工作:

(一)依托科技、优化流程,实现管理信息化。虚拟养老院的技术核心是“居家乐221养老服务系统”。该系统包括呼叫中心客户端、老人居家客户端、平台服务组件平台、通信及信息传输四部分,形成了由工单生成、工单流转、监控考评、收费查询、统计分析、服务预测六大功能模块,通过语音程控交换系统、数字化信息传输系统和数据库终端处理系统对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实行会员制客户准入管理。系统通过对客户生活需求分析,自动生成客户所需服务项目,经客户确认后,养老服务中心指派服务商为客户提供上门服务。按照服务项目,系统每个月形成1份收费清单,养老服务中心按约定向客户收取服务费用。系统从客户确认服务开始便对服务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回访、咨询意见,并以客户满意度来考核服务质量。信息系统通过主动获取老人需求,快速编制计划,及时组织服务,进行有效监控,实施规范管理。

(二)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实现运作市场化。在“邻里情”虚拟养老院创建过程中,政府始终起着主导、引领、扶持和管理监督作用。通过《沧浪区社会养老服务组织资金补贴实施办法》,将虚拟养老纳入养老服务组织,享受政府开办经费补贴和运营经费补贴。对符合政府援助的对象,分别按每人每月450元、350元、250元、60元、30元(A1、A2、A3、B1、B2)标准,为老人进行购买服务,让经济收入不同的沧浪老人共享“老有所养”大平台。同时,我们选择优质民办非企业单位沧浪区“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作为运营主体,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通过企业职业化的员工队伍,标准化的服务规范、市场化的发展项目,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为虚拟养老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一流服务。

(三)分类施养、个性选择,实现服务标准化。沧浪区“邻里情”虚拟养老院带给社区老人服务内容涉及家政便民、医疗保健、物业维修、人文关怀、娱乐学习、应急救助6大类53项,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照料的所有服务项目。在服务对象选择上,凡年满60周岁的社区老人都将纳入服务范围,并分A、B、C三个层面为老年人提供无偿、低偿、有偿服务。这种分类服务方式,丰富了养老服务产品,满足了不同层次老年人服务需求。与此同时,“邻里情”虚拟养老院还引入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对所有服务项目实施标准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养老服务专业化品质。

二、取得成效

“邻里情”虚拟养老院运行一年多来,主要取得了三方面经济社会成效。

一是降低了养老成本。虚拟养老院大量节约土地、人力和管理成本。近几年,我区先后投资建设2所机构养老院,每张床位需5-10万元。而虚拟养老院至今投资还不到150万元,基本解决了4000多位老人的养老需求,其成本远远低于机构养老方式。

二是提升了养老效率。开办一年多,虚拟养老院累计完成工单5万余张,完成精神关怀服务1万多次,服务对象由252户400余人增至2680户4000余人,增长963%;自费需求人数也从89人增至885人, 增长了894%,极大地提高了养老服务效率。

三是改善了生活质量。虚拟养老院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让沧浪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机构养老院同等的人性化关爱与社会化服务,较好地解决了高龄、空巢、特困老人生活困难和缺乏精神慰藉等难题,满足了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多层次需求,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四是推动了产业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市场空间很大,具有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虚拟养老院作为养老服务产业的孵化器,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将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和分散的养老服务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克服了目前社会上的家政企业小型化、零散化,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和品牌效应,产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形成了规模和品牌效应,带动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

三、几点启示

回顾虚拟养老院产生、发展的简短过程,我们有四方面的启示:

启示一:科技创新是前提。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就没有“邻里情”虚拟养老院的创建和发展。虚拟养老院正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创新了现代养老模式,降低了养老成本,提高了养老效率,提升了服务质量,带动了产业发展。

启示二:党委政府强力推动是基础。虚拟养老院工作,区委、区政府应始终起着主导、引领、扶持与管理监督作用。起步阶段,政府出资搭平台;运作阶段,政府发文作补贴;协调阶段,政府牵线给优惠(如税收等公用事业收费),虚拟养老院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政府关爱。

启示三:多元化社会扶助是保障。借助各种社会养老资源,是虚拟养老不断发展壮大的推动力。养老事业是一项综合性社会事业,离不开医疗卫生、康复护理、文体娱乐、信息咨询、老年教育等方面的支持。

启示四:企业化市场运作是关键。实践证明,一个市场化运作的服务机制,可以催生一支优质养老服务员工队伍,可以提升一个科学养老技术运作体系,可以完善一个快捷完美的信息化养老网络。

居家养老,任重道远。我们决心以这次会议为动力,以创建和谐社会为契机,努力开创具有苏州文化、沧浪特色的养老之路新局面。

一、主要做法

“邻里情”虚拟养老院是以“居家乐221服务系统”为载体,由苏州鼎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作为主运营商,整合优秀的社区服务企业加盟,发挥24小时管理服务优势,为居家老人提供标准化、专业化、亲情化,全方位、全天候的养老服务模式。虚拟养老院里不同于传统的养老院,这里没有住一个老人,仅是一个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虚拟养老院成立以来,主要开展了三方面工作:

(一)依托科技、优化流程,实现管理信息化。虚拟养老院的技术核心是“居家乐221养老服务系统”。该系统包括呼叫中心客户端、老人居家客户端、平台服务组件平台、通信及信息传输四部分,形成了由工单生成、工单流转、监控考评、收费查询、统计分析、服务预测六大功能模块,通过语音程控交换系统、数字化信息传输系统和数据库终端处理系统对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实行会员制客户准入管理。系统通过对客户生活需求分析,自动生成客户所需服务项目,经客户确认后,养老服务中心指派服务商为客户提供上门服务。按照服务项目,系统每个月形成1份收费清单,养老服务中心按约定向客户收取服务费用。系统从客户确认服务开始便对服务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回访、咨询意见,并以客户满意度来考核服务质量。信息系统通过主动获取老人需求,快速编制计划,及时组织服务,进行有效监控,实施规范管理。

(二)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实现运作市场化。在“邻里情”虚拟养老院创建过程中,政府始终起着主导、引领、扶持和管理监督作用。通过《沧浪区社会养老服务组织资金补贴实施办法》,将虚拟养老纳入养老服务组织,享受政府开办经费补贴和运营经费补贴。对符合政府援助的对象,分别按每人每月450元、350元、250元、60元、30元(A1、A2、A3、B1、B2)标准,为老人进行购买服务,让经济收入不同的沧浪老人共享“老有所养”大平台。同时,我们选择优质民办非企业单位沧浪区“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作为运营主体,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通过企业职业化的员工队伍,标准化的服务规范、市场化的发展项目,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为虚拟养老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一流服务。

(三)分类施养、个性选择,实现服务标准化。沧浪区“邻里情”虚拟养老院带给社区老人服务内容涉及家政便民、医疗保健、物业维修、人文关怀、娱乐学习、应急救助6大类53项,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照料的所有服务项目。在服务对象选择上,凡年满60周岁的社区老人都将纳入服务范围,并分A、B、C三个层面为老年人提供无偿、低偿、有偿服务。这种分类服务方式,丰富了养老服务产品,满足了不同层次老年人服务需求。与此同时,“邻里情”虚拟养老院还引入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对所有服务项目实施标准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养老服务专业化品质。

二、取得成效

“邻里情”虚拟养老院运行一年多来,主要取得了三方面经济社会成效。

一是降低了养老成本。虚拟养老院大量节约土地、人力和管理成本。近几年,我区先后投资建设2所机构养老院,每张床位需5-10万元。而虚拟养老院至今投资还不到150万元,基本解决了4000多位老人的养老需求,其成本远远低于机构养老方式。

二是提升了养老效率。开办一年多,虚拟养老院累计完成工单5万余张,完成精神关怀服务1万多次,服务对象由252户400余人增至2680户4000余人,增长963%;自费需求人数也从89人增至885人, 增长了894%,极大地提高了养老服务效率。

三是改善了生活质量。虚拟养老院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让沧浪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机构养老院同等的人性化关爱与社会化服务,较好地解决了高龄、空巢、特困老人生活困难和缺乏精神慰藉等难题,满足了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多层次需求,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四是推动了产业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市场空间很大,具有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虚拟养老院作为养老服务产业的孵化器,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将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和分散的养老服务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克服了目前社会上的家政企业小型化、零散化,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和品牌效应,产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形成了规模和品牌效应,带动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

三、几点启示

回顾虚拟养老院产生、发展的简短过程,我们有四方面的启示:

启示一:科技创新是前提。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就没有“邻里情”虚拟养老院的创建和发展。虚拟养老院正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创新了现代养老模式,降低了养老成本,提高了养老效率,提升了服务质量,带动了产业发展。

启示二:党委政府强力推动是基础。虚拟养老院工作,区委、区政府应始终起着主导、引领、扶持与管理监督作用。起步阶段,政府出资搭平台;运作阶段,政府发文作补贴;协调阶段,政府牵线给优惠(如税收等公用事业收费),虚拟养老院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政府关爱。

启示三:多元化社会扶助是保障。借助各种社会养老资源,是虚拟养老不断发展壮大的推动力。养老事业是一项综合性社会事业,离不开医疗卫生、康复护理、文体娱乐、信息咨询、老年教育等方面的支持。

启示四:企业化市场运作是关键。实践证明,一个市场化运作的服务机制,可以催生一支优质养老服务员工队伍,可以提升一个科学养老技术运作体系,可以完善一个快捷完美的信息化养老网络。

居家养老,任重道远。我们决心以这次会议为动力,以创建和谐社会为契机,努力开创具有苏州文化、沧浪特色的养老之路新局面。

第三篇:养老有关情况

万年县裴梅镇群众来电咨询:我们想合资在当地开办养老院,不知道需要哪些手续和条件?还有,政府是否有政策扶持?

万年县民政局答复:

一、申办民办养老院手续:

(一)申办人向拟办机构所在地的县级民政部门提交筹办申请书,可行性报告和申办人有效身份证件。

(二)申办人经民政部门审核同意后可开始筹建民办养老院。

(三)经同意筹办的民办养老院具备开业条件时,向批准机关申请领取《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

二、享受优惠政策:

(一)免缴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费、施工管理费、防空地下室易地费、墙体革新费、学校校舍修建附加费、散装水泥专项基金等有关收费。

(二)免缴城市煤气和供水的增容费。

(三)用水、电、煤气,按照居民生活或行政事业的分类价格择低执行。

(四)福利性、非营利性的民办养老院,暂免征企业所得税,以及民办养老院自用房产、土地、车船的房地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徐声高陈书芹)现在开什么老人院?一年你能赚多少?我举一点例子,你是自己的地还是租的地,自己的房子还是租的房子?成本是多少?你有多少个床位,一个床位你能收多少,你要多长时间才能收满人?你要请多少个护工?厨房要多少人?实际上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最主要的是,万一你的服务问题导致老人摔了,你要赔多少?就算不是你的问题,老人不讲理,你又要怎么办,是赔?是拖?还是。。。举一个不讲理的例子:两个老人在卧室里面抢遥控器,其中一个老人摔了,但是他的家人要来找你的麻烦,理由是:为什么老人在房中争执,院方不制止?这个事情你找谁说理去?也不想想护工有可能24小时在老人身边吗?

写一份研究方案,调查地点:养老院

调查内容:

1、了解孤寡老人或儿童(包括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2、了解孤寡老人或儿童对社会的期望。

调查方式:

1、人数要求,至少调查样本10份以上;

2、调查过程中可以进行采访、座谈、问卷等形式;

3、注意收集相关资料;

调查的有关问题:

1、经济收入情况如何;

2、身体状况情况如何;

3、亲情情况如何;

4、娱乐或学习情况如何;

5、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设想,对家人、社会有什么期望等。

第四篇:养老

人才一直是制约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瓶颈,随着产业发展对养老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所以,养老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选择和储备则至关重要。

我国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老年人比例逐渐上升,如何面对迅猛而来的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条件下,直接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加之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起来。这将对我国养老福利事业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因此,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新途径、新办法,已势在必行。

从业人员现状

一般认为:中国老人的养老应以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居家养老内容单一,发展缓慢,远远达不到人们的需求。很多城市仅有家政服务,少数发达地区有养老护理员,但在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仍旧没有办法提供。养老机构应运而生,并逐渐被国家所重视。但是,在我国养老机构用人处境尴尬,一是养老护理人员严重短缺,具有专业护理技能的人员更是匮乏;二是从业人员流动性过大;三是从业人员严重老化,年轻人偏少,导致进入行业的门槛越来越低,进而形成恶性循环。据悉,目前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形势非常严峻,当前仅护理人员缺口就达到1300万人。

由于照顾老年人容易出现跌倒、呛咳等意外事故,风险高,工作内容单一,并且不容易了解老人的心里。养老机构成为被告已不鲜见,在北京的各个基层法院里,几乎都有养老机构因老人被摔伤、摔死、噎死、呛死而成为被告。业内人士认为,养老机构发生意外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护工不具备专业医学护理知识,很多护工无资质上岗。按照北京市《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标准》,养老机构中提供老年护理服务管理、老年护理服务的人员应由注册护士和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证书的养老护理员担任。但是,养老护理工作细致而繁重,承担的责任和风险较大,所以许多人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在养老院工作的养老护理员中,并不完全符合这一规定,尤其在新招聘的护理员中,能持证上岗的比例更低。护工并没有经过严格正规的培训,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有很多盲区,常常造成各种意外,严重者可能会给老人的生命带来威胁。为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后被告上法庭,个别养老院会减少服务项目,相应就降低了服务质量。比如,怕烫着就少洗澡,怕刺卡就不给鱼吃,怕摔着就不让下床。这种以期降低风险系数的“防卫性措施”,其实是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最终受害的还是老人本身。护士是最佳人选

以往护士毕业,首选去医院工作,从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状况来看,我国的护理事业发展处于迟缓阶段,而且是处于低下阶段。国外的护理事业远远超过了我国,并且在国外护理事业与医疗是处在同一位置,甚至以护理为主导地位,我国始终是把治疗放在第一位,护理置于其后,就相当一个附带品一般,所以在医院,护士地位并不高,并且正规医院制度死板,工作几年才可以考护师,想要继续职位晋升难上加难,一般四十岁以上的护士就会被分配到后勤工作,职业生涯几乎到此结束,这是护理人员职业的弊端。

但在养老机构工作,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观念的不同,待遇的差异,地位的不同,使很多护理人员选择在养老院工作,同时各养老机构严重缺少像护士这样专业的人才,求贤若渴,对机构内护士相当重视,给予极大的发展空间,并且有很多机会出去进修学习。在这些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接触到各方面优秀的人才,像他们学习,不断的丰富视野、提升自身各方面水平,改变像过去在医院的那种单一的工作环境,工作也相对于在医院轻松一些,且压力也要小一些。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也可以从临床逐步走向管理,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这样的成功人士,我们可以向他们借鉴、学习,前途一片光明。

随着经济发展,老人不但需要生存,更需要有尊严的养老,需要在好的环境里养老。对生活不能自理、疾病缠身的老人面临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是极其脆弱的群体,发展护理服务,既可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减轻其肉体上的痛苦,使其生活得更有意义、更有尊严。面对中国养老事业现状,正规医学院毕业的护士成为从事该行业的最佳人选成为可能,在养老院工作已成为护理人员就业的又一选择。

目前我国提倡“医养结合”,也就是可以采取内设医务室、康复医院、护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医疗机构的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医疗服务。护士进入这些养老机构内的医疗机构,顺理成章,没有任何障碍,也为她们提供了一个新平台。

养老行业是一个爱心事业,相对于医院,有更好的口碑,它能使护士们的内心得到升华,如果宣传到位,也更容易被护士接受。

比如我们北京延生托养中心,收住植物人,进行托养。这个群体的护理需求相对更严格,因此,我们全部招聘的都是护士。其他特色养老院,如果招聘护士,也会提升专业水准,更有利于养老机构的发展。跨界后仍需努力

最近,教育部、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总则中提到:大力发展养老服务相关专业,不断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加强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建设,加快建立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全面提高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质量,适应养老服务业发展需求。未来将基本建立以职业教育为主体,应用型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层次相互衔接,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较好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以适应和满足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需求。

文件中还提到:重点支持一批有条件的学校开展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改革试点。鼓励和引导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材、教学方式、师资队伍等重点环节进行改革,建成一批教育观念先进、改革成效显著、特色鲜明的专业点,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建设整体水平。

我所毕业的学校“长沙卫校”在这方面早有尝试,我们护理专业的学生,都进行了老年护理服务的学习和实践。最关键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取得了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制的“养老护理员”四级证书。这样,为我们的择业拓展了途径。

相对于社会下岗人员的养老从业者来说,护士显然是养老护理方面的“专家”,但仍然需要继续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工作中做到细心、耐心,尽量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我们的责任就是“替子女尽孝,平平安安为老人养老送终”,让家人放心的把老人交到我们的手中,任何有志于老年护理事业者,只要坚持付出努力,将来就一定有希望能成为老年人所需要的真正护理专家。

以下几点建议,可供走进养老事业的护士姐妹们参考

1、增强人文教育。

护理专业学习过程中,尤其针对老年人特点的人文教育相对薄弱,因此,需要努力学习相关知识,打好养老护理基础。

2、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包括心理、身体、文化、人际沟通能力等。在养老机构中,单纯的护理技能,显然不能让老人满意。

3、不断提高学历。

这样,能够使自己站在护理专业的前沿,以适应社会对高质量护理的需求。

4、努力学习健康管理及营养学知识。

养老机构的特点,决定了这两方面必须提高专业水准,这对于高质量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5、认真对待心里护理。

老年期是人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是走向人生的终结阶段,也是实现作为人的生活价值的最后时期,这一时期随着生活适应能力的下降,身体状况的减退,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因此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养老机构的护理工作是本世纪最有前途、最具挑战、最有价值的工作之一,护理是神圣而极其崇高的事业。长沙卫校学生有幸从事老年护理事业者,应无愧于这个伟大的工作,应兢兢业业,竭诚为老人服务,将关怀及温暖带给有需要的老人。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养老事业添砖加瓦。

第五篇:拓宽教育渠道

拓宽教育渠道,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教育工作者应以邓小平同志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三个面向指示,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四有”人才。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很多,我特别注重的是爱国主义教育。多年来,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我下了深功夫,做了许多工作。我觉得,拓宽教育渠道,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效果非常显著。

一.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注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且特别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多年来,我坚持以爱国主义为主线,以革命思想启蒙教育为核心。在讲读过程中,深入分析,挖掘思想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在作文教学中,联系学生的教学和生活实际,抓住思想教育的契机,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鼓励学生立志努力学习,为将来建设祖国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1.在讲读教学中,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树立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怀有最深厚的感情,是中国人民政治品质和道德面貌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中国人民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力量源泉,也是学生发奋学习的动力。所以,应该从小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文。其中有一些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幅员辽阔的课文,如《桂林山水》、《长城》等;有一些赞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优秀人物和光荣传统的,如《难忘的一课》、《我的自白书》、《詹天佑》等,这些课文,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爱国之情,是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

在讲读课文的时候,我注意引导学生去理解、思索和体会,抓住比较关键的字词、句子、段落,深入分析,挖掘思想内容,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入境动情。

例如,在讲读《詹天佑》一文时,我不只是让学生了解詹天佑是爱国工程师,主持修了中国第一条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的京九铁路,而是让学生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说詹天佑是爱国主义工程师?他是怎么样修筑铁路的?引导学生们抓住“阻挠、要挟、嘲笑、轻蔑”几个词分析,说明詹天佑修筑铁路有多困难和艰苦;引导学生分析“勘探铁路”、“开凿隧道”、“设计路线”三个重点段,这是具体的事例,这说明詹天佑是怀着为中国人争气的思想来工作。学生明白了,詹天佑为中国人争了气,他的确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作者写这篇文章,赞美了詹天佑的爱国精神。通过分析,学生不仅对这位伟大的爱国工程师肃然起敬,爱国之情也油然而生。

在教学《艰苦的岁月里》一文时,我向学生讲述穷苦人是怎样受剥削和压迫的,是怎样受苦受难的,是共产党领导人民翻身得解放,建立新中国,人民才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在艰苦的岁月里,红军是怎样斗争的。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红军能有多大?他为什么不上学读书呢?你还知道多少像小红军一样的少年呢?学生经过争论,作出了满意的回答。我随即引导说:“是啊,正是因为我们中华有无数像小红军战士.王二小.刘胡兰这样不怕牺牲,英勇奋战,才建立了新中国。你们的年龄相仿,如果你是小红军战士.王二小.刘胡兰,你们会怎么做?”这样提问,大大缩短了学生与课本的差距,把学生的思维扩展到思维领域,进入了更广阔的境地,也坚持了文道统一,对学生进行了具体深入的爱国主义教育。

2.在作文教学中,针对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这个不低于学生的思想实际命题,加强文前指导,加强作文讲评,是在作文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环节。要坚持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理想教育,把学生的爱国之情化为具体的勤奋学习.文明守纪的行动。

例如,在学完《一定要争气》一文后,我对学生进行了深刻的思想教育。我让学生口述童第周的事迹,学生能够又一次被这位著名的生物学家发奋读书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不禁赞叹道:“童第周有志气,为中国人争了光。”趁这个机会,我针对部分学生不爱学习的实际,组织学生以《一定要争气》为题,写读后感,全班同学都写了高质量的作文。成绩较差的邵金柱同学在文中写道:“爱国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不好好学习,不掌握丰富的文化和科学知识,怎么做文明人,又怎么去爱过?要爱国,作为学生来说就要学好做人的道理,搞好学习,争口气,将来也好报效祖国。”这个连家长也不认为不是读书料的孩子,竟成了班上的上等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初中。

为了使爱国主义教育深入人心,我鼓励学生树立爱国之志。只有爱父母.爱同学的人.才可能爱集体;只有爱集体.爱人民的人,才能爱国家。让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逐渐将爱心升华为爱国之志。我让学生写《我爱同学》.《我爱老师》.《我爱妈妈》.《我爱校园》.《我爱家乡》.《二龙山新貌》.《富锦变了》等做文。《我和凡卡比少年》一文,歌颂了社会主义祖国,表达了学生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结合学校和班级的实际情况,积极创设情境,开展多种活动,对学生能够进行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

1.利用主题队会和班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精心设计主题班会和主题队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的镇级主题队会公开课《社会主义好》、《祖国的今天、明天》,镇级主题班会课《我爱祖国》、《做合格的小学生》,都受到了听课同志与领导的好评。

如主题队会《祖国的今天、明天》,我是这样设计的,搜集四九年以前表现人民生活贫穷、苦难的画片,或者听老人讲述,自己查资料,凭电视、电影上的画面,画一幅画;搜集四九年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画片,或者自己观察,画一幅画;展望祖国的未来,凭想象,画一幅画。这三幅画分别代表祖国贫穷、苦难的昨天,富强、幸福的今天和光明美好的明天。中队会分三段,第一段主持人到入正题,学生齐唱《我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学生讲述第一幅画的内容;第二段主持人的过渡语,学生齐唱《社会主义好》,学生讲述第二幅画的内容;第三段主持人的过渡语,学生齐唱《我们是社会主义接班人》,学生描述第三幅画的内容。学生构思好,描述逼真、生动,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有的同学画的第一幅图是日本侵略者烧、杀、抢掠,人们纷纷躲避的情景;第二幅画的是繁华的市场,人来人往,太平盛世的景象;第三幅画的是,日本客人看到中国现代化的工厂,伸出拇指夸赞的情景。有的同学第一幅画的是破小的茅草屋前,赤脚的农民,背着一口袋粮食去交租;第二幅画的是农民开着装满粮食的拖拉机,来到自己新盖得砖房前;第三幅画的是农民住进了楼房,室内摆放的是现代化的家具。啊!同学们回忆过去,眼看现在,展望未来,在这画里,在这叙述里,洋溢着对祖国深沉的爱,表示了对祖国明天的美好憧憬。

2.利用参观访问的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去敬老院、商店、市场等单位参观访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组织了学生参观北山敬老院,学生看到老人清洁的卫生环境,看到老人们欢声笑语的场面,都非常的感动。有的同学在日记中写道:“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是优越的。那些孤寡老人,能安享晚年,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吗?”

我还组织学生参观市场,访问一些商贩。当学生采访一位卖菜的残疾女同志的时候,她微笑着说:“不收我的税,对我很照顾,我一天能挣20多元钱吧。”啊!只有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才会有这样的优待的政策,使那些残疾人有生活出路,为他们提供方便与条件。

3.利用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利用“五一”、“六一”、“十一”等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五四”搞演唱会,“七一”搞故事比赛,“十一”演讲比赛,都

选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主题,方法灵活,形式新颖,学生踊跃参加。

4.利用晨会时间,让学生介绍最近的国内外新闻,读报纸上的一些爱国方面的文章,让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另外,每年的清明节,我们还搞祭扫烈士墓的活动、野游,每周一搞升旗仪式。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二.优化教育环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环境造就人才。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学生施加有力的影响。

就拿布置班级来说吧,我打破陈规,改变方法。以前设个小红花园地,填个人名,戴上一朵小红花,一带一学期。小红花园地成了一个摆设,不起作用。现在进行了改革,在小红花园地上设了五项:热爱祖国、遵守纪律、努力学习、热爱劳动、艰苦朴素。定期批评,优秀者奖给小红花。学期末,评出的红花同学会给予奖励。

我还在班级设立了小英雄人物专栏,每半月一期。我们搜集一些名人象周总理、朱德司令等人的画报、故事及介绍他们生平的文章,布置在专栏内,以此来鼓励同学们。

班级墙上的横幅,不管怎么换内容,有一个我从来不换。那是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普洛夫的一句名言:“我无论做什么,始终在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这句话说得多好啊!一些考入中学的学生,来看我的时候,还能背出一些格言。这对学生的影响多么深刻啊!毫不夸张的说,到了刻骨铭心的地步。

我拓宽教育渠道,大力开展爱国教育,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做到“五爱”、“四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长为明天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拓宽养老渠道拓展养老空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