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毛姆读书随笔》笔记
编辑:落日斜阳 识别码:24-836763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14 13:16:05 来源:网络

第一篇:《毛姆读书随笔》笔记

毛姆读书随笔笔记

说明:本文档仅为个人读书笔记,主要内容为毛姆谈到的关于读书的部分以及书中涉及到的名著,有老师讲过,要读好书,选择好书时可以读书中之书,相信毛姆提到的这些书也都值得一读

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

我要谈的读书,既不能帮你获得学历,也不能帮你谋生;既不会教你如何驾船,也不会教你如何修机器,却可以使你生活的更充实。但是,想要得到这样的好处,必须喜欢读书才行。每个人自己都是最好的批评家。不管学者们怎么评价一本书,不管他们怎么异口同声地竭力颂扬,除非这本书你感兴趣,否则它就与你毫不相干。你在读,你就是你所读的书的最后评判者,其价值如何就由你定。

别人所推荐的书,如果不能使你觉得是一种享受,那它对你就毫无用处。养成读书习惯,也就是给自己营造一个几乎可以逃避生活中一切愁苦的庇护所。

跳跃式阅读和小说节选

聪明的读者不会把读小说当成任务,他为消遣才读小说。使他感兴趣的是小说里的人物,他把自己置身于小说的境况中,在一定程度上过他们的生活。他们对生活的看法,对人类思索的某一伟大主题的态度,不管是用语言还是用行动变现出来的,都会在他身上引起共鸣,或者惊讶,或者欢乐,或者愤慨。尽管如此,他仍然本能的知道自己兴趣的所在,而且会像猎狗追逐狐狸一样追逐他。这就是跳跃式阅读。

读小说并不能轻易的获取知识。知识通过勤奋才能获取,那是一件艰辛而枯燥的工作。如果我们能把某种含有知识信息、因而十分有用的“药粉”裹在可口的小说“果酱”里一口吞下,那当然太好了。但实际情况是,弄到这么可口后,药粉是否还有效就不敢肯定了,因为小说家传递的知识带有偏见,因而不可靠;而对事物有一种歪曲的了解,还不如不了解的好。

小说家受其偏见的支配,他在选择题材、塑造人物以及在对人物的态度等方面,无不受此约束,无论他写什么都是他个性的流露以及他的内心直觉、感情和经验的表现。无论他怎么想写的客观,他终究是他的癖好的奴隶。无论他怎么不偏不倚,都免不了失之偏颇。他用的是灌了铅的骰子。

两种不同人称的小说

第一人称

优点:小说家只能讲述他亲眼目睹、亲耳所闻或者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也会使读者对叙述者产生共鸣。你也许不赞同他,但你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他身上,不由的便会同情他。缺点:当叙述者又是主人公时,他若告诉你他是如何英俊潇洒,不免有吹嘘的嫌疑;他若讲述自己的英勇行为,优惠给人自负之感,当读者都已看出女主人公爱他而他不自知时,似乎又显得很愚蠢。

小说的叙事主人公,即中心人物,和他周围的其他人物比较起来,总显得苍白而不够生动。因为作者从内部主观的观察后讲述他所观察到的东西是,往往茫然失措或者优柔寡断;反之,当他从外部通过想象和直觉客观的观察其他人物时,写出来的人物往往栩栩如生,使得自己的肖像相形见绌。

全知观点

优点:作者会告诉你他认为你应该知道的一切,帮助你随着故事的发展理解他的人物。他还可以对一批人和一系列事件表示关注,然后又把他们束之高阁,开始关注另外一些人物和事件,这样使故事复杂化,以此重新唤起你可能已有所谁退的兴趣,同时达到表达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目的。缺点:一批人可能不如另一批人有趣 代表作者:托尔斯泰

亚变种的全知观点

作者仍然无所不知,但他只对某一个人物无所不知,而由于这个人物对其他人物并不全知,作者的无所不知也就很有限了。

优点:防止枝节纷繁,小说结构紧凑而简洁。赋予对象以真实感,因为你关心的只是一个人,慢慢地就相信了他告诉你的事。这种写法会使小说富有侦探故事中的神秘气氛和戏剧性。缺点:作者可能比小说中那个正在探知事实真相的人物更加灵敏,很可能会在作者希望他知道以前就已经猜到了——就是这么回事!读者本不是傻瓜,你却轻率地、无礼地把他当成了傻瓜。书信体:第一人称写的,但是出自不同人之手。

优点:富有真实感,作者很容易相信那些信件是真的,从而落入小说家之手。

缺点:兜圈子故弄玄虚的讲故事方式,而且讲的过分谨慎。啰里啰嗦,离题万里,作者不久就会厌烦。

另一种第一人称创作的小说:作者用第一人称讲故事,但他并不是主人公,他讲的不是自己的故事,它是故事里的一个人物,与其他人物或多或少保持联系。并不决定情节,二是作为其他人物的知己朋友、仲裁者或是旁观者产生作用 代表作品:赫尔曼 麦尔维尔《白鲸》

一部好小说应该具有哪些特征

1.主题应引起广泛的关注,即不仅能使一群人感兴趣,而且具有较普遍的人性,对普通男女也有感染力。

2.主题应引起持久的兴趣:一个选择只有一时兴趣的题材进行创作的小说家,是个浅薄的小说家。

3.故事要合情合理而且有条有理,故事应该有开端、中间和结尾,结尾必须是开端的自然结局。情节要有可能性,不仅要利于主体发展,还应该是有故事自然产生的。4.人物必须具有个性:要求小说家创造出完全新型的人物时强人所难;小说家使用的材料是人性。只要小说家能通过个性来观察他的人物,只要人物个性鲜明到足以让人错以为它是独创的人物,那么这个小说家就已经很成功了。

5.语言源于性格,什么样的人说什么话。小说的对话不能杂乱无章,也不应该用于发表作者的意见;他必须服务于典型化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发展。叙述的部分直截了当,要生动、明确,只需把人物的动机以及他们所处的环境令人信服地交代清楚,而不应过于冗长。文笔要简洁,使一般文化修养的读者阅读时也不觉得费劲。风格要和内容一致,就像样式精巧的鞋要和大小匀称的脚相称。

6.小说应引入入胜,一部小说在提供娱乐性的同时越能发人深省越好。

无论多么富有诗意,逼真形象的景物描写,除非它有推动故事发展或者有助于读者了解人物的某种情况,否则就是多余的废话。小说家不是故事家,但是小说要有故事

故事是小说家为了拉住读者而扔出的一根性命攸关的救生绳索。因为听故事的欲望在人类身上就像对财富的欲望一样根深蒂固。有史以来人们就聚集在篝火旁或者市井处相互听讲故事。

假如山鲁佐德只知道刻画人物性格而不讲那些奇妙的故事,她的脑袋早就被砍掉了。

关于畅销书的好与坏

所有的出版商都会同意,不管他们在广告宣传方面准备花多少钱,都不可能使每个人都读某一本书,除非这本书里有什么东西能吸引每一个人。广告宣传所能做的,仅仅是使那些本来就想读某本书的人注意到这本书而已。

名家名作推荐 《唐吉可德》 《蒙田随笔》 《威廉。麦斯特》 简 奥斯汀 大卫 科波菲尔 呼啸山庄 红与黑 高老头 包法利夫人 战争与和平卡拉马佐夫兄弟 莫泊桑 契诃夫

做人的目的不是别的,只是为了寻求自身的快乐,即使是舍己为人,那也是处于一种幻想,以为自己所要寻求的快乐就是慷慨大方

第二篇:读书,笔记

《结交陌生人的六把金钥匙》

问题:

1、说什么?

2、怎么说?

3、不想?

六把金钥匙:(好奇、大胆、坚持对自身的要求多过对外,你要自信,你要有交流的欲望,你要突破思维里的墙,跳出自己的世界看问题。)

一、肢体语言,表情和蔼可亲而不是严肃。

SOFTEN法则

S=smile

O=open arms

F=forward lean 身体前倾

T=touch

E=eye contact英拉对奥巴马,会说话的眼睛

N=nod 点头

二、用问题开场,交谈

1、帮助问题:请问你能帮我。

2、礼节式问题:请问你的手机是。;我以前在,听过你的大名,您太厉害了。法

3、闲聊式问题:几点了;生意好吗;经常见到你,你住在这里吗。

原则:

1、简单容易回答

2、不要涉及不良及隐私的问题;薪水。

3、自然不做作:需要长期训练。

问题:为什么不能问她抽的什么牌子的香烟呢,:因为这显得你很无知,很粗鲁!至少因该先礼节性的表明一下自己问题的由来,比如“嗨,你好,最近这个牌子的烟好像挺流行的,我能知道它是什么牌子的吗”

因为还不认识这涉及隐私了涉及她的抽烟品味及消费水平

三、5S留下好印象

1、集中注意力听他人介绍

2、仅仅注意对方名字

3、大声重复听到的名字

4、想想你认识的人中有没有同名的:联想法加深印象

5、在交谈中和结束时称呼名字:不要说你了,XX再见。

实践经验:重复名字后,加以适当描述。

证明你记住了对方的名字。每个人都希望自己马上就被别人记住,这会让自己觉得别人认为自己很重要!

四、找到话题继续深入

来源1:周围环境,羽毛球场场地怎么样。

2:对方正在做的事情(与对方直接相关)。正在看的书。

3:对方兴趣、经历(要练习,敏锐发现对方兴趣,对方关注的事情)

4:对方话中线索。想要买手机。

五、不要说得话。

普遍不喜欢自大、夸夸奇谈、贬低其他人、带有强烈负面情绪的人。

不要说得话:

1、我的是对的,你的是错的!

2、我对这件事很清楚。我是专家你什么不懂

3、没有我不知道的事情。

4、我对这个事情无所谓。态度感觉是消极的不感兴趣的5、我很烦,别来烦我。-别人会高兴吗

替代的话:

1、我们的观点可能不同

2、我所知道的是这样的3、我对这个不熟悉

4、我确实没什么意见-不再是推诿不感兴趣

5、不说

六、友好结束谈话

错误:直接粗鲁的结束,给人不好的印象

正确:不好意思,我先出去一下;我有点事情;我先走了。

和陌生人交谈的成功之路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话,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不要脸,坚持不要脸!

要点:

1、好奇-更容易和陌生人交流

2、大胆-开始会紧张是正常的3、坚持-坚持训练和陌生人交流

因为好奇产生了与陌生人交往的想法

因为大胆产生了与陌生人交往的行动

因为坚持产生了与陌生人交往的习惯

第三篇:读书 笔记

《爱的教育》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读了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让我知道了许多有着教育爱和爱中的教育的故事。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的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当亲人的老师。当安利柯的先生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与他。虽然我无法做到这位先生的如此坦诚,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学生了。两个学生同时犯了错误,有时,我会凭我直觉判断,然后毫不留情的批评那个我心目中的差生。却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学生在暗自垂泪。也许在他们的眼里,我不再是个好老师。宽容和尊重学生,“只要你们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我绝不会责怪你们”。这是安利柯的先生们

给的我另一个启示.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学生,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只要目的达到,又何必在意学生是否接受了惩罚。

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是无法用准确的文字形容爱的定义,但是我知道,拥有爱的人,付出爱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同样,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教师,更会把我们当作朋友,兄弟,父母。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无从谈起,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总之,爱的教育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被爱的人才懂得去爱人,爱给人力量,给人温馨,也给人美丽的心灵和情感。让孩子们心中拥有爱,很多问题都可能在爱的暖流里溶解。书中给我的启示是,做一个温柔的严师,用充满爱意的语言来严格要求我们的学生。

《做最好的自己》读书心得体会

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的进步阶梯”书是我们的好朋友,通过它可以“看”到广阔的世界,“看”到银河里的星星,“看”到中华瑰丽的五千年,“看”到风土人情和世间万象„„对我们扩大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积累、提高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我国伟大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人人拥有一好书,人人读一本好书的读书工程的号召下,我买了一本李开复 生的《做最好的自己》。

首先吸引我的是书名,当书到手时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去读这本书。读完后不禁觉得神清气爽,以前也曾读过一些书,读后似乎感觉都是一些空话,仅仅留给我一些无谓的说教,没什么实质性的帮助。看了这本书后,感觉与众不同,如何才能做最好的自己?这需要我们每个人进行思考。是的,更多的时候,大家都在审评对方,研究对手,却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了解自己。李博士用平实的语言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心门。他告诉人们:做人不是只有自省才能更完美,但是不时的自省却能让自己更加的清醒;做人不是简单的树立理想就可以轻松实现,但是没有理想的人却一定无所适从;做人一定要有广阔的胸怀,真正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才有容天下之大量的非凡气度;做人要有勇气,真正敢于追逐自己梦想的人才能让更多的机会停留在自己身边„„他不仅提出了浅显易懂的“成功同心圆”说,而且运用了发生在他身边的大量故事来阐述成功的秘诀。这些故事很值得我学习和品味,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指导我走向成功之路。

其次,每个人对成功的理解不同。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或许经常有这样的感觉: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怎样才能得到成功,搞不清真正的人生价值是什么,如何实现。现在看了李老师的“成功”学后,体会到:人和人之间千差万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不能用同一个模式去衡量所有人的成功,无论是所处地位与名望的高与低,拥有财富的多与少,只有发挥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又社会和他人有益,同时还体验到了无穷的快乐,这就是成功,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世界本来就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抉择,但不需要为压力过重而苦恼,更不需要为了失败而哭泣,也不要让事情来主宰我们,而是要用积极的态度来主导、推动事情往更好的方向进展。

最后李开复博士认为:成功就是不断超越自己,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对此我的理解就是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形式不同,成功的意义也不同,不要去在乎世俗的模式,只要自己努力去实现理想,并且每天都在向理想靠近,就是成功。成功的标准并不是单一的,社会给每个人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只要在自己的舞台上将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极限,无论是令人瞩目还是平凡普通,都是成功。当然,在现实社会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实现的梦想,我们的理想和现实永远存在着差距。而许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改变心态,调节情绪,改变思考方式,不断超越自己,努力让自己的生命充分燃烧,做最好的自己。

读完《做最好的自己》,感到其实做好自己并不难。作为一名职业女性,工作经常陷入一种疲劳的状态,经常会被学生的问题搞得自己觉得很累,我知道这不应该是年轻老师应有的心态,但是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总是会被学生不如意的表现所影响,开始经常抱怨这,抱怨那,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教师这个职业,刚参加工作时的热情减少了,这种心情影响到我的生活和工作,受李老师的影响,“既然只能当老师,那么悲悲戚戚是当,高高兴兴也是当,我当然选择后者!”

是啊,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天天开心呢?可是,每天出现的让人头疼的事情,让人头疼的学生,怎么能高兴得起来呢?我经常想:多想孩子们可爱的地方,尽量把课上好,尽量和他们一起玩儿,这样孩子们就会越来越爱自己,每天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又怎么能不高兴呢?

多么简单多么朴素的道理,为什么我当初就没想到呢,想想我们在工作学习中难免会与人产生摩擦,如果我们只盯着别人的错误,那么只能让矛盾越来越激化,但是我们如果想别人的优点,就会使我们很快的冰释前嫌,问什么同样的问题发生在学生与老师的身上就这么不可调和呢?其实还是缘于“爱”,如果我们给学生多点,再多点的爱,对于他们的错误我们都用理解之心,包容之心,责任之心看待,而不去苛求他们像成年人那么懂事,师生关系会不会更和谐一点呢?在众多的压力与竞争下,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论遇上什么困难都不要气馁,积极心态战胜一切困难,一样可以做到优秀。

事实证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个最好的自己,都可以做到优秀。我们更不必为自己赶不上别人而太过自责,也不必因为境遇不好而太过感伤,怨天忧人。我们所需要做的,是追随自己心灵的选择,不求其他,但求做最好的自己。我们就会变成一个更美好、更大度、更成功的人。

《守望教育》读书摘抄

第一辑 行走在理想与现实的边缘

柏拉图:教育只是一种灵魂转向的技巧,一种使灵魂尽可能容易尽可能有效地转向的技巧。

教育从根本而言就是或者说只能是诱导的、启发的,而不是灌输的,教育的任务不在注入,乃在导引学生使其自求知识。

真正地教育并不是把成人的世界简单地灌输到儿童世界之中,而恰恰应该是从儿童世界的既有内涵出发,引导他们逐渐趋认识、体验、发现外在的成人世界的内涵,来进一步丰富、拓展儿童世界的内涵。杜威强调教育应关照现在的、儿童的生活,使儿童生活本身的价值在教育中凸显出来,让他们能从当下的生活中得到乐趣,而不仅仅是将儿童心在的生活视为另一种尚无可知或知之甚少的生活的准备。„„当儿童学习不是因为学习本身有乐趣,而是为了考试、升学、恐惧、竞争、奖惩等而学习时,不仅无益于能力发展,也不利于品德进步,更不利于儿童积极健康地生活与成长的心态的养成。

20世纪初,蔡元培先生提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他认为,教育者,非为过去,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所以,教育不能以一时的事功为鹄的,教育家必由百世不迁之主义。简单地把成人世界中现成的标准强加给儿童,让儿童受教于成人,这是旧教育的作法,新的教育应该是成人受教于儿童,倾听他们世界的声音。

一个不懂得尊重儿童、尊重他们独立人格的社会,是很难想象出儿童所需要的世界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更不可能费尽心思去营造

一个看似无聊却充满神奇的独具价值的儿童的世界的。

不管现在你多么会读书,你还得不时从你那纯粹的读书的世界中抬起头来,去看看、并且尝试着去适应这个不纯也并不伟大的世界,从而给你那纯粹的心灵增加更多的,其实也是很自然地刺激,以增强你的心灵的敏感性、灵活性、复杂性,让你内心的世界变得不是那么的纯粹,也不是那么的不平凡,给他增加几分实在。

让我们一道在树下坐一会儿„„就是让学生跳出以认知为中心的教育框架,让学生不仅学会学习,而且学会去品味、反思学习,享受学习,使学习成为个体意义生活的来源。

对于儿童,我们的教育中究竟什么是最重要的?是精神与情感的自由舒展与陶冶更重要,还是把人当作被训练的物获学习的机器,不停地习得充分的知识技能重要?

早在17世纪,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意在使所有的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广泛、全面的知识,并使智慧得到普遍的发展。从那以来,以知识为中心的主知主义教育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追求,不管是注重知识的学习本身,还是注重思维能力的提高,不论是侧重知识的实质教育还是侧重智力发展的形式教育,不管是伸手摘果子还是跳起来摘果子,实际上都没有跳出主知注意的框架。

知识和故事,其实是教育中两个并行的要素,一个让我们获得对世界与自我的认识,一个则凭借真实可感的生命之跌宕起伏来抚慰作为听者的我们的生命。

一个人对周遭世界的发现往往同时就是对自我心灵世界的发现。走进教育叙事,让我们与自己经历的活生生的教育生活文本对话,增进我们对教育生活的理解,并使我们队教育生活的理解与认识变得丰富多样,且由于蕴涵着我们作为教师个体的生命痕迹而变得生动、有趣,富于生命的气息。

当乡村教育问题被缩减为硬件设施的改造与读书机会的保障时,我们应有的对乡村教育问题的整体思考与深层把我便被遮蔽。„„希望工程本身就是隐含着城市取向的话语摹本,就大多数城市学校而言,或多或少,经常可以得到各种教育资助、政府额外投入,但从来就没有人把这看成是“希望工程”,而是被看成分内的、理所当然的,因为这个世界时“我们”自己的“世界”。而贫困乡村能得到远远少于城市学校所得的有限的资助被冠以“希望工程”的神圣名义,因为这个世界并不是我们的世界,而是他们的世界,说白了,这里的教育并不是我们自己的教育。

传统的乡村教育体系正包含着以书本知识为核心的外来文化与以民间故事为基本内容的民俗地域文化的有机结合,外来文化的横向渗透与民俗地域文化的纵向传承相结合,学校正规教育与自然野趣之习染相结合,专门训练与口耳相授相结合,知识的启蒙与乡村情感的孕育相结合,前者的不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后者来弥补。

我们目前乡村教育模式是精英趋向的,而非平民关怀的,是形式的机会均等,而缺少实质性的机会均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与学生一起思考人生、社会、教育的问题,让学生真正把教学的过程变成自己理解世界、开启思维、拓展心智的过程,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无形中得以拓宽。

第二辑 我在故我说

永远保持教育理想“缺席的权利”,给现实中的每个个体永远地留下想象与探询的空间,保持教育理想与现实的张力,在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中走向“好教育”的理想。——好教育的理想恒在远方,我们恒在理想追寻的路上。

学校教育不是技术化的训练,而是人与人的交往,是师生之间作为平等的个人的相互理解、交流、对话而实现师生生命的相遇相融,达到个体人格精神的积极建构。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都成为教师控制之中的标准个体,成为驯服的工具,而是期待每个人更好地成为他(她)自己,成为活生生的置身现代社会中独立自主的公民个体。康德:你的行动,要把你自己人身中的人性,和其他人身中的人性,在任何时候都同样看作是目的,永远不能看作是手段。

魏书生对人的理解的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突出人的工具性存在,而不是人的目的性存在,这才是他不断的把育人这一本来自然地渗透在教育过程中的目标有意地凸显出来的根本原因。

维特根斯坦:凡是能够说的事情,都能够说清楚,而凡是不能说的事情,就应该沉默。

面对有形无形的世界,面对世界中的神秘非神秘,保持我们自身理智的清醒,对我们的已知保持一份谦逊,对我们的未知抱有一种敬畏,对我们探索未知的意愿,拥有一份理智的克制,不至于出现一种理性的自负与僭妄。

王蒙:凡把复杂的问题说得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者,皆不可信;凡把解决复杂的问题说得如同探囊取物,易如反掌者,皆不可信。„„凡把自己的教育理论、方案、谋略说的天花乱坠者,皆不可信;凡动辄言称“学习的革命”、“教育的革命”“„„的革命”者,皆不可信;凡动辄宣称教育的真理在握,非如此不可者,皆不可信;凡把教育的奥义说得伸手可及者,皆不可信;凡把教育改革的发展说得易如反掌者,皆不可信。那言称教育改革如探囊取物般容易者,也许乃是因为他们自己就是改革利益的最大受益者。

如果大学徒具物质形态样式,那么最漂亮的高楼大厦也不成其为大学。惟有经由大学人与大学建筑空间的交互作用,大学建筑的文化意味才得以活化,获得现实的意蕴。正是大学人在以物的形式存在的大学空间里的活动,才使得物的形态的大学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学,成为大学人探求高深学问、追求知识真理的场域。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对学生所言三事: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

如果说以哈佛、斯坦福为代表得美国大学对世界大学样式的贡献是一种以实用主义为基本底蕴的科学技术、商业、教育科研生产一体化引领潮流的姿态,那么以剑桥、牛津为代表得英国大学对世界大学样式的贡献则在于以保守主义为底蕴的近乎顽固地坚守传统的大学存在样态。

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导师。虽然好的教育并不一定要人人都去亲历苦难,但适当地吃点苦,并且间接地体验苦难、理解苦难,而不是让孩子从小就排斥苦难,对于培养他们一份博大的人间情怀、培养同情关爱之心是十分重要的,而这或许也该是一种良好的教育的重要成分。

在一个均等的教育机会远不能达到保障的社会里,适者生存的竞争法则,从很小就摆在受教育者的面前,任何对于教育的美好人文期待,很可能在现实残酷的竞争法则面前变得软弱无力。

第四篇:读书随笔格式

想着时间是海绵中的水,挤挤总是有的,可有时等你终是在夹缝中挤出时间,适才灵光一感的美妙文字,此时却不一定能大驾光临,虽写,却总点不同的韵味。下面是读书随笔格式范文,欢迎参考阅读!

【篇一:《鲁滨逊漂流记》读书随笔】

这本书的主人公,他是鲁滨逊,因不听父母的话,而出去冒险。

鲁滨逊本可以按照父亲的安排,做一个律师,过一种平静而优越的生活。然而,一心想去外出冒险的鲁滨逊当上了充满惊险和刺激的水手,航行于危机四伏的大海。

鲁滨逊以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开荒种地、砍树建房、圈养山羊、修造船只。凭着自己的力量,救出了一个即将被土薯吃掉的俘虏“星期五”。又救出了船上那些善良人们的性命。最后结束了自己二十八年的荒岛生活,回到了英国。

离奇遭遇,告诉人们:在困难来临时,灵活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克服它;只要你有勇气和智慧,再多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凭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来取得最后的胜利。

【篇二:《鲁西西外传》读书随笔】

今天,我读了一本名叫《鲁西西外传》的书,故事的女主人公鲁西西是一位非常可爱、外柔内刚、内心充满狂野激情的女孩子。她有着对经历风雨见识的渴望。

从这本书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不能小心眼,小心眼的人不能给周围的人带来幸福和欢乐,反而因为他们的存在使大家不安宁,他们为什么不愉愉快快地生活,而要整天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呢?你看,我们的世界多美!有高山、大河、蓝天、白云。每个人都应该为这个世界增添光彩才对,因为有了我们的存在,能给周围的人带来欢乐,使别人的可怕荡然无存,忘掉痛苦,这多好呀!而小心眼的人象污染环境一样,让人心烦。

最后,告诫各位小心眼的人们,请你们自己炸掉自己心里的礁石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吧!

【篇三:《昆虫记》读书随笔】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益书。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

这本书讲述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有螳螂,蟋蟀,石蚕,被管虫等等昆虫,它们和人类一样有感情,是一个集体,告诉我:人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黄蜂”“蝎子”“象鼻虫”在内,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蝉在地下生活了4年,在阳光下歌唱5个星期;螳螂喜欢吓唬敌人,在出其不意的抓住它;象鼻虫憨厚老实,在豌豆中生活,把生的希望留给身体强壮的伙伴……这种奇妙的景象,使我觉得昆虫世界有无穷的奥妙。

【篇四:《安徒生童话》读书随笔】

读了《安徒生童话》,我不禁赞叹:“好书!”

童话是幻想,它不是神话故事,也不是民间传说。它立足于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又充满对人类美好人性的向往。这些作品以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震撼了世界文坛,揭开了世界文学史上童话创作的新篇章。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海的女儿》,它是《安徒生童话》宝库中的珠玑,是最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文章中的势不可挡的精彩片段,令人难以忘怀,使人回味无穷。

《安徒生童话》也是一本很有意义的书。书中的上帝是“爱”和“正义”的化身。事实上,这种“希望”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

安徒生在他的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特有的气质,天真可爱的激情和富于深思的哲学脾性,真让人叹为观止。书中的天堂是那么“美”,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地方。《安徒生童话》犹如一朵鲜花绽放在每个人的心里,它是那么美,那么艳。

【篇五:《童年》读书随笔】

今年暑假,我读了高尔基写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这本书主要说的是:孤苦伶仃的高尔基从小寄往在外祖父家。寄人篱下和充满仇恨的环境,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伤痕。为了生活,他在杂货铺做过伙计,当过绘图师的学徒,还做过船上的洗碗工。后来,怀揣读大学的梦想,高尔基背井离乡来到喀山。谁知梦想破灭,迫于生活的压力,他走入了天地广阔的”社会大学“。在这里,高尔基终于成长为一位革命者。

读了这本书,我的感想是:在童年时,外祖父经常打他骂他,而他的外祖母却非常疼爱他。我觉得他小时候非常可怜。等到他长大一点了四处奔波,要外出打工。我觉得这段时间的他非常忙碌。等到他想上大学了,环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去了大学,但是最后他还是迫于生活的压力,放弃了自己的想法。我认为他非常厉害,没读过大学都当了作家,我很佩服他,也很疑惑他是怎样做到的。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我们要有追求光明的?力和信心,要学会从容镇定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我们要学习他身上奋发努力的精神。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启发,我喜欢这本书。

【篇六:《三国演义》读书随笔】

《三国演义》是由明朝文学大家罗贯中根据当时所流行的话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绍东汉末年,群雄四起,争霸天下的野心为背景,故事是由魏、蜀、吴这三国交织而成,其中,以蜀汉为主体,所以,作者对蜀汉中的主角包括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则是赞赏有加,对魏中的主要角色,曹操,则是以贬居多。

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我最欣赏的人物是诸葛亮,他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奇书之一(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亦是章回小说之一,所以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评价,其中,有许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死孔明吓退活仲达等……

看完三国演义,才感觉到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写作能力,罗贯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关羽的义、张飞的直、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让读者都与故事的剧情融合为一体,随着故事剧情的高潮而起伏,《三国演义》因为属于章回小说,故事具有连续性,让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心理,而且不会觉得枯燥乏味,故事编排得宜,紧张刺激,使人有一种深陷其中,好像自己也处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乱世之中,《三国演义》不仅是在当时有一种象征的功用,也是令一种体制的创新,更是研究明清小说的典范之一,所以,《三国演义》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书,每阅读一次,感觉多了一次不同的体验,文学素养也提升了许多。

【篇七:《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书随笔】

当我津津有味的读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时,我被这本书的作者深深的感动了。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是美国20世纪着名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它具有丰盈的情感蕴含、深厚的思想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这是李学斌给海伦·凯勒这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评价。

可怜的小海伦在出身19个月后便失去了光明和声音,从此,她的世界里只有黑暗与寂静。海伦·凯勒是可怜的又是幸运的,她的一位老师改变了她的一生——安妮·沙莉文老师,是她使这个盲聋女孩学会了说话。

如果我们失明了才知道眼睛的宝贵,该在未失明时好好利用它,如果年老了才懂得开始珍惜时间,应该在年轻时珍惜它!

同学们,让我们像盲人珍惜视力一样来珍惜自己的性命吧!

【篇八:绿野仙踪读书随笔】

今天,我看完了《绿野仙踪》十分有感受。

绿野仙踪。说的是:小多罗茜在堪萨斯州大草原被大旋风给卷到了一个神秘的地方,她十分想回家,在回家的路上,她帮助了稻草人,铁皮人,狮子等人,最后回家了。

另一个是地底冒险:她(多萝茜)在和吉姆等人去牧场时掉入地下,又和吉姆等人开始了寻家之旅,在途中与稻草人等人再度相遇,还遇到了大魔法师奥芝,最后在奥芝玛王后(翡翠国王后)的帮助下。成功的返回了地面。

我比较喜欢《绿野仙踪》,因为它比较有趣。

我比较喜欢第七章——《致命的旅程》,说的是多萝茜一伙人真要过独木桥时,胆小狮只身与森林中最凶猛,最可怕的开力大周旋,最后稻草人用计让开力大葬身谷底。

《绿野仙踪》我看了之后感受深刻,知道了在前进的道路上,无论有什么困难都要勇敢前进。

第五篇:读书随笔

读书随感

在中国的教育下,中小学生被繁重的学业压迫着,对他们说来说,培养读书乐趣是没有时间的事。上了大学,他们逐渐改变自己对读书的态度,有更多的时间去读课外书,从中得到读书的乐趣。当然我说的是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

最近读了两篇小说,讲得都是凄美的爱情故事。

其中《简爱》——简爱是个忠于爱情的女子,她爱着他,即使她知道他骗过她(因为他不想她知道他是娶过一个疯妻子),她依旧回到他的身边,尽管那时候他已经被大火夺去了一只眼睛跟一条腿。再看现实生活,也确实有不少美丽的爱情故事,我所知媒体传颂的就有“天梯爱情故事”。小伙子10岁就看上了出嫁时的她,十八岁带着有三个孩子的她逃到了与世隔绝的山上。随着岁月的流逝她开始腿脚不灵便了,为了让她可以顺利的下山,他从山上夜以继日地凿出了6000级的天梯。后来因为年事高倒在了山脚,没过几年她也跟着去了。那种超越精神与肉体的爱让人不禁感动。可是这些都不被所有人所领悟,大多数女孩子嫁人要看男方经济,男方娶妻看的是美貌。熟知一辈子不算太长也不算太短,漫漫人生路要有人陪伴,陪伴自己的该是适合自己的。高富帅与美女在一起也会有分手的一天。一起生活要的是包容,然而不是所有人都会包容所有人的,那么会包容自己一切的人那就是适合的。简爱一直爱着他,即使他不再英容俊貌,也不再富有。因为呆在他身边她才有爱,他们之间的每一次对话,每一个瞬间都会让她铭记在心。这就是适合,不需要任何客观的支持,只需

要来自的心灵的包容与跳动。

记得有人说过,“不以爱情为主线的小说不是成功的小说。”那么我读书随笔以“爱情”为主,这也该是对“一切读书”有所感想的基础吧。

读书不是你读完了就可以的,是个反复读,反复领悟的过程。有人说,“要是一个人懒惰于再看一遍读过的小说,那么这个人不会有什么大作为。”反复再读是深层领悟的过程,通过再读得到思想的领悟,领悟的升华,那时候的感悟是更清晰、深刻、明朗的。不愿再读是一种怕事,缺少耐心的表现。多少科技的创新就是不断计算、验证的过程。所以不要害怕再读,忽视再读。当然并不是叫你所有的书都要重复读,只要你认为有意义。

正所谓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都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充实人生。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所谓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毛姆读书随笔》笔记
TOP